关于“人才特区建设意见”座谈会工作简报

时间:2019-05-13 16:44: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人才特区建设意见”座谈会工作简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人才特区建设意见”座谈会工作简报》。

第一篇:关于“人才特区建设意见”座谈会工作简报

关于“人才特区建设意见”座谈会工作简报

为贯彻落实全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加快高新区人才特区建设,进一步推进高新区人才工作政策和体制创新,充分发挥人才在高新区经济发展及科技创新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由哈尔滨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组织成立的“人才特区建设调研组”于2012年6月26日上午9点,在高新区管委会323会议室召开“关于建设人才特区意见座谈会”。会议由高新区人力资源管理局局长于广久主持。

此次座谈会邀请了博实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哈高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恒通排水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等19家高新区企业参加。座谈会开始后,首先由于广久局长简要地介绍了此次出席会议的“人才特区建设调研组”领导和高新区企业代表,并提出希望出席的企业代表可以畅所欲言。在整个座谈会中企业代表积极发言,针对人才引进、引进后又该如何留住人才等方面进行了畅谈。企业表示,人才工作是一个系列流程的工作,不单单只是引进人才,而且要做到引进后留住人才。在听到要建立“人才特区”的消息后企业很是兴奋,认为“人才特区”就应该要有特区的政策,要为人才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和人文环境。有些企业认为:人才不只是具有高学历,工作能力更是要强,只有这样才能被称为是人才。而有些没有高学历的人才在引进后会遇到一系列的问题,如户口、住房和交通等,致使人才留不下。只有政府在出台实施人才工作的配套政策后,才能更好地吸引人才。

座谈会持续了2个多小时,虽然时间不长,但是企业代表都对自己能够说出自己的心声而感到愉悦。在座的各位领导也对企业提出的问题表示重视,也希望企业在遇到问题时能够来找到高新区,高新区会积极的想办法为企业解决问题。

在此次座谈会之前,高新区认真的做了调研工作,对高新区企业进行问卷调查。共有83家企业参加了问卷调查,得到以下数据:83家企业共有10711人,其中30岁以下为4384人;31岁—40岁3208人;41岁—50岁2185人;51岁—60岁885人;60岁以上102人;中专3542人;大专2965人;本科3641人;研究生494人;初级职称2075人;中级职称1491人;正高级职称123人;未评审4558人。从以上数据中可以看出,我们企业还应该在专业技术人员培养上多下工夫。只有我们将人才基础工作做好,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到高新区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城建设中来。

第二篇:一部启动中关村人才特区建设的“白皮书”

一部启动中关村人才特区建设的“白皮书”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的核心。坚持“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落实“人才强国,效能为重”的人才观,激发人们的创造活力。请看:

“People-oriented” is the core of scientific development.To insist “Human resources is the first” concept, and to implement “Develop China by Talent, efficiency is the most important” notion, in order to create people’s energy.please read:

小引

在我的案头置放着一部白色封皮、大开本的《海淀人才发展报告》,副题是《海淀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专项课题成果汇编。利用春节长假,翻阅一过,并精读了其中的诸如“北京大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中心”等部门的专题文章,深感是一部研究人才建设难得的“白皮书”,具有“权威性、研讨性和实践性”。专家们围绕着――“加快改革与发展,努力培养和集聚优秀创新人才特别是产业领军人才,着力研发和转化国际领先的科技成果,做强、做大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型企业,培育一批国际知名品牌,全面提高中关村科技园区自主创新和辐射带动能力,推动科技园区的科技发展和创新,在本世纪前20年再上一个新台阶,使中关村科技园区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这样的既定方针,坚持“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指导思想,提出很多具有远见又切实可行的建言。这部“白皮书”的魅力,就在于作者像伯乐寻求千里马那样在茫茫人海中与你一同寻觅当今时代的“领军人才”。沿着这条清晰的“路线图”,仿佛嗅到了中关村兔年春天的气息,边读边记,边思边议,于是就有了这篇学习笔记。

现实篇:“核心区就是海淀区,海淀区就是核心区”

2009年3月,国务院做出了关于同意支持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重要批示。是年4月1日,北京市做出加快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的批示。从此“核心区就是海淀区,海淀区就是核心区”的融合理念,不胫而走,深入人心,视此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总目标、总方向、总基调”。

“功能拓展任重道远”。拓展什么?概言之就是“拓展面向全国和世界的外向经济服务功能,推进科技创新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大力发展高端产业,为提升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做出贡献”。基于此,按照《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的要求,海淀区的功能定位十分明晰: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之一;国际知名的高等教育和科研机构聚集区;国内知名的文化、旅游、体育活动区。由此而细化为,北部新区为“中心城整体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高新技术研发与创新的重要基地”、“城市西北部重要的旅游区”。于是,海淀区的任务“光荣而艰巨”、“任重而道远”,专家们设计出美好的发展“蓝图”――

海淀区肩负着开发首都最发达的科技资源与发展成果,并将这些科技资源加以集成与应用,推进科技创新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包括软件、集成电路、新一代移动通讯、计算机与网络、光电显示、生物医药、环保、新能源、新材料及资源循环利用等产业;大力发展高端服务业,发挥高端科技资源服务于全国和世界的外向经济功能,包括科技研发产业、数字娱乐、工业设计、现代物流等;开展重点产业核心和共性技术攻关,推动在核心技术领域的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力争在若干重点领域实现突破。

面对当今的世界潮流,实现“把中关村建设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目标任务,必须看到海淀区还有很大的差距和不足。专家给出两点中肯的建言:一是“从国家层面考虑,我国科技水平与国际还有很大差距,关键核心技术、核心品牌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还很小,主要原因就是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少。”二是“从地区层面看,全国各地都在抢抓发展机遇,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抢占制高点,形势逼人。”

何以解忧?志在得人。惟有在人才资源上抢得先机并超常发展,才能实践美好愿景。

战略篇:人才强国,效能为重,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

胡锦涛总书记与时俱进,在继承“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和“科教兴国,创新为本”理念的同时,科学地提出“人才强国,效能为重”的人才观,把“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和“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思想完美结合,形成当今振兴中华的指导方针。

海淀区人才发展的总体目标是:造就以创新创业和产业领军人才为核心的规模合理、结构优化、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围绕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目标,确立海淀区人才竞争力全国最优,为推动海淀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生态建设协调进步,把海淀建设成为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首善之地提供关键的智力支持。

海淀区勇为人才建设“第一个吃螃蟹”的实践者,具有四大“特征”:“理念要特,体现人才优先;机制要特,创新制度改革;政策要特,市场与政府相结合;分配要特,采取特殊的分配制度。”只要坚持下去,落到实处,可以预期,定然会达到“出机制、出人才、出成果、树标杆的目的”,从而发挥“示范作用”。从专家的研发建言中,我们可以看到一组完善的理性思绪:“创新完善全方位多层次的人才引入机制”,“创新完善重统筹求共享的人才使用机制”,“创新完善多渠道多形式的人才培养机制”,“创新完善分类别促活力的人才激励机制”,“创新完善动态灵活的人才配置机制”。

尤其令人耳目一新的“核心区人才创业港”,更具有独树一帜创新的意蕴。海淀核心区的“引智”理念,体现“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务实精神,创新人才引进方式,畅通人才引进渠道,建立核心区人才“创业港”。“港”者,“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之谓也。其实,又何止是核心区的“人才创业港”,势必要为北京市乃至全国集聚、培育、输送人才。这个“人才创业港”表现出“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和“筑巢引凤”的真诚。也是真正地把“人才强国,效能为重,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科学思想落到了实处。

求实篇:“海纳百川”博大胸怀靠“脚踏实地”支撑

如果把中关村喻为“科技圣地”,那么海淀园就是“创新沃土”。海淀核心区的创业者用“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播种“梧桐树”,营造人才生态园,吸引凤凰来仪。业界专家们集思广益,提出人才队伍建设的目标和任务的落实方案,诸如:“创新人才管理机制,建立核心区人才改革试验区”;“加强人才引进,建立核心区人才创业港”;“进行人才细分,优先开发科技创新人才”;“优化人才结构,优化人才配置水平”;“改善人才环境,营造海淀区人才生态园”。

海淀区政府为实现宏大的人才培育规划,实事求是地制定多项具体目标和实施办法。对党政领导干部、企业管理骨干、专业技术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社会工作人才、文化创意人才、科技创新人才、国际化人才等,都拟定出发展目标和制定出具体措施。

“整合区域人才资源计划”。按照“多种形式、多方协作、先易后难、逐步推行”的思路,实现“用活、用好、用足、用实各类人才资源”,形成高效“双赢”的局面。

“建立‘海鸥人才’信息库”。这是深化改革开放、大胆解放思想、勇于“创新”的体现。“海鸥人才”系指来自中国,曾在或仍在发达国家留学或工作,经常往来于中国和海外之间,从事各种交流和技工贸工作的人才。他们多具有高知识结构和国际视野,更熟悉国际化的发展方式,具有一定的资金、技术和人脉资源。正如业界专家们所言:随着国家人才政策的更加务实,从强调“回国服务”渐变成“为国服务”,从强调“人的回归”演变为“才的回归”,“海鸥形态”存在已然成为吸引海外人才归来的一种重要方式。海淀区采取人才循环流动的重要战略,能够大大缩短核心区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结合核心区的现状,紧紧围绕重点行业、特色产业、重点学科、重大科技项目、重点工程、关键技术,推行以“项目+人才”为主的引才招智方式,有计划、有针对地吸引“海鸥人才”迅速建立一个动态的海外高层次人才信息库,掌握海外人才情况。这一政策的出台体现出“信任、宽松、灵活”的务实精神,“心怀祖国,何必论大洋东西”,“两情久长,又何必朝朝暮暮”。实践表明,“海鸥返乡”也好,“海龟回游”也罢,他们为中关村的建设发挥着“引智”“招财”“领军”的重要作用,已经赫然写入改革开放的史册。

“透析‘旋转门’构建智库”。“旋转门”的概念是“拿来主义”思维的杰作,原指西方国家的精英人士如走“旋转门”一样在部门之间有规律的流动。“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业界专家们正是研究分析“旋转门现象”后,提出了海淀核心区构建人才“智库”的策略。

“智库”作为旋转门,是一个人才培养和交流的平台。“智库”是网络社会各个阶层精英群体的“俱乐部”,充当人才流通的“中转站”;“智库”既为前政府官员提供发挥才华的平台,又为新政府决策机构输送储备干部。“智库”通过承接政府部门相关研究课题来实现自身研究型人才的历练和培养,成为政策研究型人才及未来决策者的培养基地;“智库”在政治经济发展进程中作用越来越明显。基于这样的理念,专家们建言:“核心区肩负着先行先试、创新引领和积极带动作用,需要进行相关方面政策的研究和探索,以提出合理、前瞻的决策。通过招募政府、企业、研究机构等各领域的优秀人才建立‘智库’,既为海淀区科学发展提供了有效政策,也是海淀区高级人才储备的资源平台。”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我们欣慰地看到,“智库”思维越来越受到重视,尽管“小荷才露尖尖角”。

借鉴篇:知不足而思进取,“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知不足而思进取。在这部“白皮书”中,有一篇《海淀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研究》的文字,在深入地分析海淀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现状后,中肯地解剖了存在的不足。主要是:“人才的引进、使用、激励培养还处于传统的粗放型阶段”。需求目标不尽吻合、激励机制不够健全、评价考核系统不完善、继续教育力度不够等。“核心区优势没有充分发掘出来,人才分布不尽合理,供求矛盾依然严峻”。特别是城市承载能力有限,人力资本投入不足。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走出国门,放眼全球,吸纳世界各国的成功经验。业界专家提出向“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人才战略”借鉴的建言。

美国硅谷――研究型大学合作和硅谷文化。一是“研究型大学提供了硅谷创业发展的技术支持和人才基础。硅谷重要的成功经验之一,就在于始终坚持大学、科研机构与企业的相互依赖、有机结合和高效合作”。二是“独特的区域文化为硅谷崛起提供了良好的人文环境”。鼓励创新和冒险并宽容失败的文化氛围,平等竞争和精诚合作的团队精神,是促进硅谷成功的灵魂。

印度班加罗尔――重视人才培养和交流。印度高校十分重视软件人才培养,每年培养出不少于6万名软件人才,半数集中在班加罗尔。硅谷软件人才有38%来自印度,目前开始出现人才回流,带回来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印度软件事业的发展,始终居于世界前端。

台湾新竹――引进与培养并举。新竹科学园区为吸引海外人才回归台湾创业,热情邀请在硅谷的华人技术人员参观新竹,并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硅谷华人把大量的技术、资本和管理经验带回台湾岛内,允许并鼓励“海鸥”在硅谷和新竹之间飞翔自由,取得了“双赢”的效果。同时,新竹工业园也十分重视本土人才的培养,鼓励企业与高校密切合作,带动台湾科研成果转化;促进技术创新能力开拓,带动工业园区高科技产业发展。

“见贤思齐,万里犹比邻”,借镜兄弟城市经验。近年来,国家推出多个区域规划改革试验区,诸如国务院批准“武汉东湖高新区为国家第二自主创新示范区”,武汉提出打造“第二中关村”的口号。海淀核心区十分重视研究并借鉴“国内其他城市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经验”。

善用区域优势的上海经验。根据建设现代国际大都市的城市发展定位,上海充分利用区域优势,建设国际人才港,激发移民城市的活力。积极参与国际人才竞争,提升人才开发的国际化水平,拓展人才开发的国际化空间,吸引和培养高素质的国际化人才。为实现这个战略目标,上海启动并实施包括领军人才开发计划、公务员素质提升计划、人才培养改进计划等在内的七大计划。据此,上海将加大紧缺人才培训力度,还将加速人才集聚工程,建立智力输出、合作培训、人才交流的区域开发机制,广泛开展与全国各地的人才合作。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上海将形成以长江三角地区为基础,与中西部地区、东北地区、珠三角地区以及全国其他地区人才交流互动、协调发展的局面。在海外人才引进方面,实施具有战略意义的“万人集聚工程”。

旨在统揽全局的广州经验。广州凸显人才整体开发战略:一是“目标的整体性”。即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才资源开发放诸全市经济发展的首要位置。二是“部署的整体性”。即进行人才开发全面部署,既抓普及性的国民教育,又突出抓好高级专业人才特别是学科拔尖人才的培养。三是“政策的整体性”。即着重营造一个“引得来,留得住”有利于拴住人心的政策法规环境,借鉴国际惯例种好“梧桐树”,打造宜居环境。

海淀作为首善之区的核心区,“知不足而思进取”,虚怀若谷,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是一种“智慧成本”的投入,定然能收事半功倍之效。

编稿人语

柳传志堪称当代伯乐

刚刚读完这部厚重的培养领军人才的“白皮书”――《海淀人才发展报告》,又传来令人欣喜的消息:“海淀核心区开展引进人才试点,为企业引进急需高层次人才251人。共有36人入选中央‘千人计划’,66人选入北京市‘海聚工程’,数量位居首善之区第一。”掩卷凝思,蓦地想起“联想帝国”的缔造者柳传志的名言:“办企业就是办人。”柳传志对人才的选拔、培养和使用,缘于他对“以人为本”的深刻理解,结合联想的创业实践,而生发出具有独到见解的“柳氏人才观”。

兵书云“欲知战事者,必先知人事”。柳传志笃信“得人者事业兴”的朴素真理,深刻理解“人才”是事业成功的首要条件。“柳氏相马经”中,既尊重“孤独战士”独自完成使命的“侠客”,也看重能够带领属下敢于冲锋陷阵的“将才”,更是器重高屋建瓴统领全局的“帅才”。

柳传志自身就是百年难得的“帅才”,志存高远,惜才如命,育才有方,“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身体力行,“引而不发,跃如也”。他实践“扛起民族工业这杆大旗,将联想办成‘百年老字号’”的远大理想,靠的就是实施“人才战略”。柳传志“瞎子背瘸子”的产业发展战略,其本质是“人才优势互补”。“田忌赛马”的产品开发理念,凸显用人的智慧。“茅台酒卖二锅头价”的营销策略,蕴含“广开才路”的思维。联想的每一个传奇故事,都传递着一个理念――“做企业需要的是一种特殊才华”。“不会培养人才的总经理绝不是合格的总经理”。柳传志的“人才观”和用人实践是这部“白皮书”的最好佐证。

加快建设中关村人才特区,当是海淀核心区重中之重的任务。海淀区区长林抚生同志明确要求,“落实人才特区建设扶持政策,实施高端领军人才聚集工程,加快建设世界人才高地。”惟此,才能把“千人计划”、“海聚工程”落到实处;为此,我们也就更需要有更多的像柳传志这样的新时代伯乐问世。

第三篇:京中关村深化人才特区建设的探索及启示

京中关村深化人才特区建设的探索及启示

2013-01-30

2011年,中关村人才特区建设实现了高起点开局,将近两年来,中关村在人才体制机制建设上积极开展“先行先试”,从人才的成长链条入手完善人才政策扶持体系,探索服务企业新模式,营造有利于各类人才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推动人才特区建设打开新局面、取得新成效。

2011年3月,中组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5个中央单位与北京市联合印发《关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人才特区的若干意见》,在中关村示范区范围内实行特殊政策、特殊机制,打造国家级人才特区。2011年,中关村人才特区建设实现了高起点开局,有力地推动了中关村的发展。

中关村人才特区建设不仅是中关村示范区建设中的大事,同时也是国家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加快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的重要举措。2012年,中关村在人才体制机制建设上积极开展“先行先试”,从人才的成长链条入手完善人才政策扶持体系,探索服务企业新模式,营造有利于各类人才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推动人才特区建设打开新局面、取得新成效。

尊重人才的成长规律,从人才的成长链条入手完善人才政策扶持体系

依托高校,开展在校大学生创业培训活动、加大对海归人才的创业支持力度、针对海内外优秀创业人才推出雏鹰人才工程是中关村完善人才政策扶持体系的三个环节。

中关村将创业的主体划分为在校大学生、初创企业人才、海归人才、雏鹰人才、高端领军人才等系列,实施了一系列重大人才专项工程,制定、修订相关制度文件,努力构建覆盖人才成长链条的完整的人才政策扶持体系。

——开展在校大学生创业培训活动

为做好中关村人才特区高层次人才后备梯队建设,中关村管委会联合北京市教委、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依托高校,开展了在校大学生创业培训活动。

一是组织李彦宏、张朝阳、俞敏洪、柳传志等企业家到十所高校开展校园巡讲活动,激发大学生创业热情。

二是针对有创业意向及参加过创业大赛的大学生,开展创业知识集训和创业导师“一对一”对接辅导活动。

三是提供“招聘-培训”人才培养的一条龙服务,组织创业企业走进北京科技大学等高校开展人才招聘活动,并对新招聘人才开展入职培训。

——加大对海归人才的创业支持

2012年10月,中关村管委会印发了《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海归人才创业支持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加大了对海归人才的创业支持力度:

第一,对于2011年1月1日以后成立的海归人才企业,经中关村管委会认定的天使投资机构、创业投资机构、风险投资机构或留创园等其中的两家共同推荐,给予创业启动资金支持。

第二,支持创办时间在五年以内(可适当放宽)的海归人才企业向合作担保机构申请贷款及担保,并对其费率进行补贴。

第三,支持重点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及各类海归人才创业服务机构在海外设立创业服务机构。

——推出雏鹰人才工程

雏鹰人才工程是中关村人才特区针对海内外优秀创业人才推出的创业扶持工程。2012年10月,中关村管委会制定了《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海内外优秀人才创业扶持工程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支持雏鹰人才到中关村创办企业。雏鹰人才工程的主要内容是:一是以人才为切入点,探索运用市场机制选人才。中关村对雏鹰人才的认定采取市场化方式,由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等投资管理机构推荐雏鹰人才,前提条件是投资机构承诺或已投资雏鹰人才创办企业的占股比例不低于10%或者投资金额不低于100万元。

二是区别于以往只针对已落户中关村的人才进行评选的模式,雏鹰人才采取先认定(可函评)后支持的新模式。

三是整合资源,中关村管委会与北京相关区县政府、高校、大型企业或中介组织等机构共同建设雏鹰人才创业基地。

四是减免费用,减轻雏鹰人才创办企业初期的资金压力。经认定的雏鹰人才可一次性获得30万元的创业启动资金。雏鹰人才创办的企业优先入驻雏鹰人才创业基地,享受不超过100平方米的办公用房,3年内免收房租。

——完善产业与人才的对接机制

围绕重点产业发展需求,中关村实施了“产业集群人才聚集计划”,绘制重点产业领域人才全球分布图,形成人才定向寻访机制。2012年,中关村管委会在澳大利亚悉尼和比利时布鲁塞尔设立了人才联络处,首批聘任10名在澳华人高端人才担任北京市政府“海外人才工作顾问”,探索了寻访和延揽海外人才的新途径。作为中关村延伸到国外的“触角”,中关村瀚海硅谷科技园于2012年6月在美国硅谷成功开园,今后将引导和帮助海外高端人才尤其是海外留学人才归国创业,为中关村人才特区提供人才储备和智力支持。探索服务企业新模式,全面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

实施“孵化+创投”模式,积极拓展与丰富服务工作内容,助推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和初创企业的发展壮大。

——拓展创业孵化服务内容

中关村有100余家创业孵化服务机构。在中关村管委会的统筹安排下,创业孵化服务机构实行“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机制,实施“孵化+创投”模式,积极拓展与丰富服务工作内容,创新服务手段,通过建立投融资服务平台、中介服务平台、产学研合作平台、产业化基地、产业联盟和组织企业家沙龙、创业导师培训、项目推介会等,为入园企业提供优质服务,促进创业者向企业家转变,助推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和初创企业的发展壮大。——引导和支持新型创业服务组织发展

中关村近年来涌现出以创新工场、车库咖啡、常青藤创业园、亚杰商会、创业家、创业邦、联想之星等为代表的新型创业服务组织,服务范围涉及项目发现、团队构建、企业孵化、后续支撑等环节。

为进一步健全创业服务工作体系,中关村管委会将不符合国家孵化器认定条件的创新工场、亚杰商会、创业家、创业邦等新型创业服务组织认定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型孵化器并纳入中关村创业服务支持体系。创新工场、车库咖啡等新型创业服务组织采用早期投资+全方位孵化服务、创业者开放服务平台、创业培训辅导等孵化模式,推动各种创新要素快速融合,孵化和培育早期项目和“专特精新”小微企业。

——建设高端人才创业基地

2012年5月,中关村管委会、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和北京科技大学共建的“中关村高端人才创业基地”正式揭牌。截至2012年年底,已有70多家研发机构或创业企业进驻高端人才创业基地。中关村正在筹划新建2~3个高端人才创业基地,实现高端人才和高端项目的有效聚集。

构建多层次人才培训体系,提高人才培养效益

做好海归人才培训和企业家党校班培训工作、拓展培训渠道、搭建并运营中关村创新创业人才网络培训公共服务平台,提高人才培养效益。

一是继续做好海归人才培训和企业家党校班培训工作。中关村创新创业(海归)人才高级培训班(简称“中创班”)已举办四期,累计培训145人。中关村企业家党校培训班已举办五期,186名中关村重点企业的企业家接受了培训。

二是积极拓展培训渠道。中关村管委会委托北京教育人才培训中心举办了“中关村留学人员创业企业新入职员工培训班”;委托中关村IT专业人士协会面向园区企业开展了10期培训活动。

三是搭建并运营中关村创新创业人才网络培训公共服务平台。平台于2012年2月正式与中关村管委会官网链接。截至2012年年底,该平台共梳理并发布政策解读、人力资源管

理等课件30门(74学时),完成了108家“企业网络学院”的安装,为中关村企业提供了便捷、高效的培训服务。

中关村深化人才特区建设的启示

加快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完善人才政策扶持体系和培训体系、向市场要人才等三项措施势在必行。

——加快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是新形势下的客观要求

人才是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我国亟需实现由人口红利向人力资源红利的转换和升级。中关村要建设好人才特区,进一步发挥高端创新创业人才和团队对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必须加快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研究、设计、制定、落实一些有重大突破性的政策。在新的形势下,中关村在人才体制机制建设上积极开展“先行先试”,完善产业与人才的对接机制,充分发挥了聚集人才、创造经验、辐射带动三大功能,取得了新的突破。——要不断完善人才政策扶持体系和培训体系

中关村努力把握人才规律,按人才规律办事,开展了在校大学生创业培训活动,实施了雏鹰人才工程、产业集群人才聚集计划等一系列重大人才专项工程,构建覆盖人才成长链条的完整的人才政策扶持体系,分门别类地为在校大学生、初创企业人才、海归人才、雏鹰人才、高端领军人才提供支持,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与此同时,中关村积极构建多层次人才培训体系,提高人才培养效益。中关村完善人才政策扶持体系和培训体系的做法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要探索运用市场机制选人才

目前,我国各地引进创新创业人才主要是通过定向引进、以才引才、公开招聘、海外联络处或外事部门推荐、组团到海外招聘等方式,政府部门或开发区、高新区发挥着主导作用。为进一步拓宽引才渠道,提高引才效率,中关村探索运用市场机制选人才,由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等投资管理机构推荐雏鹰人才,中关村管委会选聘并委托专业投资管理机构为雏鹰人才创业提供服务支撑。充分发挥市场配置人才的基础性作用,用市场机制选人才,是我国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从这方面来说,中关村的探索具有引导作用。

作者: 来有为 王佩亨来源: 《中国经济时报》2013年01月30日

第四篇:黄石市人才座谈会材料

黄石市人才座谈会材料

黄石港区委组织部

2011年上半年,我区人才工作紧紧围绕以扩大人才总量为重点,以提升人才素质为核心,紧紧抓住培养、吸引、用好人才三个环节,大力加强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三支人才队伍建设,积极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为实现我区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

一、健全组织体系,夯实人才工作基础

2011年上半年,我区人才工作首先从组织与政策上抓落实,制定与完善了多项制度与措施,以确保人才工作有序进行。

一是制定和完善人才工作政策和措施。区委、区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干部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对健全人才领导体制和人才奖励机制、人才引进机制、人才培训机制、人才交流机制作出了具体规定。印发了《黄石港区科学技术进步奖励办法》、《黄石港区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实施方案》。对科技人员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奖励的,给予同等数额的物质奖励。对在全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授予突出贡献奖。通过了《关于进一步理顺教育管理体制、促进教育事业跨越式发展的意见》充分发挥教育主管部门的职能,进一步理顺区教育系统人员管理、资产财务管理等机制。这些措施的出 台,为全区人才建功立业、发挥作用,提供了政策保障。二是实施区领导联系专家制度和专家决策咨询制度。区委、区政府专门设立了区决策咨询委员会,聘请了区内20位各方面的专家委员,还聘请了区外部分专家、学者为顾问。区委、区政府重大决策出台之前,都要充分听取决策咨询委员会的论证意见,避免了决策上的失误。三是筹建了各类人才信息库。区委组织部建立了党政人才信息库和黄石港区籍在外地工作优秀人才信息库。区人社局、经信局、科技局、教育局、农林局等部门也分门别类筹建了各类人才信息库。区招商局对黄石港区籍在外优秀人才和曾在黄石港区工作过的优秀人才信息,实行动态跟踪,为人才发挥作用牵线搭桥,在引智引资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注重培养,严格管理,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为进一步提高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区委把各类人才的培养教育和选拔使用当作首要任务常抓不懈,一是加强教育培训,把各类人才的教育培训纳入全区培训宏观管理计划。上半年我区共举办了大型培训班3期,聘请了多名省内外知名专家来我区讲课,培训各类人才1000余人次,使全区各类人才进一步更新了观念,增长了见识。二是加强实践锻炼。为提高青年人才分析和处理基层事务的工作能力,积累基层工作经验,促进青年干部尽快成长,增强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坚持挂职锻炼制度,选派5名理论水平较高、专业素质较好的青年人才到区信访局和相关单位进行挂职锻炼。在工作中,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为我区的 2 稳定和经济发展做出了较突出的贡献,在实践锻炼中自身的综合能力也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三是严格选拔使用。区委在干部选拔任用中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规定的选拔条件、选拔程序和方法。尤其在选拔科级后备干部工作中更为严格和慎重。通过严格审核条件,组织考察,好中选优,选拔了一批优秀青年人才进入科级后备干部队伍,还有一名干部进入了全市“年轻干部成长工程”。

三、构筑平台,加强培训,提升人才队伍素质。今年来,我们坚持“关注焦点,抓住重点,提高能力,增强素质”的工作思路,对党政事业等各类人才因材施教,组织开展培训工作,做到“缺什么补什么,弱什么强什么”。一是重点抓好党政人才的理论培训。结合在群众工作中遇到的共性问题和一些典型群体性事件,组织全区干部开展了《突发事件应对法》、拆迁法规专题学习培训,达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的目的。同时,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干部队伍做群众工作基本功。深入社区进行帮扶,通过群众工作实践,提升自身的能力水平。二是进一步抓好专业技术人才的业务培训。注重专业技术人才能力的提升,鼓励和支持他们参加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区人力资源保障局等部门组织全区近200名专业技术人员参加了“低碳经济”等多个经济、社会热点培训。区财政奖励科技项目带头人和优秀科技工作者的资金5万元;资助和奖励科技项目16项,资金220万元。三是为城市失业人员和下岗职工提供技能培训。加大政府投入,认真落实“雨露计划”、“阳光工程”培训项目,开办了计算机、缝纫、厨师、驾驶、建筑、电子、电工技术、农机 维护等多项实用技术培训班。近两年,全区有8000多人参加了培训,有85%以上的培训人员学到了一技之长,获得了相关技术的技能等级证书。四是加强大学生创业园的支持与扶助工作。在我区大学生创业园成立了大学生创业“服务中心”。集信息服务平台、公共服务平台、中介服务平台于一体,提供政策咨询、项目开发、创业培训、创业孵化、小额贷款、开业指导、跟踪辅导等“一条龙”服务。同时,联合湖北师范学院、黄石理工大学成立创业园专家评审委员会,负责项目推荐、评估和筛选,面向社会发放宣传资料10000余份,接待来园考察学生420多人次,接受电话、电子邮件咨询的60多人次。同时还加强了大学生实践基地的建设。为大学生创业,培养大学生成才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平台。

四、优化发展环境,激励各类人才发挥作用

良好的人才环境是留住人才与造就人才的先决条件,进一步优化人才环境是我区十分重视的一项工作。

一是大力服务、宣传和表彰优秀人才。充分利用网络、公开栏等媒介,做好重大人才工作政策的宣传和咨询服务,对重点人才项目实行跟踪服务,及时帮助协调解决项目实施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二是落实政策待遇,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我区设立了专项经费,用于高科技人才的引进和特殊贡献人才的奖励,对突出贡献奖、科技进步奖的获奖人才给予不同等次的资金奖励。建立了人才开发专项资金,对承担省以上科研课题和参与国家或行业标准制订的高层次人才给予资助。三是促进人才合理流动。今年来,我区接收省委组织部选调生 7人,区法院公开招 4 聘2名书记员。同时从政法系统公开招考选拔了杨庆华、南又春、郑朝辉三名同志分别担任红旗桥、沈家营、胜阳港办事处的副主任。区直各部门(单位)工作人员有20余人次参加省、市组织的公开招考,有2人已被录用,通过公开招聘、招考、遴选,营造了优秀人才靠竞争上岗的良好氛围。同时,对区外高层次人才,采用柔性流动的办法加以引进,目前已有10余人来我区从事兼职、讲学、技术合作、兴办实业。

四是鼓励各类人才到经济建设主战场建功立业。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十佳优秀中青年人才”评选活动,工会、团委、妇联、经济、教育、卫生等战线结合各自行业特点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竞赛、评选活动,一批优秀青年、经营人才、业务骨干为群众所熟悉,在全区营造了尊重人才、鼓励成长的良好氛围。我区已送八中的郭茂荣校长参加省突出贡献专家的评选,送黄棉、城管局、就业局三家各1 人参加湖北省优秀农民工的评选;送董剑、包启安、段冬毛、李晓亮、王泽友、吴政洁参加市乡土拔尖人才评选,今天上半年,江北农场的龚新福同志被评为具有特殊贡献的省突专家。桥福东同志被评为农村实用拔尖人才。在全省第8批特级教师评选活动中,我区的金凯(广小)、马琳(中山)、孙维姣(八中)、查婉兰(十四中)等4人获省特级教师称号。

四、2011年下半年人才工作打算

2011年下半年我区将继续加大人才引进力度,进一步消除影响人才引进、培养、使用的政策性障碍,使我区的人才工作进入良性循环轨道。一是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十七大精神。十七大报告对党的人才工作提出了专门要求:“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统筹抓好以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的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激发各类人才创造活力和创业热情,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新局面。”这为我们开展人才工作指明了方向和工作重点。为此,2011年我区人才工作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用十七大精神引导人才工作,积极发挥好专家、拔尖人才的作用,促进人才工作的发挥。二是进一步建立健全人才工作领导机制。充分发挥组织部门在党管人才工作中的牵头抓总、宏观指导作用,紧紧围绕中心制定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的发展规划,建立统分结合、协调高效的领导机制。由区委组织部牵头,探索建立人才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加强与各有关部门的联系沟通,协调有关重要政策的研究、执行和工作部署、落实。三是发挥综合优势,加强人才引进工作。本着“用好现有的、引进急需的、留住关键的、培养高层的、储备未来的”的工作思路,重点在“软环境”优化、现有人才管理、使用以及优秀人才的开发培养引进等方面求突破,在政策、机制、制度建设上做文章。要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所在,但求所为”的原则,突破旧的人才框框,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建立完善人才市场体系,制定灵活多样的人才流动政策,推动人才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吸引高层次和急需专业 6 人才来我区建功立业。同时,还要“眼睛向内”,着眼于区内挖潜,盘活现有人才存量,努力做到引得来、留得住、用得好。四是进一步发挥专家和拔尖人才的咨询服务作用。充分利用我区区位优势及专家的资源优势,拓宽引进人才、技术、项目的渠道,广泛吸收区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和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加入我区专家咨询服务团。进一步发挥专家技术人才在我区重大决策、重大项目建设中的参谋咨询作用,组织他们为全区经济建设、重点课题献计献策,促进决策的科学化。积极围绕全区经济发展重点和经济结构调整、支柱产业的发展,深化和拓展专家咨询服务的范围和领域,发挥专家咨询服务团在项目论证、成果推广、技术服务、法律咨询和人才培训等工作中的作用。建立健全联系专家制度、信息交流制度和协调联动机制,探索建立专家联系办公室,逐步实现专家咨询制度化、经常化。五是抓好高等学校毕业生基层创业计划。继续做好大学生创业园工作,通过政府购买岗位、助学贷款等方式,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大学生创业园创业和发展;通过免费培训、创业补贴、小额担保贷款、免费登记等措施,鼓励和支持高等院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对困难家庭的高等学校毕业生,采取给予生活补助、社会保险补贴、求职补贴等方式,支持其及时就业。六是抓好乡土人才和农民工工作。参与好每两年举办一次的黄石市农村乡土拔尖人才选拔,同时选送对经济建设有突出贡献的农民工代表参加省优秀农民工的评选活动。

第五篇:人才座谈会主持词

座谈会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建和组织工作的重点项目,能否把这次会议的精神贯彻落实好,关键在于能否把握住这些重点,拿出具体、科学、管用的推进措施。因此,各地要按照马书记提出的六项重点工作任务,结合实际,逐项制定推进措施,把任务分解到部门、到组室,把责任落实到人,并明确完成的质量标准和时限。在创业型领导班子建设上,要围绕项目开发建设,深入研究激励创业的具体措施和实绩考核办法;在干部制度改革上,要着眼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进一步健全完善干部选任、退出和监督的有效机制;在干部监督工作上,要以执行《条例》为重点,积极探索全过程规范化管理的路子;在人才队伍建设上,要围绕建设“七支人才队伍”,实现“1551工程”目标,不断优化人才环境,拓宽发挥人才作用的渠道;在基层组织建设上,要坚持致富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主旨,规模推进农村党建“四个模式”和实现社区党建“三个突破”;在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上,要在提高广大党员思想政治素质和解决实际问题上下功夫,认真做好各项准备工作,高标准、高质量地启动全市党员先进性教育工作。要通过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努力,把这六项重点工作抓实落靠,确保全市党建和组织工作登台阶、上水平。

?第三,要增强责任意识,加大督查指导力度。各县(市)区委要进一步增强做好党建和组织工作的责任感和主动性,创造性地抓好督查指导工作。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要切实增强管党意识,经常研究党建和组织工作,尤其是结合贯彻落实这次座谈会精神,近期要深入到联系点,搞好调查研究,帮助基层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树立典型,指导面上工作。组织部门要担负起抓督查、抓指导、抓落实的具体责任,通过采取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明察和暗访相结合的办法搞好督查指导,继续实行“三单”通报制度,对党建和组织工作存在一般性问题的,下发问题整改意见单;对存在较多问题的,下发通报批评单;对存在严重问题的,下发组织调整建议单,不断加大工作推进力度。

?另外,借这次会议的机会,我再强调一下树立组工干部形象的问题。前不久省委对进一步加强“两风”建设做出了新的部署,提出了新的要求,市委专门召开了“两风”建设会议,?各县(市)区委要在8月15日前把这次座谈会精神的贯彻落实情况报送市委组织部研究室。

?全市组织工作座谈会到此结束。散会!

下载关于“人才特区建设意见”座谈会工作简报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人才特区建设意见”座谈会工作简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人才座谈会发言(定稿)

    我矿建矿以来一直十分重视人才科技工作,并取得突破性的成绩。有些方面走在了集团公司前列。如在生产方面,一直把努力增加生产的科技含量,提高生产效率放在第一位。在机械化开采......

    人才工作座谈会材料

    市委组织部人才工作调研座谈会材料 科技兴院 人才强院 推动医院跨越式发展 我院始建于*************,是集医疗、急救、科研、教学、预防保健为一体的三级综合性医院和*******......

    农村人才超市工作简报

    调研农村人才超市,促进超市作用发挥 对现有“农村人才超市”运行情况、设施建设、作用发挥等情况进行了查看,与乡镇人员进行了座谈,并就人才超市的建设和作用发挥提出具体要求:......

    人才工作座谈会发言

    在绩效考核过程中,如何设定绩效目标 在绩效考核过程中,存在两个难题:一个是考核指标的确定,另一个是考核目标的确定。后者的科学性也决定了第一条的合理性。在现实实践过程中,很......

    拔尖人才座谈会发言稿

    拔尖人才座谈会发言稿 “MsoNormal” style=““ align=“left”>尊敬的各位领导、朋友们: “MsoNormal” style=““ align=“left”>大家好! “MsoNormal” style=““ alig......

    经济发展人才座谈会讲话

    经济发展人才座谈会讲话大家下午好!金风送爽、丹桂飘香,在中秋传统佳节和国庆节即临之际,我们在*欢聚一堂,喜迎佳节、畅叙情谊、共话发展。首先,我代表区委、区人大、区zf、区政......

    拔尖人才座谈会发言稿

    拔尖人才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来自各行各业的精英朋友们:大家好! 我叫***,业于*****专业。很高兴、也很荣幸能与各位欢聚一堂,在此,要特别感谢区领导对我们的的栽培、关怀和重......

    全县人才工作座谈会讲话

    同志们: 今天,县委、县政府在这里召开人才工作座谈会,主要有两层意思:一是向大家通报我县人才工作有关情况,听取大家的意见和建议;二是新春佳节将至,大家平时都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