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始县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情况汇报

时间:2019-05-13 16:51: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建始县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情况汇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建始县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情况汇报》。

第一篇:建始县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情况汇报

建始县文化体育局

开展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工作

情况汇报

我县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文化遗产类型繁多,由此形成了十分独特的地域文化,在长远的历史年代中,建始大地上不仅留下了丰富的文物古迹,而且传承着精彩的民族民间文化,这些珍贵的文化艺术奇葩是建始民众的绚丽表情和灵魂,它因地域的秉性而独具风味,更有艺术魅力和乡土情韵。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现代文明的冲击,伴随着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审美情趣的变化,特别是一些老艺人相继谢逝,许多珍贵的民族民间文化技艺失传,许多民族民间文化遗产正在逐渐消失。为了切实有效地抢救保护这些珍贵的民族民间文化遗产,根据县委县政府的统一安排,我县开展了全面的普查、申报、保护、传承工作,近年来各项工作进展顺利,目前传承与保护工作仍在紧张有序地开展,建始珍贵的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工作在我们的努力下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一、全面动员,努力实施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工作 为确保我县享有盛誉的民族民间文化遗产得到全面而又系统的保护,我们按照省州对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工作的具体要求,积极主动向县委、政府领导请示汇报,得到了县委、政府领导的大力支持。实际工作中,做到了三个到位。一是传达上级精神到位。2006年5月14日,县政府第二十六次常务会议听取了县文体局关于开展民族民间文化遗产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汇报。会议同意启动民族民间文化资源普查工作,同意将重点非物质文化遗产《建始丝弦锣鼓》、《建始喜花鼓(黄四姐)》、《建始闹灵歌》等三个项目为代表作名录逐级向上予以申报。县文体局于多次召开工作督办会议,介绍了州、县领导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高度重视情况。通过紧急动员,广大干部职工对此工作的重要性有了新的认识,思想得到了统一,为做好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是领导重视到位。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工作。成立了领导小组,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工作纳入全县“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和“十一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之中。县委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和《恩施州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在此基础上,我局制定了《建始县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工作方案》及《建始县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办法》等措施。三是专班人员到位。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工作是一项涉及面广的全新系统工程,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因此,逃选各类拔尖的专业人才到专班,是做好此项工作的关键。为使抽调人员专心工作,从县直文化二级单位和乡镇文体服务中心抽调了业务干部,迅速进入了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开始了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的调查和文献资料的查找。县文体局主要领导和班子成员深入到各乡镇认真了解情况,研究分析现状,根据掌握的第一手资料,精心策划,制订出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在实践过程中,一是充分利用本系统人才资源优势,挑选出文字、音乐、舞蹈、摄像等各类拔尖专业人才到专班;二是请行家给予指点;三是组织专班人员学习取经、参观考察;四是积极争取全各乡(镇)及县直有关单位的支持;五是认真做好专班人员政治思想工作,切实解决好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矛盾;六是加强专项经费的管理,做到专款专用。

二、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工作开展情况 我县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工作在省、州、县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文化主管和业务部门的指导下,上下一心,集思广益,组织工作专班,深入全县10个乡镇,走访了2200多个民间艺人,全面而又详细对流传在我县的年代久远的丝弦锣鼓、跳丧、闹灵歌、鼓花鼓(黄四姐)、傩戏、车车灯、花坪火龙、干龙船等一批具有鲜明个性和艺术价值的民族民间文化遗产名录进行了普查,经过反复提炼、创新,使之在创新中得到有效传承和保护。使我县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1、初步建立起了以《建始丝弦锣鼓》、《建始喜花鼓》、《龙坪高腔山歌》、《薅草锣鼓》为代表的民族民间音乐(吹打乐)传承和推介机构。表演模式为“表演队打造精品,促进民间艺术传承发展提高”;以建始《闹灵歌》、《花坪火龙》为代表的民间舞蹈;取材于民间劳动场面的《赶山号子》、《抬工号子》;提炼于民间婚庆习俗礼仪的《陪十姊妹》、《陪十弟兄》;以及官店的傩戏、花坪干龙船等一大批民间戏剧、曲艺歌舞得到传承和发展。其中建始《丝弦锣鼓》、《黄四姐》、《 闹灵歌》、《抬工号子》等更是成为我县的民族文化品牌,不断在州、省举办的文化艺术节中博得观众亲睐。通过提高演奏技巧,改进演奏方式,及大地提高了民间艺人演出水平。由于这些活动影响与自身的魅力赢得了生存的市场,目前,我县有几十支农村民间艺术团(队),几千名民间艺人及文艺骨干坚持常年参加演出活动。实践表明,挖掘整合民族传统文化资源,精心打造民族民间特色文化品牌,大力开展“一县一品”、“一乡一品”、“一村一品”的名乡、名镇、名村和名牌的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有创建活动,用富有时代气息和地域特色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以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以大众化的方式传播民间文化,有力地推动了我县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2、由县人民政府申报的建始民族民间音乐“建始丝弦锣鼓”、“建始喜花鼓”和民间舞蹈“建始闹灵歌”等三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获省人民政府公布、保护。建始长梁乡成为国家、省、州三级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三里乡老村村成为恩施州民族民间文化生态保护村等。近年来我县推荐为州民协会员44人,县民协会员78人,州音协2人,艺人中有州级民间艺术大师四人(肖茂荣、肖元游、余定喜、龙世斌);受省委宣传部表彰一人(杨国林),我县民族民间文化艺术表演获州级金奖,县级一等奖。这些荣誉的获得,使民间艺人的地位提升,也更加鼓舞了艺人们信心,充分肯定了我县在加强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工作中所取得的成果。

三、今后保护、传承工作计划

今后我县在保护规划中将以“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指导方针,在普查、保护、传承、申报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全面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根据我县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的特点和工作实际,重点开展以下几项工作:

1、开展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申报(国家级评审结束正在公示期);以丝弦锣鼓为代表的民间吹打乐,县、州、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省、州、县三级相继公布);确定以“薅草锣鼓”、“单锣鼓”、“檗四娘”、“山民歌”等四个项目的省级非物文化遗产名录的申报;挖掘整理《建始高腔山歌》,向外推广《建始高腔山歌》,聘请名家排演以扩大其艺术知名度,目前项目文学资料初步完成,正在筹筹备影像资料。

2、出版建始县民族民间文化遗产图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全面反映我县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成果。在抢救保护的同时进一步加大对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宣传力度,使全社会对此项工作由短期认识变为长期认识。

3、落实保障经费。争取政府设立建始县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的普查搜集;非物质文化遗产珍贵资料与实物的征集和收购;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的文化传承人的培养和资助;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数据库建设工作等等。

4、精心组织实施。为切实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严格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建始县实际,积极争取县委、政府制定和出台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规范性文件,力争每年向上逐级高质量的申报1-2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四、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1、民族民间文化遗产普查经费严重不足。我县民族民间文化遗丰富多彩,大多分布在农村,对它们的全面普查建档,需一定的经费,这其中还有很多精彩项目濒临失传,需尽快调查挖据,进行传承保护。普查专项经费困难制约了普查工作的深入全面系统细致规范的开展,尤其是对重点项目的抢救工作无法开展。另外我县出版民间文化遗产丛书、发行非遗光牒的经费缺乏,对外展演活动经费困难,得不到及时展演,专业研究基地建设经费困难,没有传习、研究、展示阵地,无法有效开展传承活动,致使民族民间文化遗产项目后继乏人。

2、专业人员缺乏。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是一项及其艰辛而又微妙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目前从事这项工作的专业人员严重不足,而且都年劳体衰,其业务水平(人员素质)离实际工作要求有一定差距。加之民族民间文化遗产工作又是一项全新的工作,专业要求高,专业人员的缺少影响了工作的深度开展。

3、传承保障机制建设不规范。有关部门对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认识不够,保障机制建设缺乏系统性,没有专门人员从事这项工作。由于传统文化的经济经济价值是潜在的,往往会受到冷遇。因此,还存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的广度不够、挖掘的深度不够、保护的力度不够等方面怕问题。此外,保护传承人匮乏,以及资金投入不足,严重制约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缘于民间艺人大多年事已高,年轻人外出务工,传承出现断层现象。再者,从事传统文化活动收益相对偏低,人们虽然喜爱这类活动,但真正将其作为主业的仍然是极少数,由此将会导致他们对传承工作缺乏热情和信心,面临人亡技绝的严竣形势。就丝弦锣鼓来讲,现在活动的中坚力量大都是五十开外的艺人,统计数据显示,活动主角是丝弦锣鼓的第五代,第六代传人,约800多人,到第七代就不足200人,而第八代不足十人,保护传承靠民间运作,由于受市场经济的影响,是无法保证的,要建立传承保障机制。

我县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工作近年来取得的成效是明显的,我们要从战略的高度加强宣传民族传统文化,让全社会关心、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下一步我们将抓住建始的民族特色、地域特色、时代特色不松懈,切实加强对民族传统文化遗产的挖掘和保护工作,利用建始本源的民族文化,地道的民间艺术,整合人力,统一规划,深入调查、研究,进行积极的申报、保护、传承、宣传、展演活动。由建始县人民政府申报的民间音乐《建始丝弦锣鼓》、《建始喜花鼓》和民间舞蹈《建始闹灵歌》等三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申报成功,有力地提升了我县文化品位,全面的普查、建档为保护珍贵的文化遗产打下了基础,对今后的工作有详细规划和务实打算,尽管困难很多,但我们对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充满信心和决心,决不能因困难而让在建始大地上流传了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珍贵民族民间文化遗产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中消失。在这里我们也请县委、县政府发出倡议,广泛呼吁,让全社会都来关注支持我县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工作,形成合力,努力使我县多姿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遗产重闪光芒。

二OO八年十月二十四日

第二篇:文化遗产保护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不仅有大量的物质文化遗产,而且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遗产是先人创造的沉积与结晶,镌刻着一个民族国家文化生命的密码,蕴涵着民族特有的精神机制、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是维护文化身份和文化主权的基本依据。文化遗产是人类活动的信息资料库,是展示人类文明的卷轴。

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在盲目追求经济发展的影响下.中国的文化遗产也遭到了众多的破坏。自然灾害、人为原因等都造成了文化遗产的不完整和残缺,严重影响了其文化价值和影响意义。而一些地方政府单纯为了经济的发展.大肆开发利用文化遗产,却对其不加以保护和维护,造成了众多文化遗产濒临危险,即将失去其拥有的价值和作用,这一切都应当引起政府和社会的关注。而如何采取措施来保护文化遗产也成为政府的一个重要目标,那么对于文化遗产应该采取哪些保护措施呢?

首先.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建立协调有效的保护工作领导机制。针对我国当前在文化遗产保护中出现的问题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将文化遗产保护纳入法律的范围之内,对于破坏或损毁文化遗产的行为,依法进行严厉的制裁措施。各级地方政府应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列入重要工作议程,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整体规划,纳入文化发展纲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法规建设.及时研究制定有关政策措施。要制定文化遗产保护规划,明确保护范围、保护措施和目标。

其次.各级政府要不断加大对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经费投入。通过政策引导等措施,鼓励个人、企业和社会团体对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进行资助。要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队伍建设。通过有计划的教育培训,提高现有人员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充分利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人才优势和科研优势,大力培养专门人才,进一步实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最后.要在全社会范围内加强对文化遗产保护的宣传教育力度,特别是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工作.将文化遗产保护教育带进校园和课堂,使其在思想上形成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同时要充分利用民间保护组织的作用,推广文化遗产保护的教育工作,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重视和保护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充分发动全社会各个方面的力量来进行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文化遗产承栽着人类社会的文明,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体现。我国文化遗产所蕴含的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是维护我国文化身份和文化主权的基本依据。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不仅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需要,也是国际社会文明对话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全社会都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力量,保护我国共同的文化遗产。

第三篇:保护文化遗产

保护文化遗产,弘扬名族精神

我们中国地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最能体现我们中国博大精深文化。有表演艺术、社会风俗、传统的手工工艺技能等等。而今,又有几个人能表现出中国最纯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呢?

先说说这表演艺术把,最让人称赞的就是京剧把,可现在又有多少是正真为此去用尽一生去研究呢,现在许许多多的选秀节目。唱的都是京剧么?不是。那唱的多的是什么呢?是英文歌曲。现在只我们的爷爷奶奶那老一辈才对戏曲情有独钟。一个个朝气蓬勃的青少年会去看看么,就算有,那也是百里挑一了。

再来说说这社会风俗把,中秋节是我国为了祭奠屈原而由来的节日。现在过中秋有很多很多家人没能团聚在一起,这个理由那个理由。我们也渐渐不重视起来。可是在韩国中秋节是被韩国人认为最重要的一个日子。中秋节不仅是韩国人一家团聚的节日,也是人们对祖先尽孝的重要节日,因此韩国人无论多忙,也要尽量在中秋节赶回家里。

最后我们再来说说这传统的手工工艺技能把。剪纸——中国的民间艺术瑰宝,是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看了让人羡慕不已,啧啧称赞。它体现了民间艺人的心灵手巧,它是劳动人民聪明才智的智慧展示,是民间传统文化艺术的结晶.可现在有有多少人还回去学习它,能领悟到这想工艺的精华。

中国拥有五千多年的历史,孕育了多少多少的伟人。留下了多少多少文化遗产。可又只有多人吸取到了精髓。请让我们一起去领略领略京剧的独特韵味,让我们一家人一起开开心心的过每个中秋,让我们除了学习之外空余的学习学习剪纸,好好的珍惜那民间传统文化艺术的结晶。

让我们大家一起,走进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一起去保护文化遗产,弘扬名族神!!

第四篇: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汇报材料

界首市历史悠久,民风古朴,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非遗”保护中心按照国家、省市的相关要求,认真贯彻“全面普查、摸清家底、健全机制、规范管理、整体保护、传承发展”的工作目标,坚持“全面性、代表性”的指导原则,结合本市实际积极开展“非遗”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现总结如下:

一、保护现状

(一)成立机构,建立机制。

2011年初,界首市成立了“界首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实行领导责任制,抽调专人办公,确定了办公场所,制定了保护实施方案,完善了保护措施,全面负责界首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保护工作。副市长秦煦,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张俊杰等有关领导,多次深入基层,对“非遗”保护工作进行调研,指导。长期以来,界首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协调,主管单位负总责的原则,建立了相关的机制,做到了保护有规划,措施有保证,资金有保障。

(二)收集资料,整理入库。

XX年初,界首市启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全面收集文字、数字、音像、影像、图片、书籍资料,通过认真整理,仔细筛选,建立了界首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数据库。同时,对相关实物、工具、器皿进行了采集,做到妥善保存。现这一工作仍在进行。

(三)项目集成,汇编出版。

随着界首市申报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成功,界首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相继开展了“非遗”项目集成,汇编出版工作。XX年7月,出版了《界首陶瓷》一书,其余集成汇编工作正在进行。

(四)明确目标,确保传承。

界首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根据制定的“非遗”保护五年实施计划,进一步明确了目标,成立了“非遗”项目工作研究室,定期举办“非遗”项目研讨会、交流会,促进“非遗”项目的发展;长期开办“非遗”项目技艺培训班,确保“非遗”项目技艺得到很好的传承。

二、普查成果

(一)项目成果

界首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反映了界首人民代代相传岁岁积淀的劳动和生活的文化轨迹,包涵门类极广,有民间美术、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俗文化、地方戏曲、曲艺、手工技艺等等。依据目前收集到的资料分析,界首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共分10类,其中主要门类分布比例如下:民间音乐9.6%,民间舞蹈6.4%,民间美术9.6%,民俗文化6.4%,戏曲12.8%,曲艺3.2%,民间手工技艺12.8%,民间杂技3.2%,生产商贸习俗12.8%,民间文学22%。

从区域分布来看,界首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全市范围分布较为均匀,民间文学、民间美术、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俗文化、地方戏曲、曲艺、手工技艺传承广泛,只有部分项目受到地理环境、土质要求、生活习俗等因素的制约,传承区域范围相对固定。如界首彩陶、扁担戏、彩塑等。

(二)传承情况

目前,界首市已经普查登记的传承人有62人,24个团体,基本情况是有经济效益的项目(彩陶、剪纸等)传承人多,大部分艺人年富力强,有的正在授徒。经济效益不突出的项目传承人年龄老化,缺乏新一代传承接班人,特别是扁担戏、版画、面塑、刺绣、香荷包等项目,民歌、民舞、曲艺等项目和具有宗教信仰色彩的民俗活动项目更是缺乏年轻一代的传承人。需要及时进行抢救保护,建立一整套的传承保护体系来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现已成立了“界首彩陶”研究会、建立了卢氏刻花彩陶工作室和培训基地,在市文化馆成立了“界首书会”和“界首渔鼓”曲艺管理委员会、研究会。

三、“非遗”成果

(一)项目成果

界首市已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2个,即“界首彩陶烧制技艺”、“界首书会”,XX年,界首市田营镇被安徽省文化厅命名为安徽省民间艺术(彩陶)之乡,2011年,界首市田营镇被文化部命名中国民间艺术彩陶之乡;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3个,即“扁担戏”、“界首渔鼓”、“大黄庙会”;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3个,即“界首剪纸”、“木版年画”、“界首刺绣”。1999年3月,界首市被安徽省文化厅命名为“安徽省民间艺术(剪纸)之乡”,XX年3月,界首市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剪纸)之乡”。县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10个,“斗鸡会”、“高跷”、“豫剧沙河调”、“大鼓书”、“坠子书”等。另有界首面塑、吕长明牛肉、宏兴果店等项目正在筹备申报。

在传承人方面,卢群山、王京胜被评为安徽省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苗清臣、卢莉华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二)研究成果

界首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研究成果方面有专著《界首剪纸》(1986年3月),《界首戏曲志》(1986年10月),《界首谚语与民间传说集》(1987年4月),《界首曲艺志》(1995年8月),《界首群众文化志》(1997年10月),《界首陶瓷》(XX年7月),《阜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界首卷)》(2011年6月)。

第五篇:浅论中国文化遗产保护

浅论中国文化遗产保护

奚宇,1110758 自19世纪以来的多场战争和猖獗的文物盗卖行为,已使得人类文化遗产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打击。虽自1972年世界遗产巴黎公约以来,文化遗产的保护得到了加强并日益引发人们强烈的关注,但前者尚未得到解决,新问题却接踵而至。

相应的中国的文化遗产保护也遭受了巨大的搓折,文化大革命中的对传统文化不公正的批判导致了大量文物惨遭破坏;而改革开放以后,以GDP为第一的主义的盛行和城市化进程更是使得一大批文化遗产蒙难;自近十年以来,文化产业的提出,使得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现象更是屡屡见诸报端,大部分文化遗产遭到了掠夺性的开发。

目前中国文化遗产的保护存在以下几类问题:

1)关于文化遗产的保护的法律法规欠缺或者是与现实差距较大,标准模糊。由于我国对文物保护起步较晚,相应的法律不健全;而一些法律没跟上时代的变化,逐渐失去效用。因此,应当健全相关的法律制度,做到有法可依。

2)盲目挖掘和破坏性的修复。随着改革开发以来的经济发展,考古挖掘也越来越热。各地纷纷着手,但一些挖掘计划不严密,评审不科学,使得文物在历经千年的沧桑后毁于一旦。受限于当今的科学条件的限制,一些原本应该留待后人的项目早早上马,很多文物一出土便消失了,造成了难

以估量的损失。而与之相应的则是破坏性的修复,现在一些文物景点尤其是古建筑群,为了吸引游客,将旧物毁去,依原样建了一个新的,这样“以新换旧”。

3)过度开发和管理混乱。现如今,国家提出了文化产业论,各地纷纷将自己的文化遗产作为旅游景点来打造。这原本无可厚非,用市场化来为文物保护提供资金,可以减轻国民负担。但目前由于职能划分不明确,监管的缺乏使得大多数著名文化遗产遭到了掠夺式的开发导致了许多问题。如每日游客量过载;景区内三废过多;管理混乱,服务质量差等等。著名的国家景区嵩山遭遇摘牌危机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从三皇寨禅院毁树建房招致争议,到十方禅院收钱算命游客大呼上当;从港中旅入主嵩山景区引发“上市”揣测,再到世界小姐在少林景区大秀身材……少林寺的一系列行为使得少林寺作为文化遗产的名誉遭受了巨大的损失。

接下来,则是国外的文物保护措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法国文化部遗产司戈万先生认为,要说法国在遗产保护政策上的特点,那就是法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制定现代遗产保护法的国家。1913年12月31日通过的“保护历史古迹法”。它是世界上第一部保护文化遗产的现代法律。“1913年法”至今规定了法律的保护范围、申请保护的行政程序、享受的税收优惠等,这部法律内容全面细致,使有关的行政人员、专

业保护人员都有章可循。

印度文保部门对文物的抢救和修复工作一贯秉承他们在1932年的原则,即“对古建筑残迹的修复,不论多么简单,第一责任不是修旧如新,而是保护残迹”,要尽一切努力保护原物。

印度在文物保护,特别是国家重点保护的名胜古迹的保护和维修上相当成功,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

一、多方参与筹措经费。

首先,建立国家文化基金会。国内外团体和公众在免税的情况下,通过基金会对特定或普遍的项目提供资金或捐赠。其次,鼓励本国私人企业参与保护和修复工作。最后,寻求国际合作。自1977年以来,印度一直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的积极支持者,并与一些国际机构紧密合作。

二、先进的专业技术人才。

印度有着一支技术比较先进的文物保存和修复队伍。早在1917年,“印度考古研究所”就设有一个化学处理处,负责博物馆展品和其他文物的化学处理和保存工作,分析研究古迹的材料来源和和古迹损坏的原因,从而发现改善和保存它们的方法。经过他们的努力,印度考古界成功地应对了不同情况下不同原因造成的问题。

三、广大民众的支持。

“人民的参与是最好的保障”。这是印度文物界对外宣传的一句口号。印度决定每年的11月19至25日为“世界遗产周”,每到此时,印度文物考古界就大力进行文保宣传,提高民众保护民族文化遗产的意识。近年来,民众文物保护意识在逐渐提高。在印度各地参观时发现,这里基本上没有在古迹上乱涂乱刻的现象。印度的古迹一般面积都比较大,但除了少量经允许的旅游纪念品商店和食品店之外,没有店铺泛滥的情况。

在墨西哥,古代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认同、主权和凝聚全体国民的基本要素之一,保护和传播古文化遗产是国家的责任。墨西哥国家人类学和历史局和属下的文物保护单位,所需经费由国家出资,不靠门票收入。一些古迹区和博物馆一个特点,就是门票便宜和各种优惠措施。

墨西哥国家人类学和历史局文物保护工作中做到“三个结合”。一是保护文物与扶贫结合。大多数文物古迹都位处偏僻贫困的农村地区。把文物保护工程同扶贫项目结合起来,吸收文物古迹所在地居民参加文物古遗保护工作,在保护文物古迹的同时,带动当地贫困人口脱贫致富。二是保护文物与合理利用结合。以保护文物为前提,开发以古文物遗址为主要内容的旅游项目,充分发挥古文化遗产的社会功能,同时促进旅游业发展。三是国家为主与公众结合。搞好文物保护,公众参与是一个重要方面。保护文物的观念在墨西哥公众中有比较广泛和深厚的基础。墨西哥有很多公众自发成立的保护文物古迹的组织和文物保护志愿者。

我们可以从上述国家中借鉴很多,下面则是我的一些想法。

文化遗产是祖先留下来的,它是全民所有的,人们都应该有平等的权利去享受,它不应在市场化过程变成少数人的赢利工具。文化遗产市场化的最终的目的是通过市场的调节作用来为文化遗产的保护作贡献,减少财政上的压力。

我认为有两种模式可以作为参考:

一. 西湖模式:西湖身处繁华的杭州城中,每日游客络绎不绝,也是杭州市民休闲娱乐的场所。西湖作为世界著名的文化景点,却是没有门票的,但景区赢利很高。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西湖景区转变思路,从收取门票费向以周边服务业为赢利来源,从而做到景区与游客共赢的局面。这种模式适用于位于大城市繁华地段的景点,以服务业来赢利。

二. 门票模式:由于不少景点所处位置偏僻,平时游客少,而节假日景区超载运行,不得不以门票作为收入来源。这些景点应公布财务详情,确保景区的收入是用来使景区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应公布门票收费的详情,使游客的每一分钱都花得清清楚楚。更重要的一点是提升景区管理水平和服务水

平,确保游客看的舒心。

中国的文物保护全民意识淡薄,民众的欣赏能力也较差。由于一些文物需要一定的知识来欣赏,很多民众参观时难以深入了解文物背后所蕴含的历史文化沉淀;另外一面国人保护意识淡薄,常有些人任意涂鸦刻画,使文物遭受损害。应此,应加强相关知识的普及和相应活动的开展,提升国民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做到文化遗产保护全民参与。

下载建始县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情况汇报word格式文档
下载建始县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情况汇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保护文化遗产建议书

    保护文化遗产建议书 保护文化遗产建议书1 经过本报组织的“邀你当记者寻访古遗迹游”活动,已经深深爱上西安古遗迹的特邀嘉宾记者于亚男、崔庚年、宋朝环、王建华等人,昨日联......

    文化遗产保护(终稿)

    1城市文化遗产面临的危机:盲目的开发建设割断历史文脉;以单体保护取代整体环境保护;不合理定位改变历史地段环境 “拆毁真文物,制造假古董”盛行;商业化开发造成持久负面影响;“保......

    保护文化遗产”公益广告

    1、完美真实地将祖先留下的杰作传给子孙后代,是华夏儿女的责任。2、穿越时空的魔法武器——文化遗产。3、有历史才有现在,唯遗产才知兴衰。4、尊重历史,憧憬未来。5、宇宙好汉,......

    保护徐州文化遗产

    徐州,古称彭城,自古为华夏九州之一,素有“五省通衢”之称。徐州文明史已延续5000多年,文化遗存丰厚。几千年来,中原文化、三秦文化、齐鲁文化、荆楚文化、吴越文化在这里碰撞、揉......

    保护文化遗产倡议书

    保护文化遗产倡议书1 晋城市作为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数千年的社会演变在太行山南端这段美丽的土地上留下了众多的文物遗存,形成了深厚的物质文化积淀。我市现有全国重......

    手抄报保护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包括了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看看下面的关于保护文化遗产的手抄报哦!手抄报保护文化遗产1手抄报保护文化遗产2手抄报保护文化遗产3手抄报......

    关于保护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工作的调查报告

    构建民族民间文化保护的新格局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工作调查报告**区是**的中心城区之一,集中体现着首都政治、文化中心的特点。辖区内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民族民间......

    关于保护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工作的调查报告

    构建民族民间文化保护的新格局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工作调查报告**区是**的中心城区之一,集中体现着首都政治、文化中心的特点。辖区内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民族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