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制度
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制度
一、医院成立由主管院长负责,医教科、护理部、药剂科负责人 组成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领导小组,并由各临床科室及门诊医护负责 人、监测员担任医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人员,指定药剂科临床药 学室人员兼任专管人员。医教科、护理部负责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 协调工作,各科医护负责人负责本科药品不良反应的登记工作,药剂 科负责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宣传教育、年度计划及工作总结等日常事务。
医务人员对发现可能与用药有关的不良反应应详细记录,并 按照要求认真填写《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2 4小时内报院药 品不良反应/事件监测室(现设药剂科临床药学室内)
各科室监测 网络人员督促本科室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的报告。
三、药品不良反应专管人员对报告进行调查、分析、整理、评价 后,每季度汇总全院《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向药品不良反 应监测领导小组汇报,经处理后报告湖北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医院发现群体不良反应,应立即向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领导小组报 告,经调查核实后报告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卫生厅以及药品不良反应 监测中心。新的或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应于发现之日起1 5日内,死亡 病例须及时报告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四、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范围
新药监洌期内的药品应报告该药品发生的所有不良反应;新药监 测期已满的药品,报告该药品引起的新的和严重的不良反应;进口药 品自获准进口之日5年内,报告所有不良反应,满5年的报告该药品新 的和严重的不良反应;严密监测所用预防性生物制品可能出现的不良 反应,发现预防接种后不良反应按规定报告。
注:新的药品不良反应是指药品说明书未载明的不良反应。严重 不良反应是指引起死亡
致癌、致畸、致出生缺陷;对生命有危险并 能够导致人体永久的或显著的伤残;
对器官功能产生永久损伤;导致 住院或住院时间延长。
第二篇:我院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制度
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制度
一、药事领导小组负责全院药物不良反应检查工作的组织、计划、实施和
协调等工作。
二、药事领导小组定期组织召开全院药物不良反应监察工作会议。
三、药事领导小组定期向上级药物不良监察中心报我院工作情况。
四、药事领导小组及时通报上级药物不良反应监察中心的有关指示精神和
要求。
五、各科质量管理组负责本科室药物不良反应监察工作,对发现可疑的药
物不良反应情况及时上报药事管理委员会。
六、药事领导小组定期向院长汇报医院药物不良反应监察工作进展情况和
存在问题。药事领导小组
七、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办法:
1.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原则是“可疑就报”。各病区发现药物不良反应及时
填写《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表》,报药剂科,如有紧急情况,与药剂科电
话联系。
2.若遇热源反应或危及生命的药物不良反应,将药品留样封存于冰箱中,切勿冷冻。
3.药剂科将监察情况及时报告上级有关部门。
八、药物不良反应监察工作是医院医疗质量监控内容之一,该工作的有关
考核内容将逐步纳入医院责任制考评标准。
第三篇: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制度
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制度
(1)制定本制度目的
为贯彻我国《药品管理法》,进一步提高医院广大医务人员合理用药水平,保证人民群众用药安全,促进医院药物不良反应监察工作的开展,特制定本制度。
(2)药物不良反应的定义
WHO的定义:药物在正常的用法用量情况下,用于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过程中,所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
(3)药物不良反应监察工作是医院的一项法定任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简称药品管理法)第四十八条规定:“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和医疗单位,应当经常考察本单位所生产、经营、使用的药品的质量、疗效和不良反应”以及相关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已批准生产或进口的药品,应组织调查,对疗效不确、不良反应大、危害人民健康的药品,应撤销其批准文号或进口药品注册证。做好上市药品安全性监察,确保人民用药安全,是医院的一项法定任务,全院科室必须认真地遵法执法。
(4)药物不良反应的监察报告范围
监察不良反应的药品是指经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审查,并取得“国药准字”以及取得“进口药品注册证”的药品。这些药品应在出厂前进关前均应检验并有合格证。
(5)监察报告药品不良反应的内容
①新药是指上市五年以内的药品(包括进口不足5年的药品)。新药所有不良反应和不良事件或不良经历,即使是十分轻微的反应均应报告,且不论是否并用药物,同时还包括药物治疗期间所发生的任何意外事件或非正常现象,如瞌睡、眩晕、视力障碍、骨折、车祸等,不论因果是否明确均应上报。
②老药即上市5年以上的药品。老药报告新的、严重罕见的不良反应。严重的不良反应是指造成功能损害;以及发生死畸、致癌、致残、致死、出生缺陷等严重后果的反应。对已知的比较轻微的不良反应不要求报告,如阿托品引起的口干、抗过敏引起的嗜睡、消炎药引起的眩晕等。
③其他非麻醉药的依赖性
(6)药物不良反应监察报告的性质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为贯彻《药品管理法》,要求对上市药品的安全性进行监察,减少不良反应的危害,确保用药安全有效。根据我国卫生部规定,凡医务人员报告的不良反应病历资料不得用于其他目的,不能认为是医疗事故,更不得作为医疗纠纷诉讼的依据。有关部门工作人员对收集到的药物不良反应资料要严格保密。
(7)医务人员在药物不良反应监察报告中的职责
①我国每年有成千上万人遭受药物不良反应和药源性疾病的危害,甚至死亡。有的还会危害下一代。许多不良反应又是重复发生的。因此,医务人员监察药物不良反应是全国人民的需要,是子孙后代的需要。必须认真做好此项工作,注意观察并如实报告。如发现药物不良反应不报,应视为医疗过失。
②认真填写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表 1)对药品不良反应的表现过程及因果关系要叙述清楚、不能简写成皮疹、过敏休克、肝肾损伤等使人难于评价因果关系。
2)所怀疑药物的不良反应应尽量排除并用药物所致。3)尽量收集与报告有关的检验及其他检查结果。
4)参照国家不良反应监察中心拟定的全国统一评价标准,分级评价,最后由院药事委员会判断因果关系后上报。
(8)组织机构
在院长领导下建立不良反应监察报告网。监察报告网的组成: ① 院药事委员会下设药物不良反应监察工作小组,具体由药剂科负责。② 各病房由科主任制定1—2名药物不良反应监察指导员,保证监察工作的执行并落到实处。③ 药物不良反应监察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向全院公布报告情况,不报告药物不良反应的科室应向院长说明情况。④ 为了把国内外药物不良反应信息及时传达给医务人员,不定期出刊“药物不良反应快讯”,分发至各科室。
(9)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程序、时限
一般由医师、护士填写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交本院药剂科,核对收集的报告进行必要的整理、加工或补充资料,再由ADR监测专职人员填写正式的药品不良反应报表。医院药品不良反应小组定期对收集的报表进行分析评价,每月全部上报市监测中心,发生严重、罕见或新的ADR时,要在15个工作日内报告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10)奖励办法
对报告药物不良反应成绩突出者,医院将给予奖励,并作为业务职称晋升时的参考和依据之一。
第四篇:医院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制度
医院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制度
1、医院成立由药剂和临床组成的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小组,并建立网络,发现药物不良反应,能及时报告,便于分析、登记、上报。
2、医务人员如发现可能与用药有关的严重不良反应,要在做好观察与记 录的同时,及时报告医院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小组。
3、药剂科配备专门人员负责下临床,及时了解情况,作出判断,做好登记。
4、临床在用药物治疗过程中发现与用药有关的严重不良反应,应该对患 者做好正确的解释工作,应与医疗差错严格区别开来,以免发生医疗纠纷。
5、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小组定期开展活动,进行药物安全性因果关系分析,药物利弊评价,提供给药事委员会,作为淘汰药物的依据。
6、药剂科每月对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进行汇总、分析,选出有价值的向省 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报告。
7、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小组的日常工作由药剂科主任负责。8.药物不良反应的报告办法
(1)ADR报告原则是“可疑就报”。药品不良反应的报告范围:上市五年以内的药品和列为国家重点监测的药品,报告该药品引起的所有可疑不良反应。上市五年以上的药品,主要报告该药品引起的严重、罕见或新的不良反应。医生认为对人体有重要或值得注意的不良反应者。各病区发现药物不良反应后应及时填写《 ADR报告表》,报药剂科。(2)若遇热源反应或危机生命的药物不良反应,请将药品留样并保存于冰箱,切勿冷冻。
(3)药剂科将监察情况及时报告上级有关部门。
第五篇:药物不良反应观察报告制度和程序
药物不良反应观察报告制度和处理程序
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制度
1.护士应熟练掌握常用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2.对易发生过敏反应的药物或特殊用药应密切观察,如有不良反应立即停止用药,报告医生,同时做好记录。
3.应用输液泵、微量泵或化疗药物时,要密切观察用药效果和不良反应,确保用药安全。4.定时巡视病房,根据病情和药物性质调整输液滴速,察有无发热、皮疹、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
5.做好患者的用药指导,使患者了解所用药物的一般作用和不良反应,指导正确用药和应注意的问题。
6.护士长要随时检查患者药物的使用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病区药物不良反应处理流程
患者出现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即刻通知医生
严重
当班
护士长→护理部
护士
特殊
↓ 立即停药
↓
保留剩余的药液及输液器备检
↓ 执行医嘱、配合抢救
↓
落实各项护理措施: 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
实施各种对症护理措施
及时记录护理记录单
↓
做好交接班
告知安抚患者、家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