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集合与函数概念小结复习18
集合与函数概念(复习)导入新课
为了系统掌握第一章的知识,教师直接点出课题.推进新课 新知探究 提出问题
①第一节是集合,分为几部分? ②第二节是函数,分为几部分?
③第三节是函数的基本性质,分为几部分? ④画出本章的知识结构图.讨论结果:①分为:集合的含义、集合间的基本关系和集合的运算三部分.②分为:定义、定义域、解析式、值域四部分;其中又把函数的概念拓展为映射.③分为:单调性、最值和奇偶性三部分.④第一章的知识结构图如图1-1所示,图1-1 应用示例
例1若P={x|y=x2},Q={(x,y)|y=x2,x∈R},则必有()A.P∩Q= B.PQ
C.P=Q
D.PQ
点评:判断用描述法表示的集合间关系时,一定要搞清两集合的含义,明确集合中的元素.形如集合{x|x∈P(x),x∈R}是数集,形如集合{(x,y)|x、y∈P(x,y),x、y∈R}是点集,数集和点集的交集是空集.变式训练
1.2007山东威海一模,文1设集合M={x| x>1},P={x| x2-6x+9=0},则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A.M=P
B.PM
C.MP
D.M∩P=R
2.2007河南周口高三期末调研,理6定义集合A与B的运算A*B={x|x∈A或x∈B,且xA∩B},则(A*B)*A等于()A.A∩B
B.A∪B
C.A
D.B 点评:解决新定义集合运算问题的关键是抓住新运算定义的本质,本题A*B的本质就是集合A与B的并集中除去它们公共元素组成的集合.例2求函数y=x2+1的最小值.分析:思路一:利用实数运算的性质x2≥0,结合不等式的性质得函数的最小值; 思路二:直接利用二次函数的最值公式,写出此函数的最小值.点评:求函数最值的方法:
观察法:当函数的解析式中仅含有x2或|x|或x时,通常利用常见的结论x2≥0,|x|≥0,x≥0等,直接观察写出函数的最值;
公式法:求基本初等函数(正、反比例函数,一次、二次函数)的最值时,应用基本初等函数的最值结论(看成最值公式),直接写出其最值.例3求函数y=3x的最大值和最小值.2x4分析:把变量y看成常数,则函数的解析式可以整理成必有实数根的关于x的方程,利用判别式的符号得关于y的不等式,解不等式得y的取值范围,从而得函数的最值.ax2bxc点评:形如函数y=2(d≠0),当函数的定义域是R(此时e2-4df<0)时,常用判dxcxf别式法求最值,其步骤是①把y看成常数,将函数解析式整理为关于x的方程的形式mx2+nx+k=0;②分类讨论m=0是否符合题意;③当m≠0时,关于x的方程mx2+nx+k=0中有x∈R,则此一元二次方程必有实数根,得n2-4mk≥0即关于y的不等式,解不等式组n24mk0,此不等式组的解集与②中y的值取并集得函数的值域,从而得函数的最大m0.值和最小值.例42007河南开封一模,文10函数f(x)=x2-2ax+a在区间(-∞,1)上有最小值,则函数g(x)=f(x)在区间(1,+∞)上一定()xA.有最小值
B.有最大值
C.是减函数
D.是增函数
点评:定义法判断函数f(x)的单调性的步骤是①在所给区间上任取两个变量x1、x2;②比较f(x1)与f(x2)的大小,通常利用作差比较它们的大小,先作差,后将差变形,变形的手段是通分、分解因式,变形的结果常是完全平方加上一个常数或因式的积(商)等;③由②中差的符号确定函数的单调性.注意:函数f(x)在开区间D上是单调函数,则f(x)在开区间D上没有最大值,也没有最小值.变式训练
求函数f(x)=x-1的单调区间.点评:复合函数是指由若干个函数复合而成的函数,它的单调性与构成它的函数的单调性有密切联系,其单调性的规律为:“同增异减”,即复合函数y=f[g(x)],如果y=f(u),u=g(x)2
有相同的单调性时,函数y=f[g(x)]为增函数,如果具有相异(即相反)的单调性,则函数y=f[g(x)]为减函数.讨论复合函数单调性的步骤是:①求复合函数的定义域;②把复合函数分解成若干个常见的基本初等函数并判断其单调性;③依据复合函数的单调性规律口诀:“同增异减”,判断或写出函数的单调性或单调区间.注意:本题如果忽视函数的定义域,会错误地得到单调递增区间是[0,+∞),单调递减区间是(-∞,0].其避免方法是讨论函数的性质要遵守定义域优先的原则.例5集合A={x|x2-3x-4=0},B={x|mx-1=0},若BA,则实数m=________.黑色陷阱:本题任意忽视B=的情况,导致出现错误m=-1,问题要全面,要注意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变式训练
1.避免此类错误的方法是考虑4x20已知集合A={x|},B={x|p+1≤x≤2p-1},若A∩B=B,求实数p的取值范围.5x0
点评:本题是已知集合运算的结果,求参数的值,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依据集合运算的含义,观察明确各集合中的元素,要注意集合元素的互异性在解决含参数集合问题中的作用;空集是一个特殊的集合,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求解有关集合间的关系问题时一定要首先考虑空集;
要重视常见结论A∩B=BA∪B=ABA的应用,此时通常要分类讨论解决集合问题,分类讨论时要考虑全面,做到不重不漏.例6求函数y=x+4,x∈[1,3]的最大值和最小值.x分析:利用函数的单调性来求得函数的最值.转化为讨论函数的单调性.点评:如果能够确定函数的单调性,那么可以利用函数的单调性求函数最值,这种方法称为单调法,主要应用以下结论:函数y=f(x)在区间[a,b]上是减函数,在区间[b,c]上是增函数,那么函数y=f(x)在区间[a,c]上的最大值是f(a)与f(c)的最大值,最小值是f(b);函数y=f(x)在区间[a,b]上是增函数,在区间[b,c]上是减函数,那么函数y=f(x)在区间[a,c]上的最小值是f(a)与f(c)的最大值,最大值是f(b).单调法求函数最值的难点是确定函数的单调区间,借助于函数的图象,常用单调性的定义来判断,还要靠经验的积累.例7求函数y=x4+2x2-2的最小值.点评:求形如函数y=ax2m+bxm+c(ab≠0)或y=ax+bxc(ab≠0)的最值时,常用设xm=t或bxc=t,利用换元法转化为求二次函数等常见函数的最值问题,这种求最值的方法称为换元法.此时要注意换元后函数的定义域.例82007江西金太阳全国第二次大联考,理22定义在(-1,1)上的函数f(x)满足:对任意x,y∈(-1,1),都有f(x)+f(y)=f(xy).1xy(1)求证:函数f(x)是奇函数;
(2)若当x∈(-1,0)时,有f(x)>0,求证:f(x)在(-1,1)上是减函数.点评:对于抽象函数的单调性和奇偶性问题时,必用单调性和奇偶性的定义来解决,即定义法是解决抽象函数单调性和奇偶性问题的通法;判断抽象函数的奇偶性与单调性时,在依托定义的基础上,用好赋值法,注意赋值的科学性、合理性,知能训练
1.2006陕西高考,文1已知集合P={x∈N|1≤x≤10},集合Q={x∈R|x2+x-6=0},则P∩Q等于()A.{1,2,3}
B.{2,3}
C.{1,2}
D.{2} 2.2006安徽高考,文1设全集U={1,2,3,4,5,6,7,8},集合S={1,3,5},T={3,6},则等于()A. B.{2,4,7,8}
C.{1,3,5,6}
D.{2,4,6,8} 3.已知二次函数f(x)满足条件f(0)=1和f(x+1)-f(x)=2x.(1)求f(x);
(2)求f(x)在区间[-1,1]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课堂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总结了第一章的基本知识并形成知识网络,归纳了常见的解题方法.作业
复习参考题任选两题.(S∪T)
第二篇:《集合与函数概念》复习资料
《集合与函数概念》复习资料
一、知识结构:
知识要点填空:
1.常用的数集及其记法:
非负整数集(自然数集):
;正整数集:
;整数集:
;有理数集:;
实数集:
2.如果是集合的元素,就说属于集合,记作
;如果不是集合中的元素,就说不属于集合,记作
.3.
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即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即
.对于集合如果且那么
.4.
若集合中有个元素,则这个集合的子集有
个,真子集
个,非空子集
个,非空真子集
个。
5.并集:=
A
B
交集:=
A
B
补集:=
U
A
6.函数的定义:设是两个,如果按照,使对于集合中的元素,在集合中都有
元素与之对应,那么就称对应为从集合到集合的一个函数。叫做,其取值范围叫,与相对应的值叫做,所组成的集合叫。
7.函数构成的三要素:。
8.求函数的定义域要注意:分式中,;偶次根式中,;对于,要求
;实际问题实际考虑;由几部分数学式子组成的函数,求出各部分的定义域再取。
定义域
值域
一次函数
二次函数
反比例函数
9.如果两个函数的相同,相同,我们就称这两个函数相等。
10.所谓“分段函数”,习惯上指在定义域的不同部分,有不同的的函数。分段函数是
个函数,它的定义域是各段定义域的,值域是各段值域的。
11.设是两个,如果按照某一个确定的对应关系,使对于集合中的任意一个元素,在集合中都有唯一的一个元素与之对应,那么就称对应为从集合到集合的一个映射。
函数是一种特殊的映射,映射是函数的推广。
12.用定义证明函数单调性的步骤:取值,任取,且
;作差,并通过因式分解、配方、有理化等方法向有利判断其符号的方向变形;定号,确定的正负,当符号不确定时要进行分类讨论;
下结论,当
时,函数为增函数,当
时,为减函数。
13.利用定义判断函数奇偶性:考察函数的定义域,若不对称,则为
;若对称,则继续判断;判断
或
是否成立,若,则为偶函数;若,则为奇函数;若都不成立,则为。
14.奇函数的函数图象关于
对称,偶函数的函数图象关于
对称。
第三篇:二次函数小结与复习
二次函数小结与复习
(二)1、填表
2、我国是最早发明火箭的国家,制作火箭模型、模拟火箭升空是青少年喜爱的一项科技活动,已知学校航模组设计制作的火箭的升空高度h(m)与飞行的时间t(s)的关系是h=-t2+26t+1,如果火箭在点火升空到最高点时打开降落伞,那么火箭点火后多少时间降落伞打开?这时该火箭的高度是多少?
3、美国圣路易斯市有一座巨大的拱门,这座拱门高和底宽都是192m的不锈钢拱门是美国开发西部的标志性建筑,如果把拱门看作一条抛物线,你能建立恰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并写出这条抛物线对应的函数关系吗?试试看
4、一艘装有防汛器材的船,露出水面部分的宽为4m,高为0.75m,当水面距抛物线形拱桥的拱顶5m时,桥洞内水面宽为8m,要使该船顺利通过拱桥,水面距拱顶的高度至少多高?
5、把二次函数y=x2+bx+c的图象沿y轴向下平移1个单位长度,再沿x轴向左平移5个单位,所得的抛物线的顶点坐标是(-2,0),写出原抛物线所对应的函数关系式。
6、心理学家研究发现,某年龄段的学生,30min内对概念的接受能力y与提出概念 的时间x之间满足函数关系:y=-0.1x2+2.6x+43(0《x《30),试判断何时学生接受概念的能力最强?什么时段学生接受概念的能力逐步降低?
7、如图,在矩形ABCD中,AB=16cm,BC=6cm,动点P、Q分别从A、C出发,点P以3cm/s的速度向B移动,一直到点B为止,点Q以2cm/s的速度向点D移动
(1)试写出P、Q两点的距离y(cm)与P、Q两点的移动时间x(s)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经过多长时间P、Q两点之间的距离最小(注:算术平方根的值随着被开方数的增大而增大,随着被开方数的减小而减小)?
8、某地要建造一个圆形水池,在水池中央垂直于水面安装一个装饰柱OA,O恰在水面中心,柱子顶端A处的喷头向外喷水,水流在各个方向上沿形状相同的抛物线路径落下,形状如图①,在如图②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水流喷出的高度y(m)与水平距离x的关系式满足(1)求OA的高度;
(2)求喷出的水流距水平面的最大高度;如果不计其他因素,那么水池半径至少为为多少时,才能使喷出的水流不落在水池外?
第四篇:高一数学集合与函数的概念
3eud教育网 http://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新人教A版必修一教案系列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一.课标要求:
本章将集合作为一种语言来学习,使学生感受用集合表示数学内容时的简洁
性、准确性,帮助学生学会用集合语言描述数学对象,发展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函数是高中数学的核心概念,对变量数学的认识.1..2.不同的具体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3纳的逻辑思维能力.4.5, 培养学生从具6..7.能使用.8.学会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理解函数符号y=f(x)的含义;了解函数构成的三要素,了解映射的概念;体会函数是一种刻画变量之间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体会对应关系在刻画函数概念中的作用;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并熟练使用区间表示法.9.了解函数的一些基本表示法(列表法、图象法、分析法),并能在实际情境中,恰当地进行选择;会用描点法画一些简单函数的图象.10.通过具体实例,了解简单的分段函数,并能简单应用.11.结合熟悉的具体函数,理解函数的单调性、最大(小)值及其几何意义,了解奇偶性和周期性的含义,通过具体函数的图象,初步了解中心对称图形和轴对称图形.12.学会运用函数的图象理解和研究函数的性质,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方法.3eud教育网 http://教学资源集散地。可能是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
13.通过实习作业,使学生初步了解对数学发展有过重大影响的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了解生活中的函数实例.二.编写意图与教学建议
1.教材不涉及集合论理论,只将集合作为一种语言来学习,要求学生能够使用最基本的集合语言表示有关的数学对象,从而体会集合语言的简洁性和准确性,发展运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教材力求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数学知识,通过列举丰富的实例,使学生了解集合的含义,理解并掌握集合间的基本关系及集合的基本运算.教材突出了函数概念的背景教学,强调从实例出发,.2.Venn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帮助学生借助直观图示认识抽象概念.要充分体现这种直
3.贯穿到以后的数学学习中.4.和数学中的广泛运用,.在教学中,一定要循序渐进,从繁到难,5..6.分析法),目的是丰富学生对函数的认识,帮助理解抽象的函数概念.在教学中,既要充分发挥图象的直观作用,又要适当地引导学生从代数的角度研究图象,使学生深刻体会数形结合这一重要数学方法.7.教材将映射作为函数的一种推广,进行了逻辑顺序上的调整,体现了特殊到一般的思维规律,有利于学生对函数概念学习的连续性.8.教材加强了函数与信息技术整合的要求,通过电脑绘制简单函数动态图象,使学生初步感受到信息技术在函数学习中的重要作用.9.为了体现教材的选择性,在练习题安排上加大了弹性,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合理地取舍.三.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建议
本章教学时间约13课时。
1.1 集合4课时
1.2 函数及其表示4课时
1.3 函数的性质3课时
实习作业1课时
复习1课时
第五篇:反比例函数小结与复习
反比例函数小结与复习
【复习目标】:
1.巩固反比例函数的概念,会求反比例函数表达式并能画出图象. 2.熟记反比例函数图象及其性质,并能运用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3.熟练求解反比例函数有关的面积问题. 【学习重点】
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图像性质及其应用 【学习过程】
一、知识梳理:(课堂提问)
二、基础知识自测:
1、若函数y(m1)xm2m1是反比例函数,则m的值是.2、函数y6x的图象位于第 象限, 在每一象限内,y的值随x的增大 而 , 当x>0时,y 0,这部分图象位于第 __ 象限.3、如果反比例函数ykx的图象过点(2,-3),那么k=.4、已知y与(2x+1)成反比例,且当x=1时,y=2,那么当x=0,y的值是
5、若点A(6,y41)和B(5,y2)在反比例函数yx的图象上,y1与y2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6、直线y=-5x+b与双曲线y2x相交于 点P(-2,m),求b的值.三、达标测评
1、已知直线ykx2与反比例函数ymx的图象交于A、B两点,且点A的 纵坐标为-1,点B的横坐标为2,求这两个函数的解析式.)在反比例函数y=
8x的图象上,两点,(1)求直线AB的解析式. 是多少?
2、如图,已知点A(4,m),B(-1,n直线AB•分别与x轴,y轴相交于C、D(2)C、D两点坐标.(3)S△AOC:S△B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