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铸魂工程结项陈述
北方民族大学法学院思想政治教育“铸魂工程”项目活动
总结陈述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我是来自法学院的老师。今天我十分荣幸能够代表法学院在这儿对思想政治教育“铸魂工程”活动进行总结陈述,这是对于我们法学院铸魂工程工作的最大的认可和鼓励。
从2012年3月份学校出台了关于征求《北方民族大学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铸魂工程”实施纲要(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到这项工作具体安排落实下发到各个学院实施,历经了数月的准备,各学院申报,评审再到具体的实施项目,最后的总结,项目结项,从这短短的数月中我们看到了这项工程带给学院的变化。项目指导教师精心准备,辅导学生开展项目,进行社会调研;项目组的成员们,是我校的在校大学生,他们在此期间认真审题,领会项目意义,从每一个细节中学习和完善,最后成功的将我们法学院获得审批的项目圆满完成,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和丰硕的成果!其中有法学院第五届大学生演讲与口才大赛,本次大赛不仅仅为全院同学提供了展示自己的舞台,也为学院开展素质教育、灵活教育、实践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法律宣传进社区则是其中单独由班级完成的一个项目,法学11级2班的同学们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法律能力将法律文化的气息带进了社区,为社区的群众们解答疑难问题,同时也加强了自己的实践能力锻炼。我们还有将企业中遇到的法律问题带进学校,带进学生当中,让企业家和老师、同学们共同沟通,畅谈在企业发展、壮大中的相应法律问题。这些铸魂工程的成功实施不仅仅反映了我院学生的实践能力上的较大进步,也同时为学生在学习中将实践和理论结合,走出课堂,走进社会创造了机会!
北方民族大学思想政治教育“铸魂工程”的实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至少在法学院,我们的学生和老师都从中获得了有益的、宝贵的经验和收获。我想代表他们在此向启动并具体实施这项工作的学生工作部、学生处的各位领导和老师表示诚挚的感谢,感谢你们的辛勤付出,感谢你们的精彩创意,感谢你们的积极配合,因为有你们的支持和帮助,我们才能取得今天的成绩!
今天,举国上下都在欢庆十八大胜利召开,北方民族大学思想政治教育“铸魂工程”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正是对党十八大的献礼,铸魂工程今天的成功将会是我们取得更大进步的源泉,也必将是法学院在新一轮发展和改革大潮中强有力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动力。铸魂工程的巨大成功,也是北方民族大学坚持落实“中卫”会议精神和任维桢校长重要讲话精神的成果。我相信,在党的十八大召开之际,在北方民族大学校党政领导的正确带领下,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北方民族大学将会变得更加美好!当前,我校新一轮的铸魂工程已经实施开来,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把它做得更好、做的更强,做成法学院的精品,做成北方民族大学的精品!
谢谢!
2012年11月8日
第二篇:北方民族大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铸魂工程”实施纲要
北方民族大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铸魂工程”实施
纲要
校党发[2013]2号
各党总支、直属党支部,全校各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和《国家民委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和《中共北方民族大学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见》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民族政策,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学校决定全面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铸魂工程”。“铸魂工程”是面向全校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综合素质培养的项目,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举措,是服务各族学生成长成才成功的重要途径。
一、指导思想
“铸魂工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民族政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以培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为核心,以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祖国观、民族观、宗教观教育为重点,以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以培养“政治坚定、公民表率、业务过硬、社会栋梁”的高素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帮助大学生构建人生的精神支撑、智力支撑和社会支撑,培养和造就适应民族地区发展需要、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建设者,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践行者,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弘扬者,边疆稳定、祖国统一的捍卫者。
二、总体目标
“铸魂工程”的总体目标是:通过较为系统地深入开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学习和实践活动,帮助各族学生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牢固树立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通过推进重点工作,帮助学生构建人生的精神支撑、智力支撑、社会支撑体系,使各族学生获得更好更大的发展;通过建立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格局,在形成科学有效的学生工作运行机制和巩固工作基础方面做出新的探索;通过进一步整合、深化教学主渠道内外有助于提高学生思想政治和综合能力素质的各种活动和工作项目,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不断拓展成长成才成功的途径,实现“政治坚定、公民表率、业务过硬、社会栋梁”的人才培养目标。
围绕上述总体目标推动实施“铸魂工程”,必须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必须面向未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必须服务大局、服务社会、服务学生。
三、指导原则
(一)坚持党委领导。建立和完善校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专兼职队伍相结合,全校紧密配合,学生自我教育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为实施“铸魂工程”提供思想和组织保证。
(二)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三)坚持学校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既要充分发挥学校教师、党团组织的教育引导作用,又要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他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四)坚持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既重视课堂教育,又要加强养成教育,注重过程,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
(五)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既讲道理又办实事,既以理服人又以情感人,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六)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寓思想政治教育于日常管理之中,建立长效工作机制,使自律与他律、激励与约束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效地引导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
(七)坚持继承优良传统与改革创新相结合。在继承思想政治工作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增强实效性。坚持在继承中创新,在探索中前进,集中精力做好正在做的事情,深化重点工作,开拓新的工作领域,在发展中创造新业绩。
四、基本内容
(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深入开展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实施“铸魂工程”要坚持不懈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大学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教育;开展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教育;开展基本国情和形势政策教育;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开展科学发展观教育,使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积极引导大学生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使他们中的先进分子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
(二)以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教育为重点,深入开展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和宗教观教育,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深入开展“123456”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即:统一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一个国家”教育;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两个共同”的民族工作主题教育;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互相离不开的“三个离不开”教育;对伟大祖国、对中华民族、对中华文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四个认同”教育;爱党爱国、明礼守法、诚信正直、团结自强、服务人民“五个基本道德规范”教育;国家主权、国家安全、领土完整、国家统一、中国宪法确立的国家政治制度和社会大局稳定、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的“六方面国家核心利益”教育。帮助学生分辨是非曲直、自觉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深入开展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革命传统教育,发扬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要把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教育与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结合起来,引导民族大学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在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进步中汲取营养,培养爱国情怀、改革精神和创新能力,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和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三)以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道德与社会责任教育。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广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引导民族大学生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加强社会责任教育,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坚持知行统一,积极开展道德实践活动,把道德实践活动融入大学生学习生活之中,引导大学生从身边的事情做起,从具体事情做起,着力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
(四)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加强民主法制教育,增强遵纪守法观念。加强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教育,加强集体主义和团结合作精神教育,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引导大学生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五、构建体系
实施“铸魂工程”,必须适应国家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培养目标的需要,努力构建大学生人生支撑体系。
(一)精神支撑体系。主要由理想信念、完善人格、健康身心三个方面构成。
1.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教育和培养是“铸魂工程”的核心。主要内容是:
(1)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2)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和宗教观。(3)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和政治立场。(4)鲜明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精神。(5)为国家、为社会、为集体做贡献的责任感。(6)对人类、对民族命运、对他人关注的意识。实践途径:
(1)研修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取得必修学分。(2)参加形势报告会,接受形势政策教育。(3)参加“砥砺讲坛”,接受励志教育。
(4)参加校院党、团校和理论学习小组的学习和培训活动。
(5)积极向党组织靠拢,递交入党申请书,接受组织培养。
(6)参观各类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7)参加主题鲜明的读书、知识竞赛、演讲征文比赛、主题党团日等教育活动。
(8)参加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青年志愿者、学雷锋为民服务等活动。
(9)参加无偿献血、支教扶贫、助残济困、爱心接力等社会公益服务活动。
2.完善人格。完善人格是一个人不断认识自我、提升自我、完善自我的过程。主要内容是:
(1)积极的人生态度。具有进取精神、合作精神和奋斗精神,拥有并保持自我开放的意识,对未来充满信心。
(2)良好的道德修养。讲诚信、自尊自爱,对人坦率、真诚、真实,愿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成就,愿意以博爱的精神去学习和工作。
(3)较强的责任感。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尊重生命;对个人、家庭、社会具有责任感,并积极努力去承担责任。
(4)良好的自律性。保持理智、稳重、慎独,自我历练、自我监督、坚持不懈的意志品质;能独思、并三思而后行,敢于担当、不盲从,能正确认识自我;掌控情绪,把握分寸,不失去理智、不过分计较。
(5)坚定的信心。大无畏的开创精神,求新求异,勇于乐于创新,开拓进取。
(6)集体荣誉感。为集体的利益、荣誉而淡化自我;助人为乐,热心善良,诚实,随和、有爱心、重友情,对他人宽容和理解,享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7)处世的智慧。了解自己、他人和世事的智慧;认识自己、发现自己、挑战自己、完善自己;有勇气检讨自己、承认不足、改变自己。
(8)较强的社会适应性。对待顺境与逆境、成功与失败、功名与利禄的态度正确;情绪稳定、自我激励,危机应变、承受压力的能力强,对环境适应性强。
(9)一定的生理和生活知识。从生理角度上了解人格的生理机制,从生活的角度来理解和透视人生。
实践途径:
(1)学习人格养成相关知识,听取专题讲座、参加人格养成训练。
(2)参加集体竞赛活动、校园科技节、文化艺术节、高雅艺术进校园和志愿者活动。
(3)参加传统节日、重大纪念日、开学典礼、毕业典礼、优秀学生表彰奖励大会等活动,学习模范典型的先进事迹等。
(4)发挥校园网络、广播、板报、简报、校内各类报刊等宣传阵地舆论导向作用,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园环境、乐观向上的生活氛围,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5)参加校风、学风建设活动。
(6)完善贫困学生“奖、助、勤、减、补”助学体系,多渠道、多角度关心、支持和帮助特殊群体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7)开展诚信教育活动。
3.健康身心。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理是高素质人才的必备素质。主要内容是:
(1)明确的生活目标,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青春活力。
(2)正确的健康意识和科学的养生观念,健康的体质、必不可少的业余爱好和一定的运动技能。(3)幽默乐观的性格,稳定的心态和化解压力的方法。(4)凡事宽以待人,了解他人的情绪,理解他人的感受,察觉他人的需要,妥善处理与他人关系的能力。
(5)正确评价自己、激励自己、调整情绪,坚定地朝着既定目标努力的能力。
实践途径:
(1)参加大学生文化艺术节、科技节等活动。(2)参加大学生社团及相关活动。
(3)参加学生心理辅导、咨询及相关活动。
(4)参加积极向上的文体活动,掌握至少1项健身技能,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5)学习和掌握科学养生知识,参加心理健康讲座,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接受心理健康的咨询、测试和辅导。
(二)智力支撑体系。主要由学习能力、职业能力、创新思维三个方面构成。
1.学习能力。学习能力是在学习环境下,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去独立地获取信息、加工和利用信息,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个性特征。主要内容是:
(1)具备宽泛广博的知识,较为完备的知识体系。(2)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4)具有独立学习、合作学习、深入学习的能力。(5)具有“跨学科”式学习和与时俱进、创新学习的能力。(6)具有知识整合、社交、理财、策划与决策、心理素质和团队合作精神等多元能力。
(7)具有观察、记忆、注意、理解和抽象概括等核心能力。
实践途径:
(1)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开展团体合作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
(2)制定大学学业计划、职业生涯规划,明确目标,按计划实施。
(3)接受通识教育,研修公共基础课,选修公选课,拓宽知识面,取得相应学分和基础技能证书。
(4)研修专业课程及教学实践活动,取得相应学分和专业技能证书。
(5)开展社会调查、社会服务、挂职锻炼。
(6)参加各类学术讲座、职业培训、学习经验交流会、学习方法研讨会、创业事迹报告会等活动。
(7)参与相关专业的课题研究。
(8)参加专业技能实习和各类社会实践活动。2.职业能力。职业能力是大学生从事某种职业多种能力的综合,是个人的发展的基础。主要内容是:
(1)学习、文字和语言运用、数学运用、空间判断、形体知觉、手的灵巧度、手眼协调能力等基本能力。
(2)胜任岗位工作的专业能力、跨职业的专业能力、交往的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综合能力。
(3)认真负责、爱岗敬业、勤奋耐劳,有事业心和责任感,注重细节的职业价值观。
(4)就业、创业能力。实践途径:
(1)完成学校专业实践教学课程,取得相应学分。(2)制订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参加大学生职业能力课程培训,参加通用职业素质、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技能指导等培训。
(3)积极参加第二课堂活动。结合所学的专业,积极参加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和各类学生社团活动。
(4)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参加包括“三下乡”、科技和教育扶贫、青年志愿者活动、参观考察、社会调查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
(5)参加技能培训、各类讲座、就业报告会、创业经验交流会。
(6)取得计算机等级证书、四六级英语证书、各类专业等级技能证书等。
(7)参加“双语”学习、普通话培训及测试。
3.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引发出创新性设想的非逻辑思维模式。主要内容是:
(1)创新思维和意识的养成。
(2)创新的基本思想方法和手段的建立。(3)创新能力的培养和磨练。(4)个性充分发展的思想和意识。(5)科学研究能力。实践途径:
(1)参加创新思维知识讲座,研修创新思维理论课程。(2)开展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发散思维、联想思维、逆向思维、辩证思维和应变思维专项自我训练。
(3)参加校院开展的科技创新项目或科技活动周活动,参加全国和全区电子设计、数学建模和“挑战杯”等课外学术、科技创新比赛。
(4)参加各类基础学科业务竞赛活动。(5)开展“大学生创业行动”。
(6)申报学生科研项目,参与教师科研课题研究等科研活动。
(三)社会支撑体系。主要由社会及群体的认同感、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制度价值观(自由与秩序)三方面构成。
1.社会及群体的认同感。认同感是一种社会心理稳定感,社会及群体的认同感的形成,是构建和谐社会最坚实的基础。主要内容是:(1)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认同。(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认同。(3)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认同。(4)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认同。
(5)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认同。
实践途径:
(1)认真研修“两课”理论教学内容,取得相应学分。(2)利用校内外教学资源,积极参加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训。
(3)参加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型社团活动。
(4)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基地、社会实践基地接受教育,自觉深入工厂、企业、乡村等进行参观学习,开展各项服务活动和大学生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活动。
(5)了解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参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
(6)积极参加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主题的专题报告会、形势与政策报告会、征文、晚会、演讲、辩论赛、主题班会、集体活动等校园文化活动。
(7)参加党团组织生活。
2.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是适应社会,发挥自我潜能的必备条件。主要内容是:
(1)良好的交际能力。(2)人际沟通能力。(3)团队合作能力。(4)人际协调能力。实践途径:
(1)参加校内外沟通与合作能力相关的培训和讲座。(2)参加社团组织,开展各类活动。(3)积极参加校内外志愿者活动。(4)利用寒暑假参加自主实习活动。(5)积极从事勤工俭学活动。
3.制度价值观。制度是社会的基本结构,是调整个人行为与集体和社会互动关系的权威性行为规则。制度价值观对个人的成才与实现人生的价值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和核心奠基的作用。其主要内容是:
(1)国家意识。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国家的关系,自觉维护国家民族利益和尊严,增强国家安全观念、自觉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
(2)主体意识。学会积极地去按照社会发展的要求,有目标地进行个体的社会化,主观能动地去适应和融入社会。
(3)法治意识。自觉加强民主与法制教育,正确认识和理解民主与法制的关系,做到知法、守法、用法。
(4)公德意识。自觉加强社会公德教育,提高公德认知,积极倡导社会主流道德规范,培养公德意识、自律意识与社会责任感。
(5)创新的精神和创新意识、竞争的意识和妥协精神。(6)安全意识。加强防火、防盗、防震、防骗、防滋扰等方面的基本常识和能力,提高自我防范意识和应急策略意识,维护学校的安全稳定。
实践途径:
(1)参加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党的创新理论学习小组,开展学习、研讨和实践活动。
(2)研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公民义务和责任意识教育为内容的课程,取得相应学分。
(3)参加以公民意识教育为主题的形势政策、团日活动、校园文化活动,强化大学生公民义务和责任意识教育。
(4)参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学习和践行活动。(5)参加包括社会调查、社会实践、参观考察、志愿服务、社会公益等活动,培养公民责任感和公德意识。
六、推进重点工作
实施“铸魂工程”必须适应国家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培养目标的需要,着力推进重点工作。
(一)“理想与时代同行”主题教育。学校每年以“理想与时代同行”为主题,围绕当年国内大事确定具体的主题教育内容,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各学院结合学校主题教育按月组织开展主题教育: 1、2月开展感恩教育;3月开展爱校教育;4月开展诚信教育;5月开展学风建设;6月开展公民责任教育;
7、8月开展实践教育;9月开展民族团结教育;10月开展爱国教育;11月开展国防教育;12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班级每两周召开一次主题教育班会。主题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做到“月月有主题,人人受教育,实现全覆盖”。
(二)新媒体网络思政。积极应对网络新媒体对传统思政工作的挑战,主动研究、积极利用网络新媒体为思想政治教育服务,积极推进辅导员博客建设,充分发挥先进技术传播先进文化的优势,使思政工作更具主动性和前瞻性,不断拓展新途径,开辟新空间,创新新方法,引导学生结合国情社情民情,联系自身发展,畅谈人生感悟,努力创造民主管理的氛围,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乐于参与、敢于参与、善于参与,拓宽教育渠道,努力把学生引上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轨道。
(三)“砥砺讲坛”。以“爱我中华、民族团结、责任担当”为主题,秉承“聆听、感悟、践行”的宗旨,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杰出校友和社会成功人士与学生沟通交流,启迪学生思想,引领学生成长,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砥砺讲坛”是学生的精神成长课堂,计划每年举办20期。
(四)“十百千万实践计划”。建立10个以上导师工作室,利用名师效应开展第二课堂教育活动,使之成为学生成长成才成功的“加油站”;建立100个学科社团,充分发挥学科社团的专业特点,组织开展公益服务、科普宣传、法律咨询、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等活动;建立100个志愿服务队,开展“四进社区”、义务献血、支教帮扶、敬老爱老等社会公益和志愿服务活动;建立100个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创业、就业等实践基地,充分利用校内外的资源优势,发挥实践育人的作用,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成功;建立1000个党团功能小组,通过党团功能小组开展理论学习、研讨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使之成为青年大学生普遍的认同、自觉的追求;每年通过十百千万实践使万名学生接受教育,参与实践。
(五)读书活动。以“修身养性,开启心智”为主题,扎实开展读书活动,营造书香校园。成立读书活动专家导读团,推荐系统书目,指导学生阅读。通过开展征集座右铭、读书征文、经典导读、专题讲座、知识竞赛、演讲比赛、主题辩论会等活动,开设读书论坛、读书角,创办学习园地,搭建读书学习交流平台,使学生养成“读好书、好读书”的习惯,营造“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书香校园氛围,达到人人读书,众人共享的目的。
(六)博雅课堂。开设哲学、文学、历史、自然科学、艺术等通识选修课程,让学生获得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独立人格、美感,体现人文关怀等方面的教育。通过文理科课程的学习交融,拓宽知识面,学习不同学科的思想和方法,完成学识、智识的互补,帮助学生获得一个合理的能力结构,提高学习知识和创造知识的能力和素质,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全方位的人格,得到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培育。
(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以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为主题,依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基地,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创建活动要与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相结合、与增强国家意识、民族团结意识相结合、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与学生创新实践教育相结合、与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通过开展民族理论与政策宣讲、结对帮扶、智力帮扶、专业实习、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等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的系列活动,促进56个民族师生更加理解贯彻新时期“两个共同”、“三个离不开”、“四个认同”、“六观教育”的重要性,通过创建活动,发挥高校服务社会和传承文化的功能,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做出贡献。
(八)职业生涯发展计划。指导学生制订职业生涯发展计划,开展职业理想与职业规划教育,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指导、职业观念引导、职业目标选择、就业政策解读和学习方法指导,帮助学生形成职业理想。有计划组织学生参加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国家英语四六级考试、普通话测试和其它专业职业资格考试等,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通过开设《职业素质提升》、《求职技能》、《就业指导》、《就业政策解读》等课程,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教育,开展就业观、择业观和创业观教育,帮助学生形成先就业、后择业,先立足、后发展的就业观念。
(九)校园精品文化活动。以培养青年学生的人文精神为宗旨,以丰富多彩的文化素质教育活动为载体,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陶冶青年学生情操、展示青年学生风采。通过支持开展校院两级校园文化艺术节系列活动和各类学生团体活动,深入广泛持续开展格调高雅、形式多样、同学们喜闻乐见的文化素质教育活动,有效提升青年学生的文化素质。
七、组织实施
(一)完善工作体系
实施“铸魂工程”,必须适应国家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培养目标的需要,着力构建工作体系。
1.完善大学生组织体系。以党团组织为核心,以学生党、团组织、学生会、班委会为骨干,以各类学科社团为外围,形成能够更广泛地覆盖大学生、更有效地组织大学生的组织网络,进一步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意识和能力,推动“铸魂工程”的实施。要按照“一手抓培育发展,一手抓监督管理”的原则,认真履行管理和指导学生社团的职责,推动各类学生社团规范、健康地发展,指导开展富有特色的活动,提高活动水平。
2.完善大学生服务体系。从大学生健康成长、建功成才的需求出发,开展学习求知、就业创业、文化生活、勤工助学、身心健康等多方面服务。努力做到:只要是学生正当需求,都要想方设法提供服务;只要是学生遇到了困难,都要千方百计帮助解决。
完善大学生服务体系,需要在开展全面服务中突出工作重点,在促进人格养成和学业成就方面加大服务工作的力度。进一步建立健全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体制和机制,加强队伍建设,动员全校力量共同担负起教书育人的责任,创建助人成功的校园环境。
完善大学生服务体系,需要不断丰富服务手段。要进一步增强学生工作活动阵地建设,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活动和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平台、文化素质教育活动平台、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平台、兴趣爱好交流平台等“四个平台”建设。完善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质量,坚持用办事业的方式实施服务项目,培育和发展新的服务组织、基地,创建服务基金。要积极开发社会资源,广泛动员社会力量,为大学生服务。
宿舍是学生聚集和活动的重要区域。构建大学生服务体系,需要以宿舍为重要依托,开展宿舍文化建设,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更好地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服务。
3.完善大学生参与体系。引导大学生广泛有效地参与“铸魂工程”,是大学生成长与发展的需要,也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体现。要把服务学生与服务大局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正确参与,鼓励学生自主参与,构建大学生参与体系,推动广大学生在参与中锻炼成长,砥砺成才。
完善大学生参与体系,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铸魂工程”,在学习、教育和实践中成长成才成功。积极发挥学生会在民主管理学生事务中的作用。
完善大学生参与体系,需要拓宽参与途径。要围绕“铸魂工程”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和卓有成效的工作,使“铸魂工程”的学习实践活动成为组织大学生参与的有效途径。
完善大学生参与体系,需要指导和帮助大学生自主参与。要引导大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增强参与意识,提高参与能力。要通过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帮助大学生在自主参与中增强社会责任感。要通过加强民主法制教育,帮助大学生自觉规范参与行为。
4.完善大学生新媒体网络思政体系。必须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积极运用信息技术,构建大学生新媒体网络思政体系,推动学生工作手段的现代化。要从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两个方面着手。硬件建设以“学工在线”为主干,以辅导员、班导师博客为基础,与社会公众信息网络相联通。软件建设以大学生信息和学生工作信息以及有关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信息的采集、开发和制作为基本内容,建立起有效的运行机制。
完善大学生新媒体网络思政体系,关键是开发网络信息资源。要以服务大学生成长成才成功为宗旨,建立起科学的、富有学生特色的信息窗口。动员全校力量,汇聚优秀专业人才,挖掘信息资源,开发信息市场,努力为学生和学生工作提供全方位、高质量的信息服务,不断扩大网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实现信息共用,成果共享。进一步加强大学生调查系统建设,形成快速、高效、灵敏的信息反馈机制。
(二)完善保障机制
为保证“铸魂工程”的顺利实施,要大力加强机制建设,形成和完善学校培养人才的有力保障和有形依托。
1.组织保障机制。学校成立校、院两级组织领导机构,保障“铸魂工程”的顺利实施。校级建立学校党政领导牵头、职能部门和学院主要负责人组成的校级“铸魂工程”工作委员会,全面领导和规划“铸魂工程”的实施。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学生工作部(处),具体负责组织协调各项工作。各学院要相应设立由党总支书记为组长、院长为副组长的学院“铸魂工程”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本学院“铸魂工程”的实施,保证学院一级“铸魂工程”工作的顺利开展。各学院分管学生工作的党总支副书记具体分管“铸魂工程”的实施工作,辅导员负责具体活动的组织和实施。
2.制度保障机制。“铸魂工程”要与学校已有工作项目,尤其是学生鉴定、综合测评、奖助学金评定、学生各类奖惩评优等工作相衔接,形成完整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立“铸魂工程”专题汇报制度,定期向学校党委汇报“铸魂工程”实施工作情况。建立“铸魂工程”联席会议制度,协调安排全校性工作,讨论重点工作方案,总结交流经验,组织开展特色工作观摩等。建立“铸魂工程”成果推荐机制,要把学生参加“铸魂工程”情况记录作为大学生就业推荐的重要材料;建立“铸魂工程”电子档案和数据库,对学生参加“铸魂工程”实践情况进行真实、客观记载,方便学生和用人单位进行查询。
3.评价体系。建立客观记录学生参加“铸魂工程”德育素质发展变化情况的“铸魂工程”评价体系,重点实施《“铸魂工程”素质拓展证书》,量化评价指标,引入和激励学生更好地参与“铸魂工程”,进行德育素质拓展。要充分发挥学生参加“铸魂工程”情况记录的作用,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评价体系,客观记录每位学生在学习期间素质培养和发展的重要经历和主要成绩。要通过养成过程记录和认定两个环节,合理量化,科学评价,引导和激励广大学生全面进行人格素质拓展。要真实记录人格素质拓展的内容,体现客观性。要依托学生党、团支部、班委会、学生代表成立学生德育素质评价小组,负责学生参加“铸魂工程”实践锻炼情况记载和评价,做好评价工作。
4.资源保障机制。学校结合实际,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铸魂工程”专项经费,列入学校经费预算,逐步增加,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各部门、学院要高度重视“铸魂工程”的资源保障,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给予有力支持。各学院学生活动经费要首先保证“铸魂工程”的实施,确保“铸魂工程”扎实开展;要制定具体的激励政策,鼓励和支持教学、科研和思政课专任教师担任大学生德育指导教师;充分利用校内资源,为“铸魂工程”的实施提供场地、设施和宣传阵地。学工部(处)设立“铸魂工程”专项经费,建立立项评估机制,以项目化的方式推进“铸魂工程”的实施,使“铸魂工程”从一开始就迈入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
“铸魂工程”是新时期我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民族政策,服务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服务民族学生成长成才成功的战略工程,是新时期统揽学生工作的龙头工程,是我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政治坚定、公民表率、业务过硬、社会栋梁”高素质人才的重点工作,也是实施“四大战略”的亮点工程。全校上下要进一步强化为党和国家的民族工作大局服务、为民族大学生成长成才成功服务的意识,在校党委统一领导下,形成合力,全面实施“铸魂工程”。要根据本纲要的整体规划,明确各单位的具体责任,进一步设计、组织好各单位的工作。要结合学院实际,按学年制定系统的实施计划,认真完成目标,确保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各学院和职能部门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对本纲要提的目标进行分解和细化,制定相应的推进计划,采取有力措施,把各项主要任务落到实处。
中国共产党北方民族大学委员会
二〇一三年一月八日
第三篇:农林高等院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总结
东北林业大学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总结
东北林业大学于1954年始设立林学和林工研究班,标志着研究生教育的开始。截止至2011年9月,我校现有在籍研究生为5833人,其中博士研究生为912人,硕士研究生为4921人。另外,我校是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农林学科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农林学科工作委员会学科建设组组长单位。一直以来我校十分重视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秉承“学参天地,德合自然”的校训,立足“一切以学生为本”的宗旨,根据农林院校研究生的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开展系列有针对性、创新性、发展性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总结如下:
一 加强研究生的党的理论知识教育,以研究生党建为中心,积极发展优秀研究生党员。不断加强研究生的党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教育。一直以来,我们始终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为理论指导,不断加强对研究生的党的理论知识的教育,尤其是为了进一步贯彻当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我们开展多种形式的党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教育。例如我们开展了第56期、57期研究生党员积极分子教育,邀请校内外著名的专家、学者进行专题教育,累计参加研究生积极分子为1346人,使大家对党的基本理论知识、当前国际、国内重大问题等有一个全新的理解和认识,提高了广大党员积极分子的党的理论知识。积极开展研究生的党员建设工作。首先,我们针对实际进行了创新支部建设,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随着研究生党员不断增多,原有学生党支部以年级划分方式下,同学间相互不了解,对党建工作造成了一定影响,而且在原有支部管理模式下支部在研究生毕业的同时即告解散,更新较快,好的经验无法传承等等问题。研究生部党总支打破原有模式,将党支部建设由横向改为纵向,将支部全部建在学科上,即由年级划分党支部改变为以学科为单位组建党支部。通过改革,同一学科不同年级的研究生党员以学科向心力和共同的学习的平台为支撑开展支部活动,极大地加强了支部的稳定性和支部委员的传帮带作用,使流水支部变成了拳头支部。支部建在学科上后,积极分子的考察理顺了,民主评议积极了,真正优秀的同志也被推荐到各级党校培训或纳入了发展计划。一年来,学科班、团支部、党支部“三位一体”的工作格局逐步形成,党支部已经逐渐成为学科研究生的领导核心。其次,抓好支部班子建设,和谐支部促进和谐党建。建立以党支部为核心的制度,探索党建模块化管理,将全校研究生党员根据各个学院设立相应的党支部,同时以研究生党总支为中心,这一机制为各支部间横向交叉交流提供了畅通渠道,也加强了研究生部对研究生党建的指导和管理。3 积极开展党建活动,吸收和发展优秀研究生党员,扩大党员在研究生群众中的影响力和辐射面。例如,我们文法学院的法律研究生党支部积极开展进社区、走基层的法律援助活动,先后援助哈尔滨对口社区多达12个,很好的使研究生党员学以致用,提高自身的社会实践能力。另外,加强基层支部建设很重要的一点是支部委员的培养。为保证研究生支委做好支部工作,在支部书记选拔方面我们深入学生党员中间,了解个人品质、工作能力等相关信息,甚至与其毕业院校、院系联系进行综合考察,同时定期组织支部委员培训班,从“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发展原则,到“入党自愿、个别吸收”的具体措施,真正选拔出综合素质过硬的优秀研究生党员。
二 引入创新机制,积极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
1积极提高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首先,针对我校研究生数量大,专业辅导员少,辅导员工作量大等实际困难和问题,我们对现有的工作进行了更加明确的分工,细化工作内容,并且进一步明确各自的责任。其次,我们也有计划地逐渐加强队伍人员素质的提高,积极引导辅导员加强理论学习和专业知识的学习,在学校举办的几次政工干部培训中,要求辅导员必须参加培训,并且积极参加省内高校以及国家级高校辅导员培训活动,真正提高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整体素质。
2引入创新机制,完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从去年开始,我们尝试选聘了七名研究生辅导员助理,所有助理均为在籍研究生学生,并且分别负责相应学院的学生日常管理工作。这项工作的开展在更好的掌握学生思想动态的同时,也进一步加强了与学生的联系、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最为重要的是,这项制度能够根本上缓解研究生数量大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不足之间的矛盾,从而完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提高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三 强化研究生的学术道德教育,提高研究生的科研创新水平。
针对当前个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研究成果存在弄虚作假的现象,我们认真组织研究生开展各种学术道德教育活动,促进研究生正确认识科研道德的严肃性和科学精神的严谨性,大力倡导严谨踏实的优良学风,旗帜鲜明地反对学术腐败。在对研究生教育的同时,也积极采取措施,大力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提高研究生的科研创新水平。1我们积极举办各种学术教育活动。作为我们学校研究生的品牌文化活动——《成功在路上》和传统活动709——院长论坛、Journal club等多次举办,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和学者,讲述他们的学术成果、人生经历等等,激发了研究生热爱科学研究、认真从事科学研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起到了良好的教育和启示作用。
2我们积极支持研究生科技创新活动,提高研究生的科研水平。例如,我们设立了专项的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和优秀论文培育基金。2011年研究生科技项目资助评选活动,共资助研究生科研立项60余项。具体博士研究生资助金额为15万/人,每年10人左右,硕士研究生1-2万/人,每年50人左右,从而为研究生的科研创新提供坚实了经济支持,提高了研究生的科研创新积极性。
3公派研究生工作。2010年,派出研究生14名,2011年已派出研究生 17名,为进一步做好此项工作,我们今年把国家留学基金委最近几年和国外签约合作的科研院所信息发给了所有学生,并积极沟通和争取国外高校,增加我校研究生出国深造的机会,从而为我校研究生学习国外先进科研技术提供有效的途径和渠道。
四 开展丰富多彩的研究生校园文化活动,五 强化典型意识,通过典型事迹影响、促进学生的思想政治进步。2010年两位同学被评为梁希学子奖,关桦楠、吴晓敏等12名研究生获得全国林科十佳、优秀毕业生。在获得这些殊荣的同时,我们又在校内积极宣传这些优秀学生的先进事迹,极大地鼓舞、激发了在校学生的科学研究的热情。
第四篇:浅析影响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原因.doc
浅析影响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原因
【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核心,本文主要针对当前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进行分析,进而对影响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原因加以分析,从而进行改进,以提高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与此同时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依托,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素质,对于加强和改进高等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长远的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影响、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原因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迅速发展的几十年,是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外部环境与工作对象迅速变化的几十年。中国社会各个方面发生了急剧变化,经济体制也随之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人民群众的大众生活由相对封闭向全方位开放转变,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以高科技为主要内容的现代化事业迅猛发展等等,这些广泛的变革都引起了人们思想观念与思维方式的一系列变化。
外部环境与内部环境的变化,尤其是与之前截然不同的外部环境的改变,使社会环境以前所未有的状貌呈现在人们面前:经济体制改革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强大冲击、市场经济出现对原有计划经济体制的推进,使中国社会出现了利益观念;随着国际上各种思潮的涌入,出现了国际国内各种思想文化思潮相互激荡、碰撞的局面,这一现象的出现带来了思想观念多维化的趋向;多方面环境的迅猛变化发展导致了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利益背景的多元化,思想政治教育者素质良莠不齐,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递出现偏差等,从而直接导致了原有的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运作模式与变化了的环境与对对象不相适应。
总之,社会上方方面面的变化造成了高等院校中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因素也随之变化,进而造成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不同程度弱化的原因也反映在多个方面。而本文就影响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原因进行一下研究分析。
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态度不严谨
随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不断发展和实践中经验的不断积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领域不断扩大和深化,加上交叉学科的发展和思想政治教育本身所固有的属性的原因,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与其它相关学科建立了十分密切的联系,甚至是要借助其它学科的理论进行自身的补充发展,比如说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伦理学等,这就造成了很多学者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领域的概念十分模糊,没有一个清晰的界定,在研究过程中,只要是跟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都往这个学科里边填充,造成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失去常态化和规范化。就目前来讲,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领域主要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对象、学科理论体系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及与其它学科的关系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地位与作用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目的、任务、内容、原则、方法、机制和载体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和发展创新研究”等。①
当然还存在其他一些原因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如社会环境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高等院校管理者不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投入科研资金少、思想政治理论教师待遇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在高等院校被边缘化,而高等院校又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研发地,严重阻碍了学科建设;再如教师队伍建设的原因,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整体素质低,科研能力弱,也给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带来影响。这些在后边都有详细论述。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学建设的支撑,是思想政治教育学发展的导向,所以任重道远,只有找到原因,才能提出更好的对策,去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建设。
二、思想理论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不科学的运作
(1)教学方法老套
教学方法是实施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重要手段,好的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现今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方法,还是以灌输教育为主,一味的灌输,以提高分数为目的,造成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产生厌恶感,从内在抵制思想政治① 张耀灿,许志远.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论[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84.理论的学习,灌输教育导致实践的缺乏,加剧了高分低能现象的出现。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实践的检验,灌输法的确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为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提供了一种契机。它有效地使大学生的思想得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武装,并形成了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时能用科学的方法论去指导,为我们占领高等院校这块意识形态的阵地指明了方向。但是这种方法是在战争年代,并且是在人民整体素质不高的背景下适用的,从长远看,灌输教育如果作为现今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教学方法,并不适合当今的社会情况和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当今的大学生接受新鲜事物较多,各种思想充斥在校园中,各种新的观念交织在一起,长此以往,如果不改变以灌输教育为主的教学方法,只能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2)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思想政治工作相脱节
在现今的高等院校教师招聘机制和学校管理体制的情况下,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师往往和高等院校做学生思想政治管理工作的辅导员是分开招聘,在入校招聘的时候就已经把各自的工作分开了,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师只负责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辅导员负责学生的实际生活和思想工作;在管理体制上,思想政治理论教师是教职人员,而辅导员是隶属于行政人员。
思想政治理论教师与辅导员对学生的思想工作整合起来,才是一个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完整过程,这样的机制致使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脱节,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者脱离学生生活,不了解学生,不能及时的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造成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者制定的教案不适合学生的思想现状,处理学生思想问题时,工作方法不得当,不能起到应有的效果。高等院校内部也没有给思想政治理论教师和辅导员搭设一个可交流的平台,可以使思想政治理论教师与辅导员互相交流,及时掌握情况。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高等院校课业繁重,科研任务量大,教师工作压力大,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者之间没有时间进行必要的沟通,高等院校也没有提供一个可供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者进行工作经验交流的平台,造成理论教师之间的思想、观点、教学方法、学生的问题不能及时沟通,严重的会导致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者之间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观点不统一,大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面对不同的老师,对于相同的问题接受不一样的观点,会导致学生思想上的混乱,这样的问题在形势与政策课上表现的最为明显。
三、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考核机制导致受教育者理论学习与实践
相脱节
思想政治教育考核机制是评估思想政治教育是否取得实效性的标准,但如今还没有一个科学的、合理的、明确的评估标准可供我们参考,所以现今高等院校基本还是以理论考试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考核,学生的成绩也成为衡量思想政治理论教师成绩的标准。这就导致了受教育者思想政治理论学习与实践相脱节。
从受教育者方面来讲:现有的考核机制使他们产生了功利主义的思想,只要思想政治理论能过关,就能拿到学分。而且思想政治理论如果能拿到高分,还有利于学期的评优,导致了受教育者只注重理论的学习,不注重实践的锻炼,尽管很大一部分学生认识到社会实践是他们社会化的主要途径,但是为了眼前的功力,是不会自己主动去寻找锻炼自己能力的机会。
从教育者方面来讲:现有的考核机制使思想政治理论教师把工作的重点放在理论教学上,虽然教学任务中规定有学生要参加实践,但是为了绩效考核,实践活动都成了形式主义,社会实践不能在思想上得到重视,造成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即使个别学校存在社会实践,也仅仅局限在小范围的课程实习、程度较浅的社会调查等范围。并且这些隔靴搔痒的社会实践,不在课堂时间进行实践,会导致教育教学中的实践成为了一种形式主义,或者是只有实践,没有引导和反馈的环节,所谓的小范围实践也只是流于形式。
四、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者不称职
高等院校一般实行的都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校长主抓教学,党委充分发挥政治核心的作用,负责全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对全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统一领导和管理。实行党委负责制主要是想让党委从高等院校的日常事务管理中解脱出来,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抓好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此种格局的运行,充分发挥了党委的政治核心的作用,加强和改善了高等院校思想政治工作情况,使高等院校各种思想政治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高等院校内在的格局和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格局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高等院校思想政
治教育工作的开展,造成了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直在单一的进行,一直处于为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去工作的状态,没有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渗透到业务工作和行政管理之中,使行政部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职能弱化。把思想政治教育一整块的功能,人为地切分为德育、智育、体育等类型,而且每一块都是由不同的职能部门进行分管,使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缺乏整体性的规划,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者指在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活动中的各级领导者及其领导活动的总和。“管理者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发挥主导核心的作用,具有导向性和权威性,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中发挥决策、计划、指挥、协调、监督的职能,所承担的任务是非常艰巨的,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者的素质和能力高低直接关系到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宏观决策是否正确,关系到全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②由于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者素质和能力的原因,就有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者在其位不称其职的情况,也就出现很多问题,如:高等院校忽视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边缘化、管理者工作能力低,科研能力不强,不能制定科学的决策、缺乏实践,处在领导地位,和学生缺乏沟通,不了解学生现实情况等。高等院校管理者不称职,自身修养低、素质低、就不能发挥党委应有的旗帜和标杆作用,就不能统一指挥、宏观决策、更不能保证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的统筹规划、组织、计划等环节也会缺乏科学的引导,没有正确的总的舆论引导,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的环境得不到改善,没有可供工作时参考的规范的框架和总体原则,整个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陷入混乱,缺乏一个统领全局的工作的向导。② 张耀灿,徐志远.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论[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参考文献
1.吴计生,池卫东.浅析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原因[J].教育探索, 2012,(11): 69, 79.2.龚红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J].滨州职业学院学报, 2008.1.3.闵永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1.4.李彧宏,罗匡.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反思[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1,8(4).5.张文学,陈君.大学生道德教育有效性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 2008.6.6.赵邦,韦波,王前强.医学生人文医学技术培训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C].医学与人文,2011.7.陈婷婷.浅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结合[J].管理观察,2010(11).
第五篇:参加年轻干部铸魂工程培训班总结心得
参加年轻干部铸魂工程培训班总结 心得
因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今年干部的培训轮训相对滞后,近段时间以来,各级干部培训班相继开班,我也有幸参加了区委组织部和区委党校共同举办的年轻干部铸魂工程培训班。为期一个月的“党校+高校”理论培训和返岗实践锻炼,既让我度过了一段难忘的学习时光,也让我在紧张而又充实的学习中夯实了理论基础、拓宽了视野、坚定了理想信念、提升了工作能力。从本次的培训学习中,也悟出了年轻干部的些许“成才之道”。
理论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常言道“活到老,学到老”,人类的进步离不开知识的更新。干部培训课程安排都是经过反复雕琢后精心部署的,基本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也是干部的“必修课”,内容十分丰富、紧跟时代前沿、讲解深入浅出,既有理论上的高度,也有贴近工作生活的实际。笔者每一次培训,都会感觉到自己在理论知识储备上还远远不够,对党和国家出台的重点政策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同时也学到了许多工作中可能运用到的新知识、新概念、新词汇。作为年轻干部,理论学习当一日不可松懈,想要胜任本职工作及其他临时安排的工作,只有不局限于个人专业,勤于学习,向书本学,向实践学,在干中学,在学中干,把所学理论运用到实践、转化为实践。在这飞速更新迭代的新时代,若不能紧跟新理论的步伐,便难以掌握政策、掌握规律、掌握实情。
创新思维如磨刀砍柴,不磨则钝。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唯有不断培养创新思维,用新的角度、新的思考方法来解决现有的问
题,才能提升工作效率。本次培训既有部门的同志,也有乡镇的同志,既有从事党建、经济的同志,也有从事政法、财税的同志,无论是哪个版块的工作,都离不开“创新”,“墨守成规”是难有大发展、大变化、大收获的。培训也让我意识到,年轻干部在工作中必须学会“如何用正确的方式做正确的事”“如何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否则就容易变成“瞎折腾”。基层面临的问题是错综复杂的,如果确少创新思维,就事论事地去干,虽然也能完成任务,但没有长远的眼光和打算,就是“治标不治本”,创新就是要求我们在工作中多思、多想,做到举一反三,解决好一个问题,就要联想到一串可能出现的问题,完成一项工作,就要联想到类似的系列工作,才能轻松面对新事务、新工作。
能力提升如翻山越岭,不上则下。“新办法不会用,老办法不管用”是当前部分年轻干部的工作现状,言外之意是我们部分年轻干部的工作能力还有所欠缺。习近平总书记说:“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提高政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抓落实能力。”这七种能力其实就是干部工作中的“必备技能”。干部培训传授的都是“精华”,能让干部在最短的时间里获得最大最快的能力提升,年轻干部要明确了自己肩负的责任,“为人民服务”不是喊喊口号那么简单,而是要付出实际行动,只有不断提升工作能力,让自己强大起来,时刻准备好迎接各种挑战,才能干出令人民满意的工作。工作中如果不注重能力素质提升,不去“登高望远”,便很容易走“下坡路”。
干部培训既能从老师那里收获知识,也能从同学那里收获友谊,既能学习他人所长,也能弥补自身所短。年轻干部作为后备力量,象征着方向和未来,年轻干部的成长寄托着人民群众对美好明天的希望,所有年轻干部都应不辜负组织的寄托和群众的期盼,努力成长,早日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