耒阳市工业经济“十一五”总结和“十二五”规划[模版]

时间:2019-05-13 16:24: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耒阳市工业经济“十一五”总结和“十二五”规划[模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耒阳市工业经济“十一五”总结和“十二五”规划[模版]》。

第一篇:耒阳市工业经济“十一五”总结和“十二五”规划[模版]

耒阳市工业经济“十一五”总结和“十二五”规划

耒阳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2010年12月20日)

一、2010年和“十一五”工业经济工作回顾

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工业战线上的干部职工同心同德、奋力拼搏,抓住国际经济复苏的有利时机和全国经济企稳向好的发展态势,围绕工业三年“倍增计划”,大力实施“一二三工程”和“规模以下企业成长工程”,着力转变发展方式,推进结构调整,工业经济保持了又好又快发展,全面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各项任务。

(一)谋项目,保工业经济增长。我们咬紧项目建设不放松,继续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把项目建设作为推进各项工作,保持工业经济持续增长的主要抓手。

5、6月份,局长、党委书记钟文光身先士卒,两次率耒阳酒厂负责人等远赴贵州进行考察、洽谈,为“张飞酒”进行品牌招商,与当地老板达成了合作协议,相关工作正有条不紊地进行中;8月份,组织开展了工业项目“百日攻坚”活动,取得了明显的工作成效。全年可完成工业投资65.73亿元,同比增长60.5%,南方水泥二期工程、南阳鞋业、东锆新材料等重大工业项目正式投产,楠木山矿井改建、富泰锰业、非晶硅电薄膜等项目进展顺利。全年新增规模企业18家,累计达148家,可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342.24亿元,同比增长51.8%;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124.48亿元,同比增长45.1%;完成工业税金11.89亿元,同比增长41.5%。

(二)重服务,强工业经济支撑。一是强化平台建设。成立耒阳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打造成集融资服务、市场开拓、品牌展示、信息交流和政策咨询等多功能一体的平台。

二是强化土地保障。积极协调国土等部门,着力抓工业用地公开出让工作,全年完成工业用地出让3600多亩。大力推进标准厂房建设,拓展中小企业发展空间,全市标准厂房新完工2万多平方米,8个市级示范标准厂房项目建设和企业入驻取得新进展。

三是强化金融支持。积极搭建政银企沟通交流平台,与耒阳市人民银行联合下发《关于做好规小企业信贷服务大力推进上规模培育工作的指导意见》,举行全市规小企业融资座谈会,收集准备50个资金需求项目,涉及资金1亿多元,向金融部门进行推介,为企业办理动产抵押19宗,帮助企业融资达18218.86万元;采取股权出质的方式为企业融资5350万元。

四是强化电力支撑。制订了《2010年耒阳市电力迎峰度夏有序用电方案》,落实电力需求侧管理等有序用电措施,主动参与协调帮助解决电网建设过程中受阻问题,完成电煤65万吨,推进调煤保电工作,全力保障我市社会各行业对电力需求。

(三)抓创新,促工业经济转型。一是优化技术创新平台。扶持成立耒阳市农机企业共性技术中心,加强行业技术合作和动态管理,争取培育认定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组织召开中小企业高新技术洽谈会,实施产学研合作重点项目27个,对接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服务活动,促进技术协作或转让。

二是积极培育产业集群。对农机、家具、大理石、电线等传统优势产业,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通过园区建设、网络扩展、资本运作等方式,抓好龙头企业的整合重组,实现“强强联合、以大带小”,加快形成特色鲜明、成长性高、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

三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装备制造产业的产业链进行分解细化,选择适合耒阳的关键配套零部件,鼓励企业加入山河智能协作配套体系,抢占装备制造制高点;制定出台新能源产业发展行动方案,推进LED电子、太阳能非晶硅光伏项目建设进度;新材料产业充分发挥我市电谷优势,重点向东锆新材料领域倾斜,促进原材料产业转型提升;成立了耒阳市物联网创业园建设领导小组,制订了《耒阳市物联网创业园建设方案》,从资金、人才、土地、税收等方面对物联网创业园建设给予全方位支持,是湖南省首家启动的物联网创业园,正进行土地报批工作,首批入驻的企业认定工作已启动。

(四)强节能,调工业经济结构。一是加大宣传,提高全民节能意识。认真组织开展2010年全国节能宣传周活动。举办了耒阳市企业节能管理知识讲座,积极推广高效照明产品,推广销售节能灯5万只。

二是履职尽能,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35家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核验收,完成了5家企业的资源综合利用认定;有10个新上工业固定资产投资(技术改造)项目通过节能评估与审查,建立了耒阳市节能降耗重点项目库,筛选了12个重点节能改造项目。

三是突出重点,实施传统产业提升工程。加大煤炭资源整合力度,加快煤矿企业重组,对产能在3万吨以下矿井兼并或技改扩能,全市新组建78对矿井;同时,加大煤炭清洁利用力度,煤炭选洗加工率从28%提高35%,可节省原煤13%。严格国家产业准入标准,开展冶炼企业整治专项行动,淘汰落后产能,铁合金企业从32个下降到14个,遥田镇的冶炼厂下降一半,组建7个产值过5亿元、税收过千万的冶炼企业。加快水泥产业结构调整,以新型干法生产全面替代落后产能,南方水泥兼并方宇建材,水泥企业从5个减少为2个,新型干法产能比重可望达到95%以上,水泥产量超过300万吨,同比增长200%。全年单位规模工业综合能耗累计下降22.9%,化学需氧量累计下降21.5%,二氧化硫排放量累计下降18.4%。

“十一五”期间,在党的十七大精神指引下,工业系统的广大干部职工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围绕经济转型这个中心,采取了一系列转方式、调结构举措,使耒阳工业走上了加速发展的道路,成为耒阳工业历史上发展最快的时期,为“十二五”规划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主要标志是:

(一)在增长方式上,由外延粗放向内涵集约转变。工业在速度、质量、效益上实现和谐发展,“十一五”期间,工业技改投资189.24亿元,年均增长45.33%,技改装备和工艺达到衡阳市先进水平,规模户均产值由2005年的0.93亿元上升到2010年的2.31亿元,出现了一批在衡阳市、湖南省乃至全国有影响的生产规模大、竞争能力强的重点骨干企业,迅通铁路器材是我国南方最大、全国第三的铁路道岔生产企业,润涛生物是我省最大的糖醇生产企业,金拓天是我省三大油茶加工企业之一,新华防火门是我省最具技术优势的门类生产企业,东兴水泥是衡阳市最大的水泥生产企业。自主创新有显著进步,有52家企业与湖南大学、长沙理工大学等院校签约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21件产品享有专利,新华防火门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迅通铁路器材制造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AT道岔生产线达到国内技术先进水平,绿海粮油生产的绿海有机米成为上海世博会湖南馆唯一特许礼品米;金悦世纪能源、新华防火门、绿源油茶、诚松冶炼、润涛生物等13多个工业企业建立了技术中心或实验中心。名、优、特、新产品不断出现,新增金拓天等省级品牌2个,绿源油茶等衡阳市级品牌4个,居衡阳市各县市第一。

(二)在产业发展上,由一业独大向多元并举转变。2005年,能源、冶金、建材、化工、机械制造、轻工、农产品加工等支柱产业分别完成产值36.4亿元、9.8亿元、3.6亿元、5.4亿元、3.6亿元、3.8亿元、8.4亿元,分别占工业总产值的51.4%、10.8%、3.6%、5.3%、3.6%、3.7%、9.3%。十一五”期间,改造提升煤炭产业。兼并关闭小煤矿,组建开元煤业、东冲、明冲等大集团实现规模开采、集约开采、效益开采;延伸煤炭产业链条,引导煤炭业主由单纯开采原煤向煤炭洗选等精深加工发展,煤炭入洗率由2005年的不足5%提升到2010年35%以上。冶金、建材、化工等高耗能行业在政策调控和金融危机的倒逼作用下,三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增速低于规模工业4个百分点,占规模工业比重下降3个百分点。加工制造业继续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增长30.9%,实现增加值16.62亿元,占到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15.43%。成功引进建设了博多电子、金悦世纪能源、富鑫环保、润涛生物、东锆新材料、美奥特科技等项目,战略性新兴产业超常发展,预计到2010年实现产值58.18亿元,占规模工业产值的18%。

(三)在工业布局上,由城乡非均衡向园区集群转变。利用优越的交通区位优势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在107国道和S320线上,打造“长藤结瓜”工业走廊,夯实发展平台。按照“高起点规划,大手笔投入,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的原则,进行园区标准厂房、道路、电力、通讯、给排水、绿化等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切实提高园区的吸引力和承载力。五年来,累计完成建设面积18.86平方公里,基础设施投入20亿元,共利用资金40.5亿元。经济开发区进一步发展壮大,园区内现有企业达54家,2006年以来实际利用资金29亿元。2009年,园区内实现工业总产值32.02亿元,工业增加值12.30亿元,上交工业税金9600万元,占全市工业税金的11.57%。2010年预计将完成工业总产值33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12.5亿元,上交工业税金1亿元。余庆冶金工业园2008年建成,5家企业陆续进入园区生产,2009年,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38亿元,工业增加值0.4亿元。2010年预计将完成工业总产值1.8亿元,工业增加值0.6亿元。公平农产品加工工业园、小水建材工业园、灶市大理石加工园、哲桥红太阳家具工业园等一边建设一边生产,哲桥机械制造工业园、蔡伦科技工业园等正加紧规划建设,“长藤结瓜”工业走廊雏形已就,并将成为耒阳市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2010年,全市各工业园区或集中预计实现工业总产值95亿元,占规模工业比重的30%以上。

(四)在发展理念上,由金山银山向绿水青山转变。“十一五”期间,秉着“抓发展就是抓项目,抓科学发展就是抓大项目、好项目”的指导思想,“项目建设年”和“企业服务年”活动扎实深入开展,大力优化工业经济发展环境,打造工业投资洼地,招商引资进一步扩大,共引进工业项目423个,实际利用资金57.6亿元。一石天实业、博多电子、钜旺鞋业等,一大批投资过千万、过亿元的大项目、好项目纷纷落户。2006年,规模工业企业总数达86个,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86.24亿元,上交税金3.75亿元,对财政贡献达57%;2010年,规模工业企业达148个,预计全年将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342.25亿元,上交税金11.2亿元,对财政贡献达70%。

2007年,提出“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发展理念,把节能减排和发展循环经济摆在重要位置,加大节能降耗工作力度,毫不手软地关停了阳光金属再生、湘安钢铁、耒阳市佳诚铁路水泥厂等21家高耗能企业,淘汰落后产能158.8万吨。通过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余热、余压、尾水、废渣等的综合利用,节约煤、水等资源,削减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十一五”期间,共节约55万吨标准煤和3000万吨水,消耗工业固体废料620万吨;推广应用新型墙体材料356万m3,节约耕地1650亩;推广应用散装水泥150万吨,节约包装袋60万条;万元工业产值综合能耗累计下降66.8%,化学需氧量下降61.5%,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58.4%。

(五)在发展主体上,由非公为主向全民创业转变。“十一五”期间,市直工业企业改制进入攻坚扫尾阶段,2005年,基本完成改制的市直工业企业有10户,占总数的56%,有64家规模以上非公工业企业,占总数的16%,完成非公工业产值73.58亿元,占规模工业总产值的71%;2010年全市有17家市直工业企业基本完成改制,占总数的80%,有140家规模以上非公工业企业,占总数的94%,可完成非公工业产值303.15亿元,占规模工业总产值的89%。2008年以来,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加大全民创业的力度,“全民创业”活动以燎原之势全面铺开,累计新增个体工商户和企业1400家,其中99%以上是中小企业,新增就业1.9万人。2010年与2005年相比,全市税收过500万元的工业企业有39个,新增29个,其中28个是非公中小企业;税收过1000万元的工业企业有11个,新增7个,其中6个是非公中小企业。全市75%的工业专利、85%的技术创新和95%的新产品和著名商标,都是由中小企业完成。非公经济和中小企业已成为市域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增加就业的主渠道。

同时,也应当看到,我市工业还存在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一是对经济社会发展起支撑作用的还是资源性产业,煤炭产业提供的税收占整个工业税收的50%,转型压力大;二是创新能力不强,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企业竞争优势不足;三是产业的集聚效应还不明显,成配套能力和研发能力薄弱;四是部分中小企业比较困难,有些企业亏损严重,经济运行质量不高。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尽快加以解决。

二、“十二五”工业规划和2011年重点工作安排

(一)指导思想

以国家和省、市“十二五”规划为纲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四化两型”决策精神,转变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紧紧围绕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这一主线,以承接沿海产业转移为契机,以自主创新为动力,大力发展战略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把过重的传统产业调轻,把过低的产品技术结构调高,实现由采掘业向加工制造业转变,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转变,粗放型向集约型、科技型转变,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布局科学、特点鲜明,努力把我市建设成为湖南省加工制造业强市和重要能源基地。

(二)发展原则

1.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原则。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加快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加快以信息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提升传统产业水平,努力实现我市加工制造业跨越式发展。

2.自主创新与机制创新原则。按照“企业主体、资源共享、重点突破、跨越发展”的方针,完善企业自我创新体系,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强化核心技术培育,把制造与研发结合起来,引进与吸收结合起来,技术升级与产业升级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工业核心竞争力。鼓励和支持央企或上市企业(集团)在耒扩大投入,发展国家战略新兴产业;调动各类企业、各种所有制经济参与加工制造业发展的积极性。

3.集约发展与集聚发展原则。围绕优势产业与战略新兴产业,加大投入,重点扶持,培育和壮大一批著名品牌和具有综合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带动和吸引配套关联企业扎堆,提高产业集中度;积极引导资本、技术和项目向各类园区集中,提高土地利用率,有效聚集科技、人才、信息等生产要素,推进产业集聚;将优化产业布局与加快推进城市化结合起来,强化产业特色和专业化协作配套,促进与现代物流、现代金融等产业协调发展,提高产业竞争力。

4.节能减排与持续发展原则。统筹先进加工制造业基地建设与山水竹生态城市建设、统筹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协调,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依靠科技进步,延长产业链条,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增强节能、节水、节约利用资源材料,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三)发展目标 1.总量目标

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3%, 到2015年实现900亿元;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到2015年实现300亿元;工业税收年均增长30%,到2015年实现38亿元(含国税地方分成),对财政贡献达75%。2.产业目标

发挥产业比较优势,建设湖南省加工制造业强市和重要能源基地,2015年形成能源为基础,冶金、化工为主导,机械、电子信息为重点,建材、轻工、食品医药为支撑的速度快、效益好、后劲足、结构优、素质高产业体系。3.企业目标

培育引进一批企业,年新增工业企业30个,2015年工业企业总数达550个;发展壮大一批企业,年新增规模企业18个,2015年规模企业达248个,规模工业产值突破700亿元,年均增长25%,年销售收入过30亿元的企业1个、5—30亿元的20个、过亿元的企业100个;创造一批名牌企业,中国名牌3个、湖南省名牌10个、衡阳市名牌30个。4.创新目标

“十二五”期间全市工业投入500亿元,年均增长30%;技改投资达350亿元,年均增长35%;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或行业技术研发中心2个,省级技术中心5个;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工业产值的比重达15%左右。5.节能减排目标

万元规模工业产值能耗比“十一五”末下降30%,工业固体废渣利用率、工业企业重复用水率均达到95%以上,建设70个资源开采、加工制造类循环经济型、资源节约型清洁生产企业。6.园区目标

按照“长藤结瓜”工作思路,在交通发达、产业基础好的乡镇、办事处兴建工业园区,引导生产要素向园区集中配置,重点企业、重点产业向园区倾斜,重点建设好物联网创业园、余庆冶金产业园、绿海产业园、水东江再生资源园、红太阳家具工业园、食品药品产业园、湘南大理石加工产业园、农机产业园、哲桥加工制造产业园、湘南皮革制造产业园,打造107、S320两条工业走廊,2015年各类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400亿元,税收过20亿元。7.就业目标

统筹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兼顾技术进步和吸纳就业,在大力发展战略新兴产业的同时,积极扶持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以加工制造业带动现代服务业发展,为构建和谐耒阳做出贡献,到2015年实现工业就业超过30万人。

(四)工业布局 1.优化城区工业区域:包括水东江、灶市、五里牌、蔡子池、三顺等五个办事处,是我市工业的重心所在,也是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和现代加工制造业的主要载体,主要任务是依托市经济开发区,加快发展轻工、食品加工、电力、战略新兴产业、现代制造业和服务业,配合山水竹园林中等城市建设。

2.提质东乡工业区域:包括竹市镇、龙塘镇、三都镇、导子乡、夏塘镇、南阳塘、大义乡、东湖圩乡、上架乡等乡镇,是我市煤炭工业的集中区,推进煤矿大型改造,建设高产高效矿井,提高产业集中度;实施洁净煤战略,推广煤矸石发电、生产水泥及新型建材,推进洁净煤技术产业化;依托矿区资源,大力发展煤变气、煤变油等高新技术,提高产品附加值,促进产业升级,带动东部经济发展。

3.升级西乡工业区域:包括余庆乡、南京乡、仁义乡等,是我市冶金和化工的主要集中区,优化资源配置,搞好结构调整,加强环境污染整治,建立生态产业链条,形成循环经济园区体系,带动西部经济发展。

4.发展南乡工业区域:包括小水镇、公平镇、泗门洲镇、黄市镇等,是我市建材、食品医药、煤炭工业的重要基地,利用丰富的大理石、岩石、煤炭和农产品中药材资源,借助京珠高速公路、107线的交通优势,以工业园区为载体,依托南方水泥、湘南公司等大企业,打造建材、食品医药特色走廊,带动南部经济发展。

5.壮大北乡工业区域:包括哲桥、遥田、新市、大市等,是我市冶金、化工、加工制造的重要基地,整合现有产业,淘汰一批技术、工艺、性能落后,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产品,重点发展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效益、低消耗、低污染的优势产品,向精细化、功能化、专用化方向发展,特别是打造湘南地区模具加工制造基地,带动北部经济发展。

(五)发展重点 1.改造提升资源产业

(1)煤炭产业。以建设湖南煤炭生产基地,培育中型煤炭企业集团为主线,积极引导、规范乡镇小煤矿重组、改造、提升,实行规模开采、效益开采、安全开采和可持续开采,鼓励以乡镇或区域为单位,组建10个年产煤80万吨以上的煤炭企业集团;加快煤炭洗选、液化、汽化、焦化精深加工步伐,力争2015年煤炭产值过180亿元,税收13亿元。

(2)电力产业。着力打造耒阳电谷,把煤炭资源与水能资源有机结合,促成大唐耒阳电厂三期工程2台60万KW机组上马,完成耒杨综合利用电厂二期工程建设,建好绿海生物质能发电站,开发衡头水电站,力推白沙电厂扩改,大力发展太阳能等新能源发电, 力争2015年电力装机容量达240万KW,产值过120亿元,税收4亿元。

(3)食品加工产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满足人们消费需求为出发点,坚持多品种、多式样、多花色的原则,大力发展食品加工企业,力争2015年食品加工产值过75亿元,税收18000万元。粮食加工加快绿海产业园建设,由单一大米加工向有机大米、面粉、面条、河粉加工多元发展。肉禽蛋加工支持温氏集团二期工程、东方牧业和新五丰的建设,开展内脏、脂及皮毛、骨、血资源的综合利用,形成养殖、屠宰加工、精深加工、销售、出口一体化的产业体系。乳品制造支持流一乳业向纯牛奶、酸奶、含乳饮料和配方奶粉、功能性奶粉多方位发展。油脂加工搞好油茶改造工程,鼓励金拓天、绿源油茶等企业强强联手,大力发展油茶专用油、多品种营养油、调和油等产品。糖醇加工利用润涛生物进省“小巨人”笼子的契机,争取在香港上市,大力发展糖醇产业,打造华南糖醇生产基地。

(4)特色产业。立足本地文化,挖掘历史内涵,运用高新适用技术改造传统的手工艺和设备,培育骨干企业,大力发展张飞湖酒、红薯粉皮、黄市竹艺等有市场、有品位、有潜力的特色产业,力争2015年特色产值过15亿元,税收12000万元。张飞湖酒延长保质期,巩固和提高市场占有率,向黄酒、保健酒方向发展。薯类粉皮鼓励盛桥薯业大力发展红薯精白淀粉、红薯变性淀粉、红薯方便食品等绿色产品。旅游工艺品充分利用蔡伦竹海的资源和品牌优势,开展竹雕、竹艺、汉白玉精深加工,丰富蔡伦竹海旅游系列产品。2.积极发展优势产业

(1)冶金产业。贯彻落实国家产业发展政策,节能减排、治理环境、综合利用, 扶优汰劣,扩能提质,实现冶炼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力争2015年冶金产值过165亿元,税收7亿元。铁合金支持鸿基铁合金、中达铁合金、长乐铁合金等企业发挥龙头作用,在提高铬系和锰系产品产量品质基础上,增加硅系产品开发,实现品种多样化。有色金属和稀贵重金属从目前的初级产品向开发生产中间、高端产品的深加工发展,由资源消耗型向环保效益型转变,集约开发铜、金、银、铅、铋、铟等有色金属和稀贵重金属,提高产品附加值。

(2)机械制造。加快技术创新和品牌创新,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产业竞争力,造精品、创名牌、出效益,把我市机械制造产业做大做强,2015年机械制造年产值过50亿元,税收过2亿元。农用机械支持耒阳轻型耕田机厂、神龙机械有限公司等企业大力开发适宜江南丘陵地区、山区的各种型号耕整机、插秧机、收割机。输变电设备支持市电线电缆厂和帝宏电线厂、凤凰电线厂进行技术改造,扩大规模,争创省名牌产品。交通装备抓住高铁发展战略机遇期,加快迅通铁路器材AT高速铁路道岔项目建设进度,打造南方重要铁路道岔生产基地;加大对衡竹、耒竹拖拉机组装扩建的引导和扶持, 2015年农用拖拉机生产规模达10000台。模具铸造支持恒海铸业、昌鸿铸造、三才铸造等企业采用先进适用模具技术,建好遥哲模具产业园;机件铸造以三河智能为龙头,加快零件铸造产业发展,打造成为湘南地区模具生产基地。

(3)轻工制造。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为中心,着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力争2015年轻工制造产值过60亿元,税收过2亿元。制鞋工业要发挥东江物流中心作用,以钜旺、南阳鞋业等骨干企业为核心,引进配套企业,努力打造一个制鞋产业集群。家具工业发挥交通、区位、人才等优势,努力把红太阳家具城打造为湘南家具产业集群;支持湖南新华防火装饰材料公司做好与欧盟技术对接,加强与美心、盼盼门业的双向合作,大幅提升生产能力。

(4)建材产业。按照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以服务于建筑业为重点,大力发展新型干法水泥,加大新型墙体材料和新型建筑装饰材料的产业化力度,2015年建材产值过75亿元,税收3亿元。墙体材料重点扶持紫色页岩砖、灰渣轻气隔墙板、多孔砖、煤矸石等新型墙材企业。大力发展新型墙材产业;水泥产业重点支持建设南方水泥的二期工程4000吨/日以上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年产水泥400万吨;以泰安、建兴混凝土和龙廷新型建材等为平台,大力发展和推广应用干粉砂浆、预拌混凝土等水泥深加工产品。大理石产业重点支持湘南大理石加工产业园的建设,大力开发大理石雕刻精深加工工艺,延伸产业链,满足装饰装修行业和旅游业的发展要求。

(5)化工产业。实施基础化工带动精细化工、发展龙头企业与兴办中小企业相结合的战略,推进产业链招商,把我市建设为技术含量高、集聚效应好的湘南化工产业基地,力争2015年化学产值达60亿元,税收过2亿元。基础化工支持金山化工、金圃化工等重点企业,大力开发化工新产品,提高产品科技含量。精细化工支持金拓天、绿源油茶加大与科研院校产学研联姻力度,攻克提炼技术难关,发展茶皂素等精细化学品。3.大力发展战略新兴产业

发挥我市低成本的后发优势,坚持政府推动与市场主导相结合、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相结合、规模扩张与结构优化相结合、引进技术与自主创新相结合,重点建设耒阳市物联网创业园,大力发展以LED光电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以山河智能为代表的装备制造产业,以东方锆业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以非晶硅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2015年高新技术企业过60户,产值过100亿元,税收过2亿元。

(六)保障措施

1.落实招商引资责任,实现项目突破

(1)广辟途径加大招商力度。精心策划包装大理石、农副产品精深加工、高岭土系列开发项目作为突破口来抓,通过以商招商、上门招商、节会招商、网上招商等多种途径,全方位捕捉市场信息,采取走出去招商和请进来招商的办法,用诚心引客户,用资源引战略项目。

(2)加快项目库建设。成立耒阳市工业项目策划中心,通过市场分析、资源普查、捕捉信息、筛选论证等工作,每年分析、研究、筛选、策划50个以上工业项目,并且从中选出20个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紧密联系耒阳实际且市场前景好的战略项目,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力争每年新上10个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在5000万元、税收5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2.加大资金投入,完善激励机制

(1)设立工业发展资金和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根据《中小企业促进法》和湖南省《中小企业促进法实施办法》规定,从2011年起,各级政府要设立工业发展资金和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专款用于支持工业项目的研究开发、重点项目建设以及重大技术装备改造项目等工作,不断加大对财源型工业项目的资金扶持。

(2)强化新型工业化考核机制。为确保新型工业化工作落到实处,按照省新型工业化考核体系,层层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坚持对新型工业化每月进行一次调度分析、每季度进行一次考核通报,表扬先进、鞭策后进,查摆差距、及时解决问题。

3.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创建发展平台

(1)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按照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一步到位的工作思路,重点围绕“五通一平”和绿化亮化美化任务,采取统筹安排、统一负责、齐抓共建的办法,确保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任务的如质完成,为项目入驻创造条件。

(2)建好特色工业园和园中园。各工业园区要发挥优势,有所侧重,确立各自的主导产业,吸引骨干龙头企业入园发展,带动其他配套和相关企业进园发展,形成特色工业园区和园中园。

4.重视服务体系建设,优化发展环境

(1)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工业队伍。切实抓好经营管理、专业技术和高级技工等人才队伍的建设,重点培养50名企业发展快、后劲足、信誉好、核心竞争能力强、带动作用大的优秀企业家,100名创新能力强、科技成果多、同行公认的科技带头人,1000名爱岗敬业、技术精湛的中高级技工,为工业快速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2)建立企业信用等级评定制度。成立市企业信用等级评定领导小组,对企业在贷款信誉、产品质量、税收缴纳、经营行为、遵纪守法等方面进行集中联评,建立守信企业激励机制、失信企业惩戒制度和严重失信企业淘汰机制。

(3)切实抓好企业减负工作。每半年对企业减负工作督查一次,发现违犯政策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对于涉及企业的收费项目,属市直部门收费的要在国家法规政策允许的范围内从低收取;属省、衡阳市有关部门收取的要积极协调,尽可能从低收取。

5.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落实

(1)加强对工业发展的组织领导。成立市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领导小组,由书记任政委,市长任组长,市四大家分管工业的领导任副组长,经发、发改、招商、财政、公安、国土、工商、国税、地税、人民银行和经济开发区等部门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加强对全市工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宏观指导、政策制定和措施落实。

(2)坚持现场办公会制度。组织相关部门,坚持每年进行两次企业现场办公会议和项目观摩活动,集中研究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困难和问题。6.固拓宽融资渠道,解决融资难题

(1)建立银企洽谈会制度。由市经发局、人民银行主办、各金融机构和有关项目企业参与,采取集中布展、发布信息、现场签约、座谈讨论等形式,每年定期召开二次银企洽谈会,进一步融洽银企关系,促进项目建设顺利进行。

(2)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投资担保体系。充分利用市投资担保公司基本金上亿的有利条件,加强与金融机构的沟通交流,进一步放宽企业融资担保的门槛,简化手续,优化服务,切实解决企业担保难、贷款难的问题。

(3)鼓励企业上市融资。培训、包装绿海粮油、金拓天茶油、万元置业、开元煤业这四个企业,通过深交所创业板平台进行上市融资,对成功上市企业市政府将给予一次性重奖。

7.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发展后劲。

(1)激励企业自主创新。设立企业自主创新奖和名优品牌奖,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设研发机构,创新技术、创新工艺,大力加强品牌建设,争创省、国家知名品牌。

(2)积极推进产学研联合。鼓励上市企业或央企将研发中心设置耒阳,支持企业广泛开展与高等院所的合作,联合共建研发机构,通过技术联盟、产学研结合等形式加强技术开发能力。重点引导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开发能力强、市场前景好的农机企业成立行业协会,建立统一技术研发中心,实现技术共享。2011年是实施工业“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开好头、起好步,对整个“十二五”规划的完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尽管面临防通胀和加息的宏观调控不确定性,以及原材料、能源价格大幅震荡等不利因素,但是,我国正处于消费结构升级和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和信息化的黄金期,市场潜力巨大,内在动力较强,有利于全市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工业经济工作的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宁可把不利因素考虑得多一些,把困难估计得足一些,把准备工作做得扎实一些,以赢得工作的主动权。

2011年工业经济工作的总体思路是:认真贯彻“十二五”规划,按照“四化两型”的总体要求,以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大力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以发展循环经济为突破口,努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以提高经济运行质量为重点,继续保持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和健康发展,努力使“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有一个良好开端。

主要目标是: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达到410亿元,增长20%;工业增加值达145亿元,增长16%;实现税收15亿元,增长25%;完成工业投资98亿元,增长20%;规划工业万元产值综合能耗降低14%。

为完成上述目标,应具体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抓项目,重在谋后劲。一要提高工业大项目包装质量。围绕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对全市带动作用大的重点产业,编制好《耒阳市2011年工业招商引资项目库》,精心包装10个亿元以上项目,20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同时,协同攻关,争取再有10个以上工业项目列入国家、省、衡阳市扶持笼子,确保2011年我市在工业项目建设上有大的突破,国家、省、衡阳市支持资金规模有大的增加。二要依托资源优势,上门招商。紧紧依托我市资源优势,走出去,请进来,捕捉一些与我市产业关联度强的大企业大集团动态,主动出击,力争引进2—3个央企和上市企业。三要锁定目标,实施重点招商。认真研究,理清思路,明确目标,重点锁定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对其外迁项目和寻求配套项目实行定向招商。

2.扶企业,重在保增长。继续开展“企业服务年活动”,着力创优环境,减轻企业负担。一是在增强企业流动性上下功夫。设立工业经济发展资金,给予重点企业、重点项目贴息和补助支持;联合市人民银行、市工商局及市信用担保中心举办2011市中小企业银企洽谈会,做好银企对接工作,缓解企业流动资金紧张状况。二是在缓解土地瓶颈上下功夫。积极与国土部门协作,向上争取工业用地指标;同时完善我市工业用地招拍挂制度。千方百计盘活存量土地和闲置土地,全力保障重点用地企业、项目的供应。三是在产品市场开拓上下工夫。充分利用各种节会展览机会,做好我市企业产品的宣传包装、产品展示、产销衔接等系列工作,帮助企业拓展市场销售渠道。四是在骨干企业培育上下功夫。对列入我市重点培育的企业予以重点扶持,从发展规划、要素配置、财政奖励等方面激励企业在新起点上再创业;辅导金拓天、万元集团、绿海粮油等企业创造条件争取上市;积极支持、引导规下机械加工制造企业入园发展,技改升级,力争新增规模以上企业12户。

3.优创新,重在调结构。一是提升产业信息化水平。贯彻落实“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方针,加强高消耗、高污染行业信息化改造,积极推进信息技术在节能、节材、节水方面的应用;积极推进煤炭、电力、冶金、建材等重点产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提高产业竞争力;鼓励开元煤业、南方水泥耒阳公司等企业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提升其经营、管理水平和效率,对达到湖南省级及以上信息化示范标准的企业,予以奖励。二是加强科技创新公共平台建设。依托农机、家具等产业集群,整合各企业的研发力量和公共服务资源,加快形成全市开放共享的农机、家具科技创新公共服务中心。三是大力推进物联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加大宣传力度,多手段、多角度对耒阳区位优势、政策优势、人才优势、成本优势等方面进行宣传,让更多创业者、投资者了解耒阳,吸引更多的外地企业和人才来耒投资兴业,努力营造耒阳最适宜物联网发展的形象;主动深入企业,帮助东锆新材料、太阳能非晶硅电薄等企业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安排专人为企业做好“战略性新兴企业”认定工作,为战略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

4.促园区,重在成集群。一是加快标准化厂房建设进度。积极宣传,加强考核,动员一切投资主体参与到园区标准化厂房建设上来,力争今年完成3万平方米的建设任务,让工业园区成为招商引资的洼地。二是进一步推进关联企业搬迁。加快余庆冶金工业园、哲桥机械工业园、黄市大理石工业园区建设步伐,做好相关企业前期搬迁准备工作,推进黄市竹海、体育馆等环境综合治理。三是大力发展配套产业。龙头、骨干企业的活力强、成长性好,对整个园区的拉动作用就大。目前,东江工业园有钜旺、南阳等数千人以上的大企业数个,要加大彩印、皮革、包装和物流等上下游企业的引进与集聚力度,加速形成关联度较高、产业链较长、协作性较强的制鞋产业集群,从而培育总部经济,增加本地税源。5.强节能,重在促转型。一是大力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对冶炼、有色、化工、建材等高耗能行业中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限制类、淘汰类范围的,严格执行差别水、电价政策,不断压缩落后产能的生存空间,推动优质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2011年年底前,淘汰全部立窑水泥生产线和粘土砖瓦窑生产企业。二是规范管理重点耗能企业。把年耗能5000吨标准煤以上的工业企业作为重点管理对象,建立能源利用直报网络,定期分析能源消耗情况,研究节能增效的针对性措施;支持企业开展与行业内先进水平的对标活动,找准薄弱环节,对症下药,不断提升能源管理水平。三是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抓好资源综合利用初审管理工作,力争更多的企业通过国家、省级认定,享受优惠政策。加快发展资源综合利用产业,以建材、冶金等行业为重点,进一步提高粉煤灰、尾矿砂等固体废弃物、工业废水和余气余压的利用效率。

第二篇:十一五总结及十二五规划

转龙镇2006年——2011年工作

十一五及2010年工作总结 一、十一五期间工作总结

十一五期间,转龙镇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突出特色和优势,狠抓工作落实,圆满完成了“十一五”各项规划指标。

(一)经济态势发展良好,蚕桑产业不断壮大

五年均实现了财政收支平衡。财政收入730万元,较2006年增长40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从4253元提高到6357元,增加2104元。在产业发展方面,以打造“四川蚕桑综合效益第一镇”为目标提升蚕桑综合效益,大力发展蚕桑产业、桑园家禽养殖业和桑园蔬菜种植业,“转龙镇现代蚕桑综合效益示范园”成效明显。全镇桑园面积由2006年10000亩增加到14000亩,土地流转面积达到5600亩。桑园亩产效益从2006年的1500元提高到2500元。

(二)深入实施城乡统筹,城乡面貌明显改善

一是按照“五个一致”圆满完成了房屋、集体建设用地、承包地、林地、集体土地使用权和所有权确权颁证到户。二是完成了神仙桥村、大桥村土地综合整治,启动了仁和村、桑园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三是利用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项目资金加强了道路、水利、城乡环境整治、技术培训等工作,有效地提高了群众的生活质量。四是组建了村民议事会和监事会,民主选举了村(居)民议事会成员341人,监事会成员56人。

(三)社会事业健康发展,各项工作有序展开

认真落实各项惠民政策。新型农民养老保险参保14000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16960人。完成115户灾后农房重建和324户灾后农房维修加固;低保“应保尽保”;改造贫困户土坯房90户。发放计划生育家庭关爱基金37万元,完成了四川省计划生育统计质量监测点及计划生育创国优相关工作。教育、文化、卫生事业健康发展。有力维护了社会秩序,成功处理历史遗留问题老案难案12件。

(四)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一般乡镇跨越发展 一是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共改(扩)建道路105公里,整治病险水库7座、塘堰55口、新建(整治)沟渠40000米。二是努力推进场镇建设。完成了转龙镇“回乡创业园”一期工程建设,场镇面积达到30000平方米。三是深入开展环境整治。基本达到了农村“四清”、场镇治理“六乱”的基本要求。

(五)切实改善投资环境,招商引资初见成效

认真落实行政审批“两集中、两到位”。人大代表议案和建议办复率100%。顺利通过了“五五普法”检查验收。盘活了转龙色素厂、高光丝厂、转龙丝厂,成功引进了成都金福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四川西金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成都金桑缘农业公司等龙头企业。通过企业带动,蚕桑综合效益得到有效提升。

(六)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及党的建设得以加强

深入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坚持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制,实行重点工作责任制、重点工作进度通报制。深化“三务公开”,坚持“三会”开放,完善村级目标考核办法,严格坚持村(社区)支部书记民主评议制度、村(社区)两委班子及成员绩效与民主评议“双末位”考核制度,加大对考核结果的运用。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实施了农村党支部“向心力”工程、建立了“两议员”制度及新型基层治理机制,在村级自治事务决策与管理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抓好了“四项监督制度”的学习与执行,做好了灾后重建、重点工程项目建设的监督检查,做到从源头上防治腐败。

二、2010年工作总结

(一)突出蚕桑特色,打造综合效益

转龙镇现代蚕桑综合效益示范园已初具规模。全镇养蚕1.6万张,出栏桑园鸡60万只,发展桑园中药材(紫苏)2000亩,桑园的亩产效益从1500元提升到2500元,桑园综合效益达到8000万元。继续打造“十里桑海长廊、现代丝绸之路”旅游休闲观光环线;完成了神仙桥城乡统筹示范点风貌整治工作。

(二)推进“四大基础工程”,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完成了农村制度改革工作。做好了村级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融资工作。组建了村民议事会和监事会。完成了神仙桥村、大桥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项目区内的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极大改善,新(改)建道路16公里、新(改)建沟渠26000米、整治塘堰98口,新建聚居点2个集中120户人;启动了桑园村、仁和村土地综合整治工程建设。

完善了回乡创业园一期工程配套设施,场镇面积达到30000平方米,有效地聚集了转龙人气。抓好了回乡创业园二期建设启动工作。启动了淮金竹路改建工程,完善了村组道路新(改)计划,做好了转隆大道前期准备工作。整治病害水库6座。

(三)强化民生工作,推动和谐发展

教育、文化、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四川省计划生育统计质量监测点及计划生育创国优相关工作顺利完成。劳动就业率92.93%。推进矛盾纠纷“大调解”体系建设,成功处理历史遗留问题老案难案6件。

(四)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和党的建设

认真开展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及创先争优活动,取得了很好的实效。通过“三集中、三分散”培训,有效地提升了农村党员的综合素质,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推进新型基层治理工作,规范组建了村(居)民议事会和监事会。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党员干部发展意识、创新意识还不强;二是影响发展的矛盾和问题还存在;三是城镇的规划、建设、管理与经济发展的速度不相适应;四是政府工作与人民群众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五是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较差,农业产业化经营程度较低。

十二五及2011年工作打算 一、十二五期间工作打算

(一)总体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推进城乡统筹,提升蚕桑综合效益,促进转龙快速发展。

(二)主要目标

以规划为龙头,以项目为抓手,以实现蚕桑产业化发展为重点,形成蚕桑种植业、养殖业、旅游业“三驾马车”助推全镇经济发展的良好局面,逐步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旅游特色化”,把转龙建设成为“西部桑蚕第一镇,田园都市休闲谷”。

(三)工作措施

1、引进企业,提升蚕桑综合效益。突出特色抓好农业招商工作,扎实推进转龙镇“现代蚕桑综合效益示范园”建设,促进蚕桑产业的广度深度开发,努力实现做大产业、做强企业、做响品牌,打造“西部第一,全国一流”的高端产业。

2、依托项目,塑造镇村建设新形象。通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及村级公共服务等项目,统筹推进城镇和聚居点建设,打造“成都田园式宜居小镇”。

3、发动群众,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发动群众广泛参与基础设施建设,通过群众投工投劳及争取项目资金,彻底改变全镇道路、水利等基础条件,夯实蚕桑产业发展基础。

4、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和业务水平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5、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和党的建设,提供组织保障。

二、2011年工作打算

(一)工作思路

认真落实全县党政联席会议精神,切实增强规划意识、项目意识、市场意识,突出蚕桑特色,增添工作措施,实现蚕桑产业良性发展,综合效益稳步上升。

(二)奋斗目标

通过发展蚕桑养殖业、桑园生态家禽养殖业、桑园林下种植业、蚕桑文化旅游业,形成“生态立镇,产业强镇,特色兴镇”的发展格局。初具“西部桑蚕第一镇,田园都市休闲谷”形态,成为金堂县丘区城乡统筹示范镇。

(三)工作举措

1、进一步促进产业发展。依托农业产业化企业,切实抓好传统蚕桑种植业的技术指导,进一步出台桑园种植业与养殖业鼓励政策,壮大与蚕桑相关的种植业与养殖业的规模。2011年,全年力争养蚕1.8万张,出栏桑园鸡80万只,种植紫苏2500亩,蚕桑亩产效益达到3500元。

2、进一步加快场镇建设和中心村建设。全力做好回乡创业园二期建设,新建聚居点2个,集中农户300余户。

3、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土地整理项目区道路、水利建设;完成淮金竹路改建工程;力争启动转隆大道建设。完成50%沟渠、塘库堰维修工作。

4、进一步挖掘蚕桑文化。完善蚕桑文化陈列室,组建蚕桑民俗文化表演队1个,力争举办“转龙镇第一届桑椹采摘节”。

第三篇:十一五总结十二五规划

霍林河街道“十二五”规划

(一)指导思想

霍林河街道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区委、政府的决策部署,确立了霍林河街道“十二五”的工作思路,即以招商引资、加快开发改造辖区平户区、开发建设商贸区(商贸街)为重点,以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社区服务水平为着力点,立足抓经济、促发展、保稳定、惠民生,倾力筑牢经济基础、拓展社区服务、树立优良作风、建设崭新霍林。

(二)规划目标

1、总体目标

以全面提高社区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素质为目标,以创建、巩固和提高文明社区“安、居、乐、业”的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为抓手,坚持依法治街和产业兴街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扎实工作,努力把霍林河街道建设成为经济文化繁荣,道德风范高尚,服务设施齐全,市容环境整洁,生态环境优良,社区秩序良好,社会保障完善,基层民主自治,人民安居乐业的新型街道社区。

2、街道经济发展目标

保持街道经济持续、快速、良性发展。进一步加大发展经济工作力度,通过招商引资、科技人才的引进等多种途径,形成街道新的企业经营规模和特色,建立以税收为基础的财力支持体系,形成管理、服务与经济发展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机制。强力推进财政税收工作。要进一步发展辖区经济,为倾力为工商服务业发展服务,扶持壮大辖区经济实体,为生产经营营造一个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要积极支持和配合税务部门开展税收征管工作,进一步挖掘税源潜力,在管好征足营业税等固定税源的同时,在房产税、盲点税源、难点税源征管上下功夫,通过资源配置、市场调节、政策扶持、招商引资等办法,盘活现有闲置资产,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壮大税源,在2010年街道税收指标任务的基础上,以后每年递增20%,力争到2015年实现财政自给。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工作。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拉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力引擎,每年实现招商引资金额1亿元以上。要针对辖区特点和地域区位,确定“十二五”期间招商引资五大方向,即结合通辽城区东出口物流集聚区的发展规划,发挥国道303线的交通优势,积极引进和发展现代物流业。要结合毗邻红星高效设施农业区的环境优势,积极引进蔬菜加工、保鲜、速冻和配送项目。积极盘活辖区闲置资产,积极引进宾馆、餐饮、超市、商场等大型商贸服务业项目。结合东临科尔沁区工业园区东区的有利位置,积极引进为园区企业配套的项目。以利丰汽贸园、科尔沁现代医药物流园为依托,积极引进汽车零配件、维修、美容项目。要通过主动服务、协办手续、帮助规划以及做好拆迁工作,推动老城区改造的步伐,促进就业,增加居民收入。树立“全区一盘棋”的大招商理念,引进有利于整个地区发展的工业项目。

3、社会管理发展目标

2011年,我们将立足实际,着眼长远,勇于实践,大胆创新,积极探索社会管理工作的新模式。

(1)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化。2011年,完成3个社区办公用房及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使5个社区办公用房及服务中心面积分别达300平方米以上。在“十二五”期间,不断改善社区办公及活动场所环境,每年列资用于增设办公及活动设施,到2015年,使5个社区办公用房及服务中心面积均提高到400平方米以上。

(2)社区服务网络化。“十二五”期间,精心构筑适应市民生活多样化需求的“大服务”框架,使社区服务融“福利性、公益性、经营性、服务性、互助性”于一体。以街道社区十大服务中心为载体,完善社区服务中心功能。通过社区服务组织网络,形成全覆盖的服务态势,重点发展法律咨询、中介服务、医疗保健、市场就业等服务项目,合理配置社区资源,不断健全社区书报亭、牛奶亭等同居民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服务网络,丰富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引进社会资源,建立共同参与社区服务的新机制。扩大服务范围,把对居民区的服务拓展延伸对企事业单位、新经济组织和中介组织的全方位服务,适应市场经济需要,推动无偿、低偿、有偿服务相结合的发展方向,努力实现社会和经济效益双丰收。努力构筑覆盖社区的社会大保障体系。扩大和健全社会救助和社会保障管理职能,落实街道“帮困基金”和“双拥基金”,使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建立完善社区就业市场机制和失业保障机制,拓展社区中介服务,办好社区劳务市场,组织设计“4050”项目,开发公益性劳动岗位,发展非正规组织,加强技能培训。重视做好面向老年人、儿童、残疾人、优抚对象的服务。要巩固和完善对特困对象的“结对帮困”,扩大重点优抚对象的结对包户,新建残疾人无障碍设施5个。特别是针对社区老年人口比例不断上升的实际,探索成立街道敬老院、家庭敬老室、老年护理中心和老年活动室,为老年人就医、生活自助和护理提供方便,使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3)社区环境整洁化。积极探索建管分离,建养分离的新体制,坚持联合执法,综合管理,不断提高依法管理水平和综合管理效率。今后五年,集中财力、物力、人力,每年创建一个高品位的卫生小区,继续抓好居民住宅公用部位的整理,公用部位整

治率达97%以上。小区内无乱招贴,无自行车乱停放,无新违章搭建,无卫生死角。以绿化建设为重点,推动社区环境建设。按照“小、高、巧、透”的绿化建设方针,创建环保绿色小区,重视现有公共绿地和绿化景观区域的养护和管理,全面提升社区大环境品质。辖区绿化覆盖率达30%以上,硬化率达100%。加强协调,形成条块结合,齐抓共管,规范高效、“网格化”管理的综合执法体制。以动态管理为抓手,强化巡查和执法,切实做到严格执法,文明执法,提高执法的社会效果。同时不断完善执法监督机制,提高依法管理水平。

(4)社区治安保障化。不断适应新情况、新问题,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强化基础创安,加强对社区公共场所的控制和管理,构筑严密的社区治安防范网络,创造居民满意的社区治安环境,实现“两个降低”。“十二五”期间,在2010年基础上,建立健全社会治安预警机制、调处机制、应急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建立完善社会治安防范体系,安全小区和安全社区覆盖率都达100%。整合社会调解机构的资源,建立民间调解社团和社会矛盾民间纠纷联席会议制度,形成大调解格局。使民间纠纷受理率达100%,调处成功率达95%以上。进一步加强小区保安队伍建设,形成小区保安队保点、保面、警署网格化管理和群防群治的三级综治防范网络。加强社区综治志愿者队伍建设,2011年,建立2个街道志愿者服务中心和居委服务站,实施对地区两劳解释人员,吸毒人员,违反犯罪青少年等特殊群体的结对、帮教,提高就业能力,使社区违法犯罪青少年帮教率达100%,刑释解教人员重犯率控制在5%以下。

(5)文化建设系列化。以霍林河大街、福利路两线塑造城区文明形象;以文明社区、文明小区、文明楼组、文明家庭作为“四点”创建链。评选表彰社区精神文明“十佳好事”、“十佳先进”

和“十佳特色楼组”,推选先进,培育特色,提高创建成果。继续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的宣传教育活动,倡导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规范良好行为,提高市民素质。以社区学校为载体,加强社区思想文化阵地建设,繁荣社区文化。继续办好社区学校,努力在拓展领域、提高水平上下功夫,充分利用社区文化实施,人文资源和教育资源的优势,把社区思想教育和文化活动有机结合起来,集思想性、针对性、服务性、知识性于一体,提高居民的文化素养,拓展群众文化团队、策划和设计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努力形成居民群众自娱自乐、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提高的社区文化氛围和终身学习的理念。力争通过五年时间,让90%的居民生活在文明小区,85%的楼组达到文明楼组标准,60%—70%的家庭达到五好文明家庭。

(6)社区党建规范化。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基层政权的战略高度出发,把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作为重点,清除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空白点”。适应社区发展新情况,建立动态性党组织机构和管理机制,实现社区党建工作全覆盖。全面加强社区党的领导。进一步发挥街道党工委在社区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和政治导向作用。充实、加强居民区党支部的力量,进一步做好联系群众,团结群众,宣传群众,关心群众的工作。推进社区党建工作的载体和制度创新,充分利用社区单位党建资源,发挥“党建共建”优势。充分发挥区机关与居民区党支部“结对共建”的优势,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条块结合,共驻共建的协调机制,不断丰富社区党建工作的途径和方法。提高“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有效性,不断增强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针对“两新”组织特点和持续增多的趋势,积极改进党的组织设置,功能地位,管理体制,活动方式,努力扩大覆盖面,通过“党员服务点”、“党员联络

站”、“党员之家”等组织形式开展活动,探索单位和社区共同管理党员的新途径。做好在其他社会阶层先进分子中发展党员的工作。加强党的领导,不断扩大统一战线,在做好为统战对象服务工作的同时,充分发挥其在社区建设管理和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独特作用。加强对工、青、妇等群众组织的领导,发挥工、青、妇组织的优势,共同作好党的工作。

(三)主要措施

1、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分层次,有重点地组织好党工委中心组、机关干部、广大党员群众的学习,通过举办专题讨论会,报告会等形式,发挥社区学校等各类宣传阵地的作用,提高学习效果,把思想、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实现街道党工委确定的各项任务和目标上来。

2、加快社区信息化工作。建立街道社区管理和服务信息化网络,不断完善霍林河街道电子办公管理系统,充分发挥网上便民服务平台的作用,提高机关工作效率,以逐步达到机关无纸化办公,推动办公自动化。

3、完善基层自治组织和民主管理制度。探索实施居民委员会自治组织管理,实行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逐步形成社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机制。

4、加强干部队伍的素质教育和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干部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引进优秀人才,实行干部竞聘上岗制,优化机关干部队伍结构。为年轻干部提供轮岗,选派和参加基层实践,进行跟踪培养。力争在5年内选拔3—5名优秀年轻干部担任科级干部。

5、进一步转变机关作风。切实加大街道办事处作为区委、政府派出机关履行管理职能的力度,加大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的纽带,为民办实事的服务力度。加强调查研究,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能,提高综合能力。进一步完善机关干部考核管理办法,实施岗位目标责任考核制,树立“务实、高效、廉洁、规范”的工作形象。

霍林河街道办事处

第四篇:十一五总结十二五规划

一、“十一五”发展总结

改革开放以来,历届县委、政府团结带领全县各族人民立足于资源优势的开发利用,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艰苦创业、加快发展,走出了一条资源优势变经济优势的发展路子。初步建成了林、糖、电、矿支柱产业体系,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十一五”期间,是我县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找准方向,打牢基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发展新阶段。过去的五年是××城乡建设投资规模、发展速度、变化显着的五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的发展观统领城乡建设各项工作,狠抓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较好地完成了“十五”期间的各项工作目标任务。全县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呈现出欣欣向荣、依法按规、配套完善、稳步推进的大好局面。

(一)加大规划编制力度,启动建立以总体规划为主体、修建性详细规划和专业专项规划为保障的三层规划体系。完成了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批准实施县城江东片区、大寨、响水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详细规划覆盖率达100%,为城市建设提供了法律依据。

(二)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有序推进。五年来实施了管网建设、道路建设、绿化建设、供水建设、设施建设、河道整治工程,城市道路、市容市貌焕然一新,停车场、公厕、广场、公园、路灯等城市公共服务功能日益完善。全县的小集镇建设不断完善,辐射功能不断增强,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永平、正兴、民乐、××为次中心,其他乡镇为三级中心的小城镇结构体系。目前,县城建成区面积已达6.85平方公里,城镇化水平达32.4%,城市规模增长迅速,发展空间不断拓展。城市人均居住面积达37.2平方米,建成道路总长为28.27千米,县城绿化面积达145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为36%。

(三)治污项目循序推进。县城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建设规模为日处理垃圾70吨,服务年限为15年,项目概算投资2690.41万元,目前已通过初步验收,进入试运行阶段,垃圾转运站现已完成主体工程建设,正在进行安装设备准备工作。八是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工程:建设规模近期日处理1万立方米,远期日处理量2万立方米,配套管网总长84.8公里,初步设计投资8051.82万元,污水处理厂采用bot模式运作。项目于12月15日开工,处理厂图纸在送审中,配套管网工程已进入施工图设计阶段,待进入工程招标阶段的相关工作。

由于我县是非贫非富县,财政较为困难,垃圾及污水处理费用财政难以承担。为了保证垃圾填埋处理场和生活污水处理厂的实施、投入使用后良性运行、促进环境保护和城市公用事业发展,根据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城镇污水生产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加强运营管理工作的意见》(云政发[]186号)文件精神,于12月29日由县发展和改革局组织,邀请相关单位对垃圾、污水处理费收费标准举行听证会,2010年3月11日县人民政府办公室以《关于县城生活垃圾处理费征收标准的批复》(景政办复[2010]19号)、《关于县城污水处理费征收标准的批复》(景政办复[2010]20号)批复文件,同意我县征收县城垃圾及污水处理费。

(四)廉租住房建设稳步实施。和我县廉租住房指标19000平方米(其中3000平方米、16000平方米),计划总投资2148万元。我县分七个点进行廉租房建设,其中:县城响水路一期3000平方米,现已竣;县城响水路二期5000平方米,县城苏家大营(与交运集团政企合建)1000平方米,县城凤岗盐矿5600平方米,凤山乡中小学平方米,永平镇二中1800平方米,正兴镇卫生院600平方米,整个廉租住房建设完成投资总额的83%,计划2010年4月前全面完成廉租住房建设任务。我县所建廉租住房面积控制在50平方米以内,并严格按照上级下达的规模进行建设。县上制定出台了《××傣族彝族自治县城镇廉租住房实施细则》、《××傣族彝族自治县廉租住房分配和管理实施方案》。

(五)城市管理

1、“三分建、七分管”。近年来,我县以创建文明卫生城市活动为载体,理顺机制,强化执法,不间断开展城市环境的综合整治,城市特别是城区主次街道面貌有了较大改观。但从总体上看,城市管理的问题还不少。比如市容市貌容易反复,长效管理不落实;管理盲区、背街小巷脏乱差依然存在等。解决这些问题,关键要在完善城市管理体制上下功夫,推动城市管理重心下移,充分发挥城区特别是社区在城市管理中的主体作用,按照重心下移、属地管理原则,建立定地段、定人员、定时间、定责任,形成以路为线、纵横成网、布局合理、覆盖城郊的管理网络,做到违章行为及时处理,街头垃圾及时清除,环境面貌不断改观。

2、强化保障。为加强管理,协调,公安、工商、卫生、交警、运政等职能部门切实加大支持力度,建立与城管部门责任共担、联合执法、集中整治的工作机制。牢固树立城市建设要投入,城市管理也要投入的理念,切实加大对城市管理的投入,提高城市管理维护费标准,改善城管部门工作条件。推进改革。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加快城市公共服务事业单位改革,推进市政管护、环卫作业和公共服务业的市场化产业化进程,推进管干分离、管养分离、作业放开,通过市场化运作,充分发挥企业在城市管理中的作用,促进管理重心下移。

3、加强正面宣传引导,提高群众参与意识,努力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二、城镇建设十二五规划

(一)指导思想

一是以基本实现现代化为目标,加快县城和重点城镇建设,加快小城镇改革步伐,形成结构合理、配套完善、功能明确、发展协调的县域城镇发展格局,加快城镇化发展,促进人口、资金、资源的聚集。二是以规划为龙头,以改革为动力,以政策为导向,以工业化推进现代化,以城市化合理组织城镇体系规划结构,把县域建设成为城镇布局合理,职能分工明确,基础设施配套齐全,生态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城镇地区。

(二)规划原则

一是整体效益原则,处理好全县城镇发展矛盾,调整好城镇布局与产业结构,尤其处理好城镇间的功能协调问题。二是优势互补原则,加强城镇间的协作,充分发挥地区优势。三是可持续发展原则,统筹安排区域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节约有限的土地资源,减少土地的浪费,严格控制城镇建设用地的投入总量,处理好当前与长远发展之间的矛盾,为未来的各种潜在发展留有余地。

(三)发展目标

根据县城总体规划,到2020年,我县城市人口规模将达到1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将达到1190公顷,人均用地控制在120平方米以内,居住、公共设施、对外交通道路、广场、市政公用设施、给排水、绿地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全满足县城增加人口的需求,城镇化水平达到50%。县城的建设模式在用地评价的基础上结合城市产业、交通和环境特点确定为集中联片发展与组团式跳跃发展相结合,南拓为主,适度东进。重点发展江东组团、东巴工业组团和纸厂工业组团,调整完善旧城组团和江北组团,适度发展江南组团。形成“一带、两轴、四园、六组团”的城市布局结构。

“一带”--依托威远江两岸的平坦地势,配合两岸主要沿江联系道路的建设引导城市沿威远江南下逐步发展,形成城市主要威远江城市景观带。

“两轴”--一是以东西向的森林大道,振兴路,人民路为基础、以公共服务功能为主的城市功能主轴;二是以威远江两岸沿江绿地为基础的开放型生态景观轴。“四园”--是指规划的四座大型公园,芒果山公园、佛迹公园、民族公园和滨江公园,体现××县城独有的人文地理特色。

“六组团”--组团以地形地貌和主要道路进行分隔,各组团在功能上各有侧重,其中生活居住组团有四个:旧城生活居住组团、江东生活居住组团、江北生活居住组团、江南生活居住组团,工业组团两个:东巴工业组团、纸厂工业组团。

(四)规划重要指标

1、十二五规划期限为:2010年—2015年; 2、2010年,××县城人口达6.0万人;到2020年××县城人口达10万人。3、2010年,××县城区建设用地8.26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38平方米;到2020年××县城区建设用地11.9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19平方米。

形成多渠道的市政建设筹资和投资体系,建立项目库,有针对性的完成项目可研初设,争取列为国家和省地项目,取得上级资金补助。制定和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县内外各企业、单位、个人投资。合理使用贷款投资市政建设。

第五篇:十一五总结及十二五规划

赵湾水库管理局

“十一五”总结及“十二五”规划

“十一五”期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市水利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赵湾水库管理局紧紧围绕县委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重点工作目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真抓实干,强力推进,以除险加固工程为重点,抓好工程管理,确保安全度汛,积极发展县城供水和服务工业园区建设,为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贡献。

一、“十一五”重点工作回顾

(一)重点工程完成情况

“十一五”期间,我局抢抓国家对水利工作高度重视的建设机遇,以“为水库谋发展,为镇平保平安,为财政拓财源”为目标,积极向上级争取项目和配套资金,长江水利委员会(长建〔2004〕77号文)批复赵湾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总投资5938万元,工期计划24个月。工程于2005年10月开工,相继建成拦水主坝工程、溢洪道加固工程、输水洞加固工程、机电及金属结构更新、水库安全监测设施、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完善工程管理设施等项目,累计完成投资4484万元。工程竣工后,由水利厅组织专家15人成立验收委员

会,在镇平召开赵湾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工作会议,对4个单位工程进行质量评估,验收委员会一致通过竣工验收。

(二)取得的成绩

1、除险加固工程顺利竣工,抗旱防汛能力大幅增强。除险加固工程顺利竣工并投入使用,消除了水库的安全隐患,提高了汛期抗击洪水的能力,大幅度提升了水库的蓄水保水水平,真正起到了汛期保平安,无雨抗大旱的作用。特别是今年汛期时,面对多年不遇的特大汛情,水库先后六次开闸,累计泄洪1亿立方米,确保了大堤无恙,保障了全县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2、完善机制,水源地保护及城区供水水平显著提升。作为县城供水的水源地,本着为全县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不断建立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把保障供水安全当作一项政治任务来抓。一是依法取缔网箱养鱼。二是坚决杜绝化肥养鱼。三是依法取缔库区内的采砂船。四是维护供水工程,加强渠道管理。增加渠道专管员,聘用渠道群管员,专管与群管相结合,有效确保了供水安全。

根据工业园区发展的需要,2009年投入200多万元对玉神路、鸿安路、豫龙路三条路段的5600米供水管网进行完善建设,保证了入园企业的供水需求。同时,为了缓解工业园区周边村庄征地后的矛盾,及时解决居民的生活用水,又投资30万元使500多户居民用上自来水。积极支持企业发

展,为航天水泥厂、普康药厂等重点企业提供用水约600万立方米,不但为园区建设做出了贡献,也成为我局发展水利经济的新亮点。

3、高度重视,扎实推进,水管体制改革圆满完成。水管体制改革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涉及水库管理局干部职工的切身利益,可谓万众瞩目。管理局以上级领导机关相关文件要求为指南,吃透精神,“一把尺子量到底”,严格执行,坚决不搞特事特办。不论是笔试、面试还是综合测评,始终坚持公开透明,顶着压力,以高度的责任感做好水管体制改革工作。由于过程公平公正,思想工作扎实有效,水管体制改革工作得以圆满完成。

(三)存在的不足

回顾“十一五”工作,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但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在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干部队伍素质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工作的方式、方法还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部分同志大局观念不强,学习劲头不足,服务意识不浓。二是工程管理虽然成效显著,但凭借个人经验的成分较大,没有上升到理论高度,研讨性文章基本没有。三是项目争取工作上层热下边冷,在同志们中间还没有形成共识,部分同志抱有一种事不关己的态度,没有形成人人为项目出注意、想办法的良好氛围。四是我们现有的资源优势发掘的还不够,有

待进一步开发。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推动我局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十二五”发展规划及2011年重点工作谋划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创建省级文明单位为目标,以水库可持续发展为主线,以工程管理和县域供水工作为重点,创新工作机制,转变发展方式,加强队伍建设,促进水库各项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二)重点项目

1、县城饮用水源地保护地项目

(三)保障措施

1、在创新机制上突出“实”。在重点工程建设实施中,继续推行领导问责制、承包责任制、市场运作制、全程监管制、考核评比制、长效管护制“六大机制”,坚持建管齐抓,切实保证重点工程建设取得实质性成效。同时,积极开展优质、便捷、周到服务,为施工单位创造良好的施工环境,从而保证各项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

2、是项目推进上突出“快”。对各项工程项目建设做到明确责任目标,明确完成时限,采取倒排工时、卡死工期的办法,实行挂图作业,铆劲实干,轮班作业,满负荷施工,严

格按进度要求施工。同时,实行工程进度日汇总、日调度制度,确保按计划完成施工任务。

3、在建设标准上突出“高”。严格按照各个重点项目建设设计标准施工,要做到突出“三精”,即精心、精细、精品,实现“三化”,即标准化、工艺化、规范化,确保项目建设的高标准、高质量、高品位。

4、在监督管理上突出“严”。建立健全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组织管理机构,明确指挥部、督导小组、监理人员职责,层层签定责任状,把目标任务分解到人,责任明确到岗。对所有参加工程监管人员加强监督管理,严格责任目标考核,确保职责履行到位。

(四)2011年重点工作

围绕“十二五”发展规划,2011年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灌区配套工程

2、抗旱防汛

3、水源地保护

4、城区供水

下载耒阳市工业经济“十一五”总结和“十二五”规划[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耒阳市工业经济“十一五”总结和“十二五”规划[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十一五总结及十二五规划(精选五篇)

    张茅乡“十一五”总结及“十二五”规划 一、 “十一五”工作总结 2006年以来,我乡以构建“富裕张茅,平安张茅,和谐张茅”为目标,大力实施“农业富民、工业强乡、科技兴乡”三大......

    城市建设十一五总结十二五规划

    大投入 大规模 大手笔 大变化 打造现代山水田园秀美宜居城市 ——全市城市建设“十一五”回顾、“十二五”展望 城市建设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一个地区的外在形象,同时也反映......

    科技局十一五总结和十二五规划

    XX县“十一五”科技工作总结及“十二五” 科技工作要点 一、“十一五”科技工作情况 “十一五”期间,我县科技工作紧紧围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按照“企业主体,产业布......

    科协“十一五”总结及“十二五”规划

    科协“十一五”期间工作总结及“十二五”规划 ‚十一五‛期间,是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跨越式发展的时期,也是我县科协事业蓬勃发展,成效显著的时期。科协自2006年6月与科技局分......

    镇十一五总结十二五规划

    发展为先,民生为本, 努力建设和谐幸福新平定 ——平定镇“十一五”工作总结及十二五规划 中共平定镇委员会平定镇人民政府 2010年12月26日近五年以来,我镇紧紧围绕市委提出......

    采访 十一五总结,十二五规划

    乌后旗教育事业十一五总结和十二五规划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事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石,是提高人的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工程。教育事业牵动千家万户,关乎千秋万代,是......

    创业中心十一五总结及十二五规划

    天津市创业中心“十一五”总结 及“十二五”规划的工作思路 —大力实施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发展战略 五年来,我创业中心工作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主管部......

    “十一五”精神文明建设总结及“十二五”精神文明建设规划(精选五篇)

    “十一五”精神文明建设总结及“十二五”精神文明建设规划 一、“十一五”期间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总结 “十一五”时期,是我县交通运输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时期,也是交通运输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