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金融需求状况的调查报告,实习报告

时间:2019-05-13 16:37: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农村金融需求状况的调查报告,实习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农村金融需求状况的调查报告,实习报告》。

第一篇:关于农村金融需求状况的调查报告,实习报告

关于农村金融需求状况的调查报告,实习报告

学院:河北经贸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系别:经济系

班级:11级国贸1班 姓名:杨环

指导老师:贾红玉

日期:2012年2月12日

关于农村金融需求状况的调查报告,实习报告 关于农村金融需求状况的调查报告

为了了解我市农村金融需求状况,促进金融更好为新农村建设服务,近期,我们对石家庄市的16农涉农企业、1864户农户进行了调查走访。在样本的选取上,兼顾传统农业、新型种养业、产业化水平较高和个体私营经济发达等不同及村落所处经济地理环境状况等因素,样本村在所属乡镇、区内具有一般水平,有一定代表性,调查结果较客观地反映了我市农户金融需求现状。

一、农村金融服务现状

(一)各层次调查对象对金融机构服务农村的满意程度不一,但大多数表示“基本满意”。从对16家县域企业调查情况看,对金融部门服务持“基本满意”态度的有14家,占87%,持“不满意”态度的有2家,有8家企业表示目前从银行融入资金“比以前容易”;接受调查的1864户农户有1020户认为农信社服务“好”,占到54.72%,有589户认为“一般”,83户认为“差”。共有1675户农户表示存取款“方便”,1550户农户表示办理结算“方便”。

(二)企业对贷款依存度高,信贷需求旺盛。从调查情况看,银行信贷供给仍是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16家县域企业中,以“银行贷款”作为主要融资渠道的有12家,占75%;有13户企业表示当前融资更倾向于“银行借入”。企业贷款额度逐年上升,2004年、16家企业分别从银行贷款2376万元、3108万元、2756万元,占其融资总额的57.66%、70.68%、60%,企业对信贷资金依存度较高。16家企业中有5家准备最近申请贷款,拟申请额度共820万元,信贷需求较为旺盛。

(三)农户信贷需求额度增大,贷款用途多样化。1864户农户年底贷款余额2740.62万元,年有贷款需求的有945户,占总户数的51%,拟申请贷款金额2612.6万元,期限以12个月以上居多。淄川、博山地区加工业、运输业较为发达,近年来,部分偏远山区大力开发旅游业,山区农民也逐渐摆脱种、养殖业,以经商、运输为主。调查显示,年750户贷款农户中,用于经商、运输、加工、种养植的户数分别为259户、206户、115、92户,(中国文学家园网 www.xiexiebang.com)年945户有贷款需求的农户中,用于经商、运输、加工、种养植的户数分别为275户、238户、129户、103户。

(四)企业信贷需求满足程度相对较高,农户贷款有效供给不足。16家县域企业信贷需求满足率分别为72.86%、71.27%,满足程度相对较高;而农户调查覆盖面相对较低,博山、淄川两区农户贷款平均覆盖面仅为24.56%,信贷有效供给不足。据了解,农户贷款覆盖面低,主要原因是对农户贷款管理成本高,风险大,农信社对农户贷款不得不持谨慎态度。

(五)降低贷款利率,是各层次调查对象对改进农村信贷服务共同的期望。截止2005年5月,16家企业贷款利率均上浮30%以上;与2004年相比,有8家企业在银行贷款的利率幅度上升,6家没有变化,降低的只有1家。对于最应当改进的企业贷款政策,6户企业认为应是“降低贷款利率”,6户企业认为应为“降低准入门槛”。而对农户来说,过高的利率更成为制约贷款的一个重要原因。被调查农户中,能承担的利率水平在6%以下占43%,承受能力在6%-9%之间的占31%,承受能力在9%-12%之间的占9.3%,而承受能力在12%以上的仅占0.59%。目前农信贷款上浮幅度最高可达130%,即年利率12.83%,大大超过了农户的承受限度。对年有申请贷款意向的农户不申请贷款的原因,回答“利息高不敢贷”的为394户,占52.3%,回答“不知道如何办”和“不好贷、手续麻烦”的278户,占29.4%。对于贷款政策的建议,建议“降低利率”的农户为1055户,占56.6%;建议简化手续的农户为782户,占41.9%。

(六)民间借贷成为农村融资的又一重要渠道。由于银行信贷管制过严,民间借贷成为县域融资的重要渠道,借贷规模也逐年上升。2004年、年、截止5月底,16家县域企业共有4家发生民间借贷,其中有2户表示民间借贷是其主要融资渠道。4户企业三年间民间借贷合计金额分别为65万元、103万元、127.5万元,金额逐年上升,对银行贷款起到一定程度的替代作用;接受调查的1864户农户自2001年以来,共通过民间动工借贷形式融入资金15 02万元,融出资金807.2万元。农户间民间借贷活跃,利率水平较高。平均融出资金利率为9.94%,融入资金利率为12%。

二、农村金融需求状况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贷款垄断利率,使最弱势的群体承担着最昂贵的资金价格。

作为农村信贷供给主体,农信社在农村金融市场占有绝对的垄断地位,在贷款定价上不是根据农村经济发展实际,区别贷款对象确定贷款利率,而是利用垄断优势,在贷款利率执行中往往实行“一浮到顶”,增加了农户的利息支出,使最弱势的农村群体承担了最高的融资成本。据调查,农户贷款利率一般为基准利率上浮80-100%,目前我市农村信用社贷款(一年期)利率平均水平为11.86%,以1万元1年期贷款计算,每年要支付利息1186元。贷款定价过高,增加了农户融资成本,超过了农户的承受力,抑制了农民的贷款需求。

(二)农村金融服务主体单一,不利于农村经济发展。在我国金融组织集约化经营的背景下,国有商业银行在农村设立的经营网点已基本撤销完毕,服务功能大大弱化,农村信用社成为最主要的信贷支农力量。由于信贷服务主体单

一、农信社资金实力有限,不能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资金需求。以平山区为例,目前该区有贷款业务的金融机构47家,农行和农信社共28家,占59.5%,而面向农村产业的金融机构只有农信社的12家,占比不到26%,在这些信用社中还有部分信用社只吸收存款,贷款力度很弱,面对农村经济向工业化发展的现实情况和农民对资金需求的多样化,单一的农村金融服务机构,无法满足农民资金需求多样化。

(三)农村金融机构制度设计缺陷,阻碍信贷市场开拓。一是严厉的责任追究制度,增加了放贷压力。自1999年开始,我市农信系统开始实行贷款第一责任人制度,自2000年开始,实行信贷人员终身责任。由于农业是高风险行业,与之相适应,小额农贷也呈现高风险性、不确定性等特征,在当前农业保险缺失、政策性支农弱化等现实条件下,对于一些非主观因素形成的不良贷款,客户经理也需要承担部分责任,客户经理承担的考核压力很大,产生惜贷现象,制约了农村信贷资金的投放;二是小额农贷客户经理实行分级制管理制度,按级别确定不同金额的发放权限,客户经理的收入为所管理贷款利息收入的比例提成。对贷款中出现的风险,存量贷款不超过4%,新增贷款不超过1%,超出比例部分客户经理按权限范围承担100%责任。在这种情况下,客户经理必然会严格贷款农户的审查,更加谨慎地发放贷款,这在客观上遏制了小额农贷的快速投放。

(四)农发行实际职能与应有功能不相吻合,不能有效弥补商业性金融逐渐退出农村金融市场造成的缺失。

农业政策性金融集财政与金融优势于一体,是市场化条件下扶持和保护农业的最佳选择。但农发行“收购银行”的职能,限制了其在新形势下支农作用的充分发挥,不能有效弥补商业性金融退出农村金融市场造成的缺失,从而进一步弱化了农村金融的支农能力。主要表现为支农的广度不够,主要支持传统的粮棉流通领域,支持范围受到严格限制;支农的深度不够,主要支持传统粮棉产业化和加工企业,仅限于农业的产后服,产前、产中尚未涉及;支农的力度不够,主要支持企业流动资金,技改和固定资产投资,尤其是农田基本建设和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尚未启动;金融产品单一,只限于粮棉油收购、储备、调销贷款的发放与管理,在资金支持形式上只有贷款一种方式,缺少其他多样化的金融工具,难以形成有效业务支撑;营销观念不强,业务范围、客户对象都有严格的限制,缺乏竞争意识,不适应业务发展需要。从我市农发行情况来看,该行年共发放粮棉收购贷款87602万元,向粮棉龙头企业发放贷款3750万元,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对基层农村经济建设的资金投入,农发行的政策性金融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接受调查的涉农企业和农村经济组织,均未从该行获得资金支持。

三、改善农村金融服务需求状况的建议

(一)大力培育竞争性农村金融市场。建立多种金融机构并存、功能互补、协调运转的机制,打破和消除农村信用社的垄断格局,真正形成基于竞争效率的农村金融组织结构。一是可以考虑通过招标等方式,由外部投资者创建一个不在本地吸收存款、专门放款的微型金融机构。这就要求逐步放开农村金融市场,建立健全微型金融机构市场准入、业务运作和市场退出的运行机制,搞活农村金融市场,形成农户、企业、金融机构等市场主体和谐互动、良性循环的局面。二是动员民间、社区的资金互助规范,形成民间小额信贷组织,放手发展在农民自愿、自主的基础之上新型的农民合作金融组织,由农民自己组织起来创造金融供给,满足农户的小额信贷需求。

(二)整合金融资源,完善农村金融体系。

1、发挥政策性银行的优势,强化政策性支农功能。作为政策性金融机构,其优势就在于通过较少的政策性金融投入可以吸引更多的商业性资金,对农村资金流向进行引导、调控,从而改变农村金融市场失灵和低效的局面。这就决定了在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必须要以政策性银行为先,农业政策性金融更应首当其冲。要根据新时期的职能定位,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考虑在现有业务的基础上,统一归口管理目前由商业银行和相关部门管理的其他农业政策性信贷业务、扶贫资金和国家其他支农资金,把粮棉油信贷支持领域从流通领域向生产和加工领域延伸,拓宽农发行业务范围,完善信贷服务功能,适时开办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中长期贷款;发挥政策性银行支农功能和政策性优势,将农业政策性贷款业务与保险业务有机衔接起来,在适当的条件下,由农发行承办农业政策性保险业务,让农业保险真正发挥“三农”发展保护伞作用。

2、发挥信用社农村金融“主力军”的作用。引导信用社正确处理政策性任务与经济效益的关系,改进贷款管理方式、放宽贷款条件、丰富信贷品种、拓展业务新领域,用服务推进政策落实,提高利润水平,增强发展能力。当前,应重点制定适合“三农”经济发展要求的激励与约束相对称的信贷营销激励机制,规范引导信贷部门

和人员的信贷行为,完善贷款定价机制,实行有差别的贷款利率,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基础上,最大可能地加大支农信贷投入,切实减轻农民的融资成本,为“三农”经济发展营造公平、合理的信贷支持平台。

3、发挥农业银行应有的作用。农业银行要加快信贷策略转型,适当放慢向“城市化”演变的步伐,根据农村经济发展特点,围绕优势产业行业,重点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及规模较大、辐射面广、带动能力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通过加大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信贷投入,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优质服务。

(三)加大对农村金融机构的扶持力度,提高信贷支农水平。一是给予税收政策优惠,对农村金融机构牺牲的利润和承担的风险进行合理补偿,对向农村发放的信贷资金,减免或降低营业税、所得税税率,或实行所得税返还;二是建立农业贷款的保障机制,以政府出资为主,引导民间资金建立农业贷款担保基金;三是建立向农业倾斜的信贷激励机制,主要是国家对积极支持农业发展而使经济效益受到影响的农业金融机构给予必要的奖励,从利益上鼓励金融机构增加农业信贷投入的有效供给。

(四)制定农户贷款贴息政策,切实减轻农户贷款负担。探索由财政直接对农户进行贷款贴息的可行性,针对农户贷款成本高的特点,加大对农户的扶持力度,由地方财政对用于发展生产的农户贷款项目进行贴息。具体办法可以考虑由金融机构按现行贷款利率对农户发展生产项目进行贷款,贷款发放后经金融机构、地方财政等单位和部门对贷款金额、用途等进行核实,确认符合贴息条件的,由财政部门对利率上浮部分实行全额贴息,将贴息资金直接核补给农户,切实解决农户贷款利率高与承受能力低的矛盾,最大限度减轻农户融资成本,满足农户贷款需求。

(五)合理引导民间资金,规范民间借贷发展。加强民间借贷行为的引导,尽可能抵消民间借贷的消极影响。积极宣传信贷政策,使广大群众熟悉借贷的相关政策法规及民间借贷的潜在风险,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主动规避风险;通过开办委托贷款、个人理财等中间业务,促进银行机构与民间借贷“联姻”,为民间资金开辟更为广阔的投资渠道,让民间资金更好地为农村经济建设服务。

第二篇:安塞农村金融状况的调查报告

安塞农村金融状况的调查报告

摘要: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在农村经济发展中肩负着历史的重任。不过,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目前我国农村金融的发展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我国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本文对延安市安塞县金融运行状况进行了个案调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善农村金融服务、促进农村金融深化、发展农村经济的一揽子政策建议。关键词:农村金融运行;农村金融改革;农村经济发展今年暑假我跟随校研究生会组织的“三下乡”活动,赴革命圣地——延安市安塞进行了为期一个星期的社会实践和调研。根据自己的专业,本人主要从农村金融这方面进行了调查。通过安塞当地乡、镇政府的介绍,以及对当地农民的实地考察和问卷调查了解了些情况,总体来看安塞农村金融情况与全国其他地区农村金融情况基本相似。从中总结出我国农村金融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农村金融运行中存在的主要矛盾,提出了改善农村金融运行状况的有关政策建议。

一、农村资金运行分析

当前农村资金运行中面临的最主要的矛盾是资金短缺与流失。即一方面与农村经济发展对资金的需求相比,农村资金供应短缺;另一方面大量的资金纷纷逃离农村,农村资金严重流失。农村资金短缺表现为:

1、农村融资需求旺盛,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农村融资的满足度极低。就对农户的贷款情况看,2001年,我国贷款余额为11.2万亿元,其中农业贷款仅为5700亿元,占5.1%。乡镇企业贷款为6400亿元,占5.8%。即使加上农业发展银行收购农产品的贷款,金融机构支持农业和农村的贷款余额也仅占全国贷款余额的17%。农业银行支农力度减弱。80年代中期以前,农业银行全部贷款的98%以上集中投向了农村。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为解决农产品“卖难”和扶持迅猛崛起的乡镇企业,农业银行对信贷结构进行了重大调整,将每年涉农信贷计划的60%用于支持农副产品收购和乡镇企业发展。9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农业银行商业化改革进程的加快,农业银行金融资源的配置不再局限于农业和农村,加大了对农村电网、交通、通信等的支持力度。90年代以来,其机构网点正逐步从农村收缩,农贷款的增幅趋缓,占比开始下降,营业务也日益向城市和工业靠拢。目前,农业贷款仅占农业银行各项贷款余额的10%。农村信用社独木难支。由于农业银行大幅收缩农村基层业务,从而使农村信用社成为农业贷款的主要金融机构。从结构来看,农行的农业贷款占全部农业贷款的比重由1979年的74%下降为2001年的22.3%,农村信用社的比重则由1979年的26%上升为77.7%。农村信用社农业贷款的60%以上是农户贷款。虽然农村信用社是直接覆盖广大农村、网点众多的正规金融机构,但为农户提供的贷款非常有限。据统计,全国农户贷款面为25%。农业贷款占

农村信用社贷款的比重1990年为46.2%,2000年降低到34.2%。在各大商业银行纷纷撤出农村以后,仅靠农村信用社系统的信贷实力,根本无力解决农民贷款难的问题。

2、资金的流失。指农村的资金不能有效地投入农村生产流通过程,以支持经济的发展,而呈现出严重的资金外流现象,流失的渠道主要有:

(1)金融性流失。指农村资金通过邮政储蓄、银行、保险等渠道外流。

一是通过邮政储蓄机构形成的大量资金转移到城市。该县是一个典型的打工人口大县,绝大部分打工人员的打工收入绝大部分通过邮储这一渠道汇回农村,使该县邮储机构迅速增加、业务规模迅速扩大。从理论上讲,邮政储蓄机构应该成为向农村注入资金的一条重要渠道,但由于储蓄机构的业务范围受到严格限制,加之邮政储蓄机构吸收的存款转存中央银行的利率高达4.131%,且无任何风险,导致该县的邮政储蓄存款每年全部从农村资金市场流出,转存到人民银行,因此其流出差额相当大。

二是国有商业银行资金“虹吸”情况严重,存贷差不断扩大。近年来,各国有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除上缴人行存款准备金外,还将大量存款转存入各自的上级机构,不断缩小在农村的贷款规模,以确保风险的最小化。

(2)投资性流失。据调查,近年来由于农村居民在城镇的投资活动日趋活跃,也造成了农村资金的外流。有一部分有条件的农户出于子女未来发展的考虑,在城市购买房产;有部分先富起来的农村居民投资证券市场,买卖股票、债券,还有的农民参与“体彩”、“足彩”,这些行为必然会引起农村资金的外流。

(3)消费性流失。农户消费城市化比例的提高是导致我国农村资金流失的又一条渠道。农户消费城市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农民子女高等教育消费,据粗略估算,一名大学生每年要从农村带走的平均费用在一万元左右,超过绝大多数农户的年均纯收入;其次,生活消费尤其是高档耐用消费品、医疗消费支出等,同样也造成了当前农村资金市场的“失血症”。

二、经济金融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收入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展示了巨大的潜力,农村经济的发展呈现了良好的态势。

1、农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种植业在实施“良种.良法”的现代农业生产组合后,良种良法覆盖率大大提高,形成了水产、禽畜、粮、林果四大农业产业,农业经济效益也得到了大幅提高。

2、农业生产专业化初具规模,该县已有一批具有相当规模的蔬菜种植专业户、家畜养殖专业户、水产养殖专业户、农产品收购加工专业户等,农村经济格局的现代化趋势使得农村资金的需求呈规模化、集约化趋势,农村经济对金融支持的需求程度迅速提高,但与此要求极不协调的是,县域金融却呈现出逐渐萎缩的趋势,而且愈演愈烈,这严重阻碍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发展。在业务活动方面,各国有商业银行各项业务的决策权,尤其是贷款权,基本集中在省、市分行。农村的各国有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实际上逐渐演变成了上级行的一个储蓄所,只吸收存款,很少向农村发放贷款,无法满足农户日益扩张的资金需求。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业务种类单一,仅限于对粮食收购企业提供粮、棉、油收购贷款。近年来,一方面由于农发行贷款质量的逐年下降,贷款回收困难,农发行每年的贷款发生额也在逐年下降,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粮棉油流通体制的改革,农发行在农村的业务范围和规模呈加速萎缩的趋势。邮储所同样只具有吸储转存的功能,根本不办理对农户和中小企业贷款的业务。而作为农村金融主力军的农信社由于政策扶植力度不够,不良资产包袱过重,其融资职能非常有限。

金融机构的规模与职能的萎缩必然带来其市场的大幅度收缩,在农村经济融资结构中,农村金融机构贷款所占比重逐年回落,农村的一些承包户、联合体进行融资的主要渠道是民间借贷。

三、农村金融运行的效应分析

以上两对矛盾形成了当前农村金融运行中最突出的问题,它们给农村金融良性运行和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带来了极大的负效应。

1、金融秩序恶化。农村资金的紧缺和农村现代金融的萎缩,使落后的融资方式———高利贷乘虚而入。据调查,该县的每个村都存在着高利贷的融资行为,有相当多的农户依靠高利贷维持生产支出和生活支出,有相当一部分乡镇企业也依靠高利贷维持生产和再生产活动。调查显示高利贷的融资利率大大高于国家规定的利率水平,破坏了国家的利率政策。同时,高利贷融资的不规范性使农村潜在的金融风险加大,更为严重的是高利贷的高收入刺激着新的高利贷者不断形成,农村金融秩序步入了恶性循环的怪圈。

2、金融市场可持续发展受到影响。首先,该县间接融资市场的融资规模在逐年下降。其次,金融机构的经营效益普遍不佳。据调查,该县的金融机构普遍经营规模小、业务量少、经营成本高。低水平的存贷规模是无法维持分支机构正常业务活动发展的,加之农贷单笔金额小、审贷成本高,使农信社的分支机构盈利空间非常有限。另外,我国农村的规范性的直接融资市场即资本市场尚未形成。农村金融市场发展前景令人堪忧。

3、农村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受到影响。现代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这是一个经济学的基本原理,纵观多年来农村经济与农村金融发展历程,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这样表述:凡农村金融进入一个高速发展时期,这个时期农村经济也得到快速的发展;凡农村经济相对萎缩,信贷资金大幅减少的时期,农村经济增长幅度也就回落。由于信贷投放的萎缩,农村经济的发展也进入了慢车道,如果农村金融支持的现状得不到有效的改善,农村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前景是不容乐观的。

4、国民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必将受影响。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毋庸质疑,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首要问题。农村经济对国民经济重要意义在于:一方面农村经济的发展为其他各个产业的发展创造了一个广阔的需求空间,推动着各行各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农村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农业的产业化、农村的城市化,加快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而农村经济发展的滞后、农村有效需求的不足,必将对国民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四、农村金融运行正常化的政策思考

如上所述,当前农村金融运行中存在诸多矛盾,同时,由于农村金融体制还存在较严重的路径依赖(根据道格拉斯?洛思的路径依赖理论,制度变迁过程存在着报酬递增和自我强制的机制即路径依赖,这种机制会对制度变迁产生极大的约束作用,约束效应有良性与恶性之分,目前在我国农村存在恶性的路径依赖),因此,要化解这些矛盾、解除这种恶性的路径依赖的影响以保证农村经济及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必须从多方面进行一系列改革,推动农村金融制度的创新。

1、财政政策建议

(1)加大财政在农村金融市场的投入。首先,加大财政在农村基础设施、重大生态环境建设和农业基础科学研究等方面的资金投入;其次,建立政策性金融的财政补偿机制,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在农村金融体系中的特殊作用。

(2)税费优惠。首先,真正通过农村税费改革,减轻农民税赋,增强农民的融资能力。其次,应该给在农村开展信贷业务的农信社和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一定的税收优惠,增强它们在农村金融市场上的经营活力。

2、货币政策建议

(1)加强农村金融体系的监管。全国人大要尽快制订《合作金融法》,金融监管部门应尽快出台《合作金融监管条例》。另外,应考虑设立国家农信社管理总局,制定全国性的农信社管理框架。

(2)改革农村利率管制模式。首先,由于农村金融机构发放贷款的单笔金额小,成本高,风险大,贷款利率应实行更大范围浮动,以鼓励商业性金融机构对农村经济的支持。其次,要理顺邮政储蓄机构转存存款利率,将邮政储蓄转存人民银行的存款利率降到与其他金融机构相同的水平,同时,鼓励邮政储蓄利用吸收的存款进行投资,可以购买国债,也可以购买政策性金融债,特别是应该购买农发行的债券(也有利于农发行资金来源的规范化),做到取之于农、用之于农。

(3)有效改善农信社的资产质量。对农信社因各个改革时期国家政策导向所形成的沉淀资金,应比照国有商业银行的政策,对此类不良资产予以剥离,增强农信社支农能力。

3、农村金融体系创新

(1)建立农村商业银行体系。农村商业银行体系的建立可以采取以下三种方式:一是动员社会上各种类型的资金,组建股份制银行;二是将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农村的分支机构改组成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控股的中小型商业银行;三是对有些商业性较强的农信社,可顺势而为,将其改建为商业银行,如江苏省江阴、张家港和常熟三市在农村信用合作社基础上组建的股份制农村商业银行。在建立农村商业银行体系的过程中,中央银行要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同时在政策上给予优惠,引导中小商业银行加强对农村的金融服务。

(2)建立真正的农村信用合作社。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可以将现有的农信社按照合作制的原则改造成为规范的主要以参股社员为服务对象的合作金融组织。同时,应该积极培育农民的合作意识及金融意识,引导农民组建新的合作金融组织。

(3)改革邮政储蓄机构。改革邮政储蓄制度,成立邮政储蓄银行,专门经营储蓄、汇兑、代理等银行业务,使其成为与其他金融机构具有同等地位的农村金融体系的组成部分。

(4)完善农业保险组织体系。首先,应当由政府组建专业的中国农业保险公司,作为一家全国性农业政策性保险机构来贯彻国家农业保护政策,经营管理国家农业风险基金为农业信贷机构提供风险保障,监督和管理众多农业保险基层机构,充当最后保险人的角色,解决目前农村商业保险机构存在的趋利性强、保费费率高、覆盖面窄的缺点,降低农村投资风险,吸引商业资本向农村地区流动。其次,在广大农村应按自愿互助原则建立农业互助合作保险组织。考虑到农村的具体情况,在保险的实施方式上应该采取强制保险和自愿保险相结合的方式,以降低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对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农作物保险实施强制保险,其他险种则实行非强制保险。

第三篇:关于我市中小企业及农村金融服务状况的调查报告

定州市金融工作办公室

关于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状况的调查

报告

市政协:

我办2012年8月17日接你办通知后,分管市领导迅速安排部署了此项工作,现将我市农村金融服务方面调查的基本情况汇报如下:

一、当前我市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现状

当前我市共有中小企业1300多家,年生产总值130亿元,年利税达3亿元,是拉动我市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力量,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小企业资金缺口达50亿元,中小企业贷款难,融资难已经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瓶颈。主要原因:一是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的原则是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然而中小企业的高倒闭率、高违约率使得银行难以遵守安全性和收益性原则,导致银行难以放贷;此外全市几大国有商业银行存在贷款难、程序多、要求高、金融产品单一的问题;再就是商业银行规模小,数量少,资金量小,远远不能满足需要,我市现只有一家商业银行(保定直隶商业银行)。二是中小企业自身条件受限,多数中小企业贷款在经营规模小、管理水平低、财务制度不健全、经营风险大的问题比较突出,某些中小企业经营者,在获得大量、高额投资或银行贷款以后,不诚信经营,存在抽逃资金,挪用资金,转移资金的问题。三是社会中介担保体系不完善。中小企业贷款难,很大程度上在于缺乏有

效的信用担保,我市现有担保机构的运作效果并不理想,中介职能存在着较大局限性,使民间社会资本无法进入。

二、针对中小企业贷款融资问题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加强扶持力度。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金融业发展的若干意见》,针对我市金融业发展的现状,制定了一系列支持金融业发展的奖励和扶持政策,提高金融服务水平。通过举办银行对接会,洽谈会、交流会等形式,为中小企业和银行牵线搭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三年以来全市共举办中小企业对接会、交流会20余场次。

(二)加强诚信体系建设。由市工信局牵头,整合金融、工商、税务、财政等有关部门的信用数据,建立起涵盖全市各乡镇办、市直各部门、各企业的信用数据和信用档案,下大力加强信用体系建设。

(三)严惩不诚信行为。对故意逃废金融机构债务、利用虚假信息骗取银行贷款等不诚信行为的单位、企业和个人,建立“黑名单”制度。对于逃废金融机构债务的单位和个人,由金融机构申报,市工信局、中国人民银行定州市支行、保定市银监局定州办事处负责认定,及时记入诚信系统,由市金融办进行通报,公开曝光“黑名单”。

(四)积极引进金融企业。三年来我市先后与保定市商业银行、华夏银行、河北商业银行、成都农商行等多家银行对接,并成功使保定商业银行入驻我市,近期成都农商行也将在我市成立定州市农商村镇银行。

(五)积极筹建小额贷款和担保公司。三年来,我市先后成立定州民信、盛银科技、金通等三家小额贷款公司和两家贷款担保公

司,为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和缓解贷款难的问题建立了新的平台。

三、下步工作措施

(一)优化信贷结构,切实增加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投入。科学制定信贷计划,确保我市信贷总量合理增长。政府积极引导各商业银行要根据实体经济的信贷需求和客户贷款需求规律,合理安排信贷总量和投放节奏,促进信贷平稳均衡投放;要加强与上级银行的沟通汇报,争取信贷总量分配、授权授信管理、政策业务试点等方面的支持。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加大对技术改造、节能减排、绿色生态经济的信贷支持,严格控制对高能耗、高污染和产能过剩行业、企业的信贷,真正做到“有保有控”。

(二)搭建融资平台,努力提高中小企业融资效率。探索中小企业融资“五方联动”模式,建立起由政府牵头,金融机构、中小企业担保公司、行业协会、中小企业等多方参与的融资工作联动机制。加强银政、银企之间的沟通与合作。要定期或不定期召开银政、银企座谈会等形式,使中小企业及时了解金融信息,银行及时把握中小企业发展脉搏;增进银企双方的联系和沟通,促进银政、银企互动合作。积极开展“项目突破年”、“创新提升年”活动,适时举办项目融资推进会、经济金融形势报告会、金融产品创新交流会等活动,帮助中小企业提高融资效率。

(三)开展服务创新,满足中小企业多样化的金融需求。加大新型融资产品的推广应用。积极引导各银行要对资信良好、产供销稳定、确能还款的中小企业,可尝试非全额担保贷款;对部分原材料进出量大、通用性强、易保管保质、变现强的流通型中小企业,可以库存产品等流动资产作抵押办理抵押贷款;对符合条件的同一区域、同一行业或属于上下游关系的中小企业,在自愿、互利的基础上,可探索运用“信用共同体联保贷款”支持;对技术成熟、具有良好市场前景的高新技术产品和专利产品,推广应用专利权无形资产质押贷款;对于抵押担保有困难的中小企业,可尝试小额贷款保证保险业务。积极探索扩大农村抵押担保物范围,大力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股份经济合作社股权、林权和农民住房“三权一房”抵(质)押贷款业务试点工作。

(四)提升外管效率,推动中小企业外向型业务发展。积极延伸外汇服务空间,鼓励中小企业“走出去”拓展国际市场。切实加大外汇政策咨询、业务宣传力度,帮助中小企业了解外汇管理政策、法规;支持有较强经营能力和资金实力的中小企业通过独资、合资、并购等方式,建立境外资源开发和生产基地,在购汇还贷、购汇到境外投资、开立外汇账户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逐步扩大对境外承包工程的投标保函、履约保函和预付款保函等中间业务,满足不同客户的多层次外汇融资需求,并提升其创汇能力和规避汇率风险能力。提升外汇监管效率,促进中小企业贸易便利化。积极参与企业出口收汇存放境外试点工作,便利企业灵活运用外汇资金。积极争取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帮助企业规避汇率风险。进一步简化服务外包企业外汇收支审核手续,对符合条件的服务外包企业给予账户开立、资金汇兑等方面的便利,加大外汇管理对服务外包产业的支持力度。简化贸易信贷登记管理,满足企业合理的交易需要。

(五)调整经营策略,不断完善对中小企业的信贷管理制度。完善现有信贷管理方式,建立适合我市中小企业特点的信贷管理制

度。各商业银行要根据中小企业“短、平、快”的融资需求特点,完善现有信贷管理方式,建立符合中小企业贷款业务特点的信用评级、业务流程、风险控制、人力资源管理和内部控制等制度。在保证贷款质量、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合理简化贷款手续,减少审批环节,努力形成符合中小企业融资需要的信贷营销模式和风险控制机制。

(六)加快信用体系建设,为中小企业提供有效的信用信息支撑。加快中小企业信用信息建设。在做好现有信息采集的基础上,要将商业银行虽未有信贷业务发生,但有交易记录在其营业网点的中小企业申请信息、为他人提供担保信息以及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信息等征集入库。建立中小企业信用奖罚机制。对发展前景良好、管理规范、信誉较好的中小企业,建立“诚信企业”名录,各商业银行要在贷款金额、期限、利率和担保条件上给予适当倾斜和优惠;对恶意悬空、骗贷、逃废金融债务行为的中小企业,要加强部门间的协调、配合,加大对失信惩戒企业和个人的联合打击力度,以增强中小企业诚信意识和法律意识,推动银企双方诚信合作、互利共赢,以维护我市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实现经济与金融的良性互动和协调健康发展。

2012年8月21日

第四篇:企业对大学生需求状况调查报告

软性方面

1、先就业后择业还是先择业后就业不单单是大学生需要思考的一个题目

从调查数据看,不管是06毕业生还是在校大学生,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已成为主流,然而即便这样,这样的观念就一定合适吗?我们从企业hr者给大学生的建议中还是能听到另外一种声音的:不要报着先就业再择业的短时间行为想法,高活动率使得用人单位望而生畏;同时加强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习进步。

2、解决就业难题目,大学生和人力资源管理者观点差异巨大

整体的来看,在解决大学生就难上,大学生和企业的看法存在很大差异。大学生更关注于从知识层面进步自己,从而具有更大竞争力,在就业竞争中胜出,而企业则把关注的重点放到了学生调剂就业心态上,以为更多地应当从从认知上解决。

3、对企业专业岗位知识缺少了解成为毕业生、在校大学生、企业一致性都选择的困扰毕业生求职的重要因素

从调查结果来看,大学生和企业在困扰毕业生求职因素选择上,有很大的一致性,对企业专业岗位知识缺少了解成为毕业生、在校大学生、企业一致性都选择的困扰毕业生求职的重要因素。可见学生和企业都熟悉到了彼此缺少有效的相互接触、了解的途径。

4、毕业生应具有哪些素质及能力:品德成为大学生和企业选择的最大差异

整体对照一下大学生和企业两者对毕业生应具有哪些素质及能力的选择,在对品德的选择成为两者最大的差异。不论是06毕业生还是在校大学生,品德都被他们排在非常靠后的位置,06毕业生选择中,品德排在最后一名,在校大学生中,品德排在倒数第二位,而对企业来讲对品德的选择仅次于专业水平及沟通能力。这类差异的构成值得我们思考:到底大学生成才的价值取向该如何选择呢?

5、德才兼备是企业用人的恒久标准

对照一下大学生和企业的选择可以发现,除综合能力上,企业和大学生看法一致外,其他方面没有一致的。两者之间差异的选择上,假如大学生没有一个清楚的熟悉,可能对大学生在校学习时培养自己的方向上产生一定的曲解,最后使自己不符适用人单位的要求。值得一提的有两个方面:其一是企业在选择毕业生时,选择看重毕业生学历学校名望的比很小,可现实中的情况仿佛是企业对毕业生这方面的条件非常看重。这是个很成心思的矛盾。其二,企业对毕业生品德的重视程度远远比毕业生对本身品德的重视程度高的多。从中看出,企业选人的标准实在很简单:德才兼备;而毕业生更偏向于表现才的方面,而对德的方面重视不足。

四 具体数据统计以下图

五 结论与建议

本次调查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真实了解大学生的就业现状及用人单位招聘大学生的现状,进而对照两者之间的异同,寻觅影响大学生就业难的及解决大学生就业难主要因素,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大学生更真实的了解自己,更明确就业时需要努力的方向,增进大学生就业。

1、结论

1.1 06届毕业生对就业信心不足,对就业情势表示不乐观,在校大学生就业信心相对更不足,表示就业情势堪忧的比例相对增加很多。

1.2 大学生就业在就业区域、就业单位性质选择上结构性矛盾突出,在期看薪酬上仍高于企业对其预期。

1.3 先就业后择业 已成为大学生的主流观念,由此可能引发用人单位招聘大学天生为为他人做嫁衣,用人单位招聘大学生时可能更趋于守旧。

1.4 大学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缺少长时间、有效的沟通。大学生对招聘单位的选人标准、用人单位招聘岗位的岗位知识等方面与企业本身有巨大差异。

1.5 大学生更重视知识和能力的进步,道德沦为大学生遗忘的角落,而对用人单位来讲,德才兼备始终其招聘人才的重要标准。这些方面,大学生和用人单位之间存在严重分歧。

2、建议

经过调查发现,大学生就业难题目不是简单的由一个方面或两个方面造成,从调查中最少可以看出社会、用人单位、高校、政府及大学生本身等对大学生就业难题目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一个影响。

2.1 大学扩招:公道利用这柄双刃剑

高校大学生的急剧扩招直接造成了毕业生数目的急剧扩大,而原来容纳大学生就业的主体单位其实不能如高校一样急剧扩大工作岗位,两者的增长不成比例。如何调和好两者间的关系还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题目。而从调查的结果看,这仿佛是一个表面现象,深层的缘由在于社会对大学生就业的引导还没有到位。

2.2 解决结构性就业难题目是关键

企业人士更多的以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题目首先在于调剂大学生的就业心态,而从针对大学生的调查结果看,大学生在就业区域选择、就业单位性质选择上都有趋同现象,经济发达地区、高薪酬、外企或政府机关依然是多数毕业生的首先,但是现实的情况是能够实现这类愿看的大学生的比例实际上是很小的,那末多的大学生都在争取很少的职位而疏忽的其他的职位,这多是大学生就业难的很重要的一方面缘由,而受教育本钱的急剧增长,多是造成这一现象的背后的真正缘由之一。

正犹如企业对大学生建议一样,既然不能改变既定现实,只能首先调剂自己就业心态,在选择就业区域、就业单位性质、薪酬期看等方面不要过度集中于一点,最好适当的扩大自己的就业选择。

2.3 就业观念的转变应当慎重 品德不应当受冷落

对照大学生和企业对大学生就业观念的熟悉,可以看出,大学生假如一味的为先就业后择业而先就业后择业的话,其实不一定是非常适合的就业观念,这方面在用人单位那里已有所反应。而该确立怎样的就业观念,依然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题目。

而大学生就业时对品德的冷落,更是章显出在现今社会的大背景下,大学生价值取向的重大转变,而这类转变值得人们沉思,应当引发相当关注。

2.4 建立大学生和用人单位之间更流畅、有效的沟通交换渠道

调查中一个突出的现象是大学生对用人单位不了解,用人单位的人才要求不能畅通、有效的让大学生了解,这其中缺少沟通。仿佛看到这样的现象:高校在培养大学生上自有一套体系,而这套体系与招聘大学生的单位联系很少。高校依照自己的想法和要求往培养大学生,而事实上对该怎样培养大学生以有益于他们更好的就业缺少了解。而建立一种基于需求的人才培养体系才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之所在。

第五篇: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状况浅析

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状况浅析

管理工程系工程管理专业赖秀萍20080770110

摘要: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分析。农村金融结构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农村金融机构设置单

一、农村金融组织结构的完善问题,农村信用社具有垄断地位,农村金融服务机制落后,农村金融环境不完善以及现有的金融机构功能弱化等;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能力缺乏;农村资金通过农村金融机构大量外流。并对完善农村金融现状提出建议:引导和规范民间金融业,深化商业银行改革力度,健全农村金融体系,银监会加强监管力度,大力实施人才战略以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金融发展水平分析

中国农村金融一方面标志着中国货币化进程开始的农村制度变迁,使得农村贸易条件大大改善,农业产出迅速增长,农民收入大幅提高,农村存款以较快的速度增加,从而农村金融况也发生了极大的改变;另一方面,面对农村经济结构和农业组织形式发生的深刻变化,国家对农村金融制度的供给却与之不相适应。农村金融制度虽进行了多次改革,然而至今为止,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仍是整个农村改革最为薄弱的。

1.金融机构单一不完善

我国农村(正规)金融体系包括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农村邮政储蓄、农业保险以及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由于邮政储蓄具有单一金融服务功能,只提供储蓄服务;我国农村金融机构主要是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及其农业发展银行。自1950年以来,农村信用社系统虽然经历了多次体制性重组,但一直是中国农村金融体系的主力军。在2002年,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村贷款余额约占金融机构农村贷款余额的78%。由于中央银行对利率和资金使用的控制、高额的运营成本以及缺乏赢利的激励等,农村信用社长期陷入困境,据估计,农村信用社积累的历史坏账达数千亿之多,不良资产率远高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多数在50%以上,在某些经济不发达省份甚至高达90%以上。尽管农村信用社一直被官方认为是合作社,然而在1980年到1996年间农村信用社受到农业银行的控制,其后由人民银行管理,社员对农村信用社的经营没有决定权,故农村信用社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作社。

重建于1978年的农业银行其主要服务对象为农业经营机构(如粮食局和供销社)和乡镇企业,农业银行的业务基本上与农户无直接关系。在1993年和1996年,农业银行分别进行了政策性业务分离和农村信用社脱钩改革,成为国有商业银行,其贷款结构也不断调整,贷款范围逐渐扩大,涉农贷款比重逐渐降低。至今为止,农业银行仍有部分贷款具有政策性贷款性质(如对供销社的贷款、一部分农业贷款),农业银行的日常经营也无法完全避免地方当局的干预,这是其资产质量在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相对较低的主要原因。按照张健华的实证研究,在2000年与2001年中,如果不考虑不良贷款,则农业银行的平均效率在全国商业银行中排第15位;如果考虑不良贷款,则将排在20名以外。由此可见农业银行资产质量状况堪忧。

2.农村金融服务机制落后。

农村金融服务机制落后,支农信贷品种单一, 以小额农贷为主, 而且中间业务欠缺。此外, 农村金融服务手段落后, 金融机构的人员素质不高, 技术设备比较落后。这些都不能跟上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形式。目前的农村金融体系对“三农”贷款的资金供给不足, 主要表现在: ①基层金融机构的信贷有数量限制, 超过一定数额的贷款要有上级审批;②信贷审批条件苛刻, 贷款程序复杂, 而且贷款审批额度一般不超过抵押物的60%;③“三农”的融资成本很高,“三农”的贷款利率浮动系数普遍在50% 以上, 远高于同期商业银行利率浮动幅度。农村在中国是一个相当大并且相当复杂的市场,其复杂性和多样化在现阶段的金融组织体系中,由于国家政策性和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提供多样化金融服务的能力有限,使之不能得到满足,非但不能为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信贷支持,而且还成为了农村经济发展的阻碍。同时由于农村金融组织机构在利益的驱动下,不断调整贷款结构、提高贷款的准入门槛,愈来愈趋向于“非农化”和“城市化”,使得大部分农民和农村中小企业获得贷款非常困难,弱化了为建 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多样化金融服务的能力。

3.农村金融环境不完善。

1)农村现有金融机构功能弱化。近几年,随着国有商业银行的战略调整,农业发展银行职能的变更,以及农村信用社体制的改革,农村金融体系的整体功能受到削弱一是政策性金融支农作用弱化。随着粮棉流通领域政策性空间的缩

小,农发行粮棉收购贷款大幅下降,而农业开发、科技兴农、基础设施建设却得不到应有的政策性金融支持。二是商业银行金融支农力度减弱。一方面国有商业银行实行向大中城市转移战略,另一方面县及县以下机构贷款权上收,这种情况直接减少了国有商业银行对“三农”资金的投放。三是农村金融历史包袱沉重,经济效益欠佳,支农后劲不足,难以在支农的广度和深度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2)农村的资金不断流向城市。一是邮政储蓄在转存回报率较高的刺激下,存款规模迅速膨胀,大量的农村闲置资金以邮政储蓄的形式流往城市,不能取之于农用之于农。二是在急功近利的思想指导下,国有商业银行的投资重点基本放在城市,并且县及县以下机构网点大幅度减少。现有网点将资金上存,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上级行的“储蓄所”,致使资金短缺的农村雪上加霜

3)农村融资信用环节薄弱。我国农村长期以来,普遍存在着信用危机的问题,主要特点有四:一是自有资金积累不足,融资能力低下,缺乏还贷保障。二是由于农村经 济实体在管理制度上存在问题,使贷款的使用和归还存在随意性,潜在的风险大。三是农业生产受自然灾害的影响,风险大、效益低,导致农户维持贷款信用的经济基础薄弱。四是由于信用意识薄弱,逃废债务现象时有发生,加大了农村融资的道德风险。上述种种破坏了农村融资环境,严重阻碍了金融业对“三农”的资金投入。

二、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发展现状

1.引导和规范民间金融业

在完善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过程中, 除了鼓励正规金融机构开展金融创新外, 还应该引导农村民间金融的发展, 要适度放松农村金融的市场准入条件。①通过制定和完善有关法律法规, 使民间金融合法化;②制定政策, 发展一些小型金融组织, 如合作银行、私人银行等, 为农村信贷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③要建立好的农村金融监管体制和完善的破产保护制度, 强化民间金融市场退出制度, 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和担保补偿制度, 保护和补偿中小贷款人的利益, 为民间融的发展提供“外围保障”, 让合法的民间金融更好地发挥作用。

2.深化商业银行改革力度,健全农村金融体系

与大中城市金融体系建设相比,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明显滞后,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显然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金融监管部门对城市和农村金融机构的设置实行了差别管理的办法,不允许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大中城市以外设立网点,即使是县域经济相当发达地区也不例外。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我国加入WTO后,外资银行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可以在大中城市设立机构,并且将经营触角广泛延伸;而国内的一些商业银行至今还不能将机构辐射到县级市,这种现状是与我国改革开放的市场经济严重背离的。因此,金融监管部门应在遵循市场规律的前提下,抓紧出台措施,允许一些股份制、区域性银行能在坚持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前提下,将经营触角向农村延伸,尤其是在沿海经济发达的县域设立网点,在当地形成繁荣的金融市场,为“三农”发展创造一个宽松的融资环境。

3.银监会加强监管力度

为确保实现三年总体工作安排,银监会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主发起人按照社会责任和商业利益、网点覆盖和战略布局、自主选点和监督指导有机结合的原则,首先考虑到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中西部地区发起设立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同时,实行“东西挂钩、城乡挂钩发达与欠发达地区挂钩”的准入挂钩措施,对到全国百强县、大中城市市辖区及东部地区的规划地点发起设立村镇银行的主发起人,要求其按照规定在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或中西部地区挂钩设立相应数量的村镇银行或贷款公司。在实施准入挂钩措施过程中,各级银行业监管机构将严把准入关,加强地区之间横向沟通,系统之间上下联动,确保信息畅通,工作有序。对积极到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中西部地区发起设立村镇银行的主发起人,监管机构要支持其到发达地区发展,为其分支机构设立、高级管理人员审批和新业务准入开辟绿色通道;对未按规定落实挂钩计划的主发起人,监管机构不得为其新设村镇银行出具监管意见书,不得受理其村镇银行筹建申请

4.大力实施人才战略

金融风险的防范和经营效益的提高, 新的金融产品的开发、营销, 都离不开高素质金融人才。所以, 在完善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过程中, 应加强金融体系中人才队伍的建设。目前, 我国农村金融从业人员的素质普遍较差, 真正懂理论、懂业务、懂经营、懂管理的高层次人才十分缺乏。这种状况若不尽快改变, 则必将影响农村金融业的长远发展, 影响农村金融业服务功能的提升, 影响新农村

建设战略的有效实施。所以, 在完善农村金融体系的过程中, 应该树立“人才是发展的动力”的概念, 注重对农村金融人才的培养, 注重引进高素质的金融人才, 提升农村金融的服务质量和经营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

[1]张健华.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研究的EDA方法及1997-2001年效率的实证分析[J].金融研究,2003.(3)

[2]何广文.中国农村金融转型与金融机构多元化[J].中国农村观察,2004.[3]程恩江等.我国农村信用社经营状况、补贴及其政策含义:以江苏为例[J].金融研究.2003.[4] 杨红, 高桂珍, 王春茹.完善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若干思考[J].农业经济,2005(7):30-32.[5] 林毅夫.金融改革与农村经济发展[ D].北京: 北京大学,2004.[6] 张元红.市场化改革: 加强金融支农的政策选择[ EB/ OL].(2005-11-01)

[7] 张杰.中国农村金融制度: 结构、变迁与政策[ M].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8] 闫永夫.中国农村金融业———现象剖析与走向探索[ M].北京: 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9]安合祥,官剑.培育农村金融体系与推动农村互助担保业务发展[J]现代财经2003,(4).

[10]谢欣等.论我国农村金融的可持续发展[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

下载关于农村金融需求状况的调查报告,实习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农村金融需求状况的调查报告,实习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金融改革调查报告

    大学社会调查报告 题目 :我国农村金融改革历程回顾与解读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农村经济得到了显著发展。在新的国际和国内金融形势的时代背景下,我国对农......

    金融需求状况调研报告

    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对金融需求状况调研的报告 **监管分局: 根据**监管分局下发的《县域金融机构供需状况调研提纲》,我行结合实际,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文秘的需求状况报告

    文秘专业人才市场需求状况的调查报告 一、 前言 文秘人员是一种社会从属性、服务性职业。其主要内容就是指文秘人员的工作本身不能脱离它所服务的领导或单位而独立存在,领导......

    农村青年学习需求状况调查报告论文范文

    农村青年学习需求状况调查报告 作者:学校:专业:学号: 指导教师: 2012年9月目 录 内容摘要„„„„„„„„„„„„„„„„„„„„„„1 正文 一、社会调查的过程„„„„......

    关于大学生技能培训需求状况的调查报告

    背景:近年来,随着各大高校不断扩招,毕业生数量不断攀升,加之经济危机的影响,给本来就已经非常严峻的就业形势又增加了不少凉意。为了我们大学生将来能够走上自己心仪的岗位,我们有......

    需求调查报告

    需求调查报告1 一、调查背景城市园林-园林城市正是21世纪城市建设的重要命题。生态、环境质量、最佳人居等新的城市观念都是与城市园林结缘的。一个现代化国际城市必备完......

    农村金融服务市场调查报告

    关于加强和改进农村金融服务 状况的调研一、主题简介 为了解当地经济发展对农村金融服务需求和农户对农村金 融机构创新服务的要求,掌握农村金融服务机构存在问题及发展方向,......

    农技员需求状况的调研报告

    农技员需求状况的调研报告 农村基层农技员需求状况的>调研报告序言农村基层农技人员是农村实用技术的掌握者、实践者、示范者,他们立足家园,活跃农村,在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