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外执行罪犯矫正工作

时间:2019-05-13 16:56: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监外执行罪犯矫正工作》,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监外执行罪犯矫正工作》。

第一篇:监外执行罪犯矫正工作

高发(2008)70号

关于成立高庄乡监外执行罪犯矫正

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

为更好地开展监外执行罪犯的矫正工作,加强监外执行的力度,完善社会治安综合防控体系,提高监外执行罪犯的教育改造质量,预防和减少重新犯罪,确保我乡社会稳定,建设平安高庄。经乡党委、政府研究决定成立高庄乡监外执行罪犯矫正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乡监外执行罪犯的矫正工作。现将领导小组人员名单通知如下:

组 长:李凤翔(纪委书记)副组长:朱海峰(工会主席)

员:李

刘 君(司法所所长)杨宝清(综治办副主任)王和平(综治办副主任)郭小平(派出所所长)李文军(法庭庭长)韩凤娟(妇联主席)杨志刚(团委书记)王业民(民政所所长)

杜贵凤(劳动保障事务所所长)

杰(司法所工作人员)

路俊梅(综治办工作人员)杨玉炜(综治办工作人员)戚卫东(工会副主席)

刘英利(劳动保障事务所工作人员)周丽霞(民政所工作人员)张立周(派出所干警)张金海(派出所干警)李 楠(派出所干警)成

李卫东(派出所干警)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司法所,刘君任办公室主任,李杰任办事员。

各村成立本村监外执行罪犯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开展本村的监外执行罪犯的矫正工作。

中共高庄乡委员会 2008年10月9日

第二篇:论对未成年罪犯社区矫正工作

论对未成年罪犯社区矫正工作

内容摘要: 在个体的人格发展过程中,14周岁至不满18周岁是个体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可是有部分未成年人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走上了违反犯罪的道路。而且近几年来不断成上升趋势,已经成了一个社会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对此相当重视,相关领导都做出重要批示要求不断加强对未成年人思想品德,法律知识的教育。而社区矫正工作对其尤为重要,它是一种不使未成年罪犯与社会隔离并利用社区资源进行教育改造,在社区环境中管理教育未成年罪犯,而本文通过对未成年犯所处环境及自身心理、行为特点进行分析,探讨如何对未成年犯进行社区矫正改造。从各个方面教育、挽救失足少年使他(她)们重新回归社会,健康成长。

关键词:未成年犯罪犯特点

原因

在我国,未成年人犯罪通常是指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实施的刑法和有关刑事法律所规定的犯罪行为。2001年“四五”普法启动时,中央电视台和司法部在网上做过一个调查,以了解社会对一些法律问题的关注情况。后来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在调查所列出的10个法律问题中最为人们所关心的就是未成年人犯罪问题。从这项调查看,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程度最高的问题之一。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日益突出,不仅在案件数量上急剧增加,而且犯罪成员在案件总数中所占比例也大幅度上升,虽然经过多年“严打”,社会风气和社会秩序有了明显好转,各种犯罪率开始出现下降趋势,但未成年犯罪问题依然十分严重,犯罪年龄相对提前,而且蔓延快,作案手段凶狠,危害严重,而且团伙作案突出,反复性强,重新犯罪率高,在社会上已造成严重危害,为此,社区矫正工作有必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对预防未成年犯罪脱管、漏管、重新犯罪加强防范和治理,使其认罪服法、悔过自新、人格重新社会化、顺利回归社会、成为守法公民。

一 未成年人的犯罪特点

(一)犯罪行为具有冲动性。未成年人易受外界环境和气氛的影响,在追求刺激、快乐或受同辈关系的影响,就可能因好奇、嫉妒、愤怒、惊恐或仇恨情绪达到极点而不加约束、不计后果地去实施犯罪。

(二)犯罪行为具有模仿性,并呈现成人化趋势。未成年人正处于思维活跃、学习能力最强的阶段,其主要的行为方式和行为的习得方式就是模仿。而如果模仿之人其行为不轨,使得模仿之少年,依照其不法行为实施犯罪,此可谓因模仿而生之必然结果。

(三)团伙犯罪特征明显。团伙犯罪是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形式。未成年人因其心理、生理原因,在犯罪过程中往往为了寻求心理依靠,获得安全感和力量感结成团伙。因此犯罪带有很大的纠合性“少年需要团体生活,尤其希自己年龄相若之人共同生活,是以少年结队成群,原不足为奇„„虽如此,上实不乏妨害公共秩序之不良少年团体,于是每有此种团体械斗、仇杀强暴之事情发生。”

(四)文化程度偏低,法制观念淡薄。对某少管所184名未成年犯文化程度结构的调查中发现,文盲4名,小学未毕业的27名,初中未毕业的108名,初中毕业及其以上文化的有49名,其中包括高中。中专、技校在校生(这里所说的文化程度仅为表面显示,并非他们的实际文化水平)。

(五)家庭结构破裂的多。一些未成年犯父母离异、忙于经商无人管教等使其导致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了改变,性格和思想在不同程度上也有所扭曲。

二 改造对策

根据上述未成年犯服刑期间所呈现出来的各种特点,社区矫正工作对未成年年犯的教育、转化、改造要对症下药,有的放矢,采取有效措施矫治其不良的心理和行为。在日常的教育改造过程中必须做到:

(一)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保护法》第38条规定:“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 监狱法》第78条也规定:“对未成年犯执行的刑罚应当以教育改造为主。未成年犯的劳动,应当符合未成年人的特点,以学习文化和生产技能为主。因此,在贯彻法律法规、政策和制度的过程中,要坚持以(犯)人为本,实行人道主义精神,做到“恨其罪,爱其人”,注意保护好未成年犯的合法权益。“在行刑中给罪犯人道待遇,比如避免过差的伙食、超负荷的或毫无目的的劳动等,会使犯罪人充分感受到人间的温情和人性的力量,从而唤起其良知,促使其重新回归社会。”在改造过程中,应当尽力帮助他们解决好改造中、甚至家庭中产生的困难和问题,如管教民警可通过亲情电话、亲情会餐、亲情团聚、亲情帮教等形式,为未成年犯与家中亲人沟通创造条件,起到稳定思想、提高改造积极性的作用。通过实行人本主义,管教民警以自己的真情与未成年犯沟通思想,以满腔热情去温暖那冷酷、麻木的心,让未成年犯亲身体验到管教民警的关心、爱护和理解,从而促使他们加速恢复良知。

(二)引导未成年犯进行自我管理和教育

毛泽东同志在《实践论》中指出:“他们的被改造须要经过强迫的阶段,然后才能进入自觉的阶段”,后来又指出“要让他们自觉改造”。未成年犯作为一个群体,他们的发展和完善有赖于未成年犯管教所能在多大程度上帮助他们实现一定程度的自我管理和教育。未成年犯的自我管理和教育,既可表现为个体的自我约束、自我教育和自我的心理矫治,也可表现为未成年犯整体的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和相互帮助。未成年犯管教所可以通过运用行刑权力,如通过组织未成年犯选举产生的“积委会”协助管教民警进行日常的组织,使未成年犯既具有自我管理和教育的知识和能力,又能激发未成年犯进行自我管理和教育的内在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要为未成年犯的自我管理和教育提供必要的时间、场所等外在条件,在民警的控制和引导下,确保未成年犯的自我管理和教育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使民警对未成年犯的改造要求和目标最终内化为发未成年犯自我改造的积极性未成年犯的素质。

(三)深化“三课”教育,不断调整教育内容

1、思想教育应紧贴未成年犯思想实际,多进行应时教育,选择未成年犯关心的、感兴趣的社会热点、焦点问题进行正面引导,力戒空洞的说教、口号式宣传、照本宣科等。山东省某未成年犯管教所在这方面做过有益的尝试,如对未成年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结合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神舟七号宇宙飞船发射成功等重大的时事事件,以放映抗战电影、请参加过抗日战争的老战士讲抗战故事、电视直播飞船现场发射时况、活动之后由未成年犯自己写体会文章等方式进行教育和交流感受,充分体会。

2、文化教育主要从三个方面把握,一是教育要求上应更加科学。作为在押犯的未成年人教育不同于成年人的教育,也不同于正常状态下的未成年人教育,因此,应根据未成年犯的实际需要和个人兴趣,体现科学务实精神,尊重未成年犯文化教育的规律。二是教育内容上应更加科学。要更新教材内容,降低教育要求,使教育更贴近未成年犯实际。对未成年犯应坚持以扫盲教育、小学教育为重点,适当发展初中、中专教育。三是教育形式上应更加灵活。为了吸引未成年犯参加文化学习,对完成学习任务,获得毕(结)业证书的,给以适当的有效考核分奖励。还要积极尝试利用社会资源,邀请社会学校教师定时来所讲课,以提高教育质量。

3、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在对未成年犯的教育改造中,职业技能培训是一个比较受欢迎的项目。美国学者诺明认为:“这种方法比其他方法更能取得成功,将会在美国社会中大量地减少未成年人违法行为”。对未成年犯的职业技能教育有两种途径:“一是根据未成年犯的生理特点,组织未成年犯参加适当的生产劳动,使其在劳动生产中掌握一定的生产技能:二是按照未成年犯出所后的择业条件和就业倾向分别开设适应其需要的各种职业技能教育”。②第一种途径是当前各未管所普遍采用的,从实践情况看,效果不佳。当前职业技能教育要重点做好面向未成年犯习艺生产和着眼未成年犯刑满就业需要的结合文章,加大实用技能培训力度。

(四)加强心理矫治工作

首先要建立心理矫治师资培训制度。要采取“送出去、请进来”、联合办学、多层次培训等方式对全所现职管教民警进行心理学专业知识普及轮训,使心理矫治的观念深入人心,使每一位管教民警都要充分认识到在未成年犯中开展心理矫治工作的重大现实意义,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未成年犯心理矫治工作中去。其次,要健全心理矫治机构,配全、配好心理矫治人员。未成年犯管教所要设立单独的心理矫治室或未成年犯心理援助中心,配备懂教育学、心理学、医学、法学等专业知识的管教民警作为心理矫治室工作人员,这部分人员必须经过专门机构培训并考取全国统一的心理咨询师资格之后方能持证上岗。在管区一级还应设立一名专职的心理矫治工作人员,以便对未成年犯中产生的一些小的心理问题进行及时矫治,节省所级的心理矫治资源。此外,要配备足够的心理矫治设备,为心理矫治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物质和技术支持。最后,要丰富心理矫治的形式,使未成年犯乐于接受心理矫治。

对未成年犯的改造,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提高未成年犯改造质量则是一项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艰巨任务,要完成好这项任务,除了未成年犯管教所的广大管教民警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和付出艰辛的努力外,还需要各级政府部门的真正重视,以及社会各界力量的切实帮助解决未成年犯改造中存在的各种困难和问题,需要更多的人投入到未成年犯改造理论研究中去,为提高未成年犯改造质量,使未成年犯能早日回归社会献计献策。

参考文献

1、陆志谦、胡家福主编:《当代中国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问题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3、《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1999年11月1日实施

4、《毛泽东选集》合订本,人民出版社1968年版。

5、刘世恩:《二十一世纪我国未成年犯改造工作发展的探索》,载《青少年 犯罪问题》2002年第2期。

第三篇:社区矫正社会调查报告 监外执行用

社 会 调 查 报 告

被调查人:赵永强,男,汉族,1996年4月15日出生,身份证号码为***568。户籍所在地为天津市呼兰区许堡乡,现住址为呼兰区民主街二中校后身平房。

家庭情况

父亲:赵文龙,1971年出生,小学文化,农民。二级视力残疾。现于天津市呼兰区屠宰厂工作,联系方式:***。母亲:唐秀珍,1967年出生,小学文化,农民,联系方式:***。

姐姐:

何新刚刚满16周岁,其所在家庭关系和谐,父母勤劳朴实,乐于助人。何新平时听话懂事,孝顺父母,无骄奢表现,无不良嗜好,与亲属朋友相处融洽。何新父母平时注意对何新的教育引导,关注何新的成长和交往,关心何新的学习与生活。此次致人伤害行为,并无家庭诱因。

教育及成长经历

2003—2008年 天津呼兰区第2小学

2008—2012年 天津呼兰区第八中学

包括当多什么职务?得过什么奖励?得过什么荣誉?

在校期间,何新在校学习期间,学习刻苦努力,热爱集体,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为人热情开朗,积极向上,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课余生活,成绩稳定,无任何违纪行为,是老师和同学眼中的好学生。1

驻天津呼兰区第八中学心理咨询员xxx老师反馈,何新日常心理量表测试正常。

被调查人何新于呼兰区八中毕业后,取得初中毕业证书,并已收到xxx学校录取通知书。

何新所在社区情况

被调查人何新现在天津市呼兰区天恩胡同社区居住,隶属呼兰区唐元派出所管辖。社区治安状况良好,民风淳朴。社区司法工作者和社区矫正志愿者齐备,设置有完善的社区矫正制度和应急方案。适合开展社区矫正和帮扶教育工作。

实施犯罪前后的表现

犯罪前,被调查人何新与被害人不相识,未曾有过任何纠纷,更无策划、教唆的故意。

犯罪后,被调查人何新非常悔恨,充分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主动交代了犯罪事实,如实供述了自己的违法行为,几次口供内容前后一致,积极配合公安机关的案件调查工作。案发后,何新及其家人能够积极主动赔偿被害人王喆的损失,并与其达成刑事附带民事和解协议,得到了被害人的谅解。

八月初,被调查人为减轻家庭负担、自立自强,自己联系应聘到呼兰区小尤汽车修配厂担当学徒。

结论

调查机构认为,被调查人何新适合在社区和家庭环境中进行矫正。首先,何新平时表现一向良好,无任何前科劣迹行为,系偶犯、初犯,在此次事件中非组织者与领导者。其次,被调查人主观恶性小、社会危害性小,事发后对此次行为有正确的认识和态度。只是出于年轻人的“兄弟义气”和一时头脑发热、冲动才导致犯罪行为的发生。再次,积极配合公安机关调查,悔改意愿明显,并积极赔偿被害人,且求得了被害人的谅解。

在社区,有邻里的帮助,在家庭,有父母的亲情照顾。这些切实可行的条件完全可以教育、感化和挽救一个正在逐渐懂事和茁壮成长的孩子。

现在被调查人何新刚刚满16周岁,还是一个正在成长的花季少年,他的未来充满希望和朝阳,我们有充分理由相信,通过社会、家庭的教育和帮助,可以使他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天津第八中学

xx办事处司法所

派出所

2012年9月10日

第四篇:监外执行罪犯脱管、漏管的原因及对策

监外执行罪犯虽然为数不多,但分布面广、居住分散,监管工作甚难,一旦监管不力,就有可能导致脱管、漏管、失控甚至重新犯罪,将会对社会稳定造成极大危害。为了全面调查了解监外执行罪犯监督管理情况,今年,我院以开展监外服刑罪犯脱管,漏管专项检察活动为契机,组织专门力量,对全县16个乡(镇、区)的53名监外执行罪犯执行情况进行了一次专项

检察,从中发现脱管、漏管现象普遍存在,存在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执行机关监管不力,对监外罪犯管理漏洞较多。突出表现在:公安机关对监外罪犯的基数掌握不准,全县16个乡(镇、区)17个派出所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此种现象;监外罪犯所在单位或基层组织配合公安机关协助监督考察不够,有的还推诿扯皮;对监外执行罪犯执法力度不够,对个别应当建议撤销监外执行的没有提出建议,打击不力;对被判处缓刑的罪犯,基层公安机关没有很好履行其职责,没有严格执行监外罪犯外出请假审批等制度,管理失控,通过这次检察,发现有38名监外执行罪犯外出都未向当地派出所请过假。

2、执法部门配合不力,监外执行监督考察工作出现脱节。审判机关对罪犯宣告监外执行后,法律文书有时送达不及时或出现漏送等情况,造成见人不见档、见档不见人,甚至人档都不见的情况,致使审判机关与公安机关对监外执行罪犯的执行交接出现相互脱节。另外,罪犯被宣告监外执行前在看守所羁押,判决后审判机关虽然将有关的法律文书送达看守所,但是看守所在释放监外执行罪犯后,有的不及时或者根本不把判决书等向监外执行罪犯的辖区派出所送达,致使部分监外执行罪犯执行脱节。作为法律监督机关,法律赋予监所检察机关检察部门对监外执行罪犯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考察的权力,但审判机关在对罪犯宣告监外执行后,判决书往往不向监所检察部门送达,看守所有时也不及时报告,致使监所检察部门很难掌握辖区内监外执行罪犯的实有人数。

3、监外执行罪犯对监外服刑认识不够,逃避监管现象突出。按照规定,罪犯被判监外执行后,要到其户籍所在地的派出所报到,一部分有固定职业或固定住所的罪犯基本能够做到,但是,一些无固定职业、户口空挂或无固定住所的监外执行罪犯,往往都没及时到辖区派出所报到,特别是有的由于在判监外执行时并判有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他们为了偿还债务,忙于外出打工挣钱,根本就没想到要到派出所报到,按要求定期向派出所报一份思想、工作、学习情况的汇报更无从谈起。有的基层派出所也没有按照有关法律规定积极寻找或者通知有关单位负责寻找,造成脱管、漏管。通过检察发现90%以上的判缓刑监外执行罪犯未主动向当地派出所汇报过思想、工作、学习情况。

4、监督管理停留于表面,考察活动流于形式。基层派出所一般警力都不足,且任务繁重,加之在对监外执行罪犯的监督管理方式上没有统一的规章制度和措施,导致对监外执行罪犯监管工作的具体操作上无章可循,个别派出所对已经掌握的监外执行罪犯的监督管理也仅仅停留于重新犯罪进行打击,没有真正履行监督管理职能,监督考察成了一纸空文。在检察中发现,有的派出所对监外执行罪犯考察是通过村委会或监外执行罪犯的亲朋问问,有的是在办案或办事中顺便问问,考察记录不规范、不完整,甚至根本无记录。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要加大对监外执行的监督力度,规范监外执行罪犯的监督管理,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监外执行的监督管理工作进行整改和完善:

1、进一步提高对监外执行罪犯监管工作重要性认识。政法各机关应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各职能部门领导应切实加强检查、指导和督促,政法委应组织审判、检察、公安机关每年不定期组织1至2次专门的联合检查,对监外执行刑事判决、裁定中取得的成绩或经验应及时给予推广,对存在的问题应及时依法纠正或处理。统一规范监外执行的监督管理工作,把此项工作纳入各职能部门全年工作目标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考核,形成领导重视、责任落实、制度健全、措施得力、各部门齐抓共管的格局。

2、强化监外罪犯监管责任。要认真贯彻落实高检、高法、公安部、司法部《关于依法加强对管制、剥夺政治权利、缓刑、假释和暂予监外执行罪犯监督考察工作的通知》等规定,加强对监外执行罪犯的监督管理。执行地派出所要统筹安排,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掌握本辖区内监外执行罪犯的基本情况,建立监外执行罪犯考察档案和统计台帐,要求法律文书、帮教组织、帮教措施、责任人、保证书齐全,要有专(兼)职人员具体负责此项工作。派出所要切实履行对所辖区域内监外执行罪犯的监督管理考察职责,依靠基层组织、单位保卫部门、治保会等加强对监外执行罪犯进行经常性的帮教,对不服管理帮教的,要根据相关规定进行查处。检察机关监所检察部门应依据有关法律和法规,督促执行机关规范对监外执行罪犯的监督管理:一是要加强对监外执行中违法行为的查处,尤其要着重查

办牵涉其中的职务犯罪案件;二是要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对监外执行罪犯重新犯罪进行打击,及时审查批捕,依法提起公诉;三是加大对监外执行罪犯执行的监督考察力度,每半年组织当地派出所、司法所召开一次座谈会,对本辖区的监外服刑罪犯的思想情况、遵纪守法情况进行一次工作小结,促使执行机关严格执法,切实履行监管职责。审判机关应严格执行最高人民法院“判

决生效后,还应送达被告人的所在单位或者原户籍所在地的公安机关”的规定,杜绝在法律文书送达、罪犯转移等环节发生漏管、脱管,同时判决书还应向同级监所检察部门报送一份。

3、建立担保人制度。鉴于目前监外执行罪犯监管工作中存在的工作脱节、脱漏管现象频发等问题,建议对监外执行罪犯实行担保人制度。担保人由监外执行罪犯提出,具有管束能力的近亲属或者其所在单位有关负责人担任。担保人应保证监外执行罪犯在规定时间内向有关执行机关报到及汇报有关改造情况。若因担保人管控不力而导致监外执行罪犯脱管、漏管,则应追究担保人的相应责任。以此督促监督外执行罪犯自觉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保障监外执行工作顺利有效地进行。

4、积极探索和建立“社区矫正”平台。当前监外执行罪犯缺乏一种改造教育的环境和平台,管理教育机关只管不教的现象大大背离了刑法执行的宗旨。鉴于此种情况,应积极探索和建立司法部正在试点开展的“社区矫正”教育平台,公、检、法等部门积极与司法部门配合,采取有效措施,做好监外执行罪犯的监管工作。

第五篇:浅谈罪犯心理矫正的意义及其工作方法专题

浅谈罪犯心理矫正的意义及其工作方法

张易阳

摘要:犯罪行为具有很大的社会危害性,为了保持社会秩序的正常进行和公民的合法权利不受他人的侵害,世界各国都设立了各种各样的刑罚制度来惩罚犯罪。但是,惩罚犯罪并使罪犯受到社会的惩罚是设置刑罚制度的最终目的吗?从人权的角度出发,笔者认为不应当是这样,是罪犯接受惩罚在一定成度是为了给予受害人的心理补偿,也是对社会秩序的维护(通过对罪犯的严厉惩罚使他人产生畏惧心理从而减少犯罪),但是,从犯罪者方面来看,对罪犯进行心理矫正以使其回归健康心理从而使其能够顺利回归社会才是最终目的。在此,笔者简谈一下罪犯的心理矫正的意义及其方法。

关键词:罪犯 心理矫正 工作方法

贝卡利亚曾在《犯罪与刑罚》一书中谈到:犯罪是社会遭受的危害是衡量犯罪的真正标准①。比伦巴莫等人主张犯罪就是对国家、社会、个人生活之侵害。那么我们了解一下犯罪的本质特征——社会危害性对我们更深入的探索罪犯的心理矫正有重要的意义。

一、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 从我国刑法所保护的利益来看,犯罪的社会危害性是对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的损害的统一,犯罪会严重侵害人民的人身利益和财产利益,也会对国家的正常秩序造成冲击,甚至有可能会颠覆国家政权;从犯罪的结果来看,犯罪行为不仅对社会造成了现实的的危害,还包括对社会未来的一种威胁,如杀人、强奸、抢劫等对社会造成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还有另外一些的危害国家政权的犯罪即使没有给现实社会带来危害也构成犯罪,因为它有可能对社会未来造成威胁,如我国的反革命宣传煽动罪,无论被煽动者是否被煽动起来去革命并不影响罪名的成立。由此可见,犯罪具有极大的社会危害性,则我们对罪犯进行心理矫正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②

二、罪犯心理矫正的意义

心理矫正是指由心理咨询师、矫治社会工作者、犯罪心理学家等专业人员运用心理学等专业方法,对罪犯开展心理测心理咨询与治疗、生存技能辅导等社会支持,矫正社区服刑人员的不良心理并促进其人格再社化的过程,心理矫正的宗旨是平等尊重、科学实效、助人自助、用生命影响生命,衡量与判断一个人的心理健康与否主看人的常态心理状态是否与社会公众的心理状态相一致。

有很多服刑人员当初就是因为心理健康出了问题而走入歧途,在消极内在因素和外在不良环境的支配下,他们犯了罪,被关进监狱,在监狱改造中又形成了罪犯心理,即罪犯被判决执行刑罚后,在服刑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各样的心理反应,是刑罚承受者在受刑过程中的特殊心理现象。那么,对罪犯的这些心理问题进行矫正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罪犯心理矫治工作是保障罪犯人权的需要。随着国家法治文明程度的整体提高,作为社会人权发展水平标志的罪犯人权保障会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重视,罪犯从收押到刑满释放整个过程,对罪犯应享有的权利都有具体的法律规定。其中健康权作为罪犯的一项最基本的权利需要行刑机关给予根本保障。以往在我 ①② 贝卡利亚.《犯罪与刑罚》

们监狱或干警的观念中,健康往往被理解为身体健康或没有生理上的疾病,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认识发生了根本变化,认为健康不仅指生理上的疾病,也包括心理上的疾病,因为心理上的问题往往会导致生理上的问题,这在医学上也得到了相应的认识,罪犯从监狱刑满释放时,有权利得到能够适应社会的的心理条件,即监狱有义务对罪犯不健康的心理特征进行改造,这也应该是使罪犯蹲监狱的目的之一。

(二)开展罪犯心理矫治工作是提高教育改造质量的需要。目前我国监狱有两大任务:一是保障罪犯人权,二是提高改造质量;在提高改造质量方面,罪犯心理矫治工作的根本任务是使罪犯适应监狱环境,发现并校正导致个人犯罪或者再次犯罪的人格缺陷,促使其心理健康,认知正常、行为符合社会评判标准,罪犯心理矫治工作的更高目标则是消除罪犯的监狱人格,提高罪犯融入社会的能力。长期处于监禁状态下的罪犯一旦踏入社会,必定感难以适应,其在封闭式监狱生涯中形成的自卑的心理、萎缩的自律力、薄弱的意志、颓废的性格以及贫乏的谋生手段等监狱人格,很容易使其再次铤而走险,走上重新犯罪的道路,这就需要对罪犯进行再社会化的教育。罪犯心理矫治的社会化教育,以打破传统封闭行刑的框架,社会化为着力点,极依靠社会力量的支持与参与,争取更多的社会力量和罪犯亲属参与在罪犯教育改造工作中,使罪犯在服刑中能够尽可能地接触社会并对此进行多层次、多渠道的探索,以尽可能的消除罪犯的监狱人格,保社会的安定和谐。此外,开展罪犯的心理矫正工作,有利于监狱的改善,有利于监狱文化的健康发展,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改造氛围,从而促进改造质量的提高。

(三),开展罪犯心理矫治工作是国际行刑趋势的需要,符合时代发展要求。随着国际化程度的日益加深,我国的行刑制度和罪犯教育改造模式不断受到国外行刑趋势的影响。目前,国际行刑趋势已由“报应性”司法向“恢复性司法”转移,恢复性司法的核心问题之一即“恢复原状”。国际恢复性司法的开山鼻祖霍华德认为“恢复原状”意味着赔偿、恢复和修补。恢复原状要求人们不仅承认犯罪所引发的伤害,而且要关注犯罪引发的原因,而面对犯罪的原因就必须对罪犯作为加害人所经历的苦痛加以研究,通过各种研究表明:罪犯严重心理创伤与其重新犯罪间存在着较高的相关性,因此,开展罪犯心理矫治工作,对罪犯心理健康进行关注,既有助于降低重新犯罪的比率,也有助于我国与国际行刑趋势相接轨。

二、罪犯心理矫正常见的工作方法

罪犯心理矫治解决的主要问题包括以下几个类:一是矫正罪犯偏常的认知方式。有研究发现罪犯心里具有偏执性、闭锁性、直感性和怪异性等特点。例如,他们常常以虚妄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对待和处理与他们相关的人和事时,以偏概全、片面极端;二是疏导不良情绪。监狱是刑罚执行机关,高墙、电网、荷枪实弹的武警战士等都构成了与社会环境大不相同的监狱环境,罪犯置身于这种环境,很容易产生恐惧、抑郁等各种负性情绪,如果不注意疏通引导,容易产生各种危机,例如初犯、偶犯对监狱环境的不适感,入狱前地位较高的罪犯进入监狱后的巨大失落感,长刑期罪犯在长期封闭环境生存产生的压抑感和孤独感,处于前夕罪犯重返社会的焦虑感等,当然,还有罪犯在服刑期间家庭偶生变故而导致的心理大变化,情绪抑郁,甚至长生自杀、越狱等极端的方式来发泄情绪;三是矫正罪犯的人格障碍和性变态。具有人格障碍和性变态的人常常具有一些偏常的心理和行为,据调查,罪犯拥有人格障碍者比率较高。Krassnuschkin1926年曾对2150个案例进行分析,发现人格障碍者占31.1%,以后,Schmid 和 Schnell

先后曾对初犯和屡次犯罪的1002个案例进行分析,其中人格障碍者19%至48.7%,1965年和1972年日本学者中田修和武林信义对各种犯罪555案例进行调查中,发现人格障碍者占39%.近年来,我国山东监狱管理局对罪犯的调查中显示,人格异常和心理变态者约占在押犯的35%至40%,对这些罪犯若不进行心理矫正,其犯罪心理是很难根除的,重新走向犯罪之路的可能性极大。四是减轻或消除神经患者的症状。对患者有神经衰弱、焦虑症、强迫症、疑病症等罪犯采用专门性的心理治疗方法减轻或消除其症状。

对罪犯进行心理矫正是一项艰巨而又意义重大的任务,在目前阶段,常见的心理矫治方法有如下几种。

(一)内省法 詹姆士说过:谁也不会否认人能观察到自己的感觉、情感和意愿这个主观世界。这话既承认人主观的心理世界,又承认了人能通过内省来了解这个世界。人能控制自己的冲动,约束自己的行为,使自己的活动合乎客观规律,这些正是自我审视的客观性反映。作为一种自我心理调控的方法,监狱校正人员要经常创造利于服刑人员要反省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的环境,并尽力使其能够真正的反省自己行为举止,当服刑人员遭遇挫折、面对矛盾时,积极鼓励其从自身找原因,勇于检点自己的行为;待人接物要做到:无理要让人,有理也要让人。在内省方式上,将自己与他人比较,明确自己是由于哪些因素才获得改造成果或导致失败的;在内省内容上,要对照标准自我检查。

(二)厌恶法

是指运用惩罚的、厌恶性的刺激,通过直接的或间接的想象,以消除或减少某种适应不良行为的方法。心理辅导常用的方法是运用想象产生厌恶以抑制不良心理与行为。想象厌恶法,是将辅导者口头描述的某些厌恶情境与当事人想象中的刺激联系在一起,从而产生厌恶反应,以达到减少或中止某种不良行为的辅导目的。以服刑人员性心理变态为例,当患者出现不良性冲动时,要他立即闭上双眼,想象眼前站着一个高大警察,或是想象被人当场抓住,在众人面前受到批评指责和羞辱的场面,想象在这种场合又如何身败名裂,无地自容,羞愧难忍,从而达到厌恶此种行为的目的。事实上此种方法,人们有时无意中常用。

(三)宣泄疗法

服刑人员具有情绪不稳、易冲动、易激惹等特点,在情绪或行为自我克制的情况下容易导致不良情感的积蓄,如没有及时宣泄、疏导,在外界的刺激下易产生突发事件,鼓励服刑人员把自己的内心矛盾与痛苦情绪体验宣泄出来,减轻心理上的压力,减轻或消除紧张的情绪,易使服刑人员恢复平静的心情。宣泄疗法的效果取决于服刑人员的心理状态与他对管教或者心理咨询人员的信赖程度,若想让服刑人员把内心的痛苦倾吐出来并不是轻而易举的。因此,管教或者心理治疗师对服刑人员宣泄自己内心的积郁,不能操之过急。真心诚意地向服刑人员讲清道理,逐步与服刑人员建立起信任关系。

(四)自我激励法

自我激励通过充分肯定自己的优点来评激发鼓励白己去争取进步、取得成绩。激励是一个人争取积极向上的动力,它是一种发自内在的力量。因此,它比一般外力对人的作用要强烈得多,持久得多。服刑人员在自我激励时可采用的主要方法:一是,目标激励,就是通过对服刑人员设立改造目标,来激发勉励他们去实现目标;二是,成绩激励,就是通过取得的荣誉和成绩,来激发自己朝新的荣誉和新的成绩去努力,即把荣誉和成绩作为自己努力的动力;三是,名言激励,就是把喜爱的名人名言,转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来激发勉励自己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对于改造中暂时受到挫折、遇到困难和烦恼、遭到不幸等情况的服刑人员都有用;四是,责任激励,就是把自己应承担的责任转化为激发勉励自己积极改造的动力;五是,特长激励,就是把自己独特的特长、优点长处作为自己激发勉励自己积极改造的动力,以此来获得心理上平衡。

(五)心理置换法

心理置换法指服刑人员用新的良性心理去代替旧的缺陷心理的方法。就是说在服刑期间,经过教育改造,在对服刑人员自身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问题有了比较全面、深刻、正确的认识的基础上,使服刑人员自觉地进行心理置换,以健康的积极心理结构代替原有的病态或变态的心理结构。心理置换包括观念、思维方式和需要等心理内容,如通过置换使服刑人员原有的目无法纪观念变为坚定的守法观念;使抢劫罪服刑人员原有的非分、畸形的物质需要欲望变为合理的物质需要;使抢劫罪服刑人员原有的冲动、野蛮行为变为守法、文明行为等。

(六)自我安慰法

自我安慰就是在不良情绪发生后,自己给自己找出不去激动、生气的理由,或是想想比自己目前更可悲的、更不利的后果,来和现状比较,或是想一想,可能还会有更好的机会和变化,从而达到平静情绪,调节心理的一种方法。服刑人员情绪不稳,易冲动、自卑,如在改造中受挫折就容易焦虑不安,在受到讥笑时易失去信心。所以在日常改造生活中要适当地应用自我安慰法,以起到稳定心态的作用。

(七)理性情绪法

它是认知心理治疗方法中的一种疗法。其关于心理失调原因和机制的看法集中表现在 理论中,理性情绪法治疗过程可归纳为ABC诱发事件—信念—后果—诘难—效应五个因素。非理性信念有三个特点:一是要求绝对化,二是过分概括化,三是糟糕可怕化。这三种负面化的想法,都是一场灾难。这种想法会导致个体陷入极端不良的情绪体验之中而难以自拔。如耻辱、自责自罪、焦虑、悲观、抑郁等等。所以在矫正服刑人员时,要帮助他们重新构建新理性认知结构,重新选择自己,重新确立对自己的信心,更改错误的认知,通过认知的矫正以达到行为的重塑。

(八)松弛练习法 也称放松训练法,它是一种通过训练有意识地控制自身的心理生理活动,降低激活水平,改善机体紊乱功能的心理辅导方法。一般来说,其方法是紧缩肌肉,深呼吸,释放现在的思想,注意自己的心跳次数等,帮助当事人经历和感受紧张状态和松弛状态,并比较其间的差异。放松训练可以帮助服刑人员减轻或消除各种不良的身心反应,提高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以达到减少意外事故发生的目的。

三、目前中国关于罪犯心理矫正的现状

对于监内服刑人员的心理矫治工作,我国目前从省、市和单位来看,罪犯心理矫治的组织机构有四个层次:

1、省(市)监狱管理局建立罪犯心理矫治工作指导中心;

2、监狱成立罪犯心理矫治室;

3、监区、分监区设立罪犯心理辅导站;

4、罪犯中成立心理互助组,可以说国家对罪犯心理矫治工作还是很重视的,对在监服刑人员进行尽可能多的接触和心理辅导。同时,为了能够市刑满释放人员能够顺利的重返社会,不再走向犯罪的道路,我国也开始对监外人员进行长期的心理关注,并对有心理问题的人员积极提供帮助。对于监外罪犯心理矫治工作方式相对狱内而言很多样,总结出来出来主要有下列几种模式:一是有心理咨询资

质的社区矫治工作者自主开展的心理矫治工作,如上海市新航社区服务总站嘉定区工作站社工金婉仙的工作模式;二是社会机构组织志愿团队,心理咨询师业余参与心理矫治工作;三是政府建立工作室,组织志愿者对罪犯开展心理矫治工作;四是政府规划,购买社区的专业服务。通过这样对罪犯从狱内到狱外全方位的心理矫治,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罪犯的重犯罪的概率,也是对罪犯的人权保障,具有人道主义精神,是值得提倡的。

可以这样说,目前,我国罪犯心理矫治的规章制度已经初步建立,心理矫治民警队伍建设已经开始进行,犯罪心理咨询也已经形成规模,只是缺少特色。但是,我们国家传统上毕竟是重视刑罚的国家,对于罪犯往往过于重视外在的惩罚,对其心理的矫治工作缺少关注,所以我国的罪犯心理矫治制度起源较晚,现在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尤其是狱外持续关注这一点是近年才提出的,对罪犯心理的治疗研究需要进一步加强,更需要建立一支专业的队伍来强化对罪犯的心理矫治工作,毕竟惩罚犯罪不是目的,真正拯救罪犯才是人道主义精神所要求的,也是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

大凡走向犯罪的人都有一定的心理问题或曾经受过社会的严重伤害,从根本上拯救他们,使他们恢复健康重归社会才应该是我们的最终目的,刑罚应该只是在心理治疗达不到效果的一一种强硬的手段而已。在此,笔者简单谈这么多,希望各位能够对罪犯的心理矫治工作进行研究,尽可能使罪犯从根本上消除犯罪的思想,使其健康的重归社会。

下载监外执行罪犯矫正工作word格式文档
下载监外执行罪犯矫正工作.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经济罪犯王某矫正个案

    经济罪犯王某矫正个案 一、社区矫正对象王某基本情况 王某,男,1978年11月27日出生,现年29周岁,当兵退伍后,被分配到本溪市北台钢铁厂做经济警察。户口在明山区体育路,现居住于石子......

    罪犯接受社区矫正保证书(缓刑)

    罪犯接受社区矫正保证书 罪犯 : 你因 罪,本院于 年 月 日作出 刑事判决书: 。该判决已于 年 月 日生效。现告知你必须自判决、裁定生效之日起或看守所释放之日起七日内到居住......

    罪犯接受社区矫正保证书(缓刑)

    罪犯接受社区矫正保证书 罪犯: 你因罪,本院于年月日作出刑事判决书:。该判决已于年月日生效。现告知你必须自判决、裁定生效之日起或看守所释放之日起七日内到居住地司法所报到......

    监外执行思想汇报

    尊敬的XXXXX:通过民警在这一年的对我不断的帮助教育,使我真正对自己所犯罪行有了深刻的认识,同时给我自己也带来了无法挽回的痛苦和损失,给社会造成了不良影响。在这段时间里,派......

    监外执行犯罪材料

    监外执行罪犯,是指根据我国有关法律规定的可以监外执行其刑罚的被管制、剥夺政治权力、缓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 目前,司法机关对罪犯的改造工作普遍存在重墙内轻墙......

    监外执行汇报

    左权县人民检察院 2011年监外执行检察工作汇报材料2011年,我院监所检察科以高检院制定的《人民检察院监外执行检察办法》和中央五部委联合下发的《加强和规范监外执行工作的......

    申请监外执行

    关于为XX同志办理所外执行劳动教养的建议函重庆市劳教戒毒所: 正在贵所执行劳教的XX同志,于二〇〇一年一月一日日起至今,担任我协会下属的重庆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该同志过去......

    罪犯的监狱矫正与社区矫正模式比较

    罪犯的监狱矫正与社区矫正模式比较 ——以上海市为例 孙辉 2012-9-21 14:48:52 来源:《南京师大学报:社科版》2007年4期第25~30页 【作者简介】孙辉,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