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家庭、学校对学生体质影响的思考
家庭、学校对学生体质影响的思考
坪山中心小学
罗紫懿
从“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到如今“每天锻炼1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快乐一辈子”,体质健康一直是社会发展的基本保障之一。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孩子的健康成长直接关系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正处在学习和发育重要阶段的小学学生,身体健康对他们的重要性勿庸置疑,没有健康的身体,任何事都无从谈起。可是,现如今的学生之中“近视眼”、“小胖墩”、“病秧子”日益增多,学生体质差、爱生病、体育测试不达标„„一系列不良现象和问题的出现严重影响了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孩子们的体质健康状况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
所谓体质,就是人体的质量,是人们的有机体在遗传变异和后天获得性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机能和形态上相对稳定的特征。它包括体格、体能和适应能力三方面,而当前小学生的体质,以我从教数年来的感觉是学生的生理、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体质下降不光影响了学生的体育成绩,还威胁着青少年的身体健康。通过分析,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学校这方面看,重智育轻体育的倾向还未能很好扭转 当今,教育部门一直在倡导素质教育,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对各个学校全方位考查,全面评估,出台了一些政策法规,要求各学校开齐开足课程,保证小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但是,下面的学校是不是照办了呢?没有,为什么不照办呢?就是因为上级的评价机制存在漏洞。漏洞在哪里呢?我们知道,学校的考试成绩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而开不开齐、开不开足课程;保没保证小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上级领导则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就是领导们下来检查,学校也会想法搪塞过去。最终,还是学校的教学成绩决定了一所学校的成败。既然这样,哪个学校还会去重视学生的身体素质?哪个老师还会为孩子的终身着想?孩子也顾不了自己的身体了,只能挤时间、拼学习。
二.一些家长对提高孩子体质健康的重要性也没有充分的认识
家庭和学校一样,是孩子成长的主要环境,而且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除了知识的传授,家庭对孩子各方面的影响都超过学校,而且起决定作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当今家长的普遍心理。然而过高的期望和过分的关心导致了子女心理压力过重。据一份调查资料表明,有90.8%的小学生感到读书有压力,压力主要来自家庭(43.8%)。
很多学生家长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孩子的学习成绩提高了,家长又买好吃的,又买新衣服,对孩子进行物质奖励;孩子的学习成绩下降了,家长对孩子则非打即骂。我们学校在搞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组织小学生参加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当有的学生跟家长说了自己参加了体育小组或其它小组时,家长则对孩子说,你什么小组也不用参加,只要把学习搞好了就行了。当有的学生回家说要代表班级参加运动会,进行跑步比赛时,家长则说,跑步多累,还耽误学习,你和老师说你一跑步就肚子疼,老师就不会再让你跑了。(这是我调查学生了解到的情况)家长的这种错误认识,也是受考试制度的影响,家长是为了让孩子将来能考上大学,想法是好的,但却忽视了学生的身体素质。
其实,人最宝贵的是生命,而健康是一个人最大的财富,如果没有了健康,还谈什么教育的成功和质量。我国著名的数学家陈景润英年早逝就是个典型的例子。
三.学生自身存有懒惰性,怕吃苦
现在的小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在家中娇生惯养,受到父母的过分溺爱,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在体育课上,有的学生跑步时怕苦怕累,干脆向老师请病假;有的学生则由着性子慢悠悠地跑,甚至是走;有的学生在跳远时怕弄脏了鞋袜,只是象征性的轻轻一跳,根本没有使上力气。活动课上,很多同学不出教室,继续在教室里学习。这样,学生的身体怎么能得到锻炼,学生的体能素质怎么能不下降。现在的小学生,吃的越来越精,穿的越来越好,玩的越来越新,身体却越来越差,这是今天的小学生的真实状况。这些孩子不知道锻炼身体,只知道看电视、玩电脑游戏,导致了小学生中的胖子更多了,而他们的动手能力更差了,心理承受能力更低了,从而失去了健康的体魄。
总之,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提高学生的体能素质,还需要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保证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注意学生的用眼卫生,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等。那种把学生当成考试的工具,靠牺牲学生锻炼和休息时间来换取一时功利的做法,最后牺牲的是学生的健康。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关心爱护学生,关注学生身心健康,是全社会的责任,为了提高学生的体能素质,让我们赶快行动起来吧!
第二篇:浅谈学校体育学生体质下降及思考
2007年5月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这份文件被称为中央7号文件。它的目的在于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以迎接2008年北京奥运会为契机,进一步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对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中央七号文件中共提供了三种主要指示和思路,第一是高度重视青少年体育工作;第二认真落实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各项措施;第三点就是加强领导,齐抓共管,形成全社会支持青少年体育工作的合力。
文件中所指出的解决方法及途径正式针对了发生在当今学校体育中受教育群体学生亟需解决的问题,即当今青少年学生体质持续下降的问题。
2011年,中国进行了第6次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查,本次体质监测覆盖了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7个民族、995所学校,参加调研人数为348495人。检测项目包括身体形态、生理机能、身体素质、健康状况等4方面24项指标。
1.大学生身体素质继续呈现缓慢下降,但下降幅度明显减小。
调研结果显示,19-22岁年龄组除坐位体前屈指标外,爆发力、力量、耐力等身体素质水平进一步下降,但与前一个五年相比(2000年-2005年),下降幅度明显减小。
与2005年相比,19-22岁城市男生、乡村男生立定跳远成绩分别平均下降1.29、0.23厘米,引体向上成绩分别平均下降1.44、1.45次,1000米跑成绩分别平均下降3.37、3.09秒;城市女生、乡村女生立定跳远成绩分别平均下降2.72、0.92厘米,仰卧起坐成绩分别平均下降3.02、2.48次/分, 800米跑成绩分别平均下降3.17、1.87秒。另外,城市男生、城市女生握力分别平均下降0.18、0.35千克;城市男生、城市女生、乡村女生50米跑成绩分别平均下降0.06、0.10、0.05秒。
2.视力不良检出率继续上升,并出现低龄化倾向。
调研结果显示,各学段学生视力不良率仍然居高不下。7-12岁小学生为40.89%(其中城市为48.81%,农村为32.98%),比2005年增加9.22个百分点;13-15岁初中生为67.33%(其中城市为75.94%,农村为58.74%),比2005年增加9.26个百分点;16-18岁高中生为79.20%(其中城市为83.84%,农村为74.59%),比2005年增加3.18个百分点;19-22岁大学生为84.72%(其中城市为84.14%,农村为85.30%),比2005年增加2.04个百分点。值得注意的是:低年龄组视力不良检出率增长明显,如:7岁城市男生、城市女生、乡村男生、乡村女生视力不良检出率分别为32.17%、36.43%、24.12%、26.95%,比2005年分别增加8.71、8.76、10.56、10.32个百分点。3.肥胖检出率继续增加。
调研结果显示,学生肥胖和超重检出率继续增加。7-22岁城市男生、城市女生、乡村男生、乡村女生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3.33%、5.64%、7.83%、3.78%,比2005年分别增加1.94、0.63、2.76、1.15个百分点;超重检出率分别为14.81%、9.92%、10.79%、8.03%,比2005年分别增加1.56、1.20、2.59、3.42个百分点。4.龋齿患病率出现反弹。
调研结果显示,与2005年相比,多数年龄组学生乳牙龋齿患病率、恒牙龋齿患病率出现反弹。如:城市男生、城市女生、乡村男生、乡村女生7岁年龄组乳牙龋齿患病率分别为55.84%、57.48%、62.10%、62.55%,比2005年分别上升8.04、8.78、3.70、3.95个百分点;12岁年龄组恒牙龋齿患病率分别为19.80%、18.64%、18.64%、23.85%,比2005年分别上升8.90、3.94、6.64、8.05个百分点。
青少年体质下降的原因有许多,众多的原因背后隐藏了更加复杂的问题,诸如社会问题、教育问题、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我们将就此一系列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层层破解,以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一、学校方面原因。
首先,传统教育观念“重文轻体”
学校是中小学生健康发展的理想的殿堂,但传统的教育思想和制度使中小学生成为教育的奴隶,有碍于中小学生的健康发展。在中国传统观念中“学,而优则仕”、“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观念根深蒂固。通过学习改变命运,改善生活状态的愿望一直是国人在学海中挣扎的动力。
其次,繁重的课业负担挤占课余锻炼时间
学生的家庭生活同样笼罩在“应试教育”的阴影之下,小太阳始终难以见到“太阳”。据中国青年报报道“中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及睡眠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由于学生普遍在校学习时间过长,学业负担过重,近七成中学生每天睡眠不足7小时。长期的加压加码,使学生不堪重负;长期的睡眠缺乏,导致学生体质下降;夜以继日的埋头学习,导致学生视力减退。
再次,体育经费、场地设施不足
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投入严重不足,而学校体育的经费投入更是少得可怜,很多学校体育的硬件设置不够齐全,场地、器械等达不到标准,影响了课程的质量和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最后,师资力量匮乏
许多中小学尤其农村中小学,在教师的引入上有着重智轻体的现象,没有专职体育教师,或专职体育教师改教其他学科,或小学语文老师、数学老师兼职体育课的现象特为普遍。
二、社会方面原因。
第一,政府管理缺位。社会管理职能是法律赋予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其内容包括经济文化教育体育卫生等方面,我国青少年体质近些年持续下降之现状严肃反映了政府管理的失责。政府管理的缺位体现在青少年体质持续下降方面,主要表现为政府的不作为即对社会的消极管理,管理行为的缺位导致学校权力超出应有边界以及学生权利的无法保障,直接破坏了学校教育的秩序和平衡发展。
第二,社会环境对体育教学影响。体育教学虽说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贯彻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部分,但是体育在学校的“五育”教育中成为所谓的副科。人们普遍认为,要想取得高的学术成就和高的社会经济地位,主要靠在科学知识上勤奋努力。所以体育课的学科课程地位低,不受重视。由于体育课程得不到重视,有些学校的管理者,认为搞体育的人头脑简单、四肢发达,轻视体育教学,看不起体育教师的工作。在一些学校体育课的课时费是其他课的60%。在职称评定,考评奖励等方面也和其他学科存在不平等现象,这些都严重挫伤了体育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第三,法规的落实难以保障。体育活动时间是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最基本的重要保证。《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中明确规定:学生每天要保证1h的体育活动时间。全国学校体育研究会常务副秘书长李永亮在《对中小学生体质下降的七大原因及五项对策》中讲到:学生参加体育动的调查结果显示,只有18%的学生能达到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42%的学生能达到每天半小时体育活动。随着年级增高,达到每天1h体育活动的学生逐渐减少。这样的调查数据在那些条例和指导纲要面前显得很渺小,由于缺乏有效的严密的监督机制,责任不明确,规定成了一纸空文。
三、家庭方面原因
第一,家长缺乏正确的健康观和教育观。脑力劳动为上,体力劳动为下,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等传统社会文化观念,在人们头脑中根深蒂固,受传统社会文化观念的影响,受一考定终身,以分数论英雄的应试教育的影响,受社会竞争加剧,就业压力增大的社会现实影响。许多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普遍具有重智育轻体育,重营养轻锻炼,重文化素质轻心理素质的倾向。对孩子培养不顾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拔苗助长”热衷于早期“智力开发”。周末假期,本来是孩子放松的好机会,可是一些家长还要孩子参加各种辅导班,考试班或给孩子请家教,让孩子学钢琴、学绘画。从而剥夺了孩子玩耍的权利,锻炼身体的权利。
第二,家长缺乏必要的营养科学知识。许多家长尤其是独生子女家长不仅对孩子娇生惯养,而且缺乏必要的营养科学知识,在饮食方面,太放纵孩子,孩子想吃什么就吃什么,致使孩子过多摄入了含高糖、高脂、高蛋白、高热量的垃圾食品,造成孩子“营养过剩”,或者致使孩子养成了挑食、偏食习惯,使营养物质摄入不全,缺少必要的微量因素,造成孩子“营养不良”,因此,不合理的膳食结构及不良的饮食习惯是导致“土豆型”和“豆芽型”孩子即“小胖墩”“豆芽菜”比比皆是的原因。
四、学生自身原因
首先,缺乏健身意识。对于体育运动对于体质健康的认识不够。从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调查来看,目前大部分学生的体育课时间安排是每周一节,在仅有的一个半小时的运动时间里,部分学生不积极配合锻炼、偷懒、早退的情况时有发生,充分反映出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忽视态度。而且在每天的课余锻炼时间,男生进行体育锻炼的时间比较多,进行篮球、足球等项目的锻炼,女生基本上除了体育课外用于锻炼的时间几乎等于空白。学生并没有认识到体育运动对体质健康的重要意义,主动进行体育锻炼的比例偏低。
其次,生活方式不健康。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习惯也随之发生变化,特别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青少年接触网络的比例迅速增加。这种生活方式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构成了潜在威胁,学生将有限的闲暇时间主要用于玩电子游戏、浏览互联网、看电视等活动,而运动时间明显减少。交通工具日趋发达,学生上学放学运动量大幅度减少,这些生活习惯的改变必然造成学生体能下降。现在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日常事务不会做也不愿做,更不愿意参加体育锻炼。身体长期得不到充分的活动肥胖自然增多。
最后,饮食习惯不健康。饮食和营养是保护和增强学生体质与健康、提高活动能力和学习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良好的饮食习惯可以帮助人们改善体能和保持良好的体态。由于中小学普遍开有早读课,一些中小学生为了赶时间不吃早餐或吃不好,而在中午,一些中小学生嫌学校的饭或家里的饭不合自己的口味,随便在校外的小摊上吃一些不合卫生标准的垃圾食品等。不良的饮食习惯也是造成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原因。针对相关问题,我们从当今社会的专家所采取的方向入手,寻找解决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对策,分别有以下几点。
一、从学校方面。
首先,学校应摆正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位置,把体育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和切人点。认真贯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坚持“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其次,学校要认真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新课程标准,开足上好体育课,不得以任何理由削弱占用体育课,更不得出于安全的理由,因噎废食,使体育课“空壳化”、“休闲化”、“走过场”。要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有效增强学生的体质。同时学校要实行科学规范的作息制度,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形成人人参与,个个争先,生气勃勃的校园体育锻炼氛围和全员参与的群众性体育锻炼风气,有效地促进广大青少年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培养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甲.。要积极开展早操、课间操和下午的课外体育活动。保证学生每天有-4,时的体育锻炼时间,让“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生活一辈子”的理念深入人心。此外学校还要加强学生体育社团和体育俱乐部的建设,广泛开展学生体育集体项目的竞赛。
再次,学校应合理分配办学经费,增加体育经费在办学经费中的比重,改善体育场地、设施条件,为青少年学生的体育锻炼创造必要的物质条件。同时学校要根据课时计划,增加体育教师的编制,加强 体育教师的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素质和水平,努力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使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得到明显的提高。
最后,学校必须严格执行国家的有关规定,合理安排学生在校的学习时间,控制作业量,确保学生有足够的睡眠时间、体育锻炼时间,不得以任何理由和方式增加授课时间和作业量,加重学生学习负担。
二、从家庭方面
首先,家长要深刻地认识到体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意义,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健康观和成才观;
其次,家长要掌握必要的营养科学知识,注意改善孩子的膳食结构,矫正孩子的偏食习惯,有意识地让孩子多劳动、多运动,要走出重智育轻体育、重营养轻锻炼、重技能轻体能的误区,不能以牺牲孩子的健康为代价,进行“课业加餐”。
最后,家长要培养孩子良好的作息习惯和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让孩子远离“电子鸦片”——电子游戏。
三、从社会方面
青少年体质健康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共同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教育、体育部门及共青团、新闻媒体要共同构建一种健康的生活理念,坚持不懈的抓好青少年的体质健康,营造一种全社会都重视青少年体质健康的社会氛围。
首先,教育部门要加强完善学生体质与健康监测,网络建设,定期公布监测结果,并且根据监测结果反映出来的学生健康状况,指导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同时教育部门要尝试在高中毕业学业考试中增加体育考试,使体育成绩成为全面评价学生质量、选拔人才条件的需要,将体育考试成绩作为高考录取新生的重要参考依据,以此提高学校、学生、家长对体育工作和学生身体健康的认识,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此外,教育部门要建立和完善学校体育的监督制度,成立学校体育工作指导委员会或督导组,定期和不定期地对各级各类学校体育进行评估检查,建立目标责任制,确保学校体育工作各项措施落实到实处。
其次,体育部门要把增强人民的体质,群众体育放在更重要的位置,利用体育彩票公益金在社区建一些必要的体育设施,同时要把青少年儿童作为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重点,开放社会体育设施,为青少年的体育锻炼创造必要的物质条件。
再次,共青团要利用迎奥运的契机、利用青少年组织程度较高的特点,推进青少年体育锻炼和健身计划,积极开展“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活动,如青少年夏令营、冬令营等。
最后,新闻媒体要多关注青少年体质健康,加强宣传力度,营造全社会关心重视青少年体质健康的社会氛围。
四、从学生方面
要提高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关键还在于青少年本身。青少年学生应树立随时随地都可以运动的观念,即“体育生活化”的观念。而不能以没有场地、器材、设施、时间为借口而放弃运动,青少年学生应该把体育作为一种生恬方式,要知道体质好,学习才会好,身体是学习的“本钱”。经常参加体育活动,体质增强了,思维才会更敏捷,学习效率才会更高。因此,无论学习有多紧张,青少年都应每天抽点时间 活动一下身体,哪怕是做家务也是一种锻炼。综上所表达,我们可以得知如今学校体育中存在的受教育群体体质下降问题的来源及原因,也摸索并尝试出了一些针对发生根源的解决手段,但是这些问题并未真正和完全的解决掉,仍然值得我们去更深层次的思考和探寻更加适合学校体育乃至体育学发展的最佳道路。
第三篇:学生体质健康发展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
学生体质健康发展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
安仁县 灵官中小雷爱华
【摘要】 全国中小学生体质近年来持续下降,已被社会公认。造成中小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社会的、学校的、家长的,还有学生自身的。本文根据许多研究人员的研究结果,对中小学生体质的发展趋势做了综合调查分析,中小学各年龄段多数指标呈普遍下降趋势,力量素质全部下降,耐力素质大部分下降,其他素质也在下降。学生体质明显减弱,且出现近视、肥胖、体弱、患病率持续增长的现象。综合以上问题建设性地提出一些对策、措施,为对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以及对相关课题的研究,提供一些个人意见。【关键词】 学生体质,发展趋势,因素分析
一、引言
发展应以人为本,人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未来社会的发展。一个国家国民体质状况是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指出,广大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充满活力,是一个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国家的希望。现如今学生体质呈普遍下降趋势,特别是城市学生下降幅度较乡村学生更大。学生近视、肥胖、体弱、患病率持续增长等等。以上问题如不切实加以解决,将严重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乃至我们的国家和民族的未来。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中结果呢?青少年的健康发展趋向如何呢?这有待于我们基层体育教师和体育工作者共同思
考的问题。本文想就这方面做一些分析,为能提高学生体质和健康水平提供有益的参考。
1.体质健康的定义:健康不仅仅是指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生理、心理的健康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对体质的定义在体育、教育和卫生系统,也已基本形成共识,即体质,是指人体的质量,它是在遗传性和获得性的基础上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特征。
2.中小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的趋势
发展应以人为本,人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未来社会的发展。一个国家国民体质状况是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国民精神紧张、营养过剩、运动不足、环境污染等因素所引发的非传染性疾病在全球的不断蔓延,导致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群不断地扩大。从总体国民体质上看,成逐年下降的趋势。为了解决这些社会问题,适应形势的发展和人们对健康的迫切需要以及对生活质量的不断追求,必须从青少年儿童和学生的健康抓起。
根据许多研究人员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青少年中小学生的体质健康同样呈逐年下降的趋式。学生的速度、耐力、力量、灵敏、柔弱等体能指标持续下降,还不只如此,又出现了青少年学生视力不良率居高不下,超重肥胖青少年明显增多,体弱多病的儿童骤然剧增等一些不良现象的出现。但身体形态指标有较大增长,特别是在身高、体重、胸围等方面增长幅度较大。
2、影响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发展的因素分析
2.1学生、家长重智轻体的观念, 对体质健康意识的淡薄。
近年来,学校教育一直受到“高考和中考”指挥棒的束缚,各级各类学校的领导和教师为了争取好成绩,把智育教育作为重中之重,体育教学就更不用说
了,放在了若有若无的位臵之上。加之学生从小在家长重智轻体的影响下,只有考上大学才能有辉煌的前程。家里家外、校里校外,形成统一“思路”。家长认为子女的体质健康只要平时注重增加营养,参加体育锻炼用处并不大。通过一系列的调查,反映出家长对子女参加体育锻炼的认识还存在很大问题,对于体质健康的认识还非常缺乏,重智轻体的观念占重要地位。
2.2学生课余时间少,体育锻炼时间严重不足,影响体质健康的提高。
学校至今仍把守着应试教育这根“缠身令”,以提高升学率为唯一追求,并以此衡量学校的教育质量和教师的工作成绩。为此教师不断加重学生的课业量,学生因为要做作业,做完作业后还要完成家长布臵的额外作业。等作业全部完成后,睡觉时间也差不多就到了;部分学生晚上或周末还要参加各种补习班、提升班,学习各种技能,因此除了只能在学校参加一些体育课或活动课规定内容的锻炼外,很少有时间再参加一些课余体育锻炼,只能在完成所有学习任务后才会有极少时间安排锻炼活动。这样学生严重缺乏体育锻炼,阻碍了学生体质的提高,影响体质健康的发展。
2.3教育、教学观念落后,阻碍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
目前,全国中小学正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然而,受“应试教育”观念的消极影响,现在的升学考试、毕业考试,还是以“分数线”、“及格率”作为评价标准。一些学生在主课老师眼里成绩不理想,所以占用他们的体育活动时间也就理所当然了,殊不知,这些在文化课中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健康体质也是不容乐观的。所以如此的恶性循环,不仅阻碍了学校体育工作的顺利开展,也影响了学生的身体健康。
其次,体育课的教学内容无法按制定的计划完成。
如学校有什么重大的体育活动,体育教师在班主任和学生的要求下,只能在体育课上练习。体育教师不得不放弃上课的内容去完成不是体育课上的任务,教学质量则会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学生因枯燥无聊的练习,不能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学校的活动课或课外活动,基本流于形式。学生缺少了教师的教,没有了教师的组织,没有了锻炼内容上的指导,也就失去了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教师必须转变观念,解放思想,用务实、求真、求实的态度进行体育教学改革,要牢固树立、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激发学生的运动与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2.4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影响学生体质健康的提高
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都很喜欢体育课。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体育课看法也有所不同,有的认为自己“体质不错”没有锻炼的必要;有的认为体育课“毫无意思”不想上;还有的认为“长大了还在蹦蹦跳跳不象样子”怕丢人等等。体育锻炼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要想有强健的体魄,并非一朝一夕。教师应该让学生树立运动强身的观念,将运动融入生活中的细微之处。体育老师还应该从自身的专业素养出发,认真的执行学校交给的任务,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专业水平。体育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是学生兴趣的激发者。体育教师丰富的理论知识,高超的运动能力,优美的示范姿势以及恰当的教育语言,都能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养成自我锻炼的习惯。另外,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教学形式多种多样也能唤醒学生对体育课的重新认识。
2.5校外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缺乏的影响
校外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是青少年锻炼的重要场所,也是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阵地.目前面向大众开放的公共体育场地设施非常有限,虽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体育健身意识普遍增强,各类体育场地设施不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改善,但都用于本单位职工健身娱乐,面向群众开放的机会和时间非常有限(其重要原因一是管理方面的不便,二是器材的维护),由于社会公益性体育场地设施少,造成双休日学生无处去锻炼的现象,也就没有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增强学生体质需要学校、社会、家庭三方互动,形成良好的风气和促进学生经常性参加体育锻炼的合力,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形成家庭带学生,学生促家庭的体育健身格局,促使家庭,社会形成科学正确的教育观念。
2.6体育硬件设施和师资的不足,也是影响学生提高体质健康的原因。
目前尚有不少学校运动场地面积与学生人数比重严重失调。因种种原因造成拥有200米以上标准场地的学校并不多,因此学生在进行快速跑练习时并不顺畅;遇上200-400米的中长跑练习,教师经常会看不出是不是自己的学生在练习,所以学生的练习质量如何教师无法确认。同时体育教师心中还要提心吊胆,生怕学生人数太多发生碰撞,会出现不必要的安全事故,所以遇上这种情况,教师有时只能采用占地面积不大的体育项目,久而久之学生的运动量受到限制,无形中影响了学生的体质。再有专业体育教师仍然缺乏,只好请其它任课教师兼任,这对指导学生正确参与体育锻炼是很不利的,无形中减少了学生增强体质健康的机会。
3、结论与建议
俗话说“亡羊补牢,尤未晚矣”。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近年来的持续下降,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学生体质的下降不是一种偶然,是由客观存在的社会的、学校的、家长的、体育教师和学生自身的因素造成的。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只有真正和体育教师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学习过程、家长的意识培养、社会大
环境的改变紧密联系在一起,才会得以实现。只要家长、社会树立正确的观念,让学生从沉重的学习负担中解放出来;使学校体育的经费投入、场地器材得到切实解决,体育教师敬业地做好本职工作;当学生养成了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学生的体质自然会增强。学生的体质增强了,有利于学生锻炼坚强的意志品质,有利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有利于学生审美观念的形成。学生的成长阶段是生理、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将加强学生体育锻炼这一工作放在应有的高度给予重视。这也正符合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的要求。
我们相信在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下,在学校、家长和学生本身的共同努力下,认真贯彻落实、督促和确保学生每天至少坚持一小时的体育锻炼。大力开展快乐体育、成功体育,以增强学生的体育意识,实现学生的强健体魄将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组.2000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2]王 红,费宏程.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尚需进一步完善.北京:中国学校体育杂志社.2004.[3]贾志勇.健康教育任重道远.北京:中国学校体育杂志社.2004.
第四篇:影响大学女生体质分析
摘要:本文通过连续三年对大学女生体格、体能的测试分析,发现学生体质并未随着我国经济增长。生活水平提高,得到明显改善与增强反映了不可忽视学校体育工作的客观事实,并就如何改善学生体质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体质 体格 体能
1、问题的提出
体质即人体的质量是指在遗传性和获得性的基础上表现出来的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因素的综合状态和特征,常用体格、体能。适应能力与精神状态等多方面的指标来衡量。经常对学生体质进行测试评定,利于发现问题,采取对策,有助于学校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2、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我校92级女生五十名以后每年新生中女生五十名。
2.2 研究方法:从1992年起,运用观察,测试法,座谈法和常规统计法。对身高(cm)、体重(kg)、胸围(cm)、肺活量(ml)、50。跑(秒)、立定跳远(cm)、800跑(秒),原地双手头上向前掷实心球(cm)等8项的数据用ibm-486微机进行处理,主要执行软件spss+v3.1。
3、结果与分析
3.1 测试结果
据考勤统计,换季期间一个班上课因病请假者92级,达15%,93级占28%。94级占28%。
因精神状态不能上体育课92级无,93级94级各占2%
3.2原因分析
连续三年的测试结果显示,新入校女生与在校女生的体质一年不如一年,表明其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非正相关。简析原因如下:
①主观原因:大多数女生不愿从事体育活动,不愿上体育课由来己久。几十年传统的中国体育只重视运动技术的教学而轻视强身健体,在体育课中多是传授运动技术与技能,而绝大多数女生不具备当运动员的条件,所以她们对体育课产生厌烦抵触情绪,此其。其二,由于大学生非常爱美,常用节食来达到苗条身段的目的;普遍胆小怕羞,喜静不好动,大多体力差、肌肉力量弱,月经期更不敢轻举妄动,也不愿运动。
②客观原因
A全民体育意识,健康意识较差,必须影响学校女生。
B全社会对青少年体质状况关心不够,学校体育倍受冷落。
C没有一套大、中、小学体质监测系统。
D多数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有些中学高三时就砍去体育课,让文化课取而代之,不借牺牲学生的身体来换取高升学率。
E学校体育场地、器材严重不足,无法保证正常的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
G独生女越来越多的表现为娇生惯养,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
H体育教师受经济浪潮的冲击,转行跳槽者渐多,不安心本职工作、热衷于第二职业者多,且大部分在职体育教师知识老化,素质下降,难以适应现代化教学要求。
4、建议
①依据女生心理、生理特点。应适当增加形体健美内容,激发她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她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②更新观念,强化全民健身意识,培养正确的体育健康观和审美观。采取有力措施使全民健身计划,首先在学校贯彻落实。
③建立健全一大、中、小学体质测定标准,定期测试。
④评定。端正学校办学方向。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过程中。学校应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方针。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学校应有计划的切实解决必需场地、器材设施问题。
⑤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有计划的培训提高在职教师实际工作能力水平;关心爱护教师,切实帮助教师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第五篇:学生体质健康发展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
学生体质健康发展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
姓名 单位及地址 联系电话 ***
龙红元
茶陵尧水学校 株洲市茶陵县严塘镇尧市
学生体质健康发展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
【摘 要】进年来新闻中报道多起学生运动中猝死事件,全国中小学生体质近年来持续下降,已被社会公认。让学生健康成长,增强学生体质健康为首选,拥有健康的体魄才能更好的展现自我报效祖国。造成中小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社会的、学校的、家长的,还有学生自身的。本文根据许多研究人员的研究结果,对中小学生体质的发展趋势做了综合调查分析,中小学各年龄段多数指标呈普遍下降趋势,力量素质全部下降,耐力素质大部分下降,其他素质也在下降。学生体质明显减弱,且出现近视、肥胖、体弱、患病率持续增长的现象。综合以上问题建设性地提出一些对策、措施,为对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以及对相关课题的研究,提供一些个人意见。
【关键词】 学生体质:
发展趋势:
因素分析
发展应以人为本,人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未来社会的发展。一个国家国民体质状况是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学校体育工作做出重要部署,明确提出“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这是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号)颁布以来,党中央对学校体育工作提出的重要而明确的要求,必将对我国学校体育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指出,广大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充满活力,是一个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国家的希望。现如今学生体质呈普遍下降趋势,特别是城市学生下降幅度较乡村学生更大。学生近视、肥胖、体弱、患病率持续增长等等。以上问题如不切实加以解决,将严重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乃至我们的国家和民族的未来。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中结果呢?青少年的健康发展趋向如何呢?这有待于我们基层体育教师和体育工作者共同思考的问题。本文想就这方面做一些
分析,为能提高学生体质和健康水平提供有益的参考。
1.体质健康的定义:健康是指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三个方面全部良好的一种状况,而不仅仅是指没有生病或者体质较好。对体质的定义在体育、教育和卫生系统,也已基本形成共识,即体质,是指人体的质量,它是在遗传性和获得性的基础上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特征。
2.中小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的趋势
发展应以人为本,人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未来社会的发展。一个国家国民体质状况是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国民精神紧张、营养过剩、运动不足、环境污染等因素所引发的非传染性疾病在全球的不断蔓延,导致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群不断地扩大。从总体国民体质上看,成逐年下降的趋势。为了解决这些社会问题,适应形势的发展和人们对健康的迫切需要以及对生活质量的不断追求,必须从青少年儿童和学生的健康抓起。
根据许多研究人员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青少年中小学生的体质健康同样呈逐年下降的趋式。学生的速度、耐力、力量、灵敏、柔弱等体能指标持续下降,还不只如此,又出现了青少年学生视力不良率居高不下,超重肥胖青少年明显增多,体弱多病的儿童骤然剧增等一些不良现象的出现。但身体形态指标有较大增长,特别是在身高、体重、胸围等方面增长幅度较大。
2、影响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发展的因素分析
2.1学生对体育运动认识不足,家长,学校重智轻体对体质健康意识的淡薄。
近年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老师,家长一味追求成绩而忽视学生的体质健康。各级各类学校的领导和教师为了争取好成绩,提高上线率,把智育教育作为重中之重,体育教学成为摆设。家长重智轻体,认为考上大学才能有辉煌的前程,剥夺学生的运动时间,不停的逼着孩子上补习班,甚至连走路上学都改成专线接送。学生耳濡目染渐渐远离
运动。家里家外、校里校外,形成统一“思路”。家长认为子女的体质健康只要吃好睡足加强营养补给,参加体育锻炼用处并不大且浪费宝贵的学习时间。通过一系列的调查,反映出家长对子女参加体育锻炼的认识还存在很大的误区,对于体质健康的认识还非常缺乏,重智轻体的观念占重要地位。
2.2学生课余时间少,体育锻炼时间严重不足,影响体质健康的提高。
学校至今仍坚持学习成绩代表学校的一切,以提高升学率为唯一追求,并以此衡量学校的教育质量和教师的工作成绩。为此教师要有成绩就得从学生下手,加大作业量,每日测试,每周考试,题海试磨练学生。使这些学生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文化课的学习中,很少顾及自己的活动及休息时间,有时候,甚至连课间十分钟的时间也难以保证。部分学生晚上或周末还要参加各种补习班、提升班,学习各种技能,因此除了只能在学校参加一些体育课或活动课规定内容的锻炼外,很少有时间再参加一些课余体育锻炼,只能在完成所有学习任务后才会有极少时间安排锻炼活动。这样学生严重缺乏体育锻炼,阻碍了学生体质的提高,影响体质健康的发展。
2.3教育、教学观念落后,阻碍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
目前,全国中小学正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然而,受“应试教育”观念的消极影响,现在的升学考试、毕业考试,还是以“分数线”、“及格率”作为评价标准。一些学生在主课老师眼里成绩不理想,所以占用他们的体育活动时间也就理所当然了,殊不知,这些在文化课中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健康体质也是不容乐观的。所以如此的恶性循环,不仅阻碍了学校体育工作的顺利开展,也影响了学生的身体健康。
其次,体育课的教学内容无法按制定的计划完成。
学校有活动,体育课被占用,体育教师不得不放弃上课的内容去完成不是体育课上的任务,教学质量则会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学生因枯燥无聊的练习,不能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学校 的活动课或课外活动,基本流于形式。学生缺少了教师的教,没有了教师的组织,没有了锻炼内容上的指导,也就失去了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学生对体育课的偏爱也往往是出于个人兴趣,相当一部分同学对体育还缺乏足够的认识,认为体育课是单纯的游戏课,不像语数等主课那样,测验获得好成绩就欢呼雀跃,而对体育课成绩的追求欲不是很高,学生家长也看重学习成绩,而对体育成绩普遍不重视,导致了重视主课,轻视体育的现象。加上近几年学校的“安全官司”接连不断,导致教师上体育课时,过于追求安全,不敢放开手教学。教师必须转变观念,解放思想,用务实、求真、求实的态度进行体育教学改革,要牢固树立、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激发学生的运动与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2.4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影响学生体质健康的提高
长期以来,传统的中学体育教育模式主要是以竞赛体育作为主要内容;常规的教学方法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通过讲解、示范等把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或灌输给学生,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与技能。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往往都是在教师的统一指令下,疲于听讲解,看示范,反复练习,而没有时间去感受和体验健身运动的乐趣,教学过程过分的强调“统一”、且教法“单一”,学生缺乏主动,体育课缺乏生机,使教学显得机械呆板,从而使学生丧失了对体育的兴趣,体育教学效果的提高无法谈起。这种片面强调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忽视学生主体作用,不注重学生体育兴趣培养的传统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体育教育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需求。体育锻炼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要想有强健的体魄,并非一朝一夕。教师应该让学生树立运动强身的观念,将运动融入生活中的细微之处。体育老师还应该从自身的专业素养出发,认真的执行学校交给的任务,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专业水平。体育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是学生兴趣的激发者。体育教师丰富的理论知识,高超的运动能力,优美的示范姿势以及恰当的教育语言,都能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养成
自我锻炼的习惯。另外,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教学形式多种多样也能唤醒学生对体育课的重新认识。
2.5校外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缺乏的影响
校外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是青少年锻炼的重要场所,也是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阵地.目前面向大众开放的公共体育场地设施非常有限,虽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体育健身意识普遍增强,各类体育场地设施不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改善,但都用于本单位职工健身娱乐,面向群众开放的机会和时间非常有限(其重要原因一是管理方面的不便,二是器材的维护),由于社会公益性体育场地设施少,造成双休日学生无处去锻炼的现象,也就没有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增强学生体质需要学校、社会、家庭三方互动,形成良好的风气和促进学生经常性参加体育锻炼的合力,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形成家庭带学生,学生促家庭的体育健身格局,促使家庭,社会形成科学正确的教育观念。2.6体育硬件设施和师资的不足,也是影响学生提高体质健康的原因。
目前尚有不少学校运动场地面积与学生人数比重严重失调。因种种原因造成拥有200米以上标准场地的学校并不多,因此学生在进行快速跑练习时并不顺畅;遇上200-400米的中长跑练习,教师经常会看不出是不是自己的学生在练习,所以学生的练习质量如何教师无法确认。同时体育教师心中还要提心吊胆,生怕学生人数太多发生碰撞,会出现不必要的安全事故,所以遇上这种情况,教师有时只能采用占地面积不大的体育项目,久而久之学生的运动量受到限制,无形中影响了学生的体质。再有专业体育教师仍然缺乏,只好请其它任课教师兼任,这对指导学生正确参与体育锻炼是很不利的,无形中减少了学生增强体质健康的机会。
3、结论与建议
少年强则国强。学生拥有健康的体魄,国家向前的步伐才迈的够力度。学生体质下降
已影响到国家的后备力量,引起人们的关注。学生体质下降是由客观存在的社会的、学校的、家长的、体育教师和学生自身的因素造成的。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只有真正和体育教师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学习过程、家长的意识培养、社会大环境的改变紧密联系在一起,才会得以实现。只要家长、社会树立正确的观念,让学生从沉重的学习负担中解放出来;使学校体育的经费投入、场地器材得到切实解决,体育教师敬业地做好本职工作;当学生养成了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学生的体质自然会增强。学生的体质增强了,有利于学生锻炼坚强的意志品质,有利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有利于学生审美观念的形成。学生的成长阶段是生理、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将加强学生体育锻炼这一工作放在应有的高度给予重视。这也正符合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学校体育工作做出重要部署。强化体育课,切实保证中小学的体育课时,实施《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提高体育课的实效性。强化课外锻炼,积极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丰富多彩课外体育锻炼,开展“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切实落实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时间,有序开展学生课余体育竞赛活动。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必须以“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为目标,一切工作都以实现这个目标展开。我们相信在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下。大力开展快乐体育、成功体育,以增强学生的体育意识,实现学生的强健体魄将指日可待。参考文献:
[1]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组.2000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R].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2]王平;;体育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J];新教育;2008年09期
[3]贾志勇.健康教育任重道远[J].北京:中国学校体育杂志社.2004.[4]郑辉;情绪、环境与体育教学[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2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