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流程(暂行)
附件
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流程(暂行)
为及时妥善处置重大突发事件,根据国务院《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银监会《重大突发事件报告制度》、《关于进一步完善大型银行信息报送机制的通知》要求及我行相关规定,特制订本流程。
一、重大突发事件的范围
重大突发事件指可能对我行自身经营发展、区域或全国金融稳定造成重大影响的事件,包括但不限于:
(一)违法违规经营事件;
(二)被诈骗、抢劫、盗窃等外部事件;
(三)因IT系统故障导致金融业务中断的事件;
(四)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引发无法正常经营的事件;
(五)重大涉诉事件和舆情事件;
(六)客户经营出现危机引发重大风险事件;
(七)其他具有重大影响的事件。
二、处理流程
(一)事发机构出现突发事件后,由各一级分行及时报送总行办公室和相关牵头部门。发生在总行、附属公司的突发事件,由部门、附属公司报送分管行领导和总行办公室。
(二)总行办公室接到报告后,负责报送董事长、行长、监事长、分管行领导。牵头部门不明确时,办公室就处置突发事件的牵头部门提出建议。
(三)牵头部门在分管行领导的直接领导下,组织相关部门,负责对突发事件进行应急处置,主要流程包括:
1、对突发事件的性质、影响等作出评估,提出处理措施;
2、向行领导报告最新情况;
3、指导分行做好应急处理;
4、拟订媒体应答口径报办公室;
5、持续向银监会等监管部门及有关部委进行报告。
(四)如遇重大突发事件,总行可成立临时应急小组。组长由分管行领导担任,小组设在牵头部门,相关部门参与。
(五)办公室统筹重大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并协调牵头部门和相关分行应对舆情。
三、牵头部门
(一)IT系统故障等突发事件,由信息科技部牵头负责。
(二)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等引发我行营业场所无法正常经营的事件,由渠道管理部牵头负责。
(三)聚众上访等引发的群体性事件,由党务工作部牵头负责。
(四)外部侵害且无我行人员参与的涉案事件,由安全保卫部牵头负责。
(五)管理人员被司法机关采取强制措施不能正常履职,或 发生在职员工重伤、失踪、死亡等事件,由人力资源部牵头负责。
(六)会计档案、重要空白凭证、运营业务印章丢失或被伪造、被盗用的事件,由运营控制部牵头负责。
(七)违法违规经营导致损失和社会影响的事件,由内控与法律合规部牵头负责。
(八)重大涉诉事件,由内控与法律合规部牵头负责。
(九)授信风险事件,由授信管理部牵头负责。
(十)市场风险事件,由风险管理部牵头负责。
(十一)因代销产品形成的上访投诉事件,由产品销售部门牵头负责。
(十二)我行内部人员涉案的事件(包括私售产品),由监察部牵头负责。
(十三)涉密事件及行政印章事件,由办公室牵头负责。
(十四)客户群体性投诉事件,由渠道管理部牵头负责。
(十五)因海外监管机构对我行采取措施导致重大影响的事件,由内控与法律合规部牵头负责。
(十六)上述事件在媒体中出现负面舆情,在业务部门处置的同时,由办公室负责舆情处置。
(十七)涉及多个部门的突发事件,根据突发事件的性质,由办公室建议行领导指定牵头部门负责或多个部门共同负责。
四、牵头部门的主要职责和工作
(一)负责对突发事件进行调查分析。
(二)负责组织、指挥突发事件应急工作。对于特别重大突发事件,可以牵头部门为主体组成临时应急小组,统筹、指挥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
(三)负责拟订内外部信息发布口径建议。
(四)根据突发事件进展,负责向行领导和相关部门通报事件情况,并根据监管要求持续向外部监管机构进行报告。
(五)重大突发事件处理完毕后,负责对突发事件的起因、影响、责任、应急措施进行全面评估,总结经验教训,制定改进措施。
五、解释权
本流程由总行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二篇: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制度
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制度
第一条
为及时掌握、有效应对重大突发事件,进一步加强公司抗御灾害及危机管理的能力,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提升公司品牌美誉度,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所称重大突发事件,是指可能与公司相关的、突然发生的,可能影响或者危及公司经营管理、正常运行或社会影响较大的自然灾害、重大意外事故、重大上访事件以及公司认为应当采取应急处理机制的其他重大事件。
第三条
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工作原则是: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快速反应、措施到位。各支公司要遵循这一原则,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重大突发事件报告制度和应急处理预案,加强对重大突发事件的预警、报告和处理。
第四条
办公室为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归口部门,负责指导各支公司建立相应制度,并协调、检查、督促市分公司相关部门及各支公司做好对重大突发事件的预防、报告和应急处理工作。
第五条
各支公司主要负责人是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第一责任人。各支公司要根据情况,成立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小组,确保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各项工作正常进行。第六条
市分公司分管办公室的领导是重大突发事件报告制度的主要责任人。市分公司办公室是负责重大突发事件报告工作的专门机构,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要进行全过程地了解和监控,主动实施报告制度。
第七条
符合下列规定情形之一的重大突发事件,各支公司要及时向市分公司办公室及相关部门报告,并采取紧急措施进行处理:
(一)台风、地震等严重的自然灾害;
(二)暴雨、洪水、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涉及或可能涉及我公司承保责任,可能造成报(估)损金额1000万元人民币(含)以上,或者死伤人数10人(含)以上的;
(三)突发性严重传染性疾病或群体性疾病、重大食物中毒等公共卫生事件,造成重大社会影响,涉及或可能涉及我公司承保责任的;
(四)特大火灾爆炸、安全生产事故、责任事故或意外交通事故等,涉及或可能涉及我公司承保责任,报(估)损金额1000万元人民币(含)以上,或者发生死伤人数10人(含)以上,造成较大社会影响的;
(五)我公司承保的飞机失事、轮船航行事故等特殊风险事故,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
(六)20名(含)以上被保险人或员工、相关事故受害人及其家属集体上访、静坐或采取其他过激行为,或者虽然不足20人但影响较大的;
(七)50名(含)以上被保险人集体退保或者起诉我公司的;
(八)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发生严重违法违规行为,被新闻媒体和社会公众广泛关注的;
(九)计算机系统发生系统性故障,造成大量客户数据资料丢失的;
(十)按干部管理权限属省分公司负责管理的人员突然失踪、病故、发生重大意外事故或者涉嫌犯罪被司法机关采取强制措施的;
(十一)其他与公司相关、社会影响大、危害程度高的重大突发事件。
第八条
重大突发事件的报告应当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一)重大突发事件发生的时间、性质和影响范围;
(二)当前事态的最新发展状况;
(三)对公司可能造成或已经造成的损失或者影响;
(四)拟采取或已经采取的紧急应对措施;
(五)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
第九条
理赔系统的灾情上报要严格按照理赔管理有关要求,同时报告理赔中心。
第十条
各支公司要秉持全面客观、实事求是的原则,及时报告重大突发事件,不得瞒报、缓报或谎报。第十一条
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各支公司要在第一时间内电话报告市分公司办公室,24小时以内以电子邮件或传真形式作出书面报告,并随时补充报告事态发展的最新情况。同时,根据需要撰写新闻宣传稿,由市分公司办公室审核后上报,经总、省两级公司核稿后,及时向外部媒体发布,以掌握舆论主导权。
第十二条
未经批准擅自向外部媒体及外界发布信息的单位或个人,公司将予以通报批评,造成严重影响的,将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第十三条
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各支公司要严格按照《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重大灾害和有重大影响事故”理赔处理应急预案》(人保财险发[2004]262号)、《保险业重大上访事件处理办法》(人保财险发[2003]94号)、《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信息披露暂行规定》(人保财险董发[2003]9号)等相关制度规定,认真做好查勘理赔、解释劝导、信息报送等相关应急工作,尽可能地减少灾害或事故损失,降低重大突发事件造成的不良影响,确保公司经营管理正常运行。
第十四条
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各支公司要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负责重大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和信息报送,保证上情下达和下情上达。
第十五条
市分公司值班人员要认真履行值班人员职责,做好重大突发事件的信息记录,并及时报告办公室有关负责人。
第十六条
各支公司要加强与政府、同业、媒体、客户、社会公众的沟通和协调,切实履行经济补偿和社会管理职能,注重危机公关,防范和化解舆情风险,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第十七条
重大突发事件处理完毕后,各支公司要进行总结评估,针对事件的起因,评价各个环节的反应处理力度和速度,总结成功经验,查找不足和漏洞,提出改进措施。同时建立专门档案,以备日后查询。
第十八条
各支公司要加强危机公关管理,进行重大突发事件应急演练,加大培训力度,提高重大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确保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第十九条
对违反本制度的单位和相关人员,将按照有关规定予以通报批评,造成严重影响的,将予以严肃处理。
第二十条
本制度自印发之日起执行。
第三篇: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流程
物业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流程
突发事件的发生
↓
↓
↓ 事件的申报(当事人或发现人)事件的判断(总值班室 / 监控室)
通知相关单位 / 人
(总值班室 / 监控室)
↓
↓—————↓
自行处理外援处理
(物业管理处)(110、119、120、物业管理公司)
↓—————↓
调查时间的起因突发时间处理后事发现场保洁处理
(物业管理处)(保洁部)←↓
↓→
事发和事后的报告
(物业管理处)
↓
备案
第四篇:客服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流程
客服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流程
除正常的运营外,突发事件时有发生,其危害之大是不可估量的。常见的突 发事件有火灾、水灾、工伤和顾客意外等。
一、意外事件处理的原则
1、预防为主,预防为先。
2、谁在岗,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
3、群防群治,人人有责。
二.意外事件应变小组的编制和说明
在门店的安全管理中,为使一些无法控制的意外事件尽量减少,损失减到最 低限度,需要成立应变小组,以便在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重点的抢救。
其编如下:
总指挥:
总经办
副总指挥:
总经办
营
营
生
财
人
保
IT 销
建
产
控
力
障
信 中
中
中
中
资
中
息
心
心
心
心
源
心
中
中
心
心
说明:
1.总指挥:由总经办(***)担任,负责指挥,协调救灾现场的作业,掌握全局事态的发展动向并及时向董事长汇报发展的状况及解决处理结果。
2. 副总指挥:由总经办(***)担任,负责截断所有开头等,避免事态的进一步发展,协助总指挥,执行各项任务.3. 各中心人员(包括中心主管及专员)一切行动服从总指挥和副总指挥的安排,积极配合做好人财物的抢救抢险工作。
流程:
1.火(水)灾处理程序
(1)各门店应配备消防设施器材,门店员工要会正确掌握使用灭火器材技能,定期检查保养,如有问题及时上报,立即处理。
(2)各门店下班前检查电源水阀,关闭所有电源开头及水笼头开关等。
(3)平时常检查电源插座、电线是否老化,破损,如有问题及时上报营建中心。
(4)任何人员发现火警应及时报警并通知公司总部,报警后应尽可能地使用现场消防器材进行扑救,如能自救将火扑灭,应保留现场,等候有关部门或负责人的到来,说明情况。
(5)火警的确认分三种:
一级火警:系有烟无火
二级火警:系有明火初起
三级火警:系火势从时间和空间上难以控制
(6)报告制度:
一、二级火警通知营销中心经理
三级火警打119后报告总指挥和副总指挥
(7)善后处置:
营销中心负责保护现场不被破坏,并拍照存取证据,迅速查访知情人,查找火灾起因,经公司领导同意,报公安机关及公司上级,若有伤亡,应采取措施,妥善处理,估算损失并迅速与保险公司取得联系。
2.意外事故及意外伤害的处理程序
(1)考虑店内的装潢设计和各项设施是否影响顾客行动的安全,尤其是老年人、残疾人、孕妇及儿童等,顾客如有突发病和重大伤害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请派救护车支援,切勿搬动受伤者,并通知公司总部。
(2)对于故意捣乱者或醉客等情况,拨打110同时通知公司总部,不管发生任何状况一定要沉着、冷静、安全第一。,(3)对于可疑爆炸物,通知公司总部,经总部领导许可后报警110,不可触及可疑物,划出警戒线,不许接近,疏散店内人员和顾客,并停止营业。
(4)对于停电处理程序,事先配置应急灯手电筒,足量贮备,掌握供电单位的停电讯息,并做好准备工作,检查场内是否有异常状况,避免发生任何不利情况。三.设立紧急通讯录
为了保证紧急事项的及时汇报和处理,必须设立所有管理人员紧急通讯录,包括所有中心人员的姓名、地址、家庭电话、手机号码,以备在紧急状况下可以及时联络,此紧急通讯录由人事中心负责编印,归总经办管理,同时分发到各中心全体人员。
第五篇:突发事件处理流程
突发事件处理流程
制度适用:公司及其职能部门、分(子)公司
突发事件:是指与公司有关的、突然发生的,已经或者可能会对公司的经营、财务、声誉、股价等产生严重影响,甚至影响证券市场稳定,需要采取应急处理措施予以解决的风险事件。
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突发事件主要包括但不限于:
(一)治理类
1、公司大股东出现重大风险,对公司造成重大影响;
2、大股东之间存在纷争诉讼,或出现明显分歧;
3、公司与社会、股东、员工之间存在纷争诉讼;
4、公司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涉及重大违规甚至违法行为;
5、决策管理层对公司失去控制;
6、公司资产被大股东或有关人员转移、藏匿到海外或异地无法调回;
7、其他事件。
(二)经营类
1、公司的经营和财务状况恶化;
2、公司面临退市风险;
3、公司因重大质量事故等无持续经营能力;
4、涉及重大经济损失或民事赔偿风险;
5、其他事件。
(三)政策及环境类
1、国际重大事件波及公司;
2、国内重大事件或政策的重大变化波及公司;
3、自然灾害造成公司经营业务受到影响;
4、事故灾难,指公司内的各类安全生产事故、环保事故、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造成公司正常经营受到严重影响;
5、公司涉及重大行政处罚风险;
6、其他事件。
(四)信息类
1、公司的股价异常波动;
2、报刊、网络、媒体对公司不实报道或传闻;
3、社会上存在不实的传言或信息,给公司造成了影响;
4、公司发布的信息出现重大的遗漏或错误,对市场造成了影响;
5、可能或已经造成社会不稳定,引发投资者群体上访或投诉事件等;
6、其他事件。
第三章 突发事件管理原则
第四条 实行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基本原则。第五条 处理突发事件时应遵循的原则:
1、合法、合规;
2、诚实、信用;
3、及时、积极;
4、公众和投资者利益放在首位;
5、统一领导、统一组织、快速反应、协同应对。
6、最大程度地减少对公司生产经营及形象的影响与损失。第四章 组织体系及职责
第六条 公司成立突发事件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应急领导小组”),由公司 董事长任组长,总经理、副董事长任副组长,其他高级管理人员及相关职能部门、分子公司负责人为成员。
第七条 应急领导小组是公司突发事件处理工作的领导机构,统一领导、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一)组长职责:
1、统筹负责公司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
2、作为牵头人,组织指挥突发风险处置工作;
3、在突发事件处置过程中对一些重要事项做出决策; 4、保持与各相关部门或政府的有效联系。3
(二)副组长职责:
1、协助组长进行有关突发事件的处置工作;
2、指导各职能部门及分子公司的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
3、综合协调信息收集、情况汇总分析等工作,发挥运转枢纽作用; 4、组织突发风险事件处置过程中对外宣传报道工作,拟定统一的对外宣传解释口径;
5、处理公共关系,及时向各相关部门或政府汇报情况,做好与投资者的沟通,处理好与媒体的关系。
(三)组员职责:
1、各相关组员按照其分管的工作归口负责相关类别的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
2、督促、落实组长、副组长的批示、指示及有关决定;
3、收集、反馈突发风险事件处置的相关信息;
4、指导和协调各职能部门及分子公司做好相关突发事件的预防、应急处置和调查处理等工作;
5、负责组织突发风险事件处置工作的善后和总结工作;
6、履行突发事件的值守等职责。
第八条 各职能部门、分子公司负责人作为突发事件的预警、预防工作第一负责人,参照以上模式,成立相应的突发事件应急小组,负责其下的突发事件管理及处置工作。第五章 预警和预防机制
第九条 突发事件的预警和预防:
公司应对可能引发突发事件的各种因素采取预防和控制措施,根据突发事件监测结果及突发事件预控的程度对突发事件进行确认。
公司各职能部门、各分子公司负责人定期检查及汇报部门或公司有关情况,做到及时提示、提前控制,将事态控制在萌芽状态中。
公司相应岗位人员应保持对各类事件发生的日常敏感度,不断地监测社会环境的变化趋势,收集整理并及时汇报可能威胁企业的重要信息,并对其转换为突发事件的可能性和危害性进行评估。第十条 开展投资者关系活动中的预警和预防:
公司在定期报告、业绩快报披露前15 日内一般不安排任何现场参观、座谈等投资者交流活动。
公司应合理、妥善地安排参观过程,参观人员不得故意避开,自行参观;不得录音,不得在厂区内拍照、摄影、摄像等;但未经过许可,不得接触机器设备,不得随意带走公司产品及半成品等。注意避免参观者有机会得到未公开的重要信息,由董事会办公室安排专人对参观人员的提问进行回答。4 公司通过业绩说明会、分析师会议、路演、接受投资者调研等形式就公司的经营情况、财务状况及其他事件与任何机构和个人进行沟通的,不得泄露内幕信息。
第十一条 预警信息的报告制度。公司设有值班电话,公司的任何人均可作为信息的报告人,值班人接到电话后立即向公司行政负责人报告,行政负责人接到信息后向分管副总进行汇报。
有关单位和人员报送、报告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应当做到及时、客观、真实,不得迟报、谎报、瞒报、漏报。
第十二条 预警信息的传递及处置。预警信息包括突发事件的类别、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预警事项、应采取的措施等。
公司预警信息的传递主要由公司各职能部门、分子公司负责人向分管副总进行汇报,然后由分管副总协同有关人员对信息进行分析及调查,确定为有可能导致或转化为突发事件的各类信息须予以高度重视并立即向公司总经理、董事长报告,必要时提出启动应急预案的建议。
当预警信息被董事会秘书确定为需披露的信息后,则及时按照有关信息披露制度规定进行披露。第六章 应急处置
第十三条 做好先期处置工作。发生突发事件后,要立即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发展,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工作,并根据职责和规定的权限启动制订的相关应急预案,及时有效地进行先期处置,控制事态。
第十四条 做好事件处理工作。领导工作小组确定突发风险事件后,应根据突发风险事件性质及事态严重程度,及时组织召开会议,决定启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同时针对不同突发风险事件,成立相关的处置工作小组。处置工作小组在领导工作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制订突发风险事件处置方案,拟定统一的对外宣传解释口径,及时开展处置工作。
(一)治理类突发风险事件主要处置措施:
1、对大股东出现重大风险及大股东之间存在的纷争诉讼,应约见大股东负责人员,请其予以配合,并详细了解事情的进展情况;
2、对公司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涉及重大违规甚至违法行为,应协助公安部门做好案件的查处工作;
3、加强与投资者关系的管理,积极应对投资者的咨询、来访及调查;
4、按照规定做好信息披露工作。
(二)经营类突发风险事件主要处置措施:
1、彻底了解公司的财务状况,必要时聘请中介机构进行审计或评估;
2、对相关责任人员进行谈话及控制;
3、暂时停止公司的重大投资等经营活动;
4、对于公司经营亏损或面临退市,积极与各方相关部门或机构进行沟通,寻找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如定向增发、重组;
5、按照规定做好信息披露工作。
(三)政策及环境类突发风险事件主要处置措施:
1、深入调查、了解目前环境包括国际、国内重大事件、政策变化、自然环境详细情况
以及对公司的影响程度;
2、公司召开经营班子会议,讨论在上述情形下,公司如何最大限度地避免对公司造成的影响;
3、公司经营班子及时提交有关处理意见,并上报公司董事会或股东大会予以调整经营策略及投资方向;
4、对于自然灾害或社会公共事件对经营项目已经造成严重影响,则公司应立即派出相关领导亲赴现场进行紧急处理,并及时上报现场处理情况;
5、按照规定做好信息披露工作。
(四)信息类突发风险事件主要处置措施:
1、联系有关媒体的负责人,将真实情况告知,并商议处理方案;
2、立即对不实信息做出澄清或更正,尽量减少不良信息的影响;
3、追查相关责任人,并要求其改正,情形严重者诉之法律处理;
4、做好投资者的咨询、来访及调查工作;
5、按照规定做好信息披露工作。
第十五条 做好情况上报工作。发生影响或可能影响证券市场稳定的突发事件后,领导工作小组应及时将事件情况、已采取的措施、联络人及联系方式等通过电话上报浙江证监局及有关部门,同时,在掌握事件的具体情况后,应将事件的详细情况书面报送浙江证监局及有关部门,不得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报告内容主要包括时间、地点、事件性质、影响 范围、事件发展趋势和已经采取的措施等。应急处置过程中,要及时续报有关情况。涉外突发事件以及发生在敏感地区、敏感时间的突发事件信息的报送,可随时上报。
第十六条 经应急领导小组决定,公司可以邀请公正、权威、专业的机构协助解决突发事件,以确保公司处理突发事件时的公众信誉度及准确度。第十七条 做好后期处置工作。突发事件结束后,应尽快消除突发事件的影响,并及时解除应急状态,恢复正常工作状态。同时总结经验,对突发事件的起因、性质、影响、责任、经验教训和恢复重建等问题进行调查评估,评估突发事件处理的效果,对本制度进行修订和完善。
第十八条 做好善后事宜工作。由公司经营班子拟定关于善后事项的处理意见,包括遭受损失情况以及恢复经营的建议和意见,由公司董事会或股东大会批准后执行。6 第七章 应急保障
第十九条 公司各职能部门及分子公司要按照职责分工和相关预案,切实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人力、物力、财力保障等工作,保证应急工作需要和各项应急处置措施的顺利实施。
(一)通信保障。公司的值班电话及应急领导小组成员的手机必须保证畅通,确保与各部门的联系。
(二)队伍保障。应急领导小组有权利根据突发风险处置工作的需要,召集参与处置人员,被召集人必须服从安排。
(三)物资保障。公司相应部门应做好突发事件处置工作的物资保障,准备好相关的设施、设备及资金、交通工具等。
(四)培训保障。公司及分子公司要广泛宣传应急法律法规和预防、避险等常识,增强应急意识,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对负有应急管理职责的人员,要有计划地进行应急预案和应急知识的专业培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