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保监会发布《关于加强保险资金风险管理的意见》[五篇材料]

时间:2019-05-13 16:12: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保监会发布《关于加强保险资金风险管理的意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保监会发布《关于加强保险资金风险管理的意见》》。

第一篇:中国保监会发布《关于加强保险资金风险管理的意见》

中国保监会发布《关于加强保险资金风险管理的意见》

2006-11-07

日前,中国保监会正式发布《关于加强保险资金风险管理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从保险业长期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总结了近几年保险资金风险管理的实践经验,对做好保险资金风险管理工作做出新的规定,标志着保险资金管理开始迈向全面风险管理时期。

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指出,保险资金管理是保险业防范风险的关键环节和主要内容,是保险业健康快速发展的生命线。《意见》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以全面风险管理为主线,以提高保险资金风险管理能力为重点,具有很强的操作性。《意见》的顺利实施,有利于增强保险资金管理竞争力,促进保险资金管理业务健康快速发展,有利于加快推进保险业综合经营,提升保险业在金融业的地位,推动保险业又快又好发展。

《意见》的主要内容,一是倡导全面风险管理理念。充分借鉴国际经验,提出全面风险管理理念,强调加快发展和防范风险的辨证统一,阐明风险管理是重要的利润来源,防范风险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发展,增强保险机构的整体竞争力。二是强化风险责任意识。根据权责对等的原则,明确保险机构必须自主投资、自担风险,规定公司董事会对保险资金风险管理负有最终责任,要求保险机构严格责任追究制度,落实各个环节责任人及领导的责任,对违反程序的行为,不论是否造成损失,都要严加追究。三是确立保险资金风险管理组织框架。要求保险机构建立健全三会制度,董事会要内设投资决策委员会和风险管理委员会,进一步优化公司治理。《意见》引入首席风险管理执行官制度,要求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设立首席风险管理执行官,并对其职权范围做了规定。四是明晰三方制衡的运作机制。继续推进资金管理的专业化运作,建立决策、执行、监督相分离的相互制衡机制,进一步规范运作行为,强化专业管理。保险公司作为委托人,要成立资产管理部门,负责资产战略配置,制定投资指引,选择专业管理机构,并对其业绩进行考核。资产管理公司作为受托人,要严格按照委托人的配置要求进行投资运作。商业银行作为托管人,要负责投资监督和保管保险资产。五是严格治理商业贿赂。从源头抓起,要求保险机构重视员工教育,建立述职制度和离任审计制度,实行反商业贿赂承诺制度。《意见》强调,保险资金管理相关费用应当通过银行账户划转,不得以现金方式接受或支付佣金,防范道德风险,切实维护保险机构诚信规范的社会形象。

《意见》搭建了保险资金风险管理的制度框架。近期,保监会还将发布有关风险管理的政策规定,逐步建立保险资金风险管理的制度体系,为加强保险资金风险管理提供有力的政策保障。

第二篇:加强保险资金风险管理的建议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加强保险资金风险管理的意见

各保险公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建立健全保险资金风险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切实防范保险资金管理风险,促进保险业又快又好发展,提出以下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全面风险管理

近几年来,保险业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方针政策,积极参与实施国家的重大战略,不断加快保险业务发展,扩大保险资金规模,推动保险资金管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经过全行业艰苦努力,保险资金管理发生了深刻变化,体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制度建设不断完善,运行机制逐步健全,投资渠道日渐拓宽,投资收益稳步提高,有力地支持了金融改革,促进了经济发展,有效地提高了保险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

随着金融改革的深化,保险资金管理的风险因素正在不断增多,跨市场和跨行业的风险,开始向保险业渗透和传递,有些风险可能会形成系统性风险,必须引起保险机构的高度重视。我国保险资金管理起步较晚,基础制度建设滞后,内部控制机制薄弱,普遍存在重投资、轻内控,重收益、轻风险的现象,违规运作行为时有发生,已经成为保险资金安全的重大隐患,必须切实加以解决。

保险资金管理是保险业防范风险的生命线,也是全行业加强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保险机构要认真贯彻落实《若干意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统一思想认识,强化风险意识,增强改善保险资金风险管理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要健全制度,完善机制,规范运作,强化披露,采取新的方式,运用新的手段,科学评估保险资金管理风险,逐步构建全面覆盖、全程管理、全员参与的新型风险管理体系。

二、明确目标,落实任务,建立新的管理体系

今后一个时期,保险机构要把建立健全保险资金风险管理体系,防范保险资金管理运营风险,摆上经营管理工作的重要位置,使之成为促进保险业快速发展的“助推器”和“安全网”。

改进保险资金风险管理的指导思想:按照《若干意见》要求,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维护保险当事人切身利益为根本,以服务经济发展和社会全局为出发点,以加强保险资金风险管理能力建设为重点,继续加强基础制度建设,推进管理体制改革,建立资产与负债、风险与收益相匹配的管理机制,推进风险管理由被动防范向主动控制转化,稳步实现保险资金管理方式的根本转变。

加强保险资金风险管理的工作目标:树立科学的全面风险管理理念,构筑严密的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完善风险管理运行机制,进一步改进风险管理技术,逐步化解累积风险,有效遏制重大风险,建立具有保险特色的资金风险管理文化,确立保险资金风险管理的品牌优势,使保险资金运用风险管理成为保险机构重要的利润来源,不断增强保险业核心竞争能力。

推进保险资金风险管理的主要任务:加强公司治理和内控制度建设,建立职责明确、分工合理、相互制衡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全面规范保险资金管理操作流程,完善保险资金管理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稳步实施保险资金托管制度,确定保险资金委托人、受托人、托管人及其他当事人的基本职责和法律关系。进一步推行资产负债匹配管理,改进风险管理方式,优化信息技术系统,强化风险监测手段,提高保险资金风险管理能力。健全责任追究机制,严格治理商业贿赂,提高管理人员素质,防范管理和运营风险。

三、改革体制,健全机制,构建风险管理架构

完善组织架构是加强保险资金风险管理的重要基础。保险机构要根据自身发展战略,按照专业化和系统化原则,进一步理顺保险资金管理关系,优化公司治理结构,建立保险资金风险管理的长效机制。

加快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保险公司要继续推进专业化管理,改进运作模式,建立统一调度、集中运用、全程监控的资金归集管理制度,切实履行资产的战略配置、投资监控和绩效评估等职责。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与有关商业银行签定托管协议,明确双方职责,委托银行办理托管资产存管、清算交割、资产估值、投资监督等事务,稳步实施保险资产的第三方托管。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要借鉴国际管理经验,积极引进境内外战略投资者,改善公司治理,加强内控建设,规范运作行为,防范管理风险,按照法律法规及合同约定管理受托资产,提高管理效率。

建立风险管理组织架构。保险机构要按照《关于规范保险公司治理的指导意见》要求,进一步明确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管理层的职责,严格规范管理程序,建立和完善保险资金管理决策权、运营权、监督权相互分离和相互制衡的机制;要加强董事会建设,确立董事会对投资政策、风险控制、合规管理负有最终的责任。要建立独立董事制度,强化独立董事职责,增强董事会独立性,提高决策的科学性;董事会要内设投资决策委员会和风险管理委员会,投资决策委员会主要负责审定资产战略配置和投资策略,决定重大投资事项,风险管理委员会主要负责审定风险管理制度和基本战略,监督评估风险管理执行情况。监事会要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和保监会有关规定,监督董事会和经营管理层的资金管理行为。

保险公司要建立专业管理支持体系,设置专门的资产管理部门,负责拟定资产管理政策,调整资产战略配置,制定投资管理指引,按照市场原则选择专业管理机构,建立专业管理机构绩效考核机制。保险资金管理公司要设置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负责拟定风险管理制度,识别、评估、控制和管理各类风险,定期报告风险管理状况。

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要设立首席风险管理执行官,定期向董事会报告有关情况,及时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发现重大风险隐患应及时向保险监管机构报告。首席风险管理执行官不得兼任首席投资管理执行官或主管投资管理的高级管理人员。首席风险管理执行官的聘任、更换应向中国保监会报告。

四、加强内控,细化流程,规范风险管理行为

强化公司内部控制是加强保险资金风险管理的重要措施。各级保险机构要牢固树立“内控优先”的指导思想,制定铁的规则,依法合规运作,严格财经纪律,防范资金管理风险。

加强内控制度建设。保险机构要按照“分工明确、独立制衡”的原则,从负债匹配、投资决策、指令执行、交易操作、风险管控、信息披露等方面入手,全面修订和完善内部规章制度,强化事前防范、事中监控和事后管理,定期检查、评估内控制度执行情况,发挥内部稽核和外部审计的监督作用,确保稽核审计工作的独立性、有效性和连续性。

细化投资操作流程。保险机构要制定资金管理操作流程,明确流程各个环节、有关岗位的衔接方式及操作标准,使之覆盖研究、决策、交易、清算、风险控制和绩效评估等全部过程。要梳理和揭示资产管理的主要风险,严格分离投资业务前台、中台、后台的岗位责任,制定有效防范和控制风险的措施,做到风险评估在前,投资交易在后。所有工作人员必须合规运作,不得违反程序。

建立应急管理机制。保险机构要认真落实《保险业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规定》,建立保险资金管理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制度。发现可能导致资金损失的风险苗头或重大事件,要立即启动应急机制,控制事态发展,及时向经营管理层报告,督促相关部门迅速整改,并向中国保监会报告,具体说明事件背景、处置状况和可能产生的后果。

五、改进技术,完善系统,增强风险管理能力

改进风险管理技术是提高保险资金风险管理的重要举措。保险机构要结合自身实际,加快引进成熟市场的风险管理技术和经验,实施资产负债匹配管理,完善技术支持系统,推动风险管理由定性管理向定性与定量管理相结合方向转变。

推行资产负债管理。保险公司要建立资产负债匹配管理机制,完善保险产品资产专户管理制度,根据不同保险产品负债特性,确定资产管理的最佳组合。保险公司和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要加强投资产品与保险产品的衔接,建立产品设计、市场销售和投资管理协调运作的机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要主动参与保险产品前期设计,发挥资产管理专长和了解其他市场的优势,协助保险公司开发新型保险产品,进一步防范保险产品的定价风险。要严格按照保险资产战略配置要求,以战术配置和组合管理为重点,精心管理受托资产,切实防范资产错配风险。

改进风险管理技术。保险机构要积极采用有效的风险管理方法,设置科学的风险监控指标,运用风险价值、情景分析、压力测试等工具,评价、预警和监控投资管理的政策风险、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解决。要严格执行有关法律和保险资金管理规定,建立资金管理风险预算,合理确定投资方向和比例,按照风险限额运作,避免涉足风险较大、超出自身管理和风险控制能力的投资业务。

完善信息管理系统。保险机构要逐步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加强信息技术支持体系建设,规范系统开发、运行和管理,提高资产风险管理水平。要建立全面风险管理数据库,收集和整合保险市场和其他市场的基础资料,记录保险资金管理和投资交易的原始数据,将风险监控的各项要素固化到相关信息技术系统之中,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因素,降低操作风险。

六、明确职责,强化管理,严格责任追究机制

严格执行问责制度是加强保险资金风险管理的重要保障。各级保险机构要高度重视员工教育和职业培训,树立依法合规管理观念,不断提高各级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

明确风险管理责任。保险机构要按照自主投资、自担风险的原则,承担资金管理、风险控制和投资运作等各项责任。监管机构要加强基础制度建设,抓紧制定有关规则,严格市场准入,规范运作行为,切实履行监管职责,营造责任明晰和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环境,建立积极、稳健、有序的市场秩序。

切实防范道德风险。保险机构要建立投资管理人员考察、评价、监督、激励等管理机制,完善述职制度,考核任期经营业绩、管理能力、职业操守和履职情况。要严格执行资产管理高级管理人员、重要岗位人员离任审计制度,实行反商业贿赂承诺制度,严禁私设账外账,不得以任何名义和现金方式接受或支付佣金。有关资金管理合法收取的费用,要坚持公开、透明、规范的原则,通过银行账户划转,切实维护保险机构诚信规范的社会形象。

建立责任追究机制。保险机构要定期开展保险资金风险管理的监督检查,及时排查薄弱环节、要害部位、主要业务和重要人员的风险,加大违法违规事件的检查力度,及时解决存在问题,并向中国保监会报告。

保险机构要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认真执行保险资金管理政策,严肃处罚违法违规行为。任何违法违规事项,无论是否造成损失,要彻底查明原因,严格追究有关人员和相关领导的责任。保险机构高级管理人员从事内幕交易等违规投资的要坚决撤换,不得易地同级任职,违法犯罪的要依法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

二○○六年十月三十一日

第三篇:中国保监会关于规范保险资金银行存款业务的通知

【发布单位】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发布文号】保监发〔2014〕18号 【发布日期】2014-02-28 【生效日期】2014-02-28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中国保监会关于规范保险资金银行存款业务的通知

保监发〔2014〕18号

各保险集团(控股)公司、保险公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

为加强保险资金银行存款业务监管,防范资金运用风险,根据《保险资金运用管理暂行办法》及相关规定,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保险公司应当将除维持日常经营需要的活期存款之外的银行存款(以下简称银行存款)纳入投资账户管理,严格执行授信评估、投资决策和风险管理等制度,加强账户开立、资金划转、单证保管等操作环节管理,确保合规运作。

二、保险公司办理银行存款业务,存款银行应当符合《保险资金运用管理暂行办法》第七条规定的条件,且最近一年长期信用评级要求达到A级或者相当于A级以上。

三、保险公司办理银行存款业务,应当选择取得保险资金托管资质的商业银行或者其他专业金融机构实施第三方托管,防范资金挪用风险。托管职责至少包括单证保管、结息支取、会计核算、投资监督、信息报告等内容。

四、保险公司不得将银行存款用于向他人提供质押融资、担保、委托贷款或者为他人谋取利益。保险公司以银行存款质押为自身融资的,融入资金应当主要用于临时调剂头寸和应付大额保险赔付等需要,融资额度纳入融资杠杆监测比例管理。

五、保险公司应当按照规定及时报告银行存款业务信息。保险公司以银行存款质押为自身融资的,保险公司和托管机构均应逐笔报告。

六、保险业相关行业组织依法加强对保险公司银行存款业务交易对手的风险监测,对配合保险公司违规办理银行存款业务的商业银行列入行业警示名单。

七、保险公司已经开展的银行存款业务,如不符合本通知规定,应当在本通知发布之日起一个月内向中国保监会提交整改方案。保险公司未按规定办理银行存款业务的,中国保监会将依规予以处罚。

八、本通知所称信用评级应当由符合中国保监会规定的信用评级机构评定,外国银行分行可参照其总公司信用评级。保险集团(控股)公司运用保险资金、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或者其他专业机构受托管理保险资金适用本通知。保险公司资本保证金存款按照《保险公司资本保证金管理办法》执行。

中国保监会

2014年2月28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社会保险资金管理情况

**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社会保险资金管理情况

**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具体指导下,认真贯彻党中央、自治区、地区人社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区、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部署,不断加强社保机构组织、制度建设,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以落实“民生工程”为核心,严格社保资金管理,保障资金收支运转安全流畅。

一、社保资金管理情况

**县人社局负责管理全县的社会保险工作,该工作覆盖**县的干部职工、城镇居民和农村农牧民。在资金管理上,单位领导一直视社保资金为一条“生命线”,严格要求各类保险的经办员加强文件精神学习,提高业务认识水平,通过社保管理机构组织和制度的建设,加强资金核查和监管,确保“生命线”的安全

(一)、社保资金管理机构组织建设

社保资金管理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既要保障资金的运转又要确保资金的安全,为此**县人社局不断加强社保资金管理机构组织建设: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根据社会保险服务人群的不同成立相应的工作领导小组;二是充实社保经办人员组织,针对不同的社会保险,县人社局都设有专人负责,1涉及农牧民保险的还要求各乡(镇)配备至少一名干部负责并为每个行政村配备了一名协管员。

(二)、社保资金管理制度建设

1、工作制度建设。为了保障各类社会保险工作的连贯完整,**县人社局在推进各类社会保险专人负责管理制度的同时,加强社保工作在小范围内的交叉,切实保障工作在突发情况下,资金的安全连续。

2、资金流转制度。为了保证资金的流转畅通,便于清查核对,**县人社局在县农业银行为每一项社会保险建立了收支专户,最大限度的实现资金流动于账户之间,避免现金流动。

3、资金管理制度。各项保险的资金流动由经办员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操作和管理并对其负责。在资金发生变动时,经办员要做好资金的日记账并保管好各类票据。**县人社局还设有一名专职资金管理人员,协助保险经办员规范资金账目并做好单位的总账。

4、资金核查制度。一是建立月自查制度,要求各保险经办员在每月的5号到**银行领取上个月的对账单,并与资金实际流动情况进行核对,确保资金的动态准确监控。二是开展资金时时抽查制度,由单位专职资金管理人员对各类保险资金进行不定时的抽查工作,规范和监督资金的使用情况。三是实施年结算制度,社会保险资金的收缴和发放关系

到每位参保人的切身利益,对当年发生的资金流动必须在当年完成。

二、社保工作开展情况

**县社会保险工作严格按照“民生工程”的要求和部署,强化社会保险扩面征缴措施,加大扩面征缴执法力度,做好社会保险稽核工作,增强社会保险基金监管,全面推进社会保险工作。2011年**县各项保险都实现了全覆盖,参保率也较上年有所提高,养老金发放率达到了100%,其具体情况如下:

2011年**县社会保险工作开展情况表

三、社会保险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县人社局严格按照社保相关文件精神,不断加强与上级业务部门的学习,工作制度化管理的推进使其各项社保工作都日益规范,经办员业务办理也更加娴熟。在我们看到成绩的同时更要清楚自身所存在的问题和要面对的困难,只有这样才能将**的社会保险工作推向新的高度。

1、加快推进社保工作信息化建设。社保工作服务人群复杂,数量众多,经办员完成参保人员档案管理、资金管理、待遇核定等工作仅凭人工操作工作量大、容易造成工作失误、不便于信息的汇总和统计。

2、结合实际情况,优化资金征缴方式。**县有8个乡镇,只有2个乡镇实现了银行的联网,针对新农保适龄参保人群按照发放缴费存折自行缴费的要求,面对农牧民文化水平较低、居住地偏远分散的实际情况难以实现。

**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二〇一二年四月六日

第五篇:中国保监会关于印发《保险公司声誉风险管理指引》的通知

【发布单位】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发布文号】保监发〔2014〕15号 【发布日期】2014-02-19 【生效日期】2014-03-28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中国保监会关于印发《保险公司声誉风险管理指引》的通知

保监发〔2014〕15号

各保监局、各保险公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中国保险行业协会:

为进一步完善保险监管制度体系,提升行业声誉风险管理水平,保监会制定了《保险公司声誉风险管理指引》。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中国保监会 2014年2月19日

保险公司声誉风险管理指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保险公司声誉风险管理,维护保险行业形象和市场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等相关法律、行政法规和中国保监会有关规定,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 本指引适用于在中国境内依法设立的保险公司。

第三条 声誉风险是指由保险公司的经营管理或外部事件等原因导致利益相关方对保险公司负面评价,从而造成损失的风险。

第四条 声誉事件是指引发声誉风险,导致出现对保险公司不利舆情的相关行为或事件。

第五条 保险公司应将声誉风险管理纳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立相关制度和机制,防范和识别声誉风险,应对和处置声誉事件。

第六条 保险公司应坚持预防为主的声誉风险管理理念,建立常态长效的声誉风险管理机制,注重事前评估和日常防范。

第七条 保险公司应通过声誉风险管理,发现并解决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消除影响公司声誉和形象的隐患。

第八条 保险公司应建立声誉风险归口管理机制,注重职能部门的响应与协作,提高防范声誉风险和处置声誉事件的能力和效率。

第二章 组织架构和工作职责

第九条 保险公司董事会承担声誉风险管理的最终责任。其职责包括:

(一)确定声誉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和基本政策;

(二)配备与本公司发展战略、业务性质、规模和复杂程度相适应的声誉风险管理资源;

(三)培育本公司声誉风险管理文化,树立员工声誉风险意识;

(四)根据公司治理原则其他应由董事会履行的声誉风险管理职责。

第十条 保险公司董事会秘书应发挥在公司治理和信息披露中的作用,提高公司董事会、管理层和工作部门在声誉风险管理过程中的报告、决策、响应和执行效率。

第十一条 保险公司管理层承担声誉风险管理的直接责任。其主要职责包括:

(一)制定专门的声誉风险管理办法和实施机制,明确声誉风险管理的具体流程及相关岗位的职责要求;

(二)明确公司各部门和分支机构在声誉风险管理中的职责;

(三)决定重大决策、重要业务流程、重大外部事件的声誉风险评估及其应对预案,以及重大声誉事件的处置方案;

(四)确保公司制定并实施相应培训计划,使员工和营销人员接受声誉风险教育;

(五)决定公司声誉风险管理工作考核结果,对声誉风险管理问题负有责任的部门和人员进行追究;

(六)按照声誉风险监管的要求,落实有关监管措施。

第十二条 保险公司管理层应指定专门工作部门负责声誉风险管理。专门部门的主要职责包括:

(一)组织实施公司声誉风险评估,提出防范声誉风险的综合建议;

(二)负责公司日常舆情监测,及时识别并报告声誉风险;

(三)负责公司有关声誉事件的研判与核查,提出处置声誉事件的综合建议;

(四)有针对性地进行信息披露和舆论引导,控制声誉事件影响范围和程度;

(五)指导、协调、监督其他职能部门和分支机构落实公司声誉风险管理的制度和决策;

(六)存储、管理声誉风险管理相关数据和信息。

第十三条 保险公司其他职能部门和各级分支机构在声誉风险管理中的职责包括:

(一)向声誉风险管理部门通报日常经营、投诉处理、合规审查、审计稽核过程中发现的声誉风险情况;

(二)参与公司声誉风险排查和评估,对防范业务流程中存在的声誉风险提出专业建议;

(三)参与公司声誉事件核查与处置方案制定,对声誉事件核查和处置方案提出专业建议;

(四)落实声誉风险防范和声誉事件处置中与本部门或分支机构有关的决策;

(五)其他声誉风险管理方面的响应、配合、执行等职责。

第三章 声誉风险防范

第十四条 保险公司应在公司治理、市场行为和信息披露等经营管理的各方面充分考虑声誉风险,防范影响公司和行业声誉的风险发生。

第十五条 保险公司应建立声誉风险事前评估机制,主动发现和化解公司在产品设计、销售推广、理赔服务、资金运用、薪酬规划和人员管理等方面的声誉风险。

第十六条 保险公司应进行声誉风险事前评估,并视评估结果制定相应预案的情形包括:

(一)拟进行重大战略调整,进行并购重组,参与重大项目;

(二)拟进行产品、服务及销售模式等重大商业创新,实施重大商业营销和媒体推广方案;

(三)拟发布年报或披露有关公司经营业绩等方面的重要信息,主要数据出现异常波动或资产遭受重大损失;

(四)拟提起或涉及重大法律诉讼;

(五)涉及重大违法违规经营,已进入行政调查或处罚程序;

(六)出现较大规模的集中退保事件,或较大规模的有关投保人、营销人员的群体性事件;

(七)出现重大自然灾害或公共事件,可能面临大范围的理赔;

(八)其他明显可能导致声誉风险的情形。

第十七条 保险公司应建立统一管理的采访接待和信息披露机制,做好媒体服务和公共关系工作,避免造成公众误解和媒体误读,引发声誉风险。

第十八条 保险公司应建立与投诉处理联动的声誉风险防范机制,及时回应和解决客户合理诉求,防止客户投诉处理不当引发声誉风险。

第十九条 保险公司应根据实际情况自行或聘请专业机构进行舆情监测与分析工作。主要内容包括:

(一)建立日常舆情监测制度,确保及时发现有关公司的声誉事件,持续识别和关注声誉风险;

(二)对监测到的声誉事件依据性质和传播情况进行分级分类评价,确保重大声誉事件及时上报并进入应对程序;

(三)分析舆情动态,提出声誉事件处置中有关信息披露和舆情应对的策略建议。

第四章 声誉事件处置

第二十条 保险公司应及时应对和控制声誉事件,防止个体声誉事件影响行业整体声誉,维护保险市场稳定。

第二十一条 保险公司应建立职责明确的声誉事件处置机制和有效的报告、决策和执行流程,在公司董事会、管理层、各职能部门和分支机构之间实现快速响应和协同应对。

第二十二条 保险公司应对声誉事件分级分类,明确处置权限和具体职责,采取有效措施。主要包括:

(一)核查引发声誉事件的基本事实、具体原因,分析公司的责任范围,预判声誉事件影响范围和发展趋势;

(二)检查公司其他经营区域、其他业务、正在实施的宣传策略等与声誉事件的关联性,防止声誉事件升级或诱发新的声誉事件;

(三)对可能的补救措施进行评估,根据实际情形采取合理补救措施控制利益相关方损失程度和范围;

(四)根据声誉事件动态,统一准备新闻口径,采取适当的方式对外披露相关信息,澄清片面和不实报道;

(五)对引发声誉事件的产品设计缺陷、服务质量弊病、虚假夸大宣传、违法违规经营等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整改;

(六)加大正面宣传和品牌建设力度,介绍公司针对声誉事件的改进措施以及其他改善经营服务水平的举措,消除声誉事件的不利影响;

(七)声誉事件处置中其他被认为必要的措施。

第二十三条 保险公司在声誉事件处置中发现恶意损害公司商业信誉的,应依法采取措施维护公司利益。

第二十四条 保险公司应对引发声誉事件的经营管理问题进行责任追究,对相关经营管理问题的改进情况进行跟踪评价。

第二十五条 保险公司应将声誉事件的处置情况纳入考核体系,对处置声誉事件不当的部门和人员进行责任追究。

第五章 行业协作

第二十六条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和各地保险行业协会应重点关注行业规则、经营模式、自律管理等方面的整体性声誉风险,提示有关声誉风险,引导和协调会员应对和处置行业性声誉事件。第二十七条 保险公司应积极参与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和各地保险行业协会有关声誉风险管理的信息共享和协作,以及关于行业声誉的自律和维权行动,统筹资源,维护行业良好声誉,加强行业形象建设。

第六章 声誉风险监管

第二十八条 中国保监会将保险公司声誉风险监管纳入偿付能力监管制度体系整体框架,在分类监管中设置指标和依据,评价保险公司声誉风险管理状况。

第二十九条 中国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对保险公司声誉风险管理的制度建设情况、实施和执行有效性进行现场检查和非现场检查。

第三十条 中国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对重大声誉事件,可要求保险公司及时报告处置情况,披露相关信息;对声誉风险管理制度不健全、声誉事件处置不力,影响到行业整体声誉和形象的,依法采取相应监管措施。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一条 本指引由中国保监会负责解释、修订。

第三十二条 在中国境内设立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参照适用本指引。

第三十三条 本指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下载中国保监会发布《关于加强保险资金风险管理的意见》[五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保监会发布《关于加强保险资金风险管理的意见》[五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