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采油厂安全生产工作现状分析及对策
采油厂安全生产工作现状分析及对策
我厂从1994年1月设立安全科以来,一直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较好地控制了安全生产考核指标,但仍然存在一些事故隐患,各类事故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因此,冷静思考,正确认识我厂目前的安全生产现状,大力推行HSE管理体系,有利于我们进一步做好安全生产工作。
现状分析
从1999年到2004年11月底,无论是事故次数,还是事故经济损失,均呈逐年下降趋势,尤其是重特大事故的发生率基本上已降为零,这一成绩反映了我厂干部职工的安全意识进一提高,广大职工珍惜生命,追求健康文明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已成为广大干部职工的共识,安全生产责任制、教育培训等工作进一步加强;安全投入和隐患治理的力度逐年加大。同时,在管理方法上已逐步从经验型或事后型管理进入到理性的预防型管理阶段。但是,生产现场不同程度地存在“三违”现象;安全责任制在个别岗位落实不到位;设备实施老化带来的安全隐患得不到及时整改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从客观上说,本质安全度总是与当时的技术水平相关联,绝对的安全是不存在的,虽然事故不可避免,但预防事故是可以做到的,因此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我们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工程项目“三同时”制度执行力度还不够到位
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的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工程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我们在安全检查中,经常发现因“三同时”制度执行不到位造成的历史遗留性问题,因其特殊性,使得整改此类问题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因此整改难度大,需要上级部门的投入和大力支持。
二、安全检查和总结评比未分清
安全检查是查事故隐患,查管理制度是否落实到位等。检查的结果要么是安全的,要么是不安全的,不能说隐患相对较少的,整体工作就是好的,就相当安全了。因为,只要有一个隐患酿成事故,造成的后果不是设备毁坏,就是人员伤亡,或者两者兼有。而安全总结评比是指企业想进一步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可以采用的激励办法。目前各级组织的安全检查,虽然种类较多,但效果却并不理想。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检查者虽然进行了认真细致的检查,也查出了存在的隐患,但被检查者对查出的问题敷衍塞责,不认真整改,导致事故重复发生;另一方面是个别被检查者善做表面文章,结果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使隐患得不到及时发现,造成了事故发生的必然性。更重要的是,一些被检查者没有正确地理解安全检查的实质与内涵,只是想通过某次安全检查来达到本单位安全管理工作好的座次排名,从而忽略了日常的安全管理。在安全检查前突击自查自改,在部分干部职工中形成了抓安全就是抓检查,重视检查就是重视安全的错误观念。结果造成了部分安全检查的形式主义。
三、安全教育认识不到位,存在两个脱节现象。
安全教育是增强职工安全意识,提高职工安全操作技术水平的必要手段。职工安全教育的内容广泛,涉及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知识,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知识,本岗位技术操作规程和规范,岗位事故应急救援和逃生知识,消防知识,岗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等。在实际安全教育工作中,存在如下问题:
1、安全知识教育与专业技术知识培训脱节。
职工在专业技术知识的培训中,片面强调专业学习,忽视了专业培训与安全培训的有效融合。未结合本专业特点进行安全教育,认为专业培训只是本专业技术知识的学习,安全培训就应该有“安全”二字,从而造成了安全知识教育与专业技术知识培训脱节。其次,没有合适的有针对性的安全培训教材,也是两者脱节的客观原因。
三是安全教育培训考核没有良好的激励机制是两者脱节的又一客观原因。相比较而言,技术培训不但有助于提高个人的工作能力,而且每两年的技术大赛有丰厚的物质奖励,这促使个人更偏重于专业技术知识的学习。
四是个人主观上不重视。因为安全技术素质的提高不会像专业技术素质的提高那样,收到明显的实效,一些相关的法律法规与生产实践结合不紧密,造成学习积极性不高,被动学习,主观上不重视。
2、安全教育培训中理论培训与实践培训脱节。
在日常安全培训中,只重视理论培训,轻实践培训的现象比较普遍。目前的安全培训绝大部分是安全知识的理论培训,老师在课堂上讲,学生在下面听,很少有现场实际操作培训,有的也只是局限在消防演练等方面。因此过多的理论培训对提高职工的安全技术素质起不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四、HSE管理与“三标”管理未有效结合,存在多头管理、重复工作的问题
目前基层单位在安全管理方面要做的工作繁杂,有安全科下发的“七本台帐”,有企业管理科下发的HSE管理体系和“三标”管理台帐。内容包括HSE会议记录、环保会议记录等二十多种,而且有三分之一的内容是大同小异,同样的内容不同的反映形式,重复工作量大,致使基层单位疲于应付,存在什么都做,又什么都做不好的现象。对HSE管理和“三标”管理,是将两者结合,或侧重于一方,或是干脆舍弃一方的问题,领导和职工均存在认识不够,思想不统一的问题。
五、直接作业环节的监督管理力度不够
直接作业环节的监督管理中存在问题较多的当属动火作业的监督管理,主要有以下两点:
1、施工队伍职工安全意识差,综合安全素质较低。
施工队伍的作业人员大多是临时工,施工单位对这些作业人员的日常安全教育培训不够,不了解基本的安全常识,经常发生违规操作现象。
2、动火管理中存在对施工单位监管失控的现象
中石化集团公司动火作业管理规定,二级以上的动火作业除了必须办理各种作业票之外,还必须有甲乙双方安全科人员在现场监督,目前安全科负责工业动火人员只有一人,经常出现多处动火,无法分身的状况。因此现场监护工作大多落在基层安全专(兼)职人员身上,施工队往往只有班长在现场,乙方监护人很少在动火现场。由于怕影响生产,因此甲方基层安全监护人很少会因乙方监护人不到位而要求停止动火,而且基层安全监护人全程监护工作疲劳,责任大,责权利不统一,积极性易受损。
六、对“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在思想认识上不到位
早在50年代,国家领导人就提出了“管生产必须管安全”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现在仍有相当一部分职能部门和干部职工理解为第一责任人、主管安全的领导和安全部门管安全,安全工作与己关系不大。至于其它部门和人员只是协助而已。诸如特种设备的检测、安装、审验和人员的操作等管理,均认为是安全部门的事;安全检查查出的问题,在整改时,无论大小和类别,均认为由安全部门来负责,这使安全部门成了即是裁判又是运动员的角色,失去了监管的职责。更有甚者,个别基层单位的领导干部在接受安全检查时,当问及安全情况时,回答是:这些事是安全员负责的,我不清楚。这些同志没有理解管什么事就必须管这件事的安全的精神。这样,“谁主管谁负责”的安全原则在执行中变成了“工作由我主管,安全由你负责”。
主要对策
安全工作各级各单位都有制度和目标,关键是如何做,做出成果来。针对我厂安全生产工作的现状,我们应该在继承传统做法的基础上,加大力度,推行目前国际上通行的,证明行之有效的HSE管理体系。HSE管理体系是国际国内石油石化行业一致认同的科学管理模式,是建立企业安全长效机制的必然举措。
一、明确管理职责,加强各级领导的体系基础知识培训,提高思想认识
要加大HSE体系的推进力度,首先必须对现有的管理模式进行局部的调整,组建一支体系推进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骨干力量,负责体系的日常推进工作。各部门、各单位在管理职责的指引下成立以“行政一把手”为组长的认证工作领导小组。其次是改变观念,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HSE意识。除了聘请有关专家举办HSE知识培训班外,还要利用安委会、厂务会、党政联席会、生产经营协调会、调度会等会议宣讲建立体系的目的和意义,讲评体系工作,要求各级领导将体系要求融入日常工作,将“三标”管理与HSE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避免产生“两张皮”现象。三是加大推行HSE管理体系的投入力度,整改目前存在的历史遗留问题,为HSE管理体系的实施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在各类改革的竞争竞聘考试考核中引入有关体系知识,使各级管理人员切实体会到体系推进工作的重要性与紧迫感,使各级领导进一步加深对体系工作与日常工作紧密结合的认识。
二、抓好岗位培训,提高职工安全意识和规范职工行为
要顺利而高效地实施HSE管理体系,最终取决于全体员工能否自觉地接受HSE管理的理念,并且不断地提高相关的理论素质、技术基础和实践经验。对于现场和岗位的HSE管理来说,提高职工相关素质的最直接、最容易付诸实践的做法就是岗位练兵。工艺操作规程和事故应急预案是前人长期积累起来的理论分析和实践经验的精华,要通过反复持久的岗位练兵(不只是停留在纸上抄背几道题目的理论练兵,而是要有实际操作、演练和对设备维修保养等的实践练兵),使操作者能够在第一时间迅速高效地采取符合规范的措施或操作,尽量防止事故的发生或减少事故的损失,规范职工在任何状态下的行为模式。使职工在思想上,自觉地使自己的一切行为符合工艺操作规程和事故应急预案的相关要求。只有全体职工的积极参与,充分发挥才干和积极性,HSE体系的推进才会获得真正的收益。
三、加强风险辨识管理,建立有效的安全监控体系
HSE管理体系的核心要素之一是风险辨识和评价。采油行业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要实行对风险的可靠控制,首先要让全体职工认识到该行业的风险特点,通过认真的分析、思考,为确定的每一项风险制定切实可靠的控制措施,并具体落实到每个职工身上,形成覆盖全厂的安全监控体系。在从事具体工作过程中对可能存在的任何危险进行风险识别和评价,从而提出降低或控制风险的具体措施。不但要对现在已经在进行的各项生产过程开展风险识别和评价,取得经验,形成制度,而且在今后开展任何新的工作之前,都要进行必要的风险评估和安全预评价,避免在工程建设项目中老的历史遗留问题还未解决,又产生新的遗留问题。从源头解决设备设施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提高设备、设施的本质安全性。
总之,企业安全工作的好坏,不仅仅是反映在发生事故的多少和严重程度上,而且还反映在全部的作业过程和每一个成员的安全行为中。建立和推行HSE管理体系,就是要加强设备、设施的本质安全性,通过宣传教育和实施安全责任主体考核制度,来约束、规范、考核职工的安全行为。按照HSE管理体系长效和持续改进的管理理念,建立起我厂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
第二篇:采油厂安全生产工作实施方案
子洲采油厂岁末年初安全生产工作实施方案
为切实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增强全员安全防范意识,及时排查整治各类安全隐患,确保岁末年初安全无事故,按照 ….号文件要求,并结合我厂安全生产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标
坚持“安全第一,均衡生产”,紧紧围绕安全质量标准化要求,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基层基础管理,确保我厂保持安全生产良好势头,确保全年安全生产无事故。
二、安全工作的重点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全面落实安全责任
各单位要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强化措施,狠抓落实,一线单位要深入安全生产的重点部位和薄弱环节,组织人员落实检查,确保安全生产各项工作、防范措施和责任落实到位。
(二)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提升员工安全意识
建设企业安全文化就是创造安全的工作环境和培养、提升员工的安全素养,对员工的行为进行规范、约束。
1、加强安全宣传教育。通过多种方式的宣传活动,强
化对安全管理的宣传教育。让每位员工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粘贴安全警示标语,用一些通俗易懂、简明扼要的话语来警示人们时刻注意安全;及时通报违章情况,达到抓住一个教育一片,处罚一人警示全员的效果。让广大员工受到教育,从“要我安全”自觉转换到“我要安全”、上升到“我会安全”的境界。
2、规范员工行为。从着装、劳保用品携带等日常行为
做起,严格规范员工行为。要求员工着装整洁、端正,衣扣齐全,要求全员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规范行为,形成人人严格遵守安全规章制度的良好氛围。
3、进行安全宣誓。各区队、集油站利用班前会进行安
全宣誓,使每位员工将安全牢记心中。安全宣誓不仅仅是一种形式,而且是对安全工作、安全责任的一种提示,通过这些必要的、有效的形式来推动和促进安全生产。
4、开展安全日活动。创新安全教育形式和内容,使安
全教育具有知识性、趣味性,让员工在参与活动中受到安全教育,使安全意识成为员工的一种自觉心理,从而转化为安全行为,以保证安全目标的实现。
三、强化质量标准化建设,推动企业安全高效发展
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是关乎企业生存发展和职工群众
切身利益的生命工程、效益工程,厂领导给予了高度重视。我们将逐步完善各种制度,对照相关标准,结合实际,细化、量化、深化检查考核标准和内容,形成安全质量标准化检查评级、考核奖惩体系,为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提供制度保证。将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与我厂技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同步推进,推动企业在规范管理、建设安全高效油田方面实现新跨越,推动企业安全高效发展。
四、全面开展安全排查,加大隐患排查治理力度
1、春节之前,各单位要结合“百日安全生产无事故”活
动安排,全面梳理工作中存在的隐患和突出问题,认真开展好冬季主要隐患查治和管控工作。对本辖区内的安全生产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排查。重点是岗位操作人员落实各项操作规程,设施设备运行过程中容易发生故障的环节,高温高压设备的运行情况,危险化学品各环节的安全监督管理等。对检查中发现的隐患,要做到及时整改,对一时难以整改的隐患和重大危险源要落实监控措施并及时上报。
2、加强油区森林防火管理。加强全员安全用火、防火、救火知识的普及,提高防火意识。油区施工作业现场要严格执行森林防火规定,配备足够的消防器材,施工作业时要设专人进行观察警戒。加强油区内井场及生活用火规范化管理,严防用火引发山林火灾。对灭火器进行全面检查,及时更换不合格的灭火器。
3、加强交通安全管理。各单位要组织操作人员认真学习设备冬季使用、维护保养及安全防护常识,分析冬季设备使用及行车特点和事故的起因、危害及防范措施,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切实提高设备操作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各单位要加强对所属设备的管理,对在用设备进行逐台摸底排查,全面掌握设备的现有技术状况,制定冬季保养、防寒防冻及安全运行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确保各类设备安全过冬。
4、加强极端天气条件下的安全生产组织。各单位要加强对极端天气条件小的预测、预报工作,充分做好极端天气条件下可能对安全生产造成不良影响的判断工作。极端天气条件下,易发生各类险情的区域要制定预案、提早准备。
5、各单位要针对春节前安全生产的特点,突出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整治,加强监管:
全面加强易燃易爆场所消防安全专项整治。重点是井场、集油站、注水站专项整治。主要检查内容:○1疏散是否保持畅通;○2消防设施的配备和完好情况;○3电气设备、电源线路的使用维护情况;○4应急预案和应急器材是否符合要求;○5储罐区是否建立罐体定期检查制度、操作规程并严格执行;○6仪表、安全附件是否齐全有效,防雷防静电是否齐全并严格按照要求检测,防汛、防坍塌安全管理管理制度和措施是否落实;○7操作人员取得上岗证情况。
五、严格值班值守制度,加强应急救援处置
要高度重视岁末年初期间值班工作,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带班和24小时值班制度,切实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健全完善节日期间生产安全事故的预测和预警机制,制定和完善有针对性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组织好演练,落实救援力量和物资,有效组织事故施救。在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或遇到紧急情况时,要按照集团公司有关应急处置的要求,相关领导和人员在规定时间赶赴现场,组织抢险和处置,并按规定在第一时间内,如实上报厂安委会,不得迟报、漏报或者瞒报。
各部门要根据本方案迅速行动起来,落实责任,营造氛围,抓住重点,强化整治。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完成好本的安全生产工作任务,为顺利完成全年生产任务贡献
力量。
第三篇: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的现状以及及对策浅谈
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的现状以及对策浅谈
襄州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胥潇
安全生产工作责任重于泰山,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必须警钟长鸣,切实增强责任心,真正将“安全为了发展、发展必须安全”的理念落实到安全生产的各个环节、各项部署、各项工作中去。
胡锦涛总书记曾在党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进一步坚持安全发展,强化安全管理和监督,有效遏制重大事故,完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这是安全发展理念第一次写入党的十七大报告,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高度重视。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大局,安全生产工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组成部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安全生产工作者肩负着重大政治责任和光荣历史使命。近年来,襄州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在区委、区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下,在各部门的协调配合下,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全区的安全生产状况总体上呈现出相对稳定、趋于好转的发展态势,事故起数、死亡人数等安全生产主要控制指标逐年下降。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目前,全区的安全生产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安全生产领域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根本解决,安全生产基础薄弱 的问题依然十分突出,与襄州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富裕民主开放和谐襄州的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的企盼相比,安全生产工作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和较多的问题,全区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工作任重而道远。
一、当前襄州区安全生产监管的现状。
当前,影响襄州区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工作顺利开展的主要问题是,综合监管部门的主导地位没有得到充分维护,主导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监管权威没有得到充分体现,表现在安全生产监管各方面的关系尚未完全理顺,协调制度不完善,一些行业和领域的安全生产工作进展不平衡、监管的力度和深度还不够。特别是近年来,国家对安全生产行政问责加大了力度,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查处了一大批责任事故,处理了一大批责任人。但一些地方对安全生产事故的责任追究处于一种无序的状态,“不论是省安监局长,还是州、县市安监局长,出了安全事故,你就得承担责任”。只要出了事故,就是安监人员的问题,检查过了出事是渎职,没有检查出事是失职,反正只要出事就要承担责任,甚至要撤职,严重的可能还要判刑,也就是说,发生了事故不管你有没有责任,应不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就按照事故的等级追究到某个相应的安监部门,因此,严重挫伤了安监部门的积极性。这些问题如果不解决,就会极大地削弱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的力度,就会极大地影响和制约全州安全生产形势的 根本好转。要切实解决好这些问题,首要的就是要解决好思想认识问题,尤其是要解决好对安全生产综合监管的重要性认识上的偏差问题,解决好对综合监管职能的理解上的偏差问题。只有思想统一了、认识提高了,各级各部门齐心协力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会增强,我们抓工作的思路才会开阔,各项工作措施才会得到真正落实,政府的政令才会得到真正畅通。要明确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国家法律法规对安全生产综合监管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赋予了安监部门法定的职责。《安全生产法》以法律形式确定了在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安监部门负责的综合监督管理与其他有关部门负责的专项监督管理相结合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制。《安全生产法》第九条明确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依照本法,对本行政区域内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综合监督管理”。这条规定明确地告诉我们,对安全生产实施综合监督管理,是法律赋予各级安监部门的基本职责。其次,各级安监部门承担着本级人民政府安委会办公室的日常工作,理所应当义不容辞地承担起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协调的职责。《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明确要求,“各级安全生产委员会及其办公室要积极发挥综合协调作用。”国务院《决定》中所指的“综合协调”,实际上就是指综合协调政府有关部门的安全生产监管工作。从襄州区的情况看,安监局从组建 之日起,就一直承担着本级人民政府安委会办公室的职能。因此,根据国务院《决定》的要求,州、市县安监部门主要承担起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协调的职责。再次,按照各级人民政府的授权,安监部门负有综合监管的职能。从目前襄州区安监局 “三定”方案(襄政办发[2010]115号)来看,监管的职责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直接监督管理部分行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另一方面对其他负责专项监管的有关部门进行指导、协调和监督。实施综合监管主要包括,指导、协调和监督公路、铁路、水利、建筑等相关行业的安全生产工作,以及对机械、轻工、电力、工矿商贸等行业生产经营单位的监督管理工作。因此,安监部门履行安全生产综合监管职责,实际上就是代表政府履行督促指导、监督检查、综合协调、行政执法等方面的职责,是实现安全生产工作“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的具体化。
二、明确职责,理顺关系,努力形成齐抓共管安全生产工作的良好局面。
在安全生产领域实行综合监管与专项监管相结合的体制,有利于形成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各个部门之间各负其责,关系顺畅,相互协作的监管和执法机制,有利于对安全生产工作实现齐抓共管、综合治理,有利于促进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好转。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存在着部门之间职责交叉扯皮、工作关系不顺,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不够 以及联合执法工作不到位等问题,难以形成监管和执法的合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安全生产监管和执法力度,影响了党和国家关于安全生产的大政方针和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因此,要搞好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工作,实现襄州区安全生产形势的长治久安,就必须形成齐抓共管安全生产工作的合力,这其中最关键的在于要理顺综合监管与专项监管的关系,明确安监部门与有关部门在监管工作中各自的职责,也就是要解决好管什么和如何管的问题。总结回顾近几年安全生产工作的经验和教训,本人认为,应重点把握好以下两个方面:
(一)坚持“三要三不要”。“三要”:一是认识要到位。要充分认识安全生产工作的地位、作用以及做好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工作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危机意识。二是履职要到位。工作上不能有半点犹豫,不能有半点马虎,不能有丝毫放松和懈怠。三是落实要到位。要按照党委、政府的统一部署和工作要求,根据不同阶段、不同行业和不同领域安全生产工作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或者提出对策、措施和建议,并通过强有力的组织、引导、推动和加强监督、检查、指导、协调,促进各部门、各单位抓好落实。“三不要”:一是工作上不要缺位。该管的事一定要管好、管细、管实、管出水平、管出成效,并要努力做到超前思维、超前谋划、超前动作、主动出击、有所作为,不依赖 别人,不顺水推舟、不被动应付。二是工作上不要越位。就是决不能把我们不该管,实际上也管不了、管不好的事揽在手里,不能超越职能、权责做事,应真正做到”两放“,即属于行业主管部门职责范围内的事,安全监管部门应该放手;属于下级部门该做的事,上级部门应该放权。三是工作上不要错位。要与其他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的政府有关部门各司其职,不能取代其他部门直接的、具体的、日常的、专业的监管工作;要与生产经营单位分清职责,不能替代他们去抓企业内部的安全管理。
(二)树牢一个观念,履好十个职。要始终牢固树立在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搞好综合监管工作的观念,作为安监部门来说,要找准位置,认真履行好综合监管的职责。发挥好运筹谋划、导向促进、立规执法、组织部署、监督检查、指导协调、宣教培训、统计分析、通达反馈、调度综合等方面的职能,并抓好十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研究安全生产中带有全局性、普遍性、倾向性的重大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案、政策、规划和措施,当好政府的参谋和助手;二是贯彻实施政府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决策和措施;三是组织拟定和实施有关安全生产的综合性政策立法,制定安全生产行为规范;四是协调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重大问题,支持有关部门的工作;五是组织集中的或专项的安全生产监察、检查活动,推动有关部门做好专项监管工作;六是指导 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成立应急救援专班,班子成员做表率,组织生产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七是负责事故报告、统计分析和安全生产信息发布工作;八是对有关部门负责的专项监管工作进行督促,对重点行业和企业的安全生产进行督促检查;九是依法对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实施行政处罚;十是承办安委会的日常工作。
三、创新思路,强化措施,牢牢把握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工作的主动权。
“思路决定出路,落实决定成败”。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工作涉及面广,专业性强,自主性差,指导、协调、监督难度大;干多了容易越位,干少了容易缺位;做深了容易越权,做浅了容易失职。这就是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工作的特点,这就要求我们要创新思路,强化措施,牢牢把握好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工作的主动权。
(一)对工作机制要建立健全。行业主管部门不同程度的拥有相对独立的安全生产法规和标准,不同规模的安全生产监管队伍,具有专业优势。安监部门是综合监管部门,其地位具有广泛性、协调性和权威性。因此,建立联合工作机制,发挥整体优势,形成合力,是提高综合监管工作效率和效力的重要途径和办法。就我区的实际情况而言,在安全生产领域建立联合工作机制还刚刚起步,还有大量的工作需要进一步理顺和加强,今后重点要在开展安全专项整治方面,建立联合执法机制,有效打击非法生产经营活动;要在对重点行业的安全监管上,推行联合检查制度,严厉查处各种违法行为;要在抓安全生产日常工作中,推行情况互通制度,推动各行各业的安全生产工作顺利开展。
(二)对依法行政要依法依规。安监部门与行业主管部门的关系是,日常监管工作由行业主管部门负责,综合监管部门是站在全局的角度,实施对主管部门的综合监管。一是积极参与行业安全生产法制建设;二是及时组织协调涉及两个部门以上的安全生产重大问题;三是定期掌握有关部门贯彻国家法律法规和重大部署的落实情况;四是研究建立健全工作机制,逐步使综合监管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三)对自身建设要持之以恒。要持之以恒地加强安监业务的学习,引导安监干部树立全局意识,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工作中不说外行话,不做外行事,努力提高组织能力、协调能力、表达能力、写作能力,作为安监人员,必须树立“六种意识”,才能在“安全发展、和谐发展”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才能取得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好转。即大局意识、法治意识、创新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廉洁意识。真正把安监部门打造成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团结、特别能战斗的队伍。
第四篇:纺织企业安全生产现状分析及解决对策
纺织企业安全生产现状分析及解决对策
纺织业是我国的传统行业。纺织行业具有分工复杂,从业人员多而杂,作业环境差,安全生产管理难度大、任务重的特点。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纺织行业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纺织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出现了许多新问题,成为当前纺织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难点。纺织企业安全生产现状
1.企业劳动负荷过重
纺织企业大多是以多机台、多工序、长流程、流水作业及连续性大协作生产方式、轮班工作制进行生产的,一线挡车工大多随机运转,多为手工操作,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长,且大部分纺织企业安全生产过程中噪声大、粉尘浓度高,并伴有高温高湿等不良作业环境因素,车间内人员高度密集,机器设备、采光照明、通风都不太理想,员工长时间在这种环境中工作,容易疲劳而造成安全事故。
2.企业员工安全意识差
纺织企业为维持正常生产,往往大量招工,新工入厂时间不一,在年龄、文化素质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企业安全教育工作难度大、任务重,对新工的安全教育工作很难做到保质保量,这就给企业生产留下安全隐患。
3.企业设备安全性差
大部分纺织企业当前使用的仍是上个世纪80—90年代的纺织设备,部分设备安全防护装置被损坏或作用不良,且在安全防护方面存在自身的缺陷,导致设备运行中损伤操作者。纺织企业安全生产困境的解决对策
1.企业安全教育培训亟待加强
纺织企业相关职能部门应及时组织对生产管理人员、安技人员及新上岗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对新员工的“三级”安全教育一定要做到保质、保量,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且应针对纺织企业生产工艺、设备及原材料的特点来制订安全教育培训的内容,通过安全教育培训,增强员工安全意识,提高员工安全素质。
2.企业组织安全生产要讲究科学
纺织企业组织安全生产应“以人为本”,处理好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的关系,在最大限度保障员工安全与健康的前提下,提高劳动生产率。树立以人为中小的管理思想,对企业实行全员、全面、全过程、全天候的“四全”安全管理,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组织动员职工参与安全管理,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3.企业生产设备改造
纺织企业应加大对生产设备的安全投入,及时更新改造陈旧老化设备,大力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采用安全程度高的机械设备及设施。对粉尘浓度高、噪声大或温湿度不符合标准的场所重点整治,为员工提供一个良好的作业环境。(风险管理世界网-安全员之家)
第五篇: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现状分析与对策
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现状分析与对策
[摘要]本文从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现状着手,分析了影响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的主要因素及其背景,同时对这些现状和影响因素提出针对性的措施和对策,对提高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和参考价值。
[关键词]施工安全现状对策
一、引言建筑工程施工与其他企业生产相比较,具有明显不同的特点,建筑工程具有产品固定,体积大且生产周期长,生产流动性大,以手工作业和体力劳动为主,露天高处作业多,生产环境恶劣,作业条件差等特点;同时,建筑产品具有多样性,无规则性,建筑物之间在外形、尺寸、高度等立面变化和内部结构上很少有类同性;建筑施工过程中除工序变化大,材料流量大,施工设备、防护设施易损坏等不安全因素外,自然因素、环境因素和作业人员素质也是构成建筑施工不安全性的重要方面;另外,建筑市场环境对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因此,改变目前建筑施工安全事故频发的状况,提高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水平,是一项十分繁重的任务,也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长期以来,建筑施工企业主要依赖于手工作业和小型机具施工,劳动生产率和机械化程度较低,管理方式落后。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基本建设规模的扩大,施工技术水平虽有所提高,但影响安全生产的因素仍困扰着施工企业,威胁着企业职工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根据长期从事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管理的实践,对当前影响建筑施工安全生产主要因素的具体表现加以梳理,提出相应的对策,供同行们参考。
二、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不规范的市场环境,阻滞了安全生产水平的提高建筑市场环境与安全生产的关系十分紧密,犹如人的生存环境与人的健康那样密切,许多不规范的市场行为是引发安全事故的潜在因素。当前建筑市场中存在的垫资、拖欠工程款、肢解工程和非法挂靠、违法分包等行为,行业管理部门在查处力度上还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这些行为还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市场监管缺乏行之有效的措施和手段。不良的市场环境势必影响安全生产管理,主要表现在一些安全生产制度、管理措施难以在施工现场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形同虚设,总承包企业与分承包企业(尤其是业主方指定的分包商)在现场管理上缺乏相互配合合作的机制,现场的安全设施往往由于配合合作不协调招至损坏,给安全生产留下隐患和难以预测的后果。2.竞争机制不够完善,无序竞争对安全生产的冲击近几年来,我国的招标投标方式已从无标底投标逐步过渡到合理成本价中标的方式.这无疑是反腐倡廉,与国际接轨的重大举措。但是由于我国的建筑业改革起步较晚,大部分企业是改革开放以后组建发展起来的,还缺乏自我约束和自我保护的意识;而合理成本价目前还缺乏可操作的认定依据,实际操作中往往演变为最低价中标,由此产生恶性竞争愈演愈烈;同时,建设单位(业主)的垫资要求、拖欠工程款、非法肢解工程等不规范行为再给施工企业雪上加霜。企业的平均赢利越来越薄,发展缺乏后劲,安全生产经费和投入难以保证,安全生产工作处于滑坡状态。3.建筑施工企业的体制改革不完善产生的影响因素建筑施工企业的体制改革起始于上20世纪90年代,至目前大部分企业已完成了体制改革,股份制企业、有限责任公司已是建筑市场的主体。体制改革后,由于新旧体制的过渡、利益分配的再调整,思想观念的改变以及改制后制定的一些企业规章制度还需要在实际运行中不断完善,保证安全生产的一些必要条件还有待得到解决,尤其是安全生产的经费投入、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管理素质和保证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落实存在的问题较多。企业在推行项目法施工中,重经济效益忽视安全生产的思想较为普遍;而项目经理往往以工程进度、施工成本为追求目标,很少考虑完善安全设施、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作业环境,导致施工现场不安全隐患长期得不到整治,施工人员处于不安全的作业条件下生产,各种伤害事故随时有可能发生。4.作业人员稳定性差、流动性大、生产技能和自我防护意识薄弱近十几年来,越来越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务工,建筑施工现场是这些务工者主要选择场所。由于体制上的不完善和管理上的滞后,大量既没有进行劳动技能培训又缺乏施工现场安全教育的务工者上岗后,对现场的不安全因素一无所知,对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没有足够认识、缺乏规范作业的知识,往往由于其本人的不安全行为给予自己或与其相关作业环境下的其他操作人员带来难以预料的伤害事故。大量安全事故调查分析表明,务工者进场施工不久(有的甚至第二天)就发生安全事故的比率越来越高,这一现象充分说明由于缺乏安全生产知识和自我防护意识已是造成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另外,人员的不稳定,流动性大,是造成现场作业人员劳动技能和安全意识始终处于低水平状态的原因之
一.5.管理方式落后,施工设备科技含量不高影响安全生产的因素由于建筑施工仍处于手工操作为主的状态,缺乏系统的、持续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这种管理模式极容易使安全生产予以忽视,往往以完成生产任务为目标,安全生产的有关法规规章、制度不能真正得到贯彻落实,使生产过程缺乏安全监督检查,安全生产交底和监督检查处于空白状态。科技产品引入施工现场是提高安全生产水平的重要途径。近几年来,施工现场的临时用电和垂直运输设备(主要是井字架)中分别应用了漏电保护装置和防坠装置,使触电死亡事故和井架吊篮坠落事故大幅度下降,特别是触电死亡事故由原来的建筑施工主要事故而退居为偶发事故,这就是科技产品在施工现场安全生产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但是,施工现场还有大量的设备及防护设施有待更新,有待提高科技含量。防高空坠落设施、设备危险状态预警系统、不安全因素检测设备等方面还有待高科技产品的引入。安全生产工作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改革开放、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提高建筑施工安全,消除事故隐患,降低伤害事故的频率是各级管理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各施工企业共同追求的目标,提高安全生产水平不仅涉及到经济问题、技术问题,也涉及到市场环境、企业体制、人员素质等方面因素,因此是一个综合性的课题。
三、对策和措施(1)从整顿建筑市场行为着手,规范工程建设各方的市场行为,对当前市场存在的通病下猛药。首先,从招标投标人口把关,采取各种措施,保证建设资金的落实,推行工程建设资金第三方担保制度;同时,对施工成本组成有一个可操作性的规定,正确界定合理成本价,避免无序竞争。参照国外或国内其他城市的经验,在建设项目开工前,提取合适比率的工程款作为“开办费”,列为安全生产的专项费用,专款专用,不得作为优惠条件和挪作他用,由现场监理和有关监督部门负责监督。加大建设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追究力度,明确其不良行为在安全事故中的连带责任,抑制目前存在的建设单位要求施工企业垫资、拖欠工程款、肢解工程项目发包等不良行为和不顾科学生产程序,一味追求施工进度的现象。(2)行业管理部门在企业资质审查、考核评比中把安全生产作为一项硬指标,具有否决权。日常的各类检查中,不仅应检查施工现场的安全状态,更应该在项目承包制度、经济分配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度等深层次问题上查找存在的问题,从源头消除不利安全生产的隐患。同时,在改制、转制过程中应注意企业领导人的短期行为,保证企业在安全生产方面有长期的规划和投入。(3)采取各种措施,通过各种途径,完善企业用工制度。针对进城务工人员文化素质低、安全意识差、冒险蛮干、缺乏自我防护意识等现状,采取相对稳定务工队伍,加强安全生产培训教育力度,以法律、政策为依据,制定行业用工规章,多渠道地对务工人员分专业进行培训,实行务工人员上岗证书,改变目前职业介绍的方式,以企业或项目部为培训对象,对进场民工进行分期培训发证,制定具体的培训实施细则。建立劳务基地对稳定企业临时工用工队伍,提高务工人员操作技能、安全生产知识具有积极的作用。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加大用工检查力度和对违反用工规定企业的处罚力度,对促进安全生产有十分重要的作用。(4)大力推广应用促进安全生产的科技产品,提高项目施工的科技含量,对现场使用的一些陈旧、过期设备实行强制性的淘汰。推广应用科学的管理模式,对行之有效的管理方式进行总结完善使之成为具有科学管理理论的管理模式,以简报、讲座、现场会等形式加以介绍推广;对安全生产中发现的新问题新情况组织专题研讨会,提出相应的对策加以解决,真正做到科学技术服务于生产,促进生产力的提高。
四、结束语安全生产管理是一门综合性的课题,影响安全生产的因素错综复杂,把安全事故消除在萌芽状态,真正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是各级政府、领导、管理员义不容辞的职责,如何提高安全生产水平,还有许多工作有待我们不断地努力,去探索,去解决.笔者仅以个人的实践和理想提出上述观点,企望能抛砖引玉,为提高建筑施工的安全生产水平做出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