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年第一季度我国宏观经济分析和建议(5篇材料)

时间:2019-05-13 16:59: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18年第一季度我国宏观经济分析和建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18年第一季度我国宏观经济分析和建议》。

第一篇:18年第一季度我国宏观经济分析和建议

2018年第一季度我国宏观经济分析

和建议

年第一季度我国宏观经济分析和建议

去年我国国民经济在房地产、汽车、建材等部门出现局部投资过热,政府及时做出了加强宏观调控的决策,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给予治理,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今年一季度数据表明,我国国民经济继续向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商品零售价格同比上涨,开局良好。然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仍然在高位运行;尤其是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存在泡沫化的危险,宏观调控任务依然繁重。在当前的国民

经济运行中有三个特别值得注意的现象:

一是生产能力过剩的情形仍然相当严重。一季度社会商品零售同比增长,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比去年同期加速个百分点,反映市场需求较旺。但是,在统计商品零售价格指数的16类商品中,除了食品、饮料烟酒、金银珠宝、书报杂志、燃料、建材五金等6类和去年同期持平或上升外,其他制造业产品包括服装、纺织品、家用电器、办公用品、日用品等10类仍然延续着1998年以来下跌趋势。在市场需求旺盛并且而建材和燃料等上游产品的价格已经上涨多时的情况下,这10类制造业商品价格依然下跌,说明我国国民经济中生产能力过剩的情形仍然相当严重。因此,宏观调控在治理局部投资过热的同时,必须防止通货紧缩情况的再度出现。二是出口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显著。一季度出口增长,幅度和去年的相当;进口增长,则比全年的下降了百分点。一季度贸易顺差166亿美元,相

当于去年全年320亿美元的52;和去年一季度逆差84亿美元相比,增加了250亿美元,约2068亿元人民币。最近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宋国青教授指出,这个数量相当于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量2500-2600亿元人民币的80,是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主要来源。

人民币升值的投机压力仍然存在。2004年我国外汇储备猛增2067亿美元,其中一半的新增外汇储备在最后三个月形成;在外汇储备增加额中,经常项目约占700亿美元,资本和金融项目约占1120亿美元。在资本和金融项目中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606亿美元,其余的大多为“热钱”。由于预期人民币升值的投机因素也表现在“热钱”继续流入我国,一季度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134亿美元,加上贸易顺差166亿美元,两项相加才300亿美元,但是,一季度新增外汇储备492亿美元,多出的192亿美元,皆来自于具有“热钱”性质的境内金融机构减少国外资产运作将资金调回境内,或增加

国外短期借款,或来自于居民将手持外币兑换成人民币。另外,一季度进口同比增长率的大幅度下滑除了因为国际石油和原材料价格上涨及国内宏观调控的因素减少了进口需求外,也可能是因为预期人民币在短期内会升值,使得国内企业减缓了进口的投机因素造成。不过和2004年最后三个月外汇储备每个月增加300多亿美元相比,“热钱”流入的速度已经有所减缓。

根据一季度宏观经济的总体形势和以上三个现象分析,以下对备受海内外关注的利率和汇率政策谈三点看法,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巩固宏观调控成果,实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所提出的经济发展目标的参考。

目前各界对于继续进行宏观调控,防止局部投资过热的必要性看法比较一致,但对应该采取何种措施则有不同看法。有一种观点认为,进行宏观调控,应该主要利用市场手段也就是提高利率,这样既可降低投资需求,同时也

可以消除储蓄的负利率。但是生产能力普遍过剩仍然是我国目前宏观经济的基本情况,提高储蓄利率,显然不利于维持较为旺盛的市场需求以消化过去投资所积累下来的过剩生产能力。同时,对于高度负债投资的企业,以及具有投机性质的投资项目,提高利率并不能减少贷款投资的需求。因此,较好的政策选择应该是仍然维持目前较低的储蓄利率水平以鼓励消费;同时加强银行根据贷款企业自有资金比例、项目风险等因素来筛选贷款项目的功能,以控制贷款总规模和风险。

房地产投资仍然高企不下,为了避免房地产过度泡沫化,以及将来泡沫破灭出现金融危机给国民经济带来危害,除了应该继续严格执行去年国务院规定的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开发资本金必须达到35,以及今年3月26日下达的《关于切实稳定住房价格的通知》中规定的8条措施外,金融监管部门还应该明确规定银行贷款总额中可以用来作为房地产开

发以及抵押贷款的比例。日本和东亚的金融危机都和房地产泡沫的破灭,造成银行呆坏账比例过高有关,房地产是香港第一大产业,房地产价格在1998年的东亚金融危机后下降了近70,香港的银行体系却安然无恙,关键就在于香港金融监管当局吸取了1970年代金融危机的教训,除了规定了房地产开发项目自有资金和抵押贷款首付的比例外,也对房地产开发和抵押贷款在银行贷款总额中

2005年第一季度我国宏观经济分析和建议

第二篇:2005年第一季度我国宏观经济分析和建议

2005年第一季度我国宏观经济分析和建议

去年我国国民经济在房地产、汽车、建材等部门出现局部投资过热,政府及时做出了加强宏观调控的决策,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给予治理,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今年一季度数据表明,我国国民经济继续向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9.5,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

2.8,商品零售价格同比上涨1.6,开局良好。然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2.8,仍然在高位运行;尤其是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26.7,存在泡沫化的危险,宏观调控任务依然繁重。在当前的国民经济运行中有三个特别值得注意的现象:

一是生产能力过剩的情形仍然相当严重。一季度社会商品零售同比增长13.7,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1.9,比去年同期加速2.7个百分点,反映市场需求较旺。但是,在统计商品零售价格指数的16类商品中,除了食品、饮料烟酒、金银珠宝、书报杂志、燃料、建材五金等6类和去年同期持平或上升外,其他制造业产品包括服装、纺织品、家用电器、办公用品、日用品等10类仍然延续着1998年以来下跌趋势。在市场需求旺盛并且而建材和燃料等上游产品的价格已经上涨多时的情况下,这10类制造业商品价格依然下跌,说明我国国民经济中生产能力过剩的情形仍然相当严重。因此,宏观调控在治理局部投资过热的同时,必须防止通货紧缩情况的再度出现。

二是出口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显著。一季度出口增长34.9,幅度和去年的34.1相当;进口增长12.2,则比全年的42.3下降了30.1百分点。一季度贸易顺差166亿美元,相当于去年全年320亿美元的52;和去年一季度逆差84亿美元相比,增加了250亿美元,约2068亿元人民币。最近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宋国青教授指出,这个数量相当于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量2500-2600亿元人民币的80,是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主要来源。

人民币升值的投机压力仍然存在。2004年我国外汇储备猛增2067亿美元,其中一半的新增外汇储备在最后三个月形成;在外汇储备增加额中,经常项目约占700亿美元,资本和金融项目约占1120亿美元。在资本和金融项目中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606亿美元,其余的大多为“热钱”。由于预期人民币升值的投机因素也表现在“热钱”继续流入我国,一季度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134亿美元,加上贸易顺差166亿美元,两项相加才300亿美元,但是,一季度新增外汇储备492亿美元,多出的192亿美元,皆来自于具有“热钱”性质的境内金融机构减少国外资产运作将资金调回境内,或增加国外短期借款,或来自于居民将手持外币兑换成人民币。另外,一季度进口同比增长率的大幅度下滑除了因为国际石油和原材料价格上涨及国内宏观调控的因素减少了进口需求外,也可能是因为预期人民币在短期内会升值,使得国内企业减缓了进口的投机因素造成。不过和2004年最后三个月外汇储备每个月增加300多亿美元相比,“热钱”流入的速度已经有所减缓。

根据一季度宏观经济的总体形势和以上三个现象分析,以下对备受海内外关注的利率和汇率政策谈三点看法,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巩固宏观调控成果,实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所提出的经济发展目标的参考。

目前各界对于继续进行宏观调控,防止局部投资过热的必要性看法比较一致,但对应该采取何种措施则有不同看法。有一种观点认为,进行宏观调控,应该主要利用市场手段也就是提高利率,这样既可降低投资需求,同时也可以消除储蓄的负利率。但是生产能力普遍过剩仍然是我国目前宏观经济的基本情况,提高储蓄利率,显然不利于维持较为旺盛的市场需求以消化过去投资所积累下来的过剩生产能力。同时,对于高度负债投资的企业,以及具有投机性质的投资项目,提高利率并不能减少贷款投资的需求。因此,较好的政策选择应该是仍然维持目前较低的储蓄利率水平以鼓励消费;同时加强银行根据贷款企业自有资金比例、项目风险等因素来筛选贷款项目的功能,以控制贷款总规模和风险。

房地产投资仍然高企不下,为了避免房地产过度泡沫化,以及将来泡沫破灭出现金融危机给国民经济带来危害,除了应该继续严格执行去年国务院规定的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开发资本金必须达到35,以及今年3月26日下达的《关于切实稳定住房价格的通知》中规定的8条措施外,金融监管部门还应该明确规定银行贷款总额中可以用来作为房地产开发以及抵押贷款的比例。日本和东亚的金融危机都和房地产泡沫的破灭,造成银行呆坏账比例过高有关,房地产是香港第一大产业,房地产价格在1998年的东亚金融危机后下降了近70,香港的银行体系却安然无恙,关键就在于香港金融监管当局吸取了1970年代金融危机的教训,除了规定了房地产开发项目自有资金和抵押贷款首付的比例外,也对房地产开发和抵押贷款在银行贷款总额中的

第三篇:2005年第一季度我国宏观经济分析和建议

去年我国国民经济在房地产、汽车、建材等部门出现局部投资过热,政府及时做出了加强宏观调控的决策,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给予治理,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今年一季度数据表明,我国国民经济继续向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9.5%,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8%,商品零售价格同比上涨1.6%,开局良好。然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2.8%,仍然在高位运行;尤其是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26.7%,存在泡沫化的危险,宏观调控任务依然繁重。在当前的国民经济运行中有三个特别值得注意的现象:

一是生产能力过剩的情形仍然相当严重。一季度社会商品零售同比增长13.7%,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1.9%,比去年同期加速2.7个百分点,反映市场需求较旺。但是,在统计商品零售价格指数的16类商品中,除了食品、饮料烟酒、金银珠宝、书报杂志、燃料、建材五金等6类和去年同期持平或上升外,其他制造业产品包括服装、纺织品、家用电器、办公用品、日用品等10类仍然延续着1998年以来下跌趋势。在市场需求旺盛并且而建材和燃料等上游产品的价格已经上涨多时的情况下,这10类制造业商品价格依然下跌,说明我国国民经济中生产能力过剩的情形仍然相当严重。因此,宏观调控在治理局部投资过热的同时,必须防止通货紧缩情况的再度出现。

二是出口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显著。一季度出口增长34.9%,幅度和去年的34.1%相当;进口增长12.2%,则比全年的42.3%下降了30.1百分点。一季度贸易顺差166亿美元,相当于去年全年320亿美元的52%;和去年一季度逆差84亿美元相比,增加了250亿美元,约2068亿元人民币。最近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宋国青教授指出,这个数量相当于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量2500-2600亿元人民币的80%,是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主要来源。

人民币升值的投机压力仍然存在。2004年我国外汇储备猛增2067亿美元,其中一半的新增外汇储备在最后三个月形成;在外汇储备增加额中,经常项目约占700亿美元,资本和金融项目约占1120亿美元。在资本和金融项目中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606亿美元,其余的大多为“热钱”。由于预期人民币升值的投机因素也表现在“热钱”继续流入我国,一季度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134亿美元,加上贸易顺差166亿美元,两项相加才300亿美元,但是,一季度新增外汇储备492亿美元,多出的192亿美元,皆来自于具有“热钱”性质的境内金融机构减少国外资产运作将资金调回境内,或增加国外短期借款,或来自于居民将手持外币兑换成人民币。另外,一季度进口同比增长率的大幅度下滑除了因为国际石油和原材料价格上涨及国内宏观调控的因素减少了进口需求外,也可能是因为预期人民币在短期内会升值,使得国内企业减缓了进口的投机因素造成。不过和2004年最后三个月外汇储备每个月增加300多亿美元相比,“热钱”流入的速度已经有所减缓。

根据一季度宏观经济的总体形势和以上三个现象分析,以下对备受海内外关注的利率和汇率政策谈三点看法,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巩固宏观调控成果,实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所提出的经济发展目标的参考。

目前各界对于继续进行宏观调控,防止局部投资过热的必要性看法比较一致,但对应该采取何种措施则有不同看法。有一种观点认为,进行宏观调控,应该主要利用市场手段也就是提高利率,这样既可降低投资需求,同时也可以消除储蓄的负利率。但是生产能力普遍过剩仍然是我国目前宏观经济的基本情况,提高储蓄利率,显然不利于维持较为旺盛的市场需求以消化过去投资所积累下来的过剩生产能力。同时,对于高度负债投资的企业,以及具有投机性质的投资项目,提高利率并不能减少贷款投资的需求。因此,较好的政策选择应该是仍然维持目前较低的储蓄利率水平以鼓励消费;同时加强银行根据贷款企业自有资金比例、项目风险等因素来筛选贷款项目的功能,以控制贷款总规模和风险。

房地产投资仍然高企不下,为了避免房地产过度泡沫化,以及将来泡沫破灭出现金融危机给国民经济带来危害,除了应该继续严格执行去年xx规定的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开发资本金必须达到35%,以及今年3月26日下达的《关于切实稳定住房价格的通知》中规定的8条措施外,金融监管部门还应该明确规定银行贷款总额中可以用来作为房地产开发以及抵押贷款的比例。日本和东亚的金融危机都和房地产泡沫的破灭,造成银行呆坏账比例过高有关,房地产是香港第一大产业,房地产价格在1998年的东亚金融危机后下降了近70%,香港的银行体系却安然无恙,关键就在于香港金融监管~吸取了1970年代金融危机的教训,除了规定了房地产开发项目自有资金和抵押贷款首付的比例外,也对房地产开发和抵押贷款在银行贷款总额中的比例作了适当、明确的规定,这个经验政府可以考虑吸娶采用。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高级经济学家黄海洲博士的跨国实证研究,发展中国家以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最有利于经济增长和稳定。我国自1994年汇率并轨以来实行的是有管理的浮动制度,但是在1998年东亚金融危机后人民币贬值的投机压力下,以及近两年多来人民币升值的投机压力下,人民币的实际汇率变成和美元固定挂钩。恢复有管理的浮动,并且逐渐过渡到和一揽子货币挂钩是我国汇率管理政策的发展方向。但是根据理论和许多国家的经验,在有投机的压力下,除非一次性过度升值20%、30%,满足了投机者的套利愿望,任何恢复有管理浮动的试图,都将变成上调的固定汇率。而且一次性的过度升值后,投机者必将调出资金套利,使汇率承受过度贬值的压力,造成汇率大幅上下波动,极不利于外贸和国民经济的正常进行。因此,在有升值投机的压力下,绝对不要屈服于压力而升值。今年一季度和上一季度比,虽然升值投机的压力有所缓减,但是随着美国参议院通过对人民币升值施压的提案,国际上对人民币升值的投机可能又会重新回潮,所以正本清源之策还在于消除国外对人民币升值的政治压力和投机预期。美国对我施加政治

压力的理由是我国故意低估人民币币值,以刺激出口,赚取巨额顺差;民间的投机压力是国际热钱在东亚金融危机以及美国的互联网泡沫破灭后,美欧日经济疲软缺乏投机机会,看到中国的巨额外汇储备,而把人民币作为投机的对象。但实际上我国每年总体外贸的顺差不大,表明人民币的币值并无多大程度的低估。美国的逆差主要是政府巨额的财政赤字无法由国内的储蓄弥补造成。我国的外汇储备虽然很大,但是我国有相当大的隐性财政赤字,包括金融体系中数万亿的不良资产和社保体系的欠账,就像美国高企的财政赤字使美元无法走强的道理一样,巨额的隐性财政赤字也不足以长期支持人民币的坚挺。我国的外汇储备大都用于购买美国政府的国债,支持了美国政府的财政赤字,为了让美国政界了解美国的巨额外贸赤字是美国政府的巨额财政赤字造成,以及让国际金融界了解中国虽然有巨额的外汇储备,但是中国也存在使人民币贬值的巨额隐性财政赤字,建议政府可以考虑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

家左晓蕾博士提出的把政府财政增收的一部分用来置换外汇储备,交给社保基金在国际金融市场运作。这样既可以让美国~界清晰地看到,如果中国政府减持美国的国债,对美国的财政赤字、利率和经济增长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减少美国政府对人民币的升值压力,也有利于让国际金融界看到我国在巨额外汇储备后面实际上存在着贬值可能性,而减少升值的投机预期和压力。

第四篇:2013宏观经济分析

2013宏观经济分析

国内:2013—短期下行的终点,长期下行的起点

在经历了2008-2012年长达4年的经济调整后,2013年可以视为我国经济短期下行的终点。受前期政府推出的一系列稳增长政策影响,基建投资成为拉动2012年经济增长的最大亮点,三季度以来多项经济指标均显示我国经济已逐步企稳回升,鉴于笔者仍然坚持我国经济将呈现“L型”走势的判断,2013年则是“L”那一竖的终点。但是,2013年同时也是经济长期下行的起点,去库存和补库存的动力消失后,经济很可能因需求动力不足而再次出现温和走软,中国GDP潜在增长率下降或将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即2013年也成为“L”那一横的起点。

展望2013,拉动GDP的三驾马车很可能继续沦为消费和投资双轮驱动,内需尤其是消费将逐步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引擎,但短期稳增长的关键还在投资,净出口对GDP的贡献率依旧为负。政策面上,笔者认为政府会延续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来调控宏观经济。随着金融创新的加速,传统的信贷已不能满足企业的融资需求,影子银行也随之兴起,企业债券融资和信托贷款这些直接融资模式有望在2013年进一步扩张。在货币政策工具方面,预计2013年央行会延续逆回购来调节市场资金,但鉴于资金规模和期限的考虑,2013年仍有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必要;而由于通胀的压力仍在,且利率调整对于资产价格的刺激作用较为明显,明年降息的可能性并不大。

国际:2013—持续分化

美国:2012年美国经济成功实现了触底回升,私营部门从2010年以来保持了相对稳定的增长,就业市场有所好转,QE3推出的MBS购买计划也有望加速房地产行业的复苏,但是财政紧缩使得美国GDP增长维持在中低位。美联储力推QE4可以防范“财政悬崖”造成的国债收益率波动,减轻政府融资成本,并可以改善更广泛的金融环境,但随着多轮QE的实施,其边际效用其实是处于递减的过程中,QE4更多的是对之前宽松政策的延续,其对美国经济的推动作用有限。总体而言,2013年美国经济将在宽货币、紧财政的政策下实现稳步复苏,房地产市场加速回暖,制造业稳中有升,失业率有望下降。

欧元区:短期内看,欧债危机难有令各方均感到满意的解决方案。目前唯一相对比较靠谱的做法就是紧缩财政减少赤字。但紧缩则意味着居民福利收入及相关政府私人部门消费的减少,这实际上也拖慢了通过经济增长的方式度过危机的进程。因此,2013年欧盟区经济可能将继续下行,但也很可能将成为欧债危机见底的一年。更长远的时间内,受到财政紧缩的制约,欧盟何时能重新走上回归增长之路,仍然难有明确的前景。

华泰长城期货

第五篇:2016宏观经济分析

(一)2016年中国经济发展状况

2016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各地区、各部门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积极适应引领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适度扩大总需求,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导良好发展预期,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培育新动能,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提质、好于预期。

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52997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7%。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6.7%,二季度增长6.7%,三季度增长6.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40666亿元,同比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209415亿元,增长6.1%;第三产业增加值279890亿元,增长7.6%。从环比看,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8%。

1、农业生产基本稳定,秋粮生长形势较好

全国夏粮总产量13926万吨,比上年减少162万吨,下降1.2%,是历史第二高产年。早稻总产量3278万吨,比上年减少91万吨,下降2.7%;秋粮有望获得好收成。前三季度,猪牛羊禽肉产量5833万吨,同比下降1.1%,其中猪肉产量3690万吨,下降3.6%。生猪存栏43163万头,同比减少3.4%;生猪出栏47924万头,减少3.7%。

2、工业生产运行平稳,企业效益明显改善

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0%,增速与上半年持平。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集体企业增长0.7%,股份制企业增长6.9%,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4.2%。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同比下降0.4%,制造业增长6.9%,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4.3%。工业结构继续优化。前三季度,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0.6%和9.1%,增速分别比规模以上工业快4.6和3.1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为12.2%和32.6%,比上年同期提高0.6和1.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达到97.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85950亿元,同比下降0.1%。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1%,环比增长0.47%。

1-8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0584亿元,同比增长8.4%,比上半年加快2.2个百分点;其中,8月份增长19.5%,比上月加快8.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5.87元,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5.66%。

3、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缓中趋稳,商品房待售面积持续减少

前三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426906亿元,同比名义增长8.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5%),增速比上半年回落0.8个百分点,但7月、8月和9月当月投资分别增长3.9%、8.2%和9.0%,增速连续2个月加快。国有控股投资151617亿元,增长21.1%;民间投资261934亿元,增长2.5%,比1-8月份加快0.4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61.4%。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13402亿元,同比增长21.8%;第二产业投资167497亿元,增长3.3%;第三产业投资246008亿元,增长11.1%,其中基础设施投资83245亿元,增长19.4%。前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到位资金442238亿元,同比增长5.9%。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367663亿元,增长22.6%。从环比看,9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0.52%。

前三季度,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74598亿元,同比名义增长5.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1%),增速比上半年回落0.3个百分点,比1-8月份加快0.4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投资增长5.1%。房屋新开工面积12265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6.8%,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增长6.7%。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10518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6.9%,其中住宅销售面积增长27.1%。全国商品房销售额80208亿元,同比增长41.3%,其中住宅销售额增长43.2%。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14917万平方米,同比下降6.1%。9月末,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69612万平方米,比6月末减少1804万平方米。前三季度,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104711亿元,同比增长15.5%。

4、市场销售稳中有升,消费升级类商品增长较快

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8482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0.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8%),增速比上半年加快0.1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108344亿元,增长7.8%。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04940亿元,同比增长10.3%,乡村消费品零售额33542亿元,增长10.9%。按消费类型分,餐饮收入25614亿元,同比增长11.0%,商品零售212868亿元,增长10.3%,其中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101785亿元,增长7.9%。通讯和居住类商品增长较快,通讯器材增长12.7%,家具增长13.9%,建筑及装潢材料增长15.4%。9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名义增长10.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6%),比上月加快0.1个百分点,环比增长0.85%。

前三季度,全国网上零售额34651亿元,同比增长26.1%。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27950亿元,增长25.1%,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1.7%。

5、进出口降幅收窄,一般贸易比重上升

前三季度,进出口总额175318亿元,同比下降1.9%,降幅比上半年收窄1.7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00585亿元,下降1.6%,收窄1.1个百分点;进口74733亿元,下降2.3%,收窄2.4个百分点。进出口相抵,顺差25852亿元。9月份,进出口总额21679亿元,同比下降2.4%;其中,出口12231亿元,下降5.6%;进口9448亿元,增长2.2%。贸易结构优化。前三季度,一般贸易进出口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56%,比上年同期提高1.1个百分点;机电产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57%,为出口主力;民营企业出口增长2.3%,占出口总额的46.5%,继续保持出口份额首位。对一带一路部分沿线国家出口增长,前三季度对巴基斯坦、俄罗斯、波兰、孟加拉国和印度出口分别增长14.9%、14%、11.7%、9.6%和7.8%。部分大宗商品进口量保持增长,前三季度进口铁矿石7.63亿吨,增长9.1%;原油2.84亿吨,增长14%;煤1.8亿吨,增长15.2%;铜379万吨,增长11.8%。

6、居民消费价格涨势温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由负转正

前三季度,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0%,涨幅比上半年回落0.1个百分点。其中,城市上涨2.0%,农村上涨1.8%。分类别看,食品烟酒价格同比上涨4.1%,衣着上涨1.5%,居住上涨1.5%,生活用品及服务上涨0.5%,交通和通信下降1.8%,教育文化和娱乐上涨1.4%,医疗保健上涨3.6%,其他用品和服务上涨2.4%。在食品烟酒价格中,粮食价格上涨0.5%,猪肉价格上涨21.2%,鲜菜价格上涨12.3%。9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9%,环比上涨0.7%。前三季度,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2.9%,降幅比上半年收窄1.0个百分点;9月份同比上涨0.1%,结束了同比连续54个月下降的态势,环比上涨0.5%。前三季度,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3.8%,9月份同比下降0.6%,环比上涨0.4%。

7、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城乡差距继续缩小

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735元,同比名义增长8.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3%。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337元,同比名义增长7.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998元,同比名义增长8.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5%。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为2.82,比上年同期缩小0.01。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15626元,同比名义增长8.1%。三季度末,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总量17649万人,同比增加95万人,增长0.5%。三季度,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月均收入3232元,同比增长5.9%。

8、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积极进展,发展的质量效益稳步提升

“三去一降一补”取得实效。前三季度,原煤产量同比下降10.5%。工业企业和商品房库存持续减少。8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成品存货同比下降1.6%,自4月份以来连续5个月同比下降。商品房待售面积自3月份以来连续7个月减少。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及成本均有所下降。8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6.4%,比上年同期下降0.6个百分点;1-8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比上年同期减少0.17元。前三季度,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水利管理业、农林牧渔业投资同比分别增长43.4%、20.5%和20.1%,分别快于全部投资35.2、12.3和11.9个百分点。

产业结构持续升级。前三季度,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2.8%,比上年同期提高1.6个百分点,高于第二产业13.3个百分点。需求结构继续改善。前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71.0%,比上年同期提高13.3个百分点。新经济快速成长。前三季度,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比增长10.8%,增速比规模以上工业高4.8个百分点。节能降耗成效突出。前三季度,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同比下降5.2%,水电、风电、核电、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消费占比为19.3%,比上年同期提高1.7个百分点。

总的来看,在适度扩大总需求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措施、引导良好发展预期的综合作用下,前三季度国民经济继续保持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的发展态势。但也要看到我国经济仍处在转型升级、动能转换的关键阶段,国内因素和国际因素相互影响,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尚不牢固。下阶段,要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新常态,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度扩大总需求,科学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狠抓政策落实改革落地,努力巩固壮大积极变化,确保实现全年预期目标。

(二)“十三五”时期中国经济发展预测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针对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突出问题,强调要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明确了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提出了一系列支撑发展的重大政策、重大工程和重大项目,突出了以下六个方面。

——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十三五”时期经济年均增长保持在6.5%以上。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施一批技术水平高、带动能力强的重大工程。到2020年,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大幅提升,全员劳动生产率从人均8.7万元提高到12万元以上。届时,我国经济总量超过90万亿元,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

——强化创新引领作用,为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启动一批新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国家科学中心和技术创新中心,培育壮大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持续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促进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广泛应用。加快建设质量强国、制造强国。到2020年,力争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战略前沿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5%,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迈进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行列。

——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城乡区域差距,既是调整经济结构的重点,也是释放发展潜力的关键。要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实现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完成约1亿人居住的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到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实施一批水利、农机、现代种业等工程,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社会化服务。到2020年,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供给和质量安全得到更好保障,农业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以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为基础,以“三大战略”为引领,形成沿海沿江沿线经济带为主的纵向横向经济轴带,培育一批辐射带动力强的城市群和增长极。加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高铁营业里程达到3万公里、覆盖80%以上的大城市,新建改建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约3万公里,实现城乡宽带网络全覆盖。

——推动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加快改善生态环境。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今后五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能耗、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下降23%、15%、18%,森林覆盖率达到23.04%,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大幅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特别是治理大气雾霾取得明显进展,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超过80%。

——深化改革开放,构建发展新体制。发展根本上要靠改革开放。必须全面深化改革,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建立现代产权制度,基本建成法治政府,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一带一路”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国际产能合作实现新的突破。对外贸易向优进优出转变,服务贸易比重显著提升,从贸易大国迈向贸易强国。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逐步构建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基本形成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新格局。

——持续增进民生福祉,使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补齐基本民生保障的短板,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我国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建立国家基本公共服务项目清单。建立健全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等工程,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从10.23年提高到10.8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5000万人以上。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缩小收入差距,提高中等收入人口比重。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城镇棚户区住房改造2000万套。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人均预期寿命提高1岁。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公民道德建设、中华文化传承等工程。

做好“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必须着力把握好三点。一是牢牢抓住发展第一要务不放松。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今后五年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阶段,各种矛盾和风险明显增多。发展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必须毫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科学发展,妥善应对挑战,使中国经济这艘巨轮破浪远航。二是大力推进结构性改革。当前发展中总量问题与结构性问题并存,结构性问题更加突出,要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突出抓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做减法,又做加法,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加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使供给和需求协同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三是加快新旧发展动能接续转换。经济发展必然会有新旧动能迭代更替的过程,当传统动能由强变弱时,需要新动能异军突起和传统动能转型,形成新的“双引擎”,才能推动经济持续增长、跃上新台阶。当前我国发展正处于这样一个关键时期,必须培育壮大新动能,加快发展新经济。要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加快成长,以体制机制创新促进分享经济发展,建设共享平台,做大高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集群,打造动力强劲的新引擎。运用信息网络等现代技术,推动生产、管理和营销模式变革,重塑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改造提升传统动能,使之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从根本上说,发展的不竭力量蕴藏在人民群众之中。9亿多劳动力、1亿多受过高等教育和有专业技能的人才,是我们最大的资源和优势。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推动发展转向更多依靠人力人才资源和科技创新,既是一个伴随阵痛的调整过程,也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升级过程。只要闯过这个关口,中国经济就一定能够浴火重生、再创辉煌。

下载18年第一季度我国宏观经济分析和建议(5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18年第一季度我国宏观经济分析和建议(5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宏观经济分析

    (1) 宏观经济分析 今年以来,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不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经济运行总体良好,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投资、消费、出口稳定增长,内需......

    年度宏观经济总结分析

    2011年度经济总结理财业务部张均2012.01.04第一部分总体经济情况回顾我国今年以来经济发展状况,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各地方政府刺激经济增长的热情很高,地方GDP保持......

    南宁市宏观经济分析

    一、南宁市宏观经济分析 1、地理位置及人口状况 南宁位于广西的西南部,毗邻粤港澳,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是连接东南沿海与西南内陆的重要枢纽,也是西部重要的省会城市。同时是......

    我国城乡社会保障建设的宏观经济分析(含五篇)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我国城乡社会保障建设的宏观经济分析 作者:柯文岚 来源:《海峡科学》2009年第07期 [摘要]该文在莫迪利阿尼的生命周期理论基础上,引入社会保障福利SSW,......

    评价我国当前的宏观经济

    评价我国当前的宏观经济,并给出相关对策建议 2011年是经济比较复杂的一年,在面对通胀压力的同时,还要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并且今年也是中国经济的转型之年,中央采取了稳健的货币......

    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第一,促进经济增长。第二,增加就业。第三,稳定物价。第四,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宏观调控的手段? 经济手段有时是政府制定的经济政策;法律手段有......

    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分析及建议

    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分析及建议 摘要:近年来,我国涉及食品安全事件屡禁不止,呈现愈演愈烈的趋势,消费者的生存权和健康消费权受到极大危害,食品安全已成为民众普遍关心的社会问......

    德国宏观经济分析报告

    小 组 长:王新晴 小组成员:谢孟倪、 姜梦婕 邓徐斌、 王立群汪健一、宏观经济的基本目标 1、经济增长 2、充分就业 3、稳定物价 4、国际收支 5、公平问题 6、人口、环境和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