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部关于发布《血站基本标准》的通知

时间:2019-05-13 16:09: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卫生部关于发布《血站基本标准》的通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卫生部关于发布《血站基本标准》的通知》。

第一篇:卫生部关于发布《血站基本标准》的通知

卫生部关于发布《血站基本标准》的通知 1993-2-17 0:0 【大 中 小】【我要纠错】 发文单位:卫生部

号:卫医发[1993]第2号

发布日期:1993-2-17

执行日期:1993-7-1

为贯彻实施《采供血机构和血液管理办法》,加强采供血机构管理,我部制定了《血站基本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现下发给你们,望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认真贯彻执行。

一、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加强领导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领导要提高对发展输血事业和加强血站及血液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尤其是在经济改革的浪潮中,要充分认识血站是国家专营的非盈利性的医疗卫生单位,其管理内涵、质控特性与其它医疗卫生机构有所不同;要对血站管理工作予以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把握方向,切实把血站管理纳入卫生行政部门的重要议事日程。同时,要搞好血站管理干部的管理培训,学习科学管理知识,强化质量管理意识,提高管理水平。

二、统一标准,因地制宜,实事求是

《标准》是全国各级血站的基本标准,也是管理血站的长期目标。在实施《标准》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血液是直接进入人体的特殊物质,其质量标准必须统一,没有地区或级别差异,凡质量问题一律严格要求,严格考核,不能降低标准。

2、我国血站发展很不平衡,各地各级血站的条件和历史背景不同,差别大,跨度大,功能和任务亦不完全相同。在这样一种极不平衡的状态下,采用同一尺度进行血站管理与评审难度较大,因而,既要统一标准,保证血液质量,又要兼顾各地的实际情况,对建筑、设备、人员配备等硬件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

3、由于血站的特殊性、评审考核的对象不同,决定其标准中有大量的目标值是不确定的、模糊的,还有一些不可控指标,要进行综合判断和整体评价,避免可能出现的片面性。

三、突出重点,认真自查,保证质量

各级血站要自查、自评,要认真整顿供血队伍,严格筛选,采用统一《供血证》;要逐步完善质量管理制度,把质量管理贯穿于血站工作的各个环节,使之惯性运行,并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案和措施,定期检查考核。

四、坚持标准,严格考核,综合评审

血站以采供血为中心开展活动,血液质量问题至关重要,而质量管理却是我国血站管理的薄弱环节。实施《标准》,要围绕血液质量这个中心,建立评审制度,采取平时检查监督与周期性评审相结合的方法,开展全面考核与评审;要健全评审组织,建立一支作风严谨、坚持原则、工作认真、专业全面的评审队伍。

为了贯彻实施《标准》,使其具体化,数量化,便于操作,便于考核,我部委托中国输血协会制订了《血站评审评分标准》、《血站评审申请书》等,并统一了评审程序和考核检查方法,作为贯彻《标准》的参考性文件和评审工作的依据,供各地参考。

实施《标准》与评审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强,内容广泛,且赋予连续性的工作。由于各地血站的管理体制不尽相同,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差异较大,各有不同优势,迫切需要互相沟通,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避免固步自封,尤其是代表地区先进水平的,或代表全国领先水平的血站,更应交叉评审。卫生部负责组织评审各省级血液中心,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辖区内其它各级血站的评审工作。

五、《标准》在供血者健康检查和血液检查中增加了丙型肝炎抗体检测,在高危人群中增加艾滋病病毒检测等项目,各地要严格执行。检测的诊断试剂必须使用有卫生部正式批准文号的试剂或进口试剂。检测收费标准,由各地卫生行政部门会同物价部门协商解决。

六、本《标准》自一九九三年七月一日起实施。

请各地将贯彻落实情况随时报我部医政司。

附件:

血站基本标准

根据《采供血机构和血液管理办法》制定本标准。

一、任务:

(一)配合献血办公室,统一管理本辖区血源。

(二)做好采血、供血工作,为辖区内的各级医疗机构提供临床用血和应急用血,保证血液质量,保障供血者和受血者的安全、健康。

(三)积极推广成分血输血。

(四)指导下级血站(库)的业务技术工作,提供血液管理和采供血以及质量监控等相关服务。

(五)培养输血技术人才,开展输血科研、教学工作。

(六)开展国内外输血学术和科技交流。

(七)积极、主动完成上级交办的各项任务。

二、建筑的功能和卫生学要求

(一)血站建筑面积应能满足其任务和功能的需要,并应有供血者休息场所;

(二)工作场所的结构布局应符合技术操作规程,并符合人、物流向合理、适宜的要求;

(三)采血、成分血制备和供应须有专用工作室,其建筑面积和结构应符合操作规程和卫生学要求;

(四)实验动物房须分区建筑。动物房应设立检疫室、饲养室、实验室等,并符合不同品种的动物分隔饲养的需要;

实验动物房须经卫生行政主管部门验收合格。

三、人员配备

血站应配备与其功能相适应的技术力量。

(一)血站职工人数与年采血量参考比例:

年采血量(立升)职工数(人)

2000~10000

<100

10000~20000

<160

20000~40000

<280

40000以上

<350

(二)具有国家认定资格(或经当地卫生行政部门认可)的卫生技术人员应占职工总数的70%以上。其中高、中、初级卫生技术职称的人员比例要与其功能和任务相适应;

(三)领导班子要结构合理、职责明确、工作协调、效率较高。各级管理人员应具有与其管理职责相应的管理专业知识和技能;

(四)技术岗位须由具有中专以上学历或初级以上卫生技术职称,经过专业培训,考核合格的在编人员承担;

(五)对各级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应有计划地进行全面质量教育和岗位培训,定期考核,不断提高其思想、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

(六)各级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资格:

血液中心

1、中心主任:

具有大学以上学历或同等学历和高级卫生技术职称,经过管理专业培训;熟悉血站业务,具有较丰富的血站管理经验,胜任本职工作;熟练掌握一门外语。

2、中心业务副主任及业务科室负责人:

具有大学以上学历或同等学历和高级卫生技术职称,经过专业培训;从事输血工作三年以上,有较高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熟悉血站(或本科室)业务,有一定的管理经验,胜任本职工作;能熟练掌握一门外语。

中心血站

1、站长:

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和中级以上卫生技术职称,经过管理专业培训;熟悉血站业务,有一定的血站管理经验,胜任本职工作;能阅读本专业外语书刊。

2、业务副站长及业务科室负责人:

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和中级以上卫生技术职称,经过专业培训;从事输血工作三年以上,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熟悉血站(或本科室)业务,有一定的管理经验,胜任本职工作;能阅读本专业外语书刊。

血站

1、站长:

具有中专以上学历和中级以上卫生技术职称,经过管理专业培训;熟悉血站业务,有一定的血站管理经验,胜任本职工作。

2、业务副部长及业务科室负责人:

具有中专以上学历和初级以上卫生技术职称,经过专业培训,从事输血工作二年以上,熟悉血站(或本科室)业务,胜任本职工作。

四、行政管理

应有健全的管理体系和相应的组织机构、人员、制度、措施、实施方案及其考核办法。

(一)组织管理

应具备行政、业务、党务、人事、信息、财务、设备、总务等功能,符合精简、高效的原则,适应管理工作的需要。

(二)计划管理

有长期和中短期发展规划、年度工作计划、季度安排和完成计划的进度、指标、措施、步骤和年度工作总结。

(三)制度管理

必备的工作制度、操作规程和质量标准(见附件1)。

(四)信息管理

1、必须真实、完整、准确、及时地完成各种记录、登记和统计,并进行信息分析与反馈。

2、进行血液及各种成分血的质量和成本效益分析工作。

3、电子计算机信息管理。

4、有完整、系统的科技档案。

5、有足够数量的中外文输血专业图书、期刊和情报资料等。

(五)仪器设备管理

应具有与其业务、科研、生产相适应的仪器设备。常规设备齐全,专业设备适宜。

1、实行专管共用。有仪器设备的保管、使用、保养、维修、更新与损坏赔偿制度以及技术和资产管理制度,保证工作需要。

2、建立精密,贵重仪器设备档案。

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加强仪器设备的计量管理。

(六)财务审计管理

1、设立财务科(室),人员编制合理,职责范围明确,有健全的岗位责任制。

2、建立、执行各种财会档案和管理制度。

3、严格执行血液和各种成分血的价格。

4、设有与财务机构相平行的审计组织,对资金和财产的使用与效益进行经常性的审计监督,并提出改进建议。

(七)总务管理

1、有健全岗位责任制和工作制度。

2、及时、主动地为科室服务。做到三下(下收、下送、下修)、两满意(职工满意、供血者满意),保证三通(水通、电通、气通)。

(八)环境与安全管理

1、内外环境整洁、安静、安全、绿化和美观。

2、工作场所应符合卫生学要求,周围无污染源,污水、污物及废气排放与处理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的有关规定。

3、有健全的安全管理措施。

五、业务管理

按照《采供血机构执业许可证》中规定的许可项目开展采供血业务。

(一)专业科室设置:应与其功能、任务、规模以及实际工作需要相适应,体现以下专业功能:

1、血源管理:献血宣传、计划调度、血源组织、登记和发证等;

2、体检采血:体检、化验、采血、贮血、发血等;

3、成分血制备:血液成分分离等;

4、供应:器具制备、制剂、消毒等;

5、质量控制:生化鉴定、微生物鉴定、生物实验等;

6、输血研究:血型、免疫、血液成分制备、临床输血、血液保存、输血并发症和传染病等。

(二)建立健全各项业务工作的技术操作规程、岗位责任制和工作制度,并严格执行。

(三)业务技术操作人员应经常保持清洁状态,技术熟练,严格按照无菌技术操作规程进行。

(四)根据《采供血机构和血液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对供血者进行筛选:

1、对供血者和供浆者要严格区分。

2、供血者体检、采血标本、采血时,须核对身份证及供血证的各项内容,发现有冒名顶替或不符合规定者,不准供血。

3、供血者体检必须严格执行《供血者健康检查标准》(附件2)。

4、建立稀有血型、特异抗体等“特种供血者”档案。

(五)无偿献血经费必须专款专用,不得挪作它用。

(六)采血标本必须使用有生产批准文号的一次性注射器。

(七)检测乙肝、丙肝、艾滋病及梅毒等诊断试剂和配制用原药必须有批准文号。

(八)采血必须使用有生产单位名称和批准文号的全封闭一次性采血袋。

(九)成分血制备应使用有生产单位名称和批准文号的全封闭多联袋,在清洁区内进行。

(十)入库的全血及成分血标签齐全(包括血站名称和许可证号),包装合格;血库须根据不同的品种、血型、日期及其不同的储存要求依次存放。

(十一)根据本地区医疗用血情况确定各种血型的最佳库存量,发出的全血及成分血不得超过有效期;严禁发出不合格的全血及成分血;不得将退回的全血及成分血再次发出使用。

六、质量管理

(一)建立站、科两级质量控制组织,负责各部门、各业务环节的质量检查和监督,并有完整的质量控制记录;

(二)建立质量信息反馈系统;

(三)建立感染监控制度和传染病登记报告制度,工作人员必须树立无菌观念,并进行正确的无菌技术操作;

(四)工作人员须每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建立保健档案;患有传染病、精神病、严重皮肤病、HBsAg阳性、HCV抗体阳性和体表有伤口者不得从事采供血、成分血制备及消毒供应等岗位的工作;

(五)对工作人员有计划地进行全面质量教育和岗位培训,并定期考核。

七、思想政治工作与医德医风建设

(一)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做好全体职工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

(二)认真贯彻执行《医务人员医德规范及实施办法》;健全廉洁措施并建立有效的群众监督和严格的考核奖惩制度。

(三)建立供血者、用血单位和本单位职工满意度调查制度,针对提出的问题,不断改进工作。

八、质量指标

(一)血源管理

标准

凭证供血登记率 100%

冒名顶替率

0%

重卡率

0%

建立Rh

(一)供血者档案 有

(二)体检化验

体检、化验项目漏检率

0%

采血样一次性注射器使用率

100%

全血硫酸铜比重液误差

±0.0005

血型定型试剂质检合格率

100%

血型正反定型检查率

100%

血型定型差错率

0%

HBsAg试剂灵敏度

<1ng/ml

有生产批准文号的化验诊断

试剂和配制用原药的使用率

100%

体检化验报告差错率

0%

成品血化验全项检查率

100%

(三)采血

采血人员上岗培训考核合格率 100%

采血无菌技术操作合格率 100%

采血人员手指杂菌计数

无致病菌生长/24小时培养

采血环境温度 15~30℃

采血环境空气收菌培养

<30个杂菌生长/直径9cm皿/5分钟

全封闭一次性塑料采血器材使用率 100%

采血称量器材计量合格率 100%

采血器材无生产批准文号的使用率 0%

采血器材有效期内使用率 100%

采血一针率 >99%

供血者手臂清洗消毒率 100%

采血不畅、少量、多量及凝块等废血率 <1%

血袋漏血率 0%

血型复查正确率 100%

血袋标签漏贴、贴错率 0%

采血日报差错率 0%

(四)贮血室

血液内外包装验收合格率 100%

输血反应卡齐全率 100%

交库记录完整率 100%

血库电源供应2条线(或备用电源)必备

库存冰柜高低温报警装置完好率 100%

全血贮存温度合格率 100%

贮血冰箱温度记录完整率 100%

不同血型、品种、规格的贮存 分别存放

不同日期贮存 依次存放

新鲜冰冻血浆贮存温度 -20℃以下

冰冻红细胞贮存温度 -70℃以下

血小板贮存温度 20~24℃

冷沉淀贮存温度 -20℃以下

血库专线电话 必备

医院预约记录差错率 0%

血液成分制品预约通知单差错率 0%

供应品种、规格、数量差错率 0%

贮血室值班时间 24h

采血后第一周血占总供血量 >67%

采血后第二周血占总供血量 >25%

采血后第三周血占总供血量 <8%

(五)血液成分制备

上岗人员培训考核合格率 100%

血液成分制备有专用工作室 有

工作室内无杂物 是

全封闭分离洁净度 10万级

离心机具有调温、调速、定时功能 有

封闭式一次性塑料成分分离器材使用率 100%

无生产批准文号器材使用率 0%

器材贮存室环境卫生检查合格率 100%

成分分离器材有效期内使用率 100%

血液成分制备用全血采血时间 3分钟/200ml

全血有凝块、溶血率 0

制备血小板用全血新鲜程度(室温)<6h

制备血小板用全血保存温度 20~24℃

血小板制备温度 22℃

其它成分离心温度 4~10℃

新鲜冰冻血浆冻成时间(采血后)<6h

红细胞分离率 血液中心 >50%

中心血站 >40%

制备品种、规格、数量差错率 0%

制备记录完整率 100%

血液成分制品报表差错率 0%

交库记录与成品符合率 100%

附件1:

血站工作制度、操作规程和质量标准

一、必备的工作制度和操作规程

1、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责任制

2、各项技术操作规程

3、供血者管理制度、献血反应处理办法

4、采血、供血及血液报废管理制度

5、包装材料、标签验收、领发制度及仓库管理制度

6、量器、衡器、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7、差错事故的登记、报告制度及处理程序

8、输血反应及因输血传染疾病的登记和报告制度

9、工作人员培训、继续教育和进修人员制度

10、工作人员考评考核制度、奖励办法及技术档案管理制度

11、财务制度和审计制度

12、科研管理制度

13、工艺卫生、环境卫生、消毒灭菌和污物处理制度

14、物资定额管理制度

二、除执行已颁发的国家标准、部颁标准、药典及其有关规定外,还应执行下列质量标准:

1、血液检测的质量标准

2、血液采集的质量标准

3、全血、血液成分和血液制品制备的质量标准

4、仪器、设备和器材的质量标准

5、各种实验和检测试剂的质量标准

6、血液保养液及各种制剂的质量标准

7、各种制品标签和包装的质量标准

8、各种原辅材料的质量标准

9、血液的运输、储存、发放管理标准

10、实验动物质量标准

附件2:

供血者健康检查标准(注:本标准已被废止)

一、总则

1、为确保医疗和应急用血的质量,保证供血者的身体健康和受血者的安全,供血者每次采血前须进行体格检查。

2、供血者体检及化验应以采供血单位的结果为准,有效期为两周。

3、供血者与供血浆者应严格区分。

二、供血者体检标准

1、年龄:18~55周岁。

2、体重:男≥50kg,女≥45kg.3、血压:12~20/8~12KPa,脉压差:4~5KPa(千帕)。或:90~140/60~90mmHg,脉压差:30~40mmHg.4、脉搏: 60~100次/分,高度耐力的运动员≥50次/分。

5、体温正常。

6、发育正常,营养中等以上。

7、皮肤无黄染,无创面感染,无大面积皮肤病,浅表淋巴结无明显肿大。

8、五官无严重疾病,巩膜无黄染,甲状腺不肿大(轻度单纯性甲状腺肿大者可合格)。

9、四肢无严重残疾,关节无红肿及功能障碍。

10、胸部:心肺正常(包括心脏生理性杂音和肺结核钙化二年以上),必要时作胸部透视。

11、腹部:正常,无肿块,无压痛,肝脾不肿大。

三、供血者化验标准:

1、血比重筛选:硫酸铜法 男≥1.052,女≥1.050.2、血型:ABO血型(正反定型法)。

Rho(D)血型,在有条件的地区以及Rh阴性率高的地区应作测定。

3、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初

筛 酮体粉法阴性血液

检测 赖式法:≤25单位。

4、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阴性(试剂灵敏度≤lug/ml)。

5、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阴性。

6、艾滋病病毒(HIV抗体):阴性(高危人群)。

7、梅毒试验(RPR法或TRUST法):阴性。

8、采出的血液要进行化验全项检查。

四、供血者接受免疫后供血的规定

1、接受麻疹、腮腺炎、黄热病、脊髓灰质炎活疫苗免疫者最后一次免疫后二周,或风疹活疫苗,狂犬病疫苗最后一次免疫后四周,或被狂犬咬伤后经狂犬病疫苗免疫者应于最后一次免疫后一年方可供血。

2、接受动物血清者于最后一次注射后4周方可供血。

3、健康者接受乙型肝炎疫苗免疫不需推迟供血。

五、有下列情况者暂不能供血

1、半月内拔牙或其他小手术者。

2、妇女月经前后三天及月经失调、妊娠期、流产后未满六个月,分娩及哺乳期未满一年者。

3、感冒、急性胃肠病愈未满一周者,急性泌尿道感染病愈未满一月者,肺炎病愈未满三个月者。

4、某些传染病:如痢疾病愈未满半年者,伤寒病愈未满一年者,布氏杆菌病愈未满二年者,疟疾病愈未满三年者。

5、与传染病有密切接触史,自接触日起延长到该病最长潜伏期。

6、输注全血及血液成分一年内者。

7、较大手术后未满半年者,阑尾切除、疝修补术、扁桃体手术未满三个月者。

8、皮肤局限性炎症愈合后未满一周者;广泛性炎症愈合后未满两周者。

六、有下列情况及病史者不能供血

1、有美尼尔氏综合症者。

2、有性病、麻风病和艾滋病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3、有肝炎病史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者,丙型肝炎抗体阳性者。但甲型肝炎(转氨酶连续三次化验正常)一年后可参加供血。

4、有过敏性疾病及反复发作过敏史者,如经常性荨麻疹、支气管哮喘、药物过敏者(单纯性荨麻疹不在急性发作期间可供血)。

5、有各种结核病患者,如肾结核,淋巴腺结核及骨结核。

6、有心血管疾病患者及其病史:如各种心脏病、高血压、低血压、高血脂、心肌炎以及血栓性静脉炎等。

7、有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以及支气管扩张肺功能不全者。

8、有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疾病患者:如较重的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肠炎、急慢性肾炎以及慢性泌尿道感染、肾病综合症、慢性胰腺炎等患者。

9、有各种血液病患者:如贫血、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及各种出、凝血性疾病者。

10、有内分泌疾病或代谢障碍性疾病患者:如脑垂体及肾上腺疾病、甲亢、肢端肥大症、尿崩症及糖尿病等。

11、有器质性神经系统疾病或精神病患者:如脑炎、脑外伤后遗症、颠痫、精神分裂症、癔病、严重神经衰弱等。

12、有寄生虫病及地方病患者:如黑热病、血吸虫病、丝虫病、钩虫病、囊虫病及肺吸虫病、克山病和大骨节病等。

13、有各种恶性肿瘤及影响健康的良性肿瘤患者。

14、有做过切除胃、肾、胆囊、脾、肺等重要内脏器官手术者。

15、有慢性皮肤病患者,特别是传染性、过敏性及炎症性全身皮肤疾病 如黄癣、广泛性湿疹及全身性牛皮癣等。

16、有眼科疾病患者,如角膜炎、虹膜炎、视神经炎和眼底有变化的高度近视。

17、有不能供血的其它疾病患者。

七、供血量及供血间隔

1、凡符合体检标准的供血者,一次可供血200~400毫升。

2、供全血间隔时间在三个月以上。

卫生部

第二篇:血站基本标准

血站基本标准

专业科室设置

科室设置应满足下列功能需求:

1、献血管理:无偿献血的宣传、教育,献血档案建立等;

2、体检采血:献血者健康检查和血液采集;

3、检验:血液检验;

4、成分血制备:血液成分制备;

5、贮血发血:血液贮存、发放;

6、消毒供应:器材消毒、供应等;

7、质量控制:原辅材料、血液及其成分、工艺流程等进行质量监控;

8、信息管理:统计、科技档案、图书、情报资料、计算机等。

人员配置

人员和采血量的比例

9、卫生技术人员数与年采供血量参考比例:

年采供血量(升)卫生技术人员数(人)

2000以下 12-20

2000-10000 20-70

10000-20000 70-120

20000-40000 120-200

40000以上 200以上

卫生技术人员的比例

10、具有国家认定资格的卫生技术人员应占职工总数的75%以上;

11、高级、中级、初级卫生技术人员比例应与功能和任务相适应,参考比例为:

(1)高级卫生技术人员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5%以上;

(2)中级卫生技术人员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30%以上;

(3)初级卫生技术人员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65%以下。

管理人员要求

12、血液中心主任应具有高等学校本科以上学历,中心血站站长应具有高等学校专科以上学历,基层血站站长应具有中等专科学校医学专业以上学历;熟悉血站业务,胜任本职工作;

13、其他管理人员应具备中专以上学历,熟悉相关业务,胜任本职工作。

技术人员上岗要求

14、具有中专以上学历和初级以上卫生专业技术职称;

15、经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培训并考核合格;

16、患有经血传播疾病的人员,不得从事采血、供血、血液成分制备等相关业务。

建筑和设施

业务部门建筑面积应能满足其任务和功能的需要,参考比例为:

17、年采供血量(升)业务部门建筑面积(m2)

2000以下 500以上

2000-10000 1000-2000

10000-20000 1500-3000

20000-40000 3000-4500

40000以上 4500以上

卫生学要求

18、血站站址应远离污染源;

19、业务工作区域与行政等其他区域分开;

20、业务工作区域内非污染区与污染区分开;

21、业务科室的布局符合工艺流程,不交叉、不逆行,做到人流、物流分开;

22、各业务科室应有专门的工作室并达到;

(1)室内地面、墙面平整,无缝隙、霉斑及脱落凹陷;

(2)照明、采暖、降温、通风良好;

(3)能防止动物、昆虫进入;

23、具有100级洁净间(台)设施;

24、献血者休息场所应安全、卫生、便利。

库房基本要求

25、有足够的空间;

26、有防火、防盗,防尘,防蚊蝇、防鼠设施;

27、通风良好,能达到防潮、防霉变;

28、原辅材料应在专用库房储存;

29、不同品种、规格、批号的物品应分开存放;

30、合格、不合格、待检等物品应分别存放并有明显识别标记。

辅助设施要求

31、备有双路供电或应急发电设施;

32、通讯、给排水、消防等设施应符合有关规定;

33、具有计算机管理设施。

设备

设备管理要求

34、按《血站基本标准》要求配备仪器设备;

35、建立设备管理组织及管理制度;

36、购置大型、精密设备须经过论证;

37、大型、精密仪器设备进货有验收制度;

38、大型、精密仪器须建立完整档案,包括产品性能说明书、图纸、合格证及零配件;到货安装、调试及性能鉴定记录、使用说明或操作规程;

39、操作人员使用前须经技术培训和考核合格;

40、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并有记录;

41、高压蒸汽灭菌器有压力、温度、时间、灭菌指示,及定期检查校准并有记录;

42、成分制备用离心机有转速、定时、温度显示,及定期检查、校正并有记录;

43、血液冷藏箱、低温冰箱、血小板保存箱有高、低温报警装置及温度自动记录(或人工定时测温并详细记录);有定期化霜、清洁消毒措施;定期检查并有记录;

44、洁净室或洁净台定期作尘埃计数、菌落计数、风速及噪音测定并有记录。

采血车和采血室要求

45、备有与开展工作相适应的仪器设备和宣传设施;

46、采血环境符合规定要求,有清洁卫生和消毒措施;

47、有能及时、可靠的与所属血站联络的通讯设备;

49、血液的采集和保存符合规定的要求;

50、废弃物应装箱(袋)密封,按规定进行处理。

计量管理要求:

51、建立计量管理组织,有计量人员岗位责任制,并有相关制度和规定;

52、采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

53、对国家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须定期由计量检定部门进行校验,并有校验合格证。

血站业务管理

献血管理

54、血站不得采集原料血浆; ﹝★﹞

55、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无偿献血宣传教育活动,有设备,有资料;

56、献血后核发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统一制作的《无偿献血证》;对此证应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并设专人管理﹝★﹞

57、跨辖区采供血,须由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向供方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申请、批准,未经批准不得跨辖区采供血;﹝★﹞

58、制定并落实本地区年、月、周采供血计划,保障医院用血需要;

59、非计划自愿无偿献血达到50%以上;

60、制定本地区重大灾害事故的应急采供血预案;

61、对下列供血者分别建立特种档案,做到随时可以联系:

①Rh(-)血型供血者;

②用作抗体检查的标准细胞者。

体检检验的基本要求

62、献血者体检必须严格执行《献血者健康检查标准》,并认真填写《健康情况征询表》;

63、检验项目要严格执行有关操作规程和质量标准;

64、检验HBsAg、HIV、HCV及梅毒等所使用的诊断试剂,须有生产单位名称﹑生产批准文号、生产许可证,经国家批批检定合格,并在有效期内使用;﹝★﹞

65、硫酸铜比重液使用前须进行校准;

66、血液采集须做血液初、复检,合格后方能发临床输用;﹝★﹞

67、ABO血型检验须做正反定型、Rho定型。血型定型准确率要求达到100%(亚型除外)。所用定型试剂须有生产单位名称﹑生产批准文号,经国家批批检定合格,并在有效期内使用

68、血液检验须每次进行室内质控;

69、献血者血液化验初复检不得用同一试剂厂生产的试剂,同一标本的初复检化验不得由同一人进行;

70、血液检验项目须参加国家或省级室间质量评估并成绩合格;

72、对献血者个人隐私有保密措施,对检验项目异常者应按规定通知献血者。

73、血液检验(复检)的全血标本的保存期应当在全血有效期内,血清标本的保存期应在全血有效期满后半年;

血液采集的基本要求 :

74、血液采集应符合无菌操作规程;

75、采血人员须注意个人卫生,着装符合要求,工作时不佩带首饰,并符合《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1995)Ⅱ类环境的医护人员手的卫生标准;

76、固定采血点(屋)环境空气培养(静态)应符合《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1995)Ⅲ类标准;

77、用于采集血液标本及全血所使用的一次性注射器、塑料采血袋必须有生产单位名称和批准文号[国药器监(准)字],并在有效期内使用;﹙★﹚

78、采血器材须放置在清洁干燥的环境中,采血前应检查有无漏液、混浊、霉点或异物;

79、采血过程中注意轻轻摇血,以保证血液和保养液混合均匀;

80、年采血一针率在99%以上;

81、采血少量、多量及凝块等废血率控制在1%以下;

82、备有献血反应观察床和急救药品,有专职医生负责采血监护,并有献血反应记录;

83、血袋内血液容量误差在±10%以内;

84、血袋热合处无漏血。

成分血制备的基本要求

85、工作人员须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及操作规程,有执行情况检查记录;

86、工作人员须注意个人卫生,工作时不佩带首饰,并符合《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1995)II类环境的医护人员手的卫生标准;

87、制备成分血的全血无凝块及溶血;

88、制备血小板应在采血后6小时内进行;

89、血小板制备温度为22±2℃,(制备后红细胞立即在4-6℃条件下贮存);

90、冷沉淀制备温度为0℃;

91、其他血液成分在4-10℃条件下离心制备;

92、制备新鲜冰冻血浆时,抗凝剂为CPD、CP2D、CPDA-1的血液应在8小时内分离并速冻;抗凝剂为ACD的血液应在6小时内分离并速冻;

93、特殊需要开放分离血液成分的,必须在100级洁净间(台)操作;

94、成分血制备报表无差错,交库记录与成品数量相符;

贮血、发血的基本要求

95、全血和成分血标签齐全,包装合格;

96、交库记录无差错;

97、血液待检库与合格血库隔离分开;

98、贮血冰箱报警装置完好,温度记录完整;

99、血液贮存应按品种、规格、血型、采血日期分别存放;

100、全血及成分血贮存条件应符合要求:

①血小板贮存在20—24℃,并震荡保存;

②冰冻红细胞贮存在-65℃以下;

③全血及其他红细胞类成分贮放在2--6℃;

④新鲜冰冻血浆贮存在-18℃以下;

⑤冷沉淀贮存在-18℃以下;

101、全血及成分血标签应具有如下内容:

①血站名称及其执业许可证号;

②献血者姓名(或条码)、血型;

③血液品种、规格;

④采血日期;

⑤有效期;

⑥血袋编号(或条码);

⑦贮存条件;

102、出入库日报当天结清并无差错;

103、月报与日报相符,帐、物相符;

104、发出的全血、成分血均有完整记录,能追踪到每一位献血者;

105、发出的血液收回后不得再次发出;

106、贮血发血室24小时值班;

107、发血室有专用电话;

108、送(取)血途中必须保持各种成分温度要求,并定期做温度监控;

109、送血量占总供血量的70%以上;

110、供应的全血、成分血均在有效期内;

111、报废血液有数量、原因记录。过期报废血率控制在1%以下。

112、红细胞分离率要求:血液中心>70%,中心血站>50%,血站>30%。

信息管理的基本要求

113、血源、采供血和检测的原始记录必须保存十年;

114、要及时做好业务统计报表工作,能正确反映实际情况;

115、能真实、完整、及时、准确地完成各项工作记录,操作者要签署全名;

116、采供血工作中的质量问题能及时向质量管理部门和主管领导报告;

117、须建立业务资料档案,各种业务资料、记录须设专人管理,并能追踪查询和检索;

血站开展的服务项目

118、血站可提供下列主要品种:

(1)全血;

(2)新鲜冰冻血浆或冰冻血浆;

(3)单采新鲜冰冻血浆;

(4)浓缩红细胞;

(5)浓缩少白红细胞;

(6)悬浮红细胞;

(7)悬浮少白细胞红细胞;

(8)洗涤红细胞;

(9)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

(10)浓缩血小板;

(11)单采血小板;

(12)单采少白细胞血小板;

(13)单采粒细胞;

(14)冷沉淀。

119、血站除按照注册登记的项目、内容、范围、开展采供血之外,还可开展以下输血相关服务:

(1)疑难血型鉴定及配血;

(2)红细胞血型系统的检查;

(3)新生儿溶血病检查;

(4)Rh(-)患者配血;

(5)协助开展自体输血;

(6)开展输血技术咨询;

(7)协助调查处理输血反应和事故。

120、有条件的单位,可开展下列工作:

(1)白细胞血型系统的检查;

(2)血小板血型系统的检查;

(3)治疗性单采及置换;

(4)组织器官移植配型;

(5)亲子鉴定;

(6)输血相关科研和教学工作;

制度管理

121、职工守则;

122、各科室工作制度;

123、职工培训及继续教育制度;

124、工作环节交接制度;

125、输血不良反应处理制度;

127、AIDS登记及报告制度;

128、血液标本留样保存管理制度;

129、差错登记、报告和处理制度;

130、血液包装、贮存、运输、发放制度;

131、血液报废制度;

132、站内感染监控制度;

133、仪器设备采购、使用、维护、报废制度;

134、器材、试剂采购管理制度;

135、大型精密、贵重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136、衡器、量器计量管理和检定制度;

137、污物处理制度;

138、库房管理制度;

139、技术档案归档管理制度;

140、科研管理制度;

141、安全制度;

142、财务管理制、财务审计制度;

143、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责任制;

144、各业务科室技术操作规程。

质量管理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

145、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实行全面质量管理;

146、明确各级人员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

147、有一名领导主管质量管理工作;

148、应设立独立的质量管理部门,负责质量体系的日常运行、核查和改进;

149、质量管理部门应对整个采供血活动进行质量监督,发现质量问题应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及时向主管领导报告业务工作中的质量情况;

150、质量管理部门应对生产用原辅材料、半成品和成品进行质量检验;审定各种成分的制备工艺、操作规程、质量状况、标签、外包装和说明书;对全血、成分血及其它制品、塑料采血器材及洁净室环境定期抽样检测;对关键设备进行监测;

人员素质与培训

151、医技专业人员应有医技资格证书;

152、医技专业人员应有岗位培训考核合格记录;

设备质量管理

153、所有设备须有常态运行记录;

154、检验、成分分离等设备在使用前均通过校正或自检,并有记录;

155、有故障的设备应予以标识,防止误用,并应及时得到维修或更新;

原辅材料质量管理

156、对试剂、药品、输采血袋及器械等重要物品的采购应建立采购控制程序,采购的物品须经过接收验证,产品质量符合规定要求;

157、建立原辅材料贮存、保管的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

环境质量管理

158、定期对采供血过程的场地、设施、照明、通风、噪音、洁净度、无菌室状况、区域清洁度、污物处理等进行质量监控;

159、建立卫生检查、评比制度;

160、公共场所有专人清扫,公共卫生有专人检查;

161、内外环境整洁、安静、绿化和美化;

162、厕所保持清洁,有洗手设施;垃圾箱远离工作区;

163、下列物品均应消毒后处理:

﹝1﹞ 接触血液、血清、血浆的物品;

﹝2﹞ 检验后残留血标本;

﹝3﹞ 接触血液的采血器材;

﹝4﹞ 接触血液的工作台及地面等。

164、使用过的一次性塑料采血器材须消毒后销毁(或经无害化处理),有专人负责。有记录并执行者签名标准管理

165、血站须执行国家、部颁标准及其有关规定。

领导班子

166、领导分工明确,职责清楚;

167、有中远期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

168、有明确的奖惩制度并贯彻实施;

★ 为单项否决

第三篇:卫生部关于印发诊所基本标准的通知编辑

卫生部关于印发《诊所基本标准》的通知编辑

卫医政发〔2010〕7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

1994年《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及其配套文件公布以来,地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严格执行诊所的基本标准,切实加强诊所的准入管理,对提高医疗质量和保证医疗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诊所的基本标准已不能满足准入管理的需要。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医疗服务体系,鼓励有资质的人员开办诊所,并保障诊所的医疗安全,我部组织对诊所的基本标准进行了修订,形成了《诊所基本标准》。现印发给你们,并提出以下要求:

一、《诊所基本标准》是地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进行诊所执业登记和校验的重要依据。对于申请执业登记和校验的诊所,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按照《诊所基本标准》进行现场检查。对于达不到《诊所基本标准》要求的,卫生行政部门不得予以登记和校验。因经济状况等原因,部分地区确需对《诊所基本标准》中的相关指标进行调整的,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并报我部备案。

二、《诊所基本标准》自印发之日起施行。已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但不符合《诊所基本标准》要求的诊所,应当于2010年12月31日前完成整改。逾期不符合《诊所基本标准》的,由登记机关注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三、1994年我部颁布的《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试行)》(卫医发(1994)第30号)中诊所、卫生所(室)、医务室、口腔诊所、美容整形外科诊所、精神卫生诊所的基本标准同时废止。附件:诊所基本标准 二○一○年八月二日[1]

2附件编辑

诊所基本标准[1]

诊所

诊所是为患者提供门诊诊断和治疗的医疗机构,不设住院病床(产床),只提供易于诊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疗服务。

一、人员

(一)至少有1名取得执业医师资格,经注册后在医疗、保健机构中执业满5年,身体健康的执业医师。

(二)至少有1名注册护士。

(三)设医技科室的,每医技科室至少有1名相应专业的卫生技术人员。

二、房屋

(一)建筑面积不少于40平方米。

(二)至少设有诊室、治疗室、处置室。

(三)每室独立且符合卫生学布局及流程。其中治疗室、处置室的使用面积均不少于10平方米;如设观察室,其使用面积不少于15平方米。

三、设备

(一)基本设备。

诊桌、诊椅、方盘、纱布罐、诊察凳、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压舌板、药品柜、紫外线消毒灯、污物桶、高压灭菌设备、处置台。

(二)急救设备。

氧气瓶(袋)、开口器、牙垫、口腔通气道、人工呼吸器。

(三)有与开展的诊疗科目相应的其他设备。

其中,临床检验、消毒供应与其他合法机构签订相关服务合同,由其他机构提供服务的,可不配备化验室和消毒供应室设备。

四、具有国家统一规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范,制定诊所人员岗位职责。

五、注册资金到位,数额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确定。[1]

口腔诊所

一、口腔综合治疗台

至少设口腔综合治疗台1台。

二、人员

(一)医师。

1.至少有1名取得口腔类别执业医师资格,经注册后在医疗、保健机构中从事口腔诊疗工作满5年,身体健康的执业医师。

2.每增设2台口腔综合治疗台,至少增加1名口腔医师。

3.设4台以上口腔综合治疗台的,至少有1名具有口腔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

(二)护士。

1.至少有1名注册护士。

2.每增加3台口腔综合治疗台,至少增加1名注册护士。

三、房屋

(一)设1台口腔综合治疗台的,建筑面积不少于30平方米;设2台以上口腔综合治疗台的,每台建筑面积不少于25平方米。

(二)诊室中每口腔综合治疗台净使用面积不少于9平方米。

(三)房屋设置要符合卫生学布局及流程。

四、设备

(一)基本设备。

光固化灯、超声洁治器、空气净化设备、高压灭菌设备。

(二)急救设备。

氧气瓶(袋)、开口器、牙垫、口腔通气道、人工呼吸器。

(三)每口腔综合治疗台单元设备。

牙科治疗椅(附手术灯1个、痰盂1个、器械盘1个)1台,高速和低速牙科切割装置1套,吸唾装置1套,三用喷枪1支,医师座椅1张,病历书写桌1张,口腔检查器械1套。诊疗器械符合一人一用一消毒配置。其中,临床检验、消毒供应与其他合法机构签订相关服务合同,由其他机构提供服务的,可不配备化验室和消毒供应室设备。

五、具有国家统一规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范,制定诊所人员岗位职责。

六、注册资金到位,数额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确定。[1]

卫生所(室)、医务室

卫生所(室)、医务室的基本标准参照诊所的基本标准执行。[1]

第四篇:卫生部关于加强血站信息公开工作的通知

卫生部关于加强血站信息公开工作的通知

卫医政发„2012‟3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

为贯彻落实《医疗卫生服务单位信息公开管理办法(试行)》(卫生部令第75号)有关规定,进一步做好血站信息公开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做好血站信息公开工作的重要性

血站信息公开是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医疗卫生服务单位信息公开管理办法(试行)》的具体措施,有利于人民群众了解采供血工作,增进社会信任;有利于血站进一步优化服务,提升社会满意度。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各血站要充分认识血站信息公开的重要性,本着维护献血者合法权益、促进血站科学发展的原则,采取便利、快捷、有效的形式推进血站信息公开工作。

二、血站主动向社会公开的信息内容

(一)血站及工作人员基本信息。

1.血站依法执业登记情况。

2.固定采血点(室)和流动采血车备案信息。

3.医护人员依法执业注册情况及相关资质情况。

(二)献血服务信息。

1.献血流程。

2.献血服务热线及献血服务网点的服务时间、地址、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3.献血者本人、配偶和直系亲属临床用血费用报销政策、程序及咨询电话。

4.血液库存预警信息。

5.献血者的权利和义务。

6.献血者健康咨询的主要内容。

7.对献血者告知的主要内容。

8.献血注意事项。

9.血液检测的主要项目。

10.不合格血液的处理流程。

11.向献血者反馈所献血液检测结果和使用情况(为保护患者隐私,不提供受血者信息)。

12.无偿献血表彰的相关信息。

13.血站应当向社会公众公开的其他相关信息。

(三)财务信息。

1.经过国家和省级卫生行政部门会同价格主管部门批准的各种收费项目、收费标准和收费依据。

2.接受社会捐赠及对捐赠财物的使用情况。

3.依照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应当主动公开的其他财务信息。

(四)行业作风建设情况。

1.加强行风建设的主要规定。

2.血站工作人员执业行为规范,包括职业道德规范、行为准则。

3.血站工作人员提供服务时佩戴身份标识。

4.血站工作人员文明服务用语、服务规范、服务标准、服务承诺等。

5.本单位服务监督部门投诉电话和投诉信箱。

6.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投诉电话和投诉信箱。

三、血站信息公开的主要方式

血站应当通过便于公众知晓的方式,采取符合该信息特点的以下一种或几种方式进行公示:

(一)本单位网站、公共查阅室、资料索取点、信息公开栏、信息亭、宣传橱窗、电子屏幕、电子触摸屏等场所或设施。

(二)公告、公开发行的信息专刊或者编印资料。

(三)血站开放日。

(四)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

(五)短信、信息公开服务、监督热线电话。

(六)其他便于公众及时、准确获得信息的方式。

四、血站信息公开的总体要求

(一)不断完善血站信息公开管理机制。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充分发挥行业主管部门的作用,指导血站做好信息公开工作,逐步建立健全血站信息公开的评估评价体系。各血站要积极、主动开展信息公开工作,自觉接受属地卫生行政部门的指导和监督,根据我部信息公开相关管理文件,制订本单位的信息公开目录,完善信息公开制度,积极探索血站预算决算公开工作,务必于2012年8月1日前主动向社会公示本通知要求公示的信息内容。

(二)将血站信息公开和促进无偿献血工作紧密结合。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各血站要以加强信息公开工作为契机,将血站信息公开和无偿献血宣传与服务工作紧密结合,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加强对公众无偿献血知识的宣传,增强服务意识,优化采供血服务流程,不断提高对献血者和医院的服务质量,努力推动无偿献血工作健康、可持续发展。

(三)加强血站信息公开的督导检查。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把信息公开列为对血站考核评优和党风廉政建设监督检查的重要内容,同卫生系统开展“服务化、质量好、医德好,群众满意”活动(“三好一满意”活动)紧密结合,切实加强对辖区内血站信息公开工作的指导、监督和考核评价工作。我部在开展“三好一满意”活动和政务公开工作督导中,血站信息公开工作将作为重要检查内容。

二〇一二年五月二十九日

第五篇:卫生部血透室基本标准

卫生部发布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基本标准(试行)

生意社3月22日讯 从国家卫生部网站获悉,近日,卫生部发布了关于对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实行执业登记管理的通知(卫医政发〔2010〕32号),《通知》全文如下: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

为加强对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的管理,提高血液透析治疗水平,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决定对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实行执业登记管理。现就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医疗机构设立血液透析室,开展血液透析诊疗活动的,必须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并进行执业登记。

二、医疗机构设立血液透析室,必须具有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的肾病学专业诊疗科目,并符合《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基本标准(试行)》(以下简称《基本标准》,见附件)。

部分地区和医疗机构确因地域、服务人群和服务需求等因素,设置血液透析机数量达不到标准的,须经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同意。

三、医疗机构设立血液透析室,应当向其执业登记机关提出申请,并提交以下材料:

1.医疗机构设置血液透析室申请;

2.《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正本复印件及副本原件;

3.从事血液透析工作人员名册及相关资质情况;

4.血液透析室功能区建筑平面图;

5.血液透析室仪器设备清单;

6.血液透析室工作制度;

7.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材料。

四、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医疗机构申请后,应当对其提供的材料进行资料审查,并按照《基本标准》进行实地考察、核实,同时应当对有关执业人员进行血液透析设备使用、急慢性透析并发症处理、现场综合急救能力和医院感染控制等方面的现场考核。经审核合格批准设置血液透析室的,在《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副本“备注”栏下登记“血液透析室”及血液透析机数量,并录入“医疗机构管理信息系统”。

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设置或血液透析机数量发生变化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变更。

五、已经设立血液透析室的医疗机构,应当按照本通知要求办理登记手续,经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合格的,继续执业;经审核不合格的,应当进行整改,整改期间应当保证医疗安全;至2010年8月31日,仍达不到要求的,要予以关闭。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将本省血液透析室执业登记情况形成报告,并于2010年9月15日前上报我部医政司。

六、未经批准并执业登记设置血液透析室,开展血液透析活动的,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四十七条处理。

本通知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施行中的有关情况可向我部医政司反映。电子邮箱:MOHYZSYLJGGLC@126.com 附件: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基本标准(试行)

二〇一〇年三月十二日

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基本标准(试行)

血液透析室是对患有慢性或急性肾衰竭、免疫性疾病和中毒等疾病的患者进行血液净化治疗的场所。

一、分区布局

布局和流程应当满足工作需要,符合医院感染控制要求,区分清洁区和污染区。具备相应的工作区,包括普通透析治疗区、隔离透析治疗区、水处理间、治疗室、候诊区、接诊区、储存室、污物处理区和医务人员办公区等基本功能区域。开展透析器复用的,还应设置复用间。

二、人员

(一)至少有2名执业医师,其中至少有1名具有肾脏病学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20台血液透析机以上,每增加10台血液透析机至少增加1名执业医师;

(二)每台血液透析机至少配备0.4名护士;

(三)至少有1名技师,该技师应当具备机械和电子学知识以及一定的医疗知识,熟悉血液透析机和水处理设备的性能结构、工作原理和维修技术;

(四)医师、护士和技师应具有3个月以上三级医院血液透析工作经历或培训经历。

三、房屋、设施

(一)每个血液透析单元由一台血液透析机和一张透析床(椅)组成,使用面积不少于3.2平方米;血液透析单元间距能满足医疗救治及医院感染控制的需要;

(二)透析治疗区内设置护士工作站,便于护士对患者实施观察及护理技术操作;

(三)水处理间的使用面积不少于水处理机占地面积1.5倍;

(四)治疗室等其他区域面积和设施能够满足正常工作的需要。

四、设备

(一)基本设备:三级医院至少配备10台血液透析机,其他医疗机构至少配备5台血液透析机;配备满足工作需要的水处理设备、供氧装置、负压吸引装置,必要的职业防护物品;开展透析器复用的,应当配备相应的设备。

(二)急救设备:心脏除颤器、简易呼吸器、抢救车。

(三)信息化设备:至少具备1台能够上网的电脑。

五、规章制度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制定各项规章制度、人员岗位职责、相关诊疗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规章制度至少包括医院感染控制及消毒隔离制度、透析液和透析用水质量监测制度、医院感染监测和报告制度、设备设施及一次性物品的管理制度、患者登记和医疗文书管理制度、医务人员职业安全管理制度等。

下载卫生部关于发布《血站基本标准》的通知word格式文档
下载卫生部关于发布《血站基本标准》的通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卫生部发布精神病文件材料

    卫生部发布《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规范》 重性精神疾病主要包括精神分裂症、双向障碍、偏执性精神病、分裂情感障碍等。发病时,患者丧失对疾病的自知力或者对行为的控制......

    生活卫生部基本规章制度范文大全

    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 第一章、部门性质职能 学生会生活卫生部基本规章制度 第一条 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学生会生活卫生部隶属学生会,是在院团委学生处管理、指导下开展工......

    海南发布2012最新国家基本药物目录通知

    海南发布2012最新国家基本药物目录通知 随着新医改进入深水区,关于基本药物的各种法规也相继出台。应众多医药企业和百姓的呼声,两会拟增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各地政府也纷纷响......

    2010卫生部重要通知

    卫生部关于印发2010年卫生工作要点的通知 卫办发[2010]第1号 2010年1月1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部直属各单位,部机关各司局: 《2010年卫生工......

    卫生部医德医风标准

    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关于建立医务人员医德考评制度的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 卫办发〔2007〕29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中医药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

    卫生部医德医风标准

    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关于建立医务人员医 德考评制度的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卫办发〔2007〕29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中医药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

    关于发布企业高温津贴标准的通知

    关于发布企业高温津贴标准的通知 发布时间:2011-08-27 文章来源:广西人才网 访问次数:9721次 (桂人社发[2011]114号) 各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卫生局、安全监督管理局、国税......

    关于发布山西省高温津贴标准的通知

    索 引 号:01215017X/2010-00282 发布机构:山西省 >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信息名称:关于发布山西省高温津贴标准的通知 生成日期:2010-07-06 关于发布山西省高温津贴标准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