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八年级语文上册 11 最苦与最乐同步测控优化训练 语文版
初中语文同步测控优化训练 最苦与最乐
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1.为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1)契约 .(2)恩惠 .(3)悲天悯人 .(4)卸却 .(5)如释重负 . 解析:掌握生字的读音和意义。
答案:(1)qì 证明买卖、抵押、租赁等关系的合同、文书、字据(2)huì 好处,给人财物(3)mǐn 同情(4)xiè 解除
(5)shì 放开,放下
2.结合句子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1)失意,会使你冷静地反思自责,使你能正视自己的缺点和弱项,努力克服不足,从而..驾驭生命的帆船,乘风破浪,以求一搏,从失意的废墟上重新站起。(2)那仁人志士的忧民忧国,那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 .... 解析:结合课文解释相关的词语,掌握课文注释中要求的词语解释。
答案:(1)不得志。(2)对社会和人类的灾祸苦难等表示忧虑和同情。3.下列词语中有七个错别字,请你找出来在下面画上横线,并用行楷书体将正确的字写在田字格里。
莫名其妙 悲天泯人 错落有致 如失重负 穿流不息 弄巧成绌 一劳永遗 约定俗成 心安理德 合颜悦色
解析:不但要求能找到错别字,同时要求能把这写字写得端正。
答案:泯→悯 失→释 穿→川 绌→拙 遗→逸 德→得 合→和 4.填空。
《最苦与最乐》选自________,作者是_______,字________,别号______。这篇文章的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掌握相应的文学常识,注意在写作品时要加书名号。
答案:《饮冰室全集》 梁启超 卓如 饮冰室主人 “不负责任(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1.判断对错。
(1)课文第1段的中心句是“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2)课文第4段中引用了孟子和曾子的话,孟子的话引作论据,曾子的话引作论点。()(3)课文第4段中:“但是他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所以他到底还是乐,不是苦呀!”句中的“他”指代的是仁人志士和诸圣诸佛。()(4)本文以“最苦与最乐”为题,而不以“苦与乐”为题,是因为本文是从“最苦”和“最
用心
爱心
专心 乐”两个侧面来谈“人要尽责任”的道理,“苦与乐”与本文的主要内容“尽责任”关系不大,所以,不以“苦与乐”为题。()
解析:(2)的说法正好和文中要表达的相反。
答案:(1)对(2)错(3)对(4)对 2.用原文填空。
在作者笔下,贫而不苦的原因是___________,失意而不苦的原因是___________,老、病、死而不苦的原因是___________。
解析:熟读课文,从文中找出答案。
答案:知足 安分 达观
3.请从最后一段中找出与“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内涵相符的一句。
解析:文中多处引用,作者在后文中都有相应的解释。
答案: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4.你认为文章最后所说的“卸却”责任与“解除”责任有何不同?(1)“卸却”责任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字以内。)(2)“解除”责任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字以内。)
解析:文中结尾部分实际上就是在解释这两个词语的不同含义。
答案:(1)未尽责任,丢开不管(“推卸责任”和“逃避责任”亦可)(2)尽了责任,再无负担
5.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A.作者认为人生最苦的是身上背负着一种未了的责任。B.作者认为人生最苦的是答应人家做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家的钱没有还,受了人家的恩惠没有报答。
C.作者认为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D.作者认为最快乐的事就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不负责任的事。E.作者认为快乐之权是在于尽得大的责任,别人就会让你得到大的快乐,你会感受到快乐之权的存在。
解析:B项作者认为人生苦的是不能尽自己的责任。D项与原文意思相反。E项不在于别人让,而在于自己能获得快乐。
答案:AC 快乐时光
刚上中学第一堂英语课,老师让同学们用英语作自我介绍。班上一同学叫刘洪涛,他自我介绍说:“My name is Hong tao Liu!”这时有同学在底下小声说道:“我还叫方片儿七呢!” 30分钟训练(巩固类训练,可用于课后)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然则为什么孟子又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呢?因为越是圣贤豪杰,他负的责任越是重大;而且他常要把这种种责任来揽在身上,肩头的担子从没有放下的时节。曾子还说哩:“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那仁人志士的忧民忧国,那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虽说他是一辈子感受苦痛,也都可以。但是他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所以他到底还是乐,不是苦呀!
有人说:“既然这苦是从负责任而生的,我若是将责任卸却,岂不是就永远没有苦了吗?”这却不然,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人生若能永远像两三岁小孩,本来没有责任,那就本来没有苦。到了长成,责任自然压在你的肩头上,如何能逃躲?不过有大
用心
爱心
专心 小的分别罢了。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你若是要逃躲,反而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
1.这两段文字论述的内容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解析:从原文中找到表明作者观点的句子。
参考答案:人生当勇于负责,而不能逃避责任。
2.请你找出所选文段中的设问句,说说作者提出了哪些问题,他是怎样回答的。
解析:设问的作用就是要先引起读者的注意,再由作者解答,这样可以在读者思考后得出结论,更好地强调自己的观点。
答案:略 3.作者曾说:“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解析:这句话好像是绕口令,实际上阐述了苦与乐的辩证关系。没有了苦,乐也就没有了,因为它们的根源是统一的。
参考答案:人生在世,要勇于承担自己应负的责任,那样就能获得最大的快乐,否则就会有大的痛苦。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8题。
“伯乐相马”的典故,在我国已流传两千余年。从春秋秦穆公时至今,无论社会如何变迁,但人们在选拔人才时,总不忘用“伯乐相马”作比喻,而对“相马”的弊病却很少触及。其实,就选拔人才而论,“相马”远不及“赛马”来得客观、公正、直接。
不可否认,“伯乐相马”,不管在古代还是现代,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才乃至推动社会发展曾起到积极作用。但仔细考究,它在理论和实践上对人们的误导,又是显而易见的。唐代文学家韩愈有名言:“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其实,韩愈只说对了后一句,前一句却说错了。按照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千里马”先于“伯乐”而存在,绝不是因“伯乐”发现后才有的。
再说,“相马”能否选出真正的人才值得怀疑。众所周知,在以往的旧体制下,凡自称或被人们颂为“伯乐”的,都是有名望或握有实权的人物,平头百姓是没这份权力的。问题也就出在这里。假若“相马”的权力交给人品高尚的“伯乐”,真正的人才会脱颖而出,这的确是福。但这权力如落入品行低劣的“伯乐”之手,那将是祸。任人唯亲、唯近,以权谋私、结党营私等,正是品行低劣的“伯乐”们的拿手戏。他们往往以个人好恶作为衡量人才的尺度。那些品行不端、才识平庸又想出人头地的被“相者”,则不择手段,投其所好,竭尽拍马溜须之能事,最终博得“伯乐一顾”,顿时身价倍增,跻身于“千里马”之列。而那些只知凭真本事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行事的人,不屑于对上层或权威人物献媚,如落于品行低劣的“伯乐”手中,即便有本领恐怕也难有出头之日。
接下来说“赛马”。我国已进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用人体制正在发生变化,“赛马”正得其时。只有引入“赛”的机制,才能发现真正的“千里马”而重用之。在“赛”.的机制下,把所有的“马儿”放在同一起跑线上,给予相同的负荷量,让他们各展其才。这时,真正的“千里马”就会飞奔千里路程,而那些平庸的“马”,即便拼了命也很难赶上“千里马”。在万马奔腾之际,“千里马”与平庸的“马”优劣分明。对“千里马”应予重用,让其领时代之风骚。对那些平庸的“马”,也应找个适当的角色,让其干该干的活去。4.根据自己的理解,将“使用”“识别”“举荐”三个词依次填入下边句子的空格内。
不管在古代还是现代,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才乃至推动社会发展曾起到积极作用。
解析:“伯乐”对人才有一个认识的过程,按照时间的逻辑顺序应当是能认识,然后推荐才可能使用,这是一个发展规律。
用心
爱心
专心 答案:识别 举荐 使用
5.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这个论点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 引发出来的。
解析:本文的论点不是一开篇作者就亮出来,而是用了一个“伯乐”的典故来引出自己的观点。
答案:选拔人才用“赛马”比“相马”更客观、公正、直接(用书上的原句或自己的话概括均可。)“伯乐相马”这个典故
6.文中最后一段加点的“赛”字可以用哪个词来替代?为什么?试说说理由。
解析:理解“赛”在这里就是比试、竞争的意思。
答案:可以用“竞争”替代。因为“赛”是比赛、比试的意思,“竞争”是竞赛、一决高低的意思,二者意思大致相同,替代后意思不变。文中“赛”的机制,即是竞争机制。7.从文中看,“相马”的弊病是___________;“赛马”的好处是___________。
解析:从文中找原句来解答。
答案:“他们往往以个人的好恶作为衡量人才的尺度,这是选不出优秀人才的”或“他们任人唯亲、唯近,以权谋私、结党营私,是选不出人才的”“把所有的马放在同一起跑线上,给予同样的负荷量,让他们各展其才,有利于选拔人才” 8.“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这句话说明“伯乐”对发现“千里马”起着重要作用。倘若现实生活中“伯乐”就是没有发现“千里马”,那么你认为“千里马”是否能发挥才干,崭露头角呢?
解析:本题是一个开放性的试题,要求能表明自己的观点,并且能够自圆其说。
参考答案:能。因为是块金子总是要发光的,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努力拼搏,“千里马”一定会抓住机遇,发挥才干,崭露头角。也可答不能,因为没有机遇及相应的条件,“千里马”难以施展本领,难以发挥才干,不能崭露头角。深层探究
9.作者认为真正的痛苦源自什么?你对“责任”是怎样看待的?
解析:首先明确作者对于痛苦的观点:该做的事没有做完就会痛苦。然后依据这样的观点来组织自己的语言。
参考答案:应尽的责任没有尽(或“该做的事没有做完”)。“看待”的答案必须含有以下3个要点:①每一个人都有责任;②尽责任是我们生活的全部内容;③尽责任,就会快乐,否则,就会陷入痛苦。中考链接
10.(2010厦门中考)下列人物形象,你最熟悉的是哪一个?这个人物形象出自哪部名著?请简述一则以这个人物形象为主角的故事。(50字左右。)武松 猪八戒 祥子 保尔·柯察金
解析:须写出人物、作品,故事里主人公的地位应突出。
参考答案:例一:武松。《水浒》。西门庆勾引武大郎之妻潘金莲,并毒杀武大郎。武松执行公务回来后查明真相,为兄报仇斗杀西门庆„„ 例二:猪八戒。《西游记》。猪八戒原为天蓬元帅,在王母娘娘的蟠桃宴上因醉酒调戏嫦娥被贬下凡,投错了胎,长成一副长嘴大耳、呆头呆脑的形象„„ 例三:祥子。《骆驼祥子》。祥子和虎妞结婚后用虎妞的私房钱又买了一辆车。可是好景不常,虎妞难产而死,祥子只好又把车卖了去安葬虎妞„„ 例四:保尔·柯察金。《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得知自己的真实病情后,独自一人来到寂静的公园,从口袋里掏出手枪想要结束自己的生命。经过一番剧烈的思想斗争,他终于战胜自己怯懦的想法,收起手枪,决心顽强地活下去„„
用心
爱心
专心
第二篇: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1《最苦与最乐》教案
11《最苦与最乐》
在你的心目中,什么是痛苦?什么是快乐?每个人对痛苦和快乐都有不同的理解。空虚无聊的生活最痛苦,为工作付出心血后获得成功时最快乐。人生百味,苦乐相随,这就是真实的生活,只要你能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相信你的人生必定是多彩而快乐的。
1.领会作者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2.学习课文在论述过程中展现中心论点的写法。3.树立对家庭、社会、国家、自己的责任感。
1课时
一、新课导入
小时候,大人们告诉我:黄连最苦。现在,我告诉你们:出去旅游最乐。同学们,你们也来说说,什么最苦,什么最乐。(学生畅所欲言)刚才,我们谈了对“最苦”和“最乐”的看法,那么,还有一个没有发言,它就是饮冰室主人——梁启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文章——《最苦与最乐》,听听他认为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乐”。
二、自主学习
(一)——预习与展示
1生字注音
恩惠(huì)如释重负(shì)契约(qì)...揽(lǎn)悲天悯人(mǐn)卸却(xiè)...监督(dū).2生词注解
如释重负: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形容心情紧张后的轻松愉快。无入而不自得:无论到了什么境地,没有不自由自在的。
悲天悯人:哀叹时世的艰危,同情人民的困苦。多用来表示对社会的混乱腐败和人民的疾苦感到悲愤和不平。达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3作者名片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戊戌变法领袖之一。曾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
4背景追溯
本文选自《梁启超全集》(北京出版社1999年版)。痛苦与快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哲人志士有不少精彩的论述,平常百姓也有许多深刻的思考。思想家梁启超,以他的远见卓识和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站在儒家的进取精神和佛家的超凡智慧的高度,写下此文,道出了自己对痛苦和快乐的理解。
三、自主学习
(二)——合作与交流
(一)整体感知
1先由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然后填写以下空格,填写后互相交流订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人生最大的痛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人生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不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四人一小组讨论以下问题。(1)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痛苦是什么?(2)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快乐是什么?(3)作者是如何提出最苦的事是责任未了的?
(二)深层理解
1为什么说“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最苦呢?
【点拨明确】先引导学生找出论说的句子:正: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反: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从而推论出最苦的原因:受到良心的责备,而且无处逃躲。
2责任有多种,你能从课文中找出有哪几种责任吗?
【点拨明确】对人的责任: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对事的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对自己的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3精读第3段,领会“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人生须知道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的乐处。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这句话的含义和在整段中的作用。
【点拨明确】这句话是对上文中“最苦”与“最乐”的深层的分析,点明了三者的关系:苦中有乐,苦乐循环。同时又是下文中“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这一论断的前提和基础。4参看书下注释,请同学们在文中找一找作者引用了哪些古语、俗语、名言,你能说说它们的含义吗?这些引用说明了什么?
【点拨明确】有关句子有:古语——如释重负。俗语——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孔子——无入而不自得。名言:孟子——君子有终身之忧。曾子——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说明了“人生当勇于负责”。
5最后一段说明了什么内容呢?为什么这样说?找出文中句子加以说明。【点拨明确】说明了“人生不应当逃避责任”。句子: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责任不能逃躲,只有大小的分别。
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
6到底什么叫责任?它的范围有多大?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阐述的? 【点拨明确】
显而易见,欠钱没还,受恩没报,得罪人没赔礼,这都是我没尽责任的表现。由此推之,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乃至于对自己,都是有责任的。接下去,作者用了三个“凡属”,概括了所有的责任。
7作者是怎样论述苦乐与责任之间的关系的?结论是什么?
【点拨明确】作者认为:人因有责任而苦,尽大责则大快乐,尽小责得小快乐。你想解脱痛苦,就要尽责,想卸却责任将永远痛苦,快乐之权操在你手,苦中有乐,苦乐循环,人间趣味。结论:要在尽责中寻找快乐。
8写作特色。
(1)论证严谨,思路清晰。
【点拨明确】 纵观全文,作者始终围绕着“责任”来谈,从“负责任”(未尽责任)和“尽责任”这两个对立面写起,阐明人生最苦与最乐之事,这两个方面互相支持,使文章论证有力,结构严谨。
(2)凝重的语言风格。
【点拨明确】首先,本文所谈论的话题是关于人生的问题,谈论起来自然多了一份审慎,多了一份深思熟虑,于是就形成了本文所特有的凝重风格。其次,作为近代颇有影响的大学者、大思想家,梁启超深厚的思想文化修养和远见卓识以及他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热烈情怀也对本文凝重风格的形成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3)巧妙地运用排比。
【点拨明确】 本文多次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增强了文章的气势,使文章自然流畅。本文中作者对于排比的运用,不仅多,而且用得巧妙灵活:不强求句式的表面整齐,而是从表达思想的需要出发,灵活地调整句式。
(三)走进主旨 痛苦与快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这篇文章从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乐来谈人生的责任,论证了负(未尽的)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四、板书设计
五、拓展延伸
很多同学的父母每天等在校门口,接自己的孩子回家,我想他们把这种等待化为了一种责任;晚上放学回家,他们必然会准备好热腾腾的饭菜,这是把对孩子的服务当成了一种责任;每天早上,他们又把洗净的衣服放在孩子的床头,这是把对孩子的关爱当成了一种责任。责任并不是抽象的,它其实体现在点滳的生活细节中。同学们感受到了自己身上的责任了吗?
1.责任是一丝不苟地完成老师每天布置的作业,责任是每节课上回应着老师的指导积极地思考,责任还是每一次考试考出满意的分数。
2.责任是早晨离开家时给父母一个平安的承诺,责任是每天回到家给父母一个感激的微笑,责任还是懂得用优异的成绩回报父母。
第三篇:八年级语文上册 1 巴东三峡同步测控优化训练 语文版
初中语文同步测控优化训练
第一单元 1 巴东三峡
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1.给下面的字注音。
瞿()夔()滟滪()刹()和()
解析:此题考查文中生字的读音,同时应当注意拼音规则,如“ui”的标调位置在“i”上。
答案:qú kuí yàn yù chà hè 2.下面语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万一那山顶上崩下一块石头来,或是船触着石滩,那不就完了吗? B.江北的山虽是险峻,都干苦无味。
C.那时候,望不见天,望不见山峰,只见顶上云雾滕滕,有像牛马的…… D.两眼凝望着那些刀剑削成一般的山涯。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形近字和同音字的区分。B项中“干枯”错写成了“干苦”;C项中将“腾”写成了“滕”;D项把“崖”写成了“涯”,与山有关用“崖”,与水有关用“涯”。
答案:A 3.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__,他是现代学者、_____________家、____________家。
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答案:刘大杰 作 翻译 4.解释下列词语。浣妆: 古褐苍苍:平敞:
解析:本题考查对词语和字的理解。
参考答案:浣妆:梳洗打扮;浣:洗。古褐苍苍:古老,褐色;苍苍:灰白色。平敞:平坦宽敞。
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1.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有像牛马的,有像虎豹的,奇形怪状,应有尽有…… ....B.文章生动地描写了三峡的景物,倾注了强烈的情感,读来楚楚动人。....C.我相信,一方水土养育出一方的钟灵毓秀。....D.从你出生就在影响你,与生俱来,无所不在,潜移默化。.... 解析:本题考查成语的理解和运用。B项,“楚楚动人”和“读”不搭配;C项,“钟灵毓秀”本身就有养育的意思,就是前面所写的内容;D项,“潜移默化”不能说是出生带来的。
答案:A 2.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词语,并说说这些词语的好处。
(1)______不断的青烟,_______的钟声,好像自己是在西湖或是在扬州……
用心
爱心
专心 1 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一层一层的,你_______着我,我________着你,你______着我,我着_______你。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叠词的使用效果。同时也考查拟人修辞的作用。
参考答案:(1)袅袅 悠悠 运用了叠词,这样更加突出景色的妩媚动人。
(2)围 围 咬 咬 这里运用了拟人,形象生动地将云雾缭绕的样子展现在读者眼前。3.文中空缺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颜色为瓦白色的墙,_____地从树林中_____出来。我们走过的时候,正是下午六点光景,一道斜阳,照在庙前的松树上,那颜色很_____。远远地朝北望去,隐约地可以望见八阵图的遗迹。庙里的钟声,同夔府那边山上传来的角声,断断续续地唱和着,那情调颇有些____。所谓英雄落泪游子思乡的情感,大概就是在这种境界里产生的。A.仿佛 显现 凄凉 苍冷 B.隐约 呈现 苍冷 凄凉 C.仿佛 显现 苍凉 凄冷 D.隐约 呈现 凄凉 苍冷
解析:本题考查近义词的辨析。“仿佛”强调似乎,好像;结合文章可以看出作者要写的是看起来不太清楚,若有若无的样子,因此应当用“隐约”。排除A、C两项。“凄凉”“凄冷”同样有“凄”,但前者更贴近作者要写的景色给人的感受。
答案:B 4.下列关于课文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课文是按照地点的转换来记叙自己游览三峡的。
B.“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运用了引用的修辞开头。C.“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是唐代杜牧的诗句。D.作者在结构安排上先详写了巫山的山,再略写了云。
解析:A、D两项考查对课文结构的掌握;B、C两项考查了文学常识,其中C项是杜甫的诗句。
答案:C 5.请你简要概括文中所提到的“刘皇叔托孤”的故事。(要求时间、朝代、人物、目的等要写明确。)并说说作者引用这个典故以及写孙夫人庙的目的是什么。
解析:本题考查在叙述中六要素的完备,语言表述清楚简洁,需要有一定的概括能力。同时考查引用在文章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三国时期,蜀国君主刘备临终前将儿子刘禅托付给诸葛亮。目的是增加三峡景色的历史文化内涵。快乐时光
一场足球赛的作文
一天,老师正在给一个班的男孩子们上课。她要他们写一篇关于最近一场足球赛的作文。一个男孩写了几个字,就放下了笔。老师问他:“你为什么不写了?”
男孩说:“我写完了。”
老师拿起他的本子,只见上面写着:“雨天,未赛。” 30分钟训练(巩固类训练,可用于课后)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第四段是米仓峡,又名兵书宝剑峡。距离虽是不长,水势虽没有以前那么急,山崖却更加高峻。出了峡,山便低平,有一个小口,那便是有名的王昭君浣妆的地方,叫做香溪。昭
用心
爱心
专心 君村离此四十几里,在秭归县东北。杜工部诗云“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要亲自到这地方,才可以领略到前人用字之妙。一个“赴”字,把那里的山势真是写活了。那里的山峰,高的高,矮的矮,一层一层的,就像无数匹马在奔驰。所谓“赴荆门”,那形势是一点也不假的。
船过了秭归和巴东,便入了最有名的巫峡,这是一段最奇险最美丽的山水。江水的险,险在窄,险在急,险在曲折,险在多滩。山的妙处,在不单调。这个峰很高,那个峰还要高,前面有一排,后面还有一排,后面的后面,还有无数排,一层一层的,你围着我,我围着你,你咬着我,我咬着你。前面无路,后面也无路。四面八方,都被悬崖阻住。船身得转弯抹角地从山缝里穿过去。两旁的高山,笔直地耸立着,好像是被一把快刀切成似的,那么整齐,那么险峻。仰着头,才望见峰顶,中间是一线蔚蓝的天空。偶尔看见一只黑色的鸟,拼命地飞,拼命地飞,总觉得它不容易飞过那高高的峰顶。江水冲在山崖上、石滩上,发出一种横暴的怒吼,有时候可以卷起一两丈高的浪堆。1.请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解析:本题考查概括能力。语言要简洁精练,可以从文中摘取重点词语。
参考答案:米仓峡的景色特征和巫峡奇险的山水。
2.文中所提到的“杜工部”指___________,他是我国_________(朝代)的伟大诗人。作者在此引用他的这两句诗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和引用的作用。
参考答案:杜甫 唐代 突出赞赏诗中“赴”字的妙用,从而进一步表现了沿江两岸如马奔驰的山势
3.选文第2段作者写巫峡的江水和山各抓住了哪些特点?请仔细品味文中画线的句子,分析其运用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
解析:本题考查文章运用修辞在表现景物特点上的作用。
参考答案:写江水抓住了“险、急、曲折、多滩”,写山突出峰之“高”,抓住其笔直、整齐、险峻的特点。反复、排比、拟人修辞的运用,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山高水急的特点。4.文中第2段在写山险峻时,写“偶尔看见一只黑色的鸟,拼命地飞,拼命地飞,总觉得它不容易飞过那高高的峰顶”。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请你作简要分析。
解析:本题考查对语句的理解。明确一段的语句要围绕这个段落的中心语句展开,因此往往在分析语句的作用时也要先明确作者要表达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参考答案:烘托山峰的高峻。
5.文中引用“群山万壑赴荆门”这句诗“赴”字用得巧妙,“把那里的山势真是写活了”。请你在下面各句中找出用得生动巧妙的词语,并说说它妙在何处。(1)红杏枝头春意闹。
(2)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解析:本题考查对词语的品味分析。在这里,作者运用了两个动词来写景物,实际上就是将静态的物体写得犹如可以运动一样,更生动形象。
参考答案:(1)“闹”,表现出杏花盛开,春意盎然。(2)“泻”,把月光写活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蜀道上有个大名鼎鼎、令人闻之生畏的七盘关,此地是自古陕西宁强入川的必经咽喉要道。古诗有云:“上有千仞岩,势欲压人顶。下有万丈溪,清欲摄人影。楼空石蹬悬,延缘曲如蚓。自下而上上,仰视难引领。自上而下下,深疑入眢(yuān)进。惟第七盘雄,曲折赴危岭。”纵是未亲临其境者,读之也不难想见它的险势异常!
此诗作者为清嘉庆年间潘时鏸,距今已一百八十余年。人间至少过去六七代人,但对大自然来说仅是打了一个呵欠。而今我来这七盘岭上的七盘关,仍是仰头仿佛处处巨石就要下
用心
爱心
专心 跌,却又欲退不能;而向下一看,只疑身陷枯井之中,欲喊无声。
正如登泰山十八盘,一般游人恐怕绝少细数究竟是十八盘,还是十七盘抑或是十九盘一样。我攀蜀道七盘岭也没有记准到底是不是转了七圈,只知印象最深的是七盘关绝险处立有一石碑,上有“小心移步”四个大字,提醒你千万玩忽不得!一抬头,那颇有几分狰狞的危岩怪厉地对着我,像在惊问:这里是只有飞鸟可渡的狭路,你这不知趣的俗子怎敢斗胆闯此禁地?
我只暗笑,没有作答。
其实还有啥好奇怪的,自古以来,凡由金牛道入蜀者,谁能不从这七盘岭“盘”过?那公元前秦惠文王伐蜀时的千万征夫要“盘”,那唐玄宗李隆基落荒避蜀时抬他的轿夫要“盘”,那采药砍樵的草民也要“盘”。
时代在前进,历史在发展,但历史很多时候也往往呈螺旋形攀登的态势。就眼前的七盘关来说,人们从秦“盘”到汉,从唐宋“盘”到明清,总是在不断地周旋、周旋……自古以来,得意者“盘”,落难者“盘”,身负重物者也“盘”。如今火车也“盘”,一出隧道,便似打出一把折扇,后几节车厢中的旅人探首车窗,看这把巨大的折扇煞是壮观!汽车也要“盘”,从低而高,好像射出一颗颗飞弹,随后又隐而不见,让人惊心动魄!
七盘关最险,七盘关也最忙。它从来没有对谁发请柬,人们却都来找它;它没有主动麻烦谁,人们来了却又抱怨攀它太麻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哦,七盘关再高再险,也只是我们必经路上的一个里程标而已。6.“自古以来,得意者‘盘’,落难者‘盘’,身负重物者也‘盘’。”这句话与哪个句子相呼应?
解析:文章前后呼应的语句。
参考答案:秦惠文王伐蜀时的千万征夫要“盘”,唐玄宗李隆基落荒避蜀时抬他的轿夫要“盘”,那采药砍樵的草民也要“盘”。7.“如今火车也‘盘’,一出隧道,便似打出一把折扇。”从修辞的角度看,这是一个_______。试具体解释这句话的意思。
解析:本题考查比喻修辞的作用。
参考答案:比喻 火车“盘”山蜿蜒而上,从侧面看犹如一把打出的折扇或火车道“盘”山蜿蜒而上,从侧面看就如一把打出的折扇。
8.依据本文的思路,在文中横线处补充上与前文意相关联的句子。
解析:填写句子既要明确本段的中心意思,又要联系上下文,作者在这里要对前面作一个总结,写了它的险给人带来的乐趣和苦恼。
参考答案:它吸引人之处在险上 它讨厌人之处也在险上 或:人们来找它是因为它险 人们抱怨它也是因为它险
9.本文的线索是________________,“我”来到这七盘关的感受是围绕哪一个词展开的?
解析:文章的线索必须是贯穿全文的,并且要围绕它来展开,本文通篇都在写“我”对于“盘”的感受——险。
参考答案:“我”的感受 险 深层探究
10.本文中有哪些典故?找出来,想想引用这些典故的好处是什么。
解析:引用典故是为文章的主题服务,同时引用典故可以使文章更有文学效果,能更好地丰富文章的内容。
参考答案:引用了王昭君、刘备的典故。典故的引用充实了文章内容,并且显示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有着悠久的历史。中考链接
用心
爱心
专心 11.(山东济宁中考)初中生活即将结束,请你给语文老师就教学方法提一条建议。要求:语言简明、连贯、得体。
解析:此题难度不大,只要建议合情合理即可。回答时注意建议的对象——语文老师;建议的内容——教学方法。答案示例:(1)把语文课上活(2)扩大课外阅读量(3)多让学生批改作文(4)组织学生办手抄报(5)举行诗歌朗诵会
用心
爱心
专心 5
第四篇:最苦与最乐读后感
《最苦与最乐》为梁启超写作的一篇短文,出自《梁启超全集》,2016年入选人教社新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15课。本文从最苦和最乐两方面来论述人生的责任,即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苦,尽责任则是人生最大的乐,提出人生在世,必须要对家庭、社会、国家以及自身尽到应尽的责任,这样才能得到真正快乐。下面由小编给大家整理最苦与最乐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最苦与最乐读后感1
读罢梁启超的《最苦与最乐》一文,知道背负责任之苦,尽到责任之乐,感慨颇深,竟不由得与作者产生共鸣。“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细数往事,历历在目,慨叹万千之时,也深深体味到“负责最苦,尽责最乐”之真意。
生命自啼哭落地,衣食受之于父母,日益长大成人,便于内心最深处,思成家立业,感恩图报。于是,便有了对父母的责任。羊羔跪乳,乌鸦反哺,何况生之为人?然人各有志,四海为家,虽有感恩之心,无奈千里之外,终不能膝前尽孝。日夜萦绕,思念故乡,牵挂父母。待鸿图大展之时,父母亦时日无多,更是在心中悔恨。未能尽儿女之责,遗憾终生。
建立家庭,结为夫妻,生育后代,抚养子女。身为丈夫,照顾妻子,身为妻子,体贴丈夫,身为父母,抚育儿女。夫妻不和睦,家庭不和谐,伤及夫妻感情,影响子女成长。未能对家庭尽责,愧为丈夫,愧为妻子,愧为父母。
踏入校门,老师教导,同学互助,增长学识,锻炼品行,对父母付出尽责,对师生帮教尽责。整日无所事事,游手好闲,不学无术,浪费父母金钱,愧对师长教导。学无所成,艰难度日。未能尽学生之责,无颜见父母师长。
走进単位,工作着落,同事关照,上司带领,当应尽责协作,努力创新。慵慵懒懒,碌碌无为,不敢担当,推诿拖拉,一无所成,领导查问,惶恐不安。凡事不适时而为,明日复明日,万事成蹉跎。日里夜里,于良心上受自我谴责,寝食不安。未尽员工之责,愧领企业薪金,枉费领导栽培。
未能尽儿女之责,未能尽丈夫妻子之责,未能尽父母之责,未能尽学生之责,未能尽员工之责,如坐针毡,如履薄冰,夜不能寐,食不能安,苦不堪言!
由此可见,未尽到责任,背负责任之苦。若尽到责任,一身轻松,何苦之有?
要苦中得乐,须时时尽责,处处尽责。尽责之前,必要负责。重担在肩,谨小慎微,忍辱负重,鞠躬尽瘁,不懈奋斗,负责之苦可想而知。“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鱼与熊掌不能兼得,忠义不能两全,负大责者承受大苦尽大责,得大快乐,故负大责尽大责之圣贤豪杰少有。负小责者承受小苦尽小责,得小快乐,故负小责尽小责之平凡人多见。
因此,负责最苦。但,苦尽甘来,无论尽大责或尽小责后,或大或小的快乐,亦为最乐。也因此,尽责最乐。
为求心安理得,不枉生而为人,仍要负责,更要尽责……
最苦与最乐读后感2责任感是诸葛孔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写就的《出师表》,责任感是孔繁森离家别母血洒高原树立的公仆风暴,责任感是贝多芬挑战人生超越自我谱写的《命运交响曲》。
现在有很多与我同龄的孩子都会说人生最苦的事是贫、失意、老、死。我认为并不是,正如梁启超先生在《最苦与最乐》中提到: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那么人生中最快乐的呢?也许与我同龄的孩子会认为是有很多钱,不用写字,不用上课,有手机、电脑玩。然而我认为,这仅仅是人生中次要的快乐,真正的快乐,便是那责任完了,也正如《最苦与最乐》中提到的“如释重负”与“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在如今的生活中,每位家长都将自己的儿女视为掌上明珠,握在手里怕碎了,含在嘴里怕化了;无论出了何等之事,家长都一并包办,不肯让自己的儿女受一点儿苦,久而久之,我们对“责任”这个词已视为浮云,如今你用“责任”一词去与他们说话,他们也许都会用拳头与你说“责任’。正因为他们不懂何为责任,不懂这是关于他自己、他人,乃至社会与国家的责怪,正因为不懂何为责任,才导致了现在的“校园暴力”。
也有人以欲望得到满足为人生快事。有些人则以清心寡欲为快乐,把欲望作为快乐为前提的人,就会穷奢极欲,挖空心思,不折手段地去满足自己的欲望,这种人实际上活得太累了。因为人的欲望是没有满足的时候。欲望越大,活得越累。反之将负完责任作为快乐的前提的人,就会处处快乐,时时快乐。人生要勇于负责,责任越大,快乐越大,尽了责任是最大的快乐,因为人们责任是可以完成的。责任越大,快乐也就越大。当我们在完成责任的过程中时,心中的压抑不知用何代替,到我们完成责任时,心中的那份兴奋也是无与伦比的。责任可以使我们无法转身,也可以使我们欢度余年,梁启超先生在《最苦与最乐》中提到过很多具有强大说服力的句子,这是一篇议论文,选自《饮冰室》,梁启超先生运用举例、对比、引用等多种论证方法,论述了人们在面对责任时应该是逃避还是承担的问题,告诉我们未尽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为何我们会在中学学习这篇文章?我想,是为了培养我们新一代的负责任心理,让我们明白负责与不负责的关系,让我们将来才成为一个负责任的合格社会成员。让我们现在成为一个负责任的青年,也许之前的我们不懂责任是什么。但是我相信学习了《最苦与最乐》后,我们会有所感悟,感悟人生中“最苦”与“最乐”,感悟责任与负责任的乐味。
愿我们所有的孩子都有这样的心灵,责任从小就在那里成长。愿我们所有的人都把责任之心携带在人生道路上,让人生散发出淡淡的,金子般的光辉。
最苦与最乐读后感3责任心,其实是人人皆有的。就一般人而言,谁没有家庭责任心?谁没有对学习、对工作、对事业的责任心?谁没有对国家的责任心?问题是在责任与享乐、安逸之间,有时候我们心灵的天平会向后者倾斜。于是,责任就被我们淡忘了,被我们暂时的抛在脑后了。
《最苦与最乐》的作者是梁启超。他是戊戌变法的领袖之一,也是近代中国著名的大学者。《最苦与最乐》是他的一篇演讲词,所谈论的中心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那就是“责任”。所谓最苦与最乐,无不和“责任”二字联系在一起。这种别开生面的苦乐观,在作者的笔下,不仅阐发得今人令人由衷的信服,而且令人肃然起敬。
这篇文章从最苦与最乐的角度来探讨人生的价值,言近而旨远,既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又赋予其崭新的现代意识。特别是“尽得大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责任就得小快乐”、“快乐之权,操之在己。”这些认识超越了古人“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与民同乐”之类的苦乐观,将承担社会责任,完成社会责任作为一件最大的乐事来谈,反映了作者积极进取的人生观。
梁启超之所以要把人们的“苦乐观”与责任联系起来,就是要强调我们所肩负的责任,要我们把这种责任放到心中最重要的位置上。这样,我们才能念念不忘我们的责任,才能真正尽到我们的责任,这种积极进取,以天下为己任的人生观即使在今天仍有其现实的教育意义。
在我们青年学生的心目中,家长有抚养自己的责任,老师有教育自己的责任,他们都应该尽心尽责地关爱自己,唯独自己却无须对长辈,对集体,对社会承担责任。这种责任意思的淡薄,在在青少年中可以说是相当普遍的。所以,青少年感受不到未尽责任的痛苦、尽了责任的快乐。因为他们认为自己肩上没有任何责任。所以,青少年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树立责任意识,学习这篇课文就有十分必要。
最苦与最乐读后感4读了这篇课文,让我受益匪浅。
痛苦与快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哲人志士有不少精彩的论述。这篇课文从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乐来谈论人生的责任,本文思想深刻严密、格调高雅、语言凝重,谈到了除两三岁的孩子外,人人都有责任。论证了一个让我受益匪浅的道理:为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本课的作者是梁启超,他的著作有《饮冰室》。作者在课文里写道:“人生最苦的事,莫过于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的确是这样。谁也无法预测你的未来会是怎样,是苦还是乐,是喜还是忧?只能如作者梁启超所说:“自然是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一个人在世间活一天、便有一天须做的事,一天须尽的责任。如果有一天须做的事没有做完,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那么到夜深人静时便是你应付的苦痛日子。其实,我认为在人的一生中并没有苦日子。贫、老、病、死,乃人生难免的事,但这些绝对算不上“最苦”。人生中最苦的是就是应尽的责任没有尽,那是,你会受到良心的谴责,会体会到人们常说的“苦”。实际上,这所谓的“苦”是你自己找来的。正如作者所说的:“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其实,快乐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做了应该做的事,尽了应尽的责任,你就会拥有属于你的快乐。着快乐也是对你辛苦劳作的最好的回报。
每日,我们为学习、为工作、为生活不断奔波,成千上万的事情想我们涌来,让我们应接不暇。虽然如此的艰辛,但是我们任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完成眼前的任务。因为有一个沉重的锁链无情的套在我们的身上——责任。
责任是诚信的表现。尽管它有苦有甜,但是,该承担的我们都必须承担。让我们承担起肩上的责任,做一个坚强的勇者。
最苦与最乐读后感5痛苦与快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
——题记
读了《最苦与最乐》,我的感想很多很多。
这篇文章的作者是梁启超,文章从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乐来谈论人生的责任。本文思想深刻严密、格调高雅、语言凝重,谈到了人人都要有责任。
我认为:责任是诚信的表现。失去了责任也就失去了一切。它论证了一个让我受益匪浅的道理: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了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人生最苦的事,莫过于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是啊,谁也无法预测未来是苦还是乐,是喜还是忧。只能如作者所说:“自然是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一个人在世间活一天,便有一天需做的事,一天须尽的责任。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尽了责任,你会感到很光荣;而未尽责任,你就应该感到惭愧。
就像我身为班长,我就应该尽自己的责任来管理好整个班级,使班级进步。虽然有些同学说我爱管闲事、经常打小报告,但我会说:“这是我的责任。”尽了责任,我感到很快乐。
每日,我们为学习、为生活、为工作而不断奔波,成千上万的琐碎事情就像浪一样朝我们涌来,让我们应接不暇。虽然如此艰辛、如此辛苦,但我们还是会任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完成好每项工作,因为有一个沉重的锁链套在我们身上,那就是责任。
责任是我们身上不可缺少的东西。让我们对自己负责,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吧!
第五篇:《最苦与最乐》说课稿
《最苦与最乐》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最苦与最乐》。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为大家呈现出我对这节课的安排。
一、教材分析
梁启超《最苦与最乐》选自语文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三篇讲读课文,本文是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梁先生对人生的思考,对责任的精辟认识。本单元是议论文,目的是要让学生掌握议论文的要素和特点。八年级学生初次在课本上接触到议论文的体裁,大部分学生都只在平时的阅读中粗略了解过,对于它的的写作特点并未真正了解;要引导学生通过本文学会思考,做出判断,掌握议论文的一般知识,学会读写议论文;感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这也将为下来学习本单元的其它课文“开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学情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目标:掌握生字契约、悲天悯人。掌握句子“君子有终生之忧”,“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2、能力目标:掌握议论文的一般特点。
3、情感目标:体味语言中蕴涵的人生价值责任的思考。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
重点:学习课文在论述过程中展现中心论点的写法 难点:苦乐观的深刻内涵。
四、教法和学法分析
1、教法说明
话说:教有常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根据学情、本课的教材特点和教学目标、,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结合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选择启发诱导法、问题教学法、情景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启迪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在寻求和探索问题的思维过程中,逐步深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各种能力。
2、学法说明
在制订教法的依据上,考虑八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及知识、能力水平的不平衡性。我根据不同的教学要求,灵活采用诵读品味、讨论探究、圈点勾画、活动迁移等方法,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中,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活动中,获得个性化阅读的体验,通过诵读和理解相结合,提高学生分析细节、品味语言的鉴赏能力。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小时候,大人们告诉我黄连最苦。现在,我告诉你们出去旅游最苦。同学们,你们也来说说,什么最苦,什么最乐。(……)。刚才,我们谈了大家对“最苦”和“最乐”的看法,那么,还有一个人也说了他的看法,他就是梁启超。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他对“最苦”与“最乐”的看法。听他说说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乐。
2、初读课文
同学们自主阅读然后试着填写以下空格()是人生最大的痛苦。()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人生当(),而不能()。
3、精读课文
a.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痛苦是什么?
b.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快乐是什么?
c. 作者是如何提出人生最苦的事是责任未了的?
d. 到底什么叫责任?它的范围有多大?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阐述的? e.作者是怎样论述苦乐与责任之间的关系的?结论是什么?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巡视答疑)
明确:
第1题:最大的痛苦是应尽的责任未尽。
第2题:最大的快乐是完成了责任。
第3题:作者通过与贫穷、失意、意志、死亡进行对比,说明这些痛苦都有
办法排除,而独有责任未了的苦是像千斤重担压在肩头,无处可逃,从而说明了
人生最大的痛苦是责任未了。
第4题:显而易见,欠钱没还,受恩没报,得罪人没赔礼,这都是我没责任的表现。由此推之,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乃至于对自己,都是有责任的。
接下去,作者用了三个“凡属”,概括了所有的责任。
第5题:作者认为:人因有责任而苦,尽大责则大快乐,尽小责得小快乐。
你想解脱痛苦,就要尽责,想谢却责任将永远痛苦,快乐之权操在你手,苦中有
乐,苦乐循环,人间趣味。结论:要在尽责中寻找快乐。
4、再读课文
这是一篇具有重大的人生意义的文章,我们除了要将它作为一篇语文课文进行学习,更应该学习他想要传达出来的内涵。现在请同学们思考在读完全文后,你觉得作为一名青年学生对家庭、社会、国家应负有怎样的责任?
5、作业布置
以《我的责任》为题,作为一个学生该承担的责任,不少于600字
六、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