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语文《最苦与最乐》教案设计(最终5篇)

时间:2020-01-03 19:17: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七年级下册语文《最苦与最乐》教案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七年级下册语文《最苦与最乐》教案设计》。

第一篇:七年级下册语文《最苦与最乐》教案设计

人生是充满了各种情绪的,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七年级下册语文《最苦与最乐》教案设计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七年级下册语文《最苦与最乐》教案设计范文一

知识与技能

1.在掌握议论文知识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

2.学习作者凝重轻灵、简洁流畅的语言风格。

过程与方法

1.明确作者观点,理清文章脉络。

2.把握作者展开论点的论证过程,学习本文严密的论证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悟作者伟大的智慧及苦乐观,树立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

重点 对人生观的思考,对责任的思考。

难点 训练严密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导入

痛苦和快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谈谈最痛苦和最快乐的事。你认为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乐?(谈话)刚才,我们谈了对“最苦”和“最乐”的看法,那么,还有一个人没有发言,它就是饮冰室主人--梁启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文章《最苦与最乐》,听听他认为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乐”。

作者简介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曾参与“戊戌变法”,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文风流畅、犀利、凝练。著有《饮冰室合集》。

教学过程

1.议论文小知识

(1)议论文的三要素:

论点:一篇文章只有一个中心论点,可以有分论点。论点应该鲜明、准确、概括。

论据: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有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两种。

论证:提出问题(是什么)→分析问题(为什么)→解决问题(怎么办)

(2)常见的论证结构:a.总分总式结构 b.对照式结构 c.层进式结构 d.并列式结构

(3)常用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道理论证。

2.解题:

题目是一个并列短语,前后两个词语意思相反,作者谈的不是一般的“苦与乐”,而是把论题集中在“最苦与最乐”上。

通读课文,回答问题。

1.人生什么事最苦?

“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

2.人生什么事最乐?

“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3.人们应该怎样对待责任?

应该像“君子”那样,“把这种种责任揽在身上”“日日在那里尽责任”,而不是“将责任卸却”。

4.根据以上问题,分析课文结构。

结构:分总。

1.默读课文,把握本文严谨的思路。

(1)作者是如何提出人生最苦的事是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的?

作者先用了一串排比设问句,提出关于人生最苦的许多答案,并且一一加以否定,然后再提出自己的观点,自然贴切,水到渠成。

通过与贫穷、失意、老去、死亡进行对比,说明这些痛苦都有办法排除,而独有责任未了是无法排解的。

(2)到底什么叫责任?它的范围有多大?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阐述的?

显而易见,欠钱没还,受恩没报,得罪人没赔礼,这都是未尽责任的表现。由此推之,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乃至于对自己,都是有责任的。接下去,作者用了三个“凡属”,概括了所有的责任。

(3)作者如何阐述“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的?

作者引用了古语、俗语、孔子的话,从解除心理负担,体会有活力的人间趣味这个侧面,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4)作者是怎样阐述苦乐与责任之间的关系的?结论是什么?

--人因有责任而苦,尽大责得大快乐,尽小责得小快乐。你想解脱痛苦,就要尽责,想卸却责任将永远痛苦,快乐之权操在你手,苦中有乐,苦乐循环,才是人间趣味。(结论:要在尽责中寻找快乐。)

2.用精练的语言概括出作者观点。

未尽责任乃人生最大痛苦,尽责任为人生最大快乐。(或“未尽责任最苦,尽责任最乐”)

3.小组分析讨论本文的语言,看看文中运用了哪些不同的句式、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好处?

句式--陈述句、设问句、反问句、感叹句;肯定句、否定句;主动句、被动句等。

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

好处:虽然本文谈的是严肃的话题,但由于句式、论证方法的变化,使得文章的语言凝重却不呆滞,有一股灵动之气。

4.品味精彩语段,体会本文“语言平易,亲切,如拉家常”的特点。

①“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他;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

--这段话把一个人未尽责任的痛苦心情刻画得如此生动,其实是在阐述“人生最苦的事是未尽责”这一道理,这样亲切的语言,就像一个长者在与读者促膝谈心,娓娓道来,没有一点盛气凌人的说教口吻。

②“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的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这段话用古语、俗语形容尽责后的快乐心情,浅显易懂,趣味横生,大大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③阅读开头的5个设问句,体会它们的作用。

--这五个设问句环环相扣,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把苦乐与责任的关系阐述得有条不紊,令人信服。同时,虽然本文谈的是严肃的话题,但由于设问句的运用,使得文章的语言凝重却不呆滞,有一股灵动之气。

④曾子还说哩

--叙述语气,带上了语气助词“哩”。使原本凝重的语气变得轻灵。

第一部分(1~3):论述“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第二部分(4):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第三部分(5~6):论述人应当勇于尽责任,而不应当逃避责任。

1.论证思路严谨。

2.语言庄重、灵动、流畅、简洁。

最苦与最乐

最苦--未尽责任最乐--尽责任人生应尽责而不应避责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议论文,结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主要是通过论点把握、语言分析、拓展练习几步来完成教学的。首先通过阅读课文,理解梁启超提出的“最苦”与“最乐”的观点分别是什么,然后结合标题分析本文的中心论点应该是有“最苦”与“最乐”,并从中指导学生对论点的归纳。之后从议论文的三个要素进行了分析,教会学生如何提炼论点,分析材料。然后是对议论文语言的分析,找寻课文中的具体语句体会梁启超语言的流畅、严密、简洁、亲切等特点。

七年级下册语文《最苦与最乐》教案设计范文二

学习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词,了解作者。

2、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明确作者观点,理清文章脉络。(重点)

3、体悟作者伟大的智慧及苦乐观,培养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难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什么叫苦?什么叫快乐?说说你对苦与乐的认识吧!板书课题《最苦与最乐》。

二、展示自我1、走近作者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家,维新派代表人物,1895年随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1898年参与戊戌变法。著有《饮冰室合集》,代表作有《李鸿章传》等。

2、读准下面重点词语的字音:

如释(shì)重负 契(qì)约 悲天悯(mǐn)人

3、理解词义。

达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

如释重负: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形容心情紧张后的轻松愉快。释,放下。

三、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思考下面的问题:

1、___________是人生最大的痛苦。___________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2、人生当___________,而不能____________。

3、用最精练的语言概括中心论点。

4、文章可以分为几部分?请分别概括其主要内容

点拨:第一部分(第1-3段)论述“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第二部分(第4、5自然段)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第三部分(第6自然段)论述“人生当勇于负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

四、研读课文

(一)谈苦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在作者笔下,贫而不苦的原因是(),失意而不苦的原因是(),老、病、死不苦的原因是()。作者认为真正的痛苦源自()。

2、为什么“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最苦呢?

3、作者举了哪些例子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呢?有何作用?

4、作者认为责任有种种,你能从课文中找出有哪几种责任吗?

(二)论乐

1、作者引用了哪些古语、俗语来形容尽责任之后的乐呢?请找出来,并讲讲它们的含义和作用。

2、作者认为这种乐的决定权在谁呢?结合文中语言谈谈你的理解。

(三)担责任

1、找出作者引用的名言佳句,并想一想这些话的含义以及要证明什么。

2、作者为什么说“仁人志士的忧国忧民”、“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是乐而不是苦呢?

3、最后一段证明了什么内容呢? “卸却责任”和“解除责任”有什么不同?

五、合作探究

1.文章的题目叫做《最苦与最乐》,最后一段中哪些句子分别呼应了“最苦”和“最乐”?

2.文中运用了哪些不同的句式和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好处?

3.本文还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六、拓展延伸

1、展示课前收集的关于责任心的名言佳句,理解其意思。

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孔子

天下兴亡,匹夫有。--顾炎武

一个人若是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列夫托尔斯泰

人生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尽责任的乐趣。--梁启超

要使一个人显示他的本质,叫他承担一种责任是最有效的办法。--毛姆

自由的第一个意义就是担负自己的责任。--阿来

2、阅读下面材料,结合自己生活实际谈谈对人生的看法,说说作为学生应尽到什么责任。

材料:您虽不能左右天气,但您可以改变心情。您虽不能改变容貌,但您可以展现笑容。

您虽不能逃避现实,但您可以勇敢面对。您虽不能样样如意,但您可以事事尽力。

七、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们理解了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乐。作者对责任与苦乐关系的辩证认识,体现了他的智慧和旷达,启迪我们当责任向我们走来时,我们要勇担责任、铭记责任,因为“能够负责”是人类存在最重要的本质。

八、课堂作业

1.摘抄本文中你觉得富有哲理的语句,并铭记于心。

2.收集有关勇担责任的小故事,与同桌分享。

3.试着谈谈自己对生活的苦与乐的认识,写一篇小短文。

七年级下册语文《最苦与最乐》教案设计范文三

一、复习有关议论文的常识

1、议论文的概念: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议论文是以理服人。

2、议论文三要素及其定义:

论点:作者所持的见解(需要证明什么)

论据:用于证明论点的材料(用什么证明)

论证: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怎样证明)

3、论点

论点就是作者所持的见解和主张,是文章的灵魂,是完整的陈述性判断句。一篇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分论点是用来补充和证明中心论点的。

4、论据

【1】事实论据:(1)包括:有代表性确凿的事例,史实,统计数据;(2)类型:概括或具体

【2】道理论据:包括:经过实践的精辟理论、名言警句、民间谚语、公认事理等。

5、论证

【1】论证方式:分为立论和驳论两大类型。

【2】论证方法是多种多样,常见的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6、议论文基本结构是: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它又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横式”。以“横式”结构为主的有:

【1】“总论——分论——总论”;

【2】“总论——分论”;

【3】“分论——总论”三种。

以“纵式”结构为主的主要是层层深入式。

7、议论文语言:准确、严密、精当、概括、逻辑性强。

二、展示教学目标

1、积累生字、生词及与作者相关的文学常识;

2、在弄清有关议论文知识的基础上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

3、学习课文在论述过程中表现中心论点的写法,与及严谨周密的论证和深入透彻的阐述;

4、领会作者对人生的价值的思考,树立对家庭、社会、国家的责任感。

三、简介写作背景

苦与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哲人志士有不少这方面的精彩论述,平常百姓也有许多深刻的思考。梁启超在“戊戌变法”失败以后,痛定思痛,站在儒家的进取精神和佛家超凡智慧的高度,写下本文,道出了自己对痛苦和快乐的理解——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四、揭示课题

“苦”和“乐”是意义相反的两个词,将它们放在一起,相互对比,相互反衬,加之又分别以“最”字来修饰,这样既能使论题鲜明、突出,又能深深地吸引读者。

五、作者简介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清朝光绪年间举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他倡导新文化运动,支持五四运动。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六、字词积累

1、读准字音

恩惠huì 如释shì重负 契qì约 监督dū

包揽lǎn 悲天悯mǐn人卸xiè却què 排解jiě 循xún环

2、多音字

luò落日 děi 觉得

luō落落大方 dé心安理得

落 là丢三落四 得 de办得到

Lào落枕

3、学习词语

达观dá guān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

契约qì yuē指双方或多方共同协议订立的条款、文书。

如释重负rú shì zhòng fù释:放下;重负:重担子。象放下重担那样轻松。形容紧张心情过去以后的的轻松愉快。

海阔天空hǎi kuò tiān kōng象大海一样辽阔,象天空一样无边无际。形容大自然的广阔。比喻言谈议论等漫无边际,没有中心。

心安理得xīn ān lǐ dé得:适合。自以为做的事情合乎道理,心里很坦然。

悲天悯人bēi tiān mǐn rén悲天:哀叹时世;悯人:怜惜众人。指哀叹时世的艰难,怜惜人们的痛苦。

仁人志士rén rén zhì shì原指仁爱而有节操,能为正义牺牲生命的人。现在泛指爱国而为革命事业出力的人。

无入而不自得wú rù ér bú zì dé君子无论到了什么境地都可以安然自得。

任重而道远rèn zhòng ér dào yuǎn任:负担;道:路途。担子很重,路很远。比喻责任重大,道路又遥远,要经历长期的奋斗。

七、分析结构

第一部分(1——3):论述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第二部分(4):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第三部分(5——6):论述人生应勇于负责,而不能逃避责任。

八、问题探究

1、作者是怎样论述“身上背着一种未尽的责任”是“最苦”的?

明确:作者先以环环相扣的设问句否定人生最大的苦痛是贫、失意、老、死;然后提出人生最大的苦痛是身上背着一种未尽的责任。

2、分析“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虽然失意不苦;老、死乃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这句话的表达作用。

明确:用设问句的形式,既引起了读者的注意,又能让读者沿着作者的写作思路思考。

3、分析“不独是对于一个人如此,就是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国家,乃至对于自己,都是如此。”这句话的表达作用。

明确:作者将负责任的情况延展到对家庭、社会、国家乃至自己,使论说更加深入。

4、由“一日”到“一生”强多了什么内容?

明确:采用层层递进的方式,论说了责任未尽带来的苦痛无法排解。

5、“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是: ‘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这里引用古语、俗语有什么作用?

明确:引用古语、俗语形象生动地论证了尽责任之后轻松愉快的心情和快乐自由的境界,浅显易懂,趣味横生,大大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6、“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这里讲了苦与乐的什么关系?

明确:人责任尽完时的快乐程度取决于负责的日子,日子越长,责任越重大,到结束时快乐的程度就越深,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

7、为什么说“仁人志士的忧民忧国”“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是乐而不是苦呢?

明确:作者认为“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

8、如何理解加点词“卸却”“解除”的含义?

明确:“卸却”是逃躲责任,是懦弱地推卸责任。“解除”是本来有些责任,后来经过努力完成了。

9、本文标题是“最苦与最乐”,为什么在论述什么是“最苦”时用了三段(1——3段),而在论述什么是“最乐”时反而只用了一段(4段)?

明确:作者给“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乐事”这个分论点提供的论据是“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是真乐”。原来作者所谈的快乐与痛苦是分不开的,或者说快乐是建立在痛苦的基础上的。正因为这样,在谈快乐的时候便必须联系到痛苦,也正因为这样,既然第一部分已经用了不少笔墨谈痛苦,那么第二部分来谈快乐就无须再多用笔墨,而只要说清快乐与痛苦的关系就行了。

九、课文小结

《最苦与最乐》是一篇论证严密的议论文,作者从责任之未尽与尽,谈人生的最苦与最乐,鼓励人们勇于负责,学习为人处世的正确态度。文章深入浅出,见解卓越,论证层次分明,引用例证恰当,论证严密,语言流畅而又凝练,读来气势雄浑,同时给人以思想品德教育——对国对民的责任感。

十、中心论点: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十一、拓展延伸

结合生活实际,我们该如何理解“痛苦”与“快乐”的含义呢?

明确:

【1】对苦乐的理解各有不同,有的人用一颗平常心生活,快快乐乐;(知足常乐)

【2】有的人为工作尽心尽力,取得想要的成功,也是快快乐乐;(成功之乐)

【3】有的人追求着极高的目标,在登上巅峰的时候也取得了快乐;(进取之乐)

【4】虽然,每个人对苦乐的理解不同,但是,只要我们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我们的人生也一定是会快乐的。

第二篇:七下《最苦与最乐》教案设计

《最苦与最乐》教案设计

侣俸中学 陶鸿中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略读的阅读方法,学习文章流畅简洁的语言。

2.了解本文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

过程与方法:1.跳过某些细节,在短时间内有选择地进行阅读,把握作者观点。

2.对内容和表达深入把握,形成自己读书后的心得与体会。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责任感。

教学重点:1.学习略读的阅读方法,学习文章流畅简洁的语言。2.了解本文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教学难点:本文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总第48课时)

教学要点:1.作者简介、字词检查;

2.整体感知:结构内容和中心论点。教学要点:1.2.一、导入、作者简介

1、导语

痛苦与快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我们每个人应如何面对“苦”与“乐”,应建立怎样的“苦乐观”呢?西方哲学信奉“智者无忧”,而孟子却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张潮也说“人莫乐于闲”,而居里夫人却说“世上最快乐的事情,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有人认为“人生苦短,该及时行乐”;而范仲淹却主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接下来,让我们与梁启超先生一起探讨“最苦与最乐”。

2、作者简介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思想家、学者。曾参与“戊戌变法”。文风流畅、犀利、凝练。著作有《饮冰室合集》。

二、字词检查

1、词语积累

达观(guān)恩惠(huì)契(qì)约 监督(dū)

排解(jiě)循(xún)环 揽(lǎn)责任 如释(shì)重负 海阔(kuò)天空 悲天悯(mǐn)人

2、据意写成语。

(1)如释重负:象放下重担那样轻松。形容紧张心情过去以后的的轻松愉快。释:放下;重负:重担子。

(2)海阔天空:象大海一样辽阔,象天空一样无边无际。形容大自然的广阔。比喻言谈议论等漫无边际,没有中心。

(3)心安理得:自以为做的事情合乎道理,心里很坦然。得:适合。

(4)任重道远:担子很重,路很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任:负担;道:路途。(5)死而后已:死了以后才罢手。形容为完成一种责任而奋斗终身。已:停止。

(6)仁人志士:原指仁爱而有节操,能为正义牺牲生命的人。现在泛指爱国而为革命事业出力的人。(7)悲天悯人:指哀叹时世的艰难,怜惜人们的痛苦。悲天:哀叹时世;悯人:怜惜众人。

三、整体感知:结构内容

1、《最苦与最乐》音频朗读

2、文章可以分为几部分?请分别概括其主要内容。

一、(1、2段)论“人生最苦的事,莫若于身上背著一种未了的责任。”

二、(3段)论“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三、(4、5段)论“人生应当勇于负责,而不应当逃避责任。”

四、探讨论点

1、复习议论文知识

(1)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运用准确严密的语言分析事理,阐明(作者观点)的文体

(2)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3)论据的类型有:(事实论据、道理论据)(4)常用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2、探讨中心论点

分论点1:人生最苦的事,莫若于身上背著一种未了的责任。——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分论点2: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讨论:本文的中心论点?

负责任(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姊妹命题】

第二课时(总第49课时)

教学要点:1.2.一、研讨问题

1、开篇排比设问的作用(论点怎样提出的)?

文章开篇用了一一连串的排比设问,提出了“贫”“失意”“老”“死”这些关于人生最大痛苦的许多答案并一一加以否定,然后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人生最苦的事,莫若于身上背著一种未了的责任。”

2、议论文的论据可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两种,请从文中找出相应例子。(1)事实论据:(生活中常见,易于被读者所理解和接受)

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2)道理论据:(古语、俗语、名言等令人信服)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 俗语亦说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孟子又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呢? 曾子还说哩:“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读一读名言

①〔无入而不自得〕语出《礼记·中庸》。意思是,君子无论处在什么境遇都能保持安然自得。②〔君子有终身之忧〕语出《孟子·离娄下》。意思是,君子有终身的忧虑。③〔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语出《论语·泰伯》。意思是,(士)肩负沉重的使命,要跋涉遥远的路途,到死方休,不是很遥远吗?

3、结合以上论据的类型,你认为本文主要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勇于负责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二、拓展延伸

1、本文鼓励人们勇于负责,联系实际谈一谈你对责任感的认识。示例:有责任感的仁人志士很多。“非典”时期,我们可爱的白衣战士们勇敢地承担起救助的责任;汶川大地震中医生是这样,军人也是这样,他们同样有着自己挂念的亲人,但为了保家卫国,他们坚守着自己的岗位。应该说,无论在什么样的岗位上,都肩负着责任。我相信,只要大家尽职尽责,我们都会快乐,我们的生活会更加美好!

责任感是一种自觉主动地做好分内分外一切有益事情的精神状态。

太阳有照耀大地的责任,雨露有滋润万物的责任。人有履行义务的责任,一个人只有不辱使命,才能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

2、责任感名言

• 人生须知道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梁启超

• 一个人若是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托尔斯泰 • 高尚、伟大的代价就是责任。——丘吉尔 • 责任感与机遇成正比。——威尔逊

• 有良知的人有责任心和事业心。——苏霍姆林斯基 •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 自由的第一个意义就是担负自己的责任。——阿来 • 责任就是对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歌德

三、课堂练习

谈最乐(第四段)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设问提出论点引用古语俗语名言道理论证(权威有力)—引用论证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人到这个时候,那种轻松愉快,真是不可以言语形容。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快乐还要加几倍哩!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是真乐。人生须知道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不尽责任,受良心责讲道理道理论证(清楚明白)比喻论证(通俗形象)摆事实举例论证(具体有力)一反一正对比论证(突出分明)备,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一翻过去,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①”,正是这种作用。结语:

在人生的旅途上,尽管人人盼望快乐,无人喜欢忧伤,但他们本是一对孪生姐妹,永远伴随在生活的舞台上。我们学习知识也是如此,为了那眼花缭乱的“数字迷宫”,而呕心沥血;为了那另人心痛的作文而费劲心思。这些表面上看来确实辛苦,然而在辛苦的另一端,迎接我们的将是一串欢乐的音符。

四、课后作业

细翻自己人生的扉页,想必有许多事令你痛苦或快乐,请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谈谈自己对苦与乐的认识。

教学要点:1.2.

第三篇:《最苦与最乐》教案

《最苦与最乐》教案 临泽县城关中学刘晓强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理清本文的结构,感受文章严密的论证。

2、明确作者的观点,理清文章的脉络。

二、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从论述中理解文章的中心论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责任的含义。引导学生树立对家庭、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教学重点:

1、学习文章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

2、领会作者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对责任的思考。教学难点:

苦乐观的深刻内涵,理解责任的含义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具:多媒体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为了谁》引出“责任”这一话题。

二、检查字音(课件出示)

三、出示学习目标(课件)1.明确作者的观点,把握文章的脉络.2.理解文章所运用的论证方法.3.理解责任的含义,树立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

四、学习课文,整体把握

(一)我是课堂小主人

学习方式:学生根据所学课文的情况质疑,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1、对字、词、句的理解方面。

2、从议论文的三要素考虑。

3、从文章内容与结构思考。

(二)师生合作探究,解决课文的重、难点 思考:

1.用自己的话说说文章表明了作者怎样的观点? 2.作者是如何来论述人生最苦的事是未尽责任? 3.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快乐是什么?作者为证明它引用了那些古语、俗语? 4.人生应该怎样对待责任?(学生分析讨论后,让学生分组竞赛回答)

五、总结课文,梳理结构(课件出示)

六、巩固练习(课件出示)文章的题目叫《最苦与最乐》,齐读最后一段,看哪些句子分别照应了“最苦”和“最乐”? 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最乐

责任不能逃躲,只有大小的分别。——最苦

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最乐

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最苦

七、思维拓展:

(一)我说你说明责任

我看到很多同学的父母每天等在校门口,接自己的孩子回家,我想他们把这种等待化为了一种责任;晚上放学回家,他们必然会准备好热腾腾的饭菜,这是把对孩子的服务当成了一种责任:每天早上,他们又把洗净的衣服放在孩子的床头,这是把对孩子的关爱当成了一种责任。责任并不是抽象的,它其实体现在点滴的生活细节中。同学们感受到了自己身上的责任了吗? 作为我们中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责任究竟有些什么呢?请照仿例句说话。例句:责任是一丝不苟的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责任是“

(二)品尝人生苦与乐

讨论:给你一串葡萄,有酸有甜,你是先品甜的还是先尝酸的?

八、结束语

九、作业:

1、积累:

请摘抄日常生活中与“苦、乐”相关的词语、俗语、谚语。

例:知足常乐、苦尽甘来、苦中作乐、先苦后甜;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2、写作:

结合自己的亲身感受,选择其中一种责任写一写你感受到的苦与乐

十、板书设计 最

苦未尽责任 与

最尽责任 乐

第四篇:《最苦与最乐》说课稿

《最苦与最乐》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最苦与最乐》。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为大家呈现出我对这节课的安排。

一、教材分析

梁启超《最苦与最乐》选自语文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三篇讲读课文,本文是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梁先生对人生的思考,对责任的精辟认识。本单元是议论文,目的是要让学生掌握议论文的要素和特点。八年级学生初次在课本上接触到议论文的体裁,大部分学生都只在平时的阅读中粗略了解过,对于它的的写作特点并未真正了解;要引导学生通过本文学会思考,做出判断,掌握议论文的一般知识,学会读写议论文;感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这也将为下来学习本单元的其它课文“开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学情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目标:掌握生字契约、悲天悯人。掌握句子“君子有终生之忧”,“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2、能力目标:掌握议论文的一般特点。

3、情感目标:体味语言中蕴涵的人生价值责任的思考。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

重点:学习课文在论述过程中展现中心论点的写法 难点:苦乐观的深刻内涵。

四、教法和学法分析

1、教法说明

话说:教有常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根据学情、本课的教材特点和教学目标、,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结合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选择启发诱导法、问题教学法、情景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启迪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在寻求和探索问题的思维过程中,逐步深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各种能力。

2、学法说明

在制订教法的依据上,考虑八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及知识、能力水平的不平衡性。我根据不同的教学要求,灵活采用诵读品味、讨论探究、圈点勾画、活动迁移等方法,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中,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活动中,获得个性化阅读的体验,通过诵读和理解相结合,提高学生分析细节、品味语言的鉴赏能力。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小时候,大人们告诉我黄连最苦。现在,我告诉你们出去旅游最苦。同学们,你们也来说说,什么最苦,什么最乐。(……)。刚才,我们谈了大家对“最苦”和“最乐”的看法,那么,还有一个人也说了他的看法,他就是梁启超。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他对“最苦”与“最乐”的看法。听他说说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乐。

2、初读课文

同学们自主阅读然后试着填写以下空格()是人生最大的痛苦。()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人生当(),而不能()。

3、精读课文

a.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痛苦是什么?

b.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快乐是什么?

c. 作者是如何提出人生最苦的事是责任未了的?

d. 到底什么叫责任?它的范围有多大?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阐述的? e.作者是怎样论述苦乐与责任之间的关系的?结论是什么?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巡视答疑)

明确:

第1题:最大的痛苦是应尽的责任未尽。

第2题:最大的快乐是完成了责任。

第3题:作者通过与贫穷、失意、意志、死亡进行对比,说明这些痛苦都有

办法排除,而独有责任未了的苦是像千斤重担压在肩头,无处可逃,从而说明了

人生最大的痛苦是责任未了。

第4题:显而易见,欠钱没还,受恩没报,得罪人没赔礼,这都是我没责任的表现。由此推之,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乃至于对自己,都是有责任的。

接下去,作者用了三个“凡属”,概括了所有的责任。

第5题:作者认为:人因有责任而苦,尽大责则大快乐,尽小责得小快乐。

你想解脱痛苦,就要尽责,想谢却责任将永远痛苦,快乐之权操在你手,苦中有

乐,苦乐循环,人间趣味。结论:要在尽责中寻找快乐。

4、再读课文

这是一篇具有重大的人生意义的文章,我们除了要将它作为一篇语文课文进行学习,更应该学习他想要传达出来的内涵。现在请同学们思考在读完全文后,你觉得作为一名青年学生对家庭、社会、国家应负有怎样的责任?

5、作业布置

以《我的责任》为题,作为一个学生该承担的责任,不少于600字

六、板书设计

第五篇:语文《最苦与最乐》教学反思

语文《最苦与最乐》教学反思

语文《最苦与最乐》教学反思1

《最苦与最乐》是一篇论证严密的议论文,作者从责任之未尽与尽,谈人生的最苦与最乐,鼓励人们勇于负责,学习待人处事的正确态度。文章在结构上论证严密,语言流畅而又凝练,同时给人以思想品德的教育——对国对民的责任感。

因此,学习本科应在掌握有关议论文知识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明确作者观点,李青文章脉络,学习文章流畅而又凝练的语言。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训练严密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用合作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本文丰富的人文内涵,树立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由于学生刚寄出议论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掌握文章的观点和基本内容,理清文章结构,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上有三个亮点:

1、在新课导入方面,我采用学生身边发生的容易理解的`话题展开讨论,一上课就调动了学生上课的情绪,让学生集中注意力上课。

2、语言积累及训练,本文的语言流畅而又凝练,指导学生积累及训练十分重要,本课教学设计通过句子的仿写等形式,锻炼学生的思维及表达能力。

3、人文教育:责任的话题是严肃的,要让学生在人生苦与乐的讨论中,培养让人对社会最自己的责任感。

本课也存在很多不足:首先,由于我经验不足,对时间把握不够好,没把握好速度,整堂课显得很赶,再加上上课时语速较快,学生跟上我的步伐显得很吃力。教师应注意课堂调控,这样才能教学节奏分明,学生思维活跃,兴味盎然。课堂调控,就课堂结构而言,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双边活动调控时间有长有短,节奏有松有紧。

以上几个方面的原因,注定了我精心设计的教学内容完成的不是很好,找出了原因,我又信心倍增的投入到下面的课堂教学中。

语文《最苦与最乐》教学反思2

《最苦与最乐》这一篇课文放在八年级很结合实际。首先是选在八年级上册,八年级的学生,对学校已经很熟悉了,学习任务也不是很重,总想做点什么事证明自己长大,证明自己比七年级刚进校园的学弟学妹们能干,但是又不知道怎么做。这时候出现这样的一篇课文,正好可以指引八年级的学生,让他们有责任,敢担当。

我上这一课,就是本着教育学生勇于承担责任,做一个有责任心的学生这样的目的来上的。上课前,我们班有几个女同学因为头发不合标准,被批评了,正在教室里大叫,学校就像是地狱、监牢,一点自由都没有。我进到教室没有一开始就训话,我就是按照正常程序来上课,只是在拓展时,我出示这样一个问题:“读罢此文,作为当代中学生,你认为自己目前应担负的责任是什么?你准备怎样去完成”?学生小组合作讨论,谈自己的感受之后,我就开始讲了,学生不是说,学校是地狱,是监牢吗,那么我说你们为什么会有这样不愉快的感觉,就是因为你们没有做到自己的责任。你们不快乐,你觉得是学校限定了你的自由,但是一个学校一点规矩都没有的话,行不行呢?今天你想干嘛就干嘛,明天他想干嘛就干嘛,学校还是学校吗?学生也都说,没错,规矩是要要的'。那有规矩,学生为什么会有不愉快的感觉呢,梁启超就告诉了我们,尽责任乐,未尽责任苦。你觉得苦,不正是因为你们没有尽到一个学生的责任嘛。

这一节课我最成功的地方就在这里,在结合课文内容做思想教育,做的很自然,没有刻意而为的痕迹,学生就不会很反感。所以我觉得在处理导和学的关系时,也还是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多想想学生是怎么思考问题的。我常常会回想起当年我自己读初中时的一些想法,这些学生们的反感那时我们也有,理解一下学生,在以我们的经验来告诉学生,有些弯路是可以少走的,甚至是不必要走的。什么是最苦的?什么是最乐的?问问老师们,其实我们也是尽责任教育好了学生最乐,教育不成功,甚至教出了“废品”,那就是最苦的事了。最喜欢上这一课的感觉。

下载七年级下册语文《最苦与最乐》教案设计(最终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七年级下册语文《最苦与最乐》教案设计(最终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

    《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 作者:朝阳县羊山实验中学 李树锐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的生平及为人处世的态度;识记、积累文中的生字词。 2、领会作者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学习课文在论......

    《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

    1学习作者凝重轻灵、简洁流畅的语言风格。 2学习本文严密的论证方式,借以培养学生思维的辨证性和严密性。 3利用本文的教育价值,引导学生树立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

    《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

    《最苦与最乐》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的生平及为人处世的态度。 2、领会作者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3、树立对家庭、社会、国家、自己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了解最苦与最乐......

    《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

    《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1、领会作者对人生价值的思考2、学习课文在论述过程中展现中心论点的写法3、树立对家庭、社会、国家、自己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难......

    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

    《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积累生字词,背诵精彩段落 2、学习课文在论述过程中展现中心论点的写法 3、树立对家庭、社会、国家、自己的责任感 重点、难点: 1、重点:对......

    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新河镇中心学校雷发伟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词,了解作者。 2 运用略读的方法,理解文章内容,明确作者观点,理清文章脉络。 3 培养学生学习阅读议论文的能力。 4让学生掌......

    《最苦与最乐》教学反思

    《最苦与最乐》教学反思 郭超·纳雍县水东中学 2018年4月23日,我有幸参加了任志成名师工作室的活动,更为激动的是作为上课教师参加的,接到这个通知的时候我很忐忑,唯恐自己教学......

    第15课 最苦与最乐

    第15课最苦与最乐 初一语文备课组 教学目的: 1.深入理解课文,学习作者选取论据进行论证的方法。 2.理解作者关于责任的观点,读出自己的真切体会。 教学内容: (一)校正读音,积累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