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现代服务业发展情况汇报
多管齐下促发展,齐头并进显成效
——发改局现代服务业总结
今年以来,我局现代服务业的工作在镇党委、镇政府的正确指导下,在市有关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紧密部署任务,提出“创先争优促发展,现代服务再上新台阶”这一奋斗目标,狠抓项目、现代物流及旅游业的发展,服务业发展取得相应突破,现就今年的主要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发展现代服务业亮点
我局在充分整合我镇优势资源的基础上,提出打造现代物流、综合商圈、休闲旅游为支柱的现代服务业产业格局。
1、以项目建设为载体,服务业发展得到加快
我局创新发展思路,强势推进项目建设,增强发展后劲,致力于打造一批以农贸市场、世茂广场为代表的集购物、饮食、娱乐、休闲于一体的大型综合商圈,推动现代服务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2、以发展现代物流业为重点,服务业发展得到促进
今年以来,我局充分整合利用现有的物流资源,与专业市场建设相衔接,加快建设包括交通运输、仓储配运、信息网络等功能齐全的现代物流体系,努力优化运输结构,提高交通运输能力。
3、以发展旅游为突破,服务业发展得到优化 我们把发展旅游作为推动服务业发展的重要突破口,依靠我镇历史文化名镇与旅游资源丰富的量大优势,不断完善旅游服务配套功能,大力发展我镇休闲文化旅游业。
二、主要工作
1、加快物流企业引进与推动现有物流企业齐发展 今年我镇先后引进了安博、丰树、万科三大物流项目,为我镇现代物流产业格局的稳定打下坚实的基础;力推邮政产业园成为我市亿元楼宇重点培育项目,推动我镇物流资源的开发整合和业态创新;整合马新物流园现有物流企业,提高货运车辆运输能力,加大对现有物流资源的综合利用率。
2、争取各方资源推动综合商圈建设
为促进农贸市场、世茂广场两个市重点项目早日动工,我局积极的与项目建设单位联系,建立月报表制度,实时掌握项目最新情况,并将问题整理汇报给市、镇领导,争取市、镇政策、资源的支持;与国土、规划协调配合,完成世茂广场三块地转功能控规调整;农贸市场容积率调整手续完成,现正办理增容费缴缴纳,预计年底前可以正式动工。
3、以点带面大力发展旅游业
旅游业作为我镇今发展的重点,我局结合文化、工业、农业、悠闲、购物等元素,在推动观仙路旅游带的同时,培育我镇旅游明星品牌、打造旅游龙头项目;大力推动旅游业与工业、农业的产业结合,加快工业旅游与乡村旅游融合;成功举办了我镇首届文化休闲旅游节并发布了“畅游黄圃手绘旅游地图”;推动我镇海蚀遗址公园、乔盛花木园等大批优质旅游资源的整合与发展。
三、下阶段计划
1、着力推进重点行业发展。充分利用我镇文化、生态、产业基础等优势,大力推进旅游、物流、房地产业等重点产业发展。一是做大旅游经济板块。进一步培植和打造历史文化风情及生态旅游品牌,加快推进黄圃公园天福塔等旅游景点建设。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将我镇打造成为中山市的后花园。二是努力提升镇区档次。坚持推进服务业发展与加快集镇建设进程相配套,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向我镇聚集,为服务业发展拓展空间。
2、加强对服务业项目的调研工作,建立服务业重大项目进展情况月度跟进制度。通过项目进度的及时汇总,更全面地掌握重大项目的建设情况,确保项目按计划顺利完成,并实现资源合理分配和利用。
黄圃镇发展和改革局 2015年11月3日
第二篇:现代服务业发展
产业转型升级,离不开现代服务业支撑,做加强对现代服务业的支持力度。一要做好产业集聚,形成产业集群。做好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重点,争取形成规模效应。根据我县的发展定位,要突出抓好物流、金融、旅游、商贸、总部经济和创意信息等6个重点行业的发展。
二要加强金融创新,做好融资服务。由于许多现代服务业具有高附加、高成长、高知识密集的特征,在产业结构调整及消费升级过程中具备巨大的发展潜力。同时重知识和技术含量、轻固定资产的特点,使得过分依赖抵押品的传统金融服务模式不能适应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的要求。而著作权、商标权和发明专利等各类知识产权和无形资产的产权评估、交易市场体系又尚不健全,给银行融资带来不确定的风险,仍然面临融资难的问题。但是我们可以围绕核心企业,以大企业为中心,为配套的中小企业,开展上下游企业的供应链融资,创新融资担保方式,应收账款质押,保理业务等,还有自身形成的收费权益质押。
三要加强渠道建设,优化金融服务。要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和渠道建设,为现代服务业提供结算、现金管理、财务顾问等服务。
第三篇:繁荣发展现代服务业范文
进入新世纪以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成为当今世界的主题。在这转变过程中,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占据了主导作用。现代服务业已成为衡量各个国家和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之一。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 要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随着全球经济由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型的趋势进一步加快,许多地区均出台了相关政策措施,推动区域现代服务业发展,这些政策措施对于诸城市发展现代服务业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第四篇: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是兰州建设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的迫切需要,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把发展现代服务业摆上重要战略位置,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取得了明显成效。
今天,黄河之都兰州,已从过去单纯的工业城市,变成大西北的商贸中心、物流中心、重要的旅游集散地和目的地„„
立足转型打造服务业新格局
我市是国家重点建设的全国综合性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具有发展现代物流、现代服务和文化旅游业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条件。近年来,我市从省会城市的特点出发,按照“三产抓转型”的思路要求,着力改造提升传统商贸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和现代服务业。
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适应市场需求,积极构建集约发展的现代物流体系,着力发展与工业、农业和其他领域生产相关联、相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重点搞好陆港物流园和东部物流基地等现代物流产业园地建设。加快推进建材、机电、农副产品等物流中心和大型市场建设,着力构筑各具特色的物流服务体系。
加快发展民生服务业。市委、市政府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重点发展方便群众生活的现代商贸、休闲观光、文化娱乐、体育健身以及社区服务、家政服务、养老服务和市政公用事业,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方便、快捷、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受到百姓称赞。着力培育和发展大型连锁经营企业,积极引入国内外知名的大型超市来兰发展,不断提升服务业现代化水平。加强便民市场体系建设,完善城乡便民服务体系,推进社区菜市场、放心早餐和农村便利超市、农资超市及农产品市场建设,规范发展夜市、特色商业街、风味小吃街等大众服务业,方便了居民生活。
大力发展新兴业态。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在商业业态的发展上,既要“顶天”,又要“立地”。所谓“顶天”,就是引进能够代表国际国内发展潮流的高水平商业业态,以订单式的开发模式,把国内和国际上著名的品牌一次打捆式地引入兰州,推进兰州服务业态的高端化。所谓“立地”,就是民生问题。换句话说就是,普通老百姓的休闲、购物、餐饮等。同时,充分利用兰州省会城市和交通区位的比较优势,积极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会展经济、商务经济和创意产业等新型业态。
近年来,兰州以改造提升商贸服务业为重点,推进三产转型升级,注重引进战略投资、先进业态和知名品牌,加快建设中央商务区(CBD)、中央休闲购物区(CSD),积极发展特色商圈。目前,兰州国际商贸中心、鸿运·金茂广场、红楼时代广场、万达广场、红星美凯龙等一批商业综合体相继开工建设。同时,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改造提升仓储、配送业,推进物流信息化建设,打造综合立体交通运输和物流信息网络平台,加快建设现代物流产业园区,培育现代物流龙头骨干企业,扩大省会城市物流辐射范围。多管齐下,兰州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新格局,服务业在全市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2011年,兰州市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663.48亿元,在GDP中的比重达到48.78%,占据了全市经济的“半壁江山”。
举办大型节会扬美名显效益
在兰州发展上,国际马拉松赛事的举办绝对称得上是一个超重量级事件。这场比赛留给兰州的不仅是一张新的城市名片,更有大气、自信和厚重、开放。连续举办两届“兰马”,让亿万观众从央视直播中看到了一个与自己想象中完全不同的兰州,居然是如此气质高雅、大气豪迈。在赛事活动中,提升了兰州的城市形象,提高了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推动城市的良性发展。
近年来,兰州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和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等多重叠加的政策机遇,实施“再造兰州”战略,抓发展、治污染,拓空间、畅交通,强管理、提效能,保民生、促和谐,城市的开放水平和综合经济实力显著提升,辐射带动能力日益增强。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态势下,如何在营销城市上走出新路子、展现新形象?市委、市政府在深入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发挥兰州优势,通过举办大型节会赛事打造城市名片。“兰马”以其强大的聚合力,让节会效应最大限度地转化为经济效益,吸引了许多境内外客商和游客来兰州旅游、观光、投资,不仅给兰州发展带来了人流、物流,更带来了信息流、资金流,形成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兰州热”。更为重要的是,以此为契机带动了产业发展。结合我市发展培育多元支柱产业的方向和重点,强化景观体育所具有的拉动力、关联度和辐射性,统筹景观体育与旅游业、娱乐业、服务业、文化产业发展,延伸景观体育产业链,带动餐饮、宾馆、交通、娱乐、服务等行业发展,培育壮大新的经济形态,优化现代产业结构,着力提高景观体育产业在全市第三产业中的比重,推动兰州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转型和提升。
在“兰马”之外,还举办、承办了中国机器人大赛、“环青海湖”兰州段自行车赛、2011中国兰州MBA黄河漂流赛、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等一系列重大赛事节会活动。而作为兰州招商引资重要平台的兰洽会也从当年小打小闹的“马路市场”发展成了由商务部联合主办的“国家级”贸易洽谈会,成了兰州扩大对外开放的金字招牌。
依托这些重大节会赛事活动,兰州着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加强区域经济融合发展,积极承接东中部产业转移,营造亲商、爱商、富商的浓厚氛围,促进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聚集,更多更好地招项目、引外资、借外力,形成了大开放、大开发、大合作、大跨越的发展格局。
壮大旅游业精心包装抢夺高点
旅游产业是新兴的朝阳产业,是拉动地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把旅游产业作为重要的支柱产业来培育、来发展,深入挖掘兰州的人文历史和自然资源优势,注重整体规划,积极开发具有地域特色和兰州特点的旅游项目,加快推进黄河风情线、黄河文化长廊、华夏始祖园、陇上名人园、兰州老街的开发建设,围绕“吃、住、玩、看、游”等要素环节做足文章,不断提升旅游业档次和产业发展水平。
对比各地发展旅游的思路,要实现兰州旅游产业跨越式发展,首先是规划先行,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符合实际、目标明确、具有高度可操作性的规划方案,指导兰州旅游产业的有序发展。可以说,兰州旅游业进入了蓬勃发展的大好时期。面对黄金机遇期,兰州提出了“中国西北游,出发在兰州”的旅游形象宣传口号,这是兰州旅游产业理念的一次重大改变,彰显了兰州抢占西北旅游制高点的雄心壮志。
作为新兴旅游城市,近年来兰州大力推进旅游大项目招商引资,突出项目带动集团化发展。在落实产业规划,完善服务设施,加大投资力度,引进外来项目,延长产业链上大做文章,努力使“中国西北游,出发在兰州”的创新思路落到实处,抢占西部旅游特别是西北人文旅游的制高点,打造兰州转型跨越、率先崛起的支柱性产业。
据统计,2011年,兰州市接待国内外游客1407.4万人次,同比增长58.03%;实现旅游收入102.93亿元,同比增长62.1%;全市旅游就业人数达到60752人,当年新增旅游就业人数10790人。而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2011年第三季度全国游客满意度调查报告则显示,兰州市的游客满意度指数大幅上升,在全国50个重点城市中排名跃升15个位次。“十一五”期间,全市累计接待游客2284.3万人次,年均增长24.9%;累计实现旅游总收入180.74亿元,年均增长25%。
发挥比较优势打造区域物流中心
发达的现代物流,已成为地方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基础引擎。加快推进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对于降低社会流通成本,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国民经济运行质量、效率和效益,增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市无论是在省内,还是在西北乃至全国发展物流都具有很大的区位优势。2009年,兰州被国务院列为全国9大物流区域、10大物流通道和21个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之一,为我市建设辐射西北、通达全国、面向中亚地区的区域性现代物流中心提供了新的机遇。次年,商务部将兰州列为全国46个物流示范城市,确定了兰州物流的重点发展目标。2010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建设兰州商贸物流中心。市委、市政府立足发挥兰州区位优势,明确提出把我市打造成西北乃至全国重要的现代物流基地。
近年来,兰州抢抓发展机遇,全面优化整合现有物流市场,加快培育发展辐射全省、西北、乃至全国的区域性现代物流大市场,大力发展仓储业、配送业及打造综合主体交通运输和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加快建设现代物流产业园区。目前,兰州国际物流产业园、兰州凤凰山钢材物流园、北龙口二手车物流园、安宁医药物流园、西固石化物流园、“主食厨房”九州配送园区和兰州农副产品物流中心、兰州粮油仓储物流中心、安宁图书物流中心、中川空港国际物流中心、甘肃国家基本用药目录药品统一配送中心等一批重大园区的规划、建设已经相继展开。
与此同时,随着兰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公路集装箱节点站和兰州铁路西货场迁建等重大项目的建成,兰州区域性商贸中心辐射带动功能、物流优势将得到进一步强化,物流业在全市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将更加突出。
第五篇:市区现代服务业发展情况
市区现代服务业发展情况
“到2007年,现代服务业地方财政收入要占全区地方财政收入40%左右,成为本区支柱产业的龙头、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和重要支撑点。”这是静安区日前出台的《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中核心内容之一。静安区这个地域面积仅7.62平方公里的中心城区,新一轮的发展思路依然锁定现代服务业大区目标。
为实现这一目标,静安区确立了“做足优势产业,做强边缘产业,做大潜力产业”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战略,用几年时间,把专业服务业、房地产经营业、信息服务业、投资咨询业、时尚文化娱乐业这5大特色产业打造为静安区的“王牌”,区域经济发展的“引擎”。
专业服务业是静安区现代服务业发展当之无愧的“龙头”,它涵盖广告、会计、设计、律师等领域。今年1-9月份,静安区专业服务业在地方财政收入中规模已达3.3亿元。目前,智威汤逊、毕马威、现代设计、国浩等核心企业已在静安区落户,静安区广告业年经营额如今已达全市第一;房地产经营业主要包括房产经营出租、房地产管理和经纪服务。今年1-9月份,静安区房地产经营服务业在地方财政收入中规模近1.3亿元。据预测,未来5年,静安区乃至全市房地产开发规模仍将保持较高水平,不动产经营和交易的发展空间仍将为这个行业提供巨大的经济利益;信息服务业主要包括计算机软件开发和产品维护、培训等应用服务。目前,入驻静安的一批信息服务业企业在电信增值业务开发、系统集成、财务软件研制等领域已经具备了明显优势。
根据国家政策和市政府产业布局规划,银行、保险、证券的主流业务特别是外向服务、国际业务部分很难进入静安,因此,该区果断选择大力发展金融边缘行业的战略。目前,包括证券、保险以及财务投资、租赁融资等在内的投资咨询业,已经纳入静安区现代服务业发展重点;
文化娱乐时尚业被静安区认为是“潜力产业”,它主要包括文化娱乐、教育培训、医疗健身、时尚休闲等社会服务,随着以南京西路为轴心的商业商务楼宇体量倍增,大规模国际时尚品牌纷至沓来。
为推动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目前静安区正在加紧实施载体扩容。今后5年,南京西路沿线还将再兴建总量达200万平方米的高档商业商务楼宇。高品质、大规模、配套设施齐备的高档商务楼宇群落,将使这一地区成为集国际性商务活动、高品位商业购物、时尚生活消费、精致城市景观于一体的上海标志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