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江苏省南通市天星湖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教学反馈试题资料讲义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阶段性教学反馈
高一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75分钟 分值:100分(第Ⅰ卷 选择题 共7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左传》记载:“封建亲戚,以蕃屏周。”这句话反映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有()①皇帝制 ②分封制 ③宗法制 ④郡县制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中国人以祖先的封地、封国为姓氏的,在姓氏中占有很大比重。这与下列哪一政治制度密切相关
()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3.2008年10月28日,孔子家族最后一代“衍圣公”──孔子第77代长孙孔德成在台北慈济医院病逝。“衍圣公”是孔子嫡派后裔的世袭封号,各朝皆置,孔子家族从宋仁宗至和二年(1055年)第46代起,由嫡长孙世袭“衍圣公”爵位。这种爵位世袭制源于我国的()A.宗法制
B.分封制
C.君主专制
D.禅让制 4.下列有关周王朝政治制度及其关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 B.宗法制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 C.通过分封制建立起森严的等级制度
D.整套制度维系奴隶主正常统治,保证了社会性质的平稳转型
5.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始皇称帝是“一场革命”,“始皇帝”为“新制度的第一人”。“新制度”最突出的特点是()
12.许多成语典故都与古代科举考试制度相关,如名落孙山、朱衣点头、金榜题名、黄粱美梦等,该制度()A.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 B.把考试选拔和门第推荐结合起来 C.把考试选拔和世袭制结合起来 D.把世袭制和门第推荐结合起来 13.某学校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他们想了解江西省和浙江省的省份名称的来历。研究发现,这两省在古代分别隶属于“江西行省”和“江浙行省”。“江西行省”和“江浙行省”这两个行政设置,最早应该出现在()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14.“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相始也。”这句话中的“高皇帝”应该是指()A.汉高祖
B.唐高祖
C.宋高宗
D.明太祖 15.据说明太祖曾经写诗一首描述自己的辛劳: “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为解决上述问题,明太祖()A.设置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
B.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 C.授予内阁大学士以票拟权
D.设六部分理全国政务 16.从明初废除丞相到清初增设军机处,这一变化表明()A.皇权日益加强
B.皇权、相权矛盾日益加剧
C.皇权代替相权
D.皇权与相权协调 17.下面是某电视专题片中出现的三组镜头,分别反映了不同朝代为解决洪水灾害,中央政府的运作情况①蜀郡洪水为患,丞相与诸卿拿出治理方案,交给皇帝裁决
②渝州发生洪灾,中书省按皇帝旨意起草文件,交门下省审核后,再交尚书省,尚书省交工部、户部办理
③徐州府爆发洪灾,阁臣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直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据所学知识判断,上述历史场景最早出现的朝代分别是()A.秦、唐、元
B.汉、宋、明
C.秦、元、清
D.秦、唐、明
18.图1和图2是清朝军机处和军机处内景。其军机大臣的基本职责是()
图一 图二
A.决定军国大事
B.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C.掌管国家政令的草拟
D.笔录、传达皇帝的旨意 19.乾隆皇帝时期显赫一时的巨贪和珅,在乾隆帝逝世五天后就被嘉庆帝下谕宣布革职、下狱、抄家,还被列出犯了20条大罪,其中有“昨将和珅家产查抄,所盖楠木房屋,僭侈逾制,其多宝阁,及隔段式样,皆仿照宁寿宫制度,其园寓点缀,与圆明园蓬岛瑶台无异,不知是何肺肠,其大罪十三。”该材料主要反映了()A.和珅生活腐化
B.清朝皇权的独尊及君权至上
C.和坤犯上作乱
D.嘉庆帝励精图治和整肃纲纪 20.宋朝以前,宰相、大臣见皇帝时,皇帝让坐着面谈,还时常赐茶。以后情况发生了重大变化。到明清大臣奏事连站着都不行了,必须跪着。这种情况从本质上说明了()A.宰相和皇帝的关系日见疏远 B.专制皇权不断加强 C.满族与汉族风俗有很大区别 D.皇帝刁难大臣,以便控制
21.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时代的首席将军是()
A.梭伦 B.伯利克里 C.亚历山大 D.屋大维
22.“公元前6世纪早期,许多经济状况相同的(希腊)城邦都经历了贵族和平民之间的残酷内战,往往长达数十年。然而,在雅典,一个名叫梭伦的贵族以各阶级调停人的身份出现,为阶级纷争设计了一个出路。”下列属于梭伦改革内容的是()A.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B.铲除贵族的政治特权
29.“如果在夜里行窃的人被人当场杀死,则这种杀人的行为被认为是合法的。”(《十二铜表法》
第八表,第十
二
条)
以
上
规
定的反
映的实
质
是
()A.《十二铜表法》十分严酷野蛮 B.极力维护私有财产 C.此法典保护了雅典人民的利益
D.重视良好道德的培养 30.希腊民
主
制
和
罗
马
法
共
同的本
质
特
点
是
()A.都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都维护奴隶制 C.都保护男子的政治权利 D.外邦人均无政治权利
二、判断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合计10分。正确与错误分别用“A”和“B”表示,并填涂在答题卡上)
31.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周武王把所有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后代,让他们建
立
诸
侯
国,拱
卫
王
室。
()32.行省制度实质上是继承和发展了郡县制,行省长官由朝廷任命,行省拥有经济、军事大权,但行使权
力
时
受
到
中
央的节
制。
()33.朱元璋苦于奏章繁多,即使“星存而出,日入而休”,也无法把事情一一处理好。为此,他正
式设立内阁作为皇帝的顾问内侍机构,辅助皇帝处理政务。()34.公元前6世纪末,执政官克利斯提尼进行改革,实行“陶片放逐法”,成为维护民主政治的有
力()35.从习惯法发展到成文法、从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根本原因都是平民与贵族的长期斗争。
37.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一
《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一”。
李白:“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材料二
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都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决策,处理全国政务。《新唐书》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
材料三
清代一位军机大臣形容自己的工作:“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秦王”指谁?主要反映了“秦王”的哪一功绩?(2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宰相的主要职责。(2分)在君权与相权关系的处理上,唐太宗、宋太祖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2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军机大臣的职责(2分)
(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2分)
(1)材料一图示反映出雅典城邦最主要的特点是什么?(2分)
(2)材料二中“全体人民”指哪些人?(2分)伯利克里时期采取的措施对雅典民主政治发展起什么作用?(2分)
(3)材料三中,图示一反映的政治制度最早在中国哪个朝代出现?(1分)图示二中五百人会议这个机构是在谁的改革时期设立的?(1分)
(4)材料三中,图示一反映的政治制度与图示二反映的政治制度相比本质区别是什么?(2分)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阶段性教学反馈
高一历史试题答案
1-5 BBADB 6-10 CABBC 11-15 DACDA 16-20 ADDBB 21-25 BACAB 26-30 CAABB 31-35 BABAB
36.(1)察举制度。(1分)推荐。孝廉(或品行、品德)。(2分)(2)九品中正制。(1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不利于选拔真才实学。(2分)(3)隋唐时期。(1分)打破了特权垄断,扩大了官吏人才来源,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3分)37.(1)秦始皇,统一中国。(2分)
(2)辅助皇帝,统率百官,处理政务。(2分)
唐太宗:三省六部制;(1分)
宋太祖: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1分)(3)职责:跪受笔录,上传下达(或秉承皇帝旨意办事)。(2分)(4)君权日益加强,相权日益削弱,君主专制达到顶峰。(2分)38.(1)小国寡民(2分)
(2)成年男性公民(2分)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黄金时代”。(2分)
(3)秦朝、克里斯提尼(2分)
(4)图示一是专制政治、图示二是民主政治(2分)
第二篇:江苏省新沂市第二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清检测试题
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清检测历史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要求的(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史记·齐太公世家》:“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即姜尚)于齐营丘。东就国„„”这段材料反映了西周时期实行的政治制度是()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郡国并行制 2.王国维说:“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材料认为周代宗法政治的典型特征是()A.嫡长子继承制 B.礼乐丧葬制 C.婚娶联姻制 D.功臣分封制
3.西周时期,周王娶了王后,为他生了一个女儿,再娶了一个妃,为他生了大儿子,后来王后又为他生了二儿子,妃为他生了三儿子,当该周王死后,继承他王位的应是()A、女儿 B、大儿子 C、二儿子 D、三儿子
5.《史记·秦始皇本纪》说:“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这段话表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点是()A.朝议裁决 B.集权独断 C.世袭传承 D.政务繁忙 6.《汉书》记载:“建元元年冬十月,诏丞相、御史„„诸侯相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元光元年冬十一月,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材料中的选官制度是()A.世卿世禄制 B.九品中正制 C.察举制 D.科举制
7.唐朝元和年间,中书省丞相皇甫鎛奏请减少内外官俸钱,门下省官员崔祐认为此法不妥,封还诏书,皇帝采纳了崔祐的意见,皇甫鎛的建议作罢。由此可见()A.唐朝时期的丞相权力大于皇权 B.唐朝三省制有互相制衡和分散相权作用 C.唐朝门下省权限高于中书省 D.唐朝的中枢机构具备君主立宪制特征 8.自秦汉以来,中央和地方官制演变的基本趋势是()①削弱地方加强中央 ②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③对边疆的管辖和治理日趋完善 ④逐渐强化对地方官吏的控制和监督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9.清末传教士明恩溥记述:“促使中国学子年复一年地坚持科举考试,有的直到九十高龄终于拿到文凭方可罢休,有的则死于这一过程中。功名利禄一类是无法说清楚的„„九十高龄之后,即便考中又怎么样?唯一的解释是他天生具有忍耐的禀赋。”该材料()
A.批判学子追求功名利禄 B.表明科举制下学子的愚昧无知
C.折射出学子的价值取向 D.反映出科举制失去人才选拔功能
10.中国历史上有监察区转为行政区的现象,如汉代的州、唐代的道、宋代的路。这体现出()
A.中央集权促成地方行政制度变迁 B.经济发展导致地方行政区域调整
C.中央对地方的监察力度越来越弱 D.疆域变化影响地方行政区域设置
11.下列中国古代官职中具有监察职能的是()①太尉②御史大夫③刺史④军机大臣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2.光绪《大清会典》载:“谕军机大臣行者,既述,则封寄焉。凡有旨存记者,皆书于册而藏之,届时则提奏。议大政,谳(审)大狱,得旨则与。”材料说明军机处()
A.地处内廷,专管军务 B.参与政务,秉旨办事 C.设有官衙,机构完备 D.专理刑狱,职能单一 13.在中国古代,“中央政府的组织,皇权相权是划分的,期间比重纵有不同,但总不能说一切由皇帝专制”。这一状况被彻底改变始于()A.汉朝 B.唐朝 C.明朝 D.清朝
16.我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的标志是()A军机处的设置 B内阁的设置 C丞相的废除 D南书房的设置 17.小华找来《康雍乾三朝实录》《论军机处与极权政治》《“文字狱”的研究》三本书,计划写一篇小论文。下列最可能成为这篇论文题目的是()A 明清君主专制 B 古代中国集权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C 浅议焚书坑儒 D 清代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
18.电视剧《宰相刘罗锅》播出后,人们认识了清朝官吏刘墉。但是,有历史学家认为这个电视剧犯了历史性错误,他最有可能的理由是()A 刘墉不是驼背,所以不能称为“刘罗锅”
B 丞相制度在明太祖时已被废除,称“宰相刘罗锅”会误导观众 C 刘墉既不是驼背,也不是宰相,所以剧名错误
D 当时的宰相的权力已经大大削弱,电视剧夸大了宰相的权力
19.中国近代史以鸦片战争为开端,主要是因为()A、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 B、中国第一次被西方国家战败 C、中国长期闭关锁国状况被打破 D、民族矛盾取代了阶级矛盾 20.《辛丑条约》的内容不包括()A、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B、拆除北京至大沽的炮台 C、禁止中国人民成立反帝性质的组织 D、清政府赔偿白银二亿两 21.揭开列强瓜分中国狂潮序幕的是()A.俄国强占东北地区 B.三国干涉还辽 C.德国强占山东半岛 D.英国强占长江流域 22.下列事件属于人民群众自发抗击列强侵略的是()①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②黄海海战③刘永福黑旗军④义和团运动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3.近代诗人褚维垲在诗中说:“都门被围御园火,五口通商弭兵祸。骎骎自海达长江,惟
所欲为无不可。”对该诗理解不正确的是()
A.“御园火”是指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B.“五口通商”开始于甲午中日战争后
C.该诗描述了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D.该诗反映了中国半殖民地的社会性质
24.中日《马关条约》与中英《南京条约》相比,其内容上的不同之处是().... A.赔款 B.割地 C.开通商口岸 D.开设工厂
25.近代一有识之士曾说:“一国所得,诸国安然而享之;一国所求,诸国群起而助之,是不啻驱西洋诸国,使之协以谋我。”上述言论针对的是()
A.领事裁判权
B.片面最惠国待遇
C.居住及租地权
D.“门户开放”政策
26.抗战时期国共两党再度合作。其间,双方虽经多次激烈斗争,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终究没有倒下,其首要因素是()
A.民主人士的从中斡旋 B.共产党的努力工作
C.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D.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7.“在黄河两岸,游击兵团,野战兵团,星罗棋布,散布在敌人后面;在万山丛中,在青纱帐里,展开了英勇血战!”这是《黄河大合唱》中的一段朗诵词。它描述的主要是()A.国民革命时期的北伐战争 B.井冈山斗争时期红军的武装斗争 C.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的敌后抗日 D.解放战争时期的淮海战役
28.胡锦涛指出:“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下列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肯定了国民党军队的抗战 B、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互相配合 C、抗日军队由国共两党共同领导 D、国共两党是中国抗战的重要力量
29.1940年5月,国民党爱国将领张自忠在一次会战中与日寇奋战九昼夜,壮烈殉国,周恩来称他为“全国军人楷模”。这场会战是()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 D、枣宜会战
30.“抗日战争改变了中国反侵略斗争屡败的局面”说明了()①以往的反侵略斗争均以失败而告终 ②抗日战争是近代中国反侵略斗争的彻底胜利 ③以往的反侵略斗争基本没有取得成就 ④中国人民有着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判断题:判断正误,并在相应的方框内填涂,正确的选A,错误的选B(本部分共5题,每题2分,共10分)。
31.清朝军机处的设置使延续了两千多年的丞相制度名存实亡,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
32.在中国古代社会,收养养子时,往往有“异性不养”的规定。如明清法律都规定,若收养异性子为嗣,则收养人和送养人都要被杖六十下,其子归宗(即送回送养人家中)。与这一制度有关联的制度渊源于宗法制。
33.南京大屠杀主凶松井石根的前秘书、日本拓殖大学讲师田中正明,曾于1984年出版《南京大屠杀的虚构》一书,此书受到日本右翼分子的极端推崇。若要反驳南京大屠杀“虚构说”,最有力的证据应该是中国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
34.电视剧《宰相刘罗锅》里的军机大臣和珅,被后人称为“贪污之王”,他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清朝军机处的设置使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
35.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结束了帝国主、封建主义长期压迫中国人民的历史。
三、材料解析题:结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36.“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在政治制度创新方面多有建树,而且其体系之完备,经验之丰富,影响之深远都是世界上其他民族不可比拟的。阅读下列材料(10分)材料一:
材料二:(秦朝初年)“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史记》 材料三:(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
——《明史》
材料四:(清人赵翼说)“国初承前明旧制,机务出纳悉关内阁„„雍正年间,用兵西北„„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为宣召”。
——《檐曝杂记》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中的示意图,指出图示
一、图示三反映的政治制度是我国历史上哪两个朝代开创的?图示二所示的政治制度的名称是什么?(3分)
(2)材料二中的“上”是指谁?他在地方上推行的行政制度是什么?(2分)你怎样认识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积极影响?(1分)
(3)明清时期是中国专制时代的晚期,材料
三、材料四反映出这一时期君主专制制度有哪些新的变化?(3分)你怎样认识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消极影响?(1分)
37.著名学者余英时指出:科举不是一个单纯的考试制度,它将社会结构紧密地联系了起来,形成一个多面互动的整体,一直发挥着无形的统合功能。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
———吕思勉《中国制度史》
材料二 渐渐地,这些考试(指科举)开始集中于文学体裁和儒家正统观念,最后的结果是形成一种制度,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尊敬和羡慕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只要中国仍相对地孤立在东亚,它就会继续提供稳定性和连续性。———(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作为一种上千年的文化存在,科举显然有其客观的历史合理性,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其存在的持久性。„„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机会均等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请回答:(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晋时期的选官制度,并通过与上述选官制度的比较,说明科举制的历史进步性。(5分)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举制所具有的政治、思想以及整体的统合功能。(3分)
(3)据材料三,说明科举制对于现代人才选拔的历史借鉴价值。(2分)
四、问答题:根据设问,回答问题(本题共1小题,共10分)。
38.近代前期,列强发动了一系列侵华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灾难。据此回答:
第三篇:河北省香河县第三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10月)试题
香河县第三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共80分)
1.故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適(通“嫡”)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争,争生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廷乱;妻妾不分,则家室乱;適孽无别,则宗族乱。材料主要论证了
A.宗法制的作用 B.嫡长子继承制的作用 C.分封制的作用 D.分封制与宗法制之间的关系 2.汉武帝以后,西汉的刺史主要职能是()A.监察地方高官 B.管理地方行政事务 C.举荐官吏候选人 D.征收地方赋税 3.伏尔泰曾这样评价中国的科举制度:“通过层层严格考试的人才能进入„„衙门任职„„人们全然不可能设想一个比这更好的政府„„。”伏尔泰如此推崇科举制是因为它
①体现了公平公正原则 ②有利于选拔优秀政治人才 ③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 ④为科学研究提供高素质人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③④
4.《唐摭言》载:“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徽之际。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以至岁贡(注:“岁贡”指由地方贡入国学监的生员)常不减八九百人。”此则材料主要说明了
A.隋唐时期官吏主要来源于科举选官 B.唐朝进士科地位重要,为世人敬仰 C.科举制是维护君主专制统治的工具 D.科举制促进了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 5.《左传·定公四年》载子鱼之语曰:“昔武王克商,成王定之,选建明德,以蕃屏周。”这反映了周初实施分封的主要依据是()A.是否出身王室
C.是否对周王室效忠
B.是否出身先代贵族 D.是否立有军功
6. “六王毕,四海一”。公元前221年完成兼并六国、统一天下之伟业的是 A、夏启 B、秦王嬴政 C、隋文帝 D、元世祖
7.北宋蔡襄在《国论要目》中说:“今世用人,大率以文词进。大臣,文士也;近侍之臣,文士也;天下转运使,文士也;知州,文士也。虽有武臣,盖仅有也。”这说明北宋统治政策的一个突出特点是
A.重文轻武 B.知人善任 C.宋朝官员都是文人 D.分化事权 8. “正统(明英宗年号)十年,始命内阁与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堂上官、六科掌印官会议,遂为例„„。”([清]王士禛《池北偶谈》)出现这一现象的制度性原因是 A.确立三公制 B.建立三省制 C.废除丞相制 D.设立军机处
9.《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这反映了分封制具有浓厚的()A.宗教色彩 B.宗族色彩 C.神权色彩 D.皇权色彩
10.“学而优则仕”“鱼跃龙门”、“金榜题名”等术语反映的选官任官制度是()A.军功爵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11.下列周王和诸侯关系的评述,正确的是()①根据分封制,周王和诸侯的关系是君臣关系 ②根据宗法制,周王和同姓诸侯是大宗和小宗的关系 ③周王和诸侯的关系是等级从属关系 ④周王对各诸侯国拥有绝对的控制权 A.①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12.“封建社会”的概念是近代引入中国的。右图所示柳宗元的文章的主题可能是()
A.分封制度 B.王位继承制度 C.郡县制度 D.三公九卿制度
13.中国古代对县级行政区的划分设置有个现象,即原有的县域经济富裕、人口密集了就再分出区域增设县治。此做法最主要的考虑是
A.增加财税 B.多安置官吏 C.给予地方更多权利 D.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14.《诗·小雅·北山》:“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左传·昭公七年》:“封略之内,何非君土?食土之毛,谁非君臣?”这表明()A.通过分封制,周天子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B.周天子是全国土地和人民的最高主宰,而诸侯国君在自己的封地内又拥有最高权力
22.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度。郡守和县令的产生方式是()A.世代相袭 B.考试选拔 C.地方推荐 D.皇帝任命
23.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叉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始皇为“求其宁息”而采取的措施是()A.焚书坑儒 B.推行郡县制 C.攻打匈奴 D.修筑长城
24.唐高宗时,大臣长孙无忌等撰定《唐律疏议》三十卷解释律令条文,通行天下,这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部较完整的法典。决定法典能否在全国颁布的审批权在于()①尚书省 ②中书省 ③门下省 ④皇帝 A.③④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5.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这说明()
A.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 C.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
B.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 D.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
26.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一文中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l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可以支持这一观点的依据有
①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③中国开始产生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 ④中华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7.义和团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反映了
A.清政府安抚政策的结果 B.义和团对中外反动派的正确认识
C.当时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矛盾尖锐 D.当时帝国主义和清政府矛盾尖锐 28.雨果曾经说过“它汇集了一个民族几乎是超人类的想象力所创作的全部成果,这是一个震撼人心的,尚不为人熟知的杰作,就像在黄昏中从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看到的亚洲文明的倩影。„„这个奇迹现已不复存在。”“奇迹现已不复存在”这与哪次侵华战争有关?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战争 29.如果要再现邓世昌英勇杀敌,壮烈殉国的场景。我们选择的素材应该是 A.黄海海战 B.平壤战役 C.辽东半岛战役 D.威海卫战役
30.有人形象地说南京既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下列能够佐证这种说法的两个历史片段是
老的形式爆发出来。”(H·G·韦尔斯《世界史纲》)这段材料描述的事件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保路运动 D.辛亥革命
39、甲午中日战争所产生的影响和后果有()
①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进一步加剧 ②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
③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④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40.近代前期中国有份《盟约书》表示为保卫国土,“万死不辞”,“纵使片土之剩,一线之延,亦令保全,不令倭得”。文中所要保全的国土是
A、香港 B、台湾 C、东北 D、南京
二、材料解析题
4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鉴于历史上丞相“专权乱政”的教训,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了丞相制度,将全国军政大权独揽自己手中。为处理政务,明成祖时期正式设立内阁,命今解缙等人并值文渊阁,参预机务,以内阁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
材料二 行省是元代开始设置的一级行政区划。它的确立是我国行政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故行省官员的权力相当大。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行省的治所往往就是完成这种职能的“中转站”。
——《中学历史教学史料汇编》
(1)中国古代丞相制度始于什么朝代?(l 分)根据材料一指出明朝内阁的职能是什么?(2 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行省的主要职能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设置行省的积极影响。(7分)
42、阅读下列材料
41、(1)(3分)
———————————————————————————————————————
(2)(7分)
———————————————————————————————————————
———————————————————————————————————————
———————————————————————————————————————
———————————————————————————————————————
42、(1)(5分)
———————————————————————————————————————
———————————————————————————————————————
———————————————————————————————————————(2)(5分)
———————————————————————————————————————
参考答案
1.B
2.A
3.C
4.B
5.C
6.B
7.A
8.C
9.B
10.D
11.D
12.A 13.D
14.B
15.B
16.A
17.B
18.C
19.C
20.D
21.D
22.D
23.B
24.A
25.D 26---30 ACBAD 31---35 DAABA 36---40 CABCB 41.(1)时间:秦朝(1分)职能:参预政务,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2 分)(2)职能:行省是元朝地方行政机构,行省官员具有处理政治、军事、经济等权力,聚集地方财富上交中央。(3分)
积极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和元朝对边疆管辖,巩固了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省”制对后世影响深远。(4分)
42.(1)变化: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2分)原因:清政府政治腐败,武备虚弱,财源枯竭,政局纷乱,为列强瓜分中国提供了有利时机。(3分)(2)原因:列强间矛盾,导致列强不能瓜分中国。(2分)不全面,因为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如义和团运动,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企图。(3分)
第四篇:安徽省舒城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舒城中学2013—2014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历史试卷
(总分:100分时间:100分钟)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计60分)
1.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中国历史的社会政治形态发展可分为封建、帝制与民治这三大阶段。从封建转向帝制是第一次转型,下列选项符合这次转型特征的是()A.由“公天下”至“家天下”B.专制社会向民主社会转型 C.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D.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型
2.美国学者吉尔伯特·罗兹曼认为,科举制在中国传统社会结构中居于中心地位,是维系儒家意识形态和儒家价值体系正统地位的根本手段。其主要依据在于科举制度()A.将地主阶级中最优秀成员纳入统治阵营B.彻底扭转了传统社会的等级和门第观念 C.将儒家伦理渗透到社会阶层的变动之中D.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官员选拔的公平公正 3.《诗经·小雅·北山》中有这样的记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诗经·小雅·大田》中有这样的记载“有苗萋萋,兴雨祁祁,雨我公田,遂及我私。”上述材料中出现从《诗经·小雅·北山》到《诗经·小雅·大田》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A.中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B.井田制遭到破坏 C.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使用D.水利工程的兴修 4.18世纪“康乾盛世”被称为“落日的辉煌”,下列在造成这种“落日”局面的诸多原因中与之无关的是()A.统治者对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B.中国开始丧失独立自主
C.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和文化专制政策D.西方国家出现了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5.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内涵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丰富、发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汉朝时,儒家思想吸收了法家的“大一统”思想 B.魏晋以后,儒学吸收了佛教等外来文化的成分 C.宋朝时,朱熹对儒家思想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D.明末清初,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崩溃
6.有人说,宋代是封建社会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具体表现在:①开创了三省六部制,为后世沿用②打破“坊”“市”界限,商业空前繁荣 ③理学思想注重气节和民族责任感,但纲常名教也摧残人性④开始出现诗的新形式词和散曲()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②③ 7.温家宝总理在2012年3月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闭幕会的记者会上,引用林则徐名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说明自己的信念。此言蕴含的理念与下列哪位思想家的主张最为相似()A.老子B.韩非子C.朱熹D.李贽
8.中国古代虽是建筑、水利、机械、纺织大国,然而物理成就不多;作为发明造纸术、火药的国
家,化学并不突出;农业技术高度发达,而生物学理论却相当薄弱。这说明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是舒中高二期末历史第1 页(共6 页)
()
①取得了较高的成就 ②重视实用技术 ③重视系统性的科学实验 ④理论体系完整A.①④B.①②C.③④D.①③
9. 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对中国科技有过如下一番论述:“像印刷术、大炮、气球和麻醉药这些
发明,中国人都比我们早。可是有一个区别,在欧洲,有一种发明,马上就生机勃勃地发展成为一种奇妙有用的东西,而在中国却依然停滞在胚胎状态,无声无息。中国真是一个保存胎儿的酒精瓶。”据此,你认为雨果的观点是()A.否认中国人的发明和创造力B.中国的社会状态对科技发明起了保护作用 C.雨果认为西方科技更加神奇D.中国传统发明缺乏发展成为生产力的土壤 10.四位学生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西方历史的影响为研究课题。你觉得他们所列的下列命题存在问题的是()A.造纸术——推动欧洲文明进程B.印刷术——欧洲文艺复兴的根源 C.火药——荡平欧洲封建城堡的锐器D.指南针——西方海外殖民的助跑器
11.有人称:北宋到明清,在“附庸风雅”的贵族文化之外,一种新文化形态在崛起——植根于熙
熙攘攘的商业生活、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的“新文化”。下列各项中,属于上述“新文化”范畴的是()A.王阳明的心学B.郑板桥的《兰竹图》
C.罗贯中的《三国演义》D.黄宗羲“工商皆本”的思想
12.中国古代文学主流表达形式经历了赋—诗—词—曲—小说的变化过程。这种变化反映了
①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②通俗文学的蓬勃发展
③科举考试内容的变化④城市经济的繁荣()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D.②④ 13.下列关于京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博采众长、兼收并蓄B.京剧在我国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地位 C.标志着中国戏曲的成熟
D.同治、光绪年间是京剧的成熟时期
14.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
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要研究这一状况产生的原因,应首选
()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5.长沙海关税务司伟克非在武昌起义前写给总税务司安格联的信中说: “毫无疑问,大多数老
百姓是希望换个政府的,不能说他们是革命党,但是他们对于推翻清朝的尝试是衷心赞成的。我看在不久的将来,一场革命是免不了的。”由此可知当时
()
A.民主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B.民心的丧失削弱了清政府的统治基础 C.辛亥革命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D.海关税务司对革命持支持态度
16.比较1872年-1894年和1895年-1913年中国境内近代工业统计资料,从中获得的有效信息
是:
()中国境内近代工业统计资料(资本单位:10万元)
舒中高二期末历史第2页(共6页)
①商办企业发展较快②官办和官商合办企业所占比重大大下降
③外国资本仍占优势地位 ④重工业落后,企业主要集中在沿海、沿江地区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
17.在1954年的一次大会开幕词中毛泽东说:“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
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材料中的“里程碑”表现在()A.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制定B.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 C.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D.《民族区域自治法》的颁布 18.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说:“毛泽东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
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小平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尽管在类型上二者十分不同——来提高农业生产率。”后一个“改变组织方式”是指()A.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B.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实现土地归农民所有 19.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民意测验显示,大多数美国人对中国的印象是“无知”、“好战”、“狡诈”、“危险”;到了70年代初期,这种印象变为“勤劳”、“智慧”、“灵巧”、“善于进取”、“讲求实际”。导致这两种印象的原因分别是()A.新中国初期,美国对华采取敌视政策;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 B.美苏冷战的影响;1971年联合国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席位 C.新中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交 D.中苏建交;70年代,中国综合国力增强 20.2011年,希腊总理在谈到债务危机时说:“今天的希腊已经处在了悬崖边缘,只有他用双手抓
着岩角,万丈深渊之下是整个欧洲。如果他掉下去,整个欧洲将受到巨大冲击。”历史上希腊也曾经对欧洲近代民主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下列选项中未能体现其影响的是()A.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权组织形式B.提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C.确立“少数服从多数”的决策原则D.采用国家公职选举任期原则 21.有人说:“近代西方什么都禁,就是不禁人的本能。古代中国什么都不禁,惟独禁人的本能。”
假如你同意上述观点,主要依据是()A.启蒙思想;民贵君轻B.因信称义;天人感应 C.人文主义;存天理,灭人欲D.信仰得救;致良知
22.达·芬奇的 《蒙娜丽莎》和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都体现了当时艺术内容世俗化的倾向,其共同原因在于()A.城市经济的发展B.社会思潮的变化 C.社会上层的倡导D.传统文化的影响
舒中高二期末历史第3页(共6页)23.文艺复兴使这些东西在衡量人的天平上丧失了过去的重量,人的高贵被赋予新的内涵。“人文
主义之父”彼特拉克说:“真正的贵族并非天生,而是自为的。”由此判断,材料中的“这些东西”主要是指()A.人们对上帝的信仰B.封建君权和等级制度 C.《圣经》和神话传说D.宗教神权和封建特权
24.马克思认为:“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
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的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这段话主要强调的是殖民掠夺()A.给亚非拉带来了沉重的灾难B.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C.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D.有利于落后地区旧制度的瓦解
25.代议制又称议会制,是指由选举产生的代表民意的机构来行使国家权力的制度,这种代表民意的机构就是议会。下列有关近代西方议会的表述正确的是()A.英国“光荣革命”开创了议会制B.法国总统任命内阁需经众议院同意 C.美国宪法规定总统对议会负责D.德意志帝国议会掌握完整的立法权 26.罗斯福在接受总统候选人提名的演讲中,郑重表示:如果竞选成功,要为美国人民实行“新政”,他还说:“我们必须限制投机倒把、操纵市场,甚至金融家的活动,我们认为我们必须作为必要而接受这种限制,目的不是去妨碍个人主义,而是去保护个人主义。”这说明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A.为解决经济危机而采取的临时措施B.为限制恶意竞争而采取的所有制改革 C.对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根本解决D.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
27.20世纪20年代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30年代美国推行罗斯福“新政”,90年代邓小平
提出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上述政策的共同之处是()A.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B.实行自由主义经济政策 C.对外开放国内市场D.实事求是地制定经济政策 28.法国总统戴高乐曾尖锐地指出:“美元特权”把世界贸易变成了美国的仓库,美国出现
了贸易赤字,只需要多印些美元就可以无偿向其他国家换取商品劳务。他所说的“美元特权”是基于
()
A.马歇尔计划
B.布雷顿森林体系
C.关贸总协定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29.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说:“世界新秩序之所以不同于旧秩序,就是因为它不由超级大国主宰,而是有很多权力中心,每一个都独立活动。美国既是超级大国,也不是超级大国。”这句话从实质上说明了当前世界
()
A.美国依是唯一的超级大国B.国际新、旧秩序完全不同 C.政治多极化趋势日趋明显D.美国的国际地位非常矛盾
30.20世纪90年代以前,仅有联合国大会、七国集团会议等少数多边峰会。而今,各种多边峰会
纷纷涌现,如G20峰会、APEC峰会、欧盟峰会、“金砖四国”峰会、世界气候变化峰会等。峰会的大量出现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区域集团化与世界一体化产生冲突B.传统双边外交不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 C.美国一极独霸世界已被多极格局取代D.经济全球化使各国依赖程度加深
舒中高二期末历史第4页(共6页)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第31题22分,第32题18分,计40分)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政府限制国内商民出海贸易。康熙二十三年(1684)开海贸易后,规定山东、江南、浙江、福建、广东等省各海口的“商民人等有欲出洋贸易者,呈明地方官,登记姓名,取具保结,给发执照。将船身烙号刊名,令守口官弁查验,准其出入贸易”,但是只“许令乘载五百石以下船只,往来行走”„„康熙五十六年(1717)定例:“出洋贸易人民,三年之内,准其回籍,三年不归,不准再回原籍。”清政府限制出口商品的品种和数量。康熙四十七年(1708),“禁商贩米出洋”。五十九年(1720)规定:“沿海各省出洋商船,炮械军器概行禁止携带。”乾隆二十四年(1759),“禁丝觔贩卖出洋”。其他如火药、硝磺、铁器、大黄、绸缎、茶叶、书籍等商品也在限制之列。
材料二随着世界市场的开拓,欧洲的经济发展愈以加快。18世纪在英国开始了技术革新和产业重组的浪潮,工业革命由此展开。工业革命不仅在空间上逐渐扩散,而且波澜起伏、连续不断。工业革命造成了人类社会的大转型,改变了整个世界。
----岳麓版《经济成长历程》第9课前言
材料三梁启超在1923年2月发表的《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了„„”
材料四二战以后,为了争夺市场,各国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方式:1.组织参与经济贸易集团控制市场;2.通过跨国公司打进他国市场;3.积极参与世界性统一市场内的竞争。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清政府的海外贸易政策及其表现。(5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如何理解“工业革命造成了人类社会的大转型,改变了整个世界。”
(4分)
(3)材料三中指出近代中国在“器物上感觉不足”,为此近代中国采取了哪些措施?(2分)结果
如何?(2分)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在三种方式中的具体措施。(3分)
(5)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以来由闭关锁国到全面融入世界市场,由拒绝市场
到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原因。(6分)
32.近代以来,西方文明的发展引领世界文明不断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舒中高二期末历史第5页(共6页)
材料一 明清之际思想家的主要观点
材料二
启蒙运动时期法国思想家的主要观点
——摘自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
材料三17世纪至18世纪初,启蒙思想家普遍认为“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的把政治和伦理道德相结合的国家”。他们发展了朱熹的“人治中有法治”的思想,提出了“人类历史也和自然界一样,为自己固有的‘法’所支配。支配一切民族的一般的‘法’就是人类理性”“政治、法律制度要从人的现实生活环境出发”等。中国形象变为了启蒙思想家手中的一件武器。——克吕耶斯《论十七、八世纪法国文学中对中国现实的取舍》、霍尔巴赫《社会体系》
材料四 “在人类文明交流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克服自然的屏障和隔阂,而且需要超越思想的障碍和束缚,更需要克服形形色色的偏见和误解”。
——胡锦涛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其思想的共同点。(2分)与明清时期相比,法国启蒙思想家思想的侧重点是什么?(2分)概述中、西两种思想在历史进程中各自产生的作用。(6分)
(2)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启蒙思想家将“中国形象”作为武器的原因。(4分)
(3)根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举例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展外交活动时是如何“超越思想的障碍
和束缚,克服形形色色的偏见和误解”的。(4分)
舒中高二期末历史第6页(共6页)
第五篇:江苏省连云港市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调研
高一年级历史学科试题
考试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史实符合西周确立的宗法制继承原则的是()A.唐太宗通过玄武门之变继位 B.宋太宗继承兄长宋太祖之位 C.明太祖因太子亡指定嫡长孙继位 D.清康熙帝死后皇四子继位
2.“齐人”、“鲁人”、“楚人”这种表述,逐渐让位于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造成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是z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三省六部
3.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周王姓姬)独居五十三。”这段材料能够说明西周分封制中分封的主要对象是
A.周王的亲族 B.在战争中立功的将士 C.周王的姻亲 D.商朝的王族和贵族 4.秦始皇中央集权制度最重要的原则是()
A.“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B.“节用裕民以德服人”
C.“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D.“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5.20世纪90年代,陕西章台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密封信件文书时加盖了印章的泥块),上面有上郡、代郡、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这一发现可以印证秦朝()A.政治上四分五裂的事实 B.出现了造纸业的事实 C.实行了郡县制度的事实 D.用泥制陶的事实
6.唐代中枢机构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的精细分工体现了()A.施政观念上的民主追求 B.剥夺相权的创新设计 C.行政运作程序的有效制衡 D.弱化君权的重要进步
7.有学者指出,“行中书省是由中央宰相府分出一个机关驻扎在外面,这因蒙古人征服中国,不敢把政权分散,要完全把握集中在中央。行省就是一个行动的中书省。”由此可见,元代行省()
A.为了监察地方 B.为了地方自治的方便 C.为了从军事上控制地方 D.为了提高汉族官僚的权力 8.以下有关选拔官员的方式与主要依据搭配正确的是()先秦的世官制——汉代察举制——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隋唐科举制
A.军功——考试成绩——品行——门第声望 B.考试成绩——军功——品行——门第声望 C.考试成绩——品行——门第声望——军功 D.世袭——品行——门第声望——考试成绩 9.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的标志是()A.秦朝皇帝制 B.元朝行省制 C.明朝内阁制 D.清朝军机处
10.英国议员威廉·格拉斯顿说:“这场战争从根本上就是非正义的,将让这个国家蒙上永久的耻辱„„我们的国旗成了海盗的旗帜,她所保护的是可耻的鸦片贸易。”他所说的“这场战争”的根本起因是()A.打开中国市场 B.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C.输入鸦片 D.扭转贸易逆差 11.有一位学生对近代中国所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作了以下一些连线,其中正确的有()A.第一次鸦片战争——《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 B.第二次鸦片战争——《南京条约》——割占台湾
C.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 ——割占辽东半岛、澎湖列岛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割占九龙司地方一区
12.澳大利亚人莫里循曾任《泰晤士报》驻华首席记者,中华民国总统政治顾问,居住北京20余年(1897~1920)。他的大量报道、通讯与日记成为研究这一时期中国历史的重要素材。下面这些资料里,他不可能留下的是()A.英法火烧圆明园的现场报道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照片 C.孙中山宣誓就职的照片 D.与义和团冲突的日记
13.胡绳认为:列强支持清政府的政策中包含着一个无法解决的矛盾:一方面它们要清政府保持腐败与懦弱的状态,因而只能屈服于外国的压力,遇事妥协让步;一方面又想使它具有足以镇压亿万人民群众的力量,以造成有利于外国侵略者的内部安定秩序。列强的这种政策在以下哪个条约中表现最为明显?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4.康有为在诗中写道:“海东龙泣舰沉波,上相锚轩(古代使臣乘坐的一种车)出议和„„台人号泣秦桧歌,九城谣谍遍网罗。”下列与诗歌描述事件无关的是()
A.邓世昌誓死报国 B.李鸿章丧权辱国 C.左宗棠抗击俄国 D.洋务运动宣告破产 15.1938年3月底到4月初,他们(日军)遇到了中国军队的英勇抵抗,伤亡达三万人之众。这是自南京沦陷后中国方面的第一个大捷。”这次大捷发生在()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武汉会战 D.徐州会战
16.下图为“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网站首页,页面设置了三项链接。如果再添加一个新的网页链接,最合适的是()A.鸦片战争 B.天国兴衰 C.洪秀全 D.《天朝田亩制度》 17.1912年,孙中山自豪地说,这是“我国有史以来未有之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也”里的“变局”和“创举”指()
A.辛亥革命的爆发 B.清朝统治被推翻 C.中华民国成立 D.《临时约法》的颁布 18.1919年5月的一天,上海某理发馆贴出告示:国事如此,无心理容请君不必光顾,该理发店贴此告示的直接原因是
A.《辛丑条约》的签订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B.袁世凯复辟帝制,激起民愤 C.中国外交失败,五四运动爆发 D.九一八事变,中日矛盾激化
19.流行歌曲《两只老虎》的旋律起源于17世纪的法国,传入中国后有多个不同版本的填词。其中最有名的是“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和“打倒土豪,打倒土豪,分田地,分田地„„”。这两段歌词改编的时代背景分别是 A.北伐战争、土地革命 B.土地革命、解放战争 C.北伐战争、抗日战争 D.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20.右图是1927-1934年中国共产党员人数发展折线图,图中显示1928 年至1934 年党员人数大幅度上升,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历史原因是
A.五四运动的发生 B.红色政权的建立 C.抗日战争的爆发 D.解放战争的胜利
21.日本全面侵华战争期间,东条英机对日本议院作军事总结报告说:“昭和十五,敌军讫未进行主力的反攻,只有共产军于去年在华北举行大规模的出击。”“大规模的出击”指()A.平型关战役 B.台儿庄战役 C.枣宜会战 D.百团大战
22.“山歌越唱越开怀,东山唱到西山来。红色瑞金闹革命,工农政权建起来。”这首民歌反映出当时中国革命的特点是()A.城市暴动,武装起义 B.以俄为师,党内合作 C.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 D.国共合作,全民抗战
23.“淮海战役是人民用小推车推出来的。”陈毅的这句话说明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是()A.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 B.国民党的腐败统治 C.解放军战士的英勇作战 D.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24.右图描绘的是解放战争期间某一军事行动的战略态势,下列描述与其相符合的是()A.“千里跃进,逐鹿中原” B.“攻占锦州,关门打狗” C.“分割包围,瓮中捉鳖” D.“百万雄师,三路渡江 25.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最主要的原因是()A.中国人民长期的、全民族的抗战 B.中共努力发动和组织广大群众 C.海外华侨和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援 D.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相互配合
26.有学者评价说:“它凝聚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和无党派的心血,又经过反复修改讨论,所以得到了全国各方认识的一直拥护。”据此判断,此文件是()A《共同纲领》 B《论联合政府》 C《双十协定》 D 《论十大关系》
27.周恩来说:“一个民族完全聚居在一个地方的比较少,甚至极少。历史的发展使中国各民族多数是杂居的,互相同化,互相影响。”从中可以看出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因素是()
A.民族团结与平等的历史传统 B.民族共同繁荣的经济任务 C.民族杂居融合的现实国情 D.各民族反侵略的政治需要
28.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在民主政治建设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努力,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请判断下列情景中不可能出现的是()A.1954年,王援朝的父亲参加了人大代表选举
B.1968年,王援朝的父亲被红卫兵批斗,家也被抄 C.1985年,王援朝的舅舅从台湾直接坐飞机回来探亲 D.1998年,王援朝被村民民主选举选为村长
29.冯骥才在《关于文革博物馆》一文中写道“一代人经受的惨痛教训,是下一代人的精神财富。”这里所说的“教训”主要是指()
A.要注重民主与法制建设 B.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C.要依据生产力水平及时调整生产关系 D.要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30.纪念香港回归十周年庆祝晚会上的主题歌《始终有你》中,“明艳紫荆风中争胜,找对了路径,花瓣开得繁盛”几句歌词。这里的“路径”主要是指()A.中英双方谈判的方式
B.中国以治权换主权的方式
C.英人治港的管理方式
D.“一国两制”的和平方式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判断正误,正确的在答题卡上涂“A”,错误的涂“B”。
31.元朝宣政院管辖的地方主要是今天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32.人民解放军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发动统治赖以维持的主要军事力量,成立新中国的条件基本成熟,此事件是指三大战役的胜利。()
3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重要政治制度。我国民族自治区中,最早和最晚建立的是内蒙古自治区、西藏自治区。()
34.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35.1949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三、材料解析题:结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本大题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3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还中书,中书又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朱子语类》 材料二 唐太宗说:“中书所出诏敕,颇有意见不同,或兼错失而相正以否。元置中书、门下,本拟相防过误。人之意见,每或不同,有所是非,本为公事„„卿等特须灭私徇公,坚守直道,庶事相启沃,勿上下雷同也。” ——《贞观政要》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了唐朝实行什么政治制度?这一制度具有怎样的特点?(2)依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简要指出上述制度实行的作用。
3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湖北军政府成立
(2)南京临时政府在开会(3)袁世凯北京就任大总材料二 孙中山在《<黄花岗烈士事略>序》中说:黄花岗起义之后,“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
统
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
——1912年《<黄花岗烈士事略>序》
材料三 时隔十四年之后,孙中山却在国事遗嘱中说:“现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务须„„继续努力„„。” ——1925年《国民党总理遗嘱》 请回答:(1)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采取了哪些主要措施?
(2)材料二中,“革命以成”的具体表现有哪些?材料一中哪些图片印证了这些表现?(3)材料三中为什么说“革命尚未成功”?材料一中哪些图片印证了“同志继续努力”?
38.20世纪以来,中国民主政治制度的演变在曲折的发展历程中步入了健康的发展轨道。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文献的颁布有何历史意义?
(2)材料二的两个文件分别是在什么会上通过的?性质有何不同?(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该宪法体现的两大原则和三大政治制度。(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中国政治制度建设历程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