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检验科临床检验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总结
检验科临床检验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总结
2013年上半年检验科认真配合院办落实各项二乙创建工作。
一、科室参与医院开展的急诊病例演练5次,使科室成员进一步熟练掌握危急值报告流程和规范操作。
二、科室根据二级乙等评审标准,临床检验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创建内容进行积极准备。基本完成质量控制、标本管理、仪器管理、试剂和质量管理、信息管理、生物安全等台账准备工作。
三、根据二乙实验室生物安全要求,检验科进行重新专修,重新布局各实验区域,科室环境也得到明显改善。
四、根据温州市二级乙等评审标准实验室未达到的内容,细则92:实验室生物安全根据未达到的要求。
1、实验室要安装非手动洗手水龙头,每实验室至少设一个,位置靠出口处。
2、实验室要有冲眼装置及其他个人防护用品,工作人员能正确使用。
3、实验室紫外线灯布局不合理。
五、下半年工作对检查组质量检查反馈信息进行认真分析和总结。并做好对科室存在不足及日常反馈信息进行及时调整和改进。
检验科 2013年8月12日
第二篇:检验科临床检验质量管理持续改进措施
检验科临床检验质量管理持续改进措施
核心提示: 在医院管理年活动中,为了持续改进检验质量,以适应医院整体发展要求,特制定以下整改措施。
一、近期目标(9月份完成):建立和完善各种工作记录。
1、通过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多种室内质控方法应用研究、血细胞分析仪校准、评价及质量控制等讲座,开展检验
在医院管理年活动中,为了持续改进检验质量,以适应医院整体发展要求,特制定以下整改措施。
一、近期目标(9月份完成):建立和完善各种工作记录。
1、通过“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多种室内质控方法应用研究”、“血细胞分析仪校准、评价及质量控制”等讲座,开展检验质量控制知识教育和培训,充分认识开展检验室内质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全科建立和完善各种仪器档案。各室建立完善仪器的使用、定标校准及保养记录登记本,包括试剂购入登记(对每一次所购入主要试剂,必须认真核对批号、体积、数量、有效期等,并进行登记,掌握试剂的储备情况。一般在保证至少10天充分检验时,可通知定购试剂)和试剂测试登记(每一次所购入主要不同批号试剂,必须与上一次试剂对比试验和/或室内质控合格,同时登记检测时间、批号、项目、测定值、测定人签字等)。
3、完善各室室内质控制度。建立仪器的使用室内质控文件册,统一质控标准,开展常规检验项目室内质控,参加部及省中心室间质评并取得好成绩。尤其加强质控图的上图和绘制,认真作好室内质控失控原因分析和处理办法记录。
4、建立各室冰箱温度记录。
5、完善交接班制度。尤其24小时提供检验服务的部门必须有两人以上签字。
6、建立和完善急诊标本和特殊标本登记本,并认真记录,及时处理及时发报告。
二、中期目标(10月份完成)
1、修订完善检验科管理文件及制度。
2、对个别班组及负责人进行适当调整或补充加强。甄选脚踏实地热爱本职专业、具有高学历的年轻人员担任专业组长。(1)加强门诊化验室(窗口部门)工作。由省内检验界知名专家黄维锦副主任技师(微生物检验、生物安全、院感负责人)亲自负责。(2)成立血液学检验和体液学检验组,将血常规检验规类于血液室,有利于提高其整体水平。(3)成立独立的输血专业组,对输血事业的发展、专业人员的培养、工作规范的管理等都是必要的前提,也是安全输血保证的前提。
3、建立HIV实验室规范管理程序文件,争取通过初筛实验室验收。
三、远期目标(包括长期系统工程)
1、进一步加强劳动纪律,对工作人员进行经常性的医德医风、职业道德教育,强化“病人第一、质量第一、服务第一、岗位第一、安全第一”,真正做到“以病人为中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提高整体水平。鼓励和支持检验人员通过自学以提高学历和专业理论知识,计划外出进修学习以提高业务技术水平,且外出开会、学习归来的同志必须就本次相关会议或学习内容在全科会上作专题汇报或讲座。要求主管技师以上每年撰写1篇以上学术报告,并在专业组以上进行讲解交流,达到共同促进作用。
3、不断加强与临床的沟通和合作,更好地配合临床医、教、研,共同促进各项工作。为了消除某些误解,进一步加强合作关系。
4、编写《检验科样本采集指南》,发放到临床。逐步解决检测前质量问题。
5、完善检验科各检验项目、各仪器设备的SOP文件。
6、编写《临床检验须知》。
第三篇:临床检验科管理与持续改进督查
临床检验管理与持续改进
时间:
地点:
负责人:
质控人员:
一、检验质量与安全管理
((★)(★)为核心条款,(★)为核心制度)
(一)部门设置、布局、设备设施;服务项目;急诊检验
1、设置、布局、设备设施符合《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合作单位服务协议;(1)以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情况
(2)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定期网络通报细菌耐药、临床标本菌种分布(1次/季度);三年开展的检验新项目一览表4.15.1(1)以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情况
(2)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临床合理性建议、新项目设置合理性及急诊检验满意度调查表(2次/年);
(1)以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情况
(2)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4、急诊项目报告时间对外公示(急性心肌标志物、凝血和感染)
(1)以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情况
(2)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5、检验项目、设备、试剂管理:三证齐全;分子诊断项目(外送);应急检测能力和技术储备;方法学验证及评价记录
(1)以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情况
(2)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6、新项目审批及实施流程:步骤;新项目实施后的跟踪,听取临床对新项目设置合理性的意见,改进项目管理(1)以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情况
(2)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二)实验室安全程序,制度及相应的标准操作程序,遵照实施并记录
1、《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和流程》、科主任负责、记录、培训;实验室生物安全分区、实验室生物安全等级标志、工作流程避免交叉污染;
(1)以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情况
(2)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洗眼器、冲淋装置及其他急救设施及耗材、警示标识、《实验室工作人员健康档案》;(1)以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情况
(2)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传染病职业暴露应急预案》培训演练;《标本溢洒处理流程》消毒记录、检测;废水废物专人负责、记录、整改
(1)以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情况
(2)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4、《微生物菌种、毒株的管理规定与流程》专人负责、应急预案、记录;《化学危险品的管理制度》《化学危险品清单和安全数据表》储存、记录《化学危险品溢出与暴露的应急预案》
(1)以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情况
(2)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三)具备临床检验专业资质的人员进行检验质量控制活动,解释检查结果4.15.3
1、生化室≥80%的员工持卫生部核发的大型生化分析仪上岗证、科主任资质(副高以上)、《实验室上岗、轮岗、定期培训及考核》、检验全程质量控制授权及动态管理(1)以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情况
(2)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四)检验报告及时、准确、规范,严格审核制度
1、量值溯源、校准验证、能力验证、室内质控、室间质评(1)以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情况
(2)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检验报告时限(TAT):临检常规项目≤30分钟;生化、免疫常规项目≤1个工作日;微生物常规项目≤4个工作日;时限符合率≥90%;《检验结果报告时间定期评估》(1)以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情况
(2)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检验报告双签字制度》及审核《复检制度》及记录;《检验报告单书写制度》书写规范、统一,检查内容:格式、检验项目名称中英文对照、报告单位、参考范围、患者信息、标本类型、标本采集时间、结果报告时间、双签名等(1)以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情况
(2)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4、《实验室与临床沟通机制》宣传、咨询、沟通、记录;《检验与临床的科间协调会议制度》每年1-2次(1)以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情况
(2)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五)试剂与校准品管理:《试剂与校准品管理制度》(1)以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情况
(2)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六)检验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
1、《检验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名册》及组织结构图
2、《检验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工作记录、佐证材料)
3、《检验质量与安全监控指标》、定期量化评估
4、质量体系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标准操作规程和记录表格等
(1)以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情况(2)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七)《标本采集运输指南》:标本接收、拒收标准与流程及记录;标本全程跟踪、检验结果回报时间(TAT)查询;标本处理、保存专人负责
(1)以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情况
(2)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八)室内质控:室内质控项目一览表、质控记录、质控规则、质控报告负责人签字、质控重点项目流程和记录及评价
1、《临床化学、免疫学、血液学和凝血试验的质量控制流程》
2、《血涂片评价和分类计数的质量控制流程》
3、《细菌、分枝杆菌和真菌检测的质量控制流程》
4、《尿液分析和临床显微镜检查的质量控制流程》
5、《采用质量控制鉴别病毒鉴定试验中的错误检验结果》(1)以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情况
(2)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九)参加室间质评或能力验证活动:室间质评记录、室间质评项目一览表、无室间质评检验项目的替代评估方案;(1)以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情况
(2)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十)保证检测系统的完整性和有效性;POCT项目均应开展室内质控,并参加室间质评;(1)以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情况
(2)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十一)实验室信息管理(1)以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情况
(2)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十二)新技术准入制度(★)(1)以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情况
(2)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十三)专项督查
1、患者知情同意与告知、医患沟通、隐私保护、私密沟通场所(★)(★)
(1)以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情况
(2)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危急值(★)(★)
(1)以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情况(2)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不良事件(★)(★)(1)以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情况
(2)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4、培训
(1)以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情况
(2)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十四)补充项目:
(1)以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情况
(2)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三、其
它
1、急救设施、设备、药品管理(1)以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情况
(2)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人员配备与培养
(1)以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情况
(2)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病人投诉及医疗纠纷
(1)以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情况
(2)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五、统计(检验质量与安全指标、本月工作量、不良事件、危急值、投诉等)
第四篇:一级医院检验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临床检验管理与持续改进 标 准 评 价 要
点 9.1.1 临床检验部门设置、布局、设备设施符合《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服务项目满足临床诊疗需要,能提供 24 小时急诊检验服务。【C】 1.开展检验项目满足临床需要。2.对本院临床诊疗临时需要,而不能提供的特殊检验项目,可委托上级医院提供服务,但应签署医院之间的委托服务协议。
9.1.1.1 临床检验项目满足临床需【B】符合“C”,并 要。根据临床科室需求,经论证后及时推出新项目。【A】符合“B”,并 至少每半年一次向临床征求对项目设置合理性意见,持续改进,确保检验项目满足临床需求。【C】 1.能提供24小时急诊检验服务。2.急诊项目设置充分征求临床科室意见,使检验项目既能满足危急情况下诊断治疗的需求,又不过度浪费急诊资源。9.1.1.2 3.明确急诊检验报告时间,临检项目≤30分钟出报告,生化、免疫项目≤2小时出报告。能提供24小时急诊检验服【B】符合“C”,并 务。1.检验项目满足危急情况下诊疗需求,开展必须的常规检查。2.急诊检验项目在规定时间内报告。【A】符合“B”,并 临床各科对开展急诊检验服务满意度高。【C】 1.检验项目符合卫生行政部门准入范围。2.检验仪器、试剂三证齐全,符合国家有关部门标准和准入范围。有试剂与校准品管理的相关制度。【B】符合“C”,并 9.1.1.3 1.医院统一采购,途径合法。检验项目、设备、试剂管 2.有使用登记制度。理符合现行法律法规及卫3.仪器、试剂三证均在有效期内。生行政部门标准的要求。【A】符合“B”,并 1.职能部门定期对开展项目和仪器、试剂管理进行监督检查,对存在问题及时改进。2.进行恰当的方法学验证以保证准确度、精密度、灵敏度、线性范围、干扰及参考范围设定等各项技术参数均能符合临床使用需求。3.没有因试剂和校准品管理问题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的情况发生。标 准 评 价 要 点
临床检验管理与持续改进
按规定妥善处理医疗废物。9.1.2 有实验室安全程序、制度及相应的标准操作程序,遵照实施并记录,【C】 1.检验科主任为实验室安全责任人。2.建立并落实生物安全管理制度,严格规定各个场所、各工作流程及各类人员的安全准则,认真记录各项安全活动。9.1.2.1 3.开展安全制度与流程管理培训,相关人员知晓本岗位的履职要求。有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和流程。【B】符合“C”,并 保存完整的各项安全相关活动记录。【A】符合“B”,并 严格执行安全规程,定期进行安全检查,保障实验室安全,各项记录完整。【C】 1.制订各种传染病职业暴露后应急预案。2.根据工作人员的不同工作性质,按照行业规范进行充分的个人防护。9.1.2.2 3.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相关人员知晓职业暴露的应急措施与处置流程。实验室制订各种传染病职【B】符合“C”,并 业暴露后的应急措施,并对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职业暴露的培训及演练,并作相关记录。详细记录处理过程,配置充分的安全防护设施。【A】符合“B”,并 1.实验室安全防护到位,有实验室工作人员健康档案管理。2.有职业暴露处置登记及随访记录。【C】 1.建立易燃、易爆和化学危险物品的储存使用等管理制度,指定专门的储存地点,设置专门的储藏室、储藏柜,指定专人发放,保留明确记录。2.指定专门人员负责实验室的消防安全,安全通道通畅。设立警示标识。9.1.2.3 【B】符合“C”,并 有消防安全保障。1.定期检查各种电器,电路是否存在安全隐患。2.保持安全通道畅通,定期检查CO2灭火器的有效期,对消防安全检查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A】符合“B”,并 有关人员掌握消防安全知识与基本技能,进行消防演习并持续改进。【C】 1.制订针对不同情况的消毒措施并实施。2.定期监控各种消毒用品的有效期。3.有标本溢洒处理流程。9.1.2.4 4.相关人员掌握消毒办法与消毒用品的使用。实验室制定针对不同情况的消毒措施,并保留各种【B】符合“C”,并 消毒记录。定期监控各种1.保留各种消毒记录,记录完整。消毒用品的有效性。2.定期对消毒用品的有效性进行监测,有记录数据。3.职能部门定期检查、分析、反馈、整改。【A】符合“B”,并 根据监测结果分析,持续改进消毒管理。【C】 明确实验室废弃物的处理程序和责任人,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制定实验室废弃物、废水的处理流程并落实。9.1.2.5 【B】符合“C”,并 实验室废弃物、废水的处1.定期检查整改,以保证对人员及环境的危害降至最低。置符合要求。2.职能部门有监管记录,有改进措施。【A】符合“B”,并 实验室废弃物、废水处理登记资料完整,处理规范,无污染事件发生。标 准 评 价 要 点 9.1.4 检验报告及时、准确、规范,严格审核制度。
临床检验管理与持续改进
【C】 1.建立较完善的文件管理体系,包括规章制度、质量手册、程序性文件、标准化操 9.1.4.1、记录档案等。作规程(SOP)严格遵守相关技术规范和2.建立并落实检验报告发放制度、审核制度,所有检验报告单格式应规范、统一。标准。检验报告规范、完3.建立并落实“危急值”报告制度。整,建立检验报告发放制度及审核制度,保证检验【B】符合“C”,并 结果及时、准确,保护患开展室内质控保障检验质量。者隐私权。【A】符合“B”,并 室内质控结果达到质量控制目标。【C】 1.严格执行检验报告双签字制度(急诊除外)。2.指定经验丰富,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较高的人员负责检验报告的审核。9.1.4.2 【B】符合“C”,并 严格执行检验报告双签字1.审核重点识别分析前阶段,由于标本不规范所带来的结果错误。制度。2.对于识别出的分析前不合格标本,应保留相关记录。3.制定复检制度并保留相关的复检记录。【A】符合“B”,并 有根据审核结果进行整改的措施,持续改进检验报告质量。【C】 1.制定明确的检验报告时限(TAT)。2.定期评估检验结果的报告时间。9.1.4.3 【B】符合“C”,并 检验结果的报告时间能够1.临检常规项目≤30分钟出报告。满足临床诊疗的需求。2.生化、免疫常规项目≤1个工作日出报告。3.时限符合率≥90%。【A】符合“B”,并 对存在的问题持续改进有成效。【C】 1.检验报告单格式规范、统一,有双签字。2.报告单提供中文或中英文对照的检测项目名称。3.检验报告采用国际单位或权威学术机构推荐单位,并提供参考范围。4.检验报告单包含充分的患者信息,标本类型、样本采集时间、结果报告时间。9.1.4.4 检验报告格式规范、统一。【B】符合“C”,并 1.科室有专门人员定期自查、反馈、整改。2.有职能部门监督检查、反馈,落实整改措施。【A】符合“B”,并 检验报告合格率≥95%。【C】 实验室与临床建立有效沟通机制,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如电话或网络等),及时接受临床咨询。
9.1.4.5 【B】符合“C”,并 实验室与临床建立有效的定期对咨询情况和沟通信息进行总结分析,针对共性问题,开展培训。沟通方式。【A】符合“B”,并 有检验与临床科间协调会议制度,每年1~2次,共同改进检验工作质量和服务质量。标 准 评 价 要 点 9.1.5 有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能够用质量与安全管理核心制度、岗位职责与质量安全指标,落实全面
临床检验管理与持续改进
质量管理与改进制度,开展室内质控。【C】 1.由科主任与具备资质的质量控制人员组成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有明确的职责。2.有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9.1.5.1 3.建立质量体系文件,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标准操作规程和记录表格等。由科主任与具备资质的质4.有质量与安全监控指标,并定期进行量化评估。量控制人员组成质量与安5.相关人员知晓本岗位的履职要求。对临床相关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全管理小组,制定质量与安全管理计划和质量控制【B】符合“C”,并 指标,开展质量管理工作。质量体系完整,质量与安全监控指标覆盖全面,能监控分析前、中、后关键流程。【A】符合“B”,并 有质量与安全管理完整资料,体现持续改进成效。【C】 1.制订完整的标本采集运输指南,临床相关工作人员可以方便获取。2.实验室有明确的标本接收、拒收标准与流程,保留标本接收和拒收的记录。3.标本处理和保存专人负责,标本废弃有记录,储存标本冰箱有温度监控记录。9.1.5.2 有完整的标本采集运输指【B】符合“C”,并 南.交接规范,检验回报时1.实验室与护理部、医院感染管理部门有监管流程与记录。间控制等相关制度。2.根据监管况,针对存在问题落实整改措施。【A】符合“B”,并 1.标本采集、运送规范,标本合格率≥95%。2.标本交接记录完整,标本保存符合规范。【C】 1.室内质控覆盖实验室临检、生化。2.保证每检测批次至少有1次室内质控结果。3.制定实验室室内质控规则。4.室内质控报告有负责人签字。5.室内质控重点项目:(1)临床化学、血液学和凝血试验的质量控制流程。(2)尿液分析和临床显微镜检查的质量控制流程。9.1.5.3(3)对未知标本进行血清学检测时,须同时进行已知滴度的血清阳性质控和阴性常规开展室内质控。质控。【B】符合“C”,并 1.定期评估室内质控各项参数及失控率。2.有效处理失控,应详细分析失控原因,处理方法及评估临床影响,提出预防措施。【A】符合“B”,并 1.室内质控文件齐全,记录完整。2.根据失控原因分析,持续改进检验质量。【C】 制定并严格执行临床检验项目标准操作规程和检验仪器的标准操作、维护规程。
9.1.5.4 【B】符合“C”,并 保证检测系统的完整性和有专人负责仪器设备保养、维护与管理。有定期校准、维修维护记录。有效性。【A】符合“B”,并 对需要校准的检验仪器、检验项目和对检验结果有影响的辅助设备定期进行校准。9.1.5.5 【C】 所有POCT项目均应开有规定对所有POCT项目开展室内质控。
临床检验管理与持续改进
展室内质控。【B】符合“C”,并 1.定期对POCT结果进行比对,并包括大型仪器检测结果与各POCT点之间的比对,并明确比对的允许偏倚。2.对超出允许范围的应及时进行校准和纠正,有工作记录。【A】符合“B”,并 POCT项目比对≥95%。9.1.5.6 【C】 由具备法定资质的经本院1.有检验卫生技术人员执业资格审核与执业准入相关规定。注册的检验卫生专业技术2.检验卫生技术人员均取得执业资格,注册地点在本院,按照本人执业范围开展诊人员为患者提供检验诊疗疗活动。并存有个人的资质文件(经审核的执业注册证、文凭、教育和培训等资料服务,不超范围执业。复印件)。【B】符合“C”,并 职能部门对检验卫生技术人员执业监管有记录。【A】符合“B”,并 无检验卫生技术人员违规执业、超范围执业及非检验卫生技术人员从事检验诊疗活动。
第五篇:护理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院内感染监测反馈制度
一、感染病例调查表由科室监控人员负责填写。发现感染病例后要认真填写调查表和周报表,交医务科,由医务科去病案室复查核对,相符后,将感染数字及感染部位、漏报率等项反馈到各科室,每季一次。
二、全院各科室进行物体表面的细菌总数、致病菌、空气、消毒液、HBsAg的监测,有专职人员抽样,化验室专职人员进行化验,每半年一次。重点科室如手术室、产房、血透、ICU室、各病房治疗室、外科病房,以上监测内容,应每月监测一次。感染办公室将每次监测结果及时反馈到各科室。如有超标的应重新监测,重测结果反馈到科。
三、每季监测紫外线灯强度一次,将监测结果反馈到科。凡强度低于 50uw/cm2的灯管,一律进行更换。更换后的科室负责人应报更换日期,由感染办进行复核,复核后及时反馈到科。
四、每半年将全院感染病例,按卫生厅要求,填写后逐级上报。
院内感染监测登记报告制度
一、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卫生部院内感染控制标准及有关规定,建立健全院内感染病例的发现、登记、报告、分析、反馈系统。
二、临床各科医师,要熟悉院内感染分类诊断标准,并不断加强有关院内感染的基础理论学习,不断提高院内感染控制的水平。
三、发现院内感染病例或暴发流行时,应立即按规定程序报告,及时进行隔离治疗,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四、院领导每周深入科室,督促检查院内感染病例报告执行情况,将院内感染控制在8%以内。
五、感染病例调查表,由各科住院医师填写,兼职医师、护士、专职人员负责核对,共同完成。填写院内感染病例登记表时,应字迹清楚,项目齐全。感染病例报表由兼职医师每周星期一报医务科。
院内感染监测制度
一、对高危区如手术室、新生儿室、烧伤病房、口腔科、产房、婴儿室、供应室无菌间、治疗室、换药室的空气细菌,每月监测一次。
二、对各个科室使用的消毒液,有效成分含量及细菌污染量,每月监测一次。
三、对各个科室使用中的紫外线灯强度,每季度监测一次。
四、对各重点病房及治疗室物体表面和医护人员的手污染细菌,每月监测一次。
五、对供应室、手术室等压力蒸汽灭菌,每锅均用化学指示剂监测,并有记录,每季度用生物指示剂监测一次。
六、对婴儿室、儿科病房的物体表面和医护人员的手沙门氏菌污染状况,每月监测一次。
七、对一些特殊科室如烧伤病房、新生儿室,产房的化脓菌(金葡菌、绿脓杆菌、乙型链球菌),每月监测一 次。
八、对接触血、脓液的器械或物品,每月监测残留血HBsAg。
九、对无菌物品,每季度作一次无菌检验。
十、对院内感染病例调查情况,每月汇总一次。对无菌切口感染情况,每月汇总一次,并进行分析。
十一、对一人一针一管一消毒,空针用过双消毒情况,每月调查一次。
十二、对无菌器械消毒情况,每月调查一次。
院内感染控制在职教育制度
一、在院内感染管理委员会的具体组织下,组织全院各级人员进行院内感染的控制教育。
二、加强有关院内感染基础知识的学习。
三、教育各级医务人员,牢固树立无菌观念和训练正确的无菌操作技术,定期举办无菌操作技术比赛。
四、对有关人员每年进行一次院内感染知识的考核。
院内感染管理制度
一、为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细则》及《消毒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医院成立院内感染控制委员会,全面领导院内感染管理工作。
二、建立健全院内感染监控网,以医院住院病人和工作人员为监测对象,统计住院病人感染率。
三、医务科定期或不定期深入各科病房及重点科室工作,做空气、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的微生物学监测,督促检查预防院内感染工作。
四、定期或不定期进行院内感染漏报率的调查,督促病房如实登记院内感染病例,杜绝漏报。
五、分析评价监督资料,并及时向有关科室和人员反馈信息,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各种感染的危险因素,降低感染率,将院内感染率控制在<10%以内。
六、经常与检验科细菌室保持联系,了解微生物学的检验结果及抗生素耐药等情况,为采取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七、加强院内感染管理的宣传教育,宣传院内感染监测工作的意义和监测知识,提高医护人员的监控水平。
八、拟定全院各科室计划并组织具体实施。
九、协调全院各科室的院内感染监控工作,提供业务技术指导和咨询,推广新的消毒方法和制剂。
十、对广大医务人员进行预防院内感染知识的培训和继续教育,做好有关消毒、隔离专业知识的技术指导工作。
垃圾污物处理消毒隔离制度
一、科室每日消除垃圾,将垃圾及时送到指定的垃圾桶内,其中如有污染垃圾,应运到污物桶内。桶满时,由卫生员分别运送室外垃圾箱内或送焚烧炉焚烧处理,运送时必须将垃圾桶盖盖好,以防掉撒地上。
二、病室内痰盂要盛放1:200的“84”消毒溶液。病人有痰液应倒在痰盂内,由病房护理员随时更换倒除。
三、病人用过的废纸及果皮等物,应放置纸篓内,不准扔在地下或走廊内,更不准顺窗口扔到外边。
四、院内集中垃圾处理,每日由总务科指派专人进行清理和拉运,夏、秋季必须做到日产日清,并进行一次到二次杀虫、灭菌消毒,防止蚊、蝇孽生。
脏物焚烧消毒隔离制度
一、科室废料污物及换药处置的纱布、棉球,送到污物桶内,由卫生员当日运送焚烧炉,焚烧处理。
二、各种手术后,遗弃的肢体、脏器等废料,用盛器装好,由科室直接送焚烧炉焚烧。
三、保待焚烧炉环境卫生,送去脏物污物,要及时送炉内进行焚烧。不准堆积陈放,做到日产日清,每日对焚烧室进行清毒。做到夏、秋季无蚊、蝇,并注意防火。
四、焚烧员做好自身防护。在工作时,必须穿隔离衣、带口罩、隔离帽及手套。每次工作完要洗手消毒一次。
洗衣房、被服组消毒隔离制度
一、清洗与末清洗的被服,要分别放置,并设有回收污染被服和发放清洁被服两个窗口。
二、对污染严重或传染病人的被服,收回后要用化学消毒剂溶液浸泡二个时,再进行清洗。被褥要进行高压消毒。
三、收回的废料,每次要用消毒剂浸泡二小时后,再进行清洗,经高压消毒后方可再用。
四、保持工作环境整洁,室内要经常消毒。对收回未洗的被服应放置一起,不准随地乱扔、乱放。工作人员每次工作完毕时,手要进行清洗、消毒。回收污物被服的工作人员,必须穿隔离衣、戴隔离帽、穿工作鞋和带口罩。
放射科消毒隔离制度
一、凡行胃肠道检查病人,应采用一次性口杯,做到一人一杯一勺,用后统一消毒处理。
二、凡行钡灌肠、抽吸胃液、插导管等病人,使用各种引流管,一人一管一用,用后消毒液浸泡冲洗,高压灭菌。
三、凡传染性疾病患者,应按传染病消毒隔离措施进行,所用物品、器械单独处理,行双消毒。
四、每月对导管室空气细菌培养一次,细菌总数不超过500个/m3,并做好记录。
门诊消毒隔离制度
一、门诊候诊室必须保持清洁,地面、门窗、内壁每日进行湿式清擦一次,走廊痰盂内存放1:200的“84”消毒溶液.每日更换一次。
二、门诊每天进行空气消毒两次。
三、门诊观察室要保持空气新鲜,经常通风换气,室内要经常进行消毒,如有污染,随即清除和消毒,对不明高热病人或疑似传染病人,在病人离开后要进行沏底消毒。
四、厕所必须保持洁净。每天由卫生员进行两次消毒,厕所地面及便池内外,不准带有污染痕迹,如有病人排泄物等,应即消除和消毒。
五、门诊各科室的污染废料、纱布、棉球等,必须集中放在一起,每日由本科人员,送烧脏炉进行焚化处理,绝不准乱扔、乱放,更不能混为一般垃圾处理。
六、肝炎诊室和夏季肠道门诊诊室,每日进行两次消毒,随时污染随时消毒。室内陈设物及门窗、四壁,应经常用1:200的“84”消毒液喷雾或浸泡拭布进行清擦。室内不准陈放食品和就餐。
供应室消毒隔离制度
一、严格划分清洁区和污染区。对清洁与不清洁的物品应分别放置。并设置清洁与污染两个窗口,消毒后的物品要有标志,并标明消毒日期,放在清洁干燥室内。
二、各种敷料制成后,须经高压消毒后方可使用。
三、高压消毒锅要定期检查,鉴定消毒效果,发现故障或未达到效果时,应即时维修找出原因,对维修工作要有记录。
四、对针管、输液器等玻璃器材,必须进行两次冲洗、两次消毒。
五、每日消毒工作要有记录,已经消毒的物品,必须有消毒人员签字后方可领用。
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
一、必须分清非无菌区、相对无菌区、无菌区。
二、手术间分清无菌间、有菌间。如手术间有限,应先做无菌手术.再做污染手术。
三、对感染和特异性感染等手术,所用的器械、敷料等用物要有严格消毒处理措施。不得与其他敷料混合,并有标记。手术后手术间地面和空气严密消毒。
四、手术室洗手、护士铺台、刷手、穿隔离衣、戴手套和手术配合均应符合无菌操作要求。
五、巡回护士进行各种治疗注射、拿放无菌物品.应符合无菌操作要求。
六、各种无菌包及无菌容器中的消毒液,由专人负责定期消毒或更换,尽量减少用浸泡消毒的器械,丝线、刀片、剪等应高压蒸汽消毒。
七、工作人员熟悉各种消毒液的浓度及使用方法,可根据其效能定期检测。
八、经常启盖的无菌盒,每周重复消毒灭菌,固定的敷料包、器械包,过期应重新灭菌。
九、每月对各项灭菌项目进行细菌监测,每月对工作人员作细菌培养,并做好记录。
十、用紫外线杀菌灯消毒时,应有时数登记和紫外线强度监测并登记。
十一、手术室应有定期清洁卫生制度,每日、每周、每月定人、定点、定时,做好清洁、消毒工作。定期做空气培养,手术室空气中细菌总数不得超过200个/m3。
治疗室消毒隔离制度
一、治疗室布局合理,专人负责,严格区分有菌区与无菌区、清洁区与污染区,并有明显标记,进入治疗室人员必须衣帽整齐,操作前应洗手戴口罩、凡私人用物不得带进治疗室。
二、治疗室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严格分开放置。使用无菌物品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
三、治疗室应湿式清扫,清扫物品要专用,每日通风,用紫外线照射消毒,清毒液喷雾等措施,每月作空气培养一次.细菌总数不得超过200个/m3。
四、治疗室每日清扫、消毒二次,所有器械用物,每周更换大消毒二次,并注明消毒日期。打开的无菌液及无菌物品需继续使用时,应无菌保持24小时有效。
五、各种治疗注射应一人一针一管制(含皮试);用后针头、针管及一次性输液器应浸泡在有效消毒液内,消毒后送供应室统一处理。
六、体温表应在有效消毒液中浸泡后冲洗甩干备用。
七、取用无菌物品时,必须用无菌持物钳或无菌镊子,镊子与消毒容器应配套使用,一容器一器械,并浸泡在1/2~2/3处,有定期更换、消毒制度,并注明日期。
八、特殊感染、乙肝HBsAg(+)病人所用针头、针管、输液器等应单独浸泡处理,实行“双消毒。
注射室消毒隔离制度
一、注射室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进行无菌操作前先洗手,衣帽整齐戴口罩。
二、注射时必须一人一针一管(包括皮试),用后放入消毒液浸泡。一次性用品用后必须浸泡在广谱消毒液中,消毒后送供应室处理。
三、室内应有洗手设备及消毒药液,每注射一人应洗手一次。医务人员的手要经常消毒,每月监测一次,细菌总数不超过5个/cm2。
四、室内每日用消毒液擦拭桌面、地面二次,并紫外线照射60分钟,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每月定期做空气细菌培养,细菌总数不超过200个/m3。
五、对特殊感染病人应与一般病人分开注射,所用物品器械单独处理。
六、消毒镊子及容器应配套使用,每周更换消毒液及容器二次。
七、所有无菌物品有效期不超过一周,过期应重新消毒灭菌。
八、打开的无菌液及无菌物品,需继续使用应灭菌保持24小时有效。
病房消毒隔离制度
一、新入院病人(除急、重病人外),必须24小时内完成卫生处理(洗澡、剪指甲、更换衣服)。
二、传染病人不准和普通病人住在一个病室。对已确诊的传染病人应立即转科或转院隔离治疗,在未转之前,必须采取隔离治疗措施。
三、传染病人应在指定的范围内活动,不准乱串病室及外出。出院、转院、死亡后要进行终末消毒,对传染病人尸体须经严格消毒后处理。对其所用的物品必须消毒处理,不经消毒不准带出,更不能给他人使用。对其所用的被服、衣服等出院时要进行高压消毒,或用化学消毒剂溶液浸泡二小时后,再行清洗。
四、凡遇有厌氧菌,绿脓杆菌等特殊感染的病人,应严密隔离,用过的房间要用化学消毒剂溶液喷雾消毒.用过的敷料要烧毁,对其被褥,衣服必须高压消毒,医护人员出入病室必须穿隔离衣、帽、鞋,并每出入一次消毒一次。
五、病人用的被服要定期清洗,有污染严重的要随时拆洗,被褥服装不准带有血、尿、便痕迹。每出院一个病人要更换一次。
六、病人的被套、床单、枕套和诊查单每周更换一次。污染严重时随时更换。
七、病室内要保持空气新鲜,经常通风换气,消除污染。每日进行空气消毒1~2次。
八、大小便器每用一次,消毒一次,病人用的大小便器,由护理员放在盛有化学消毒剂溶液池内(无水池病房放置塑料桶内)浸泡30分钟后再用。
消 毒 隔 离 制 度
一、医务人员上班时间要衣帽整齐,下班就餐,开会时应脱去工作服。
二、诊疗换药处置工作后均应洗手,必要时用消毒液泡洗。无菌操作时,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三、无菌器械容器、器械敷料缸、持物钳等,要定期消毒、灭菌,消毒液定期更换,体温计用后要用消毒液浸泡。
四、病房应定时通风换气,每日空气消毒,拖洗地面,床头桌及椅子每日湿擦,抹布要专用,定期消毒。
五、换下污衣被服,放于指定处,不随地乱丢,不在病房清点,便器每次用后清洗消毒。
六、各种医疗用具,使用后均须消毒备用,药杯、餐具必须消毒后再用,病人被褥要定期更换消毒。
七、有严重感染及脏器移植的手术病人,放单独病房,病室在事先进行消毒。
八、出院病人的单元,必须做好终末处理,床、椅、桌及墙壁,应用消毒液擦洗,床垫被褥洗晒消毒,死亡病人的被褥应
更换.用具应消毒。
九、传染病人按常规隔离,儿科门诊应设预检,疑似传染病,应在观察室隔离,病人的排泄物和用过的物品,要进行消毒处理。未经消毒的物品,不得带出病房,也不得给他人使用,病人用过的被服应消毒后再交洗衣房清洗。
十、传染病人在指定的范围内活动,不准互串病房和外出。到他科诊疗时,应做好消毒隔离工作,出院、转院、转科、死亡后应进行终末消毒。门诊病人应在指定地点候诊、检查和治疗,不要在门诊各处走动,以防交叉感染。
十一、传染病人,按病种分区隔离,工作人员进入污染区要穿隔离衣,接触不同病种时,应更换隔离衣、洗手,离开污染区时,脱去隔离衣。
十二、凡厌氧菌、绿脓杆菌等特殊感染的病人,应严格隔离。病人用过后的器械、被服、房间都要严格消毒处理,用过的敷料要烧毁。
十三、进入治疗室、换药室应衣帽整洁、戴口罩、私人物品不准带入室内,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隔离伤口用物立即消毒处理。
十四、治疗换药室,每天通风换气,清洁、用消毒液拖地,紫外线照射,或用消毒液喷雾消毒.每周彻底大扫除一次,每月做细菌培养一次。
十五、每天检查无菌物品是否过期,注射器盒及盐水棉球和纱布缸每天更换。用过的物品与未用过的物品严格分开,并有明显标志。
十六、治疗室的抹布、拖把等用具应专用。
十七、换药车上用物定期更换和灭菌,每周总灭菌一次。换药用具应先消毒处理,再进行清洗、灭菌。
疫情报告制度
一、建立健全疫情报告系统,预防保健科、临床科室管辖区、工厂、学校卫生室均设疫情报告员,由预防保健科疫情报告员组织疫情报告工作。
二、各科疫情报告员均应按法定传染病报告时限,及时报告疫情,即甲类传染病及乙类传染病中的艾滋病应立即报告,6小时内由预防保健科报防疫站;乙类传染病和监测区域内的丙类传染病 12小时内报本区防疫站。
三、各种门诊大夫,接诊传染病人,一旦确诊或疑似甲类传染病的,应及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报防疫站,科室疫情报告员负责确诊入院病人传染病的疫情报告工作。
四、预防保健科疫情管理员,每天收集疫情,分类登记,报告有关防疫站,按期上报旬报表,每月25日至30日下科室核对疫情,检查漏报、迟报情况并更正误报,然后汇总、统计、上报、存档备查,并注意保密。
五、为鼓励有关人员做好疫情报告工作,临床科室医师,凡及时准确填报疫情卡片的,均从业务收入中提成奖励,由预防保健科统计,报财务科发放。如漏报、迟报、谎报疫情,甲类传染病按医疗事故处理,乙类传染病按医疗缺陷处理,计入季度工作质量检查,与科室奖金挂钩。
抗 生 素 使 用 制 度
(一)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应定期调查分析全院抗生素使用情况,针对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并制定合理使用抗生素的管理办法。
(二)各级医师应当严格掌握抗生素的适应症和给药途径,避免滥用而造成耐药菌株增加和正常菌群失调,联合应用抗生素应有明确指证,并应考虑药物的相互作用,防止不良反应,外用抗生素应从严掌握。
(三)已确定为单纯病毒感染疾病者,不使用抗生素。发热原因不明者,应尽可能先弄清病原学诊断后再使用抗生素。病情特别严重的细菌感染患者,在抽血或体液送细菌培养后可初步选用抗生素,待细菌培养结果山来后,再按细菌药敏试验结果指导用药。
(四)急性细菌感染使用抗生素3-5日,而临床效果不明显者,应当考虑调整剂量和给药途径,或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生素。
(五)细菌感染得到有效控制后,应及时停用抗生素。
(六)一般情况下,抗生素不作为预防用药,特殊情况可作为短期预防用药或一次性预防用药。
(七)使用抗生素应当本着有效,足量原则,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确定给药剂量和疗程,掌握配药禁忌,浓度,滴注速度,过敏反应的预防和抢救。
(八)药剂科应建立各类抗生素的出入库及消耗登记制度,对某些价格昂贵和毒副作用较大的抗生素实行限制性应用,并定期公布临床使用抗生素的情况及存在问题。
(九)检验科应及时向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提供全院敏感菌株,耐药菌株信息,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定期公布全院及科室主要病原菌及其药敏试验的统计资料。
供应室工作制度
(一)及时供应各科医疗器材,敷料,并保证绝对无菌,供应器材的范围由护理部制定。
(二)在供应器材类别以内的物品,由供应室按月造预算,向医疗器械科或有关科室清领。凡需要新添或改装医疗器材时,必须经院长或主管业务副院长批准。
(三)供应手续:
1、在供应器材范围以内的用品,除不便携带者以外,一律由门诊和临床科室做好需用计划(基数),由供应室每日定时送各科室,采取收旧补新的方法主动供应。
2、凡不在供应器材范围以内,临时或急诊用物,则由科室自借和归还。
3、各科室如需特殊器材,应预先通知供应室以便准备。
4、供应物品如有错误或损坏,应立即通知供应室,纠正和补换。
5、凡沾有脓血的器材,须由科室立即洗涤清洁,以免凝固损坏。传染病人用过的物品,由各科室先行消毒后方可退还。
6、凡无菌日期超过一周或封口己拆开的,一律不得再用。
(四)对准备器材,敷料的要求:
l、所有包布,治疗,巾及孔巾必须清洁无损,做到每次用后一律换洗。
2、金属器械,每次清洗后擦油,以免生锈损坏。
3、各种针头应做到清洁,通畅,锐利,斜面的大小,针梗长度要符合要求。
4、玻璃器皿应按规定冲洗清洁,严格灭菌。
5、刀剪等锐利器械应与一般器械分开,单独保管。
6、橡皮用品应保存于阴凉地方,冬天避免受冻,防止变形折叠。手套应定期检查上粉,凡质量变软或有粘连时,一律不得再用。
7、所有物品,必须挂牌标明品名,数量,成人或小儿使用,并注明灭菌日期,编号,以便检查。
8、敷料需轻松,柔软,平滑而易于吸水。所有毛边应折在里面,无异物,大小适宜,使用前必须严格灭菌。
(五)消毒灭菌工作
1、根据物品性质采用适当的灭菌方法,严格掌握无菌程序和时间。
2、采用高压蒸气灭菌方法时,灭菌前需检查包布是否双层并无破损,物品是否清洁,包扎是否严密。放置玻璃器材时不得挤压。消毒员不得擅自离开,应严格掌握压力和时间,以保证灭菌效果。灭菌完毕后,必须等气压表的指针下降至“0”处,方可打开锅门,以免发生危险。定期鉴定高压锅的灭菌效能,注意高压灭菌器的保养工作,每次(日)使用前要刷洗一次。
3、拿到无菌物品前,必须洗净双手,戴口罩,帽子,穿工作服。
4、已灭菌物品和未灭菌的物品,应严格放置以免混淆。
5、凡不能用高压灭菌的物品,则用煮沸法,如玻璃,搪瓷类,应先放入水中,待水煮沸后煮10分钟,橡胶类则须待水温后放入煮10分钟。
6、不适用以上方法者可用化学药品消毒,如刀,剪,膀胱镜,肠线等,浸泡前必须洗刷清洁,所用消毒溶液应定期更换(容器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