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聚合改革发展正能量——湖北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王晓东
聚合改革发展正能量
中共湖北省委常委、省人民政府常务副省长 王晓东
2013年第6期 ——领导专稿
今年全国“两会”的一个鲜明主题是:聚合正能量,实现中国梦。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聚合湖北改革发展正能量,谱写好“中国梦湖北篇”,是我们的重大政治责任。
一、聚合改革发展正能量是湖北人民最大利益所在
改革开放以来,湖北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尤其是过去五年,湖北跟全国一样,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和亲切关怀下,紧紧围绕加快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目标,奋力推进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成为湖北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之一。经济总量先后跨上了1万亿元、2万亿元两个大台阶,在全国排位由第12位上升到第9位,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主要经济指标均实现五年翻一番。综观国内外发展大势,湖北面临着“四期并存、五局汇聚”之势。世界经济进入深度转型调整期,我国经济进入中速增长期,区域发展进入“西高东低”转换期,我省发展进入黄金增长期;改革开放的棋局轮到湖北,转换的经济格局凸显湖北,国家的重大布局器重湖北,一元多层次战略体系的谋局引领湖北,中气十足的势局激活湖北。具体而言,湖北呈现出“三个好”的大好局面:一是经济社会发展态势好。呈现“总量扩大、质量提升、位次前移”的良好态势;二是干部群众精神状态好。在“一元多层次”战略体系的引领下,各地形成了竞相发展的良好局面;三是领导班子团结干事氛围好。省委、省政府决策力很强,团结力很强,推动力很强。“一心一意干事业,千方百计谋发展”已成为全省的主旋律。这种大好局面,对湖北来讲,非常难得、非常宝贵。维护和发展好这样的大好局面,聚合改革发展正能量,奋力推进“五个湖北”建设,率先在中部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湖北人民的最大利益所在,是湖北各级领导干部的最大责任所在,是我们各项工作的最大着力点所在。
二、坚持“四个同心”聚合改革发展正能量
要坚持“四个同心”来聚合湖北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正能量。
一是在执行中央政令上同心同德。既要确保中央政令在湖北畅通,得到不折不扣贯彻执行——这是我们最大的、最重要的政治责任;又要善于从湖北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比如,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李鸿忠书记提出,当代湖北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最本质的要求就是实现跨越式发展。2012年,中央提出“稳中求进”总基调,我省提出“稳神竞进,逆势而进,实虚并进,扎实推进,激情奋进”的“五进”方针;今年,中央继续要求保持“稳中求进”,我省提出“竞进提质”的工作要求。这些都是结合湖北实际创造性开展工作,体现了一种勇气、一种境界、一种责任。只有把对上级负责和对下级负责统一起来,才是真正从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我认为,这是做好湖北各项工作最重要、最强大的正能量。
二是在实施发展战略上同心同向。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证明,最大的折腾是发展思路的折腾。在发展战略上,必须摒弃杂音,高度共识,一以贯之。“一元多层次”战略体系是历届省委、省政府不断探索实践形成的重大决策成果,是湖北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总抓手,是湖北构建重要战略支点的总策划,是湖北发展的核心战略。必须把推进“一元多层次”战略体系的实施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实提高贯彻落实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坚定性。在这个问题上,全省上下要一条心、一个调、一股绳,步调一致,坚定不移。
三是在实现目标任务上同心同行。省第十次党代会确立了建设“五个湖北”、率先在中部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五个湖北”建设,既是宏伟的目标体系,也有阶段性的工作要求。党的十八大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了新要求: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湖北不仅要确保如期建成全面小康,而且有条件也应当提前建成全面小康。在这一点上,我们要坚定信心,凝神聚力,砥砺前行,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将全面建成小康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从目前情况看,对照国家统计局2008年制订的全面小康社会监测标准,2010年我省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为79.2%,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1个百分点。在六大类23项指标中,我省有17项不达标。这表明,我省全面小康实现水平与发达省市水平甚至全国平均水平都还有差距。差距就是着力点,就是努力方向。我们一定要立足于提前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来做工作。有条件的地方,要能快则快,尽量提前,为全省提前实现全面小康多作贡献。基础差的地方,更要提升精神区位,谋求跨越发展,迎头赶上,确保与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四是在深化改革开放上同心同力。习近平同志强调,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李克强同志指出,改革是最大的红利,要以扩大开放释放改革红利。我们要清醒认识到,改革开放不够仍然是湖北最大的软肋。我们必须做到“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目前,改革进入了深水区、攻坚期,尤其需要统一思想,齐心协力,进一步解放思想,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以更大的勇气和智慧,以更大的力度和担当,力争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突破,释放改革红利,为构建重要战略支点、“五个湖北”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大动力和活力。今年省委、省政府着力推进的重大改革很多,包括政府职能转变、财税体制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两型”社会建设综改试验等。一方面要加强对重大改革的组织领导,明确路径图、时间表。另一方面要支持各地先行先试,大胆试验、大胆突破,不断把改革引向深入。我省经济外向度仅为11.6%,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近38个百分点,开放还有很大的空间和潜力。必须进一步扩大开放,推动观念和体制创新,在扩大开放中拓展发展空间,运用倒逼机制推动转型升级,形成开放新格局。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开放先导战略,大力度地“引进来”和“走出去”,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充分挖掘开放的红利。
三、聚合改革发展正能量需要处理好三个关系
聚合湖北改革发展正能量,关键要处理好“三个两”关系。
(一)处理好“两手”关系。就是既要发挥好政府这只“有形之手”作用,又要发挥好市场这只“无形之手”作用,做到“两手并用”。发挥好政府“有形之手”作用,关键是要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切实推进政府职能转变,重点是大力解决“三多一弱”问题,即行政审批事项过多、对微观事务干预过多、部门职能交叉过多、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较弱。我省在这方面力度比较大,经过五轮全面清理整顿,湖北的行政审批项目全国最少。目前保留审批项目312项,其中国家设定的305项。我们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做到“三个凡是”:凡是市场能自我调节的事项坚决取消,凡是社会组织能够承担的事项坚决转移,凡是下级政府能够履行的职能事项坚决下放。真正理顺政府与市场、社会的关系,向市场放权、为企业松绑,解决政府越位、错位、缺位的问题,把政府职能转到优化环境、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社会管理上来,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加法”。发挥好市场“无形之手”作用,关键是要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更大的力度推进市场化改革。从湖北的情况来看,市场化程度相对滞后。据中国市场化进程报告,2009年湖北市场化程度总指数为7.65,居全国第13位。主要原因:一是主体不够,非国有经济发展指数和市场中介组织的发育指数分别居全国第18位和第20位;二是机制不活,传统观念影响根深蒂固,体制机制障碍还较多。可以这么讲,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滞后,仍然是制约我省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两大重要因素。要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加快培育市场主体,形成多种所有制经济公平竞争的体制环境。要深化财税、金融、投融资体制改革,让一切发展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财富源泉充分涌流,真正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
(二)处理好“两山”关系。就是既要打造“金山银山”,又要保护“绿水青山”,做到“两山”统一。改革开放30多年来,湖北经济社会发展虽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从总体上看,湖北的最大实际仍然是发展不够。2011年,我省人均GDP小康实现程度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5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小康实现程度比全国低10.03个百分点。发展不够是湖北所有问题中的根本性问题,正如李鸿忠同志所讲,“穷病”是所有病的病根。温家宝同志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湖北更需要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不动摇,更需要坚持“产业第一、企业家老大”的理念不动摇,解放思想,抢抓机遇,优化环境,打造发展高地。一是保增长扩总量,力争到2017年实现翻一番。全国进入个位数中速增长期,湖北怎么办?我认为,全国是差别化发展,湖北正处于积蓄能量的释放期、综合优势的转化期,要抢抓机遇,缩小差距,必须保持目前良好的发展态势,必须保持高于全国、高于中部地区的发展速度,并力争实现较长时期的两位数增长。二是调结构提质量,好中求快,快中保好,真正实现没有水分、实实在在的发展。同时,我们要清醒看到,湖北的省情很特殊,大江大湖众多,承担着“南水北调”使命,保护生态的任务艰巨;产业结构重化特征突出,高耗能、高排放问题还比较严重,节能减排的任务艰巨。温家宝同志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生态环境关系人民福祉,关乎子孙后代和民族未来。因此,我们在加快发展进程中,必须牢固树立“科学发展一步到位”的思想,全面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自觉把生态文明理念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和全过程。着力转变发展方式,推进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努力创造绿色GDP、民生GDP。着力解决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大气、水、土壤等突出环境污染问题,在打造“金山银山”中保护“绿水青山”,在建设“富强湖北”中建设“美丽湖北”。这是实现湖北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当代湖北人应当肩负的历史责任。
(三)处理好“两头”关系。就是既要促进发达地区加快发展,又要帮扶欠发达地区快速发展,做到“两头兼顾”。武汉城市圈是我省最重要、最具活力的增长极,2012年,圈域GDP达到13871亿元,占全省经济总量的59.8%,是湖北发展的火车头、发动机,是湖北与外省市竞争的核心竞争力所在。支持促进这一地区加快发展、率先发展,是实现建设“五个湖北”、率先在中部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重中之重。要进一步加大力度,支持加快“四基地一枢纽”建设,支持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支持加快城镇化、城乡一体化进程,充分发挥武汉城市圈的聚集功能和辐射带动作用。同时,分布在我省四个角的大别山区、武陵山区、秦巴山区、幕阜山区,国土面积占全省的46.4%,人口占全省的28.8%,但GDP只占全省的13.06%,人均GDP仅为全省的45.28%,人均收入仅为全省的63.4%。这四个片区发展差距还很大。这是建设“五个湖北”、实现率先在中部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难中之难。没有这些地区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省的全面小康。推进落后贫困地区发展,关键是两条:一要自加压力。四个片区要把与全省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作为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紧紧抓住中央和省集中连片贫困地区扶贫开发政策机遇,奋力拼搏,攻坚克难,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协调发展。二要多方给力。要举全省之力,集中力量打攻坚战。加大力度解决基础设施、特色产业、人才教育、体制机制等深层次和根本性问题,切实增强自我发展能力,确保四个片区与全省同步建成小康社会。
只要我们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我们就一定能够不断聚合湖北改革发展的正能量,焕发出勃勃生机和强大活力,“五个湖北”建设和在中部地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就一定能够早日实现!
第二篇:常务副省长2017年全省发展改革工作会议讲话稿
这次全省发展改革工作会,主要任务是贯彻昨天刚刚闭幕的省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和今天上午召开的省政府全体会议精神,把勤俭书记、和平省长关于新一年的工作部署落到实处。经请示勤俭书记、和平省长同意后参加这次会议,我感到非常高兴。第一,我初到政府工作,要尽快和全省发展改革系统的同志们见面,同大家挽起手一起把发展改革工作推进好。第二,即将过去的一年里,在经济下行压力持续较大的形势下,同志们攻坚克难的责任担当、积极有为的心态和取得的成绩,都可圈可点。在此,我代表省委、省政府对大家2016年的扎实工作表示感谢!对全省发展改革系统所取得的追赶超越成绩表示祝贺!
刚才,玮峰同志宣读了和平省长对做好发展改革工作的重要批示;西安等四个市和陕煤化集团负责同志作了很好的发言。听了大家的发言,让我对全省经济工作充满信心,尤其是同志们一系列创新有为的工作设想使我深受启发和感动。有关具体工作,一会儿玮峰同志要作全面部署,我主要围绕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精神,对标先进、追赶超越,谈三点意见。
一、提高站位,树立信心
省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是全面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安排部署明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任务的重要会议,勤俭书记、和平省长两位领导的讲话各有侧重、互为补充,立足实际、站位高远、催人奋进。在分组讨论时,很多同志把焦点放在明年全省经济增速目标上,一些同志认为8%的增速偏高。对这个问题,勤俭书记、和平省长的讲话没有回避,在深刻分析陕西所处历史方位、所具有的发展优势、所面临机遇基础上,作了充分回答。
从国家层面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把稳中求进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稳中求进,要求我们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更好地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总书记来陕视察时,对家乡提出了追赶超越和“五个扎实”的重要指示。我体会,追赶超越、“五个扎实”的要求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的主题主线是一致的。“五个扎实”是路径,追赶超越是发展的状态,是我们这支队伍奋进的目标,更是我们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取得的战果。稳中求进、稳是大局。这就要求我们2017年经济增速不能低于2016年的增长水平。刚才榆林市同志提到,通过“三去一降一补”,榆林在高端能源化工基地建设、油气转化产业升级方面,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开始在全国占有一席之地,我们已经可以看到榆林经济发展的一片明朗天空。但也要意识到,陕北高端煤化工总体规模依然不够,下一步要继续扩大规模。陕北经济缓中趋稳,全省经济稳定发展就多了一个坚强的支撑。稳中求进、进是目的。总书记要求陕西追赶超越,结合省情来看,在一些方面要“追赶”,另一些方面则必须“超越”。前几年,我们抓住了能源行业大发展的机遇,未来要更加重视能源产业结构升级和永续发展,推动我省煤化工产业走在全国前列。勤俭书记在全会讲话中指出,当前有x个国家战略涉及陕西,并逐项分析了全省发展面临的9大政策机遇。追赶超越其时已至、其势已成。我们必须把握机遇,乘势而上,这既是中央的要求,也是实现明年x%目标的有力保障。
从国际环境看,12月份美国正式宣布加息,预计美国2017年还将加息三次。美国为什么加息?是为了通过加息来调节经济发展,防止市场货币流动性过高、发展过快给以后埋下隐患。应该讲,美国目前依然是全球主要经济体,美国加息对中国经济必然会产生一些不利影响。对此,我们一定要有充分的认识,要认清国内外经济形势,积极作为,从适应新常态到慢慢开始把握这个常态,然后走到引领新常态。
从陕西实践来看,一方面,省委、省政府和各地对新常态的认识不断深化,进一步坚定了创新驱动的信心和决心;另一方面,“三项机制”深入人心,为新常态下的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勤俭书记特别强调,我们不能用污染来换x%,要在切换动能、转换方式中收获高质量的增长。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牢牢把握“五个扎实”要求。我体会,总书记对我们提出“五个扎实”的要求,既是鼓励,也是提醒我们有些工作做得还不够扎实。“五个扎实”第一条就是扎实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就是要求我们在这些方面工作要更加扎实,精气神要更加饱满。发展改革战线的同志们一定要紧紧围绕“五个扎实”,提高站位、树立信心,全面贯彻好这次全会精神,奋力实现明年经济增长和追赶超越目标。
二、创新组织管理方式,提升工作质量和水平
作为分管发展改革工作的省政府班子一员,举旗帜、带队伍、抓执行,责任是沉甸甸的。在座的各市(区)和省级有关部门领导都负责此项工作,所以,责任不单是我的,也是大家的。
关于带队伍。常言道,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带好队伍至关重要。首先,要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取得的成果常态化。另外,中央要求全面从严治党和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成为常态,对我们来说,带队伍、抓作风也要成为常态。发展改革委是一个综合部门,省委、省政府赋予发展改革委诸多责任和任务,同志们要主动“弯腰”,敢于打破惯有思维,以更扎实、更硬朗的作风,更谦和的姿态,作出更大贡献。要学会团结协作,更要学会“推功揽过”。发展改革部门在各市(区)也是很多中心工作的牵头部门,尤其要注意站在全局的高度看待问题,为党委、政府当好参谋助手,跟各部门密切协作,一同攻坚克难。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要善于学习总结、提纲挈领,把复杂的问题用简明扼要的话语表达出来,为领导决策提供有效参考。同时,还要注意勿触底线,这个底线就是廉政底线、勤政底线,这是省委省政府对我们的基本要求。
关于工作方式。这个问题首要的是摆脱路径依赖。我们一些同志干工作、办事情总是爱走习惯性的老路,做一件事,总是习惯先要机构、要人、要钱。这种工作方式所取得的效果值得反思。有的同志讲,“事非经过不知难”,用老办法做事更稳妥,但回过头、换一个视角审视,很多时候一些工作不过是又重复走了一条老路,很难实现总体水平的跃升。希望同志们都认真思考一下,如何用创新性的方式,更好、更优地实现工作目标。1个多月前,我带着部分地市宣传部长和文化企业负责同志到上海、北京,看他们怎么抓文化产业发展。人家一个基本的做法是,瞄准细分化产业打造集群,这对我们就很有借鉴意义。比如,像我们的汉中文化产业园区,完全可以叫文化视听装备产业园,就瞄准视听装备这一细分领域,下功夫做精做大。他们另一个好的做法是,借用市场化专业机构运营管理产业园区,而不是政府成立一个事业单位去做这个事情。比如,上海德必园区管理公司就管理了当地将近40个文化产业园区。同时,他们是紧紧围绕产业链、创新链谋划布局产业发展,而不是“捡到篮子里都是菜”,园区也不必都集中在中心城市。九十年代,我还在浦东工作时,我们就成立了一个张江园区开发公司,主要负责土地整体一级开发和园区基础设施保障。浦东生产力中心作为产业开发公司,主要负责产业发展。我们首先学习研究产业形态,然后寻找投资者一起讨论研究,最后形成空间形态,实现项目落地。当前,东部沿海地区已经非常熟练运用市场化、园区化方式发展产业。而在我省,包括西安高新区这样发展较好的园区,对于这种方式的认识和使用都还不够。我们往往是行政机构先划定一个空间形态,然后再寻找产业,很难行得通的,必须从市场出发,进一步学习发达地区的成功范例,把握精髓,为我所用。
关于创新组织管理方式。这个问题前几天我在省发展改革委调研时就说过。我们很多事情不能靠自己拍脑袋决定,要善于整合资源、借助外脑。比如,陕西有13万社科人才,我们在研究重大问题的时候就要注意用好这些资源,在实践中有意识地培养这支队伍。勤俭书记在这次全会讲话中专门强调要解放思想,要坚持系统思维、坚持问题导向、坚持改革开放,我们要用实际行动把这些要求落实好,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组织和管理方式,创造性的开展工作。
第三篇:聚合改革协调推进的正能量
聚合改革协调推进的正能量
国防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2013-1-22 6:18:22来源:《 光明日报 》(2013年01月22日 01 版)深化改革,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坚定决心,也是全党全国人民的热切期待。总书记在广东考察工作时强调,要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尊重实践、尊重创造,鼓励大胆探索、勇于开拓,聚合各项相关改革协调推进的正能量。这是对改革实践的理性思考,也是对改革经验的科学总结,更是我们在新的起点上深化改革的行动指南。
改革是一场伟大革命,也是我们党历史上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场革命、这次觉醒孕育了新时期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30多年改革发展,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最根本的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人民群众真实感受到了生活中的幸福,也真切看到了实现“中国梦”的光明前景。持续健康发展,扩大人民民主,建设文化强国,追求和谐进步,构筑美丽家园,已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特点、新趋向。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我们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步伐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着眼全局,统筹规划,协调推进。协调推进,就是各项改革相互衔接、相互促进,各种措施有机配合。全面改革是推进改革大业的“关键一招”。邓小平同志早就强调:“改革是全面的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和相应的其他各个领域的改革。”实践表明,如果没有全面改革的积极稳妥跟进,任何单项改革都将独木难支。改革越向纵深发展,难度越大,越需要加强协调,综合配套,稳步推进。当前,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
期、深水区。随着经济体制不断变革,社会结构、利益格局、思想观念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一些长久积累未解决的问题和矛盾已经凸显,有些矛盾甚至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突出和尖锐。利益结构板结化、利益差距扩大化、利益冲突明显化,许多矛盾和问题绕不开,躲不过,牵一发而动全身。一些问题之所以难于解决,是因为有的属于体制机制遗留的老问题,有的属于前进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有的是思想观念障碍,有的是利益格局钳制。因此,我们要有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聚合改革协调推进的正能量。
正能量,可以理解为一切给予人向上和希望、促使人不断追求幸福的动力和感情。改革的正能量就是国家繁荣、社会稳定、人民幸福。只有国家繁荣、社会稳定,人民的幸福才成为可能;只有人民幸福,长期施政才能形成强大的社会民意基础。而要达致人民幸福,就必须进行有效改革,通过体制机制革新,调动最大多数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当前,我国社会结构的利益多元化、利益分化程度渐趋加深,一些领域存在利益固化的倾向,我们党要巩固执政地位,必须让社会阶层流动更加活跃,让每一个公民都能够通过智慧、勇敢和勤奋的劳动,获得体面而富有尊严的生活。为此,必须聚合更多的正能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公平分享经济发展成果,合理分担改革成本,合理配置社会资源,尽可能减少和化解消极因素,并转化为积极因素,努力开创改革发展的新局面。
聚合改革协调推进的正能量,需要凝聚深化改革的思想共识。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共识是实践的基础。我们面临的形势复杂而严峻,机遇与挑战并存,矛盾和问题叠加。形势比人强,它逼着改革走。人们已普遍感到,不改革就无法释放经济社会中蕴藏的巨大潜力,就无法抓住新时期的重要战略机遇。推进一项改革通常涉及多方利益调整,化解一种矛盾可能触及诸多其他矛盾,不同群体有着不
同诉求,成为当下形成改革共识的难点所在。回望改革的历程,“不改革,死路一条”,“摸着石头过河”,这些振聋发聩的论断,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成为推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共识,也由此激发了全社会的创造活力。今天,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必须大胆探索、勇于开拓,凝聚深化改革的思想共识,打造民众的安全感、幸福感,切实提升社会的向心力、凝聚力,充分调动和激发人民群众参与改革的主动性、积极性。
聚合改革协调推进的正能量,必须尊重实践创造,搞好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今天的改革与当年的改革已有明显不同,许多改革措施不可避免地会触动某些既得利益。增量利益需要公平分配,存量利益也要进一步优化。破解更多利益格局调整中的难题,必须坚持统筹兼顾的方法。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搞好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是凝聚改革动力的客观要求。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要践行执政为民的理念、实行科学合理的谋划,也要有冲破阻力的决心、坚定笃行的意志;要着眼长远,站在国家层面总揽全局,也要立足当前实际,充分考虑各方可承受程度。只有在改革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中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政于民,就能有效化解人民内部的利益矛盾,兼顾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形成改革的最大公约数,凝聚起最为广泛的深化改革的强大能量。
聚合改革协调推进的正能量,必须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改革需要一往无前的勇气,也需要饱含激情的理性、冷静务实的办法。尤其是当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后,深化改革更需要将政治勇气与改革智慧相结合,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任何一项改革都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必须放在大系统内来考量。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必须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要把统筹兼
顾这一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体现于改革的各个方面,每项改革都要在五位一体总布局中来设计、考量和推进。要明确各领域全面深化改革的方向和目标,重视各领域改革之间的协同性以及各项改革之间的相互衔接,形成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各领域改革系统设计、整体谋划、协同推进的生动局面。
聚合改革协调推进的正能量,必须回应人民的强烈期待。一个社会的变革,只有源于人民群众的共同呼声,才有生机活力。面对深层次改革,攻坚克难任务十分艰巨。分配、医疗、税收等改革,不仅涉及既得利益的关系调整,更涉及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聚合改革正能量,不能不重视民间疾苦、民间吁请。只有广大人民群众感知到改革的好处,感知到改革所能带来的美好未来,改革的正能量才是可靠的、长久的。回应人民的期待,就是从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入手、从社会发展凸显最突出的矛盾入手,来决定哪些改革要小步走、稳步走,哪些改革要不停步、迈大步,哪些改革需稳中有进,哪些改革要惊险一跃。期盼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公平的社会,这是当下人民群众的最广泛的呼声。以前的改革,为的是解决温饱;今天的改革,更着眼全面发展,包括追求社会公正、关切民众尊严。必须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建立利益协调机制、公平保障机制、权力制衡机制、社会参与机制,才能让改革为社会活血化瘀,成就美好中国。
我国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十八大报告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美丽中国”宏伟蓝图,向我们呈现出一幅“美好生活”锦绣画卷。我们要更加深刻地认识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更加自觉地把握改革开放的规律性,坚定不移、坚持不懈,勇往直前,聚合改革协调推进的正能量,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胜利,托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执笔:林培雄、王玉周)
第四篇:王晓东副省长工业大会总结讲话
全省工业发展大会总结讲话
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 王晓东
(2010年10月27日)
同志们:
在“十一五”和“十二五”交替的关键时刻,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工业发展大会,这是一次具有全局性意义和里程碑意义的大会。战书书记、克志省长和在家的省委常委、省政府副省长,省人大、省政协的有关领导同志出席了会议。会议规格之高、规模之大、影响之广,在我省工业发展史上前所未有,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坚定决心。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会议开得很成功,取得了预期效果。大家认为,这次会议主题鲜明,时机关键,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昨天上午,战书书记和克志省长就实施工业强省战略作了强有力的动员,为实施工业强省战略指明了方向,作出了部署。昨天下午,与会同志认真学习和深入讨论了战书书记、克志省长的重要讲话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决定(讨论稿)》、《贵州省工业十大产业振兴规划(讨论稿)》,统一思想,交流经验,并对加快全省工业发展提出了许多很好的意见和建议。昨天晚上,我们听取了各组讨论情况汇报。大家普遍感到,参加这次会议深受鼓舞、倍感振奋,通过学习战书书记、克志省长的重要讲话,对工业在全省发展大局中的重要作用有了更深的认识,对加快工业发展面临
关键,贵州发展的差距在工业,潜力在工业,希望也在工业,提出了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总体要求、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号召全省广大干部群众共同为早日建成“工业强省”,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而努力奋斗。讲话高屋建瓴、总揽全局,是我省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纲领性文件。克志省长的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工业发展取得的成绩,要求认真贯彻落实战书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一个统领”,突出“两个重点”,加快“三个转变”,实现“四个目标”,通过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做大做强支柱产业,培育发展新兴产业,积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开创工业发展的新局面。讲话内涵丰富,重点突出,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坚决贯彻落实。
省委、省政府对开好这次会议高度重视,作了深入细致的准备。战书书记、克志省长一到贵州,就忘我地紧张工作,立即深入九个市(州、地)和企业开展调查研究,认真分析,对工业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明确要求。结合研究起草省委“十二五”规划建议,省委、省政府召开了10多次专题会议,征求有关方面的意见,提出了省“十二五”期间实施“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两大战略的构想。省有关部门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起草了《关于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建议》,在此基础上起草了《关于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决定》和《贵州省工业十大产业振兴规划》。10月21日和10月22日,省政府常务会议和省委常委会议分别审议了这三个文稿,研究了“十二五”时期我省工业发展的总体
第一,关于加快工业发展与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的关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无疑需要实现三次产业协调发展。但是,无论从经济理论还是率先发展的国家和地区经验看,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三次产业有着不同的地位和作用。一般而言,在传统农业社会,第一产业是发展的主体;在工业社会,工业是发展的主体和主导;在后工业化社会,服务业则会成为经济的主体和主导。我省今年人均GDP总体可以达到1700美元,这意味着什么呢?这意味着我省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工业不仅快速发展,而且在经济中的比重会迅速提升,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从我省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看,工业与GDP增速的相关系数大于第一、第三产业,是支撑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是促进三次产业良性互动的核心枢纽,上带一产、下促三产,抓工业就抓住了“牛鼻子”。我省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决定了三次产业发展的关键是工业。重农必须强工,农业是基础,工业是主导,主导不力,基础就不牢。“三农”问题的解决,根本性、主导性的力量是工业化。离开了工业化,就农业谈农业是没有出路的,解决“三农”问题是没有希望的。农业产业化实质上是农业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只有在工业化的推动下才能做强做大。工业特别是农产品加工业,一头向农户延伸,一头向市场延伸,对于促进产品向商品、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粗加工向精深加工、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起着决定性作用。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
业经济强。内蒙古也是一个西部欠发达的民族地区,发展基础和条件比我省好不了多少,但是这几年为什么更够迅速的崛起呢?主要是从工业突破和赶超的,依靠大项目、大品牌的带动。今年内蒙古的经济总量可进入全国“万亿俱乐部”了。由于工业化的快迅推进,极大地带动了城镇化进程,2009年内蒙古城镇化达到了53.4%,为西部最高。从一般经验看,在工业化前期,处于城镇化低速发展阶段;工业化中期,处于城镇化高速发展阶段;后工业化阶段,处于城镇化进程放缓阶段。当前我省仍处于工业化初期,工业化率和城镇化率落后全国15年以上。正因为我省的工业化、城镇化大大落后全国水平,导致了经济社会的全面落后。现在不少地方城市拓展很快,但产业发展慢,这是一个带普遍性的问题。没有工业发展,产业“空心化”,城市建得再漂亮也只是个“空壳”,是座“死城”。同样,通过城镇化的发展,使各种要素聚集,使各种配套和服务条件得到改善,也将为工业提速和转型创造必要的条件,提供有力的支持。所以,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欠发达的西部省份,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是必由之路。
第三,关于加快工业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关系。有的同志认为,大力发展工业,会带来污染,破坏生态。简单地把发展工业和污染环境等同起来,这显然是一个认识的误区。大家看这样一个数字,1979年,我省森林覆盖率仅为17.4%,当时工业极不发达,但历经30年后,随着工业的不断加快发展,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同时,加快工业发展,能够提供更多的非农就业岗位,降低农村的人口承载压力,拓展自然资源空间,避免开荒种植,有利于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实现工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相协调。
第四,关于加快工业发展与改善民生的关系。
我省近4000万人口,在西部居第4位,贫困人口多、贫困面积大、贫困程度深,2009年,在全省2322.46万全社会就业人员中,二产仅为228.7万人,一产从业比重高达70%,与全国38.1%的平均水平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就业是民生之本,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归根到底是要解决就业问题,增加全社会就业人数。怎么解决就业?这就需要发挥工业这个就业“强磁场”的作用,提高二产就业人员比重。一是通过工业提高产业支撑能力,提升产业规模、企业规模,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创造就业机会,扩大就业容量、增加就业岗位;二是通过工业带动农业人口转移,吸纳农业人口,改善就业结构,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促进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聚集;三是通过工业促进三产发展,繁荣服务业,拓展三产就业空间,增加三产就业人数;四是通过工业促进提高人力资源素质,提升潜在就业人员的知识和技能,为就业创造条件。所以,工业带动就业,改善民生的途径很多,但说到底,还是加快发展、扩大总量规模的问题。一般来讲,工业就业人数与工业总产值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我们工业强省战略的目标是,到2015年工业总产值增加1.5倍,突破1万亿
一手抓工业等产业发展,两手协调抓、两手都要硬。工业和交通互相促动、共同发展,在工业和交通的关系上起主导作用的还是工业,一方面,工业决定了交通、物流和贸易的发展方向,并成为交通、物流和贸易方式创新的内在动力;另一方面,交通物流的改善有助于降低工业生产成本,促进工业品市场价值的实现,改善工业的绩效。所以说,我们在加快交通等基础设施不断改善的同时,需要充分利用现有交通基础、物流条件,促进全省工业产业在交通沿线的建设和布局,充分考虑现有工业基础、资源禀赋和城镇分布,促进交通和物流条件的进一步大改善。
同志们,正确把握上述五大关系,是贯彻战书书记和克志省长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体现,也是一个统一思想、更新观念的过程。正如同志们所说的,实施工业强省战略,是顺势而为的必然选择,是摆在我们面前刻不容缓的重大使命。推进工业更好更快发展,让工业成为三次产业发展的“火车头”,成为加快城镇化的“助推器”,成为有效保护生态的“大屏障”,成为吸纳就业的“强磁场”,成为改善交通的“发动机”。
三、抓突破点,快起步,早见效
实施工业强省战略是管总的、中长期战略,要快起步、早见效,就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着眼长远,立足当前,抓住突破点,加快组织实施。
一是结合实际选准突破口。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的情况千差万别,不可能齐头并进,要按照快起步、早见效的要求,从
1目,抓好重大项目的筹划、包装和储备。要加强与央企和发达地区的对接,积极谋划一批能够充分发挥我省资源优势,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好项目、大项目,争取国家更大的支持,确保项目落地建设,早日建成投产、达产。
五是强化要素支撑。要加大土地对工业项目的支持力度,推进工业用地改革,对重大工业项目进行定点供地。要加强煤、电、油、运、气的协调,为工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要加强协调,促进银企双方加强协作,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工业发展的支持。要加大政务环境、市场秩序的治理,增强法制建设,为工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四、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抓紧抓实抓到位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省政府将建立全省工业化协调推进机制,负责领导和指导全省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工作,加强对工业发展的规划、指导和督查,及时研究解决工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推进落实重大项目,组织实施工作考核。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充分发挥领导作用,把工业发展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省直各部门和各单位要认真履行职责,制定配套政策措施,充分简政放权,切实转变作风,提高效率,真正为地方发展工业服好务。各部门之间要加强协调,积极配合,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共同抓好贯彻落实。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要建立重大基建、技改项目协调机制,加强全程跟踪服务和督促指导,及时协调处理项目实施中的突出
3服务,帮助企业解决生产运行中的突出问题。要下大力气优化工业发展环境,凡是对企业乱摊派、乱收费、乱检查、乱罚没的,发现一起,坚决查处一起。
四要营造舆论氛围。要充分发挥舆论宣传的导向作用,加大宣传力度,集中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活动,开辟工业强省专栏,广泛宣传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重大意义,特别是要大张旗鼓地宣传各地抓工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充分发挥优秀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参与和支持发展工业的良好氛围。
同志们,实施工业强省战略,是实现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必由之路,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置身这样一个大舞台,我们每一位同志责任重于泰山!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满怀忧患重工业;进一步理清思路,满怀信心谋工业;进一步振奋精神,满怀激情抓工业;进一步增加合力,满怀执着兴工业。要有无功即过的责任意识,要有义无反顾的使命意识,要有时不我待的紧迫意识,开拓进取,创先争优,狠抓落实,朝着“工业强省”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第五篇:常务副省长2018年全省发展改革工作会议讲话稿
常务副省长2018年全省发展改革工作会议讲话稿
这次全省发展改革工作会,主要任务是贯彻昨天刚刚闭幕的省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和今天上午召开的省政府全体会议精神,把勤俭书记、和平省长关于新一年的工作部署落到实处。经请示勤俭书记、和平省长同意后参加这次会议,我感到非常高兴。中求进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稳中求进,要求我们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更好地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总书记来陕视察时,对家乡提出了追赶超越和“五个扎实”的重要指示。我体会,追赶超越、“五个扎实”的要求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的主题主线是一致的。“五个扎实”是路径,追赶超越是发展的状态,是我们这支队伍奋进的目标,更是我们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取得的战果。稳中求进、稳是大局。这就要求我们XX年经济增速不能低于XX年的增长水平。刚才榆林市同志提到,通过“三去一降一补”,榆林在高端能源化工基地建设、油气转化产业升级方面,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开始在全国占有一席之地,我们已经可以看到榆林经济发展的一片明朗天空。但也要意识到,陕北高端煤化工总体规模依然不够,下一步要继续扩大规模。陕北经济缓中趋稳,全省经济稳定发展就多了一个坚强的支撑。稳中求进、进是目的。总书记要求陕西追赶超越,结合省情来看,在一些方面要“追赶”,另一些方面则必须“超越”。前几年,我们抓住了能源行业大发展的机遇,未来要更加重视能源产业结构升级和永续发展,推动我省煤化工产业走在全国前列。勤俭书记在全会讲话中指出,当前有x个国家战略涉及陕西,并逐项分析了全省发展面临的9大政策机遇。追赶超越其时已至、其势已成。我们必须把握机遇,乘势而上,这既是中央的要求,也是实现明年x%目标的有力保障。从国际环境看,12月份美国正式宣布加息,预计美国XX年还将加息三次。美国为什么加息?是为了通过加息来调节经济发展,防止市场货币流动性过高、发展过快给以后埋下隐患。应该讲,美国目前依然是全球主要经济体,美国加息对中国经济必然会产生一些不利影响。对此,我们一定要有充分的认识,要认清国内外经济形势,积极作为,从适应新常态到慢慢开始把握这个常态,然 后走到引领新常态。从陕西实践来看,一方面,省委、省政府和各地对新常态的认识不断深化,进一步坚定了创新驱动的信心和决心;另一方面,“三项机制”深入人心,为新常态下的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勤俭书记特别强调,我们不能用污染来换x%,要在切换动能、转换方式中收获高质量的增长。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牢牢把握“五个扎实”要求。我体会,总书记对我们提出“五个扎实”的要求,既是鼓励,也是提醒我们有些工作做得还不够扎实。“五个扎实” 为领导决策提供有效参考。同时,还要注意勿触底线,这个底线就是廉政底线、勤政底线,这是省委省政府对我们的基本要求。关于工作方式。这个问题首要的是摆脱路径依赖。我们一些同志干工作、办事情总是爱走习惯性的老路,做一件事,总是习惯先要机构、要人、要钱。这种工作方式所取得的效果值得反思。有的同志讲,“事非经过不知难”,用老办法做事更稳妥,但回过头、换一个视角审视,很多时候一些工作不过是又重复走了一条老路,很难实现总体水平的跃升。希望同志们都认真思考一下,如何用创新性的方式,更好、更优地实现工作目标。1个多月前,我带着部分地市宣传部长和文化企业负责同志到上海、北京,看他们怎么抓文化产业发展。人家一个基本的做法是,瞄准细分化产业打造集群,这对我们就很有借鉴意义。比如,像我们的汉中文化产业园区,完全可以叫文化视听装备产业园,就瞄准视听装备这一细分领域,下功夫做精做大。他们另一个好的做法是,借用市场化专业机构运营管理产业园区,而不是政府成立一个事业单位去做这个事情。比如,上海德必园区管理公司就管理了当地将近40个文化产业园区。同时,他们是紧紧围绕产业链、创新链谋划布局产业发展,而不是“捡到篮子里都是菜”,园区也不必都集中在中心城市。九十年代,我还在浦东工作时,我们就成立了一个张江园区开发公司,主要负责土地整体一级开发和园区基础设施保障。浦东生产力中心作为产业开发公司,主要负责产业发展。我们首先学习研究产业形态,然后寻找投资者一起讨论研究,最后形成空间形态,实现项目落地。当前,东部沿海地区已经非常熟练运用市场化、园区化方式发展产业。而在我省,包括西安高新区这样发展较好的园区,对于这种方式的认识和使用都还不够。我们往往是行政机构先划定一个空间形态,然后再寻找产业,很难行得通的,必须从市场出发,进 一步学习发达地区的成功范例,把握精髓,为我所用。关于创新组织管理方式。这个问题前几天我在省发展改革委调研时就说过。我们很多事情不能靠自己拍脑袋决定,要善于整合资源、借助外脑。比如,陕西有13万社科人才,我们在研究重大问题的时候就要注意用好这些资源,在实践中有意识地培养这支队伍。勤俭书记在这次全会讲话中专门强调要解放思想,要坚持系统思维、坚持问题导向、坚持改革开放,我们要用实际行动把这些要求落实好,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组织和管理方式,创造性的开展工作。
三、攻坚克难,着力实现陕西经济升级换挡 和平省长指出,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陕西还有多个方面“软档”。今天,我想重点围绕技术创新、县域和民营经济发展、金融产业发展等问题讲几点意见。关于技术创新。科学跟技术其实是两个层面的概念。科学研究主要是发现自然规律,更多需要中央政府支持,基础在提升全体公民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对地方政府来说,促进经济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任务,围绕这个目标所讲的科技主要是指技术。技术创新带有明确的实用目的。地方政府财力有限,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必须快速见效。在科技部工作时,我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本科毕业的创业者比硕士毕业的容易成功,硕士毕业的创业者比博士毕业的容易成功。当然也有不少高学历创业成功的例子,我这里说的是整体趋势。举这个例子,主要是想说明,技术创新需要通过企业来组织、来实现。企业家精神、资本的力量在这个过程中非常重要。就我省而言,讲创新驱动,不能只局限于西安市,创新应该成为各市(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我省有那么多高校,其他省份看着都眼热。同济大学周边围绕着近x亿到x亿的产业,我们的大学周围有多少产业在给经济作贡献?各地完全可以凭近水楼台之利,积极与高校合作,共同努力留住 人才,不要让陕西仅仅成为一个高校学生上学的地方。总书记要求我们扎实,我们就是要从脚下抓起。要认识到,人口结构决定产业结构,浦东、深圳、天津等地,都是人口结构变更带动了产业结构变更。在这点上我们必须要清醒,要以更大的决心、更大的气力,引导更多的优秀人才在三秦大地上创新创业,切实解决目前换档期面临的突出问题。同时,还要学会借用高端技术平台实现发展。我建议榆林、延安的同志都去研究一下台湾工研院的做法。上次我来发展改革委调研时也讲过韩国中央研究院的例子。目前榆林发展最大的问题,可能还是在于高端煤化工产业规模太小。大家都知道,化工特别是煤化工利润高,但为什么没有更多企业来投资呢?我想,这里面存在的问题,包括环境容量、水资源保障、技术稳定性、资本组织化因素等等,都要去考虑、去解决。就技术创新而言,制度、体制、机制因素的制约要远远大于技术本身的问题。发展改革委作为综合管理部门,就是要着力去破解这步棋,走出一条借助平台、全面创新之路。关于县域和民营经济发展。我们看陕西企业发展,往往更多看到“点”,很少见到“面”。在东部沿海地区,经常一个县就是一个产业,有好几个集群支撑,这些企业之间相互合作,小企业抱团取暖,多个企业抱团发展,库存很少、诚信良好,还可以一起开拓市场,形成品牌。同志们都要思考,我们目前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是不是要再重走一次从乡镇企业、农产品初加工企业做起这样一条老路?更要思考,怎么把陕西变成创业天堂,有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局面形成?当前,我们很多地方已经学会了从孵化器到风险投资再到上市这样一种模式,这一过程可以称之为“育苗”。除此之外,我们更要学会“造林”,学会如何构筑技术平台、形成产业集群,实现升级换档发展。总书记讲追赶超越,实现追赶,就是要善于借鉴别人在实践中得到的 经验。尤其在“造林”这个环节,必须深入系统学习,做好组织性安排,加快培育形成“育苗—造林”的经济形态。关于金融产业发展。对于金融,我们不能仅仅把它当成一种融资工具,必须着眼现代金融产业发展,着眼产业体系构筑来看待。我省金融产业发展到今天,成绩可圈可点,当前的突出问题是金融机构数量太少,尤其是非银行金融机构太少、现代金融工具太少。从存贷比等一些指标看,我们其实并不缺钱,但是很多钱都给别人借去用了。同时,金融不良贷款比例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将近1个点,榆林不良贷款更是占全省的四成左右。在经济转型过程中,我们对此可以有一定宽容度,但这些问题带来的影响不容忽视。因为,相关商业机构知道一个区域不良贷款率偏高,可能就会收缩银根,这必然不利于当地实体经济发展。当前,我们有两条路子必须走,一是解决目前金融发展面临的瓶颈问题;二是构筑现代金融体系。因为时间关系,只是点个题供大家思考,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一起来研究推进。同志们,陕西发展兼具天时地利人和,空间广阔、前景无限,我们生逢其时,要共同打拼、攻坚克难、解决问题,推动全省发展上一个新台阶。新的一年马上就要到来,希望同志们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用出色的答卷、出色的成绩,回报三秦人民,迎接党的十九大和省
常委表态发言
目录
二、勤奋敬业,努力做好农业工作。我将十分珍惜我市面临的重要发展机遇,牢固树立抢抓机遇、奋力拼搏的强烈意识,紧紧围绕市委总体工作思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为主线,以提高农业综合服务水平、增加农业科技含量为重点,全面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有力地推动农业生产和各项工作的落实。注重用开放的视野谋划发展,千方百计加快农业发展。
三、与时俱进,大力推进工作创新。任职后,我将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发展“三农”各项政策,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 1 增收和农村稳定这一根本目标,立足自身实际,不断创新思路,推动农业结构调整,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和农产品标准化建设进程、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和乡镇企业健康快速发展,以务实的工作作风,为实现“十二五”规划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贡献。
三、廉洁勤政,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恪守清清白白从政、堂堂正正做人的原则。不断加强党性锻炼和道德修养,正确行使手中的权力,珍惜自己的岗位,严于律己、防微杜渐,秉公办事、诚实做人。认真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自觉遵守党政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切实负起职责,带好班子,管好干部、亲属、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绝不用手中的权利谋一已之私,树立良好的形象。
四、增强意识,主动接受人大监督。牢固树立公仆意识,自觉主动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切实把个人职务行为和部门行政行为置于市人大常委会及代表的监督之下,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市人大常
委会的决定、决议,并积极办理人大议案和代表的意见建议,将贯彻执行和办理情况及时向市人大常委会汇报,为我市“三农”工作尽心尽职。
尊敬的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我承诺: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自觉服从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自觉接受市人大、市政协和社会各界的监督,以豁达的胸襟、务实的作风,与市农业局全体同志精诚团结、真抓实干、集思广益、与时俱进,努力开创农业工作新局面。
谢谢大家!
予的权利,全部用于报效党的事业和人民利益上。
二是坚持求真务实,勤政为民。以党的事业为重,以人民的利益为重,关心群众疾苦,全心全意为全县人民谋福利,将自己全部的能量,全部的才智,用在服务于全县人民,服务于经济发展上。
三是坚持抓好学习,提高素养。我将加强业务和理论学习,向各位领导学习,向同志们学习,始终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作风,增强公仆意识,不断提高自己的执政水平和执政能力,尽快适应新的工作岗位,胜任本职工作,出色完成党和人民交予的任务,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公仆。
四是坚持依法行政,接受监督。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恪尽职守,依法行政,积极主动地接受群众监督、社会监督,特别是自觉接受县人大的依法监督。
五是坚持履行职责,维护稳定。持之以恒地抓班子、带队伍,全面提升公安队伍的战斗力,坚持抓“三基”、促防范;抓“严打”、保稳定;抓规范,促服务,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为建设平安柞水、维护社会稳定,当好尖刀兵、主力军。
六是坚持以身作则,廉洁从政。坚持把“堂堂正正做好人,踏踏实实做好事,清清白白做好官,公道正派用好权”作为自己工作和人生的座右铭,时刻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努力做清正廉洁的表率。认真落实“一岗双责”,依法加强对权力的制衡,促进权力的正确运用,用好手中权,管好身边人,厉行勤俭节约,制止奢侈浪费,坚持从严治警,不断提高有效预防腐败的能力和水平。
尊敬的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以上六条既是我对人大常
委会和全县人民的承诺,也是我为自己确定的基调和标准。热忱期盼各位领导和同志们在工作中多加监督,多加支持。我将以满腔的热忱,全部的智慧,辛勤的汗水,尽快融入柞水突破发展的洪流之中,切实把人民的期盼变为前进的动力,把历史的使命化为实干的行动,进一步求实创新,真抓实干,努力为柞水突破发展、创建平安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谢谢大家!
护社会和谐稳定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
二是坚持以身作则,带好法院队伍。形象就是旗帜,岗位好比舞台。古人说,“公生明,廉生威”。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认真落实领导干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不断提高党性修养,讲操守、重品行,倡廉洁,常自律,当表率。发扬勇
于争先,保持开拓创新,发扬勤奋好学,保持艰苦奋斗,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求真务实,坚持带好班子、带好队伍,调动好班子成员和各方面的积极性,集思广益,广纳群言,团结大家一道做好工作。在发扬民主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不断推进法院工作的民主化、科学化,不断提高人民法院的司法水平,为珲春的社会发展和经济繁荣做出积极的努力。
三是坚持公正司法,自觉接受监督。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在着力抓好审判执行和法院其他工作的同时,自觉接受人大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加强与人大代表的联络工作,虚心听取各位委员及各级人大代表对法院工作的建议、批评和意见;及时地向人大报告法院的重点工作;对重大问题的决策,要主动征求人大常委会和人民代表的意见,自觉地把法院工作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更好地发挥人民法院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发展的职责。
总之,我会加倍珍惜大家对我的信任,决心在市委的领导、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市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继承与发扬珲春市法院历届班子和领导的优良传统和工作作风,加倍努力,用优异的工作实绩,回报各位主任和委员对我的信任、期望与重托。
再次感谢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和各位委员。谢谢大家!
刘丽萍
在区委常委(扩大)会上的表态发言 在县人大常委会上的任职表态发言 提名教育局局长在人大常委会上的表态发言 聂小光同志在人大常委会上的表态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