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时期中职班主任工作实效性探析
新时期中职班主任工作实效性探析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以提高质量为重点,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由此推动中等职业教育向更加注重内涵发展、质量提高转变。作为职业学校的班主任,必须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质量观,注重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工作的时代性和实效性。
一、从公民教育着手,促进学生“成人”
传统德育向基于共同理想的社会主义公民教育延伸,已成为时代诉求,在职业学校中进行公民教育,是培养高素质公民的有效途径,也是解决当前职业学校育人问题的突破口。因此,职校班主任必须站在时代发展的前沿,重新认识职业教育的社会需求,从职业学校的实际出发,把在班级管理中进行公民教育实践活动,作为打造职校育人特色、增强工作实效性的重要手段。
1.班级管理模式的构建要体现公民教育的要求
职业教育培养的是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社会主义劳动者,使学生具有民主法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这实际上也是公民教育的要求。在职业学校公民教育尚未构成体系的情况下,班主任工作应该成为传播公民知识、进行公民教育的主渠道。班主任要有意识地从职业岗位的素质要求出发,强调“做人”和“做事”教育相结合,引导学生树立社会责任感和敬业意识,从而充分发挥班级德育在培养现代公民方面的功能和优势。
2.班级开展公民教育实践活动要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渗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是培育公民意识的根本。育人模式要创新,必须坚持“以崇高的目标凝聚人,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比如,笔者在组织学生参加的“文明出行劝导公民实践教育活动”中,部分市民抱怨市政规划滞后,“小老百姓闯红灯还有人多管闲事”,学生一度很沉闷,想打退堂鼓,笔者作为班主任,及时地做了普法宣传、政策解读和辩证分析,进行正确地引领,学生才没有在困惑中迷失方向。
3.以职业实践为主线,打造公民教育的职校特色
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学校,往往把技能实训和校企合作作为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打造特色学校的重心,这无疑也为班级管理模式创新和公民教育活动提供了丰富的特色素材和实践平台。比如,实训项目的可操作性、专业认知活动中职业生涯设计、实习过程中劳动保护等都可以成为育人模式探究的内容,成为班级开展公民教育实践的主题。让学生参加实践活动,不仅是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培养学生自信心的契机,还是张扬学生个性,完善学生人格的平台,更是增强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举措。
二、以职业生涯规划为主线,为学生成长“领路”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具体组织者和教育者,也是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咨询者和引路人。以就业为导向树立科学的质量观、人才观,对于职校班主任来说,意味着必须把职业指导融入班级建设,把引导学生学会设计自己的职业发展生涯作为增强工作实效性、培养学生职业素质的切入点。
1.职业生涯设计的核心是职业理想教育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是培养学生职业素质的核心内容。中职生正处于树立职业理想的关键时期,具有一定的自主意识,开始逐渐探索自己的职业前景。班主任要充分利用入学时的专业教育、主题班会和实训实习的机会,在班级建设中加强职业理想教育,从而帮助学生正确分析自我,了解社会,理性择业和大胆创业,让正确的职业理想成为学生成人、成才的不竭动力。
2.了解职业个性是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设计的关键
“人的个性影响职业行为习惯,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能力模式和人格特征,每个人格模式的个人都有其相适应的职业”。人们要想在职业生活中充分地施展自己的个性特点,实现自己的个性要求,那么在择业前,就应该了解自己所属的个性类型及其职业适应性。学校教育中,没有谁能像班主任那样深刻地了解学生,深谙学生的个性与理想,得到学生的信赖,因此,班主任必须在深入了解、分析学生的职业个性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进行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引导学生解决好个人兴趣、能力与社会发展、工作机会相匹配的问题。
3.职业生涯设计的重要载体――职业生涯规划
“一个人看不到未来,就把握不了现在”,职业生涯规划是“自我发展指导书”。职校班主任组织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设计的过程,是把学校多种富有职业教育特色的德育内容融入设计、发挥多种德育途径综合作用的过程;同时又是班主任引领学生把职业意识、职业理想、职业道德以及择业观、就业观教育融为一体,分步推进的过程,也是在班级管理中落实“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等先进职教理念,提高职业学校班主任工作实效性和艺术性的重要手段。
三、以职业素质培养为核心,引领学生“成才”
职校德育工作目标之一就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择业观、创业观,做好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准备。因此,班主任工作也应以促进学生良好职业素养的形成为核心开展班级管理活动,加强对学生进行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意识在内的职业素养教育。
1.在管理和活动中渗透以诚信、敬业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
“人生幸福在于良好习惯的养成。”新时期的班主任,必须改变传统的“管、卡、压”的管理方法,充分挖掘职业教育的特色资源,利用组织学生进行专业认知、企业参观、顶岗实习等产学研活动,指导学生自觉践行职业道德的具体要求,从而实现道德自律。比如,班级管理中可以把企业的岗位职责引入到班级公约中,进行“企业化管理”,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能力;还可以借助“模拟招聘会”、“专业技能大赛”和具有专业特色的主题班会活动,加强对学生的职业规范教育。这些形式多样的活动,生动、活泼、富于感染力,学生在体验中印象深刻易于接受,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职业道德品质,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为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进行必要的职业指导,为学生成功就业“导航”
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毕业生能否实现就业,不仅取决于学生的自身素质,还取决于就业供需状况和毕业生的求职竞争力。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的班主任,平时要注意收集社会和用人单位的各种信息,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本区域社会经济特点,了解相关职业岗位对劳动者素质的客观要求。进而在组织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技能大赛和校园文化活动等实践活动中,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就业教育、职业安全和创业教育,使学生在参与活动中增进交往、提高自信心,增强学生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指导学生走好迈向社会的第一步。
总而言之,新时期的班主任必须坚持育人为本,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质量观,进一步增强工作的实效性、艺术性和时代性。要善于借助校企合作资源和各种实践活动载体,有意识的按照经济社会发展对劳动者职业素养的要求,既有宏观的群体管理、又有微观的个性发展指导,注重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忠于职守、服务社会等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为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让学生得到真正有内涵的职业教育。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下关中等专业学校)
第二篇:浅议新时期中职班主任工作
浅议新时期中职班主任工作
巨野县职业教育中心学校谢战彪
摘要:班级是学校的基本细胞。班主任是班级管理工作的直接管理者和第一责任人,是搞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关键和核心,其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和谐,关系到祖国未来的繁荣强盛。新时期,中职班主任要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必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做到“八要八忌”。文章阐述要做好中职班主任的几个基本点,即“八要”“八忌”。
关键词:中职;学校;学生;班主任;社会
目前,由于中等职业学校生源与前几年有较大的差别,具体表现在大部分中职生成绩较差,而且思想不稳定,有一些是中学阶段的“双差生”。这就导致了班主任工作的难度加大,工作的重点发生了变化。班主任是班集体的领导者和组织者,是联系各科教师及学生之间的纽带,同时也是沟通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的桥梁。班级作为学校教学活动的基础单位,其管理水平的高低对学生健康全面发展、对完成教学和教育的各项任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中,笔者认为坚持“八要”“八忌”,使学生受到严格的行为规范的约束,才能充分发挥其个性特长。
一、要“坚持一个标准”,忌“对学生标准不一,带有偏见”
坚持“一个标准”,就是说在处理班级事务时,尤其是奖惩方面,对成绩好的学生和后进生使用同一个标准。通常成绩好的学生易受到
偏爱,而后进生常常使老师产生偏见,所以班主任管理班级时一定要公平,要尽量做到“一碗水端平”。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思想敏感,容易冲动,自立观念已初步确立。如果班主任处理事情偏颇,则会助长成绩好的学生的坏习惯,压抑后进生的上进心。多年来,笔者坚持了一个标准,对成绩好的学生和后进生的错误一视同仁,赢得了学生的尊重和信任,进而使班风、学风能够良好。
二、要“调动两个积极性”,忌“只看到学生的缺点”
调动“两个积极性”一是要调动全班学生管理班级的积极性,二是要调动班干部的积极性。要调动全班学生管理班级的积极性,首先要尊重每个学生,在课余时间要尽量多深入到学生中去,与他们一起谈心、活动、运动„„,使他们与你无拘无束地相处,这样他们才会信任你,由此产生一种“爱屋及乌”的效应;二是要挖掘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发挥每一个学生的长处,使学生感觉到班主任是“伯乐”,了解自己、尊重自己,从而产生亲近的心理。班主任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三、要“人人参加班级事务”,忌“活动只有少数参与”
要发动每位学生都参加班级管理,参与班级的各项活动,让学生人人都有发言权,都有展现自己才能的机会,发动全班献计献策。学生对于班级的事情,做起来热情高、干劲大,成效才会好。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往往对于某些活动有特长,发挥其特长就能够带动更多的学生参与班级事务,切不可每次活动只让少数人参与。
四、要“充分发挥班干部的积极性”,忌“独揽一切”
一个成功的班集体,除了要有一名优秀的班主任外,还必须有一支能干的班干部队伍。班干部作为联系班主任与学生的桥梁,作为班主任的助手,他们工作能力的高低,工作方法的对错,影响在同学中威信的高低,还往往能够决定一个班级的精神面貌与风气。如何才能充分发挥班干部的积极性呢?一是把好班干部的选拔关。开学伊始,就要仔细研读学生的入学材料,初步掌握哪些学生学习比较好,哪些成绩较差,哪些劳动积极性好,愿意为大家做工作等。要分析每一位同学,并从中确定适合做班干部的人选,建立一个完整的班干部集体。二是抓好班干部培养关。选出了班委,就应发挥他们各自的才能去组织和管理班级同学的学习与生活。应大胆放权给他们,使他们有一个宽松的工作环境,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与工作的积极性,使他们真正成为班主任的得力助手与班级的中坚,而不仅是成为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传话筒。班干部的工作责任心加强了,各项工作才能开展得井井有条,使班干部从“班主任要我做”变为“我要班主任指导着做”,五、要“依靠班干部”,忌“放松管理班干部”
建立了一个好的班委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依靠,但不能放松管理班干部。对一些必须由班主任解决的事情,班主任必须亲自解决,而不能将重担一股脑儿地推给班干部。因为如果对他们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会使班干部的工作处于被动地位,从而影响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不利于班级凝聚力的形成。
六、要“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忌“对学生漠不关心”
要充分调动和运用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的力量参与班级管
理,以提高班级管理工作的成效。学校的职能是重要的,家庭的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经常与家长联系,借助电话可以及时交换学生的有关信息。让学生家长积极参与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中来,支持班级工作,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的教育手段。
七、要“真诚对待学生”,忌“打击讽刺学生”
目前中职生一般成绩较差,思想不够稳定,有的甚至是初中段的双差生。作为班主任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班级管理的对象是学生,而每一位学生都具有独特的精神世界。通过班级管理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其中就包括了良好的心理素质。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思想品德、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素质的载体。中职生处于心理急剧发生变化的时期,是最剧烈、最困惑、最难以控制的时期。因为此时的学生从紧张而劳累的初中学习生活环境一下转到了比较宽松的中职生活环境中,这就要求班级管理工作者要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的原理和测试方法,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疏导,以改变其情绪和态度,恢复心态平衡,保持心理健康。
八、要“抓制度建设”,忌“朝令夕改”
一个班级内部四、五十个同学来自四、五十个不同的家庭,带来四、五十个不同环境所给予的影响。面对这些来自不同环境的、有较大个性差异的群体,必须有严格的纪律,通过纪律约束,保证集体活动的正常开展,确保形成良好的班风。因此,在新生刚一入学,便制定出详细的班规班纪,实行综合评分制,每项加分减分都有严格规定。班主任对待班干部和普通同学一样,要一视同仁,由此建立起班主任
在同学中的威信。
总之,班级管理工作千头万绪,工作方法千差万别,形势和任务也在千变万化,让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去探索,总结出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经验,使班级工作的水平不断跃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 贺德志.中职班主任五加强五培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6).[2]王先华.职业院校中班级管理与科学化[N].科技创新导报,2010,(9).
第三篇:浅谈新时期德育工作实效性.doc
目录
一、摘要………………………………………………………
2二、关键词……………………………………………………
2三、正文………………………………………………………
21、德育实效性问题的分析……………………………
22、提高新时期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基本方法与对策…
4四、参考文献…………………………………………………6
浅谈新时期德育工作实效性
摘要:德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点之一。它就是通过有效的方法和手段使德育内容内化成青少年的自觉行动,达到培养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的任务。如何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学校德育与社会影响的反差、与家庭影响的反差、与教育主体的自我实践的反差等三个方面对德育实效性问题进行了深入而细致的剖析。并从加强法制、规范成人行为;明确目标,改革德育内容;不断改革,探索德育规律等三个方面提出了提高新时期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基本方法和对策。
关键词德育德育工作实效性德育规律隐性德育课程
德育工作,简单地说,就是青少年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它是学校工作的重点。德育教育的内涵很广泛,包括: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法制、纪律教育;道德品质教育和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德育就是要通过有效的方法和手段使德育内容内化成青少年的的自觉行动,达到培养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的任务。在社会巨大变革的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常常遇到德育现状与客观环境的变化不相适应的矛盾。这种矛盾往往使现实中的德育教育工作达不到人们和社会对青少年的期望。面对德育工作中的问题,我想就如何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谈谈自己一点粗浅的认识。
1、德育实效性问题的分析
1﹒1学校德育与社会影响的反差
一方面是学校德育工作水平和德育内容、方法不适应德育对象和社会环境的变化。表现在学校德育的感召力不如社会不良因素对学生的渗透力,学校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作用不如社会侵蚀影响。出现了“5+2=0”效应(学生每周在校五天所受教育,被二天放假受影响抵消)。有统计表明:中小学认为对其思想品德影响最大的依次是:电视电影(26﹒6%)课外书(23﹒8%)教师教导(22﹒4%)课本(18﹒5%)呈现出校内不如校外,课内不如课外的态势。
我们村一位在新渡中心学校就读的学生李辉,成绩较好。他后来逢年过节和一些回乡探亲的小老板们一起打牌玩乐。李辉见他们个个是目不识丁,但每年在外当小包头都能挣个十来万元钱,心中羡慕不已,逐渐形成读书无用的思想,成绩骤然下降。经父母和老师的多次劝说,他仍然坚持不读书以后照样可以挣钱照样活得潇洒的观点,最终放弃学业。我们学校像这样的学生这样的想法的又何止他一人。
另一方面是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同国内外文化交流不断发展,一时不免泥沙俱下,鱼龙混杂,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中落后腐朽的东西也乘机而入,如尔虞我诈、弄虚作假作风等污染了我们的社会风气,影响了青少年一代。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全民”经商热的出现,客观滋长了以权谋私、钱权交易、投机取巧、唯利是图、偷税漏税、走后门等不正之风。这
种社会的腐败现象,以它无孔不入的渗透性和贯穿力影响了校园里的童心。因此,有些学生在思想上产生了困惑,以迷惘的眼光注视着社会和人生,这也是学校德育难以取得实效的一个重要原因。
1﹒2学校德育与家庭影响的反差
众所周知,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目前我们的家教大致有这样两种倾向:一种是分数型。不少家长受传统的人才观“学而优则仕”思想的影响,认为读书就是为升学、做官,他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于是只注重分数,重智轻德,为了提高孩子的文化成绩,有的教孩子认字,让孩子背课文,给孩子讲解练习题,帮孩子写作文,有的请家庭教师,或送孩子参加各种各样的辅导班,有的孩子买课外辅导书,参考资料,竞赛题,不管质量如何,不知孩子是否看得过来,更不管价钱多昂贵,一律都买,就连价格昂贵的钢琴、学习机教也源源不断地送到学生手中。而对孩子的思想品德、人生价值、社会责任等则问之过少。有的甚至不闻不问。另一种是溺爱型,随着独生子女比例的增加,一个家庭中往往是二个或四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养成了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坏习惯,似乎自己是天然的被侍候者。我们曾听到过这样一件事。问一个孩子你知道你妈妈最爱吃什么吗?孩子回答:“最爱吃鱼头一—因为每次她都不吃鱼肉,而是吃鱼头。”每个成人都体会得到其中苦涩的味道。我们学校有个学生叫叶伟,今年小学五年级,是个独生子。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把他捧在手里疼。从小养成了说一不二的坏习惯,不管吃什么总要他先尝尝,吃腻了再留给家里人,看见什么好玩的东西必须在规定的时间满足他,久而久之就成家中的“小皇帝”。有一天,奶奶七十大寿,客人未就座,他一见满桌子好菜,于是先迫不及待地用手抓吃起来,奶奶生气了说了一声:“孩子,像什么话?等会儿我拿碗盛给你!”话音未落,“啪”的一声,一桌子菜被孙子打翻在地。奶奶看着满地的酒菜,伤心地说:“孩子啊,奶奶爱了你十几年了,难道你爱我一天不行吗?”震惊中外的报道《夏令营中的较量》是对我国当前家庭教育的一个最好的透视。家长对孩子的溺爱,使其一方面冲动、任性、缺乏自制力,一方面只要求别人爱自己,而想不到也不会爱别人,结果如前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在《帕夫雷升中学》一文中说的一样,“薄情就会产生冷漠,冷漠会产生自私自利,而自私自利则是残酷无情之源”。面对这样教育对象,学校教师感到德育的实效性难以体现,教育宗旨难以实现。
1﹒3学校德育与教育主体的自我实践的反差
有人对四所中学的三千名学生和二十名政治教师进行抽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作为德育工作主阵地的中学思想政治课的现状令人担忧。不愿学的有2701人,占90%;为了应付会考和升学考试的有2911人,占97%。为了接受教育和增长知识的有89人,占3%。认为思想政治课最不重要的有2608人,占87%,认为思想政治课为一般科目的有392人,占13%。没有一个人认为思想政治课最重要,在被调查的教师中,大多数对自己的工作环境不满意。热爱政教专业的有6人,占30%,14人懊悔当初选择了政教专业,占70%。上述调查材料虽然受“为应考而教”、“不考就不学”的应试教育影响,但不难看出我们学校德育工作面对变
化的时代和发展的社会,仍然相对滞后,存在着长期以来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的问题和矛盾。
第一是德育目标的设立,突出表现为“两多两少”,空洞的大道理多、具体实用、操作性强学生易于内化的少,陈旧呆板的多,既根据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又切合中小学生实际和身心特点的少。在要求成人化、理想化和“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生能熟练地背诵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有关条文,但很少人真正理解什么是社会主义,能流畅地列举经济发展中宏观调控的有关内容,却很少有人对现实的经济生活有切身体验,有的不仅明显滞后于时代和社会的发展,甚至与时代和社会发展相矛盾。
第二是德育内容的配置,突出表现为八个字“配置失调,编排颠倒”。从现行中学思想政治课教材来看,内容配置偏向于思想政治教育。初中阶段60%左右内容属于思想政治教育,优良道德传统教育和法制教育各占17%左右,心理素质教育仅占6%左右。而高中绝大多数内容属政治教育,其他内容占的比重极小,存在着严重忽视道德品质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的问题,在内容的编排上,也有很大的缺陷。如:初一年级思想政治课大纲所规定教学内容序列是:(1)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2)热爱社会主义祖国;(3)培养为人民服务的思想;(4)发扬集体主义精神;(5)公民要自觉遵守纪律;(6)热爱劳动艰苦奋斗;(7)热爱科学勤奋学习;(8)尊重他人尊敬师长。这样编排已显然脱离了学生的实际,我们讲爱国主义教育时,总是不顾学生年龄特点,大、中、小学“一刀切”,试想一个连祖国也不懂的小朋友,怎样叫他去爱国,一个连自己父母也不爱的学生,怎么谈得上爱国。
第三是德育的方式方法,突出表现为形式主义和教条主义。德育必须育德、育心、育人,就应该注重用生动形象、学生喜闻乐观的教育方式,追求潜移默化,春风化雨的教育艺术。我们现在仍然习惯用运动式、形式化、封闭的方式来进行德育。如三月份的学雷锋做好事活动,清明节的大规模扫墓传统教育,红五月的革命歌曲大合唱大赛,刷标语做报告,开主题班会,诸如此类循环往复,阵势大收效小,我们的德育工作者没有掌握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基本规律,以及富有成效的教育方法。例如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许多国家把中小学德育重心放在价值观的教育上(实际上是帮助学生建立起评价事物和自我行为对错、好坏、合理与不合理的整套标准体系)。而我们却忽视了培养学生认识、分析评价社会及自我的能力,仍然侧重于具体结论的灌输上。这实质上一个重里还是重表,重本还是重末的区别。上述种种矛盾和反差表明小学生德育必须适应社会的探索相应对策,通过改革,使德育工作走出困境,对于这一点,各地德育理论研究者和学校德育工作者作了不少努力,就德育的性质、学校的课程设置及德育基地建设等,提出了很好的改革意见。
2、提高新时期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基本方法与对策
2﹒1加强法制,规范成人行为
前面已经提到现代社会环境对青少年学生具有不可低估的影响。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把青少年学生作为德育的主要对象,但我们不能不正视在众多的成年人中,尤其是代表国家行使职权的各级公务员身上所存在的行贿受贿、以权谋私、权钱交易、腐败堕落等消极违法现象,还有全民经商热中的假冒伪劣,偷税漏税等严重违法行为,可以说是多不胜数。而我们的小公民们生活在这个环境里,试想一下如果不严惩这些违法事件,要谈德育的实效是不可思议的,因此加强法制,真正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是德育工作取得实效的首要途径。
其次,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是建立在社会已经形成了比较合理、成熟和稳妥社会道德规范的基础上的。思想品德教育中出现了的许多矛盾和问题,不能不说与整个社会思想道德规范建设还不完善有关。例如,有一位加拿大籍华人回家探亲,返期未到,却乘飞机先回加拿大去在规定的时间内向政府交税,尽了纳税人应尽的义务。而我们不管集体个体,千方百计的是想逃税,相比之下,可见一斑。看来,动员全社会的力量,迅速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相适应的、合理的、稳定的思想道德规范,也是德育教育获得良好发展的前提和依据。
2.2明确目标,改革德育内容
长期以来,由于人们片面地理解毛泽东的“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这一指导思想,导致出现了根据政府、党派甚至个人的政治需要而不断改变学校德育内容的现象。这样做,不利于青少年基本的稳定的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形成。教会学生做人,做一个好学生、好公民、是中小学德育的首要任务,也是主要目标。只有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道德品质,让学生具有社会公德和传统美德,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真正体现德育的育人功能。
今天的中小学生正处在社会变革的伟大历史时期,是跨世纪的一代新人,学校德育内容的确定,必须以此为立足点。如果仍然以“思想教育”、“政治教育”为主旨,就背离了社会和时代的要求,也不符合中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身心发展规律。学校德育内容的确定应充分体现它的基本性和稳定性,如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人类共有道德准则和价值观念,应该侧重行为习惯,道德规范,心理品质等方面的基本素质教育。德育应注重融理论阐述与实务操作为一体,要突出新时期德育工作的新特色。在德育探索中,对爱国主义教育、精神文明教育、养成教育、审美教育、师德教育、市场经济下的道德教育、德育方法等德育工作的重点、难点、热点进行深刻有益的探索并给出相应的对策和思路。只有这样才能找回这门课程所失落的价值,重新确立其应有的地位。
2﹒3不断改革,探索德育规律
德育过程的复杂性是人所共知的,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是比许多自然科学更为复杂的一门科学。不认真探索把握青少年思想品德形成的客观规律,仅仅凭着热情和经验是无法取得德育的大面积的成功的。因为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既与其自身生理和心理的发育有关,又与周围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有关。这里包含着生理学、心理学、社会学、文化学等相关科学的客观规律,违背这些规律,德育必然会走向岐途。正出于这种考虑,各国都十分重视对德育的科学研究。例如,前苏联的和谐教育模式,英国的体谅模式,美国的价值澄清模式、价值分析模式、社会行为和交往模式等。这些道德教育模式的确立,大多是建立在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的扎实的理论研究之上,并以丰富的调查和持久的系列实验的“爱的系列”教育模式等,这些都是德育科学化研究的一个良好开端,能使学校和德育处于科学指导的状态中。
作为学校教育工作者,也要积极探索,大胆实验,改进德育的内容方式和方法,认真研究和改革德育考试考核方法,建立起适应新时期德育要求的,能促使德育为育人服务的考试制度。实践的探索和理论的探讨实际上已经描绘或显示了跨世纪中国学校德育的走向,已进入21世纪的中国学校德育至少将解决以下五个问题:
(一)德育工作者素质的提高
方向明确,机制具备,成败的关键就在于实施者了。现代德育已是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学科,要求德育工作者必须拥有广博专深的知识储备;同时,作为德育工作者必须具有健康的人格,其本身就应是本教科书,要具有人格的感召力,成为学生信服的楷模;此外,德育工作者还必须强化自己的角色意识,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强化德育的系统性
各年龄阶段学生的德育要在进一步明确层次性和针对性的前提下,强化系统性。德育的过程有其自身的规律,为此,应把小学、中学、大学德育作为一个大系统来安排,要避免重复和各种资源的浪费。
(三)总结经验,使其更具操作性、更趋规范化
上文中所举的实践探索的事例仅是国内大量试验的一部分,其他部分还有待于发掘和总结。不过要避免推广
一、两种模式的做法,而要根据地区、民族的差异,选择可操作而有实效的模式,这将是未来学校现代德育工作面临的又一个实际而又迫切的问题。
(四)讲究方法,追求实效
将德育融合在各种教学科目中,其发挥的作用决不亚于直接实施的科目;而在各种教学中,加强认知结构和认知原则的解析和正确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认知态度和价值观,也是实现德育目标的有效途径。
(五)超前思考,创设中国特色的“隐性德育课程”
一些国家的学校,让学生作为主体参与学校内外有助于德育的各种活动,并通过校内外各种有形无形的文化环境、氛围对学生进行德育工作,从而“润物细无声”,收到了显性课程无法达到的效果。由于条件限制,这类课程在国内尚未成气候,然而根据现有条件,摸索创设具有中国特色的“隐性德育课程”的工作应尽早进行。
参考文献
1、郭毅主编《班级管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13-1242、张向葵主编《教育心理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78-295
第四篇:浅谈中职班主任工作
浅谈中职班主任工作
严俊
(湖北省荆州市创业职业技术学校)
摘要:现在的中职生以00后为主,他们较比以往学生更难管理。他们任性,渴望得到他们认为的自由。细心、耐心、大胆创新是现在中职班主任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
关键词:中职学生管理;做朋友;树立榜样;多鼓励;案例分析
引言
一个公司发展得好与不好跟公司的管理有非常大的关系,中职学校班级也是一样。管理班级对一个班主任来说很简单,要想管理好班级我想许多班主任要绞尽脑汁。现在的中职生以00后为主,他们较比以往学生更难管理。他们任性,渴望得到他们认为的自由。细心、耐心、大胆创新是现在中职班主任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下面我以一个年轻班主任身份谈谈我的班级管理心得。
一、树立榜样、做好表率
现在的中职学生大多数都是00后,他们都有几个特点,自私、懒惰、贪玩,喜欢为自己的过失找借口等。比如:我班上曾经有这样一个问题,就是早上出寝出操总是有几个人喜欢迟到,托班级的后腿。批评他们的时候,都说自己迟到的理由,甲说乙迟到我也迟到,乙说忘记定闹钟,丙没有叫醒他。批评过后,他们都表态不再迟到,可是第二次还是迟到。我静下心来,到底是什么原因。结果想到,班上的学生是很崇拜自己的班主任的,你的优点他们可以去模仿,然而你没有时间观念,他们也会模仿你。那次我没有很严厉的去批评他们,而是对自己提高了要求,每天集合,自己提前十分钟到达会场,学生观察到了我的变化,也开始提前到场,而不是总是踩点,班级迟到的现象得到了很好的改观。最后总结出班主任在要求学生做到什么事情的时候首先要求自己也能做到,并且做给学生看,学生才会去认真遵守。
二、和学生做朋友
要彻底让现在的学生听你的,单单一个班主任的身份是不够分量的。你可能只是让学生怕你而不是心服口服。把自己的学生当自己的弟弟妹妹,和他们成为最好的朋友。经常和他们打打球、玩玩游戏、多聊聊天,友谊建立好了,班级管理起来得心应手,他们有什么心思,班上其他不好的动向都有人会告诉你。
三、多鼓励、少批评
学生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想法,而且很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尤其是经常调皮的学生,他们最终是为了吸引你的注意力,也好所谓的面子,要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表扬他们的优点往往要比批评他们的缺点所产生的效果好很多。调皮的学生聪明,知道自己做了错事反而得到了表扬,以后做错事之前都会想到会不会跟班主任带来麻烦。
四、每天一个安全案例分析
多看新闻,网上多搜索一些安全教育案例,每天准备一个分享给大家,让他们自己能在案例中有所体会。青少年气盛,易怒,小摩擦可能会大动干戈。在网上搜索关于打架导致严重后果的视频或故事给他们看看,让他们知道退一步海阔天空、一失足成千古恨的道理。安全责任重大,安全教育不能少。
总之,要管理好现时代的中职生,创新,能与时俱进!
班主任要有细心、耐心,还要敢于
第五篇:如何增强中职德育教育实效性
如何增强中职德育教育实效性
摘 要:中职生是个特殊的群体,德育教育对中职生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做好中职生的德育工作,它是一项艰巨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项需要艰辛付出和坚定守望的长期工程。我们要不断创新德育教育的新路子,帮助学生更好的走向社会。
关键词:德育教育;重要性;实效性;和谐。
有人说,德育是一项脚踩大地、仰望星空的工作。脚踩大地是因为教育必须扎根实践;仰望星空是因为教育必须执著于人类的理想和理想的人类。德育工作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难的是操作与实践很难统一。中职德育更是如此,目前,中等职教的生源大概有三类,一类是对专业有所了解,立志专业成才的;一类是在初中由于种种原因学习不好,不愿上普高的;一类是愿意尽快就业,工作挣钱的。面对这样复杂的生源,要把不具备职业特征的学生通过职业学校的途径培养成为具有专业思想和专业技能的人才,绝不是单纯通过文化课和技能课就能够完成的。培养职业人的首要工作是培养正确的择业观和职业意识。因此,必须探索把中职德育融入职业教育全过程的规律。
必须突出职业特色和专业特色。以就业为导向,是职业教育的定位。职业教育培养学生,是根据市场需求和岗位需求进行的,只有以高尚的职业道德、强烈的职业意识为统率,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具有在岗位上发挥才能的思想基础和职业基础。离开职业特色,中职德育就会失去立足点。职业教育不同的专业有着不同的职业特征、职业纪律和职业行为,空乘专业、服务专业的学生需要经常化妆,要穿高跟鞋,而汽修专业、水暖专业的学生,职业要求就不一样。所以中职德育还要强调专业特色。职业教育强调特色是质量的标志,质量特色除了技能以外,更重要就是学生的职业道德特色以及行为规范特色。
必须创建职业的教育环境和实施环境研究职教德育工作的核心就是承认不承认它的特殊性。不承认特殊性,德育就不可能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德育老师应该有正确的学生观和人才观引导中职生从自卑、自弃向自信、自强转化。
首先,德育老师在实施成功教育时,要善于理解学生,帮助学生重新确定职业和人生目标。了解与尊重学生是成功教育的要旨。被人理解意味着受到他人的关注,与他人之间达到心灵的沟通,从而产生一种遇到知己的感觉。善于理解学生的老师,能获得学生的信任,有利于成功教育的推进。例如对他们提供心理援助,消除成功障碍。鉴于学生入学时不同的心态,我们借助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讨论、预设与个案初步形成的过程,施以潜力测试、问卷调研、心理援助、个别辅导、专题讲座、校园热线等,开展有针对性的引导、启发、教育和宣传。帮助学生实事求是地认识自我,包括个性倾向、气质类型、思维特点、兴趣、特长、价值观等等,以便扬长避短,找寻适合自己的专业与职业方向,从而引导学生重新定位职业生涯目标。
其次,德育老师在实施成功教育时,要多运用赏识的方法。任何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需要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赏识来战胜自己的恐惧与自卑,产生一种安全感。这种让心灵有安全感的过程,就是找到“我能行”的感觉的过程。赏识的结果是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自信是成功的基石。中职生需要自信,赏识能帮助中职生找到感觉、感受成功的喜悦和自信感。“生命因赏识而美丽”,教育尤其需要赏识,赏识能够激发学生心灵的火花,会激励学生从自己优势的方面去重点突破。“成功教育”注意调动学生心理机制的积极性,激发学生主动的进行学习。例如在职业生涯规划的教学中,我就特别注重学生对自我的认识,了解自己,自己的优势在哪里?让学生自己列出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俗话说“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成功就是做好真实的自己,只有真实的认识自己的优势,才能更好的发挥自己的优势,做自己生涯的主人。
第三,德育课老师上课要打破常规的教学方式,即老师在讲台上单一灌输,学生在下面机械的接受这样的教学模式。老师要走下讲台,多一些师生学生互动尽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提升学生的自主性。
1.采用模拟教学法,例如在《职业生涯规划》课中的如何掌握求职技巧这个章节中,就可以模仿求职面试场景,让学生自己当面试者,自己当考官,真实再现求职场景和求职可能遇到的问题。通过这样的模拟实验即可以锻炼学生的实际应变能力又可以让学生在体验中领悟教学的要旨和学会求职的能力。
2.结合专业分层教学法,中职学校的德育课教学,首先要教导学生要根据的特长和兴趣来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专业因人而异。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才能充分发掘自己的潜能和优势。因而,在进行成功理念的渗透时可以结合专业来开展德育教学,按专业的侧重点来选择德育教学的侧重点。
例如对航空专业就必须侧重德育中形象礼仪的规范和训练。对会计和市场营销专业就必须加强理财和经济方面的实践教学。通过这样的模块教学加深中职自己对专业的认识,加强自己潜能的开发。充分发挥自己潜能中的优势。让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里,体验“人人成功,个个发展”的理念。
第四,实行家访,密切学校与家长的联系,并且设立心理咨询室,引导每个学生个性的发展,呵护特困生的成功。
成功教育的理念就是人人都能成功的教育方式,中职生本身文化底子较薄弱,自我约束能力有也较差,为了能够把心理上有自卑感和行为上比较散漫的差生引导到正轨上来,就必须家长参与。俗话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做为学校要把每个孩子的底细摸清,就要密切家长和学校的联系,并把孩子在学校取得的进步及时反馈给家长,以此来共同关注他们的成长。中职生很多时候他们在心理上有自卑感和不够自信,针对这样的心理困惑,我们德育老师就专门设立心理咨询室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和困惑并且及时给予解决。通过这样的方法可以改善他们的心态,促成成功心理的形成。
(二)营造成功意识的校园环境,让中职生在这样的环境下熏陶成功理念。
虽然德育课是学校进行德育教育的主渠道,但是外部环境对中职生的影响和熏陶也是不可忽视的一种渠道。我们学校为了对学生成功信念的渗透,在校园环境的布置和标语的选择上还是颇费心思的。优化的教育环境对学生的成长、成功能起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效果。为此,我们充分利用和放大教育资源,努力营造催生成功的育人环境。
“让校园的每一块墙壁都说话,让每处环境都育人”一直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从教室、学生寝室到实训中心的环境布置,从校园橱窗到校内标语的设计,我们都力求围绕成功教育主题、体现专业特色。例如学校比较醒目的地方都会有激励性的标语:“学会合作,学会做人,学会学习,是成功人生的基础。”“失败是成功之母”、“只有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学生优点的地方,学生才能产生上进心”、“当一个人一心一意做好事情的时候,他最终是必然会成功为了成功地生活”,“少年人必须学习自立,铲除埋伏各处的障碍,在家庭要教养他,使他具有为人所认可的独立人格”通过这些带有标志性的语言激励学生不断地想成功迈进。
我们十分重视学校人文环境的建设。我们围绕成功教育的主题对校园价值观进行了重新设计和补充。
我们确定的成功教育背景下的教育理念是:人人都有才,人人能成功。我们的育人宗旨是:一切为了学生的成长与成功。学校管理价值观是:帮助师生成功是管理者最大的成功。教学宗旨是:为学生的成功学习而教。努力营造崇尚成功的校园价值观。有道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个学生的成长环境的熏陶和激励对学生的内心的激励和转变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提供实践平台,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让学生在活动实践中品味成功的喜悦和成就感。
在课余尽量搭建活动平台,丰富成功体验。专家认为成功教育的教学策略之一就是“多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我们这里所说的活动内涵要丰富得多,学校尽量提供各种各样的活动平台,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能。
1.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加德纳有一句名言: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只是经常表现为不同的形式“根据他的多元智能理论表明每一个学生无论是聪明还是愚笨,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都能获得可以尽量施展其才能的机会和可能。所以我们就根据每个学生的各种各样不同的能力,开展不同的活动平台让学生尽情展示自己的才能。比如,书法比赛,演讲比赛,气排球比赛,舞蹈比赛、歌唱比赛等形式多样的竞赛。让他们在实践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和成就感。感到自己的能力被肯定和赏识的自豪感。
2.开展学生专业技能大赛。利用学生自己所学的专业开展专业技能大赛,这不仅能增强学生自己的专业意识,还能让学生体验职业成功带来的认同感。例如;开展插花比赛,雕刻水仙花比赛,会计作帐比武,计算机打字设计程序比赛,食品专业在中秋节做月饼。通过多种专业技能比赛,让学生在职业实践中认同职业的成就感,尽量能够做到人职匹配,让学生在实践中对专业的成功体验。
3.大力开展学生社团活动。利用社团活动,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己其他才能的舞台,我们学校的社团成立的时间很长,学长带学弟学妹的方式传承的,比如有舞蹈协会,书法协会,演讲协会,手工艺协会等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特长选择自己喜欢的协会,在协会中展示自己的才华,充分发挥自己各方面的潜能。学校开展文化节活动,开展书法比赛,舞蹈比赛,演讲比赛等方式评出一、二、三等奖激化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同时也为学生开发多方面的潜能提供一个展示的平台。
(四)创造岗位实践和成功就业等方式,让学生体验职业成功的成就感。在贯彻成功教育理念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教育教学活动与岗位实践相结合、相适应的原则。围绕知“识、能力、素质”一体化的人才培养体系,强调中职生创造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道德教育;强调校企联合的培养方式;强调产教链接,实现”校内基地生产化、校外基地教学化“,强化学生操作技能,缩短学生工作适应期,增强学校社会服务能力;强调依托社会资源的教育平台,组织到企业参观和调查、企业家报告会等活动,将社会实践、就业与创业教育、素质教育等作为教学中的一个环节纳入人才培养方案的整体设计之中。组织毕业生人才交流会,增强中职生的就业机会,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岗位,可以增强职业自信心和自己被需要的成就感。
丰富多彩的活动和职业实践丰富了学生的职业体验,发展了特长,锻炼了能力,更激活了学生的成功心理,增加了他们生活的成功幸福指数,他们带着从活动中获得的成功喜悦,充满信心地去创造包括学业、做人在内的其他方面更多的成功。
从上面的论述我们可以得知做为培养新型职业素质的一线技术人员的中职学校更应该把成功教育做为职业学校德育教育重要任务。通过成功教育可以重塑中职生自信、自尊、自强的新形象,不断扭转社会、家长包括学生自己对中职生的偏见和对职业教育的偏见;通过实施成功教育培养包括职业道德、职业素养、职业技能等多方面的素质,匡正应试教育对人的发展的误读;通过实施成功教育促使学生以健康的心态踏入社会走向适合自己的岗位,也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更主要的是通过实施成功教育来实现教育的成功,真正体现教育的公平——无论什么人,无论接受什么类型的教育,都能成为一个成功的自己。这是新时代和谐社会对新型人才综合素质能力的需求。参考文献:
[1] 张新洲。刘京海与成功教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2] 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M].沈致隆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3] 杜爱玲,蒋乃平。职业生涯设计学习指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4] 陈剑锋。职业学校”成功教育理念“的实践[J].中等职业教育,2004(24):5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