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三个代表为指导扎扎实实做好农机化投入和项目管理工作

时间:2019-05-13 17:00: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以三个代表为指导扎扎实实做好农机化投入和项目管理工作》,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以三个代表为指导扎扎实实做好农机化投入和项目管理工作》。

第一篇:以三个代表为指导扎扎实实做好农机化投入和项目管理工作

以“三个代表“为指导扎扎实实做好农机化投入和项目管理工作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在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如何认识农业机械化的地位和作用,如何认识农业机械化投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如何找准公共财政条件下农机化投入的切入点,发挥好农机项目的作用,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从山东省农机化投入和项目管理工作的实际出发,通过学习江总书记的“七一讲话”,做了认真的思考和总结。下面,是我们的粗浅认识和体会。

一、进一步正确认识农业机械化的地位和作用,增强做好农机化资金投入工作的自觉性

在“七一讲话”中,江泽民总书记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农业机械,做为大工业和现代科技成果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做为生产力的构成要素之一,无疑是农业先进的生产力。以山东为例,正是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山东几千年来传统的落后的生产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2000年,我省的耕翻机械化程度达到83%,播种和收获的机械化程度达到35.7%和33.3%,在一个乡镇范围内,小麦收获时间已经由八十年代初期的一个月减少到现在的7?0天,三秋生产也由近2个月减少到15?0天。可以说,农业机械化的高效率、高产出、高效益是有目共睹的事实,因此,没有农业的机械化,便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

但是,在研究农机化投入的时候,却经常听到这么一种说法:农业机械化好是好,但现在农村这么多剩余劳动力,再发展农业机械化,农村劳力到哪里去?从这种看法出发,很容易顺“理”成章得出“农业机械化不是今日中国当务之急”的结论,从而使人们对农机化投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产生怀疑,并进而影响到农机化投入的积极性,影响到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和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我们认为,这是不了解农业机械化实际情况的一种片面认识。农业机械做为先进的农业生产工具,因为生产效率高,因而能够在农田作业中大量地取代人力和畜力,这是显而易见地,正因如此,农业机械化能够极大地缓解“三夏”“三秋”劳力需求,为农业劳动力稳定地向非农产业转移或向新的领域开拓创造了条件。同时,我们还应看到,正是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还吸收和容纳了大量的农业劳动力,从而减轻了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特别是向城市转移的压力。山东省2000年末农民拥有农用拖拉机158.3万台,农用运输车162.8万辆,农用汽车10.2万辆,仅农闲时依靠这些机械从事农村运输的农村劳动力就达993.9万人,加上农产品加工、农机维修和农机供应人员,农机行业已容纳农村劳动力1104万人,占山东省农村劳动力总数的30.5%,占农业劳动力总数的44.6%。这1100多万名农村劳动力农忙务农,农闲务机,他们不但保证了农业生产的正常运转,而且促进了农产品的销售和增值,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他们已在农村各得其所,各有所为。如果没有农业机械化,这1100多万农村劳动力农忙务农,农闲势必进城形成民工潮。对于农业机械化这种吸收和容纳农村劳动力,减缓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作用,过去我们认识不足,宣传不够,以至于人们对农业机械化产生种种误解,今天,我们应该实事求是地、客观地加以肯定,应该理直气壮地宣传,以正农业机械化之名,还农业机械化之实,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农机化投入的必要性、重要性,调动各方面对农机化投入的积极性,以促进农机化的发展,促进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

二、找准农机化投入的切入点,促进农机化事业稳定健康地发展

由于农业机械是大工业生产和现代科技高度发展下的成果,因而农业机械化的科技含量比较大,资本有机构成比较高,这就决定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必须有一定的资金投入。据统计,山东省近几年仅购买农业机械的投资每年就达60多亿元,其中用于新增的投资近30亿元,用于更新的投资30多亿元。到2000年底,全省的农业机械总值已达295.48亿元。按目前物价水平侧算,综合农机化水平每提高十个百分点,需新增近50亿元的农业机械。显然,这么大的投资,在目前农村联产承包、双层经营、户营为主的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日趋完善的条件下,农机的投资主体只能是农民,但这不是说国家对农业机械化没有责任了,从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从振兴中华,实现四个现代化出发,党和国家已经把加大农业投入,其中包括对农机的投入列为实现农业和农村跨世纪发展目标的十条方针之首。那么,在农业机械化发展需要大量资金,而国家资金又十分有限的情况下,国家资金应该投向何方,应该如何投?

根据山东省的实践,我们认为,在建立公共财政的情况下,国家 资金(包括各级财政资金)应重点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强化政府对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宏观引导和宏观调控,克服市场经济带来的盲目性和局限性,促进农业机械的结构优化和科学配置。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已成为购买农业机械的投资主体,这是农村改革与发展给农业机械化带来的一大硕果,但是,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和农民因微观利益造成的购机盲目性以及个体投资的有限性,加上联产承包户营为主的农业生产体制,农民购机明显存在着两多两少问题,即小型多,大型少;重复购置多,有效利用少。以农用拖拉机为例,山东的大中型拖拉机由1985年的13.8万台,连续下降到1995年的10.9万台,平均每年减少近3000台,而小型拖拉机却由1985年的24.8万台,增加到2000年的144.3万台。大中型拖拉机的减少直接导致了土地耕作层变浅,农业病虫害增加,土壤蓄水能力下降,水土流失加重,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能力的稳定和提高。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向省和农业部领导汇报,省财政从1994年开始,每年安排400万元的专项周转金用于大型链轨车修理,连续安排了三年,因而山东省的大型链轨车很快就制止住了下滑趋势并开始连年增加。农业部和财政部也正确决策,从1998年开始,对农民和农村集体购买大型拖拉机及配套农机具更新实行补贴。三年来,国家财政对我省大型拖拉机及配套机具更新共补贴资金720万元,带动地方财政和农机服务组织投资13927万元,更新大型拖拉机1981台,配套农机具2300台。在此项目带动下,山东省的大中型拖拉机及配套农具连年增加,到2000年底,大中型拖拉机已达14.05万台,大中型配套农机具已达27.7万台,分别占全国拥有总量的14.5%和19.8%。可以这样说,在国家财政有限资金的引导下,我省农业机械装备结构正逐渐趋向合理,大型农业机械连年滑坡的局面已经有了基本的转变。小麦联合收获机的推广,也说明了政府投入对农机化发展宏观引导的重要作用。小麦收获劳动强度大,季节性强,农民非常希望机械收获,但由于小麦联合收获机投资大,利用率低,在山东推广了十几年一直推而不广。为了推动小麦联合收获机开展跨区作业,提高小麦联合收获机的利用率,从1995年开始,省财政每年安排20万元的小麦跨区作业费,专项用于小麦联合收获跨区作业协调工作,组织小麦联合收获机的跨区作业。由于这项活动提高了小麦联合收获机的利用率,增加了机手的经济效益(2000年参加跨区作业的联合收获机平均每台均赚2万余元),因而虽然财政资金数量不大,却促进了小麦联合收获机的推广应用。到2001年,我省小麦联合收获机已达8.6万台,五年增加了8.2万台,这不但使我省小麦机收程度达到91.2%,解决了我省小麦收获问题,而且有3.8万台联合收获机到兄弟省跨区作业,为外省收获小麦3000多万亩,仅此1项,农机户年增收8亿多元。

2、引进和推广国内外先进机具和技术,大力推动农机化科技进步和创新,使农业机械化不断攀登新的高度和水平。

近几年,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农民对农业机械化的要求越来越广泛,越来越迫切。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注意引进和推广国内外先进的机具和技术,大力推动农机化的科技进步和创新,适应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发展的要求,满足农民对农业机械化的需求。正如江泽民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的:“这是我们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必须履行的重要职责。”

小麦和玉米,是山东省的两大重点作物。在小麦基本实现机械化以后,农民对玉米机械化提出了迫切要求。为此,1999年我省积极向农业部、财政部申报了玉米联合收获机推广科技跨越计划,并得到了农业部,财政部的批准。该项目总投资650万元,其中农业部投资220万元。项目实施使我省玉米联合收获技术得到了较好的推广。目前,玉米联合收获技术已趋成熟,机械质量有了较大提高,机械作业比较稳定可靠,以玉丰机械厂为主,已有几个厂家初步形成了批量生产能力。几年来,我省玉米联合收获机从无到有,已达2000多台,玉米联合收获面积已达150多万亩。

为了适应农业结构调整的需要,推动农机化的科技进步和创新,山东省政府决定从今年开始,用五年左右的时间,由农机部门在全省实施七大农机科技创新示范工程,即玉米生产机械化工程、花生与薯类生产机械化工程、设施农业机械化工程、牧草生产机械化工程、旱作节水机械化工程、果蔬与淀粉加工机械化工程、农用飞机植保机械化工程。今年,省农机办和省财政厅通过专家评估,在全省安排了十二个创新工程示范点,省财政安排了200万元的专项资金,市、县财政与示范点配套400万元。目前,推广的新机具已经到位,正在三秋生产中发挥着示范推广作用。

根据几年来的实践,我们感到,在新机具的引进、试验、推广和示范中,一定要把握好、区分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行为和农民的市场行为。我们认为,新机具、新技术的引进、试验和推广,不是农民一家一户可以胜任的,不能由农民一家一户去承担,这种非常明显的政府行为,理应做为公益性项目由公共财政去考虑,而农业机械的普及应用则是明显的市场行为,农民买不买、买什么机械,完全应该有农民自主决定,特别在投资主体是农民,机械所有权归农户的情况下,政府没有必要也没有可能去管这些事。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农民非常讲究实际,加之农业机械专用性强,一次性投资大,回收期长,利用率较低,因而在某种新机具、新技术的推广之初,对农民购机给予一定的补贴还是非常必要的。如果这时过多的强调农民购机是市场行为,完全依靠市场机制去运作,将会大大延缓某些新机具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过程,从总体上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业科技水平的提高,最终受损失的还是人民和社会整体利益。

3、扶持贫困地区农民购买农业机械改善生产条件,走自我发展、永久脱贫之路。

因为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尽快解决部分地区少数人民群众的贫困问题,逐步改变贫困地区的落后状态,达到全国人民的共同富裕,是我们党和政府的重要责任。我们认为,用扶贫开发资金购买一部分农业机械,推动贫困地区的农业机械化,对于贫困地区走自我发展、永久脱贫之路有着重要的意义。因为贫困地区之所以贫困,往往是客观自然条件和生产环境恶劣,生产力发展水平太低,生产条件太差,而农业机械是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构成因素,是大面积,大范围改善生态环境,使农业生产能够长期稳定发展的重要物资基础。实践证明,推动贫困地区的农业机械化,是加快这些地区脱贫的有效途径。山东省自1998开始,连续三年,每年投资500万元,以山东西部贫困地区和沂蒙山区为主实施农业机械化“3413”计划,即用三年时间,新增4万台深耕深松机,1万台小麦联合收获机,3万台玉米联合收获机和秸秆还田机。项目实施三年,我省西部地区基本实现了农业生产的深耕细作和小麦生产过程机械化,极大地改善了贫困地区的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因此,这些地区的农业生产呈现了稳定发展的态势,农民逐步走上了富裕之路。

4、加强农机科技推广体系建设,提高农机事业单位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各级农机科技推广组织和农机事业单位,承担着科技推广、科技创新和服务农民的重要职责,是各级政府联系农民的桥梁和纽带,因此,加大对农机科技推广体系建设方面的资金投入,改善各级农机事业单位的工作条件,提供必要的先进工作设备和良好的工作环境,是推动农机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的必要手段。近几年,我们对这个问题开始有所重视,从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等方面逐步加大省直农机推广鉴定机构的投资,使这些单位的工作条件有了一定的改善,事业有了一定的发展,为完成任务和今后事业单位的改革,打下了一个较好的基础。

三、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管好农机化项目,充分发挥农机化项目的作用,提高农机化投资效益

近几年,为了推动农机化事业的发展,财政部、农业部以及省财政厅等给予农机部门大力支持,在农机系统实施了一些重大项目。我们认为,管好用好项目资金,实施好这些项目,提高项目投资效益,保证项目发挥作用,是事业发展的需要,是党和人民对我们的要求,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因此,对项目管理我们给予了高度重视,除了搞好人员培训,制定项目管理办法外,在项目管理方面我们还总结了要“积极主动、严格认真、持之以恒、善始善始”十六个字,具体说就是:

1、策划项目和申报项目要积极主动。

策划项目时,一是要积极主动地策划农机部门本身的项目,加强农机部门的自身建设,争唱农机部门在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主角戏”;二是要积极主动地策划当地政府经济发展大项目中与农机有关的子项目。申报项目时,一是必须遵守政府和有关部门规定的时间要求积极上报项目;二是必须遵守政府和有关部门规定的程序要求主动做好工作,按程序办事;三是要积极开拓思路,主动地多部门多渠道申报和争取项目。

论证和执行项目要严格认真。

论证项目,必须严格按照要求,认真调查研究,认真准备资料,认真进行分析和论证。要坚持实事求是,反对弄虚作假。执行项目,必须严格按照要求进行项目的计划管理、质量管理、财务管理、物资管理和档案管理,要建立和健全项目检查监督制度,加强对项目建设的检查和监督。

争取项目和建设项目要持之以恒。

无论项目争取,还是项目建设,往往都要经过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因此,项目工作贵在持之以恒,始终如一,不论何种情况,都不能时冷时热,时紧时松,否则,既不可能争得项目,也不可能建设好项目。

管理项目要善始善终。

项目管理,从机构到人员,从制度到办法,从资金到物资,都要做好充分准备,有一个好的开头,使项目管理工作从一开始就进入制度化、法规化的轨道。同样,项目完成,也要有一个好的结尾。要通过严格认真的竣工验收,尽量使项目建设得尽善尽美。要通过全面客观的总结评价,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以进一步提高今后项目管理水平。同时,还要认真做好项目正常运转以及有关帐目、档案的交接工作,确保项目能够取得应有的效益。

近几年,根据形势的发展,在项目管理方面我们又进行了一些创新,实施了专家评估、政府采购、建档挂牌,评审验收等办法。除此之外,在具体项目管理中,我们还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从实际出发提出具体要求,比如今年农业部的大型机械更新项目,针对项目特点,我们提出“三保证、三创新”要求。三保证是,一要保证专款专用;二要保证按计划落实机具,对此,我们按照政府采购模式,对更新机械实行了集中购置,即根据购置数量由省农机办统一与生产厂家谈判价格,签定合同,然后,厂家分头送货,项目单位验收付款。三要保证国家补贴机具必须参加农业生产活动。三创新是,一、技术创新,即农业机械装备更新不仅仅是数量的更新、更重要的是质量更新,要通过更新购置技术先进、科技含量高的机械;

二、管理创新,除了省办更新机械统一建档挂牌外,要求对新购机械五年内不能变卖;

三、经营机制创新,要通过农机装备更新,转换农机服务组织的经营机制,使农机服务组织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应该说,这些办法和措施,都在项目实施中发挥了较好的作用。

第二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做好新时期信访工作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做好新时期信访工作

http://www.xiexiebang.com 时间:2009-6-15 来源: 浏览:119 【 大 中 小 】

韩金海

信访工作是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重要渠道,是人民群众行使民主权利的重要途径。当前,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社会矛盾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的趋势,信访工作的内容和形式都发生了明显变化。能否正确处理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积极做好信访工作,关系到一个地区改革发展的前途命运,关系到事业的兴衰成败。信访工作要做到稳控到位、接访到位、教育到位、解决到位,已成为各级领导干部需要认真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当前信访问题的特征

信访对象多元化。参与信访的人员涉及各行各业,个体与群体并存,反映的问题门类繁多。信访已经出现一定程度的异化,特别是各种非正常访已经成为破坏社会正常秩序,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问题,成为困扰各级政府的“一大难事”,甚至成为极个别人勒索政府的“绳索”。

信访内容复杂化。信访内容合理诉求与不合理诉求并存。大部分群众的诉求是正当的、合理的,但也存在不少非正当的不合理诉求,或者有些诉求符合情理,但对照当前的法律和政策规定暂时无法解决。

信访形式新型化。信访无论在组织、手段上,还是在行为方式上都在发生深刻变化。信访形式正常访与非正常访并存,且非正常访有 不断上升的趋势。集体上访、越级上访和联名信访甚至无理访、缠访兼而有之。从书信、市长热线电话、走访,到电子邮件访、网络访等新的上访形式同时出现,并且近年来上访群众的情绪日趋激烈。从解决的结局看,转化与激化并存。

二、产生信访问题的原因

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是出现信访问题的直接原因。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社会治安、环境污染、流动人口、征地拆迁等一系列社会问题也日益明显,给信访问题带来了新挑战。同时,一系列重大项目和重点工程的实施,涉及到成千上万人的利益,给信访工作带来严峻的压力和挑战。

利益格局调整造成的影响,是引发信访问题的深层次原因。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种利益关系的调整力度加大,必然会触动一些人的利益。一些人对改革带来的利益调整难以适应,往往希望通过非正常程序和方式维护既得权益或争取更高利益,甚至盲目攀比;一些人利用企业关闭、土地被征等带来的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等,抱着“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不闹不解决”和“法不责众”的错误认识,集体闹访,越级上访,反复缠访。

党群干群关系方面的影响,是引起信访问题的主要原因。极大多数基层干部是好的和比较好的,但也有少数干部尤其是村(居)干部因工作方式简单、决策不民主等原因,导致干群关系比较紧张,在群众中威信下降,说话没有份量,难以发挥党员干部的表率作用,造成群众心不平、气不顺。一旦某事激发或挑动,就会很快在群众中产生 共鸣,引起群访。

法律不全政策欠完善的影响,是产生信访问题的不利因素。目前,我国的法律体系还不够健全,政策不够完善,引发了一些社会矛盾。如当前的违法违章建筑面广量大,情况复杂,有执法不严的问题,有历史原因,也有政策上及规划控制上的因素,从中也因违法违章建筑而滋生了许多信访案件。

社会多元化价值取向的影响,是增加信访问题的不确定因素。当前,社会结构和社会组织形式发生深刻变化,价值观念多元化,人们思想活动的选择性、多变性、独立性明显增强,但民主法制意识、政治参与意识参差不齐,有的对国家政策了解不多或理解有偏差,一旦自己的某些要求得不到满足就盲目上访。

现有信访体制上的自身缺陷,是助生信访问题的客观因素。受我国长期封建社会行政与司法合一体制的影响,群众习惯于通过行政手段解决纠纷问题,而不愿通过司法途径来解决纠纷。信访人往往信“访”不信“法”,并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越到上面越管用,越是重大会议期间越管用,并作为一种经验相互传授。目前,群众中已形成这种认识:政府在处理信访问题时,会“花钱买平安”,“信访有利”的观念也正在逐步形成。同时,我们的信访考核体制也逐渐表现出一些负面影响,出现越级上访,不管是无理访还是缠访,就要扣分,而在处理无理上访、缠访、滞访等方面却没有一套完整的处理机制。信访人就利用这种到北京去上访上面要扣下面分的考核方法,通过越级上访给干部施压、给政府施压,形成了领导越重视,信访人 越往上面跑的怪圈,使信访量有增无减。

三、做好信访工作的对策

加强组织建设,提高工作水平,从源头上减少各类矛盾。大量的信访矛盾大多发生在基层,做好信访工作,重心在基层,关键也在基层。能不能把矛盾化解在前、化解在小、化解在始发地,主要取决于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是不是坚强有力。因此,要牢固树立固本强基思想,做到重心下移、关口前移,及时化解矛盾,就地解决信访问题。要着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增强基层组织解决矛盾的能力。要教育引导基层干部改进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换位思考,真心为民,以诚待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防止因滥用职权、作风粗暴侵害群众合法利益而引发信访问题。要高度重视并认真解决群众“初信初访”反映的问题,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

推进科学发展,关注民生改善,从根本上解决实际问题。衡量是否重视信访工作的标准,就是看群众反映的问题能不能得到真正解决。当前,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反映拆迁、征地、建房租房、就业、欠薪、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方面问题的民生信访越来越多,已成为新时期信访工作的重点。民生问题无小事,一叶一枝总关情。要把解决民生问题放在首位,把改善群众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结合点,提高决策的科学性,统筹发展的协调性,注重成果的普惠性,谋民利,解民困,消民忧,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要清醒地认识到加快发展是解决民生问题的根本途径,把发展中的矛盾解决在发展过程之中。对要求合理但解决条件暂不具备的问题,要 说明情况,做好思想疏导工作,并把解决问题作为落脚点;对无理诉求,也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切不可对群众的正当利益漠不关心、臵之不理,更不得以不合理、不合法的部分掩盖合理、合法的部分。

坚持教育引导,健全信访机制,从规范上处理信访工作。合理、合法信访是群众的民主权利。要加强信访工作宣传,引导群众依法文明信访,让群众真正了解信访的地位和作用,改变群众不正确的观念,引导群众按照正常的渠道和方式信访,减少对抗性思维,理性表达利益诉求。要加强思想教育工作,做好解疑释惑、疏导情绪工作,以真诚和耐心取得群众理解和支持,使他们心悦诚服地息诉息访。要深入开展领导干部开门接访、带案下访和包案处访等制度,进一步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要坚持依法管理,保护合法信访,解决合理信访,教育无理信访,惩处违法信访。要充分发挥各级党委、政府的主导作用,整合社会管理资源,努力构建统一领导、部门协调、统筹兼顾、标本兼治、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大信访工作格局;建立信访信息预测预警机制、基层信访问题调处机制、信访群众的教育疏导机制;对普通信访实行公开办理,疑难信访实行公开听证解决,信访案件实行群众代表参与调查,复杂信访实行部门会商解决,营造畅通、有序、务实、高效的和谐信访环境。

第三篇:以荣辱观为指导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写写帮推荐)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涵盖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时代要求,反映了社会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明确了当代中国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时代性和实践性,是新形势下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指导方针,我们必须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把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长期任务,切实抓紧抓好,以打牢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范文大全文章-http://www.xiexiebang.com 找范文,到范文大全]

一、遵循“八荣八耻”对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重要的行动指针。当前是改革的攻坚期,也是社会矛盾的凸显期,一些长期积累下来的、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正需要花大力气去解决。在思想文化领域,尽管主流是健康向上的,但不明是非、不知荣辱、不辨善恶、不分美丑的现象还大量存在,不仅严重败坏了社会风气,阻碍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同时也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严峻挑战。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为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方向。

xiexiebang.com范文网[CHAZIDIAN.COM]

强大的精神内核。由于现时期新旧事物的碰撞,带来了一些人们思想的困惑甚至混乱,出现了道德失衡和腐败现象等,严重影响了社会进步、民族复兴和新一代公民的成长。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抓住了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中思想文化的核心问题,以社会主义的精神内涵,科学界定了我们这个时代应具备的是非观念、善恶标准和美丑界限,为我们努力提升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深入挖掘中华文化丰富内涵,向世界展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魅力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内核。也为进一步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明确的标准,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具体操作性。

科学的道德标准。现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不文明、不和谐的情况还随处可见。尤其危险的是由于金钱至上、拜金主义的泛滥,一些人内心深处的羞耻感和罪恶感逐渐淡化甚至消失,负罪感、内疚感缺失,不讲公共道德。社会生活中,爱憎不明、善恶不辨、是非不分、正不压邪的现象见多不怪;与此同时,损人利己、见利忘义、违法乱纪、骄奢淫逸等反被一些人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廉洁奉公、为人民服务、艰苦奋斗等,却逐渐被淡忘。荣辱颠倒、道德失衡是一个社会不和谐的重要原因,它会使人们迷茫和社会正气涣散。“八荣八耻”把大道理贯穿在大家看得见、摸得着的行为规范和准则中,深入浅出,言简意赅,亲和力强,体现了高立意与近距离的良好结合,为坚持“三贴近”,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科学的道德标准。

二、践行“八荣八耻”是做好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任务

由于受拜金主义等腐朽思想的影响,一些人荣辱观念有所淡化。对获得的荣誉缺乏光荣感,对英模人物缺乏羡慕感,对所犯错误缺乏耻辱感,对批评指责缺乏愧疚感。这不仅影响到公民个人的健康成长,而且影响到公民对道德行为的客观评价和自觉认同,败坏了社会风气。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把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一项重要任务,进一步增强人们的荣辱意识。

教育引导。一是要以领导干部为重点,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同反腐倡廉、先进性教育、执政能力建设以及学习贯彻党章活动等紧密结合起来,教育和引导党员干部知荣明耻,增强荣辱意识,严守道德底线,筑牢思想防线。二是要以青少年为主,把社会主义荣辱观引入教材、引入课堂,纳入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全过程,渗透到学校德育教育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三是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融入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四是要面向农村、社区。要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倡导新风尚。

创造环境。一是要把荣誉与个人的实际利益挂钩。只有让群众切实感受到获得的荣誉与得到的实惠相一致,才能使荣誉成为激发人们为社会做贡献的强大精神动力,从而不断增强对荣誉的光荣感和自豪感。二是要创造争先创优的氛围。要广泛开展“学英雄做模范”活动,大力宣传和表彰在各行各业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同时,要严肃查处各类违规违章违纪人员,做到赏罚分明,以此引导人们为赢得荣誉而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主持正义,憎恨邪恶,从而不断强化公民的荣誉观念。三是要营造树正气的氛围。在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敏感问题上,做到公开、公正、公平,坚决杜绝各种不正之风,引导人们通过公平竞争获得荣誉,从而增强人们对荣誉的向往和珍重。

建立机制。第一,要建立健全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机制。第二,要建立健全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修养机制。第三,要建立健全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示范机制。第四,要建立健全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评价机制。

第四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和改进机关后勤管理工作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和改进后勤管理工作

通过近期学习科学发展观,对促进后勤发展、服务机关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提高了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也是加强和改进机关后勤工作要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后勤工作是机关其它一切工作的基础。

一、在工作中做到超前谋化、提前介入。机关后勤工作只能靠前,不能拖后。后勤一“后”,一切工作都得延后。所以,忽视了后勤工作的先行性,必然导致后勤工作处处被动,所以后勤工作要有预谋性、提前性,以此来带动整个机关的工作开展。

二、增强工作的时效性,为机关高效率运行服好务。在新的发展时期,机关工作高效运行就需要后勤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任何工作都要有时效性,而机关后勤管理工作的时效性更为明显。机关后勤工作一定要有很强的时间观念和效率观念,自觉培养准时迅速,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

三、强化服务意识,为机关整体工作服好务。搞好服务是后勤工作的主要出发点和落脚点,后勤工作一定要专业周密、全方位,这样工作才不会有遗漏,才能够周全。后勤工作不仅涉及到机关内部,而且涉及到机关外部;不仅涉及到领导,而且涉及到一般同志;不仅涉及到生活条件,而且涉及到财和物;不仅受内部条件变化的影响,还要受外部条件变化的制约,复杂多变是机关后勤管理工作的特点,所以后勤机关工作人员都要勤勤恳恳,扎扎实实地干工作。后勤工作无小事,日常工作哪一个环节,哪一个方面做不到位,甚至出了问题,都会影响到工作大局。

四、改进工作,查找差距。我们应当深刻认识到我们服务工作的不足和差距,与大家期望值的距离。我们要承认差距、努力缩小差距,正视问题、努力解决问题,同时还要不断寻找差距,不断解决问题。只有努力弥补过去的不足,解决当前的问题,规划未来的发展;努力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强有力的保障,后勤处才能生存和发展。

五、坚持学习,促进后勤整体工作上水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后勤机关同志学习,大家普遍认为后勤工作是体力工作,一谈到学习往往把后勤处人员忽略了,其实,后勤工作人员更需要学习,用新的科学知识和管理知识来武装自已的头脑,为机关和同志们提供更有效、科学的服务,在各种突发事件面前才灵活的拿出主意和方法,并做出正确处理,避免工作陷入被动之中,给机关工作造成损失和负面影响。

第五篇:“以学生为主体”做好中专班主任管理工作

“以学生为主体”做好中专班主任管理工作

摘要:通过作者在中专班主任工作方面的实践,本文认为用“爱心”感化学生、重视“柔性”管理、坚持“平等”思想、激励后进生是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班主任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也是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体现 “以人为本”这一科学发展观核心思想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中专;学生;班主任工作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就是人和人心灵上最微妙的相互接触”,“欲成才,先成人”,针对当代中专生的特点,如何使学生成人、成才,是值得教师和班主任思考的。笔者通过近几年的代课、带班及大量走访学生得出一个结论,如何实施有“灵魂的教育”,即要把“以人为本”这一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思想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具体落实到班主任工作中就是教育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中心,以育人为己任”,引导学生健康幸福地成长。

一、用“爱心”感化学生,辅以“感恩”教育

中专学校的学生几乎都是刚刚初中毕业的学生,在集体宿舍过集体生活,大都不习惯。想父母,想家,甚至舍友之间闹矛盾,这时班主任就要用炽热的情感去温暖学生的心灵,用真诚的态度去赢得学生的信任,主动与他们谈心,了解他们的家庭,理解他们、关心他们、与他们交朋友,让他们觉得在学校和在家一样,把班主任老师当成自己最亲近的人。对闹矛盾的同学不是采取一棒子打死的方式,而是尽量调节,充当他们之间的桥梁,化解矛盾,同时用博大的爱心、高尚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品质来影响学生,使学生能有一颗宽容的心去面对生活,从而使双方达成谅解。

感恩教育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与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就是教育者遵循德育规律,通过有效的方法与手段引导受教育者培养感恩意识,在个人和社会许可的范围内报恩于行的系统活动过程。

当今社会的家庭离婚率相当的高,而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这也是造成一部分孩子学习跟不上的主要原因,这部分学生升高中无望,只好选择中专。而这部分学生大都性格叛逆,不服管。在这些学生身上,班主任应当倾注更大的耐心与爱心。据笔者了解,本班单亲家庭的孩子占全班的三分之一,他们基本上是旷课、迟到、与家长及代课教师顶嘴的“主力军”。针对这种情况,在批评教育的同时要找出这些孩子抵触情绪的原因。笔者通常的做法是,以知心朋友的身份找他们单独谈话,使他们打开心灵之门,走出自闭,让他们把自己的困难、挫折、迷茫主动告诉老师。同时辅以适当的“感恩”教育,让他们

认识到不管遭受到什么不公、挫折,不要抱怨,不要认为人人都对不起自己,相反,要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感谢生养自己、帮助自己的人。通过近一个学期的努力,这些孩子旷课、顶嘴的现象明显减少,与学校、老师、家长亲近了许多。

二、学生管理应刚柔相济,重在“柔性”

从改革开放之初直至20世纪来,我国学校的学生管理和教育一直沿袭着“刚性管理”模式。很少关注人的精神领域。从目前中职学校学生的思想特征来考虑,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采用“保姆式”、“警察式”、“法官式”的刚性管理方式,会使学生的自立性、创新性受到压抑,易出现抵触或逆反心理而自暴自弃。而柔性管理则注重人的精神世界,通过对学生心灵的激荡和情感的关怀,激发其自觉行为和积极态度。

十五六岁的学生自我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还不是很强,尤其是中职生,行为不规范,自身素质较差,在学校的学习压力较小,很容易对自己放任自流,缺课、打架时有发生。根据学校办学方针和培养目标的需要,通过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和实施,使用控制、监督、惩罚等强制性手段迫使学生以某种行为规范去完成学业是必要的。但是,在规章制度的制定和实施上应该是柔性的。在规章制度的制定上,既要体现出对人的要求,又要尊重人和信任人。在处理手段上,应以“教育为主”,当学生违反规章制度时,在重罚上应强调“治病救人”。通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学生深刻地认识错误,避免照搬制度生硬处罚。这些学生可能就会在教师对其的信任和暗示的眼光里感悟教师的用心,找回希望,找回自尊,努力去克服和改正自己的不足,这样的教育效果可能比“处罚”要好得多。但是如果只片面地强调采取非强制性的柔性管理,管理者对学生的违法违纪行为缺乏有效的制约手段,把握不好易导致管理秩序失去控制,具有极大的风险性。可见,离开刚性管理来谈管理和离开柔性管理来谈管理都有一定问题,应该做到“刚柔相济”这才是提高其正确性、民主性与人性化程度,确保学校教学秩序的正常运转。

三、用“平等”思想鼓励中专生

中专学校的学生大多数在基础教育中学习不太理想,基础较差,没有考上高中,甚至有些学生连中考都没有参加,经常受到家长和老师的批评及同学的白眼。到了新的校园后缺乏学习的自信心,学不进去。即便想学,但学习基础差,还是听不懂学不会,于是就自暴自弃。中专生虽然没有高中的升学压力,但在当今讲文凭、讲资历的社会风气影响下,中专生又普遍存在低人一等的心理。这时候班主任老师就应该来帮助他们转变思想,让这些学生明白,今天的所学便是明天的基础,哪怕努力一点进步一点都是对自己负责,对家长对社会负责。

首先告诉学生从心理上正确的认识自己、接纳自己。笔者经常鼓励学生“天生我材必

有用”。这个社会是个多元化的社会,没上大学并不代表将来没有出路,不要妄自菲薄。笔者在一年级新生班会上就让学生了解学校的套读大专政策,学校既是中专学校,又是中国传媒大学、浙江传媒学院等高等院校的函授站,学生毕业后一样可取得大专学历,同时又可考取普通话等级证书,接受这些专业培训并取得证书和文凭,可以给将来的择业和创业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努力发展自己的潜能,而对自己无法补救的缺陷,也要学会安然处之。

四、用“尊重”、“赏识”激励后进生

苏霍姆林斯基曾感叹:“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教育的这种反差告诉我们,对后进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教育者必须正确认识他们,研究他们。首先,在教育转化工作中应尊重后进生的人格。

后进生因为学习不好或纪律差,长期受冷落、歧视,内心很敏感,抵触情绪大,但在内心深处仍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理解、谅解和信任,教师应摘掉有色眼镜,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用尊重启发学生的自我认识,尤其是即将面临就业的中专生,尊重他们,一方面也不要让学生认为教师偏狭和无能,让我们一起来重新温故半个世纪前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提醒教师的一句话:“在你的教鞭下有瓦特,在你的冷眼里有牛顿,在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其次,用赏识教育激励后进生积极表现。“后进生”由于成绩一直徘徊在及格线上下,习惯了批评。爱和信任的缺乏,使他们极度自卑。教师要及时捕捉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生活学习中更要对他们有一点“偏爱”及时表扬。他们一旦意识到自己被认可,被赏识,便能立即点燃希望之火。可见,适时的表扬,在育人工作中是大有益处的,尤其对后进生而言,更是开启他们心灵的钥匙。

总之,“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体到中专的班主任工作,“以人为本”就是班主任要以学生利益为出发点,“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的需要,用“爱心”感化学生,辅以“感恩”教育,用“平等”思想鼓励中专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学生管理刚柔相济,重在“柔性”,用“尊重”、“赏识”激励后进生:千方百计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灵魂的教育”不应只是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更应关注学生身体与心灵的健康成长,让我们这些“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多给学生一些爱心。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下载以三个代表为指导扎扎实实做好农机化投入和项目管理工作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以三个代表为指导扎扎实实做好农机化投入和项目管理工作.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