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新闻信息传播中新闻娱乐化的发展
论新闻信息传播中新闻娱乐化的发展
徐宇青1
摘要:随着新旧媒体的交替,新媒体的不断发展,受众接收的信息越来越丰富多元,人们获取的信息呈爆炸性增长。自20 世纪 90 年代起,我国传媒开始出现娱乐化浪潮,至今,我国报纸、电视的新闻娱乐化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娱乐化已经成为各类新闻中较为常见的表达方式。新闻娱乐化对社会文化和新闻报道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关键词:新闻娱乐化;媒介市场;新媒体;受众
一、新闻娱乐化的现状分析
1.新闻娱乐化的特征
新闻娱乐化指的是电视新闻在发展中逐渐将信息与娱乐融合的一种倾向, 主要体现为在新闻语言、取材范围、制作手法、形态结构等方面逐渐呈现出的与传统新闻有别的、更活跃的面貌。1所谓新闻娱乐化,我们可以理解为,用受众所喜闻乐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去吸引人们的眼球,强调和突出新闻事件的某一轰动性,以适应大众审美。
2.新闻娱乐化的发展现状
随着20 世纪 90 年代,我国传媒开始出现娱乐化浪潮,至今,我国报纸、电视的新闻娱乐化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娱乐化已经成为各类新闻中较为常见的表达方式。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强大的市场压力和各类媒介的激烈竞争,促使新闻媒体逐步向商业化转变,实施商业化运作,在运营、编辑等方面也出现了商业化倾向,为了满足受众对娱乐内容的需求,极大地推动了新闻娱乐化的发展。新闻娱乐化倾向似乎已不再局限于软性新闻。事实上,当今的新闻——包括很多硬新闻——大多都以新闻事件为背景,加以情节化、戏剧化以满足市场的需要。某种程度上说,在传媒界的快速发展过程中,也就是新闻传媒业的商业化运作过程中,新闻原本的特性一步步让渡于商业利益。2
二、新闻娱乐化的形成原因
新闻娱乐化是市场经济作用下的产物,新闻媒体为了谋求自身的发展和利益,做出 1 张莉.当新闻遇上了娱乐, 路在何方?———新闻娱乐化研究综述[J];《声屏世界》 ;2007年11期.周子恒.两岸新闻娱乐化现象的比较研究[J];《东南传播》;2014年06期.顺应社会潮流的调整,以迎合市场需求,适应社会发展。当下中国的新闻娱乐化现象形成原因是多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1.新闻传播市场化
新闻传媒业需要顺应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在日益注重经济效益的今天,新闻媒体不再是单一的国家和政府的发言人,而是需要更加注重适应市场的需求。其新闻产品着重于销量和阅读量,同时注重适销对路。在报纸中刊登广告,也成为报刊盈利的一种重要手段,而这一切意味着要吸引更多的读者。由此,报纸的商业化竞争变得日益激烈,报纸为了获得更多的读者,大部分会在新闻中加入更多人情化的、娱乐化的内容,以吸引读者眼球,抢占市场。2.媒介政策环境的松动
在过去,我国的新闻行业都受到了严格的政策监管,新闻报道内容受到政府的监督和限制,娱乐化的内容是不允许出现在新闻报道中的。但是,自上世纪80年代起,随着我国的传媒业的政策环境越来越宽松,新闻媒介发生了大幅度的改变。媒介市场化步伐的加快,催生了大量新兴媒体的产生,这些媒介成为了新闻传播的重要平台。20世纪90年代,市场上出现了大量的周末报、都市报和晚报,其中社会新闻、民生新闻占据了主要内容。3.适应受众需求
随着新旧媒体的交替,新媒体的不断发展,受众接收的信息越来越丰富多元,人们获取的信息呈爆炸性增长。读者阅读消费的失衡会不断需求产品的“娱乐”性,这是由受众个体的心理决定的。新闻的严肃、刻板已经比不上娱乐新闻的轻松和消遣性,后者对读者受众的吸引力更大。所以,报纸的新闻娱乐化是根据受众的喜好来选择的,不断把新闻报导力度软化,根据读者受众的心理来销售娱乐产品。3新闻娱乐化意味着我国传播媒介由传者中心向受者中心进一步转移,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媒介变革,媒介经营性质及观念的改革必然导致新闻娱乐化。
三、新闻娱乐化的优点
新闻娱乐化的根本要求是以受众为本,这改变了我国长期以传者为本的传播模式,打破了新闻报道严肃、僵化的固化内容。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由于新闻媒体的稀缺性,我国的新闻报道都是以传播者的意愿为主要内容,大量充斥着会议新闻,领导讲话 3 赵怡华.新闻娱乐化现象探究(快速出版)[J];《西部广播电视》;2014年15期.和工作总结等,媒体俨然成为了政治宣传工具,失去了信息传播的功能。而新闻娱乐化的出现,使媒体从高高在上的传播者的角度走了下来,更加贴近群众和民生。通俗易懂的新闻能够更加贴近大众,符合广大人群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式。另一方面,当代人处于长期的社会高压环境下,适量的娱乐化新闻可以成为人们的消遣对象,使人们放松身心,起到了服务受众的功能。
有学者对新闻走上娱乐化之路给予了肯定,认为“软新闻的增加即硬新闻的软处理增强了新闻的贴近性,这种贴近性增强了公众对于社会公共事务关注和参与的热情,这无疑是新闻民主化的一种表现,而且,好的新闻从来就是靠讲故事的方式来吸引人,受众在阅听故事的过程中讨论社会价值和公共事务,新闻告知及一定程度上的启蒙使命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并且,新闻的娱乐化是对以往媒体娱乐功能开发不足的一种阶段性补偿,传媒的商业化运作还促使媒介真正树立起受众观念,可以说是一种受众木位的回归。也有学者从艺术与受众心理角度做了思考,认为“把艺术形式与新闻内容相结合,让真、善、美共生,在真中获得美,逐美中了解真,两者优势互补,势必可以相得益彰”。4
四、新闻娱乐化的弊端
新闻娱乐化迎合了受众的心理需求,受众通过此类新闻,满足他们追求快乐的心理需求,而媒体也通过受众增加了阅读量和影响力,得到了经济效益。因此,为了满足大众娱乐的目的,媒介可能会削弱了新闻的严肃性和权威性等教育意义,使新闻过度偏向于娱乐甚至是低俗化。此类新闻大大降低了大众的品味和修养,造成人们在阅读大量没有价值的新闻中浪费了大量的时间。从深远角度来看,长期阅读这类新闻易造成人群的价值观偏差,甚至会限制人们的思考能力。
一些媒体不断推出娱乐性的文章或节口,致力于寻求新闻的娱乐消遣价值,不但不能发挥休闲的作用,还会弱化媒体的社会功能、喉舌功能,影响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由于以娱乐化为指导,使得一些记者、编辑常在新闻报道和标题制作上挖空心思地寻找“娱乐性”,热衷于搜集道听途说的材料,放大事实,强扭角度,把求真务实的职业精神丢弃一边,违背了一个新闻工作者起码的职业道德要求。5
五、针对新闻娱乐化传播的建议 4 张莉.当新闻遇上了娱乐, 路在何方?———新闻娱乐化研究综述[J];《声屏世界》 ;2007年11期.杨晓峰.论新闻娱乐化的必然和适度[J];《丽水学院学报》;2008年04期.1.坚持新闻的本质
新闻的本源是讲究用事实说话,是对客观事实进行报道和传播而形成的信息,具有准确性、真实性、简明性与及时性等特征,反映在新闻信息中的内容必须对事实具有真实传达。新闻娱乐化与受众产生了良好的互动效应,然而这不是新闻的本质,是不利于发挥新闻传播的真实性的特点的,甚至会与新闻的社会责任背道而驰。因此,新闻绝对不能低俗化,不能为了满足受众的口味,放弃新闻的底线去迎合市场需求。新闻报道仍然应该坚持本质,反映群众的心声,做好重大事件的报道,做好社会监督。2.提高新闻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
普利策曾提过:“倘若一个国家是一条航行在大海上的船,新闻记者就是船头的燎望者。他要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观察一切,审视海上的不测风云和浅滩暗礁,及时发出警告。”受众的注意力是有限的,如果新闻报道者一味追求对娱乐化新闻的报道的话,难免会造成人们对严肃的新闻事件的关注度降低,从而失去了新闻媒体该有的社会责任的意义。因此,在新闻媒介竞争激烈的环境下,新闻从业者更应该对新闻把好关,坚持自身的职业底线,肩负起自己的社会责任感,使新闻报道尽量客观,具有真实性,拒绝低俗内容。平衡好新闻责任和利益之间的关系。只有新闻从业人员树立正确的新闻价值观,才能避免新闻过度娱乐化。3.端正媒体的社会定位
作为新闻的收集者和传播者,媒体是新闻来源的中心,会对社会文化环境产生重大的影响,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媒体的新闻传播功能决定媒体肩负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特别是当下社会经济蓬勃发展的时期,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媒体更应该保持理性,回归真实,在端正社会责任的同时,注重新闻和娱乐的权衡。
为此,媒体的新闻报道应立足于强烈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心,保持浓厚的时代意识和历史使命感,以“春江水暖鸭先知”之敏锐触角,明察秋毫,高瞻远瞩,以具有震撼力与感染力、启迪性与前瞻性的新闻和具有时代特征和时代精神的人物或事件的典型,给公众提供丰厚的精神滋养,从而进发一个民族、一个社会奋发向上的最大潜能。而新闻娱乐化的媒体让全社会沉溺于一种无名的娱乐之风中,我醉、你醉,人人皆醉,忘记一切忧愁与悲苦,使个人和群体只关注眼前的得失际遇,不仅是对现实的误导,更逞论对社会环境的监测了。6 6 陈慕瑜.新闻娱乐化现象探讨[D];暨南大学;2005年.参考文献:
[1]张莉.当新闻遇上了娱乐, 路在何方?———新闻娱乐化研究综述[J];《声屏世界》 ;2007年11期.[2]周子恒.两岸新闻娱乐化现象的比较研究[J];《东南传播》;2014年06期.[3]赵怡华.新闻娱乐化现象探究(快速出版)[J];《西部广播电视》;2014年15期.[4]杨晓峰.论新闻娱乐化的必然和适度[J];《丽水学院学报》;2008年04期.[5]陈慕瑜.新闻娱乐化现象探讨[D];暨南大学;2005年.
第二篇:新闻娱乐 文档
目前,我国理论界对新闻娱乐化无简单明确的定义,一般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来加以阐述:内容上,偏向软新闻(西方媒介称之为“大众新闻”)或尽力使硬新闻软化。其表征是减少严肃新闻的比例,将名人趣事、日常事件及带煽情性、刺激性的犯罪新闻、暴力事件、灾害事件、体育新闻、花边新闻等软性内容作为新闻的重点,竭力从严肃的政治、经济变动中挖掘其娱乐价值。形式上,强调故事性、情节性,从最初强调新闻写作中适度加入人情味因素,加强贴近性,衍变为一味片面追求趣味性和吸引力,强化事件的戏剧悬念或煽情、刺激的方面,走新闻故事化、新闻文学化道路[1]。以上阐述强调了新闻娱乐化现象的三点特征:一是内容上注重软性新闻,二是挖掘硬新闻中的娱乐性因素,三是形式上强调吸引力。
> 从新闻的传播功能这个角度来看,新闻娱乐化是对新闻提供娱乐的功能的异化,即:它放大了娱乐新闻在整个媒介新闻中的地位,放大了新闻价值中的人情味、趣味性因素,因而偏离了新闻娱乐功能的初衷。在新闻娱乐化中,娱乐、迎合受众是其主要宗旨,新闻在给受众传送愉悦的同时,不可避免也制造出着低俗的、色情的、暴力的信息垃圾、引导着消费的、享乐的生活潮流。新闻娱乐化使新闻已不再重视客观冷静的报道,而重在传达一种感官上的娱乐体验:或轻松、或惊险、或奇异。
>> 经济的变革必然影响甚至决定媒介的发展,虽然迄今为止我国媒介基本上仍然受政府控制,但媒介作为在经济上自主经营的单位实体已是不争的事实。面对当前来势汹涌的市场化浪潮,无论操作方式、运营模式还是编辑方针等,我国媒介都不同程度地突现出了商业化取向,表现在媒介内容上则是娱乐化倾向的强化,其中最深刻也是最具有争议性的便是新闻娱乐化的潮流。
第三篇:新闻娱乐化的利弊
新闻娱乐化的利弊,以湖南卫视《晚间新闻》为例分析。
积极意义:首先,新闻娱乐化使新闻放下了千篇一律的严肃形态,转而变得轻松活泼,受众更加容易接受,媒体也赢得了更多的经济效益。其次,它通过将新闻的文化内涵通俗化、大众化,达到了面对更多受众传播的目的,只要分寸得当,它也能取得不错的社会效益。新
闻娱乐化具有两点意义:第一,新闻娱乐化有利于改进传统的报道模式,促进新闻业务的变
革。新闻娱乐化以贴近受众、满足受众需求为报道理念,颠覆了传统的“传者中心论”:新闻
传播已经改变了严肃播报或者说教式传播的局面,说新闻、聊新闻、讲新闻故事、真实再现
等等新鲜的形式不断引入新闻传播实践,以受众为中心的理念在实践中不断强化;第二,新
闻娱乐化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统治教化的“寓教于乐”。新闻娱乐化的娱乐外壳,突破了传统
教化的枯燥和正统,有利于“寓教于乐”。在新闻节目中,介绍多元化、趣味性、知识性的新
闻资讯,着重扩展受众的新闻视野,同时使得受众获得在这个过程中获得愉悦体验,另一方
面,硬新闻的适当软化,使得受众更乐意去接受硬新闻甚至是包含于其中的具有导向性的信
息。消极影响:娱乐化以尽可能软化新闻的方式来满足受众需求,赢取广告客户。在利润的驱使下,媒体放下了高傲的架子,走到了群众当中——这是新闻娱乐化的积极意义。然
而,过度娱乐化也使不少新闻流于庸俗。产生过程中出现的传媒泛娱乐化的不良倾向将使媒
介的权威性下降、公信力丧失,甚至危害社会风气。首先,新闻的功能被异化。新闻的首要
功能是报道事实、提供信息,为人们守望或监督环境,为人们的决策提供信息服务。因此,重要性原是新闻价值判断和取向的首要标准。新闻娱乐化将新闻的首要功能异化为娱乐,使
之成为休闲生活的一部分,并成为新闻价值取向的首要标准。在这样的价值取向下的受众,正在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笑以及为什么不再思考。人们关心他人丑闻的注意力被拉长并乐此不
疲,对那些与他们没有利益关系的商业化和娱乐化的故事当成他们需要的新闻,而对与他们
生存和发展利益密切相关的诸如住房、就业、教育、就医、交通、安全等公共事务报道的注
意力却被大大减弱.从这个角度来看,新闻媒体放弃了作为社会公器的职责,在市场的利诱
下,已从“守门人”变成市场口味的追逐者,这是在新闻娱乐化成为一种时尚时,新闻媒体
及从业者社会角色的错位。其次是媒体公信力弱化。新闻娱乐化的泛滥,延伸到体育新闻、社会新闻、经济新闻等等领域。体育新闻关注的重点不再是单纯的体育赛事本身,更是关注
某个体育明星的私生活或者其他个人的绯闻等等;而在做社会新闻、民生新闻时,甚至移植
文学上的“黑色幽默”的手法,以调侃的形式报道灾难事件或者其他悲剧事件,缺乏起码的人文关怀的道义。再次是,选择和表现新闻的思考方式异化。新闻泛娱乐化过分强调了新闻的娱乐功能,培养某些媒体从娱乐化的视角考虑,选择、判断、采访新闻素材,以及对版面
编排和标题制作进行包装。晚间电视新闻类节目的特殊收视环境,决定了它必须要以“软新
闻”为主,根据观众的口味调整自己的定位,贴近生活,贴近现实,走大众化道路,以争取
更多的受众。,音乐和特技不但没有使新闻的真实性打折扣,反而凸现了主题。可见,对新
闻节目做适当的娱乐化包装是可行的。晚间新闻节目通过表情和语言的改进,加强了主持人
与观众的沟通,在从“播新闻湖南师大教务处电话”到“说新闻”的变化过程中,主持人有了情
感的参与,言语充满了对传播对象的尊重和体贴,而不像传统新闻播音员那样在播节目时正
襟危坐、不苟言笑,从节目开始到结束,始终板着面孔,缺乏与观众情感的沟通。现在的《晚
间新闻》主持人,脸部的表情丰富了,体态语言也成了画面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湖南卫视主
持人李锐播新闻时双手交叉握在胸前,具有独特的个性。湖南卫视的《晚间新闻》首当其冲的打出了新闻娱乐化的旗帜。它以社会新闻为主,反映民生,为老百姓说话。而且一改严肃、呆板、说教的正统模式,以轻松、诙谐和幽默的播报方式,让观众喜闻乐见。湖南台《晚间新闻》形式多样
在省级卫视的群落里,湖南台《晚间新闻》作为新闻的娱乐化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它形
式多样,吸引了无数观众的眼球。1.在报道形式上抓有兴奋点的情节和细节原来在教科书
上被划到新闻背景范畴的东西,在湖南台《晚间新闻》里突出到了前沿、充当了主体。2.灵
动性强湖南台《晚间新闻》有很强的主、客观结合性、连贯性和细节性。很好地和内容结合在一起,从而整档节目显得富有灵动性。3.编辑和制作上推陈出新在节目编辑和制作上,手法活泼,富于变化。它们有各自的栏目标志,譬如“喜报”、“我来露一手”、“远山的呼唤”
等等;在新闻节目中插入音乐,甚至插入流行歌曲。4.主持人语言亲切自然在播报方式上,湖南台《晚间新闻》强调的是“说”新闻。与常见的“说新闻”不同,《晚间新闻》也并不是单
一的说新闻,而是“听我讲新闻”。对新闻娱乐化的担忧与展望
(一)对于新闻娱乐化的一点担忧
新闻的传播规律是十分清楚的,那就是:真实性、准确性、权威性、可信性。如果新闻的娱乐化很好地遵循这些传播规律,它发展的空间还是很大的。但是这样的尺度很难掌控,有的媒体为了迎合受众的、特别是商家的关爱,竟然把新闻的根本性质改变了,使新闻报道
混同于娱乐行为,生活的真实反映似乎可以是任何个人的道听途说、随意铺排,甚至可能是
传播者的主观想象或者精心制造。有的貌似自我解嘲,有的近乎私塾讲古,有的好像编顺口
溜,有的竟如调侃玩笑,缺乏信息共享,缺乏言之凿凿。新闻节目,各有各的形态,各有
各的性质,硬是让所有新闻报道承担娱乐综艺节目的任务,是南辕北辙的,也是毫无道理的。
不分青红皂白,不问高低深浅,一切以主观意志为转移,不是严肃的、负责的传播者应有的态度。真正的好的新闻娱乐化节目,要注意角度、讲究形式。角度新颖、形式完美,自然会
给人以认知共识、愉悦共鸣的魅力,可感可信,回味无穷。要把娱乐化运用的恰到好处,把
新闻做的更加贴近群众,响应国家“以人为本”的号召。[FS:PAGE]
(二)对新闻娱乐化的展望
湖南台的《晚间新闻》无疑开创了电视新闻界的先河,而且给各大电视台起了表率作用,也是新闻娱乐化的一个典范。在如今的新闻娱乐化的大潮中,无论是做什么样的新闻,最低
限度都不能忽视新闻的基本规律,否则,即使获得一时的眼前利益,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必然
祸害无穷。新闻传播在逐渐走向世界,在那里,充满了激烈的竞争。真实、准确、密集、迅
捷、高超、美感,将成为竞争的焦点。新闻的娱乐化在当代是值得肯定的,它运用较为丰
富的表现手法吸引了受众的眼球,它的成功就在于新闻开始逐渐为老百姓办事情,逐渐符合都市生活下的人群,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但是这对新闻节目的要求会更高,一方面是遵循
新闻的规律,真实、准确、迅速的传达信息给受众,另一方面还要注重传达方式,要多样化,要与艺术相结合。市场经济的影响下,电视台已经逐步改制,成为企业单位,自负盈亏。这
样一来,就必须要做出更加贴近受众的节目,可以说受众的需求决定了电视节目的生存。快
节奏的生活方式下,受众需要轻松,需要电视节目为他们缓解压力,所以带有娱乐元素的节
目就有了强大的生存空间。受众的需求给它生存的空间,当今的社会是个多元化的社会,人
们的思想观念也是多元化的,人们渴望获得周围世界变动的信息从而利于自己的生存和发
展。人们的需求不再是过去那种政治味浓厚的信息,他们还需要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等
各个领域的信息,更重要的是人们除各类信息的获取外,他们还希望在紧张的工作之余,新
闻传媒能为他们提供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娱乐消遣。而新闻的娱乐化更多地提供了一些轻松活
泼的文化休闲方式,用戏弄搞笑,调侃玩耍的方式带给人们信息,满足了受众的享乐和游戏的心理需求。媒体的利益也促使新闻的娱乐化得到很大程度的发展,进入市场经济后,很多
媒体从原来的事业单位转向企业化经营,向市场要钱。要有利润,就必须创造出好的媒介产
品,以迎合受众的需求。受众愿意看什么,媒体就得给什么,否则,无论你认为是多好的精
品,只要不受人们欢迎,销售不了,一切都是空话。所以媒体尽量使自己的产品大众化,受
众在文化方面的特殊兴趣引领着媒体传播的趋向,迎合受众,吸引手中的注意力意味着获得
经济效益,对经济效益的渴求驱使着各家传媒尽力使自己所传播的信息能让受众满意。其最
终结果是,传媒有意识地进行针对受众需要的新闻娱乐化传播。从各大电视台新闻娱乐化节
目的收视率来看,都比同类节目要高很多。尤其是湖南台《晚间新闻》,在全国都有很高的收视率,加之国家已经提出“以人为本”的口号,对电视节目有了导向作用,一切服务于受众。
相信新闻娱乐化会在更多的节目中得以体现。我坚信新闻娱乐化勇敢地、坚定地向前走去,一定会有它的市场和发展空间,一定会有美好的未来!
二、电视新闻节目语言娱乐化的利与弊
我们用辩证的眼光来看电视新闻节目语言娱乐化现象的历史和现实,它之所以会一直存
在和发展,是因为它在一定程度上符合新闻传播客观规律,所以是合理的,也是必然的。
(一)电视新闻节目语言娱乐化符合新闻价值的要求。
“趣味性”这一新闻价值观念,在市场熔炉的冶炼下被重新发现,具有趣味性的事实往往
能够引起人们情绪情感上的共鸣,丰富人们的生活情趣,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就是说,新闻的娱乐价值是新闻价值的一个重要因素。
尽管不少人都认为媒体传播的新闻越来越肤浅,以至于把色情、暴力和危机当成胡椒面
和味精滥用的新闻称为“垃圾食品新闻”。以克林顿性丑闻为例,《时代》杂志驻北京首席记
者吉米•弗洛克鲁说:“人们说他们烦透了莫妮卡的故事,但数据显示,只要一有这个故事,他们便会去读、去看。”由此看来,新闻的娱乐性不但不会消解新闻价值,反而能为它们找
到更为有效的实现途径,从而加强新闻作品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二)电视新闻节目语言娱乐化也是追求最佳传播效果的需要。
从传播效果来看,受众的情趣直接关系到整个接受行为的全过程,受众总是主动的有选
择的使用媒介以满足个人的需求,全球传媒出现新闻娱乐化倾向的最直接的动因是受众的兴
趣发生变化,传媒业不得不随着受众兴趣的变化而变化,因为发行量、收视率、收听率是他
们的生命线。
《娱乐至死》是其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出版的一部关于电视文化的著作,其中充满了
对大众文化娱乐化的深刻预见和尖锐批评,尤其对电视文化带给人们言行、情感和思想方面
影响的分析鞭辟入里,电视新闻语言娱乐化现象不仅制约了我国传媒业的健康发展,而且对
整个社会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影响。这种影响是多方面的,并且危害很大。
第一,社会公众知情权受损,造成公众利益被侵害。娱乐化的大众传播把信息报道的重
点放在了那些无关紧要、琐碎的名人趣事、日常事件及带煽情性、刺激性的犯罪新闻、暴力
事件、体育新闻、花边新闻等软性内容上,占用了宝贵的版面和频道资源,而那些关系到广
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新闻却被放在了次要位置。公众的注意力往往被从重要的事务上
引开。传媒一味迎合受众的娱乐口味而忽视社会的重大事件,实际上造成了对公众利益的损
害。
第二,应负的社会责任淡化,造成媒体公信力下降。客观公正、导向正确、遵纪守法、诚信服务、树立在社会生活中的公信力和影响力是媒体应负的社会责任。而大众传播中低俗
化现象不但使传播导向上出现偏差,而且常报道耸人听闻的煽情新闻、无中生有的男女情事、虚构暧昧的情节等,不能如实地反映客观事实,媒体淡化了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第三,导致社会公德的沦丧,造成媒体从业人员价值观念变异。具有教育、传递文化和
宣传社会公德功能的大众媒体在娱乐化传播过程中,大量的报道充斥着暴力、色情等低俗的内容,势必会污染人们的思想,不断地影响、限定和修改着个人的态度和行为,使人们的社
会公德丧失。
第四,混淆是非界限,对青少年健康成长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青少年平均每天都要看相当
时间的电视节目,低俗化的媒体信息则能破坏民族的传统文化,扭曲社会的道德观、价值观,混淆是非界限,从而给青少年的成长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
汶川地震凸显电视现场报道优势
汶川地震发生后,在人们不知所措时,电视媒体迅速做出反应,充分展示了电视在突发性事件中现场报道的优势,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我”在现场让观众“身临其境”
作为观众,看突发事件,看的就是现场,没有什么比出现在电视屏幕上的真实现场更令人震惊、感动、激奋或发人深思的了。而电视新闻现场报道的规定环境就是新闻发生的现场,它是电视台记者以“我”在事件现场、直接向观众口头报道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的报道样式,是最富有电视特点的一种报道形式。
汶川地震发生后,央视以最快的速度派出自己的记者奔赴灾区前线,这些记者分布在四川抗震救灾的关键现场,他们和直播室对接后进行的报道都是以新闻现场报道为主。他们是现场目击者,记者和摄像机目击的范围也锁定了观众对现场目击的范围,他们引领观众进行现场目击。让观众看到了抗震救灾的过程、环境、人物、甚至在倒塌房屋底下救人的感人细节。镜头前,余震不断,楼房倒塌,山体滑坡,人们惊恐、慌乱、哭喊„„所拍摄的画面尽管有时摇摇晃晃,但这些不稳定、不完美的“毛边”画面,会使观众感到如同在救灾事件发生的现场,从而使观众产生了强烈的现场感,提高了新闻的可信性。记者把现场采访报道的真实过程和现场气氛用客观实录手法,原原本本、原汁原味地呈现在观众面前,使观众直接看到、听到现场的场面和声响,直接感受到现场特有的气氛,产生了强烈的身临其境的感受。“我”在现场与观众共此时
电视记者的现场报道改变了过去先拍摄活动画面、后写文字解说、再由播音员配音播出的老一套电视新闻制作模式。采用记者出镜现场口头报道的形式,摄像记者配合出镜记者的报道摄取相应画面,无剪辑地与新闻事件进展作同步传播。正因如此,使电视新闻现场报道与接收具有同时性,这就为观众提供了最快最新的信息,缩短了观众与地震发生、救人等新闻事件发生的时间距离,使观众产生了与事件进展的同步感。在第一时间,让观众了解了突发事件的真相,这在很大程度上吸引了观众,提高了收视率,大大增强了新闻的时效性。“我”在现场使观众触景生情
电视新闻现场流动的画面从信息传播角度讲,具有展示全息信息的得天独厚优势,不仅能使观众从中了解到可信的现场、全方位的信息,更能刺激、引发观众的想象和情感。人们在接受信息传播时,其信任程度与传播层次成反比。信息转述层次越多,其信息损失或变形越严重,可信性就越差,观众的反应就越不明显。电视新闻现场的真实感易于调动观众的情感,报道中的动人场景往往把观众的注意力、情绪卷入其中,与屏幕上的人物同喜怒共哀乐。解放军战士、武警官兵等救灾人员冒着生命危险抢救废墟下受灾群众的画面信息,既形象直观,让观众看得真切,又没有中间环节,不会造成信息损耗。比起报纸文字和语言的描述,镜头前的采访画面胜过千言万语。另外,现场报道通过运用形象的画面和精彩的同期声,也有增值、升华新闻信息量的作用。
“我”在现场使观众产生参与感
汶川地震发生后,观众最想了解的是具体灾情、救灾过程和灾民吃住等问题,记者在现场采访受灾群众、基层干部、救援人员和抗震救灾指挥部人员,了解情况,详细进行现场报道。另外,记者出镜向观众当场讲述抗震救灾所发生的一切,将事件现场和新闻人物一起带
到观众面前,让观众自然而然地参与其中,既真实又亲切,符合观众的收视心理。这种交流是语气的交流、情感的交流、心灵的交流,观众比较容易接受,有利于对新闻信息的接受与消化。现场报道场景的发展变化,也可以广泛刺激、吸引观众,使观众自由地对声画含义作自己的分析和评价。为了让观众对震中灾害状况有一个总体的了解,央视现场记者还动用直升机、滑翔机冒险对无人进入的重灾区域进行航拍,这样就满足了观众急切想看到地震灾害实况的需求。这种毫无记者主观强制色彩的报道,也会使观众产生参与感。
电视新闻现场报道是电视新闻中最有生命力的品种,在传播媒介的竞争中也最有实力。透过汶川地震抗震救灾这一突发事件,研究探讨电视新闻现场报道所呈现的现场感、同步感、亲切感、参与感等优势,对于基层记者把握其优势特点、面对突发事件和重大活动更加游刃有余地发挥其有效作用,具有较强的借鉴和创新意义。不可预知但深具魅力的现场在召唤着有思想准备的新闻记者,广大观众也期盼着与其同行。
与其他媒介相比,电视媒体具有以下优势:
第四篇:新闻娱乐化现象提纲
浅析新闻娱乐化现象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我国传媒行业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获得了飞跃发展。然而在发展过程中受到西方新闻娱乐化大潮的冲击,纷纷随波逐流。新闻娱乐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新闻娱乐化的泛滥使得媒体公信力下降、媒体社会责任感弱化、人文关怀缺失等一系列问题随之而生。本文从新闻娱乐化现象的现状、新闻娱乐化的内涵特征和表现形式、新闻娱乐化的成因及其利弊等进行分析,最终提出改进措施。
关键字:新闻娱乐化;特征;成因;利弊;措施
一、我国新闻娱乐化的现状
二、新闻娱乐化的内涵特征和表现形式
(一)、内涵
(1)、定义
(2)、传播学的角度去分析
(二)、特征
(三)、具体表现形式
(1)、新闻内容上
(2)、新闻表达技巧上
(3)、产品节目的包装上
(4)、题材选择上
三、新闻娱乐化的成因及其利弊
(一)、成因
(1)、政治上:社会转型期
(2)、经济上: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
(3)、媒体自身:追求利润最大化和媒体间竞争
(4)、受众上:符合受众的心理需求
(5)、外部环境:受到西方媒体的影响
(二)、利弊
(1)、利
(2)、存在问题
四、改进措施:
(1)、政府应建立并完善相应的政策法规,加大执法力度
(2)、新闻工作者应树立并遵循正确的职业道德观
(3)、媒体自身要牢牢把握新闻娱乐化的限度
(4)、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真实性)
(5)、引导受众需求,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
五、小结
第五篇:新闻传播
上海大学历届考研试题
2001年传播学理论考研试题
一、填空题
1.对“传播”一词的定义大体可以分为三类,即共享说.劝服说()。
2.()在其名著《舆论》中用“铅版”一词阐述了传播与“我们头脑中的图象”之间的关系。3.传播的实现必须具备四个最基本的条件,即传播者、信息、()和受传者。
4.()是社会上相当数量的人对某一特定问题表示的个人意见.态度和信念的汇集。
5.()理论认为,自由是伴随着义务的.享有特权地位的报刊对社会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6.《大众传播模式论》一书的作者是()和凯文•温德尔。
7.传播者是传播过程的控制者,所以对传播者的研究在国外也叫()。
8.“两极传播论”认为,观念首先由传播媒介传给人群中比较活跃的(),然后再由他们传给不太活跃的其他人。
9.香农认为,凡是在一种情况下能减少()的任何事物都可以称为信息。
10.体语有三种类型,一是动态的动作,二是静态的姿势,三是利用语言的特点以表达意思的()。
11.以多媒体技术为基础的网络传播具有().传播的双向互动性,传播权利的普及和平等以及传播的个性化和个人化等特点。
12.麦克卢汉提出的媒介理论,包括媒介有冷热之分,媒介是人体的延伸和()等观点。13.克拉帕认为,受众的心理特征和选择过程,群体以及群体规范和习俗(),使大众传播主要是作为一种激活,强化和维持受众原有态度和观点的力量用。
14.二次大战期间()主持的“士兵观看电影”研究,揭示了劝服的重要特征,并为战后的劝服研究铺平了道路。
15.传播的研究方法可以分为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大类,其中后者包括实地调查、控制实验和()。
二、判断题
16.戴元光等编著的《传播学原理与应用》是我国第一本传播学专著蒹教材。
17.世界上第一家成功的商业电台是1906年12月24日在美国马莎诸塞州开始播音的KDKA广播电台。
18.威廉斯蒂芬森认为,人类的讲话只不过是一种工具,本质上与绳子.棍子.盒子等工具没有什么区别。
19.新闻传播者既包括记者.摄影摄象和节目主持人等人员,也包括编辑.导演.导编.总编等人员。
20.“观念的自由市场”和“真理的自我修正过程”这两个观点是从弥尔顿的思想发展而来的。21.香农提出的传播模式用“噪音”这个概念表示信息在传播过程中受到的干扰。22.选择出来的事实是选择者个人意见及其所属阶级意见的反映。
23.印刷和电子媒介在使人类社会脱离所谓“部落化阶段”及至成为“地球村”的同时,也使参与传播的双方即传播者和受众从此天涯海角,人各一方。
24.人们用各种符合进行思维和交流的过程,也就是编码和译码的过程。26.狭义的广播仅指声音广播,而广义的广播则除此之外还包括电视广播。27.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不少观点都师承加拿大学者英尼斯。
28.美国佩恩基金会资助的关于电视对青少年影响的调查研究开拓了传播效果研究的新领域。29.坎特利尔主持的广播剧《火星人入侵地球》事件的研究有若干重要发现,其中也涉及两极传播的问题。
30.内容分析是一种对传播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和定性描述的研究方法。
三、简答题30分
31.拉斯伟尔提出的传播模式是什么?6分
32.拉扎斯菲尔德对传播学作出那些重要贡献?10分 33.受众具有那些特征?8分
34.议题设置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6分
四、论述题25分
35.有人说,电视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但人们能否享受到这种发明的好处取决于人们使用电视的智慧能否与发明电视的智慧并驾齐驱。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看法。要求:1.观点明确,自证己说。2.层次明晰,字句通顺。3.字数不少于500字 上海大学2001年传播学研究方法
一、名词解释20分 1.测量2.实地调查
3.信度4.效度5.间接调查
二、简答题30分
1.用图形说明定量研究的步骤 2.发放式问卷的类型 3.问题设计的一般原则
三、论述题50分 1.内容分析的特点 2.问卷的结构
2002年传播学理论
1、传播有多种定义。请写出你认为较好的一则定义并阐述你偏爱这则定义的理由。如你认为没有较好的定义,也可自行对传播下一个定义,并对自己下的定义作简要的解释。10分
2、请写出一位对传播技术的进步作出重大贡献的人物及其事迹,并阐述其人其事在传播史上的意义。10分
3、为什么说传播的过程可以理解为意义与符号的两度“翻译”过程?15分
4、甲说,新闻中事实和意见是不可分离而且水乳交融。乙说,新闻中事实和意见是可以分离的,而且必须分离。请结合新闻的阶级性,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20分
5、广播在我国至今仍是一种重要的媒介,为什么?10分
6、“靶子论”与“沉默的螺旋说”这两个观点的区别表现在那些方面?15分
7、传播效果研究有若干经典成果,如“枪弹论、个人差异论、中介效果论、创新和讯息扩散论、使用和满足论、议题设置论、文化规范论和意义建构说。”你比较欣赏其中的那种观点?请举例论证。20分
2002年传播学研究方法考研试题
一、名词解释(5*4)
1.信度2.抽样误差3.态度量表 4.离散变量5.t检验
二、简答题(2*20)
1.问卷调查的缺点(250字)
2.研究报告包括哪些方面(250字)
三、论述题40分(500字)论述影响问卷设计的因素
2003年传播学理论考研试题
一、解释(3*10=30分)1.劝服论
2.舆论 3.传播媒介 4.内向传播 5.维模原理 6.知晓权 7.近体
8.沉默的螺旋
9.文化规范论10.多视觉新闻学
二、简答(5*12=60)
1.传播学包括哪些基本内容?
2.简介传播学4位奠基人的主要理论贡献与论著 3.冷媒介与热媒介
4.简述梁启超的新闻传播思想 5.提高宣传效果应注意的问题
三、论述(60分)
1.联系实际,辨证分析传播的功能(40分)
2.多网络传播的特点及与传统媒体的关系(20分)2003年传播学研究方法考研试题
一、名词解释(4*10)1.定量研究 2.经验社会学 3.连续变量 4.抽样 5.名目尺度 6.多因素设计 7.个案研究 8.抽样误差 9.信度
10.相关分析
二、简答题(60分)1.实地访问的重要类型 2.内容分析的方法论原则
3.实验的控制主要应把握的两个方面
三、论述题(50分)问卷的结构分析 2004年试题 R检验
描述性统计分析 定量
简单随机抽样 内容分析 经济传播 信息污染 文化分层 议程设置 铅版
定量与定性的区别和联系(论述)
上大05年传播学理论试题
一、名词解释 1.莱温 2.传播者
3.媒介情景非真实化 4.内向传播 5.新闻
6.文化传播的“维模”原理 7.知晓权
8.集权主义理论 9.申报
二、简答题 1.结构功能理论 2.宣伟伯模式 3.议程设计理论
三、论述题
1.麦克鲁汉的媒介理论 2.陈独秀的新闻思想 2005年传播学研究方法
一、名词解释(8*5)1.信度、效度 2.内容分析 3.分层抽样 4.个案研究 5.控制实验 6.R检验 7.假设
8.答案的穷尽性
二、简答题(4*15)
1.问卷设计中常见的错误有哪些?2.定量研究方法的具体步骤并图示3.科学的研究设计包括哪几项? 4.问题设计的原则
三、论传播学研究的交叉性(50)
2006年传播学理论考研试题
一、名词解释:(8*4)
1、议程设置理论
2、新青年
3、中华民国暂行报律
4、维模原理
二、简答(15*4)
1、简述社会责任理论
2、简述互动**往理论
3、简述媒介情景非真实化
4、简述史量才的报刊思想
三、论述(共58分)
1、试用传播学相关的观点或理论分析“超级女生现象”(28分)
2、论述传播对构建我们当今“和谐社会”的作用。(30分)2006年传播学业务考研试题
一、名词解释
1、社会计量法
2、所罗门斯组设计
3、平均人
4、总加量表
5、集体抽样
6、海德的平衡论
7、相关分析
8、假设
二、简答(12*5=60)
1、内容分析的步骤
2、问卷调查的语言特点
3、影响样本大小的因素
4、调查报告应包括那些方面?
5、实地调查的技巧。
三、论述(30分)
论述传播学研究的科学性。
四、应用题(20分)
要进行一项关于“媒介信任度”的调查,请你设计一份调查计划。
2007年新闻传播业务考研试题 广播电视业务(75分)
一、名词解释(4*5)1,非线形编辑 2,交叉蒙太奇 3,卫星直播电视 4,实地录像 5,摄像采访
二、简答(10*2)
1,录音采访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2,电视新闻导语写作的注意事项
三、写作(25*1)
自选主题,写一篇电视新闻 报纸业务(75分)
一、名词解释(3*5)1,政治敏感 2,预测性报道 3,非线型结构 4,新闻述评
二、简述(20*2)
1,简述新闻职业道德的内涵以及加强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修养的现实意义。2,简述新闻标题的版面作用以及拟制标题的基本作用。
三、据以下材料写一篇250~300字的短讯,拟制标题。
就网上所说的废除中医论,2006年*年*月,全国中医院发展对策研讨会在渝召开。来自全国200多所中医院院长与会,就中医院目前存在的问题,原因,以及发展对策展开讨论(文章来源:某网站,非规范的新闻写法,只是从诸多方面提供材料)2007年新闻传播理论考研试题
一、名词解释(2*20)1,新闻欲 2,新闻 3,大众传播 4,知晓权
5,报刊的社会责任理论 6,内容分析 7,描述性研究 8,麦克卢汉 9,《申报》 10,隐私权
二、简答(10*4)
1,梁启超新闻思想的一些基本观点 2,定量分析的10个步骤 3,英尼斯的媒介理论
三、论述(45*2)
1.谈谈对新闻的舆论监督作用的认识
2.谈一下你对电视娱乐节目例如《超级女声》、《嗨!好男儿》的看法。2008年新闻传播学业务试题
一、名词解释(2*10=20)
1、实地调查
2、莱温
3、SPSS系统
4、非语言符号
5、著作权
6、王韬
7、信息共享性
8、把关人
9、新闻的客观性
10、新闻批评
二、简答(20*3=60分)
1、霍夫兰对传播学对贡献
2、社会责任理论对报刊的五点要求
3、梁启超的新闻思想。
三、论述题(35*2=70)
1、传播学的两大学术传统
2、什么是新闻传播的直接效果和简介效果?如何提高新闻传播构建和谐社会的深度效果?2008年新闻传播学业务试题 广电部分
一、名词解释(5*4=20分)
1、起幅和落幅
2、色温
3、新闻鼻
4、编成
二、简答(20*2=40分)
1、DV对电视新闻的意义
2、联系实例说明民主新闻的特征
三、自拟题目写一篇广播电视新闻稿 报纸部分
一、名词解释(3*5=15)
1、in-deep-report
2、新闻提示
3、设计语言
4、微型导语
5、(暂缺)
二、简答(20*2)
1、联系实例说明新闻的叙事策略
2、报刊的功能定位元素及联系实例说明现代都市报功能定位的缺失
三 结合下列材料,以美联社的记者眼光,写一篇新闻综述(材料选自办《参考消息》-有关近期石油价格上涨)
新闻传播学2008年复试题
一、名词解释 1 全球化 2 诸子百家 3 新媒体 4 文艺复兴
二、简述中国第一部新闻学著作
三、简述中国第一部传播学著作
2009年新闻传播学考研理论试题
一、名词
1、新闻欲
2、社会责任理论
3、实证研究
4、传播学批判学派
5、梁启超
6、文化传播
7、舆论
8、抽样
9、政治家办报
10、著作权 二简答
1、沉默的螺旋
2、中华民国暂行报律
3、大众传播的基本特征
三、论述
1、论新闻传播的公信力
2、联系实际评论我国的电视娱乐节目 2009学新闻学传播业务考研试题 广电部分
一、名词解释(4’*5=20’)
1、talk show
2、CNBC
3、剪接点
4、单边注入点
5、编成
二、简论:
1.简述电视现场直播的基本策略;12’。
2.联系电视现场采访的基本要求分析汶川大地震中电视现场采访的得与失。18’ 三.自拟主题,写一篇电视新闻稿。30’ 报刊部分
一、名词术语解释:(4’*5=20’)
1、融合新闻(Convergent Journalism)
2、“All the news that fits to print”
3、版面编排意图
4、人物通讯
5、编者按语
二、简述
1、分析北京奥运会中我国报纸的经验与教训;15’
2、从西方报纸版面改进的经验中带给我过报纸版面改革的启示。15’
三、根据材料,以《新民晚报》记者的身份,写一篇500的简讯,并拟制标题。25’
2010年新闻传播学理论考研试题
一、简答题(每题10分)
1、推断统计分析。
2、网络传播的主要特诊。
3、媒介文化的特征。4、19世纪30年代大众化报刊的主要特征。
5、受众逆反心理的几种主要表现。
二、论述题(每题50分)
1、分析报刊自由主义理论主要观点。
2、如何认识和处理新闻、舆论、宣传三者关系。2010年新闻传播学业务考研试题
一、名词术语解释 40分
1、再生型新闻线索
2、漏斗式提问
3、情景写作
4、后补性媒体
5、pure design
6、假头条
7、Interaction TV
8、叙事蒙太奇
二、简答题 45分
1、新闻媒介的定位和主要受众群与新闻价值关系。
2、报业面临困境与报纸应对策略。
3、电视评论与报纸评论的联系与区别
三、论述 40分
试论我国新闻媒体面临的政治传播功能,传媒产业功能与新闻专业主义的博弈状况及其应有的理性取向。
四、根据材料写篇400字新闻报道并拟标题
25分材料是黑龙江龙煤集团鹤岗分公司新型煤矿瓦斯爆炸事故(约1500字)。
一、填空题
1.对“传播”一词的定义大体可以分为三类,即共享说、劝服说()。
2.()在其名著《舆论》中用“铅版”一词阐述了传播与“我们头脑中的图象”之间的关系。3.传播的实现必须具备四个最基本的条件,即传播者、信息、()和受传者。
4.()是社会上相当数量的人对某一特定问题表示的个人意见.态度和信念的汇集。
5.()理论认为,自由是伴随着义务的.享有特权地位的报刊对社会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6.《大众传播模式论》一书的作者是()和凯文?温德尔。
7.传播者是传播过程的控制者,所以对传播者的研究在国外也叫()。
8.“两极传播论”认为,观念首先由传播媒介传给人群中比较活跃的(),然后再由他们传给不太活跃的其他人。
9.香农认为,凡是在一种情况下能减少()的任何事物都可以称为信息。
10.体语有三种类型,一是动态的动作,二是静态的姿势,三是利用语言的特点以表达意思的()。
11.以多媒体技术为基础的网络传播具有().传播的双向互动性,传播权利的普及和平等以及传播的个性化和个人化等特点。
12.麦克卢汉提出的媒介理论,包括媒介有冷热之分,媒介是人体的延伸和()等观点。13.克拉帕认为,受众的心理特征和选择过程,群体以及群体规范和习俗(),使大众传播主要是作为一种激活,强化和维持受众原有态度和观点的力量用。
14.二次大战期间()主持的“士兵观看电影”研究,揭示了劝服的重要特征,并为战后的劝服研究铺平了道路。
15.传播的研究方法可以分为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大类,其中后者包括实地调查、控制实验和()。
二、判断题
16.戴元光等编著的《传播学原理与应用》是我国第一本传播学专著蒹教材。
17.世界上第一家成功的商业电台是1906年12月24日在美国马莎诸塞州开始播音的KDKA广播电台。
18.威廉斯蒂芬森认为,人类的讲话只不过是一种工具,本质上与绳子.棍子.盒子等工具没有什么区别。
19.新闻传播者既包括记者.摄影摄象和节目主持人等人员,也包括编辑.导演.导编.总编等人员。
20.“观念的自由市场”和“真理的自我修正过程”这两个观点是从弥尔顿的思想发展而来的。21.香农提出的传播模式用“噪音”这个概念表示信息在传播过程中受到的干扰。22.选择出来的事实是选择者个人意见及其所属阶级意见的反映。
23.印刷和电子媒介在使人类社会脱离所谓“部落化阶段”及至成为“地球村”的同时,也使参与传播的双方即传播者和受众从此天涯海角,人各一方。
24.人们用各种符合进行思维和交流的过程,也就是编码和译码的过程。26.狭义的广播仅指声音广播,而广义的广播则除此之外还包括电视广播。
27.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不少观点都师承加拿大学者英尼斯。
28.美国佩恩基金会资助的关于电视对青少年影响的调查研究开拓了传播效果研究的新领域。29.坎特利尔主持的广播剧《火星人入侵地球》事件的研究有若干重要发现,其中也涉及两极传播的问题。
30.内容分析是一种对传播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和定性描述的研究方法。
三、简答题。(30分)
31.拉斯伟尔提出的传播模式是什么?6分
32.拉扎斯菲尔德对传播学作出那些重要贡献?10分 33.受众具有那些特征?8分
34.议题设置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6分
四、论述题25分
35.有人说,电视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但人们能否享受到这种发明的好处取决于人们使用电视的智慧能否与发明电视的智慧并驾齐驱。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看法。要求:1.观点明确,自证己说。2.层次明晰,字句通顺。3.字数不少于500字。
二
上海大学2001年新闻业务考研复试试题
一、名词解释20分
1、新闻价值
2、新闻背景
3、新闻线索
4、短评
二、简答题30分
1、新闻编辑的基本业务和基本功
2、解释性报道的基本特征
3、举例说明新闻导语改革
三、实践题50分
1、将下面一篇专稿改写成一篇600-800字的综述新闻,并制作标题(含引题、正题、副题)20分
《时代催新 再现活力————从“六艺节”看传统艺术的市场走向》
2、根据下列通讯,写一篇约300字的新闻评论,并拟标题30分 《就监督你一个————杭州市人大常委会“定向视察”活动纪实》
上海大学2001年传播学研究方法
一、名词解释(20分)1.测量 2.实地调查 3.信度 4.效度 5.间接调查
二、简答题(30分)
1.用图形说明定量研究的步骤 2.发放式问卷的类型
3.问题设计的一般原则
三、论述题(50分)1.内容分析的特点 2.问卷的结构
2002年传播学理论
1、传播有多种定义。请写出你认为较好的一则定义并阐述你偏爱这则定义的理由。如你认为没有较好的定义,也可自行对传播下一个定义,并对自己下的定义作简要的解释。10分
2、请写出一位对传播技术的进步作出重大贡献的人物及其事迹,并阐述其人其事在传播史上的意义。10分
3、为什么说传播的过程可以理解为意义与符号的两度“翻译”过程?15分
4、甲说,新闻中事实和意见是不可分离而且水乳交融。乙说,新闻中事实和意见是可以分离的,而且必须分离。请结合新闻的阶级性,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20分
5、广播在我国至今仍是一种重要的媒介,为什么?10分
6、“靶子论”与“沉默的螺旋说”这两个观点的区别表现在那些方面?15分
7、传播效果研究有若干经典成果,如“枪弹论、个人差异论、中介效果论、创新和讯息扩散论、使用和满足论、议题设置论、文化规范论和意义建构说。”你比较欣赏其中的那种观点?请举例论证。20分
2002年传播学研究方法考研试题
一、名词解释(5*4)1.信度 2.抽样误差 3.态度量表 4.离散变量 5.t检验
二、简答题(2*20)
1.问卷调查的缺点(250字)
2.研究报告包括哪些方面(250字)
三、论述题40分(500字)论述影响问卷设计的因素
上海大学2002年新闻业务考研复试试题
一、名词解释20%
1、报道思想
2、独家新闻/深度报道
3、重点编排
4、隐性采访/异地采访
二、简答题30%
1、新闻真实和文学真实有何区别?并请列举新闻采写实例以说明。10分
2、假设你是上海某一新闻传播记者,有人来电声称:“沪松高速公路12.5公里路段刚才发生一起严重交通事故。”这时你正在上班途中,时间是上午8:50,你将如何应对采访?20分
三、根据下列材料写一篇500字新闻稿,并拟复式标题。30分(材料略)
四、为下列文字材料写一篇300字的新闻评论,并拟标题。20分(材料略)
2003年传播学理论考研试题
一、解释(3*10=30分)1.劝服论 2.舆论 3.传播媒介 4.内向传播 5.维模原理 6.知晓权 7.近体
8.沉默的螺旋 9.文化规范论 10.多视觉新闻学
二、简答(5*12=60)
1.传播学包括哪些基本内容?
2.简介传播学4位奠基人的主要理论贡献与论著 3.冷媒介与热媒介
4.简述梁启超的新闻传播思想 5.提高宣传效果应注意的问题
三、论述(60分)
1.联系实际,辨证分析传播的功能(40分)
2.多网络传播的特点及与传统媒体的关系(20分)
2003年传播学研究方法考研试题
一、名词解释(4*10)1.定量研究 2.经验社会学 3.连续变量 4.抽样 5.名目尺度 6.多因素设计 7.个案研究 8.抽样误差 9.信度
10.相关分析
二、简答题(60分)1.实地访问的重要类型 2.内容分析的方法论原则
3.实验的控制主要应把握的两个方面
三、论述题(50分)问卷的结构分析
2004年试题
R检验
描述性统计分析 定量
简单随机抽样 内容分析 经济传播 信息污染 文化分层 议程设置 铅版
定量与定性的区别和联系(论述)
上海大学2005年传播学理论试题
一、名词解释 1.莱温 2.传播者
3.媒介情景非真实化 4.内向传播 5.新闻
6.文化传播的“维模”原理 7.知晓权
8.集权主义理论 9.申报
二、简答题 1.结构功能理论 2.宣伟伯模式 3.议程设计理论
三、论述题
1.麦克鲁汉的媒介理论。2.陈独秀的新闻思想。
2005年传播学研究方法
一、名词解释(8*5)1.信度、效度 2.内容分析 3.分层抽样 4.个案研究 5.控制实验 6.R检验 7.假设
8.答案的穷尽性
二、简答题(4*15)
1.问卷设计中常见的错误有哪些? 2.定量研究方法的具体步骤并图示 3.科学的研究设计包括哪几项? 4.问题设计的原则
三、论传播学研究的交叉性(50)
上海大学2005年新闻理论考研试卷
一、名词解释
1、媒介
2、新闻价值
3、新闻政策
4、舆论
二、名词阐释
1、媒介即信息
2、新闻角色定位
三、简答
1、简述新闻有什么特点
2、简要说说新闻传播的流程
四、问答
1、简述新闻传播规律的基本点
2、陆定一新闻思想内容及评析
3、简要回答西方学者关于报刊的四种理论
五、论述
1、论述新闻事业发展的基本规律
2、结合具体作品,阐述读者的心理规律问题
上海大学2005年新闻业务考研试题
一、名词解释
1、白平衡
2、线形编辑
3、传播符号
4、有线电视
二、简答
1、电视新闻的声画关系(15')
2、电视画面编辑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3、电视新闻评论的共性有哪些
三、填空
四、问答
1、简述广播新闻写作的特殊要求(20')
2、简述记录片和故事片的区别(20')
3、简述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关系
五、写一篇电视新闻稿(20')请结合现在身边所发生的事例,如海啸、矿难等,写一篇电视新闻稿(注意:拟题要精彩,注意导语与报纸类消息的不同)
六、论述2题选1(30')
1、中国城市电视的发展特色
七、依据材料写一消息
2006年传播学研究方法考研试题
一、名词解释
1、社会计量法
2、所罗门斯组设计
3、平均人
4、总加量表
5、集体抽样
6、海德的平衡论
7、相关分析
8、假设
二、简答(12*5=60)
1、内容分析的步骤
2、问卷调查的语言特点
3、影响样本大小的因素
4、调查报告应包括那些方面?
5、实地调查的技巧。
三、论述(30分)
论述传播学研究的科学性。
四、应用题(20分)
要进行一项关于“媒介信任度”的调查,请你设计一份调查计划。
上海大学2006年传播学理论考研试题
一、名词解释(8'*4)1.议题设置论 2.新青年
3.中华民国暂行报律 4.维模原理
二、简答题(15'*4)1.简述社会责任论
2.简述象征性互动交往理论 3.简述媒介情景非真实化 4.简述史量才的报刊思想
三、论述题(58)
1.试用传播学相关的观点或理论分析“超级女声”现象(28')2.论述传播对构建我们当今“和谐社会”的作用(30')
上海大学2006年新闻理论考研试卷
一、名词解释
1、新闻信息
2、媒介批评
3、沉默的螺旋
4、新闻敏感
二、简答
1、社会主义时期新闻事业的特征
2、新闻价值的构成要素
3、施拉姆的大众传播四大功能
三、问答
1、李大钊的新闻思想
2、“天赋人权”论
3、梁启超的贡献
四、选做
1、舆论监督和构建和谐社会
2、提高传播效果的主要途径
上海大学2006年新闻业务考研试题
广播电视部分
一、名词解释
1、华尔街日报
2、新闻线索
3、稿件洞
二、简答
1、录音通讯的内涵及特征
2、根据国内外编辑部体制的情况,谈谈你对编辑和记者关系的看法
三、写一篇电视新闻稿 报刊业务部分
依据材料写一篇新华社快讯通
2007年新闻传播业务考研试题
广播电视业务(75分)
一、名词解释(4*5)1.非线形编辑 2.交叉蒙太奇 3.卫星直播电视 4.实地(况)录像 5.摄像采访
二、简答(10*2)
1,录音采访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2,电视新闻导语写作的注意事项
三、写作(25*1)
自选主题,写一篇电视新闻
报纸业务(75分)
一、名词解释(3*5)1,政治敏感 2,预测性报道 3,非线型结构 4,新闻述评
5、编辑方针
二、简述(20*2)
1,简述新闻职业道德的内涵以及加强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修养的现实意义。2,简述新闻标题的版面作用以及拟制标题的基本作用or原则。
三、据以下材料写一篇250~300字的短讯,拟制标题。
就网上所说的废除中医论,2006年*年*月,全国中医院发展对策研讨会在渝召开。来自全国200多所中医院院长与会,就中医院目前存在的问题,原因,以及发展对策展开讨论(文章来源:某网站,非规范的新闻写法,只是从诸多方面提供材料)
2007年新闻传播理论考研试题
一、名词解释(2*20)1,新闻欲
2,新闻 3,大众传播 4,知晓权
5,报刊的社会责任理论 6,内容分析 7,描述性研究 8,麦克卢汉 9,《申报》 10,隐私权
二、简答(10*4)
1、梁启超新闻思想的一些基本观点
2、定量分析的10个步骤
3、英尼斯的媒介理论
4、西方新闻的发展阶段
三、论述(45*2)
1.谈谈对新闻的舆论监督作用的认识
2.谈一下你对电视娱乐节目例如《超级女声》、《加油!好男儿》的看法。
2008年新闻传播学业务试题
一、名词解释(2*10=20)
1、实地调查
2、莱温
3、SPSS系统
4、非语言符号
5、著作权
6、王韬
7、信息共享性
8、把关人
9、新闻的客观性
10、新闻批评
二、简答(20*3=60分)
1、霍夫兰对传播学对贡献
2、社会责任理论对报刊的五点要求
3、梁启超的新闻思想。
三、论述题(35*2=70)
1、传播学的两大学术传统
2、什么是新闻传播的直接效果和简介效果?如何提高新闻传播构建和谐社会的深度效果?
2008年新闻传播学业务试题
广电部分
一、名词解释(5*4=20分)
1、起幅和落幅
2、色温
3、新闻鼻
4、编成
二、简答(20*2=40分)
1、DV对电视新闻的意义
2、联系实例说明民主新闻的特征
三、自拟题目写一篇广播电视新闻稿
报纸部分
一、名词解释(3*5=15)
1、in-deep-report
2、新闻提示
3、设计语言
4、微型导语
5、(暂缺)
二、简答(20*2)
1、联系实例说明新闻的叙事策略
2、报刊的功能定位元素及联系实例说明现代都市报功能定位的缺失
三 结合下列材料,以美联社的记者眼光,写一篇新闻综述(材料选自办《参考消息》-有关近期石油价格上涨)
新闻传播学2008年复试题
一、名词解释 1 全球化 2 诸子百家 3 新媒体 4 文艺复兴
二、简述中国第一部新闻学著作
三、简述中国第一部传播学著作
2009年新闻传播学考研理论试题
一、名词解释
1、新闻欲
2、社会责任理论
3、实证研究
4、传播学批判学派
5、梁启超
6、文化传播
7、舆论
8、抽样
9、政治家办报
10、著作权
二、简答
1、沉默的螺旋
2、中华民国暂行报律
3、大众传播的基本特征
三、论述
1、论新闻传播的公信力。
2、联系实际评论我国的电视娱乐节目。
2009学新闻学传播业务考研试题
广电部分
一、名词解释(4’*5=20’)
1、talk show
2、CNBC
3、剪接点
4、单边注入点
5、编成
二、简论:
1.简述电视现场直播的基本策略;12’。
2.联系电视现场采访的基本要求分析汶川大地震中电视现场采访的得与失。18’
三、自拟主题,写一篇电视新闻稿。30’
报刊部分
一、名词术语解释:(4’*5=20’)
1、融合新闻(Convergent Journalism)
2、“All the news that fits to print”
3、版面编排意图
4、人物通讯
5、编者按语
二、简述
1、分析北京奥运会中我国报纸的经验与教训;15’
2、从西方报纸版面改进的经验中带给我过报纸版面改革的启示。15’
三、根据材料,以《新民晚报》记者的身份,写一篇500的简讯,并拟制标题。25’
2010年新闻传播学理论考研试题
一、简答题(每题10分)
1、推断统计分析。
2、网络传播的主要特诊。
3、媒介文化的特征。4、19世纪30年代大众化报刊的主要特征。
5、受众逆反心理的几种主要表现。
二、论述题(每题50分)
1、分析报刊自由主义理论主要观点。
2、如何认识和处理新闻、舆论、宣传三者关系。
2010年新闻传播学业务考研试题
一、名词术语解释 40分
1、再生型新闻线索
2、漏斗式提问
3、情景写作
4、后补性媒体
5、pure design
6、假头条
7、Interaction TV
8、叙事蒙太奇
二、简答题 45分
1、新闻媒介的定位和主要受众群与新闻价值关系。
2、报业面临困境与报纸应对策略。
3、电视评论与报纸评论的联系与区别
三、论述 40分
试论我国新闻媒体面临的政治传播功能,传媒产业功能与新闻专业主义的博弈状况及其应有的理性取向。
四、根据材料写篇400字新闻报道并拟标题
25分材料是黑龙江龙煤集团鹤岗分公司新型煤矿瓦斯爆炸事故(约1500字)。
新闻传播理论
一、名词解释
1,舆论监督 2,议程设置 3,新闻敏感
二、简答题
1,论述新闻的社会功能 2,受者中心论
3,解释传播学经验主义学派
三、论述题(二选一)
1,怎样提高新闻媒体的公信力。2,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影响。
2011新闻传播业务
一、名词解释
1,新闻专业主义 2,(缺)3,法拉奇 4,小报大办
5,电视主持人节目 6,微型导语
7,新闻评论选题的依据 8,植入式广告
二、简答
1,新媒体环境下报纸融合报道的意义和基本形态。2,媒体娱乐化和新闻娱乐化的区别和不同影响。3,报纸写作和电视新闻写作的异同。
三、论述
论述媒体舆论引导和舆论监督的双重角色。
四、消息写作400字
材料是关于胡锦涛出席二十国领导人会议和在日本横滨举行的什么非正式会议。
理论
1、名词解释10个 20分
2、简答题4个 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影响
微博在传播中的作用
舆论监督功能(不完整,忘了原题)
3、论述题2个 窃听事件谈新闻专业人员的基本素质和职业道德
选个读过的新闻学或传播学教材谈看法
业务; 1、8个名词解释 知察权 免费报纸 40分2、3个简答 新闻发言人制度和中国政府发言人制度实施中的问题
新媒体议程设置的特点(还是微博?)
我国体育新闻的得与失(后面是不是还有一问?)
3、1个论述 媒体商业化与公共服务的一致性&冲突性,以及其个制的改善(这个题后面印刷错了吧,我都没看懂什么意思。忘了原题怎么说的)
4、神8和天宫1的合体的材料,写个300字简讯
理论:
名解:新闻,传播,宣传,新闻报道,传播学,拟态环境,舆论监督,舆论,(忘了两个)
简答:同楼上,加一个“简述一下经验学派”
论述:同上
业务:
名解:除了楼上那2个,还有公民新闻,全媒体,媒介依赖,剩下三个我也忘了,呵呵
简答:议程设置那个题是“新媒体环境下议程设置的新特点以及其社会影响”
最后一个简答就是“我国体育新闻报道的得与失”,没有后面的了
论述:论述媒体商业化与公众服务的一致性和冲突性及其个规制路径。理论名词接受有个 新闻报道
业务的名词解释 媒体审判 体验式报道 新闻、旧闻、不闻
一些已经过来人的经验,仅供参考
关于学校:
学校的选择是件令人头疼的事,个人认为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有:所考专业在学校受重视的程度以及教学质量、专业课真题是否适合自己的思维方式和答题方式、学校所在城市的经济人文状况等。当然,选择学校时要综合自身情况理智选择符合自己发展目标和自身能力的学校,以尽可能考上为准线,不要好高骛远,也不要过于保守。总之,选好学校后就全身心的投入到复习之中。
关于英语:
单词是英语的基础,考研英语的复习当然是从背单词开始的。我认为最好不要买那种按照字母顺序编排的单词书,因为那些相近的单词罗列在一起很容易弄混,反而不利于记忆。我个人记忆单词的方法是做阅读,做完之后把不认识的单词记在一个小本子上,每天随身带着,空闲时间拿出来看看,“生词”不断重复在眼前出现自然也就成了“熟词”。当然,记忆单词的方法因人而异,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就行。
至于阅读,当然是熟能生巧啦。多看看英语报纸,多做做英语真题,锻炼出好的语感和阅读技巧,选对的概率和做题的速度才能提高。刚开始复习的时候可能做一篇阅读要很长时间,甚至都看不太懂,那都没关系的,因为刚开始复习毕竟记忆的单词量有限,语感也没有那么灵敏。后期就要提高阅读的速度了,大概一小时能读个4篇就差不多了。
作文的提高唯一的捷径就是勤奋,平时要积累一些好的句型,把它们分类记在本子上并且背下来。但是同样意思的句型牢记一两个就行了,否则记得太多可能最后什么也没记住,毕竟使用的时候用不了那么多。一定要记住,作文不是看出来的,是写出来的。不要觉得自己懂得几个句型就沾沾自喜,这样往往会眼高手低,平时可以锻炼着写一写英语作文,在复习后期要坚持每周至少写一篇,这样既有利于句型的反复记忆,又有利于文章构思和逻辑论述的提高。
关于政治:
政治的复习不必花费太多时间,可以晚一些开始,暑假报了个政治班,然后上了全程,平时多关注一下时事。辅导班的老师一般都会告诉你哪些是重点,按照划的重点,暑假的时候可以先看看,理解一下,10月份以后开始记忆完全来的及。答题的时候尽量多方位进行阐释,宜多不宜少。
关于上大新闻传播专业课:
(1)参考书:参考书有《传播学概论》威尔伯.施拉姆等著 新华出版社 84年版 《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童兵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1年版 《新闻学概论》郝雨 王艳玲著 上海大学出版社 2003年版 《传播学通论》戴元光 金冠军主编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6年 《20世纪中国新闻学与传播学》戴元光等主编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1年 《新编广播电视新闻学》吴信训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6年版 《新闻采访与写作新编》(第2版)刘海贵 尹德刚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2年 《新闻编辑》许正林著 上海大学出版社 2002年版 《新闻评论学教程》丁法章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2年版
《新闻学概论》、《传播学通论》、《新编广播电视新闻学》、《新闻采访与写作新编》这几本书是重点,分别对应大纲中的新闻理论、传播理论、广电新闻业务、报纸新闻业务,《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随便看看就好,因为《新闻学概论》是按照这本的框架进行扩展的,至于很难买到的绝版的《传播学概论》和《20世纪中国新闻学与传播学》一套书没什么买的必要。参考书看第一遍可以把重点划出来,第二遍更注重理解,第三遍就可以开始记忆一些东西了。(2)笔记:我买了上届考上大新传的一个学姐的笔记,是按照上大考研大纲:传播理论、新闻理论、报纸新闻业务、广播电视新闻业务整理扩充而成的,我买的笔记还有新闻史的内容,包括一些新闻人物的思想和新闻法等,这样就可以不必买《20世纪》那套书了。在理解了书本上的知识以后,后期就可以丢开书本按照笔记来复习了。我按照大纲找了那些问题在笔记的何处,并在大纲上标出笔记的页码,然后按照笔记上的内容进行记忆。
(3)真题:在看了真题之后你就会发现,真题真的非常重要!每年都会重复考很多历年真题,我根据买来的资料再加上自己的努力把历年真题答案都整理出来了,考前一两个月把历年真题答案和笔记上的大纲所涉及的问题都背下来,基础知识就有一定保证了。
(4)初试:背好了大纲和真题,你就成功了70%以上,剩下的就是平时要多多积累一些传媒知识,比如传媒热点问题以及论文,可以经常去传媒网站浏览相关信息。业务方面考察的比较灵活,甚至名词解释有几个也是书上没有的,比如考察了世界上知名的电台、报纸等媒体的信息,问答题也是结合了当年的时事和热点问题进行分析。还有新闻写作方面要有所提高,多看看报纸,多练习信息的提取以及归纳能力,练习新闻写作。广播电视业务每年必考的题目是写一篇电视新闻稿,可以提前背一篇,考试时就不用临时想了,既节约时间又保证质量。至于论述题,可以到知网上下载上大新闻传播导师的论文来看看,记住他们的主要观点。论述题很多时候都会重复考往年的真题,不一定是当年的热点,比如:2008年灾难性的一年就又考了娱乐节目。
(5)复试:每年的题目都不一样,去年考的就是和初试一样的完整的卷子,还包括一些文史知识之类的,今年考的就是一个小论文“论网络时代传统媒体的生存问题”。这主要还是靠看看论文和平时的积累了。面试的时候,跨专业的同学比较简单,基本就问问毕业论文以及你为什么考传播学,相关专业的同学问的题目就比较专业,要做好准备。总之,考研贵在坚持,既然选择了,就尽自己最大努力去实现!
最后,祝大家梦想成真!另外大家要是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可以联系我!新闻学引论一定要好好看,新闻学大多数都在这本书里。我觉得那个参考书目可能是漏打了。思想史我觉得可以不看。去年在书目里结果也没考,而且一套4本很贵= = 2 上大业务考得很活,今年的话业务这门课几乎没考书本知识。但是如果大纲上提到的,你又有时间,最好去背一下。理论就是引论通论两本重点,业务的话平时要再多积累。去当当上搜《中国新闻采访写作教程》,是《新闻采访写作新编》08年再版之后改过名字了。内容比原先多了一点,主体是一样的。
本来已经发过一帖了,结果修改后被告知出了什么问题,就被删除了……是涉及什么辅导机构了吗?郁闷啊,我没在WORD上保存一份。
不过考完研的人都不轻言放弃,既然已经决定写一份经验帖就一定要写出来。
主要说说专业课,今年上海大学出题特别灵活,相对于前几年的出题风格简直就是一百八十度转弯,很多知识指定参考书目上都没有。那2012年打算考上海大学的同学该怎么做了?由于我非跨专业考的,所以按照我复习的思维给点意见吧。
寒假,虽然这个时间段学习很没效率,但是逼着自己学还是能学点东西的。首先,英语背一下考研核心词汇还要研究下长难句,然后研究下郭庆光老师的《传播学教程》,这本书对于初次接触传播学的人打基础很好。
关于参考书目,开学来后就要开始买上大制定的参考书目了,戴元光老师的《传播学通论》,郝雨的《新闻学概论》,许正林的《新闻编辑》,刘海贵和尹德刚合编的《新闻采访写作新编》这几本书是一定要买的。施拉姆那本《传播学概论》没必要买,根本不考,看看就行了。童兵老师的《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也没有太大必要买,因为郝雨老师的《新闻学概论》就是按照那个体系编的,有点重复。新闻评论不用买,基本不考,有些常考评论的知识在《新闻编辑》那本书里有。去年新增的传播思想史并没有考,也应该作为重点复习,毕竟是新增内容。这些参考书目在暑假前最好能很细致地看完一遍,重在理解。
等到上海大学新的大纲出来后,按照大纲要求内容复习,背诵记忆。
根据今年上海大学的出题风格可以看出上大越来越注重学生的综合实力了,而不是像以前只要死记就能得高分,所以大家一定要多看与新闻传播相关的期刊杂志,一定要是有关学术的哦,而不是什么资讯类的。像《新闻大学》,《新闻爱好者》,《新闻传播》,《现代传播》这些都不错,充分利用你们学校的阅览室和图书馆的资源吧。多关注些新东西,像媒体融合、网络传播之类的。此外对于07年以来的真题也要好好研究,了解上大的出题思路也是重要一计。
下面再说说怎么看一本参考书目,方法我借鉴了传播小王子的读书法,他的经验是:一本书,你看十遍就够了。10遍,你要达到一个目标。10遍看完了后,你要在5分钟内能够把所有的“考点”看完。看不完?我教你这样做。
第一遍:浏览,目的:熟悉书的内容,知道传播学/新闻学是干嘛的。
第二遍:理解,目的:把书里你看不懂的地方,画出来,书里看不懂不是说这个人写书很牛,理论很深奥,而是——他的表达能力欠缺,一个很简单的问题非要用一大最没用的话写出来。你标记好了后,到网上百度下,或者你参考一下别的老师写的书,关于同样问题的表达,就明白啦。
第三遍;结合自己的理解开始划重点(你自己所认为的重点)。并整理自己的笔记。
第四遍:结合考试大纲看一遍,把考试大纲上列出来的画出来,再整理一遍笔记。
第五遍:结合往年的考试题,看书。这一遍,要求你在书上找出相应的问题的答案,并且同往年的考试大纲做一个比较。把往年的每一届试题都做一个比较。你会发现两个现象:第一,试题每天都有好多重复的,以前考过的试题还会再考;第二,考试大纲列出来的,你得往死里背了。
第六遍:穷尽一切名词,简答,论述。把所有的能够出成这三种题型的地方,全部整理下来,用最简单的几个字,写在书的每一页的空白的地方。要求,一个句子,就用一两个字,或者词语概括起来,方便记忆。
第七遍:第三遍整理笔记。笔记的要求:第一,尽可能的简单,就是用一个词语概括一个名词解释,两三个词语概括一个简答论述;第二,要求你把自己认为是重点的地方,大纲里列出来的东西,以前考过的东西全部整理进去。并用不同的标记标注明白。这个笔记是你以后复习的笔记重点之重点。你如果要买笔记的话,就买这种啦,可能就一页纸概括了一本书的考点。
第八遍:看一遍书。这一遍你基本上就明白那些是重点和非重点了。这一遍有个很关键的任务:假如你考的2010年的研究生,你在读书的时候,要用红色的水笔在特殊的地方标记出来“此为2010年试题”,哈~懂不?就是给自己出一份试卷了。我当年考试,猜到了60%以上的试题。包括一个50分的论述噢!
第九遍:扫盲运动。寻找盲点啊。把书里所有的边边角角看一遍。我记得有一年试题出了一个名词解释叫“铅板”,我找了书,发现就在书的左下角一个很不起眼的地方,出现过这个词,而且加了引号。由此我开始了一项扫盲运动。并提出一个口号“书里所有加引号的词,都要当成名词解释来看……”。
第十遍:最后一遍。任务目标:考察自己的记忆的程度。看目录,在目录上根据有章节提示,把每一张里所有可能被出成名词,简答,论述的问题全部在大脑里回忆一遍。记不住的地方标记出来,看书。
这十遍看完后,以后复习就看你第七遍整理的笔记了。五分钟保证你把所有的考点浏览一遍。入考场前,你就带几张纸复习就好啦。保证所有考点一览无余。
小王子的方法是很值得借鉴的,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和进度安排调整,十遍听起来有点恐怖,其实我觉得6遍也差不多了,以上黄底的几个步骤是我觉得十分重要和有效的。
上海大学的新闻传播设有博士点,在上海地区仅次于复旦,而且近几年陆续引进了传播学几大牛人,像张咏华,吴信训等人,发展潜力很大。对于想去上海发展,但对复旦没有太大把握的学生来说,可以选择上大。上大09年一共正式录了29人,比08年缩招了3人(虽然09年招生简章上说是录38人,比08年多录了,但实际情况恰恰相反,所以招生简章的录取名额并不可靠,具体名额会根据实际情况确定,10年考上大的同学可不要迷信招生简章的名额哦)。好了,言归正传吧,先说下初试经验吧。英语要抓早,在暑期之前,要把考研词汇充分背熟,不仅是核心意思,扩展意思也要背,一般要背3—4遍吧,最好能达到随便抽出一个词汇,你就能随口说出它的词义的程度。暑期时可以做下模拟题,像什么200篇的,但做这些题时不要刻意追求答案的正确率,因为做模拟题的目的是熟练巩固考研词汇。暑期后,是复习的重点,这时真题是王道,一定要反复的做,至少做4遍吧,到了11月份,就可以复习作文了,可以背一下专业词汇,固定模式之类的,考试时可以套用(最好别背新东方,红宝书的,因为大家都背这几本,都用这个套路,就烂了,可以选一些不是太普及,但词汇模式比较好的作文书。)如果按这个步骤复习的话,一般能考到70分左右吧(我个人感觉吧,呵呵)至于专业课,老戴那本是重中之重,一定要复习到位,新闻概论也比较重要,如果把这两本搞好,新闻理论就可以应付了,PS:20世纪那套书,童兵那本书会涉及新闻史部分的,要好好看下。像新闻业务那几本,其实没多大用,业务考的超级活,把广电那本的名解给背下,写作那本的大体内容,重点概念记下,评论的也是要记下名词解释就可以了,重点是平时要多看下导师的论文(09考的公信力论述,就在上大导师的一篇论文中涉及),核心期刊,和杂志。等考试时,把平时的积累给发挥出来就可以的。PS: 初试答题时一定要把字写好。像政治的复习,背下任汝芬任之一就行了。平时,看下参考消息,环球时报的就行,政治一般都不会卡人的,好了,说了这么多,有点困了,复试经验以后补上,希望10年考研的都有好运气,一定要总结知识框架!!太重要了!!心态最重要,有点阿Q精神很不错的
1.决定考研就一定要坚持下去!正所谓自己选择的路跪着都要走下去!天道酬勤,酬和勤不是充要条件!但是不管结果如何,你奋斗的这一年足以让你认识到一个全新的自己!
2.我自己觉得,复习考研最痛苦的只有最后那几天,感觉自己啥都没记住,所有书都想再翻一遍,再加上政治背诵强度突然加大,真会崩溃!所以建议大家要把最后冲刺、做整体梳理的时间提早些,该背的什么提前些背,拖到最后一周真能让你哭。
政治不要相信考研班押题,要自己真抓实学,要细
英语阅读一定要坚持练到最后,哪怕是为练速度
作文最后一月自己压几篇背,考前一定要定时间练
英语,万恶的英语,一定要背单词背单词,做阅读适合自己的方法,切记投机取巧,否则一年之后你的失落感一定会比论坛上现在的嗷嚎声更加惨烈!
政治,我是要说政治,红宝书没必要买,直接买肖秀荣的资料,一定一定会得高分,今年考研政治,肖秀荣基本上答题压中的产不多了,特别是他的最后四套题,一定要背,切记切记!
总结下吧,今年没考好,估计过线有困难了,还在犹豫要不要二战,有得时候人活着很累,家里亲人都是你要顾及的,考研的确是勇者的游戏,毕竟付出一年一无所获的结果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承受的,但是只要你觉得自己是对的,那就坚持吧,我相信一切中自有注定,付出终会得到回报,明天回家,学弟学妹加油!
考研是什么,是一个历程,一个怎样的历程?一个智利与体力、希望与失望交织的历程!不论这个过程多么的精彩抑或多么的苦涩,都仅仅只是一个过程。考研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拿一个文凭,更在于从这个过程中完成了一个学生到一个准社会人的转变!
1.如何选择学校?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特点。找到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选择!成天把武书连那个狗屁排行榜挂在嘴上,煞有介事地去“选择”和“比较”,这样的人是怎么样的水平,大家心里基本都有个底了,如果他冒出什么惊人的言论,我们也就不以为怪了。
2.如何看待考试?考试,特别是专业考试,公平都是相对的。很多学校有所谓的“内部辅导”,如果你是外校的学生,应该多打听。
3.如何看待录取?复式的存在,必然会出现一些问题。低分上,高分被刷,遍地都是,为什么会这样?原因有很多,你听别人讲述时,应该多想想。
4.具体到上大,如果看待调剂? 看看山东大学你就能理解了。
5.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个体,所经历的仅仅都是事情的一个环节或一个方面。说的话,都有点“盲人摸象”的感觉,有个帖子,一个人说复式对一志愿不利,后面有3个跟贴说不存在这种情况?你该信谁的?给些版内消息吧,如果你想报考,就应该多了解,不能听风就是雨,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
如果真的决定要考研,真的要早准备,尤其是英语,早早解决单词阅读——切肤之谈。切记。
以及,我觉得,我太过于盲目相信人家所说的三个月或者一个月就能考上研,觉得考研也不过如此,所以掉以轻心。千万不要抱侥幸心理。好好准备才有希望。靠运气真的有点冒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