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闻娱乐化的利与弊(推荐阅读)

时间:2019-05-14 20:43: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新闻娱乐化的利与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新闻娱乐化的利与弊》。

第一篇:浅谈新闻娱乐化的利与弊

浅谈新闻娱乐化的利与弊

新闻娱乐化在电视传媒中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趋势,严肃的新闻节目比例正在下降,信息的娱乐化日益明显。对于新闻的娱乐化现象,应该一分为二的看待。目前在我国电视台说新闻、演新闻节目层出不穷,以吸引观众的眼球,大多数节目获得观众好评,新闻娱乐化是电视对受众的适应性表现,它对市场具有适应性,为媒体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但不可否认的是新闻娱乐化也有很多弊端,它导致了新闻报道内容的庸俗化,削弱了受众的辨别力和对社会的批判精神,也会消解对青少年常规教育的成果。对此,我们应该积极应对以求发展。在经济市场化的大环境下,传媒界的新闻改革已经走过了二十多年的历程,新闻娱乐化渐渐浮出水面。到底什么叫新闻娱乐化?目前没有一个权威的定义,一般认为,新闻娱乐化主要体现在将硬性新闻软化,即从严肃的政治、经济等事件、信息中挖掘出所谓的娱乐价值,但不仅仅像娱乐新闻那样只关注娱乐界的琐碎和明星逸闻。它在表现手段和新闻处理上,强调故事性、情节性、趣味性和人情味等。对于新闻娱乐化现象,业界的褒贬不一,本文就新闻娱乐化的利与弊进行浅析。

一、我国新闻娱乐化的现状

就我国而言,因为媒介所有制的本质区别,使我国媒介在运营模式、理念和操作方法上都明显区别于西方纯商业性的媒介,我国的媒介始终坚持上层建筑和信息产业的双重属性的认定,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轮并进,并始终强调媒介应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为人民服务,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这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严肃和高质量的媒介产品始终占领着我国媒介产品的主阵地(包括新闻报道)。但是为了更好的贴近观众且迎合市场,上世纪90年代,硬性新闻开始在内容和形式上进行“软化”,尝试新闻娱乐化。

(一)湖南台《晚间新闻》改版开创新闻娱乐化先河 栏目以个性求生存,新闻也要追求个性。《晚间新闻》是湖南电视台的一块老招牌,挂牌于1983年,自1998年改版以来,一直在做新闻探索,在新闻内容和电视形式上进行了突破。它在内容上放下了架子,从和普通百姓密切相关的社会生活入手,强调新闻故事化、情节化和细节化;在语言上打破“八股腔”,将“播新闻”改为“说新闻”,是典型的非正统模式。它因此成了新闻类的一道名牌,让人接受了“新闻原来也是可以这样报道的”。

《晚间新闻》的导向侧重在弘扬真善美,鞭斥假恶丑,特别是在重树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方面非常有力,对促进精神文明善莫大焉。作为一个品格健康的新兴类新闻节目,学术界因为它的出现,掀起了一阵讨论与学习的热潮,据湖南卫视称,除了接收不到湖南台的香港和台湾之外,湖南台收到了来自全国各个省的观众的热情来信,一时之间,湖南卫视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开全国说新闻之先河,《晚间新闻》将“新闻性、社会性、贴近性、趣味性、服务性”最后通过一个“可看性”得以释放,让人喜闻乐见。我认为,湖南卫视的改革在新闻娱乐化进程中是一个比较成功的例子,它给后来者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努力的方向。

(二)严肃新闻比例下降,新闻娱乐化趋势日益显著

随着湖南台《晚间新闻》的成功改版,严肃的新闻类节目开始试探娱乐手法包装,娱乐化新闻在新闻报道中的比例逐渐加大。中央电视台2套经济频道也开始效仿,在深夜开播《今晚》,前半段说新闻,后半段访谈。《今晚》主要是对资讯进行重新结构和独特解读,重点突出对大众的服务性,这样的节目一经推出,就同湖南台一样,收到了观众热烈的好评,也就促使其他新闻节目中或多或少地借鉴其中的制作手段。

还是央视2套经济频道,早上的新闻栏目《第一时间》,用了三分之一时间播放各种娱乐趣闻类新闻,不再一味的播出严肃新闻,而且两名主持人也以聊天的形式进行播报。放眼全国各大电视台,也迅速推出各种新栏目,如:北京电视台的《七日》,秦皇岛电视台的《今日报道》,等,新闻娱乐化被越来越多的媒介认可、采用。

(三)新闻娱乐化呈现出“亲民化”特征 普京是俄罗斯的总统,对于一个政界要人来说,相关他的信息应该是严肃的,而我们在俄罗斯的新闻中看到了一篇题为《普京专机,马桶价值7.5万美元》的报道:“俄罗斯总理普京是世界上乘坐飞机时间最长、飞行距离最远的国家领导人。他共有6架专机,其中的新专机伊尔-96-300价值昂贵,仅供普京使用的马桶就价值7.5万美元。” 有心人不难发现,这种低姿态,高趣味的新闻在我国的新闻媒体中也悄然兴起,他们不约而同的都喊出了“亲民”的口号。我想带大家来看两则作为中国媒体权威的央视近两天播报的新闻。[FS:PAGE] 首先是在5月26日中央一套《新闻联播》播出的一则关于小朋友和《安徒生》童话的新闻,报道称:“今年“六一”,北京儿童艺术剧院股份有限公司联手国内六家院团共同推出大型儿童剧《安徒生》,这也是北京儿艺联合兄弟院团对儿童剧资源整合的有益尝试。安徒生笔下的“丑小鸭”、“美人鱼”等一个个神奇的童话形象,将在北京儿艺、济南儿艺、辽宁儿艺、西安儿艺、广西话剧团和广西木偶剧团的共同演绎下在北京5个剧场同时献给小朋友。为了让小观众对安徒生的人生经历有直观感受,在上演儿童剧《安徒生》的5座剧场还同时展出安徒生真迹和物品。”另一条新闻是中央台5月27日播出,题为“高温天气席卷华北地区,天安门广场发高烧”,该报道用新闻时间为民众分析了近期天气情况,并且运用一只可爱的大熊猫“桃桃”的避暑作为结尾: 在山东济南,当高温袭来,人们在自己避暑的同时不忘动物园里动物们的“安居”。在最高气温达到36.3摄氏度的26日,济南动物园及时为动物采取喷淋冲凉、放冰块等防暑降温措施。而34岁高龄的大熊猫“桃桃”则被安排住进了放有冰块儿的居室中。从这些权威新闻机构的报道中,我们不难看出,连一直板着面孔的央视新闻频道都打出“民生新闻”这一亮点,新闻娱乐化中“亲民化”的特征绝对是显而易见的。

二、新闻娱乐化的“利”

(一)新闻娱乐化对受众的适应性

受众是传播活动的最终完成者,是新闻文化的主体,受众的心理需求客观上左右着新闻的走向。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受众需求必然是决定新闻选择的中坚力量。美国学者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一书中指出,后现代社会的文化是一个娱乐化的时代,电视和电脑正在代替印刷机,印刷文化正在成为一种绝唱,图书所造就的“阐释年代”正在成为过去,文化的严谨正让位于快速,思想性和深刻性正让位于娱乐和快感。

实际上,我国自古以来就习惯以传播者为中心的机制,媒体的教育、宣传功能得到扩大,娱乐功能却一直受到压抑,不可否认,在传媒的众多功能中,娱乐也应该非常重要。尤其是我国目前处于经济转轨的历史转型时期,人们在价值体系的断裂期,内心常会感到失落抑郁,他们需要一种宣泄的途径来释放压力,调整情绪。试想,在结束了一天的辛苦工作之后,谁还希望继续伴随着政治味浓厚的信息来消磨休息的时间?那些不具备娱乐消遣功能的新闻信息带给受众的常常不是“快乐”,而是要求他们开动脑筋,去分析去思考深刻的社会问题,大多数人都有惰性心理,在8小时工作之外,他们希望不再用脑,就能轻松获得信息与消遣。遵循着“受众需要什么,媒体就得给什么”的宗旨,我们的传媒界从最初争论的焦点 “最重要的信息是什么”,到现在关心的是“观众想听什么?他们想看什么样的节目”。在这样的需求下,新闻娱乐化犹如一阵春风,一夜之间遍地开花,吹进了大小电视台以及百姓的心坎里,严肃的主流媒介的信息产品为了争夺观众,也向它抛出了橄榄枝。以中央电视台为例,一向只关注国家大事及政要活动的新闻节目逐渐深入群众,留意起了普通百姓的家长里短,不仅是世界各地的民风民俗开始在央视各档新闻节目中有了一席之地,就连动物园或野外各种飞禽走兽也有机会出现在观众的视野中,小小荧屏开始有了更多的生命和色彩。

(二)新闻娱乐化对市场的适应性

作为文化现象,新闻娱乐化在根本上说,是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社会开放和人性解放的反映,文化生产发展竞争的激烈,很容易使文化市场趋向娱乐。现代化,特别是电子工业的发展,为娱乐化提供了空前新奇的手段,社会安定开放,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文艺求变的自身规律,都是娱乐化发展的适宜环境。中国的新闻业自走上市场经济的轨道后,传统新闻事业体制下的新闻受众转眼间变成了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新闻消费者,很多媒体也从以前的事业单位转向企业化经营,向市场要钱,发行量和收视率决定着媒体的存亡,想要有利润就要有好的产品,适当的迎合观众的需求不失为明智之举,从最初的纯娱乐化休闲内容的大幅度上升,到后来的把距离娱乐性最远的新闻都拉向娱乐化,这是媒介市场化的必经之路。从另一方面来看,媒体的利益还与广告、企业投资息息相关,广告商手握媒体的经济命脉,它是否投资这个媒体取决于这个媒体是不是有观众群,能不能吸引观众,这关系到他的投资能否收到最大的回报,[FS:PAGE]

无可否认,在某种程度上,娱乐化的做法至少从经济效益上给媒体带来了不少甜头。以前面的湖南卫视《晚间新闻》为例,正是新闻娱乐化使一档本来平白无奇、默默无闻的普通新闻类节目,变腐朽为神奇,一跃高居全国收视率前列,迅速拥有大量的观众群,带来了非常可观的经济效益。

三、新闻娱乐化的“弊”

任何事物在发展的过程中都不可能是尽善尽美的,新闻娱乐化进程也不例外。在它的发展过程中,由于摸索前行阶段的缺乏经验和缺少引导,肯定会产生一些弊端,这是无法避免的。

(一)新闻娱乐化滋生了一些“糜烂”的产品

“道德没有了,审美没有了,剩下的只有与大脑相脱离的感官和肉身上。感官与大脑脱离,全部活动就变成对视听觉的刺激,以及各种变着花样的刺激。” 这句话真实的反映了现阶段某些一味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了职业道德的媒介,为了迎合部分读者的低级趣味,所创造的新闻产品的庸俗。文化被“娱乐化”了,而“娱乐”又被“商业化”了,消费主义甚行,观众的低品位、低格调的接受标准为低俗化提供了现实基础;广告商的插手和电视台的商业操作、赢利心理是庸俗化的一个原因。唯收视率,唯广告效益的逻辑,一味地迎合大众以满足人性中隐秘的体验刺激和快感的欲望,对物质的狂热贪恋、对他人的偷窥欲望等阴暗心理,实际上将传播真、善、美的正面报道,变成了张扬“恶”的载体。在这样追求娱乐化的同时,电视新闻必然会或多或少的出现庸俗化,也就导致许多媒体打着劝人向善的旗号,利用观众的猎奇心理而展示社会丑恶现象,只是在结尾时象征性加入评论,请观众引以为鉴,以儆效尤,实际上,受众记住的只是媒体展示出来丑恶现象,满足了自身的猎奇心理。我手头有一篇报道,说明了低俗化的另一个原因,它讲述的是为了得到一则新闻的第一手资料,我们的新闻工作者的丑态。这篇报道的作者是一名记者,他被派到深圳去采访报道某演唱会,但是在下了飞机之后收到信息“陈晓旭在深圳往生”,于是他就主动跟编辑部要求自己来跑这条新闻。作为邀请他来深圳报道演唱会的主办方很生气,因为他们邀请来的记者基本上全改去跑陈晓旭逝世的新闻了,这也不知道到底是该说这些记者敬业还是不敬业。更让人无奈的举动还在后面,那天下午,记者们都呆在念佛堂,那里的大门是关着的,敲门是没有用的,本来笔者以为耐心等待会有结果,但混乱之下竟然有个记者报警说,念佛堂有人死亡,希望警方能强行进入,让记者们捡个便宜。幸好深圳警察相当职业,他们解释,没有任何证据显示屋内发生谋杀案,他们没有权利也没有义务闯入民宅,还请记者们不要打扰逝者亡灵。笔者正要为警察的敬业感叹的时候,居然还有记者追问:这里面应该有问题,你们可以闯入啊。笔者在这里感慨,“往往出了大新闻的时候,人性的复杂和丑恶总能暴露出来。”我由此想起几年前有记者化装成护士拍傅彪遗体,这次是记者想借警方力量强行进入民宅,这种行为实在太过分了,为了得到新闻而不择手段,记者的底线在哪里?在新闻娱乐化大潮下,为了抢那些能吸引受众、有巨大经济利益的新闻,部分记者使用如此下三滥的手段,实在是有损新闻工作者的形象。那么如此素质的新闻工作者为了新闻娱乐化所带来的利益而生产出来的新闻,可能有比较高的格调吗?

(二)新闻娱乐化造就了一批“迷途”的受众

无可否认,我们的生活已经越来越依赖媒体,在媒体扩大了我们的视野和空间的同时,也让我们丧失了自主的思维与行为自由,习惯于接受媒体提供的信息,满足于传媒牵引下自我营造出的五彩缤纷而又子虚乌有的梦幻世界,“这些娱乐消遣作充斥了整个社会过程„„享乐意味着全身心的放松,头脑中什么也不思考,忘记了一切痛苦和忧伤。” 渐渐的,我们把媒体提供的内容误当作客观的现实,在媒体提供的信息指导下思想、行动,在这样的社会形态下,如果大众媒体里充满了娱乐,尤其是原本应该严肃的新闻节目里也重视娱乐功能,无形中让观众陷入这种愉快的气氛中不能自拔,对社会麻木,进而产生逃避问题的心态。人们突然发现身边已经没有一样值得珍视的东西,任何物品、事件乃至精神都可以拿来娱乐,在经历了一次次娱乐化的旅程之后,人们并没有发现多少有意义的事件,自己的心性也追随着娱乐化的大潮而渐渐游离出原本的位置。[FS:PAGE]

有学者认为,一些媒体不断推出娱乐化新闻节目,从而使大众在不用动脑筋的乐与笑中,放松或放弃了理性判断和世界观重建的意愿,放逐了对生活的反思以及对人生真善美的价值判断,这是有害无益的,“在当今人性的自由被物质的欲望普遍统治的状态下,以本能的满足来追求浅薄的快乐,以人性的奢侈、安逸和麻木取代人的真正自由,这种状态并非人的解放,它只能使个体进入新的异化过程。”

所以,新闻过度的娱乐化会导致民族文化传播途径的狭隘,让百姓沉浸在歌舞升平的庸碌状态中,不思考,缺文化,慢慢的丧失辨别力,从而削弱了对自身和社会的批判精神,这是很可怕的,试问在这种心态的支配下,还有多少人会去注重自身道德素养的提高及社会高尚价值观念的塑造?

(三)新闻娱乐化影响了一群“迷惑”的孩子

青少年作为祖国的未来,他们在这个年龄段的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古有“孟母三迁”,就充分的说明了“环境”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之大。严肃类新闻作为权威性的代表,其一言一行会左右青少年思想的健康成长以及对是非善恶的分辨能力。

在对于青少年没有限制的新闻类节目中,新闻媒体若只遵从“一切为了娱乐”的信条则将使媒体忘记自身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在关注、追求和制造单纯娱乐效应的同时丧失本应发挥的道德教育的功能。

一些娱乐化新闻节目会向青少年传达错误的、与学校、家庭等教育的内容发生冲突的信息和观念,从而阻碍青少年正确道德观念的形成。本来很严肃的问题,比名人绯闻、暴力事件,被主持人“戏说”、夸大、反复强调,再加上在画面上为了追求刺激、吸引眼球而采用的未经处理的血腥镜头,这都会给孩子们造成心理阴影和误导,他们会问:“这样的做法到底对不对?”若他们的疑问得不到很好的解释,学校教育中所强调的某些道德原则、道德观念便会在他们的心中发生动摇,甚至一些意志不够坚定,尚且不能独立分辨是非的孩子会在不自觉中模仿电视上错误的行为方式,进而在真实生活中实施某些不当行为。所以,过度娱乐化的新闻讯息在传播过程中不但不会发挥道德教育的功能,更会在青少年受众心理不设防的情况下逐步消解常规教育所取得的教育成果。

四、对策

对于新闻娱乐化现象,目前业内的态度大致分为两个派别。“理论派”的学究们大多数极力反对,认为新闻娱乐化损害了严肃类新闻节目的权威和公众形象,长此下去势必会造成新闻节目的全线决堤;但战斗在新闻界一线的“实践派”工作者们的看法却恰恰相反,他们对新闻娱乐化十分追捧,认为它形式新颖,贴近大众,并能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都很看好它今后的发展。我认为,就像任何登上社会现实舞台上各种现象一样,新闻娱乐化的出现自然有其合理之处,它是大众媒介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它既源于我们人类思维的创造,那么我们就一定可以找出最好的途径和方法来约束和引导它的正常发展,从而使媒体真正的走向大众,同时为媒体在市场竞争中继续前行提供可靠的保障。我国新闻界于1997年1月公布了经修订后的《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要求新闻工作者自觉增强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在新闻报道中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造成有利于人们分清是非、坚持真善美、抵制假恶丑的舆论,传播活动“不得宣扬色情、凶杀、暴力、愚昧、迷信及其他格调低劣、有害人们身心健康的内容。” 基于政策,我想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重视培养新闻人健康的品格

媒体的格调与导向息息相关,面对媒体市场的激烈竞争,“贴近市民、贴近生活、贴近社会”的大众化路线是必然选择,而大众化并不代表着低俗,无数事实已经表明,靠降低格调吸引读者无异于自砸饭碗,必将行之不远。只有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保持健康向上的格调,才是提高媒体公信力的有效方式。新闻人作为新闻产品的创造者,其自身的品格就变得至关重要,在这个问题上,我想以 “2006感动中国”中的一个河南都市报女记者曹爱文为例,她毕业于天津师范大学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她在遭遇新闻的时候,将人性放在了至高无上的位置上,毅然放弃了第一时间做报道,而是亲自给溺水女童做人工呼吸,积极的去拯救一个生命。她被大家亲切的称为“最美丽的女记者”,她的这种行为,为广大新闻工作者们树立了“先做人,后做事”的榜样,如果我们每个新闻工作者都有这种“做正确的事比正确的做事更重要”的思想,那么“坚守正确的舆论导向和健康的品格”将不是一句只停留在口头上的空话。[FS:PAGE]

(二)新闻媒体对青少年应承担一定的道德教育的责任

媒体有着自己必须承担的道德教育的义务和必须发挥的道德教育的功能。“电视文化有它的两重性,它既能育人向上,又能诱人堕落;它既可以使你兴奋,又可以对你麻醉。所以电视不仅需要有精彩健康的画面,而且还需要向社会负责,尤其要对青少年学生们的成长负责。”

电视作为一种媒体必须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这并不因为其面临商业化、娱乐化的压力而被抛弃。对于广大电视传播的受众,尤其是青少年,媒体若丧失对其进行正确、健康的道德引导,就必然招致大众的批判。

总之,媒体是民众摄取精神文化食粮和获得信息的重要渠道,新闻工作者无论何时何地都应把生产健康有益、高品位、高格调的文化产品放在首位,自觉铲除各种精神垃圾,加强对自身的要求,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并切实的对青少年教育担负起媒介应尽的义务,这也是新闻工作者最起码的道德要求。

第二篇:新闻娱乐化的利弊

新闻娱乐化的利弊,以湖南卫视《晚间新闻》为例分析。

积极意义:首先,新闻娱乐化使新闻放下了千篇一律的严肃形态,转而变得轻松活泼,受众更加容易接受,媒体也赢得了更多的经济效益。其次,它通过将新闻的文化内涵通俗化、大众化,达到了面对更多受众传播的目的,只要分寸得当,它也能取得不错的社会效益。新

闻娱乐化具有两点意义:第一,新闻娱乐化有利于改进传统的报道模式,促进新闻业务的变

革。新闻娱乐化以贴近受众、满足受众需求为报道理念,颠覆了传统的“传者中心论”:新闻

传播已经改变了严肃播报或者说教式传播的局面,说新闻、聊新闻、讲新闻故事、真实再现

等等新鲜的形式不断引入新闻传播实践,以受众为中心的理念在实践中不断强化;第二,新

闻娱乐化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统治教化的“寓教于乐”。新闻娱乐化的娱乐外壳,突破了传统

教化的枯燥和正统,有利于“寓教于乐”。在新闻节目中,介绍多元化、趣味性、知识性的新

闻资讯,着重扩展受众的新闻视野,同时使得受众获得在这个过程中获得愉悦体验,另一方

面,硬新闻的适当软化,使得受众更乐意去接受硬新闻甚至是包含于其中的具有导向性的信

息。消极影响:娱乐化以尽可能软化新闻的方式来满足受众需求,赢取广告客户。在利润的驱使下,媒体放下了高傲的架子,走到了群众当中——这是新闻娱乐化的积极意义。然

而,过度娱乐化也使不少新闻流于庸俗。产生过程中出现的传媒泛娱乐化的不良倾向将使媒

介的权威性下降、公信力丧失,甚至危害社会风气。首先,新闻的功能被异化。新闻的首要

功能是报道事实、提供信息,为人们守望或监督环境,为人们的决策提供信息服务。因此,重要性原是新闻价值判断和取向的首要标准。新闻娱乐化将新闻的首要功能异化为娱乐,使

之成为休闲生活的一部分,并成为新闻价值取向的首要标准。在这样的价值取向下的受众,正在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笑以及为什么不再思考。人们关心他人丑闻的注意力被拉长并乐此不

疲,对那些与他们没有利益关系的商业化和娱乐化的故事当成他们需要的新闻,而对与他们

生存和发展利益密切相关的诸如住房、就业、教育、就医、交通、安全等公共事务报道的注

意力却被大大减弱.从这个角度来看,新闻媒体放弃了作为社会公器的职责,在市场的利诱

下,已从“守门人”变成市场口味的追逐者,这是在新闻娱乐化成为一种时尚时,新闻媒体

及从业者社会角色的错位。其次是媒体公信力弱化。新闻娱乐化的泛滥,延伸到体育新闻、社会新闻、经济新闻等等领域。体育新闻关注的重点不再是单纯的体育赛事本身,更是关注

某个体育明星的私生活或者其他个人的绯闻等等;而在做社会新闻、民生新闻时,甚至移植

文学上的“黑色幽默”的手法,以调侃的形式报道灾难事件或者其他悲剧事件,缺乏起码的人文关怀的道义。再次是,选择和表现新闻的思考方式异化。新闻泛娱乐化过分强调了新闻的娱乐功能,培养某些媒体从娱乐化的视角考虑,选择、判断、采访新闻素材,以及对版面

编排和标题制作进行包装。晚间电视新闻类节目的特殊收视环境,决定了它必须要以“软新

闻”为主,根据观众的口味调整自己的定位,贴近生活,贴近现实,走大众化道路,以争取

更多的受众。,音乐和特技不但没有使新闻的真实性打折扣,反而凸现了主题。可见,对新

闻节目做适当的娱乐化包装是可行的。晚间新闻节目通过表情和语言的改进,加强了主持人

与观众的沟通,在从“播新闻湖南师大教务处电话”到“说新闻”的变化过程中,主持人有了情

感的参与,言语充满了对传播对象的尊重和体贴,而不像传统新闻播音员那样在播节目时正

襟危坐、不苟言笑,从节目开始到结束,始终板着面孔,缺乏与观众情感的沟通。现在的《晚

间新闻》主持人,脸部的表情丰富了,体态语言也成了画面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湖南卫视主

持人李锐播新闻时双手交叉握在胸前,具有独特的个性。湖南卫视的《晚间新闻》首当其冲的打出了新闻娱乐化的旗帜。它以社会新闻为主,反映民生,为老百姓说话。而且一改严肃、呆板、说教的正统模式,以轻松、诙谐和幽默的播报方式,让观众喜闻乐见。湖南台《晚间新闻》形式多样

在省级卫视的群落里,湖南台《晚间新闻》作为新闻的娱乐化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它形

式多样,吸引了无数观众的眼球。1.在报道形式上抓有兴奋点的情节和细节原来在教科书

上被划到新闻背景范畴的东西,在湖南台《晚间新闻》里突出到了前沿、充当了主体。2.灵

动性强湖南台《晚间新闻》有很强的主、客观结合性、连贯性和细节性。很好地和内容结合在一起,从而整档节目显得富有灵动性。3.编辑和制作上推陈出新在节目编辑和制作上,手法活泼,富于变化。它们有各自的栏目标志,譬如“喜报”、“我来露一手”、“远山的呼唤”

等等;在新闻节目中插入音乐,甚至插入流行歌曲。4.主持人语言亲切自然在播报方式上,湖南台《晚间新闻》强调的是“说”新闻。与常见的“说新闻”不同,《晚间新闻》也并不是单

一的说新闻,而是“听我讲新闻”。对新闻娱乐化的担忧与展望

(一)对于新闻娱乐化的一点担忧

新闻的传播规律是十分清楚的,那就是:真实性、准确性、权威性、可信性。如果新闻的娱乐化很好地遵循这些传播规律,它发展的空间还是很大的。但是这样的尺度很难掌控,有的媒体为了迎合受众的、特别是商家的关爱,竟然把新闻的根本性质改变了,使新闻报道

混同于娱乐行为,生活的真实反映似乎可以是任何个人的道听途说、随意铺排,甚至可能是

传播者的主观想象或者精心制造。有的貌似自我解嘲,有的近乎私塾讲古,有的好像编顺口

溜,有的竟如调侃玩笑,缺乏信息共享,缺乏言之凿凿。新闻节目,各有各的形态,各有

各的性质,硬是让所有新闻报道承担娱乐综艺节目的任务,是南辕北辙的,也是毫无道理的。

不分青红皂白,不问高低深浅,一切以主观意志为转移,不是严肃的、负责的传播者应有的态度。真正的好的新闻娱乐化节目,要注意角度、讲究形式。角度新颖、形式完美,自然会

给人以认知共识、愉悦共鸣的魅力,可感可信,回味无穷。要把娱乐化运用的恰到好处,把

新闻做的更加贴近群众,响应国家“以人为本”的号召。[FS:PAGE]

(二)对新闻娱乐化的展望

湖南台的《晚间新闻》无疑开创了电视新闻界的先河,而且给各大电视台起了表率作用,也是新闻娱乐化的一个典范。在如今的新闻娱乐化的大潮中,无论是做什么样的新闻,最低

限度都不能忽视新闻的基本规律,否则,即使获得一时的眼前利益,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必然

祸害无穷。新闻传播在逐渐走向世界,在那里,充满了激烈的竞争。真实、准确、密集、迅

捷、高超、美感,将成为竞争的焦点。新闻的娱乐化在当代是值得肯定的,它运用较为丰

富的表现手法吸引了受众的眼球,它的成功就在于新闻开始逐渐为老百姓办事情,逐渐符合都市生活下的人群,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但是这对新闻节目的要求会更高,一方面是遵循

新闻的规律,真实、准确、迅速的传达信息给受众,另一方面还要注重传达方式,要多样化,要与艺术相结合。市场经济的影响下,电视台已经逐步改制,成为企业单位,自负盈亏。这

样一来,就必须要做出更加贴近受众的节目,可以说受众的需求决定了电视节目的生存。快

节奏的生活方式下,受众需要轻松,需要电视节目为他们缓解压力,所以带有娱乐元素的节

目就有了强大的生存空间。受众的需求给它生存的空间,当今的社会是个多元化的社会,人

们的思想观念也是多元化的,人们渴望获得周围世界变动的信息从而利于自己的生存和发

展。人们的需求不再是过去那种政治味浓厚的信息,他们还需要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等

各个领域的信息,更重要的是人们除各类信息的获取外,他们还希望在紧张的工作之余,新

闻传媒能为他们提供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娱乐消遣。而新闻的娱乐化更多地提供了一些轻松活

泼的文化休闲方式,用戏弄搞笑,调侃玩耍的方式带给人们信息,满足了受众的享乐和游戏的心理需求。媒体的利益也促使新闻的娱乐化得到很大程度的发展,进入市场经济后,很多

媒体从原来的事业单位转向企业化经营,向市场要钱。要有利润,就必须创造出好的媒介产

品,以迎合受众的需求。受众愿意看什么,媒体就得给什么,否则,无论你认为是多好的精

品,只要不受人们欢迎,销售不了,一切都是空话。所以媒体尽量使自己的产品大众化,受

众在文化方面的特殊兴趣引领着媒体传播的趋向,迎合受众,吸引手中的注意力意味着获得

经济效益,对经济效益的渴求驱使着各家传媒尽力使自己所传播的信息能让受众满意。其最

终结果是,传媒有意识地进行针对受众需要的新闻娱乐化传播。从各大电视台新闻娱乐化节

目的收视率来看,都比同类节目要高很多。尤其是湖南台《晚间新闻》,在全国都有很高的收视率,加之国家已经提出“以人为本”的口号,对电视节目有了导向作用,一切服务于受众。

相信新闻娱乐化会在更多的节目中得以体现。我坚信新闻娱乐化勇敢地、坚定地向前走去,一定会有它的市场和发展空间,一定会有美好的未来!

二、电视新闻节目语言娱乐化的利与弊

我们用辩证的眼光来看电视新闻节目语言娱乐化现象的历史和现实,它之所以会一直存

在和发展,是因为它在一定程度上符合新闻传播客观规律,所以是合理的,也是必然的。

(一)电视新闻节目语言娱乐化符合新闻价值的要求。

“趣味性”这一新闻价值观念,在市场熔炉的冶炼下被重新发现,具有趣味性的事实往往

能够引起人们情绪情感上的共鸣,丰富人们的生活情趣,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就是说,新闻的娱乐价值是新闻价值的一个重要因素。

尽管不少人都认为媒体传播的新闻越来越肤浅,以至于把色情、暴力和危机当成胡椒面

和味精滥用的新闻称为“垃圾食品新闻”。以克林顿性丑闻为例,《时代》杂志驻北京首席记

者吉米•弗洛克鲁说:“人们说他们烦透了莫妮卡的故事,但数据显示,只要一有这个故事,他们便会去读、去看。”由此看来,新闻的娱乐性不但不会消解新闻价值,反而能为它们找

到更为有效的实现途径,从而加强新闻作品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二)电视新闻节目语言娱乐化也是追求最佳传播效果的需要。

从传播效果来看,受众的情趣直接关系到整个接受行为的全过程,受众总是主动的有选

择的使用媒介以满足个人的需求,全球传媒出现新闻娱乐化倾向的最直接的动因是受众的兴

趣发生变化,传媒业不得不随着受众兴趣的变化而变化,因为发行量、收视率、收听率是他

们的生命线。

《娱乐至死》是其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出版的一部关于电视文化的著作,其中充满了

对大众文化娱乐化的深刻预见和尖锐批评,尤其对电视文化带给人们言行、情感和思想方面

影响的分析鞭辟入里,电视新闻语言娱乐化现象不仅制约了我国传媒业的健康发展,而且对

整个社会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影响。这种影响是多方面的,并且危害很大。

第一,社会公众知情权受损,造成公众利益被侵害。娱乐化的大众传播把信息报道的重

点放在了那些无关紧要、琐碎的名人趣事、日常事件及带煽情性、刺激性的犯罪新闻、暴力

事件、体育新闻、花边新闻等软性内容上,占用了宝贵的版面和频道资源,而那些关系到广

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新闻却被放在了次要位置。公众的注意力往往被从重要的事务上

引开。传媒一味迎合受众的娱乐口味而忽视社会的重大事件,实际上造成了对公众利益的损

害。

第二,应负的社会责任淡化,造成媒体公信力下降。客观公正、导向正确、遵纪守法、诚信服务、树立在社会生活中的公信力和影响力是媒体应负的社会责任。而大众传播中低俗

化现象不但使传播导向上出现偏差,而且常报道耸人听闻的煽情新闻、无中生有的男女情事、虚构暧昧的情节等,不能如实地反映客观事实,媒体淡化了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第三,导致社会公德的沦丧,造成媒体从业人员价值观念变异。具有教育、传递文化和

宣传社会公德功能的大众媒体在娱乐化传播过程中,大量的报道充斥着暴力、色情等低俗的内容,势必会污染人们的思想,不断地影响、限定和修改着个人的态度和行为,使人们的社

会公德丧失。

第四,混淆是非界限,对青少年健康成长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青少年平均每天都要看相当

时间的电视节目,低俗化的媒体信息则能破坏民族的传统文化,扭曲社会的道德观、价值观,混淆是非界限,从而给青少年的成长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

汶川地震凸显电视现场报道优势

汶川地震发生后,在人们不知所措时,电视媒体迅速做出反应,充分展示了电视在突发性事件中现场报道的优势,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我”在现场让观众“身临其境”

作为观众,看突发事件,看的就是现场,没有什么比出现在电视屏幕上的真实现场更令人震惊、感动、激奋或发人深思的了。而电视新闻现场报道的规定环境就是新闻发生的现场,它是电视台记者以“我”在事件现场、直接向观众口头报道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的报道样式,是最富有电视特点的一种报道形式。

汶川地震发生后,央视以最快的速度派出自己的记者奔赴灾区前线,这些记者分布在四川抗震救灾的关键现场,他们和直播室对接后进行的报道都是以新闻现场报道为主。他们是现场目击者,记者和摄像机目击的范围也锁定了观众对现场目击的范围,他们引领观众进行现场目击。让观众看到了抗震救灾的过程、环境、人物、甚至在倒塌房屋底下救人的感人细节。镜头前,余震不断,楼房倒塌,山体滑坡,人们惊恐、慌乱、哭喊„„所拍摄的画面尽管有时摇摇晃晃,但这些不稳定、不完美的“毛边”画面,会使观众感到如同在救灾事件发生的现场,从而使观众产生了强烈的现场感,提高了新闻的可信性。记者把现场采访报道的真实过程和现场气氛用客观实录手法,原原本本、原汁原味地呈现在观众面前,使观众直接看到、听到现场的场面和声响,直接感受到现场特有的气氛,产生了强烈的身临其境的感受。“我”在现场与观众共此时

电视记者的现场报道改变了过去先拍摄活动画面、后写文字解说、再由播音员配音播出的老一套电视新闻制作模式。采用记者出镜现场口头报道的形式,摄像记者配合出镜记者的报道摄取相应画面,无剪辑地与新闻事件进展作同步传播。正因如此,使电视新闻现场报道与接收具有同时性,这就为观众提供了最快最新的信息,缩短了观众与地震发生、救人等新闻事件发生的时间距离,使观众产生了与事件进展的同步感。在第一时间,让观众了解了突发事件的真相,这在很大程度上吸引了观众,提高了收视率,大大增强了新闻的时效性。“我”在现场使观众触景生情

电视新闻现场流动的画面从信息传播角度讲,具有展示全息信息的得天独厚优势,不仅能使观众从中了解到可信的现场、全方位的信息,更能刺激、引发观众的想象和情感。人们在接受信息传播时,其信任程度与传播层次成反比。信息转述层次越多,其信息损失或变形越严重,可信性就越差,观众的反应就越不明显。电视新闻现场的真实感易于调动观众的情感,报道中的动人场景往往把观众的注意力、情绪卷入其中,与屏幕上的人物同喜怒共哀乐。解放军战士、武警官兵等救灾人员冒着生命危险抢救废墟下受灾群众的画面信息,既形象直观,让观众看得真切,又没有中间环节,不会造成信息损耗。比起报纸文字和语言的描述,镜头前的采访画面胜过千言万语。另外,现场报道通过运用形象的画面和精彩的同期声,也有增值、升华新闻信息量的作用。

“我”在现场使观众产生参与感

汶川地震发生后,观众最想了解的是具体灾情、救灾过程和灾民吃住等问题,记者在现场采访受灾群众、基层干部、救援人员和抗震救灾指挥部人员,了解情况,详细进行现场报道。另外,记者出镜向观众当场讲述抗震救灾所发生的一切,将事件现场和新闻人物一起带

到观众面前,让观众自然而然地参与其中,既真实又亲切,符合观众的收视心理。这种交流是语气的交流、情感的交流、心灵的交流,观众比较容易接受,有利于对新闻信息的接受与消化。现场报道场景的发展变化,也可以广泛刺激、吸引观众,使观众自由地对声画含义作自己的分析和评价。为了让观众对震中灾害状况有一个总体的了解,央视现场记者还动用直升机、滑翔机冒险对无人进入的重灾区域进行航拍,这样就满足了观众急切想看到地震灾害实况的需求。这种毫无记者主观强制色彩的报道,也会使观众产生参与感。

电视新闻现场报道是电视新闻中最有生命力的品种,在传播媒介的竞争中也最有实力。透过汶川地震抗震救灾这一突发事件,研究探讨电视新闻现场报道所呈现的现场感、同步感、亲切感、参与感等优势,对于基层记者把握其优势特点、面对突发事件和重大活动更加游刃有余地发挥其有效作用,具有较强的借鉴和创新意义。不可预知但深具魅力的现场在召唤着有思想准备的新闻记者,广大观众也期盼着与其同行。

与其他媒介相比,电视媒体具有以下优势:

第三篇:新闻娱乐化现象提纲

浅析新闻娱乐化现象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我国传媒行业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获得了飞跃发展。然而在发展过程中受到西方新闻娱乐化大潮的冲击,纷纷随波逐流。新闻娱乐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新闻娱乐化的泛滥使得媒体公信力下降、媒体社会责任感弱化、人文关怀缺失等一系列问题随之而生。本文从新闻娱乐化现象的现状、新闻娱乐化的内涵特征和表现形式、新闻娱乐化的成因及其利弊等进行分析,最终提出改进措施。

关键字:新闻娱乐化;特征;成因;利弊;措施

一、我国新闻娱乐化的现状

二、新闻娱乐化的内涵特征和表现形式

(一)、内涵

(1)、定义

(2)、传播学的角度去分析

(二)、特征

(三)、具体表现形式

(1)、新闻内容上

(2)、新闻表达技巧上

(3)、产品节目的包装上

(4)、题材选择上

三、新闻娱乐化的成因及其利弊

(一)、成因

(1)、政治上:社会转型期

(2)、经济上: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

(3)、媒体自身:追求利润最大化和媒体间竞争

(4)、受众上:符合受众的心理需求

(5)、外部环境:受到西方媒体的影响

(二)、利弊

(1)、利

(2)、存在问题

四、改进措施:

(1)、政府应建立并完善相应的政策法规,加大执法力度

(2)、新闻工作者应树立并遵循正确的职业道德观

(3)、媒体自身要牢牢把握新闻娱乐化的限度

(4)、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真实性)

(5)、引导受众需求,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

五、小结

第四篇:游戏新闻娱乐化令人忧虑

游戏新闻娱乐化令人忧虑

游戏新闻,如果从游戏攻略和秘技开始算起,在中国诞生也都十多个年头了。但真正新闻学意义上的游戏新闻,其实还是从2003年中才真正进入读者的视野。而游戏新闻也从过去单一的攻略秘技型转变成如今包含游戏产业经济、游戏时政、游戏社会娱乐新闻等多种形式的多元化新闻类型。但在迅速崛起和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一丝游戏娱乐化的隐忧也知道我们注意。

硬新闻软化和软新闻娱乐化

按照比较通俗的新闻学分类,新闻可以大致分为硬新闻和软新闻两种,游戏新闻也同此理。游戏硬新闻就是指得偏重对有关游戏的政策、产业经济的报道和分析,其新闻时效性要求比较高。而游戏软新闻则突出与游戏有关的社会性新闻。

而目前,游戏新闻普遍存在硬新闻软化和软新闻娱乐化的趋向。所谓硬新闻软化主要是因为各类游戏新闻媒体不太看重有关游戏的政策、产经报道,而是比较注重玩家或读者对此类新闻是否关心,不关心的哪怕是国家再重大的政策和企业动态,也不报道。关心的,则要求作者尽可能用最通俗、最不术语化的方式来解读此类硬新闻。相对来说,硬新闻的软化对于游戏新闻被读者所接受是有好处的。因为这样可以让此类目前并不太占据读者眼球的新闻能尽可能多的扩大受众面。但是值得忧虑的是,太多刊载游戏新闻的媒体正因为此类新闻不太受读者欢迎而拒绝刊载。而另一方面,所刊载的不少硬新闻禁不起推敲,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根本不能算作是新闻,充其量不过是广告稿。例如近期备受争议的游戏人才缺口六十万这样一条假游戏硬新闻,其实就是某些游戏培训学校为了招揽学生推出的广告稿。总体上来说,游戏的硬新闻还大多停留在“广告软文”的边缘状态。

同时,游戏软新闻的娱乐化就不那么让人觉得是件好事情了。例如前不久被媒体广泛报道的一条名为《“脱衣电玩”代言人车祸丧生》的稿子。就是典型的黄色新闻黄色标题的做法。其实读者仔细读下去就能发现,所谓“脱衣电玩”不过是游戏的一个噱头,写文章的记者不过是拿着这个代言模特在游戏中的三点式造型来说事,说白了,“脱衣电玩”不过是个擦边球,一点新闻价值也没有,徒然为了增加点茶余饭后的谈资。而更多的游戏社会新闻则更加露骨,如为玩游戏女玩家和网管同居,哪里哪里又有人为游戏中的恩怨而在现实中械斗杀人,女玩家为换装备而一夜情等等。如果关注娱乐版的读者一定会发现,这些和每天在娱乐新闻中见到的所谓绯闻和纠纷并没有什么两样。这样的游戏新闻出炉,不过是某些游戏媒体为了满足一些读者和玩家的低级趣味和某种窥私癖而刊载,长此以往,游戏新闻的整体水平非但不可能提高,其品味也会应此而趋于低下甚至无聊。

游戏新闻软化娱乐化的深层原因

勿庸置疑,游戏新闻软化娱乐化的第一个原因就是编辑们对游戏新闻的取舍和喜好所致。确实,目前,单纯的游戏产业经济评论没有什么受众市场,或者说受众群还没成熟和培养起来。所以大量的游戏硬新闻根本得不到媒体编辑的重视,而他们所需要的此类硬新闻又最好是为厂商服务,最起码不能太和游戏厂商唱对台戏。这就要求这类文章没有什么个性化意识,或者说最好有广告元素在其中。而软新闻的娱乐化和编辑的取舍密不可分,娱乐化新闻最能吸引读者眼球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网站需要的点击量、报纸和电视需要的浏览量都可以通过大量刊载此类新闻而提升进而转化为金钱。因此游戏软新闻娱乐化也就在所难免。

其次是游戏记者的素质使然。目前国内新闻界其实还没有专职的游戏记者。一方面,专职新闻记者对游戏新闻的报道只不过是他们工作中的一个方面。大量做过游戏新闻报道的专职新闻记者其实多为经济新闻记者。也正是他们支撑起了游戏硬新闻的天空。但同时,他们本身不一定是资深游戏玩家,对游戏的报道也止于边缘化的游戏经济消息和政策报道,这是的这部分人的新闻稿件,新闻职业水准无可非议,但对游戏的钻研程度值得置疑。另一方面,大量游戏自由撰稿人充斥游戏新闻圈,良莠不齐现象十分严重。目前在几个大型网站的游戏频道,都招聘了一批游戏自由撰稿人,也正是他们推动了游戏新闻向前迈进。但游戏自由撰稿人的成分十分复杂,大多是资深玩家,而少有新闻从业人员,甚至少有文字工作者。这使得大多是自由撰稿人激情有余而笔力不足,无法驾驭大篇幅、有深度的稿件。更有甚者,一些游戏撰稿人自诩为枪手,专门为游戏厂商代笔捉刀写写谀“主”之文。严重影响了自由撰稿人队伍的声誉和纯洁。与此同时,游戏自由撰稿人归根到底还是利用自己对游戏的了解来获取报酬,这就使得这支队伍一方面非常自由散漫,缺乏组织,另一方面,为了获取报酬,在某种程度必须牺牲个人的意志,迁就编辑和媒体的意图。

第三是对游戏新闻固有偏见使然。很多人眼中,游戏新闻就是游戏文字,就是让人们娱乐一把的游戏副产品,那么游戏新闻娱乐化也就顺理成章了。从某种意义上,这个道理说得通。但游戏新闻最终不可能只是作为游戏的一个副产品出现,就象游戏周边产品,起初也是游戏的副产品,但目前已经逐步成为了一个相对独立的新产业。游戏新闻也是如此,以后同样会成为相对独立于游戏之外,服务于读者和厂商,但不惟读者和厂商之命是从的全新新闻类型。

游戏新闻的出路

针对游戏新闻短暂的发展时间和面临的现实问题,笔者以为,游戏新闻如果要发展壮大,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培养分众化游戏新闻读者群。游戏新闻要发展,必然需要各种游戏新闻小类的同步提高。而最大的问题就是游戏硬新闻特别是游戏产经评论和政策分析缺少读者。本来,就算《21世纪经济报道》这样的专业经济报刊,其受众群也是小众化的。再分摊到游戏经济报道上,则更少。问题是,少不代表没有,随着网络游戏经济的飞速发展,游戏经济报道势必成为经济报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此这将是游戏新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要想真正让游戏新闻走向成熟,对游戏新闻读者的培养也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通过潜移默化的用更好、更精致的游戏新闻来影响读者的大脑,改变他们的阅读习惯,逐步在他们中分化出喜好不同种类游戏新闻的读者群来,游戏新闻的种类才会越来越广。

第二,培养专业化的自由撰稿人队伍。如果说媒体中的新闻支持者是专业记者的话,那么游戏新闻可能只能是自由撰稿人。比方说游戏经济报道:一方面,科班生较少有专业游戏水准,同时新闻专业的对经济报道也较少涉猎,起码在课本上没学过。经济报道大多喜欢聘用经济专业的毕业生作记者,但在他们的传统观念中,游戏不过是IT产业中的一个小分支,IT产业在整个经济业界同时也不过是一个组成部分而已,对游戏新闻他们中很多人有天生的鄙夷感,不管他们喜不喜欢玩游戏。因此有必要建立一支对游戏充满热情,不从属于任何媒体,有专业游戏知识和相当文字驾驭功力的自由撰稿人队伍,同时急需那些自称为枪手的撰稿人清除出队伍伍。(张书乐)

第五篇:新闻娱乐 文档

目前,我国理论界对新闻娱乐化无简单明确的定义,一般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来加以阐述:内容上,偏向软新闻(西方媒介称之为“大众新闻”)或尽力使硬新闻软化。其表征是减少严肃新闻的比例,将名人趣事、日常事件及带煽情性、刺激性的犯罪新闻、暴力事件、灾害事件、体育新闻、花边新闻等软性内容作为新闻的重点,竭力从严肃的政治、经济变动中挖掘其娱乐价值。形式上,强调故事性、情节性,从最初强调新闻写作中适度加入人情味因素,加强贴近性,衍变为一味片面追求趣味性和吸引力,强化事件的戏剧悬念或煽情、刺激的方面,走新闻故事化、新闻文学化道路[1]。以上阐述强调了新闻娱乐化现象的三点特征:一是内容上注重软性新闻,二是挖掘硬新闻中的娱乐性因素,三是形式上强调吸引力。

> 从新闻的传播功能这个角度来看,新闻娱乐化是对新闻提供娱乐的功能的异化,即:它放大了娱乐新闻在整个媒介新闻中的地位,放大了新闻价值中的人情味、趣味性因素,因而偏离了新闻娱乐功能的初衷。在新闻娱乐化中,娱乐、迎合受众是其主要宗旨,新闻在给受众传送愉悦的同时,不可避免也制造出着低俗的、色情的、暴力的信息垃圾、引导着消费的、享乐的生活潮流。新闻娱乐化使新闻已不再重视客观冷静的报道,而重在传达一种感官上的娱乐体验:或轻松、或惊险、或奇异。

>> 经济的变革必然影响甚至决定媒介的发展,虽然迄今为止我国媒介基本上仍然受政府控制,但媒介作为在经济上自主经营的单位实体已是不争的事实。面对当前来势汹涌的市场化浪潮,无论操作方式、运营模式还是编辑方针等,我国媒介都不同程度地突现出了商业化取向,表现在媒介内容上则是娱乐化倾向的强化,其中最深刻也是最具有争议性的便是新闻娱乐化的潮流。

下载浅谈新闻娱乐化的利与弊(推荐阅读)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新闻娱乐化的利与弊(推荐阅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娱乐新闻广播稿

    a大家好,很高兴与你们准时相约在本周五的“fetion由我来”节目,b这里有最精彩的娱乐新闻。 a有最新的影视资讯。 b有最酷的时尚。 a有最炫的音乐。 b还有最in的流行。 a......

    娱乐新闻采写

    娱乐新闻采写 警惕有意炒作:绯闻、恋情 从皮特到汤姆防止低俗化:琐事、八卦 从皮特到汤姆一.娱乐新闻报道重点 1. 创作过程 剧本、筹资、开机、拍摄、封镜等动态 新表现形式、新......

    分析新闻娱乐化的缺陷与可取之处

    析新闻娱乐化的缺陷与可取之处 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浪潮席卷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伴随着这股经济浪潮的推进,传媒业也迎来了一股来势凶猛的娱乐化浪潮,从美国的媒体炒辛......

    论新闻信息传播中新闻娱乐化的发展

    论新闻信息传播中新闻娱乐化的发展 徐宇青1 摘要:随着新旧媒体的交替,新媒体的不断发展,受众接收的信息越来越丰富多元,人们获取的信息呈爆炸性增长。自20 世纪 90 年代起,我国传......

    娱乐新闻第一期播音稿件

    娱乐新闻第一期播音稿件 感受娱乐前沿,了解最新资讯.欢迎收听重外广播,今天给您带来的节目是娱乐新闻.大家好,我是袁艺涵,我是姜云芳 范冰冰“艳压”多位一线女星 网友:范爷......

    娱乐新闻第一期播音稿件

    娱乐新闻 感受娱乐前沿,了解最新资讯.欢迎收听重外广播,今天给您带来的节目是娱乐新闻.大家好,我是...,我是... 范冰冰“艳压”多位一线女星 网友:范爷真霸气近日,某网友发表......

    体育报道的娱乐化倾向

    试论体育报道的娱乐化倾向 ——兼谈《南方体育》的停刊 湖南日报时事体育部 禹振华 2005年9月1日,生存了592期的《南方体育》停刊。这是一个匆匆的告别,在全国传媒界扔下了一......

    电视娱乐化的理性审视

    电视娱乐化的理性审视 ——以电视求职节目《非你莫属》为例 【摘要】:当前,电视娱乐化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学者们对其的态度,以批判居多,认为电视已走向泛娱乐化,呈“三俗”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