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送达难”范文合集

时间:2019-05-13 17:29: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话说“送达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话说“送达难”》。

第一篇:话说“送达难”

话说“送达难”

话说“送达难”2007-12-15 21:23:48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话说“送达难”话说“送达难”(2)近年来,“送达难”也是困扰审判实务的难题之一,但与执行难相比,并不为公众注目。或许它不直接涉及当事人的权利得失,只给法院添点麻烦;或许它仅局限于民事诉讼,没有太多“同感”来帮衬响应;或许它属于事务性工作问题,缺少理论深度和广度可供阐述论证,总之,关于它的议论,多局限于法院内部,尤其是在基层人员之间,他们都急切希望给予解决。送达,是指法院按照法定方式将诉讼文书交给当事人或其他诉讼参与人的行为。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第78-84条规定了五种送达方式,分别是直接送达、留置送达、委托送达、邮寄送达和公告送达。这五种

送达方式,有着各自的适用条件和对象,这里不一一列述,将它们与英美德日等国法律规定的送达方式比较,在种类上毫不逊色,在适用对象和条件设置上也相差不大,那么所谓“送达难”,难在哪里?以笔者之见,送达难,难在时事变迁上。自1991年我国制定民事诉讼法后,经历了12年的翻天覆地变化,物是人非,今非昔比。在当时情形下,若需查找或联系一个人大致可去两个地方,一是住所,二是工作单位,非此及彼,十有八九准能完成送达任务。但是,现在不同了。日新月异的发展代表着变化,流动人口、自由职业、下岗外出、驻外务工、城市拆迁、地址更迭等等新情况不断涌现,无家可归者有之,有房不住者有之,一家数处居所者也有之……,过去那两个寻人的连结点已显得力不从心,蠢笨不灵了。送达难,还难在诚信缺失上。虽然我国是个缺乏诉讼传统的国家,但晚近一段时期“依靠组织解决”还算是时尚,执法者也曾风光一阵,而如今,这

都被世弊种种、缺少诚信的现况丢得不知去向。对于个别当事人的不配合,法院送达员起先还能实施留置送达,到后来门都进不去了,如何实施留置?而且,现在的防盗门做得密不漏逢,连纸张都塞不进去。真苦了送达员!为了赶在当事人在家时送达,有时要起早摊黑,加班加点,而对那些出于逃债目的而躲避送达的人士,更象是抓贼一样神出鬼没,玩起了儿时的迷藏游戏。孰不知,在法国,有法律规定“每日6时之前、21时之后不得进行任何执送员送达。星期天、节假日或者停工休息日,亦同”。回顾往昔,执法者还从未落得这般体面。送达的目的,是赋予受送达人了解诉讼文书内容的机会。这一定义,具有权利的整个含义,因此,送达对当事人而言是项诉讼权利,为他们所享有,并可为他们所抛弃,如拒绝受送达或将送达的文书扔掉撒掉;但对法院而言,送达则是义务。甩开这抽象的“权利义务说”不论,送达的实质是让当事人知晓相关诉讼事

项,至于当事人拒绝知道或装作不知道,都无关紧要,所以,只要法院能证明已实施了通知行为,并且这一通知在通常情况下可以推知为当事人所知晓,即完成送达状态。有一事例,讲某人家中漏水祸及楼下引发赔偿纠纷,后经当地组织和所在单位劝说调解无效,楼下被迫起诉,法院第一次送达时讨他个不知情、无提防之巧,从此以后,门都敲不开,逼急了法院只好将传票放大加印数张,从其门前贴到楼幢旁、再贴到小区大门口,这一贴真管用!此仁君准时出庭。回想现行送达方式,少些什么?多些什么?值得研究推敲。现行各种送达方式中,存在问题较多的主要有三种:一是留置送达,法律对其在实施方式上的限制不合时宜,如“须邀请有关基层组织或所在单位的到场、说明情况”,既费事,也难以找到情愿协助的组织和单位;而且留置地点仅限于住所,制约了实施机会,对一些不知其住址或单位但能偶遇的受送达人是否可以实施留置送达,留

置在何处?二是公告送达,其所需期间太长,一个简单案件审理至少须经历4个月后才能发生效力,既占时间,又不经济。三是邮寄送达,将其退居直接送达之后,浪费了邮局等现成的社会资源;事实上,现在广为流行的法院专递,在有些地方如城市的实行效果非常好,大约能完成80%以上的送达量,即是对原有法律设计的纠正。但这些问题,仍有待新一轮修法时进一步明确和改进。现实生活中,没有谁会在家专注等待被人起诉而接受送达,他们还有工作和社交等活动,平日早出晚归、无人在家,尚不能说是不配合送达,但法院送达员亦不能折返往复无数,或守在其家门口等候送达;而对哪些有意躲避送达的当事人,则更需要采取特殊办法加以规制。笔者以为,在现行法律条件下,可作如下说明和对策:

1、扩展使用邮寄送达方式,利用邮政网络等资源优势,把大量的地址明确、当事人配合的送达工作交给邮局办理,这样一则可以减轻法院的

送达负担,二则可以使法院集中精力对付那些不配合送达的人。

2、对当事人拒绝签收,或已确定其住所但拒不开门,或已确定其住所但行踪不定的,均可采取留置送达措施。留置诉讼文书,只要有邻居、居委会干部或小区门卫愿意证明并签名佐证即可;特殊情况下,由二名以上法院工作人员实施也可。

3、无法实施上述留置措施,可择重要的诉讼文书(如传票)张贴于其住所醒目处,剩余文书放置于其信箱内。

4、对被告下落不明,或其住所变更无法查清,或在外地工作居住又无通信地址和其他联系方式的,话说“送达难”

第二篇:离婚案件送达难

离婚案件送达难问题的成因及对策

论文提要:近年来,离婚案件数量大幅上升,离婚纠纷案件是人民法庭几乎每天都要面对的民事案件,离婚案件因具有身份上的特殊性,双方到庭诉讼与案件事实的查明、认定密切相关。然而当事人大量外出务工,居无定所,人员流动性大,基层法院在办理离婚案件时“送达难”问题尤为突出,造成因送达不到而影响案件的审理,为此,分析其成因并提出对策。

关键词:离婚案件 送达难 成因 对策

城乡一体化发展迅速,外出务工人员数量增多,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造成当事人实际居住地与户籍地不一致,按户籍地址无法送达。离婚案件中相当一部分当事人系外来务工人员,其流动性大,且租住地经常发生变动,发生离婚纠纷后难以联系其本人。离婚案件当事人长期分居,一方长期离家,工作居住在外,致使原告方无法准确提供被告的联系地址。部分当事人法制意识薄弱,家庭责任感不强,对离婚纠纷采取放任消极的态度,采取各种方法回避送达。对此,在送达副本时,被告下落不明的,根据民事诉讼法规定,无法直接送达、邮寄送达、委托送达或者被告下落不明的,采用公告送达的方式送达应诉材料。公告送达是诉讼法规定的一种送达方式,是在无法向诉讼相对方送达应诉材料时使审理程序合法化的保障,更主要的目的是通过公告传递诉讼信息,让下落不明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方式无法送达的当事人及时参加到诉讼中来行使自己的权利。

尽管离婚案件中一部分被告接收了法院依法送达的应诉材料,但仍以各种借口拒绝出庭。这些当事人绝大多数因不同意离婚而拒绝出庭。他们大多数文化层次不高,法律知识 匮乏,担心出庭应诉会导致离婚,不能正确衡量积极应诉与消极应诉的利弊,甚至错误地认为不出庭应诉会使原告达不到诉讼目的。由于我国法律对拒绝出庭的消极应诉行为并未进行规制,致使该行为因不能受到惩治而增多。

不愿意出庭的成因和离婚原因还与离婚原因有关,外出打工,出现婚外情,外出务工家庭大概分三种类型,单一外出型、双方外出型、轮流外出型。这三种情况无论哪一种夫妻二人都难以有相聚的机会,长期的分居生活,难以培养起真正的夫妻感情,这种不牢固的婚姻能否经得起外界环境的冲击就可想而知了。一些青年留恋外面的生活条件,不思返乡,天长日久,产生婚外情。或者夫妻一方长期外出打工不归,对家庭、孩子不管不问而引起另一方提出离婚。草率结婚,缺乏婚姻基础,因为婚前缺乏了解,双方相处时间短,婚姻基础差,视婚姻为儿戏,在没有完全了解对方的情况下就草率登记结婚。此类婚姻的一个明显特点是,夫妻双方大都是经人介绍相识的,少部分属于自由恋爱。由于违法犯罪而导致离婚,这类离婚案件男女一方或双方有的法律意识不强,有的道德品质败坏,违反婚姻法,如同居生活、无效婚姻、重婚而造成原、被告双方离婚。或者是一方因犯罪被判刑,另一方起诉离婚。另外农村还有少量包办、买卖婚姻现象,夫妻间没有真正的感情基础。无法忍受家庭暴力而离婚,这类离婚案件有增无减。一方经常打骂虐待另一方,另一方因不堪忍受而提出离婚,特别是在农村,受封建思想、文化差异的制约,夫权思想仍很严重,不少人无视妇女的独立人格,动辄对妻子辱骂殴打,肆意虐待,女方长期饱偿精神和肉体上的折磨,最终导致婚姻破裂。基于上述原因,离 2 婚双方对彼此没有感情,无论哪方提出离婚,都不愿再见面,更别说应诉了。

虽然缺席审理和公告送达并不违反法律规定,且在部分法院存在这样的审判实践,但离婚纠纷案件事关当事人之间的身份关系,一方不出庭,对于双方感情是否破裂、夫妻共同财产等问题难以查清,同时使调解程序无法进行,不利于案结事了。故谨慎的做法应在送达离婚纠纷案件应诉材料时详细告知双方的权利义务及出庭应诉的法律后果,尽量在双方当事人均出庭的情况下进行调解或判决,慎用缺席审理和公告送达。

但是在送达的过程中,诉讼当事人总是不接受送达的法律文书并以各种方式拒绝,即便送达人员在当地的社区工作人员的陪同下也拒绝接收,这种现象非常普遍。法律应当对留臵送达、公告送达进行具体规定,适当放宽留臵条件,严格规范公告送达,探索新型送达方式。

2013年1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正式开始施行。其中,修订后的民诉法第八十六条、第八十七条规定了新的送达方式:一是采用拍照、录像等方式记录送达过程,即视为送达;二是经受送达人同意,人民法院可以采用传真、电子邮件等能够确认其收悉的方式送达诉讼文书。

我们所要注意的是采用拍照、录像等方式送达具体情形,法律没有规定。因此笔者认为,法律应当规定,当事人或者其同住的成年人拒绝签收,此时,法院工作人员可以在没有见证人的情形下,在送达回证上记明拒收事由和日期,把诉 讼文书留在受送达人的住所,采用拍照、录像等方式记录送达过程,而不必有见证人在场。因为此时已经有拍照、录像作为证据,若还要求见证人在场,此种送达方式失去了其应有之意。但是不能将此种送达方式滥用,不能因为送达时受送达人或其同住成年家属不在其住所而采用拍照、录像等方式留臵送达。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手段越来越丰富,采用电子邮件、传真等方式送达法律文书不失为一种便捷方法,但法律要求经受送达人同意才能采取此种规定,而现实生活中,受送达人往往不会同意,因此,笔者认为只要能够确认受送达人经常使用此种联系方式,就可以不经受送达人的同意进行送达,这样将大大减少法院的工作量,提高司法审判效率。比如说,现在QQ、微信等聊天工具的普及,如果经查实,被送达经常利用该聊天工具和其他人联系,就应认定被送达人能够接受送达文书,而不必要经被送达人同意。

另外,对于将立案的离婚案件,应严格审理立案材料,重点审查本院的管辖权及被告户籍登记材料,以便于立案后进行送达。立案时,立案人员应与当事人积极沟通,主动询问被告的居住情况,一旦发现被告下落不明或无法联系等情况,应耐心对当事人进行解释,在当事人自愿的前提下,让其补充被告下落不明的证据材料或与被告取得联系后再行起诉。防止立案后,因送达难或无法送达致使案件搁臵,延长案件审理周期。加强审判机关与基层组织的联系与协作。人民法庭应与辖区内相关行政部门及地方基层组织建立长期有效的协作互动关系,加强沟通联系,借助人熟地熟的优势直接送达相关材料。同时,加大法制宣传力度,提高公民 的法制意识。必要时通过做被告家属的思想工作,间接敦促被告配合法院。

第三篇:浅议民事诉讼文书送达难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老百姓的法律意识也逐渐增强,法院的审判工作任务也日益艰巨,提高审判质效成为法院审判工作的生命线,作为审判工作中送达诉讼文书这一环节也不容忽视。人口流动性大,户籍变更登记滞缓,当事人提供住址不明确,拒收法律文书等原因,导致诉讼过程中“送达难”问题已成为困扰法院的难题。现根据工作实践中,民事诉讼文书送达问题发表一下个人见解。

(一)送达及其特征

“送达”,是指人民法院依法定的程序和方式,将诉讼文书送交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行为。送达作为一种诉讼行为,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1、送达是法院向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实施的诉讼行为。送达是法院的职权行为,送达的主体只能是法院,送达行为的对象只能是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诉讼参与人之间、人民法院之间以及诉讼参与人向法院送交诉讼文书或其他文书的行为,不是送达,不适用民事诉讼法关于送达的规定。

2、送达发生在诉讼过程中。人民法院在诉讼之外,因其他公务活动,而向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送交某种文书时,不适用民事诉讼法关于送达的规定。

3、送达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和方式进行。未按照法定程序和方式进行送达,不产生送达的法律效力。

4、送达的内容是各类诉讼文书以及其他法律文书。例如:起诉状副本、答辩状副本、传票、应诉通知书、决定书、裁定书、调解书、判决书,支付令等。

(二)民事诉讼的送达方式及送达难的表现形式

送达方式,是指人民法院进行送达所采用的方法。《民事诉讼法》规定的送达方式有6种,包括:直接送达、留置送达、委托送达、邮寄送达、转交送达、公告送达。

一、直接送达。直接送达是指由人民法院的送达人员将要送达的诉讼文书、法律文书直接交给受送达人或他的成年家属、代收人的送达方式。直接送达是人民法院送达诉讼文书的基本原则,凡是能够直接送达的,都应采用直接送达的方式。

1、在现实生活中,被送达人的现住址已确定,但无职业,他们有一定的社会交往活动,平日早出晚归,生活无规律,很难掌握什么时间家里有人,法院送达人员早、晚送达几次均达不到送达的目的,蹲坑守侯又没有足够的人力财力,有些当事人故意躲避法律文书的签收,或其成年家属、代收人拒绝签收,从而大大增加了送达的困难。

2、在送达法律文书期间,当事人在家中而拒绝开门,送达人员把社区主任及管辖民警邀请到现场希望在他们的协助下做当事人的思想工作,把门打开使得我们送达工作顺利进行,但无论送达人员、民警怎么穷尽沟通手段,当事人坚决不予理采,致使送达人员束手无策,而对于张贴公告送达,我院现在还没有具体的可行办法,所以法律文书很难送达出去。

3、在送达期间面对被告当事人,他却矢口否认是本案当事人或谎称是当事人家的亲属,而送达人员并不认识被送达人,致使送达又成一难题。

4、在送达离婚案件中,对于双方当事人感情确已破裂,往往被告的情绪会很激动,当我们去送达被告当事人时,一些当事人把诉讼文书撕掉,对送达人员进行谩骂,甚至有时用利器威胁,肢体碰撞时有发生,或拿跳楼来威胁法院送达人员的现象也时有发生,给送达工作造成很大的压力,给送达人员的安全造成一定威胁。

二、留置送达。留置送达是指在受送达人或者有资格接受送达的人拒绝签收诉讼文书、法律文书时,送达人依法将诉讼文书、法律文书留在受送达人住所的送达方式。

1、在直接送达时当事人拒绝签收,法警邀请有关基层组织到场见证,有时基层组织很配合我们的工作,有时操作起来也有困难。

2、公司送达,公司本身已无工作人员,只有留守人员,且可能还是公司雇佣看房的,留置送达没有具体相关的工作人员在场,使送达工作无法顺利进行,给留置送达带来难度。

三、邮寄送达。邮寄送达是在人民法院直接送达诉讼文书有困难时,可以交由国家邮政机构以法院专递方式邮寄送达。

以往我们尝试与邮政部门达成协议,实行特快专递送达,实际操作中当事人拒绝签收,邮递员无权留置送达只好退回法院,再由法院送达,这样延长送达期限影响送达效率,同时也会影响案件的审限。

四、公告送达。公告送达是指受诉法院在受送达人下落不明或采取上述方法均无法送达时,将需送达的诉讼文书予以公告,公告经过法定期间,即视为送达。

1、在实际送达中,明明知道当事人在本市而且有过通话记录,但在送达诉讼文书时,当事人拒绝签收法律文书,躲避法律责任这种现象是不适用公告送达的,致使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当事人不得已采用其它方法取得公告送达所具备的要件,但是否给予送达还不知可否。

2、一次传票公告送达登报时间需要60天,一次判决书公告送达需要60天,四个月时间延误了当事人采用法律手段保护自身合法权益。

五、委托送达。委托送达是指受诉法院直接送达诉讼文书确有困难,而委托其他人民法院代为送达的方式。

兄弟法院为了方便、快捷送达我们采用委托送达的诉讼文书,积极采取多种方法,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不能够很及时给予送达,有时委托送达手续已经寄出,但长时间没有回应,延误案件审理,给当事人造成诉累。

六、转交送达。转交送达是指受诉法院将诉讼文书送交有关机关、单位转交受送达人的送达方式。转交送达是在受送达人身份比较特殊,不宜或不便采用直接送达的情况下所适用的一种送达方式。

我院不采用转交送达,因为机关或企事业单位领导对于部下的个人案件与本单位无关、没有利害冲突,一般情况下不予理采,不积极配合法院送达工作。

(三)解决“送达难”问题的对策

1、扩大签收法律文书的范围,除同住成年家属以外,被告本人不能到场签字,经被告同意是否可以由他的亲属、朋友代收。

2、放宽公告送达的条件,将送达文书张贴在被送达人的住所门上,用相机拍照或摄像机留下资料,将其公告送达全过程作出书面笔录,由社区主任、辖区民警在场并签字给予证明,把法律文书放在信箱或社区主任处,以便事后当事人去取,这样张贴公告效果会更好。

3、在当事人情绪激动给送达人员人身造成威胁时,能采取一些有必要的防卫措施,使送达人员人身不受侵害。

4、有些案件可以采用新型送达方式提高送达效率,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我们应运用电子邮件,互联网等电子手段送达诉讼文书即节省法院人力,物力,财力又提高送达效率,减轻当事人的诉累。

5、转交送达如果想达到预期的效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领导必须严肃认真,维护法律的神圣,承担起转交送达的义务,确保当事人的诉讼权利顺利进行,提高法院审判工作的效率。

第四篇:破解民事送达难调查报告

破解民事“送达难”的实践与思考 发布时间∶2011-2-9 9:06:38 三门县人民法院课题组

送达工作是诉讼程序中承上启下的重要中间环节,送达周期过长将直接导致案件审理期限的延长。随着法院受理案件数量的不断增加,解决送达难问题显得更加紧迫。近年来,三门法院就提高送达效率保障审判工作的高效运转进行了不断地探索,2008年7月成立司法警察送达中队,专门负责民商案件送达工作。通过近两年来的探索与努力,“送达难”问题得到了较大的缓解。一、三门法院破解送达难的实践探索与成效

(一)实践探索

1.改革送达机制

(1)将送达工作归口法警大队,成立送达中队。2008年以前,三门法院曾经尝试由立案庭集中送达和分散到各庭室自行送达等模式,但效果不明显,有些案件的送达周期长达3个多月。送达周期的长短直接影响审判效率,因此有必要将送达工作作为提高审判效率的重要一环,积极探索提高送达效率的做法。当时,三门法院有司法警察15名,但每年刑事案件仅为300件左右,如果仅让法警行使刑事审判保障这一职能,一定程度上会造成警力的闲置。根据实际情况,为实行优化组合,合理配置人员,该院于2008年7月将法警大队分成警务、执行、送达三个中队,送达中队专门负责民商事案件诉讼文书的送达工作。送达中队配备5名工作人员,由司法警察大队1名副队长担任送达中队中队长,另4人分成两组,每组由1名驾驶员和1名填发诉讼文书的送达人员组成,分别送达民一庭和民二庭的案件,并固定二辆警车专门用于送达。

(2)建立合理有效的考核和激励机制。好的制度可以使坏人变好,坏的制度可以使好人变坏。送达中队的工作人员虽然责任心都很强,但如果没有合理有效的考核和激励机制,长此以往,也极可能消减他们的责任心和积极性。反之,有效合理的考核和激励机制,则能进一步激发送达人员的积极性,取得更好的送达成绩。

一是每月考核通报。将送达组分成两组,分别负责民一庭和民二庭案件的送达,并且每月将各组的送达周期、当天送达率予以张贴通报,使各组在相互比较中共同提高送达效率。院长在全院干警大会上及每月的中层干部会议上对送达情况进行通报,每次当他们取得好成绩时,都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勉励他们再接再厉,再创佳绩,使送达人员在精神上得到极大鼓舞。

二是在福利待遇及考勤方面相对倾斜。给送达人员每月发放100元误餐补贴,给送达的驾驶员发放兼职驾驶员补贴。取消对送达人员的上下班考勤。该院的考勤制度要求每位干警包括院领导上下班均要打卡,政治处每周都要进行通报,迟到早退的均要被扣除奖金。院领导考虑到送达人员送达时间的特殊性,不要求对他们进行上下班的考勤,使他们能有充分的自主权,更有效地安排送达时间。

三是以制度促使业务庭室对送达工作积极配合。该院的《岗位目标管理考核办法》对各业务庭室的审判效率进行量化考核,审判周期的长短直接影响评先评优和奖金的发放。因送达时间的长短直接影响审判周期,民一庭、民二庭自然会对送达工作积极配合。案件承办人员会尽量提高庭审质量,尽量一次开庭结案,并努力做到当庭宣判,当庭送达裁判文书,不能当庭送达的,则当庭确定领取裁判文书的日期或自行邮寄送达裁判文书。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确定宣判日期后,若到期不领取裁判文书的,宣判日期视为送达日期。对于需要二次开庭的,则在第一次开庭结束后马上确定二次开庭日期,并当场送达开庭传票。业务庭的积极配合有效减轻了送达的压力,提高了送达效率。

2.创新送达方式方法

(1)明确送达流程。送达人员在送达前仔细研究当事人的起诉状及相关卷宗材料,全面掌握当事人情况。能够电话联系的,通过电话通知其前来领取法律文书,对于不愿前来领取的被告,耐心地做好说服工作,或问知具体送达地点后采取邮寄送达;无联系电话但居住地址明确且在家的,联系村委会、驻村干部等,让村干部通知被告来法院领取或直接上门送达。

(2)发挥法院信息管理系统的作用。因很多当事人在法院的案件不止一个,而经过法院处理的案件,信息管理系统里面都有详细的记录,所以送达人员在接到案件之后,往往先查一下信息管理系统,如果该名当事人曾有案件在法院,对当事人的具体住址和联系方式能作进一步的了解,以便更快、更准确地找到被送达人。

(3)加强与原告的沟通,认真查实被告住址。对于被告住址不准确的,主动与原告联系了解情况;对诉状上被告地址不明确或范围太大的,通知原告到庭确认送达路线,仍难以明确的,由原告带路配合送达。

(4)集中分片,统筹送达。将同期所受理的案件按照居住范围进行归类,采取集中送达,以提高送达效率。

(5)送达过程中以理服人。针对部分当事人因不懂法律,对送达不配合或抵触的情况,对他们晓之以法,以理以情耐心说服。在思想工作实在做不通的情况下采用留置送达。根据实际需要,送达人员送达时改着便装,将警车停在村外或较远的地方,做到不当众要求当事人签收,取得当事人的理解和配合,完成送达任务。送达人员是第一个接触案件当事人的人,送达人员的素质好坏直接关系到法院的形象。在送达时有的案件当事人往往对起诉人或者法院有意见,在送达人员面前或发牢骚或抱怨,此时送达人员做到耐心倾听当事人的心声,并适时做好解释工作,缓解当事人的矛盾和怨气,使其心甘情愿地来法院参加案件诉讼,并树立了法院在群众心目中的良好形象。

(6)灵活安排送达时间。对因工作性质无法正常送达或故意躲避送达的被送达人,安排专人,实行午间、夜间、节假日送达。农村当事人为了生计,大部分是早出晚归,上班时间送达,见面率较低。针对这部分当事人的特点,送达人员采用打“时间差”、灵活安排出发时间,错开他们外出时间,提高见面率。有些案件,当时没有找到当事人,但经了解,当事人或其成年同住家属确实需回家吃饭,送达人员就来个“守株待兔”,既避免了送达人员再次的车马劳顿又节约了法院有限的办公经费。

(7)巧借社会外援力量。一是巧借村干部力量。三门县城市化建设规模尚小,涉诉当事人大多为农村群众,因此在原告无法提供被告联系方式的情况下,送达前先联系农村村民委员会干部,确定当事人的去向。送达人员每人均带有村干部联系电话的小册子,随时方便联系村干部。村干部一般对所在村村民的基本情况较为了解,在与村干部联系时,得知被告外出打工等地址不详的,则在外出送达之前先制作好公告,送达时只要做好相关笔录即可当场在村里张贴公告,既可避免找村干部调查取证难,又可避免调查清楚被告下落后又要回法院制作公告,再往返张贴公告的麻烦,提高了送达效率,又节省了审判资源。原有仅依靠法院力量,有的案件要往返五、六次之多才完成送达,借用村干部力量后,绝大部分的案件均一次性送达完毕。二是巧借金融机构的力量。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在当前整个社会经济不是很景气的情况下,三门法院受理了很多金融借款合同案件。这一批案件在起诉到法院前,绝大部分案件都经过金融机构自行催讨过,他们往往掌握着当事人的很多信息,比如工作单位,家庭住址,有无外出情况等等。他们在催讨无果或当事人下落不明的情况下,才起诉至法院。送达人员送达前先和金融机构取得联系,向他们询问被送达人的具体情况,必要时让他们带路,从而提高送达的效率。

(8)充分发挥送达地址确认书的作用。当事人送达地址确认书是指当事人在起诉或者答辩时向人民法院填写并确认送达地址的一种诉讼文书。它既是人民法院向当事人送达诉讼文书的重要依据,也是当事人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重要依据。由当事人自己申报或确认送达地址,并由其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既是诚实信用原则的基本要求,也是当事人为促进诉讼应当承担的义务。因此,三门法院在案件审理或者向当事人送达的过程中,尽量让当事人签署该文件。当事人签署后,按照当事人确认的邮寄地址进行送达,如果无法查找到该当事人或者当事人拒收,则视为当事人自己放弃了权利,都将产生视为送达的效果,为法院的后续送达节约不少的资源。

(二)取得的成效

三门法院通过成立送达中队,完善考核和激励机制,不断创新送达方式和方法,在破解送达难的道路上不断摸索前进,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自2008年7月成立送达中队以来,至2008年12月底,半年时间内共送达起诉状副本、开庭传票等诉讼文书2300多人次,平均送达周期为3.83天。自2009年3月份开始,当天送达率一直保持在65%以上,此后这个数据不断刷新。2010年1月至5月,送达效率进一步提高,为民商事审判效率的提高奠定基础。2009年、2010年的送达情况具体见下表:

时间 送达案件

数(件)送达 人次

(人)当天送达案件数(件)当天送 达率

(%)平均送达周期(天)

2009年 933 2793 518 55.5% 1.63 2010年1-5月 363 580 337 92.84% 0.09

注:当天送达按0天计算。

二、民事送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三门法院在现行制度框架下对破解民事送达难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尝试,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所采取的措施并不能完全解决目前普遍存在的“送达难”问题。民事送达过程中仍存在着较多的困难。

(一)制度不完善

1.留置送达的要求过于繁琐,实际操作困难。在直接送达时,当事人拒收的,根据民诉法第79条规定,送达人应当邀请有关基层组织或所在单位的代表见证。但是,在实际送达中,有的基层组织或单位人员要么找不到,要么找到了也不愿意来,来了也不愿意见证,所以,留置送达实际操作中严格依法的难度较大。

2.委托送达难。送达难是一个全国性的问题,受托法院也存在送达难的问题。法律没有明确规定委托送达的期限和法律责任,出现了受托法院久拖不送的情形。

3.邮寄送达不完善。如《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以法院专递方式邮寄送达民事诉讼文书的若干规定》虽然方便了送达,但因该司法解释未赋予邮政机关送达人地位,所以无法对受送达人的同住成年家属进行留置送达。另外,邮政机关在对待送达上,也存在敷衍了事的情况,有时可能还影响了送达的效率。

(二)制度以外的问题

1.直接送达困难。因职业变化、拆迁、搬迁等导致的地址更迭现象频发,致使起诉时原告按照要求提供的被告户籍证明或工商登记证明上所载的地址有时与被告实际居住或经营地不一致。

2.当事人主观因素逃避诉讼拖累法院送达工作。由于部分当事人明知无法履行合同,参加诉讼也必然面临败诉的结果,因此就通过不接受司法文书、离开经常居住地、注册地等方式,恶意逃避法律责任。

3.社会支持配合不够,又苦无强制措施。个别当事人单位不配合法院送达工作,不愿提供当事人有效的地址、电话。

4.制作公告送达笔录难。对于城镇居民,多数左邻右舍互不相识,他们无法证明当事人外出且无法寻找的事实,而城镇居委会对于城镇居民的情况不像农村村委会对农村居民那样了解,他们无法也不愿意证明当事人外出且无法寻找的事实。送达人员往往只能在数次送达后在案卷中记明经过再采取公告送达。

5.当事人法律意识淡薄。有的原告“一诉了之”,认为送达是法院一方的事情,与其无关,不积极寻找被告,也不积极配合法院送达;有的被告在送达法律文书时,拒绝接受,以为未接受法律文书即不发生任何法律效果。

三、破解“送达难”的立法完善建议

要从根本上解决“送达难”问题,笔者认为,应在立法上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

(一)明确送达的主体

现行《民事诉讼法》中没有规定送达的主体,司法实践中,一般由书记员或法官送达。针对“送达难”的现状,笔者建议,法院所有工作人员,包括法官助理、书记员、法警等都可以成为送达主体。同时赋予邮政机关送达人地位,比如,我国台湾地区的“民事诉讼法”第124条中规定,“送达,由法院书记官交执达员或邮政机关行之。由邮政机关行送达者,以邮差为送达人。”

(二)确立新型送达方式的效力

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与成熟,应明确电子邮件、互联网等电子手段送达诉讼文书的效力。台湾“民事诉讼法”第153-1条也规定“诉讼文书,得以电信传真或其它科技设备传送之。”

(三)改革委托送达

应当在《民事诉讼法》中明确规定受委托法院应在指定的期限内完成送达,没有完成的,应在指定期间内告知委托法院原因。二审法院的诉讼文书应直接送达,或交邮政机关邮寄送达,尽量减少由一审法院委托送达,因为二审案件的当事人对一审案件的法官可能存在对立情绪和猜疑心理。

(四)严格转交送达

及时把诉讼文书转交给受送达人签收是《民事诉讼法》第81条、82条所规定的机关和单位应承担的法律义务。因此,这些机关和单位应严肃认真,及时承担转交诉讼文书的义务,确保受送达人的诉讼权利和审判工作的顺利进行。对拖延时日造成不良影响和严重后果的,在今后的立法中应规定其承担相应的责任。

(五)填补送达的法律漏洞

在《民事诉讼法》中,一些相关的规定值得完善。一是取消留置送达需要基层组织、单位见证的规定,加快送达进度。台湾的“民事诉讼法”第139条规定“应受送达人拒绝收领而无法律上理由者,应将文书置于送达处所,以为送达。”可以作为参考。二是应当规定指定代收人、法定代收人制度。对当事人在诉讼期间变更住址,或外出的,必须向法院指定其代收人。未指定的,法院将诉讼文书交付邮寄即使被退回也视为送达。三是规定送达推定制度。对当事人提出上诉、承认收到诉讼文书等情形应当视为收到原诉讼文书。

课题组成员:郑东、马永飞、叶信闪、陈亚利

二O一O年八月二十三日

第五篇:民事诉讼文书送达难的成因及对策

送达是指人民法院依法定方式,把诉讼文书交给当事人、其他诉讼参与人和有关单位或个人的一种诉讼行为。送达诉讼文书是诉讼活动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是诉讼的必经程序。诉讼文书的及时送达对保障当事人或其他诉讼参与人的诉讼权利,保障诉讼程序的顺利进行,保障案件的正确解决,有重要的作用。忽视送达或不按法律规定的方式送达,都会给审判工作造成被动,甚至还可能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和严重后果。然而,尽管送达诉讼文书的法定形式较多,但在审判工作中,“送达难”却是长期困扰法院正常工作的老大难问题。受送达人下落难寻、逃避送达甚至拒收诉讼文书,已经司空见惯。在司法实践中,很多当事人一看到法院的警车和工作人员,不是掉头就跑,就是避而不见,造成直接送达困难。由于诉讼文书不能及时、有效送达,严重影响了法院审理案件的正常进行,制约了司法效率的提高,耽误了权利人利益的及时实现。因此,送达制度的法律完善,应当纳入司法改革之中尽快加以解决。

一、民事诉讼文书送达难的表现形式

1、直接送达难。送达人向受送达人送达诉讼文书时,经常难以找到受送达人,尤其是案件的被告。有的公民居无定所,有的明明是受送达人,却因送达人不认识就自称是受送达人的邻居;有的单位住所不明,许多诉讼文书需要反复多次才能送达,有的则无法送达。

2、留置送达繁。根据《民事诉讼法》第79条的规定,在直接送达时,当事人拒收的,送达人应当邀请有关基层组织或所在单位的代表到场进行见证。此规定在实际操作中比较困难。有的基层组织或单位人员不是找不到,就是找到也不愿意来,有的既使来了也不愿意见证。而拒绝签收诉讼文书在司法实践中比比皆是,这种对留置送达见证形式的要求更加加重了送达难的程度。

3、委托送达拖。有的法院出于地方保护、本位主义等原因,没有严格执行《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对外地法院委托送达的积极性不高,敷衍了事,明明可以送达的,却说当事人找不到,或者能及时送达也拖延送达,甚至于委托法院的请求置之不理。

4、邮寄送达软。针对送达难的情况,目前不少法院在尝试与邮政部门达成协议,实行特快专递送达。特快专递的好处是在回执上可以注明送达材料的名称,有受送达人的签名,而且由邮政部门送达,可以减少当事人的对立情绪,送达成功率较高。但特快专递仍存在不少数量的拒签收情况。有些心中有“数”的当事人,见到法院邮件会本能地拒绝签收。当事人一旦拒收,邮政部门无权留置送达,也不能让当事人的亲属代收,最终还是退到法院,由法院再送,这样就大大延长了办案周期,甚至还延误了送达、审理、执行的最佳时机。

5、公告送达乱。采用直接送达、留置送达、委托送达、转交送达、邮寄送达等方式都无法送达的,法院经常采取公告送达的方法。但各地在公告送达的做法上极不统一,有的只在法院公告栏内张贴,有的在受送达人的住所处张贴,有的通过法院报公布,有的通过其他报纸、电视、互联网等媒体公布。而且公告送达时间长,每次公告均需60天的时间,一个案件通常至少需要送达开庭传票和送达判决书两次公告,光送达时间就要花去4个月。如果公告要登报,则时间更长。虽然公告时间并不计算审限,但却延长了结案时间,延误了权利人权利及时得到保护或及时得以实现,严重地损害了权利人的利益,加大了诉讼成本。

二、民事诉讼文书送达难的成因从现实方面的原因看,造成“送达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由于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口的流动性很大,有的当事人借机规避法律,外出打工经商,长期不归,杳无音信。

2、有的当事人虽然没有外出,但法律意识差,藐视法律,避而不见。

3、有的是由于当事人的地址提供不详,或者当事人的地址发生了变化,没有及时通知法院。

4、在留置送达中,有的基层单位或组织不配合。

5、在委托送达中,有的受委托法院存在地方保护意识,怕得罪当事人,更怕当事人报复。

6、在转交送达中,某些机关和单位对转交工作不够严肃认真,拖延时日。

7、公告送达不规范,有的是法官的责任心不强,有的是当事人认为公告费太高,不愿登报公告。

8、法院人力物力的紧张,导致送达迟延。

9、交通事故引发的案件,受送达人大都是非本省市的,地处偏远,客观上造成送达难等。

10、从立法上看,法律规定的不完善、不具体也是造成送达难的重要原因。仅从条文数量上看,《民事诉讼法》关于送达的规定仅8条,而我国台湾地区的相关规定则有31条。

三、民事诉讼文书送达难的对策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法院受理的案件数量也在逐年增加。因此,解决“送达难”的问题就显得更加紧迫。为此,各地法院都在积极探索。比如有的法院开始使用特快专递,取代传统的挂号回执,有的法院成立专门送达组,负责送达。有的法官采取一些变通措施,如在调解案件时,为防止送达时找不到当事人,就让当事人先在调解书送达回证上签字,然后再邮寄。但这种做法的合法性受到质疑。要从根本上解决“送达难”问题,还是必须从立法上加以完善。笔者

下载话说“送达难”范文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话说“送达难”范文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对民事诉讼中送达难的分析及思

    对民事诉讼中送达难的分析及思考 马旭升 在民事诉讼中,送达难一直以来是困扰案件正常审理的重要原因,尽管为解决民事诉讼中的送达难问题,最高法院曾出台适用邮寄送达若干问题的......

    员工长期不上班解除通知难送达

    员工长期不上班解除通知难送达,劳动关系能否实际解除 员工长期不到岗上班,用人单位无法或者很难向该员工送达解除劳动关系的通知书,形成长期僵持的局面,时隔数年甚至数十年之后,......

    秒杀“送达难”的探析——从电子送达入手

    秒杀“送达难”的探析 ——从电子送达入手 【摘要】“送达难”是人民法院工作的“顽疾”,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与日益普及,现代化的送达方式--电子送达作为一种方便快捷,又......

    四中院约定送达地址解决送达难(推荐五篇)

    北京四中院率先发出司法建议:约定送达地址 2016-06-28 09:34:02 | 来源:央广网 | 作者:孙莹 北京市第四中级人民法院结合审判实践,在全市率先发出《关于有效维护金融债权解决“......

    法院送达难问题的现状及其解决对策

    法院送达难问题的现状及其解决对策 ----秦洪涛 一、法院送达难的背景 法院送达是指人民法院依法定程序,把法律文书交给当事人、其它诉讼参与人的一种诉讼行为,是法院与被送达......

    民事诉讼文书送达难的成因及对策(合集5篇)

    送达是指人民法院依法定方式,把诉讼文书交给当事人、其他诉讼参与人和有关单位或个人的一种诉讼行为。送达诉讼文书是诉讼活动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是诉讼的必经程序。诉讼文......

    送达通知书范本

    送达通知书范本 【第1篇】学生违纪处分决定送达通知书 时间:_________ 地点:____________ ______同学: 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违反了校纪校规,经查属实。依据......

    审计报告送达

    jnbs——21吉林省农村标准审计文书 篇二:14审计文书送达回证审计文书送达回证 篇三:创新审计方式 积极推行送达审计 **审发?2010?***号 ******* 报送审计工作总结的报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