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拓宽农民增收
渠道
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是低成本转移农村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近年来,米泉市通过出台优惠政策,宣传教育,典型引路等多项措施,引导、支持和鼓励农民外出务工经商,收到了很好的成效。今年,我市累计转移劳动力36215人,相当于全市60的农村劳动力实现了有序流动。实现劳务收入近2亿元,来自
劳动力转移的收入占全市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的40,为米泉农村发展和农民致富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我市的具体做法是:
一、加强引导,为农村劳动力转移营造宽松环境
离开赖以生存的家乡和土地外出务工,对于祖祖辈辈守着家门和土地的农民来说,存在着种种困难和不便。为此,我市采取四种方式进行引导。一是组织引导。市政府建立了劳务输出工作领导小组,市长主抓,分管市领导具体负责。各乡镇也都相应成立了以乡镇长为组长的组织领导机构,村上由村委会主任具体负责协调落实,乡镇、村均设置劳动保障专(兼)职信息服务员,各乡镇、办事处均有3—5人具体负责劳务信息工作。各乡镇、村都提供了办公室和一定数额办公经费。与此同时,我市主动出击,为富余劳动力找出路。每年都组织开展企业用工调查,同当地企业负责人座谈,征求企业用工意见,实行订单培训,有组织输送,受到企业欢迎。今年调查企业265家,空岗1867人。如保温瓶厂、瓷砖厂先后吸纳当地农民工1000多人。二是政策引导。为了让富余农民走得放心,加强了政策引导和支持力度。首先,推广农民培训绿色证书制度。利
用各类培训网点加强对农民工的技能培训,使其具有在外长期转移的技能。凡参加培训的农民除食宿自理外,免收其它一切费用。仅今年上半年,已发放技能培训合格证书875个。其次,狠抓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优惠政策的落实,明确规定在城区买房或从事二、三产业的农民可免费在城市落户,其子女入托、就学、就业、参军等方面与城市居民同等对待。第三,加强劳务输出管理和跟踪服务工作,发现问题,提前介入,及时解决,切实保障外出农民工的合法权益。第四,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市财政每年至少拿出10多万元用于支持劳动力转移工作,各乡镇也用当年财政收入的2支持转移劳动力工作。三是信息引导。针对以往信息闭塞,农民转移成本和转移风险较大的实际情况,我市狠抓信息服务工作,使富余农民无论通过哪一级网络,都可以了解用工信息。首先,市、乡镇全部配备了电脑,实现微机联网,建立起覆盖全市的信息服务网络;其次,建立了市、乡镇两级劳务市场,及时向富余劳动力发布信息;第三,建立了咨询服务中心,解决富余劳动力遇到的疑难问题;第四,市劳动部门在根据企业需要,有计划地培训农民,发展订单劳务的基础上,还加强与周边国家的联络,扩大劳务输出空间。从2002年起,我市连续向吉尔吉斯坦输出种水稻的农民18人次,并积累了向外输出劳务的经验。四是活动引导。在采用电视、各种会议、培训班等传统宣传手段的基础上,今年,我市筛选组织了十几名劳动力转移致富能手,分赴各乡镇、村进行宣讲30多场次,受教育群众达1万多人。通过介绍自身在转移过程中是怎么想的和怎么做的,战胜了哪些困难,取得了哪些成绩,谈经验,谈感受,谈体会,从而影响身边群众。同时,各乡镇组织了具有现实说服力的展示活动,引导鼓励广大农牧民外出务工。尤其是铁厂沟镇举办的“农家乐”烤全羊技能大赛和羊毛工镇举办的清真饮食制作大赛,设四大类,十多
个小类,参赛选手达200多人,吸引4000多观众,由区、州专家评审,现场发放劳动力技能培训上岗证书。今年,当场有10多人被6家宾馆聘走。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帮助广大农民认识到自身的价值,激发了广大农民转移出去的积极性。据了解,今年在这两个乡镇累计转移出去的8834人中,就有2967人是受到这些活动的影响,占转移出去人数的34。
二、加大劳动力市场建设,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创造条件
劳动力市场功能发挥不充分是劳动力转移的一大瓶颈。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市先后规范和建立了市、乡镇级7个劳务市场,并支持成立了2个劳务派遣公司、3个民办职业介绍所。每年由市人才劳务市场牵头举行2次大型人才交流会的基础上,今年举办乡镇级人才交流会60场次;除此之外,因企业生产需要每年还定期举行人才交流会23次。灵活的交流形式,激活了人才资源,以今年上
半年为例,通过人才交流就使新就业的人数达1100人。
三、加大综合素质培训力度,为劳动力长期转移提供技能保证 无技术、低素质是走出家门的富余劳动力的一大弱点。劳务输出的关键是必须把农民培训成技术工人,实现角色转换。为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我市想方设法在培训上下功夫,一是合理配置、利用现有教育资源,加强对农牧民的教育培训,从根本上杜绝新“文盲”、新“科盲”的产生。二是加强技能培训。建立以职业培训中心为主体的“米泉市就业培训中心”,通过“阳光培训工程”和“春风进万家”等培训活动,分别12全文查看
第二篇: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 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是低成本转移农村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近年来,米泉市通过出台优惠政策,宣传教育,典型引路等多项措施,引导、支持和鼓励农民外出务工经商,收到了很好的成效。今年,我市累计转移劳动力36215人,相当于全市60%的农村劳动力实现了有序流动。实现劳务收入近2亿元,来自劳动力转移的收入占全市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的40%,为米泉农村发展和农民致富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我市的具体做法是:
一、加强引导,为农村劳动力转移营造宽松环境
离开赖以生存的家乡和土地外出务工,对于祖祖辈辈守着家门和土地的农民来说,存在着种种困难和不便。为此,我市采取四种方式进行引导。一是组织引导。市政府建立了劳务输出工作领导小组,市长主抓,分管市领导具体负责。各乡镇也都相应成立了以乡镇长为组长的组织领导机构,村上由村委会主任具体负责协调落实,乡镇、村均设置劳动保障专(兼)职信息服务员,各乡镇、办事处均有3—5人具体负责劳务信息工作。各乡镇、村都提供了办公室和一定数额办公经费。与此同时,我市主动出击,为富余劳动力找出路。每年都组织开展企业用工调查,同当地企业负责人座谈,征求企业用工意见,实行订单培训,有组织输送,受到企业欢迎。今年调查企业265家,空岗1867人。如保温瓶厂、瓷砖厂先后吸纳当地农民工1000多人。二是政策引导。为了让富余农民走得放心,加强了政策引导和支持力度。首先,推广农民培训绿色证书制度。利用各类培训网点加强对农民工的技能培训,使其具有在外长期转移的技能。凡参加培训的农民除食宿自理外,免收其它一切费用。仅今年上半年,已发放技能培训合格证书875个。其次,狠抓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优惠政策的落实,明确规定在城区买房或从事二、三产业的农民可免费在城市落户,其子女入托、就学、就业、参军等方面与城市居民同等对待。第三,加强劳务输出管理和跟踪服务工作,发现问题,提前介入,及时解决,切实保障外出农民工的合法权益。第四,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市财政每年至少拿出10多万元用于支持劳动力转移工作,各乡镇也用当年财政收入的2%支持转移劳动力工作。三是信息引导。针对以往信息闭塞,农民转移成本和转移风险较大的实际情况,我市狠抓信息服务工作,使富余农民无论通过哪一级网络,都可以了解用工信息。首先,市、乡镇全部配备了电脑,实现微机联网,建立起覆盖全市的信息服务网络;其次,建立了市、乡镇两级劳务市场,及时向富余劳动力发布信息;第三,建立了咨询服务中心,解决富余劳动力遇到的疑难问题;第四,市劳动部门在根据企业需要,有计划地培训农民,发展订单劳务的基础上,还加强与周边国家的联络,扩大劳务输出空间。从2002年起,我市连续向吉尔吉斯坦输出种水稻的农民18人次,并积累了向外输出劳务的经验。四是活动引导。在采用电视、各种会议、培训班等传统宣传手段的基础上,今年,我市筛选组织了十几名劳动力转移致富能手,分赴各乡镇、村进行宣讲30多场次,受教育群众达1万多人。通过介绍自身在转移过程中是怎么想的和怎么做的,战胜了哪些困难,取得了哪些成绩,谈经验,谈感受,谈体会,从而影响身边群众。同时,各乡镇组织了具有现实说服力的展示活动,引导鼓励广大农牧民外出务工。尤其是铁厂沟镇举办的“农家乐”烤全羊技能大赛和羊毛工镇举办的清真饮食制作大赛,设四大类,十多个小类,参赛选手达200多人,吸引4000多观众,由区、州专家评审,现场发放劳动力技能培训上岗证书。今年,当场有10多人被6家宾馆聘走。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帮助广大农民认识到自身的价值,激发了广大农民转移出去的积极性。据了解,今年在这两个乡镇累计转移出去的8834人中,就有2967人是受到这些活动的影响,占转移出去人数的34%。
二、加大劳动力市场建设,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创造条件
劳动力市场功能发挥不充分是劳动力转移的一大瓶颈。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市先后规范和建立了市、乡镇级7个劳务市场,并支持成立了2个劳务派遣公司、3个民办职业介绍所。每年由市人才劳务市场牵头举行2次大型人才交流会的基础上,今年举办乡镇级人才交流会60场次;除此之外,因企业生产需要每年还定期举行人才交流会23次。灵活的交流形式,激活了人才资源,以今年上半年为例,通过人才交流就使新就业的人数达1100人。
三、加大综合素质培训力度,为劳动力长期转移提供技能保证
无技术、低素质是走出家门的富余劳动力的一大弱点。劳务输出的关键是必须把农民培训成技术工人,实现角色转换。为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我市想方设法在培训上下功夫,一是合理配置、利用现有教育资源,加强对农牧民的教育培训,从根本上杜绝新“文盲”、新“科盲”的产生。二是加强技能培训。建立以职业培训中心为主体的“米泉市就业培训中心”,通过“阳光培训工程”和“春风进万家”等培训活动,分别由该中心和市成职教中心有计划地培训转移农民,使之拿上技能证书走上岗位。目前,我市先后有5000多人取得岗位就业证书,占外出农民总数的17.1%。三是加强科技、法律、法规综合培训。劳动、就业、科教部门建立市、乡、村三级立体培训体系,对外出农民工进行劳动政策法规、特种安全操作、餐饮服务、食用菌栽培技术、牛羊育肥等实用种(养)技术共10个专业的培训,今年举办专题培训班213期,培训人员10246人。其中技能培训18期,培训人员2000多人。四是加强基地培训。我市分别建立了食用菌、养殖业、种植业、旅游业多个实践性培训基地,让有培训需求的农民免费进入基地接受技能培训,通过跟班学习,现场操作,获得最直接的工作技能。
四、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促
第三篇: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是低成本转移农村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近年来,米泉市通过出台优惠政策,宣传教育,典型引路等多项措施,引导、支持和鼓励农民外出务工经商,收到了很好的成效。今年,我市累计转移劳动力36215人,相当于全市60的农村劳动力实现了有序流动。实现劳务收入近2亿元,来自
劳动力转移的收入占全市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的40,为米泉农村发展和农民致富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我市的具体做法是:
一、加强引导,为农村劳动力转移营造宽松环境
离开赖以生存的家乡和土地外出务工,对于祖祖辈辈守着家门和土地的农民来说,存在着种种困难和不便。为此,我市采取四种方式进行引导。一是组织引导。市政府建立了劳务输出工作领导小组,市长主抓,分管市领导具体负责。各乡镇也都相应成立了以乡镇长为组长的组织领导机构,村上由村委会主任具体负责协调落实,乡镇、村均设置劳动保障专(兼)职信息服务员,各乡镇、办事处均有3—5人具体负责劳务信息工作。各乡镇、村都提供了办公室和一定数额办公经费。与此同时,我市主动出击,为富余劳动力找出路。每年都组织开展企业用工调查,同当地企业负责人座谈,征求企业用工意见,实行订单培训,有组织输送,受到企业欢迎。今年调查企业265家,空岗1867人。如保温瓶厂、瓷砖厂先后吸纳当地农民工1000多人。二是政策引导。为了让富余农民走得放心,加强了政策引导和支持力度。首先,推广农民培训绿色证书制度。利用各类培训网点加强对农民工的技能培训,使其具有在外长期转移的技能。凡参加培训的农民除食宿自理外,免收其它一切费用。仅今年上半年,已发放技能培训合格证书875个。其次,狠抓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优惠政策的落实,明确规定在城区买房或从事二、三产业的农民可免费在城市落户,其子女入托、就学、就业、参军等方面与城市居民同等对待。第三,加强劳务输出管理和跟踪服务工作,发现问题,提前介入,及时解决,切实保障外出农民工的合法权益。第四,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市财政每年至少拿出10多万元用于支持劳动力转移工作,各乡镇也用当年财政收入的2支持转移劳动力工作。三是信息引导。针对以往信息闭塞,农民转移成本和转移风险较大的实际情况,我市狠抓信息服务工作,使富余农民无论通过哪一级网络,都可以了解用工信息。首先,市、乡镇全部配备了电脑,实现微机联网,建立起覆盖全市的信息服务网络;其次,建立了市、乡镇两级劳务市场,及时向富余劳动力发布信息;第三,建立了咨询服务中心,解决富余劳动力遇到的疑难问题;第四,市劳动部门在根据企业需要,有计划地培训农民,发展订单劳务的基础上,还加强与周边国家的联络,扩大劳务输出空间。从2002年起,我市连续向吉尔吉斯坦输出种水稻的农民18人次,并积累了向外输出劳务的经验。四是活动引导。在采用电视、各种会议、培训班等传统宣传手段的基础上,今年,我市筛选组织了十几名劳动力转移致富能手,分赴各乡镇、村进行宣讲30多场次,受教育群众达1万多人。通过介绍自身在转移过程中是怎么想的和怎么做的,战胜了哪些困难,取得了哪些成绩,谈经验,谈感受,谈体会,从而影响身边群众。同时,各乡镇组织了具有现实说服力的展示活动,引导鼓励广大农牧民外出务工。尤其是铁厂沟镇举办的“农家乐”烤全羊技能大赛和羊毛工镇举办的清真饮食制作大赛,设四大类,十多个小类,参赛选手达200多人,吸引4000多观众,由区、州专家评审,现场发放劳动力技能培训上岗证书。今年,当场有10多人被6家宾馆聘走。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帮助广大农民认识到自身的价值,激发了广大农民转移出去的积极性。据了解,今年在这两个乡镇累计转移出去的8834人中,就有2967人是受到这些活动的影响,占转移出去人数的34。
二、加大劳动力市场建设,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创造条件
劳动力市场功能发挥不充分是劳动力转移的一大瓶颈。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市先后规范和建立了市、乡镇级7个劳务市场,并支持成立了2个劳务派遣公司、3个民办职业介绍所。每年由市人才劳务市场牵头举行2次大型人才交流会的基础上,今年举办乡镇级人才交流会60场次;除此之外,因企业生产需要每年还定期举行人才交流会23次。灵活的交流形式,激活了人才资源,以今年上半年为例,通过人才交流就使新就业的人数达1100人。
三、加大综合素质培训力度,为劳动力长期转移提供技能保证
无技术、低素质是走出家门的富余劳动力的一大弱点。劳务输出的关键是必须把农民培训成技术工人,实现角色转换。为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我市想方设法在培训上下功夫,一是合理配置、利用现有教育资源,加强对农牧民的教育培训,从根本上杜绝新“文盲”、新“科盲”的产生。二是加强技能培训。建立以职业培训中心为主体的“米泉市就业培训中心”,通过“阳光培训工程”和“春风进万家”等培训活动,分别
由该中心和市成职教中心有计划地培训转移农民,使之拿上技能证书走上岗位。目前,我市先后有5000多人取得岗位就业证书,占外出农民总数的17.1。三是加强科技、法律、法规综合培训。劳动、就业、科教部门建立市、乡、村三级立体培训体系,对外出农民工进行劳动政策法规、特种安全操作、餐饮服务、食用菌栽培技术、牛羊育肥等实用种(养)技术共10个
专业的培训,今年举办专题培训班213期,培训人员10246人。其中技能培训18期,培训人员2000多人。四是加强基地培训。我市分别建立了食用菌、养殖业、种植业、旅游业多个实践性培训基地,让有培训需求的农民免费进入基地接受技能培训,通过跟班学习,现场操作,获得最直接的工作技能。
四、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促进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
一是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民进城提供创业空间。今年,仅米东新区石化工业园建设、城市道路改扩建工程,今年已投资1.4亿元。在基础设施工程建设中,共使用季节性当地民工2000多人,实现创收1000多万元,人均增收400元;二是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活动。通过以情招商、以商招商、依法招商、以利富商等多种措施,力争今年招商引资达12亿元,吸纳当地农民工1300多人,人均年收入6000元以上。三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我市是回民族集聚地,广大回民有经商的优良传统和丰富经验,各级政府提倡一帮一,一带一等形式,鼓励党员和先富起来的农民帮助、带动贫困群众,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据不完全统计,仅在乌市赛马场从事旧车交易、依托通汇市场从事牛羊贩运及服务于市内外各大宾馆饭店的从业人员去年就达到900多人,形成了辐射效应。
五、鼓励返乡创业,帮助农村劳动力就近就业
在近几年的劳动力转移过程中,我市有相当部分农民闯出了市场,积累了资本,对这些致富典型,政府充分利用煤体,进行表彰宣传。同时尽可能提供优惠政策,鼓励这批有资金、有技术、先富起来的农牧民返乡领办、创办、兴办各类经济实体、服务机构等,象羊毛工织布厂、琉璃瓦厂、精洁米厂这类返乡人员创办的企业,截至去年底就达10余家,共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300多人。
六、积极探索土地流转新机制,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后顾之忧
农民走出去一是担心家中的地无人耕种而撂荒,得不偿失;二是担心走出去,失去了土地,生活无着落;三是担心家中缺少劳动力,种不好,管不好,收不好。为解决这些后顾之忧,我市进行了土地流转的探索。一是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依法制定了规范的土地流转合同文本,从而为保证双方的合法权益提供了法律文书保证。二是建立了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管理机构。建立土地流转台帐,强化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行为的监督,确保承包经营权“依法、自愿、有偿”流转。三是公平合理确定土地承包费和流转金标准以及土地流转期限,做好原承包土地投入补偿的协调工作、土地流转后的动态监测工作、土地流转合同管理、兑现工作、土地流转纠纷的调解工作等,保证转移人员的利益不受损失。四是对未进行土地流转的外出务工家庭在种、管、收等方面组织党团员提供无偿服务,解除外出农民的后顾之忧。
第四篇:加快剩余劳动力转移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xx劳动保障所xx年工作总结——加快剩余劳动力转移拓宽农民增收渠道200x年,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做好劳动保障工作是农村经济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我镇的劳动保障工作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业务指导和关心支持下,在有关部门的通力合作下,认真学习和实践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积极贯彻落实中央、省、州、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就业再就业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有关决定,切实加快劳动力资源开发步伐,做大做强劳动力资源开发这一目标和任务,坚持把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实现农民增收、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出发点,把扩大就业和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进一步扩大了劳动力转移规模。经过全镇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埋头苦干,创新实干,我镇的劳动保障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了总结经验,发扬成绩,再接再厉地做好xx年的劳动保障工作,在认真总结xx年工作的基础上,提出xx年的工作思路。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xx年的基本工作针对我镇人多地少和剩余劳动力较为丰富这一现状,结合泸政发〔xx〕24号和泸发〔xx〕8号文件精神,镇党委、政府及时成立了金马镇劳务输出工作领导小组(金发〔xx〕34号)文件,之后又制定了《金马镇关于xx劳务输出目标责任考核的实施意见》,及时下达《金马镇人民政府关于下达xx劳务输出指标的通知》(金政发〔xx〕7号)文件,根据客观因素的影响,又出台了《关于认真做好xx年劳务输出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在这些文件中都将农村劳务输出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指导思想、目标任务、政策措施、奖惩办法等都作了明确规定,并且还把劳务输出工作列入中心工作目标责任考核。做好劳务输出工作,不仅可以使劳动者增长见识、转变观念、提高素质,还可以为家乡创汇,为家庭创收,同时还有有效地减缓就业压力。总之,我镇的劳务输出工作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全镇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已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同时了收到了良好的效应,其做法主要是:
(一)加强组织领导,把劳务输出作为一个新产业来抓镇党委、政府认真领会县委、政府劳务输出工作会议精神,把劳务输出作为发展本地经济、增加农收入的一项重要工作列入议事日程,有计划、有步骤、有组织地抓紧实施,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部门配合抓”的良好工作局面,专门成立了镇劳务输出工作领导小组,紧紧围绕县委、县人民政府关于开发劳动力资源的决定,把劳务输出纳入对各村委会考核的重要指标。镇主要领导还经常深入到各村委会督促此项工作的完成情况,要求各单位、各部门密切协作,为劳务输出创造宽松的环境,同时还把劳务输出工作为扶贫开发的一项重要内容,切实加强对劳务输出的领导和管理。
(二)加大宣传舆论力度,积极营造良好氛围为使县委、政府有组织地开展劳务输出这一决策深入全镇5万多人民群众中,我们充分利用广播、墙报以及《金马快讯》和《今日金马》等刊物,树立典型,大力宣传劳务输出的成功经验和典型事迹,让群众摒弃外出务工是羞人行为的思想,提高人们对劳务输出的认识,充分利用赶集天多形式、多层次、全方位的广泛宣传,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跟农户讲实惠,把县委、政府支持与鼓励劳务输出的有关政策宣传到农户家中,让更多的人认识到外出务工是一项学技能、长见识、增收入的有效途径,进而放下思想包袱,打消思想顾虑,转变择业观念意识,积极外出创业务工。在宣传中还通过身边的典型例子,让大家了解“靠土地增收有限,走出去创业海阔天空”的道理,从而形成了“走出家门闯世界,外出务工奔小康”的良好氛围。
共2页,当前第1页12
(三)完善部门密切配合,相互支持的工作机制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各部门,需要各部门密切配合,相互支持,共同努力,形成推动劳动力转移的合力。镇政府为有效避免“人难找,事难办”现象的出现,召开了相关部门领导参加的会议,形成“统一领导,分工协作,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要求劳保所、派出所、计生、信用等部门要简化办事手续,认真做好各种服务工作。镇政府还与各村委会签订劳务输出目标责任考核,并把劳务输出考核纳入全镇中心目标考核范畴,还要求机关干部职工关心、支持外出务工人员,结合实施“云岭先锋”工程,做到“输出一个,帮扶一个,带动一片”,把劳务输出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手段来抓,努力营造“党委重视、政府主抓、各方参与、社会支持”的工作局面,为做好劳务输出工作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四)认真组织,严格把关,做好各种服务工作为确保输出的务工人员安置得好、稳得住、干得好、有效益,对来报名的人员严把年龄、文化程度、身份证、身体条件、思想观念、综合素质等关口,真正做到符合条件一个,办理手续一个,面试合格一个,组织输出一个,这些硬件使务工者突破了行业、岗位的条件限制,从而有效地避免了安置不好、稳定不了或其他思想观念问题的产生。各村民委员会还经常与劳动保障所联系,做好务工人员家属的思想工作,把务工者的生活情况、待遇情况及时告诉其家属,耐心回答他们提出的各种问题,及时为外出人员带去身份证、毕业证等证件。扎实的工作使我镇输出人员的稳定率达94%。
(五)按时上报劳动力资源和劳务输出情况报表。为了及时了解掌握各阶段劳务输出情况,镇劳动保障所积极配合镇企业办切实做好劳动力资源的调查建档、职业培训和外出务工人员的跟踪管理服务,认真做好劳动力储备情况的调查,及时准确地上报农村劳务输出情况统计报表以及各种业务报表,没有一次漏报、缺报,并且还全面落实了我镇辖区范围内离退休人员数,认真做好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体系,切实抓紧抓好离退休人员的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已把全镇范围内离退休人员造册登记,还超额完成了县局分给我镇的报刊征订任务数。同时还认真做好技校招生工作,圆满完成县局下达的任务数。
(六)认真形势,加强业务学习。学习是永恒的,只有不断学习,才会进步。乡镇自9月份成立劳动保障所以来,由于人员少,事情又多,对劳动保障知识了解甚少,要做好劳动保障工作,就要学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以及劳动保障方面的业务知识,这就要求每个干部认真学习业务知识。因此,我们积极参加县局组织的业务知识培训,认真听了县局8个科室主任讲解的业务知识,为做好劳动保障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对内增强了素质,对外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二、金马镇劳动保障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我镇的劳保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随着工作的进一步开展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和困难,与县委、政府的要求也还存在差距,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十分艰巨,这些都与主客观因素有关,主要表现在部份人员担心上当受骗,对陌生世界存在畏惧感和“家乡宝”观念较强,还存在着“在家千般好,出门万事忧,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草窝”等观念意识,这样就给劳务输出工作带来了问题和困难。
(一)思想认识不足,组织工作有待改进从目前金马镇劳务输出的状况来看,村与村之间仍然存在着对劳务输出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出现村与村之间劳动力输出的数量和质量存在很大差距,部分地区的劳务输出仍然是民间自发的、无序的,缺乏有效的组织领导,致使劳动力输出效率不高,农民工的合法权益难以得到有效保护,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农民工的积极性。
(二)求职人员择业意识还未转变在众多的求职人员中由于他们受传统择业意识的影响,很难找到工作,在他们心目中,唯有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是他们择业的标准,否则宁愿守在家里,也不愿到集体、私营企业中去做事,还有既使在国有单位几十元每月的工资,也不愿到每月几百元的集体、私营企业中去,形成有要人的单位找不到人,有人又打不到单位的反差,这样也严重影响了劳务输出工作的开展。
(三)现有的劳动力资源素质偏低,适应不了现代社会劳动的需求,严重影响劳务输出劳动者素质偏低,是由劳动者的文化程度、职业培训、技术技能水平、思想觉悟和职业道德等多方面反映的。目前
共2页,当前第2页12
xiexiebang.com范文网【www.xiexiebang.com】
第五篇:加快剩余劳动力转移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xx劳动保障所XX年工作总结——加快剩余劳动力转移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200x年,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做好劳动保障工作是农村经济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我镇的劳动保障工作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业务指导和关心支持下,在有关部门的通力合作下,认真学习和实践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积极贯彻落实中央、省、州、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就业再就业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有关决定,切实加快劳动力资源开发步伐,做大做强劳动力资源开发这一目标和任务,坚持把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实现农民增收、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出发点,把扩大就业和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进一步扩大了劳动力转移规模。经过全镇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埋头苦干,创新实干,我镇的劳动保障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了总结经验,发扬成绩,再接再厉地做好XX年的劳动保障工作,在认真总结XX年工作的基础上,提出XX年的工作思路。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XX年的基本工作
针对我镇人多地少和剩余劳动力较为丰富这一现状,结合泸政发〔XX〕24号和泸发〔XX〕8号文件精神,镇党委、政府及时成立了金马镇劳务输出工作领导小组(金发〔XX〕34号)文件,之后又制定了《金马镇关于XX劳务输出目标责任考核的实施意见》,及时下达《金马镇人民政府关于下达XX劳务输出指标的通知》(金政发〔XX〕7号)文件,根据客观因素的影响,又出台了《关于认真做好XX年劳务输出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在这些文件中都将农村劳务输出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指导思想、目标任务、政策措施、奖惩办法等都作了明确规定,并且还把劳务输出工作列入中心工作目标责任考核。
在具体工作中,我镇主要是通过政策扶持,政府引导,能人帮带,充分利用泸西县金水建筑建材有限责任公司这一龙头企业,努力把金马的劳动力资源变为经济资源,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率,加快全镇经济发展。全镇二○○四计划向外省及省内输出农村劳动力4000人,比县委、县人民政府下达的任务数3300人增加700人,农村劳动力在非农业比例提高到20%。今年1至12月,全镇通过各种渠道共输出劳动力4028人,完成县下达任务数3300人的122%。其中由县劳务输出公司输送41人,累计已达106人,就业中心输送8人。输出省外41人,省内1966人,县内789人,输出人员主要是从事建筑、加工、运输或进厂务工等城市经济的各行各业中。根据统计数据分析,劳务输出不仅可以实现劳动力资源、知识、文化、经济的双向流动,从而达到缓解就业压力,促进经济发展的目的,还成为农民发家致富的重要途径。劳务收入已成为许多农民家庭收入的重要来源,好的村子出现了“外出一个,致富一家,外出一群,带富一方”的可喜局面,大大推进了人流、物流、信息流的发展,劳务输出已经逐渐提高了外出务工人员家庭收入和生活质量,推进了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加快了城镇化进程,还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
做好劳务输出工作,不仅可以使劳动者增长见识、转变观念、提高素质,还可以为家乡创汇,为家庭创收,同时还有有效地减缓就业压力。总之,我镇的劳务输出工作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全镇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已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同时了收到了良好的效应,其做法主要是:
(一)加强组织领导,把劳务输出作为一个新产业来抓
镇党委、政府认真领会县委、政府劳务输出工作会议精神,把劳务输出作为发展本地经济、增加农收入的一项重要工作列入议事日程,有计划、有步骤、有组织地抓紧实施,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部门配合抓”的良好工作局面,专门成立了镇劳务输出工作领导小组,紧紧围绕县委、县人民政府关于开发劳动力资源的决定,把劳务输出纳入对各村委会考核的重要指标。镇主要领导还经常深入到各村委会督促此项工作的完成情况,要求各单位、各部门密切协作,为劳务输出创造宽松的环境,同时还把劳务输出工作为扶贫开发的一项重要内容,切实加强对劳务输出的领导和管理。
(二)加大宣传舆论力度,积极营造良好氛围
为使县委、政府有组织地开展劳务输出这一决策深入全镇5万多人民群众中,我们充分利用广播、墙报以及《金马快讯》和《今日金马》等刊物,树立典型,大力宣传劳务输出的成功经验和典型事迹,让群众摒弃外出务工是羞人行为的思想,提高人们对劳务输出的认识,充分利用赶集天多形式、多层次、全方位的广泛宣传,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跟农户讲实惠,把县委、政府支持与鼓励劳务输出的有关政策宣传到农户家中,让更多的人认识到外出务工是一项学技能、长见识、增收入的有效途径,进而放下思想包袱,打消思想顾虑,转变择业观念意识,积极外出创业务工。在宣传中还通过身边的典型例子,让大家了解“靠土地增收有限,走出去创业海阔天空”的道理,从而形成了“走出家门闯世界,外出务工奔小康”的良好氛围。
(三)完善部门密切配合,相互支持的工作机制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各部门,需要各部门密切配合,相互支持,共同努力,形成推动劳动力转移的合力。镇政府为有效避免“人难找,事难办”现象的出现,召开了相关部门领导参加的会议,形成“统一领导,分工协作,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要求劳保所、派出所、计生、信用等部门要简化办事手续,认真做好各种服务工作。镇政府还与各村委会签订劳务输出目标责任考核,并把劳务输出考核纳入全镇中心目标考核范畴,还要求机关干部职工关心、支持外出务工人员,结合实施“云岭先锋”工程,做到“输出一个,帮扶一个,带动一片”,把劳务输出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手段来抓,努力营造“党委重视、政府主抓、各方参与、社会支持”的工作局面,为做好劳务输出工作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四)认真组织,严格把关,做好各种服务工作
为确保输出的务工人员安置得好、稳得住、干得好、有效益,对来报名的人员严把年龄、文化程度、身份证、身体条件、思想观念、综合素质等关口,真正做到符合条件一个,办理手续一个,面试合格一个,组织输出一个,这些硬件使务工者突破了行业、岗位的条
件限制,从而有效地避免了安置不好、稳定不了或其他思想观念问题的产生。各村民委员会还经常与劳动保障所联系,做好务工人员家属的思想工作,把务工者的生活情况、待遇情况及时告诉其家属,耐心回答他们提出的各种问题,及时为外出人员带去身份证、毕业证等证件。扎实的工作使我镇输出人员的稳定率达94%。(五)按时上报劳动力资源和劳务输出情况报表。
为了及时了解掌握各阶段劳务输出情况,镇劳动保障所积极配合镇企业办切实做好劳动力资源的调查建档、职业培训和外出务工人员的跟踪管理服务,认真做好劳动力储备情况的调查,及时准确地上报农村劳务输出情况统计报表以及各种业务报表,没有一次漏报、缺报,并且还全面落实了我镇辖区范围内离退休人员数,认真做好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体系,切实抓紧抓好离退休人员的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已把全镇范围内离退休人员造册登记,还超额完成了县局分给我镇的报刊征订任务数。同时还认真做好技校招生工作,圆满完成县局下达的任务数。
(六)认真形势,加强业务学习。
学习是永恒的,只有不断学习,才会进步。乡镇自9月份成立劳动保障所以来,由于人员少,事情又多,对劳动保障知识了解甚少,要做好劳动保障工作,就要学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以及劳动保障方面的业务知识,这就要求每个干部认真学习业务知识。因此,我们积极参加县局组织的业务知识培训,认真听了县局8个科室主任讲解的业务知识,为做好劳动保障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对内增强了素质,对外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二、金马镇劳动保障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我镇的劳保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随着工作的进一步开展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和困难,与县委、政府的要求也还存在差距,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十分艰巨,这些都与主客观因素有关,主要表现在部份人员担心上当受骗,对陌生世界存在畏惧感和“家乡宝”观念较强,还存在着“在家千般好,出门万事忧,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草窝”等观念意识,这样就给劳务输出工作带来了问题和困难。
(一)思想认识不足,组织工作有待改进
从目前金马镇劳务输出的状况来看,村与村之间仍然存在着对劳务输出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出现村与村之间劳动力输出的数量和质量存在很大差距,部分地区的劳务输出仍然是民间自发的、无序的,缺乏有效的组织领导,致使劳动力输出效率不高,农民工的合法权益难以得到有效保护,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农民工的积极性。
(二)求职人员择业意识还未转变
在众多的求职人员中由于他们受传统择业意识的影响,很难找到工作,在他们心目中,唯有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是他们择业的标准,否则宁愿守在家里,也不愿到集体、私营企业中去做事,还有既使在国有单位几十元每月的工资,也不愿到每月几百元的集体、私营企业中去,形成有要人的单位找不到人,有人又打不到单位的反差,这样也严重影响了劳务输出工作的开展。
(三)现有的劳动力资源素质偏低,适应不了现代社会劳动的需求,严重影响劳务输出
劳动者素质偏低,是由劳动者的文化程度、职业培训、技术技能水平、思想觉悟和职业道德等多方面反映的。目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