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计算总结

时间:2019-05-13 17:45: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中化学计算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中化学计算总结》。

第一篇:高中化学计算总结

高中化学计算

一.化学计算的技巧

一般指的是各种基本计算技能的巧用。主要有?①关系式法,②方程或方程组法,③守恒法,④差量法,⑤平均值法,⑥极值法,⑦讨论法,⑧十字交叉法等。

一、关系式法

关系式法是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巧用,其解题的核心思想是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各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存在着最基本的比例(数量)关系。

【例题1】

某种H2和CO的混合气体,其密度为相同条件下

再通入过量O2,最后容器中固体质量增加了

[

] A.3.2 g

B.4.4 g C.5.6 g

D.6.4 g 分析:此题宜根据以下关系式巧解:

固体增加的质量即为H2的质量。

固体增加的质量即为CO的质量。

所以,最后容器中国体质量增加了3.2g,应选A。解析此题估算即可。解题关键是找出反应中量的关系。

二、方程或方程组法

根据质量守恒和比例关系,依据题设条件设立未知数,列方程或方程组求解,是化学计算中最常用的方法,其解题技能也是最重要的计算技能。

*【例题3】

(MCE 1999—24)用惰性电极电解M(NO3)x的水溶液,当阴极上增重a g时,在阳极上同时产生bL氧气(标准状况),从而可知M的原子量为

[

]

分析:方程或方程组法是最常用最不易出错的化学计算方法。阴阳两极的电极反应: 阴极:4M+4xe=4M 阳极:4xOH--4xe=2xH2O+xO2↑ 设M的原子量为y x+

正确答案是C。

【例题4】

有某碱金属M及其相应氧化物的混合物共10 g,跟足量水充分反应后,小心地将溶液蒸干,得到14 g无水晶体。该碱金属M可能是

[

] A.锂B.钠C.钾D.铷

(锂、钠、钾、铷的原子量分别为:6.94、23、39、85.47)

分析:碱金属及其氧化物跟水反应的反应式关系分别是:2M+2H2O=2MOH+H2↑ M2O+H2O=2MOH 此题有多种解法。

有以下特殊解法:设M的原子量为x

解得 42.5>x>14.5 分析所给锂、钠、钾、铷的原子量,推断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是B、C。

三、守恒法

化学方程式既然能够表示出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物质的量、质量、气体体积之间的数量关系,就必然能反映出化学反应前后原子个数、电荷数、得失电子数、总质量等都是守恒的。巧用守恒规律,常能简化解题步骤、准确快速将题解出,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题5】 某烃0.1mol,与在标准状况下为20 L的氧气(过量)充分反应后,迅速将混合气体通入足量Na2O2粉末中,在一定设备中使气体完全反应,此时粉末增重15 g。经处理后得到气体14.4 L(标准状况)。该烃能使溴水褪色,试通过计算求出该烃的分子式,并写出可能的结构简式。

此题解法颇多,运用守恒法妙解

解:设该烃的分子量为M 经分析可推断14.4 L气体均为氧气。根据质量守恒:

解得M=70

所以该烃化学式为C5H10。因为该烃能使溴水褪色,故为烯烃。戊烯共有5种可能的结构简式:①CH2=CH—CH2—CH2—CH3 ②CH3—CH=CH—CH2—CH3

*【例题6】

酸雨是因为过度燃烧煤和石油,生成的硫的氧化物与氮的氧化物溶于水生成硫酸和硝酸的缘故。某次雨水的分析数据如下:

[Cl-]=6.0×10-6mol/L [Na+]=3.0×10-6mol/L

则此次雨水的pH大约为

[

] A.3 B.4 C.5 D.6 此题结合环保考查化学计算,解题关键是我们应根据雨水中阴、阳离子所带负、正电荷守恒(溶液呈电中性)解析,建立解题思维

根据电荷守恒:

pH=-lg[H+]=5-lg8≈4 此题的正确答案为B。

四、差量法

找出化学反应前后某种差量和造成这种差量的实质及其关系,列出比例式求解的方法,即为差量法。其差量可以是质量差、气体体积差、压强差等。

差量法的实质是巧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巧用。此法的突出的优点是:只要找出差量,就可求出各反应物消耗的量或各生成物生成的量。

【例题7】

(TCE 1995—15)加热碳酸镁和氧化镁的混合物mg,使之完全反应,得剩余物ng,则原混合物中氧化镁的质量分数为

[

]

此题宜用差量法解析: 设MgCO3的质量为x MgCO3 gO+CO2↑混合物质量减少

应选A。

【例题8】

150℃时,将1L混合烃与9L氧气混合,在密闭容器内充分燃烧,当恢复至150℃,体积恒定时,容器内压强增大8%,则该混合烃的组成是

[

] A.甲烷与乙烷体积比是1∶4

B.丙炔与乙炔体积比是1∶4 C.乙烯与丁烷体积比是1∶4 D.乙烯与丁烯体积比是1∶4 分析:此题考查思维的灵活性及严密性。宜运用差量法解析。应注意:①150℃时水呈气态,②容器内压强增大8%即为气体物质的量增大8%。

设此混合烃的平均分子组成为CxHy

根据氢原子数判断,选项A、B可排除。

运用十字交叉法,推断C、D中哪个选项符合题意?

此题正确答案为D。

运用差量法求出组成中平均氢原子数是7.2,是解题关键。

五、平均值法

平均值法是巧解方法,它也是一种重要的解题思维和解题

断MA或MB的取值范围,从而巧妙而快速地解出答案。

【例题9】由锌、铁、铝、镁四种金属中的两种组成的混合物10 g与足量的盐酸反应产生的氢气在标准状况下为11.2 L,则混合物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

[

] A.锌B.铁C.铝D.镁

分析:此题可运用平均值法巧解。各金属跟盐酸反应的关系式分别为: Zn—H2↑

Fe—H2↑

2Al—3H2↑

Mg—H2↑

若单独跟足量盐酸反应,生成11.2LH2(标准状况)需各金属质量分别为:Zn∶32.5g;Fe∶28 g;Al∶9g;Mg∶12g。其中只有铝的质量小于10g,其余均大于10g,说明必含有的金属是铝。应选C。

*【例题10】

含有杂质的乙烯2.8 g,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时,充分反应后用去氢气0.25 g,则乙烯中所含杂质可能是

[

] A.乙炔

B.1,3-丁二烯 C.丙烷

D.甲烷

分析:此题考查有机物分子式的确定,解析此题的思路是可运用反应量平均值法解析

由于2.8 g纯乙烯加氢消耗氢气质量为0.20g,已知2.8g样品气体加氢用去氢气0.25g,说明2.8g杂质加氢消耗氢气质量必大于0.25g。

丙烷、甲烷不能发生加成反应。

正确答案是A。

【例题11】

现有某氯化物与氯化镁的混合物,取3.8g粉末完全溶于水后,与足量的硝酸银溶液反应后得到12.4 g氯化银沉淀,则该混合物中的另一氯化物是

[

] A.LiCl

B.KCl C.CaClD.AlCl3

分析:若3.8g纯MgCl2生成AgCl沉淀的质量为:

说明3.8g纯净某氯化物所生成AgCl沉淀质量必大于12.4 g。即1molCl-所结合其它金属阳离子质量应小于12 g(Mg2+质量)。因为1molCl-所结合Li+、K+、Ca2+Al3+质量分别为7g、39g、20g、9g。所以LiCl、AlCl3为可能。

选A、D不正确。因为:1molCl-结合Li+、Al3+的质量小于12g并不是充分必要条件,还必须分别严密计算3.8gLiCl、3.8gAlCl3分别生成AgCl沉淀的质量是否大于12.4g。

3.8gLiCl生成AgCl沉淀质量为:

3.8g lCl3生成AgCl沉淀质量为:

所以只有A选项符合题意。此题既考查思维的敏捷性,又考查思维的严密性。

六、极值法

巧用数学极限知识进行化学计算的方法,极值法即化学与数学极限运算的结合的方法。*【例题12】

有一系列α-氨基酸按如下特点排列:

该同系列中所含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值接近

[

] A.32.0%

B.46.6% C.85.7%

D.92.3%

分析:此题欲求w(C)的最大值,明显为求极值问题。仔细审题,认真分析此一系列α-氨基酸的结构特点。此题可以用极限法求碳元素质量分数的最大值。该同系列通式为:

若n→∞

正确答案为C。七、十字交叉法

若用A、B分别表示二元混合物两种组分的量,混合物总量为A+B(例如mol)。

若用xa、xb分别表示两组分的特性数量(例如分子量),x表示混合物的特性数量(例如相对平均分子质量)则有:

十字交叉法是二元混合物(或组成)计算中的一种特殊方法,它由二元一次方程计算演变而成。若已知两组分量和这两个量的平均值,求这两个量的比例关系等,多可运用十字交叉法计算。

使用十字交叉法的关键是必须符合二元一次方程关系,能列出二元一次方程。它多用于下列计算?(特别要注意避免不明化学涵义而滥用。)

①有关两种同位素原子个数比的计算。②有关混合物组成及平均式量的计算。③有关混合烃组成的求算。

④有关某组分质量分数或溶液稀释的计算等。

【例题13】

已知自然界中铱有两种质量数分别为191和193的同位素,而铱的相对平均原子质量为192.22,这两种同位素的原子个数比应为

[

] A.39∶61

B.61∶39 C.1∶1

D.39∶11 分析:此题可列二元一次方程求解,但运用十字交叉法最快捷:

【例题14】 一定量的乙醇在氧气不足的情况下燃烧,得到CO、CO2和水的总质量为27.6g,若其中水的质量为10.8g,则CO的质量是

[

] A.1.4g

B.2.2g C.4.4g

D.在2.1g和4.4g之间

分析:此题考查有机物的不完全燃烧,解析过程中可运用十字交叉法:(方法一)CO与CO2总质量:27.6g-10.8g=16.8g

生成CO、CO2共0.2 mol×2=0.4 mol

m(CO)=28 g/mol×0.05 mol=1.4 g 答案:A 另一种解法:(方法二)

列关系式C2H5OH——3H2O 1mol

g x

10.8g 解得x=0.2mol 设0.2 mol乙醇不充分燃烧,生成CO、CO2的物质的量分别为y、z

则CO质量为:

28g/mol×0.05 mol=1.4g 还有其他解法。

【例题15】 右图中横坐标表示完全燃烧时耗用可燃气体X(X=A、B、C)的物质的量n(X),纵坐标表示消耗O2的物质的量n(O2),A、B是两种可燃性气体,C是A和B图6-1的混合气体,则C中n(A)∶n(B)为

[

]

A.2∶1

B.1∶2 C.1∶1

D.任意比

分析:仔细地观察图示,认真地分析数据,分析图象可以看出: 1molA完全燃烧消耗0.5 molO2 1molB完全燃烧消耗2 molO2 1molC(C是A、B混合气)完全燃烧消耗1molO2

可以利用1mol气体燃烧耗O2进行十字交叉计算:

应选A 此题较全面地测试了观察能力、自学能力和思维能力。如何快速解出此题。

八、讨论法

讨论法是一种发现思维的方法。解计算题时,若题设条件充分,则可直接计算求解;若题设条件不充分,则需采用讨论的方法,计算加推理,将题解出。

【例题16】

在30mL量筒中充满NO2和O2的混合气体,倒立于水中使气体充分反应,最后剩余5mL气体,求原混合气中氧气的体积是多少毫升?

分析:最后5mL气体可能是O2,也可能是NO,此题需用讨论法解析。

因为:最后剩余5mL气体可能是O2;也可能是NO,若是NO,则说明NO2过量15mL。解法

(一):

设30mL原混合气中含NO2、O2的体积分别为x、y 4NO2+O2+2H2O=4HNO3

原混合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可能是10mL或3mL。解法

(二):

设原混合气中氧气的体积为y(mL)

(1)设O2过量:根据4NO2+O2+2H2O=4HNO3,则O2得电子数等于NO2失电子数。(y-5)×4=(30-y)×1 解得y=10(mL)(2)若NO2过量: 4NO2+O2+2H2O=4HNO3 4y

y 3NO2+H2O=2HNO3+NO 5

因为在全部(30-y)mLNO2中,有5mLNO2得电子转变为NO,其余(30-y-5)mLNO2都失电子转变为HNO3。O2得电子数+(NO2→NO)时得电子数等于(NO2→HNO3)时失电子数。解法

(一)是讨论法结合方程组法。

解法

(二)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利用阿伏加德罗定律转化信息,将体积数转化为物质的量简化计算。凡氧化还原反应,一般均可利用电子得失守恒法进行计算。

无论解法

(一)还是解法

(二),由于题给条件不充分,均需结合讨论法进行求算。4y+5×2=(30-y-5)×1 解得y=3(mL)

原氧气体积可能为10mL或3mL 【小结】以上逐一介绍了一些主要的化学计算的技能技巧。解题没有一成不变的方法模式。但从解决化学问题的基本步骤看,我们应建立一定的基本思维模式。“题示信息十基础知识十逻辑思维”就是这样一种思维模式,它还反映了解题的基本能力要求,所以有人称之为解题的“能力公式”。希望同学们建立解题的基本思维模式,深化基础,活化思维,优化素质,跳起来摘取智慧的果实。

总结:进行化学计算的基本步骤:(1)认真审题,挖掘题示信息。(2)灵活组合,运用基础知识。(3)充分思维,形成解题思路。(4)选择方法,正确将题解出。

精选题

一、选择题

1.0.25molCa(OH)2跟0.3molH3PO4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得到CaHPO4和Ca(H2PO4)2,则这两种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 A.1∶1

B.2∶1 C.1∶2

D.4∶1 2.由KCl和KBr组成的混合物,取2.00g样品制成水溶液,加入足量的硝酸后,再加入过量的AgNO3溶液,沉淀完全后过滤,得到干燥的卤化银的质量如四个选项所示,其中数据合理的是 [

] A.3.06g

B.3.36g C.3.66g

D.3.96g 3.有Na2CO3和K2CO3的混合物2.44g,溶于水后加入足量的CaCl2溶液,反应后得到CaCO3沉淀2.00 g,混合物中Na2CO3和K2CO3物质的量之比是

[

] A.1∶1

B.1∶2 C.1∶3

D.1∶4 4.靛青的各元素的质量分数如下:C73.3%,H3.8%,N10.7%,O12.2%。由此可知靛青的最简式为

[

]

A.C8H5NO

B.C2H2NO C.C6H4NO

D.C7H4NO 5.把50mL70%HNO3(密度为1.40g/cm3)加水稀释配成7mol/L稀HNO3(密度为1.26g/cm3)。则所加水的体积为

[

] A.50mL

B.<50mL C.>50 mL

D.无法确定

6.1L标准状况下的某气态烃与一定量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换算成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bL,冷却到标准状况下则气体体积变为aL。则用a、b表示该烃分子中碳、氢的原子个数比为 [

] A.a∶b B.a∶(a-h)C.a∶(b-2a)D.a∶2(b-a)

7.室温时pH=a的醋酸溶液与pH=b的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恰好完全反应,则该溶液中醋酸的电离度可以表示为

[

] A.10(a+b-12)% B.10(a+b-14)% C.10(16-a-b)% D.10(14-a-b)%

8.在滴有甲基橙试剂的50mL0.05mol/L的一元强酸溶液中,滴入 0.1mol/L的烧碱溶液,当滴至橙色刚好变为黄色时,所用烧碱溶液的体积为

[

] A.大于25mL B.小于25mL C.等于25mL D.无法确定

9.将0.1mol下列物质分别溶于1L水中,充分搅拌后,溶液中阴离子和阳离子总数最多的是

[

] A.Na2S

B.Ba(OH)2 C.Na2SO4

D.NaHSO4 10.30℃时,某硫酸铜溶液若保持温度不变,无论是加入25g蓝矾还是蒸发掉55g水后,均可得到饱和溶液。则30℃时,硫酸铜的溶解度为

[

] A.25g

B.35g C.45g

D.55g 11.把一定量的过氧化钠加入90g水中,最后过氧化钠完全反应时有0.5mol电子发生转移,则所得氢氧化钠

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

] A.16.53%

B.19.70% C.31.01%

D.33.0%

12.将100 g浓度为18mol/L,密度为ρg/cm3的浓硫酸注入到一定量的水中稀释成9mol/L的硫酸,则水的体积为

[

] A.小于100mL B.等于100mL C.大于100mL D.无法确定

13.28g铜、银合金与足量的浓硝酸完全反应,放出的气体与2.24 L的O2(标准状况)混合,通入水中,恰好完全吸收,则合金中Cu与Ag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 A.1∶1

B.1∶2 C.2∶1

D.无法计算

14.托盘天平两端各放一个质量相等的烧杯,内盛4mol/L的盐酸溶液50mL,调节至天平指针指向标尺中央。分别向烧杯中加入下列各种物质,反应完毕天平仍为平衡的是

[

] A.6.5gFe和0.1molZn B.0.1mol Fe和0.1molZn C.0.1molFe和5.6gZn D.0.1molNa和0.1molMg 15.在3BrF3+5H2O=Br2+HBrO3+O2↑+9HF化学反应中,若有10.8g水被氧化,则被水还原的BrF3的物质的量是

[

] A.0.4mol

B.0.6mol C.0.8mol

D.1.0mol 16.标准状况下,11.2 L由甲烷、甲醛、乙烷组成的混合气体完全燃烧后,生成相同状况下CO215.68L,混合气体中乙烷所占体积分数为

[

] A.80%

B.60% C.40%

D.20%

17.一定量某物质的溶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0.2a,当加入等体积的水稀释后,其质量分数小于0.1a,则原溶液的密度

[

] A.大于水的密度

B.等于水的密度 C.小于水的密度 D.无法确定

18.某温度下,将Cl2通入NaOH溶液中,反应得到NaCl、NaClO、NaClO3的混合溶液,经测定ClO-与ClO3-的浓度之比为1∶3,则此反应中被还原的氯元素与被氧化的氯元素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 A.21∶5

B.11∶3 C.3∶1

D.4∶1

二、非选择题

现有某一铵盐,为测定其氮的质量分数,称取铵盐样品2.55g,溶于水后,再加入足量HCHO溶液配成100mL溶液。充分反应后,从中取出5.00mL溶液,用0.100mol·L-1的NaOH溶液进行中和滴定,恰好用去19.5mL。试求该铵盐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保留3位有效数字)20.硝酸工业尾气中NO、NO2被NaOH溶液吸收的主要反应为:2NO2+2NaOH=NaNO2+NaNO3+H2O,NO2+NO+2NaOH=2NaNO2+H2O。若用纯碱溶液处理尾气,反应类似,生成NaNO2、NaNO3,同时放出CO2。

(1)现有标准状况下aLNO2(其中N2O4的体积分数为20%)和bLNO的混合气体恰好被200mLNa2CO3溶液完全吸收,则a、b应满足的关系是______,Na2CO3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__mol·L-1。

(2)若有标准状况下氮氧化物的混合气体2.016L恰好与1mol·L-1的Na2CO3溶液50mL完全反应,且生成的NaNO2与NaN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1,则混合气体中N2O4与NO2的体积比为______。

一、选择题

1.D 2.B、C 3.A 4.A 5.C 6.D 7.C 8.B 9.A 10.A11.D 12.A 13.B 14.A、D 15.A 16.C 17.C 18.D

二、非选择题

二.化学综合计算中有关取值范围问题的讨论

学习目标

知识技能:通过一些典型例题的分析解答,掌握有关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常见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有机化学基础、化学实验等知识内容中具有计算因素的各类问题的综合应用;训练化学综合计算的一般方法和解题技巧;通过对高考综合计算题的分析,明确高考化学综合计算的内容和要求。

能力培养:通过分析与综合、比较和论证,选择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的评价能力;将化学问题抽象成为数学问

题,利用数学工具,通过计算和推理(结合化学知识),解决化学问题的思维能力;敏捷地接受试题所给的新信息的能力;将试题所给的新信息与课本中有关知识结合起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分析评价的基础上,应用新信息的能力等自学能力的培养。

科学思想:通过化学综合计算的训练。使学生对化学基本知识能更深入的理解和应用,通过题示信息的捕获、理解、加工,加强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针对性、适应性)、严密性(精确性、科学性、逻辑性、深刻性)、整体性(广阔性、有序性、结合性)以及创造性的培养。

科学品质:敏捷性、严密性、整体性、创造性等思维能力品质;重视量纲和规范使用有效数字等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形象~抽象思维;求同~求异思维;直觉~判断思维;集中~发散思维;通过数学抽象和简明的文字表达,解决化学计算问题。

重点、难点

化学综合计算中思维模型的建立;化学多种基本计算技能的综合应用。

化学综合计算是近年来化学高考题的压轴内容,他不仅仅是将高中化学基础知识如: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有机化学、化学实验等进行综合,而且在解题方法上也渗透了许多数学问题。我们结合一些典型的化学综合计算题的分析来探讨有关化学综合计算的解题模式、方法和解题技巧。着重讨论化学综合计算中取值范

围的问题。【例题1】

在50mL、4.0mol/L的NaOH溶液中,通入H2S气体并充分反应,然后,小心蒸发,得到不含结晶水的白色固体。若通入H2S的物质的量为xmol,生成的白色固体的质量为yg,试通过讨论写出x和y的关系式。

分析:题中可能发生的化学方程式写出来。

2NaOH+H2S=Na2S+2H2O

Na2S+H2S=2NaHS(联系CO2与NaOH的反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依据这两个化学方程式,最后得到的白色固体可能是①NaOH、Na2S②Na2S③Na2S、NaHS④NaHS 在硫化氢不足和过量时将对产物种类产生影响,在第二个化学方程式中写的是硫化氢与硫化钠的反应,我们不考虑过程,只考虑结果,写出一个只含有反应物的可以容易计算的化学方程式

将①和②相加,得到: NaOH+H2S=NaHS+H2O③

根据化学方程式①、③,定量讨论两种反应物的量的关系对白色固体物质的影响。当n(NaOH)∶n(H2S)=2∶1,白色固体为Na2S。当n(NaOH)∶n(H2S)=1∶1,白色固体为NaHS。

当n(NaOH)∶n(H2S)>2∶1,氢氧化钠过量,白色固体为Na2S、NaOH的混合物。当n(NaOH)∶n(H2S)<1∶1,白色固体为NaHS。

当1∶1<n(NaOH)∶n(H2S)<2∶1,白色固体为Na2S、NaHS。所以: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n(NaOH)=4.0 mol/L×0.050 L =0.20 mol

硫化氢的物质的量有以下几种情况,硫化氢在取不同的物质的量时,白色固体的种类、发生的化学反应及固体质量的关系。

总结如下:

(1)n(H2S)<0.10mol,按反应式①进行,所得白色固体为硫化钠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以不足的硫化氢的物质的量x作基准,可生成x mol硫化钠;耗去2xmol氢氧化钠,剩余(0.20-2x)mol氢氧化钠,则y=78x+40(0.20-2x)。(2)n(H2S)=0.10mol,按反应①进行,两反应物恰好完全反应,得到0.10mol硫化钠。

(3)0.10<(H2S)<0.20mol,按反应式①和③进行,得到白色固体为Na2S和NaHS的混合物,计算Na2S时,应以不足量的NaOH计算;计算NaHS时,应以剩余的H2S来计算:

y=78[0.10-(x-0.100)]+56×2(x-0.10)

(4)n(H2S)≥0.20mol,按反应式③进行,白色固体全部为NaHS,NaOH完全反应,y=0.20×56。x<0.10y=8-2x x=0.10y=7.8x

0.10<x<0.20 y=4.4+34x x≥0.20y=11.2 解决有关取值范围的定量计算方法

(1)正确写出两种反应物以不同物质的量混合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这是思考、分析此类计算题的基础。

(2)依据写出的生成不同产物的化学方程式,确定过量反应物的取值范围,理解取值范围与发生的化学反应及所得产物的关系,这是解决此类计算题的关键。

(3)在各取值范围内,以不足量的反应物为基准计算所得生成物的量,即可完成取值范围讨论型综合计算。【例题2】

把amolNH3、O2组成的混合气导入密闭反应器中,在催化剂存在下发生化学反应。若混合气体

1试确定O2的物质的量x取不同范围时,HNO3的物质的量y的计算式,中O2为xmol。反应生成的HNO3为ymol。○2并画出相应的函数图象。○

分析:氨气与氧气发生催化氧化的化学方程式?

当氧气过量时,还可以发生的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NO+O2=2NO2 ②

4NO2+O2+2H2O=4HNO3 ③

如果氧气过量,只需要求写出反应物与最终产物的化学方程式。

将①、②、③三个化学方程式合并得到: NH3+2O2=HNO3+H2O

例题中给出NH3、O2混合气共amol,那么O2的含量x对产物的产生的影响化学如下:

分变为NO,另一部分则转化为硝酸。

NH3、O2混合气为amol,O2为xmol,NH3为(a-x)mol。在密闭容器内NH3与O2。催化氧化的化学方程式是: 4NH3+5O2=4NO+6H2O

(1)NH3+2O2=HNO3+H2O

(2)

请依据上述关系式完成图象。

【例题3】

已知氨与氯气可迅速发生以下反应:2NH3+3Cl2=N2+6HCl。现有AL氨气、氯气的混合气,其中氨气的体积分数为x,充分反应后气体体积为yL。

(1)讨论氨气的体积分数x取不同值时,反应后气体体积y的关系式。

(2)当混合气体的体积(AL)为55L时,计算反应后气体体积y的最大值、最小值及y=A时的氨气的体积分数x的值。

(3)画出反应后气体体积y随氨气的体积分数x变化的图象。

分析:依据上述两题的分析和解题思路方法,讨论此题中两种反应物的量的变化对生成物的影响,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设:混合气体中两种反应物的体积为NH3体积为AxL;Cl2体积为A(1-x)L。

讨论:当氨气不足量时,仅发生原题中所述反应,产物为氮气和氯化氢;如果氨气足量会与产物氯化氢再反应生成氯化铵。

2NH3+3Cl2=N2+6HCl

① NH3+HCl=NH4Cl

② 8NH3+3Cl2=N2+6NH4Cl

根据上述三个反应方程式很容易解决这道题。并进一步确定NH3的体积分数x的不同取值对反应后气体成分的影响

体为N2及剩余的NH3。解答:

计算:

第二问:恰好按反应①进行时最大;恰好按反应③进行时最小。第三问的图象。

当y=A时,y=A(3-4x)=A x=0.50

*【例题4】 1,3-丁二烯和氢气的混合气体5L,在催化剂作用下,经充分反应后得到的气体体积为VL(所有体积均在同温、同压下测定)。

(1)若氢气的体积为1L,计算反应后的体积V。

(2)若氢气在混合气体中的体积比值为x,计算x为不同值时反应后的体积V(以x表示)。(3)在右图上画出V随x变化的曲线。

(4)在上述混合气体中若混有丙炔,总体积仍为5L,其中氢气及丙炔在混合气体中的体积比值分别为x和y。(i)在下面左图上画出当y=0.2时,V随x变化的曲线;(ii)在下面右图上画出当x=0.15时,V随y变化的曲线。

分析:该题所涉及的化学方程式:(1,3-丁二烯可用分子式表示)

C4H6+H2=C4H8 ①

C4H8+H2=C4H10 ②

C4H6+2H2=C4H10

当V(C4H6)/V(H2)≥1时,仅按反应①进行;

产物是C4H8还是C4H10或它们的混合物,由于氢气全部被消耗,剩余气体的体积等于反应物C4H6的体积。

和H2的混合气,气体体积为C4H6的体积和剩余H2的体积。解答:(1)、(2)、(3)部分。

(1)V(H2)=1L,按反应①进行,反应后的体积 V=V(C4H6)=5L-1 L=4L。

=5(1-x)+5x-2×5(1-x)=10x-5。(3)

第(4)问,当混合气中含有丙炔时,丙炔与丁二烯跟氢气反应的关系不变,应该将丙炔和丁二烯合在一起解决。

当丙快的含量为y时,氢气的含量变化? 0<x<1-y 当x=0.15时,丙炔和丁二烯总含量为0.85,此时反应后气体体积是

反应前的C4H6和C3H4体积之和,为5L×0.85=4.25L。

【解答】我们已经分析清楚了,下面我们一起完成下列的两图:

【例题5】

现有AlCl3和FeCl3混合溶液,其中Al、Fe的物质的量之和为0.1mol,在此溶液加入90mL4mol/L的NaOH溶液,使其充分反应,设Al3+物质的量与总物质的量的比值为x。

3+

3+

(1)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x=0.4时,溶液中产生的沉淀是什么?物质的量是多少?

(2)计算沉淀中只有Fe(OH)3的x取值范围。并在图中画出沉淀总量(mol)随x(0~1)变化的曲线。(3)若Al3+和Fe3+的物质的量之和为Amol(A为合理数值),其它条件不变时,求沉淀中同时有Fe(OH)

3、Al(OH)3的x取值范围和各沉淀的物质的量(用含有A、x的式子表示)。

分析:在该题中可能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并分析反应物的量对反应的影响 Fe3++3OH-=Fe(OH)3↓ ① Al3++3OH-= Al(OH)3↓ ② Al(OH)3+OH-=[Al(OH)4] ③

OH-适量时,Al3+、Fe3+会成为沉淀,当OH-过量时,Al(OH)3会溶解,生成[Al(OH)4]-。-

题中所给的OH-的物质的量是n(OH-)=0.09L×4mol/L=0.36mol 即:OH对于两种离子生成沉淀是过量的,肯定可以使Al(OH)3使溶解一些或全部,那么剩余OH-能使0.06mol Al(OH)3溶解?

当x=0.4时,溶液中的沉淀

发生①、②两反应共耗OH-0.30mol,生成的Al(OH)3物质的量为0.04mol,而剩余OH-0.06mol,此时Al(OH)3完全溶解。因此,沉淀为Fe(OH)3,物质的量为0.06mol。

当沉淀只有Fe(OH)3时x的取值:

溶液中无Al(OH)3,耗OH-0.1×4x,有:

3×0.1(1-x)+0.4x=0.36,得x=0.6,所以当0<x≤0.6时,沉淀只有Fe(OH)3 画出x在(0,1)之间沉淀的物质的量: 分析x在取不同范围时沉淀的物质的量? 当x↔(0,0.6)时,y=0.1(1-x)

当x↔(0.6,1)时,①、②共生成沉淀0.1mol,剩余0.06molOH-,可使0.06mol Al(OH)3溶解,此时沉淀的物质的量为:y=0.1-0.06=0.04(mol)。

依据上述的两个关系式画出沉淀的物质的量随x的变化曲线如下-

第三问实际是将数据问题字母化,解决时,应该同第二问是一样的,我们应该首先找出x在哪一点恰好使生成 完全溶解?

回答:3A(1-x)+4Ax=0.36 得 x=0.36/A-3 所以,当0.36/A-3<x<1时,出现两种沉淀。Fe(OH)3的物质的量为:A(1-x)mol Al(OH)3的物质的量为: [Ax-(0.36/A-3)]mol =[A(x+3)-0.36]mol 【小结】解决任何一道化学题时,必须首先仔细地阅读试题、认真地审题,在此基础上我们再投入解题的过程,只有这样,我们解题才会得心应手。

精选题

1.今有碱金属两种碳酸盐和碱土金属的一种不溶性碳酸盐组成的混合物。取其7.560g与过量盐酸反应,放出

CO2体积为1.344L(标准状况),另取等质量的原混合物加水搅拌,可滤出不溶性盐1.420g。

(1)取过滤后的1/10体积,向其中缓慢滴加浓度为0.2500mol/L盐酸,并同时记录放出CO2体积(标准状况)和消耗盐酸的体积,得到如下图所示曲线。试计算确定这两种碱金属碳酸盐的化学式。

(2)将滤出的不溶性盐(1.420 g)投入到浓度为2.500mol/L盐酸中,当完全反应时,耗去盐酸16.00mL。试计算确定原不溶性碳酸盐的化学式。

2.写出H2S燃烧的化学方程式。1.0LH2S气体和aL空气混合点燃,若反应前后气体的温度和压强相等(20℃,101.3kPa)。试讨论当a的取值范围不同时,燃烧后气体的总体积V(用含a的表达式。假定空气中N2和O2的体积比为4∶1,其它成分可忽略。)

3.将amolH2S和1molO2置于一个容积内进行反应。维持容器内气体的压强不变(101kPa),在120℃下测得反应前后容器内气体的密度分别为ρ1和ρ2,若a的取值范围不同,则H2S的氧化产物可能有三种情况:

(1)全部是SO2时,此时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

(2)全部是S时,此时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并且ρ1______ρ2(填小于、大于或等于)。

(3)部分是SO2,部分是S时,此时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反应所生成SO2的物质的量为______mol;容器内气体的物质的量之和为______mol(以含a的代数式表示)。4.取3.40g只含羟基,不含其它官能团的饱和多元醇,置于5.00L氧气中,经点燃醇完全燃烧。反应后气体体积减少0.56 L。将气体经CaO吸收,体积又减少2.80L(所有体积均在标准状况下测定)。(1)3.40g醇中C、H、O的物质的量分别为:C______ mol、H______ mol、O______ mol;该醇中 C、H、O的原子个数之比为______。

(2)由以上比值能否确定该醇的分子式?其原因是______。

(3)如果将该多元醇的任意一个羟基换成一个卤原子,所得到的卤代物都只有一种,试写出该饱和多元醇的结构简式______。

5.石油及其分馏产物在供氧不足时燃烧,常常产生CO,这也是常见的大气污染物之一。将某气态烃在5倍体积的纯氧中燃烧,产物通过足量Na2O2并在电火花连续作用下充分反应,生成的气体体积缩小到燃烧后产物体积的3/8(气体体积都在100℃以上,101kPa时测定)。

(1)试写出通式为CxHy的某烃在供氧不足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CO2的系数设定为m)。

(2)若1mol某气态烃在供氧不足时燃烧,产物在Na2O2和电火花连续作用下产生3mol氧气,且固体Na2O2增重范围为90g≤△W≤118g,求烃可能的分子式和燃烧产物CO与CO2的物质的量之比,将结果填入下表。

1.(1)7.5 g混合物中 n(碳酸盐)=1.344/22.4 mol=0.06mol

按上图分析碱金属碳酸盐中:

设碱金属两种盐中碱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为x和y,则:(2x+60)×0.03+(y+61)×0.02=7.56-1.42,得:3x+y=156;

经讨论得出x=y=39符合题意,因此两碱金属碳酸盐为:K2CO3(0.03 mol)、KHCO3(0.02 mol)(2)碱土金属碳酸盐的物质的量为:

n=n(碳酸盐)-n(K2CO3)-n(KHCO3)=0.01mol 该碳酸盐的摩尔质量:1.42/0.01=142(g/mol)

0.01mol碱土金属盐多消耗盐酸:2.5×16/100=0.04(mol)

所以该盐为碱式盐,设为Z2(OH)2CO3有:2Z+17×2+60=142得Z=24(Mg)所以碱土金属碳酸盐为:Mg2(OH)2CO3 2.2H2S+O2=2S+2H2O 2H2S+3O2=2SO2+2H2O

提示:问(1)按反应2H2S+3O2=2SO2+2H2O计算;问(2)按反应2H2S+O2=2S+2H2O计算,由于产物水的相对分子质量小于两反应物的相对分子质量,硫是固体;问(3)介于(1)和(2)之间,按照两个化学方程式关系列出关系式计算。

4.(1)0.125 0.300 0.100 5∶12∶4(2)可以;因为该结构简式中H原子个数对应C原子已经饱和,所以最简式即分子式C5H12O4。(3)C(CH2OH)4 提示:n(C)=n(CO2)=2.80/22.4=0.125(mol)

m(CO2)=0.125×44=5.5(g)V(O2)余=5-0.56-2.80=1.64(L)

n(O2)耗=(5-1.64)/22.4=0.15(mol)m(O2)耗=4.8(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m(醇)+m(O2)耗=m(CO2)+m(H2O)求得: m(H2O)=3.40+4.8-5.5=2.7(g)

所以:n(O)=(3.40-12×0.125-0.3×1)/16=0.100(mol)

(2)C4H8

提示:2CO+O2=2CO2

2CO2+2Na2O2=2Na2CO3+O2

将①、②式合并得:CO+Na2O2=Na2CO3

③ 由此可以确定燃烧产物的去路:CO完全被吸收。CO2和H2O生成O2,解得x=4 y=8(2)1molCO2使过氧化钠增重28g,1molH2O使过氧化钠增重2g,CO完全被过氧化钠吸收,所以依据原有关系,列

出关系式:

化学综合计算题中的能力试题

学习目标

知识技能:通过对一些典型例题的分析解答,强化化学基础知识与技能在化学计算中的应用,以及化学基本计算在综合计算中的应用。

能力培养:培养学生处理和挖掘题示信息的能力;将化学问题抽象成为数学问题,并利用数学工具解决化学问

题的能力;分析、推理和判断的逻辑思维能力。科学思想:化学综合计算是化学基本计算的发展,立足基础,重视综合,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注重融会贯通。科学品质:培养学生的灵活性、严密性、整体性和创造性等优秀的思维能力品质。

科学方法:采用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集中思维,创造思维等多种的思维方式,优化学生的思维方法。

重点、难点

抓住关键题示,找准突破口形成解题思路;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严密性,力争思维求异,解法求优。

化学综合计算题涉及的内容繁多,形式千差万别,解法很多。但不管哪种解法,首先要经过认真审题、科学析题、仔细解题这几个环节。抓住解题的突破口,形成解题思路,采用较好的方法进行解题。解化学综合计算题的思想:

①联系生产生活,结合实际; ②立足基础,重视综合;

③依据“守恒、平衡、结构”等理论; ④应用“摩尔、差量、平均值”等概念; ⑤分析判断,计算组成;

⑥注意各科之间的联系,融会贯通; ⑦思维求异,解法求优。

要求:化学综合计算是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元素及其化合物、有机化学基础、化学实验等知识内容,与计算因素的各类问题的综合应用。

化学综合计算的解题,没有一成不变的方法模式,关键是在理解题意的前提下,建立一定的基本思维模式。[例1]

某固态混合物中含有mgKNO3和若干克不溶于水的杂质,将此混合物加入ng水中,在10℃,40℃,75℃时观察充分溶解后的结果如附表和图6-12所示。

求:(1)m,n的值是多少?(2)75℃溶液是否饱和?

(3)若要在ng水中恰好溶解mgKNO3即饱和,则温度应控制在多少度?

此题综合考查有关物质溶解度的计算。涉及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溶解度等基本概念,以及温度与溶解度的关系。重点测试运用化学基础知识与技能的能力,以及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

分析:从题给数据发现,随温度的逐渐升高,剩余物质的质量不断减少,因此在10℃和40℃时,溶液为饱和溶液,75℃时溶液是否饱和,只从实验数据还无法确定。

(1)利用饱和溶液的特征,可以求溶剂的质量n值。(2)m为已溶解的KNO3和未溶解的KNO3的质量之和。

(3)求出ng水恰好溶解m gKNO3时饱和溶液的溶解度,查溶解度表,即可判断该物资随温度的升高,剩余物质的质量不断减少,因此在10℃和40℃时,溶液为饱和溶液。

利用饱和溶液的溶解度可以进行计算

解得n=200(g)

(2)假设在75℃时,溶液饱和。设:未溶固体与不溶固体共为x。

解得x=2.4g 从已知可知x应当为82g,显然假设错误,说明在75℃时,溶液为不饱和溶液,82g为不溶性固体。10℃最多能溶解KNO3的质量为:

m=261g+41.4g-82 g=220.4g

或 m=175 g+63.7g×200g/100g-82 g =220.4 g

(3)要使n g水中恰好溶解mgKNO3即饱和。

解得St℃=110.2(g)根据溶解度表可知:t=60℃

[例2]

在标准状况下进行甲、乙、丙三组实验:各取30mL同浓度的盐酸溶液,加入不同质量的同一种镁铝合金粉末,产生气体,有关数据记录如下:

试回答:

(1)甲组实验中盐酸______,乙组实验中盐酸______(均填“过量”、“适量”或“不足量”)。

(2)要推导出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所提供的数据中作计算依据的是______,计算出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mol/L。

(3)要求出合金中镁、铝的物质的量之比,可作计算依据的数据是______,镁、铝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4)在丙组实验之后,向容器中加入一定体积1mol/L的苛性钠溶液,可恰好使铝元素全部以偏铝酸根形式存在,并使镁离子刚好沉淀完全,则溶液中偏铝酸钠的物质的量为______mol,氯化钠的物质的量为______mol,所加苛性钠溶液的体积为______mol。

分析:本题源于基本的化学计算,通过镁铝与盐酸的反应,考查利用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尤其是过量计算的判断,利用多组数据的相互联系,寻找解题的突破口。注重考查应用各方面知识,进行分析、推理和判断的能力。(1)分析甲、乙、丙三组实验的数据记录:加入合金的质量:m(甲)<m(乙)<m(丙),生成气体的体积:V(甲)<V(乙)=V(丙),由于盐酸的体积相同、浓度相同,因此,丙组实验中盐酸不足,甲组实验中盐酸过量。比较甲、乙两组数据:

m(甲)∶m(乙)=1∶1.5 V(甲)∶V(乙)=1∶1.2 则 乙组实验中盐酸是不足的。

(2)要推导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应知道盐酸的体积和HCl的物质的量。现已知盐酸的体积,HCl的物质的量可以通过乙或丙组实验产生H2的物质的量进行计算。

则:所提供的数据为:30 mL(盐酸的体积)和336mL(H2的体积)。cmol/L×0.03L=(0.336L÷22.4L/mol)×2c=1mol/L(3)甲组实验中,镁、铝合金完全参加反应,依据合金的质量(0.255 g)和产生H2(280mL)的体积,可以计算合金中镁、铝的物质的量。

设:合金中镁、铝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y。

则:镁、铝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4)在丙实验之后,向容器中加入一定体积的苛性钠溶液,恰好使铝元素全部以偏铝酸根形式存在,使镁离子刚好沉淀完全,此时溶液中的溶质为NaAlO2和NaCl。

则n(NaAlO2)=n(Al)

=0.459 g÷(24+27)g/mol=0.009 mol(54g镁铝合金中又27g铝)n(NaCl)=n(HCl)=1mol/L×0.03 L =0.03 mol

n(NaOH)=n(NaAlO2)+n(NaCl)=0.009 mol+0.03 mol=0.039 mol

V(NaOH)=0.039 mol÷1mol/L=0.039 L 即V(NaOH)=39 mL。

[例3]

将8.8gFeS固体置于200mL2.0mol/L的盐酸中,以制备H2S气体。反应完全后,若溶液中H2S的浓度为0.10mol/L,假定溶液体积不变,试计算:

(1)收集到的H2S气体的体积(标准状况);(2)溶液中Fe2+和H+的物质的量浓度。

分析;此题是常规计算题,要求计算时概念清楚,思维严密。考查了计算能力和解计算题的精确性、严密性。书写化学方程式: FeS+2H+=Fe2++H2S↑

由于发生反应的两种反应物FeS和盐酸的量已经给出,求H2S气体的体积时,必须考虑过量计算。在制备H2S气体时,有少量的H2S溶解在反应液中,因此,实际收集到的H2S并不是从反应方程式得到的计算量。题目中告诉了H2S的浓度,就提示了这一点;由于氢硫酸是很弱的酸,在强酸(本题中盐酸过量)中,由H2S电离出的[H+]可以忽略不计。

判断盐酸为过量,应以FeS的物质的量为基准计算。n(FeS)=8.8g÷88 g/mol=0.10 mol(1)共生成H2S为0.10mol。在溶液中溶解的H2S物质的量为: 0.20L×0.10 mol/L=0.02mol,所以收集到H2S气体的物质的量为: 0.10 mol-0.02 mol=0.08mol收集到H2S气体的体积(标准状况)为: 0.08mol×22.4L/mol=1.8L(2)生成Fe2+为0.10mol,其浓度为: 0.10mol÷0.20L=0.50mol/L 消耗掉H+0.20mol,反应前H+的物质的量为:2.0mol/L×0.20L=0.40mol 则:溶液中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40 mol-0.20mol)÷0.20L=1.0mol/L

[例4] 在100mLNaOH溶液中加入NH4NO3和(NH4)2SO4的固体混合物,加热充分反应,如图6-13表示加入的混合物质量与产生的气体体积(标准状况)的关系。

试计算:

(1)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2)当NaOH溶液的体积为140mL,固体混合物的质量是51.6g时,充分反应后,生成气体的体积(标准状况)为______L。

(3)当NaOH溶液的体积为180mL,固体混合物的质量仍为51.6g时,充分反应后,生成气体的体积(标准状况)为______L。

分析:(1)小题要求根据图上的曲线,找出两种作用的物质恰好完全反应时的量的关系,并依此进行计算,求出其中一种作用物的浓度。第(2)、(3)小题是在第(1)小题的基础上,判断不同题设条件的过量计算。由图中折线所对应的纵、横坐标可知,对于100mLNaOH溶液而言,随着铵盐加入量的增加,放出的NH3的体积也增大;但是,当铵盐的加入量超过34.g以后,NH3的体积不再变化,说明100mLNaOH溶液跟34.4g铰盐恰好完全反应。

(1)根据化学方程式:

要计算第(2)和(3)小题中产生的NH3的体积,首先应判断两种作用物中哪一种试剂为过量。设:跟51.6g固体反应时需要的NaOH溶液的体积为V1

(2)通过以上计算得知,140mLNaOH溶液对于51.6g铵盐固体是不足量的。计算NH3的体积应依NaOH为准。生成NH3的体积为:

(3)判断可知,180mLNaOH溶液对于51.6g镁盐固体是过量的,即51.6g固体混合物是不足量的。所以,计算NH3的体积应依铵盐混合物为准。生成NH3的体积为:

[例5]

计算以下两小题时,除必须应用所有给出的数据外,还各缺少一个数据,指出该数据的名称(分别以a和b表示),并列出计算式。(1)在温度为t℃和压力为pPa的情况下,19.5gA与11.0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固体C和3.00L的D气体,计算生成C的质量m。

缺少的数据是______; 计算式为m=______。

(2)0.48g金属镁与10mL盐酸反应,计算生成的H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V(H2)。缺少的数据是______; 计算式为=______。

分析:(1)题目已给出反应物A和B的质量以及生成物D的体积,若要求生成物C的质量,只有运用质量守恒定律才有可能求出C的质量。将气体D的体积换算为质量时必须知道其密度。

缺少的数据为气体D的密度ag/L。m(C)=19.5g+11.0g-ag/L×3.00 L =(30.5-3.00a)g(2)现在知道盐酸的体积而不知HCl的物质的量或质量,自然无法判断出实际参加反应的Mg或HCl,而将盐酸的体积转换为HCl的物质的量或质量时,还须补充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bmol/L。根据化学方程式:

Mg+2HCl=MgCl2+H2↑ 若Mg和盐酸恰好反应,则:

bmol/L×0.01L=2×(0.48g÷24g/mol)b=4.0mol/L

①当b<4.0mol/L时,盐酸不足。

V(H2)=[(bL/mol×0.010L)÷2]×22.4L/mol =0.112 b L

②当b>4.0 mol/L时,盐酸过量。V(H2)=(0.48g÷24g/mol)×22.4 L/mol =0.448 L

此题为缺数据计算题,由于解题条件并不充分,必须通过具体的反应,判断缺少数据的可能,然后根据不同情况进行计算。本题通过判断缺少数据的可能,考查思维的严密性和创造性。

[例6](1)已知某混合气体中CH4、C2H4、C2H6的体积分数依次为80.0%、15.0%、5.00%,请计算0.500mol该混合气体的质量和标准状况下的密度(g/L)。(2)CH4在一定条件下催化氧化可以生成C2H4、C2H6(水和其它反应产物忽略不计)。取一定量CH4经催化氧化后得到一种混合气体,它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0.78g/L。已知反应中CH4消耗了20.0%,计算混合气体中C2H4 的体积分数(本题计算过程中请保留3位有效数字)。

分析:本题从反应前或反应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可以采用多种途径进行解题。

(1)此小题要求正确理解物质的量、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质量、密度等概念化学的涵义,并灵活运用它们之间的关系,计算混合气体的质量和标准状况下的密度。

(2)CH4在一定条件下催化氧化,生成C2H4和C2H6时,由于:2CH4→C2H4,2CH4→C2H6;即每2molCH4转变为1molC2Hy,故反应后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反应前甲烷物质的量的90%。利用CH4在转变为C2H4、C2H6的过程中碳原子守恒,是解题之关键。讨论后具体解法如下:

(1)混合气体的质量为:

0.500×(16×0.800+28×0.150+30×0.050)=9.25g

(2)解法一:设反应后混合气体为1mol,其中C2H4为xmol,C2H6为ymol,则还有CH4为(1-x-y)mol。

C2H4体积分数=(0.0418÷1)×100% =4.18%

解法二:因为2CH4→C2H4 2CH4→C2H6 由于消耗了20%的CH4,所以生成的C2Hy是原CH4体积的10%,反应后,CH4体积分数=0.8÷0.9=88.89% C2Hy体积分数=1-88.89%=11.11%

设:C2H4体积分数为x,则C2H6的体积分数为(0.1111-x)

16×0.8889+28x+30×(0.1111-x)=0.78×22.4 解得x=0.0417 C2H4的体积分数=4.17%

解法三:设反应前CH4为1mol,其中有xmolCH4转化成C2H4,即生成x/2molC2H4和(0.200-x)/2molC2H6,则:

反应后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0.800 mol+0.200 mol÷2=0.900 mol

解得x=0.075(mol)

*[例7] 晶体具有规则的几何形状,晶体中最基本的重复单位称为晶胞。NaCl晶体结构如图6-14所示:

已知FexO晶体晶胞结构为NaCl型,x值应为1,但由于晶体缺陷,x值小于1。测知FexO晶体密度ρ=5.71g/cm3,晶胞边长为4.28×10-10m(此题铁原子量为55.9,氧原子量为16)。试求:

(1)FexO中x值(精确至0.01)为____。

(2)晶体中铁元素以Fe2+和Fe3+形式存在,在Fe2+和Fe3+的总数中,Fe2+所占分数(用小数表示,精确至0.001)为____。

(3)此晶体的化学式(用FemFenO形式书写,m与n用小数,并注明Fe的化合价)为____。(4)与某个Fe2+(或Fe3+)距离最近且等距的O2-子所围成的空间几何形状为____。(5)在晶体中,铁元素的离子间最短距离为______m。

分析:在NaCl晶胞中,属于每个晶胞的Na+为:1/8×8+1/2×6=4(个);Cl-为:1/4×12+1=4(个);即每个晶胞含有4个NaCl的离子对。

在NaCl晶格中(一个晶胞的1/8),Na+和Cl-均为:1/8×4=1/2(个);即每个小立方体含有1/2个NaCl的离子对。

(1)根据FexO的晶体密度、体积、摩尔质量、阿伏加德罗常数,求x值。解①:(按一个晶胞考虑)

[(4.28×10-8)3×5.71×6.02×1023]÷4=55.9x+16 x=0.92

解②:(按一个晶格考虑)

[(2.14×10-8)3×5.71×6.02×1023]×2=55.9x+16 x=0.92

(2)解①设:在FexO晶体中Fe2+的数目为m,Fe3+的数目为n,解②假设在FexO晶体中,Fe2+、Fe3+分别以FeO和Fe2O3的组成存在,其中FeO数目为y,Fe2O3的数目为z。则

Fe2+所占分数为:

(3)依据(2)解①可知:在FexO晶体中Fe2+的数目为0.76,Fe3+的数目为0.16,则此晶体的化学式为:

(4)认真观察晶体的几何图形发现:当某个Fe2+(或Fe3+)位于立方体的中心时,与之距离最近且等距离的O2-离子位于立方体的6个面的面心,所以围成的空间几何形状为正八面体。

(5)在晶体中,两个铁离子处于边长为2.14×10-10m的正方形的对角线位置,应用勾股定理求得铁元素的离子间最短距离为:

拓展:如图6-15,某含有A、B、C三元素晶体的晶胞(前后面心上的未画出),处于顶点处的微粒为8个晶胞共有,每个晶胞有1/8个;处于面心的微粒为2个晶胞共有,每个晶胞有1/2个;处于体心的微粒,则完全属于该晶胞。若棱边上也有,则为4个晶胞共有,每个晶胞有1/4个。

分析:此题涉及的是晶体的空间构型,正确认识晶体的几何外形,分析晶体中各微粒在晶胞中所处的位置是解题的基础。本题将立体几何图形和化学分子模型联系起来,将化学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来解决,达到了考查思维能力的较高层次。

[例8]

现有一份CuO和Cu2O的混合物,用H2还原法测定其中CuO的质量为xg。实验中可以测定如下数据:W—混合物的质量(g)、W(H2O)—生成水的质量(g)、W(Cu)—生成Cu的质量(g)、V(H2)—消耗H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L)。

(已知摩尔质量:Cu—64g/mol、CuO—80g/mol、Cu2O—144g/mol、H2O18g/mol)

(1)为了计算x,至少需要测定上述四个数据中的____个,这几个数据中的组合有____种,请将这些组合一一填入下表格中。

说明:①选用W、W(H2O)、W(Cu)、V(H2)表示,不用列出具体算式;②每个空格中填一种组合,有几种组合就填几种,不必填满。

(2)从上述组合中选写一个含W的求x的计算式:x=______。

分析:此题选用熟悉的H2还原CuO的反应,考查从诸多测定的数据中确定至少需要多少个数据才能求得混合物的组成,而且还要判断这些数据有多少种组合,考查了利用数学工具解化学计算题的能力,以及思维的敏捷性和创造性。

分析题意,讨论4种数据的可能组合。

(1)题目提供有4个数据:W、W(H2O)、W(Cu)、V(H2)。为了求混合物中CuO的质量x,如果只有一个上述数据,显然无法计算;如果有两个数据,通过列方程进行可求解。如:

已知W和W(Cu),根据反应前后Cu的物质的量不变,x/80+2(W-x)/144= W(Cu)/64求解,得x。题给4种数据的两两组合并非都能求得CuO的质量,只有两个独立变量才能求解。(2)选择含W的组合①、②、③,依据某元素反应前后物质的量守恒,列方程求解。

同学争先抢答:题目给出4个数据,共有6种组合形式,即①W和 W(H2O),②W和W(Cu),③W和V(H2),④W(H2O)和W(Cu),⑤W(H2O)和W(H2),⑥W(Cu)和V(H2)。

书写化学方程式,分析反应前后各物质之间的量的关系。CuO+H2 Cu2O+H2 Cu+H2O 2Cu+H2O 观察、分析以上两个化学方程式,可发现其中H2与H2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不论CuO与Cu2O按何种比例混合,W(H2O)和V(H2)之比均不变,说明W(H2O)和V(H2)这两个量不是独立变量,不能由该组合计算CuO的含量,所以合理的组合共5种。

(1)计算CuO的质量,需要2个独立的变量。合理的组合共5种。

(2)从合理的5种组合中,选择含W的组合①、②、③,通过运用物质的量守恒,列方程求解。①根据W和W(Cu)由Cu原子物质的量守恒: x/80+2(W-x)/144=W(Cu)/64 x=(40W-45W(Cu))/4 ②根据W和W(H2O)由O原子物质的量守恒: x/80+(W-x)/144=W(H2O)/18 x=(40W(H2O)-5W)/4 ③根据W和V(H2)

因n(CuO)+n(Cu2O)=n(H2)则/80+(W-x)/144=V(H2)/22.4 即x=(225V(H2)-35W)/28

精选题

1.一定量的钠、铝合金置于水中,合金全部溶解,得到20mL、pH=14的溶液。然后用1mol/L的盐酸滴定至沉淀量最大时,消耗盐酸40mL。求原合金中钠的质量。

2.由于保存不当,将mg的生石灰(CaO)露置于空气中而变质,质量变为1.2mg。为测定此生石灰中CaO的质量分数,按下列过程进行实验和计算,回答有关问题:

(1)粉末A的成分______;气体B的成分______;气体C的成分______。(2)粉末A中CaO的质量分数______。

3.现有一重水(D2O)和水(H2O)的混合物(不是天然的纯水。)当wg这种水被电解时,电路上通过xmol电子,阳极收集气体w1g,阴极收集气体w2g(电解产物的溶解忽略不计)。(1)若要求出重水的质量分数y,至少需上述w,x,w1,w2等4个数据中的______个。这种数据共有几组,在下列空格中分别列出(不必填满,填错要倒扣分)。

①____;②____;③____;④____;⑤____;⑥____;⑦____;⑧____。

(2)从(1)中空格所填的数据中任取一组含w1的数据,计算已被电解的水中D2O的质量分数y。4.等物质的量NaHCO3和KHCO3的混合物9.20g与100mL盐酸反应。

(1)试分析,欲求标准状况下生成的CO2体积时,还需什么数据(用a、b等表示,要注明单位)______。(2)求标准状况下生成的CO2的体积:

(3)若NaHCO3和KHCO3不是等物质的量混合,则9.20g固体与盐酸完全反应时在标准状况下生成CO2气体的体积大于____L;小于____L。

5.有一固体混合物,由下列物质中的若干盐组成:①Na2S;② Na2SO3;③Na2S2O3;④NaHSO4。将混合物溶于适量水中,各物质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沉淀nmol,产生一种气体VL(标准状况下,假设气体全被收集)。该气体不能使湿润品红试纸褪色,过滤,将滤液蒸干,得一纯净物。

(1)原混合物至少由______种物质组成。(2)计算(1)中各组成成分可能的物质的量。

做图分析题意,反应前的Na最后恰好生成NaCl,利用Na和HCl物质的量守恒,求算。n(Na)=n(NaCl)=n(HCl)=0.04 mol,m(Na)=0.04 mol×23 g/mol=0.92 g。

2.(1)A的成分为CaO,Ca(OH)2,CaCO3的混合物。B的成分为H2O,CO2,HCl。C的成分是CO2。(2)由CaO→A,质量增加了0.1mg,这是CaO→Ca(OH)2,CaO→CaCO3的结果,A中的CaCO3与沉淀D(CaCO3)质量相等(CaCO3→CaO→CaCO3)。

设:变成Ca(OH)2的CaO质量为x1,变为CaCO3的CaO质量为x2。

18x1/56+0.1m=0.2m x2=0.28m(g)x2=0.14m(g)故变质的CaO质量共有:0.28m+0.14m=0.42m(g)A中未变质的CaO的质量为:m-0.42m=0.58m(g)A中的CaO的质量分数为:0.58m/1.2m×100%=48.3%

3.(1)至少需2个数据。①w和x,②w和w1,③w和w2,④w1和w2,⑤w2和x。(2)设被电解的H2O和D2O的物质的量分别为a和b,则电解产生的H2,D2,O2的物质的量分别为a,b,1/2(a+b)。

若选w和w1一组,列式为:

1/2a+1/2b=1/32w1

解得b=(8w-9w1)/16mol 18a+20b=w

y=5(8w-9w1)/4w×100% 若选w2和w1一组,列式为:

1/2a+1/2b=1/32w2

解得b=(8w2-w1)/16mol 2a+4b=w2

y=5(8w2-w1)/4(w1+w2)×100% 4.(1)缺少的为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表示为amol/L。

(2)①当盐酸不足时,a<1.0mol/L V(CO2)=0.1amol×22.4 L/mol=2.24aL。②当盐酸过量时,a>1.0 mol/L V(CO2)=[9.20 g÷(84.0+100.0)g/mol]×2×22.4 L/mol=2.24 L。

(3)若9.2g全部为NaHCO3,V(CO2)=(9.2g÷84 g/mol)×22.4L/mol=2.45L;若9.2g全部为KHCO3,V(CO2)=(9.2g÷100g/mol)×22.4L/mol=2.06L。所以,9.20g固体与盐酸完全反应时在标准状况下生成CO2气体的体积大于2.06L;小于2.45L。

5.(1)原混合物至少由三种物质组成。即:Na2S、Na2SO3、NaHSO4或Na2S、Na2S2O3、NaHSO4组成。(2)Na2S+2NaHSO4=2Na2SO4+H2S↑ V/22.4mol 2V/22.4mol

V/22.4mol 2Na2S+Na2SO3+6NaHSO4=6Na2SO4+3S↓

2n/3mol

n/3mol

2nmol

nmol 2Na2S+Na2S2O3+6NaHSO4=6Na2SO4+4S↓

n/2mol

n/4mol

3n/2mol

nmol

原混合物至少由(V/22.4+2n/3)molNa2S,n/3molNa2SO3和(2V/22.4+2n)molNaHSO4组成,或至少由(V/22.4+n/2)molNa2S,n/4molNa2S2O3和(V/11.2+3n/2)molNaHSO4组成。

第二篇:高中化学教学总结

高中化学教学总结

高中>化学教学总结

(一)本学期,我适应新时期教学工作的要求,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向老教师请教,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检验教训,继往开来,以促进教训工作更上一层楼。

一、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认真按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

二、增强教学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三、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

四、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为了做到这点,我常常到各大书店去搜集资料,对各种辅助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五、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拌脚石,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要特别注意给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六、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目前的考试模式仍然比较传统,这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模式要停留在应试教育的层次上,为此,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七、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存在的不足是,学生的知识结构还不是很完整,学生的知识系统还存在很多真空的部分。这些都有待以后改进。

高中化学教学总结

(二)高三化学总复习是中学化学学习的关键时期,是巩固基础、优化思维、提高能力的重要阶段,高三化学总复习的效果将直接关乎高考成绩。为了提高高三化学总复习的效果,为此我们在开学初对高三化学教学进行了详细的计划,注重教学过程的把握,根据高三各个不同时期使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训练方式。

一研究信息,把握方向,怎样着手进行化学总复习,复习的目的和任务是什么?这是刚刚进入高三的同学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也是教师在高三化学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更是作为高三老师的一个大问题。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就必须对一些信息进行研究,从中领会出潜在的导向作用,看准复习方向,为完成复习任务奠定基础。

1、研究全国及本省高考化学试题。纵观每年的高考化学试题,可以发现其突出的特点之一是它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始终保持稳中有变的原则。只要根据近几年来全国或者本省高考形式,重点研究一下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就能发现它们的一些共同特点,如试卷的结构、试题类型、考查的方式和能力要求等,因此开学初我们共同研究了十年高考,把握命题方向及命题特点,从而理清复习的思路,制定相应的复习计划。作为福建省新课程的第二届,研究去年的高考的特点尤显得重要。

2、关注新教材和新课程的变化。与以往教材、课程标准相比较,现在使用的新版教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内容的调整,实验比重的加大,知识的传授过程渗透了思想和方法,增加了研究性学习内容、新科技和化学史等阅读材料。很显然,这些变化将体现在高考命题中,熟悉新教材和新课程标准的这些变化,将有利于把握复习的方向和深难度,有利于增强复习的目的性。

3、熟悉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考试说明是高考的依据,是化学复习的“总纲”,不仅要读,而且要深入研究,尤其是考纲中变化的地方,以便明确高考的命题指导思想、考查内容、试题类型、深难度和比例以及考查能力的层次要求等。不仅如此,在整个复习过程中要不断阅读,进一步增强目的性,随时调整复习的方向。

4、合理利用其他资源。除了高考试题、考试说明、教材、课程标准、化学教学基本要求外,获得信息的途径、方法还很多,如各种专业杂志、名校试题、网络信息等。但是,这些资料的使用必须合理,这样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老师自身必须投入题海,然后筛选训练题和资料,备课组内老师资源共享,进度统一,皆以广泛收集信息为主要目的,以免干扰复习、浪费时间。

二摆正关系,抓纲务本

进入高三化学教学,很容易走进总复习的怪圈:“迷恋”复习资料,陷入“题海”。虽然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收效甚微,效果不佳。对此,高三化学教学过程中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努力处理好下面几种关系。

1、教材和复习资料的关系。教材是化学总复习的根本,它的作用是任何资料都无法替代的。在化学总复习中的抓纲务本就是指复习以考试说明作指导,以教材为主体,通过复习,使中学化学知识系统化、结构化、网络化,并在教材基础上进行拓宽和加深,而复习资料的作用则是为这种目的服务,决不能本末倒置,以复习资料代替教材。我们以《博学精练》作为主要复习书,在复习的过程中注重随时回归教材,找到知识在教材中的落脚点和延伸点,不断完善和深化中学化学知识。因此,我们要求学生在复习下一节之前完成基础知识部分,弄清自己的不足,上课做到有的放失。

2、重视基础和培养能力的关系。基础和能力是相辅相成的,没有基础,能力就缺少了扎根的土壤。正因为如此,化学总复习的首要任务之一是全面系统地复习中学化学知识和技能。通常中学化学知识和技能分成五大块: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元素及其化合物、基础有机化学、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如对化学概念、理论的复习,要弄清实质和应用范围,对重点知识如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等要反复记忆不断深化,对元素及其化合物等规律性较强的知识,则应在化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总结、归纳,使中学化学知识和技能结构化、规律化,从而做到在需要时易于联系和提取应用。同时注意规范化学用语的使用(如化学反应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电极反应式、电离方程式以及化学式、结构式、电子式等),规范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力争使基础知识和技能一一过关。

3、化学学科和其他学科知识的关系。化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自然科学,与数学、物理、生物乃至社会发展各方面都有密切的联系,不仅在知识上有相互融合和渗透,而且分析处理问题的方法也有相同、相似或者可以相互借鉴的地方。这一点不仅在教材中有所体现,而且在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也有充分的体现,如化学与社会生产、生活实际,化学与新科技、新发现等相互联系的试题有增加的趋势。因此,在复习中可以化学知识为主干,找出化学与其他学科的结合点、交叉点,并以此为基础向其他学科领域延伸、扩散,实现从单一学科知识和能力向综合科的综合知识和能力转化,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切实培养解决化学与社会等实际问题的能力。

4、练习量和复习效率的关系。练习是化学总复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再学习、再认识过程,也是促进知识迁移、训练思维、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但练习量必须合理,以保证质量为前提,避免简单的机械重复和陷入“题海”。通过练习要达到强化记忆、熟练地掌握知识、找出存在的问题、弥补薄弱环节、扩大知识的应用范围和提高能力的目的,从而提高复习效率。

三、多思善想,提高能力

化学总复习的范围是有限的,要想在有限的时间里达到最佳复习效果,只能采用科学的方法,在教师的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过程中都必须开动脑筋,多思善想。在化学教学过程中采用分层教学,有平时的正常面上的教学,有优秀生的提高,和学习有困难学生的加强基础等不同的形式。

1、精读教材,字斟句酌。系统复习,自始至终都应以教材为本,注意知识的全面性、重点性、精确性、联系性和应用性。对中学(初、高中)化学知识和技能都要一一复习到位;对教材中的关键性知识(我们常说的考点),进行反复阅读、深刻理解,以点带面形成知识结构;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使用和描述要科学、准确和全面,如规范地使用化学用语,正确、全面地表达实验现象和操作要点等(尤其适合中等以下的学生,利用年级组统一安排的基础加强课时间);对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前因后果。如与离子反应有关的知识有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和正误判断、离子共存问题、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离子的检验和推断、溶液的导电性变化等。应用性是指通过复习要学会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如元素周期律、周期表涵盖的内容相当丰富,可以进行元素位、构、性相互推断,预测未知元素的性质,比较各种性质的强弱等。此外,要重视对化学实验内容的复习(包括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和课本后的分组实验),而且尽可能地亲自动手操作,通过这些典型实验,深入理解化学实验原理(反应原理、装置原理、操作原理)、实验方法的设计、实验结果的处理等,切实提高实验能力。

2、学会反思,提高能力。能力的培养是化学总复习的另一个重要任务,它通常包括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和计算能力,其中思维能力是能力的核心。值得注意的是,能力的提高并不是一天就能办得到的,要经过长期的积累和有意识的培养。因此,在复习过程中,特别是做题、单元考试、大型考试后,要常回头看一看,停下来想一想,我们的复习有没有实效,知识和技能是否获得了巩固和深化,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得到了提高。要善于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复习和解题训练,而不是做完练习题简单地对对答案就万事大吉了,而是进一步思考:该题考查了什么内容,其本质特征是什么,还有其他更好的解法吗?对典型习题、代表性习题更要多下功夫,不仅一题一得,更要一题多得,既能促使知识得到不断地弥补、完善,又能举一反三,从方法上领会解题过程中的审题、破题、答题的方式和奥秘等,以此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严密性、敏捷性、深刻性、创造性和广阔性)。长期坚持,就能化平凡为神奇:能掌握化学知识及其运用的内在规律和联系,善于抓住关键,灵活地解决化学问题;能驾御化学问题的全貌,抓联系、作比较、会归纳、能延伸;能另辟蹊径、不拘一格地解决实际问题。

四、端正心态,培养素质

1、抓好>师德建设加强业务进修组织科组教师认真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明确师德教育的重要性,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爱岗敬业,积极奉献;热爱学学生,教书育人;严谨治学,求实创新。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探索现代教育技术的新方向、教改的新理论、新思路、新方法,提高教师个人的业务水平和个人素质。健康向上、勇于进取、自信自强的积极心态是搞好复习的重要保证,也是高考成功的关键。而积极的心态有赖于平时的不断调整和锤炼。

2、正确对待考试。在高三复习过程中,考试是频繁的。由于受高考一试定终身的负面影响,许多同学对考试成绩的重视程度远远超过了考试本身所起的作用,把平时的每一次考试都是练兵的绝好机会,都能够暴露学生存在的问题,有利于在后续复习中进行针对性的查漏补缺,总结经验教训,以便学生在高考中不犯错误或少犯错误,所以既不能因一时失误或遇到困难而气馁,也不能因成绩进步而沾沾自喜。

3、合理安排学习的时间。复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们的身体就像一台精密的仪器,决不能超负荷使用,相反地,必须加以维修和保养,这样,它才能经久耐用。因此,我们要动静结合,既要勤奋学习,也要学会放松、休息、锻炼,只有劳逸结合、生活得有规律,才能轻松自如地渡过难关。这就是所谓的一张一弛的文武之道。

4、创设良好的学习心理环境。人的心理和行为受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对大多数高三学生来说影响最大的恐怕就是升学压力和竞争压力了,如果处理不好就可能带来消极影响,这对复习是极为不利的。因此,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从自己的基础和实际出发,扎扎实实地复习;愉快地接纳自己,充分肯定自己的进步,找出存在的问题及时弥补;自觉地控制自己,以明确的目标、良好的意志力调节自己,变压力为动力,全面提高自己的素质。

5、充实完善“十一五”科研课题,两个已经国家、省、市立项,专人专题,定期完成,认真做好青年教师培养工作,落实“一帮一”制度。老教师能关心爱护青年教师,严格要求。互相帮助,共同提高。组织科组教师积极撰写论文,参加省、市化学教研会年会论文、课件评选。

五、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1、作为一个高三老师,教学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对教材的把握和知识内容体系的“度”的控制,以及教学进度的掌握均存在一定的缺憾。导致学生基础知识遗忘率高,教师教的辛苦学生学的也累。

2、练习的训练量还是不足,由于生源问题,基础差的学生多,教学进度虽然不滞后,但是要做到段段清,节节过关就显有点吃力。

总之,化学总复习要为高考做好知识准备和精神准备,要有目标、有计划、讲究方法、注重落实,千方百计地提高化学总复习的效益。我们高三化学备课组始终坚守原则,希望圆满完成学校交给的任务。

高中化学教学总结

(三)进入高三的同学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也是教师在高三化学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就必须对一些信高三化学总复习是中学化学学习非常重要的时期,也是巩固基础、优化思维、提高能力的重要阶段,高三化学总复习的效果将直接影响高考成绩。为了使学生对高三化学总复习有良好的效果,并且顺利度过这一重要的时期,为此我们高三化学备课组一年来对高三化学教学有详细的计划,注重教学过程,常总结和反思,根据高三各个不同时期使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训练方式。

一、研究信息,看准方向

怎样着手进行化学总复习,复习的目的和任务是什么?这是刚刚息进行研究,从中领会出潜在的导向作用,看准复习方向,为完成复习任务奠定基础。

1、研究高考化学试题。纵观每年的高考化学试题,可以发现其突出的特点之一是它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始终保持稳中有变的原则。只要根据近几年来上海高考形式,重点研究一下上海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就能发现它们的一些共同特点,如试卷的结构、试题类型、考查的方式和能力要求等,从而理清复习的思路,制定相应的复习计划。

2、关注新教材和新课程标准的变化。与以往教材、课程标准相比较,现在使用的新版教材和课程标准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内容的调整,实验比重的加大,知识的传授过程渗透了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增加了研究性学习内容和新科技、化学史等阅读材料。很显然,这些变化将体现在高考命题中,熟悉新教材和新课程标准的这些变化,将有利于把握复习的方向和深难度,有利于增强复习的目的性。

3、熟悉考试说明。考试说明(即考纲)是高考的依据,是化学复习的“总纲”,不仅要读,而且要深入研究,以便明确高考的命题指导思想、考查内容、试题类型、深难度和比例以及考查能力的层次要求等。不仅如此,在整个复习过程中要不断阅读,进一步增强目的性,随时调整复习的方向。

4、合理利用其他资料。除了高考试题、考纲、教材、课程标准、化学教学基本要求外,获得信息的途径、方法还很多,如各种专业杂志、名校试题、网络信息等。但是,这些资料的使用必须合理,这样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老师自身必须投入题海,然后筛选训练题和资料,备课组内老师明确分工,资源共享,进度统一,皆以广泛收集信息为主要目的,以免干扰复习、浪费时间。

二、抓纲务本,摆正关系

进入高三化学教学,很容易走进总复习的怪圈:“迷恋”复习资料,陷入“题海”。虽然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收效甚微,效果不佳。对此,高三化学教学过程中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努力处理好下面几种关系。

1、教材和复习资料的关系。教材是化学总复习的根本,它的作用是任何资料都无法替代的。在化学总复习中的抓纲务本就是指复习以考试说明作指导,以教材为主体,通过复习,使中学化学知识系统化、结构化、网络化,并在教材基础上进行拓宽和加深,而复习资料的作用则是为这种目的服务,决不能本末倒置,以复习资料代替教材。

2、重视基础和培养能力的关系。基础和能力是相辅相成的,没有基础,能力就缺少了扎根的土壤。正因为如此,化学总复习的首要任务之一是全面系统地复习中学化学知识和技能。通常中学化学知识和技能分成五大块: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元素及其化合物、有机化学、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如对化学概念、理论的复习,要弄清实质和应用范围,对重点知识如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等要反复记忆不断深化,对元素及其化合物等规律性较强的知识,则应在化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总结、归纳,使中学化学知识和技能结构化、规律化,从而做到在需要时易于联系和提取应用。同时注意规范化学用语的使用(如化学反应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电极反应式、电离方程式以及化学式、结构式、电子式等),规范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力争使基础知识和技能一一过手。

3、化学学科和其他学科知识的关系。化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自然科学,与数学、物理、生物乃至社会发展各方面都有密切的联系,不仅在知识上有相互融合和渗透,而且分析处理问题的方法也有相同、相似或者可以相互借鉴的地方。这一点不仅在教材中有所体现,而且在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也有充分的体现,如化学与社会生产、生活实际,化学与新科技、新发现等相互联系的试题有增加的趋势。因此,在复习中可以化学知识为主干,找出化学与其他学科的结合点、交叉点,并以此为基础向其他学科领域延伸、扩散,实现从单一学科知识和能力向综合科的综合知识和能力转化,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切实培养解决化学与社会等实际问题的能力。

4、练习量和复习效率的关系。练习是化学总复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再学习、再认识过程,也是促进知识迁移、训练思维、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但练习量必须合理,以保证质量为前提,避免简单的机械重复和陷入“题海”。通过练习要达到强化记忆、熟练地掌握知识、找出存在的问题、弥补薄弱环节、扩大知识的应用范围和提高能力的目的,从而提高复习效率。

三、多思善想,提高能力

化学总复习的范围是有限的,要想在有限的时间里达到最佳复习效果,只能采用科学的方法,在教师的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过程中都必须开动脑筋,多思善想。在化学教学过程中采用分层教学,有平时的正常面上的教学,有优秀生的提高,和学习有困难学生的加强基础等不同的形式。

1、精读教材,字斟句酌。

系统复习,自始至终都应以教材为本,注意知识的全面性、重点性、精确性、联系性和应用性。对中学(初、高中)化学知识和技能都要一一复习到位;对教材中的关键性知识(我们常说的考点),进行反复阅读、深刻理解,以点带面形成知识结构;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使用和描述要科学、准确和全面,如规范地使用化学用语,正确、全面地表达实验现象和操作要点等(尤其适合中等以下的学生,利用年级组统一安排的基础加强课时间);对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前因后果。如与离子反应有关的知识有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和正误判断、离子共存问题、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离子的检验和推断、溶液的导电性变化等。应用性是指通过复习要学会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如元素周期律、周期表涵盖的内容相当丰富,可以进行元素位、构、性相互推断,预测未知元素的性质,比较各种性质的强弱等。此外,要重视对化学实验内容的复习(包括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和课本后的分组实验),而且尽可能地亲自动手操作,通过这些典型实验,深入理解化学实验原理(反应原理、装置原理、操作原理)、实验方法的设计、实验结果的处理等,切实提高实验能力。

2、学会反思,提高能力。

能力的培养是化学总复习的另一个重要任务,它通常包括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和计算能力,其中思维能力是能力的核心。值得注意的是,能力的提高并不是一天就能办得到的,要经过长期的积累和有意识的培养。因此,在复习过程中,特别是做题、单元考试、大型考试后,要常回头看一看,停下来想一想,我们的复习有没有实效,知识和技能是否获得了巩固和深化,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得到了提高。要善于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复习和解题训练,而不是做完练习题简单地对对答案就万事大吉了,而是进一步思考:该题考查了什么内容,其本质特征是什么,还有其他更好的解法吗?对典型习题、代表性习题更要多下功夫,不仅一题一得,更要一题多得,既能促使知识得到不断地弥补、完善,又能举一反三,从方法上领会解题过程中的审题、破题、答题的方式和奥秘等,以此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严密性、敏捷性、深刻性、创造性和广阔性)。长期坚持,就能化平凡为神奇:能掌握化学知识及其运用的内在规律和联系,善于抓住关键,灵活地解决化学问题;能驾御化学问题的全貌,抓联系、作比较、会归纳、能延伸;能另辟蹊径、不拘一格地解决实际问题。在这一块中我们重点放在中等以上的学生,除了备课组内老师齐心协力,还借助教研组的力量。

四、端正心态,培养素质

健康向上、勇于进取、自信自强的积极心态是搞好复习的重要保证,也是高考成功的关键。而积极的心态有赖于平时的不断调整和锤炼。

1、正确对待考试。在高三复习过程中,考试是频繁的。由于受高考一试定终身的负面影响,许多同学对考试成绩的重视程度远远超过了考试本身所起的作用,把平时的每一次考试都是练兵的绝好机会,都能够暴露学生存在的问题,有利于在后续复习中进行针对性的查漏补缺,总结经验教训,以便学生在高考中不犯错误或少犯错误,所以既不能因一时失误或遇到困难而气馁,也不能因成绩进步而沾沾自喜。

2、合理安排学习的时间。复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们的身体就像一台精密的仪器,决不能超负荷使用,相反地,必须加以维修和保养,这样,它才能经久耐用。因此,我们要动静结合,既要勤奋学习,也要学会放松、休息、锻炼,只有劳逸结合、生活得有规律,才能轻松自如地渡过难关。这就是所谓的一张一弛的文武之道。

3、创设良好的学习心理环境。人的心理和行为受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对大多数高三学生来说影响最大的恐怕就是升学压力和竞争压力了,如果处理不好就可能带来消极影响,这对复习是极为不利的。因此,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从自己的基础和实际出发,扎扎实实地复习;愉快地接纳自己,充分肯定自己的进步,找出存在的问题及时弥补;自觉地控制自己,以明确的目标、良好的意志力调节自己,变压力为动力,全面提高自己的素质。

四、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1、我们是使用新教材,对教材的把握和知识内容体系的“度”的控制,以及教学进度的掌握均存在一定的缺憾。导致学生基础知识遗忘率高,教师教的辛苦学生学的也累。

2、新教材实验内容和实验要求很高,尤其高三还有大型探究实验,由于学校实验条件和规模还达不到新课程改革要求。尽管老师和实验员想尽办法,动足脑筋,如期进行实验展览等,但还是遗憾多多。

3、练习的训练量还是多了些,由于招生的原因,基础差的学生较多,教学进度总是滞后,要做到段段清,节节过关就显得前宽后紧的局面。

总之,化学总复习要为高考做好知识准备和精神准备,要有目标、有计划、讲究方法、注重落实,千方百计地提高化学总复习的效益。

第三篇: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必修1

知识点1认识化学科学

考点1化学科学

考点2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考点3化学反应基本类型

知识点2物质的量及其计算

考点1物质的量

考点2气体摩尔体积

考点3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

知识点3常用仪器和基本操作 考点1常用仪器形状、名称和使用 考点2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知识点4化学实验安全常识

考点1药品的安全存放

考点2化学实验安全常识和操作

知识点5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考点1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

考点2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误差分析 考点3物质的量浓度与溶质质量分数的换算 知识点6常见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 考点1常见气体、离子的检验

考点2物质分离和提纯

知识点7化学实验设计

考点1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要求 考点2物质检验的实验设计

知识点8分散系

考点1胶体的性质及应用

考点2有关溶解度的计算

知识点9离子反应

考点1电解质与电离

考点2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及正误判断 考点3离子共存

知识点10氧化还原反应

考点1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考点2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 考点3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

考点4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考点5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

知识点11钠及其化合物

考点1钠

考点2氧化钠与过氧化钠

考点3碳酸钠与碳酸氢钠

考点4碱金属元素

知识点12镁及其化合物

考点1镁及其化合物

考点2海水中提取镁

知识点13铝及其化合物

考点1铝

考点2铝的化合物

考点3铝的冶炼

知识点14铁及其化合物

考点1铁

考点2铁的冶炼

考点3铁的化合物

知识点15铜及其化合物

考点1铜及其冶炼

考点2铜的化合物

知识点16氯及其化合物

考点1氯气的性质

考点2氯气的制法

考点3卤素

知识点17氮及其化合物

考点1氮气的性质及用途

考点2氮的氧化物的性质

考点3氨气的性质及制法

考点4铵盐的性质

考点5硝酸的性质

知识点18硫及其化合物

考点1硫的存在及性质

考点2硫的氧化物

考点3硫酸的性质

考点4硫酸的工业制备

知识点19硅及其化合物

考点1硅的性质及制法

考点2二氧化硅和硅酸盐性质

考点3硅酸盐工业

必修2

知识点1物质结构基础

考点1原子结构

考点2元素周期律

考点3元素周期表

考点4化学键

知识点2化学能与热能

考点1反应热

考点2燃烧热和中和热

考点3热化学方程式

考点4盖斯定律

知识点3化学能与电能

考点1原电池工作原理

考点2常见的化学电源

考点3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考点4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电解

知识点4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

考点1化学反应速率

考点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考点3化学反应限度与化学平衡

知识点5有机物基础知识

考点1有机物的结构特点和性质

考点2同系物和同分异构体

知识点6烃的分类

考点1甲烷的结构和性质

考点2烷烃的结构和性质

考点3乙烯和烯烃

考点4苯及其同系物

知识点7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

考点1石油的炼制

考点2煤的综合利用

知识点8烃的衍生物的分类

考点1乙醇的结构和性质

考点2乙酸的结构与性质

考点3酯和油脂的结构与性质

考点4糖类的结构与性质

考点5蛋白质的结构与性质

知识点9有机高分子材料

考点1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考点2三大合成材料

知识点10资源的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 考点1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考点2环境污染及保护

选修1化学与生活

知识点1化学与健康

考点1糖类

考点2油脂

考点3氨基酸与蛋白质

考点4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考点5饮食中食物及食品添加剂

考点6常见药物的成分及疗效

知识点2生活中的材料

考点1金属与合金

考点2金属的腐蚀和防护

考点3玻璃、陶瓷和水泥

考点4塑料、纤维和橡胶

知识点3化学与环境保护

考点1大气污染及治理

考点2水污染及其污水处理

考点3土壤污染与垃圾资源化

选修2化学与技术

知识点1化学与资源开发利用

考点1接触法制硫酸

考点2纯碱的生产

考点3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

考点4海水的综合利用

知识点2化学与材料的制造、应用 考点1金属材料

考点2无机非金属材料

考点3高分子化合物与材料

知识点3化学与工农业生产

考点1获取洁净的水

考点2人工固氮技术——合成氨

考点3化肥与农药

考点4精细化学品

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

知识点1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考点1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

考点2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知识点2化学键与物质的性质

考点1共价键

考点2分子的立体结构

知识点3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的性质 考点1键的极性与分子的极性

考点2分子间作用力

知识点4晶体类型

考点1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

考点2金属晶体

考点3离子晶体

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

知识点1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考点1化学反应的焓变

考点2热化学方程式

考点3盖斯定律

考点4反应焓变与标准摩尔生成焓

知识点2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

考点1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考点2化学电源

考点3金属的腐蚀及防护

知识点3电解的原理及其应用

考点1电解的工作原理

考点2电解的应用——电镀、电解精炼、电冶金 考点3氯碱工业

知识点4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考点1化学反应速率

考点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考点3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考点4化学平衡

考点5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

考点6合成氨的适宜条件及选择依据 知识点5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考点1弱电解质的电离

考点2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

考点3盐类水解的规律

考点4盐类水解的应用

考点5沉淀溶解平衡

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

知识点1有机化合物的组成与结构 考点1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考点2同分异构体

考点3有机化合物的命名

考点4有机物常用分离、提纯的方法 考点5有机物分子式的确定

知识点2烃的性质

考点1烷烃

考点2烯烃

考点3炔烃

考点4芳香烃

知识点3烃的衍生物的性质

考点1卤代烃

考点2乙醇和醇类

考点3苯酚和酚类

考点4乙醛和醛类

考点5羧酸和酯

考点6有机合成知识点4糖类、氨基酸和蛋白质

考点1糖类

考点2蛋白质和核酸

知识点5合成高分子化合物

考点1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方法 考点2高分子材料

选修6实验化学

知识点1化学实验基础

考点1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考点2物质的检验与鉴别

考点3物质的制备和合成方法

考点4中和滴定法测定食醋中的醋酸的含量 知识点2化学实验探索

考点1常见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 考点2化学实验设计与评价

第四篇: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中化学

策划:群组织

1.氢离子的氧化性属于酸的通性,即任何可溶性酸均有氧化性。

2.不是所有的物质都有化学键结合。如:稀有气体。

3.不是所有的正四面体结构的物质键角为109。28,如:白磷。

5.电解质溶液导电,电解抛光,等都是化学变化。

6.常见气体溶解度大小:NH3.>HCL>SO2>H2S>CL2>CO2

7.相对分子质量相近且等电子数,分子的极性越强,熔点沸点越高。如:CO>N2

8.有单质参加或生成的反应不一定为氧化还原反应。如:氧气与臭氧的转化。

9.氟元素既有氧化性也有还原性。F-是F元素能失去电子具有还原性。

10.HCL ,SO3,NH3的水溶液可以导电,但是非电解质。

11.全部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物质可以使离子化合物。如:NH4CL。

12.ALCL3是共价化合物,熔化不能导电。

13.常见的阴离子在水溶液中的失去电子顺序:

F-

14.金属从盐溶液中置换出单质,这个单质可以是金属,也可以是非金属。

如:Fe+CuSO4=, Fe+KHSO4=

15.金属氧化物不一定为碱性氧化物,如锰的氧化物;

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为酸性氧化物,如NO等

16.CL2 ,SO2,NA2O2都有漂白作用,但与石蕊反应现象不同:

SO2使溶液变红,CL2则先红后褪色,Na2O2则先蓝后褪色。

17.氮气分子的键能是所有双原子分子键能中最大的。

18.发烟硝酸和发烟硫酸的“发烟”原理是不相同的。

发烟硝酸发出的“烟”是HNO3与水蒸气形成的酸雾

发烟硫酸的“烟”是SO3

19.镁和强酸的铵盐溶液反应得到氨气和氢气。

20.在金属铝的冶炼中,冰晶石起溶剂作用,要不断补充碳块和氯化铝。

21.液氨,乙二醇,丙三醇可作制冷剂。光纤的主要原料为SiO2。

22.常温下,将铁,铝,铬等金属投入浓硝酸中,发生了化学反应,钝化。

23.钻石不是最坚硬的物质,C3N4的硬度比钻石还大。

24.在相同的条件下,同一弱电解质,溶液越稀,电离度越大,溶液中离子浓度未必增大,溶液的导电性未必增大。

25.浓稀的硝酸都具有氧化性,但NO3-不一定有氧化性。如:Fe(过量)+ Fe(NO3)3

26.纯白磷是无色透明晶体,遇光逐渐变为黄色。白磷也叫黄磷。

27.一般情况下,反应物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大;

但在常温下,铁遇浓硝酸会钝化,反应不如稀硝酸快。

28.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为酸酐。如:NO2

29.能和碱反应生成盐的不一定为酸酐。如:CO+NaOH(=HCOONa)(高温,高压)

30.少数的盐是弱电解质。如:Pb(AC)2,HgCL2

31.弱酸可以制备强酸。如:H2S+Cu(NO4)2

32.铅的稳定价态是+2价,其他碳族元素为+4价,铅的金属活动性比锡弱。(反常)

33.无机物也具有同分异构现象。如:一些配合物。

34.Na3ALF6不是复盐。

35.判断酸碱性强弱的经验公式:(好象符合有氧的情况)

m=A(主族)+x(化合价)-n(周期数)

m越大,酸性越强;m越小,碱性越强。

m>7强酸,m=7中强酸,m=4~6弱酸

m=2~3两性,m=1弱酸,m=0中强碱,m<0强碱

36.条件相同时,物质的沸点不一定高于熔点。如:乙炔。

37.有机物不一定能燃烧。如:聚四氟乙烯。

38.有机物可以是难溶解于有机物,而易溶解于水。如:苯磺酸。

39.量筒没有零刻度线

40.硅烷(SiH4)中的H是-1价,CH4中的H显+1价.Si的电负性比H小.41.有机物里叫“酸”的不一定是有机酸,如:石炭酸.42.分子中有双键的有机物不一定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如:乙酸.43.羧酸和碱不一定发生中和反应.如: HCOOH+Cu(OH)2 ==(加热)

44.离子晶体的熔点不一定低于原子晶体.如:MgO >SiO2

45.歧化反应

非金属单质和化合物发生歧化反应,生成非金属的负价的元素化合物

和最低稳定正化合价的化合物.46.实验中胶头滴管要伸入液面下的有制取Fe(OH)2, 温度计要伸入液面下的有乙醇的催化氧化.还有一个是以乙醇制取乙烯.不能伸到液面下的有石油的分馏.47.C7H8O的同分异构体有5种,3种酚,1种醇,1种醚。(记住这个结论对做选择题有帮助)

48.一般情况下,酸与酸,碱与碱之间不发生反应,但也有例外如:氧化性酸和还原性酸(HNO4+H2S)等;AgOH+NH4.OH等

49.一般情况下,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H后面的元素不能和酸反应发出氢气;

但也有例外如:Cu+H2S==CuS(沉淀)+H2(气体)等~

50.相同条件下通常碳酸盐的溶解度小于相应的碳酸氢盐溶解度; 但也有例外如:Na2CO3>NaHCO3,另外,Na2CO3+HCl为放热反应;NaHCO3+HCL为吸热反应

51.弱酸能制强酸

在复分解反应的规律中,一般只能由强酸制弱酸。但向 溶液中滴加氢硫酸可制盐酸:,此反应为弱酸制强酸的反常规情况。其原因为 难溶于强酸中。同理用 与 反应可制,因为 常温下难与 反应。

52.还原性弱的物质可制还原性强的物质

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比较的基本规律如下: 氧化性强弱为:氧化剂>氧化产物 还原性强弱为:还原剂>还原产物

但工业制硅反应中: 还原性弱的碳能制还原性强的硅,原因是上述规则只适用于溶液中,而此反应为高温下的气相反应。又如钾的还原性比钠强,但工业上可用 制K:,原因是K的沸点比Na低,有利于K的分离使反应向正方向进行。

53.氢后面的金属也能与酸发生置换反应

一般只有氢前面的金属才能置换出酸或水中的氢。但Cu和Ag能发生如下反应: 原因是 和 溶解度极小,有利于化学反应向正方向移动。

54.锡铅活动性反常

根据元素周期律知识可知:同主族元素的金属性从上至下逐渐增强,即。但金属活动顺序表中。原因是比较的条件不同,前者指气态原子失电子时铅比锡容易,而后者则是指在溶液中单质锡比单质铅失电子容易。

55.溶液中活泼金属单质不能置换不活泼金属

一般情况下,在溶液中活泼金属单质能置换不活泼金属。但Na、K等非常活泼的金属却不能把相对不活泼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如K和CuSO4溶液反应不能置换出Cu,原因为:

56.原子活泼,其单质不活泼 一般情况为原子越活泼,其单质也越活泼。但对于少数非金属原子及其单质活泼性则表现出不匹配的关系。如非金属性,但 分子比 分子稳定,N的非金属性比P强,但N2比磷单质稳定得多,N2甚至可代替稀有气体作用,原因是单质分子中化学键结合程度影响分子的性质。57.Hg、Ag与O2、S反应反常

一般为氧化性或还原性越强,反应越强烈,条件越容易。例如:O2、S分别与金属反应时,一般O2更容易些。但它们与Hg、Ag反应时出现反常,且硫在常温下就能发生如下反应:

58.卤素及其化合物有关特性 卤素单质与水反应通式为:,而F2与水的反应放出O2,难溶于水且有感光性,而AgF溶于水无感光性,易溶于水,而 难溶于水,F没有正价而不能形成含氧酸。

59.硅的反常性质 硅在常温下很稳定,但自然界中没有游离态的硅而只有化合态,原因是硅以化合态存在更稳定。一般只有氢前面活泼金属才能置换酸或水中的氢。而非金属硅却与强碱溶液反应产生H2。原因是硅表现出一定的金属性,在碱作用下还原水电离的H+而生成H2。

60.铁、铝与浓硫酸、浓硝酸发生钝化 常温下,铁、铝分别与稀硫酸和稀硝酸反应,而浓硫酸或浓硝酸却能使铁铝钝化,原因是浓硫酸、浓硝酸具有强氧化性,使它们表面生成了一层致密的氧化膜。

61.酸性氧化物与酸反应

一般情况下,酸性氧化物不与酸反应,但下面反应却反常:

前者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后者是生成气体,有利于反应进行。

62.酸可与酸反应

一般情况下,酸不与酸反应,但氧化性酸与还原性酸能反应。例如:硝酸、浓硫酸可与氢碘酸、氢溴酸及氢硫酸等反应。

63.碱可与碱反应 一般情况下,碱与碱不反应,但络合能力较强的一些难溶性碱却可能溶解在弱碱氨水中。如 溶于氨水生成 溶于氨水生成。

64.改变气体压强平衡不移动

对于反应体系中有气体参与的可逆反应,改变压强,平衡移动应符合勒夏特列原理。例如对于气体系数不相等的反应,反应达到平衡后,在恒温恒容下,充入稀有气体时,压强增大,但平衡不移动,因为稀有气体不参与反应,的平衡浓度并没有改变。

65.强碱弱酸盐溶液显酸性

盐类水解后溶液的酸碱性判断方法为:谁弱谁水解,谁强显谁性,强碱弱酸盐水解后一般显碱性。但 和 溶液却显酸性,原因是 和 的电离程度大于它们的水解程度。

66.原电池电极反常

原电池中,一般负极为相对活泼金属。但Mg、Al电极与NaOH溶液组成的原电池中,负极应为Al而不是Mg,因为Mg与NaOH不反应。其负极电极反应为: 67.有机物中不饱和键难加成

有机物中若含有不饱和键,如 时,可以发生加成反应,但酯类或羧酸中,一般很稳定而难加成。

68.稀有气体也可以发生化学反应

稀有气体结构稳定,性质极不活泼,但在特殊条件下也能发生化学反应,目前世界上已合成多种含稀有气体元素的化合物。如、等。

69.物质的物理性质反常(1)物质熔点反常

VA主族的元素中,从上至下,单质的熔点有升高的趋势,但铋的熔点比锑低; IVA主族的元素中,锡铅的熔点反常;

过渡元素金属单质通常熔点较高,而Hg在常温下是液态,是所有金属中熔点最低的。

(2)沸点反常

常见的沸点反常有如下两种情况:

①IVA主族元素中,硅、锗沸点反常;VA主族元素中,锑、铋沸点反常。②氢化物沸点反常,对于结构相似,相对分子质量越大,沸点越高,但在同系列氢化物中HF、H2O、NH3沸点反常,原因是它们易形成氢键。(3)密度反常

碱金属单质从上至下密度有增大的趋势,但钠钾反常;碳族元素单质中,金刚石和晶体硅密度反常。(4)导电性反常

一般非金属导电性差,但石墨是良导体,C60可做超导材料。(5)物质溶解度有反常

相同温度下,一般正盐的溶解度小于其对应的酸式盐。但 溶解度大于。如向饱和的 溶液中通入,其离子方程式应为:

若温度改变时,溶解度一般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 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70.化学实验中反常规情况

使用指示剂时,应将指示剂配成溶液,但使用pH试纸则不能用水润湿,因为润湿过程会稀释溶液,影响溶液pH值的测定。胶头滴管操作应将它垂直于试管口上方 1~2cm处,否则容易弄脏滴管而污染试剂。但向 溶液中滴加 溶液时,应将滴管伸入液面以下,防止带入 而使生成的氧化成。使用温度计时,温度计一般应插入液面以下,但蒸馏时,温度计不插入液面下而应在支管口附近,以便测量馏分温度。

第五篇: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元素化合物”知识模块 高中化学

1.碱金属元素原子半径越大,熔点越高,单质的活泼性越大

错误,熔点随着原子半径增大而递减

2.硫与白磷皆易溶于二硫化碳、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有机酸则较难溶于水

错误,低级有机酸易溶于水

3.在硫酸铜饱和溶液中加入足量浓硫酸产生蓝色固体

正确,浓硫酸吸水后有胆矾析出

4.能与冷水反应放出气体单质的只有是活泼的金属单质或活泼的非金属单质

错误,比如2Na2O2+2H2O→O2↑+4NaOH

5.将空气液化,然后逐渐升温,先制得氧气,余下氮气

错误,N2的沸点低于O2,会先得到N2,留下液氧

6.把生铁冶炼成碳素钢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除去生铁中除Fe以外各种元素,把生铁提纯

错误,是降低生铁中C的百分比而不是提纯

7.虽然自然界含钾的物质均易溶于水,但土壤中K%不高,故需施钾肥满足植物生长需要

错误,自然界钾元素含量不低,但以复杂硅酸盐形式存在难溶于水

8.制取漂白粉、配制波尔多液以及改良酸性土壤时,都要用到熟石灰

正确,制取漂白粉为熟石灰和Cl2反应,波尔多液为熟石灰和硫酸铜的混合物

9.二氧化硅是酸性氧化物,它不溶于酸溶液

错误,SiO2能溶于氢氟酸

10.铁屑溶于过量盐酸,再加入氯水或溴水或碘水或硝酸锌,皆会产生Fe3+

错误,加入碘水会得到FeI2,因为Fe3+的氧化性虽然不如Cl2,Br2,但是强于I2,在溶液中FeI3是不存在的11.常温下,浓硝酸可以用铝罐贮存,说明铝与浓硝酸不反应

错误,钝化是化学性质,实质上是生成了致密的Al2O3氧化膜保护着铝罐

12.NaAlO2、Na2SiO3、Na2CO3、Ca(ClO)

2、NaOH、C17H35COONa、C6H5ONa等饱和溶液中通入CO2出现白色沉淀,继续通入CO2至过量,白色沉淀仍不消失

错误,Ca(ClO)2中继续通入CO2至过量,白色沉淀消失,最后得到的是Ca(HCO3)2

13.大气中大量二氧化硫来源于煤和石油的燃烧以及金属矿石的冶炼

正确

14.某澄清溶液由NH4Cl、AgNO3、NaOH三种物质混合而成,若加入足量硝酸必产生白色沉淀

正确,NH4Cl、AgNO3、NaOH混合后发生反应生成[Ag(NH3)2]+

加入足量硝酸后生成AgCl和NH4NO3

15.为了充分利用原料,硫酸工业中的尾气必须经净化、回收处理

错误,是为了防止大气污染

16.用1molAl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共有3mol电子发生转移

正确

17.硫化钠既不能与烧碱溶液反应,也不能与氢硫酸反应

错误,硫化钠可以和氢硫酸反应: Na2S+H2S====2NaHS

18.在含有较高浓度的Fe3+的溶液中,SCN-、I-、AlO-、S2-、CO32-、HCO3-等不能大量共存

正确,Fe3+可以于SCN-配合,与I-和S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与CO32-,HCO3-和AlO2-发生双水解反应

19.活性炭、二氧化硫、氯水等都能使品红褪色,但反应本质有所不同

正确,活性炭是吸附品红,为物理变化,SO2是生成不稳定的化合物且可逆,氯水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且不可逆

20.乙酸乙酯、三溴苯酚、乙酸钠、液溴、玻璃、重晶石、重钙等都能与烧碱反应

错误,重晶石(主要成分BaSO4)不与烧碱反应

21.在FeBr2溶液中通入一定量Cl2可得FeBr3、FeCl2、Br2

错误,Fe2+和Br2不共存

22.由于Fe3+和S2-可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所以Fe2S3不存在错误,在PH=4左右的Fe3+溶液中加入Na2S可得到Fe2S3,溶度积极小

23.在次氯酸钠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硫可得亚硫酸钠与次氯酸

错误,次氯酸可以氧化亚硫酸钠,会得到NaCl和H2SO4

24.有5.6g铁与足量酸反应转移电子数目为0.2NA

错误,如果和硝酸等强氧化性酸反应转移0.3NA

25.含有最高价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具有强氧化性

正确,如较稀的HClO4,H2SO4等

26.单质的还原性越弱,则其阳离子的氧化性越强

错误,比如Cu的还原性弱于铁的,而Cu2+的氧化性同样弱于Fe3+

27.CuCO3可由Cu2+溶液中加入CO32-制得

错误,无法制的纯净的CuCO3,Cu2+溶液中加入CO32-会马上有Cu2(OH)2CO3生成28.单质X能从盐的溶液中置换出单质Y,则单质X与Y的物质属性可以是:(1)金属和金属;(2)非金属和非金属;(3)金属和非金属;(4)非金属和金属;

错误,(4)非金属和金属不可能发生这个反应

29.H2S、HI、FeCl2、浓H2SO4、Na2SO3、苯酚等溶液在空气中久置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变质

错误,H2SO4是因为吸水且放出SO3而变质

30.浓硝酸、浓硫酸在常温下都能与铜、铁等发生反应

错误,浓硫酸常温与铜不反应

“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知识模块

1.与水反应可生成酸的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

错误,是“只生成酸的氧化物”才能定义为酸性氧化物

2.分子中键能越大,分子化学性质越稳定。

正确

3.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都能从酸溶液中置换出氢

错误,Sn,Pb等反应不明显,遇到弱酸几乎不反应;而在强氧化性酸中可能得不到H2,比如硝酸

4.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的物质是两性氧化物或两性氢氧化物

错误,如SiO2能同时与HF/NaOH反应,但它是酸性氧化物

5.原子核外最外层e-≤2的一定是金属原子;目前金属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可为1/2/3/4/5/6/7

错误,原子核外最外层e-≤2的可以是He、H等非金属元素原子;目前金属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可为1/2/3/4/5/6,最外层7e-的117好金属元素目前没有明确结论

6.非金属元素原子氧化性弱,其阴离子的还原性则较强

正确

7.质子总数相同、核外电子总数也相同的两种粒子可以是:(1)原子和原子;(2)原子和分子

;(3)分子和分子;(4)原子和离子;(5)分子和离子;(6)阴离子和阳离子;(7)阳离子

和阳离子

错误,这几组不行:(4)原子和离子;(5)分子和离子;(6)阴离子和阳离子;(7)阳离子和阳离子

8.盐和碱反应一定生成新盐和新碱;酸和碱反应一定只生成盐和水

错误,比如10HNO3+3Fe(OH)2=3Fe(NO3)3+NO↑+8H2O

9.pH=2和pH=4的两种酸混合,其混合后溶液的pH值一定在2与4之间

错误,比如2H2S+H2SO3=3S↓+3H2O

10.强电解质在离子方程式中要写成离子的形式

错误,难溶于水的强电解质和H2SO4要写成分子

11.电离出阳离子只有H+的化合物一定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错误,比如水

12.甲酸电离方程式为:HCOOH===H+ + COOH-

错误,首先电离可逆,其次甲酸根离子应为HCOO-

13.离子晶体都是离子化合物,分子晶体都是共价化合物

错误,分子晶体许多是单质

14.一般说来,金属氧化物,金属氢氧化物的胶体微粒带正电荷

正确

15.元素周期表中,每一周期所具有的元素种数满足2n^2(n是自然数)

正确,注意n不是周期序数

16.强电解质的饱和溶液与弱电解质的浓溶液的导电性都比较强

错误,强电解质溶解度小的的饱和溶液、与弱电解质的浓溶液由于电离不完全导电性都较弱,比如BaSO4的饱和溶液

17.标准状况下,22.4L以任意比例混合的CO与CO2中所含碳原子总数约为NA

正确

18.同温同压,同质量的两种气体体积之比等于两种气体密度的反比

正确

19.纳米材料中超细粉末粒子的直径与胶体微粒的直径在同一数量级

正确,均为10-100nm

20.1molOH-在电解过程中完全放电时电路中通过了NA个电子

正确,4OH--4e-=== 2H2O + O2↑

21.同体积同物质的量浓度的Na2SO3、Na2S、NaHSO3、H2SO3溶液中离子数目依次减小

正确,建议从电荷守恒角度来理解

22.碳-12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碳-12的摩尔质量为12g/mol

正确

23.电解、电泳、电离、电化学腐蚀均需在通电条件下才能进行,均为化学变化

错误,电离不需通电,电化学腐蚀自身产生局部电流,电泳为物理变化

24.油脂、淀粉、蛋白质、硝化甘油、苯酚钠、乙烯、明矾、Al2S3、Mg3N2、CaC2、等一定条件下皆能发生水解反应

错误,乙烯不水解

25.氯化钾晶体中存在K+与Cl-;过氧化钠中存在Na+与O-为1:1;石英中只存在Si、O原子

错误,过氧化钠中Na+与O2 2-为2:1,没有O-,石英中存在杂质

26.将NA个NO2气体分子处于标准状况下,其体积约为22.4L

错误,NO2会部分双聚为N2O4

27.常温常压下,32g氧气中含有NA个氧气分子;60gSiO2中含有NA分子、3NA个原子

错误,SiO2中没有分子

28.构成分子晶体的微粒中一定含有共价键

错误,稀有气体在固态时以单原子分子晶体形式存在29.胶体能产生电泳现象,故胶体不带有电荷

错误,胶体带有电荷

30.溶液的pH值越小,则其中所含的氢离子数就越多

错误,没有说明体积

31.只有在离子化合物中才存在阴离子

错误,溶液中阴离子以水合形式存在32.原子晶体熔化需要破坏极性键或非极性共价键

正确

33.NH3、Cl2、SO2等皆为非电解质

错误,Cl2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34.分子晶体的熔点不一定比金属晶体低

正确,比如Hg常温为液态

35.同一主族元素的单质的熔沸点从上到下不一定升高,但其氢化物的熔沸点一定升高

错误,其氢化物的熔沸点也不一定升高,考虑氢键

36.电解硫酸铜溶液或硝酸银溶液后,溶液的酸性必定增强

错误,如果以Cu做阳极电解酸性就会减弱

37.氯化钠晶体中,每个钠离子周围距离最近且相等的钠离子有6个

错误,有12个

38.用1L 1mol/L FeCl3溶液完全水解制胶体,生成NA个胶体微粒

错误,远远小于NA个,胶体中的一个胶粒是由许多个离子构成的39.在HF、PCl3、P4、CO2、SF6等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8e-结构

错误,HF和SF6都不满足

40.最外层电子数较少的金属元素,一定比最外层电子数较它多的金属元素活泼性强

错误,比如Ag和Ca

“有机化学”知识模块

1.羟基官能团可能发生反应类型:取代、消去、酯化、氧化、缩聚、中和反应

正确,取代(醇、酚、羧酸);消去(醇);酯化(醇、羧酸);氧化(醇、酚);缩聚(醇、酚、羧酸);中和反应(羧酸、酚)

2.最简式为CH2O的有机物:甲酸甲酯、麦芽糖、纤维素

错误,麦芽糖和纤维素都不符合3.分子式为C5H12O2的二元醇,主链碳原子有3个的结构有2种

正确

4.常温下,pH=11的溶液中水电离产生的c(H+)是纯水电离产生的c(H+)的10^4倍

错误,应该是10^(-4)

5.甲烷与氯气在紫外线照射下的反应产物有4种

错误,加上HCl一共5种

6.醇类在一定条件下均能氧化生成醛,醛类在一定条件下均能氧化生成羧酸

错误,醇类在一定条件下不一定能氧化生成醛,但醛类在一定条件下均能氧化生成羧酸

7.CH4O与C3H8O在浓硫酸作用下脱水,最多可得到7种有机产物

正确,6种醚一种烯

8.分子组成为C5H10的烯烃,其可能结构有5种

正确

9.分子式为C8H14O2,且结构中含有六元碳环的酯类物质共有7种

正确

10.等质量甲烷、乙烯、乙炔充分燃烧时,所耗用的氧气的量由多到少

正确,同质量的烃类,H的比例越大燃烧耗氧越多

11.棉花和人造丝的主要成分都是纤维素

正确,棉花、人造丝、人造棉、玻璃纸都是纤维素

12.聚四氟乙烯的化学稳定性较好,其单体是不饱和烃,性质比较活泼

错误,单体是四氟乙烯,不饱和

13.酯的水解产物只可能是酸和醇;四苯甲烷的一硝基取代物有3种

错误,酯的水解产物也可能是酸和酚

14.甲酸脱水可得CO,CO在一定条件下与NaOH反应得HCOONa,故CO是甲酸的酸酐

错误,甲酸的酸酐为:(HCO)2O

15.应用取代、加成、还原、氧化等反应类型均可能在有机物分子中引入羟基

正确,取代(卤代烃),加成(烯烃),还原(醛基),氧化(醛基到酸也是引入-OH)

16.由天然橡胶单体(2-甲基-1,3-丁二烯)与等物质的量溴单质加成反应,有三种可能生成物

正确, 1,2 1,4 3,4 三种加成方法

17.苯中混有己烯,可在加入适量溴水后分液除去

错误,苯和1,2-二溴乙烷可以互溶

18.由2-丙醇与溴化钠、硫酸混合加热,可制得丙烯

错误,会得到2-溴丙烷

19.混在溴乙烷中的乙醇可加入适量氢溴酸除去

正确,取代后分液

20.应用干馏方法可将煤焦油中的苯等芳香族化合物分离出来

错误,应当是分馏

21.甘氨酸与谷氨酸、苯与萘、丙烯酸与油酸、葡萄糖与麦芽糖皆不互为同系物

错误,丙烯酸与油酸为同系物

22.裂化汽油、裂解气、活性炭、粗氨水、石炭酸、CCl4、焦炉气等都能使溴水褪色

正确,裂化汽油、裂解气、焦炉气(加成)活性炭(吸附)、粗氨水(碱反应)、石炭酸(取代)、CCl4(萃取)

23.苯酚既能与烧碱反应,也能与硝酸反应

正确

24.常温下,乙醇、乙二醇、丙三醇、苯酚都能以任意比例与水互溶

错误,苯酚常温难溶于水

25.利用硝酸发生硝化反应的性质,可制得硝基苯、硝化甘油、硝酸纤维

错误,硝化甘油和硝酸纤维是用酯化反应制得的26.分子式C8H16O2的有机物X,水解生成两种不含支链的直链产物,则符合题意的X有7种

正确,酸+醇的碳数等于酯的碳数

27.1,2-二氯乙烷、1,1-二氯丙烷、一氯苯在NaOH醇溶液中加热分别生成乙炔、丙炔、苯炔

错误,没有苯炔这种东西

28.甲醛加聚生成聚甲醛,乙二醇消去生成环氧乙醚,甲基丙烯酸甲酯缩聚生成有机玻璃

错误,乙二醇取代生成环氧乙醚,甲基丙烯酸甲酯加聚生成有机玻璃

29.甲醛、乙醛、甲酸、甲酸酯、甲酸盐、葡萄糖、果糖、麦芽糖、蔗糖都能发生银镜反应

错误,蔗糖不是还原性糖,不发生银镜反应

30.乙炔、聚乙炔、乙烯、聚乙烯、甲苯、乙醛、甲酸、乙酸都能使KMnO4(H+)(aq)褪色

错误,聚乙烯、乙酸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化学实验”知识模块

1.银氨溶液、氢氧化铜悬浊液、氢硫酸等试剂不宜长期存放,应现配现用

正确,银氨溶液久制易生成Ag3N极为易爆

2.实验室制取氧气完毕后,应先取出集气瓶,再取出导管,后停止加热

正确

3.品红试纸、醋酸铅试纸、pH试纸、石蕊试纸在使用前必须先用蒸馏水润湿

错误,PH试纸不润湿

4.用标准盐酸滴定未知NaOH溶液时,所用锥形瓶不能用未知NaOH溶液润洗

正确

5.为防止挥发,浓氨水、氢氟酸、漂白粉、液溴、汽油、乙酸乙酯等均需密封保存

错误,漂白粉不易挥发但易变质,所以需要密封保存

6.浓H2SO4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水冲洗,再用干燥布擦净,最后涂上NaHCO3溶液

错误,先用干燥布擦净,再用水冲洗,最后涂上NaHCO3溶液

7.一支25mL的滴定管中,液面所在刻度为12.00,则其中所盛液体体积大于13.00mL

正确

8.准确量取25.00mL的KMnO4溶液,可用50mL碱式滴定管

错误,应用酸式滴定管

9.分液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正确

10.蒸馏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支管口。分析下列实验温度计水银球位置。

(测定溶解度、制乙烯、硝基苯、苯磺酸、酚醛树脂、、石炭酸、CCl4、焦炉气等都能使溴水褪色

正确,裂化汽油、裂解气、焦炉气(加成)活性炭(吸附)、粗氨水(碱反应)、石炭酸(取代)、CCl4(萃取)

23.苯酚既能与烧碱反应,也能与硝酸反应

正确

24.常温下,乙醇、乙二醇、丙三醇、苯酚都能以任意比例与水互溶

错误,苯酚常温难溶于水

25.利用硝酸发生硝化反应的性质,可制得硝基苯、硝化甘油、硝酸纤维

错误,硝化甘油和硝酸纤维是用酯化反应制得的26.分子式C8H16O2的有机物X,水解生成两种不含支链的直链产物,则符合题意的X有7种

正确,酸+醇的碳数等于酯的碳数

27.1,2-二氯乙烷、1,1-二氯丙烷、一氯苯在NaOH醇溶液中加热分别生成乙炔、丙炔、苯炔

错误,没有苯炔这种东西

28.甲醛加聚生成聚甲醛,乙二醇消去生成环氧乙醚,甲基丙烯酸甲酯缩聚生成有机玻璃

错误,乙二醇取代生成环氧乙醚,甲基丙烯酸甲酯加聚生成有机玻璃

29.甲醛、乙醛、甲酸、甲酸酯、甲酸盐、葡萄糖、果糖、麦芽糖、蔗糖都能发生银镜反应

错误,蔗糖不是还原性糖,不发生银镜反应

30.乙炔、聚乙炔、乙烯、聚乙烯、甲苯、乙醛、甲酸、乙酸都能使KMnO4(H+)(aq)褪色

错误,聚乙烯、乙酸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化学实验”知识模块

1.银氨溶液、氢氧化铜悬浊液、氢硫酸等试剂不宜长期存放,应现配现用

正确,银氨溶液久制易生成Ag3N极为易爆

2.实验室制取氧气完毕后,应先取出集气瓶,再取出导管,后停止加热

正确

3.品红试纸、醋酸铅试纸、pH试纸、石蕊试纸在使用前必须先用蒸馏水润湿

错误,PH试纸不润湿

4.用标准盐酸滴定未知NaOH溶液时,所用锥形瓶不能用未知NaOH溶液润洗

正确

5.为防止挥发,浓氨水、氢氟酸、漂白粉、液溴、汽油、乙酸乙酯等均需密封保存

错误,漂白粉不易挥发但易变质,所以需要密封保存

6.浓H2SO4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水冲洗,再用干燥布擦净,最后涂上NaHCO3溶液

错误,先用干燥布擦净,再用水冲洗,最后涂上NaHCO3溶液

7.一支25mL的滴定管中,液面所在刻度为12.00,则其中所盛液体体积大于13.00mL

正确

8.准确量取25.00mL的KMnO4溶液,可用50mL碱式滴定管

错误,应用酸式滴定管

9.分液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正确

10.蒸馏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支管口。分析下列实验温度计水银球位置。

(测定溶解度、制乙烯、硝基苯、苯磺酸、酚醛树脂

下载高中化学计算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中化学计算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中化学干燥剂总结

    中学化学干燥剂小结 一、常见干燥剂的分类 中学阶段的干燥剂,按照酸碱性可分为三种: 1、酸性干燥剂:浓硫酸、P2O5、硅胶 1)浓硫酸(强氧化性酸) 2)P2O5(酸性白色粉末)、 3)硅胶(它是半透......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一、物质的颜色 物质分类 颜 色 单质 石墨-黑色 金刚石-无色 硅-灰黑色 F2-淡黄绿色 Cl2-黄绿色 Br2-深红棕色 I2-紫黑色 白磷-白或黄色 红磷-红棕色......

    高中化学实验总结

    高中化学实验部分总结 一 原则 1.“从下往上”原则。以Cl2实验室制法为例,装配发生装置顺序是:放好铁架台→摆好酒精灯→根据酒精灯位置固定好铁圈→石棉网→固定好圆底烧瓶。......

    高中化学教学总结

    高中化学教学总结 榆林市第十二中学化学组 焦彩平本学期,我担任高二1.2.3.4.7五个班的化学教学工作,现就一学期来的主要工作做以下总结: 1.课前准备:备好课。 把握课程目标,使......

    高中化学实验总结

    一.中学化学实验操作中的七原则 掌握下列七个有关操作顺序的原则,就可以正确解答“实验程序判断题”。 1.“从下往上”原则。以Cl2实验室制法为例,装配发生装置顺序是:放好铁架......

    高中化学有机物总结

    一、 物理性质 甲烷:无色无味难溶乙烯:无色稍有气味难溶乙炔:无色无味微溶 (电石生成:含H2S、PH3 特殊难闻的臭味)苯:无色有特殊气味液体难溶有毒乙醇:无色有特殊香味混溶易挥发乙......

    高中化学干燥剂总结

    高中化学干燥剂小结 1、酸性干燥剂:浓硫酸、P2O5、硅胶 1)浓硫酸(强氧化性酸) 2)P2O5(酸性白色粉末)、 3)硅胶(它是半透明,内表面积很大的多孔性固体,有良好的吸附性,对水有强烈的吸附作......

    高中化学教学总结

    高中化学教学总结 高中化学教学总结1 高三化学总复习是中学化学学习的关键时期,是巩固基础、优化思维、提高潜力的重要阶段,高三化学总复习的效果将直接关乎高考成绩。为了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