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体育工作十二五评估报告、年度总结、16年工作计划DOC
***十二五体育工作报告
一、前言
近年来,我县全民健身工作紧紧围绕《***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1-2015年)》,着眼提高群众健康素质,构建亲民便民的服务体系,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使全民健身工作迈上了一个新台阶。自2011年以来,我县体育事业发展迅速,累计投资4000余万元,新增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2.48万平方米,为开展各种体育比赛奠定了良好基础,同时还加快便民健身设施建设,全县新增健身路径141条,县城社区安装覆盖率达到 80 %,全县农村公共体育设施安装覆盖率达到 75 %,截止2014年年底我县体育场地场地面积为843135平方米,体育场地1303个,注册成立的单项体育协会(俱乐部)14个,经常性参加健身活动的群众近29万人,每年开展的大型群众体育活动在12次以上,形成了组织健全、设施配套、活动丰富的群众体育服务体系。
二、评估的依据
评估的依据为国务院颁布的《全民健身条例》和各级政府颁布的《实施计划》,以及国家体育总局印发的《<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实施情况评估标准(试行)》,在全县范围内对《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实施情况评估标准》中的核心内容,共19个指标,进行统计评估。
三、核心指标完成情况
1、学生《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优秀达标率:29.3 %,A类。
2、人均体育场地面积:1.1平方米,C类。
3、达到“四加一”工程: 1个
4、县(市、区)全民健身活动中心数量及比例:1个,覆盖率100%,A类。
5、城市街道室内外健身设施数量及比例:0个,覆盖率0%,类。
6、农村乡镇体育健身中心数量及比例:36个乡镇,现有8个,覆盖率22%。
7、行政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数量及比例:360个行政村,现有187个,覆盖率51.9%,C类。
8、公共体育场馆数量及开放率:2个均开放,开放率100%,A类。
9、学校体育设施数量及开放率:学校场地609个,开放的473个,开放率77%,A类。
10、县及以上地区体育总会:0个
11、全民健身站点:161个。
12、每万人体育社会组织数:注册体育组织14个,每万人0.18个。
13、每千人公益社会体育指导员比例:0.5‰。
14、每年接受体质测试人数:0人。
15、县(市、区)体质监测中心数量
未开展
16、定期举办县级全民健身运动会数量:2012年已举办
17、全民健身工作纳入政府工作报告数量:已纳入
18、全民健身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报告数量:已纳入
19、群众体育人均事业经费
:99万元,人均1.3元。
四、总体情况
(一)体育组织
我县先后成立了14个群众性体育协会(俱乐部)并已经在民政部门进行注册登记,分别是县篮球协会、乒乓球协会、羽毛球协会、越野自行车协会、信鸽协会、中国象棋协会、围棋协会、冬泳协会、登山协会、风驰
户外运动俱乐部、阳光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蓝天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广场舞协会、古市镇体育协会,共发展会员2万余人。我县还根据相关要求、工作要求、群众基础条件成熟等因素陆续成立其他体育项目的协会。通过协会的建立,极大的满足了群众的文体活动需求,各个协会均有健全的体制,完善的活动计划。目前,已经成立的所有体育协会,都能够充分发挥协会的组织协调能力,积极组织会员开展各种单项体育赛事活动,为广泛开展群众体育和全民健身活动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成为修水全民健身的一支生力军。
(二)体育活动
我县每年都制定全年的全民健身活动方案,定期开展内容丰富、健康向上、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活动,坚持每年开展全场性的比赛12次,包括篮球赛、羽毛球赛、乒乓球赛等,保证体育协会月月有活动,每年的全民健身日还要举行大型体育健身展示活动,让群众充分展示自我,锻炼才干,增强集体凝聚力。
(三)体育设施
为了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为他们提供就近、安全的体育锻炼场地和设施,逐年加大体育设施建设力度,十二五期间,建成400米环形塑胶田径场2个,篮球场142个(其中村级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篮球场109个),全民健身路径141条,室外羽毛球场21个,室外乒乓球场210片,室外门球场25个,地掷球场5个,室外网球场2个,健身步道5.1公里,新增体育场地面积达22.48万平方米。目前,我县有体育场一座(看台5000座椅)、体育馆一座(看台3200座椅)、体育公园2个,标准田径场6个,室外篮球场、乒乓球、羽毛球场等共计543个,另外,为了便于群众就近健身和弥补体育健身场地的不足,77%的学校体育场地免费对外开放。
(四)健身指导
各体育协会(俱乐部)都配备社会体育指导员,每年还根据需要聘请各级社会指导员到乡镇、村进行健身指导。我们要求新协会注册成立时必须具备至少五名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我们除了定期举办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之外,还积极参加每年省市组织的各类社会指导员培训班。
(五)行政管理
我县不断完善全面健身服务体系。建立由***全民健身领导小组领导、县教体局全面负责组织协调、全民健身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配合、群众参与的管理体制;不断健全全民健身组织网格。由开始的7个体育协会(俱乐部)发展到现在的14个体育协会(俱乐部),形成了“项目齐全、规范有序、富有活力”的社会化全民健身组织网络。
(六)法规制度
我县认真贯彻落实《全民健身条例》等法规制度,全面提高我县群众的体质和健康水平,以青少年和儿童为重点,做到每天参加1小时以上的体育健身活动,学会两种以上健身方法,每年进行一次体质达标检测。全民健身计划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坚持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协调发展的方针,以普遍增强人民体质为重点,加强引导,统筹规划,切实抓出成效。
(七)经费支持
我县将全民健身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报告中,将全民健身设施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2015年财政预算为99万元,我县群众体育人均经费
支出为1.3元。
(八)社会宣传
我县通过多手段、多渠道、多媒介宣传全民健身,积极向省市县新闻媒体投稿,利用修水电视台、县教体局网站、《修水报》对开展的各种比赛现场、全民健身日及特殊节日进行宣传,用话筒、镜头、照片记录体育活动开展情况,真正做到让体育走入生活。
五、我县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特色与经验
(一)特色工作
1、全民健身活动定期化、制度化。
⑴我县每年都制定全年的全民健身活动方案,定期开展内容丰富、健康向上、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活动,坚持每年开展全场性的比赛12次,保证体育协会月月有活动,每年的全民健身日还要举行大型体育健身展示活动,让群众充分展示自我,锻炼才干,增强集体凝聚力。我县先后成功承办了全国俱乐部杯(江西赛区)男子篮球青年联赛、湘鄂赣三省九县老年人运动会,全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乒乓球赛、全市武术锦标赛等赛事活动。同时,组织了“盛世中茶杯”龙舟赛、首届国土资源杯男子篮球邀请赛、“活力良塘、商贸之都”舞龙舞狮大赛等上百次中、小型各类体育项目的比赛。这些内容丰富的体育比赛活动,有力地带动了全民健身运动的蓬勃发展。
⑵充分发挥基层组织作用,积极开展社区、农村体育活动。一些有条件的单位、社区,根据该当地体育场地条件,组织广大群众参加露天的羽毛球、室内乒乓球、健身操、广场舞等健身活动;各乡镇因地制宜,在全民健身日、节假日期间组织各式各样的体育比赛和健身活动,如篮球、羽
毛球、乒乓球、武术、秧歌、健身操、门球等十几个项目。大大丰富了当地群众的节日文体生活,有效地促进了全民健身运动的深入开展。
⑶高度重视学校体育开展,不断增强学生身体素质。近年来,我局切实加强了学校体育工作,各中小学、幼儿园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大力开展篮球、冬季长跑、跳绳、乒乓球、棋类等体育活动。坚持“两课两操一舞”(每周3—4节体育课、大课间、每天做好广播操及眼保健操,校园集体舞),保证了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认真实施《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达标施行面达100%,学生体育达标率达到了90%,优秀率达到了29.3%。每三年举办一次全县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每两年举行一次全县小学生足球赛、初中生乒乓球赛、高中生篮球赛,“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已在学校体育工作中得到了体现并形成了共识,有力地促进了全民健身运动在学校的深入开展。
⑷深入开展老年体育活动,确保老有所乐。全县36个乡镇,361个行政村,30个社区,全部建立了老年体协,并且做到了有班子,有健身队伍,有活动室,有活动场地,有活动项目,有活动制度。特别是去年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总投资1000多万元的晚晴乐园改建工程为县城乃至全县老年人健康活动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县委、县政府每四年举办一届全县老年人健身体育运动会,如今已举办了六届,参加人数数千人。通过社会赞助的“恒丰杯”、“凯旋国际杯” 老年人健身体育运动会连续举办了十届,参加人数上万人。建立了全县片区运动会的长效机制,36个乡镇分8个片区轮流当班,举办门球、地掷球、太极拳(剑)、老年排球、台球、钓鱼、健身操、健步行等老年体育健身项目。目前,全县经常参加文体健身活动的老年人口5万人,占全县老年人口的54%。全省农村老年体育工作现场经验交流会在我县两次成功召开。
⑸全民健身活动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发挥较好的职能作用,各系统、各单位体育健身活动蓬勃开展。县总工会、县公安局、县卫生局、县妇联、团县委、县老干局等全民健身活动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借助优势,经常性举办或联合举办大型体育活动,如全县职工运动会、警体运动会、“和谐卫生杯”男子篮球赛、庆“三.八”排舞比赛、“五.四”公路长跑等活动,使我县的全民健身活动得到更加广泛的开展。县委、县政府、县人大、县政协领导多次莅临比赛现场指导工作,县有线电视台、修水报社每逢赛事都进行宣传报道,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基本经验
1、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人民群众的健身意识明显提高,对群众体育工作的重视程度明显增强,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全民参与体育健身的社会氛围较以往更加浓厚,体育健身已经成为很多人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这是经过体育行政主管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的结果,目前,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全民健身发展环境已经形成良好态势。
2、人人参与,全民共享。全民健身是快乐体育,必须扩大群众参与。要丰富活动形式、狠抓群众发动、加强科学指导,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全民健身是终身体育,必须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要加强成效评估和宣传教育,着眼于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体育服务,让群众共享社会进步和体育发展成果。
(二)存在不足
(一)全社会整体体育意识尚待进一步提高。体育人口结构不尽合理,存在着城区体育人口多、乡村体育人口少,老年人体育人口多、中青年体育人口少的不均衡问题。基层群众体育活动的组织指导力量仍较薄弱,规范性的、有组织的群体活动占活动总量的比例较低,一些活动项目还处在“散兵游勇”的非组织状态。
(二)城乡体育基础设施还不能完全满足日益增长的全民健身需求。一是城乡体育设施分布不均衡。县城体育场地数量占全县总量近40%,且相对上规模的体育场地设施均集中在县城;二是体育设施开放率较低,没有发挥其应有的社会功能。如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占全县体育场地设施总量的70%,对社会也是有限的开放;大型体育场馆免费低收费开放工作需进一步加强。三是城镇社区的体育设施建设较慢。不少新建、改建、扩建的社区都没有按规定共同建设(或预留)体育用地及配套建设健身设施,而且在建设过程当中存在严重“缩水”现象。城市社区中有比较完善的体育活动场地的为零。有关部门要监督落实社区的体育设施建设,乡镇体育健身中心建设要纳入乡镇建设规划。四是我县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仍然不足。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到2025年我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要达到2平方米,据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统计,到2014年底,全县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为1.1平方米,存在不小差距,任重而道远。
(三)体育组织机构建设仍需完善和加强。我县大多数人口在农村,但绝大部分乡镇没有体育管理机构和人员,多数社区(行政村)也尚未确定体育工作责任人,体育组织网络还未延伸到底,不便于体育工作的开展。我县体育社团体系的建立还不尽完善,运行机制还不够健全,部分体育社团的党支部建设和财金管理需要进一步规范。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不足,离人口万分之七的标准尚有差距,需要加强培训工作,提高社会体育指导员知识和技能水平。另外,各镇以及所辖的行政村、社区老年体协在组织机构建设和作用发挥上都有待加强。
六、完善我县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措施和建议
(一)背景分析
我县职工群众参加体育活动的意识还不够强;缺少社会体育指导员、体育活动的骨干人员、体育活动的管理人员;人均占有体育场地面积少,缺少体育锻炼场地、器材。我县是国家级贫困县,财政收入来源较少。
(二)目标任务
1、加强全民健身设施建设,提高综合功能。全民健身设施建设是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保障。要做到硬件与软件建设相结合,活动组织与设施建设相结合,体育组织与场地设施建设相结合,建设机制与运行机制相结合。
2、加快社会体育组织发展。各类健身俱乐部等体育组织在全民健身事业中作用巨大,体育部门要善于引导和发挥他们的作用,积极支持和协助他们广泛开展贴近群众、形式多样的全民健身活动,并为他们组织开展各类活动提供必要的场馆条件、技术指导和资金支持,共同营造浓厚、持久的全民健身氛围。
3、构建多元化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在新时期积极思考群众体育发展思路,始终抓住贯彻落实《全民健身条例》和《全民健身实施计划》这条主线,更新发展理念,创新工作方法,为提高人民健康素质提供良好的公共体育服务。
(三)工作措施
1、更新观念,增强全民健身意识。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新媒体等平台,开设全民健身栏目,制作全民健身公益广告、宣传片、宣传画,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倡导“终身体育”理念,在全社会形成崇尚体育健身、积极参加体育健身的社会风气。
2、加强培训指导,提升全民健身工作科学服务水平。加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力度,确保培训质量,为基层服务。
3、完善体育组织,推进体育社团向基层发展。继续加强体育组织建设,强化体育社团组织的管理、指导和服务,争取体育社团组织在全场实现全覆盖。
4、提高企事业单位、学校体育场地的开放率。制定确实可行的开放实施方案,确保在不干扰企事业单位、学校正常工作秩序情况下,提高体育场馆的利用效率。
(四)保障措施
1、加大全民健身事业财政投入。要按照《全民健身条例》要求,将全民健身事业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全民健身工作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并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逐步增加对全民健身事业的投入,力争当地投入比例与经常性财政收入比例同步。
2、有计划地建设公共体育设施。新建居民居住区要按照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规范,配套建设公共体育设施,并与居民住宅区的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有关部门要监督落实,乡镇体育健身中心建设纳入乡镇建设规划。
3、支持社会兴办体育产业。充分调动全社会兴办体育产业的积极性,扩大社会资源进入全民健身事业的途径,多渠道增加全民健身投入。
4、支持体育组织建设。积极发展体育健身组织,加强体育协会及体育俱乐部建设,鼓励全民健身活动站点、体育俱乐部等群众性体育组织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宣传科学健身知识,有关部门应当给予支持。
5、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吸引、组织从事社会体育指导人员加入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体育主管部门定期免费为社会体育指导员提供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相应的待遇和保障,并建立档案。
2015年9月8日
***2015年体育工作总结
在省市体育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认真贯彻落实《体育法》和实施《全民健身条例》,体育系统干部职工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各项工作保持了较好发展态势。
一、抓好了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建设
1、群众体育组织有序发展。成立同乐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凤凰羽毛球俱乐部,全县现有正式开展活动的单项体育协会(俱乐部)26个(其中民政局登记注册的14个),正在积极筹备成立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恢复成立体育总会。各级各类群众体育组织492个,会员近4.3万余人。今年我县举办了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全县气排球培训班、柔力球教练员培训班各一期,参训人员270多名,我县现有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410余名,今年5月份,对全县城乡161个全民健身站点进行了摸底登记,这些工作的开展为基层群众体育活动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到目前为止,我县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达29万人左右,占总人口的28%以上。
2、全民健身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继2011、2012、2013、今年又举行了“全国龙狮健身大联动***龙腾狮跃闹元宵”活动,参加活动人数500余人,社会反响良好。今年,我县举行了全县老年人健身体育运动会、第十六届全县男子足球赛、“乐尚酒吧”杯青年篮球赛、庆祝第七个全民健身日广场舞展示活动、首届传统武术大赛,全民健身
乒乓球(九江赛站)赛、全县职工运动会,全县小学生五人制足球赛、初中生乒乓球赛、高中生篮球赛等赛事活动。
3、体育场地设施逐步完善。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和政府投入,结合新农村建设积极推进农民体育建身工程建设,完成省统建、自建村级体育健身工程34个,缓解了群众体育健身活动场所的需要。
二、抓好了体育后备人才培养。
1、强训练。从年初开始,计划每年投入10万元,在县二中开办了田径训练班,在全县范围内选调了一名田径教练员、30名体育苗子,采取三集中形式训练,县教体局在体育苗子的选拔、特长生入学等方面开通“绿色通道”,并提供一系列便利条件并建立了相关激励机制,解决了家长、学生的后顾之忧。今年8月份田径训练班代表我县参加市青少年田径锦标赛,夺得2个第一名、8个第二名、6个第三名,团体总分跃居全市第四。六小今年继被省体育局命名为省级校园足球布点学校后又被教育部命名为校园足球特色学校。今年十月我县代表队参加全省百县足球运动会获团体总分三等奖。
2、勤输送。今年三月份,向市体校输送向运动员21名,2015年我县运动员在全省青少年系列锦标赛中8人达优、9人达良,今年7月份修水籍运动员程梦丹在全国少年拳击锦标中荣获第三名。
三、抓好了体育产业发展。
全县有电脑体育彩票销售网点14个,今年前6个月的销售额达330
多万元,销售呈现正增长,完成任务过半。全县现有健身馆、跆拳道馆、台球城、体育器材商店等经营性体育产业近20家。今年7月份,我局联合安监、防疫部门对高危险性体育经营场所(游泳池)马家洲游泳场进行检查,及时下发整改意见书,提高了游泳场所经营户的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促进了体育经济的健康发展。加强了对县体育中心的投入管理,定期免费开放场地、发挥体育场馆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的功能。
***2016年体育工作计划
1、备战九江市第十二届市运会;
2、进一步抓好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
3、做好基层群众体育场地建设;
4、搞好2-3项较有影响力的大型群众体育活动。
5、抓好体育产业发展。
第二篇:2016学校体育工作评估报告
回龙镇中心小学体育工作评估报告
为贯彻落实《全民健身条例》的相关规定,我们学校以《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为体育工作的基本法规,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强身健体的体育意识。建立完善科学的管理体系,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学校体育工作全面健康发展。现就本学体育工作的成效总结评估如下:
一、组织管理
1、加强管理,责任到人,保障体育工作顺利开展
我校按“两个工作条例”的要求,组建了由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体育老师及部分班主任代表为组员的学校体育工作领导小组。分工明确,责任到位到人。校长熟悉有关体育工作政策法规,负责学校体育的全面工作。学校制定体育工作计划、总结,评定先进时,能把体育列入重要内容。经常组织学习上级文件,研究学校如何开展体育工作。做到有计划、有检查、有总结、具体工作有指导、解决问题有办法。领导还经常深入与老师们一起研究开展体育工作,如校园足球联赛、校园武术、广播体操比赛、大课间活动、冬季趣味运动会等等,班子成员都带头参加。正是这样一支体育工作团队,确保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在学校的全面落实,使学校体育课程的开设真正做到了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也确保了将学校的体育工作能常规性地列入校级工作日程和校级发展规划。
2、领导重视、保障机制到位
学校的各项体育经费能按上级要求在校级预算中予以落实,我校有塑胶运动场和1个成人篮球场、1个儿童篮球场,2个羽毛球场,三个乒乓球台等体育场地,体育器材基本达到器材配备的要求,由李楠老师负责管理,对体育器材的管理能经常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维修,确保体育器材使用的安全性。对体育器材的数量、品种、添置和损坏有明确的记录,学校每年还拨款购买一定的体育设施设备。并做到了有计划地逐年添置充实体育器材。学校虽然没有专职体育教师但兼任体育教学的老师能够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无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具备从事体育教学所必需的基本功,有较强的组织体育竞赛和训练能力,学校也能考虑体育教师的工作特点,执行教育行政部门对体育教师工作服装配置等有关规定,成立专门的体育教研组,定期对符合小学生身心特点的体育教学进行研究,并将研究成果运用于教学过程当中。
二、教育教学
1、抓好体育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体育教学工作放在学校体育工作的首位,提高教学质量是体育教学的首要任务,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进行体育教学的改革。“健康第一”是体育新课标的课程理念,切实抓好体育课堂教学是落实这一课程理念的前提。上好每一节体育课,向40分钟要质量;学生有笑声、有汗水。要落实好“课标”的新理念,改革学习方式、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这就需要每一位体育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通过认真学习、不断反思,才能更新教育观念,才能准确地理解“课标”精神,才能恰当地选用新的教法和新的学法。为此,我们体育教师之间或学校之间不断听课、评课,交流经验;从而使得我们的教学水平得到提高。每位教师能加强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并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教学实践,学校要求每位体育教师在每学年至少承担一节研讨课和一节反思课,这样既增强了教师的科研意识,也促进了教师经常性地对教学工作和公开课进行反思总结,以帮助他们逐步认识和掌握新课程标准下体育教学新的规律。各体育教师均能根据所制定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结合学校的实际资源上好每节体育课,学校还专门制订户外体育活动的《课堂守则》,促进了户外体育课的教学安全。通过教学,重点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终身锻炼”的体育意识,逐步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不断地提升学生的体育运动技能。
2、积极开展体育活动,增强师生体质。
根据上级文件精神,通过开展各项体育活动,磨练我校学生不怕苦不怕累勇于进取的优良品质,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有效的提高我校学生体质特别是耐力素质水平,进一步掀起阳光体育运动的新高潮。一年来,体育组继续严格规范广播操进退场的纪律及做操质量,做到出操静、齐、快,动作规范、美观。体育组召开了学校体育委员会议,加强体育检查小组工作的领导,做到定人定班定时间,督促两操一活动的正常开展,并落实了体育检查结果每周点评制度。针对有的年级广播操质量不高的情况,体育科还组织了各年级的广播操比赛、武术比赛、校园足球联赛,春、冬季运动会等以比赛促质量,大大地提高了全校的出操质量。学校的眼保健操则主要由学生会负责检查评比。而我校的“大课间活动”则是我校体育工作的一大亮点,它内容丰富、形式活泼、组织有序,深受师生喜爱。
3、搞好课外活动,提高学生的锻炼积极性
课内课外紧密结合,加强学生的健身观念,能初步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体育观。学校每学年将充分利用体育节开展形式多样的学生运动会,鼓励全员参与。根据活动安排,我们开展了一系列校内年级竞赛活动,如拔河比赛、跳绳比赛等,通过每周四的社团活动,通过这些体育活动,不但活跃了校园的文体生活。而且又确保了每一个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体育活动,体育组鼓励学生自带体育器材:跳绳、篮球、羽毛球等体育器材回来,让他们在课间或活动课时间练习,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达到锻炼的目的。并掀起了一股体育健身活动的热潮,从而增强了学生的体质,提高学生的锻炼积极性。
三、齐抓共管,做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工作。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是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激励学生积极进行身体锻炼的教育手段,是学生体质健康的个体评价标准,是《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在学校的具体实施。为顺利完成学体育测试工作,提高我校体育成绩,由体育组牵头,以全体班主任为组织者,以体育教师为指导,体育教师、校医室协同配合,齐抓共管,共同组织实施,积极发动全体学生踊跃参加体育锻炼,高要求、高质量地完成推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活动,主要是进行了肺活量、坐位体前屈、50米、50米*
8、等项目的测试。通过多方面的努力,本学年《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顺利进行,全校学生的测试成绩优秀,健康测试合格率达84.63%,其中优秀级占8.99%,良好级占6.38%。
四、持之以恒,科学训练
学生课余训练和竞赛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活跃学生课余文化生活,促进学校体育工作开展、发挥学生特长,培养后备体育人才具有积极意义。为更好地统筹安排各教师资源,做到教练员、运动员、训练时间、训练场地器材的四落实,学校教导处和体育组及早地制订了切实可行的体育类竞赛的训练分工计划和各训练队的训练规划。这样也方便了训练。在我校在学生中挑选出来24人组成了校园足球队、28人的武术队,利用每天早上7:20至7:40训练武术,由曾学朝、王玉珍老师负责训练,下午5:20至6:00进行足球训练,由曾学朝、徐刚老师负责全面训练工作。科学选材,组队;建立“塔型”队。持之以恒,根据队员的年龄特点对队员进行身体素质和专项训练,提高他们的运动水平。全面兼顾,在训练中对队员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一年来,我们虽然在体育工作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我们还有很多地方做得不够好,不够细的,有待我们不断去提高。体育工作任务比较重,要顺利按计划完成任务,还需要我们发挥团队、拼搏、奉献的精神。希望上级领导多关心支持我们的体育工作,共同努力,同时要继续发展我校的优势,使回龙镇中心小学体育工作再上一个台阶;让体育这朵花开得更艳。
2017年1月6日
第三篇:学校体育工作评估报告
学校体育工作评估报告
——织金县三塘中学
我校是一所123名教师,2590名学生的学校,教学班35个,专职体育教师7人,学校体育工作的成效将事关全体师生的健康成长。本继续以《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为体育工作的基本法规,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学校体育工作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以科学的管理促进学校体育工作全面健康发展,建立完善科学的管理体系,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一、管理到位,责任到人,体育工作顺利开展。
我校按“两个工作条例”的要求,组建了由陈兴举校长为组长,吴友富副校长为副组长,全体体育老师为组员的学校体育工作领导小组。分工明确,责任到位到人。校长熟悉有关体育工作政策法规,负责学校体育的全面工作。学校制定体育工作计划、总结,评定先进时,能把体育列入重要内容。经常组织学习上级文件,研究学校如何开展体育工作。做到有计划、有检查、有总结、具体工作有指导、解决问题有办法。领导还经常深入与老师们一起研究开展体育工作,如体育节、校运会、冬季长跑、大课间活动等等,校长与行政们都带头参加。正是这样一支体育工作团队,确保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在学校的全面落实,使学校体育课程的开设真正做到了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也确保了将学校的体育工作能常规性地列入校级工作日程和校级发展规划,还确保各项体育经费能按上级要求在校级预算中予以落实,我校有3个篮球场、1个排球场和1个480米的自然环形跑道等体育场地,体育器材基本达到器材配备的要求,由金伟老师负责管理,对体育器材的管理能经常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维修,确保体育器材使用的安全性。对体育器材的数量、品种、添置和损坏有明确的记录,学校每年还拨款购买一定的体育设施设备。并做到了有计划地逐年添置充实体育器材。学校现有专职体育教师7人,全部是本科毕业,学历均达到有关文件的要求;体育教师能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无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具备从事体育教学所必需的基本功,有较强的组织体育竞赛和训练
能力,学校也能考虑体育教师的工作特点,执行教育行政部门对体育教师工作服装配置等有关规定,在体育课课时计算和职务职称评定时与其他科目的老师一视同仁。
二、抓好体育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强化教学科研能力。
体育教学工作放在学校体育工作的首位,提高教学质量是体育教学的首要任务,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进行体育教学的改革。“健康第一”是体育新课标的课程理念,切实抓好体育课堂教学是落实这一课程理念的前提。上好每一节体育课,向45分钟要质量;学生有笑声、有汗水。要落实好“课标”的新理念,改革学习方式、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这就需要每一位体育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通过认真学习、不断反思,才能更新教育观念,才能准确地理解“课标”精神,才能恰当地选用新的教法和新的学法。为此,我们体育教师之间或学校之间不断听课、评课,交流经验;从而使得我们的教学水平得到提高。让每位教师能加强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并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教学实践,学校要求每位体育教师在每学年至少承担一节研讨课和一节反思课,这样既增强了教师的科研意识,也促进了教师经常性地对教学工作和公开课进行反思总结,以帮助他们逐步认识和掌握新课程标准下体育教学新的规律。各体育教师均能根据所制定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结合学校的实际资源上好每节体育课,学校还专门制订户外体育活动的《体育安全管理工作方案》,促进了户外体育课的教学安全。通过教学,重点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终身锻炼”的体育意识,逐步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不断地提升学生的体育运动技能。
三、积极开展“冬季长跑”和“两操一活动”;增强师生体质。
根据上级文件精神,通过开展冬季长跑活动,磨练我校学生不怕苦不怕累勇于进取的优良品质,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有效的提高我校学生体质特别是耐力素质水平,进一步掀起阳光体育运动的新高潮。学校“两操一活动”是反映学生整体面貌的形象工程,是学校整体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窗口,抓好“两操一活动”更能促进学校的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一年来,政教处继续严格规范广播操进退场的纪律及做操质量,做到出操静、齐、快,动作规范、美观。政教处召开了学校体育委员会议,加强体育检查小组工作的领导,做到定
人定班定时间,督促两操一活动的正常开展,并落实了体育检查结果每周点评制度。针对有的年级广播操质量不高的情况,体育组还组织了各年级的广播操比赛,以比赛促质量,大大地提高了全校的出操质量。学校的眼保健操则主要由学生会负责检查评比。11月份成功举办了我校体操比赛。以两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得我校形成良好的精神面貌,促进了学生的积极性和纪律性。
四、搞好课外活动,提高学生的锻炼积极性。
课内课外紧密结合,加强学生的健身观念,能初步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体育观。学校每学年将充分利用体育节开展形式多样的学生运动会,鼓励全员参与。根据活动安排,我们开展了一系列校内年级竞赛活动,如乒乓球比赛、拔河比赛、篮球比赛等。通过这些体育活动,不但活跃了校园的文体生活。而且又确保了每一个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体育活动,体育组鼓励学生自带体育器材:跳绳、毽子、乒乓球、羽毛球等体育器材回来,让他们在课间或活动课时间练习,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达到锻炼的目的。并掀起了一股体育健身活动的热潮,从而增强了学生的体质,提高学生的锻炼积极性。
五、齐抓共管,做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工作。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是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激励学生积极进行身体锻炼的教育手段,是学生体质健康的个体评价标准,是《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在学校的具体实施。为顺利完成学体育《标准》测试工作,提高我校体育《标准》成绩,期初学校要求各班级认真开展《标准》训练和测试工作,在吴友富副校长的领导下,由体育组牵头,以全体班主任为组织者,以体育教师为指导,齐抓共管,共同组织实施,积极发动全体学生踊跃参加体育锻炼,高要求、高质量地完成推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活动,主要是进行了肺活量、立定跳远、1000、800米、实心球等项目的测试。通过多方面的努力,本学年《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顺利进行,全校学生的测试成绩优秀,健康测试合格率达99.3%,其中优秀级占58.6%,良好级占27.5%。
六、持之以恒,科学训练;勇创佳绩
学生课余训练和竞赛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活跃学生课余文化生活,促进学校体育工作开展、发挥学生特长,培养后备体育人才具有积极意义。为此,为更好地统筹安排各教师资源,做到教练员、运动员、训练时间、训练
场地器材的四落实,学校成立了体育社团,田径队25人,由伍星吉和贺传席二位老师负责,篮球队20人,由金伟和张旭二位老师负责,乒乓球队30人,由李光炳、王娟、马天贵三位老师负责。利用每天下午4:40至5:40进行训练,一年来,体育教师利用早晚课余和假期时间,带领运动员坚持不懈进行日常训练,做到有计划,有记录,按时保质抓成效。用辛勤的汗水换回了优异的体育成绩。去年5月参加织金县第三届中小学生篮球运动会,获初中组第一名,今年11月参加织金县第四届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比赛中获得一金一银,三个第七,两个第八的好成绩。我们相信,只要有付出,就会有收获的喜悦。
一年来,我们虽然在体育工作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我们还有很多地方做得不够好,不够细的,有待我们不断去提高。体育工作任务比较重,要顺利按计划完成任务,还需要我们发挥团队拼搏、奉献的精神。共同努力,同时要继续发展我校的优势,使三塘中学体育工作再上一个台阶,让体育这朵奇葩开得更艳。
织金县三塘中学 2014年11月25日
第四篇:中小学体育工作评估报告.12
中小学体育工作评估报告
阿拉买提中学
2010年4月13日
县教育局基教股:
为了做好全国中小学体育专项督导组的迎检工作,我校进行了自检工作。自检工作如下:
1.在A1教育管理指标的25分中取得了21分,其中
B1建立联系会议制度情况C1建立联系会议制度指标为0,没建立。B4建立定期组织综合性或专项性的学生体育运动会制度C10运动会召开率指标为2分,我校取得1分,每年只召开1次运动会。
2.在A2条件保障指标的40分中取得了31分,其中
B5体育,卫生师资配备与培训C11体育教师配备率指标为4分取得2分,应配备体育教师数不够,这体现在每体育教师的课时数上,课时数达到18节。B5体育,卫生师资配备与培训指标12分,得分为0,C13非寄宿制学校卫生专业人员配备率和C14卫生保健人员定期接受专业培训率都没有建立配备。B7公共体育卫生服务指标之中C22学生体检率不达标准为0,我校每年只能进行两次简单的体检如(量身高,体重,肺活量等),不能出经费到指定的标准的医疗机构进行体检。
3.在A3评价机制指标和A4体质状况指标上达到标准,为满分。
我校除了上述情况需要改进,其他方面都表现良好。
第五篇:临夏市十二五中期评估报告
临夏州旅游业“十一五”规划实施两年来,在州委、州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按照州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认真落实州委、州政府提出的“打民族牌、走民营路、谋富民策、建和谐州”的总体发展思路,按照《中共临夏州委、临夏州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决定》要求,以“外树旅游形象,内强产业基础”为目标,抢抓甘川两省全力打造“兰州—临夏—甘南—郎木寺—九寨沟”绿色大通道的绝好机遇,以绿色大通道为主线,精心策划、全力推介、努力开拓临夏过境游市场,打造一、二日游线路,并在“实”字上狠下功夫,出实招、见实效,确保到“2010年全州接待人数达到216.3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8亿元的旅游经济目标任务”,使旅游业真正发展成为我州国民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现将旅游业“十一五”规划中期评估报告如下:
一、临夏州旅游业“十一五”规划宏观调控预期目标实现情况
截至2008年6月全州旅游接待总人数累计达到337.96万人次,完成“十一五”规划数的53.42%;旅游综合收入累计达到89560.9万元,完成“十一五”规划数的41.1%,主要宏观调控预期目标实现情况良好。今年上半年以来,虽然“3.14”打砸抢烧事件和汶川大地震对我州旅游业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但上半年全州旅游经济目标任务完成相对较好,我州是全省14个市(州)中上半年唯一保持接待人数增长的地区。
(一)政府主导,认真谋划,旅游业发展步入正轨。
“十一五”规划实施以来,依照《规划》中具体的任务措施,于2007年底出台了《中共临夏州委、州政府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决定》(州委秘发[2007]59号(以下简称《决定》),《决定》从实际出发提出了旅游业成为全州经济支柱产业的新要求,按照我州旅游总体布局对景区(点)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旅游文化建设、特色商品研发等方面进行了全面部署,促进我州旅游业由粗放式发展向成熟发展转变,由观光休闲方式向体验参与方式转变,为今后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指明了方向;一是成立了由州委副书记、州长马青林同志担任委员会主任,州上四大家相关领导担任副主任,全州27个相关单位负责人任委员的“临夏回族自治州旅游发展工作委员会”,委员会负责制定全州发展旅游产业的相关政策,协调解决临夏旅游业发展的重大问题;负责全州旅游产业的发展、协调、指导和监督工作;研究拟定州内旅游市场开发战略,培育和完善旅游市场;组织临夏旅游整体形象的宣传和重大促销活动;二是从今年开始,结合各县(市)旅游业发展的实际,研究制定并与各县(市)签订了《2008年临夏州旅游产业发展目标管理责任书》,将全州旅游业目标管理责任制纳入到考核范围;三是根据《决定》要求,旅游事业发展专项经费已列入州、县(市)2008年财政预算;四是州人民政府批转了《州旅游局州农业局关于大力发展我州乡村旅游的安排意见》(临州府发[2008]7号),加强了对乡村旅游发展的组织领导,全面协调解决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和困难;五是研究制定了《临夏州旅游招商引资办法》(初稿),争取年底出台;六是制定出台了《临夏州农家乐服务质量等级评定标准》、《临夏州农家乐服务质量评定实施细则》及《旅游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七是制定《临夏州旅游宣传促销实施办法》,促进宣传工作走向科学化和规范化,该《办法》初稿已完成,正在进一步修改完善,争取年底出台。
(二)科学定位,合理规划,旅游规划不断完善,旅游业发展环境明显改善。州、县(市)已将旅游总体规划的制定和完善工作作为今年工作的重点,州旅游局正在着手全州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修改完善;永靖县编制完成了《太极湖休闲度假旅游区总体规划》、《炳灵湖旅游区总体规划》、《永靖县国防园修建性详细规划》、和政县编制完成了《柳梅滩旅游景区开发总体规划》,广河县编制完成了《“新马太”旅游景区总体规划》等景区规划。永靖县成立了黄河三峡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和政县以建设新农村为契机,将整村推进项目投资尽量向旅游项目倾斜,全力打造旅游强县;康乐县、广河县、临夏县将道路建设、新农村建设、异地搬迁和整村推进项目尽量向旅游倾斜,向景区(点)延伸,并积极加大部门间的协作力度。
(三)狠抓项目,完善基建,旅游基础及硬件服务设施不断改善,旅游服务质量等级逐渐提高。
2006—2008年上半年,全州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累计5.05亿元,全州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一是2006年争取到国家旅游发展基金地方项目补助资金60万元,用于莲花山花儿基地建设项目,2007年争取到国家旅游发展基金地方项目补助资金120万元,用于临夏旅游商品开发项目、和政县松鸣岩基础设施建设及永靖县巴咪山景区基础设施建设三个项目各40万元;二是先后完成了兰刘公路改造,使兰州到刘家峡的距离缩短到45公里,从而使刘家峡跨入了兰州市半小时经济圈。兰郎公路临夏段的改造升级,大大缩短了临夏市与省城兰州的距离。完成康(康乐)——蒿(蒿支沟)、临(临洮)——临(临潭)公路,极大地改善了松鸣岩、莲花山两大重点旅游景区的道路交通条件;三是今年以来全州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及投资规模进一步加大,其中,永靖县已动工新建的总投资为1500万元的太极湖入口区将于近日全面完工,下半年将动工建设黄河风情观光带,计划投资1000万元。和政县通往柳梅滩景区的道路建设项目已正式批复立项,并开始实施。广河县投资50多万元新建了齐家文化遗址管理所、投资120多万元完成了11.7公里的通往景区道路的铺油工程。四是鸿瑞假日大酒店(四星级)、临夏饭店贵宾楼(三星级)、莲花山宾馆、康乐旅游大酒店、花溪夏宫、憩园大酒店、大河金沙湾等宾馆饭店新建和改扩建,极大的提高了我州接待服务质量。通过这些旅游建设项目的带动,使我州重点景区旅游配套服务设施有了较大的改善,从根本上增强了旅游景区的接待能力。五是“十一五”期间,评定通过了永靖黄河三峡国家4A级旅游景区、积石民俗村国家2A级旅游景区、鸿瑞假日大饭店四星级旅游饭店、临夏饭店、永靖县电力宾馆三星级旅游饭店,逐步提高了我州旅游服务行业质量等级。
(四)创新思路,注重特色,旅游商品开发项目有了突破。
旅游商品是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拉长旅游产业的链条,扩大劳动就业,增加旅游综合收入,推动全州经济社会更快发展作用很大,开发旅游商品已成为我州旅游业发展的重点工作之一。根据国家旅游局和省旅游局的要求,提出了“甘肃临夏中国回族旅游商品开发项目”方案,并完成了项目建议书,正在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该项目的实施,重点围绕以“临夏三绝”为代表的旅游商品生产研发及市场开拓,不断创新,打造精品。举办了“临夏旅游商品展示会”,展出了来自全州8县(市)的25个系列上百个品种的旅游商品。通过此次旅游商品展示会的举办,将精心筛选出我州的旅游商品中的精品,参加各类交易会,进行重点推介,全力打造具有中国回族特色的旅游商品,打响“中国回族旅游商品”品牌。
(五)强化管理,规范经营,行业管理水平不断得到提高。
“十一五”期间,我州星级饭店总数达到九家(其中四星级一家,三星级两级,二星级六家),旅行社七家。在星级饭店中积极开展“绿色旅游饭店”创建工作,使旅游饭店进一步增强了绿色环保意识;举办导游员(讲解员)大赛活动,为我州打造旅游市场做好人才准备;在全州农家乐范围中积极开展星级农家乐的评定工作,现已评定出四星级农家乐一家,三星级农家乐七家,二星级六家,一星级五家。通过农家乐星级评定,从整体上有效提升了我州农家乐接待档次和服务水平;“从抓规范、抓质量、抓诚信”入手,进一步规范全州旅游市场秩序,在行业内倡导“诚信旅游”活动,引导企业诚信经营、游客理性消费、推动诚信旅游长效机制建设,进一步规范旅游企业的经营行为,不断净化我州旅游市场;按照《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书》和安全生产《考核办法》的具体要求进行安全检查,牢固树立“没有安全就没有旅游”、“安全是旅游业的生命线”的责任意识,在行业内严格按照国家旅游局《旅游行业单位对客人的服务标准》、《甘肃省旅游条例》、《旅行社管理条例》、《导游人员管理条例》及《旅游星级饭店评定与划分标准》、《旅游景区(点)质量等级划分标准》等法规和有关规范,积极督促和引导旅游企业制定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的计划、目标和措施,建立健全责任制,扎实做好安全质量标准化各环节的工作,努力做好各项旅游安全生产工作。
(六)拓展市场,营造氛围,宣传促销力度不断加大。
一是近几年来,通过“和政松鸣岩花儿艺术节”、“永靖黄河三峡旅游节”等各类大型旅游节庆活动的成功举办,有力地提升了临夏旅游知名度。二是积极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旅游宣传促销形式,组织永靖、和政等旅游重点县,先后参加了在国家旅游局举办的各类大型旅游推介会;多次赴周边地区开展了旅游大篷车宣传促销活动,集中推介了我州丰富的旅游资源。三是州县(市)制作了一批临夏旅游宣传品,开展了多方位的宣传。四是对临夏州旅游网站进行了全面的改版升级,优化版面设置,丰富页面内容,使网络动态化宣传得到了突破性发展。五是充分利用省旅游局在国家主要媒体上宣传甘肃旅游的机会,加大临夏旅游在其中的宣传份额;利用甘肃电视台、《甘肃日报》、《甘肃经济日报》、《东方之旅》等媒体进一步扩大对我州旅游宣传的层面;配合州内媒体媒体,积极策划旅游宣传栏目,大力推介我州丰富的旅游资源。六是深入各县(市),实地考察新景点及可开发的旅游资源,并搜集整理了相关资料,建立了旅游资源信息库。七是与与康辉国际旅行社合作拍摄制作完成了以临夏的历史变革、宗教文化及建筑艺术为主要内容的电视专题片,已在省电视台播出。八是从今年开始,每年五月份为全州旅游宣传月,“旅游宣传月”活动通过对旅游诚信、旅游资源的全面宣传,大力提高社会各界对发展旅游产业重要性的认识,自觉增强“人人都是旅游环境、人人都是旅游形象”的意识,大力宣传推介五大旅游品牌,构建临夏旅游和谐发展的良好氛围。九是完成了12301旅游服务热线中我州数据的报送工作。
(七)加强培训,提升素质,旅游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
“十一五”期间,全州累计培训人员达1000多人(次),建立了“州、县(市)旅游企业”培训工作联络申报制度,形成三级旅游培训网络体系;成立了“临夏州导游服务中心”,通过该中心的运行,负责全州导游员人才库的建立、管理、注册登记工作,逐步把导游管理纳入到规范化渠道;各县市旅游局积极主动,参加了国家和省上组织的相关培训,举办了各类培训班。永靖县邀请省局讲师,分别举办了宾馆饭店服务人员培训班,旅游船员培训班,导游员培训班,培训旅游从业人员共计480人;和政县旅游局举办宾馆饭店服务人员培训班2期,236人受到专业服务技能培训,并邀请省级讲师对古动物化石馆12名讲解员进行了为期5天的讲解培训;东乡县和广河县也非常重视培训工作,举办了宾馆饭店管理人员培训班,提高了专业知识水平。
二、临夏州旅游业“十一五”规划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总体上看,“十一五”规划实施较为顺利,但在规划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对旅游资源的整体开发利用程度低,产业优势尚未充分发挥。许多旅游资源尚未得到有效整合,景点相对分散,且各县之间条块分割,旅游线路因交通不便而设计不够合理,难以得到优势互补,无法形成完整的旅游产品,致使旅游产业的经济优势尚未明显的发挥出来。
(二)在行业管理和人才培养等方面问题突出。旅游从业人员专业水平相对都比较低,导游数量少,导游讲解生硬、缺乏生动性和吸引力。宾馆饭店服务人员缺乏培训,服务意识不强。
(三)发展壮大旅游产业的软、硬环境不宽松,对外宣传明显滞后,接待、交通等条件差,很不适应旅游业发展的需要。全州尚没有形成“人人关注旅游服务质量,人人关心支持旅游产业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和社会环境。州、县财力严重不足,旅游宣传效果不明显,加之州内公路等级低,部分景区(点)的交通不便,制约了旅游市场的发展壮大。
(四)部分景区(点)管理体制不顺、条块分割现象严重、规划缺乏科学性和前瞻性。我州许多旅游景点都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研究价值,管理体制不顺和历史遗留等问题,没有完全对外开放。部分景点规划缺乏科学性和长远操作性,缺乏对游客的吸引力。
(五)旅游主管部门在管理、协调等方面的能力不强。州、县(市)旅游局在指导旅游开发工作及行业管理等方面还没有发挥好应有的作用,特别是在如何有效整合资源、大力提高管理服务水平等宏观管理方面,以及在协调相关部门共同推介临夏旅游产品等方面,都缺乏有效的措施和办法,工作力度不大。虽然各县(市)相继成立了旅游发展工作委员会,但是未能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
三、今后工作的重点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发展壮大特色旅游为主题,切实提高旅游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针对我州“旅游业十一五”规划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确保完成主要经济指标任务,重点从以下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一)打造完善旅游线路:一是围绕平安绿色旅游大通道,重点推出“西蜂窝寺—药水峡—松鸣岩—临夏市”山水生态民俗二日游和临夏市农家乐一日游。二是研究制定平安绿色旅游大通道途经临夏的游客接待方案,对接待景点逐个编写配套的高水平导游词。三是指定一批定点旅游餐厅、宾馆和购物点,专门接待临夏过境旅游团队。四是主动加强与九寨沟的联系,争取把临夏旅游景区、宾馆饭店、旅游商品等旅游信息直接纳入九寨沟管理局推出的大九寨沟线路宣传推介内容。五是积极申请旅游厕所项目,争取两年内在兰朗公路沿线临夏段建成2—3座旅游厕所。六是集中力量抓好兰朗公路临夏段道路沿线环境整治,尤其协调所有加油站的厕所尽快对游客开放,并制定统一的厕所标识,初步解决游客沿途如厕难的问题。七是积极协调沿线相关县(市),在兰朗公路临夏段沿线醒目位置设立旅游交通和景区指示牌。
(二)修订完善旅游规划:一是按照省委书记陆浩同志年初在永靖调研时提出的“高起点规划”的要求,加快修改完善《全州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并在年内完成;责成未完成总体规划的县必须完成规划。二是积极协同临夏市政府,争取在今年底完成临夏市东公馆的整体开发项目建议书。三是对积石民俗村重点充实保安族、撒拉族的生活习俗、服饰礼仪等方面进一步挖掘和丰富其内涵,加大保安族民族风情的开发力度。四是加大协调力度,促进宗教活动场所的进一步开放,以不断丰富民族风情游内涵。
(三)拓展景区(点)文化内涵:一是在东公馆开发保护上挖掘西北三马军政文化等人文历史文化内涵,挖掘临夏民俗文化内容;重点景区挖掘整理民间传说,以主体雕塑题字等方式进行形象展示。二是从旅游文化的角度深层次对州内各种旅游资源(包括宗教旅游资源)进行整理挖掘,不断开发新的旅游景点,并要突出重点、突出特色。在修订完善全州旅游规划的基础上,完善资源品牌,优化线路设计。要通过资源整合,整体形象包装,提高我州景点知名度,如,对康乐西蜂窝寺的景区拓展中,可充分挖掘“八思巴”藏传佛教的文化内涵,加大宣传力度,以此提高西蜂窝寺乃至康乐县的知名度。
(四)研发特色旅游商品:一是明确各重点景区和星级饭店设立专门的旅游商品购物点,以集中展示、销售我州现有雕刻葫芦、砖雕、保安腰刀等旅游商品,不断提升其知名度,增加销售渠道。二是积极参加中国旅游投资洽谈会暨旅游商品交易会,在展示会期间与全国1个回族自治区、2个回族自治州、10个回族自治县联手展示具有回族特色的旅游商品,并参加评比,响亮打出中国回族旅游商品品牌。
(五)加强行业管理,规范旅游市场:一是依照《临夏州农家乐服务质量等级评定标准》和《临夏州农家乐服务质量等级评定实施细则》,认真开展农家乐星级评定。二是积极组织星级饭店参加省旅游局举办的饭店服务技能大赛等活动,努力提高饭店的服务水平。三是集中整顿规范全州旅游市场,加强景区点治安综合治理,为旅游者提供良好的旅游环境。四是积极会同运管部门,集中力量做好出租车行业的旅游服务培训和社会公德教育,提升出租车行业素质,发挥好其在旅游方面的窗口宣传作用。
总之,要全面完成旅游业“十一五”规划预期目标任务还很艰巨,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坚信,在州委、州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在上级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本着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工作作风,一定会圆满完成“十一五”规划的各项目标任务,全面促进我州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