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集体经济股份改革的现状与思考
农村集体经济股份改革的现状与思考
陈* 随着我市农村城镇化工业化进程加快,农村集体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与此同时,各乡镇也积极推行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既提升了农村集体经济的服务能力,又较好地维护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的合法权益,在促进农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农村集体经济实行股份制,是通过明晰集体资产归属,明确集体经济成员利益权益及分配的一种新型集体经济形式,是新时期集体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重要意义
(一)推进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有利于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健康持续发展。长期以来,农村集体经济在发展农村公益事业,改善生产和生活条件,保障基层政权组织正常运作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与此同时,一些地方的集体经济存在产权不清、主体不明、权益不清、流转不畅的状况,部分村组的集体经济出现收不抵支甚至资不抵债,可持续发展令人堪忧。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推进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建立产权清晰、权益明确、利益共享、保护严格、流转规范、监管有力的现代产权制度。
(二)推进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有利于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近年来,我市一些地方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较快,越来越多的村组实行集体分配分红,但各种因经济利益分配而引发的矛盾也日益增多,特别是农村出嫁女、代耕农、招郎女回迁户等群体的利益诉求,群体性上访事件时而发生。同时,村改居后,新迁入的居民与当地原居民在集体资产所有权与受益权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只有推进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做到产权清晰、股权固化、利益共享,才能妥善解决农村各种深层次矛盾,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三)推进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有利于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目前的农村经营体制,难以建立有序有效的农村资源流转配置机制,导致城市化的成本增加,矛盾增多;农村集体经济分配制度又造成部分农民死守故土,小富则安的现状,有能力的不愿走出去,需要的人才进不来,这是制约城市化进程的一个重要原因。只有推进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才能赋予农民长期而稳定的股权,减轻农民对集体的依赖,实现土地、资本、人口的合理流转流动,加快农村城市化的进程。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要求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以明晰产权主体、理顺产权归属和分配关系为主要内容,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夯实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基础,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1、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集体经济实行股份制改革,一般应具备三个基本条件:一是拥有一定规模的经营性资产;二是有较高较稳定的经营性收入;三是多数干部群众有改革的愿望和要求。改革应根据各地实际进行,不搞一刀切。
2、资产完整,产权明晰。集体资产折股量化后,可以采取一刀断的办法把股权配置到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个人,以股份合作经济组织为载体,建立与市场经济条件相适应的产权管理制度和资产营运机制。
3、民主公正,阳光操作。实行股份制改革的集体经济组织,要根据改革的具体内容,依法依政策拟制改革的具体操作方案和有关规定。凡多数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反对的改革事项,不搞强制推行。
4、依法依规,严格程序。实行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必须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尊重历史,照顾现实、实事求是,妥善处理好各种利益关系,保障集体经济组织所有成员的合法权益,有效解决农村特殊群体的利益保障问题,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
(三)目标要求。实行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须达到以下几个基本目标:
1、集体资产存量清楚,价值总量真实;
2、产权主体明晰,股权设置合法合理;
3、组织机构健全,监督管理体系完善;
4、经营机制灵活,农村集体资产实现保值增值;
5、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权益得到保障,以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为契机,形成有效解决农村出嫁女、招郎女、代耕农、回迁户等特殊人群在农村各项改革中的权益分配模式。
第二篇:全市首家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成立
全市首家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成立
2012-12-10 17:51来源:江津网
江津网12月10日讯
今日,记者从江津区统筹办了解到,重庆市江津区(油溪镇)大坡村河上滩股份合作社经工商部门注册登记,正式宣告成立。这也是全市第一家以社集体资产量化净额出资设立的农村新型股份合作社。
据了解,作为我区的统筹城乡改革试点,重庆市江津区大坡村河上滩股份合作社是由区统筹办牵头在江津区油溪镇大坡村进行的改革试验成果。该股份合作社在群众自愿前提下,通过广泛征求意见,科学制定清产核资和股权量化方案以及合作社章程,对集体“三资”进行全面清理评估,并按合理比例配股量化到人,同时经村民大会依法选举产生理事会、监事会等管理机构。
该股份合作社量化的资产主要源于集体“三资”的预期收益。目前,经清产核资和人员统计,该合作社共有股东446人,可量化净资产为836.476万元。除预留254股集体股(折合人民币54.5639万元)用于维持合作社正常运转外,其余可量化净资产折成5196股配股到人,每股金额为1534.9元。
目前,该股份合作社已通过成员大会将集体资产授权委托给重庆市江津区大坡村集体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经营。
第三篇: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现状
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现状
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现状 集体经济网
赵子祥
2010-11-24
一、农村集体经济持续发展
由于没有全国性的综合统计资料,只能依据各地零星报道来推算。
2009年至今是国家多灾多难的年代,2009年春季有华北地区大面积的干旱,秋冬并持续到2010年春天有西南地区广大区域的大旱,今年又是全国性大洪灾,国际金融危机持续发展,这些对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但总趋势并没有改变,仍是继续发展的态势。沿海地区:
特别是江苏、浙江、广东、山东、河北是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最快的几个省份。
苏州太仓市2007年时全市111个村(涉农社区)村级集体经济年平均可支配收入已达148.64万元。现市政府规划,到2012年,全市村级集体经济年可支配收入总额达到5亿元,村均达500万元;消灭年可支配收入不足100万元的集体经济薄弱村(太仓市:《关于推进农村经济转型升级加快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意见》,2010-04-08;这份文件颇令人兴奋:其他地区争取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3-5万元,太仓市却把年收入不足100万元的村列为“经济薄弱村”!)。江阴市主管新农村建设的一位官员也说:现时我们这里村级经济收入平均为1000万元,低于150万元的属于薄弱村。统计显示,2009年江阴市年收入在150万元以下的薄弱村只占村总数的五分之一(中新网江阴2010-09-26)。南京市浦口区石桥镇,今年1-9月份,全镇7个村的集体经济收入已全部超百万元,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27%(南京市农业委员会网站2010-10-26)。
杭州市拱墅区2007年时村集体经济收入平均825万元。2008年,全区40个村(社区)级集体经济组织平均收入1055万元。全区村(社区)级集体可分配收入最少为50-100万元的只有1个,占村(社区)总数的2.5%;100-500万元的10个,占25%;500-1000万元的16个,占40%;1000万元以上的13个,占32.5%(安徽马鞍山市驻拱墅区挂职干部供稿2010-05-13)。宁波市2006年全市村级单位2692个,平均每个村级集体经济收入85.6万元。如今仅江北区109个村,2009年平均年收入近200万元,最高的村超千万元。(浙江在线2010年3月23日)。下属慈溪市全市村级集体经济可用收入40万元以下的村数从2006年的41个减少到2009年的10个(慈溪党建网2010-06-23)。舟山市普陀区145个农业村2009年村均收入51.15万元,同比增长7.2%(普陀农林网2010-04-13)。桐乡市2009年平均每个村集体可支配收入89.8万元,比2007年增长27.4%(桐乡网2010-04-15)
广州市洛浦街道沙溪村截至2010年 5月25日,集体经济仅上半年总收入1880万元,支出406万元(大洋新闻番禹日报2010-07-02)。东莞市村组集体经济聚集着全市七成以上经济总量、七成以上工业企业,农村集体资产总量占全省近四成、农民人均纯收入全省第一。(东莞市农资办主任苏韩暖文章,东莞日报数字报2009-09-22)。深圳市龙岗区各街道共251家村(组)级股份合作公司,资产总额2009年底为244.44亿元,比年初增加11.61亿元,增长4.99%;股民人数82283人,人均集体分配9145元,同比增长6.05%。(龙岗区干部罗志渊,光明网2010-04-13)。惠州市全市6县1057个村(居)中,2008年集体经济收入超百万元的138个,占13%,5万以上百万以下的626个,占59.2%,低于5万元的293个,仅占27.7%(惠州政府网2010-03-17)。中山市东风镇全镇14个村,2008年集体经济收入村均953万元(南方日报记者郑平通讯员黄春光)。湛江市村(社区)共建立经济联合社1668个,占应建数的100%;建立经济合作社(股份合作经济社)12290个,占应建数的100 %(湛江新闻网2010-09-28)。
河北省邢台市下属沙河市290个行政村中2008年集体有收益的村242个,占村总数的83.4%。其中年收入在50万元以上的村108个,占37.2%(中国共产党新闻网,该市市委组织部部长沙连根文)。隆化县共362个村,集体经济人均收入20―50元的村达到149个,人均收入50―100元的村有89个,人均收入100元以上的村达到了38个,彻底消灭了“空壳村”的存在。(承德农业网2010-04-26)
沿海各省区也有比较薄弱的村,但比例正在迅速缩小。苏北淮安市淮阴区2007年时,全区251个村中有106个村全无集体经济收入,2008年区委区政府号召开展“脱贫、破零、超千万”(低收入户脱贫、村级集体经济破零、乡镇财政收入超千万)工程,到2009年底,106个村中已有一半的集体经济年收入达5万元以上(淮安新闻网2010-07-15)。中部地区 :
近几年集体经济也在全面推进。比较突出的是湖北省。湖北当前是全国各省中集体经济发展最活跃的省。互联网上报道出现的频率也最多。湖北日报2009年9月21日发布了全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先进村名单(100个)。2010年3月8日,成立了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领导小组。4月15日又在荆门市召开了首次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现场动员大会,要求到2012年底,全省90%以上的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要达到5万元以上,基本消除集体经济“空壳村”。会议以后,全省都行动起来。
湖北省2009年部分地、县(市)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过5万元的情况:地
级
县(市)
所轄行政村数
年收入过 5万元的村
占行政村总数的%荆门市
1399
701
50.2
东宝区
84.1襄樊市
627
26.6
保康县
257
55.6 襄阳区
456
121
26.54荆州市
荆州区(6万元以上)
132
60.6孝感市
大悟县
356
126
35.39
汉川市
54.6宜昌市
宜都市
兴山县
43.47
五峰县
17.8黄岗市
蘄春县
71恩施州
宣恩县
279
很少或没有
第四篇: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调查与思考
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调查与思考
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调查与思考
作者:lxlu范文来源:本人工作时的原创
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调查与思考
党的十六大指出:“建设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并强调“要增强集体经济实力”。当前,如何发展农村经济,解决有钱办事的问题,是摆在基层各级领导面前的重大课题。近年来,琼库勒乡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为重点,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使全乡的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长期以来,乡村集体经济发展缓慢,无时无刻不在困扰着本乡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的加快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针对此问题,最近,乡党委组织调研组深入村、组、农户中,对乡村集体经济情况进行了认真全面的清查和调研。
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乡村两级债务沉重。自1996年以来,乡级债务累计欠帐达368多万元。全乡4个行政村债务累计达224万元,其中,欠款最高的村达71.5万元,最少的村也有39.9万元。甚至于连村干部的工资也拖欠着。
二是一些应收帐款无法收回。乡级有近100万元;村级有43万元,其中最少的村6.2万元,最多的村14万元。
三是集体收入来源少。全乡集体收入全靠耕地、果园出租,数量非常少。乡级仅有集体耕地110亩,果园16亩,年收入1.36万元;各村累计有集体耕地500多亩,最多的村294亩,最少的村30.4亩。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多种多样,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点:
一是达标验收和正常办公所需经费支出与收入差距大。我乡级财政全年正常可用财力,包括上级拨的公务费、小车经费、福利费,加本乡经济收入不足11万元,不能维持乡机关的正常运转。为此,不得不欠帐运转,有时在银行不给集体贷款的情况下,只好变为私贷公用。二是投资建设方向注重固定资产工程建设,忽视再生产投入,甚至有些工程不顾承受能力和现实需求,过于超前举债建设,对需要发展的乡村集体和农户无异于釜底抽薪。三是有些非干不可的社会公益事业,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只能欠帐进行,如防洪每年需投入4-6万元。四是在集体耕地、林地本来很少的情况下,为应付债主讨债,不得不作价抵帐,压缩了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空间。五是不得不办的事情,只有欠帐或贷款硬撑,欠帐办事的价格高于现金结算办事的价格,既增加了成本,又造成越欠越多恶性循环。六是为推动引导某项产业,在群众积极性不高的情况下,政府只能欠帐扶持,如培育育肥大户时,政府欠帐帮盖暖圈、打井解决牲畜饮水、推行农机具等。七是财务管理不够规范,财务制度不够健全。八是农民本来就人多地少收入低,甚至连购买生产资料都靠贷款,仅春耕生产一季,全乡农民生产性贷款高达320多万元,在这种情况下,有时,还因某种原因被迫搞超越现实的高标准的固定资产投入,不仅增加了生产成本,而且加重了农民负担,造成农民没能力上交应缴的款项。提留统筹上缴率逐年降低。如2002年,全乡应交乡统筹为14万元,虽然采取了强硬措施,但只收回了2万元。九是为保证农业生产的管理统一和持续发展,乡里赊帐给农民的种子、化肥、地膜、农药等欠款以及代为农户耕作的款项无法及时收回。基于求稳怕乱的认识,又不能逼迫农民清债。十是个别干部和农民借公款不还或某些原因不及时算帐,而单位主管领导碍于情面多次催收未果的情况下,没能起诉追收,不了了之。
此外,部分乡村领导对发展集体经济重视不够,认为只要抓好党建、抓好农业生产、确保乡、村不出问题、不出乱子就行,对发展集体经济缺乏创新意识,没有长远打算,找不准发展优势,甚至错失发展机遇。如土地承包时,几乎全部私有化,没预留集体经济地,处于商业价值极高的城乡结合部的土地使用权被无偿或低价永久出让,使集体经济蒙受损失或丧失良机。
以上原因,有主观的,有客观的,有历史的,也有现实的。综合起来看,虽不普遍,但任其发展下去,势必会影响乡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甚至影响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进程。因此,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采取有效的对策和措施尽快加以解决。
发展集体经济的对策和建议
发展集体经济应和提高人员素质与国家投资政策、市场需求、产业结构调整、当地实际情况、健全管理机制结合起来。
(一)配强、配优、配好领导班子,提高领导素质,是发展集体经济的关键。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必须要有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一是坚持把那些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年富力强、开拓创新、清正廉洁、公道正派、懂经营、善管理、责任心、事业心强,不急功近利,又一心一意带领群众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的优秀人才,选配到乡村
领导班子中。二是乡村领导班子要充分认识发展集体经济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认真学习市场经济知识,既善于分析问题和发现问题,又要及时找准和发挥当地优势,制定切合实际的任期目标,并为之进行不懈努力。
(二)上级党委、政府要综合审定各部门的达标验收项目,把各项任务、指标的制定与艰苦奋斗、勤俭办事、实现效益结合起来,防止政出多门,图一时轰
动效应而搞事半功倍,加重基层负担的活动,对于不切实际、有遗留后患、得不偿失的项目坚决取消。对通过努力,又必须达标的项目要坚决执行,并鼓励基层敢讲真话,实事求是。这样,既给基层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又能使基层班子有一定的工作压力,从而转变为发展集体经济的动力。
(三)因地制宜,找准发展路子。发展集体经济要因地制宜,发挥优势,扬长避短,选准、找准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子。首先,要理清思路,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措施,并逐步实施。琼库勒乡作为城郊乡,要做好市场这篇文章。一是争取土地征用的补偿,对非农用地实行公开招标出让使用权,将所得资金用于集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二是将条件成熟的地块用于兴办市场;三是内引外联,举办有市场潜力的二、三产业,如家政服务、奶品加工等,既增加集体收入,又消化剩余劳动力。其次要结合国家生态政策和自治区发展畜牧业的政策,管好现有集体经济地,有必要时,规范已签订合同,确保集体资产不受损失。同时,向戈壁、沙漠要效益,下大决心清石淤地,繁育苗木,栽枣种草、养畜禽,兴办生态农场,发展生态旅游;第三,盘活现有的集体土地和存量资产,对于地处耕地中的大片生长缓慢、无经济效益的林地,争取上级支持,进行林种更新,将原来的防护林改为既有经济效益,又有生态效益的红枣林,并种植牧草,提高生产效益,对空闲或利用率低的集体房屋可进行租赁。
(四)落实责任,建立激励机制。乡村两级领导班子要充分体现“三个代表”的要求,体现党的先进性,就必须与时俱进,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不断发展壮大乡村集体经济。集中精力抓经济,一心一意谋发展。一是建立发展乡村集体经济工作领导责任制,把发展乡村集体经济和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列入干部任期目标责任制,指标量化,层层签订科学合理的责任书,将责任明确到人,并把完成任务情况与干部的考核、任用和待遇挂钩。实行动态管理,打破“干多干少都一样,不干照样拿工资”的格局,推行基本工资和奖励工资的结构工资制。村干部的奖励工资按当年村集体经济纯收入的比例提成;二是乡每年开展一次发展集体经济创先评优活动,对发展集体经济成绩显著的村和为发展集体经济做出突出贡献的干部个人,按当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的比例,进行一次性奖励。通过这些有效的激励机制,调动乡村干部发展集体经济的积极性,创造发展集体经济“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
(五)加强集体财务管理。农村集体经济财务是广大农民群众关心的热点。能否管好、用好,不仅关系到集体经济的发展,还关系到党群、干群关系以及整个农村的稳定和其它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因此,要切实加强集体财务管理,建立严格的财务制度,防止集体资金和资产的流失。一是健全组织、加强领导,成立农村集体经济管理领导小组,乡主要领导主管,村专人负责,组织定期检查和汇报;二是加强财务管理,农经站对村级财务进行“双代管”,做到既代管帐,又管钱,严格控制开支,防止资金滥用;三是建立清欠工作责任制,加强乡村债权、债务清理,摸清家底,强化集体资产的所有权,根据发展情况制定还帐计划,对应收款项,通过各种方式和手段进行清收,做到帐目清楚,债务明确;四是坚持量入为出、勤俭办事的原则,严格控制非生产性和不必要的支出,克服急功近利思想,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结合起来,办一切事情注重目的性和实效性,既考虑现实需要,更要考虑集体和群众的承受能力。五是积极推行政务、财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七是坚持对乡村财务实行农民收入审计和领导离任审计与帐目清偿制度。
(六)提高农民素质,加大扶贫力度,增强自我能力。农民增收缓慢,生活困难,除个别特殊因灾因病外,更主要原因是文化科技素质低,不思进取,“等、靠、要”思想严重。主要体现在缺乏生产主动性,有些农民干部不督促就不下地,政府不补助就不发展,特别是学历较高的农村青年,甚至有些是学农、学林、学牧的,政府不安排工作,就在家闲玩,无力经商,也无心务农。针对这种情况,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区别对待:
一是做好科技示范、典型引路、经奖代补。在推广普及实用科技知识的同时,注重发现和培养典型,让典型去引导农民,发挥村民自治的作用;二是对不科学种田,又向政府伸手的农民,在目前不愿将土地租赁出去的情况下,建立专门地点进行强制劳动培训;三是要把勤俭工作和扶贫工作结合起来,完善扶贫帮困措施,组织农民依靠科技抓生产,走进市场增收入,使农民不仅能缴清欠款,还能脱贫致富,为发展集体经济减轻包袱。
(七)争取多方帮扶,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乡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外部环境。因此,乡村两级要利用各方面的力量,争取多方面、多层次的帮扶,为发展集体经济开辟道路。一是抓住部门包乡住村工作的良好时机,充分调动住乡住村干部帮助乡村发展集体经济的能动性,为发展集体经济谋思路、找路子、求发展;二是争取得到上给有关部门的政策扶持,如争取县上允许我乡对地处本乡的各沙石料厂能征收土地出让或治安管理费。
(八)积极争取项目,以项目促进集体经济的全面发展。在县乡两级都有困难的情况下,要想集体经济有大发展,还要积极争取国家、自治区、自治州的支持,积极争取项目,以项目争取资金,推进集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一是建立项目班子,实行责任到人;二是建立项目库,根据国家投资方向,拟定大项目和小项目,长项目和短项目;三是建立项目前期基金制,每一个项目款到位时,拿出10设立专户,作为下一批项目的前期费用;四是按照要求,实施好每一个项目,确保项目作用的发挥,为发展集体经济拓宽渠道。
总之,对于发展集体经济主要靠土地经营的且末县,特别是人多地少债务重的琼库勒乡来说,任务艰巨。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好且党发[2003]26号文件,千方百计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增加集体经济积累,争取一年一个台阶,十年还清债务,重振“红旗乡”的雄风。
我的博克:www.xiexiebang.com
lxluwy@163.com
QQ234305615
第五篇:关于农村集体经济情况的调查及思考
关于农村集体经济状况的调查及思考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历史任务,这是党中央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一项不但惠及亿万农民、而且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举措,是我们在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必须担负和完成的一项重要使命。胡锦涛同志也曾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利益增进农民福祉,扎扎实实规划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基层乡镇干部,关心与关注的重点,就应该是农村和农民,这是我们做好本职工作,切实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立足点与根本点。农村集体经济作为关系到每个农民切身利益的重要经济组成部分,更是需要我们关心与关注的重点。
2008年6月2日-3日,在县委党校及有关部门的联系安排下,我们青年干部培训班的学员先后到南山城镇大北岔村和南口前镇王家堡村进行学习和调研。学习调研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当地的新农村建设与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
大北岔村的简单情况:
全村现有264户,总人口1037人,境内总面积2.4万亩。其中有林面积2.1万亩,村里现有党员45人,村办企业3个,村民主要发展中药材、反季山野菜和养殖等项目。大北岔村主要在特色农业和生态富民方面着手,形成了农、林、牧、渔、药等特色产业,产加销
一体化经营,截止到2007年末,全村农民人均收入已达到6000元以上,村集体纯收入16万元以上。
王家堡村的简单情况:
全村总面积9.4万亩,辖4个自然屯,690户,2300口人,耕地面积3090亩;森林资源丰富,有林面积8.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92%,是一个以林业和矿业资源为主的行政村,辖区内矿产资源丰富,有金、铜、铁等矿产资源;有适合林下经济发展的空间,目前,全村已种植林下参达3000亩;建有蛙塘150座,年产商品蛙20万只;有240户农户发展陆地香菇300亩、1360万箱段;肉食鸡养殖达30户,规模养猪户50户。农民人均收入5500元以上,村集体收入200万元以上。
两村主要相似点:
一是村集体经济发展都比较好,在清原县辖区域内,村民基本实现共同富裕,均属于我县先进农村的典型。
二是均有自己的特色产业或主导产业。
三是主导产业的比重在全村经济总量中所占比例很大。
四是都具有优质的生态资源环境。
五是各自的主要产业都有很强的可持续发展特质。
主要不同点:
一是人口与土地等村建制的主要指标相差较大(见上面两村情况介绍)。
二是经济产业特色不同。大北岔村以生态农业为主,形成生态农业产业链。王家堡村以林业和矿业为主,并以林业为龙头在小经济区
域内形成关联产业群。同时也利用地区景观优势,发展生态旅游业。
三是村集体经济在村经济收入总量中所占的比重差异较大。大北岔村人均收入与村集体经济收入总数为638.2万元,其中村收入16万元,占2.5%;王家堡村人均收入与村集体经济收入总是为1465万元,其中村收入200万,占13.7%。
从人均收入情况比较来看,大北岔村要略高于王家堡村。从产业发展的依托基础来看,大北岔村主要依托于村民的规模化经营,王家堡村主要依托优势集中的村集体资源。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们一时还无法用哪种经济运营模式的好坏来对两个村的经济发展状况进行比较,但从长远的发展来看,王家堡村未来的发展潜力要优于大北岔村,主要是基于以下原因所作的推断:
一是王家堡村的经济总量要远大于大北岔村。用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观点来看,王家堡村因集体经济占有较大比例的产业资源,更易于大北岔村实现村集体经济产业的转型。二是随着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储备规模的不断增大,人口资源转变为人力资源,甚至进而成为人力资本优势,这相较于大北岔村是极具优势的,三是环境资源优势明显。
两村未来经济发展的所面临的问题:抛开地理环境与交通等等因素不提,但从产业结构上看,两个村都将中药材种植、林蛙养殖业作为本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特别是作为农民以家庭为经济单位的主要产业,也已经达到一定的规模,这在现阶段经济形势下是相当成功的。但是因两村的土地、林地及矿产资源等限制,不久的将来,这些
优先发展的产业将达到一定规模后形成饱和。同时随着中药材种植与林蛙养殖等技术的不断推广,会在相似地理环境与条件下的其它市甚至省区形成较大规模的相同产业,市场竞争将加剧。其它产业模式也是照搬与仿制的多,自我创新的少,要实现各自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将面临巨大困难与压力。
本人的几点建议:一要利用目前的优势,将各自的绿色经济生态农业的路子走好,保持当地经济的稳定与可持续发展,为循环产业的形成打下坚实基础。二是要注重加强产业结构调整,提高生态产业的比重,科学开发利用不可再生资源发展循环农业。利用体制优势集中力量办大事,整合目前的经济与技术能力,加速资本与技术积累,开辟高科技农业产业,在产品深加工上下功夫,实现农产品的高收益、高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值。三要注重科技积累与创新,通过自我创新实现农产品的独特竞争优势。同时要加强创新成果的保护,特别是知识产权的保护,通过法律手段,实现成果的有偿转让,在科技成果推广的过程中,实现成果收益分配,以实现效益的最大化。四要在发展过程中要注意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实现党的绝对领导,充分发挥党员的带头作用与引领作用。
在调研学习中我们也看到一些隐性存在的问题,一是班子的行政干预的作用过大。新农村建设需要德才兼备的带头人,更需要让老百姓自己学会找致富的路子,这才是真正的“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二是农村法制建设还需要加强,村民自治落实的虽然比较好,但能真正发挥的作用还远远不够。三是虽然农村经济发展的比较快,但是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与人才储备还不足,与经济发展不想适应。这几个问题不重视、不解决,农村集体经济就很难得到良性发展。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要做好三件事:
要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加强循环经济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意识的树立与培养,具体到农民就是让他们知道科学才能发展,发展也需要科学,要能循环发展,无论什么样的产业,不能持续发展终究要败落。最浅显的道理就是让农民明白怎样能致富,自己富裕了怎样做才能惠及子孙后代。这就应该是朴素的科学发展观。
要继续加强村级基层组织的建设,加强农村村民自治,真正实现“四个民主”。
农村农民自治发展的程度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每个村民的切身利益的保障与实现。也是实现农村经济良性循环持续发展的保障。我们需要农村富裕,更需要农民是有思想有主见的实现富裕的目标。村民自治就是要通过自我管理的过程,逐步实现自我提高与自我完善,使农民从了解民主法制逐渐成长为能合理运用法制的新型农民。村民自治也可以保证村务的进一步公开公正,保障政府的公权力不被滥用,保障党和政府的公信力不被个别人败坏。
要进一步牢固树立人才意识,继续加强、加快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
经济建设与发展的最根本动力还是人才。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
建设,是农村人口资源向人力资源转化的最重要途径。我们县辖农村人口比重很大,80%以上是农业人口,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要从土地中解放出来,要有一部分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需要转变生产模式,使用科学手段,用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量等,其中很大一部分人从实践中迅速成长为行家里手,并成为率先致富的能手和骨干,他们都将成长为农村实用人才。这种农村实用人才的成长,往往是自发式的,而我们要做的,应当是主动式的,村镇一级的组织,要真正从本地的实际出发,立足自己的主导产业或优势产业,立足自身的产业结构调整的需求,立足本地经济发展的未来规划,有针对性的培养实用人才。同时要为人才成长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通过“三育三带”等措施,将人才培育成当地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同时也要紧紧依靠政策吸纳人才,自2008年到2012年,中组部、中宣部、国家教育部、民政部等多个部委联合启动了10万大学生做“村官”工程,每年要有2万余名大学生充实到村级组织中任职,这将极大的方便我们广泛吸引人才,同时也可以通过这些大学生村官,搭建人才信息平台,招募更多更高层次的人才到农村创业。这同时也需要我们切实转变观念,为人才搭建创业平台,让他们尽展所学。同时要注重人才的适用性,要与当地经济产业结构布局相适应;要与经济发展环境相适应;要与未来的发展规划相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