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试论新形势下加强公安消防部队公共关系建设的对策和措施[本站推荐]
试论新形势下加强公安消防部队公共关系建设的对策和措施
“>试论新形势下加强公安消防部队公共关系建设的对策和措施2007-02-10 16:49:0
5公安消防部队的性质和使命决定了它在人民群众的社会生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人民群众与公安消防部队唇齿相依,由于处在这样的警民关系之中,公安消防部队的发展与人民军队的形象自然引起人民群众的格外关注。社会对消防部队的关注不是个别的、局部的、暂时的,而是全面和长期的。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公安消防部队公共关系建设的重点还是人民群众,因此公安消防部队要通过各种有组织有目的的活动,使其自身形象的各构
成要素日臻完善,从而激起社会公众在认识上、感情上理解、认可和敬仰消防部队。它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到部队建设的方方面面,需要我们深化认识,多角度地进行审视。
一、广泛开展形象教育,强化消防官兵的形象意识
消防部队是一个高度集中、组织严密的集体。它具有明确的集体目标,严密的组织体系,严格而自觉的纪律,和谐的集体人际关系,健康的集体舆论,共同的理想、信念、世界观。只要加入了这个集体,从起床、早操、操课、训练到熄灯就寝,无时无刻不处在集体之中。因此,以集体活动为中心,成为消防官兵公共交往的最重要特点。
形象意识的本质是一种团体意识和组织观念,它能促使全体消防官兵时时处处注意自身形象,自觉维护部队的声誉。在新的历史时期,消防部队应当结合思想政治教育,把形象教育列为一项专题内容、使之经常化、制度化,通
过形象教育,把“形象”这一观念注入每个官兵的头脑之中。要在部队中喊响“形象与生命”的口号,要引导官兵充分认识加强形象建设的重要意义,激发官兵维护部队形象的自觉情,使部队形象建设成为每个官兵的自觉行动。一是形象教育要突出部队性质、宗旨教育;二是形象教育要与贯彻条令条例相结合;三是形象教育要突出时代特色;四是形象教育要与先进教育方法手段相结合。
二、强化部队整体素质,夯实部队形象建设的基础
加强部队自身建设,提高部队整体素质,是新时期公安消防部队公共关系建设的关键环节。一是要大力提高广大消防官兵的整体素质。二是要全面提高官兵扑救火灾的能力。三是要坚持从严治警。要依据部队的规章制度严格地治理部队,进行科学的指挥和管理;要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教育和训练部队。提高部队整体素质的根本目的是提高部队的战斗力。
三、坚持执法为民,改善执法形象
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是衡量有没有真心学懂,是不是真心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标志。公安消防行政执法工作历来是关系到社会安定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消防部队公共关系的一项主要内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加强消防监督工作的依法行政,保障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则需要我们深化认识,多角度地进行审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的规定,消防执法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各种形式的消防监督检查,建筑工程及内装修消防设计的审核、验收,易燃易爆化学危险物品的监督管理,消防产品的监督管理等。近几年来各种规范、规定,不断完善,《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等法律法规的实施,使行政执法有法可依。
(一)、必须要转变执法观念,端正执法思想。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是新时期消防部门的三大历史使命。在履行使命和承担社会、政治责任中,执法活动是最重要的职能和最主要的活动。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是我们消防队伍的政治本色和基本属性。毫无疑问,立警为公、执法为民,是人民消防应有之义。第二,立警为公,执法为民,是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实实在在的行动指南,实实在在的工作要求,实实在在的衡量标准。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在于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毫无疑问,我们坚持立警为公、执法为民,就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在消防部门和消防工作中的集中体现。第三,立警为公、执法为民,是改进消防工作和加强消防队伍建设的根本要求。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执法环境发生了很大变
化,我们必须用改革创新、与时俱进的精神审视消防工作和消防队伍建设,进一步理清思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毫不犹豫地抛弃那些不合时宜的、模糊的甚至错误的执法观念。当前,要通过转变执法思想集中学习教育,坚决克服以管理者、执法者自居,漠视群众疾苦的观念,树立群众至上、为人民执法的思想;要坚决克服重打击轻保护,忽视、轻视人权的观念,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思想,强化程序、证据意识;要坚决克服单纯为执法而执法,重管理、轻服务的观念,树立严格执法、热情服务相统一的思想,寓执法于服务管理之中;要坚决克服重权力、轻监督的观念,树立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通过各级消防部门的努力,使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思想根植于每一个消防官兵的心中,贯穿于每一项消防执法活动之中,真正解决为谁执法、为谁服务,如何执法、如何服务的问题,以建立新时期的新型警民关系。
坚持立警为公、执法为民,必须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水平。严格、公正、文明执法是消防工作和队伍建设的生命线。作为执法机关和执法者,完善执法程序、规范执法行为,切实做到严格、公正、文明执法,是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实质所在。近几年来,随着依法治国思想深入人心,各级消防部门坚持正确的执法指导原则,健全执法制度,完善执法程序,广大民警的执法意识有所增强,执法水平有所提高。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有的执法观念滞后,将群众分为“良民、刁民”,“富人、穷人”,“本地人、外地人”;有的将执法主体延伸扩大,以警力紧张为由给协警、保安“赋予”了部分执法权;有的执法者不学法不懂法,法制意识淡薄,业务素质低下,不依法管理、依法行政;有的工作责任心不强,玩忽职守,执法随意性大,办些人情案、关系案;有的执法不守法,甚至徇私枉法。凡此种种,严重损害消防部门和消防队伍的声誉,严
重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因此,必须迅速采取有力措施,切实解决有法不依、执法不公、违法办案、侵犯人权、刑讯逼供、玩忽职守、权钱交易、徇私舞弊、贪赃枉法等方面的问题。
全面提高执法人员的执法素质和执法水平,是严格、公正、文明执法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加强法律知识、警体警技的培训,使民警掌握本部门、本警种、本岗位执法所要掌握的法律知识,改变“说不过、追不上、打不赢”的现状,已成为加强消防队伍建设的当务之急。
坚持立警为公、执法为民,必须完善执法监督机制,加强执法监督。我们要着重从制度上机制上加强对消防执法权力的监督和制约,切实做到职责、权力、监督、法律责任协调一致。一是加强上对下的执法监督。上级消防部门要加强对下级消防部门的执法监督,及时纠正执法中的错误行为和偏差,以保持警令、政令、法令畅通,维护法制的统一和尊严。二是深化内部执法监督。按
照执法权和监督权分离的原则,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消防执法责任制,如警务督察、案件审核、执法检查考评以及行政复议、听证和国家赔偿等执法监督制度。三是健全外部的执法监督。消防部门要进一步完善警务公开、民主评议、执法回告、领导接待日、廉政执法监督员及新闻舆论等监督制度,以保障外界对消防部门的直接监督。四是理顺内部执法监督关系。当前,消防部门内部仅仅有纪委一个部门履行着监督职能,不能形成监督合力,影响了监督效果。对此,应当尽快进行整合,理顺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建立起分工明确、相互配合、运转协调、监督有力的执法监督工作机制,以保障各项监督规定和措施落到实处,保证严格、公正、文明执法落到实处。
第二篇:公安消防部队中队建设标准
公安消防部队中队建设标准(2007年4月修订)
为把公安消防部队基层中队建设成为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的坚强战斗集体,依据《军队基层建设纲要》和公安部党委关于加强基层基础建设的总体要求,结合公安消防部队实际,制定本标准。
一、思想政治建设
(一)党支部坚强有力
1、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决执行上级党组织的决策指示,政令警令畅通。
2、严格落实《中国共产党军队支部工作条例》和《关于加强公安消防部队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意见》,组织健全,七项组织生活制度落实。坚持民主集中制,按照“十六字”原则讨论决定重大问题,议事程序规范,决策科学、民主。
3、班子团结,务实创新,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领导中队全面建设的能力和带领官兵完成灭火救援任务的能力强。
4、对党员和干部的教育、管理、监督有力。按标准、计划、程序发展党员,党员先进性得到充分发挥。干部表率作用好,按编配备,主官能力强,保持相对稳定。干部每年集中培训不少于15天。
5、深入开展“双创双争”(争创先进基层党支部、争创先进中队,争当优秀基层干部、争当优秀士兵)活动,争先创优氛围浓厚。
6、对团支部、武警委员会领导有力,使其组织健全,制度落实,活动经常,作用明显。
(二)思想政治教育扎实
7、组织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历史使命、理想信念、战斗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及爱国奉献、革命人生观、尊干爱兵、艰苦奋斗、心理知识、时事政策等教育,大力培育新时期人民警察精神,官兵政治立场坚定,思想道德纯洁,执法为民思想树立牢固。
8、教育时间、人员、内容和效果落实。教育安排科学合理,重点突出,形式灵活多样,针对性、实效性强。远程教学、多媒体教学等现代教学手段得到充分运用。
9、政治指导员会搞思想调查、会计划安排教育、会备课讲课、会利用现代传媒开展教育。其他干部会组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三)经常性思想工作到位
10、思想工作骨干队伍健全,作用发挥好。“双四一”(干部“四个知道一个跟上”,战士“四个报告一个依靠”)和“三互”(互帮、互学、互教)活动深入有效。
11、经常性思想工作制度落实。经常性分析官兵现实思想问题,及时发现、准确掌握、正确处理。开展群众性谈心活动,做好心理疏导和个别人员思想转化工作。执勤训练中的思想工作及时有效。
12、解决思想问题与实际问题紧密结合。严格落实官兵休假、体检等制度,干部福利待遇高于支队机关同职级干部,士官福利待遇按中队干部标准合理确定比例。帮助官兵妥善处理涉法问题,维护官兵合法权益。
(四)宣传文化工作活跃
13、俱乐部建设达标,组织健全,设施完善,制度落实,骨干作用发挥好。
14、文体活动经常,月有计划,周有安排,做到“队列集会有歌声,周末假日有活动,重大节日有晚会,体育每月有比赛”,内容丰富多彩、健康向上、贴近实际、富有特色。
15、开展科学文化学习和岗位成才活动。积极组织官兵参加学历教育,干部达到本科(含在读)以上文化程度,士官30%以上达到大专(含在读)以上文化程度。依托驻地教育资源,开展“两用人才”培养和文化学习活动,士官掌握一门以上专业技能。
16、利用橱窗、板报、网络和新闻媒体宣传部队建设成果和好人好事。设兼职宣传报道员,随警出动,及时记录和宣传灭火救援情况。消防站开放和深入辖区单位、社区开展消防宣传活动每月不少于2次。
(五)警政警民关系融洽
17、积极开展拥政爱民和警民共建活动。官兵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民族宗教政策和公民道德规范,热爱人民群众,文明执勤,正确处理警民纠纷,无违反群众纪律问题。地方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满意。
二、执勤战斗和业务训练
(一)战备工作落实
18、战备值班、交接班、战备教育、等级战备等制度执行严格,官兵岗位职责熟悉、在岗在位,战备状态良好。
19、各类灾害预案熟悉掌握。重点单位灭火救援预案准确、规范、完整,修订及时。
20、执勤备战、业务训练、灭火救援资料档案齐全,及时更新,专人负责。
(二)业务训练工作扎实
21、贯彻落实《公安消防部队灭火救援业务训练大纲》,周有训练安排、月有训练计划和考核,系统开展体能、技能、装备操作应用、“六熟悉”、战术科目训练和实战演练,参训率不低于90%,各项训练成绩合格率95%以上、优秀率70%以上。建立官兵业务训练档案。
22、深入开展“六熟悉”训练,每年训练时间不少于训练时间的30%。参与指导重点单位灭火和疏散预案的制定和演练,参与重点单位消防验收,做到底数清、情况明。结合“六熟悉”、预案制定和实地演练以及重大活动现场保卫,开展消防安全检查,发现火灾隐患或违法行为,及时向大队或支队反馈。
23、强化实战演练,每年对所有预案实地熟悉不少于一次,对辖区人员密集场所、易燃易爆单位和重大火灾隐患单位演练不少于一次,夜间和火灾多发时段的实战演练不低于演练总数的30%。
24、干部熟悉灭火救援预案和灾害事故处置指挥程序及方法,具备灭火救援指挥员岗位资格和本级指挥能力,符合相应条件的干部具备初级消防专业技术资格;士兵熟悉装备性能、使用方法和安全防护及救生方法。干部、战斗班长达到“四会”(会讲、会做、会教、会做思想工作)教练员要求。
25、训练场地、设施符合标准,各种训练器材满足训练需要。特勤中队建有烟热训练室、化工装置、交通事故、建筑物坍塌等模拟训练设施(建有模拟训练基地的城市,特勤中队可适当调整标准)。
(三)灭火救援能力强
26、接处警准确迅速,警力调派及时合理,原始接处警信息记录清晰完整。出动时间符合规定,赶赴现场安全、准确、迅速。
27、灭火救援行动快速准确、指挥科学。坚持“救人第一、科学施救”的指导思想,严格贯彻执行《执勤战斗条令》、《抢险救援勤务规程》和《灭火救援行动安全要则》,现场侦察判断准确,战斗展开迅速,力量部署正确,处置程序规范,救人措施迅速有效,安全防护措施到位,信息传递及时准确,火场供水合理,无严重失误。灭火救援后,清理现场彻底,移交手续规范,整理器材、维修装备及时,恢复执勤战备状态迅速。
28、设置火场文书,专门记录、搜集灭火救援文字和音像资料,内容完整准确。在出动归队后12小时内,及时将接警出动的信息录入全国火灾统计管理系统。落实《公安消防部队灭火抢险救援战评规定》,战评及时、客观,典型案例分析深入。
29、大型活动有勤务预案,认真组织演练,执勤中发现问题及时妥善处置。30、灭火救援现场物资、消防通信、器材装备维护、医疗救护、生活等战勤保障工作落实。执勤车辆配备医疗急救箱和常用急救药品。
三、行政管理
(一)日常管理正规
31、严格落实条令条例,保持正规的执勤、训练、工作和生活秩序。加强条令条例教育和训练,官兵警容严整、举止文明、遵纪守法、令行禁止,无违反“五条禁令”、官兵行为“十五个严禁”等问题。加强经常性管理,节假日、课余时间和外出人员管理严格,无失控漏管。建立具备安全监控和上级实时检查监督功能、覆盖重点部位的远程可视系统终端(可以远程教育培训系统为基础)。
32、科学统筹安排教育训练时间,除灭火救援、大型活动保卫和其他勤务活动外,原则上业务训练、政治教育按照7:3的比例安排(党团活动可在政治教育时间段中安排)。经支队或大队级单位批准,根据工作任务需要,可合理调整教育训练时间,相对集中使用。文化活动原则上安排在课余和周六时间。
(二)兵员管理严格
33、兵员使用合理,无擅自外借兵员,无非警务用兵。士官选取、等级评定符合规定,骨干作用发挥好,满编率、培训率、对口率达到97%以上,称职率达到100%。
(三)安全工作落实
34、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严格落实《公安消防部队安全工作规定》、《公安消防部队预防犯罪工作规定》、《公安消防部队车辆安全管理规定》及公安网络和信息安全保密规定,安全工作组织健全,责任明确,教育经常,制度落实。补兵退伍、转改士官、节假日、“八小时”以外等重点时期,车辆驾驶、训练、灭火救援等重要环节,以及重大活动期间的安全工作组织严密,防范措施到位。无责任事故、无严重违纪、无刑事案件和自杀事件。
(四)官兵关系密切
35、严格落实官兵关系“双六条”和干部带兵“十不准”。干部坚持“五同”,关心爱护士兵,尊重士兵的民主权利,在士兵入党、考学、优秀士官保送入学、选取士官、技术培训等问题上,实行名额、标准和条件公开,严禁打骂体罚士兵、侵占士兵利益、收受士兵钱物。士兵尊重干部,服从领导和管理,正确行使民主权利。老兵关爱新兵,严禁打骂体罚新兵、侵占新兵利益。
(五)营区管理有序
36、营区布局合理,环境绿化、美化,清洁卫生,营区管理“十不准”规定落实。营区外观标识、车辆装备外观制式和营区标语、标牌等内部标识规范统一。门卫设置符合要求,人员、车辆出入管理严格。
(六)内务设置统一
37、内务设置符合条令规定,整洁、规范,利于执勤,方便生活。
四、后勤保障
(一)后勤队伍精干
38、后勤人员编配合理,职责明确,业务熟悉。司务长、给养员、炊事员、卫生员、装备管理员经过专门培训。公勤人员聘用及管理规范。
(二)设施配套合理
39、工作、生活设施达到建设标准。合理设置食堂、储藏室、浴室、盥洗室、洗衣房、晒衣场、接待室、器材库、维修室等场所,设施齐全配套(经济欠发达地区中队可适当调整场所设置,但应满足工作、生活基本需要),落实新“五个一”(电子阅览室、视频教室、冷暖设备、烘干设备、健康档案)标准。官兵完成灭火救援任务后能吃上热饭、能洗上热水澡。干部、士官家属临时来队有住房。
(三)伙食管理良好
40、严格落实《武警部队伙食管理规定》,严格执行军人膳食营养素供给量、食物定量和伙食费标准。伙食费使用管理规范,专款专用,账目定期公布,结余控制在规定供应标准1至2个月的总量之内,干部、士官按规定缴纳伙食费。科学调剂伙食,实行分餐或自助餐,尊重少数民族官兵生活习惯。炊事设施设备和消毒设备齐全,主副食品采购制度落实,制作、存放符合卫生要求,无食物中毒。
(四)财务管理严格(有独立财务管理职能的中队)
41、财务制度落实,执行标准严格,账户开立符合规定。大项经费开支经党支部集体研究。各项经费收支纳入财务统一管理,开支有计划,范围符合规定,审批程序规范,由结(核)算中心审核报销。账目日清月结,账实相符,现金收支手续严密,库存现金不超过限额。无贪污挪用、虚报冒领、私借公款等违法违纪问题。财务人员交接手续完备。
(五)物资管理规范
42、物资管理责任制落实,营房营具计价挂账,账物相符,维修保养及时。房屋无私自改建或租借。物资分类存放有序。被装发放及时、准确。捐赠物资入账及时,使用合理。
(六)卫生防病防疫工作落实
43、卫生防病教育经常,防治措施落实,官兵医疗有保障。设置医疗药品柜(包),有条件的设卫生室。官兵每年、炊事员每半年体检一次,消防员个人健康达标。有疫情应急处置预案,疫情报告制度落实,无传染病流行。无计划外生育。
五、装备建设
(一)装备配备齐全
44、执勤车辆装备配备达到《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教育、管理、宣传等器材装备达到配备标准。严禁采购、配备不符合市场准入规则的消防车辆装备,严禁违规使用改装消防车。
(二)装备管理规范
45、装备器材管理制度落实,档案齐全。按技术要求存放、维护和保养,无丢失、损坏、锈蚀、霉烂,状态良好。执勤训练器材分库保管,专人管理,出入库手续完备,账物相符。
46、爱装管装教育培训经常,干部熟悉装备基本性能、数质量情况和日常管理要求,装备管理员掌握库存器材的基本性能和保管要求,执勤人员对分管装备会检查、会使用、会维护保养、会排除一般故障。
47、车辆牌证管理严格,无丢失、外借和串挂现象。
六、信息化建设
48、网络基础设施完善。与大队或支队联网,有效带宽达到2M以上。各类信息系统运行正常。远程教育终端设备齐全。干部每人配备一台电脑,战士每3人至少配备一台电脑。
49、干部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机技术和各类信息系统开展业务工作。士兵掌握计算机应用基本知识和技能。
50、各类基础信息采集、更新及时、准确、完整,落实专人负责,并能有效利用信息引导灭火救援、训练等工作。
公安消防部队大队(消防科)建设标准
(2007年4月修订)
为把公安消防部队基层大队(消防科)建设成为政治坚定、业务精通、执法公正、管理规范、作风优良、保障有力的坚强战斗集体,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军队基层建设纲要》和公安部党委关于加强基层基础建设的总体要求,结合公安消防部队实际,制定本标准。
一、思想政治建设
1、坚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指导部队建设和业务工作,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决策指示坚决,政令警令畅通。
2、严格落实《中国共产党军队支部工作条例》和《关于加强公安消防部队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意见》,党组织健全,七项组织生活制度落实。贯彻民主集中制,按照“十六字”原则讨论决定重大问题,议事程序规范,决策科学、民主。班子团结,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班子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领导部队全面建设的能力和带领官兵完成消防监督、灭火救援任务的能力强。
3、干部按编制配备,能力素质强。干部每年参加集中培训不少于15天,具备消防监督岗位资格和本科(含在读)以上文化程度,做到懂方针政策、懂法律法规、懂业务知识,会执法执勤、会管理服务、会群众工作。主官全面、准确掌握辖区消防工作和本单位建设情况,统筹协调和抓落实的工作能力强,同时具备灭火救援指挥员岗位资格。
4、政治教育时间、人员、内容、效果落实。组织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历史使命、理想信念、战斗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等教育,大力培育新时期人民警察精神,官兵政治坚定、思想道德纯洁,执法为民思想牢固。
5、党风党纪教育经常,廉政建设制度规定落实,党员、干部廉洁自律。严禁利用职权和职务影响在消防监督检查、建设工程审核验收、火灾事故调查、消防产品监督和消防工程、产品招标中为个人和亲友牟取私利,收受钱物。严禁干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从事消防工程施工、消防产品生产销售、消防中介服务等经营性活动。严禁在工程建设、物资采购中收受贿赂。严禁在入党考学、立功受奖、技术培训、士官选取和晋级、优秀士官保送入学中收受士兵钱物。
6、经常性分析官兵现实思想,大队领导掌握官兵基本情况,关心和解决实际问题,个别人员的帮教工作落实到位。
7、深入开展争创先进基层党组织、先进大队(科)和争当优秀基层干部等活动,争先创优氛围浓厚。开展精神文明单位创建和拥政爱民活动,内外关系融洽,社会形象良好。
8、对中队全面建设领导有力,所属中队达标。
二、消防监督执法
9、落实执法责任制。执法岗位职责明确,程序严密,行为规范,责任落实,消防执法人员个人执法档案和单位执法档案健全,严格执行内部执法监督、执法过错责任追究、执法质量考评等规定,内部监督有力。
10、文明执法,服务热情周到。警务公开,办事项目、制度、程序和服务承诺、举报电话向社会公布,业务受理、审批、答复符合法定时限。来信来访、举报、投诉办理及时,件件有登记,事事有答复。无“冷、硬、横、推”,无不作为、乱作为。
11、以任务主导警力,落实消防监督错时工作制,最大限度地把警力部署在火灾高发、防范薄弱、便民服务的时段和部位上。
12、依法办理消防行政处罚案件,事实清楚,证据充分,适用法律法规准确,程序合法,量罚适当,执行到位。法律文书规范,案卷材料齐全。无被撤销、变更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复议案件,无行政败诉案件,无承担国家赔偿案件,无被上级撤销的行政许可行为。
13、消防监督检查范围、内容、时间、方式和程序符合《消防监督检查规定》,消防监督抽查的计划、频率、数量、重点确定合理。
14、公众聚集场所使用(开业)前和具有火灾危险的大型群众性活动举办前的消防安全检查,符合规定权限、范围、时限和程序,无漏检错检。
15、建筑工程消防设计审核和消防验收符合权限、时限和程序规定,依据和结论准确。对辖区内未经消防设计审核、消防验收或经审核验收不合格,而擅自投入使用的建筑工程,纳入重点范围,严格执法监督。
16、火灾调查及时,程序合法。火灾原因、责任认定和损失核定证据充分、准确。依法办理失火案件和消防责任事故案件。
17、落实对派出所的指导职责,派出所开展消防监督工作的范围、职责、权限明确、合理。推动将消防监督工作纳入公安机关对派出所及民警的责任目标体系和绩效考核内容。对派出所民警的消防业务培训制度落实。
18、按照《消防监督执法档案管理规定》的要求,严格消防监督执法档案建设和管理,做到内容完整、归档及时、查阅方便。
19、火灾统计准确、真实,火灾情况上报及时,无瞒报、漏报。火灾发生24小时内将火灾基本信息录入全国火灾统计管理系统,并根据调查进展情况及时完善。
20、全面应用消防监督业务信息系统,实行内部网上监督执法审批,及时录入消防监督信息,建立消防监督基础数据库。
三、社会化消防工作
21、依法推动有关行业管理部门、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居(村)民委员会、社会单位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推动将消防工作纳入当地政府及部门的工作目标责任考核和领导干部绩效考评体系,纳入新农村建设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及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依法督促社会单位落实消防安全主体责任,推行标准化管理。
22、定期研判火灾形势,及时向政府提出加强消防工作的意见建议,及时调整工作重点和措施。
23、及时提请政府组织编制、修订、落实城乡消防规划,公共消防设施与其他市政基础设施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达到规定标准。
24、针对辖区消防安全的突出问题,组织开展专项治理和火灾隐患专项整改。利用火灾隐患网上追踪系统,及时录入、管理、分析火灾隐患整治动态信息。《重大隐患判定方法》(GA653-2006)和《重大火灾隐患判定、督办及立销案办法》落实,火灾隐患判定准确,整改期限确定合理,程序到位。重大隐患上报及时,举报、公示、挂牌、督办、销案等制度落实。
25、推动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建设。未设立公安消防队的县级以上城市设立公安消防队或政府专职消防队,建制镇、集镇和乡镇工业区、开发区按要求建立政府专兼职消防队,城镇社区、农村村庄建立群众义务消防队或治安、消防合一的治安联防消防队。
26、落实公安部社区和新农村警务战略,推动消防监督工作纳入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社区和驻村民警的职责任务、工作制度、工作标准、工作要求明确,保障措施落实。
27、对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专兼职消防管理人员、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等重点人员的消防培训工作落实,培训效果好。
28、消防宣传教育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效果明显。消防新闻宣传、消防站开放、“119”宣传和消防宣传“进社区、进家庭、进企业、进农村、进学校”活动组织有力。对政府领导、企业法定代表人、老弱病残人员、外来务工人员及学生等人员的消防宣传落实。在主流媒体有固定的消防宣传阵地。有专(兼)职消防宣传员。
29、加强防控火灾普及性技术和设备的推广应用,重点推广适用于居民建筑和小场所的点式火灾报警装置及简易自动喷水灭火装置;推动城市消防安全远程监控系统建设,以人员密集场所和易燃易爆场所为重点,推进社会单位联网工作,前移火灾预防关口。
30、消防产品监督检查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消防产品现场检查判定规则》(GA588)标准要求,法律文书规范,案卷材料齐全。
四、执勤战斗和训练
31、战备值班制度落实,值班干部在岗在位,职责熟悉。灭火救援预案制作规范,定期熟悉和演练,及时修订。执勤备战、业务训练、灭火救援等资料档案健全。
32、部署、指导中队业务训练工作,季度有计划、有考核。干部按规定参加训练,达到《公安消防部队灭火救援业务训练大纲》标准。
33、坚持“救人第一、科学施救”的指导思想,严格贯彻执行《执勤战斗条令》、《抢险救援勤务规程》和《灭火救援行动安全要则》,灭火救援战斗指挥决策科学,力量部署合理,战术运用正确,安全防护措施到位,无严重失误。组织开展战评和典型战例剖析。
34、大型活动有勤务预案,认真组织演练,及时、妥善处置执勤中发现的问题。
35、指导中队结合“六熟悉”、预案制定和实地演练以及重大活动现场保卫,开展消防安全检查和消防宣传;及时向中队通报重点单位变化及重大火灾隐患情况;做好中队制定预案、开展“六熟悉”及实地演练的有关协调工作。
36、建立并落实与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和其他社会救援力量的联战联训制度,加强实战演练,提高协同作战能力。
五、行政管理
37、严格落实条令条例,服从命令,令行禁止,警容严整,举止文明。无违反“五条禁令”和官兵行为“十五个严禁”等问题。
38、日常管理制度落实,执勤、训练、工作、生活秩序正规。干部管理严格,表率作用好。
39、科学统筹安排业务工作和教育训练时间。原则上每周政治教育、业务学习训练、党团活动时间分别不少于2个小时。
40、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贯彻落实《公安消防部队预防犯罪工作规定》、《公安消防部队安全工作规定》、《公安消防部队车辆安全管理规定》及公安网络和信息安全保密等规定,安全工作组织健全,责任明确,教育经常,制度落实。节假日、“八小时”以外、外出人员和车辆管理严格。无责任事故、无严重违纪、无刑事案件和自杀事件。
41、营区布局合理,绿化美化,清洁卫生。营区管理“十不准”规定落实。外观标识规范,内务设置符合规定。
六、后勤保障
42、建立消防事业经费公共财政保障机制,消防业务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同步增长。合同制消防员、消防文职人员、后勤保障社会化、执勤补助、地方性生活补助、高危行业补贴、官兵人身伤亡保险等经费纳入消防业务经费保障范围。消防站、消防通信、消防装备等建设经费纳入地方政府建设项目库。
43、财务制度落实,执行标准严格。按规定设立账户,设兼职出纳。大项经费开支经党委(支部)集体研究。各项经费收支纳入财务统一管理,票据使用规范,预算外经费收入符合规定。开支有计划,审批程序规范,由结(核)算中心审核报销。账目日清月结、账实相符。无“账外账”、“小金库”,无出租、出借银行账户,无贪污挪用、虚报冒领、私借公款等违法违纪行为。财务人员交接手续完备。
44、营房、设施满足工作生活需要。大中队干部和士官家属临时来队有住房。装备物资管理规范,营房营具计价挂账,账物相符,维修及时。房屋无私自改建或租借。社会捐赠物资入账及时,使用合理。
45、消防装备和消防监督、政治教育、通信指挥、新闻宣传等器材达到配备标准要求,管理、使用、维护职责明确,完整好用。车辆牌证管理严格,无丢失、外借和串挂等现象。
46、卫生防病防疫工作落实,官兵医疗有保障,每年体检一次,建立个人健康档案。疫情报告制度落实,无传染病流行。无计划外生育。
47、推行社会化保障工作。在炊事员、内勤等非执法执勤岗位实行社会招聘制;在车辆装备维修、战时饮食供应等方面与社会单位建立应急保障机制等。
七、信息化建设
48、干部能熟练运用计算机技术和各类信息系统开展业务工作。有专(兼)职信息通信管理人员。
49、建立局域网,与支队和中队联网,有效带宽达到2M以上。业务受理窗口计算机接入互联网,具备开展网上业务受理和公布审批结果的技术条件。干部每人一台计算机。
50、按要求使用有关消防业务信息系统。坚持基础信息采集与日常工作相结合,及时、准确获取、录入各类消防基础信息,各类信息完整、鲜活。加强信息研判,及时调整工作重点,强化工作措施。附:
《两个标准》修订说明
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在深入调研和充分征求基层意见的基础上,部局组织对《公安消防部队中队建设标准》和《公安消防部队大队(消防科)建设标准》(以下分别简称为中队建设标准和大队建设标准)进行了修订。现就修订工作说明如下:
一、修订的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认真贯彻落实部党委关于加强基层基础建设的决策和部署,依据《军队基层建设纲要》和《公安部关于抓基层打基础苦练基本功的指导意见》,结合形势任务的新要求,进一步明确基层建设的方向、内容、标准和措施,着眼于从更高层次上完善基层建设标准体系,推动基层基础建设向更高水平发展。
二、修订的基本原则
这次修订,把握了几个重要原则,即:坚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既认真总结和吸收基层建设的新鲜经验,又注重回答和解决基层建设的新情况、新问题;坚持突出重点、解决难点,认真分析近几年基层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在解决重点、难点问题上着重进行强调;坚持求真务实、实事求是,立足实际,提出切实可行的标准;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针对不同地区和单位特点,提出不同的标准和要求。
三、修订的主要内容
(一)增添了部分新内容
1、思想政治工作方面。结合贯彻落实《中国人民解放军思想政治教育大纲》,为进一步加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增加了部分新内容、新要求。如在中队建设标准第5、8、10、15条中,分别增加了开展“双创双争”和“双四一”及“三互”活动、“两用人才”培养、士官学历教育等内容,提出了开展远程教学、多媒体教学等新要求。在大队建设标准第2、3、5条中,分别对大队班子、干部队伍和党风廉政建设等提出了新要求。
2、消防监督执法和监督管理改革方面。为进一步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在大队建设标准第9条中,增加了落实监督执法三个规定、建立执法档案等内容。为适应现代火灾防控的需要,加强消防监督管理,在大队建设标准第15、21、29条中,分别增加了查处违法违章建筑工程、推行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和推行城市消防安全远程监控系统建设等新内容、新要求。
3、执勤战斗和业务训练改革方面。按照勤务实战化的要求,对业务训练和灭火救援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如中队建设标准第27、28、30条中,分别增加了灭火救援指导思想、总体要求和火灾统计信息录入、战勤保障等内容;大队建设标准第36条中,新增了与各种社会救援力量建立联战联训制度的新要求。
4、警务勤务机制改革方面。根据新形势下建立现代消防警务机制的需求,结合基层实际,增加了警务勤务机制改革的有关内容。在中队建设标准第22、23条和大队建设标准第11、35条中,分别对落实“错时”工作制、实行“防消结合”勤务模式提出了具体要求。
5、行政管理方面。针对当前部队管理尤其是预防事故案件工作的严峻形势,在部队管理工作上增加了一些新措施、新要求。如大队建设标准第40条和中队建设标准第34条中,增加了落实安全工作四个规定、明确安全工作重点等内容。中队建设标准第31、33条中,分别增加了建立远程可视系统、加强士官“四率”建设等新内容。此外,为统一规范基层工作秩序,在大队建设标准第39条和中队建设标准第32条中,对基层教育、学习、训练和文化生活的时间安排进行了明确。
6、后勤保障和装备建设方面。按照保障标准化的要求,针对后勤保障和装备建设方面存在的一些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新要求。如在大队建设标准第42、47条中,增加了建立经费保障机制和推进后勤保障社会化的内容;在中队建设标准第39、43、44条中,分别增加了落实新“五个一”达标建设、消防员个人健康达标、岗位工作装备器材达标和装备采购、使用要求等新内容。
7、信息化建设方面。为突出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进一步推进基层警务信息化建设,在大队建设标准和中队建设标准第48、49、50中,分别增加了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信息采集与管理、信息化实战应用等新内容。
(二)完善了有关内容
1、更新了部分观点和内容。对原标准中与目前工作任务要求不相适应的部分观点和内容进行了更新,如在大队建设标准第5、28条中,分别对原标准“六个严禁”和消防宣传“四进”的提法进行了更新;在大队建设标准第4条和中队建设标准第7条中,更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在中队建设标准第19条中,对预案的类别重新进行了规范等。
2、细化了具体要求和指标。对原标准中比较原则性的要求进一步细化,提出了更具体的衡量尺度。如在大队建设标准第21、23、25条中,分别对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加强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和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建设提出了更具体的目标和要求;在大队建设标准第49条和中队建设标准第48条中,对网络带宽、电脑配备等提出了更具体的指标等。
3、调整了部分指标和任务。根据实际情况,对原标准中部分偏高或偏低的指标和任务进行了调整,增强了标准的可行性。如在原中队建设标准中提出的训练成绩合格率100%的指标,在原大队建设标准中提出的“干部和从事计算机的人员通过计算机应用技能培训,获得相应等级证书”的要求,修订时考虑到实现的难度和有无必要性,分别降低了指标或予以删除;原中队建设标准中提出的“经济欠发达地区中队至少设置学习室、图书室和综合游艺室”的要求偏低,在修订时予以删减;原大队、中队建设标准中提出的“干部达到专科以上学历”的要求,修订时考虑到新形势下干部队伍素质建设的紧迫性,提高了标准等。
(三)调整了有关内容
1、在遵循原标准基本体例和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本着精炼、准确的原则,修订时对部分章节、部分段落、部分文字进行了调整、修改。
2、考虑到特勤大队的性质和任务,在大队建设标准中删除了原标准中关于特勤大队的有关内容,特勤大队执行修订后的中队建设标准。
第三篇:关于新形势下公安消防部队审计工作的思考
关于新形势下公安消防部队审计工作的思考
摘 要:新形势对部队审计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呈现出前所未有的高压态势,如何促进审计工作在维护部队健康稳定发展、提高风险防范管理水平中发挥更好更大的作用,已成为一项“迫在眉睫、亟待破解”的重要课题。文章对消防部队内部审计的内容、职能作用、当前制约消防部队审计工作发展的四个根源性问题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了新形势下提高消防部队内部审计质量的建议。
关键词:新形势 消防部队 审计工作 强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04-160-02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就反腐倡廉工作,作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拒腐防变必须警钟长鸣、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等,都充分说明了我们的党、我们的国家反腐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就公安消防部队而言,消防行政执法是消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防火工作的重头戏,是社会和群众关注的“焦点”,也是权力运行的关键点、问题易发的风险点,部队管理的弱点、难点。新形势下,对部队审计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呈现出前所未有的高压态势,如何促进审计工作在维护部队健康稳定发展、提高风险防范管理水平中发挥更好更大的作用,已成为一项“迫在眉睫、亟待破解”的重要课题。
一、消防部队审计工作的内容
消防部队内部审计是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的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审查、评价,以维护经济秩序、促进依法行政、推进廉政建设的独立性经济监督活动,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审计”是由专门机构和专职人员,依法依规审核检查被审单位会计业务和有关经费、资产、制度规定管理资料的真实性、正确性、完整性和公允性;二是审查和评价经费预算、财务核算以及经费使用决策方案制订和执行情况;三是审核检查经费管理使用的合法性、合理性及其有效性,揭露遏制经济领域中的各类问题,真实披露损失浪费、低效、无效行为;四是审查和评价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有效性、科学性,促进经费管理水平的提升;五是审查和鉴证有关经济效益的实现目标和经济活动的过程,为管理者提供切实、准确的信息服务。
二、消防部队审计工作的职能作用
实施消防内部审计,是通过实际调查检查,对实际结果实施客观公正的评价,来褒贬被管理单位的管理水平。同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性、建设性建议,促进问题的整改和管理措施的完善,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
1.对提高防火监督工作的质量具有促进作用。消防部队内部审计的实施,形成了对执法活动全过程的监督和控制,促进消防执法活动从“监督管理型”向“监督服务型”的转变。近几年审计结果表明,2013年与2012年相比,山东省消防行政许可的案件一次性通过率由64.5%上升到84.3%,案件超期率由8.7%下降到4.6%,执法质量有效提升,社会反响趋好,防火监督工作综合效益明显提高。
2.有利于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开展,对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具有推动作用。从一定程度上讲,审计弥补了组织考察中对领导干部在履职期间遵守财经法纪情况和应承担经济责任完成情况考量的缺失,实现了对领导干部政绩量化的全面考核。尤其是对执法活动的全过程尤其是关键环节形成跟踪控制,这将有力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同时依据有关规定,强化审计结果在干部管理上的运用,提高干部自身素质的紧迫感,遏止为求政绩,无视纪律制度,不按财经法规制度办事的行为,为推动中央“八项规定”的落实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
3.有利于深化有关财经法律法规落实,对强化服务人民群众的思想建设、建设和谐警民关系具有导向作用。加强部队财务工作审计,能够促进被审计单位认真学习领会国家和部队有关财经法规精神,严格执行财经法规。坚持群众路线,建设和谐警民关系,是消防执法工作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客观需要和必然选择。消防部队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也将有力地督促执法人员依法、科学的开展工作,使执法工作更能取得当事人的认知和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的认可,为消防部队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三、当前制约消防部队审计工作发展的四个根源性问题
在看到审计工作作用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审计工作仍存在一定差距和不足,主要表现在审计力量不足与审计任务重的矛盾突出;审计人员履职尽责不到位;审计制度、规范和标准不完善,查核问题不深、分析原因不透;审计队伍作风建设薄弱,文明审计执行不到位等问题。
1.部队内部审计意识不到位,独立性不强。根据近年来调研了解掌握的情况看,存在个别单位、某些人对审计工作认识不到位,对审计工作的目的、意义、作用理解不够,对审计有抵触情绪及敷衍等现象。绝大多数基层消防部队未设立专职审计机构,业务开展、工作指导及结果认定都属相关业务部门代管,审计人员在实际操作中容易违背审计机构独立性等基本原则。
2.审计任务繁重,审计力量不成正比。自国务院46号文件实施以来,国家及各级人民政府对消防部队建设和各项事业发展的资金投入逐年增加,部队内部审计监督领域不断拓宽,审计覆盖面越来越大。艰苦繁杂的审计任务导致审计人员易产生应付思想,忽视了审计质量的要求。甚至有部分审计人员执业意识不强,工作没干劲,缺乏规划和针对性,即使开展了工作也流于形式,走过场,缺乏前瞻性和针对性。
3.审计工作责任制不健全。由于审计人员的缺乏,审计工作中专业人员如何搭配、审计时间如何把握问题上往往把握不清,审计的针对性和操作性较差。甚至将审计等同于财务检查,局限于查处一些微观的违法违规问题,一味地翻凭证、看报表、抄数据,缺乏对部队内部管理结构、内部控制状况、各岗位业务规范状况等事项的建议和评价,抓不住主要问题和问题的主要方面。不重视审计整改,虚假整改或者整改不彻底的情况突出,严重影响了审计效果质量。
4.审计服务引导作用稍显不足。作为综合监督部门,审计的作用不仅仅局限于对工作的事后监督,更应体现对工作的服务引导。但日常审计中,往往对事前审计的服务性认识不足,偏重监督方面的功能,审计的服务作用难以体现,为辅助党委决策、服务基层建设的作用也难以发挥。同时,当前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尚未大范围铺开,官兵知情权得不到保障,基层官兵对重大经济决策、大项开支等敏感问题的审计结果知之甚少,难以发挥监督引导作用。
四、新形势下提高消防部队内部审计质量的建议
综上所述,加强审计工作应着重实现“四个转变”,即在方式上,由事后监督向事前、事中全过程监督转变;在职能上,由单纯监督向监督与服务并重转变;在目标上,由查错纠弊向服务引导转变;在组织上,由审计部门“单打独斗”式的监督,向由审计部门牵头、发动全员参与的监督转变。在工作中应扭住“人员、过程、行为、结果”四个关键环节,注重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成效,为消防事业保驾护航。笔者结合工作实际谈几点看法:
1.加强人才建设是关键。审计工作“人、技、法”中,人是决定性的因素,提高审计质量的关键在于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一是因地制宜,科学有效地搞好审计人员在职培训。从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审计法制教育入手,采取部队内部专业人员授课与社会专家授课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丰富审计人员的工作驾驭能力。培养一批党性原则强、政策水平高、业务技能精、职业道德好、政治坚定、思想纯洁、作风过硬的内部审计人员。二是优化业务能力资源配置,做到力量配置合理。对现有审计人力资源进行合理调配、优化组合,科学整合审计人力资源,最大限度发挥现有审计人员的作用,做到各尽所能,按需分工,以此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和质量。三是着力抓好宣传教育,营造和谐的审计氛围。要把审计工作提高到“讲政治、听党话,促工作”的高度,把审计宣传教育当作一项政治任务来抓,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本着缺什么,补什么,多形式,多渠道,采取科学新颖、喜闻乐见、官兵喜爱的创新宣传教育手段,进一步拓宽宣传教育的覆盖面,增强宣传教育的生动性、时效性和影响力,营造“尊重审计、支持审计、自觉接受审计”的工作氛围。四是调整审计成员构成,强化对审计质量的制约。优化队伍配备,按照德才兼备的要求,确立选用标准,拓宽选用渠道,完善激励机制,可适时采取聘请地方专家或社会审计力量的方式,切实解决好人员缺与能力弱的问题,弥补内部审计专业的不足。
2.加强过程控制是保障。审计质量是指审计人员遵循审计准则的优劣程度。要提升审计工作的质量,规范审计程序及方法是必然要求。一是创新审计技术与方法。实际审计中,要做到多种审计类型和形式的有机结合;充分发挥计算机辅助审计系统的作用;认真研究跟踪审计的新思路。依据具体情况、来决定审计的方法,强化对部队经济活动的实时监控和检查。二是建立多级复核制度。每一个审计项目都要由审计组、业务部门、分管领导等多个层次开展复核,注重对审计证据的充分性、相关性、客观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进行确认,及时发现并纠正存在问题,确保审计取证材料完整、准确。三是强化审计整改。注重审计有关事项以及审计建议是否恰当等方面的复核,处理好清理历史“旧账”和解决当前“新问题”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推行挂牌督办和问责制度,强化后续审计跟踪问效,坚决遏制虚假整改行为,从源头上杜绝“屡查屡犯”的现象。
3.加强行为控制是基础。审计是审计人员收集、整理、审核、检查、比对审计证据的过程,由于审计方法的多样性,各项业务的复杂性,在审计实施中不可避免地存在这样那样的审计风险,再加上审计人员自身能力的限制,对某一问题作出错误的判断在所难免。为此,降低审计风险,必须强化审计实施过程的控制。一是科学制定审计结果评价标准,确保评价客观、正确。制定执法责任评价标准,要由完善制度入手,制定具体的质量考核评价体系,对审计工作质量的好坏予以量化,从而明确被追究对象和责任追究主体。二是严格落实审计程序。实行经济责任和执法责任同时进行,制定周密细致的审计方案,明确审计对象、审计人员、审计时间、审计方式和措施等,按照审计准则的有关要求,获取确凿有效的审计证据,编制审计工作底稿,落实审计公开、审计回避和审计承诺等制度。三是明确审计结果运用规则,完善审计整改长效机制。制定审计结果运用规则,健全审计整改报告制度、责任追究制度、跟踪检查制度、公告制度等,逐步建立“单位主要领导负责、上级主管部门督办、本级职能部门落实、有关部门协作配合、纪检监察部门跟踪问效”的审计整改长效机制。
4.加强结果控制是核心。审计报告是审计结果和审计质量的综合反映,直接关系到审计目标的实现和审计成果的转化。一是评价依据要真实、充分。审计报告应以审计工作底稿为基础,以各类审计凭据为依据,在出具审计报告前应认真完成对审计取证和审计底稿的复核工作,做到审计取证资料全面、准确、事实,对事项的描述客观准确。二是审计结果要公开,问题定性要准确。审计结果实行内部公开,将审计报告和审计问题向执法单位公开,主动接受单位内部对审计结果的公正性进行监督;审计报告中反映的各类问题定性要准确,评价要客观适度。三是切实执行审计报告复核制度。严格落实审计报告的审核把关制度,遇有重大审计项目或者一般审计项目中特别重大的问题,应专门召开审计业务会议讨论研究,由部队主要首长对审计报告进行审批,确保审计结果的科学性与严谨性。四是抓落实促整改彰显审计效能发挥。加大审计整改力度,着力促进审计结果的运用。第一要建立审计问题整改报告制度和回访机制,逐项跟踪落实整改情况和整改效果,防止表面性整改。同时实现“审、帮、促”相结合,坚持监督与服务并重,在审计整改过程中结合具体问题的整改积极宣传财经审计法规知识,及时解答基层审计、会计人员业务中的疑问及难题。第二要借纪检部门之力,显审计之效。对审计中发现严重违法违纪行为的及时上报,并建议移送纪检部门进行责任追究。第三要将审计结果作为评先创优、考核、选拔干部的重要依据。将审计中发现的问题通报纪检、干部、财务、审计等部门,审计结果由多个部门共同享用,同时向上级领导汇报反映,并提出整改建议,形成“一花多果、一果多用”的合力局面。强化经济运行的监管和党风廉政建设的制度制衡力度,与奖惩、干部晋升、“双考”挂钩的相关规定,建立考核结果“记账”制度,直接运用到日常奖惩、干部晋升和“双考”加扣分之中,全面提升审计工作质量和水平,为财经安全运行提供强有力的审计服务与保障。
参考文献:
[1] 王强.提高支队级单位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意义.现代经济信息,2012(10)
[2] 杨王磊.资源整合矿井要加强审计监督降低企业经营风险.经济师,2011(11)
[3] 刘吉成,雷顺加.信息优化是现代审计的一个重要本质.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
[4] 张凤丽.浅谈基层审计质量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现代审计与经济,2008(3)
[5] 林忠跃.提高审计质量,充分发挥监督职能.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6(S2)
(作者单位:山东省公安消防总队后勤部财务处 山东济南 250000;作者简介:刘志强,山东省公安消防总队后勤部财务处高级会计师)(责编:若佳)
第四篇:如何改进和加强新形势下警察公共关系建设
如何改进和加强新形势下警察公共关系建设
加强警察公共关系,塑造新时期警察良好形象,是“二十公”会议确定的一项重要内容,几年来,各级公安机关为改善警察公共关系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对于推进公安民警与群众的交流,塑造良好的警察形象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当前公众对警察形象的整体评价并没有明显改善,相反对警察工作的不理解和不支持,甚至产生误解的情况却有越来越多之势。
今年是党的十七大提出全面建设和谐社会之年,举世瞩目的奥运会、残奥会也在北京召开,然而在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战胜冰雪灾害和抗震救灾伟大斗争胜利之际,在办大事、长国威之时,在六、七月间,全国范围内却连续发生了多起群众暴力袭警和冲击公安机关严重事件。贵州瓮安“6.28”事件,当地公安机关遭到近七个小时的打砸烧,上海闸北“7.01”杨佳案,6名公安民警上班时间被袭身亡。湖北阳新“7.02”事件,十余名暴徒公然驾车冲进派出所打人、抢人;陕西府谷“7.03”事件,当地交通几乎瘫痪,再联想到之前不久发生的江苏杨州民警在众目睽睽之下,被打昏倒在居民小区门口等等事件,可以说在有形无形中给公安工作造成了无法挽回的社会负面影响。
这些恶性事件的发生触目惊心,在广大民警和大众中引起了强烈反响,由此也激烈冲撞了长期以来对警察作为国家强力执法机关在人们心中的传统形象,引发了人们对国家法律的尊严和权威,对警察执法的公平与正义,对警察形象如何树立、警民关系如何加强的深层次思考。这些恶性事件的相继发生,同样也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他说明了长期以来,在公安工作中形成的传统做法和经验,许多方面已经不能适应今天社会发展的需要,说明了公安工作与社会公众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公安工作的顺利开展越来越离不开社会公众的理解和支持,说明目前警察公共关系远远滞后于公安工作的需要。那么,在新形势下如何构建警察公共关系、如何实现警民关系的良性互动,从而开创公安工作新局面?笔者就此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警察公共关系的概念
1978年8月,世界公共关系协会在墨西哥城召开大会,会议认为:公共关系的实施是分析趋势、预测后果、向机构领导人提供意见、履行一连串有计划行动以服务本机构和公众利益的艺术和社会科学。笔者认为:通俗地说,公共关系就是一种内求团结、外求发展的管理艺术。相对于警察的职业范围来说,警察公共关系就是指公安机关通过各种手段,树立良好形象,赢得公众理解、支持和合作,最大限度获得公安事业成功的一种管理功能和工作艺术。他要求公安机关必须运用恰当、有效的办法,协调和改善对内、对外关系,更大限度地谋求公众对公安机关的信任和配合,以求得公安工作效益的最大化。
二、当前警察公共关系的现状及成因
(一)我国当前警察公共关系的发展还处在比较初级的阶段,与一些法治比较建全的少数西方国家相比,我们公安机关自身对警察公共关系的认识还很肤浅,同时,社会公众对警察开展的公共关系活动也不尽认同和配合。
众所周知,由于历史的原因,我们国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警察公共关系建设基础十分薄弱,尤其是在计划经济时代,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警察公共关系建设几近是一张白纸。改革开放以后,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不断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确立过程中,公安队伍才逐步开始向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方向快速迈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警察
公共关系的构架才逐步形成。在这一过程中,一方面,由于公安队伍中只管执法、打击犯罪等片面注重业务的传统观念长期存在,禁锢了公安机关的思想,导致部分公安民警始终把自己放在执法者、管理者的位置,对群众缺乏了解、缺少感情,确实存在着执法态度不好,服务公众观念淡泊,方式方法简单,漠视公民的合法权益的现象,导致了一些工作的失误,给社会公众造成了一定的错觉和误解;另一方面,因为公安工作的特殊性和公安机关的自我封闭,也导致了社会公众对公安工作的不了解。虽然公安机关在近年来为社会稳定和经济建设做了大量的工作,做出了很多牺牲和奉献,但并没有得到公众的真正认可,公众在直观上感觉到、看到的警察工作大都是带有干涉、强制、禁止、取缔等管理性质。加之中国几千年形成的帝王政治、官权意识等思想在公众心目中的根深蒂固,造成群众缺乏法律至上的观念,对国家法律、对民警执法上存在认知偏差,他们不愿主动接近和了解公安工作,只是被动地从民警日常的某个执法活动或某项工作中去片面地评价公安整体工作,很容易造成警民关系的隔阂与对立。
(二)目前我们在开展警察公共关系活动中,组织不健全,活动内容陈旧、形式单一。在国外许多地方,警察公共关系早已是公安机关及警察日常工作的必备课,开展警察公共关系的方式方法也多种多样,有的还请专门的公关公司来开展警察公共关系活动,但在我国,目前大部公安机关对警察公共关系还停留在理论调研阶段,没有建立相应的机构或组织。
就合肥地区来说,从市局层面上,能体现公共关系的组织机构主要是市局新闻中心,新闻中心承担了主要的对外宣传工作,特别是近两年来,市局加强了对公安机关支持社会建设,维护社会稳定、服务社会大众以及广大民警不惜牺牲无私奉献的诸多报道,并建立了新闻发言人制度,在很大程度上为改进公安机关社会公共形象、引导社会舆论纠正对公安机关的认知偏差,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但从各分县局层面上看,没有相应的专门组织,虽然有从事公安宣传的部门,但大多是兼职,比如各分局的指挥室、政治处,既要对内又要对外,而且,在警力和人员配置上也相对较少,大致占到总警力的2%左右。因为事务多、人员少、经费紧等原因,这些部门真正开展的公共关系活动非常有限,很多时候只是为了完成上级要求或考核目标匆忙行事,或者做些零散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宣传方式,不但方式方法简单,而且形式相对单一,没有建立与社会公众有效和多样化的沟通渠道和机制。
(三)当前社会转型,各种矛盾交错复杂,公安工作任务日益繁重,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公民法制意识逐渐增强,对公安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警察罚款、抓人、放人,采用强制措施等都有严格的限制,很大程度上约束了公安机关执法的手脚。加之近年来,各级政府指派的非警务活动逐渐增多,特别是群体性事件处置中,政府的功能大多被弱化,公安机关被推动到了社会矛盾集中的最前沿,与社会公众形成了直接的对立面,稍有不慎,就无形中把公安机关日常做的大量工作淹没进了社会公众的不满情绪之中。而公安机关在对待与公众的矛盾中,内部往往不能很好地进行消化,外部不能很好地进行解释,很容易“吃哑巴亏”。这一方面严重挫伤了公安民警的工作积极性,造成了公安民警对公众的不信任,甚至于害怕与公众打交道,工作中宁愿绕道、躲避、不作为,也不愿引火烧身;另一方面损伤了公众对公安机关的感情,使之对公安机关产生了厌烦和偏激,也加强了公众对公安机关的不信任。两者之间一旦达不到及时的沟通,隔阂和矛盾就会逐步加深。
三、就改进和加强形势下警察公共关系建设几点意见
(一)公安机关要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构建良好的社会信誉。
由于公安机关工作的特殊性,社会公众对公安工作大多都只关心结果,而很少关注过程。如对一些有影响的大要案侦破,会发生群众投诉和信访的现象,从中就能反映这一问题,群众所关心的往往都是关系其自身利益的结果,而非公安机关在解决问题中所付出的努力。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公安机关如何把自身的辛苦劳动展现给社会公众,用认真负责的态度、热情严谨的服务,为自己树立良好的信誉,赢得社会公众的信任、理解和认可呢?很值班大家去思考。
1、要健全公安机关内部的组织体系,包括先进的指挥体系,完备的保障措施,增设专职公共关系的组织机构,加强对从事公共关系方面人才的培养,理顺内部不同部门、不同单位之间的交流和协作。这样,我们在处理各种事务中,才能够做到及时、有效地控制,从容不迫地应对。
2、要坚持以民警为本,充分提高民警个体的工作效率。目前,我国公安机关警力严重不足现状,是很难在短时间得到解决的,要利用现有的警力资源有效保障社会稳定,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就需要我们以民警为主体,在现有的公安管理机制中建立健全各种各样的激励机制、制约机制和惩戒机制,充分挖掘公安现有人力资源,加强对公安民警的教育训练,培养民警个体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3、要利用行政资源,协调好和其他政府部门的关系。公安机关作为政府的一个重要职能部门,本身就处在一个大的社会环境之中,其他政府部门对公安机关的协作和对公安机关的理解与支持,是搞好公安工作不可或缺的因素。例如,民警在日常接处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超越公安管辖范围的非警务处警,而这些处警,往往都涉及到其他政府部门,这些部门如果都能做好自己的工作,那将是对搞好公安工作的有力支持,不仅可以大大减轻公安机关的工作压力,更重要的是可以大大缓解公安机关与社会公众直接面对矛盾冲突的几率。
4、要坚持以行政为本,在优化执法环境的基础上,积极开展社会公关活动,努力实现公安机关与社会公众的良性互动。作为执法主体的公安机关,首先必须要牢固树立严格执法、依法行事的理念,坚决消除长期存在于人们心中的,对“情与法”、“钱与权”、“名与利”的糊糊认识,做到执法执纪公平公正、为人处事不卑不亢。其次要善于公关、经常开展社会公关活动,比如说我们现在开展的“爱民月”、“警察开放日”、“万民访平安”、“警民相约警务室”、“警民恳谈会”等形式,以此推动警民互动与交流,争取社会各界对公安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力戒图形式,走过场,确保各级、各部门、各基层单位有计划、有组织地分步进行,实行月月爱民、天天开放,时时相约、处处恳谈。在活动中,要突出以宣传法律、咨询疑惑、展示公安工作成果为内容,让社会公众时时都能感受到公安工作的存在。再次是要善于利用社会力量开展宣传,包括政府、媒体、网络等,主动出击,跳出当前仅从法律法规和个别大要案的侦破等方面入手宣传的简单模式,将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的各个方面尽可能地向公众展示,刺激公众心理,引导公众对公安工作的关注,提高他们对公安机关的信任度。
(二)公安机关要加强对警察公共关系危机的管理
作为时刻置身于社会公众中的公安机关,在工作中难免要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面对可能危害到公安机关形象的各种危机,公安机关如何妥善处置,最大限度地减少给自身带来的伤害,对促进内部团结、外部和谐,至关重要。
1、要对内坚持预防,完善危机预警和准备机制。“防范胜于治疗”。现代的信息传播十分迅速,公安机关如果不能及时做到对可能影响警察形象危机事件的侦测和发现,就很容易陷入被动挨打的局面,一步被动、则步步被动。因此,公安机关必须要加强对各种警情、舆情的研判和预测,做到提前介入,超前应对,一旦发现重大突发事件、警察过错、公众误解和谣言等苗头问题,要在第一时间争取处事的主动权,在最短时间内作出回应。
2、要对外坚持开放,统一口径,协同行动。公安机关在应对可能影响警察形象危机事件中,首先要向社会公众表明自己开放的思想、明朗的态度,特别要及时掌握社会媒体的动向,媒体固有的利益驱动、猎奇心理,往往会对事件的某一单个环节进行主观臆断和肆意渲染,引发公众对事件的模糊猜测。在这一点上,国外警方对媒体进行“开大门,闭小窗”的做法非常值得我们借鉴。其次要迅速启动社会公关,对事件查清的类型及产生的原因,及时向公众坦诚、准确地进行公布,对下一步的处理原则进行明确阐述。只有我们首先占领正确的舆论导向,才会减少其他不同声音的负面影响。同时,在处理中,还要迅速与事件的责任者、直接和间接受到影响的公众或对象,与事件有关组织和个人,特别是事件的见证人、受害人取得联系,参与事件处置的各部门统一口径、协同行动,并保持与媒体的密切沟通,必要时可派专人、多人参与媒体报道、网络引导,利用公众力量进行疏导,为化解矛盾、解决问题提供支持。
3、要敢于打击,坚决维护公安机关的权威,坚决维护执法民警的正当合法权益。公安工作的最终目的是打击违法犯罪,保护群众,创建和谐社会。比如我们现在的“三基”工程建设,各种基层基础工作的开展,其实就是在为有效打击违法犯罪服务。敢于打击也是公安机关公共关系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打击要把握好“三准”:一是违法犯罪信息来源要“准”。只有确保准确的犯罪信息来源,才能实现对违法犯罪的精确打击和准确防范,从而提高警务活动能力、效率,降低成本。二是打击对象要“准”。只有准确地对该打击的对象实施打击,才能使公安机关的惩罚与震慑作用得到真正体现。三是打击方式要“准”。对待不同的违法犯罪形式,要运用不同的打击方式,做到合法、合理、适度。例如,对一些因无知而不慎违法犯罪,我们可采取温和的打击方式进行处理,让他们感到政府的宽大与温暖。对恶劣顽固、社会危害极大的犯罪分子,就要采用严厉的方式进行打击,决不能姑息迁就。
开展警察公共关系活动,就是要让公众更广泛地、更自觉地参与到公安工作中,让社会公众更多地了解并理解公安工作,从而达到支持公安工作的目的。目前新形势下,我们开展警察公共关系建设,还需要公安机关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只有在各级公安机关的积极行动下,通过长期不懈地努力,警察公共关系机制将会逐步完善,才能在公安工作中发挥积极的作用,才能为构建良好警民关系、构建和谐社会、开创公安工作新局面提供强大保障。
第五篇:做好新形势下公安消防部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探究
党风廉政建设是新时期公安消防部队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关系到部队的健康发展、战斗力的提升和职责的履行。近年来,各级公安机关及公安消防部队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反腐倡廉建设的重大战略思想和公安部党委的决策部署,积极推进公安消防部队反腐倡廉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反腐倡廉建设的形势仍然严峻,任务仍然艰巨。笔者根据自身学习和总结, 就如何做好新形势下公安消防部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谈谈自己的观点。
一、分清形势,回应诉求,切实提高消防部队党风廉政建设必要性新认识
公安消防部队属于公安现役部队,在队伍管理上实行军事化管理。由于列入武警序列同时又行使地方行政职能,决定了消防部队党风廉政建设有自己的特殊性,“既不同于解放军、武警部队,也不同于公安机关其他警种,更不同于一般的行政机关,就是与边防、警卫部队等公安现役部队相比也有所不同”。多年来,特别是近几年来,消防部队各级纪检部门在党委领导下,充分发挥了职能作用,尤其是在开展党性党风党纪教育、警示教育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增强党员干部的为民服务意识、廉洁自律意识、遵纪守法和拒腐防变能力提高、全面推进消防部队党风廉政建设等方面得到了充分发挥和体现。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不断深入,消防工作要不断适应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服务辖区民众和服务广大官兵的新需求,更好地发挥消防职能作用,就必须高度重视并切实加强消防部队党风廉政建设。从社会环境来看:进入转型期以来,各类社会矛盾凸现,人民群众维护自身权益意识明显增强,对执法部门的要求和期望值越来越高,通过上访来表达诉求的意识越来越强。近年来,行政机关不作为、执法不公、工作作风、服务态度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都成为了群众上访上诉的突出内容和新闻媒体重点关注的对象。消防工作一旦出现侵犯服务对象利益的问题和苗头,极易引发群众的不满和社会的负面评论,影响消防部队的整体形象和全面工作的推进。从部队建设来看:近年来,在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消防部队进一步制定完善了各项党风廉政建设制度,严格落实各项规定,确保了队伍整体的纯洁稳定。但各种迹象表明,在消防执法队伍中发生职务性违法犯罪行为的危险性越来越大,隐蔽性越来越强,危害程度越来越高。部队驻地高度分散,官兵受影响渠道广,部队管理教育难度非常大。从担负的工作性质来看,主要表现在:一是消防工作与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息息相关,渗透到每一个社会细胞。公安消防部队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保卫者,又直接参与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一旦出现腐败问题,影响到的不仅是自身建设,而将是整个社会。二是经费来源渠道较多,既有国防开支的人头经费,又有政府业务经费、社会赞助和罚没收入,容易因体制、机制和管理上的漏洞产生腐败现象。三是公安消防部队既是现役部队,也是公安机关的一个警种,干部人事实行条块结合的双重管理体制,制度和监督还不十分完善,容易出现管理上的“空档”。四是公安消防机构作为政府的行政执法机构,本应接受政府的监督和制约,但一些地方政府领导认为现役部队执行的是军纪,党风廉政建设应该由部队抓,与地方关系不大,因而对消防执法往往疏于监督。
二、分析重点,正视现实,扎实推进消防部队党风廉政建设取得新成效
近年来,公安消防部队不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严厉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官兵素质得到明显提高,队伍面貌有了显著改善,取得的成绩令人可喜,但从近几年查处的违法违纪案例来看,仍然不能掉以轻心,部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依然任重而道远。
(一)当前基层消防部队党风廉政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突出表现在:一是部分官兵宗旨意识淡化。少了艰苦奋斗,淡了勤俭节约,降了道德标准,却长了享乐主义、浓了拜金主
义,严重腐蚀和影响了官兵思想健康。二是少数官兵以权谋私。一些人放松思想改造,忽视党性培养,在消防工程审核验收中“吃、拿、卡、要”,并利用职务之便收取好处费。三是部分官兵学风不够端正,学习不够深入,学习走形式和走过场。政治觉悟难以提高,工作不扎实,生活作风散漫。四是少数官兵滥用职权,执法不公不廉。个别执法人员为民执法理念不端正,服务态度较差,办事拖拉,甚至出现故意刁难群众的现象;有的失职、渎职,执法不作为、乱作为。五是在选人用人方面还存在一些不正之风。
(二)基层消防部队党风廉政建设的主要瓶颈。目前,党风廉政建设为部队的全面建设起到了思想、作风、纪律保证作用,确保了部队的高度稳定和集中统一,但是也存在一些需要引起重视和加以改进的模糊认识和不良倾向。
1.教育常抓但效果不明显。“千腐败、万腐败,都是思想先腐败。”廉政教育作为廉政建设的基础环节,在廉政建设中处于重要位置。廉政教育可谓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但是有一部分人并不是真讲、真信、真参与,而是作壁上观或人云亦云,甚至拒绝接受教育,致使教育效果不明显。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以下方面:一是教育形式不灵活。教育只是简单停留在听一场报告会、参观一次展览等等,没有形成良好的廉政文化氛围,导致受教育者参与积极性不高。二是教育缺乏亲和力。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不能产生心灵上的共鸣,教育活动不能做到“顺耳”、“入耳”,很难使受教育者“入脑”、“入心”。三是教育重点不突出。“上边有病,下边吃药”,这样的牢骚虽有些偏颇,但也不无道理。应该重点受教育的领导干部,常常以教育别人的面孔出现,自己却不吃“药”,使教育的重点和反腐的重点统一不起来,往往导致教育效果不明显。
2.制度常提但落实不到位。少数单位对反腐倡廉工作重视不够,认为部队发展是硬指标,反腐倡廉工作是软指标,抓反腐倡廉不下真功夫;有的对如何加强预防和惩治腐败工作思路不明晰,办法不多,原则要求多、具体措施少,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不到位;有的甚至从个人利益或小团体利益考虑,出了问题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压而不查,查而不严;还有的单位虽然制定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但往往是满足于按上级的口径提出要求,联系工作实际少,没有把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看作是促进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率先垂范,既管好自己,又带好队伍的重要举措。这样就使得制度变成一纸空文,成为“挂在墙上”的摆设,不能成为廉政建设和预防腐败的重要保障。
3.教训常有但反省不深刻。在进行典型案例剖析和反面典型教育时,缺乏教育后的讨论,没有举一反三,这样导致教训只是一时的触动,缺乏深入反省,不能长期对照自己,不能做到警钟长鸣。一些同志在进行思想剖析时,缺乏深层次的思考和剖析,达不到改造思想、净化灵魂、洗礼人格的目的。
(三)廉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影响着战斗力的生成。
1.影响部队形象。消防部队担负着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职责,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形象。温总理说过,我们的一言一行代表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加强部队廉政建设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是践行胡锦涛总书记“忠诚可靠、服务人民、竭诚奉献”三句话总要求的重要保证,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行动,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自觉投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决心和体现。如果我们在党风廉政建设上发生问题,不能做到为民、务实、清廉,不仅直接关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落实,而且直接损坏党和军队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损害
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危害到党和军队的革命事业,丧失民心。2.影响部队建设。现实生活中,党员领导干部容易成为腐败高发人群。领导干部位高权重,是被拉拢腐蚀的重点对象,如果缺乏有效监督,自身又抵制不住种种诱惑,很可能走上腐败的道路。同时,党员领导干部又是部队建设的中坚和骨干力量,是重大问题的决策者,又是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组织者和实施者,肩负着团结带领广大官兵完成作战训练任务,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任,党员领导干部如果发生严重违法违纪问题,不仅给部队建设带来巨大损失,而且影响领导作用的发挥,必将严重影响部队建设进程,甚至可能丧失宝贵的发展机遇。
3.影响部队士气。部队在党风廉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会导致官兵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世界观、人生观错位,价值观扭曲,把手中的权力视为交易的筹码,以权谋私、权钱交易。党员领导干部不能廉洁从政,以权谋私、贪图享受,轻者,“己不正,焉能正人?”,丧失领导威信;重者,“上梁不正下梁歪”,不仅败坏一方风气,而且自身的言行将影响和带坏一批官兵,上下“一条心”,导致“吃、拿、卡、要”、“冷、硬、横、推”之风弥漫,部队一盘散沙。
三、因地制宜,与时俱进,不断推动消防部队党风廉政建设再上新台阶加强基层消防部队党风廉政建设,与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分不开,与全体消防官兵的共同努力分不开。同时,要因地制宜地搞好分类指导和督促检查,善于发现和总结工作中的新问题、新经验,积极探索加强消防部队党风廉政建设的新思路、新办法。
(一)拉起“警戒线”,从思想上筑牢防线,警示官兵“不想为”。党风廉政建设的好坏,关系到消防事业发展大局,为此,要创新工作方法,营造一种全新的廉政理念,形成人人思廉、倡廉、养廉的消防廉政文化氛围,并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一是抓好经常性廉政教育。把党风廉政教育纳入党委中心理论组学习内容,每年党委理论中心组进行一次反腐倡廉理论专题教育;把廉政教育纳入干部培训课程,每年利用干部轮训进行廉政专题授课;坚持以“纪检日”活动为切入点,狠抓支部每月一次纪检日活动制度的落实,同时将党风廉政教育纳入到部队经常性教育轨道,营造“善读书、明事理”的良好氛围,增强自律意识和遵纪守法的自觉性,使“干事、干净”的核心理念深入人心。
二是抓好“两面性”廉政教育。“不虑于微,始成大患;不防于小,终亏大德”。要注重发现和培植身边的先进典型,大张旗鼓地宣传和表彰遵纪守法、廉洁勤政、秉公执法的好典型,弘扬正气,尽力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说服身边人。同时,抓住典型的违纪违法案件,深入剖析其踏破道德防线、僭越党纪国法界限的蜕变过程以及“一人不廉,全家不圆”的严重后果,使官兵从中吸取教训,起到“廉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不断增强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和拒腐防变能力。
三是抓好廉政文化建设。将廉政文化建设纳入警营文化及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创建一
批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创树一批廉政文化示范单位,开展廉政征文、演讲等廉政文化活动,教育、引导广大官兵,深入推进廉政文化进警营、进家庭、进工作岗位、进官兵思想。
(二)筑起“防火墙”,从源头上规范制度,约束官兵“不能为”。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第三次全会上反复强调:“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制度建设”。这“一个坚决,二个更加注重”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的重点。抓好这个重点,必须抓住源头,把制度建设贯穿于廉政建设的各个环节,体现到各个方面。
一是强化关键环节抓实重点部位。要建立完备的执法工作制度,坚持“阳光”操作。对消防行政许可、消防监督执法等工作,要从制度上实行有效控制,真正体现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二是建立严格的目标岗位责任制。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必须坚持标本兼治、整体推进,必须抓住责任制这个“龙头”,制订科学有效的措施,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强化权力制约机制,规范执法行为,巩固和发展全部队共同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深入开展。
三是建立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要建立起一个监督网络,实行上级监督和下级监督相结合、组织监督和群众监督相结合、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相结合。对凡因不负责任或弄虚作假、接受当事人贿赂的人和事,严肃予以追究,决不姑息迁就;对构成犯罪的,要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决不手软。只有这样,才能体现纪律的刚性,产生震慑作用,最终达到减少和遏制违纪违法案件的发生。
四是破旧立新,完善修订不合时宜的旧制陈规。要根据形势和任务的变化,顺应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跟踪聚焦党中央每年反腐重点和新政,及时废除不合时宜的旧制度,完善和修订不符合、不适应反腐倡廉新形势、新特点的老规定,从而使各项制度能适应形势的发展要求。
(三)执行“铁纪律”,从监督上发挥制度刚性,强制官兵“不敢为”。消防部队实行专职纪委副书记之后,不仅增强了纪检、监察的力量,更加强了消防部队党风廉政建设,为更好地履行纪检、监察的职能提供了组织保证。为此,消防部队纪检、监察人员就更应切实维护好制度的“刚性”,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一是要积极配合党委抓好本系统党风廉政建设教育,把党风廉政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定期或不定期的提请党委研究商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从源头上防治腐败与各项基础业务相统一,努力实现加强反腐倡廉与促进消防工作的良性互动。
二是要根据上级党委要求,及时建立健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的制度和规定,并在实际工作中抓好落实。对本单位落实不到位,规定执行不好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
三是要加强对重大问题决策的监督。“不受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凡是本单位的重大问题,必须经集体商量、民主决策,对没有按照程序要求进行决策的问题,适时向本单位主要领导或党委提出建议、意见,不断加强党内生活的原则性,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做到重点“业务”开展到哪里,监督就跟踪到哪里。
四是强化责任监督。要设立和完善内部监督制度,对各类工程建设、物资采购和财物分配等事项,加强全程监督;要全方位、多渠道自觉地接受上级监督、官兵监督和舆论监督,以完善和规范行政行为。要做到苗头性问题及时抓,倾向性问题、普遍性问题专项治,真正使消防官兵在工作上有作为,在违纪违法上不敢违。
五是要加大案件查办力度。要提高依纪依法办案的能力和水平,认真研究案件发生的新特点,拓展查办案件的治本功能,完善查办案件的组织协调机制,协同纪检监察和公安、检察部门,严厉查办违法违纪案件,及时清除消防部队肌体上的毒瘤,从而确保部队的清正廉洁。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既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任务,又是一项现实而紧迫的工作,做好这项工作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在新的历史时期,必须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和胡锦涛总书记“三句话”总要求为统领,锐意进取,扎实工作,不断把党风廉政建设引向深入,为打造一支“忠诚可靠、服务人民、竭诚奉献”的消防铁军而努力奋斗!(作者:吴宗旭 责编:于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