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乡镇规划编制工作情况汇报

时间:2019-05-13 17:13: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十二五乡镇规划编制工作情况汇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十二五乡镇规划编制工作情况汇报》。

第一篇:十二五乡镇规划编制工作情况汇报

十二五乡镇规划编制工作情况汇报

十二五乡镇规划编制工作情况汇报

“十二五”时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也是我镇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期,谋划好这个阶段的发展战略、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及发展重点,并制订相应的政策措施,对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为此,我镇高度重视“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根据国家、省、市、县“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有关会议和文件精神,结合我镇实际,对编制工作进行了精心组织和周密安排,顺利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现自查总结如下:

一、切实做好编制基础性工作

为加强规划编制工作的组织领导,我镇成立了以镇长任组长,分管副镇长任副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任成员的黄鹿镇“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分管副镇长任办公室主任,抽调业务能力强,工作踏实的同志任办公室成员,并配备了电脑及办公桌椅等办公设施,最大限度地从硬件上保证编制工作的顺利开展。对需要的数据收集,外出调研及参加会议等工作,经常由主要领导亲自安排联系和协调,同时在外出用车、差旅报销、手提电脑等方面给予了保障。

为确保规划编制的质量,编制工作人员加强与县发改局等县级部门的沟通与协调,实时进行工作对接,掌握工作重心,准确把握了编制原则及方向。

二、把握重点、顺利完成编制工作

首先是深入了解,透彻分析镇情。编制人员结合县志编纂工作收集的基础资料,并充分借助农业普查、经济普查、污染源普查等历史资料,做到了镇情了

解透彻,认识深刻,并在深刻分析镇情的基础上,形成了坚持“特色农业立镇、休闲旅游兴镇”总体取向的编制思路,突出基础设施完备、城乡生活同质化的基本要求。

其次是广泛征求意见。编制人员先后向村社干部、老干部、老党员、外出务工成功人士、场镇各单位负责人等进行座谈,问卷调查等方式的调研活动,调研内容重点在基础设施的薄弱环节、重点建设项目的确定等方面,保证了项目编制的前瞻性和民生性。http://

第三是加强工作衔接。主动加强与编制主管部门县发改局的工作对接,加强与项目实施部门县建设、水务等各部门的工作对接,加强向编制督导部门县北片工作督导室的工作汇报。按时完成规划文本的编写工作,并经县北片工作督导室的审定,已送呈县编制工作领导小组。

我镇“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体现了立足实际与面向未来相结合,认真总

结与调查研究相结合,统筹兼顾与重点发展相结合,宏观规划与微观可操作性相结合,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几个特点,必将对我镇未来几年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规划蓝图。

第二篇:梅州市十二五规划编制

关于印发梅州市“十二五”

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

梅市府办〔2010〕57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府直属和中央、省属驻梅各单位:

《梅州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业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按照实施。

梅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二○一○年四月三十日

梅州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十二五”时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市结合贯彻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全面推进绿色崛起、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时期。科学编制和实施好“十二五”规划,事关我市未来长远发展。为确保圆满完成编制任务,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33号)、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粤府办〔2009〕119号)精神和省发展改革委的部署,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编制原则

编制“十二五”规划,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科学分析世界经济格局深刻调整带来的新机遇新挑战,进一步厘清发展思路,创新发展模式,抓住战略重点,把握前进方向,探索有效途径,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努力争当全省山区市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

一要坚持科学发展。编制“十二五”规划要充分体现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按照统筹兼顾原则,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的有机统一;按照创新驱动的要求,实现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按照绿色发展的要求,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为我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

二要坚持先行先试。改革是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也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关键所在。结合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在编制“十二五”规划时,要坚持先行先试,大胆改革创新,努力探索科学发展的新途径、新举措和新机制,为新一轮发展提供强大动力。要围绕落实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规划,加快建立相关体制机制,形成市场配置资源、企业自主发展、政府宏观调控的良好格局。要以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为突破口,全面推进社会管理、财税投资、统筹城乡发展等领域改革,努力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进一步加强与港澳合作,充分借鉴香港的国际化经验,创新与港澳紧密合作的思路和方式,创新外经贸发展方式。

三要坚持协调发展。要把规划编制工作与破解区域协调发展的难题结合起来,全力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明确主体功能定位,贯彻落实配套区域政策,形成主体功能定位清晰,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互协调,公共服务和人民生活水平差距不断缩小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加快推进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提升核心竞争力和辐射、服务、示范能力,带动城乡加快发展。实施“双转移”战略,促进各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产业转移承接,解决制约山区发展的短板问题。

四要坚持民生优先。编制“十二五”规划,要把改善民生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始终,把发展的目的真正落实到富民、为民、安民上,实现和谐社会共建共享。致力于形成合理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切实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千方百计扩大就业,满足社会成员的就业需求;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障制度;健全公共服务制度体系,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五要坚持继承与发展。在“十二五”规划的编制过程中,要坚持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的关系,认真总结我市积极应

对国际金融危机的经验成果,做好与《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以及省委、省政府《关于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排头兵的决定》和市委、市政府关于推动绿色崛起实现科学发展的决定等政策文件的衔接,体现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要与主体功能区规划等一批重大规划相衔接。

二、编制任务、程序和时间安排

(一)市“十二五”规划纲要。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即总体规划)是战略性、纲领性、综合性规划,是编制本级和下级专项规划、区域规划以及制定有关政策和计划的依据,其他规划必须符合总体规划的要求。

市“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由市政府提出,市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批准。起草工作由市发展改革局牵头,市有关部门参加,分三个阶段进行:一是2009年底至2010年初,市有关部门按照市府办《关于印发梅州市“十二五”规划前期研究课题的通知》(梅市府办〔2009〕76号)要求,完成“十二五”规划前期研究工作。市发展改革局根据前期研究成果,于2010年5月底前提出“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报市政府审定。二是2010年6月起,市发展改革局组织开展规划纲要的研究起草工作,组织各县(市、区)、各部门研究提出纳入市“十二五”规划纲要的重要指标、重点任务、重大项目、重要举措等,于8月底前形成规划纲要初稿。9月底前形成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三是2010年10月起,市发展改革局将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印发,广泛征求各县(市、区)、各部门、专家,以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各方面的意见,修改完善后,于12月底前报市委、市政府审定。2011年初由市政府提请市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批准。

(二)市专项规划。

专项规划是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特定领域为对象编制的规划,是规划纲要在特定领域的细化,也是政府指导该领域发展以及审批、核准重大项目,安排政府投资和财政支出预算,制定特定领域相关政策的依据。市专项规划分重点专项和一般专项两类。重点专项规划主要集中在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和环保生态、经济体制改革、公共事业和公共服务、质量和安全等需要政府主导的重点领域,以及

涉及国民经济重要布局的一些重要行业。市重点专项规划由市有关部门牵头,组织相关单位共同编制,县(市、区)政府参与,报市政府审定。编制工作分阶段进行:一是2010年6月底前,各重点专项规划牵头部门会同参与单位提出工作方案和规划草案的写作提纲。二是2010年9月底前,各重点专项规划完成初稿,并报送市发展改革局。市发展改革局就重点专项规划初稿中的重大问题进行研究,将重要的内容纳入到市“十二五”规划纲要中。三是2010年12月底前,各重点专项规划牵头部门将规划广泛征求各县(市、区)、市有关部门、专家等各方面意见后,形成送审稿,并与市“十二五”规划纲要衔接后,会同市发展改革局联合上报市政府审定。

市一般专项规划(含部门规划)由市有关部门根据省相关部门的要求及工作需要提出,并由各部门自行组织编制和印发,报市发展改革局备案。

(三)各县(市、区)“十二五”规划纲要。

各县(市、区)“十二五”规划纲要由各县(市、区)政府提出,由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批准。各县(市、区)编制“十二五”规划纲要,要符合省、市“十二五”规划纲要和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总体要求,并与省有关区域规划、省市重点专项规划及相邻地区的规划相衔接。各县(市、区)“十二五”规划纲要的编制进度,应尽可能与省、市同步。各县(市、区)“十二五”规划纲要经同级人民大表大会审议批准后,报送市发展改革局备案。各县(市、区)的专项规划可根据本方案的要求安排自行确定。

三、编制要求

(一)认真总结“十一五”规划的实施情况。各县(市、区)、各部门要对本县(市、区)、本部门“十一五”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估,总结成功经验,查找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主要矛盾,为编制“十二五”规划奠定基础。同时,要认真总结“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的经验,改进规划编制工作方式方法。

(二)加强重大问题的研究。在当前国内外发展环境错综复杂、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的大背景下,要把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与促进长远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加强对全局性、战略性重大问题的研究。要

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认真分析“十二五”期间面临的重大问题,围绕重点任务、重点领域、重点区域以及重大工程等,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政策措施。要突出规划重点,切实加强政府履行公共职责的基础设施、重要资源、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等领域的规划工作。

(三)加强规划目标的研究和测算。要根据“十一五”发展情况和国内外发展环境的分析,研究提出本地区、本部门“十二五”发展的主要指标,特别是约束性指标,以更好地发挥规划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作用。指标的设置和测算要做到四个兼顾:一是兼顾全面和重点,在全面反映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建设的同时,突出对促进科学发展、加强薄弱环节发展具有标志性意义的目标和指标;二是兼顾连续性和阶段性,既要对“十一五”规划的主要目标进行科学继承,又要与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要求有机衔接;三是兼顾需要和可能,既要适度超前、鼓舞人心,争取最大限度地满足各方面的合理需求,又要实事求是、切实可行,经过努力可以实现;四是兼顾预期性和约束性,既要适当设置一些引导市场的预期性指标,又要突出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要求,尽可能研究设置一些相关的约束性指标。

(四)加强重大项目的研究和论证。重大项目是规划实施的重要载体,是实现规划目标的重要手段,是规划的重要支撑。在政府的规划中,重大项目主要包括应由政府配置资源的交通、能源、水利、环保、生态、市政、教育、科技、文化、质量和安全等建设项目,也包括一些应由政府协调建设、涉及国民经济重要布局的重要产业大型项目。要研究提出一批“十二五”期间需要建设的关系全局、意义深远、带动作用强、主要由政府组织实施的重大项目,并做好重大项目特别是需由财政安排建设资金的重大项目的前期研究及论证工作。

(五)加强规划编制的民主性。在规划编制过程中,要采取座谈会、协调会、公布规划草案等多种形式,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增强规划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在编制程序上,要建立和完善规范化的民主制度、衔接制度、论证制度、公布制度和评估制度等。

(六)加强规划间的衔接协调。要高度重视规划衔接工作,使各类规划协调一致,增强规划在解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大问题上的合力。规划衔接要遵循下级政府规划服从上级政府规划,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服从本级和上级总体规划,专项规划之间不得相互矛盾的原则。需要衔接的内容包括主要指标、基础设施和重大产业布局、重大政策等。同时,要加强各重点专项规划与国家、省有关规划的衔接,争取所提出的重大项目列入国家、省相应规划。

四、组织领导和经费保障

“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责任大,各县(市、区)、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提高认识,增强规划编制工作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要加强组织领导,制定规划编制工作方案,落实工作机构、工作人员和工作经费。编制市“十二五”规划纲要所需经费由市政府安排;重点专项规划所需经费视具体情况由市财政局核拨;一般专项规划的编制经费在市各部门预算经费中统筹解决。各县(市、区)编制规划所需经费,由同级财政部门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第三篇:乡镇”十二五“精神文明建设规划

乡镇”十二五“精神文明建设规划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广泛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海西绿色腹地建设服务,促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全面协调发展,根据省、市、区-2014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规划,结合我镇实际,制定镇-2014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规划。

一、总体要求

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围绕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中心强区建设,深入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省委提出的“四个重在”、“四谋发展”的要求,紧紧围绕四个文明和新农村建设,以提高人的素质为根本,以思想道德教育为重点,以环境建设为基础,以群众性创建为载体,以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为动力,以营造充满创业激情的人文环境为目标,全面推进文明建设工作。

二、基本原则

1、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要牢牢把握发展这个主题,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服务,努力使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在服务大局中推进,在服务大局中深化,在服务大局中提高,促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协调发展。

2、以人为本,注重实效。要把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和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有机统一起来,着力提升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坚持为民惠民,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多办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实事,让人民群众在创建中得到实惠,切实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创建活动的积极性。

3、继承创新,持续运作。要紧扣时代主题,挖掘优势资源,坚持规划的指导性原则,充分调动各村各部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既要与省、市、区规定的项目相衔接,根据精神文明创建内涵的拓展和项目指标的变化,努力扩大创建的领域;又要立足于传统项目、载体和品牌,进一步展现优势,努力从我镇地方文化传统和区域文化特色中汲取精华,创造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新形式新经验,增强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时代特色和区域特色。

4、统筹兼顾,整体提升。要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立足现实,着眼长远,把突出重点与兼顾全面紧密结合,量力而行,尽力而为。要坚持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与全镇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相衔接,与现有相关法规制度相衔接,从现有基础出发,根据各村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特点,加强统筹力度,梯次递进,整体提升。

三、创建目标

集全镇之智,聚全民之心,举全镇之力,营造高效廉洁的政务环境、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争创-2014年市级文明乡镇。

四、主要任务

(一)夯实基础,深化文明村镇创建

改善农村面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全面加强农村基础设施、人居环境和社会事业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幸福指数。深化平安乡镇、平安村庄建设,保持良好治安秩序。各村各部门要加强惠农政策的协同运作,加快和完善农村交通设施、通信基础设施、能源设施、防灾减灾设施、卫生基础设施、养老服务设施、教育文化设施建设,加强乡镇、村庄规划,开展村容村貌整治,优化农村生态环境。深化农村殡葬改革,倡导文明、环保、节俭殡葬新风。以建设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农村基层文化服务能力为重点,大力加强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大力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和农村路网向自然村延伸、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文化站(室)、农家书屋、农村电影放映、文化宣传栏、家园清洁、改水改厕、农民体育健身等惠民工程建设,努力满足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农民生产生活质量。

创新活动载体,提升村镇创建水平。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目标,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深入开展创建文明村镇活动。综合运用文明村镇、文明信用户、十星级文明户、文化中心户、科技示范户、969155农业服务热线等创建载体,提高农民素质,培育文明乡风。进一步丰富和深化“五要工程”、“评五星、树新风”、“立四榜、树样榜”、“美德在农家”、“婚育新风进万家”等创建活动,努力培育一到两个能对外开放、对内示范的高标准文明生态村典型。进一步创新载体,拓宽农村文明创建平台。发挥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老人协会等群众组织作用,引导农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创建、自我提高。适时召开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现场会,总结推广农村精神文明创建经验,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水平,力争成为全区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先行镇。

加大配合力度,提高村镇文明程度。充分利用“互动联动、共建带创”活动,丰富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内涵,加大人力物力投入,提高生活品位,增强服务实效,促进文明村镇的整体提高。

(二)抓好“三大活动”项目,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创建工作的活力来自主题鲜明、形式多样、富有成效的活动。目前在全国普遍开展的“讲文明树新风”活动、“社会志愿服务”活动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活动,已经成为创建工作的三大基本项目,必须在新一轮创建中持续抓好,全力推进。

1、深入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进一步提升公民思想道

德素质

继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以“科学发展、四求先行”为主题,以“延平挑大梁,勇当突破工业排头兵”为载体,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进一步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广泛开展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为主要内容的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在全社会大力唱响共产党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的时代主旋律。要把“八荣八耻”的基本要求渗透到公民道德教育之中,继续开展“爱祖国、爱福建、爱家乡”主题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大力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和发展。

深入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突出抓好文明礼仪、公共秩序、社会服务、村镇环境四个重点环节,围绕生活礼仪、社会礼仪、赛场礼仪、职业礼仪、校园礼仪、涉外礼仪等主要内容,抓好文明礼仪知识普及等宣传教育活动,引导人们树立“文明礼仪”的良好形象。建立健全各类人员文明礼仪行为规范体系,突出抓好公共卫生、公共秩序、公共交往、公共观赏、公共参与等领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引导人们在公共场所、人际交往、交通出行中遵守则、讲公德、守秩序,不断提升文明素质。着力抓好家园意识和环保理念的培育,引导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讲究卫生、植绿护绿、节能减排,努力提高村镇环境质量,促进和谐建设。

积极开展公民道德实践主题活动。组织推荐道德模范、“感动闽北十大人物”评选和学习宣传活动,使评选的过程成为开展道德实践、促进道德养成的过程,在全镇形成学习、崇尚、争当道德模范的热潮。运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书籍等各种媒介对道德模范和“感动闽北十大人物”进行多形式、全方位宣传,使先进人物事迹广为传颂,营造讲道德、学榜样、做好事的浓厚氛围。精心开展“我们的节日”宣传教育活动,突出抓好清明、端午、中秋、春节等传统节日系列文化活动,引导人们认知、继承、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使之在参与中凝神聚气。

2、深入开展社会志愿服务活动,进一步营造文明和谐社会氛围

完善志愿服务工作机制。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文明委《关于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意见》和省、市、区文明委《志愿服务活动规划》,结合实际,制定出台志愿服务实施意见,成立以文明办牵头,组织、民政、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老龄办等共同参与的志愿服务活动协调小组,整合社会各类志愿者队伍,扩大志愿者队伍规模,拓展志愿服务领域,完善志愿服务网络系统。健全完善统一的志愿者注册制度、管理系统和信息服务平台,健全志愿服务的各项制度,推动志愿服务规范化、经常化。

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围绕讲文明树新风、扶危济困、应急救援和大型社会活动,广泛开展“海西建设我先行”志愿服务活动。大力宣传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为主要内容的志愿精神,推动志愿服务理念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乡村,在全镇营造参与志愿服务的良好氛围。组织成立一批专业志愿服务工作者,提高我镇志愿者的服务能力,使志愿服务成为广泛吸纳社会各界人士参与精神文明创建的有效载体。

3、深入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活动,进一步净化社会文化环境

推进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工程建设。以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为目标,以净化网络、网吧、荧屏声频、校园周边环境和图书市场为重点,坚决遏制淫秽色情等违法有害信息的传播。综合运用教育、法律、行政、技术和经济等多种手段实现对社会文化环境的长效管理,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把依法打击与教育引导未成年人自觉抵制结合起来,把开展专项行动与加强日常管理结合起来,把加强行业自律与强化社会监督结合起来,把加强监管力量与提高技术防范能力结合起来,明确管理责任,加强统筹协调,加大督查考核力度,把净化社会文化环境的工作任务落到实处,积极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文化环境。

深化未成年人道德实践主题活动。以“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为主题,积极实施“小公民道德建设”计划,扎实开展“文明小标兵”、“孝敬父母、体验亲情”、“和谐校园”、“爱心奉献”等道德实践主题活动,创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载体,做大做强创新品牌项目。

加强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进一步落实未成年人活动场所的公益性质,加大对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的规划和建设力度,在村镇基础设施建设中,配套建设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公益性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充分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公益性文化设施以及各种社会资源,开展道德教育和道德实践活动,培育未成年人爱国情操和高尚道德。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认真贯彻落实《福建省各级领导班子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目标、工作机制及其考评原则》精神,全面实行领导班子精神文明建设目标管理责任制,落实“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文明办组织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切实把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实绩作为考核领导班子、使用和奖励干部的重要依据。充分发挥文明办在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中的协调和指导作用,建立健全文明创建活动的长效机制。

(二)加强队伍建设

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要求,切实加强文明办队伍建设。完善村镇精神文明工作网络,培养工作骨干,不断提高村镇两级精神文明工作骨干的政治素质、思想水平、工作能力,树立良好形象。

(三)加大资金投入

要按照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加大对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资金投入,把精神文明创建的投入纳入镇财政预算,保证这方面的投入增长不低于同期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每年安排一定的精神文明创建专项经费,用于精神文明创建的宣传、推动、奖励。要不断完善投入机制,进一步拓宽筹资渠道,逐步形成适应我镇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筹资机制,完善多渠道、多层次的投入体系。用好用足文化经济政策,鼓励社会各界对精神文明创建给予财力和物力的支持。坚持勤俭办事业的原则,合理安排创建资金,努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第四篇:乡镇社区十二五规划

乡镇社区十二五规划

乡镇社区十二五规划

根据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实施意见》,加快我镇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合理配置卫生资源,优化城市卫生服务机构,建立较为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满足居民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需求和上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关于编制十二五规划要求,现结合镇社区服务中心的实际情况,作如下规划:

一、发展现状

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和县政府及镇人民政府驻地,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怒江峡谷第一镇”。地跨高黎贡山东麓至碧罗雪山西麓的怒江两岸,东与老窝乡相邻,西

与缅甸接壤,北与鲁掌大兴地乡相接,南与上江乡相连。境内山高谷深,沟壑丛横,最高海拔3100m,最低海拔800m,据大理、保山通往怒江州所有属各县及缅甸边境要道,距省城昆明581公里。有8个办事处村民委员会,其中农村办事处6个,城镇街道居民委员会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距镇人民政府约5公里。片区人口数为30977人,其中老人口为5000人、小沙坝人口数为400人。

中心在职职工35人,退休10人,在职职工中卫技人员31人,占中心职工总数的,卫技人员中高级职称1人,占卫技人员总数的,中级职称11人,占卫技人员总数的。初师级为19人,其中以工代技2人,占卫技人员总数的。后勤人员4人,占全院职工总数的,全院职工全部聘合上岗。

二、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方向,将大力发展

社区卫生服务,深化城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有效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重要举措。为居民提供安全、有效、便捷、经济的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为实现率先发展、率先发展追赶跨越,奋力崛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提供强有力的卫生服务保障。

三、规划目标

建设规划:根据云南省卫生厅、云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云南省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下发的《云南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指导意见》通知云卫〔〕212号文件精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建设规划为:全中心占地面积约为1亩,其中中心综合大楼建筑面积约为3000平方米,按现在市场价每平方米1800元,总投资初步测算为600万元。建设时间为10个月。于2012年投入使用,并能开展以社区为范围、家庭为单位、健康为中心、人的生命为全过程、以老年、妇女、儿童和慢性病人为重点的集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

育、计划生育指导为一体的综合性社区卫生服务。

人才培养:继续加强人才培养,增强宣传力度,鼓励再职人员进行再教育学习,使得平时工作认真,责任心强,思想过硬的年轻同志到上一级医院进修学习,力争在十二五期间使医务人员的学历都在大专文凭以上。计划2011---2012年到昆明进修学习人员3人,分别是:b超、放射和检验,进修学习时间为1年。2012年---2015年计划分别到州人民医院和云南省附一院进修学习人员5人,分别是:内科、儿科、妇产科、中医科、外科,进修学习时间为1年,经费大约为20万元。

2011-2015年,建立健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居民健康档案电子管理系统、社保刷卡机和康复中心的建设。总投资初步测算为220万。

2011年向上级争取急救车1辆交通车1辆,经费大约为30万元。、农村卫生工作:农村卫生工作是

我国卫生工作的重点,关系到保护农村生产力,振兴农村经济,维护农村社会发展和稳定的大局。我中心是基层医疗卫生单位,不但肩负着各民族人民的健康,对保护农村劳动力和农村经济的发展都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也是我们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因此,搞好农村卫生工作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

⑴村卫生室的建设:按国家、省、州和县关于村卫生室建设标准完成村卫生室建设,需要建设的村卫生室有:小沙坝村卫生室、老村卫生室、白水河村卫生室、瓦姑村卫生室、苗干山村卫生室、双美地村卫生室共6个村卫生室,平均每个村卫生室建筑面积为100平方米,总投资初步测算为60万元。

⑵农村卫生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积极做好农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搞好乡村医生的基础免疫接种率达到90,强化免疫接种率达到80。

⑶农村卫生的保健工作:积极做好

农村孕产妇的住院分娩、育龄妇女和儿童的保健工作。住院分娩率达到70,孕产妇、儿童保健覆盖率分别达95%,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100/10万以内。

⑷做好乡村医生和计生管理员的培训工作要每年一期,内容包括传染病防治、国家扩大免疫、地方病、全球基金项目、计生管理员相关知识、妇女儿童保健和孕产妇住院分娩知识的培训五期,需要经费10万元。

四、发展目标、根据县人民政府办公室下发的《县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实施方案》要求,2011年基本让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房屋、设备、人员配备等基础条件达到国家规定标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合理,服务功能健全,人员素质较高,运行机制科学,监督管理规范,居民可以在社区享受到疾病预防等公共卫生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医疗服务。、到2012年不断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的总体水平,让我中心辖区内的社区

卫生服务覆盖率达到90以上,使社区居民真正享受到社区卫生服务的服务。在十二五期间居民健康档案的建档率力争达到80,建立健全居民健康档案的电脑录入工作,真正实现居民健康档案的电子管理。、在十二五期间完成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的社保卡刷卡系统配置安装工作,让社区居民真正享受方便快捷的社区卫生服务。共计需要医保刷卡机5台。、建立健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康复中心。康复中心是社区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区居民慢性疾病及重大疾病手术后恢复的功能锻炼的重要场所。切实保障社区居民的康复需要。、在十二五期加强乡村一体化管理工作,制定出有效的实施方案,整顿乡村医生队伍,加强农村卫生工作,加强对乡村医生的培训,每季度不少于1次,严格执行院务会提出的“布置、监督、检查、指导、收集”十字方针彻底改变工作

被动和没有头绪的局面。那一世范文网

认真学习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认真贯彻实施“云岭先锋”工程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按照“抓关键,求实效”的原则,紧紧围绕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进一步深化学习,不断增强宗旨观念、群众观念和服务意识,切实解决少数医务人员服务意识淡薄,服务态度差等突出问题。

严格执行药品购销工作,逐步完善跟标工作,做好药品经营委托制度,坚决制止和纠正“不送礼不办事,不给红包不热情,不给好处不负责”的恶习,狠刹“收受红包”、“接受吃请”、“药品器械回扣”、“弄虚作假”等不正之风。

积极稳妥地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努力扩大医疗覆盖面,大力开展对农村群众送医送药活动,减轻农民群众的医疗负担。认真组织医务人员学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方案》,做到财务管理,报销制度及时、准确。

第五篇:潜江市“十二五”规划编制情况汇报

潜江市“十二五”规划编制情况汇报

“十二五”时期,是潜江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发展环境重大变化,加快推进城市转型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科学谋划好“十二五”发展思路,编制好、实施好“十二五”规划,意义十分重大。下面,就我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十二五”时期,我市要加快推进“一区两带三极”战略格局的形成,按照资源接续渐替、产业循序渐转的思路,推进城市转型发展,努力建设中部县域经济强市;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努力成为联接鄂西旅游圈与武汉城市圈、承载纽带功能的新兴城市;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建设成具有水乡园林特色、历史文化底蕴丰厚的生态宜居城市。

(一)经济发展方面

“十二五”时期,初步考虑地区生产总值按年均增长12%把握,人均生产总值力争超过45000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以上。力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450家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9%。外贸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5%。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6%。

(二)结构调整方面 到2015年,三次产业结构比达到12:50:38,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提高5—6个百分点。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服务业就业比重。增加居民收入,改善消费环境,提高居民消费率。加快城镇化建设进程,稳步提升城镇化率。

(三)自主创新方面

到2015年,全市科学研究和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增加,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明显提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0家左右,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占GDP的比重提高5个百分点。

(四)资源环保方面

到2015年,全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10600.00公顷;基本农田面积不低于91700.00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20%以上。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及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稳步下降。城镇污水处理率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显著提高。

(五)民生改善方面

城镇居民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城镇新增就业五年累计达到5万人,五年转移农村劳动力达到5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4.0%以内。教育水平明显提升,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十五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明显增加。城镇一体化社会救助体系更加完善,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覆盖面大幅增加。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

二、主要措施

(一)实施“一区两带三极”发展战略,优化市域经济发展格局 为进一步统筹、优化市域经济社会发展,结合主体功能区规划实施的要求和潜江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我们提出了建设“一区两带三极”的市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作为“十二五”期间市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抓手。

1.建设以中心城区为重点,辐射周边的城矿乡统筹发展示范区。按照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重点推进示范区规划管理、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加快做好示范区建设规划,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棚户区改造和农民公寓建设。探索推进示范区内失地农民和被征地农民的生活补助、就业安置、养老保险等工作,探索建立统筹城乡的财税、土地、社会保障等制度。鼓励和支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吸纳就业。发挥示范区的示范带动作用,有序推进集镇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建设两条产业集聚发展带。

一是着力打造以潜监线为主轴的沿线新型工业、高新技术和循环经济带。以加快推进潜江城市转型、建设湖北省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城市为重点,以沿潜监线的潜江经济开发区、园林经济开发区、杨市工业园等园区为载体,突出循环经济发展和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形成在全省有影响的特色产业集群区和循环经济示范区。

二是着力打造以襄岳线为主轴的沿线水利工程景观、生态农业和文化旅游带。大力推动曹禺文化、龙湾遗址等文化资源开发建设,加快兴隆枢纽现代水利工程景观、田园景观和休闲观光农业等自然资源开发,重点推动“中国曹禺剧本奖创作基地”、“中国剧协梅花奖艺术交流中心”和旅游基础设施等重点项目建设,积极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建设襄岳线文化旅游产业带。3.加快建设三个经济增长极。

一是积极服务江汉油田发展。按照“共建矿区,共建园区,共建城区,共抓转型,共同发展”的理念,积极服务油田发展。稳步发展油气勘探开发,通过加大勘探投入和提高油田开发采收率,努力实现稳油增气。加大石油工程技术服务力度,通过装备更新和技术进步,发展特色技术,提高服务水平,扩大外部市场份额。进一步做大石油机械装备制造业,通过产品研发和发展特色产品,建设百亿石油装备制造基地。

二是重点加快工业园区发展。以工业园区污水处理、电网改造、道路等建设为重点,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升工业园区承载力。采取统一规划、严格控管、项目对接、迁村腾地、基础设施配套、创新体制机制的办法,逐步将现有的园林、杨市、总口三个园区连接起来,打造大园区。完善工业园区服务体系,以金融、行政等服务体系建设,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和信息化、仓储物流等生产性服务建设为重点,全面提升园区的服务层次和服务质量。完善园区管理体制和产业引导政策,促进工业园区规范管理,引导产业集聚发展。力争“十二五”末,工业园区工业增加值达到200亿元以上,成为市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点。三是大力推进国有农场发展。充分发挥国有农场在土地资源、产业基础、综合发展条件等方面的优势,加快推进农场经济特色板块发展。力争“十二五”期末,农场工业总产值突破100亿元,农业总产值突破30亿元,第三产业总产值突破15亿元,农场经济在全市比重达到20%左右。

(二)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全面推进城市经济转型 按照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的思路,优化工业产业结构,突破性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大力培育接续替代产业,促进资源枯竭城市由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全面推进城市经济转型。

1.努力构建优势工业体系,提升工业经济核心竞争力。坚持循环经济发展原则,走整合、创新发展之路,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精心打造特色产业,大力培育新兴产业,不断优化工业结构,拓展产业间的相互融合,扩大市场主体规模,构建产业结构相对完整的优势工业体系。

一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坚持市场导向、企业主体、政府引导、政策扶持的原则,围绕传统产业的结构优化与技术升级,加强产学研联合和先进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提升产品技术档次,使医药、纺织服装、油气勘探与开发、有色金属冶炼与加工以及盐化工等传统产业的发展尽快步入以技术进步为主要增长方式的轨道上来。二是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着力推进小龙虾特色产业融合互动,积极发展特色生物产业。依靠科技创新和产学研相结合,建设技术水平一流、生产和销售规模全国最大的国家级甲壳素产业基地,打造中国甲壳素之都。全力支持江汉油田所属江汉机械制造、江钻股份,以技术含量高的优势产品引导和占领市场,打造“中国一流、世界知名”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石油机械制造企业。

三是加快培育新兴产业。加快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持续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企业。在五大产业的基础上,围绕生物医药、电子信息、节能环保、家具制造等新兴产业和高科技项目,重点建设华中家具产业园,支持发展九龙工贸环保型粉沫涂料项目、泉文公司年产万吨商品质活性炭项目、金铃汽配汽车内饰材料项目等新材料产业;围绕武汉新友泰、光华电子、巨特电子等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加大产品研发投入,支持耐高温远程测温系统工程项目、高纯石英玻璃等离子项目、航天透玻材料项目、高硅纤维项目建设。

四是积极培育市场主体。支持重点龙头企业做大做强,鼓励关联企业、上下游企业加强联合,提高产业集中度,推进“百亿元产业工程”和“支柱产业倍增计划”。扩大规模以上企业数量,支持现有规模以上企业加快发展,力争“十二五”末新增规模以上企业200家以上,规模以上企业总数翻一番。大力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支持中小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扶持发展一批“专、精、特、新”的中小企业。继续实施全民创业工程,鼓励高技能和高层次人才创业,努力培育一大批科技含量高、成长性好的中小型民营企业。2.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突破性发展现代服务业。

充分发挥潜江地处湖北承东启西桥梁城市、“两圈一带”战略中圈与圈节点城市的区域优势和交通优势,优先发展文化旅游、物流、商贸、房地产、金融、中介、信息等重点行业,重点推进文化旅游业、物流业和商贸业发展,稳步发展房地产业,引导和促进其他新兴服务业发展,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深入推进工业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试点工作,逐步将潜江建设成为区域的水乡文化旅游中心和江汉平原的物流中心。

一是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加快“曹禺文化产业园”建设,做好曹禺文化品牌文章。发挥“中国小龙虾之乡”优势,办好龙虾节,大力发展会展业。加快楚文化游、名人文化游、现代水利工程体验游、乡村休闲游相结合的四大文化旅游产品体系建设;构建以襄岳线为主轴的水利工程景观、“水乡园林”风光和楚文化特色的旅游带,形成文化和生态相辅相成的旅游线路。加快建设中国戏剧家协会曹禺剧本奖创作基地、中国戏剧家协会梅花奖艺术交流中心、龙湾遗址、返湾湖、两李故居、兴隆水利枢纽工程和借粮湖等7个文化旅游景区;建设龙湾镇、积玉口镇2个文化生态保护区。

二是突破发展物流业。以引江济汉工程为依托,建设以煤、原油和化工产品物流为主,具备汉江航运物流信息调度功能的潜江港(泽口)物流园区;利用“一横两纵”的高速公路网络,建设荆岳线至潜江的铁路线和物流信息化服务平台,形成以化工产品、纺织与服装、百货、建材和铝制品物流为主的潜江火车站物流园区;依托高速公路和国省道,建设以农产品、水产品物流为主的后湖物流园区。三是提升传统商贸业。以建设枢纽综合物流商贸基地为目标,完善商贸业空间布局。重点发展以片区商业生活中心为载体,以服务社区居民为主的大型综合超市;充分发挥供销社网点作用,不断培育新的农村流通组织,形成以大型商贸企业为核心、中小商业网点相配套的综合性商贸中心区。打造以“五七油焖大虾”为特色、汉江水产品菜系为主导的餐饮业。创建潜江小龙虾美食品牌,引导和支持有实力的餐饮企业加快发展,开展连锁经营,将潜江小龙虾推向全国市场;规范发展“农家乐”;积极引进武汉城市圈知名餐饮企业进驻潜江,带动潜江餐饮业发展。

四是稳步发展房地产业。充分考虑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城镇化建设发展水平、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发展面向低收入家庭的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面向城镇中等收入家庭的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适当建设部分高档商品房;以建设农民公寓、公共租赁房等方式,妥善解决新城区居民和进城务工人员的居住问题;通过棚户区改造重点解决城镇老居民区、国有工矿企业、农垦区、林区职工的住房问题。

3.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

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依托优势农产品生产,依靠科技进步,着力发展以绿色农业、高新农业、低碳农业、循环农业、生态林业、生态观光农业、订单农业、农业产业化经营为发展方向的现代农业。

一是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大力发展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积极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快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努力实现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快油菜、棉花、蔬菜和瓜果等优势传统产业发展,逐步建设一批优质农产品基地。

二是加快生态型农产品种养基地建设。依托优质棉、“双低”油菜、名优蔬菜、三元猪、江汉鸡、优质水禽、小龙虾、速生杨等优势农产品,建设一批生态型农产品种养基地。

三是发展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发展,帮助解决龙头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紧紧抓住省级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的契机,加快华山水产、莱克水产、巨源油业等国家、省和市级龙头企业发展。通过改制创新,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做大做强。

(三)加快发展绿色经济,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1.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节能减排。

一是构建循环经济体系。以潜监线循环经济示范带建设为主轴,建设新型工业化和循环经济产业带,引导新项目和搬迁项目向这一工业带集聚。实施总量控制,严把项目准入关,严控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发展,强化节能、节水和资源回收利用,不断提高资源综合效率,全面推进清洁生产,打造循环型企业。搭建园区循环经济平台,完善园区的物料系统、水系统、能量系统集成,加快工业区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深化循环经济推进机制创新,努力构建“企业内部循环”、“ 企业之间循环”、“产业配套循环”、“潜江与城市圈内外循环”四维循环体系。

二是加强节能减排。按节能减排要求,严格推行清洁生产审核制度。提高潜江经济开发区行业准入门槛,提高张金经济开发区和江汉盐化工业园清洁生产准入门槛,控制入园企业的数量和质量;在园林经济开发区和杨市工业园实行淘汰高耗低效企业制度。2.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综合利用效率。

一是优化水资源配置。以保障水资源承载和保持水环境容量为目标,实行开发与保护并重,大力推进汉江流域和四湖流域生态环境整治;配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四项补偿工程建设。实行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破解资金瓶颈,实现改善水生态环境、塑造水乡园林城市的目的。以高效、可持续利用为目标,依靠科技进步,采取严格、有效的水资源管理,强化节水措施,优化水资源配置。调整种植结构,发展节水型农业,基本普及先进的灌溉技术,努力减少农业面源污染。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推进清洁生产,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二是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优化中心城区的土地资源配置,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文化产业等占地少的行业,按照土地级差地租的要求,合理确定城市不同地区的开发强度,提高土地、交通等基础设施的使用效率。调整现有村镇的数量和布局,重点向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村镇倾斜,促进土地资源集约利用,提高土地使用效率。结合农业生产机械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要求,加大农田整理力度,适当调整农用地内部结构。

3.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生态转型。

一是加强城镇污染治理。重点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推行和完善污水、垃圾收费制度,推进污水处理设施市场化建设和运营。二是进一步削减工业污染。以化工行业水污染治理为主攻方向,在潜江经济开发区、江汉盐化工业园集中建设工业污水处理设施,大力削减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缓解工业污水对环境的压力。三是加快生态环境安全保障能力建设。加强环境监控与管理能力建设,完善城市大气监测、噪声监测、水环境监测等生态安全监控与预警体系。

(四)提升城市承载功能,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 1.强化中心城区集聚功能。

统筹兼顾产业配合、空间配置、设施配套等各个方面,实现城区利益最大化;进一步强化中心城区的综合实力和服务功能,提升中心城市的区域带动力和辐射力。以潜监线、襄岳线为市域重点发展轴,引导人口与产业向发展带集聚,以轴带面推动市域城镇体系发展。2.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城市建设步伐,拓展城区规模,完善城市功能,改善人居环境。按照“完善道路网络,连接东西城区,建成环形道路”的思路,完成主要道路的建设以及扩宽改造和整体改造。加强城市新区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主干道及支路的道路和配套设施建设工程,推进行政中心、农民公寓、部分文体设施建设,启动污水处理及配套管网建设和垃圾处理建设。

3.积极引导人口城镇化。

以产业发展为重点,采取多种形式扩大城镇就业,引导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和城镇转移。开展城镇户籍制度试点,鼓励农村人口进入主城区和小城镇定居,对在城市已有稳定职业和住所的进城务工人员,要创造条件使之逐渐转为城镇居民。4.加快综合交通体系建设。

立足现有交通基础,加大投入,完善相关配套设施,打造多式联运、高效率、多功能的综合交通体系,全面提高对外交通辐射能力。

(五)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加快体制机制创新

一是深入推进“两型”社会建设,加快各领域体制机制创新。积极推进以市场为取向的各项改革和制度创新。深入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进一步稳定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落实耕地保护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加快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教育体制和文化体制改革。着力推进“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最大限度地聚合各种发展资源,加快城市圈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市场体系、城乡建设、生态环保“五个一体化”建设进程。二是实施开发带动战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坚持对内对外开放并举、扩大出口比重与优化出口结构并重、引进资金技术与引进人才并行、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全面做好开放工作。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增加自有品牌、自主技术及标准出口比重,突出抓好重点产业、重点企业、重点产品的出口,提高企业跨国经营能力,努力促进出口稳步提升。

(六)推进社会转型发展,促进和谐潜江建设

实施民生保障工程、人居环境工程、平安城市建设工程和“城乡一体化”工程等四个工程。加快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力争到“十二五”末实现全市农村全覆盖。

积极发展教育、卫生事业。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城镇各类中、小学校及学前教育设施,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提升义务教育学校规范化办学水平,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镇各级各类学校的数字化教育服务体系。整合现有职业教育资源,建设职业教育园区。加强卫生医疗服务、监督和保障体系建设,提升服务能力,到“十二五”末,建立起适应多层次、多样化需求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繁荣文体事业。实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程,抓紧规划筹建市、镇、村三级公共文化设施。发展体育事业,全面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构建亲民、便民、利民的体育服务体系。

(七)健全规划实施机制,确保规划目标实现

成立“十二五”规划实施领导小组,按照规划要求,及时掌握动态,加强协调,形成合力,扎实推进规划实施。在规划实施中,加强组织协调,认真执行国家产业政策,组织落实重大项目,确保规划目标顺利实现。注重对规划实施过程中不确定因素的监控分析,组织开展“十二五”规划的中期评价,适时对规划目标和措施按程序进行修订调整,以保证规划实施的连续性。

三、建议

(一)恳请省委、省政府帮助争取国家增加资源枯竭城市财力性转移支付补助资金的额度,并延长期限5—10年。同时,恳请省委、省政府对我市发展接续替代产业给予政策支持。一是在土地利用上给予政策扶持。二是接续替代产业园区发展过程中,涉及居民搬迁的任务非常重,仅靠我市财力难以解决,恳请省政府将我市园区居民搬迁纳入棚户区改造范畴,享受有关优惠政策。三是继续在转型专项项目上给予支持,重点支持体现转型特点、充分吸纳就业及接续替代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推动我市接续替代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二)恳请省委、省政府在湖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中将我市纳入国家层面重点开发区域。

(三)由于武汉等地的区域优势,圈内各城市的部分企业迁入到区位优势城市,目前,我市已迁出多家企业(江钻股份、东方汽车零部件公司、潜江制药、油田设计院等)。为保障迁出地的既得利益,带动圈内各地经济发展,建议省政府对此类企业完成的税收按基数保留给迁出地,新增部分按迁出地与迁入地各50%的比例予以分配。

(四)鉴于江汉油田和国有农场剥离教育、卫生医疗、社会保险、社会建设、职工安置移交给地方,造成地方财政压力增大,经初步估算,上述四个方面的资金缺口达8亿元左右。我们建议省政府继续实行税收省级集中增量返还政策。

(五)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的资金投入,在各级环保专项资金项目的确定上,对我市给予一定倾斜。

2010年9月8日

下载十二五乡镇规划编制工作情况汇报word格式文档
下载十二五乡镇规划编制工作情况汇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西丰县“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经验

    西丰县 “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经验 按照国家、省、市的统一部署,西丰县“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从2009年12月启动至2011年5月,历经一年半的时间圆满完成。《西丰县国民经济和......

    “十二五”规划编制情况说明1

    灵宝市大中型水库库区和移民安置区 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规划编制水库库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规划是确保库区和移民长期发展与稳定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是国家安排库区......

    长治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长治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长治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高新区管委会,市直各委、局、办: 《长治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已经市人......

    十二五规划纲要编制记

    科学发展的行动纲领——“十二五”规划纲要编制记 3月14日上午,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闭幕会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高票获得通过。 从《......

    某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十二五”是我市积极应对国内外发展环境重大变化的时期,是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战略目标的时期,也是加快我市工业化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关......

    南宁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南宁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南府办〔2009〕40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各管委会,市直各有关部门: 《南宁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

    _十二五_规划编制工作情况汇报

    “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情况汇报 —资兴市“十二五”规划办 自“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启动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下,以及相关单位大力协助下,市“十二五”规......

    团风县林业局十二五规划编制

    团风县林业“十二五”规划编制 根据团政办发[2009]115号文件精神,为了认真编制好《“十二五”期间团风林业生态发展规划》,我局在总结“十一五”规划取得成果的基础上,本着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