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直面问题
直面问题,剖析原因,砥砺前进
----田丹宏对照检查材料
根据召开组织生活会的要求,我联系自身的思想和工作实际,重点查找自己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对个人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了更深层次的剖析,达到了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我完善、修正缺点、增强党性的目的。现对照检查如下:
一、存在问题
(一)政治合格方面。主要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政治学习重形式,轻内容,无内化;政治学习停留在抄笔记、写心得、记过程的问题,没有深入理解精神内涵;二是已学习,不应用,不变通,机械的学习,没有理论联系实际,达到不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执行纪律方面。主要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工作的主动性不强,思考问题和安排工作依然存在拖、等、靠、推的问题,在主动出击、创新工作上依然欠缺;二是执行命令上存在应付差事的问题,只求完成任务,不求质量。
(三)品德合格方面。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工作情绪化影响工作效率,情绪好时工作积极,情绪低落时,工作消极;二是说话不讲艺术,简单鲁莽,言语不谨慎;
(四)发挥作用方面。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工作担当不够,有患得患失的思想,思考个人得失过多,能推就推,怕担责任;二是不能持之以恒,往往虎头蛇尾,不能一以贯之,缺少工作韧性。
二、原因剖析
之所以个人存在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
1、信仰不够坚定,学习不够深入、不能把全部心思用于工作;
2、没有危机意识,存在得过且过混日子的思想,没有把工作当做事业干的勇气和持久力;
3、个人修养不够,没有完全按照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的言行,没有标杆意识,做不到站直腰杆、言语严谨、率先垂范;
4、对工作存在复杂性和艰巨性认识不足,遇到问题不能想办法解决,而是将问题的解决寄托于领导拍板定案。
三、今后努力的方向。
(一)加强理论学习,牢固树立“四个意识”。
提高自己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以解决思想和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以改进自己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成效为落脚点,特别要在理论联系实际、指导实践上下真功夫,不断提高理论学习的效果,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推动学习聚焦到做上。
(二)创新务实,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认真贯彻和落实上级党政各项决策和部署,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尽职尽责做好各项工作。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实现学习方式、工作理念、工作手段和工作机制的创新,最终达到工作成效的不断提高。要不断总结和完善工作经验,提出新思路、新方案,拿出新举措,开创工作新局面。
(三)严以律己,做干净干事的好干部。
深刻领会从严治党的重要意义,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树立为党为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把个人的追求融入党的事业之中,坚持教育事业第一、师生的利益第一;要保持思想道德的纯洁性,正确对待权力、金钱、名利,在生活上艰苦朴素,勤俭节约,不奢侈浪费,不追求享受;在工作作风上,要深入实际,要努力做到善于克服消极思维、模糊认识所造成的各种束缚,破除急躁情绪,迎难而上,积极工作,努力提高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
第二篇:直面问题更需要勇气
在一些地方,有的领导干部忙于交际应酬,对具体工作不管不问,出现问题时一头雾水,搞不清楚状况。有的面对问题时“打乒乓球”,互相推诿、躲躲藏藏,把新问题推成了“老大难”。有的则“和稀泥”、“纸包火”,能拖则拖,把小问题淤积成了大问题。其结果是直接导致领导干部乃至政府部门公信力的丧失。
当前我国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矛盾和问题有所增多。正如马克思所说,“问题是时代的口号”,矛盾的出现反而是解决前进障碍、推动发展进步的重要契机,历史正是在问题和矛盾的不断产生与解决的循环过程中向前发展的。出现问题就怕得不得了,不敢正视,不敢直面,不是一个唯物主义者应有的态度和心胸。
是否敢于直面问题,是一个态度问题,更是一个能力问题,有时候能力甚至决定态度。因而,在端正面对问题的态度时,着眼于建树直面问题的能力很有必要。
敢于直面问题,首先就要有面对质疑的承受能力。承受能力源于面对问题时的底气,而底气则取决于对待工作“敢于担当、乐于奉献”的事业心、责任感。作为领导干部,在任何名利的诱惑下都要身正影直、清正廉洁、拒腐防变,确保不做问题的“典型”和“源头”。在复杂紧急的情况下,都要“每临大事有静气”,确保头脑清醒、不自乱阵脚。而在祥和安宁的环境下,应当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只有这样,才敢在问题出现的时候“大大方方站出来”,才敢于承受各种可能的质疑,做到“心中有数、底气充足”。
直面问题的目的在于解决问题。能不能最终解决问题,关键在于有没有准确到位的分析能力。解决问题就像大夫看病一样,前提是要对“顽疾”有正确的判断,知道病症出在什么地方,缘于什么诱因。这种能力的基础,在于平时工作中对权力责任清楚于脑,对办事方法和手段烂熟于心,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走向“把好脉”。而在抓重大工作、处理重点难点问题时,对一些薄弱环节和不太起眼但事关全局的“关节点”不放过,更多着眼于制度机制的建树,做好预防和准备。如此,当问题出现时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症结所在”,保证“对症下药、药到病除”。
直面问题,不能没有掌控大局的谋划能力。有的领导干部在处理棘手问题时,往往“拆东墙补西墙”,“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甚至“慌不择路”。究其原因,就在于缺乏全局意识,找到了“点”但顾不了“面”,以致顾此失彼,使工作陷入被动。只有站在全局高度,冷静分析问题性质和来源,弄清问题是否有倾向性、普遍性,准确评估损失程度和影响范围,防止问题“蔓延开来”,同时杜绝“早完早了事”的想法,着眼于从根本上、系统地解决问题,才不会“按下葫芦起了瓢”,才有问题“攻克一个、解决一片”之效。
第三篇:求是文章:直面问题攻坚克难
直面问题 攻坚克难
—— 写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一批总结第二批部署之际
日前,中央召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一批总结暨第二批部署会议,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总书记的讲话,站在党和国家全局的高度,充分肯定了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取得的明显成效,系统总结了活动的成功经验,深刻阐述了开展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性紧迫性,明确提出了搞好活动的目标任务和基本要求,对于巩固扩大第一批活动成果,确保第二批活动扎实深入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历时半年多的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取得了人们真切感受到的显著成效,“四风”蔓延的势头真的被刹住了,党员干部受到一次生动深刻的群众观点、群众路线教育,党内生活出现了新变化新气象,带动了社会风气整体好转。对此,群众充分认同,党内外积极评价。可以说,这次教育实践活动是改革开放以来最富成效的一次全党集中教育实践活动,为我们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作了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的重要准备,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影响,必将载入我们党的史册。
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有非常明显的特点。一是聚焦“四风”,要解决的问题很明确、很集中,这对于取得成效至关重要;二是领导带头,中央政治局首先带头,然后是省部级领导班子带头,班子里又是一把手带头,非常管用;三是抓得很紧,中央政治局常委同志直接抓点、作出示范,中央活动领导小组直接抓面、螺丝拧得很紧;四是突出关键环节,特别是开好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进行专项整治,以问题整改衡量活动成效。实践表明,这次活动指导思想正确、预期目标合理、方法步骤得当、组织领导有力,为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积累了重要经验。
讲认真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态度,也是攻坚克难的需要。毛泽东同志讲过:“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总书记在听取河北省委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体情况汇报时指出: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讲认真不仅是态度问题,而且是关系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大问题,是关系党的性质和宗旨的大问题,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全局的大问题。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四风”已是党内顽疾,有顽固性、反复性,活动之初人们信心不足。但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的实践证明,认真不认真大不一样,对党内存在的顽症痼疾,只要认真、较真、动真碰硬加以解决,就一定能够见到成效。深化改革需要攻坚克难,作风建设也需要攻坚克难。这股“认真”劲儿应该体现在干事创业的方方面面,也应该体现在党内生活的方方面面。
真正拿起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个武器,形成严肃健康的党内生活,是我们党拒腐防变、永葆先进性纯洁性的必然要求。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彻底抛弃了过去那种以整人为主要特征的党内斗争方式方法,实现了党内生活正常化,保证了全党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聚精会神干事创业。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能够取得伟大成就,与党内生活长期保持团结和谐的局面是密切相关的。但是,一分为二看问题,团结和谐的局面之下也存在另一方面的倾向,在“斗争哲学”失去市场的同时,“好人主义”也在滋长。团结和谐与一团和气、维护团结与好人主义,两者的界限往往就一步之遥。这些年,党内相当普遍地缺乏严肃认真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缺乏积极的思想斗争,缺乏刚性的要求和约束,庸俗的“关系学”代替了应有的原则性,无原则地保持一团和气,你好我好大家都好,有问题既揭露不出来更解决不了。一方面,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是党的中心任务,任何事情都不能干扰党的中心工作,不能影响全党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大局,这一点必须牢牢坚持。另一方面,现在党内生活中存在的主要不良倾向,确实是好人主义、自由主义,它已成了党内“流行病”,不治好这种流行病,不足以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特别是不可能有效遏制各种消极腐败现象的滋长蔓延。近年来揭露出来的一系列腐败大案,令人震惊,表明反腐败是事关党生死存亡的大问题。这次教育实践活动表明,切实拿起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武器,在当前有着极大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只要精心指导、稳妥把握,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就不会损害团结、影响工作,恰恰有利于增进团结、促进工作。应该像总书记要求的那样,大胆使用、经常使用这个武器,使之越用越灵、越用越有效,以此促进民主集中制的贯彻执行,促进党内生活的严格规范,促进党性原则基础上的团结,切实提高发现和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
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已进入尾声,但收尾不是收场,还有许多后续工作需要继续落实。形成优良作风不可能一劳永逸,克服不良作风也不可能一蹴而就。纠风之难,难在防止反弹。教育实践活动有期限,但贯彻群众路线没有休止符,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是第一批的延伸和深化。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市县领导机关、领导干部和基层单位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更直接,其不良作风更直接损害群众利益、伤害群众感情。必须着力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认真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各类问题,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开展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要坚持主题不变、镜头不换,贯彻“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以严的标准、严的措施、严的纪律坚决反对“四风”。要对照理论理想、党章党纪、民心民声、先辈先进“四面镜子”,以补精神之“钙”、除“四风”之害、祛行为之垢、立为民之制为重点,推动思想认识进一步提高、作风进一步转变、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为民务实清廉形象进一步树立、基层基础进一步夯实。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是永葆党的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传家法宝。为民、务实、清廉是党的群众路线的本质要求,也应该是党员干部的基本价值观。党的群众路线、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任何时候都不能丢,丢了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全党同志要自觉投身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生动实践,让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深深植根于思想中、真正落实到行动上,以作风建设新成效汇聚起推动改革发展的正能量,在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伟大斗争中更加奋发有为。
第四篇:直面问题要勇气更要能力
领导干部直面问题要勇气更要能力
在一些地方,有的领导干部忙于交际应酬,对具体工作不管不问,出现问题时一头雾水,搞不清楚状况。有的面对问题时“打乒乓球”,互相推诿、躲躲藏藏,把新问题推成了“老大难”。有的则“和稀泥”、“纸包火”,能拖则拖,把小问题淤积成了大问题。其结果是直接导致领导干部乃至政府部门公信力的丧失。
当前我国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矛盾和问题有所增多。正如马克思所说,“问题是时代的口号”,矛盾的出现反而是解决前进障碍、推动发展进步的重要契机,历史正是在问题和矛盾的不断产生与解决的循环过程中向前发展的。出现问题就怕得不得了,不敢正视,不敢直面,不是一个唯物主义者应有的态度和心胸。
是否敢于直面问题,是一个态度问题,更是一个能力问题,有时候能力甚至决定态度。因而,在端正面对问题的态度时,着眼于建树直面问题的能力很有必要。
敢于直面问题,首先就要有面对质疑的承受能力。承受能力源于面对问题时的底气,而底气则取决于对待工作“敢于担当、乐于奉献”的事业心、责任感。作为领导干部,在任何名利的诱惑下都要身正影直、清正廉洁、拒腐防变,确保不做问题的“典型”和“源头”。在复杂紧急的情况下,都要“每临大事有静气”,确保头脑清醒、不自乱阵脚。而在祥和安宁的环境下,应当 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只有这样,才敢在问题出现的时候“大大方方站出来”,才敢于承受各种可能的质疑,做到“心中有数、底气充足”。
直面问题的目的在于解决问题。能不能最终解决问题,关键在于有没有准确到位的分析能力。解决问题就像大夫看病一样,前提是要对“顽疾”有正确的判断,知道病症出在什么地方,缘于什么诱因。这种能力的基础,在于平时工作中对权力责任清楚于脑,对办事方法和手段烂熟于心,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走向“把好脉”。而在抓重大工作、处理重点难点问题时,对一些薄弱环节和不太起眼但事关全局的“关节点”不放过,更多着眼于制度机制的建树,做好预防和准备。如此,当问题出现时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症结所在”,保证“对症下药、药到病除”。
直面问题,不能没有掌控大局的谋划能力。有的领导干部在处理棘手问题时,往往“拆东墙补西墙”,“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甚至“慌不择路”。究其原因,就在于缺乏全局意识,找到了“点”但顾不了“面”,以致顾此失彼,使工作陷入被动。只有站在全局高度,冷静分析问题性质和来源,弄清问题是否有倾向性、普遍性,准确评估损失程度和影响范围,防止问题“蔓延开来”,同时杜绝“早完早了事”的想法,着眼于从根本上、系统地解决问题,才不会“按下葫芦起了瓢”,才有问题“攻克一个、解决一片”之效。
第五篇:直面群众问题 做好基层信访
直面群众问题
做好基层信访
图河镇 常苏芹
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我有幸参加了我县举办的90后青年干部培训班,在此次培训班的过程中,我们通过理论学习,实地调研,小组讨论等形式进行学习,提升了思想境界,开拓了眼界范围,增强了表达能力。在此次学习结束后,作为一名基层的信访工作人员,基层的信访工作多而复杂,需要的能力也是多种多样的,尤其需要有和群众沟通的本领,而如今的基层信访工作矛盾越来越突出,对于基层信访工作,我有以下几点看法:
(一)基层信访现状
一是现在基层信访总量居高不下,仍呈上升趋势。信访内容主要是要求解决诸如就业、就学、安置、补偿、养老、医保、低保等工作、生活中的现实问题。
二是群众集体上访有较大幅度上升,规模扩大。群众联名来信增多。
三是无序上访问题突出,处理难度较大。群众越级上访、重复上访已成趋势,情绪激烈,社会负面影响较大。
四是信访老户缠访问题,虽人数不多,但牵涉大量人力物力,工作难度大。部分信访老户是无理取闹者,他们以上访为业。分管这些信访老户的有关领导、信访部门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和物力。
五是群众择机信访,造成工作反复。信访老户专挑国家、省及市的重要时刻进行上访,虽然各部门十分重视,但仍发生一些意外事件。信访形式不断增多,串联群访、静坐、下跪、拦车等过激行为也时有发生。
六是涉法信访问题,分流较难。人民群众遇到生产生活中的问题,求助于政府解决的机率仍较高,依靠市场经济的法则和依法解决矛盾和问题的比例还较低。
(二)基层信访工作、信访部门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是新《信访条例》实施的初步阶段,有些工作措施落实不到位。如:《信访条例》中规范上访人行为、“六个不得”、党政信访部门的“三个不受理”和“三级终结”程序在实际工作中落实较难,信访秩序不够规范。
二是信访部门内外部环境有待改善。信访干部力量与信访总量严重失衡,信访干部长年处于疲惫状态。信访部门工作环境不优,信访干部的提拔、交流使用力度不大。
三是工作不够规范。如:在“群众来访接待中心”建设上,基层没有统一模式可用,特别是与“中心”相配套的设施布局、机制完善、制度建立等方面,基层只能根据自身情况“摸着石头过河”,从而影响了整项工作的进展。
四是“四项制度”落实上力度不够。体现在某些部门和领导身上,讲的多,落实的少;行动的多,富有成效的少,工作的衔接不够,信息沟通不够等。少数单位领导对信访工作认识和重视支持力度不够,接待处理信访问题的水平有待提高。
五是对工作的督办落实不够。信访工作领导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没有真正落到实处。
(三)基层信访工作掣肘的原因
一是基层干部对于信访工作认识不到位,没有把信访工作作为社会稳定的重要长期工作来对待,没有充分认识做好新形势下的信访工作的重要性。基层信访工作者心存侥幸心理,认为群众矛盾拖一拖就能够解决问题,群众自然而然就会放弃上访,但是,新时代的信访问题却远远超出了他们的想象,群众对于自身权益的维护日益提高。因此,基层信访干部必须打起精神,充分认识和理解信访工作的重要性,增强做好信访工作的紧迫感和使命感。
二是基层干部的责任不到位,没有很好地落实“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基层信访工作人员缺乏责任意识,遇到问题不会主动仔细的钻研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是想着如何推卸责任,如何将问题推给别人。在解决纠纷问题时候,没有很好地发挥和落实乡镇“矛盾调处中心”和村、居委会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作用和责任,没有真正落实责任主体的责任,存在责任主体模糊,责任界限不清,权利和义务不明确,没有形成重责任、抓落实的良好氛围。
三是基层调处不彻底,没有严格按照处理信访问题标准和程序执行。处理信访问题缺少具体标准,没有按照“依据充分,事实清楚,处理准确,结论落实,材料齐备,手续完善”的基本标准执行;没有按信访问题“三级终结”程序执行,导致工作反复;没有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反映的问题虽得到了基本答复,但没有从信访人内心深处得到教育、疏导,思想转化不够;初信初访重视不够,处理不及时;无理闹访、缠访打击不够,措施不力,严重影响信访工作正常开展。
四是基层机制不健全,没有形成统一领导、部门协调、统筹兼顾、标本兼治、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信访工作格局。缺乏配套的信访工作机制,缺乏完备的信访工作网络,缺少明确的责任体系和信访工作程序。基层信访人员不齐,兼的多,专的少,有的社区、村委会没有信访工作人员和信息员,有的单位信访工作有名无实,工作程序、人员不到位,形成虚设。
(四)做好基层信访工作的措施
一是从根本上减少不公平的因素,完善和落实基层信访工作领导责任机制。将基层乡镇的党委书记作为信访工作第一责任人,分管信访工作领导负具体责任,是直接责任人,班子成员实行“一岗双责”,处理分管范围内信访问题,做到权责统一,包干到底。基层班子成员每季度研究一次信访工作,听取信访工作汇报,建立信访工作例会制度,研究解决信访突出问题;建立信访督办制度,及时督办重大信访查处,实行领导包案责任制;建立领导阅批和处理群众来信,加大上级交办件过问处理,督办落实;建立严格的信访工作责任追究制,对因工作不力、失职酿成重大信访案件,造成后果的要严格追究有关领导和责任人的责任。
二是从源头上控制矛盾发生,完善和落实信访问题的预防、排查机制。要建立“预防、排查、化解”社会矛盾控制机制,做到决策科学、信息准确、关口前移、超前防范。一是坚持定期或不定期地排查调处矛盾纠纷和信访问题。对排查出的信访苗头和因素,逐项登记,建立台帐,及时报告,及时化解。二是健全基层信访工作信息网络,确保信息渠道畅通。三是建立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对可能出现的集体访、越级访的苗头,要及时发现,快速反应,果断处置。四是坚持接访、下访、回访相结合的原则,开门接访,主动约访,带案下访,上门回访,努力控制信访工作成本,同人民群众零距离接触。
三是从环节上减少信访事态的扩大,完善和落实信访问题的受理、督办机制。一是提高初信初访一次性办结率。制定初信初访受理、交办、回告制度和首办负责制,防止事态扩大。二是着力提高老访户稳控和消号率,建立老访户包案责任制。三是整合信访、民政、综治、司法等资源和力量,各乡镇单位成立“矛盾调处中心”,负责长年矛盾调解工作,真正把矛盾解决在基层,要深入村、组,深入矛盾点,深入农户进行实地调处、解决,综合发挥作用,确保发现一件,调处一件,成功一件;村委会完善治调委员会工作,发挥人民调解作用,把矛盾消灭在基层。
四是在结论后遏制矛盾反弹,完善和落实信访问题复查、复核制度。一是落实时回访制度。对信访事项处理结束后,要及时对信访当事人进行回访,了解信访当事人思想情况,掌握其思想动态,针对性地做思想政治工作,达到增进理解、谅解、情绪稳定的目的。要认真地对信访人周边群众进行回访,争取大多数群众支持。二是落实复查、复核制度。按照复查、复核程序,实行信访件三级办结制,所办的信访案件,经得起上级复核,经得起听证,经得起历史检查,经过复核过的信访事项,坚决不予受理,对无理缠访扰乱信访秩序行为严厉打击。三是落实监控制度。对处理结束后的信访事项,落实好监控责任人,为当事人提供缮后服务,实现信访当事人思想上的和谐。
作为90后的青年党员干部,我们要深入基层,与群众亲密接触,了解群众所想,做好群众工作,解决群众问题,着实提高自己与群众沟通的能力。一方面要坚定信念,以知促行。平时注重学习,学习以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新时代的思想,将其运用到自己平日的工作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另一方面要立足本职,真抓实干。在基层信访职位,要多谋划,多思考,多实践,俯下身子,在实干、苦干、会干上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