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市科学社会主义学会2008年工作总结

时间:2019-05-13 17:28: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攀枝花市科学社会主义学会2008年工作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攀枝花市科学社会主义学会2008年工作总结》。

第一篇:攀枝花市科学社会主义学会2008年工作总结

攀枝花市哲学学会

2009年工作总结及2010年工作计划

一,2009年工作总结:

攀枝花市哲学学会在市社科联的领导下,在市委党校的直接指导下,坚持理论创新,服务社会的方针,积极为攀枝花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献言献策。2009年学会在社科研究、学术活动、自身建设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绩。现将学会2009年的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1、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积极开展学会活动,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

为了更好地推动攀枝花市社会科学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哲学学会以活动为载体,积极组织会员参与学会建设,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开展各项学会活动。2009年,学会共开展各种学术活动1次。在科学研究方面,会员们积极推陈出新,在继承与发展的基础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09年,学会会员先后在国家、省、市等各级刊物上发表理论文章30余篇。在各级社科评奖活动中,先后有8篇文章获奖。在课题研究方面,共完成各级各类课题5项。作为主研人员参与完成的课题5项。

2、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积极开展学术活动,在学术研究、学术交流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学术活动的内容常常与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相联系,就人们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研讨。在研讨的过程中,加强交流与协作,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为创造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学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在开展学术活动的同时,要求每一位会员就研讨的题目,认真撰写文章。特别是对我市经济发展的建议,更是认真对待,积极上报有关部门加以落实。

在推动理论创新的过程中,学会还做了不少的工作。首先,鼓励会员在理论创新方面谋新意、有新思、出新路。其次,要求一些具有较高学术造诣的学术带 头人,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做理论创新的领路人。最后,要积极创造条件,为理论创新搭桥铺路。

3、发挥学会人才智力优势,在市社科联的领导下,健全学会制度,做好新会员的入会工作

在学会的日常工作中,积极抓制度建设,要求每一位会员都要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从制度上加强学会的各项管理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有章可依。在相关制度的规定下,积极接纳新会员,特别是那些思想过硬,学术水平高的新会员,从而为学会注入新鲜血液。特别是在市社科联的领导和支持下,我们加强了学会的目标管理和各项达标工作,将学会开展的工作情况及时向上级领导和主管部门汇报,使他们做到心中有数,加强对学会的领导。

二,2010年工作计划:

2010年是一个特殊的年度,各种社会危机蜂拥而至,加重了市委市政府的应对难度。因此,在这样一个关键的历史时期,攀枝花哲学学会应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市社科联的领导下,紧密联系社会实际,特别是攀枝花的社会实际,从理论上进行有力的探索,如如何面临和应对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如何进一步改善民生、提高全市人民的生活质量等等。与此同时,在基础理论上也应该进行深入的钻研,立足前沿,将攀枝花的学术水平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具体而言,在2010年,学会将组织会员,力争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突破:

1、在科研论文的质量上,使会员的理论写作水平有明显的提高,能够在国内具有重大影响的各类刊物上有所发表。

2、在研究方向上,重点放在与市委市政府战略布局相关的焦点上,着力解决几个与市委市政府密切重视的理论课题。

3、在学术活动上,大力加强同各区县理论部门的紧密联系,进而能够从基层获得更多的信息资源。

第二篇: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科学理论

(一)提出

(二)论证

1.人类历史的发展是有规律的2.资本主义终将被社会主义所取代是其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三、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的曲折的过程

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其矛盾

(一)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主要表现

1、产业结构出现重大调整

2、就业结构发生显著变化

3、所有制形式更加多元化

4、政府干预和调控经济

5、社会福利制度化、体系化

6、阶级结构与阶级关系的变化

7、政治的现代化

(二)资本主义出现新变化的原因

1、新科技革命的推动的结果

2、资产阶级吸取经验教训的结果

①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进行自我调控

②发达国家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了自我调节和改良

3、各种进步运动影响推动的结果

4、对发展中国家控制剥削的结果

(三)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1.全球化条件下,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并没有消除。

全球化条件下,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分析

2.当代资本主义对生产关系自我调节和改善的余地在缩小。

凯恩斯主义——新自由主义——第三条道路

3.资本主义对其生产关系的调整,体现出越来越多的社会主义因素。

(一)资本主义国家还有相当的发展潜力,在今后较长的历史时期内,它仍将在整体实力上保持着自己的优势。(当代资本主义具有自我调适、自我修复、自我发展的能力。)

(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的发挥有一个历史过程。

(三)落后国家摆脱国际资本主义的控制走向社会主义道路,同样需要一个较长的历史过程。

四、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一般性和特殊性

(一)社会主义是世界性的历史进程

(二)东方社会发展道路及其实现的条件

第二节实现社会主义社会的条件和途径(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理论)

一、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和无产阶级政党

1、无产阶级承担着解放全人类的历史使命

(1)什么是无产阶级

(2)为什么无产阶级能成为变革资本主义、创建社会主义的主导力量

(3)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实现条件

2、无产阶级革命必须由无产阶级政党来领导

(1)政党的含义

(2)无产阶级政党的特点

二、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革命

1、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阶级斗争的三种形式;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的表现

2、无产阶级革命发生的原因和条件

3、无产阶级革命的主要形式——暴力革命;和平过渡

三、过渡时期和无产阶级专政

四、无产阶级政党的战略和策略

全球化条件下,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分析

1.经济全球化使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具有了全球性。

第一,个别企业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的矛盾在一国范围内趋于缓和,但在世界范围内有所加剧;跨国公司生产的有组织性与全球经济无序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深化。

第二,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不但没有消失,而且表现得更为复杂。

第三,随着贫富两极分化的加剧,阶级矛盾走向国际化。

2.资本主义生产的无限扩张使经济增长与人类生存的矛盾激发

3.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高度发达导致人的极度异化。

第三章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第三节未来社会发展阶段的理论

一、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过渡时期的理论

(二)列宁关于过渡时期的理论

二、共产主义的发展阶段

(一)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的基本理论和历史经验

(二)邓小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

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代化战略

共产主义的发展阶段

(一)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的基本理论和历史经验

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未来社会发展阶段的论述

(1)马恩关于三阶段基本特征的论述

第一,在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过渡时期。

第二,社会主义社会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

第三,共产主义社会将分为两个阶段(初级阶段)和高级阶段。

(2)列宁

第一,经济文化落后的俄国要经历一系列阶段才能过渡到社会主义。

正式把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称为社会主义社会。

第二,进入社会主义以后,根据成熟程度的不同分为:

“初级形式的社会主义”、“发达的社会主义”、“完备形式的社会主义等。

2、斯大林及苏联以后领导人对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的认识

(1)斯大林在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上的探索:超越阶段的实践。

第一、斯大林认为过渡时期是短暂的。

第二、斯大林认为社会主义是短暂的历史阶段。

第三、斯大林降低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的标准。

3、毛泽东有关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理论

(1)建立与建成理论

*1955年3月,毛的一次讲话:“在我们这样一个大国里,情况是复杂的,国民经济原来又很落后,要建成社会主义社会,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我们可能经过三个五年计划的建立社会主义社会,但要建成一个强大的高度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国家,就需要有几十年的艰苦努力,比如说,要有五十年的时间,既本世纪的整个下半世纪。

(2)脱离实际的大超越

(3)不发达的社会主义

(4)大过渡理论

所谓“大过渡“是把社会主义历史阶段都看成过渡时期的理论。

1962年9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八届十中全会的公报中,正式宣布:“在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整个历史时期,在资本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的整个历史时期存在着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存在着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这两条道路的斗争。

(二)邓小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提出

2、丰富与发展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和基本特征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重要意义

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是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回归吗?

回归论依据: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新民主主义社会所要完成的经济任务都是要实现工业化和农业的现代化。

2、新民主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都是一定条件下的市场经济和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新民主主义社会处于同一大社会形态,因此前两者的社会制度是一样的。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新民主主义社会都是一个特殊的转型中的社会形态。

反对论观点

1、社会形态不等同于社会制度,新民主主义社会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属于性质根本不同的社会制度。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新民主主义社会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但所面临的前提不同,内容也不全相同。

3、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基础不同,经济结构存在的前提、背景、内涵不一样。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政权基础不同。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

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代化战略

(一)分阶段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

1、毛泽东的现代化发展战略构想

2、邓小平的“三步走”发展战略内容

3、新三步走

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1、毛泽东:均衡战略

2、邓小平:“让一部分地区先发展起来”和“两个大局”的思想

3、江泽民:西部大开发

4、胡锦涛:“板块式”协调发展战略

(三)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

(四)可持续发展战略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1、1981年6月27日至29日,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一致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第一次使用了“初级阶段”这一概念。

2、1982年党的十二大报告正式提出“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现在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

3、1986年《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进一步明确指出,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1987年十三大形成比较完整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丰富与发展

1、十四大,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作为邓小平中国特色理论的主要内容之一加以概括,并写入新党章的总纲。

2、十五大强调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并从九个方面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特征。

3、十五大第一次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4、十六大,进一步指出我国正处于必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5.十七大,分析我国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时,从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8个方面阐明了基本国情的现状和发展态势,指明了我国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深刻变化以及阶段性特征对经济社会提出的新要求。

含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新概念,它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它包括两层既相对区别、又紧密联系的基本含义: 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

特征:

一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

二是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包含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

三是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步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

四是由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很大比重、科技教育文化落后,逐步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

五是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

六是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

七是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比较成熟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的历史阶段;

八是广大人民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

九是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这九

条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历史发展的过程性特征。

(二)改革的措施

1.经济上推行社会主义定向的革新

2.政治上进行经济稳妥的政治体制改革,警惕西方分化政策

3.对外政策上奉行独立自主、多样化、多边化的外交

二、苏联模式的特点

(一)经济体制特征

1、在所有制结构上实行生产资料单一公有制。

2、在经济结构上片面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

3、在经济管理上实行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经济的部门管理体制。

4、在经济运行上完全排斥商业和市场的作用。

5、在个人消费品分配方式上实行按劳分配,但平均主义色彩浓厚。

(二)政治体制的特征

1、在国家的本质属性上,强调专政和国家镇压职能,国家安全机关占据特殊地位和拥有特殊权力。

2、以党代政,苏维埃实际上成为把党的决定变为国家法令的表决器。

3、在国家结构上,权力过分集中于中央,各加盟共和国无自主权。

4、在执政党自身领导体制上,实行个人集权和终身制。

(三)文化体制的特征

1、建立高度集中的思想文化管理体制。

2、在思想文化领域,采取行政强制的管理方式,形成了高度的舆论一致。

3、在精神生活上,对领袖大搞“个人崇拜”。

(二)经验教训

1.要坚持党的领导

2.要坚持多党合作

3.要紧密联系群众

4.要选择适合本国特点的发展道路

5.要搞好执政党建设

6.要搞好民主法制建设

7.要发展经济

8.要坚持改革

9.要对外开放

10.要处理好民族问题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和理论体系

(一)研究对象:概括的说,科学社会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发展规律的科学,它所研究的是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性质、条件和一般目的及其相互关系。

新表述:研究无产阶级领导广大人民群众变革资本主义,创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历史进程一般规律的科学。

(二)理论体系

1、理论基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2、核心内容——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3、基本原理——两个必然、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理论、发展阶段理论等等

四)社会主义从传统体制到现代体制的转变——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的确定

1、邓小平理论

何为社会主义

发展道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走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

发展阶段——初级阶段

根本任务——解放与发展生产力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发展动力——改革

外部条件——和平与发展主题下对外开放

政治保证——四项基本原则

发展战略——三步走

领导核心和依靠力量——党和工农知识分子,各民族团结 祖国统一——一国两制

2.“三个代表”

3.科学发展观

第三篇:科学社会主义[范文]

浅谈我国社会主义 民主理论与实践的

新进展

姓名:

学号:

专业:

艺术硕士 课程名称: 政治理论课 授课老师: 崔老师

浅谈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理论与实践的新进展

摘要: 真正的人民民主与社会主义是密不可分的。中共十七大报告生动形象地提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这是对民主与社会主义关系理论认识的深化。为了推进和保障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十七大还决定“实行党的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这是提升党内民主的重大举措,同时也有助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迈上新的台阶。关键词: 人民民主;党内民主;党代表任期制;民主政治建设

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总书记浓墨重彩地描绘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宏伟蓝图和光辉前景。报告从六个方面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执政党建设作了全面的部署。透过十七大报告,我们欣喜地看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新进展。在十七大报告的一个个新思路、新论断、新举措中,“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实行党的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的提法和举措尤为引人注目。“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的论断,意味着我们党对民主与社会主义有机联系的认识已经上升到与生命相依的高度;而“实行党的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则从扩大党内民主方面,体现出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着力推进,同时也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在民主政治建设上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伟大品格。

一、“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中共对民主政治认识的新高度

民主是一个古老的概念,但真正的人民民主或日人民当家作主,则是和社会主义密不可分的。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早在160年前就认定民主是社会主义的基本属性和重要特征,明确主张无产阶级争取解放的第一步是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恩格斯甚至直截了当地说:“民主在今天就是共产主义。”恩格斯说的“共产主义”也就是社会主义,可见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在一定意义上把民主等同于社会主义。列宁在领导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和向社会主义挺进的实践中,更是反复强调民主对社会主义的重要意义。虽然斯大林在领导社会主义建设之初提出了“普遍、平等、直接”的民主原则和“秘密投票”的选举方法,并且还曾在选举中采用过竞选方式,但他并没有认真坚持下去,致使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民主严重不足,在很大程度上损害了社会主义的声誉和形象。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高举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民主大旗。在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通过民主的途径建立人民革命政权,大兴民主政治之风,使人民民主思想广泛深入人心。例如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制定了“三三制”的政策,即在抗日根据地的民意机关和政府人员中,共产党员、其他抗日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各占三分之一。各阶级、阶层的代表都积极参加了竞选,不仅有文化的地主、有产者的代表参加了竞选,没有文化的工农群众的代表也参加了竞选,呈现出一派激烈竞争的景象。毛泽东为此兴奋地说:“在抗战中间,老百姓进步甚快,加上有领导,有方针,一定可以实行民主政治。例如在华北,已经实行了民主政治,在那里,区长、乡长、保甲长多是民选的。县长,有些也是民选的了,许多先进的人物和有为的青年。被选出来当县长了。”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扬眉吐气地当家做了国家的主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组织下,全国人民在1954年进行了空前广泛的、自下而上的人民代表的选举,由此胜利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这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正式确立。然而,由于国内外政治形势的急剧变化,党和国家尤其是主要领导人毛泽东在对形势和问题的判断把握上发生了失误,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逐渐形成了以阶级斗争为纲、忽视民主、片面强调专政的“左”倾路线。最终导致了“文化大革命”的发生,酿成十年灾难,不仅国民经济和文化教育遭受惨重损失,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治制度更是惨遭狂风暴雨的摧残。

“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邓小平以其惊人的胆识和毅力,冲破“左”的重重阻力,在1978年底启动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车轮。在民主问题上,邓小平根据国内外社会主义运动的经验教训,旗帜鲜明地指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应当说,“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这一论断把中国共产党人对民主和社会主义内在联系的认识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1982年,在邓小平倡导下,中共十二大报告提出实现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标和根本任务之一,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党对科学社会主义创始人关于民主和社会主义关系理论的认识。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性的认识在不断深化,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再三强调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的必要性,先后作出许多重要决定或具体安排。尤其是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专列一个部分论述民主政治的建立和发展问题,这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性文献中当属第一次。更为引人注目的是,在这一部分中,报告使用了“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的提法,这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民主政治建设的认识又跃上了一个新的理论高度。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发展道路,是我们的民主政治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基本经验和保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成为民主政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进展的科学指针。“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既是对人民民主价值和发展规律的深刻揭示,也是对社会主义价值和发展规律的充分认知。民主价值的高企,显示的是人民主体地位的突出和强化;民主愈发展,社会主义就愈具生命力,而社会主义愈发展,民主的水平也就愈能得到提升。十七大报告中的新表述,必将成为今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主导思想和巨大动力。

二、党代会代表任期制:党内民主迈上新台阶

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具有86年历史、近60年执政经验的无产阶级政党。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当代中国,愈益彰显出其勇于开拓、与时俱进的精神。

政党的民主特性首先体现为党内实行民主制度,而党内民主制度的最高形式是党的代表大会制度,这是一个政党充分发挥全党智慧、把握时局脉络、及时作出重大决策、统一全党意志的组织制度保证。无产阶级政党从共产主义同盟开始就十分重视党的代表大会制度的建设,马克思恩格斯在创建无产阶级政党之初,就规定了党的代表大会实行年会制。他们认为,党代表大会是党的最高权力机关,它应该每年召开一次党代表大会。为此,党章第33条明确规定:“代表大会于每年8月举行。遇紧急状况中央得召集非常代表大会。”这是因为只有实行代表大会年会制,才便于党根据客观形势的变化,集思广益,分析形势,总结经验,采取对策。诚然,马克思恩格斯创造的党代表大会年会制,在共产党尚未执政的不利条件下很难完全实现,但他们开创的党内民主制度的优良传统,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却有深远的影响。从1864年成立的“国际工人协会”(即“第一国际”),到1869年建立的德国社会民主工党(一国范围内的第一个工人阶级政党);从列宁领导时期的俄国布尔什维克党,到初创时期的中国共产党,都尽最大努力积极贯彻实行党代表大会年会制。虽然由于斗争形势的不利或敌人的干扰破坏等种种原因,这些党在当时未能做到每年都召开党的代表大会,但在坚持党代表大会年会制的原则方面却是无可挑剔的。

恩格斯直到晚年仍坚持认为实行党代表大会年会制具有重要意义:“应当坚持每年召开一次党代表大会……让全党哪怕一年有一次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列宁对坚持党代表大会年会制不仅坚定积极,而且具有创新精神。十月革命胜利后,布尔什维克党成为执政党,在列宁领导的6年多时间里,尽管发生了帝国主义的武装入侵和国内的激烈叛乱,但从1918年至1923年,俄国共产党定期举行了6次党代表大会(从七大至十二大)。

中国共产党在建党初期,所处的政治环境也十分恶劣和复杂,但依然认真坚持党代表大会年会制。在1922年党的二大制定的第一个党章中明文规定:“全国代表大会每年由中央执行委员会定期召集一次。”然而,当代各国共产党的代表大会一般都是5年举行一次,甚至有的党曾经出现过两次党代会的召开相隔十几年的情况。这表明,马克思恩格斯创设的党代表大会年会制后来被改变了。这种改变始于斯大林当权的20世纪20年代后期,换言之,是斯大林破坏了党代表大会年会制的传统。中国共产党由于受苏联共产党的影响,在20世纪30年代至70年代,党代会不能正常召开的情况也相当严重,如党的六大于1928年召开,而七大直到1945年才举行;八大的召开是在1956年,而九大的召开则推迟到1969年。其间虽有战争、**等不便举行全党代表大会的原因,但除此之外恐怕还应该从国际共运内部的不正常状况、从党的领袖的主观意志方面去寻找原因。人们不禁要问,既然连党的代表大会都不能正常召开,党内民主还能正常存在和发扬吗?

当然。也不可否认,毛泽东曾经很重视党代表大会的作用。早在1948年9月他就明确指出:“实现党内民主的办法,是实行代表大会及代表会议的制度。我们党内是有民主的,但是还不足或者缺乏。现在要增加。办法是用代表大会、代表会议代替干部会议。”从这段话中不难看出,毛泽东对党的代表大会、代表会议在实现党内民主方面的意义是早有认识的。因此,在1956年召开党的八大时,他不仅支持恢复早年的党代会年会制,而且在总结国内外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党代会常任制。邓小平在八大上所作的《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中指出:为了彻底克服长期不召集党代表大会这个缺点,“把党的民主生活提高到更高的水平,党中央委员会在党章草案中,决定采取一项根本的改革,就是把党的全国的、省一级的和县一级的代表大会,都改作常任制,多少类似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那样”。毛泽东设想的党的八大确认的党代会年会制和常任制,是对马列主义建党学说的创新发展。这种“年会制”与马恩开创的年会制有所不同,虽然仍是每年召开代表大会,但并不是年年换届。但是,这种令人鼓舞的党内民主制度的创新设想,长期以来并没有在中国共产党内得到推展,这不能不说是一件令人颇感遗憾的事情。那么。党的十七大报告为什么仍然没有提出实行党代会年会制和常任制,而是提出了实行党代会代表任期制呢?

众所周知,从党的十六大以来,发扬党内民主受到越来越充分的重视,在一些地方已经进行 的、十六大明确要求的党代会常任制试点工作得到积极的开展或加强。然而实践表明,这项

制度的试点工作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和困难,应该说目前尚未具备实行党代会年会制和常任制 的成熟条件,还缺乏充分的思想准备和组织准备。而原来以党委全会替代党代会年会的做法,使党的代表大会处于“休息”状态,绝大多数代表在参加完党代会之后,对党内决策的优先知

情权、决策权和监督权实际上是根本不能享有的。这项制度就在党的十七大上被郑重提出并

确定下来。

实行党代表任期制,就是按照党内选举的有关规定,代表由党员选举产生,获得代表资

格和职务后,其代表任期与同级党的代表大会届期相同,任期内切实履行职责,并接受党员

监督。

实行党代表任期制,以落实代表的主体地位和任期职责为前提,以建立健全制度和工作

机制为重点,既要高度重视保障代表在任期内的权利,不断强化代表的任期意识、代表意识

和责任意识,实现代表对党内事务和党的工作的广泛参与和切实监督,同时也要教育督促代

表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充分发挥代表在推进党的建设和民主政治发展中的示范与引领作

用。

实行党代表任期制,是在还不能实行党代会年会制、也不能改变“党委全会制”的条件下,扩大和落实党代表权利的制度创新,是当前和今后一定时期扩大党内民主的重大举措,对于

提高广大党员的政治积极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增强推展人民民主的政治责任意识,具有

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结语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不仅强调“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

生命”,同时还决定在党内民主方面实行党代会代表任期制,既表明党对人民民主亦即社会

主义民主重要性的认识的空前深化,也表明党对自身民主与人民民主的关系有了前所未有的

理解。相信在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的合力推动下,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春天将会和着物

质文明、精神文明的脚步节拍迎面而来,一个政治清明、社会和谐的伟大国家雄立于世界民

族之林是指日可期的。

第四篇:科学社会主义

第一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与发展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的条件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渊源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的体系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历史地位 第二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论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形成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论的理论渊源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论内容及其特征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和实践意义 第三讲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提出及理论根源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内容及特征依据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基本纲领

四、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第四讲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理论

一、改革的历史必然性

二、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三、中国改革历史经验

四、对外开放的基本理论

五、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过程

六、对中国改革开放的评价

第五讲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

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二、中国市场经济改革的历史过程

三、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

四、市场经济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第六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一、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确定

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的基本内容

三、关于所有制改革的理论与实践

四、坚持基本经济制度

第七讲 中国社会主义发展论

一、只有发展才是硬道理、二、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战略

三、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及意义

第八讲 中国对外战略和对外关系

一、中国对外战略历史演变

二、中国对外战略基本原则

三、中国与外部世界

四、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第九讲 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

一、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性

二、加强党的建设的基本举措

三、推动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第五篇:科学社会主义论文

科学社会主义论文

科学社会主义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尤其是唯物史观为理论基础,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尤其是剩余价值论为科学依据,论述社会主义产生和发展规律的学说。

科学的社会主义理论,是综合人类一切文明成果、特别是社会发展理论与时俱进形成的,而不是以某一个人、某一本书为依据形成的。以某个人、某一本书为依据形成的,是宗教而不是科学;其实践结果,是宗教狂热而不是社会发展。知识经济时代,不但传统的公有制理论,而且传统的商品、货币、资本、劳动价值、经济增长方式等理论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由逻辑推演和实践发展两方面共同决定的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进程,必然要求我们不但要走进《资本论》,更要走出《资本论》;要使社会主义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得以统一,经济学的科学性与主体性得以统一,就必须从经济学的对象、内容、方法、性质、宗旨方面作根本的改变,建立全新的经济学范式。

下面我将就近几年社会上的一些事情谈谈我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解。

高考公平。

今年的7月15日,也就是高考结束一个月后,河南、山东、安徽、湖北四省8位律师联合致信教育部,反映北京部属高考高校招生中存在严重地域歧视问题,建议教育部改革招生制度,取消高考的户籍限制,增加在河南、山东、河北、安徽、湖北等地的高等教育投资,并扩大在河南、山东、湖北、安徽等高考大省的招生名额。

我们都是经历过高考的人,经历过高考的人似乎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对每年围绕高考的新闻和段子大都比较敏感。我曾经在网上看到过一个段子,说是一湖北小伙在北京一建筑工地当小工,偶然间和在建写字楼的设计师聊,没想到他们竟都是1992年参加的高考(那时候全国一摸一样的考题),湖北民工当年考了515落榜了,设计师在北京当年考了497上了建筑工程大学。20年后,他们过的是截然不同的生活。现在各地的高考试卷不同,已经无法直观的从考分来衡量高考的地域性不公,但这种不公却始终存在着。今年北京大学在北京本地计划招生612名(含文理科医学部),而在河南则仅仅招录108名,在安徽只计划招录45名;清华大学在北京计划招生203名,在河北、安徽分别只计划招录54名和65名,再如中央财经大学在北京的招生计划是268名,而在河南只计划招生104名,在湖北的招生计划只有64名。那么再看看高考总人数吧,今年北京参加高考的人数是7.34万人,河北是45.93万人,安徽50.6万人,山东55.07万人,湖北45.7万人,河南95.24万人。是否触目惊心?招生比例的严重失衡与宪法精神相悖。我国《宪法》第三十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此处的平等不仅仅指法律制定、法律适用的平等,也指任何公权力机关都不能通过任何形式对公民予以任何没有正当理由的不公平对待。招生比例的显著差异也违反了我国《教育法》第九条中“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的规定。诚然,虽然人口因素不是制订高考招生计划时考虑的唯一因素,但如果忽略人口因素制订的高考招生计划的公平性很难保证且难以让人信服。

在社会主义体制下的我们,对公平的诉求尤为突出。高考,似乎是我国现阶段最公平的考试,每年都有近千万人参加高考,希望通过高考来改变自己的命运,但这个貌似公平的考试却依然充斥着如此的不公,不能不让我们愤慨。教育部作为主管全国教育的部级行政机关有责任和义务保证教育公平。目前的各高校施行的高考招生指标制度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早不合时宜,应该取消。取而代之的应该是更公平更自由的招生体制。在现有的招生体制未改革之前,教育部应该对各高校提交的招生计划严格审查,应该扩大在河南等高考大省的招生名额,从而确保各高校在全国的招生应参照考生数量等因素确保招生比例均衡。也许这个过程充满这样那样的困难,但为了维护这起码的公平,这个过程又必须去经历。

乌坎事件

乌坎事件,是2011年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汕尾市所属陆丰市的一宗群众运动。由于土地被村委会成员私下变卖问题,村民代表过去两年十数次之上访仍丝毫没有解决之下,村民与地方(汕尾市与其下之陆丰市)政府发生矛盾,在2011年9月21日东海街道乌坎村有三四千人聚集在陆丰市政府大楼与派出所,不久获政府答覆,可问题没有实质解决。乌坎村之后再爆发多次示威,警民发生激烈打斗,之后村民自发组织「乌坎村村民临时代表理事会」,在12月9日起村民每天在村内村委会附近的仙翁戏台前集会示威,并在游行通往陆丰市政府大楼前与警方爆发冲突,此后开始警民对峙局面。

汕尾市政府12月9日把乌坎村民申诉定性为“(事件与)在境外的某些机构、势力和媒体与乌坎村事件确实有一定关系,把问题炒得沸沸扬扬,无限放大”,但村民表示这只是土地问题诉求。另当天中午,村民薛锦波等五人被刑事拘留,其中薛锦波在被关押了三天后死亡。官方验尸结果与薛之家人探视后认定的情况大相径庭,这两件事情激起村民情绪而把事件激化,亦因此乌坎事件得到国际媒体的注意。

12月20日,政府官员先派代表进村内与村民代表临时理事会谈判,成为事件和平发展的转机,同时由中共广东省委副书记**牵头成立工作组处理,承认民选之“乌坎代表临时理事会”地位,对村民过激行为不追究,并称释放被拘留村民与尽快再对薛锦波进行验尸确定死因,翌日晚上双方撤除路障,结束每天举行之集会,其后两天村民欢迎**进村,并把被捕之其中三人释放,双方对峙局面结束。

今年2月1日,乌坎村举行村民选举委员会推选大会,由村民一人一票推选11人组成的村民选举委员会;2月11日通过村民不记名投票的方式推选村民代表,并选举村内7个村民小组组长共109人,3月3、4日以同样方式选出村委会成员与村民小组代表各7人,被政府点名视为闹事分子的或示威组织者全部当选为村委会成员,这几次选举均全程开放给记者媒体在旁拍摄,亦有市政府与工作人员在旁监督。2月16日汕尾市官方正式把薛锦波遗体交还其家属并发放90万人民币抚恤和殓葬费,但并未再提及致死之责任问题。

乌坎事件可以折射出我国现阶段很多方面的问题。首先我谈一谈新闻自由方面。乌坎事件在中国国内常规媒体也有见报道,但只局限于官方(广东省委与陆丰市委)发出之通稿;但中国境内的互联网上,以 “乌坎”、“薛锦波”和“陆丰”等关键字,于各大网站查询微博和关键字网页曾一度遭封锁。在中国大陆通过搜索引擎依然可搜索到乌坎事件的相关消息,但多只是报纸转载官方之消息;官方新闻多只见于南方网(转载陆丰市委宣传部或广东省官媒南方日报消息)、南方日报、广东卫视(如郑雁雄与**会议与讲话)与汕尾市政府官方网站。国内媒体在零星上访以至军民对峙僵持这段时间,在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前基本上只能刊载陆丰市政府的通稿,并不见独立采访报道,包括南方都市报或南方周末等。尽管有内地记者亲赴乌坎采访(如南方都市报有记者以个人名义前往),因南方网只转载陆丰市政府的消息,所以乌坎村内曾有“南方网报道失实,丧失职业道德”横幅出现。12月22日人民日报发表《“乌坎转机”提示我们什么》评论以后,各地报纸网站才开始刊发独立之评论与采访报道。另外除媒体外,还有青年村民自行拍摄录像编辑成视频《乌坎!乌坎!》或集会相片,通过网络供网民下载发放,向外界表达诉求及寻求网民关注甚至声援;在事件僵局以至选举前后,他们每天以微博(主要在新浪微博)向外发放当天村内集会与选举情况之图文与视频(这些图文有被媒体采用),成为事件中除媒体以外最重要的消息传播方法,这也是事件中消息传播的一个亮点。事实上,近年来对于某些敏感事件的新闻封锁屡见不鲜,但由于互联网的日渐壮大,这种新闻封锁越来越难。既然封不住,又何必去封?又何必使敏感的事情越来越敏感?新闻自由、言论自由是任何体制下的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在社会主义体制下的我们更应该享有充分的新闻自由和言论自由。

从乌坎事件本身看,一是当地人的诉求集中在民主选举上,甚至亮出了“保障人权”这样的口号,表现出当地农民渐渐萌发的公民意识,以及明白经济纠纷的幕后原因实为政治因素。二是积极参加抗争的人大部是青年人,特别是90后年轻人的加入让抗争开始利用高科技手段。村民开放一间屋子,欢迎境内和境外传媒采访,变成了临时性的新闻中枢,相信传媒并愿意通过媒体发声以及选择微博等作为发声方式。三是村庄代表人发表讲话,希望全大陆都可以民选官员,诉求有突破地域的趋向。

从政府应对看,或许当地政府低估了此事件的严重性和扩张力,对广东省委、省政府和主要领导人的执政新理念和治理新举措提出了严峻的考验。有评论指出,虽然开明的广东政府采取了一些缓解社会矛盾的措施,却未能阻止乌坎事件的发生和发酵,特别是在中共十八大前,此事件越闹越大,出乎了领导者的判断力,应引起高度关注和思考。

源于换届选举、土地买卖、村务公开等问题引发的纠纷,本应该得到及时解决的问题,一直在省委领导的重视下百姓才放心,这说明了地方在处理社会矛盾时存在没有及时疏通民众合理的诉求,把问题一再抑制最后导致了问题进一步的激化,以至于乌坎成为国外敌对势力利用的工具,村民说:他们的矛头直指原来的村两委干部腐败行为。他们非常欢迎省工作组进村开展调查工作,并表示他们会全力配合省工作组进行调查,并希望省工作组能够让他们公开公平公正地投票选举村两委,查处涉及违法违规有腐败行为的干部,并向村民公开乌坎村自1992年至2011年的账务收支明细表,等等。

透过乌坎事件,亦说明了当前中国社会各种矛盾错综复杂,日趋尖锐。稍不留神或者处理不当,就会成为不可预知的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隐患,正确分析和把握主要矛盾。它不仅是理论问题也是实际问题。它将直接决定国家执政为民的理念,乌坎事件正如**说:村民的过激行为是可以理解的。中国在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公认的巨大成就。但是也出现了大量的社会矛盾问题。在中国社会急剧转型的时期,当巨量的事情被挤压在一个相对有限的时空当中如果得不到突破,势必会引发一些矛盾集中冲突,复杂和突出利益如何有效化解确实考量一个地方的领导才能。

什邡事件

什邡事件,是于2012年7月1日起发生在四川省德阳市什邡市的一宗群体性事件,起因系什邡市动工建设“宏达钼铜多金属资源深加工综合利用项目”。这个项目被曝有极大的负面环境影响,导致大量群众集会游行,以示抗议。什邡市政府当局派出大量警察、武警、特警官兵前来维稳的行动,引起了严重的警民冲突,并导致多人受伤,当局已经决定停止建设此项目,并否认有人在事件中死亡。7月3日,什邡公安局发出措辞严厉的通告,其勒令“凡煽动、策划、组织非法集会游行示威活动或打砸抢的人员,三天内到公安机关投案自首”。7月4日凌晨,四川省什邡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发布通告,称为平息事件,公安机关依法对27名涉嫌违法犯罪人员予以强制带离。

什邡市这个投资100多亿元的钼铜项目,被称为国家汶川大地震灾区产业发展振兴重大支撑性项目、四川“十二五”发展规划重点项目,也是经国家环保部按照新标准同意开工的项目。能够为当地带来40亿元的利税和3000个就业岗位,带动相关产业发展超过 400亿元。这一项目之所以得不到老百姓的理解和支持,直至引发群体性事件,除了人们担心环境污染问题,在治理层面还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是决策过程缺乏民意支撑。缺乏民众参与的决策过程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极易引发社会冲突,尤其是与老百姓生命健康和生活安全息息相关的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要求政府在法治和尊重实践的基础上,将专家的意见和百姓的意见综合考虑,形成发展的目标要求。

二是社会管理中存在全能政府思想。工业社会的不确定性和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政党、政府、市场和社会力量共同面对风险挑战,共同参与社会管理,共享发展成果。政府不可能再包揽一切,并且天然认为老百姓就应该支持政府论证为有益发展的项目。

三是社会治理成长缓慢。这个过程中,一方面是社会主体性日益增强,但是制度化参与能力提高缓慢;另一方面是决策过程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与程序还比较缺乏,与人们日益高涨的参与意识与权利要求不相适应。

目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愈发冷静的看待我国GDP的高速增长,但各级政府对GDP增长速率的追求却似乎从未停息过。地方政府极力追求GDP高速增长和老百姓对生存环境的日益重视这个矛盾变得越来越敏感。然而,从科学社会主义的角度来看,科学社会主义是生产力发展对GDP增长的超越。生产力发展之所以不同于GDP增长,是由于生产力作为社会系统的整体功能,是主客体相互作用、资源再生的结果,而GDP增长,则可以在不要发挥人的主体性的前提下,仅靠资源买卖、产业折腾、财富转移、统计参数转变就可产生。因此,如果说,金融危机的根源是泡沫经济,那么,泡沫经济的根源是折腾经济,折腾经济的根源是GDP增长方式。经济发展是必要的,但以牺牲生存环境换来的经济发展是不科学的不可取的。什邡事件并未结束,不管最终该钼铜项目是否对什邡市民的健康生活造成影响,该项目是否能在什邡市得以开展,这类事件已经在提醒我们,寻找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已迫在眉睫。

下载攀枝花市科学社会主义学会2008年工作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攀枝花市科学社会主义学会2008年工作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科学社会主义[5篇范文]

    科学社会主义”到“国家奴隶制” 作者:passe01 来源:作者赐稿 来源日期:2011-12-10 本站发布时间:2011-12-10 17:21:26 阅读量:260次 分享到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抽屉 Twitter Fac......

    科学社会主义考题

    1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三个部分:马活水平。26赫鲁晓夫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主......

    科学社会主义目录

    -小谭密卷--------- 1. 理解科学社会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P2 2. 社会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的区别与联系P2 3. 试述科学社会主义的三次历史性飞跃P3 4. 简述苏联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感想

    经过本学期的对科学社会主义课程的学习,我对这门课程有了新的认识,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某些问题加深了了解,尤其是对科学社会主义有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间的内在联系有了深刻......

    科学社会主义论文

    浅谈中国之民生问题 从改革开放以来,民生问题一直是作为一个热点问题而频繁地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这也是时代进步的表现,纵观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史,追溯“民生”问题的发展发现民......

    科学社会主义论文

    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形成并逐步丰富和发展起来的科学理论体系,总体上属于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

    科学社会主义论学

    如何利用网络教育 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摘要:今年来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第四媒体”,具有传统传媒无法比拟的影响力,网络教育在推动马克思......

    科学社会主义作业

    科社理论与实践论文题目: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学校:内蒙古医科大学学院:研究生学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摘要:在不断推进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