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留守儿童感恩教育活动总结
留守儿童感恩教育活动总结
感恩是人们与生俱来的本性,是深藏于我们内心的优秀品质。生命的整体是相互依存的,每一样事物都依赖其他事物而存在:无论是父母的养育,师长的教诲,还是朋友的关爱……我们无时无刻不沉浸在恩惠的海洋中!在本次留守儿童感恩教育活动中,小结如下:
一、首先是知恩、感恩,使留守儿童明白时时刻刻都在享受父母、师长、朋友、学校和社会的恩惠,要心存感恩;其次是让留守儿童产生一种回报恩情的冲动,懂得对生活和他人心存感激,不断增强学生的报恩意识和报恩能力;最后是学会给予爱、播种爱,让留守儿童学会施恩,尽自己所能去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让别人因自己的存在而快乐。
二、学会四个感恩
1、感激祖国之恩
收集祖国之最、祖国的世界之最以及祖国的自然风貌、人文景观、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军事强大、文化繁荣等有关文字、图片资料在宣传栏上展览。
2、感激父母之恩
父母是孩子教育的起点,但是许多孩子对父母冷淡,很少沟通,为此我们开展了《致谢感恩》活动。(1)开展“爸爸、妈妈,我向对您说”书信征文活动。(2)布置爱心家庭作业,利用休息时间为家里做四件家务:打扫卫生、叠被、洗碗、洗衣物。(3)给父母过节:适逢母亲节、父亲节,给父母过节,向父母说一声谢谢,道一声辛苦了。
为父母送上一个温馨的祝福,让父母享受一份感动。(4)与父母交流人生中最难忘的事。学生家长感动的说孩子懂事了,回到家会帮助爸爸妈妈做家务了,还懂得心疼妈妈。
3、感激师长之恩
老师每天辛苦地教学生,学生一点点小进步,一句问候,都能让我们感动不已,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关心学生的生活,教学生懂礼貌,讲文明,学生们慢慢地从心底里接受老师,每天到校,学生就会冲出教室,恭恭敬敬地鞠躬,向我问好,在学校里无论走到哪里,遇到哪个学生,都能收到笑脸和问候。感恩,使老师感受到了心灵的慰藉。
4、感激他人之恩
(1)开展我为同学做好事活动。
(2)回忆对自己帮助较大的1-3个人,然后把他们对自己的帮助通过一封信、电话表达感恩心情。(3)给班级同学的一个好建议。
留守儿童感恩教育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的: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老师和身边的朋友不知给予了他们多少的爱。然而很多孩子已经习惯于接受,而不知道付出,不知道回报。因此学校将全方位实施“感恩”教育,尽全力营造“感恩”文化,让孩子们在“知恩、感恩、报恩”的系列活动中养成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关心他人、热爱学校、回报社会的崇高道德风尚。
二、活动主题:“学会感恩,与爱同行”。
三、活动时间:2013年5月9日
四、活动步骤:
(一)宣传动员阶段
1、学校制订留守儿童感恩教育活动方案。
2、举行“感恩”教育活动启动仪式。
3、积极营造“感恩文化”,让留守儿童在潜移默化中学会感恩。
(二)实施阶段
1、“学会感恩、与爱同行”一次主题班会。
以班级为单位,围绕“学会感恩、爱心永恒”主题,按照留守儿童特点,组织关于亲情、感恩教育的主题班会,具体内容可自行安排。或讨论或演讲或讲述,结合生活实际谈自己的观点与认识,尤其是对父母、对亲人、对老师、对朋友的感激之情。
2、寻恩、感恩、报恩实践活动。
寻恩,要让学生每天学会观察,不断寻找身边人的恩德,用文字记录这些恩德,即是寻恩。感恩,是感受到恩德,感动于恩德,用心体味,用行动回报。报恩,报答恩情。用多种方式去报答身边人的恩情,可以是送去一句感谢的话语,可以是长期坚持为班级、为同学、为家人做一些事情等等,也可以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3、“献给母亲的爱”征文活动 活动目的:
让我们凝聚对母亲点点滴滴的回忆,在这个充满阳光的五月里,在这个亲情融融的日子里,留下对母亲的祝福、对母亲的思念和深深的感激。把我们最真挚的情感,用最优美,最朴实的文字献给我们慈爱的母亲。通过此次活动使广大学生感恩母亲、知荣明耻、不断进取,进一步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作品要求:
1、体裁不限,围绕中心,可以是记叙文、散文、议论文、诗歌和通讯报道等。
2、作品必须是自我原创,不得抄袭、套改。
3、字数在600字以内。
(三)总结展示阶段
活动结束时,各班举行“学会感恩,与爱同行”教育活动总结表彰会,认真总结班级在感恩节中留守儿童的表现以及发生的变化,对典型人和事要进行总结、表彰。
第二篇:留守儿童感恩教育活动小议
留守儿童感恩教育活动小议
感恩是人们与生俱来的本性,是深藏于我们内心的优秀品质。生命的整体是相互依存的,每一样事物都依赖其他事物而存在:无论是父母的养育,师长的教诲,还是朋友的关爱……我们无时无刻不沉浸在恩惠的海洋中!在本次留守儿童感恩教育活动课题研讨中,更让我们深刻体会到:
一、发掘教科书中的感恩教育的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通过正面引导,帮助他们理解父母外出务工的艰辛,监护人的精心呵护,以写作文和给外地父母写一封信的形式,让他们感受思念亲人之情,呼唤爱,从中感受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友情等,让他们意识到自己在父母心目中的地位是重要的,使他们对家庭、学校和亲人充满归属感,依赖感;并经常结合课文内容对孩子们进行思想教育,理解父爱母爱的伟大,同学朋友间的真挚友情等。我们向留守儿童施恩,让他们知恩,目的就在于感恩。首先要帮助孩子们在心中培植一种感恩的思想,其次是让他们学会“感恩”,让他们了解到心中不仅要有自己,还要有他人,让他们心中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去善待他人,善待生活;
教会学生心存感激,那么孩子们就会多一份宽容,多一份自律,多一份热情
二、感谢父母、感谢“监护人”和感谢同学。
让学生动手实践,亲身体会,在实践中体会,在体验中成长。如:爱心家庭作业(为父母洗脚、制作爱心卡片等)、“算算亲情账,感知
父母恩”、为父母过节并建立老师与家长及代理家长定期交流制度,时时关注孩子在家的表现,查缺补漏,对症下药。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使学生感悟到:父母给予我生命,让我健康长成,让我放飞理想,我们应该感谢父母;爷爷奶奶在父母外出打工时,担起了家中的所有重担,每日为我们洗衣、做饭,教育我们好好学习,不断成长,我们应该感谢爷爷奶奶;同学和朋友给了我友爱,让我在这尘世间不再孤单,让我在孤寂无助时倾诉、依赖,看到希望和阳光让我体会到友谊的芬芳,我们应该感谢同学和朋友。为此,每学期我们都会召开“感恩的心”为主题‘家’会,并把暑假的第一天定为“运漕留守儿童之家”的感恩节,这一天通过开展各种活动来感恩,并让学生畅所欲言,明白父母、监护人和同学,并发誓要好好学习,将来回报社会,回报关心他们的父母和监护人!
四、感谢生活。
留守儿童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对生活的感受很强,但是他们也经常看到丧失劳动力的,或是那些本身残疾的,还有在街上乞讨的人,在看过他们艰辛的生活以后,对自己的生活体会更深。要经常教育他们勤俭节约,不要乱花钱,珍惜老人的劳动成果,每学期孩子们都要出版一期“节约手抄报”,并让教师适时结合语文课本来让他们感受生活,如《倔强的小红军》、《卖火柴的小女孩》、《凡卡》等等,忆苦思甜,这些故事给孩子的启迪是刻骨铭心的,在孩子们晶莹的泪光中,在孩子们的叹息之中,他们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知道感恩已经在他们心中扎根!
感恩从一点一滴做起。要教孩子们从学会说一声“谢谢”开始。从小事做起,小到给“监护人”端一杯水,洗一次脚,做一次家务,给别人一个微笑、随手捡起地上的一片纸屑„„ 大到学会自理,学会自强。要从诸如教学生主动帮助老师擦黑板,对教师有礼貌,尊重老师;关爱理解父母,理解监护人,来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使他们“吃水不忘挖井人”,不忘父母师长的养育教导之恩,永不忘记他人的帮助之恩。
五、“感党恩”
在留守儿童中开展“唱红色歌曲谢党恩”;请镇关工委的老同志做报告,忆苦思甜;组织留守儿童去祭扫英烈;请老人讲革命故事等,让留守儿童感悟革命者崇高的奉献精神,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每学期我们都要组织孩子们到敬老院去献爱心,并从中让他们感受现在的老人多么幸福,他们的幸福是党给予的。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让孩子们更加懂得了今天美好幸福的生活源于党的正确领导,源于党和国家的富民惠民政策,让孩子们懂得感恩,激发爱党爱国热情。
六、“感师恩”
在教育留守儿童的过程中教师要学会正确引导,只有多付出一份关爱,少一份指责,留守的童年就会多一份快乐,就会心存一份感激,要让他们懂得:“老师带我们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带我寻找生命中最真最纯的意义,让我抛却愚昧,懂得思考,应该感谢老师,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教师的精心呵护”。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老师们给予留守儿童的关怀是无微不至的,孩子们一点一点懂事了,我们享受着成功的快乐。
“感恩教育”活动成效明显,留守儿童成长了不少,更得到了留守儿童家长和代理家长的肯定。如‘彤彤’小朋友,父母离异,父亲远走韩国,母亲改嫁他人,由奶奶抚养,家庭非常困难,她性格腼腆,寡言少语,每次去她妈妈家回来后,就很不听奶奶的话,还顶嘴,我们开展“感恩教育系列活动”后,她懂事了很多,能主动帮助奶奶做家务活,洗衣服,打扫卫生,知道孝顺了,她奶奶跟我说现在俺孙女可懂事了,得感谢你呀!。‘雯雯’的奶奶感慨孩子长大了,懂事了,她说“没想到,我的孙子在短时间里长大了不少,以前叠被、洗衣、扫地等事都不会去做的,现在可好了,我们忙着田里的事,小孩帮我们打打下手,烧饭洗碗、打扫卫生,还帮忙除草,我们轻松了不少,这得益于“感恩教育”,让孩子们懂得了知恩、感恩、报恩,学会了做人。”
通过“感恩教育”系列活动,促进了孩子知恩、感恩、报恩美好心灵的形成,帮助他们懂得自己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付出、离不开老师的引导;离不开社会的帮助,培养了留守儿童感恩的心,唤醒了留守儿童的良知,锻造了留守儿童的品性,使留守儿童懂得了感恩、懂得了珍惜。使留守儿童明白了:学会感恩,就能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挑战;学会感恩,就能带着欣喜与热爱进行生命的远航;感恩,是一种力量;感恩,是一种境界;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就能拥有幸福快乐,茁壮成长!
第三篇:留守儿童的感恩教育
留守儿童的感恩教育
任朝胜
针对留守儿童的情感问题,怎样对留守儿童进行了感恩教育,主要采取了以下方法及措施:营造感恩的班级文化和气氛,把感恩教育作为班级文化的主要内容来呈现,如关于“孝”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为主题的演讲比赛、以感恩为主题的黑板报、写以感恩为主题的作文等,使学生无时不受到感恩教育。感恩教育具体做法如下:
1、感恩临时监护人。留守儿童一般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作临时监护人。这些老人辛苦一辈子好不容易把孩子拉扯大,本应尽享天年。但为了孩子的长远利益,还得承担起对孙辈的监护和教育的重任,既要照看孩子,又要种责任田,还要处理家庭琐事,可以说是身心疲惫。尽管如此,他们仍毫不保留地把爱献给了孙辈。作为留守儿童,要能感受到祖辈们对自己的爱,要感谢祖辈们为此而作出的牺牲。
2、感恩父母。调查表明:外出打工农民最大的愿望不仅是能赚更多的钱,更希望子女进城入学,受更好的教育,更有出息,而将子女留在家乡也是不得已的办法。诚然,多数在外务工的父母亲和天下父母的心是一样的,都渴望家人团聚,享受天伦之乐。但由于经济条件的制约,不得不忍痛割受,背井离乡,外出务工。一方面他们承受着生活的艰辛;另一方面,又饱受着思念的煎熬。他们这么辛苦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改善家里的经济条件,为了赡养老人,为了养育子女。作为留守儿童,要理解父母的艰辛,感谢父母为家庭所作出的牺牲,而不要认为他们是丢下孩子不管而只顾自己在外享清福。
3、感恩学校。留守儿童大多数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为了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学校付出了很多努力。建立了留守儿童档案、设立了联系卡制度、开设心理教育课、定期开展思想教育和情感教育,还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增加留守儿童与教师同学接触的机会,使他们感受到教师和同学们更多的关心和帮助。
4、感恩社会。留守儿童要感受到社会各界对自己的关爱,因为社会各界的通力合作,为他们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各地政府高度重视留守孩子的问题,他们协同教育主管部门,积极探索新的办学形
式。在具备条件的地方筹建幼儿园和寄宿制学校,由学校多承担一些监管责任和义务,让留守孩子得到应有的管理、照顾和关爱。公安、司法、法院和工商、文化等有关部门协助管理,加强对校园周边环境和娱乐场所的整治,彻底根治精神污染对孩子的毒化。
5、感恩“留守磨练”。所谓“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留守儿童也应该辩证地看待留守生活。也许父母外出客观上给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锻炼带来了机会,他们必须学会独立才能够更好的生活,这种独立生活能力的锻炼和养成对于现在的孩子而言显然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孩子能在这种独立的过程体味生活的艰辛,也许他们会更好地理解父母,从父母的生活经历中体验更加宝贵的精神力量。因此,这种留守生活对于孩子自身的磨练在某种意义上是有益的。留守儿童应用开放的心态感谢这种“留守磨练”。甚至有专家认为:强迫孩子离开家庭环境,对孩子便是适应性的考验,同时也是剥夺情感的考验,这些考验能把孩子武装起来面对人生。
相信通过一系列的感恩教育活动,正确引导留守儿童的心理情感变化,树立潜意识的感恩心理,对孩子以后的发展变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希望他们在多方面的帮助和教育启发下,迎着朝阳茁壮成长。
第四篇:留守儿童感恩教育
如何做好留守儿童的感恩教育
田阳县那坡镇百峰中心小学 黄云飞
当前,一些留守儿童感恩意识的缺失较为严重。面对父母的养育之恩,孝心等在一些人的心目中大打折扣,甚至淡漠,只知受惠,不知感恩;享受着别人带给自己的快乐,只知索取,不知奉献;在处理人际关系中以“我”为中心,人情味淡薄。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孩子们道德理念严重缺失呢?我认为家庭、社会和学校责无旁贷。
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多由爷爷、奶奶或其他亲属代管,这些人缺乏科学育子经验,留守儿童中或多或少存在家教缺位、亲情缺失、交流缺少、监护缺乏等问题,这种状况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加之小学生正是生性好动的时期,自控能力差,久而久之形成了孤僻、不合群的心理,遇事缺乏自信,不少学生责任意识淡漠,自私自利、自以为是弱点非常明显。为此作为一个班主任的我更感到了对做好留守儿童感恩教育的重要性,我通过各种形式,让学生懂得付出,学会感谢父母、知道尊敬老师、懂得热爱社会。为了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心和教育,在教育教学中,我探索出了以下几点教育方法:让他们在知恩中改变自己,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发掘教科书中的感恩教育的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通过正面引导,帮助他们理解父母外出务工的艰辛,监护人的精心呵护,以写作文和给外地父母写一封信的形式,让他们感受思念亲人之情,呼唤爱,从中感受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友情等,让他们意识到自己在父母心目中的地位是重要的,使他们对家庭、学校和亲人充满归属感,依赖感;并经常结合课文内容对孩子们进行思想教育,理解父爱母爱的伟大,同学朋友间的真挚友情等。
二“感恩,做有情有意的孩子
我们向留守儿童施恩,让他们知恩,目的就在于感恩。首先要帮助孩子们在心中培植一种感恩的思想,其次是让他们学会“感恩”,让他们了解到心中不仅要有自己,还要有他人,让他们心中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去善待他人,善待生活;
教会学生心存感激,那么孩子们就会多一份宽容,多一份自律,多一份热情
二、感谢父母、感谢“监护人”和感谢同学。
让学生动手实践,亲身体会,在实践中体会,在体验中成长。如:爱心家庭作业(为父母洗脚、制作爱心卡片等)、“算算亲情账,感知父母恩”、为父母过节并建立老师与家长及代理家长定期交流制度,时时关注孩子在家的表现,查缺补漏,对症下药。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有责任使学生感悟到:父母给予我生命,让我健康长成,让我放飞理想,我们应该感谢父母;爷爷奶奶在父母外出打工时,担起了家中的所有重担,每日为我们洗衣、做饭,教育我们好好学习,不断成长,我们应该感谢爷爷奶奶;同学和朋友给了我友爱,让我在这尘世间不再孤单,让我在孤寂无助时倾诉、依赖,看到希望和阳光让我体会到友谊的芬芳,我们应该感谢同学和朋友。为此,每学期我都会召开“感恩的心”为主题‘家’会,并把暑假的第一天定为“南窑留守儿童之家”的感恩节,这一天通过开展各种活动来感恩,并让学
生畅所欲言,明白父母、监护人和同学,并发誓要好好学习,将来回报社会,回报关心他们的父母和监护人!
(3)感谢生活。留守儿童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对生活的感受很强,但是他们也经常看到丧失劳动力的,或是那些本身残疾的,还有在街上乞讨的人,在看过他们艰辛的生活以后,对自己的生活体会更深。我经常教育他们勤俭节约,不要乱花钱,珍惜老人的劳动成果,每学期孩子们都要出版一期“节约手抄报”,我适时结合语文课本来让他们感受生活,如《倔强的小红军》、《卖火柴的小女孩》、《凡卡》等等,忆苦思甜,这些故事给孩子的启迪是刻骨铭心的,在孩子们晶莹的泪光中,在孩子们的叹息之中,他们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知道感恩已经在他们心中扎根!
(4)感恩从一点一滴做起。我教孩子们从学会说一声“谢谢”开始。从小事做起,小到给“监护人”端一杯水,洗一次脚,做一次家务,给别人一个微笑、随手捡起地上的一片纸屑„„ 大到学会自理,学会自强。要从诸如教学生主动帮助老师擦黑板,对教师有礼貌,尊重老师;关爱理解父母,理解监护人,来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使他们“吃水不忘挖井人”,不忘父母师长的养育教导之恩,永不忘记他人的帮助之恩。
三、“感党恩”
在留守儿童中开展“唱红色歌曲谢党恩;请镇关工委的老同志做报告,忆苦思甜;组织留守儿童到沈阳九一八纪念馆参观;到抚顺雷锋纪念馆参观;请老人讲革命故事等,让留守儿童感悟革命者崇高的奉献精神,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每学期我都要领孩子们到敬老院去献爱心,并从中让他们感受现在的老人多么幸福,他们的幸福是党给予的。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让孩子们更加懂得了今天美好幸福的生活源于党的正确领导,源于党和国家的富民惠民政策,让孩子们懂得感恩,激发爱党爱国热情。
四、“感政府恩”
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是社会关心帮助的结果,是 “爱心”工程。“金英留守儿童之家”的发展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大力关怀。省市县妇联、市人大、市县总工会、市县团委、市县教育局、市县宣传部等多家单位常来看望孩子们,并为孩子们送来了大量图书,体育用品、油、米、面等,团市委为孩子们买书包和学习用品,并为每个留守儿童每人做一套新衣服,让孩子们感觉到他们的成长时刻在有人关注,牵动着更多人的心。
五、“感师恩”
在教育留守儿童的过程中教师要学会正确引导,只有多付出一份关爱,少一份指责,留守的童年就会多一份快乐,就会心存一份感激,要让他们懂得:“老师带我们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带我寻找生命中最真最纯的意义,让我抛却愚昧,懂得思考,应该感谢老师,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教师的精心呵护”。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我给予留守儿童的关怀是无微不至的,孩子们一点一点懂事了,我享受着成功的快乐,我打开了孩子们那颗陈封己久的 ‘善良的心’。
“感恩教育”活动成效明显,留守儿童成长了不少,更得到了留守儿童家长和代理家长的肯定。如‘彤彤’小朋友,父母离异,父亲远走韩国,母亲改嫁他人,由奶奶抚养,家庭非常困难,她性格腼腆,寡言少语,每次去她妈妈家回来后,就很不听奶奶的话,还顶嘴,我开展“感恩教育系列活动”后,她懂事了很多,能主动帮助奶奶做家务活,洗衣服,打扫卫生,知道孝顺了,她奶奶跟我说现在俺孙女可懂事了,得感谢你呀!。‘雯雯’的奶奶感慨孩子长大了,懂事了,她说“没想到,我的孙子在短时间里长大了不少,以前叠被、洗衣、扫地等事都不会去做的,现在可好了,我们忙着田里的事,小孩帮我们打打下手,烧饭洗碗、打扫卫生,还帮忙除草,我们轻松了不少,这得益于“感恩教育”,让孩子们懂得了知恩、感
恩、报恩,学会了做人。”
通过“感恩教育”系列活动,促进了孩子知恩、感恩、报恩美好心灵的形成,帮助他们懂得自己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付出、离不开老师的引导;离不开社会的帮助,培养了留守儿童感恩的心,唤醒了留守儿童的良知,锻造了留守儿童的品性,使留守儿童懂得了感恩、懂得了珍惜。使留守儿童明白了:学会感恩,就能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挑战;学会感恩,就能带着欣喜与热爱进行生命的远航;感恩,是一种力量;感恩,是一种境界;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就能拥有幸福快乐,茁壮成长!
切实开展好感恩实践活动。由于亲情的缺失,很多留守儿童的孝敬意识越来越淡薄,感激别人的情感越来越麻木,只知索取,不愿回报。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孩子的自私和贪婪。因此,对小学生开展感恩教育刻不容缓。在感恩教育的过程中,重灌输,轻实践是行不通的,因此要开展好感恩实践活动。
1、开展“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日常爱心活动
知恩,感恩还表现在承担责任。不自私,勇于承担责任的人才会才会知恩图报。让学生明白珍惜自己的生命,就是对父母,对祖国、对社会,感恩的表现。感念父母之恩,就要孝敬父母,听父母的话,不让父母为自己的成长过分忧心,父母茹苦含辛养育他们,就是希望他们长大成人,一生平安,珍惜生命,是对父母的最好的回报;感谢师恩就是要好好的学习文化知识,学会做人的道理,老师偱循善诱就是为让学生健康的成长,做一个思想健康的人,将来能在社会上有所作为。“万丈高楼平地起”承担责任也得从基础做起,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不扫一屋,何以扫天下?”因此我要求学生在“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爱心活动中,把爱心落到实处。每天起床要做好个人内务,棉被叠得像豆腐块,鞋子、牙膏、牙刷······统一摆放整齐,力争不被扣一分。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了,就是为同学,为班级争得了荣誉。做好自己的事情还要留心身边的同学,该做的事情做好了吗?没有做好的就伸出友谊之手,帮一下忙。已经做好的,对同学说一句赞美的话。同学生病了要积极主动的帮助,协助老师送去医院,为同学打饭,端水,安慰同学让同学感受到班级的温暖······
2、利用特殊日子,开展感恩活动
懂得“感恩”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品德,是一种修养,也是人之常情。唤醒学生的感恩意识,在实践中让学生学会交往与合作,学会关心他人,学会珍惜生命,享受幸福生活。鼓励学生运用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对他人的关爱与感激,从而健康快乐地生活。
特殊的日子是感恩的最好时机,如班级纪念日、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感恩节等。可以给爷爷、奶奶盛上一晚热汤;可以给远在他乡打工的爸爸、妈妈打一个问候的电话;可以在同学、朋友生日的时候送上一张贺卡,一朵鲜花,一封感恩的信或一条信息,哪怕一句温馨又真诚的祝福也可以。只要能送出自己的一份爱心就是感恩最好的表现。
5、感恩“留守磨练”。法国历史年鉴学派学者安德烈·比尔基埃等在论及西方现代化初期西方家庭对青少年的安排时也曾认为:“强迫孩子离开家庭环境,对孩子便是适应性的考验,同时也是剥夺情感的考验,这些考验能把孩子武装起来面对人生„„”留守儿童也应该辩证地看待留守生活。所谓“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就是这个道理。也许父母外出客观上给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锻炼带来了机会,他们必须学会独立才能够更好的生活,这种独立生活能力的锻炼和养成对于现在的孩子而言显然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孩子能在这种独立的过程体味生活的艰辛,也许他们会更好地理解父母,从父母的生活经历中体验更加宝贵的精神力量。因此,这种留守生活对于孩子自身的磨练在某种意义上是有益的。留守儿童应用开放的心态感谢这种“留守磨练”
有位学者说:“感恩教育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是一种以德报德的道德教育,更是一种以人性唤起人性的人性教育„„”在学习中知恩,在实践中感恩,给了学生展示爱的平台,让留守儿童在感恩的盛宴中吸取营养,让自己的情感得到升华。使他们在生活的磨练中,学会适应,学会改变,学着以自己的力量振奋自己的精神,增强自己的斗志,活出一个感恩的、自豪的、快乐的自我!孩子是世界上最可爱的天使,学会感恩他们才能更茁壮的成长。
对于今天的广大青少年来说,感恩意识绝不是简单的回报父母养育之恩,它还是一种责任意识,自主意识,自尊意识和健全人格的体现,更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通过感恩教育,有利于学生从小就养成一种感恩意识,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同伴、感恩身边的人,乃至感恩自然、感恩祖国,使学生获得作为一个现代公民所必需的基本道德准则、文明素养、社会责任意识,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孩子们谈话中可以看出,虽然他们被父母留在了家乡,但他们当中没有一个人表现出被遗弃感,也没有表现出对父母的抱怨和不满,相反,他们对父母的留守决策持积极肯定、理解和支持态度。我们认为,这种对父母留守决策的积极认同变成了他们“孤留”家乡的精神支柱和生活、学习的巨大动力,对他们进行感恩教育一定会收到更好的效果。感恩从一点一滴做起。我教孩子们从学会说一声“谢谢”开始。从小事做起,小到给“监护人”端一杯水,洗一次脚,做一次家务,给别人一个微笑,随手捡起地上的一片纸屑„„大到学会自理,学会自强。要从诸如教学生主动帮助老师擦黑板,对教师有礼貌,尊重老师;关爱理解父母,理解监护人来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使他们“吃水不忘挖井人”,不忘父母师长的养育教导之恩,永不忘记他人的帮助之恩。感恩从一点一滴做起。我教孩子们从学会说一声“谢谢”开始。从小事做起,小到给“监护人”端一杯水,洗一次脚,做一次家务,给别人一个微笑,随手捡起地上的一片纸屑„„大到学会自理,学会自强。要从诸如教学生主动帮助老师擦黑板,对教师有礼貌,尊重老师;关爱理解父母,理解监护人来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使他们“吃水不忘挖井人”,不忘父母师长的养育教导之恩,永不忘记他人的帮助之恩。
尊重的魔力:把学生当作与教师平等的主体看待,与他们对话,给他们以尊重,是激发他们自我发展动力的最有效方式。理解的力量:搭建亲子沟通的温馨桥梁
陶营乡的一些老师告诉记者,给学生再多的关爱,教师还是无法替代他们的父母,只有让学生与父母更加融合,搭建起亲子沟通的桥梁,感恩教育一直是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感恩教育的目的是要求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学会关爱自己,关爱他人,有一颗感恩的心。才能让留守儿童获得自我发展的动力。
第五篇:浅谈农村小学如何加强留守儿童的感恩教育
浅谈农村小学如何加强留守儿童的感恩教育
【摘 要】留守儿童问题是我国城镇化和工业化发展过程中必然会产生的问题。学校作为感恩教育的主阵地,就要充分利用好各种契机,适时的对留守儿童进行感恩教育。农村小学要将感恩教育作为留守儿童德育工作的突破口,坚持主体性、发展性、体验性和整体性等教育原则,从宣传、教学、实践和情感等方面积极探索感恩教育途径。
【关键词】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感恩教育
所谓的农村留守儿童指的是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工作,孩子留在户口所在地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一起的儿童,父母外出打工后,孩子留在了家中或父母早出晚归打临工而无法照顾的儿童。感恩是人性的自然流露,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农村留守儿童是一个特殊群体,感恩意识十分淡薄,加强他们感恩意识的培养,关系到我们整个民族的未来。所以,做好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感恩教育工作,是一项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应当充分引起社会、家庭、学校的关注与关爱。
一、农村留守儿童感恩言行的现状
我校是重庆市巫山县偏远乡镇的一所农村小学,现有学生482人,其中留守儿童385人,占学生总数的80%。由于“家庭教育的缺位”、“父爱母爱的缺失”等因数,使得很多留守儿童的情感、心理、生活、学习乃至人格方面都出现诸多问题,在全校留守儿童中,开展的“你在成长中,受到了父母、学校、老师、同学、社会的各种关爱,你是否应该做个知恩图报的人?”的问卷调查中,仅有57%的留守儿童表示应该,29%的留守儿童表示尽量,14%的留守儿童表示不知道。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农村留守儿童严重缺乏感恩情怀,感恩意识不浓,因此,学校对农村留守儿童感恩教育势在必行。
二、改善农村留守儿童感恩言行的举措
感恩教育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学校、家庭三个方面相互配合、相互促进。感恩是一种智慧,是一种情感培养,感恩言行是一种道德行为,需要知行统一。但学校又是留守儿童接受感恩教育的主阵地,通过多年一线教育的实践,我们探索出了独特的留守儿童感恩教育之路。
1.建立感恩教育长效机制。建立长效的管理机制,用制度的形式加以?范制约,可以为感恩教育提供必要的制度和保障。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大队辅导员、班主任、部分家长为成员的“感恩教育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感恩教育”的计划制定、活动的开展、部门协调及过程的评估;健全感恩教育规章制度,明确规定师生言行举止,如会唱哪几首感恩歌曲,必须参加学校的有关活动、会议,必须规范使用文明礼貌用语等;明确各部门、各组室分工职责,加强教师感恩教育工作的实绩考评,确保感恩教育持续、稳定发展。
2.营造校园感恩文化氛围。(1)从环境布置着手。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从整体上规划,从细微处着手,紧紧围绕“感恩”这个主题进行设置,让全体师生置身于感恩文化氛围之中。如感恩石、感恩林、感恩长廊、感恩诗、感恩画、感恩标语、感恩故事、感恩铃声、感恩歌曲等。(2)从宣传阵地入手。充分利用升旗仪式、班队会、红领巾广播站、校园橱窗等渠道对学生进行感恩文化宣传。古今中外名人、周围同伴的感恩故事、社会各界的先进事迹等,让“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感恩思想充满校园。(3)从教师行为入手。感恩教育讲究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并不是简单的行为习惯养成,也不是严格要求就行,教师要以身作则,做好学生的楷模,要让学生从老师日常生活的一点一滴、一言一行中潜移默化地学会知恩和感恩,决不能口是心非,言行不一。
3.以课程渗透感恩教育。(1)感恩教育渗透于学科教学中。以“感恩”为依托,将感恩教育引入课堂,只有依托课堂这一德育主阵地,感恩教育才能持久、有效地进行。语文、品德与生活(社会)、音乐、美术等学科教材,都蕴涵着丰富的“感恩教育”内容,因此,充分利用现有教材,挖掘文本中可融入的教育资源,在教学过程中重点进行提示和讲解,从而达到在学科教育中有机地、不露痕迹地渗透“感恩”思想的目的。如:音乐课可以教会儿童唱《奉献》、《感谢你》、《感恩的心》、《父亲》、《母亲》、《烛光里的妈妈》、《世上只有妈妈好》等感恩歌曲;品德与生活(社会)课,可以让儿童寻找一些感恩的故事进行交流;语文教材中,如感恩祖国的《我爱祖国》、感恩老师的《画杨桃》、感恩父母的《地震》、感恩朋友的《他是我的朋友》、感恩大自然的《只有一个地球》等,这些文质兼美的文章,对学生感恩教育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教师有的放矢让学生赏析、感悟、体验,激发他们的心灵,润泽他们的思想。
(2)编写感恩校本教材。将各项活动的成果汇编成“感恩教育校本课程”,并纳入到学校“校本课程开发”资源中,以教材的形式为“感恩”校园文化的形成添砖加瓦。“感恩教育校本课程”教材中包括感恩的故事、典故、古诗、成语、格言、名人名言、心得体会、征文、歌曲、主题班会设计方案、书画作品、演讲稿、活动剪影等。
4.强化班队活动感恩教育。一是开展《我会说谢谢》感恩队会活动;二是开展讲读感恩故事比赛。感谢父母养育之恩,感恩社会关爱之情,感恩老师辛勤培养,感谢他人关爱相助,感恩大自然呵护赐予等内容;三是定期举办“感恩、关爱、责任”为主题的黑板报;四是建立学生日记档案,开展唱生日歌,让学生感受来自同学的祝福;五是完成爱心家庭作业,如叠被、洗碗、为长辈梳头、洗脚,算亲情账等;六是班级开展篮球、接力等比赛活动,让学生感受爱和团结的力量,感受互相尊重、谦让、宽容、友好合作的快乐,激发感恩的情感;七是给每个学生建立感恩档案,让学生把感恩行为的点点滴滴记录下来,每月评选班级“感恩之星”,激励学生每天都提醒自己做个懂得感恩的好孩子。
5.强化感恩教育的日常行为规范。让感恩教育贯穿于留守儿童学习生活的全过程,一是坚持“国旗下讲话”渲染感恩教育之势;二是设立感恩月,结合国庆节、清明节、中秋节、重阳节、母亲节等传统节日,组织开展报恩实践体验活动,养成知恩报恩习惯;三是举办感恩手抄报、感恩日记、感恩演讲、感恩书信、感恩征文、歌咏比赛、文娱汇演、参观、扫墓等系列活动;四是开展评选十佳孝星、十佳尊师礼仪小天使活动。
6.学校、家庭、村社联手互动。学校依托家长委员会,举办感恩教育知识讲座、开展“感恩教育我在行”等学习活动,改变家庭教育误区,提高社会育人氛围。组织教师定期开展教师大下访,走访留守家庭、结对帮扶留守儿童等活动,把学校的慰问关爱、感恩理念带进村社、送进留守家庭,提高代理监护人的综合素质,提高全民感恩意识。引导家长认识到,留守儿童缺乏的不是物质,而是家庭亲情的缺失,父母要通过视频、电话、微信、定期返乡等形式多和孩子团聚交流、温情关爱,做到让孩子生活留守但教育不缺失,言传身教感恩言行。这样,学校、家庭、村社形成教育合力,互动共育。
学校对留守儿童感恩教育是一种博爱,更是一种责任和义务,不能一蹴而就,要靠长期的坚持与努力,只有我们不断地探索与实践,感恩教育活动才会卓有成效,留守儿童的未来才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