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如何对留守儿童进行感恩教育
论如何对留守儿童进行感恩教育
摘要:由于社会上越来越多留守儿童的出现,对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也变得越来越严重,对留守儿童的感恩教育已急不可待。让留守儿童懂得知恩,感受亲情、友情,在感恩父母和监护人养育之恩的同时,学会感恩党和政府、感恩同学、感恩老师、感恩生活,感恩大自然,家庭、社会和学校责无旁贷!
关键词:如何对留守儿童感恩教育
人生的杠杆是精神,精神的支点是感恩,只有有了感恩的思想,人才能焕发出无穷的力量。情感淡薄是当前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中的潜在危机。感恩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一个人的基本品德,是最能拨动人们心灵的话题。
对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我经近年来的观察,发现:一些留守儿童感恩意识的缺失较为严重。面对父母的养育之恩,孝心等在一些人的心目中大打折扣,甚至淡漠,只知受惠,不知感恩;享受着别人带给自己的快乐,只知索取,不知奉献;在处理人际关系中以“我”为中心,人情味淡薄,不能与人为善。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孩子们道德理念严重缺失呢?这让我陷入了深思,我认为家庭、社会和学校责无旁贷!
留守儿童们失去的东西太多,因为父母不在身边,代理家长会溺爱他们,使他们养成了自私贪婪,事事以自己为中心的人格缺陷。子曰:“人性本善,其恶者为也。”我觉得有义务帮他们找回自我,绽放他们的“美丽”,重塑他们的人格,我从“感恩教育”入手,捋顺孩子们漂移的思想,校正他们心海的罗盘。下面谈谈我的一些体会。
一、“知恩”,感受亲情、友情
当前,我们虽然对留守儿童施了恩,但还应该让他们知恩,让他们在知恩中改变自己,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得起在外挣钱供他们读书的父母,对得爷爷奶奶,对得起关心他们的老师。我从开展感恩教育系列活动开始,召开“留守儿童”座谈会,以“父母为我们做了什么和我又为父母做了什么”为主题展开热烈讨论。例如以王琴的父亲开货车,为了赚钱养家糊口,疲劳驾驶造成交通事故的事例,通过正面引导,帮助他们理解父母外出务工的艰辛,监护人的精心呵护,以写作文和给外地父母写一封信的形式,让他们感受思念亲人之情,呼唤爱,从中感受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友情等,让他们意识到自己在父母心目中的地位是重要的,使他们对家庭、学校和亲人充满归属感,依赖感;并经常结合品德课内容对孩子们进行思想教育,让他们理解父爱母爱的伟大,同学朋友间的真挚友情等。
二、感恩,做有情有义的孩子
我们向留守儿童施恩,让他们知恩,目的就在于感恩。首先要帮助孩子们在心中培植一种感恩的思想,其次是让他们学会“感恩”,让他们了解到心中不仅要有自己,还要有他人,让他们心中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去善待他人,善待生活。我以经典文化颂读为载体,组织学生读三字经,弟子规,并定期开展读书心得汇报活动,如“夸夸自己”,“演讲比赛”和制作“感恩手抄报”等等。教会学生心存感激,那么孩子们就会多一份宽容,多一份自律,多一份热情„„这样有利于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1、感谢大自然。结合5.12 汶川大地震和地球逐步转暖,引发孩子们的思考,鼓励孩子们将目光投向大自然:无论是一花一草,还是斜风细雨,都是大自然馈赠给我们的礼物。
想想那些在自然灾害中丧生的人们,如果我们对大自然还不心存感恩的话,那么大自然带给我们的将不仅仅是地震,泥石流、沙尘暴„„逐步培养孩子们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唤醒孩子们的那颗爱心。、感谢父母、感谢“监护人”和感谢同学。结合品德课,我利用各种节日,如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等,对留守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设计不同的活动,让学生动手实践,亲身体会,在实践中体会,在体验中成长。如:爱心家庭作业(为父母洗脚、制作爱心卡片等)、“算算亲情账,感知父母恩”、为父母过节、组织演讲比赛、开展“成长进步周汇报”活动。并建立老师与家长及代理家长定期交流制度,时时关注孩子在家的表现,查缺补漏,对症下药。作为一名校长,我有责任使学生感悟到:父母给予我生命,让我健康长成,让我放飞理想,我们应该感谢父母;爷爷奶奶在父母外出打工时,担起了家中的所有重担,每日为我们洗衣、做饭,教育我们好好学习,不断成长,我们应该感谢爷爷奶奶;同学和朋友给了我友爱,让我在这尘世间不再孤单,让我在孤寂无助时倾诉、依赖,看到希望和阳光,让我体会到友谊的芬芳,我们应该感谢同学和朋友。为此,我提倡各班召开“感恩的心”为主题“家”会,通过开展各种活动来让学生感恩,并让学生畅所欲言,明白父母、监护人和同学的一片真心,并发誓要好好学习,将来回报社会,回报关心他们的父母和监护人!3、感恩从一点一滴做起。我教孩子们从学会说一声“谢谢”开始。从小事做起,小到给“监护人”端一杯水,洗一次脚,做一次家务,给别人一个微笑,随手捡起地上的一片纸屑„„大到学会自理,学会自强。要从诸如教学生主动帮助老师擦黑板,对教师有礼貌,尊重老师;关爱理解父母,理解监护人来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使他们“吃水不忘挖井人”,不忘父母师长的养育教导之恩,永不忘记他人的帮助之恩。
三、“感党和政府恩”
在留守儿童中开展唱红色歌曲谢党恩,打扫革命烈士墓碑,请老人讲革命烈士故事等,让留守儿童感悟革命者崇高的奉献精神,培养爱国主义精神。领孩子们到敬老院去献爱心,并从中让他们感受现在的老人多么幸福,他们的幸福是党给予的。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让孩子们更加懂得了今天美好幸福的生活源于党的正确领导,源于党和国家的富民惠民政策,让孩子们懂得感恩,激发爱党爱国热情。
四、感师恩
在教育留守儿童的过程中教师要学会正确引导,只要多付出一份关爱,少一份指责,留守的童年就会多一份快乐,就会心存一份感激,要让他们懂得:“老师带我们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带我寻找生命中最真最纯的意义,让我抛却愚昧,懂得思考,我们应该感谢老师,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教师的精心呵护。”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我给予留守儿童的关怀是无微不至的,孩子们一点一点懂事了,我享受着成功的快乐,我打开了孩子们那颗尘封己久的“善良的心”。
“感恩教育”活动成效明显,留守儿童成长了不少,更得到了留守儿童家长和代理家长的肯定。如佳佳小朋友,父母离异,父亲远走新疆,母亲改嫁他人,由奶奶抚养,家庭非常困难,她性格腼腆,寡言少语,每次去她妈妈家回来后,就很不听奶奶的话,还顶嘴,我开展了“感恩教育系列活动”后,她懂事了很多,能主动帮助奶奶做家务活,洗衣服,打扫卫生,知道孝顺了,她奶奶跟我说:现在我孙女可懂事了,得感谢你呀!阳阳的奶奶感慨孩子长大了,懂事了,她说:“没想到,我的孙子在短时间里长大了不少,以前叠被、洗衣、扫地等事都不会去做的,现在可好了,我们忙着田里的事,小孩帮我们打打下手,烧饭、洗碗、打扫卫生,还帮忙除草,我们轻松了不少,这得益于‘感恩教育’,让孩子们懂得了知恩、感恩、报恩,学会了做人。”
通过“感恩教育”活动,促进孩子知恩、感恩、报恩美好心灵的形成,帮助他们懂得自己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付出、离不开老师的引导,离不开社会的帮助,培养了留守儿童感恩的心,唤醒了留守儿童的良知,锻造了留守儿童的品性,使留守儿童懂得了感恩、懂得了珍惜。使留守儿童明白了:学会感恩,就能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挑战;学会感恩,就能带着欣喜与热爱进行生命的远航;感恩,是一种力量;感恩,是一种境界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就能拥有幸福快乐,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做人做事 优秀教师的九堂必修课苏霍姆林斯基论教育中小学素质教育读本教师科学素养读本 教师职业道德的构建与修养爱的教育 未成年人保护法
第二篇:浅谈如何对留守儿童进行感恩教育
浅谈如何对留守儿童进行感恩教育
綦江区骑龙小学
刘远书
【摘要】由于越来越多留守儿童的出现,对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也变得越来越严重,对留守儿童的感恩教育已急不可待。让留守儿童懂得知恩,感受亲情、友情,在感恩父母和监护人养育之恩的同时,学会感恩党和政府、感恩同学、感恩老师、感恩生活,感恩大自然,家庭、社会和学校责无旁贷!
【关键词】留守儿童
感恩教育
每个人自从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接受着各种各样的恩,父母有恩于我们,社会有恩于我们,师长有恩于我们,大自然有恩于我们„„因此,如何对儿童进行感恩教育,值得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进行深思。而感恩教育面临着复杂的环境,并不是一天两天就能看到效果的,需要我们有耐心、有信心,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尤其是农村的孩子,有相当一部分孩子的父母都外出打工,他们就成了一个新生群体,被形象地称为“留守儿童”,他们在家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和祖父母生活在一起,缺乏和父母的沟通,不了解父母在外的艰辛,不能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和父母的感情逐渐疏远,没有了对父母的依赖,没有了对父母的眷恋,甚至没有了对父母的爱。没有了爱,家庭就失去了维持的纽带,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孩子容易滋生许多不良行为,对人类文明的进步产生了制约。要培养孩子的爱,首先应从学会感恩开始,他们是祖国的未来,对他们进行感恩教育关系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关注。
一、留守儿童感恩教育的现状 1、社会现状
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了生产力的极大发展,社会物质财富得到了极大丰富,但与此同时,也滋生了一些不良文化,形成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的思想;随着4G技术的普及应用,手机上网更加快速便利,各种新业务,新应用不断出现,丰富了手机终端的传播功能。在我们尽情享受手机上网带给我们极大便利的同时,黄色、暴力等信息的传播也找到了一个极其便捷的传播通道„„这些都严重影响着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
2、家庭现状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农村的富余劳动力大批转向城市,他们为了生计而奔波,对孩子疏于管教,缺乏关爱,只重视对孩子的物质投入而不重视情感投入,想尽一切办法,就是自己再苦再累,也不让孩子受丝毫的委屈,孩子要10元,决不给9元,极力满足孩子的各种欲望,岂不知,在无条件满足孩子欲望的背后,滋生着可怕的隐 患,孩子的欲望是永无止境的,当孩子的欲望不能得到满足时,他们就会有出轨的行为。有的家长甚至认为教育无用,不重视教育,再加上祖父母的溺爱,使孩子在幼小的心灵里滋生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认为别人给予自己的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的。
3、学校现状
“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考,老师的法宝”。这一哲理依然支配着农村的教育,考试成绩仍然是衡量教学质量的主要标准,这就导致一些老师只讲成绩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学生的感恩教育,使孩子的“德——智”这一天平极速向“智”的一端下沉。
二、如何对留守儿童感恩教育
(一)留守儿童感恩教育面临的形势严峻,学校应努力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立足课堂,让课堂绽放光彩
课堂是一个绚丽多彩的舞台,是教师实现人生价值的主阵地。教师应在课堂上为学生埋下感恩的种子,放飞感恩的思绪,将感恩教育作为日常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每天在上课前让学生诵读一句感恩的名言,或一篇关于感恩的诗歌等,以荡涤学生的心灵,让学生怀着感恩之情去学习,不但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得到教育,使感恩的种子得到充足的养分,迅速的生根发芽,结出累累硕果,达到预期的目的。
2、注重活动,践感恩之行
感恩教育通过课堂内化于心,通过活动,彰显于外。只有双管齐下,才能使感恩教育事半功倍,显示出勃勃生机。学校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主题活动,如:以“感谢捐资助学的爱心人士”为主题,在全校开展书信大赛;组织学生观看《妈妈再爱我一次》、《Dancing without music》等教育影片,要求学生书写心得体会;举办“我与凡卡作比较”的主题班会;组织学生在“母亲节”时,为母亲亲手制作一份小礼物并献礼等。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强化认识,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激发学生自我展现兴趣。
3、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环境对教育的成功起着一定的制约或促进的作用,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品德形成至关重要,我们要大力塑造具有自己特色的校园文化,并将其内化为学生的实际行动。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影响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有了良好的校园文化,学生就会把自己的行为与之进行比较,从而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即服从阶段;其次,学生通过对校园文化的理解,达到认同的目的,就能自觉地杜绝一些不良习气,即认同阶段;最后,通过潜移默化,将校园文化内化为自己的道德修养,从而形成具有个性的良好品质,即内化阶段。因此,要在校园内张贴有 关感恩教育的标语,悬挂横幅,并设臵专栏,将在各种活动中的优秀案例展示出来,在教室的墙壁上布臵专栏,将学生的成果张贴其中,让墙壁说话,从而起到宣传、激励的作用。
4、使“家长代表大会”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及时掌握学生动态
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但农村大多数父母长期不在家。针对这一现状,村委会要帮助组建家长委员会,与学校对接,定期召开家长代表大会,形成合力,及时掌握孩子的思想动态,共同搞好孩子的教育。
(二)社会教育
社会是一个大学校,对学生的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脱离社会的教育犹如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此我们一方面要以政府为主导,各个机构全力配合,净化文化影视领域;另一方面要重视教育,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要严格执行教育法律法规,贯彻落实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
(三)家庭教育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良好的家庭教育让孩子终生受益。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对孩子的教育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家长要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为孩子做好表率,加大情感的投入,和孩子培养浓厚的情感,让孩子理解父母的苦心及生活的艰辛;要注重孩子的养成教育,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要对孩子起好监管作用,放下架子和孩子经常沟通,及时掌握孩子的心理动态,不能不加辨别、一味地满足孩子的欲望,要对孩子讲一讲过去的艰苦生活,使孩子明白现在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从而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要重视教育,经常与学校沟通,交换意见,配合学校,努力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
总之,孩子学会了感恩,就等于学会了生活,能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学习,他的成绩必定“芝麻开花——节节高”;能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生活,他们的生活必定五彩斑斓。但感恩教育任重而道远,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的密切配合,只有这样才能为孩子的茁壮成长奠
[1]定扎实的基础,我们的教育定能绽放出炫目的光彩!参考文献:
[1]龚顺梅
《让孩子从小学会感恩》
考试周刊杂志2011
第三篇:如何对留守儿童进行辅导
如何对留守儿童进行辅导
随着农村青壮年不断涌入经济发达地区打工,农村留守儿童队伍不断壮大。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因为多数留守儿童由于缺少父母之爱,缺少有力的监管,行为习惯比较差,学习目的不明确,努力程度不够,学业成绩一般都比较差。他们身上暴露出的问题,不仅会危及这些孩子的健康成长,而且会给农村的教育以及社会发展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能否解决好这一问题意义重大。我认为,这个问题的解决必须依赖于家庭、学校、社会、政府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和合作。
首先,家庭必须要有高度的重视。家庭教育的过程是孩子与父母互动的过程,只有在双方共同参与的过程中实现交流和沟通,才能收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但目前大多数委托监护人的教育观念陈旧,远不能适应孩子的发展需求。多数监护人都不能很好地管理留守儿童,毕竟不是自己的子女,重了轻了好像都不对,如果是家长不太讲理还有可能因为孩子闹矛盾。尤其是祖辈监护的留守儿童更为糜麻烦,因为祖辈们往往在孩子小时候都比较溺爱,等稍微大点时却发觉无法管教,无能为力了!甚至有不象话的孩子会欺侮祖辈,祖辈就像是他们的佣人一样,还得小心翼翼地过日子。因此,最好的办法是家长不能只顾着挣钱而荒废了孩子,家里面能够有父亲或母亲留下来照顾孩子。当然,家长或监护人也应该不断地加强学习教育管理孩子的知识,提升自己教育管理的能力。
其次,学校要加强与家庭的联系。一是教师要加强与监护人的经常联系,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特别是年幼孩子的成长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帮助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是家长的主要工作。孩子对事物的是非判断力较弱,且孩子的道德发展过程是循序渐进的,要使孩子成为一个正直、善良、诚实的人,并养成良好的习惯,则需要家长或监护人在生活中时刻观察、引导和教育。二是要建设好家长学校,要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家庭教育活动以帮助监护人更新教育理念。家长学校是提高家长素质的基地,能够帮助监护人学会与孩子沟通,走进孩子的心灵深处,指导监护人如何配合好学校共同教育孩子。三是学校在留守儿童的教育中要发挥教育主导作用。学校成立留守儿童管理领导小组,明确学校各部门及班主任、任课教师的责任,形成校内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四是在校园内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让留守儿童广泛参与,让他们在活动中感受快乐,感受温暖,让他们在活动中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五是在学校教育中开设相关课程,加强精神、心理、生理、行为方面的指导教育:学校要开设针对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的心理课程,引导儿童走过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
第三,教育主管部门在教师人员分配时应考虑农村学校的这种现状,要向农村学校倾斜才对。如果有条件,可以为农村学校配备心理教师,加强心理行为教育课程,让他们和其他任课教师共同对儿童的显性和隐性的心理压力进行疏导,帮助儿童健康、和谐发展。
第四,地方政府应该大力发展经济,让留守儿童的父母就近打工就好。当然,这肯定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是,无论是哪种情况政府都应当加大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增加对留守儿童教育经费的投入。
最后,关于留守儿童,自己还应该加强自我教育和引导,要树立自信心和自尊心,要有面对现实的信心及勇气。向着积极、乐观、开朗、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等好的一面发展,不断完善自己。做生活中的强者,更要学会乐观的面对一切困难。
第四篇:留守儿童的感恩教育
留守儿童的感恩教育
任朝胜
针对留守儿童的情感问题,怎样对留守儿童进行了感恩教育,主要采取了以下方法及措施:营造感恩的班级文化和气氛,把感恩教育作为班级文化的主要内容来呈现,如关于“孝”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为主题的演讲比赛、以感恩为主题的黑板报、写以感恩为主题的作文等,使学生无时不受到感恩教育。感恩教育具体做法如下:
1、感恩临时监护人。留守儿童一般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作临时监护人。这些老人辛苦一辈子好不容易把孩子拉扯大,本应尽享天年。但为了孩子的长远利益,还得承担起对孙辈的监护和教育的重任,既要照看孩子,又要种责任田,还要处理家庭琐事,可以说是身心疲惫。尽管如此,他们仍毫不保留地把爱献给了孙辈。作为留守儿童,要能感受到祖辈们对自己的爱,要感谢祖辈们为此而作出的牺牲。
2、感恩父母。调查表明:外出打工农民最大的愿望不仅是能赚更多的钱,更希望子女进城入学,受更好的教育,更有出息,而将子女留在家乡也是不得已的办法。诚然,多数在外务工的父母亲和天下父母的心是一样的,都渴望家人团聚,享受天伦之乐。但由于经济条件的制约,不得不忍痛割受,背井离乡,外出务工。一方面他们承受着生活的艰辛;另一方面,又饱受着思念的煎熬。他们这么辛苦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改善家里的经济条件,为了赡养老人,为了养育子女。作为留守儿童,要理解父母的艰辛,感谢父母为家庭所作出的牺牲,而不要认为他们是丢下孩子不管而只顾自己在外享清福。
3、感恩学校。留守儿童大多数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为了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学校付出了很多努力。建立了留守儿童档案、设立了联系卡制度、开设心理教育课、定期开展思想教育和情感教育,还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增加留守儿童与教师同学接触的机会,使他们感受到教师和同学们更多的关心和帮助。
4、感恩社会。留守儿童要感受到社会各界对自己的关爱,因为社会各界的通力合作,为他们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各地政府高度重视留守孩子的问题,他们协同教育主管部门,积极探索新的办学形
式。在具备条件的地方筹建幼儿园和寄宿制学校,由学校多承担一些监管责任和义务,让留守孩子得到应有的管理、照顾和关爱。公安、司法、法院和工商、文化等有关部门协助管理,加强对校园周边环境和娱乐场所的整治,彻底根治精神污染对孩子的毒化。
5、感恩“留守磨练”。所谓“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留守儿童也应该辩证地看待留守生活。也许父母外出客观上给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锻炼带来了机会,他们必须学会独立才能够更好的生活,这种独立生活能力的锻炼和养成对于现在的孩子而言显然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孩子能在这种独立的过程体味生活的艰辛,也许他们会更好地理解父母,从父母的生活经历中体验更加宝贵的精神力量。因此,这种留守生活对于孩子自身的磨练在某种意义上是有益的。留守儿童应用开放的心态感谢这种“留守磨练”。甚至有专家认为:强迫孩子离开家庭环境,对孩子便是适应性的考验,同时也是剥夺情感的考验,这些考验能把孩子武装起来面对人生。
相信通过一系列的感恩教育活动,正确引导留守儿童的心理情感变化,树立潜意识的感恩心理,对孩子以后的发展变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希望他们在多方面的帮助和教育启发下,迎着朝阳茁壮成长。
第五篇:论留守儿童的教育策略
论留守儿童的教育策略
摘要:家庭生活环境的改变是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父母外出务工留守家庭的亲子关系出现残缺或断裂,稳定的核心家庭或主干家庭模式出现异化,导致家庭功能出现变化。父母不在身边对孩子的发展和教育产生了不利影响。针对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学校和老师应该给他们多一点关的怀和多一点的爱,政府应为留守儿童创造更多健康成长的环境。
关键词:留守儿童 教育问题 爱
一、农村留守儿童概况
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单方或双方外出打工而被留在农村的家乡,由父母单方、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或他人抚养、教育和管理的处于义务教育阶段且年龄在6-18周岁之间的儿童。在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中,14岁及以下儿童总量为28452.76万人,全国留守儿童数量为2230.45万人,农村留守儿童已超过2000万人,农村留守家庭占全部留守儿童家庭的20.60%。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中劳动力外流家庭数量的增加,留守儿童的规模将不断扩大,这种形势随着地域水平差异的不断拉大,将呈继续增加的趋势。
现阶段单留守儿童的家庭类型主要表现为单亲监护型、祖辈监护型、亲朋监护型和自我监护型,这些新组合的变异家庭使留守儿童的成长环境发生了骤变。留守儿童在道德品质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如花钱不节省,道德情感缺失,只知单向的接受爱而不懂去施爱,依赖性强,缺少社会责任感,生活自理能力差等。而他们在性格方面表相处自卑、沉默、悲观、孤僻,或者表现出任性、暴躁、极端的性格。
二、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
1.社会因素 一方面,农村基层人民政府部门的不重视以及城乡发展的不协调性。目前农村社区和地方政府更关注是劳动力的转移,并把它视为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而对伴随而生的留守儿童问题,既缺乏认识,更谈不上相应的政策和措施。由此可见,受经费和意识的限制,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至今没有引起农村基层政府部门的足够重视。而我国农村基础教育缺少必要的教育资源,教育经费短缺一直是困扰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根本性问题。在广大的农村地区,特别是中西部农村地区和边远地区,不仅基础教育的高中阶段远远落后于城市地区,而且基础教育的义务教育阶段问题也不少,留守儿童的基础教育更是处于十分薄弱的景况。因此,城乡发展不协调对农村基础教育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农村教育发展滞后、教育质量不高、教学环境差、教育资源匮乏等因素,都使留守儿童的受教育权得不到应有的保障,严重影响了留守儿童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致使留守儿童辍学、失学、退学现象不断出现。另一方面,许多农村家庭认为读书没有用,不读书照样能挣钱,这种观念是导致农村留守儿童失学、辍学的思想因素。
2.家庭因素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结构的改变和不完整导致其家庭的抚养教育功能、情感功能的失调和弱化,研究表明家庭功能和青少年问题行为的存在显著相关,家庭功能不良的青少年有更多的问题行为。父母是儿童的启蒙教师,由于父母外出务工,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在量上减少,在质量上下降。
监护人的文化素质不高,普遍缺乏家庭教育的意识,从而导致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质量出现问题。监护人由于年龄、文化、身体和精力等方面的综合因素,对孩子的教育关注只是孩子是否完成作业,家庭教育基本处于空白状态。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时期的中小学生,对学习、生活、自身的变化有太多的问题需要解决,但家庭不能充分给予他们以精神上的支持和知识上的解答。而监护人不能很好地监管是导致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又一重要因素。祖辈监护型对孩子的生活照顾不理想,也没有辅导他们学习的能力,甚至有的祖辈溺爱孩子对孩子很少管教,舍不得责备他们造成他们娇惯、任性、没礼貌。家庭没有称职监护人或根本无监护人,学校、家庭缺乏沟通,不少留守儿童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这些在学习上缺少监管的留守儿童,其学习态度逐渐散漫、不端正,部分出现了迟到、逃学、违纪等不良现象。加上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在学习上欠缺主动性、自觉性、学习习惯较差,学习积极性不高。留守儿童厌学情绪日趋严重,直接造成学生成绩不断下降,产生流失和辍学现象。
三、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建议
1.政府方面
加强关爱留守儿童的各类社会宣传,使更多的人加入到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研究中来,使各界各类人士共同来探讨和研究,从而使农民工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得到切实的解决。进一步加强各级各类保护留守儿童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改进和完善,从而使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在法律和政策层面得到切实的保障。要加快户籍制度改革,逐步消除城乡差距。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重要作用。加快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村剩余劳动力在附近地区就业的机会,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尽量减少留守儿童。要建立农村社会化的未成年人教育和监护体系。在留守子女较多的农村地区,开办寄宿制学校。为留守儿童创造更多健康成长的空间。
2.学校方面
学校应充分重视和发挥学校教育的优势,让留守儿童在校园中得到更多的关爱与帮助。首先,学校应该重视留守儿童教育的问题,建立留守儿童的资料或档案并时时关注这些留守儿童,尽可能的为这些儿童提供一些适合他们的课外读物并且增加娱乐设施,增添儿童精神上的慰藉。学校也可以把所有的留守儿童组织在一起,让它们相互交流,相互安慰。学校也可以建立专门的组织对留守儿童进行家访或者是与监护人交流怎样教育孩子才跟有利于他们健康成长。
班主任呢,也应该经常与家长或监护人联系,及时了解学生在家里面的表现,并尽可能的做家访,积极与学生和学生家长交流,帮助儿童与家长沟通交流。在学校,老师要多关心留守儿童,在心理和学习上多帮助他们,解答他们的困惑。要找到这些留守儿童问题存在的根源,对症下药,对行为不端的儿童要严加管束并耐心的跟他们讲道理;对那些缺少父母关爱,性格内向的孩子要多多关爱,使他们感受到老师们对他们的爱,逐渐引导他们敞开心扉走向活泼开朗的性格。熟话说:“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所以在学校老师应该扮演家长的角色多给父母不在身边的留守儿童们一些关怀。
3.家庭方面
外出务工的父母尽量多回家和孩子生活,尽量在比较近的地方工作,这样可以经常回家看望孩子,多与孩子交流沟通,了解孩子内心的真实的想法。如果实在不能经常回家,那也要与孩子多联系,多听孩子说说他的想法,不要可惜那一点话费,可能你节约了那点电话费却失去了孩子对你的爱。外出务工的父母也要经常与在家的监护人和老师联系,多了解孩子在家和在学校的表现,多与老师和监护人交流管理孩子的方法。另外,监护人应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管理,多关心他的学习,不只是关心作业是否做好没,跟要关心孩子在学习方面遇到的困难,并及时的帮他解决这个问题,他可以跟老师交流儿童的学习状况也可以找同村年纪比较大的学生帮他们讲解不懂的地方。监护人还应该减轻儿童的家庭负担,尽量不占用他们的学习时间做家务或干农活,尽量让他们多看书多做练习。
在儿童的生活发面,监护人更应该照顾好他们,让他们在生活上过得舒服,这样才有更多的时间去学习,要让他们穿得比较整洁,特别是饮食方面跟要注意,不要因为自己没时间为儿童做饭而让他们吃得很简单,在这期间正是这些儿童长身体的时候,如果营养不良会导致儿童身体素质差,甚至还会经常生病,从而耽搁他们的学习,所以他们的饮食问题也是监护人应该注意的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再者,隔代监护的老人也不要过于的溺爱孩子,这样会造成儿童娇惯成性、目无尊长。
四、总结
在现在这个经济急速发展,外出务工人口逐渐增多,留守儿童的数量逐渐增长的情况下,要解决好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要依靠国家、学校、老师、家长和监护人以及社会共同的努力。
参考文献
【1】 段成荣、周福林:“我国留守儿童现状研究”,《人口研究》【J】2005年第一期 30-37页
【2】 段宝霞:“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和管理探析”,河南师范大学学报【J】2005年第三期33卷192-194页
【3】 曹加平:“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问题及策略思考”《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J】2006年第一期
【4】
叶敬忠 【美】詹姆斯·莫瑞 主编 《关注留守儿童》【M】2005年9月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5】 吕吉、刘亮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结构与功能的变化及其影响” 《特殊教育》
【J】 2010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