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留守儿童感恩教育活动小议
留守儿童感恩教育活动小议
感恩是人们与生俱来的本性,是深藏于我们内心的优秀品质。生命的整体是相互依存的,每一样事物都依赖其他事物而存在:无论是父母的养育,师长的教诲,还是朋友的关爱……我们无时无刻不沉浸在恩惠的海洋中!在本次留守儿童感恩教育活动课题研讨中,更让我们深刻体会到:
一、发掘教科书中的感恩教育的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通过正面引导,帮助他们理解父母外出务工的艰辛,监护人的精心呵护,以写作文和给外地父母写一封信的形式,让他们感受思念亲人之情,呼唤爱,从中感受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友情等,让他们意识到自己在父母心目中的地位是重要的,使他们对家庭、学校和亲人充满归属感,依赖感;并经常结合课文内容对孩子们进行思想教育,理解父爱母爱的伟大,同学朋友间的真挚友情等。我们向留守儿童施恩,让他们知恩,目的就在于感恩。首先要帮助孩子们在心中培植一种感恩的思想,其次是让他们学会“感恩”,让他们了解到心中不仅要有自己,还要有他人,让他们心中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去善待他人,善待生活;
教会学生心存感激,那么孩子们就会多一份宽容,多一份自律,多一份热情
二、感谢父母、感谢“监护人”和感谢同学。
让学生动手实践,亲身体会,在实践中体会,在体验中成长。如:爱心家庭作业(为父母洗脚、制作爱心卡片等)、“算算亲情账,感知
父母恩”、为父母过节并建立老师与家长及代理家长定期交流制度,时时关注孩子在家的表现,查缺补漏,对症下药。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使学生感悟到:父母给予我生命,让我健康长成,让我放飞理想,我们应该感谢父母;爷爷奶奶在父母外出打工时,担起了家中的所有重担,每日为我们洗衣、做饭,教育我们好好学习,不断成长,我们应该感谢爷爷奶奶;同学和朋友给了我友爱,让我在这尘世间不再孤单,让我在孤寂无助时倾诉、依赖,看到希望和阳光让我体会到友谊的芬芳,我们应该感谢同学和朋友。为此,每学期我们都会召开“感恩的心”为主题‘家’会,并把暑假的第一天定为“运漕留守儿童之家”的感恩节,这一天通过开展各种活动来感恩,并让学生畅所欲言,明白父母、监护人和同学,并发誓要好好学习,将来回报社会,回报关心他们的父母和监护人!
四、感谢生活。
留守儿童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对生活的感受很强,但是他们也经常看到丧失劳动力的,或是那些本身残疾的,还有在街上乞讨的人,在看过他们艰辛的生活以后,对自己的生活体会更深。要经常教育他们勤俭节约,不要乱花钱,珍惜老人的劳动成果,每学期孩子们都要出版一期“节约手抄报”,并让教师适时结合语文课本来让他们感受生活,如《倔强的小红军》、《卖火柴的小女孩》、《凡卡》等等,忆苦思甜,这些故事给孩子的启迪是刻骨铭心的,在孩子们晶莹的泪光中,在孩子们的叹息之中,他们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知道感恩已经在他们心中扎根!
感恩从一点一滴做起。要教孩子们从学会说一声“谢谢”开始。从小事做起,小到给“监护人”端一杯水,洗一次脚,做一次家务,给别人一个微笑、随手捡起地上的一片纸屑„„ 大到学会自理,学会自强。要从诸如教学生主动帮助老师擦黑板,对教师有礼貌,尊重老师;关爱理解父母,理解监护人,来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使他们“吃水不忘挖井人”,不忘父母师长的养育教导之恩,永不忘记他人的帮助之恩。
五、“感党恩”
在留守儿童中开展“唱红色歌曲谢党恩”;请镇关工委的老同志做报告,忆苦思甜;组织留守儿童去祭扫英烈;请老人讲革命故事等,让留守儿童感悟革命者崇高的奉献精神,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每学期我们都要组织孩子们到敬老院去献爱心,并从中让他们感受现在的老人多么幸福,他们的幸福是党给予的。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让孩子们更加懂得了今天美好幸福的生活源于党的正确领导,源于党和国家的富民惠民政策,让孩子们懂得感恩,激发爱党爱国热情。
六、“感师恩”
在教育留守儿童的过程中教师要学会正确引导,只有多付出一份关爱,少一份指责,留守的童年就会多一份快乐,就会心存一份感激,要让他们懂得:“老师带我们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带我寻找生命中最真最纯的意义,让我抛却愚昧,懂得思考,应该感谢老师,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教师的精心呵护”。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老师们给予留守儿童的关怀是无微不至的,孩子们一点一点懂事了,我们享受着成功的快乐。
“感恩教育”活动成效明显,留守儿童成长了不少,更得到了留守儿童家长和代理家长的肯定。如‘彤彤’小朋友,父母离异,父亲远走韩国,母亲改嫁他人,由奶奶抚养,家庭非常困难,她性格腼腆,寡言少语,每次去她妈妈家回来后,就很不听奶奶的话,还顶嘴,我们开展“感恩教育系列活动”后,她懂事了很多,能主动帮助奶奶做家务活,洗衣服,打扫卫生,知道孝顺了,她奶奶跟我说现在俺孙女可懂事了,得感谢你呀!。‘雯雯’的奶奶感慨孩子长大了,懂事了,她说“没想到,我的孙子在短时间里长大了不少,以前叠被、洗衣、扫地等事都不会去做的,现在可好了,我们忙着田里的事,小孩帮我们打打下手,烧饭洗碗、打扫卫生,还帮忙除草,我们轻松了不少,这得益于“感恩教育”,让孩子们懂得了知恩、感恩、报恩,学会了做人。”
通过“感恩教育”系列活动,促进了孩子知恩、感恩、报恩美好心灵的形成,帮助他们懂得自己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付出、离不开老师的引导;离不开社会的帮助,培养了留守儿童感恩的心,唤醒了留守儿童的良知,锻造了留守儿童的品性,使留守儿童懂得了感恩、懂得了珍惜。使留守儿童明白了:学会感恩,就能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挑战;学会感恩,就能带着欣喜与热爱进行生命的远航;感恩,是一种力量;感恩,是一种境界;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就能拥有幸福快乐,茁壮成长!
第二篇:留守儿童的感恩教育
留守儿童的感恩教育
任朝胜
针对留守儿童的情感问题,怎样对留守儿童进行了感恩教育,主要采取了以下方法及措施:营造感恩的班级文化和气氛,把感恩教育作为班级文化的主要内容来呈现,如关于“孝”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为主题的演讲比赛、以感恩为主题的黑板报、写以感恩为主题的作文等,使学生无时不受到感恩教育。感恩教育具体做法如下:
1、感恩临时监护人。留守儿童一般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作临时监护人。这些老人辛苦一辈子好不容易把孩子拉扯大,本应尽享天年。但为了孩子的长远利益,还得承担起对孙辈的监护和教育的重任,既要照看孩子,又要种责任田,还要处理家庭琐事,可以说是身心疲惫。尽管如此,他们仍毫不保留地把爱献给了孙辈。作为留守儿童,要能感受到祖辈们对自己的爱,要感谢祖辈们为此而作出的牺牲。
2、感恩父母。调查表明:外出打工农民最大的愿望不仅是能赚更多的钱,更希望子女进城入学,受更好的教育,更有出息,而将子女留在家乡也是不得已的办法。诚然,多数在外务工的父母亲和天下父母的心是一样的,都渴望家人团聚,享受天伦之乐。但由于经济条件的制约,不得不忍痛割受,背井离乡,外出务工。一方面他们承受着生活的艰辛;另一方面,又饱受着思念的煎熬。他们这么辛苦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改善家里的经济条件,为了赡养老人,为了养育子女。作为留守儿童,要理解父母的艰辛,感谢父母为家庭所作出的牺牲,而不要认为他们是丢下孩子不管而只顾自己在外享清福。
3、感恩学校。留守儿童大多数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为了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学校付出了很多努力。建立了留守儿童档案、设立了联系卡制度、开设心理教育课、定期开展思想教育和情感教育,还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增加留守儿童与教师同学接触的机会,使他们感受到教师和同学们更多的关心和帮助。
4、感恩社会。留守儿童要感受到社会各界对自己的关爱,因为社会各界的通力合作,为他们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各地政府高度重视留守孩子的问题,他们协同教育主管部门,积极探索新的办学形
式。在具备条件的地方筹建幼儿园和寄宿制学校,由学校多承担一些监管责任和义务,让留守孩子得到应有的管理、照顾和关爱。公安、司法、法院和工商、文化等有关部门协助管理,加强对校园周边环境和娱乐场所的整治,彻底根治精神污染对孩子的毒化。
5、感恩“留守磨练”。所谓“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留守儿童也应该辩证地看待留守生活。也许父母外出客观上给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锻炼带来了机会,他们必须学会独立才能够更好的生活,这种独立生活能力的锻炼和养成对于现在的孩子而言显然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孩子能在这种独立的过程体味生活的艰辛,也许他们会更好地理解父母,从父母的生活经历中体验更加宝贵的精神力量。因此,这种留守生活对于孩子自身的磨练在某种意义上是有益的。留守儿童应用开放的心态感谢这种“留守磨练”。甚至有专家认为:强迫孩子离开家庭环境,对孩子便是适应性的考验,同时也是剥夺情感的考验,这些考验能把孩子武装起来面对人生。
相信通过一系列的感恩教育活动,正确引导留守儿童的心理情感变化,树立潜意识的感恩心理,对孩子以后的发展变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希望他们在多方面的帮助和教育启发下,迎着朝阳茁壮成长。
第三篇:留守儿童感恩教育
如何做好留守儿童的感恩教育
田阳县那坡镇百峰中心小学 黄云飞
当前,一些留守儿童感恩意识的缺失较为严重。面对父母的养育之恩,孝心等在一些人的心目中大打折扣,甚至淡漠,只知受惠,不知感恩;享受着别人带给自己的快乐,只知索取,不知奉献;在处理人际关系中以“我”为中心,人情味淡薄。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孩子们道德理念严重缺失呢?我认为家庭、社会和学校责无旁贷。
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多由爷爷、奶奶或其他亲属代管,这些人缺乏科学育子经验,留守儿童中或多或少存在家教缺位、亲情缺失、交流缺少、监护缺乏等问题,这种状况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加之小学生正是生性好动的时期,自控能力差,久而久之形成了孤僻、不合群的心理,遇事缺乏自信,不少学生责任意识淡漠,自私自利、自以为是弱点非常明显。为此作为一个班主任的我更感到了对做好留守儿童感恩教育的重要性,我通过各种形式,让学生懂得付出,学会感谢父母、知道尊敬老师、懂得热爱社会。为了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心和教育,在教育教学中,我探索出了以下几点教育方法:让他们在知恩中改变自己,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发掘教科书中的感恩教育的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通过正面引导,帮助他们理解父母外出务工的艰辛,监护人的精心呵护,以写作文和给外地父母写一封信的形式,让他们感受思念亲人之情,呼唤爱,从中感受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友情等,让他们意识到自己在父母心目中的地位是重要的,使他们对家庭、学校和亲人充满归属感,依赖感;并经常结合课文内容对孩子们进行思想教育,理解父爱母爱的伟大,同学朋友间的真挚友情等。
二“感恩,做有情有意的孩子
我们向留守儿童施恩,让他们知恩,目的就在于感恩。首先要帮助孩子们在心中培植一种感恩的思想,其次是让他们学会“感恩”,让他们了解到心中不仅要有自己,还要有他人,让他们心中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去善待他人,善待生活;
教会学生心存感激,那么孩子们就会多一份宽容,多一份自律,多一份热情
二、感谢父母、感谢“监护人”和感谢同学。
让学生动手实践,亲身体会,在实践中体会,在体验中成长。如:爱心家庭作业(为父母洗脚、制作爱心卡片等)、“算算亲情账,感知父母恩”、为父母过节并建立老师与家长及代理家长定期交流制度,时时关注孩子在家的表现,查缺补漏,对症下药。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有责任使学生感悟到:父母给予我生命,让我健康长成,让我放飞理想,我们应该感谢父母;爷爷奶奶在父母外出打工时,担起了家中的所有重担,每日为我们洗衣、做饭,教育我们好好学习,不断成长,我们应该感谢爷爷奶奶;同学和朋友给了我友爱,让我在这尘世间不再孤单,让我在孤寂无助时倾诉、依赖,看到希望和阳光让我体会到友谊的芬芳,我们应该感谢同学和朋友。为此,每学期我都会召开“感恩的心”为主题‘家’会,并把暑假的第一天定为“南窑留守儿童之家”的感恩节,这一天通过开展各种活动来感恩,并让学
生畅所欲言,明白父母、监护人和同学,并发誓要好好学习,将来回报社会,回报关心他们的父母和监护人!
(3)感谢生活。留守儿童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对生活的感受很强,但是他们也经常看到丧失劳动力的,或是那些本身残疾的,还有在街上乞讨的人,在看过他们艰辛的生活以后,对自己的生活体会更深。我经常教育他们勤俭节约,不要乱花钱,珍惜老人的劳动成果,每学期孩子们都要出版一期“节约手抄报”,我适时结合语文课本来让他们感受生活,如《倔强的小红军》、《卖火柴的小女孩》、《凡卡》等等,忆苦思甜,这些故事给孩子的启迪是刻骨铭心的,在孩子们晶莹的泪光中,在孩子们的叹息之中,他们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知道感恩已经在他们心中扎根!
(4)感恩从一点一滴做起。我教孩子们从学会说一声“谢谢”开始。从小事做起,小到给“监护人”端一杯水,洗一次脚,做一次家务,给别人一个微笑、随手捡起地上的一片纸屑„„ 大到学会自理,学会自强。要从诸如教学生主动帮助老师擦黑板,对教师有礼貌,尊重老师;关爱理解父母,理解监护人,来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使他们“吃水不忘挖井人”,不忘父母师长的养育教导之恩,永不忘记他人的帮助之恩。
三、“感党恩”
在留守儿童中开展“唱红色歌曲谢党恩;请镇关工委的老同志做报告,忆苦思甜;组织留守儿童到沈阳九一八纪念馆参观;到抚顺雷锋纪念馆参观;请老人讲革命故事等,让留守儿童感悟革命者崇高的奉献精神,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每学期我都要领孩子们到敬老院去献爱心,并从中让他们感受现在的老人多么幸福,他们的幸福是党给予的。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让孩子们更加懂得了今天美好幸福的生活源于党的正确领导,源于党和国家的富民惠民政策,让孩子们懂得感恩,激发爱党爱国热情。
四、“感政府恩”
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是社会关心帮助的结果,是 “爱心”工程。“金英留守儿童之家”的发展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大力关怀。省市县妇联、市人大、市县总工会、市县团委、市县教育局、市县宣传部等多家单位常来看望孩子们,并为孩子们送来了大量图书,体育用品、油、米、面等,团市委为孩子们买书包和学习用品,并为每个留守儿童每人做一套新衣服,让孩子们感觉到他们的成长时刻在有人关注,牵动着更多人的心。
五、“感师恩”
在教育留守儿童的过程中教师要学会正确引导,只有多付出一份关爱,少一份指责,留守的童年就会多一份快乐,就会心存一份感激,要让他们懂得:“老师带我们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带我寻找生命中最真最纯的意义,让我抛却愚昧,懂得思考,应该感谢老师,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教师的精心呵护”。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我给予留守儿童的关怀是无微不至的,孩子们一点一点懂事了,我享受着成功的快乐,我打开了孩子们那颗陈封己久的 ‘善良的心’。
“感恩教育”活动成效明显,留守儿童成长了不少,更得到了留守儿童家长和代理家长的肯定。如‘彤彤’小朋友,父母离异,父亲远走韩国,母亲改嫁他人,由奶奶抚养,家庭非常困难,她性格腼腆,寡言少语,每次去她妈妈家回来后,就很不听奶奶的话,还顶嘴,我开展“感恩教育系列活动”后,她懂事了很多,能主动帮助奶奶做家务活,洗衣服,打扫卫生,知道孝顺了,她奶奶跟我说现在俺孙女可懂事了,得感谢你呀!。‘雯雯’的奶奶感慨孩子长大了,懂事了,她说“没想到,我的孙子在短时间里长大了不少,以前叠被、洗衣、扫地等事都不会去做的,现在可好了,我们忙着田里的事,小孩帮我们打打下手,烧饭洗碗、打扫卫生,还帮忙除草,我们轻松了不少,这得益于“感恩教育”,让孩子们懂得了知恩、感
恩、报恩,学会了做人。”
通过“感恩教育”系列活动,促进了孩子知恩、感恩、报恩美好心灵的形成,帮助他们懂得自己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付出、离不开老师的引导;离不开社会的帮助,培养了留守儿童感恩的心,唤醒了留守儿童的良知,锻造了留守儿童的品性,使留守儿童懂得了感恩、懂得了珍惜。使留守儿童明白了:学会感恩,就能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挑战;学会感恩,就能带着欣喜与热爱进行生命的远航;感恩,是一种力量;感恩,是一种境界;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就能拥有幸福快乐,茁壮成长!
切实开展好感恩实践活动。由于亲情的缺失,很多留守儿童的孝敬意识越来越淡薄,感激别人的情感越来越麻木,只知索取,不愿回报。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孩子的自私和贪婪。因此,对小学生开展感恩教育刻不容缓。在感恩教育的过程中,重灌输,轻实践是行不通的,因此要开展好感恩实践活动。
1、开展“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日常爱心活动
知恩,感恩还表现在承担责任。不自私,勇于承担责任的人才会才会知恩图报。让学生明白珍惜自己的生命,就是对父母,对祖国、对社会,感恩的表现。感念父母之恩,就要孝敬父母,听父母的话,不让父母为自己的成长过分忧心,父母茹苦含辛养育他们,就是希望他们长大成人,一生平安,珍惜生命,是对父母的最好的回报;感谢师恩就是要好好的学习文化知识,学会做人的道理,老师偱循善诱就是为让学生健康的成长,做一个思想健康的人,将来能在社会上有所作为。“万丈高楼平地起”承担责任也得从基础做起,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不扫一屋,何以扫天下?”因此我要求学生在“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爱心活动中,把爱心落到实处。每天起床要做好个人内务,棉被叠得像豆腐块,鞋子、牙膏、牙刷······统一摆放整齐,力争不被扣一分。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了,就是为同学,为班级争得了荣誉。做好自己的事情还要留心身边的同学,该做的事情做好了吗?没有做好的就伸出友谊之手,帮一下忙。已经做好的,对同学说一句赞美的话。同学生病了要积极主动的帮助,协助老师送去医院,为同学打饭,端水,安慰同学让同学感受到班级的温暖······
2、利用特殊日子,开展感恩活动
懂得“感恩”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品德,是一种修养,也是人之常情。唤醒学生的感恩意识,在实践中让学生学会交往与合作,学会关心他人,学会珍惜生命,享受幸福生活。鼓励学生运用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对他人的关爱与感激,从而健康快乐地生活。
特殊的日子是感恩的最好时机,如班级纪念日、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感恩节等。可以给爷爷、奶奶盛上一晚热汤;可以给远在他乡打工的爸爸、妈妈打一个问候的电话;可以在同学、朋友生日的时候送上一张贺卡,一朵鲜花,一封感恩的信或一条信息,哪怕一句温馨又真诚的祝福也可以。只要能送出自己的一份爱心就是感恩最好的表现。
5、感恩“留守磨练”。法国历史年鉴学派学者安德烈·比尔基埃等在论及西方现代化初期西方家庭对青少年的安排时也曾认为:“强迫孩子离开家庭环境,对孩子便是适应性的考验,同时也是剥夺情感的考验,这些考验能把孩子武装起来面对人生„„”留守儿童也应该辩证地看待留守生活。所谓“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就是这个道理。也许父母外出客观上给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锻炼带来了机会,他们必须学会独立才能够更好的生活,这种独立生活能力的锻炼和养成对于现在的孩子而言显然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孩子能在这种独立的过程体味生活的艰辛,也许他们会更好地理解父母,从父母的生活经历中体验更加宝贵的精神力量。因此,这种留守生活对于孩子自身的磨练在某种意义上是有益的。留守儿童应用开放的心态感谢这种“留守磨练”
有位学者说:“感恩教育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是一种以德报德的道德教育,更是一种以人性唤起人性的人性教育„„”在学习中知恩,在实践中感恩,给了学生展示爱的平台,让留守儿童在感恩的盛宴中吸取营养,让自己的情感得到升华。使他们在生活的磨练中,学会适应,学会改变,学着以自己的力量振奋自己的精神,增强自己的斗志,活出一个感恩的、自豪的、快乐的自我!孩子是世界上最可爱的天使,学会感恩他们才能更茁壮的成长。
对于今天的广大青少年来说,感恩意识绝不是简单的回报父母养育之恩,它还是一种责任意识,自主意识,自尊意识和健全人格的体现,更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通过感恩教育,有利于学生从小就养成一种感恩意识,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同伴、感恩身边的人,乃至感恩自然、感恩祖国,使学生获得作为一个现代公民所必需的基本道德准则、文明素养、社会责任意识,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孩子们谈话中可以看出,虽然他们被父母留在了家乡,但他们当中没有一个人表现出被遗弃感,也没有表现出对父母的抱怨和不满,相反,他们对父母的留守决策持积极肯定、理解和支持态度。我们认为,这种对父母留守决策的积极认同变成了他们“孤留”家乡的精神支柱和生活、学习的巨大动力,对他们进行感恩教育一定会收到更好的效果。感恩从一点一滴做起。我教孩子们从学会说一声“谢谢”开始。从小事做起,小到给“监护人”端一杯水,洗一次脚,做一次家务,给别人一个微笑,随手捡起地上的一片纸屑„„大到学会自理,学会自强。要从诸如教学生主动帮助老师擦黑板,对教师有礼貌,尊重老师;关爱理解父母,理解监护人来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使他们“吃水不忘挖井人”,不忘父母师长的养育教导之恩,永不忘记他人的帮助之恩。感恩从一点一滴做起。我教孩子们从学会说一声“谢谢”开始。从小事做起,小到给“监护人”端一杯水,洗一次脚,做一次家务,给别人一个微笑,随手捡起地上的一片纸屑„„大到学会自理,学会自强。要从诸如教学生主动帮助老师擦黑板,对教师有礼貌,尊重老师;关爱理解父母,理解监护人来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使他们“吃水不忘挖井人”,不忘父母师长的养育教导之恩,永不忘记他人的帮助之恩。
尊重的魔力:把学生当作与教师平等的主体看待,与他们对话,给他们以尊重,是激发他们自我发展动力的最有效方式。理解的力量:搭建亲子沟通的温馨桥梁
陶营乡的一些老师告诉记者,给学生再多的关爱,教师还是无法替代他们的父母,只有让学生与父母更加融合,搭建起亲子沟通的桥梁,感恩教育一直是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感恩教育的目的是要求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学会关爱自己,关爱他人,有一颗感恩的心。才能让留守儿童获得自我发展的动力。
第四篇:小学留守儿童感恩教育活动总结
留守儿童感恩教育活动总结
感恩是人们与生俱来的本性,是深藏于我们内心的优秀品质。生命的整体是相互依存的,每一样事物都依赖其他事物而存在:无论是父母的养育,师长的教诲,还是朋友的关爱……我们无时无刻不沉浸在恩惠的海洋中!在本次留守儿童感恩教育活动中,小结如下:
一、首先是知恩、感恩,使留守儿童明白时时刻刻都在享受父母、师长、朋友、学校和社会的恩惠,要心存感恩;其次是让留守儿童产生一种回报恩情的冲动,懂得对生活和他人心存感激,不断增强学生的报恩意识和报恩能力;最后是学会给予爱、播种爱,让留守儿童学会施恩,尽自己所能去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让别人因自己的存在而快乐。
二、学会四个感恩
1、感激祖国之恩
收集祖国之最、祖国的世界之最以及祖国的自然风貌、人文景观、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军事强大、文化繁荣等有关文字、图片资料在宣传栏上展览。
2、感激父母之恩
父母是孩子教育的起点,但是许多孩子对父母冷淡,很少沟通,为此我们开展了《致谢感恩》活动。(1)开展“爸爸、妈妈,我向对您说”书信征文活动。(2)布置爱心家庭作业,利用休息时间为家里做四件家务:打扫卫生、叠被、洗碗、洗衣物。(3)给父母过节:适逢母亲节、父亲节,给父母过节,向父母说一声谢谢,道一声辛苦了。
为父母送上一个温馨的祝福,让父母享受一份感动。(4)与父母交流人生中最难忘的事。学生家长感动的说孩子懂事了,回到家会帮助爸爸妈妈做家务了,还懂得心疼妈妈。
3、感激师长之恩
老师每天辛苦地教学生,学生一点点小进步,一句问候,都能让我们感动不已,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关心学生的生活,教学生懂礼貌,讲文明,学生们慢慢地从心底里接受老师,每天到校,学生就会冲出教室,恭恭敬敬地鞠躬,向我问好,在学校里无论走到哪里,遇到哪个学生,都能收到笑脸和问候。感恩,使老师感受到了心灵的慰藉。
4、感激他人之恩
(1)开展我为同学做好事活动。
(2)回忆对自己帮助较大的1-3个人,然后把他们对自己的帮助通过一封信、电话表达感恩心情。(3)给班级同学的一个好建议。
留守儿童感恩教育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的: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老师和身边的朋友不知给予了他们多少的爱。然而很多孩子已经习惯于接受,而不知道付出,不知道回报。因此学校将全方位实施“感恩”教育,尽全力营造“感恩”文化,让孩子们在“知恩、感恩、报恩”的系列活动中养成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关心他人、热爱学校、回报社会的崇高道德风尚。
二、活动主题:“学会感恩,与爱同行”。
三、活动时间:2013年5月9日
四、活动步骤:
(一)宣传动员阶段
1、学校制订留守儿童感恩教育活动方案。
2、举行“感恩”教育活动启动仪式。
3、积极营造“感恩文化”,让留守儿童在潜移默化中学会感恩。
(二)实施阶段
1、“学会感恩、与爱同行”一次主题班会。
以班级为单位,围绕“学会感恩、爱心永恒”主题,按照留守儿童特点,组织关于亲情、感恩教育的主题班会,具体内容可自行安排。或讨论或演讲或讲述,结合生活实际谈自己的观点与认识,尤其是对父母、对亲人、对老师、对朋友的感激之情。
2、寻恩、感恩、报恩实践活动。
寻恩,要让学生每天学会观察,不断寻找身边人的恩德,用文字记录这些恩德,即是寻恩。感恩,是感受到恩德,感动于恩德,用心体味,用行动回报。报恩,报答恩情。用多种方式去报答身边人的恩情,可以是送去一句感谢的话语,可以是长期坚持为班级、为同学、为家人做一些事情等等,也可以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3、“献给母亲的爱”征文活动 活动目的:
让我们凝聚对母亲点点滴滴的回忆,在这个充满阳光的五月里,在这个亲情融融的日子里,留下对母亲的祝福、对母亲的思念和深深的感激。把我们最真挚的情感,用最优美,最朴实的文字献给我们慈爱的母亲。通过此次活动使广大学生感恩母亲、知荣明耻、不断进取,进一步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作品要求:
1、体裁不限,围绕中心,可以是记叙文、散文、议论文、诗歌和通讯报道等。
2、作品必须是自我原创,不得抄袭、套改。
3、字数在600字以内。
(三)总结展示阶段
活动结束时,各班举行“学会感恩,与爱同行”教育活动总结表彰会,认真总结班级在感恩节中留守儿童的表现以及发生的变化,对典型人和事要进行总结、表彰。
第五篇:留守儿童感恩活动设计方案
留守儿童感恩活动设计方案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科技学院
摘要: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教育问题,是缓解留守儿童问题的关键,但解决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并不是那么简单,想要改变中国经济体制带来的问题并非是短时间内能做到的。所以我们必须寻求一个更加合理,更加具体的方法来解决留守儿童所存在的心理问题。文章通过对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三江县富禄乡仁里小学的实地调研,深入剖析当地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构建了留守儿童感恩活动设计方案。
关键字: 留守儿童仁里小学感恩活动方案设计
1.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1.1留守儿童社会背景介绍
留守儿童社会背景介绍 留守儿童现象产生的关键原因是我国特有的城乡经济差异 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始终从属于城市经济,农民为求谋生只能进城务工,导致了留守儿童问题的出现。近年来,面对留守儿童问题,我国各级政府纷纷做出相应的政策支持.2004年,教育部专门召开了研究留守儿童问题的中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座谈会,并于2005 至 2010五年间实施了包括《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在内的各项政策,着手解决留守儿童相关问题留守儿童正处在心智成长的关键时期,成长过程中缺乏来自父母的直接关怀,容易出现消极情绪及心理自闭现象 代理监护人给予留守儿童的精神关怀及行为引导不足,农村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心理健康培养意识的缺失,逐步造成了儿童心理健康成长路径的偏离心理健康问题的不断恶化
1.2仁里小学留守儿童心理状况现状
为了深入了解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及主要影响因素,发现其中存在的文体,比针对性的提出建议,从而更科学的提出构建留守儿童感恩活动的设计方案,我们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三江县富禄乡仁里小学展开了实地调研。仁里小学是仁里地区(地处苗寨,当地居民以苗族为主。主要使用苗话和普通话,当地老人主要使用苗话,有些老人只能用苗话沟通)唯一一所小学,小学的学生基本涵盖了附近村寨的儿童。本次调研对象为仁里小学四年级学生,年龄主要集中在10—12岁。并针对老师、学生、家长进行了问卷及访谈。本次调研结果,有代表性的反映出仁里小学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得出的对策和结论具有针对性,可推广到其他农村地区。调查结果显示,仁里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状如下:
1.2.1情绪欠佳
当地留守儿童存在严重的心理危机,主要表现在:脾气暴躁、焦虑自闭、自暴自弃、消极自卑、做事无目的性、为人出事孤僻不合群。四年级学生中,自信、开朗的女孩占少数并且多位女孩,他们表现出独立,并且这些女孩在家中有弟弟妹妹,家中的事务基本由他们承担,大多数学生表现出焦虑,不自信,做事不积极并且无目的性,做事常表现出畏缩不前。除此之外当谈到父母时基本所有的留守儿童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焦虑,有的是对父母的思念,希望见到自己父母,有的则表达了父母的怨恨。但是有少部分儿童表示对父母完全没有思念之情,因为一斤对父母失去了印象。
1.2.2人际关系敏感
当地的留守儿童显得比较孤僻,不喜欢与人进行沟通交流。在面对异性以及陌生人表现出强烈的抵触性,有的儿童甚至缺乏主动与人沟通的能力。主要表现在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不愿意与人说话。
1.2.3学习心态
当地留守儿童学习没有目的性。对学习没有热情。主要表现在对升学没什么期待,而是希望像父母一样外出打工。
1.2.4缺乏引导
学校只有6位老师,由特岗教师以及村中老教师组成文化程度有的并不算高。对心理学知识的学习也是相当的匮乏,所以老师对于这些留守儿童很难起到引导的作用。
1.2.5缺乏感恩意识
因为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缺乏父母的关爱,多数留守儿童与爷爷奶奶等祖辈一起生活有的甚至只和自己的弟弟妹妹一起生活,大部分家务活由他们来承担。导致出现了身理及心理上的独立,对自己的家人、朋友、老师、社会逐渐失去了感恩意识。
2.构建留守儿童感恩活动的设计方案
2.1 留守儿童感恩活动设计方案的提出
留守儿童问题是政府不应忽视的社会问题,基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现状,留守儿
童问题仍将长期存在,全社会必须关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并积极地寻找有效解决方案。2010年之前对于留守儿童问题的研究呈现多样话,但近两年留守儿童问题研究处于停滞状态。所以以仁里小学儿童心理健康现状为基础,文章从学校、家庭方面出发,建立留守儿童感恩活动的设计方案,制定解决留守儿童心理教育问题的对策
2.2 留守儿童感恩活动设计方案的分析
留守儿童心理上有异于一般的儿童,并且在心理健康教育上也大大落后于城市。
所以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态出现了一些问题。因为这些问题是由于社会以及中国特殊的经济体制造成的,所以想要根本解决这些问题比较困难。所以以团体辅导的方式解决一些问题就显得相对实际也相对有效。这也说明构建一些留守儿童活动设计方案是必要的。所以以留守儿童感恩活动设计方案为例进行分析。
2.3 留守儿童感恩活动设计方案的设计
2.3.1分析开展活动的留守儿童所在的地区的特点(民俗民风、教育特点、当地经济情况等)
如仁里小学,地处苗寨。当地居民主要以苗族为主,也居住少部分其他少数民族,因地处大山之内,所以很多的苗族文化被保留下来。当地居民主要以苗语为主要交流语言,除此之外还使用普通话。当地教学条件较差,仁里当地只有仁里小学一所小学并且小学中只有六位老师。当地经济条件较差,外出打工现象比较频繁,留守儿童数量较大。根据这些基本特点设立的活动需要比较简单,且比较容易实施。
2.3.2分析开展活动的留守儿童的心理状态及主要问题。
2.3.3设定开展活动的主题(如感恩活动)
根据分析得出仁里小学留守儿童因长期离开父母,缺少父母的关爱,因而对身边的事物缺乏感恩之心,所以以此为主题开展活动。
2.3.4留守儿童感恩活动的基本流程设置
2.3.4.1因为留守儿童心理上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所开展活动时需要现以一些简单的游戏作为开场,打开他们的心扉拉近他们的距离。
2.3.4.2与老师进行访谈,一方面加深对留守儿童的了解,另一方面能让老师了解整个感恩活动的基本过程。
2.4.4.3以视频等一些相对生动方式向他们表达我们活动的主题内容,因为只有形象生动才能使他们产生共情。
2.3.4.4根据之前的视频,让孩子们进行分享,这样能更好的形成互动,达到交流的目的。
2.3.4.5进行许愿互动之类的环节,让他们把自己内心中的东西表达出来。
2.3.4.6进行问卷调查,得到相应的数据
2.3.4.6进行家访,通过与其长辈的交流进而加深对留守儿童的了解。
2.3.4.7针对此次活动整理数据得出一些经验,便于今后开展关于留守儿童的活动。
2.4 留守儿童感恩活动设计方案的意义
留守儿童感恩活动的设计方案可以成为今后在对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研究上的一种基本方法,以具体活动的方式,达到研究解决某个问题的效果,使原本模糊的问题具体化,清晰化。并且此方法可推广到我国广大存在留守儿童问题的农村地区。
3.留守儿童感恩活动设计方案的实施
3.1丢手绢活动
活动目的:
1、通过游戏帮同学们认识对方。
2、提高同学们追赶奔跑能力及反应的灵敏性。
3、增强同学们的规则意识,提高自己的自控能力。
活动过程:首先要请一个小朋友来丢手绢,边唱儿歌边绕着圆圈走,唱完儿歌前要把手绢放在一位小朋友的后面不能让她发现。其他小朋友原地围成圆圈坐下,一边拍手一边唱丢手绢的歌;小眼睛要看着前面,不能告诉其他孩子。但是当你发现你自己后面有小手绢时你要马上拿起小手绢去追那个丢手绢的小朋友,而我们丢的小朋友要马上跑到那个小朋友的位置上去做好,如果丢手绢的小朋友被你捉住了,那就要请丢手绢的小朋友上来自我介绍。
3.2情系千千结
活动目的:
给小组分配任务,在成员在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要注意语言的魅力:安慰受创伤的人,鼓励失败的人。恭维真正取得成就的人,帮助有困难的人。处事果断、富有主见、精神饱满、充满自信的人容易激发别人的交往动机,博得别人的信认,产生使人乐意交往的魅力。学会人际交往的技巧,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活动过程:
1、让每组队员站成一个面向圆心的圆圈。
2、让团员先举起右手,握住对面那个人的手;再举起左手,握住另外一个人的手在团体面队一个错综复杂的问题,在不松开手的情况下,想办法把这张乱网解开,最后形成一个大家手拉手围成的一个大圆圈。
3、乱网一定可以解开,但答案会有两种:一种是一个大圈,另外一种两个套着的环。
4、如果在尝试过程中,实在解不开,可允许学生决定相邻两只手断开一次,但再次进行时必须马上封闭。
5、赢的团队有机会展现小组风采
6、组员总结活动感受。
故事背景:现在我们将开始我们的原始森林探险历程。刚进入森林时候,你们就遭遇到了一个魔法师,不幸的是,魔法师对你们施行了魔法:使你们的手错综的联在一起。魔法师说:“这就是千千结,是考验你们的智慧,现在你们就凭着你们的智慧互相协作把他们解开。”
3.3感恩教育活动
活动目的:
让孩子们体会父母养育自己的辛苦,为了让他们过更好的生活,不得不外出打工,所以不能因为父母常年不在而疏远父母。
活动内容:
(1)美国夫妇拍摄90秒短片 记录的生命孕育过程,非常感人,也让他们知道了自己是怎么来到这个世界上的,父母十月怀胎实属不易,让他们了解到父母的艰辛,知道感恩。
4.(2)心语心愿:让孩子们写下自己的心声,不仅仅是对父母的,社会的,更重要的是对
自己的,让他们知道感恩所有人,只有学会感恩,社会大家庭才会温暖。
3.4家访
活动目的:
为了健全留守儿童正常的心理品质,使他们“学会坚强、学会学习、学会交往、学会生存、学会理解、学会自我调解”。也为了能全面了解留守儿童的家庭状况,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我们有选择性的进行家访,与他们的监护人进行深入的交流。
参考文献
【1】 韦文雯 赖东锐,留守儿童心理教育模式构建研究基于广东省古竹镇的调研分析,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广州
【2】 梁建华,河南留守儿童心理问题调查与对策研究,中国电力教育德育与思政研究,2010年第15期 总第166期
【3】 赵景欣,张文新,农村留守儿童生活适应过程的质性研究,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2
【4】 赵苗苗 李 慧 李 军 李林贵 王翠丽 孟庆跃,父母外出务工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
康的影响研究,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2年第 01期(总第283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