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下半年社会服务管理创新工作设想[推荐5篇]

时间:2019-05-13 17:23: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0年下半年社会服务管理创新工作设想》,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0年下半年社会服务管理创新工作设想》。

第一篇:2010年下半年社会服务管理创新工作设想

2010年下半年八里庄街道社区办 关于社会服务管理创新的工作设想

根据朝阳区社区服务管理创新推进大会的会议精神,结合八里庄地区社会服务工作的实际情况,在街道工委、办事处统筹领导下,社区办在2010年下半年主要从三大类九方面开展社会服务管理创新工作。一、一手抓硬件配置,一手抓软件提升,全方位规范社区建设工作,确保社区服务工作的全面性、便捷性和专业性

在硬件配置方面

一是多方法增加社区办公用房面积。2010年上半年,社区办已经完成了对地区未达到350平米办公用房的社区居委会、服务站进行了梳理、排查、统计工作,并建立了排查底帐。2010年下半年社区办将以此底帐为基础,按照“轻重缓急+就近利用”的原则,从五方面解决办公用房不足的现实问题。其一,通过“整合、改造、拓建、租借”等方法将地区内可利用的房屋资源及时、就近划拨社区使用。其二,通过与地区内物业公司沟通,将原有不利于社区办公的配套用房与物业闲置用房进行置换,增强社区用房地点设置的便捷性和实操性;与原家委会产权单位进行协商,签订房屋移交协议,将原家委会办公用房移交给社区居委会进行使用,拓宽社区居委会办公用房使用面积。其三,鼓励各社区居委会将现有办公用房进行深化使用,进行“一房多能、分时使用、互为补充”的改造,通过提高社区办公用房的使用效率,间接增加社区办公用房的面积。其四,通过共享地区企事业单位的活动场所,减轻社区活动用房不足的现实压力,如城市华庭社区充分利用八里庄街道文化活动中心的活动场地,有效解决了居民活动无场所、业主开会无场地、群众议事无设施的“三无”问题。其五,将确实不能内部消化的疑难问题详细立项后请求区社会办给予支持;通过上述五种方法的统筹开展,社区办公用房面积大幅增加,如红庙社区家委会办公用房顺利移交,青年汇筹备处垃圾成功楼置换并改扩建。但目前社区办公用房缺口仍然巨大,初步估算八里庄15个社区办公用房缺口达到2643平方米之多。

二是多方面强化社区整体形象。2010年下半年,社区办将加强对社区整体形象的打造,以统一社区标识、统一服务设施、统一工作标准的“三统一”为工作抓手,强化社区居委会、服务站在地区百姓的心中的服务概念。通过整齐划一的配套设施,使地区居民只要看见社区标识就能辨别和意识到社区居委会、服务站的办公地点与服务品质,无形中增加了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依赖感和亲切感。如今,以华贸中心社区为试点的“三统一”社区完全成型,百姓只要看见红字灰墙就能准确无误的找到社区居委会和服务站,办理相应事宜,今后三统一方式还将陆续在其余14个社区进行推广。

三是多渠道完善社区公共服务的硬性标准。第一,以两委一站210工作为考核内容,在全街道推广“五优服务”标 准(团结协作优、遵守规章制度优、居民满意度优、服务技能优、工作作风优),进行季度考核,通过量化考核标准评判社区工作者服务质量;第二,制定社区“一年两总结”常态制度,在社区居委会及服务站中开展两次工作总结(半年总结和年底总结),总结时需要请居民代表及办事处工作人员参加并进行评议;第三,完善年底党口、行政口、居民代表、社区自评的“四方联席考核制度”,通过办事处红头文件方式,对社区进行考核,具体制定考核标准;第四,集成各种规章制度并编纂成书,如社区“三六九”工作规范,完善居民自治章程、居务公开、分片包户等居民自治制度等,发放各社区,使社区在工作过程中有章可循、灵活把握、规范操作、模式处理。

在软件提升方面

一是加强社区自治工作。2010年下半年,社区办将社区自治工作着眼于引导自治组织开展自我管理与服务方面。在有条件的社区成立业主委员会、居民事务协调委员会、社会建设协调委员会三大委员会,使三大委员会的工作与社区居委会的工作进行有机衔接,将社区硬件管理划归业委会处理;将居民矛盾调解划归居民事务协调委员会处理;将地区共建工作划归社会建设协调委员会处理;将公共服务工作划归社区居委会及服务站处理,使社区四大委员会形成“四位一体”的有机整体,形成合力,共同为社区居民进行服务。

二是锤炼社区人才队伍。下半年,一方面将以对新老社 区工作者的“两注重两发挥”为突破口,通过“新老结对”的工作方法提升队伍的整体工作水平和业务能力,即通过新老社区工作结成对子,在日常工作的过程中,老工作者注重发挥自身丰富的工作经验弥补新工作者工作经验少、业务能力欠缺的不足,新工作者注重发挥自身专业知识的特长弥补老工作者知识更新慢的缺点;鼓励新老社区工作者结对考取工作师职称,以此提高社区工作者个人的的业务能力。另一方面将与高校进行合作,建立“大学生实习基地”,原因有三,其一,利用大学生专业社工知识带动队伍整体工作水平的提高;其二,与高校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有助于地区社区工作朝着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的方向发展;其三,大学生进入社区实习可以阶段性减轻社区工作压力。

二、硬环境上看细节、软环境上看标准,实现以“方便、优质、高效、廉价”为八里庄特色的一刻钟生活服务圈

2010年下半年,根据区社工委整体要求,社区办在街道工委、办事处的统一领导下,在八里庄地区内打造红庙、十里堡、青年路三个生活服务圈,以此健全社区公共服务体系。

在硬环境建设上,合理规划生活服务圈的空间布局,充分考虑服务圈的便捷性和广泛性。八里庄街道辖区面积4.4平方公里,下辖15个社区,共有15余万人口。作为传统工业区与新型居住区的混合体,服务资源分布不平衡,包括华堂商场、西单商场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优势资源要分布在朝阳路周边沿线。因此,需要在空间上进行科学规划,使地 区便民服务工作趋向均衡发展。街道在西、中、北三个方位上拟建红庙、十里堡、青年路三个生活服务圈,使三个服务圈按照“品”形排列,在街道层面上组成大圈,这样就形成了“大圈套小圈”的服务格局,即“大圈服务地区,小圈辐射社区”。

在软环境建设上,一是细分便民服务内容,按照政府服务类、公益服务类、便民服务类、商业服务类4方面内容划分41小项,对辖区范围内各类服务资源进行普遍摸查并登记造册;二是根据客观条件和群体需求不同,区别充实各服务圈的服务内容。红庙、十里堡、青年路分别代表了八里庄地区的发展特点:红庙服务圈,服务对象的需求以传统服务居多,为此在打造服务圈的过程,以大力整合周边服务资源为主,如延静里早市、慈云寺家乐福等;十里堡服务圈,多为成熟社区,服务对象的需求度及服务品质要求高,为此,以深化周边服务资源为主,如该服务圈内西单商场在提供居民购物服务的同时,开展资助地区贫困家庭、优先录用地区下岗职工等公益服务,服务的范围从单纯的便民服务深入到了民生服务;青年路服务圈,多为新建社区,服务点相对较少,为此,以共享周边服务资源为主,如将平房乡的大悦城及平房乡卫生服务中心纳入到服务圈中,方便地区居民。

三、和谐促进员协会、青年社工协会,两驾马车拉动下半年社会组织培育工作

下半年,社区办将着力打造地区和谐促进员协会与青年 社工协会两个社会组织,借助社会组织的中介服务功能,弥补社会公共服务涉及不到“真空”地带。

筹建和谐促进员协会的工作构想

第一,拓展和谐促进员的范围,将辖区内有意愿加入到和谐促进员队伍的社会共建单位纳入到和谐促进员的管理范畴。对于和谐促进员不能局限于地区的楼门层长,应立足于整个地区的和谐建设工作,吸纳相关人员加入到和谐促进员队伍之中。

第二,建立两级协会机制,明确两层面的工作职能。在街道层面与社区层面分别建立和谐促进员协会及分会,街道层面的协会设在延静里玫瑰园小区内,社区层面的分会设在各社区。街道层面主要负责统筹全地区1800余名和谐促进员的服务、备案及认证工作,各社区分会负责本社区内的和谐促进员服务、动员、发展、管理工作。

第三,采取推荐与自荐相结合的方式选举候选人。各社区可通过推荐或居民自荐的方式选举1名理事参与街道层面的选举工作。街道层面设会长、副会长、常务理事及秘书长,均在社区选举的理事中产生;社区层面设分会长及联系员,分会长由社区推选的理事担任,联系员由本社区的社区工作者担任。

第四,街道社区办负责指导街道和谐促进员协会开展各项活动,协调各方力量帮助协会解决问题。

开展青年社工协会分会的工作构想 青年社工协会是全区35岁以下的社工组成的社会组织,在我地区设立分会,目前,我街道共有58名青年社工参与其中。下半年,社区办主要的工作有两方面。第一,将地区58名社工按照专业特长和兴趣爱好进行分类并建立社工人力资源库,按照类别建立多支精品队伍,方便地区统一使用;第二,制定交流计划,增加青年社工的交流、学习机会,使青年社工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成为地区建设的一支生力军。

第二篇:站前区创新社会管理设想

站前区创新社会服务管理工作设想

为加快推进我区社会管理体制和服务机制创新,不断提升社会服务管理水平,促进社会和谐。通过社会服务管理让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到安全有保障、权益受保护、生活更舒适,达到自觉、主动地接受管理、配合管理、参与管理,从而促进经济建设加速发展。

加强和创新社会服务管理,我们要牢牢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从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牢牢坚持“发展为本,项目为纲”,紧紧咬住招商引资工作不放松,坚持用发展解决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用发展的成果惠及于民,真正把加强和创新社会服务管理工作做细做实,把一手抓经济发展,一手抓社会服务管理落到实处,更要像抓经济发展一样抓好社会服务管理工作,拿出专门力量加大创新社会服务管理工作力度,不断提高创新社会服务管理水平,为站前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环境。

一、创新载体,提高服务管理水平

(一)建立“站前区社会服务管理网络平台”(见附件1)充分发挥现代科技手段服务社会、服务群众的作用,建立“站前区社会服务管理网络平台”,实现网上诉求、热线电话诉求、群众信箱诉求、短信平台诉求和现场诉求一体化。整个 1

服务平台是一个前台受理到后台处理反馈的闭环式管理程序。就是从前台受理入手,设立服务热线、网络服务员、群众诉求信箱、手机短信平台和社区接待员等多个受理端口,无论是群众电话诉求、网络诉求,信箱投诉、还是短信诉求、登门诉求,都能够在第一时间将群众诉求录入到网络受理事项窗口,并按照受理事项类别和管理服务权限分转给相应的后台责任单位即街道、社区和职能部门。街道、社区和职能部门收到诉求信息后在第一时间予以办理,办理不了的逐级上转。办理结束后以网络平台和电话反馈等形式将办理结果反馈给群众。同时,在全区服务网络整体运行后,还要将监督考核系统一并融入到网络平台。设立办理时限报警系统,由纪委监察局按照各主管领导、各职能部门、街道的工作职责和任务分工,采取网上跟踪检查、限时监察督办、综合考核评估、责任追究等办法。对群众诉求受理的全过程进行监督,及时发现并有效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整个管理程序进行规范,制定区、街道、社区和群众诉求平台四个工作流程图,确保每个工作环节都能够按程序运行、按规范进行操作。

该平台以建立社会服务管理体系为目标,以解决当前全区社会服务管理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为突破口,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解决群众利益诉求为切入点,努力构建网络化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规范和谐的社区管理体系、多元化的矛盾 2

纠纷预防化解体系、广泛参与的社会组织管理体系、保障有力的公共安全体系和全覆盖的社会领域党建工作体系,努力实现社会服务管理全覆盖,并形成具有时代特征、站前区域特色的社会服务管理新格局。

(二)建立“星级管理”认证体系(见附件2)为不断提升社会服务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和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在社区“两委”班子目标管理考核基础上,对社区党组织、党支部、党员和居民实行“星级管理”,进一步提高社区管理社会化程度,把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并将“星级管理”作为一项长效机制推进创先争优,实现“加强基层建设、发挥党员作用、创新社会管理、建设幸福家园”的目标。

“星级管理”认证体系包括:“十星社区党组织”、“十星党支部”、“十星党员”和“十星文明户”。评选活动按照合法性、民主性、群众性原则,经自评申报、审核确定、群众公议、民主评议、表彰奖励等程序,实行公开、公平、公正评选。

“星级管理”认证体系的建立要主题明确,责任相连,上下贯通,互成网络。即:“十星社区党组织”所辖“十星党支部”数要达到80%,“十星党支部”所辖“十星党员”数要达80%,“十星党员”所属责任区内“十星文明户”要达到80%。

“星级管理”是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载体,也是推进社会化管理的重要手段。广大基层党组织、党员在“追星”过程中,可认真比较、找差距、明措施、定目标、做整改,促进全区党组织、党员在创星、评比过程中,不断强化诚信意识、守法意识、道德意识、奉献意识、感恩意识等,并带动广大群众的思想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进而优化社会风气,促进社会和谐。

(三)成立“市民学校”,提升全民素质(见附件3)

“市民学校”以提高市民综合素质、打造诚信站前为目标,以建设学习型社会为重点,以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要内容,建立多层次、社会化、开放式的终身教育学习体系,不断提升学习力,激发创造力,增强竞争力,提高城区文明程度和综合实力。在全区积极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有利于形成崇尚文明、弘扬正气的社会风尚,有利于展示站前人民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有利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目标的实现。

1、开展“国学”知识进社区活动。把国学知识传播作为“市民学校”的主要工作内容之一,通过开展内容丰富、贴近生活的“国学课堂”和“国学诵读竞赛”等活动,使社区居民在活动中陶冶情操,提高素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促进社区和谐。这里主要采取四项措施:一是开设“百场 4

国学巡回课堂”。组织一批在“国学”方面有一定造诣,喜欢为群众服务的志愿者,到社区群众中进行巡讲。让社区居民对国学国粹有进一步的了解,激发热爱国学、研究国学的热情,营造弘扬传统文化的氛围,为构建和谐社区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是设立“经典国学流动图书站”。由区、街道、社区及其它社会组织和单位共同投入,收集、购买经典国学图书、音像资料,集中管理、分散使用、周期流动、资源共享。建立百部国学“流动图书站”,在社区图书室供读者借阅。并通过读书竞赛、优秀读后感评选、“子女和父母同读一本书”等特色活动,引导广大居民爱书、看书,自觉接受传统美德教育。三是编写《社区居民国学教育读本》。根据区内现有资源和实际情况,组织力量定期编写出精美、短小的《社区居民国学教育读本》,供社区居民学习。四是开辟经典国学专栏。在各社区建立“读经典”、“经典赏析”等国学专栏,定期刊播更新学习内容,同时制作一批“经典国学”展板分阶段在全区流动巡展,力图通过巡展打造出“国学进社区,和谐一家亲”的全新学习模式。

2、打造“雷锋精神在站前”文化品牌。雷锋精神是对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雷锋生前所在部队就在站前区,雷锋在站前入伍当兵,在站前驻区部队内成长为一名优秀的解放军战士。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站前区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也有着光荣的历史和优良的 5

传统。为进一步弘扬雷锋精神,促进全区良好道德风尚的形成,推动站前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决定打造“雷锋精神在站前”文化品牌。结合“市民学校”的工作内容,组织雷锋生前战友和站前区的省市学雷锋标兵,以“雷锋精神在站前”为主题作巡回报告,宣传站前的学雷锋活动先进事迹,激励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学先进、赶先进、争先进,让雷锋精神为站前实现跨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3、开展“政策进社区”、“法律进社区”等活动。充分利用“市民学校”广泛开展政策法规的宣传教育普及工作。同时,利用“市民学校”广泛开展就业技术、技能培训,生活常识讲座,邻里故朋谈心等活动。进一步提高社区居民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和知法、懂法、守法的自觉性,推进社区自治建设,为社区居民安居乐业创造良好的政策法治环境。市民学校的开办,主体是依靠党员志愿者和社区居民骨干。由街道社区党组织加强培训、组织、指导,并由创新社会服务管理专项资金支付一定活动经费。

二、健全组织体系,完善保障机制

一是成立站前区创新社会服务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由区委书记和区长任组长,区委副书记任常务副组长,常务副区长、纪检委书记、组织部长、宣传部长、政法委书记、人武部政委为副组长,成员由区委组织部、区委宣传部、区委政法委、区 6

维稳办、综治办、纪委监察局、区委办、财政局、信访局、人社局、发改局、城建局、教育局、城建环保局、卫生局、司法局、审计局、物价局、计生局、统计局、服务业局、总工会、团区委、区妇联、区残联、及公、检、法等部门主要领导组成。下设办公室。

办公室设在组织部,与组织部合署办公。正科级事业单位,配备4-6人。办公室专门负责抓好全区创新社会服务管理的日常指导、协调、督办等工作。办公室下设“三站六组”。

“三站”,即“三个服务站”:①群众诉求服务站(设在区信访局)。主要职责是指导全区开展群众利益诉求应诉服务工作,建立完善应诉服务工作体制机制,受理、交办、转办和协调解决群众利益诉求。②社会管理信息服务站(设在区政府办)。主要职责是负责以网格为基础,建立社会服务管理动态管理系统,建立区、街、社区和相关职能部门互动的社会服务管理网络。整合各类信息资源,建立社会管理基础信息库。③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服务站(设在区综治办)。主要职责是组织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解,指导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社会调解的联调联动,检查、汇总、上报全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

“六组”,即“六个工作组”:①群众诉求服务督查工作组(设在区纪委监察局)。主要职责是负责群众利益诉求应诉工 7

作完成情况的督察、考核、督办、问责等工作,并与纠风工作、行风评比相结合。②党群工作组(设在区委组织部)。主要职责是负责构建社会领域党建工作新格局。建立健全社区、社会组织、新经济组织等社会领域党建工作管理体制,组织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参与社会管理服务工作。③网络监督工作组(设在区委宣传部)。主要职责是对网上舆情进行实时监控,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向主要领导提供舆情信息。负责指导、协调、督促全区网络文化信息的日常监督管理。④社会建设工作组(设在区发改局)。主要职责是负责研究提出全区社会建设的总体规划、重大方案和重要政策,为区委宏观决策服务。指导、统筹协调和督促检查全区社会建设重点任务的落实。⑤群众利益诉求应诉工作组(设在区政府法制办)。主要职责是承担行政复议、应诉的有关工作,以及应对行政争议引发的群体性诉求。⑥社区建设和社会组织管理工作组(设在区民政局)。主要职责是负责拟定全区社区建设规划、政策和改革方案,提出加强社区建设、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和建议;统筹协调社区管理、社区服务及全区社会组织的发展和监督管理工作;会同相关部门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

二是在街道成立相应领导小组及办公室。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由各街道党工委书记和分管领导担任,街道辖区内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居民代表作为成员,体现社会协同、公众参 8

与的原则。主要职责是研究提出本辖区社会管理的总体规划、重大方案和重要政策,为区委、区政府宏观决策服务。综合研究社会管理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宏观指导、统筹协调和督促检查本辖区社会管理重点任务的落实,组织协调指导各社区社会管理工作,完成区委、区政府交办的相关工作。

三是在社区成立社会服务管理中心。社区社会服务管理中心既是群众利益诉求端口,是创新社会服务管理的节点,也是群众诉求办理情况反馈平台。将以家庭为核心的群众诉求问题,按照公共服务、行政事务、家庭需要进行分类、汇总、判断,交办相关责任部门,并将办理结果及时反馈诉求人。通过成立社区社会服务管理中心,搜集信息研判社情民意;通过帮助群众传达诉求,动员相关力量给予解决,促成党群、干群之间的良性交流互动。将“中心”建设成一个接纳群众意愿表达、为群众解决问题、化解矛盾、提供帮助的地方。

四是设立站前区创新社会服务管理专项资金。主要用于社会服务管理工作的软硬件建设和日常建设、管理、检查和考核奖惩等。资金主要来源财政列支(每年区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1‰做为创新社会服务管理专项资金,列入年初预算,直接划拨到专项账户),同时,把党建基金、工会、慈善总会、民政专项资金等进行有机整合,使之发挥更大作用。另外,对站前区创新社会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6个街道社会服务管理 9

办公室、36个社区社会服务管理中心由区里统一挂牌,各街道社区组织机构、职责任务、工作流程统一制版全部上墙,全面开展社会服务管理工作。

创新社会服务管理是一个新课题,全区上下高度重视,最近派志萍同志和国鹏同志带着组织部、宣传部相关同志到鞍山铁东区、立山区等地进行了学习考察,下步还将组织区里的相关部门和单位的同志到省内、外进行学习考察。要做好创新社会服务管理工作,各级领导必须高度重视,我们也在全区提出了实施一把手工程,区直各单位、各部门党政主要领导是创新社会服务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亲自抓、带头干,认真梳理本单位本部门的具体工作内容,明确工作目标,制定工作方案,进行任务分解,明确责任,细化分工,结合实际,迅速开展工作,加大创新力度,确保创新社会服务管理工作有序推进,力争早出成果,多出经验。同时,创新社会服务管理还需要省、市直部门乃至中直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步我们要进一步加强与中央、省市直部门的沟通,争取他们的最大支持和配合。

附件1:站前区社会服务管理网络平台工作流程; 附件2:站前区“星级管理”认证体系工作预案; 附件3:站前区成立“市民学校”工作预案。

第三篇:社会服务管理创新

关于社会服务管理创新工作的汇报材料

加强社会服务管理创新是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我镇党委、政府历来高度重视该项工作,重点从优化服务和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两个方面入手,着力提高工作水平,为地区发展营造出良好的环境,现将具体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强化三项服务,落实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社会服务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镇始终将民生工程作为工作首要目标,今年,更是加强了民生工作落实力度,使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一)促进非农就业。一是坚持“以培训促就业”,开展实用技能培训,特别是紧盯北京现代三工厂和印刷产业园在建企业的需求开展培训,引导劳动力到高端产业、高效企业、高薪岗位就业,累计培训劳动力245人次,完成上级下达的培训就业指标任务的131%,全镇“纯农就业家庭”实现了“动态归零”。二是为劳动力安置转移搭建平台,举办**镇招工招聘会,实现51名劳动力就业;还积极组织镇域劳动力参加南彩、杨镇等乡镇举办的招聘会,拓宽就业渠道,全镇实现转移就业180人。三是就业转非工作有序开展,截止目前,已实现67人就业转非,完成全年指标(88人)的83.8% ;“绿色就业”试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二)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一是积极宣传城乡医疗保险各类政策,增强群众的投保意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106%,城乡低保实现“应保尽保”,农村特困家庭医疗救助实现100%,以社会保险和社会救济为主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起来。二是加大对弱势群体的帮扶力度,划拨10万元对镇域80岁以上老人进行补助,扩大补助范围(往年只针对90岁以上老年人补助)。三是依托 1

**区慈善协会**分会,吸引社会资源助推慈善事业,拓展救助范围,开展“送温暖、献爱心”社会捐赠活动,为各类困难群体捐赠救助款物价值10万余元。四是落实“九养”政策,增设老年人餐桌、电器修理等服务项目。

(三)推进社会事业发展。加快人口、教育、医疗等工作发展。坚持利益导向机制,深入推进优质服务,人口出生政策符合率达 96.9%,农村新生儿入非率达100%;立足培育新型农民,依托“兴农讲堂”,邀请中国农科院、市农科院、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等单位的专家授课,向群众传授园林绿化、保洁等专业知识,提升镇内劳动力就业技能;与中日友好医院等知名医院联合开展2次义诊活动,累计为400余名群众提供免费医疗服务。

二、完善五项机制,推进社会管理精细化

镇党委政府将建立工作长效机制作为提高社会管理实效的保障,通过完善五项工作机制,提高了社会管理的规范化、常态化和精细化水平。

(一)完善基础事务管理机制。一是完成换届选举工作,此次换届选举,我镇共设立大选区3个、小选区19个、投票站19个,拟选举区人大代表6人、镇人大代表48人。为了确保工作顺利开展,我镇重点从健全组织领导、出台应急预案、规范工作流程和加强外围安保四个方面入手,多次召开换届动员会和部署会,确保了换届选举一次成功,为镇村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二是按照北京市关于建立村务监督委员的要求,作为**区的试点乡镇之一,我镇在15个村成立了村务监督委员会,完善了软硬件条件,其职责主要是对村务决策、村级重大工程建设项目等村级重大事件进行监督,收集、受理村民意见和建议,提高村民自治水平。三是结合“小金库”治理工作,积极推进在线审计,提高财务管理的透

明度。

(二)完善社会面防控机制。一是加大人防、物防、技防投入力度,按照“以专带群,专群结合”的原则,加强群防群治队伍建设,整合治保、民调和专职巡防队力量,建立专群力量“同步部署、同步上勤、同步调整”的工作机制;加快科技创安步伐,目前,我镇电子监控探头达到304个(镇级39个、村级177个、企业88个),技防覆盖率进一步提高,减少了可防性案件的发生。二是全面开展“打非”工作,对镇域企业、出租房屋、违法建设等领域开展隐患排查,累计检查47家企业,排查隐患94处,责令28家企业当场整改、19家企业限期整改,现已全部复查完毕,消除了安全隐患,净化了镇域经济市场秩序。三是构建大安全工作格局,镇相关科室部门年初与各村委会和镇内企事业单位签订安全生产、交通安全和消防安全责任书,每月召开企业负责人交流座谈会,总结安全生产检查情况;定期开展食品、药品安全工作联合执法检查,对不规范及违法行为及时进行纠正。

(三)完善群众诉求表达机制。推进信访代理制度,完善镇村两级信访代理机构,充分发挥村级便民服务室的“调和”职能,及时接待群众来访,倾听群众诉求,引导群众通过合理、合法途径反映利益诉求;实行包村工作月报制度,包村组长每月填写包村工作月报表并上报镇组织部,详细记录各村常住人口、流动人口等基本情况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并在下月报表中详细说明问题解决的程度和结果,实现对工作的动态管理,搭建镇村联系的桥梁。

(四)完善矛盾多元化调处机制。一是继续落实信访、纪检、综治、司法、民调“五位一体”的联合办访工作制度,加强责任村及责任部门与信访部门的联动、村级信访信息员与镇信访办的互

动,形成以信访维稳部门为主,全镇上下整体联动、紧密协作、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信访工作格局。二是继续落实《**镇重大决策信访风险评估机制》,按照“谁决策、谁评估、谁负责”的原则,着力减少决策出台过程中的涉稳风险,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信访问题发生。三是发挥信访信息员作用,及时发现信访和纠纷苗头,协助参与人民调解、司法调解和行政调解,构建多元的矛盾调解机制,信访总量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继续保持“三无”态势,为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五)完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机制。一是实行联审制度,在招商引资过程中,重点引进基础好、有发展潜力的实地建厂企业,吸引高端人才,抬高低端行业的准入门槛,逐步减少和消除小、低、散等低端业态,着力构建“数量与地区承载力相适应,质量与经济结构相协调”的流动人口格局。二是坚持“村企联管”和“四集中”管理制度,做好基础信息登记工作,严格落实房屋租赁登记和流动人口“二次登记”制度,加强对信息的动态管理;推进两个村的村级综治办规范化建设,实现一站式办公,下移流动人口管理的关口。三是开展流动人口调研工作,今年6月份,镇主要领导分批次与15个村书记、镇域重点企业负责人开展流动人口专题会议,总结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探讨新形势下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方法,探索好措施、好方法,并逐步写入村规民约,发挥群众参与流动人口管理的主体性作用。四是坚持寓服务于管理,在教育、医疗等方面对流动人口给予帮扶,切实维护其合法权益,增强流动人口的归宿感,促进流动人口逐步融入镇域环境,与本地群众和谐相处。

三、紧跟发展形势,谋求社会服务管理创新发展

我镇党委、政府在下一阶段工作中,认真总结并推广我镇在精细化管理、矛盾调处、农村基础事务管理、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管

理等方面取得的成功经验,探索服务与管理相结合的新途径,创新服务项目,加强社会管理,实现地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一是探索创建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模式。深化网格化管理理念,以村为单元,划分若干工作网格,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将人、地、物、事、组织、服务资源、管理项目等纳入其中,打造区、镇、村“三级服务管理”平台,实现社会服务管理的精细化和动态化。二是突出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通过完善各级就业帮扶体系、加大劳动争议调解工作力度,促进我镇劳动力充分、优质就业;大力推进就业转非工作,使农民进入城镇职工基本保障体系,与城镇职工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标准化水平。三是建立社会保障全覆盖工作体系。继续加大为民办实事力度,在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等方面积极推进城镇化进程,进一步提高人民生活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九日

第四篇:社会服务管理创新工作情况汇报11-6-27

着力推进社会服务管理创新工作的情况汇报

去年以来,**县按照中央、省、市政法委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要求,及早准备,提前安排,积极探索社会管理的新办法、新思路、新措施,这是深入贯彻中央关于加强社会建设重要指示精神的重要举措,对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建设平安**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我们要不断提升社会管理水平,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狠抓落实,廉洁执法,最大限度地增加社会和谐因素。

一、更新社会服务理念,努力化解社会矛盾

近年来,我院在县委正确领导、人大依法监督、政府大力支持和上级法院的关心指导下,我院的上诉率、上诉维持率、平均审理天数、民事调解自动履行率等主要办案质量、效率、效果指标,均位于全市首位;2010年,我院执行案件实际执行率为**%,执结到位标的额**万元,执行标的清偿率达**%,居全省前列,为创新社会服务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我县城乡开发建设迅猛推进,城市功能日益完善,辖区内居住人口将大幅增加,社会管理的动态性、开放性、流动性逐渐加大,管理难度与日俱增。隐藏人民法院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必须依法审理、执行好案件。在执法办案中,更加注重把握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充分发挥刑罚功能,进一步做好少 1

年审判工作,积极参与特殊人群帮教管理、社区矫正、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工作,努力维护社会稳定。更加注重最大限度化解社会矛盾,把“调解优先、调判结合”工作原则贯彻落实到执法办案每个环节,进一步健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的“大调解”工作体系,尽力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实现案结事了人和。更加注重最大限度促进社会公平,依法妥善处理企业改制、征地拆迁、环境保护、城市公共服务管理等领域的矛盾纠纷,监督支持行政机关依法管理社会事务,为社会建设创造良好法治环境。

二、紧扣社会服务管理重点,加强审判功能的延伸。

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必须着力规范社会活动、预警社会风险。切实加强审判指导,根据社会管理的新情况、新问题,完善有关司法政策,及时制定司法解释,加强案例指导,满足社会管理的司法需求。从而使社会管理有所创新。

1、主动对接网格化管理,完善法官联系社区制度。继续开展“融入基层网格管理,深化司法服务机制”社区法官进网格活动,重新分组分片确定了十名社区网格法官,对全县**个社区、**个网格实现司法服务全覆盖。网格法官负责社区指导和调处纠纷、参与组团式服务;落实诉调对接、流动立案、巡回审判等便民措施,有针对性地为网格干部和居民提供法律服务。针对群众反映渔村海事纠纷多、诉讼不便的问题,我院成 2

立涉渔调解中心,专门指导基层调解组织调解此类纠纷,共成功调解纠纷4件。编印了以渔村常见案例评析为内容的调解实用手册,发送给基层调解人员,帮助他们提高解决实务问题的能力。一年来,联系法官到社区走访**余人次,提供法律咨询以及对重大疑难纠纷的调解给予指导**余次。

2、开展重大案件社会效果评估工作,采取有效措施预防矛盾激化。以“世博安保”工作为重心,对重大案件实行社会效果评估,并规范评估程序,明确在立案、审判、执行、信访四个阶段的评估责任,预防由此可能引发的社会不稳定因素。2010年,我院对**起重大案件进行社会效果评估,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了矛盾激化。同时,确定院领导下基层巡查制度,加强司法与民意的沟通。针对审判活动中发现的社会管理方面的问题,我院及时向县委、人大、政府报送重大事项情况反映4期,为政府化解群体性事件提供法律咨询*次,发出司法建议*份,反馈采纳*份。

3、拓展司法服务途径,积极构建良好法治环境。我院结合审判工作,开展“公众开放日”活动,利用全国法制宣传日、宣传月,组织干警对《婚姻法》、《妇女权益保障法》、《劳动合同法》等进行宣传、咨询。针对不同群体,开展专题法制授课活动,共到学校、社区、机关开设专题讲座**次,参与人数**余人。我院还组织院青联会成员利用周末时间,到全 3

县7个乡镇开展了“法律在你身边”系列送法下乡活动,深受基层群众的好评。

经过以上这些措施的实行我们对在审判、执行、信访等工作中发现的一些社会管理方面的问题能及时向党委、人大、政府及有关部门提出有价值的建议,堵塞社会管理漏洞,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同时可以及时的,近距离的收集整理各方面反馈意见,为法院制定司法政策和司法解释提供参考依据。

三、创新社会管理手段,深入推进司法服务

我院着力回应社会关切、解决社会问题。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司法为民,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以人民群众期盼为念,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善于做群众工作,不断提升司法公信力。进一步完善群众诉求表达机制、司法便民工作机制和群众权益保障机制,依法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1、重视规范“窗口”建设。健全便民诉讼,做好涉诉信访、速裁简易案件是法院立案窗口的职能。为充分发挥立案窗口的便民服务作用,在立案审查中注重做好诉讼引导、风险提示和举证指导等服务工作。为有效解决困难群众“打官司难”的问题,依法为案件的当事人缓、减、免交诉讼费**余元。进一步落实院领导接待日制度,着力抓好民生信访问题的化解和稳控工作,尽力解决信访人的合理诉求。2010年参审案件** 4

件,陪审率**%,同比上升**%。高度重视信访案件的接访工作,确保涉诉信访渠道畅通,全年共接访**人次,院长接待日接访**人次。着力加大速裁审判力度,完善速裁工作操作办法,速裁办结案件**件,为诉讼当事人提供了便捷高效的司法服务。继续实行法院立案庭和人民法庭均可直接受理案件的立案“双轨制”,通过网络对接把基层法庭立案纳入大立案系统。坚持开展巡回立案、调解活动,对老年人、残疾人等不方便参加诉讼的当事人,提供上门立案服务。

2、重视服务基层司法。在开展各项审判和执行工作中,我院立足**特点,始终坚持审判贴近百姓,健全司法为民工作机制:一是开展“融入基层网格管理,深化司法服务机制”活动。结合法官进社区制度,主动对接网格管理,自觉地将司法为民落实到网格化管理服务之中。进一步深化机关党组织与渔农村社区结对活动,建立人民法庭与网格内调解组织定期联系通报制度,完善巡回审判等便民举措,主动掌握群众最直接、最现实、最关心的民生问题,有针对性地提供司法服务,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司法需求。二是推动特邀调解员队伍的高效运作。我院充分发挥诉调对接机制的优势,注重多主体共同参与调解,化矛盾在萌芽状态。与县**联合成立人民调解工作室,第一批受聘的*名民事诉讼特邀调解员已正式上岗,重点从事诉前调解工作。在经过业务培训、指导后,这些特邀 5

调解员具有的社会经验丰富、了解当事人心态的优势逐步显现,参与调解的纠纷,均取得了案结事了、互谅双赢的良好效果。三是开展“进信访、知民情,提高做群众工作能力”活动。轮流派遣**名法官、执行员到县信访局参与信访接待,协助信访部门处理纠纷。为规范法官和执行员的轮值接访活动,专门出台相关意见,就接访过程中的法律解释、诉前调解、工作日志及配合信访单位答复协调问题做出明确规定。活动开展以来,联合信访局处理信访纠纷**件,充分发挥了**在社会综合治理中的功能作用。

四、强化**内部管理,着力保障司法公正。

我院要提高自身管理的科学化水平,以良好的内部管理适应推进社会管理的要求。推进审判工作机制改革,继续加强和创新审判管理,不断规范司法活动,加强监督制约,进一步抓好司法公开、量刑规范化、刑事被害人救助、执行联动机制等改革措施的落实,保障司法公正。坚持把提高法院队伍素质作为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基础性工程,加强法院队伍建设。

1、坚持从严管理,促进司法公正高效。大力开展“创先争优”、“人民法官为人民”主题实践活动,进一步改进司法作风。继续抓好警示教育,以院领导专题辅导、开展廉政谈心活动、组织党纪廉政知识考试等形式,切实增强干警廉洁自律意识。强化审判权执行权的监督制约,积极开展廉政风险防范 6

管理工作,有效预防和控制潜在风险。坚持实行结案案件百分之百评查制度,共常规评查案件920件,重点评查2件。加强对审判执行流程的全程实时监控,健全我院审判执行运行态势分析机制,发挥评估体系的作用。2010年,我院28项审判评估数据在全省平均数以上的19项,其中17项居全市首位。

2、构建干部培养新机制,提升公正司法能力。为加强对青年干警的培养,我院出台《**县人民法院传帮带制度》,将06年及以后每年新录用干警列为培养对象,选聘思想政治素养高、审判能力强、工作作风优良的法官作为指导老师,实行“一对一”的指导和帮助。开展“徒弟评师傅”案件点评活动,着力提高青年干警的实际工作能力。按照“建设学习型法院,培养学者型法官”的总体要求,加强院校合作,搭建教学实践平台。我院与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建立教学联系机制,实现司法实务与理论研究的优势互补。建立健全法官再学习机制,积极创造学习条件,全年共安排 **名干警参加各类业务培训**次,选派**1名业务骨干赴最高院进修。注重挖掘干警调研能力,借助青年法官联合会平台,组织干警结合审判工作开展调查研究,共撰写各类法学论文、调研文章、案例分析等38篇。

五、加强基层基础建设,提高整体管理创新能力。

推进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最根本的在于抓好基层、打好基础。充分发挥人民法庭扎根**、贴近群众的优势,服务新渔农村建设,深入探索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努力实现法院、司法等部门配合的有效互动局面。切实加强巡回审判,方便海岛群众诉讼。完善民意沟通机制,依托网格化管理,进一步深化法官进社区制度,健全调解网络,以“矛盾不出村、不出社区”为原则,最大限度地把问题解决在基层。针对渔农村社会存在的多发性纠纷及争议隐患采取法制宣传、提供规范性法律文本等形式及时疏导,争取有效化解,防止矛盾激化。集中办理老百姓的合理诉求,困难群体的帮扶和人民群众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急事、难事。社区法官、社区(村)综合服务站与社区警务室、人民调解、帮扶解困、物业管理、环卫管理以及治保会、义务巡逻队、平安志愿者搞好协调配合,形成整体合力。

总之,我院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抓紧抓好。坚持重心下移,抓好基层,发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掌握统筹兼顾的科学方法,认真部署参与社会管理各项工作,切实抓好工作落实,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同时我们要正确认识新时期加强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的基本特点,紧紧围绕当前社会管理中的突出问 8

题,总结经验,不断探索,开创进取,创新发展,实现社会和谐又稳定作出积极的贡献。

第五篇: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 服务创新社会管理

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 服务创新社会管理

摘 要:新时期社会组织发展迅速,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服务创新社会管理是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社会组织 党建 服务创新 社会管理

社会组织是基层党建工作的新领域,是新形势下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巩固我党执政基础的重要阵地。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推进党和国家事业的必然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一、南县社会组织党建和服务创新社会管理工作取得新进展

近年来,在党中央的英明领导下,我县各级党委政府以及组织部门、民政部门和业务主管单位按照中央要求,顺应形势,不断加大对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领导和指导,努力探索和创新社会组织党建模式,切实改进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作用的有效方式,积极营造推进社会组织党建的良好环境,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和服务创新社会管理取得了初步成效,党组织和党员对推动社会组织健康、持续发展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

南洲镇南洲村社区党组织、村委会建立健全了各类社团组织,积极开展村务活动。社区充分发挥各类社会组织的作用,使社区基础设施完善,功能齐全,布局合理,方便村民活动。全村落实公共服务措施,群众性志愿服务和互助服务经常开展,服务形式多样,村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该村建立了自治制度和村务公开栏,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工作进一步得到落实,村务公开经常、规范,保证了村民的知情权、监督权、表达权等民主权力。村容村貌整洁优美,生态环境及生产生活条件改善,社会治安良好,邻里关系融洽,村民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做到了村务公开、村民自治、财务公开。村民评选出十星级文明户120户、九星级180户、好媳妇22名。先后被评为出席省的五好党支部,省级民主法制示范村,全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

茅草街镇新尚村社区在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建立健全了各类社会组织,社区成立了民主管理监督理财协会、文体协会、环卫协会、计划生育协会、综合治理维护稳定协会、老龄人协会等6个协会组织,并且经常开展活动。

社区社会组织经常组织开展群众性志愿服务和互助服务,服务形式多样。全社区农户集中放置垃圾桶,由社区环卫协会垃圾车每天收回一次,美化了社区容貌,让生态环境及生产生活条件大大改善。社区老龄人协会还争取资金24.8万元建起五保之家,10户五保老人均入住其中。社区文体协会建立了两个图书室,有书4万余册,丰富了社区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还组织居民开展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做到文体活动不断。社区的民主管理监督理财协会将党务、居务、财务三个公开栏每季度更新一次,并组织社区居民建立健全自治制度,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工作,使居民的知情权、监督权、表态权等有了切实保障。社区综合治理维护稳定协会努力维护社会治安,居民邻里关系和谐良好,居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社区2009年、2010年分别被益阳市委、市政府授予文明创建先进单位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社区建设示范单位。

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服务社会创新管理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近年来,经过各级党组织的积极探索和不懈努力,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服务社会创新管理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整体看,我县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服务社会创新管理起步时间不长,相对来说比较滞后。

1.党对社会组织的领导有待加强

当前,从全县范围看,有的部门、有的地方对新时期社会组织的地位、功能认识不够清楚,没有站在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战略高度去看待、认识社会组织,没有真正把社会组织的培育发展、监督管理以及党建工作和服务社会创新管理纳入议事日程,从而导致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服务社会创新管理的思路不够清晰,工作体制不够顺畅,服务创新社会管理落后,各乡镇工作进度差异明显。

2.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服务创新社会管理的领导管理体制相对滞后

传统以条为主、按行政隶属关系形成纵向的基层党组织建设管理体系已难以适应社会组织党建需要。组织部门宏观领导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但具体工作主要依靠登记管理机关和业务主管单位。虽然中央的有关文件明确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责任主体是业务主管单位,但大多数业务主管单位并不了解自己还负有社会组织党建的责任,有的业务主管单位力量不足,难以实施有效管理。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服务社会管理方面存在条块分割、多头管理、运行不畅的现象,存在谁都在管、谁都管不到位的现象,缺乏一个主要的管理单位,责任主体有待进一步落实。

3.社会组织中党建、服务社会管理方式有待创新

社会组织不同于传统的县直企事业单位,多数社会组织还不具有严密的组织性和层级制。社会组织的组织特征是松散型;工作机制是协商型;人员构成尤其复杂,有专职和兼职的,有固定的和临时的,有工作人员和会员,还有拿薪酬员工与志愿者;规模大小不一,少部分规模较大,大多数规模较小。社会组织中,普遍存在党员数量偏少,党组织组建率偏低,党建工作空白点较多,党组织活动开展不够正常、发挥作用不够明显、服务创新社会管理理念创新不够等问题。党建工作和社会管理人才缺乏、经费太少、无固定场所的问题仍比较突出。

三、社会组织党建、服务社会创新管理的建议

社会组织党建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前党建工作面临的一个新课题,是一项系统工程。当前,我国社会组织正处于快速成长期,也是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关键时期。我们要按照中央要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改革创新,积极探索适应社会组织特点和规律的新路子,不断推动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深入发展。

1.创新党组织活动方式,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

按照党章规定,社会组织中党组织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和监督社会组织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做好党的群众工作,维护各方合法权益,促进社会组织健康、规范、有序发展。要研究、明确党组织在社会组织中的功能定位,找准发挥作用着力点。要从社会组织从业人员的职业特点和内在需求出发,因地制宜的开展党的活动,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等现代传媒手段,畅通党组织和党员、党员和党员之间的联系交流渠道,活跃党内生活,增强党组织的吸引力和亲和力。

2.创新党建工作管理体制,明确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责任主体

各级党委要切实加强对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领导,组织部门和各级政府民政部门以及社会组织业务主管单位党组织要通力合作,共同做好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工作。组织部门要指导有关部门和单位党组织做好社会组织党组织的建立工作,指导有关部门和单位党组织加强对社会组织党组织的领导。社会组织业务主管单位和挂靠单位要继续做好所领导的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工作,监督指导社会组织党组织认真履行职责。民政部门在履行社会组织登记、管理、年检、评估和执法职能时,应要求社会组织按规定成立党组织并督促开展活动。在有条件的乡镇,要积极探索建立“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民政部门负责落实、业务主管单位协同配合”的党建工作管理体制试点。

3.创新党员教育管理理念,激发党员服务创新社会管理的内在动力

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和服务创新社会管理必须从实际出发,正确处理发挥传统优势与创新发展的关系,绝不能全盘否定过去,另搞一套。要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借鉴县内外有益成果,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提高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和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各级党委要提高引领社会、组织社会、管理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群众谋利益的战斗堡垒,让广大党员在服务群众中体现先进性。各级政府要强化社会管理职能,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务。要动员组织群众依法有序参与社会管理,努力形成社会管理人人参与、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良好局面。在社会组织的党员教育管理中,要坚持教育、管理、服务并重。加强党员宗旨观念教育,使党员努力成为业务工作的骨干、联系服务群众的模范、精神文明建设标兵。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实行党务公开,调动党员关心和参与党内事务的积极性,保障党员平等参与和共同管理党内事务的各项权利。要坚持社会管理以人为本、服务为先,寓党员教育管理于社会服务之中,走出一条融教育、管理和服务为一体的社会组织党员教育管理新路子。

4.加强党的领导,确保社会组织党建和服务创新社会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县直、乡镇党委、政府要准确把握我县社会组织的阶段性特点和本质特征,坚持一手抓培育发展,一手抓监督管理,积极探索适合社会组织发展的管理思路,把社会组织发展、规划、管理与党建和服务社会工作摆到重要位置,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和政府绩效考核体系。要进一步探索党建工作的规律和办法,推进社会组织党建和服务社会创新管理工作不断发展,以党的建设促进社会组织建设,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社会组织发展的推动力量,为新形势下社会组织建设与管理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政治基础和组织基础。要扩大、畅通社会组织利益表达渠道,为他们平等有序地参与政治生活创造条件,可以考虑增加社会组织担任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人数。要统筹解决社会组织党组织活动场所问题,多渠道解决组织活动经费问题,为社会组织党组织正常开展工作提供政策支持和物质保障。要整合社会组织的资源和力量,形成社会管理合力;加强信息化建设,提升社会管理效能和服务质量。要善于培育发现典型,推广先进经验,通过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推动整个党建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组织的健康发展。要选拔党性强、能力强的干部开展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要关心社会组织党务工作者,帮助他们解除后顾之忧,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为他们放手工作创造良好环境。

下载2010年下半年社会服务管理创新工作设想[推荐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0年下半年社会服务管理创新工作设想[推荐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创新社会管理 服务流动人口

    创新社会管理 服务流动人口 人口流动是与城镇化进程伴生的人口现象,对于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同时,流动人口所带来的一些问题也不容忽视。在我国......

    统一战线如何服务社会管理创新

    加强社会管理与创新的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凝聚强大力量。这与统一战线工作“增......

    社会服务管理创新工作方案

    卫水字„2010‟16号卫辉市水利局 关于推进社会服务管理创新工作实施方案局机关各科室,局属各单位: 根据《新乡市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工作任务分解实施方案》(新办文„20......

    社会服务管理创新总结

    强基固本 服务为先 扎实推进社会服务管理创新 今年以来,区委、区政府根据全国社会服务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的意见,......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服务创新社会管理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服务创新社会管理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确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对进一......

    加强社会管理创新 提高服务社会能力

    加强社会管理创新 提高服务社会能力 当前,我国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和矛盾凸显期,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繁重而艰巨。加强社会建设,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尤为重要。党的十七大提出“健......

    突出网格服务 创新社会管理

    突出网格服务 创新社会管理 (2011年 月)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如何创新社会管理机制,更......

    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创新

    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创新 1. “十二五”规划中非常明确地提出来“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贯穿“十二五”规划的一个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