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河南省环境影响评价机构监督管理办法
河南省环境影响评价机构监督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环境影响评价机构的管理,维护环境影响评价市场秩序,规范环境影响评价行为,保证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环境保护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所有在河南省境内从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以下简称“环评”)业务的机构。
第三条 凡在河南省境内从事环评业务的,必须具有环境保护部颁发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质证书》,并经河南省环境保护厅备案。未经备案的环评机构不得在河南省境内从事环评业务。
第四条 在河南省境内从事建设项目环评业务的机构,应当在备案的行业类别、有效期限内开展建设项目环评工作,并自觉接受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
第二章 环评机构的申请与备案
第五条 注册登记地在河南省境内的机构向环境保护部申领、延续或变更环评资质的,需预先向河南省环境保护厅提出。河南省环境保护厅根据实际情况,经资料审查和现场核查,对符合条件的机构,向环境保护部出具初审意见。
第六条 注册登记地在河南省境内的机构取得环境保护部颁发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质证书》后,应向河南省环境保护厅申请备案。注册登记地在河南省境外的甲级环评资质机构、业绩较好的乙级环评资质机构可以向河南省环境保护厅申请备案。
第七条 申请备案的环评机构,应当将下列材料原件报送河南省环境保护厅查验:
(一)环评工作备案申请表(统一制式);
(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质证书正、副本;
(三)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正、副本或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正、副本;
(四)环评机构所有环境影响评价专职技术人员身份证、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证书、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登记证、环境影响评价岗位证书;
(五)能够表明最近一年时间内工作业绩的文件材料;
(六)注册登记地在河南省境外的环评机构,需提供注册地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证明文件和推荐信,证明文件应明确该机构近三年的年度考核结果、违法记录等。
经查验合格的文件,将复印件装订成册留存,原件退回。
第八条 对于申领环评资质、申请备案的环评机构,河南省环境保护厅实行集中受理,统一考察,并根据实际需要研究决定。
第九条 河南省环境保护厅向经同意备案的环评机构签发备案文件,内容主要包括:机构名称、环评资质编号、评价范围、法人代表、机构地址、备案行业类别及有效期限等。
第十条 已备案的环评机构,应于每年12月底前向河南省环境保护厅报送年度工作总结和业绩报告表。第十一条 河南省环境保护厅根据年度考核结果、环评业务实际情况,定期调整并公布在河南省备案的环评机构名单。
第三章 环评机构的行为规范
第十二条 环评机构应当坚持公正、科学、诚信的工作原则,恪守职业道德,讲求专业信誉,对社会负责,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及有关管理要求承担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第十三条 环评从业人员须持证上岗,未取得环评工程师职业资格证书或环评岗位证书的人员一律不得从事环评文件的编制工作。第十四条 环评机构编制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和特殊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必须由登记于该机构相应类别的环评工程师主持;一般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必须由登记于该机构的环评工程师主持。环评文件编制的审核、主持以及各章节、专题编制人员应当在名单表中签字并承担相应责任。
第十五条 主持环评文件编制的环评工程师必须参加环评文件技术评审会,并负责汇报环评文件的主要内容,确有特殊情况不能参加者,需事先征得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同意。
第十六条 环评机构对环评结论负责,不得隐瞒建设项目的真实情况、编造数据、提供虚假材料或者实施其它弄虚作假的行为。
第十七条 环评机构不得涂改、倒卖、出租、出借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质证书,不得转包或变相转包环评业务,严禁擅自降低或提高环评等级。
第十八条 环评机构应当执行国家、省规定的收费标准。第十九条 环评机构不得以承诺取得环评批复文件等不正当竞争手段承揽环评业务。
第二十条 环评文件由两个及以上环评机构共同完成的,协作机构须具有环境保护部颁发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质证书》。第二十一条 协作机构的环评工程师不得主持环评文件编制工作,各章节或专题负责人员不得超过总数的40%。协作机构和人员应在环评文件中明确工作任务,承担相应责任。
第二十二条 环评机构应为建设项目环评文件审批、试生产和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等环境保护行政管理活动提供技术支持。
第四章 环评机构的监督管理
第二十三条 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在本辖区内承担环评业务的环评机构进行日常监督,发现严重违规行为和环评文件质量问题应当予以处理并及时向河南省环境保护厅报告。
第二十四条 鼓励环评机构在备案范围内积极承接环评文件的编制工作,除特殊情况外,每年在河南省境内应具有如下工作业绩:
(一)甲级环评机构应至少编制完成5个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其中省级(含省级)以上环保部门审批的建设项目至少3个;
(二)具备环评报告书编制资质的乙级环评机构应至少编制完成3个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
(三)评价范围为环境影响报告表的评价机构应至少编制完成5个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表。第二十五条 环评机构在河南省开展建设项目环评业务过程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河南省环境保护厅将视情节轻重,分别予以通报批评、停业整顿、取消备案等处理。
(一)违反国家法律、法规、产业政策等开展环评工作的;
(二)与无环评资质证书的单位合作开展环评工作的;
(三)存在涂改、倒卖、出租、出借环评资质证书,转包或变相转包环评业务,超越环评资质范围开展环评工作的;
(四)环评文件中存在冒名签字等弄虚作假行为的;
(五)擅自提高或降低环境影响评价等级类别的;
(六)环评文件被越级审批、降低等级审批而不报告的;
(七)环评文件在技术评审中,结果为复议、未通过的,或环评文件被退回修改两次及以上的;
(八)由于环评机构自身原因,所编制的环评文件被有审批权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退回的;
(九)环评文件编制过程中,主要由于环评机构自身原因,长期拖延环评文件的编制或修改时间过长等引起企业强烈不满的;
(十)未按要求报送年度工作总结、年度业绩报告表的;
(十一)年度考核结果为不合格的;
(十二)拒绝配合环境保护部门对建设项目环评文件审批、试生产和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并提供技术支持的。第二十六条 环评文件的项目负责人、章节编制人员、审核人有上述行为之一的,河南省环境保护厅将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通报批评、暂停环评工作等处理。
第二十七条 环评机构停业整顿期间不得承接我省境内任何环评业务。未经河南省环境保护厅同意,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不得受理、审批其编制的环评文件。
第二十八条 环评机构被责令停业整顿前,已经与业主签订但未完成的环评文件编制服务合同,要向河南省环境保护厅提出申请并说明情况,河南省环境保护厅视项目的重要程度研究作出能否继续执行的决定。
第二十九条 停业整顿的环评机构,在整改期满后,应向河南省环境保护厅提出整改验收申请,经验收合格的,方可恢复环评业务。第三十条 取消备案的环评机构2年内不得再次向河南省环境保护厅申请备案。
第三十一条 河南省环境保护厅每年对备案环评机构进行年度综合考核。年度考核结果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类。考核结果上报环境保护部并公布,作为备案的重要依据之一。
第五章 附 则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2009年4月28日河南省环境保护厅制定的《河南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机构管理办法(试行)》同时废止。主题词:环保 环评 管理 办法 通知 主办:环境影响评价处 督办:环境影响评价处 抄送:环境保护部,省环境工程评估中心。河南省环境保护厅办公室 2011年6月3日印发
第二篇:河南省环境影响评价机构监督管理办法(2011-6-3)
河南省环境保护厅文件
豫环文„2011‟128号
河南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印发河南省环境影响评价机构监
督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环保局,各环评机构:
为切实加强我省环境影响评价市场管理,规范环境影响环评机构的行为,维护环境影响评价行业秩序,提高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质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环境保护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管理办法》等,我厅制定了《河南省环境影响评价机构监督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附件:河南省环境影响评价机构监督管理办法
二〇一一年六月三日
附 件
河南省环境影响评价机构监督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环境影响评价机构的管理,维护环境影响评价市场秩序,规范环境影响评价行为,保证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环境保护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所有在河南省境内从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以下简称“环评”)业务的机构。
第三条 凡在河南省境内从事环评业务的,必须具有环境保护部颁发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质证书》,并经河南省环境保护厅备案。未经备案的环评机构不得在河南省境内从事环评业务。
第四条 在河南省境内从事建设项目环评业务的机构,应当在备案的行业类别、有效期限内开展建设项目环评工作,并自觉接受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
第二章 环评机构的申请与备案
第五条 注册登记地在河南省境内的机构向环境保护部申领、延续或变更环评资质的,需预先向河南省环境保护厅提出。河南省环境保护厅根据实际情况,经资料审查和现场核查,对符合条件的机构,向环境保护部出具初审意见。
第六条 注册登记地在河南省境内的机构取得环境保护部颁发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质证书》后,应向河南省环境保护厅申请备案。注册登记地在河南省境外的甲级环评资质机构、业绩较好的乙级环评资质机构可以向河南省环境保护厅申请备案。第七条 申请备案的环评机构,应当将下列材料原件报送河南省环境保护厅查验:
(一)环评工作备案申请表(统一制式);
(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质证书正、副本;
(三)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正、副本或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正、副本;
(四)环评机构所有环境影响评价专职技术人员身份证、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证书、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登记证、环境影响评价岗位证书;
(五)能够表明最近一年时间内工作业绩的文件材料;
(六)注册登记地在河南省境外的环评机构,需提供注册地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证明文件和推荐信,证明文件应明确该机构近三年的考核结果、违法记录等。
经查验合格的文件,将复印件装订成册留存,原件退回。
第八条 对于申领环评资质、申请备案的环评机构,河南省环境保护厅实行集中受理,统一考察,并根据实际需要研究决定。
第九条 河南省环境保护厅向经同意备案的环评机构签发备案文件,内容主要包括:机构名称、环评资质编号、评价范围、法人代表、机构地址、备案行业类别及有效期限等。
第十条 已备案的环评机构,应于每年12月底前向河南省环境保护厅报送工作总结和业绩报告表。
第十一条 河南省环境保护厅根据考核结果、环评业务实际情况,定期调整并公布在河南省备案的环评机构名单。
第三章 环评机构的行为规范
第十二条 环评机构应当坚持公正、科学、诚信的工作原则,恪守职业道德,讲求专业信誉,对社会负责,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及有关管理要求承担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第十三条 环评从业人员须持证上岗,未取得环评工程师职业资格证书或环评岗位证书的人员一律不得从事环评文件的编制工作。
第十四条 环评机构编制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和特殊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必须由登记于该机构相应类别的环评工程师主持;一般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必须由登记于该机构的环评工程师主持。环评文件编制的审核、主持以及各章节、专题编制人员应当在名单表中签字并承担相应责任。第十五条 主持环评文件编制的环评工程师必须参加环评文件技术评审会,并负责汇报环评文件的主要内容,确有特殊情况不能参加者,需事先征得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同意。
第十六条 环评机构对环评结论负责,不得隐瞒建设项目的真实情况、编造数据、提供虚假材料或者实施其它弄虚作假的行为。
第十七条 环评机构不得涂改、倒卖、出租、出借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质证书,不得转包或变相转包环评业务,严禁擅自降低或提高环评等级。
第十八条 环评机构应当执行国家、省规定的收费标准。
第十九条 环评机构不得以承诺取得环评批复文件等不正当竞争手段承揽环评业务。
第二十条 环评文件由两个及以上环评机构共同完成的,协作机构须具有环境保护部颁发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质证书》。
第二十一条 协作机构的环评工程师不得主持环评文件编制工作,各章节或专题负责人员不得超过总数的40%。协作机构和人员应在环评文件中明确工作任务,承担相应责任。
第二十二条 环评机构应为建设项目环评文件审批、试生产和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等环境保护行政管理活动提供技术支持。
第四章 环评机构的监督管理
第二十三条 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在本辖区内承担环评业务的环评机构进行日常监督,发现严重违规行为和环评文件质量问题应当予以处理并及时向河南省环境保护厅报告。第二十四条 鼓励环评机构在备案范围内积极承接环评文件的编制工作,除特殊情况外,每年在河南省境内应具有如下工作业绩:
(一)甲级环评机构应至少编制完成5个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其中省级(含省级)以上环保部门审批的建设项目至少3个;
(二)具备环评报告书编制资质的乙级环评机构应至少编制完成3个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
(三)评价范围为环境影响报告表的评价机构应至少编制完成5个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表。
第二十五条 环评机构在河南省开展建设项目环评业务过程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河南省环境保护厅将视情节轻重,分别予以通报批评、停业整顿、取消备案等处理。
(一)违反国家法律、法规、产业政策等开展环评工作的;
(二)与无环评资质证书的单位合作开展环评工作的;
(三)存在涂改、倒卖、出租、出借环评资质证书,转包或变相转包环评业务,超越环评资质范围开展环评工作的;
(四)环评文件中存在冒名签字等弄虚作假行为的;
(五)擅自提高或降低环境影响评价等级类别的;
(六)环评文件被越级审批、降低等级审批而不报告的;
(七)环评文件在技术评审中,结果为复议、未通过的,或环评文件被退回修改两次及以上的;
(八)由于环评机构自身原因,所编制的环评文件被有审批权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退回的;
(九)环评文件编制过程中,主要由于环评机构自身原因,长期拖延环评文件的编制或修改时间过长等引起企业强烈不满的;
(十)未按要求报送工作总结、业绩报告表的;
(十一)考核结果为不合格的;
(十二)拒绝配合环境保护部门对建设项目环评文件审批、试生产和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并提供技术支持的。第二十六条 环评文件的项目负责人、章节编制人员、审核人有上述行为之一的,河南省环境保护厅将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通报批评、暂停环评工作等处理。
第二十七条 环评机构停业整顿期间不得承接我省境内任何环评业务。未经河南省环境保护厅同意,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不得受理、审批其编制的环评文件。
第二十八条 环评机构被责令停业整顿前,已经与业主签订但未完成的环评文件编制服务合同,要向河南省环境保护厅提出申请并说明情况,河南省环境保护厅视项目的重要程度研究作出能否继续执行的决定。第二十九条 停业整顿的环评机构,在整改期满后,应向河南省环境保护厅提出整改验收申请,经验收合格的,方可恢复环评业务。
第三十条 取消备案的环评机构2年内不得再次向河南省环境保护厅申请备案。
第三十一条 河南省环境保护厅每年对备案环评机构进行综合考核。考核结果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类。考核结果上报环境保护部并公布,作为备案的重要依据之一。
第五章 附 则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2009年4月28日河南省环境保护厅制定的《河南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机构管理办法(试行)》同时废止。
主题词:环保 环评 管理 办法 通知
主办:环境影响评价处 督办:环境影响评价处 抄送:环境保护部,省环境工程评估中心。
河南省环境保护厅办公室 2011年6月3日印发
第三篇:广东省环境保护厅环境影响评价机构监督管理办法
广东省环境保护厅环境影响评价机构监督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一、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我省环境影响评价机构(以下简称“环评机构”)的监督管理,规范环评机构及其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的从业行为,提高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质量,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管理办法》(环境保护部令第36号)等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住所在我省的环评机构和在我省开展环评业务的外来环评机构。
第三条
省环境保护厅遵循公平、公正、客观的原则,依法依规组织对环评机构的监督检查,包括日常监督和检查。日常监督是指省环境保护厅受理和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以下简称“环评文件”)过程中对环评机构的审查;检查是指省环境保护厅对住所在我省的环评机构环评工作情况的全面检查。
省环境技术中心等技术机构为省环境保护厅实施环评机构监督检查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第四条
鼓励和支持住所在我省的环评机构专业化、规模化发展,支持成立环境影响评价行业组织,开展行业自律,维护行业秩序。
二、环评机构信息登记
第五条 环评机构在我省首次报批环评文件前完成信息登记工作,在“广东环境保护公众网/环境影响评价机构信息采集系统”(http://pub.gdepb.gov.cn:81/)如实填写环评资质和人员信息,并对登记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无需另行提供纸质材料。
(一)资质证书基本信息:机构名称、注册地、法定代表人、资质证书编号、资质证书核发日期、资质证书有效日期、评价范围及等级等;
(二)登记的环评工程师基本信息:姓名、登记证号、登记类别、登记有效期起始日期、登记有效期终止日期等;
(三)环评机构基本情况:机构负责人及联系电话、传真等。环评机构资质证书及人员发生变化的,应及时更新登记信息。
第六条 省环境保护厅根据资质证书正本原件对环评机构登记信息予以核对,并在广东环境保护公众网上公布,接受社会监督。原件核验后当场退还。
第七条 环评机构已按要求在广东环境保护公众网上登记信息的,可不在省级以下各级环保主管部门另行登记信息。环评机构应配合提供各级环保主管部门监督检查时要求核对的信息。
三、日常监督 第八条 省环境保护厅在环评文件受理和审批过程中,组织对环评文件编制质量、主持编制机构的资质以及编制人员等情况进行审查。
第九条 省环境保护厅组织对受理的环评文件编制质量进行审查及评分。评分由省环境保护厅、评估机构、专家组按照1:1:2比例综合计算得出。专家日常考评分数,采用第一次召开评审会时专家组考评分数平均分。无需进行技术评估的环评文件,由省环境保护厅进行评分。
第十条
环评机构及其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所编制的环评文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给予环评机构以及编制主持人和主要编制人员通报表扬:
(一)具有技术创新思路或明显社会效益,在环评技术研究领域有突出成果或表现,能在行业内起到带动和示范作用;
(二)内容全面,重点突出,评价结论正确,在同类环评文件中具有领先水平或有显著创新和开拓性;
(三)在改善环境质量、优化工艺、优化选址选线、优化运行调度等方面有突出作用;
(四)解决了环评中存在的技术难题,对提高环评技术水平起到重大示范作用。
(五)环评文件考评成绩高于80分。
第十一条 发现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管理办法》第三十三条所列情形或下列情形之一的,给予环评机构以及编制主持人和主要编制人员通报批评或限期整改三个月:
(一)主要环境保护目标的属性、范围、位置等描述明显错误;
(二)项目建设内容描述不清;
(三)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描述不清;
(四)主要环境保护措施可行性论证不足;
(五)环评文件考评成绩低于60分。
第十二条 发现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责令环评机构以及编制主持人和主要编制人员限期整改六至十二个月:
(一)建设项目工程分析错误;
(二)引用的现状监测数据错误的或现状监测数据弄虚作假;
(三)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或者主要评价因子遗漏;
(四)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方法错误;
(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或者环境标准适用错误;
(六)主要环境保护措施缺失。
四、检查
第十三条 省环境保护厅组织对住所在我省的环评机构的检查,全面检查环评机构的资质条件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情况。检查包括环评机构自查、环评文件抽查、结果公布等。
第十四条 住所在我省的环评机构应开展自查,对本机构上一开展环评业务、执行环评机构资质条件规定、实施环评业务承接、质量控制和档案管理制度等情况进行自查,对自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并在每年3月15日前,向省环境保护厅提交自查报告。自查报告同时抄报住所所在地市级环保主管部门。
第十五条 省环境保护厅根据环评机构自查报告,抽取环评机构内完成的环评文件及相关材料,委托省环境技术中心组织专家评审。省环境保护厅可组织对抽取的环评机构进行现场检查。
第十六条 省环境保护厅根据自查报告和专家评审情况等,公布检查结果,并对在专家评审中发现的有关情形分别给予通报表扬、通报批评和限期整改等行政处理措施。其中:
有本办法第十条所列情形之一或专家评分高于80分的,给予环评机构以及编制主持人和主要编制人员通报表扬;
有本办法第十一条所列情形之一或专家评分低于60分的,给予环评机构以及编制主持人和主要编制人员通报批评或责令限期整改三个月。
有本办法第十二条所列情形之一的,责令环评机构以及编制主持人和主要编制人员限期整改六至十二个月。
五、激励与惩戒
第十七条
省环境保护厅将监督检查结果作为环评机构诚信档案的主要内容。对环境保护部在环评机构资质申请与审查过程中征求省环境保护厅的意见时,省环境保护厅将相关环评机构监督检查结果作为意见的重要参考。
第十八条
环评机构被省环境保护厅责令限期整改的,限期整改期间,我省各级环保主管部门不再受理该机构编制的环评文件的审批申请。
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被省环境保护厅责令限期整改的,限期整改期间,我省各级环保主管部门不再受理其作为编制主持人和主要编制人员编制的环评文件审批申请。
第十九条
省环境保护厅在环评机构监督检查工作中,对拒绝接受监督检查、在接受监督检查时弄虚作假的,或发现在环评工作中有不负责任或弄虚作假、不符合相应资质条件等情形的,应依法作出处理决定,或及时向环境保护部报告并提出处理建议。
六、信息公开
第二十条 省环境保护厅根据环评机构信息登记情况,在“广东环境保护公众网”设立环评机构信息专栏,及时公布环评机构登记的信息,供公众查询,接受公众监督。
公布的环评机构信息主要包括:机构名称、注册地、法定代表人、资质等级、资质证书编号、评价范围及等级、资质有效日期、环评工程师基本情况、联系人和联系电话等。
第二十一条 省环境保护厅建立住所在我省、编制省环境保护厅审批的环评文件的环评机构及其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的诚信档案,记录省环境保护厅对环评机构及其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采取的通报表扬、通报批评、限期整改等行政处理和行政处罚情况,并予以公开。
第二十二条 省环境保护厅开展全省环评机构及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的诚信管理工作。
各地级以上市环保部门应把本市各级环保主管部门对环评机构及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采取的通报表扬、通报批评、限期整改等行政处理和行政处罚情况及时上报省环境保护厅。省环境保护厅应将相关情况予以公开。
七、附 则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由省环境保护厅负责解释。
第二十四条
环境保护部对环评机构监督管理工作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省级以下各级环保主管部门应结合地方实际,对在本行政区域内开展业务的环评机构进行监督检查。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自
年 月 日起施行。《广东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印发广东省环境保护厅环境影响评价机构考核管理办法的通知》(粤环〔2012〕81号)、《广东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印发广东省环境保护厅环境影响评价机构信用信息公开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粤环〔2012〕80号)和《广东省环境保护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广东省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备案工作的通知》(粤环函〔2012〕1187号)同时废止。
第四篇: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办法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办法
一、目的
为规范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管理流程,严格执行环境保护“三同时”管理制度,提高环境保护管理效能,特制定本办法。
二、定义
环境影响评价——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三、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公司所有新建、改建、扩建、迁建项目。
四、责任单位
生产与物料控制部、规划发展部
五、环境影响评价分类
1、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对建设项目产生的污染物和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全面、详细的评价。
2、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轻度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对建设项目产生的污染物和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或者专项评价。
3、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很小,不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应当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
六、流程
1、规划发展部明确建设项目是否需要进行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办理营业执照。
1.1、需要进行可行性研究的项目,规划发展部应在可行性研究阶段以书面报告通知生产与物料控制部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1.2、不需要进行可行性研究的项目,规划发展部应在项目开工前书面报告通知生产与物料控制部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1.3、需要办理营业执照的,应当在办理营业执照钱书面通知生产与物料控制部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2、生产与物料控制部在接到规划发展部的书面通知后,填写《四川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申报表》,并报环保局备案。
3、在征得环保局认可后,规划发展部持立项和规划文件,交生产与物料控制部,由生产与物料控制部委托有资质的单位(环评单位)编写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登记表由生产与物料控制部完成)。
4、生产与物料控制部将环境影响报告书报环保局。由环保局组织环境工程评估中心专家组专家对环境影响报告(登记)书(表)进行审查。由环评单位修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生产与物料控制部修改环境影响登记表。
5、审查通过后,生产与物料控制部持环境影响报告(登记)书(表)、专家审查意见和审批申请报环保局。
6、环保局在接到建设项目申请后,出具批复文件。(环境影响报告书周期60日,报告表30日,登记表15日)
7、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或环境影响登记表获得批准后,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或者采用的生产工艺或者放置污染、防止生态破坏的措施发生重大变化的,规划发展部应当重新书面报告报生产与物料控制部,重新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8、建设项目需要配套的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9、建设项目竣工后,规划发展部要书面通知生产与物料控制部组织环境保护竣工验收。生产与物料控制部在接到规划发展部申请后,填写验收申请,报环保局申请环境保护竣工验收申请。(环保局验收完成时间为收到环境保护设施验收申请之日起30日内,完成验收。)
10、需要进行试生产的建设项目,规划发展部应在项目投入试生产前书面通知生产与物料控制部,由生产与物料控制部向环保局提出该建设项目的试生产申请,经环保局同意后方可进行试生产。
11、项目试生产期间,生产与物料控制部应在试生产项目投入试生产之日起两个月内委托环境监测部门进行环保监测并编写验收监测报告。同时,上报环保局,由环保局组织现场验收。生产与物料控制、规划发展部共同组织相关单位对验收组意见进行整改。
12、生产与物料控制部持验收申请报告(表)、监测报告和验收组意见报环保局。环保部门发出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批复文件。
13、环保局子收到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申请之日起30日内,完成验收。(环保局验收完成时间为收到环境保护设施验收申请之日起30日内,完成验收。)。
第五篇:河南省公共机构节能管理办法
河南省公共机构节能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推动公共机构节能,提高公共机构能源利用效率,发挥公共机构在全社会节能中的表率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公共机构节能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的公共机构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公共机构节能条例》和本办法的规定开展节能工作。
本办法所称公共机构是指全部或者部分使用财政性资金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
第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的领导,推动和促进公共机构节能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需要将公共机构节能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用于支持节能监督管理体系建设、节能改造、合同能源管理、先进技术及产品的推广应用等。
第四条 省人民政府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主管全省的公共机构节能监督管理工作。省人民政府管理机关事务工作的机构在省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指导下,负责推进、指导、协调、监督全省的公共机构节能工作。
省辖市、县级人民政府管理机关事务工作的机构在同级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指导下,负责本级公共机构节能监督管理工作,并指导和监督下级公共机构节能工作。没有设立管理机关事务工作机构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确定负责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的部门。
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主管部门在同级管理机关事务工作的机构指导下,开展本系统内公共机构节能工作;实行省垂直管理的机构在省人民政府管理机关事务工作的机构指导下,开展本系统的公共机构节能工作。
第五条 公共机构负责人对本单位节能工作全面负责。公共机构的节能工作实行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节能目标完成情况应当作为对公共机构及其负责人考核评价的内容。
第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鼓励、支持公共机构节能技术的开发,推广和应用节能新材料、新产品、新技术,发挥科研机构、行业协会、学术团体在公共机构节能工作中的技术咨询服务作用。
第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在公共机构节能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表彰。
第二章 节能规划和管理
第八条 省人民政府管理机关事务工作的机构应当会同有关部门,根据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以及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制定全省公共机构节能中长期规划和本级公共机构节能计划。省辖市、县级人民政府管理机关事务工作的机构应当根据全省公共机构节能中长期规划,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本辖区公共机构节能中长期规划和本级公共机构节能规划,并按将规划确定的节能目标和指标分解落实到本级公共机构。
县级公共机构节能规划确定的节能目标和指标应当按分解落实到乡镇、街道公共机构。
第九条 公共机构应当根据本级公共机构节能规划,结合本单位用能特点和上一用能状况,制定节能目标和实施方案,并报本级人民政府管理机关事务工作的机构备案。
省辖市、县级人民政府管理机关事务工作的机构应当将本辖区节能目标和实施方案报上一级人民政府管理机关事务工作的机构备案。
第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管理机关事务工作的机构应当加强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的管理,安排相应的工作部门和专职工作人员负责公共机构节能工作。
第十一条 公共机构应当建立节能联络员工作制度,明确专人担任本单位节能联络员,负责收集、整理、传递节能工作重要信息,按时报送能源消费统计情况。
第十二条 省人民政府管理机关事务工作的机构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全省公共机构能耗监测体系和信息化管理平台,并定期统计、公布全省公共机构能源消耗状况。省辖市、县级人民政府管理机关事务工作的机构每年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统计、公布本级公共机构上一能源消耗状况,并将能源消耗统计报告报送上一级人民政府管理机关事务工作的机构。
第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管理机关事务工作的机构应当会同有关部门按照管理权限,制定、公布和调整本级公共机构能源消耗定额,监督公共机构在能源消耗定额的范围内使用能源,财政部门应当根据公共机构能源消耗定额制定能源消耗支出标准。
第十四条 公共机构应当在能源消耗定额范围内使用能源,定期进行能源消耗分析,加强能源消耗支出管理;超过能源消耗定额使用能源的,应当向本级人民政府管理机关事务工作的机构作出说明。
省辖市人民政府管理机关事务工作的机构和省属各公共机构应当定期分析本辖区、本单位或者本系统的能源消耗状况,并将能耗分析报告报送省人民政府管理机关事务工作的机构。
第十五条 省人民政府的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完善节能产品、设备政府采购名录,优先将取得节能产品认证证书的产品、设备列入政府采购名录。
省人民政府应当将节能产品、设备政府采购名录中的产品、设备纳入政府集中采购目录。第十六条 公共机构应当按照国家和省有关强制采购或者优先采购的规定,采购列入节能产品、设备政府采购名录和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名录的产品、设备,不得采购国家和省明令淘汰的用能产品、设备。
第十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批准或者核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部门,应当对公共机构建设项目进行节能评估和审查。不得批准或者核准未通过节能评估和审查的建设项目。
第十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管理机关事务工作的机构应当会同有关部门,根据本级公共机构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计划,组织实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
严禁以节能改造的名义改建、扩建办公用房或者进行超标准装修。
第十九条 公共机构应当按照规定定期进行能源审计,对本单位用能系统和设备的运行以及使用能源情况,进行技术性和经济性评价,并根据审计结果采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措施。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管理机关事务工作的机构应当会同有关部门,根据本级公共机构上报的能耗统计数据和监督检查情况,定期选择一定数量的高能耗公共机构进行重点审计。
第三章 节能措施 第二十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鼓励公共机构在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中使用新型墙体材料及节能建筑材料、节能设备,安装和使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系统。
第二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管理机关事务工作的机构应当会同有关部门,推进本级公共机构办公用房的集中管理使用,加强办公用房、办公设施设备等资源的集中整合、优化配置,减少重复建设,提高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
第二十二条 公共机构应当积极推进电子政务,加强内部信息化、网络化建设,推行无纸化办公,合理控制会议数量与规模,健全完善电视电话会议、网络视频会议等系统,降低能源消耗。
第二十三条 公共机构应当采取以下节能措施,加强用能管理:
(一)加强办公用电的管理,减少空调、计算机、复印机等用电设备的待机能耗,及时关闭用电设备,建立用电巡视检查制度;(二)严格执行国家有关空调室内温度控制的规定,充分利用自然通风,改进空调运行管理,提高空调能效水平;(三)集中供热的建筑应当实行供热分户计量和按照用热量收费;(四)加强自行供热系统的运行管理,根据需要对燃煤、燃油、燃气锅炉进行节能检测和改造,采用先进技术和设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五)电梯系统应当实行智能化控制,合理设置电梯开启的数量、楼层和时间,加强运行调节和维护保养;(六)办公建筑应当充分利用自然采光,使用高效节能照明灯具,优化照明系统的设计,采用限时开启、间隔开灯等方式改进电路控制,推广应用智能调控装置,严格控制建筑物外部泛光照明以及外部装饰用照明;(七)网络机房、食堂、开水间、锅炉房等部位的用能情况应当实行重点监测,进行科学管理,在保障系统正常运行的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降低能耗。
第二十四条 公共机构应当采取以下措施,加强车辆节能管理:(一)对公务用车实行编制管理,严格控制车辆保有数量;(二)公务用车应当优先选用低能耗、低污染、使用清洁能源的车辆,严格执行车辆报废制度;(三)制定公务用车登记制度,禁止非公务用途使用车辆,严格执行公务车节假日封存停驶、定车定点加油、定点维修等制度;(四)严格执行车辆百公里耗油分类控制标准,定期公布单车行驶里程和耗油量状况,推行单车能耗核算和节油奖励制度;(五)积极推进公务用车服务社会化,加快班车、接待用车和公务车使用制度改革,鼓励工作人员利用公共交通工具、非机动交通工具出行。
第二十五条 公共机构应当积极推广应用节能新产品、新技术,加快淘汰高能耗用能产品、设备,并做好淘汰产品、设备的回收处理。
第二十六条 公共机构选择物业服务企业,应当考察其节能管理能力。公共机构与物业服务企业订立物业服务合同应当载明节能管理的目标和要求。
物业服务企业应当根据物业服务合同的约定,采取节能管理措施。公共机构应当将完成节能目标的情况,纳入评价物业服务企业服务质量的内容。
第四章 监督和保障
第二十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管理机关事务工作的机构应当制定公共机构节能考核评价办法,建立公共机构节能考核激励机制。每年2月底之前应当对上一本级公共机构节能任务和目标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和考核评价。第二十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管理机关事务工作的机构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本级公共机构节能的监督检查。监督检查的内容包括:
(一)节能目标和实施方案的制定、落实情况;
(二)能源消费计量、监测和统计情况;
(三)能源消耗定额执行情况;
(四)节能管理规章制度建立情况;
(五)能源管理岗位设置以及能源管理岗位责任制落实情况;
(六)用能系统和设备节能运行情况;
(七)开展能源审计情况;
(八)公务用车配备、使用情况;
(九)开展节能宣传教育情况;
(十)执行国家、省节能产品政府采购名录和淘汰或者限制使用的用能产品、设备、设施及材料名录的情况。
对节能规章制度不健全、超过能源消耗定额使用能源情况严重和能源审计中有重大问题的公共机构,应当进行重点监督检查。
第二十九条 公共机构违反规定用能造成能源浪费的,由本级人民政府管理机关事务工作的机构下达节能整改意见书,公共机构应当及时予以落实。第三十条 公共机构的节能工作应当接受社会监督。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有权举报公共机构浪费能源的行为。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管理机关事务工作的机构应当设立举报电话,接受社会公众对公共机构浪费能源行为的举报,并及时调查处理。
第五章 罚则
第三十一条 公共机构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本级人民政府管理机关事务工作的机构会同或者建议有关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予以通报,并由有关部门对公共机构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给予处分:
(一)未制定节能目标和实施方案,或者未按照规定将节能目标和实施方案备案的;
(二)未实行能源消费计量制度,或者未区分用能种类、用能系统实行能源消费分户、分类、分项计量,并对能源消耗状况进行实时监测的;
(三)未建立健全能源消费统计制度、能源消费状况报告制度和公共机构节能联络员工作制度的;
(四)未设立能源管理岗位,或者未在重点用能系统、设备操作岗位配备专业技术人员的;
(五)超过能源消耗定额使用能源,未向本级人民政府管理机关事务工作的机构作出说明的;
(六)未按照规定进行能源审计,或者未根据审计结果采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措施的;
(七)开工建设未通过节能评估和审查的公共机构建设项目,或者以节能改造的名义改建、扩建办公用房和进行超标准装修的;
(八)拒绝、阻碍节能监督检查的。
第三十二条 公共机构未按照国家有关强制采购或者优先采购的规定采购列入节能产品、设备政府采购名录的产品、设备,或者采购国家明令淘汰的用能产品、设备的,由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按照《公共机构节能条例》第三十八条的规定执行。
第三十三条 管理机关事务工作的机构的工作人员在公共机构节能监督管理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自2010年 5 月 1 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