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为加快经济建设的发展
闫德良:谈如何做好工业园区治安管理工作
为加快经济建设的发展,促进当地经济的繁荣,各地各级政府对招商引资非常重视,引进企业大都安置在工业园区,为园区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治安环境,是工业园区所在地基层公安机关一个紧迫任务。以新疆兵团农六师芳草湖东工业园区为例,虽然芳草湖东工业园区的治安管理有东河坝派出所管辖,但东工业园区离中心团场较远,员工住宿、生活等都在中心团场(城镇区),人员、经济往来同城区联系非常密切,这就使得派出所面临着一个对工业园区加强治安管理的新课题。现结合派出所辖区工业园区现状,谈谈如何加强工业园区的治安防范和管理。
一、当前工业园区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
1、流动人员和暂住人员多管理难。
一是人员分布广。企业由于工作性质的特点,漂浮不定,来去自由,特别是企业的一些管理层和销售人员,你说他们是暂住人口,他在工厂办公,吃住在酒店,呆个1-2天事务处理完就走了。你说他们是流动人口,他们说他是企业的管理人员工作有相对的固定性,这是难点之一。二是人员流动广。工业园区许多企业隶属内地或兵团企业总公司,公司中的高层管理人员和中层管理人员大部份是企业从总公司分派来的,人员经常变换,有的十几天换几个,有的一个月换,有的半年换,变动频繁,人员变动后企业不主动报告,有的上门登记企业不配合,总要花很多的时间反复地做解释工作,辖区民警开展工作难。三是员工的流动性大。以芳草湖东工业园区员工为例,因工厂位于芳草湖总场东郊外近20公里处,许多员工大都来自内地和芳草湖总场附近的生产连队,有的住在亲友家,有的几个人合租一间房子,白天上班,晚上离厂,流动性较大。四是用工随意性大。员工的入厂、离厂自由,有的企业与员工签定了劳动合同,有的企业连简易的书面合同都没签,员工干一天算一天,实行计件工资制,想干就干,想走就走,辖区片警无法掌握,这是管理的难点之四;五是企业对员工的登记不完善,不准确。有的用工单位为了招工将一些不符合年龄要求的人员招工入厂,特别是一些未成年人,他们借用别人的身份证报名,企业与员工共同隐瞒真实身份,有些年纪偏大的职工借用他人身份证报名入厂,企业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提供真实的书面资料,导致辖区民警无法掌握真实情况,这是难点之五;六是对流动人员和暂住人员的管理企业不积极配合。人员的变动不及时向片警报告,辖区民警上门了解不主动提供情况,导致辖区民警对流动人员和暂住人口的情况数字不真实,内容不确准,这是管理的主要难点。
2、周边矛盾突出,易引发群体性事件,治安管理难度大。
工业园区的土地是从周边的农民手中的集体土地征用来的,在征地过程中由于上级有关部门的承诺兑现不到位,企业与群众的关系没协调好,群众的要求过高等等原因出现工业园区与周边群众的矛盾实出。一是工业园区与当地群众的矛盾。在征地过程中,工业园区为了征到他们的土地答应了的补偿以及企业用工优先等等,有的没有得到兑现,当地群众到企业闹事时有发生。二是园内企业的附属建设与周边群众权属关系不明引发的纠纷多。三是企业与周边自然村的员工之间的矛盾。大部分周边连队年青人都到园区企业工作,他们大部分都认为这个企业用的是他的地,我就是这里的主人,我应该享有比别人更优惠的待遇,入厂以后提条件、挑工种、加工资等等因素,企业不答应就找理由闹事,一闹就是十多个人,有的一大家族几十人个,厂规厂纪无法执行,动不动就是群体出动,辞工又辞不了,企业正常生产受到影响,治安管理难度大。
二、治理对策
1、以人为本,服务为先。针对工业园区外地投资企业多、外来人口多、农民工多的状况,为最大限度服务好群众,当地派出所社区民警主动上门,深入各企业采集人员信息,现场为务工人员办理暂住证,协助有关企业业主办理有关手续等,增强为民服务的亲和力。
2、加大技防硬件设施投入。工业园区相对封闭,单位较为集中,监控设施在治安防范、抓获现行方面优势明显。建成覆盖整个工业园区的视频监控系统将会为我们治安管理如虎添翼,派出所要高度重视技防建设,积极向政府或管委会报告,增加投入,对企业加强沟通交流,宣传治安防范重要作用,使企业认识到安全防范重要性,主动增加投入。
3、警情互动,掌握治安防控的主动权。针对工业园区内侵财性案件较为突出的状况,派出所民警要主动深入辖区,走访园区内的企业,发放征求意见表,征求对目前社会治安状况的意见和建议。同时以定期召开园区治安防控工作座谈会形式,派出所民警与业主代表一起共同研究制定园区治安防控措施,进一步增强园区治安防控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可以通过对园区发生的一些案件的特点、规律进行梳理、汇总,通过综合研判,印制《工业园区警情快报》,由责任区民警发放到园区的各企业、店铺,对园区警情全面通报,并结合发放宣传资料、张贴挂图等形式,向园区各业主揭示多发案件的作案特点与规律,指导他们有针对性地采取防范措施,不让违法犯罪分子有机可趁。
4、齐抓共管,提高防控能力。面对复杂的治安形势,派出所要主动采取措施,实行打防并举。一是整合园区资源,实行群防群治。实行保安归口管理。严格按照规定,对需保安服务的园区企业单位、个体经营户等,主动帮助到保安服务公司联系雇请。同时,由保安服务公司负责做好保安员的招录、政审、培训、管理等工作。对未经公安机关培训并取得《保安培训合格证》的保安员,一律不安排上岗。二加强治安巡逻。派出所每天安排值班民警到辖区开展治安巡逻,并发动各经营户对发现的可疑人员与可疑情况及时报警。派出所民警与企业保安人员做到警情互通,有条件的可以偿试筹资为工业区内各重点企业保安配备了台对讲机,在企业发生各类治安隐患时,保安人员能第一时间与派出所联系。派出所民警与各企业的保安人员统一纳入到工业园区的大值班,每晚由一名派出所民警带领各企业抽调的保安员在园区内开展夜间巡逻、蹲点,力争抓获现行的违法犯罪嫌疑人确保各时段、各部位都有群防组织巡逻防范,最大限度地减少治安管理盲区,形成人防、物防、技防三结合的社会治安防控网络,使派出所与工业园区各企业之间真正做到了警情互通、警民联动。
5、建立园区情报预警体系,解决好“情报信息灵”的问题。一是建立情报信息队伍。结合基础调查、人口管理和日常工作,在园区内部每个企业物建信息员耳目,主要收集因企业欠发职工工资、当地百姓强装强卸及涉及影响社会治安等方面的情报信息。在园区周边的每个村庄建立3至4名信息员,主要收集报告因企业征地赔偿、土地占用和企业污染等而引发的矛盾纠纷等方面的信息。二是建立信息控制机制。坚持每月与辖区企业召开一次矛盾纠纷排查会,及时掌握各类纠纷苗头和不稳定因素。不定期地对园区内因征地赔偿、企业污染而引发的矛盾及周边村庄信息员反馈的治安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对可能引发的案件和事件进行研判预测,为园区管理部门决策提供准确依据。三是建立治安信息预警通报机制。收集统计园区内各企业的老总、副总、保卫科长和保安队员的手机号码,对“两抢”案件和涉及安全方面的预警信息,以手机短信的形式,随时通报园区各个企事业单位。
6、完善企事业单位内部管理体制,解决好“单位管理严”的问题。一是建立内部单位保卫组织。建立内部保卫组织,并进行了岗前有关法律知识和治安保卫业务、技能以及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二是健全内部单位保卫制度。根据《企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的规定,深入单位内部,督促指导单位建立保卫机构。按照“谁用工、谁出资”的原则,由派出所统一服装、统一管理、统一指挥,明确单位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并逐一签订责任书,健全了门卫、值班、巡查制度。三是加强内部安全技防措施。按照“谁受益、谁出资”的原则,在财会室、微机室、物流仓库和首脑机关等重点要害部位,推广安装技防设备。四是规范消防安全管理。强化消防设施配备。督促园区内企业安装配备消防配套设施。健全消防组织。在每个企事业单位内部固定两到三名消防安全员,并定期由消防管理大队和派出所民警组织培训和消防安全实战演练。
第二篇:加快发展职业教育 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定稿)
加快发展职业教育 服务地方经济建设
民乐职教中心韩起银
“十一五”以来,地处河西走廊的张掖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大力发展全市职业教育,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职业教育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为此,张掖市职业教育要坚持“服务”的办学宗旨,大力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1、培养高素质的新兴产业大军,服务产业发展。随着张掖市区域经济尤其是河西新能源基地发展步伐加快,新兴产业不断出现,各职业学校应跟着我市“两新一特”(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特色农产品加工业)三大优势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走”,针对新兴产业的职业技能培训服务产业发展。
一要服务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汽车、物流等国家产业振兴和区域经济发展规划,整合、重组和优化中等职业学校布局,调整专业设置,扩大招生规模,培养数量充足、能支撑产业振兴规划实施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要对接以先进制造业为代表的第二产业,按照企业生产的技术、设备和设施标准,改善中等职业学校实践教学条件,提高虚拟仿真、模拟现实和多媒体教学等信息化教学实训水平,培养技能型人才。
三要适应新能源、节能环保、新材料、新医药和生物育种等国家重点扶持发展的新兴战略性产业发展需要,有针对性地创新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环境、课程和教材,培养一批基础性技能型人才。
四要跟踪现代服务业调整、升级与发展趋势,特别是为跟进打造 “七彩丹霞、湿地之城、裕固家园、戈壁水乡”的金张掖旅游地的发展步伐,应对第三产业职业岗位特别是新职业岗位变化,及时调整课程设置,高标准安排课程内容,有效开展案例教学、项目教学和多种形式的顶岗实习,培养具有现代服务理念和综合素养的人才。
2、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服务企业需求。近年来,全市在河西走廊通道经济和战略走廊中的作用更为突出,发展新能源、新材料、农产品加工、商贸旅游等特色优势产业的条件更为优越。对此,我们要开展面向区域产业的专业改革试点,培养一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一是加强校企合作,创新多样化的校企一体合作办学模式,改革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普遍实行工学结合,扎实稳妥地开展学生顶岗实习、工学交替和订单培养,学校和企业共同培养技能型人才。二是探索设备共享、联合科研、联合生产的运行机制,创造条件参与企业的技术改造和产品研发。在人才培养培训中心的基础上,使中职学校成为企业的技术、产品研发中心,推动校企合作双赢,把校企合作推向更深的层次。
3、培养高素质的农村适用人才,服务现代农业、新农村建设。《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把加强职业教育作为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对此,一要加强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统筹,促进农科教结合。二要坚持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大力发展农村和农业职业教育,培养新型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为促进农民增收、改善民生,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服务。三要强化政府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的责任,扩大农村职业教育培训覆盖面,根据需要健全以县级职教中心为龙头,以乡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农村中小学校、其他培训机构为基础,覆盖县、乡、村的职业教育培训网络。四要强化职业教育资源的统筹协调和综合利用,推进城乡、区域合作,增强服务“三农”能力。五要加强涉农专业建设,加大培养适应农业和农村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力度。支持各级各类学校积极参与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各县市区以职教中心和乡镇、村级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为主阵地,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对农民的实用技术培训,促进农作物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4、培养高素质的新生劳动者,服务劳动力转移和就业。民生问题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问题。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建设和谐社会,都必须首先解决好新生劳动者的转移和就业问题。一方面要坚持“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的方针不动摇,让更多的青少年能够到各级各类职业学校接受正规的职业教育,学到一技之长再走向
社会,同时要积极扩大服务面向,广泛招收未升学普通高中毕业生、退役士兵、青年农民、农民工、在职职工等入学,以劳动部门为主体,建立健全培训、就业、维权“三位一体”联合动作的机制,加强对社会人员的就业培训和转岗培训,提高社会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确保他们进得来、学得好、能就业。
5、服务学生职业生涯,促进学生就业创业。一要以加强技能型人才供给与需求的衔接为导向,以加强职业指导为重点,以构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就业信息服务平台为抓手,逐步完善全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就业服务体系,为学生就业创业提供更加有效的指导和服务。二要完善中等职业学校与行业企业的合作交流机制,实现学生课程学习、实训实习、就业工作与行业企业的长效合作,拓宽学生继续学习的途径,为学生职业生涯持续发展提供多种机会和选择。三要构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成长发展的立交桥,促进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的沟通与衔接,扩大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升入高等职业学校继续学习的比例;鼓励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在职接受继续教育,对已经参加工作的毕业生进入高一级学校学习,其工作经历和业绩可作为优先录取的条件之一。
6、服务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全市职业学校一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推动全市社区建立和完善社区教育培训机构,统筹依托社区内各类教育资源,加强面向社区全体成员开展教育培训服务的全民学习,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开展包括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培训在内的各种形式和类型的成人继续教育。二要主动出
击,选择一批有代表性的行业、企业建立企业职工教育工作联系点,推动企业依托中等职业学校建设企业教育培训中心,推进企业职工培训工作。三要加快推进成人继续教育资源建设,满足各类社会成员在技能培训、文化娱乐等方面的学习需求;开发相应的培训课程,举办相关的评价、交流、推广活动,逐步形成面向社会的开放的有特色、广覆盖的优质学习资源,创建一批优质培训课程资源。把职业教育打造成“教育公平的砝码,全民进步的阶梯,终身学习的平台,劳动者的补给站”。
总之,中职教育以提升服务国家发展和改善民生的各项能力为根本要求,从解决突出问题入手,全面推动中等职业教育随着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动”,跟着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走”,围绕企业人才需要“转”,适应社会和市场需求“变”,不断增强中等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经济结构调整、服务产业建设、服务城乡统筹、服务现代农业发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大幅度提升中等职业教育的市场针对性、经济贡献率和社会吸引力,加快全市培养数以万计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必要文化知识、熟练职业技能等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促进全市区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第三篇:优化发展环境 加快濮阳经济建设
优化发展环境 加快濮阳经济建设
中原经济区地位的确立,给濮阳带来了绝佳的发展机遇,如何把握这次机遇,使濮阳经济发展驶上快车道,还需我们今后不懈努力,首要任务就是要有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现就如何优化发展环境,有以下几个观点和大家共同探讨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俗话说:“栽好梧桐树,引来金凤凰”。外商投资不会搞慈善,他们只会考虑利润最大化,如果我们不让外商投资赚钱,他们就不可能进濮阳,即使进来了很快还会撤出去,外商投资对濮阳经济的推动作用也就无从谈起。我们搞基础设施建设,就是创造了一个吸引外商投资的硬件。
二、优化行政服务,提高效率 行政效率较低是中国现状,主要表现为职能交叉,机构重叠,相互推诿、扯皮,工作程序繁琐和文山会海,做决策的人不能从实际出发,实践者的意见不能被有效采纳。这些状况必须通过改革机制 ,健全法律、制度 ,实行奖惩以及责任追究等办法解决。
三、制定优惠鼓励政策 制定投资优惠政策、干事创业奖励政策等,中国有句老话“无利不起早”,不要笑这句话说的太白,却是一针见血道出了人的本性,有利和益的驱动,外商和内在动力都会很快的调动起来。
作为濮阳人,我们也是濮阳经济发展大局中的一个点,踏实做好本职工作,认真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也是濮阳经济发展、优化发展环境的一个不可或缺!
第四篇:以项目为载体 加快园区经济建设
以项目为载体 加快园区经济建设
分享到:
收藏 推荐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形成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建设统一、开放、竟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园区经济区域经济的缩影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区域经济,是发展区域经济的突破口,是现代经济发展的趋势和内在要求,它有利于突出产业特色和优势,增强产业之间的关联度。先进地区的园区经济实践证明,园区经济是地方经济发展的“引擎”,是地方经济中最大和最快的增长点,是实现农业产业化、工业现代化、农村城市化的强大推进器。园区经济是一个集合体,是由一系列、一大批相关的项目组成。项目是园区经济的生命线,是基础、是核心、是灵魂。没有项目,就没有园区经济,离开了项目,园区经济就是一个空洞的概念,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我们要结合实际,强化措施,以项目为载体,加快园区经济建设。
一、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园区经济建设既要积极主动,又要因地制宜避免盲从,特别是要做好园区发展规划。制定科学的规划是园区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如果没有规划作指导,盲目发展,无序推进,是难以产生良好效果的,甚至事与愿违,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损失,浪费宝贵的发展时间,错失良好的......(以园区建设为载体 加快发展集群经济
白米镇人民政府 二00七年十二月十九日
2000年行政区划调整以来,白米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突出工业经济、园区建设和招商引资这一主线,在全市率先建设工业园区,大力发展产业集群经济。短短的几年时间,已建成白米私营工业园和曙光工业园两大园区,其中曙光工业园规划总面积3000亩,建成面积2500亩,进园企业31家,已打造成石油钻采设备及零部件生产、加工基地,该区2006年实现纳税销售18.15亿元,利税3.8亿元,固定资产总额7.18亿元,从业人数达到2600人,经济总量占全镇的60%以上。2007年预计实现纳税销售26亿元,利税5.8亿元,固定资产8.8亿元,从业人数增加到2800人。
一、科学定位,把曙光工业园确定为石油钻采设备生产基地。
白米镇精心设计、合理规划、科学安排把私营工业园定位为以纺织、机械工业为主工业集中区,把曙光工业园定位为以石油钻采设备为主要产业的精品工业园、特色工业园、曙光工业园,立足于招大商、引巨资,坚持宁缺勿滥的原则,除石油钻采设备及相关产品外,其他项目原则上不安排进曙光工业园区。在土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的情况下,白米镇一方面积极上争用地计划,一方面对建园初期某些投入不大、产出不快、效益不佳的企业,采用腾笼换鸟的办法,置换土地,同时还规定曙光工业园区每亩土地的投资强度不少于150万元,确保把有限的土地用于石油钻采设备项目。
二、快速推进,不断加大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的力度。白米镇先后在曙光工业园区投入人民币1个亿,按照“五通一平”的要求,坚持项目未进,配套先行,不断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建成硬质路面20万平方米,铺设下水道3.5万米,变压器装机容量达到2万KVA,自来水、电话、有线电视、路灯、绿化配套齐全,由政府及机关工作人员做到项目开发到哪里,基础设施配套到哪里,确保正常开工建设。为缓解投资者的资金压力,已缩短项目建设周期,促进项目早竣工、早投产,白米镇坚持筑巢引凤,由政府及机关人员投资,建设标准厂房5万多平方米,目前全部租赁一空。
三、营造环境,用最优惠的政策吸引客商来曙光工业园投资创业。
为了把曙光工业园建设成为石油钻采设备生产、加工基地,白米镇制定了特殊的优惠政策,该园除享受姜堰市开发区的优惠政策和黄桥老区的优惠政策外,还根据项目规模、科技含量、经济效益情况,采取优惠政策随项目定的特殊政策,在供地、税收返还等方面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建立了担保公司,为企业融资提供担保服务;实行项目审批代理制,落实专人为前来投资的老板办理证照审批手续;实行项目建设招投标,最大限度地降低项目建设成本。每个项目都力求做到有一个党政班子成员挂钩联系,协调各方关系,化解各类矛盾,对无理阻挠施工、强装强卸的行为,一经举报或发现,都能在第一时间协调处理。
四、强势招商,使曙光工业园成为石油钻采设备产业集聚的洼地。
一是以曙光集团为主体,实行企业招商。曙光集团利用与美国格兰特公司合作生产石油钻杆的机会,实行以商引商,与新加坡客商合资开发了石油钻铤项目,与中国海隆公司合资开发内涂层项目,同时进一步加大与美国老板的合作力度,围绕石油钻杆系列产品不断加大开发力度,除常用石油钻杆外,先后开发了加重钻杆、海洋用石油钻杆高抗扭石油钻杆等产品,以产品招商。与石油钻杆配套的接头,原先由华北油田供应,不仅运输成本高,而且常常供货不及时,影响生产。曙光集团在自主开发成功的基础上,把接头毛坯加工项目拿出来招商,吸引了东台老板投资5000万元为基配套加工,另外全镇还有10多家企业为其配套加工接头。二是广泛动员,实行委托招商。我镇专题召开了与油田设备业务相关的销售人员座谈会,让他们在了解政策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帮助收集信息,引进项目,鼓励他们投资兴办石油钻采设备项目。同时,通过新闻媒体发布招商信息,委托社会中介帮助招商。三是机关全员抓招商。机关全体人员人人都有招商任务,并实行风险抵押金制度,通过日常招商和突击招商相结合,在岗招商和离岗招商相结合等多种途径,促进招商引资工作。江苏海隆石油钻具有限公司就是党委主要负责人亲自走上招商前线,引来的一个投资达亿元的石油钻杆项目,该项目一期工程已竣工投产,预计今年新增纳税销售3亿元,利税达5000万元。
五、注重引导,把创优创牌创新工作作为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大事来抓。
一是加大IS09000国际质量保证体系标准的宣贯力度。引导企业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目前园内已有10多家企业通过了IS09000认证。二是加大创优创牌力度。园内企业拥有3个省级名牌产品,省著名商标1个,泰州市知名商标1个。三是依靠科技进步。不断加大创新力度。园区内的企业先后获得泰州市以上科技进步奖8项,申请专利38件,实施省级以上星火、火炬计划3项,开发省级以上新产品18个。以园区建设为载体,加快发展集群经济,白米镇的经济实现了又好又快的发展,今后,白米镇将深入贯彻落实省、市产业集群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做大、做强、做优石油钻采设备这一优势产业,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的力度,强势推进招商引资,把曙光工业园打造成全市一流的、特色鲜明的工业集中区。
以三大园区为载体推动区域经济加快发展
大港打造滨海新区南部引擎
2007-12-05 09:38
稿源: 天津日报
编辑: 任欣
【字号:大 | 中 | 小】 【背景色 】
建设石化产业园、规划中华民营经济园、打造官港生态游乐园,三园规划面积125.85平方公里
投资近50亿元、列入新20项重大工业项目也即将开工
大港区结合实际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市委九届二次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充分挖掘和利用滨海新区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立足区情,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全力构筑滨海新区南部引擎,推动全区各项事业更好更快发展。该区重点规划建设石化产业园、中华民营经济园和官港生态游乐园,三园总面积达125.85平方公里;同时,投资近50亿元、列入市委市政府新20项重大工业项目也即将开工;全区干部群众决心把大港建设成为发展模式新、经济实力强、人居环境优、生活品质好、和谐程度高,更具竞争力、影响力的现代化宜居生态新城。
大港区面积1113.83平方公里,占滨海新区总面积的一半。区内石油、天然气、电力、地热、土地等资源丰富,驻有大港油田、天津石化公司、中石化四公司、大港电厂等中央大型、特大型企业。该区遵循“理念融合、产业对接、双向服务、共同发展”的思路,充分发挥政府职能作用,与驻区大企业结成产业依托、建设依靠、发展依存、命运依赖的战略伙伴关系,实现资源共享、项目共建、人才共用、产业共兴,形成事业发展、感情融入、互利双赢的共同体。全力服务百万 吨乙烯炼化一体化项目建设。紧紧依托主业拉长石化产业链条,加快一期35平方公里的石化产业园区建设,到目前已经引入投资35.2亿元的天津渤化集团精细化工基地项目、投资20亿元的北京金伟辉乙烯裂解项目、投资19亿元的天津一轻集团精细化工项目等近60家企业落户园区,切实把石油石化产业做大做优,将好处落地。该区石化产业园区招商势头强劲,已经初具规模,25平方公里二期工程规划建设开始启动,重点发展一批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的精细化工项目。配套规划建设石化专业码头,建设功能完备的大型石化产品流通平台,培育一批现代物流企业。目前,天津渤化集团精细化工基地项目和落户大港开发区、投资14亿元的天津冶金集团冷轧薄板项目已被列入市委市政府新20项重大工业项目,正在进行开工前准备。
该区抓住中央和市委、市政府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有利时机,认真落实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相关规定,进一步放开视野、放大空间,优化农村产业发展布局,整合农村土地与人力资源,促进活力强大的民营经济发展。邀请世界一流的新加坡邦城规划顾问有限公司进行规划设计,在位于津汕高速公路太平镇出口和黄万铁路郭庄子专用站附近,规划建设占地43平方公里的中华民营经济园,吸引国内外更多的有识之士和各类资本来大港投资创业,努力打造滨海新区乃至全市民营经济最具特色、最富活力、最有影响的经济增长亮点。
根据石化工业基地的实际,大港区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坚持“发展为要、环保为先”理念,在不断优化提升产业结构的同时,下力量抓好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全力打造生态文明。该区建立“谁生产谁治理、谁保护谁受益、谁利用谁付费”的 环境污染治理运作机制,在推进发展中优先考虑环境影响、优先节约环境资源、优先增加环保投入、优先考核环保指标,促进经济持续增长、资源永续利用、生态良性循环。按照生态、环保、宜居的要求,实施城市中心东移战略,规划建设10平方公里的港东新城,优化调整整体规划,同步推进地上地下基础设施工程建设,一批重点工程相继完工。实施石化厂区与生活区绿化隔离工程,与西部厂区相连的绿化带已经树木成林,与南部厂区隔离的南环路生态走廊绿化工程正在加紧实施。遵循保护性开发、高层次引进、生态型建设、休闲式娱乐的原则,坚持四季兼顾、昼夜经营、室内外结合的思路,聘请国外从事旅游娱乐项目规划的专业机构,高标准规划建设占地22.85平方公里的官港生态游乐园,打造融生态、休闲、观光、娱乐于一体的特色景区,使之成为本市乃至华北地区文化旅游产业的一大亮点。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大港区从实现和谐社会共建共享目标出发,关注民生、改善民生,化解民忧、为民谋利,下大力量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做好事、办实事,实施了一系列民心工程。着力统筹社会事业发展,实施重点倾斜,不断提高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水平。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多种渠道、持续有效的增收机制,统筹城乡、区厂联动的就业机制,覆盖广泛、全民享有的保障机制,特别是对弱势群体要加大帮扶力度,做到人人过得去、争取人人过得好。着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以创建平安大港为载体,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切实抓好安全生产,使全区人民过得更加安心、顺心、舒心,实现和谐与发展良性循环。
我市以重点园区和大项目为载体加快推进蓝色经济建设
浏览:
66次
一是科学规划蓝色经济重点园区空间布局。结合诸城实际,科学规划了“三区一带多点”的蓝色经济重点园区空间发展布局。以市区为中心,规划建设以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商贸、金融、文化旅游为主的中部高端产业聚集发展核心区域;围绕海洋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汽车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功能分区,规划建设东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着力搭建高新技术产业集约集聚发展平台;根据南部相关镇(街道)区域自然资源及生态环境特点,规划建设集生态、居住、文化旅游、商业于一体的南部生态经济发展区;以临近青岛的百尺河镇、辛兴镇、林家村镇、桃林镇为重点,主动接受青岛的辐射,加快重点园区规划建设,形成对接青岛的特色产业发展带,打造青潍一体化发展桥头堡;立足发挥镇(街)、农村社区特色优势,促进一二三次产业集约化、规模化、园区化发展。规划建设一大批特色工业园区、服务业园区和现代农业园区,形成“多点”发展的蓝色经济格局。
二是积极做好重点园区和项目提报工作。将诸城市山东头临港高端产业示范区、海洋装备制造产业区、海产品集散加工园区及信息平台、白垩纪恐龙地质公园、青岛产业园、高端食品安全示范区等重点特色园区和一批重点项目向上级蓝办作了重点汇报,并积极申请将诸城市经济开发区列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特色海洋经济示范园区。
三是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全市在建重点项目136个,总投资906亿元,1-4月份完成投资40亿元,其中过10亿元的项目29个,5至10亿元的16个;拟开工项目30个,总投资66亿元,其中过10亿元的项目2个,5至10亿元的3个。规划建设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南湖生态经济发展区、山东头临港高端产业示范区、青岛产业园等“四大”蓝色经济园区在建重点项目74个,总投资281亿元,1-4月份完成投资17亿元;拟开工项目24个,总投资120亿元。
兴仁县:以园区为载体,以项目为关键,全面加
快工业经济发展
信息来源:黔西南州工信委 发布日期:2012-01-31 浏览次数:135 近日,笔者在兴仁县有关部门获悉,十二五期间,该县以抢抓机遇、加快发展为主题,以“东西兼顾,开发开放,敢为人先,奔腾图强”的工作理念和精神状态,以园区为载体,以项目为关键,全面加快工业经济发展,努力把工业培育成为县域经济的主导产业。
目标明确。该县确定,到2015年,全县工业生产总值力争达到100亿元,年均增长20 %左右;工业结构优化,特色产业壮大,产业结构和生产力布局有明显改善;基本形成以支柱产业为支撑、特色优势产业为依托、全县经济协调发展的工业体系;重点企业优势明显增强,一批有竞争力的产业发展壮大,工业整体素质明显提高。逐步形成一批特色突出、市场竞争力较强的企业群体;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培育形成一批循环经济型生态工业园区及工业企业,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水平进一步提高。
布局合理。加快陆关轻工产业集聚区建设,大力度培育特色食品产业。以辣椒制品、肉制品、荸荠制品、蚕豆制品、精制茶等为重点,培育特色食品产业集群,到“十二五”末期,陆关轻工产业集聚区力争实现工业总产值10亿元,力争使特色食品工业成为特色突出、实力较强、知名度较高、对农业带动面较大、经济和社会效益双赢的产业;加快马路河焦化工业区建设,提高煤炭加工转化水平、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建成120万吨/年煤焦化项目:该项目产品方案为洗煤180万吨/年、焦炭120万吨/年、煤制甲醇10万吨/年、煤焦油10万吨/年,到“十二五”末期,马路河焦化工业区力争实现工。巴铃小坪寨是《黔西南州普兴煤电化一体化基地规划》的一部分,主要规划发展以煤制醇醚、烯烃等产品为重点,主要布局120万吨/年煤制甲醇、480万吨/年洗煤、2×15万千瓦煤矸石电厂、100万吨/年水泥厂及粉煤灰砖厂等项目,到“十二五”末期,巴铃小坪寨煤电化一体化工业区(含热电年产)力争实现工业总产值35亿元。
措施有力。为确保目标实现和规划部局得到落实,该县一是积极开展重大项目的前期工作。根据国家宏观调控和产业政策,完善各项规划。重视前期工作的前瞻性和预见性,围绕重大项目的实施,加强项目前期工作,建立项目库并实施动态管理;二是进一步加大重大项目建设用地的支持力度。对于在工业园区内布局的重大项目,在严格实行耕地保护制度的前提下,进一步落实建设用地的优惠政策,统筹协调全县的用地调控指标,依法及时提供项目建设用地;三是努力扩大投资,加快重大项目建设。努力建立市场引导投资、企业自主决策、银行独立审贷、融资方式多样的投资体制。以项目为载体,大力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努力形成政府投资引导、企业投入为主、民间投资参与、吸收外商投资的多元化投资格局;四是做好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工业发展条件。努力做好配套基础设施特别是工业区的水、电、路及通信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为投资者提供一个良好的投资硬环境。五是转变政府职能,创造有利于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坚持依法行政,改革行政执法体制,加快行政程序建设,完善执法监督机制,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严格依法行政,提高办事效率。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和公用事业单位办事公开,推行电子政务,实行行政公示制、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制、服务限期承诺制。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政企分开,尊重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搞好对企业的引导和服务,切实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努力减轻企业负担。在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的同时,更加重视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按照统一、精简、务实、高效的原则,规范政务管理,完善政务监察制度,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建立运转协调、办事高效、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切实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第五篇:区域加快经济建设若干意见
文章标题:区域加快经济建设若干意见
***区关于加快经济建设若干意见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区委提出了“建设三产业大区、二产业强区、一产业精品区,力争率先在全市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奋斗目标。在区九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区政府指出,完成区委确定的目标任务,必须以发展经济为重点,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协调发展。
为了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的要求,更快更好地推进全区的经济工作,特制定本意见。
一、进一步明确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
1、指导思想
以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构建**全面发展战略新高地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区委第七次党代会精神,以发展经济为重点,以改善民生为主线,以招商引资为手段,以城市环境改造建设为突破口,以财源建设为支撑,坚持求真务实,强化学习创新,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协调发展。2、基本原则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积极进取,开拓前进,在重点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向公平、繁荣、健康、文明的小康社会迈进。——坚持科教兴区,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加快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和高新技术产业化步伐。加快人才培养和智力开发,努力提高干部职工的整体素质和全民科学文化素质。——坚持体制创新,加快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以机制促竞争,以竞争促发展。——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以优势资源为依托,以效益为中心,大力发展特色经济,提高经济综合竞争能力。——坚持全方位对外开放。积极引进国内外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努力把***区发展融入到国内外经济大循环之中。——坚持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立足当前、着眼未来,把解决当前突出问题与实现长远发展目标结合起来,实现速度、效益和发展后劲的统一。——坚持可持续发展,正确处理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关系,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推动经济、社会和生态协调发展。3、总体发展格局
实现***区经济发展的新跨越,必须深刻把握做实萨区、做大萨区、做强萨区的总体要求,突出“以我为主”的战略方针,主动出击,科学谋划,力争形成以“一镇、两园、四区”为重点的经济发展新格局。一镇,就是抓住新农村建设的有力契机,规划建设好春雷镇。坚持“合理规划、科学布局、完善功能、逐步开发”的原则,统筹考虑春雷地区的农业资源和产业优势,高起点、高标准搞好城镇规划,大力发展科技型农业经济,力争把春雷镇建设成新兴工业区、新型居住区、生态旅游区。两园,就是辟建空港经济产业园。以*****飞机场、北方温泉城、黑龙江软件园为依托,以引进龙头规模企业为牵动,重新调整和规划春雷地区68平方公里的产业布局,辟建***区空港经济产业区。力争使这一地区成为产业高度聚集的高档次城市新区,成为现代工业与现代服务业有机结合的示范区,成为未来***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规范提高***开发区工业园。以现有产业资源为基础,以工业广场的招商启动为载体,通过规范、引导与服务,进一步完善功能、培植特色、营造环境,使园区具有更高的产业优势、更高的产业效率和强大的投资吸引力,努力形成以高新技术为主导产业的新型特色园区。四区,就是通过优化整合,打造东、西、南、北四个市场集群区。东部,以东风新村为中心,以现有商业集团为基本框架,按照“高、精、新、特”的原则,充分挖掘和利用这一地区的城市功能和独有的商业氛围,打造具有精品商业特色的东安市场集群区;西部,以会战大街为核心,统筹规划周边地区的市场建设,通过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加速商业资源的有效整合,提升规模、水平和档次,巩固商业中心地位,打造具有强大辐射力的会战市场集群区;南部,以万宝大市场为主体,以城市规划与改造为契机,集中发展以建材、装饰、石材、仓储、物流等业态为主的大型货物集散中心,打造东城区重要的万宝市场集群区。北部,以新友谊建筑装饰材料市场和富臣家居国际博览中心为支撑,结合友谊地区游泳馆、体育馆改造,打造以家居装饰为主业的友谊市场集群区。4、目标任务
未来五年及近一个时期,全区经济建设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到2011年,全区生产总值力争达到102亿元,年均增长15%。2007年,全区生产总值实现590000万元,同比增长15,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实现5100万元、248000万元、336900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3.3、16、14。——到2011年,全区财政总收入力争实现6亿元,年均增长10%。2007年,全区财政总收入力争实现37000万元,比上年预算增长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