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针织服装QC英语
针织服装QC英语/中文
armhole pucker 袖窿起皱,夹圈起皱
bad join stitching,poor repair stitching 接线不良,broken hole 破洞 broken stitch 断线 broken yarn 断纱 bubble 起泡
bump at placket edge 门襟边扣眼位凸起,center back ride up,center back seam pulling 后中起吊 checks not match 对格不良
collar points high/low 领尖高低,领尖不对称(不在同一水平线)color shading,color deviation 色差 color fading 褪色,color fibre woven in 杂色纤维织入(面料上有杂色纱线)color shading within one garment(同件衣服内)裁片色差
color thread end left inside,trapped color thread end 藏色线(撞色线头被车在衣服封闭部位内)color too dull/bright 颜色太哑/闪 color yarn 杂色纱 crease mark 摺痕
crotch cross unmatch 裤裆十字骨错位 crumple at top collar 领面起泡,领面起皱 cuff edge not level 袖口边不平齐 defect 疵点,dirty dot(较小的)污点
dirty mark,dirty stain 污渍,污迹 dirty spot(较大的)污点
drop needle 漏针,抽针,抽条,抽窿 excess extension 突咀
excessive thread end 多余的线头,漏剪的线头 fabric defect 布疵
fabric too close to zipper 面布车得太贴近拉链
facing leans out from front edge 前襟止口反吐(里料外露)fly up 飞起,翘起
glaze mark(熨烫)起镜,起极光 grin 露齿,裂口
hem not level 下摆边不平齐,hiking up 起吊
horizontal seams not level 水平缝骨(左右)没对齐 iron mark 烫痕 knit fault 织疵 knot 结头 loom fly飞花织入
major defect 大疵,严重疵点,material defect 布疵
minor defect 小疵,轻微疵点,mix color yarn 杂色纱织入(面料中)neck drop pucker 门襟顶部起皱,needle damage(缝针导致的)面料损坏 needle hole 针洞,针孔 off grain 丝缕歪,off size 尺寸不合 oil stain 油渍
open seam,seam opening 开缝,裂缝,]爆口 outseam/inseam pulling(侧缝/内缝)吊脚 placket bottom spread open 门襟豁,placket wavy 门襟起波浪(不平伏),pleated sewing 车缝打褶
pocket opening spray open 袋口豁,pockets high/low(左右)口袋不对称,poor back stitch 回针不良,poor ironing 烫工不良 poor linking 连接不良 pressing mark 烫痕,压痕 printing scrimp 印花起裂 pucker 起皱
run off stitch(车缝)落坑,下坎,rust 锈迹
shoulder pucker 肩缝皱 skipping stitch 跳线
sleeve leans to back 袖子偏后 sleeve leans to front 袖子偏前 stitch not in seam shadow 露暗线 stitch density uneven 线迹密度不均匀 stitch tension uneven 线迹张力不均匀 stripes not match 对条不良 stripy 色挡,色花
support stitch visible 辅助线外露,定位线外露 thick yarn 粗纱 thread end 线头
top collar too tight 领面紧 total different color 颜色完全不同 underpress 熨烫不够 undesirable odor 臭味 uneven collar 歪领
uneven color 深浅色,颜色不均匀 uneven length of plackets 里外襟长短,uneven length of sleeves 左右袖长不等,长短袖 uneven lips(袋口)嵌线宽不均匀,water stain 水渍 wrinkle 起皱
wrong color combo 颜色组合错误 wrong pattern 图案错误 wrong seam type 缝骨类型错 wrong side 反面
wrong size indicated 错码 yarn drawn out 抽纱 yarn end 毛头
zipper not movable 拉链难以开合 zipper wavy 拉链起波浪,拉链起蛇
第二篇:毛衣 针织服装 QC 质量检验标准 方法
针织服装的质量检验
一.针织服装基本质量要求:
1.辅料,面料与确认样相符合。
2.同件或套无色差,同批货品内无明显色差。3.外观平服,整洁,折叠及包装方法正确。二.针织服装检验程序:
无论是针织服装还是梭织服装,其近似款式的检验操作程序都是差不多的。作为一个质量工作者,要学会融会贯通地去掌握相关知识。归根结底,服装是服务于人体,无论针织,梭织还是牛仔,虽然它们在生产中的操作程序不尽相同,但其功能却都是一致的。所以,对于其品质管理来说,也就能一通百通了。下面介绍一些针织服装的检验程序。检查三唛
1)查看图案,颜色,字体,内容,规格是否准确。2)查看是否有错、漏缝制。
3)查看缝制位置,缝制方法及牢固度是否符合要求。检查内部
1)查看是否有断里子纱,超绒不均匀,超绒露底等布疵问题。2)查看里面缝份倒向是否准确。
3)重点查看是否有剪断线及暗线跳线,及线头不清等现象。4)查看是否有残留绣花衬纸。
5)查看肩膊缝(骨)是否按要求加了膊头绳或直纹布条。(膊头绳分弹力,全棉,还有透明弹力,但很多公司用原身直纹布条代替,加在部份针织服装的肩缝上以定型。)
检查前身
1)查看衣片之间是否有色差及布纹纱向是否正确,是否有面料疵点和油污性疵点,是否整烫发黄及烫起极光等现象。
2)查看印绣花工艺是否符合确认样。
3)查看下摆是否宽窄一至,各对称部位是否对称。
4)查看是否有脱线,断线,跳线现象,单明线车边及双明线线距是否均匀顺畅及细节部位缝制工艺是否与确认样相符。检查衣领
1)领子同大身之间是否有色差,是否整洁(油污及布疵)及布纹纱向是否正确。
2)领型是否端正,平服,美观,圆领是否圆顺,左右领尖是否对称。3)如果是滚边领和罗纹领看领边是否宽窄一至,左右领窝是否圆顺对称。4)若开胸衫,检查门襟是否宽窄一至,扣上钮扣后左右领口是否平服,门襟是否平服,左右领口是否有高低,扣眼是否有歪斜,扣眼距是否一致,扣眼是否在一条直线上及钮扣订法是否符合要求,及钮扣的牢度是否符合要求。5)如果是拉链开胸,拉链布带颜色和大身是否谐调,拉链是否平服滑畅,是否有损坏等。
6)最后查验缝制工艺,有无漏缝,跳针,断线,明线线距宽度是否符合要求及明线是否顺畅,针距是否符合要求并和大身一致,缝制方法是否有错。检查口袋
1)查看外观,干净整洁,布纹正确,与大身无色差,无烫起极光现象。2)查看是否袋型端正,平服,袋口无豁开现象,左右开袋的袋位是否左右对称,高低一致。
3)查看车边明线是否大小一致且顺畅,袋口边角处是否爆毛边,缝制起针及收针收是否加针加固,回针线是否重合,是否有跳针,断线,及针距是否符合要求。检查袖前片
1)查看外观,是否干净整洁,布纹正确,无色差。2)查看是否袖窿圆顺且平服,吃势(止口及容位)均匀,无起拱现象。3)查看袖口折边或罗纹是否宽窄一致,罗纹是否有色差现象。4)查看缝制底线及明线是否符合要求,是否有断线,跳针现象,针距及线距是否符合要求,明线线路是否顺畅且线距均匀。检查后身
1)查看是否有污渍及布疵问题,及布纹是否正确。2)查看是否有烫黄及极光现象。
3)查看印绣花工艺及位置是否符合最后一次确认样。
4)查看下摆(脚口)折边或罗纹是否宽窄一致,罗纹是否与大身有色差问题。
5)查看缝制明暗线是否符合要求,直顺且均匀,是否有跳针/漏针/断线等。检查后袖片
1)查看是否有污渍及布疵,布纹纱向是否正确及是否存在色差问题。2)查看是否有印绣工艺问题及其位置。3)查看是否有整烫发黄及极光问题。4)查看袖窿是否圆顺平服且左右对称。
5)查看袖口折边或罗纹是否宽窄一致及罗纹同大袖身、大身是否有明显色差问题。
6)查看缝制明暗线是否符合要求,尤其是是明线针距及线距车边线等是否均匀顺畅,是否有跳针、断线、漏针等现象。
7)查看袖夹底十字缝位是否对齐。
第三篇:服装英语疵点--QC
纺织品瑕疵——属于纤维原料、纱支原因者
(1)棉粒(Nep)外观:布面呈现类似接头大小之棉纤维团,且系纺入纱中者。如将之拔下,则纱呈断裂或将至断裂之状态。低等级原棉纺成之粗纱,常有此种瑕疵。
成因:1).原棉中有死棉纤维团,于清花过程中未彻底除去。2).梳棉时锡林或针板之针不够尖锐,或两者间之隔距设定不当,未能 充份发挥梳理作用。(2)棉籽皮(Seeds)
外观:纯棉或棉纤维混纺之胚布面,有甚小黑色或深色之非纤维纤碎片点。
成因:1).轧棉工程在将棉纤维与棉籽分离时,纤维根端带有棉籽皮,或棉籽 被碾碎而掺附于原棉中。2).清花过程未能将棉籽皮彻底清除。(3)粗结(Slub)外观:织物之经纱或纬纱上,偶有一小段长约5至20mm较纱之正常直径为粗,较炒之正常捻数为少之簇状纤维。
成因:1).精纺时喂入之粗纱内,纤维内密度不均匀,有较小型密集之梭状纤 维束。2).精纺机之皮辊及皮圈未能均一将喂入之粗纱把持。
(4)飞花(Flyer)外观:与粗结相似,但其较粗,不像粗结般之细长,纤维成团状。将纱略予退捻,可不致使纱断裂。
成因:细纱间内飘浮于空中之纤维团,或积集在机器喂入附近台面上之纤维 团,缠绕于纱上。
(5)节纱(Cockled Yarn)外观:在约纤物幅宽长度之一段纱中,有间隔性之大粗结。纱之粗细变化似竹节状,一般在粗纱织物之纬纱较常见,故亦称竹节纬。
成因:精纺机之牵伸罗拉设定大紧,罗拉盖太松,喂入之粗纱中偶有异长之 纤维。(6)纱支不均(Uneven Yarn)外观:由织物长面观察,织入之纱有粗细不均匀之现象。一般多发生在纬纱。
成因:细纱机纺出之纱,由于牵伸机构故障,或性能不良,致纺出之纱在一 段间,时有略粗时有略细者。
(7)云织(Cloudd of Weaaving)
外观:纬纱之支数显著不均匀,织造时粗者或细者恰好集中排列在一起,形成片状,布面外观似片片浮云,故称云织。
成因:纬纱有规律性之不匀,于织造时纬纱之排列又恰好粗者或细者汇集在 一起。(8)纤维点(Fiber Spot)
外观:染色之织物,布面中有极少量之纤维不上色,或上色较浅,而呈现泛白色者。
成因:1).棉纤维中有死棉纤维。2).在纺纱过程中,因疏忽或管制欠妥,混入极少量之聚酯纤维,于染 色时非使用分散性染料,及非高温施染,则聚酯纤维不上色。(9)批号不同(Different Iots)外观:化纤丝或化纤加工丝织物,混纺纱织物,支数粗细与密度均符合规定,但经染色后,经纱间或纬纱间有界限分明颜色深浅之不同。
成因:1).在织造时虽使用丹尼数相同之丝,但制造批号不同。由于吸色性不同,或伸缩性、膨松性不一致,在经染色后,则有颜色深浅之不同。2).在织造时使用之混纺纱,虽支数与密度符合规定,但纱中纤维之混 纺率不同,在经染色后则有颜色深浅之差别。(10)蒸纱不良: 外观:一疋E/C混纺布,经退浆、精练、漂白后,布幅有间隔性宽窄不同之变化。
成因:混纺纱于细纱落管后,需利用高压饱和蒸汽于密闭之容器内热蒸处理,以稳定纱之物性。如蒸纱温度或时间不足,未能使纱定型,则于练漂时蒸煮后,织物布面横向呈现一段紧,一段松之现象。(11)白点:
外观:染色之织物,布面呈现未上色之纤维团,尤以染中深色者较为显著。
成因:多发生在中、下等级之棉质染色布,纱中死棉纤维所形成之棉粒,于 精练,丝光时未能清除。染色时因该种死棉纤维上色性甚差,故难以染着而呈现白点。近来20Ne以下之纯棉开端纺纱织成之织物,于染色时经常发生
纺织品瑕疵——属于织造原因者
(1)异纱(Wrong Yarn)外观:在针织物之毛中,横向连续之毛圈,由较规格用纱为粗或细之纱织造而成。一般多为单根,但偶亦有并列或间隔多根者。视之稀密、厚薄与正常者不同。
成因:在针织物织造时,操作人员误用非指定支数或丹尼规格之纱编织。误用较细之纱,则织物显得稀薄。误用较粗之纱,则织物显得密厚。(2)异经(Wrong End)外观:梭织物之经纱有单独一根或并列数根非指定规格之粗细者。若为较细之纱,则称谓细经(Fine End)。若为较粗之纱,则称谓粗经(Coarse End)。
成因:于整经时取用牵经之筒子纱支数错误,使用非指定规格之经纱。此种瑕疵经常为全匹性者。
(3)异纬(Wrong Pick)外观:梭织物之纬物,有一根或连续多根非指定规格之粗细者。若为较细之纱,则称谓细纬(Fine Pick)。若为较粗之纱,则称谓粗纬(Coarse Pick)。
成因:于织造时,纬纱管之纬纱,或无梭织机喂入之筒子纱支数错误,使用非指定规格之纬纱。操作人员于发现后,多予以停机拆除。但自动换管之织机,则往往不易发现。(4)组织错误(Wrong Weaving)外观:即织法错误,布面之织纹与原设计者不同。例如左斜纹织成右斜纹等。
成因:一般多为穿综错误所造成。其它如提花织物之纹板错误,多规格经纱织物之经纱排列错误等。
(5)并经(Wrong Draw)外观:相邻之两根经纱并在一起,依织物组织当作一根织入布中者。视之,该根(实为两根)纱显得特别粗。此种瑕疵均为全匹性者,如在经轴初织时发现,剔除并列中之一根,则能完全避免。
成因:1).整经牵纱时即疏忽将两根当作一根。2).浆纱后分纱不清,两根粘在一起,形同一根。3).穿综时两根穿入同一综丝。(6)并纬(Mispick)外观:纬纱两根织入同一织口内,偶亦有三根或更多根者。并纬之长度长短不等,以织物全幅宽者,与在近两布边10公分上下者较多。
成因:1).织物全幅长之并纬,系因停机排除故障后,未查对织口开车。或探纬针失效,断纬未自停。2).非全幅长之并纬,经因保险纱之长度不够,边剪设定不当或不够锐利,及断纬后未将纱尾清除。(7)稀衖(Set Mark,Fine)外观:布面上纬纱排列之密度较规定稀少。沿织物长度一段织入之纬纱,由正常密度逐渐变稀,再由最稀逐渐恢复至原来密度,形成一条等宽窄之稀疏布面。
成因:1).探纬针失灵,无纬纱时继续空转送经。2).织造时经纱张力控制不当。3).停机再开车前经纱张力调整太紧。(8)密路(Set Mark,Coarse)外观:布面上纬纱排列之密度,较规定密集。沿织物长度一段织入之纬纱,由正常密度逐渐变密,再由最密逐渐恢复至原来密度,形成一条等宽窄之紧密布面。成因:1).织造时经纱张力控制不当。2).停机再开车时经纱张力调整太松。(9)拆痕(Pick-Out Mark)外观:胚布纬纱拆除不善,再继续织造后,布面上仍留有痕迹者。
成因:在织物织造中,作业人员发现有异纬织入,或织造出严重之密路、稀弄,立即停机将该织入之纬纱剪断拆除。于拆除时经纱受到纬纱摘下之摩擦,产生大量之毛羽,故重织后,在原拆除之范围,呈现一条宽窄相等之多毛羽布面。(10)断经(Broken End)外观:织物之经纱断掉一根或多根,致其左右两相邻纱间之距离变大。在平纹织物,则变成两根断纱并列,如同并经。在斜纹织物,则布纹有间断之现象。成因:经纱于织造中断掉,自停装置失灵,未将经纱接妥而继续织造。(11)断纬(Broken Pick)外观:织物中之纬纱断掉,但断开之两端距离甚近,即断掉之长短较小。此种瑕疵一般多不显著。
成因:1).纬纱于织造中断裂,但瞬间仍继续织入,仅缺一小段距离。2).纬纱上有严重之粗结与飞花等,于拆除时导致纬纱断裂。(12)百脚(缺纬)外观:此种瑕疵仅发生在斜纹织造,在每一完全组织同部位之经纱,同时浮于布面,状似一集蜈蜙之多脚。
成因:斜纹布少织入一根纬纱,则交织点减少,部份经纱连续两次浮于纬纱上。(13)经缩(End Snarl)外观:织物经纱中之一根,有一小段卷缩缠扭在一起而织入布中。在强捻纱织造之织物则较易发生。
成因:在整经时其中之一根经纱过份松弛,致而有一段发生卷缩。(14)纬缩(Filling Snarl)外观:织物纬纱有一小段卷缩缠扭在一起而织入布中。在强捻纱织造之织物则较易发生。成因:1).纬纱管中或作纬纱用之筒子纱中,已有小段纱卷缩缠扭之现象。2).纬纱管成形不当,退纱时不畅顺。3).纬纱张力太小,织口开口不清等。(15)筘痕(Reed Mark)外观:在胚布之两根经纱间,有较大之间隔,且能看到织入之纬纱,受钢筘筘齿之作用而锯齿形痕迹。
成因:1).钢筘筘齿变形,未能将经纱控制在定位,或者筘齿发生松动。2).经纱中有一根或间隔之数根,于织造时所受之张力过大。(16)边撑痕(Temple Mark)外观:在布边内有约2至5公分宽之针刺或受针刺刮拉之痕迹。严重者致使该部位之纬纱发生波浪形之弯曲。
成因:边撑器选用之针粗细不宜,及边撑器刺环卡死不能回转,或回转不够畅顺。(17)轧梭
外观:在近布边之位置,连续有甚多根之断经,虽经接妥,但在续织后布面仍有许多纱尾,且接合部位织出之布面,稀密异常。
成因:梭子在梭道中被夹持,因之截断甚多之经纱。多由梭子结构不良,投梭与开口运动受到阻碍所形成。现使用之无梭织机,则可避免此种瑕疵之发生。(18)方眼(Reedness)外观:相判之两根经纱挤在一起,左两根与右两根间之空隙则增大,与纬纱形成棋盘状之小方格子。
成因:1).织造时织口启开之角度过大。2).上下两层之经纱张力相差过大。3).钢筘之筘齿排列密度不匀。(19)纱尾(Yarn Tail)外观:在布面上或布边处,残留有伸出布面之纱尾。
成因:因经纱或纬纱断裂,接妥后未将纱尾剪除。或织机之边剪失灵,未将换纬后之纱尾剪除。
(20)接头(Knot)外观:布面上有紧密打结之粗大小圆球。
成因:经纱或纬纱断裂后接合,所打之结太大,凸出于布面。(21)跳纱(Float)外观:经纱或纬纱未依照规定之组织织入,而浮于布面上者。
成因:织口启开之角度太小,或综丝悬吊不平,及少数之经纱特别松弛。(22)蛛网
外观:相判之经纱或纬纱,发生同部位连续性之跳纱,而使让一部位之织物无交织点,形成网状。成因:与跳纱同,唯较严重。(23)织造破洞(Weaving Hole)外观:胚布之经纬纱断裂,形成大小不同之破洞。此种瑕疵易发生在经纬较密之织物。成因:梭子摩擦,刺辊把持钓挂,均会使经纬断裂,再者轧梭亦可使经纱崩断。(24)松经(Slack End)外观:一根织入布中之经纱,在其交织点部位,较正常者凸凹布面,有向上拱起之现象。一般在工厂多称之谓筋立。
成因:单独一根之经纱织造时所受之张力较小,或将经纱接合后该根经纱过于松弛。(25)松纬(Slack Filing)外观:一根织入布中之纬纱,在其交织点部位,较正常者凸出于布面,有向上拱起之现象。一般多不明显。
成因:单独一根之纬纱,织造时所受之张力较小。(26)紧经(Tight End)外观:布纹中一根经纹较为平值,交织点有凹入布面之现象,在斜纹、缎纹织物较为明显,严重者会导致布身不平。
成因:经纱中之一根于织造所受之张力过大,或经纱断裂后接合拉得太紧。(27)紧纬(Titht Filling)外观:布纹中一根纬纱较为平值,交织点有凹入布面之现象。此种瑕疵较为少见,既有之亦较紧经为不明显。
成因:纬线退管或退筒不畅顺,偶然在织入时所受之张力过大。(28)裂隙
外观:并列之数根经纱或纬纱,成弧形倾斜,形成缝隙者。
成因:较大之粗结、飞花、经缩、纬缩等,经剔除后,未将其邻近之经纱或纬纱以钢梳梳理密合。(29)修补根
外观:织造产生严重之瑕疵,虽经排除、修补,但仍残留有痕迹。
成因:断经、稀弄、密路等,虽经修布人员用钢梳梳理,但纱之排列仍不正常,且有弯曲之现象。
(30)推纱(Teariness)外观:织物中之纬纱不平直,有小片面积之纬纱同向一方向弯曲之现象。在丝状纤维用作经纱,短纤维纺纱用作纬纱,或经纱远较纬纱为细之织物则较常见。例如富贵绸、拉毛布、牛津布等。
成因:1).织物之组织设计不当,经纱与纬纱之交织点易发生滑动。2).纬密较稀,于织造时经纱所受之张力过大。3).在印染整理加工过程中,布行进时受间断性之过度夹持。(31)破边(Broken Seelvage)外观:布边之边纱连续断纱三根以上,布边裂开形成缺者。成因:1).织造时边纱所受之张力过大,因而断裂。2).边撑器使用不当或规格不符,将边纱拉断。
(32)紧边(Tight Selvage)外观:布边织造平直,但在邻近布边内之布身,则有松皱之现象,布边与布身不一样平坦。如将布匹平展后,布边呈现较布面紧张之状态,或布面有垂兜现象。成因:织造时作布边之经纱张力太大。
(33)松边(Slack Selvage)外观:布边不平坦,似荷叶边之形状。如将布匹平展后,布面平坦而布边有曲皱或成耳边形之现象。
成因:织造时用作布边之经纱张力太松。(34)锯齿边
外观:两布边之最外边缘不平直,成锯齿形弯曲变化者。
成因:1).用作布边之经纱根数太少,或布边线断裂后未再接合,致边纱根 数不足。2).投梭力或纬纱引出之张力过大。(35)送经不匀
外观:布面纬纱之密度,微作周期性稀密之变化,视之有稀一段密一段之感觉。成因:织造时经纱送出之张力或送出经纱之速率不稳定。(36)漏针
外观:在针织物两列毛圈间之距离,较正常者为大。横向两毛圈间相连之线段趋向平直。成因:纬编针织物在织造时,因纱未吃入针内,致少织一列毛圈。(37)配纱错误
外观:先染纱之织物,或在组织上有不同规格纱之织物,纱未照设计之规定排列,致花纹或图案未达预期效果。多发生在条子布、格子布及多种规格经纱之提花布。
成因:1).条子布、格子布经纱根数配列未符规定,或格子布纬纱织入根数未 符规定,致条子、格子形状异常。2).整经未将不同规格之经纱依规定配列,或未依照规定织入不同规格 之纬纱。
(38)浆斑(Starch Lump)外观:在胚布之布面出现浆料干块或斑点。
成因:浆纱用之浆液未能完全糊化,压浆罗拉磨损,罗拉表面不平。(39)霉斑
外观:胚布之表面出现灰黑色或淡红色发霉之斑点。成因:存放位置湿度过高,存放时间过久
纺织品瑕疵——属于印染整理原因者
(1)油滴状染斑(Gasoline Spot)外观:多发生在E/R混纺织物,染色后有油滴状之斑点,较正常部位颜色稍深。以放大镜观察,在织物浓色部位之毛绒,尖端呈现微小珠状,且较正常部位之毛绒为多。
成因:此乃由于烧毛不均匀所致,染斑浓色部位,毛绒未能充份烧除,在尖端成为融团,吸色性较强,故染色较浓。(2)布芒(Fuzz,Nap)外观:染色整理后之织物,布面仍有细微之毛绒,与布纹之色泽相异。
成因:1).烧毛不够充份,未将布面之毛羽彻底烧除。2).利用液流式染色机染色时,喷嘴之喷流太强。
(3)浸透不良斑(Inperfect Penetration Of Dye)外观:染色后之布面呈现深浅之彩云状。
成因:1).退浆、精浆不够充份,或经处理脱下之腊质等物,再附着于织物上。2).浴染时浴比过小,升温速率过快,使染色液呈胶化之状况。(4)精练斑
外观:在精练过程,精练掉下之织物中非纤维物质与精练剂结合,再夹杂有织物掉落下之毛绒,又粘附在织物表面上。视之布面上有不规则片状之黄色痕迹,以指甲轻刮,则有短毛绒及碎屑掉落。
成因:1).精练剂于常温中易于凝结。2).用精练釜精练时,水洗不够充份,或水洗之温度较低。3).在连续式精练,精练室内积有沉积物,或精练药槽内泡沫过多及轧 辊表面不洁。(5)练漂破洞(Bleached Hole)外观:胚布正常,经过氧化氢漂白后,布面有相判之经纱或纬纱断裂,形成小破洞。成因:布面上粘有铁锈,或漂白浴用水中含有铁离子,在布匹漂白过程中,与过氧化氢急骤氧化而使纱断裂。(6)色花(Skilteriness)外观:布面有不规则片状之颜色深浅。成因:前处理工程之退浆,精练未能彻底作好。(7)雾斑(Mist)外观:片状之染斑,有深有浅,轮廓不明显,形状大小不一,发生之位置不集中,亦无一定之规则。
成因:1).待染之织物,被溅到污水或其它药品。2).练漂后未立即烘干,长时间堆积在布车上,部份织物发生风干之水 印。3).胚布沾染油污,胚检时以强力去污剂刷洗后残留之痕迹。(8)色差
外观:染色或印花织物,染出之成品颜色,或印花花纹之颜色未能与所指定 者完全相同。成因:1).指定色样所用之样本过小,打样后对色时即未能作到完全相同之对 色。2).于配制染色液或调制印花浆时,称量染料、助剂不够精确。3).制程与打样之条件未能完全配合,且未作经验性之修正。(9)缸别色差 外观:大批量之织物,分数缸或一缸数次染色,非在同一缸染色者,有色光 深浅之差别。成因:各缸虽同一型式,但其功能会略有差别。在染色制程中,各次操作之条件亦无法尽同。(10)阴阳色
外观:染色全幅织物,正、反两面之颜色有色差。
成因:1).压染轧辊出布边,布匹行进方向未与压吸线在同一平面内。2).压染后预干时织物两面所受之热量不同。3).树脂加工时织物两面所受之风速不同。(11)左右色差
外观:全幅之织物,由左布边至右布边颜色逐渐变深或变浅。将两布边折合 对比,颜色有显著之差别。
成因:1).压染机轧辊之压吸率,由左至右逐渐变大或变小。2).印花滚筒罗拉或滚纲雕刻或制作不善。3).印花滚筒罗拉或滚钢左右所受之压力大小不等。4).在预干、固色或树脂加工时,箱内左右之温度或风速不相同。(12)中稀、中浓(Listing)外观:织物在近布边与近中央部位之颜色,有深浅之差异。成因:1).在开幅交卷染色机,扩布装置曲度不适宜,使布幅吸着染液率不一 致。染液槽内之温度两端与中央不一致。添加新染色液不均匀。2).在液流染色机,织物循环速度较慢,而升温之速率较快。3).在开幅连续式染色机,轧辊中央与两端压吸率不一致。烘干时温度 与风速两端与中央不均一。在连续染色过程中,布身所受之张力不均一。4).前处理加工时已形成之织物中央与两边不一致。5).罗拉或罗大利印花时,所施之压力中央与两端不一致。6).染色后未随即树脂加工,或上树脂后未完全烘干,长时间堆积。(13)首尾色差(Tailing of Ending)外观:一组含数匹或数十匹之织物,在同样设定之条件下连续染色后,开始与结尾施染之布匹,颜色有深浅之差别。
成因:1).在前处理过程中,一批织物发生前后有退浆、精练、漂白、丝光、定型等之差异。2).在开幅交卷染色时,使用组合之染料染着率不一致,导布与卷法不 适当,染料追加错误,染色温度控制不当,均会造成首尾色差。3).在连续染色时,压吸率发生变动,染色液之安定性欠佳,烘干时之 温度逐渐发生变化。4).染料与合并使用之助剂如相溶性不良,会发生染料粒子与水之不均 匀层。因毛细管作用,水先进入纤维中,致使染液之浓度改变,造成首尾色差。5).使用冰染料染色时,在长时间之浸染过程中,染料会徐徐发生水解,亦会造成首尾色差。(14)移染(Migration)外观:由于染色之织物于烘干时,织物中所含之水份蒸发,染料随水移动而移向织物表面,使织物表面之色调发生浓浅之变化。
成因:1).压染时设定之压吸率过大。2).调配染液时,使用之染料过量,亦即染液之浓度过高。3).染色后烘干前放置之时间过久。4).烘干之速率太快。5).未添加移染防止剂,或添加之量不足。(15)染料斑(Dyestuff Spot)外观:染色织物之表面有片状颜色较深,形状不一,及位置不规则之较大斑点。
成因:1.使用之染料、助剂不当。染料之溶解、分散不够充分。2).染料或助剂含有不纯物。3).染色用水硬度过高,未使用软水,或采用软水之软化剂欠当。(16)染着条斑(Dyeing Streak)外观:染色织物相邻排列之纱或纱群,在色调、浓度、艳丽方面呈现差异。有仅一条者,亦有数条纱成带状者。长度有较短者,亦有全匹者。
成因:此为染色织物所用化学纤维之化性问题,因染色染着性之不同而发生 此种差异。(17)光泽条斑(Instrinsic Luster Streak)外观:非起毛染色织物之表面,在受到光线直接照射时,颜色会呈现成条状之深浅或明暗之差异。
成因:此为染色织物所用化学纤维之物性问题,因织物中纤维对光之反射性、吸收性、透过性等不同,致使光泽度、透明度、白度等在观察上发生差异。例如化学纤维中之添加剂、结晶程度、配向度、非结晶状态等,均会影响纤维本身之光泽。(18)染色织纹斑(Fabric Configuration Streak)外观:非平纹组织之染色织物,依组织之变化,布面颜色有深、浅或明、暗之差别。成因:由于织物组织结构之原因,使织物交织点之分布,及经纱与纬纱间之排列关系不同,致使织物对光线之反射性、过透性不同。(19)间隔条斑(Spacing Streak)外观:在染色织物之经向或纵向,成直条形颜色深浅之差别。成因:于染色时织物之经纱发生移动,使纱之配列密度不均匀,相邻纱间之 空隙有大有小,产生差异,致使在视觉上有浅有深。
(20)导染剂斑(Carrier Spot)外观:聚酯纤维织物染色之布面,有滴状之浓染点。
成因:1).常压浴染聚酯纤维织物时,因导染剂分散不良,于吸收染料后在布 面上形成斑点。2).常压染色时挥发之导染剂,在机顶凝结,滴下落于被染物上。(21)经纱条纹(Warp Stripe,Yarn Texture Streak)外观:匹染之梭织布,布面经纱方向有降雨状之条纹。严重者,在胚布之布面亦能看出。此种瑕疵,因检验场所之明暗度,观察之方向、距离之远近不同,会有呈现显著与不显著之差别。
成因:1).由于织布用纱之支数、均匀度、捻数及纱之横截面形状等之差异而 形成。2).选用之染料不当,尤其在染绿色时较易发生。3).如系聚酯加工丝织物,染色前退浆处理不当,局部残留有糊剂,在 染色时较不上色,颜色较浅,而显现有经向条纹。
(22)染色横条(Barry Dyeing,Filling Band in Shade)外观:在梭织物之纬向,或圆编针织物之横向连续毛圈,经染色后颜色呈现较深或较浅之 带状。
成因:1).梭织胚布有密路或稀弄瑕疵。2).针织物于织造时,喂纱张力不匀,或毛圈个数稀密不匀。3).织时使用规格相同而批号不同之丝状化纤纱。4).针织用化纤丝,在丝加工过程中,加热过程温度之不均一。(23)染料点(Dye Spot)外观:1).在染中、浅色织物之布面,有同色系之微小色点。2).在漂白或浅色织物之布面,有他种染料之微小色点。
成因:1).染料溶解不良,尚有微小之颗粒未溶解开。2).染料搬运途中发生飞扬,落于存放待加工之织物上。3).未将机械设备清洗干净,于深色加工完毕后,继续加工浅色时。(24)绳状痕(Rope Mark)外观:绳状染色时因织物缩成绳状,染色后布面沿布长之方向有不规则之颜色深浅皱纹。成因:利用文琪或液流式染色机染色时,织物未作预定型或定型不足。于染 色中滚动条故障停止运转。急骤之升温或降温。染色浴比过小。织物在缸内打结等。(25)压染折痕(Padding Mark)外观:梭织物开幅压染时,织物在两轧辊间浴经向折叠,在通过压力线时,因厚薄之差而导致压吸率不等。折叠之部位较正常者颜色略浅。多发生在一匹织物之两布头部份。成因:1).待压染之织物在前处理过程中已产生折痕,定型时未能完全消除。2).压染机进布装置之扩布器失效,未能将织物张开。3).匹与匹间接缝不良,有皱缩或不整齐之现象。(26)木纹(Moire)外观:染色织物之表面,呈现木纹状之光泽斑。
成因:1).经轴染色时,织物之收缩过大,而使卷层发生移动。2).经轴染色时,卷置过紧,致使染色液之循环不正常。(27)布边染色不良(Uneven Dyeing on Selvage)外观:染色后之织物,布边呈现异于布面之色泽。
成因:1).胚布之布边过松或过紧。2).染色前定型时,布边受高温夹板之夹持。3).染色时布边发生卷边。4).开幅交卷染色时,卷绕不齐,布边发生氧化作用。5).开幅交卷硫化或瓮染料染色时还原不足。6).开幅压染时布边与布面之压吸率不一致。7).染色后洗净不够充份,布边残留药品。
(28)布边变色(Fading of Selvage or Discoloration)外观:印染整理后之成品织物,布边之颜色较正常者深浅不同。
成因:1).树脂加工时,针板或夹板温度过高,染料发生升华逸去。2).使用回转圆筒烘干机烘干织物时,温度过高,布边围绕布圆筒上过紧。(29)布边痕(Edge Mark)外观:系指圆筒状针织物,筒状平折两边转弯之部位,呈现染色异常之现象.成因:1).织造时所加之油剂变质。2).胚布存放不当或过久,布边受空气与阳光之作用而发生变或污染。3).圆筒定型时,定型架温度过高。(30)烫痕
外观:染色织物之布面,有上色较浅之大折痕,面积大小不一,方向亦无一定,多发生在E/C混纺梭织物。成因:系由于使用输送带式连续练漂机,机内充以饱和蒸汽,不锈钢输送带 受高温干涸,与折叠其上之织物紧贴,使织物因受少而降低其吸色性。(31)异色污染(Colored Spot)外观:织物表面呈现大面积无一定形状之其它颜色污染。
成因:1).织物在湿润状态时,与不同颜色之染色织物接触所发生之污染。若 颜色相差悬殊者更为明显。2).在加工或搬运过程中,器具未能彻底洗净。(32)泡沫污染(Scum Spot)外观:织物表面有泡沫残渣贴附,烘干后成大片状或粗条状颜色略白之痕迹。
成因:1).染色液之泡沫较多,附着于布面上。多由于选用之分散剂与助剂不当。2).还原液之泡沫较多,尤以使用瓮染料染色后还原时较易发生。3).在**酚显色液中,若含有无法重氮化之不纯物时,则会形成沫浮渣。(33)凝集污染(Tarring Strining)外观:染色时染料相互间、染料与助剂间发生凝集,而使染料溶解不良。染色后在布面上发生纹状或短条状颜色较深之污染。
成因:1).染料溶解、分散欠佳,或染料中混有其它化学药品,及染色 用水之硬度过高。2).染料与助剂之组合不相宜,或助剂之添加时机、次序不恰当。(34)滚筒污染
外观:布匹在染整过程中,经过圆筒形装置时,因圆筒周面之不洁,例如粘有油质、化学药品、染料及其它污秽物等,污染到布面上。形状多为小片状,且两处污染间有一定之距离。成因:1).导布辊粘有油迹。2).压辊粘有焦油状色淀,或由织物上脱落下之短纤维等污秽物。3).烘干之圆筒粘有油渍及污秽物。(35)药品污染(Chemicals Staining)外观:织物表面有点状、片状之变褪色、污染或变质。成因:由于非应该使用之化学药品渗入织物中而形成。(36)染色停机痕(Dyeing Stop Mark)外观:沿织物之纬向或横向,有一条2自10公分宽之痕迹,较正常之颜色为深或浅,且其两边有似水印状。
成因:机械在正常运转期中,因停电、卷布或其它机械故障,突然停止运转 时,织物被夹持在两轧辊间,发生在压吸染色液或压吸还原液时。(37)色斑
外观:已包装好之成品织物,打开后布面有同色较深之斑点。成因:染色整理后之织物,以密封式包装,因蒸发水汽之凝结,对湿坚牢度 较弱之染料与加工剂,会使其产生移动而形成斑点状之污点。(38)花纹模糊
外观:印出之花纹线条不够清晰,使图案有模糊之感觉。
成因:此种织物瑕疵多发生在罗拉印花。印花滚筒刻不善及刮刀压力过小,均会造成此种瑕疵。
(39)脱版外观:两色或两色以上所印之花纹,未能遵照原设计之图样衔接组合,致有偏离或满底印花露白之现象。
成因:在印两色以上之花纹时,版与版之关系位置未能确切对齐。(40)缺浆
外观:原设计之花纹,部份或全部未印出。
成因:1).罗拉印花机浆槽内之印花浆用尽,未及时添加,或自动供浆设备故 障。2).在罗大利印花机给浆泵浦故障。(41)印花断线
外观:印细线条之花纹,花纹偶有中断之现象。
成因:1).因花纹太细,罗拉印花制版深度不够,罗大利版孔目太子,印花浆 不容易透过。2).调制之印花浆粘稠度偏高。(42)印花折痕
外观:在印花织物之布面,沿经向或纵向有梭形或长条形之面积未印出花纹。成因:在印花时织物布面皱折重叠,被遮盖之部位未印上花纹。(43)塞版
外观:印花织物之表面,有小点状面积之花纹未能印出,或印出渗合成点状。
成因:多发生在纲版或罗大利印花,印花浆中之粘块状物,贴附在印花版上,阻挡印花浆通过。(44)渡色
外观:印出之花纹不够明锐,有向花纹外渡出之现象。
成因:1).印花浆之粘稠度不够。2).两色之印花浆重叠。(45)印花浆筒污染 外观:白底印花之织物,受到极少量印花浆很均匀之污染,多发生于罗拉化之织物。成因:1).印花罗拉之镜面度不够,易于粘附印花浆。2).刮刀与印花滚筒接触不良,或刮刀未经常修磨,不够锐利。印白底 黑色或深色较大之花纹最易发生。(46)刮刀污
外观:印花织物之经向或纵向,有一段首尾整齐之单一颜色痕迹。在较宽者尚显示出中央部位无色,向两边由最深逐渐变浅而消失。
成因:印花浆中偶有结块或成团物,受罗拉印花机之刮刀加压,滑过印花滚 筒之部份周面。(47)印花拉线
外观:在罗拉印花之织物,印在布面上之花纹,沿织物之经向或纵向,印出一条或多条非印花滚筒上所有之细线。
成因:印花滚筒雕刻修整不善,花纹槽边受到刮刀强力逼刮而发生破损。或 印花浆中混有坚硬之微小碎屑,由花纹槽开始将印花滚筒刮伤。(48)印花拖尾
外观:在罗拉印花花纹为圆点之织物,在圆点之沿织物长向侧,有拖摸之痕迹,使部份花纹边不够整齐。成因:印花时吃浆太重。进布与出布张力不匀。织物表面之毛绒积存在刮刀 上。(49)印花跳刀
外观:印花织物之花纹沿织物之长向,成波浪式之颜色深浅变化。成因:罗拉印花机之刮刀安装与加压不适宜。(50)接版不良
外观:印花织物之连续花纹,在其版距接合之部位,未能恰好衔接,多发生在纲版印花织物。成因:1).印花所用之纲版制版不良。2).印花前装版前版距未能确切控制。(51)底布接缝污染
外观:印花织物之花纹,在沿织物之幅宽方向,有一条花纹极模糊之痕迹,但模糊之成度全条并不一致。
成因:罗拉印花使用之底布成环状,接缝处因重叠而较厚,易吸有较多之水 份,经烘干仍会较一般布面为湿。与被印之织物叠合,会浸湿被印之织物,印上之印花浆则发生渗入扩散。(52)印花停机痕(Printing Stop Mark)外观:印花织物之花纹沿织物之幅宽方向,有一条全幅宽约5至15公分各色印花浆相混渗合之痕迹,无花纹图案之显示。成因:印花机停止运转,印花滚筒或滚纲未立即升起,继续压在布面上,致 使过量之印花浆渗入布中。(53)水滚痕
外观:在染色或印花织物之布面,有圆点形或较大片状面积颜色较浅之痕迹。痕迹之边缘往往较中央部位为深。
成因:染色或印花后尚未继续后处理之织物,存放期间,因厂房内蒸汽凝结 水滴下,落于织物上,水滴部份即会发生显著之变色,即令是予以烘干处理,亦无法恢复至原色。此乃是水滴以结晶水之形态与染料起结合所致。如使用烫斗高温烫干,即可能恢复至原色。使用瓮染料对纤维素纤维织物染色,有此种水滚痕发生时最为显著。(54)发色斑
外观:打底与染色或印花后之织物,经发色处理后,布面所产生之颜色,有较浅不规则之片状斑。
成因:1).**酚染料之打底液与颜色液浓度调配之比例不当。2).打底后烘干之温度过高。3).连续染色所使用之还原剂溶解不完全。4).在热蒸过程中,蒸箱内之空气未完全排除,因而织物与空气接触。5).在热蒸过程中,蒸箱内之温度不均一。6).染料之氧化发生不完全。7).染色或印花后在发色前,织物受到日光直接照射。(55)树脂斑
外观:经树脂加工之成品织物,布面上有干固之树脂斑。视之有光泽反射,触之感觉平滑且挺硬。
成因:在树脂加工过程,树脂未能充份均匀溶解,织物通过树脂浆槽,附粘 于布面上,再经轧辊压挤,成片状紧粘于布面上。(56)表面树脂
外观:经树脂加工之成品物,树脂浮于布面,以手指甲轻轻划过,会产生一 条条之抓痕。成因:于树脂加工时,树脂压吸率过大,开始烘干之温度太高。(57)毛球
外观:树脂加工之成品织物,布面有起毛球之现象。毛织品、聚酯短纤维品、以及与聚酯短纤之混纺织品,则较易发生。
成因:1).织物在树脂加工前,表面仍有大量之毛羽。2).树脂加工时,树脂液中未添加防起毛球剂,或适当之平滑剂。(58)裂纱
外观:纬编针织布,其中一列之毛圈被拉开趋向平直。
成因:纬编针织物,于定型或树脂加工时,进布方向错误,致有一列毛圈被 拉平直。(59)布面发亮
外观:布面过平,有非所希望之亮光,多发生于化纤针织物。成因:在树脂加工时,施于织物之张力过大。(60)布面不平
外观:将全幅约1码长之织物,平展于一平台上,布身有呈现凹凸不平之现象,多发生于纬编织布。
成因:定型或树脂加工效果欠佳,使织物之纵横向收缩发生不一。(61)弹性不良
外观:具伸缩性之针织布,沿纵横向略作拉伸后,不能回复原状,且呈现皱纹。成因:1).织造所用之加丝,卷缩坚牢度较差。2).定型或树脂加工时,设定之温度过高,或织物受高温加热之时间过 久,使织物中之加工丝丧失部份回复性。(62)纸感(Paper Like)外观:织物布面平滑,且略挺硬,少伸缩性,如同纸张。
成因:供作织物之化学丝状纤维,在沸水中之收缩率甚低,例如仅达2~3%,故在其织物加工之过程中,无法充份收缩,使织物呈现纸感
:纺织品瑕疵——生成原因难以归属及专业加工者
1)油经
外观:在织物中经纱单独一段受到油脂等污染。
成因:纬纱在织造前,摇纱、络筒或络纬时,受到机械之润滑油类浸渍。(2)油纬
外观:在织物中纬纱单独一段受到油脂等污染。
成因:纬纱在织造时,摇纱、络筒或络纬时,受到机械之润滑油类浸渍。(3)油纱
外观:针织布中之纱,单独一段受到油脂等污染。成因:在织造前于络筒时或运送途中,受到油脂等之污染。(4)油污 外观:胚布或成品布,有滚状、片状面积大小不等之油污。
成因:1).织造或印染整理过程中,溅泼到润滑油类。2).运送途中受到油脂类之污染。(5)水渍
外观:胚布或成品布之布面,有被水浸渍后自然风干之痕迹。
成因:1).胚布或成品布,受到水之浸渍。2).胚布上之油经、油纬,或胚布与成品布上之油污,经洗涤后残留之痕迹。(6)摩擦痕(Chafe Mark)外观:在加工过程中,因织物受到摩擦而布面构成光泽、色相、组织 等之差异。
成因:1).在加工过程中,织物输送、放置受到意外之摩擦。2).利用文琪机染色时,椭圆轮与布匹间发生滑动。3).在各加工过程机器内,受到粗糙面之摩擦。(7)破洞
外观:胚布或成品布之布面,有经纱与纬纱被截断而形成之破洞。成因:运送或存放期中,受到尖锐物之碰撞。人力搬动时使用手钓。(8)折痕
外观:布面有一条折叠之痕迹,凸凹不平成一槽沟,较宽,非细线状。施以张力则平坦消失,常发生在布长之方向及一匹布之首尾。
成因:1).胚布折码成匹时,布面不平。经油压机打包时,所施之压过大。2).于前处理工程匹与匹间接缝处有皱折。3).前处理工程进布时开布器未将布幅充份开展,及进布时布匹所受之牵力过大。4).前处理工程中,机器洗槽中之导布辊不平行,或有弯曲。5).前处理工程中,机器压辊前之弯曲开布辊,调整之角度过大或过小,以及弯曲开布辊周面磨损,布匹在进入压辊前,未充份全幅平坦展开。6).使用回转圆筒烘干机布匹时,布匹有折皱状况,包绕于圆筒上。7).布匹拉宽或定型时,未将已产生之折痕拉平。(9)起毛不匀
外观:拉毛布、灯芯绒、天鹅绒、毛巾等起毛织物,毛簇或毛圈之长短、疏密有不均匀之现象。
成因:1).拉毛时织物有皱折,或织物所受之张力不均匀。2).灯芯绒、天鹅绒剪毛时未控制平齐。3).毛巾织造时,毛经所形成之毛圈大小不一。(10)脱毛
外观:剪毛织物之毛簇,有易于拔取脱落之现象。
成因:织物之组织设计不当,剪断后成毛簇之纱,所受之夹持力过小。(11)波纹
外观:在织物中有大片面积之纱支,发生移动不在原位,布面产生密 度不均一之波浪弯曲。在经纱远较纬纱为细,或经纱系丝状纤维,而 纬纱系纺纱之织物,最易发生。
成因:1).利用文琪染色机染色时,浴比过小,投入织物之长度过多。椭圆轮 转动太快。织物打结受到异常之张力。2).利用液流染色机染色时,浴比小投入布量多。喷嘴之喷流过强。3).开幅连续生产使用之导布器与开布滚辊,扩张之角度太大
第四篇:针织服装讲义
服装打版网制作
《针织服装设计》讲义
服装打版网制作
第一章针织服装概述
第一节基本概念及发展趋势
一、针织服装
• 针织服装包括用针织面料制作和
用针织方法直接编织成形的服装。• 针织是利用织针将纱线编织成线
圈并相互串套而形成织物的一种方法。
• 分经编和纬编两大类。
二、针织服装发展的主要特点:
(一)针织内衣外衣化
(二)针织毛衫时装化
(三)户外服装多样化
(四)针织服装绿色化 第二节针织面料的特点
• 针织面料质地柔软,有良好的抗皱
性和透气性,有较大的延伸性和弹性;轻薄面料悬垂性好、飘逸感强,穿着舒适、贴身和体,无拘束感,能充分体现人体的曲线。• 针织物分为手织和机织两种。• 针织面料的特点:
(一)弹性好
针织服装的弹性是针织服装的重要特点。其手感柔软,穿着舒适,能较好的体现人体曲线美。
(二)透气性和吸湿性好
(三)尺寸稳定性差
(四)脱散性大
(五)卷边性
第三节针织服装的设计要点 针织物和梭织物的比较 • 梭织物
也称机织物,是由两组互相垂直的纱线——经纱和纬纱交织而成。组织点是梭织物的最小基本单元。
• 针织物
是由线圈相互串套而成,线圈是针织物最小的基本单元。
• 针织物的延伸性比机织物大得多,能在各个方向延伸,有较大的透气性。
• 针织服装的设计要点
常采用针法与组织结构的变化、色彩变化等方法来丰富服装的实用功能和外观形态。
第四节针织服装的分类
一、根据类型分:
• 针织毛衣:如羊毛衫、羊绒衫、驼
绒衫等。• 针织运动服:竞技类专业运动服和
休闲运动服。• 针织时装:各类针织面料制作而成的时装外套。
• 针织内衣:各类内衣及棉毛衫裤
等。
• 针织T恤:各类T恤衫。
• 服饰配套用品:各类袜子、手套、帽子、头巾、围巾、披肩、领带等。
二、从原料上分:
1、棉针织服装
2、毛针织服装
3、丝针织服装
4、麻针织服装
5、锦纶针织服装
6、涤纶针织服装
三、从纺纱工艺上分:精纺类、粗纺类、花式线类
四、从款式上分:开衫、套衫、背心、裤子、裙子、套装等。
五、从装饰手段分:绣花、扎花、贴花、植绒、簇绒、印花、扎染、手绘等针织服装。
第二章针织服装的创意表达(略)
第三章针织服装设计的特点、方法与程序 第一节针织面料性能对服装制作的影响
一、拉伸性
• 针织物的拉伸性也称为弹性。弹性
针织面料手感柔软,穿着舒适,贴体合身,不防碍人体活动。
• 适合制作各种内衣、运动衣、休闲
装。
• 缝制时应根据服用要求选用线迹,易受拉伸的部位要选用与缝料拉伸相适应的线迹结构及弹性缝线,需要相对平整与稳定的部位线迹弹性要小,采用衬布、纱带等方法加固,防止拉伸变形。
二、脱散性
可采用包缝、绷缝或卷边,滚边,绱罗纹边等措施防止布边脱散。
三、卷边性
缝制时会影响缝纫的操作速度,降低工作效率。
四、透气性和吸湿性
在成品流通或储藏注意通风,保持干燥防止霉变。
五、钩丝与起毛、起球
织物在裁剪、穿着、洗涤时容易起毛。
六、抗剪性
七、维斜性
八、工艺回缩性
工艺回缩性是针织面料的重要特征,缝制工艺回缩率是样板设计时必须考虑的工艺参数。
第二节针织面料性能对服装款式造型的影响
一、轮廓造型
(一)直身式
•造型特点:直身式是以垂直水平
线组成的方形设计,是针织服装传统的造型风格。整体造型简洁明快,轮廓端庄大方。
• 材质选用:选用布料较为紧密、延
伸性较少的坯布。
• 服装类别:T恤衫、圆领衫、棉毛
衫、羊毛衫等。
(二)宽松式
• 造型特点:有简单的直线、弧线组
合成外形线,配以较大的放松度,人体三维趋于一致,形成宽松的式样。造型刚健、豪放、洒脱、大方。• 材质选用:面料厚薄亦可,如:针织人造毛皮、羊毛编织物、维编双面提花织物等。
• 服装类别:大衣、外套、家居服装
等。
(三)紧身式
弹性是针织物突出的特征,一般针织物的横向拉伸可达20%左右。紧身式是弹性针织服装所特有的造型:
1、紧身便装
春、秋、夏季的紧身上衣、裤子等,线条简洁自然、贴体流畅。
2、紧身运动装
用轻薄弹性针织面料制成的泳装、体操服、紧身运动服、巴蕾舞服等。能适应人体的多种活动要求,使人体美与造型美融为一体,使穿着者显得健美、修长。
3、矫形内衣
弹性面料是矫形内衣的手选面料,才采用超细纤维生产的面料,质地细密柔软、导湿性好,能紧贴肌肤调整约束肌肤调整肌肉的位置。如:文胸、各类袜子、束腰等。
二、服装的边口造型
边口是针织服装中一种装饰造型风格。
(一)罗纹饰边
• 采用罗纹布缝制领口、袖口、裤口
和下摆,它特有的伸缩性能适应人体头部、手部、腰臀处的大小变化,能方便的穿脱。
• 服装造型简洁、大方、完整,穿着
柔软舒适,行动方便,具有青春朝气、干练潇洒,一年四季适用。
(二)边口修饰的其他方法
1、滚边、加边
滚边或加边的布料可以与大身相同,也可采用罗纹回其他相适应的组织。
2、缝迹处理
采用弹性好、防脱散并有装饰作用的缝迹进行处理。
3、卷边利用
在羊毛织物上可利用针织织物的卷边性,使边口外翻形成有立体感的圆柱形边口。
三、面料织纹、镶拼的运用
(一)面料织纹的装饰性
针织面料独特的肌理效应,可设计出各种不同风格的产品,在织纹色彩上进行变化,可以得到典雅、粗犷、严谨或活泼等风格,织纹的组合变化与合理配置也增加了服装的装饰性和整体美。
新型针织面料如:花式纱线针织物、花色拉绒针织物、金银丝和五彩丝交织的针织物、大、小提花针织物等。
(二)异料镶拼
异料镶拼是利用针织面料不同性质、不同外观效应的组合,使服装具有使用功能,同时兼备装饰效果,是针织服装设计常用的手法。
1、不同性能的面料组合服装既具有面料质感的对比变化,又有使用功能。
2、异色镶拼
不同色彩的针织面料组合,色彩的变化是服装显得生动,给人以明快感。
3、花色面料镶拼
在印花或色织的面料中,同色或异色花型的花型大小以及花型形状有差异,运用差别进行规则或不规则的镶拼
4、不同材质的面料组合针织面料与梭织面料回皮革等镶拼,产生高雅优美或豪放强烈的装饰效果。
5、织造与印花面料镶拼
素色针织物与印花针织物或提花针织物与印花针织物镶拼,在对比中显示出特色。
(三)注重装饰(1)饰件添加
在式样平淡的服装上巧妙加配各种饰件。如:飘带、结、腰带、腰巾、加装饰纽扣等。
(2)装饰图案
装饰图案的方法,如:贴花、补花、织花素绣、彩绣、缎带绣、珠绣等。第三节针织服装结构设计的特点 特点:
(一)结构线表现形式简洁
1、针织服装中结构线的形式,多是直线、斜线或简单的曲线。有织物的悬垂与变形获得。
2、分割线用得较少,省道线尽量省略。 针织面料弹性、悬垂性好
针织内衣外形轮廓线及结构线不需过
多的结构线,面料的卷边性和脱散性不允许采用过多的结构线。
(二)围度的放松度较小
针织物胸、腰、臀等围度方面的放松度一般比梭织物小。
(三)规格尺寸为设计样板的主要依据
(四)样板设计应考虑的因数
1、缝纫损耗
为适应布料的拉伸性、防止脱散性,可使用多种方法缝制。
2、缝制工艺回缩性
3、面料的下垂性
轻薄柔软、伸缩性大的针织面料,样板的宽度要适当放出1-1.5cm,长度方向缩小1-1.5cm。
4、拉伸扩张
计算样板斜丝、横丝(如挂肩、领围)部位尺寸,应适当考虑拉伸扩张的因数。其数值在0.25-0.75cm之间。
(五)采用负板样来简化板数
(六)使用拼接方法
使用最多的部位是裤类产品中的裆。一般高级外衣裤和运动裤是不允许拼接的。
(七)缝制时辅料的加固或美化
(八)针织外衣制作的处理技巧
使用针织面料制作外衣,不宜使用推、归、拔、烫等技巧,可根据面料的弹性、悬垂等性能选用褶皱等方法处理。第四章 各类针织服装设计 第一节 针织毛衫设计
(一)概念与分类
针织毛衫是指用毛纱或毛型化纤纱等编织成的针织衣物。
一、针织原料分为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两大类。
二、针织服装的纱线分为传统纱线和花式纱线。
花式纱线是通过各种加工方法而获得的具有特殊外观、手感、结构和质地的纱线。其品种千变万化,一般由芯线、饰线和固结线3 者组合而成。
芯线是构成花式线的骨架,是饰线的依附体。
固结线是把饰线紧固在芯线上,使花形固定。
饰线是形成花式线效应的主体,也是花式线命名的依据。
特殊花式线主要是指金银丝、雪尼尔线等。金银丝主要是指将铝片夹在涤纶薄膜片之间或附着在涤纶薄膜上得到的金银线。它既可用于织物,也可用作装饰缝纫线,使织物表面光泽明亮。雪尼尔线是一种特制的花式纱线,即将纤维握持于合股的芯纱上,状如瓶刷,其手感柔软,广泛用于植绒织物和穗饰织物。
三、针织服装的纱线设计
1、从纱线的性能进行设计
(1)采用最为简单的平针组织结构, 利用纱线本身固有的特色、本色外观与舒适手感可使织物获得丰富多变的外观效果。(2)用同样成分、不同粗细的纱线, 合理分布在同一款式服装的不同部位, 展示出设计的节奏与旋律。
(3)用不同质地、同粗细(也可不同粗细)的纱线合理地编排, 由于不同质地的纱线光泽、质感不同, 可以达到丰富的视觉效果。
(4)将不同缩水率的纱线穿插应用在针织服装中, 采用最简单的纬平针组织编织后经过缩水处理, 缩水率小的纱线区域会凸起, 缩水率大的纱线区域会缩紧,可产生自然的凹凸效果。同类的还有采用弹性纱线和非弹性纱线的组合以及不同染色率纱线的组合。
2、利用花式纱线的丰富表现力进行设计花式纱线的创新主要是指颜色的配合和纱线的结构。在颜色的配合方面, 例如金银丝可产生奢华的效果, 闪光纱拥有金属光泽和滑爽质感, 有光丝和粘胶流光溢彩, 渐变色纱、段染纱线可打造不规则的机云斑, 不同颜色的两股纱线混织展现出色彩的空间混合效果。在纱线的结构方面, 例如极细纱呈现朦胧、半透明、妩媚的外观, 粗棒针纱拥有稚拙、原始、粗犷、雕塑、厚重的质感, 节子线、小圈珠线、毛圈纱则具有羽毛般的外观和俏皮风格, 斑点竹节纱和反光花式粗纱采用厚甸甸、波浪及疏松的结构, 具备“绞花”或“涂鸦”效果, 艺术味道浓郁。
第二节纬编针织物的组织结构
• 纬编针织物的组织主要分为:原组
织、变化组织、花色组织。原组织和变化组织合称为基本组织。• 原组织是针织物组织的基础,是由
最简单的线圈单元组成;变化组织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原组织复合而成;花色组织是在原组织或变化组织的基础上,利用线圈结构的改变或是另外编入一些色纱、辅纱而形成。
• 纬编基本组织分为纬平组织、罗纹
组织、双反面组织和双罗纹组织。
一、平针组织
•平针组织又称纬平组织、单面组
织,是针织物中最简单、最基本和最常见的单面组织。
•平针织物的横向延伸性大,有卷边
性,线圈断裂后容易脱散。
二、四平组织
四平组织又称罗纹组织,是双面纬编织物的原组织,是有正反面线圈纵行交替配置而成。
• 特点:具有较大的横向延伸性和弹
性,长用于边口设计和紧身型服装造型设计。
三、集圈组织
集圈组织是在针织物的线圈中有一个或几个未封闭的悬弧。
• 组织特征:集圈组织的花色较多,使用范围广,利用集圈的排列及使用不同色彩和性能的纱线,可编织
图案、闪色、孔眼和凹凸等效应的织物,使织物具有不同的服用性能与外观。
• 集圈组织的脱散性小,容易抽丝。
四、扳花组织
扳花组织又叫波纹组织,是使线圈产生交叉编织而成。
五、双鱼鳞组织也称双元保针。
特点:横向容易拉伸变形,服装的保型性降低,保暖性强,织物有丰满的厚实感,在棒针编织中应用广泛。
六、提花组织
提花组织是将纱线垫放在按花纹要求所选择的某些针上进行编织成圈;未垫放上新的纱线的织针不成圈,纱线呈浮线,处于不参加编织的织针后面,编织形成的组织为提花组织。可分为单面和双面。
特点:织物较厚实,不易变形,延伸性和脱散性小,有良好的花色效应。
七、空花组织
空花组织又称纱罗组织和挑花组织。是在维编基本组织的基础上,按花纹要求将某些线圈进行移圈形成的。
特点:利用移圈可编织各种不同花纹和形针织物。
第五章:针织服装造型设计 第一节毛衫服装设计
一、变化组织肌理设计
(1)凹凸肌理设计,这种设计可通过将多次集圈组织变化结合,产生浮雕感很强的凹凸立体效果;或选用同色不同收缩率的纱线交替编织也能产生凹凸的肌理效果,运用到服装局部产生类似盔甲样厚实的风格效果。
(2)利用钩针钩出镂空的花纹,或通过移圈织成有节奏的孔眼变化,形成不同图形的镂空效果,常用纬平针、双罗纹组织织成底色面料,设计出服装本身的造型,再用镂空组织外缚表面,突出肌理变化,底色与镂空之间,镂空与肤色之间因重叠而形成图形变化层次,这种肌理设计常用于女装设计,强调女性柔和的曲线。
2、纱线变化设计
纱线本身时粗时细,常编成纬平针组织已能充分表现出颗粒状肌理。3、透明面料设计
透明的面料经不同颜色的重叠,会出现多个色彩层次,透明面料与底色之间,透明面料与皮肤之间因重叠而增加多个色彩层次。、抽褶设计
在毛衫服装不同的部位抽褶产生特殊肌理效果,因无规则褶皱与疏密相配,产生局部浮雕感,丰富服装外型的层次感,另一方面服装随人体的起伏、凹凸所呈现出线条的律动,增加服装的视觉美感震撼力。5、围裹与缠绕设计
利用纬平针织物进行围裹、披缠设计是将羊毛衫服装从平面变为立体的一个常用手法。、与其他材质相拼形成特殊的对比效果 通常选用同一色或邻近色不同组织肌理的毛衫面料与皮革面料镶拼或与机织物面料组合,从材料光泽、触感上形成视觉对比,制成的服装也是近年流行的设计手法,可产生前卫、干练的设计形象。第二节针织T恤设计
• T恤是一种汗衫文化。
• 多用针织面料制作,如:全棉针织
布、棉与化纤交织针织布、丝织针织布和化纤混纺针织布等。
• 具有手感好、透气性强、弹性好、吸湿性强等服用特点。
• 穿着舒适、轻便、随意,特别受年
轻人的喜爱。
T恤可分印图案与不印图案两种,印图案T恤比较休闲,在不正式的场合穿着,表现出活泼、风格多样、个性强烈的着衣特色;不印图案的T恤比较正式,体现稳重、保守、成熟的风格。造型变化
• 整体结构的变化不大,以紧身型和
宽松型为主,局部结构的变化有多种形式,如:领、袖、下摆和局部分割的变化等。
装饰处理
• 装饰变化一般在领、袖、袋、肩、门襟、腰部、低摆和非结构线部位。
第三节 针织运动装设计
针织运动服,是指竞技类专业运动服和休闲类运动服.1、特点与分类
色彩和造型是运动服款式设计的重点,面料是既是满足造型的需求,也是功能服装设计必须考虑的方面。
专业运动服是参加各种竞技运动时穿的服装,休闲运动服是把运动服的式样与便装结合,有舒适随意的特点,包括一般日常休闲运动装和户外运动装。
2、造型变化
造型变化因不同用途而不同。
• 短跑与游泳、体操等项目服装的设
计要求贴身,尽可能减小摩擦阻力。
• 篮球和足球、乒乓球等项目服装的设计要求宽松、舒适。
• 冰滑运动服的设计不但要求内部
贴身,便于运动,整体还需体现优美、飘逸的美感,并和表现的内容与风格有机结合。
3、装饰处理
专业运动服的功能性第一,装饰性第二,主要表现在色彩和图案的变化上,一般有表现国籍的图案或服装品牌的商标和赞助商的广告。
休闲运动服的装饰较多,一般反映在领子、袖、袋、门襟、腰部、裤缝的变化上。
第四节针织内衣设计
针织内衣是指穿在外衣里面,紧贴肌肤的服装.具有保暖、整形、护肤等功能。
(一)针织内衣的功能及分类
1、基础内衣
基础内衣具有两种功能:一是修整人体的某些缺陷;另一种是辅助衣服的轮廓造型。
• 文胸是衬托女性胸部曲线最直接的基础内衣。
功能型—具有支撑乳房、防止下垂的功能。
调整型—有加层网衬,具有矫正并控制体型的特殊功能。
• 文胸主要组成部分:肩带、罩杯、衬垫、胸托、钢扣、装饰。• 束腰有调整腰、腹和臀部曲线,收
束腹部多余脂肪,提高臀部,纤细腰围的作用。
• 全身束衣可以全面地调整胸部、腰
部、臀部的三围。
• 腰封是为修饰腰部设计的基础内
衣。
2、装饰性内衣
装饰性内衣主要是衬衣裙。指穿在贴身内衣外面和外衣里面的衣服。
3、实用内衣
实用内衣具有保暖、吸汗、保持外衣清洁及形态自然的作用。主要类型有:汗衫、内裤、卫生裤、紧身衣等。
(二)造型和装饰处理
• 从造型上可采用省道转移和分割
线的变化来进行结构设计。
• 内衣的装饰手法主要有刺绣、褶
裥、镂空、辑线、滚边、镶条、贴花等。
流行方向:内衣外穿化、装饰化
第五篇:针织服装讲义2012
第一节
基本概念及发展趋势
一、针织服装
针织服装包括用针织面料制作和用针织方法直接编织成形的服装。针织是利用织针将纱线编织成线圈并相互串套而形成织物的一种方法
分经编和纬编两大类。
二、针织服装的起源
1.费尔岛花型—1588年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派征英国舰队,西班牙人教会苏格兰费尔岛佃农编织的织物。三种颜色以上的毛线编织而成
2.阿兰花—一种立体感很强的双面绞花组织,给人温暖厚实之感。距今有两千多年的历史。1589年,英国的威廉.李(William Lee),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手动式钩针针织机,从手工作业向机械化发展。1817年,英国的马歇。塔温真特发明了针织机和带舌的钩针,从手动式发展到自动式生产。
三、针织服装发展的主要特点:
(一)针织内衣外衣化
(二)针织毛衫时装化
(三)户外服装多样化
(四)针织服装绿色化 第二节
针织面料的特点
针织面料质地柔软,有良好的抗皱性和透气性,有较大的延伸性和弹性;
轻薄面料悬垂性好、飘逸感强,穿着舒适、贴身和体,无拘束感,能充分体现人体的曲线。针织物分为手织和机织两种。针织面料的特点:
(一)弹性好
针织服装的弹性是针织服装的重要特点。其手感柔软,穿着舒适,能较好的体现人体曲线美。
(二)透气性和吸湿性好
(三)尺寸稳定性差
(四)脱散性大
(五)卷边性 第三节针织服装的设计要点
一、针织物和梭织物的比较
梭织物也称机织物,是由两组互相垂直的纱线—— 经纱和纬纱交织而成。组织点是梭织物的最小基本单元。针织物是由线圈相互串套而成,线圈是针织物最小的基本单元。针织物的延伸性比机织物大得多,能在各个方向延伸,有较大的透气性。
针织服装的设计要点
常采用针法与组织结构的变化、色彩变化等方法来丰富服装的实用功能和外观形态。第四节
针织服装的分类
一、根据类型分:
针织毛衣:如羊毛衫、羊绒衫、驼绒衫等。针织运动服:竞技类专业运动服和休闲运动服。针织时装:各类针织面料制作而成的时装外套。针织内衣:各类内衣及棉毛衫裤等。针织T恤:各类T恤衫。
服饰配套用品:各类袜子、手套、帽子、头巾、围巾、披肩、领带等。
二、从原料上分:
1、棉针织服装
2、毛针织服装
3、丝针织服装
4、麻针织服装
5、锦纶针织服装
6、涤纶针织服装
三、从纺纱工艺上分:精纺类、粗纺类、花式线类
四、从款式上分:开衫、套衫、背心、裤子、裙子、套装等。
五、从装饰手段分:绣花、扎花、贴花、植绒、簇绒、印花、扎染、手绘等针织服装。
第三章 针织服装设计的特点、方法与程序
第一节
针织面料性能对服装制作的影响
一、拉伸性
针织物的拉伸性也称为弹性。弹性针织面料手感柔软,穿着舒适,贴体合身,不防碍人体活动。适合制作各种内衣、运动衣、休闲装。
缝制时应根据服用要求选用线迹,易受拉伸的部位要选用与缝料拉伸相适应的线迹结构及弹性缝线,需要相对平整与稳定的部位线迹弹性要小,采用衬布、纱带等方法加固,防止拉伸变形。
二、脱散性
可采用包缝、绷缝或卷边,滚边,绱罗纹边
等措施防止布边脱散。
三、卷边性
缝制时会影响缝纫的操作速度,降低工作效率。
四、透气性和吸湿性
在成品流通或储藏注意通风,保持干燥防止霉变。
五、钩丝与起毛、起球
织物在裁剪、穿着、洗涤时容易起毛。
六、抗剪性
七、维斜性
八、工艺回缩性
工艺回缩性是针织面料的重要特征,缝制工艺回缩率是样板设计时必须考虑的工艺参数。
第二节
针织面料性能对服装款式造型的影响
一、轮廓造型
(一)直身式
造型特点:直身式是以垂直水平线组成的方形设计,是针织服装传统的造型风格。整体造型简洁明快,轮廓端庄大方。材质选用:选用布料较为紧密、延伸性较少的坯布。服装类别:T恤衫、圆领衫、棉毛衫、羊毛衫等。
(二)宽松式
造型特点:由简单的直线、弧线组合成外形线,配以较大的放松度。造型刚健、豪放、洒脱、大方。
材质选用:面料厚薄亦可,如:针织人造毛皮、羊毛编织物、维编双面提花织物等。
服装类别:大衣、外套、家居服装等。
(三)紧身式 弹性是针织物突出的特征,一般针织物的横向拉伸可达20%左右。紧身式是弹性针织服装所特有的造型:
1、紧身便装
春、秋、夏季的紧身上衣、裤子等,线条简洁自然、贴体流畅。
2、紧身运动装
用轻薄弹性针织面料制成的泳装、体操服、紧身运动服、巴蕾舞服等。能适应人体的多种活动要求,使人体美与造型美融为一体,使穿着者显得健美、修长。在印花或色织的面料中,同色或异色花型的花型大小以及花型形状有差异,运用差别进行规则或不规则的镶拼。
4、不同材质的面料组合
针织面料与梭织面料和皮革等镶拼,产生高雅优美豪放强烈的装饰效果。
5、织造与印花面料镶拼
素色针织物与印花针织物或提花针织物与印花针织物镶
3、矫形内衣
弹性面料是矫形内衣的首选面料,采用超细纤维生产的面料,质地细密柔软、导湿性好,能紧贴肌肤调整约束肌肤调整肌肉的位置。如:文胸、各类袜子、束腰等。
二、服装的边口造型
边口是针织服装中一种装饰造型风格。
(一)罗纹饰边
采用罗纹布缝制领口、袖口、裤口和下摆,它特有的伸缩性能适应人体头部、手部、腰臀处的大小变化,能方便的穿脱。
服装造型简洁、大方、完整,穿着柔软舒适,行动方便,具有青春朝气、干练潇洒,一年四季适用。
(二)边口修饰的其他方法
1、滚边、加边
滚边或加边的布料可以与大身相同,也可采用罗纹回其他相适应的组织。
2、缝迹处理
采用弹性好、防脱散并有装饰作用的缝迹进行处理。
3、卷边利用
在羊毛织物上可利用针织织物的卷边性,使边口外翻形成有立体感的圆柱形边口。
三、面料织纹、镶拼的运用
(一)面料织纹的装饰性
针织面料独特的肌理效应,可设计出各种不同风格的产品,在织纹色彩上进行变化,可以得到典雅、粗犷、严谨或活泼等风格,织纹的组合变化与合理配置
也增加了服装的装饰性和整体美。
新型针织面料如:花式纱线针织物、花色拉绒针织物、金银丝和五彩丝交织的针织物、大、小提花针织物等。
(二)异料镶拼
异料镶拼是利用针织面料不同性质、不同外观效应的组合,使服装具有使用功能,同时兼备装饰效果,是针织服装设计常用的手法。
1、不同性能的面料组合
服装既具有面料质感的对比变化,又有实用功能。
2、异色镶拼
不同色彩的针织面料组合,色彩的变化是服装显得生动,给人以明快感。
3、花色面料镶拼
拼,在对比中显示出特色。
四、注重装饰
(一)饰件添加
在式样平淡的服装上巧妙加配各种饰件。如:飘带、结、腰带、腰巾、加装饰纽扣等。
(二)装饰图案
装饰图案的方法,如:贴花、补花、织花素绣、彩绣、缎带绣、珠绣等。
第三节
针织服装结构设计的特点 特点:
(一)结构线表现形式简洁
1、针织服装中结构线的形式,多是直线、斜线或简单的曲线。由织物的悬垂与变形获得。
2、分割线用得较少,省道线尽量省略。(1)针织面料弹性、悬垂性好
(2)针织内衣外形轮廓线及结构线不需过多的结构线,面料的卷边性和脱散性不允许采用过多的结构线。
(二)围度的放松度较小
针织物胸、腰、臀等围度方面的放松度一般比梭织物小。
(三)规格尺寸为设计样板的主要依据
(四)样板设计应考虑的因数
1、缝纫损耗
为适应布料的拉伸性、防止脱散性,可使用多种方法缝制。
2、缝制工艺回缩性
3、面料的下垂性
轻薄柔软、伸缩性大的针织面料,样板的宽度要适当放出1-1.5cm,长度方向缩小1-1.5cm。
4、拉伸扩张
计算样板斜丝、横丝(如挂肩、领围)部位尺寸,应适当考虑拉伸扩张的因数。其数值在0.25-0.75cm之间。
(五)采用负板样来简化板数
(六)使用拼接方法
使用最多的部位是裤类产品中的裆。一般高级外衣裤和运动裤不允许拼接
(七)缝制时辅料的加固或美化
(八)针织外衣制作的处理技巧
使用针织面料制作外衣,不宜使用推、归、拔、烫等技巧,可根据面料的弹性、悬垂等性能选用褶皱等方法处理。
第四章 针织原料与组织结构
第一节 针织原料与纱线
一、针织原料分为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两大类。
二、针织服装的纱线分为传统纱线和花式纱线。
花式纱线是通过各种加工方法而获得的具有特殊外
观、手感、结构和质地的纱线。其品种千变万化,一般由芯线、饰线和固结线3 者组合而成。
芯线是构成花式线的骨架,是饰线的依附体。固结线是把饰线紧固在芯线上,使花形固定。
饰线是形成花式线效应的主体,也是花式线命名的依据。 花式纱线的分类:
根据花式纱线的颜色和结构形态,可以分为3 类。花色线、花式线、特殊花式线
1、花色线
花色线是指按一定比例将彩色纤维混入基纱的纤维中使纱上呈现鲜明的长短、大小不一的彩段、彩点的纱线,如彩点线、彩虹线等。
2、花式线是利用超喂原理得到的具有各种外观特征的纱线,如圈圈线、竹节线、螺旋线、结子线等。此类纱线织成的织物手感蓬松、柔软、保暖性好,且外观风格别致,立体感强,既可做衣着面料,又可做装饰材料,既可用于轻薄的夏季服装,又可用于厚重的冬季服装。
3、特殊花式线
特殊花式线主要是指金银丝、雪尼尔线等。金银丝主要是指将铝片夹在涤纶薄膜片之间或附着在涤纶薄膜上得到的金银线。它既可用于织物,也可用作装饰缝纫线,使织物表面光泽明亮。雪尼尔线是一种特制的花式纱线,即将纤维握持于合股的芯纱上,状如瓶刷,其手感柔软,广泛用植绒织物和穗饰织物。
三、针织服装的纱线设计
1、从纱线的性能进行设计
(1)采用最为简单的平针组织结构, 利用纱线本身固有的特色、本色外观与舒适手感可使织物获得丰富多变的外观效果。
(2)用同样成分、不同粗细的纱线, 合理分布在同一款式服装的不同部位, 展示出设计的节奏与旋律。
(3)用不同质地、同粗细(也可不同粗细)的纱线合理地编排, 由于不同质地的纱线光泽、质感不同, 可以达到丰富的视觉效果。(4)将不同缩水率的纱线穿插应用在针织服装中, 采用最简单的纬平针组织编织后经过缩水处理, 缩水率小的纱线区域会凸起, 缩水率大的纱线区域会缩紧,可产生自然的凹凸效果。同类的还有采用弹性纱线和非弹性纱线的组合以及不同染色率纱线的组合。
2、利用花式纱线的丰富表现力进行设计
花式纱线的创新主要是指颜色的配合和纱线的结构。在颜色的配合方面, 例如金银丝可产生奢华的效果, 闪光纱拥有金属光泽和滑爽质感, 有光丝和粘胶流光溢彩, 渐变色纱、段染纱线可打造不规则的机云斑, 不同颜色的两股纱线混织展现出色彩的空间混合效果。在纱线的结构方面, 例如极细纱呈现朦胧、半透明、妩媚的外观, 粗棒针纱拥有稚拙、原始、粗犷、雕塑、厚重的质感, 节子线、小圈珠线、毛圈纱则具有羽毛般的外观和俏皮风格, 斑点竹节纱和反光花式粗纱采用厚甸甸、波浪及疏松的结构, 具备“绞花”或“涂鸦”效果, 艺术味道浓郁。
第二节
纬编针织物的组织结构
纬编针织物的组织主要分为:原组织、变化组织、花色组织。原组织和变化组织合称为基本组织。
原组织是针织物组织的基础,是由最简单的线圈单元组成;变化组织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原组织复合而成;花色组织是在原组织或
变化组织的基础上,利用线圈结构的改变或是另外编入一些色纱、辅纱而形成。
纬编基本组织分为纬平组织、罗纹组织、双反面组织和双罗纹组织。
一、纬平纹组织
纬平纹组织是单面针织物,是由连续的、结构相同的单元线圈串套而成的单面纬编基本组织。主要性能是:线圈易歪斜,卷边性明显(织物横列边缘卷向织物正面,纵行边缘卷向织物反面),脱散性大,延伸性大,在长度和宽度方面的延伸性大致相等,并可以形成结构、光泽明显不同的正、反面效应。
二、罗纹组织
罗纹组织是双面纬编织物的原组织,是有正反面线圈纵行交替配置而成。它的种类很多,常用n1+n2来表示,n1、n2分别代表一个完全组织正反面线圈的纵行数的组合;还包括由两个罗纹迭加而成的组织,如双罗纹织物。
特点:具有较大的横向延伸性和弹性,长用于边口设计和紧身型服装造型设计。
三、双反面组织
双反面组织是由正面线圈横列和反面线圈横列相互交替配置而成。
由于线圈的倾斜,使双反面织物的两面都由线圈的圈弧突出在外,是织物的纵向缩短,增加了织物的厚度和纵向密度。
四、集圈组织
集圈组织是在针织物的线圈中有一个或几个未封闭的悬弧。
组织特征:集圈组织的花色较多,使用范围广,利用集圈的排列及使用不同色彩和性能的纱线,可编织图案、闪色、孔眼和凹凸等效应的织物,使织物具有不同的服用性能与外观。
集圈组织的脱散性小,容易抽丝。
五、扳花组织
扳花组织又叫波纹组织,是倾斜线圈形成波纹状的双面纬编组织。
六、移圈组织
移圈组织是通过移动线圈形成的组织。主要花形有绞花、阿兰花等。
七、提花组织
提花组织是将纱线垫放在按花纹要求
所选择的某些针上进行编织成圈;未垫放上新的纱线的织针不成圈,纱线呈浮线,处于不参加编织的织针后面,编织形成的组织为提花组织。可分为单面和双面。
特点:织物较厚实,不易变形,延伸性和脱散性小,有良好的花色效应。
八、空花组织
空花组织又称纱罗组织和挑花组织。是在维编基本组织的基础上,按花纹要求将某些线圈进行移圈形成的。特点:利用移圈可编织各种不同花纹和形针织物。第五章
主要类别的针织服装设计
第一节
毛衫设计
一、变化组织肌理设计
(1)凹凸肌理设计这种设计可通过将多次集圈组织变化结合,产生浮雕感很强的凹凸立体效果;或选用同色不同收缩率的纱线交替编织也能产生凹凸的肌理效果,运用到服装局部产生类似盔甲样厚实的风格效果。
(2)利用钩针钩出镂空的花纹,或通过移圈织成有节奏的孔眼变化,形成不同图形的镂空效果,常用纬平针、双罗纹组织织成底色面料,设计出服装本身的造型,再用镂空组织外缚表面,突出肌理变化,底色与镂空之间,镂空与肤色之间因重叠而形成图形变化层次,这种肌理设计常用于女装设计,强调女性柔和的曲线。
二、纱线变化设计
纱线本身时粗时细,常编成纬平针组织已能充分表现出颗粒状肌理。三、透明面料设计
透明的面料经不同颜色的重叠,会出现多个色彩层次,透明面料与底色之间,透明面料与皮肤之间因重叠而增加多个色彩层次。四、抽褶设计
在毛衫服装不同的部位抽褶产生特殊肌理效果,因无规则褶皱与疏密相配,产生局部浮雕感,丰富服装外型的层次感,另一方面服装随人体的起伏、凹凸所呈现出线条的律动,增加服装的视觉美感震撼力。五、围裹与缠绕设计
利用纬平针织物进行围裹、披缠设计是将羊毛衫服装从平面变为立体的一个常用手法。
六、与其他材质相拼形成特殊的对比效果
通常选用同一色或邻近色不同组织肌理的毛衫面料与皮革面料镶拼或与机织物面料组合,从材料光泽、触感上形成视觉对比,制成的服装也是近年流行的设计手法,可产生前卫、干练的设计形象。第二节
针织T恤设计
中英文中都保留了“T”字,是对T恤外形最为形象的说明和标注,而“恤”的英文“shirt”最先为男士用服,而后才成为不分性别的中性服装。
T恤是一种汗衫文化。
多用针织面料制作,如:全棉针织布、棉与化纤交织针织布、丝织针织布和化纤混纺针织布等。
具有手感好、透气性强、弹性好、吸湿性强等服用特点。穿着舒适、轻便、随意,特别受年轻人的喜爱。
一、T恤的分类
1、根据图案分:
T恤可分印图案与不印图案两种,印图案T恤比较休闲,在不正式的场合穿着,表现出活泼、风格多样、个性强烈的着衣特色;不印图案的T恤比较正式,体现稳重、保守、成熟的风格。
2、从T恤经营范围上分:(1)商品T恤(2)广告T恤(3)旅游T恤(4)团体T恤
(5)主题T恤(6)品牌T恤(7)艺术T恤
3、从T恤的设计风格上分:
(1)经典风格(2)柔美风格(3)运动风格(4)民族风格(5)浪漫风格(6)军装风格
(7)前卫风格(8)现代风格
二、T恤的设计要领
1、T恤的款式变化
变化通常在领口、下摆、袖口以及下摆和局部分割造型上,整体结构的变化不大,以紧身型和宽松型为主。
T恤可以分为背心式、有袖式、露腹式三种形式。
2、装饰变化及手法
装饰变化一般在领、袖、袋、肩、门襟、腰部、低摆和非结构线部位。
T恤的装饰手法有:平面装饰、半立体装饰、立体装饰。平面装饰主要指的是面料本身的色彩、图案,在T恤中还表现为印花图案装饰;半立体装饰主要指的是我们在设计制作过程中运用的诸如线迹、蕾丝、缎带,以及对面料进行二次造型后的褶裥等等;立体装饰主要是指相对于T恤独立存在的,诸如一些胸花、项链、腰带、编结饰品等等,涉及配饰领域。
第三节
内衣设计
针织内衣是指穿在外衣里面,紧贴肌肤的服装,具有保暖、整形、护肤等功能。一是修整人体的某些缺陷;另一种是辅助衣服的轮廓造型。
(一)针织内衣的功能及分类:
文胸 内裤 束身内衣 装饰内衣
1、文胸是衬托女性胸部曲线最直接的基础内衣。功能型—具有支撑乳房、防止下垂的功能。
调整型—有加层网衬,具有矫正并控制体型的特殊功能。(1)文胸的基本结构
由肩带、罩杯、衬垫、侧比、胸托、钢扣、装饰等组成。(2)文胸的分类
根据有无钢圈分:有钢圈与无钢圈
据罩杯的分:全罩杯文胸、3/4罩杯文胸、1/2罩杯文胸、5/8罩杯文胸、三角罩杯文胸
根据款式分:普通型、两用型、加垫型、无缝型、腰封型、钢托型、前扣型、无托型、V字型
根据罩杯的裁片分割分:T字分割、左右分割、上下分割、斜分割
根据使用材料分:模杯文胸、夹棉文胸、单层文胸 根据肩带分:可拆卸肩带文胸与不可可拆卸肩带文胸 根据功能分:基础文胸、哺乳文胸、矫形文胸、运动文胸、粘贴硅胶文胸
2、内裤
(1)内裤有清洁护肤的功能,调整腰、腹和臀部曲线,收束腹部多余脂肪,提高臀部,纤细腰围的作用。(2)内裤的分类 基础内裤 情趣内裤
调整型内裤:束裤按照腰位的高低分为高、中、低腰三种;按照裤脚的长度分为丁字裤、平角裤、高角裤。
3、束身内衣 可以全面地调整胸部、腰部、臀部的功能。
分为腰封内衣与连体、半连体内衣。
4、装饰型内衣
根据着装环境分为:内装饰和外装饰
内装饰包括带衫、吊袜带、衬裙等,是配合外衣穿用或具有一定的装饰性和衬托作用的内衣形式。外装饰包括睡衣、家居服等。
(二)内衣设计
1、内衣造型要素的应用 点:结构的点和装饰造型的点
线:具有丰富的视觉表现力,起到结构分割和装饰的作用。表现为外轮廓线、工艺线、开刀线、省道线、褶涧线、装饰线、肩带线、面料图案线等。
面:可分为方、圆、三角,多边以及规则和偶然形等。
2、内衣设计风格
经典风格、前卫风格、运动风格、装饰风格、民族风格、简约风格
经典风格——传统、高雅、精致
款式:线条流畅富有美感,稳定性、整体性 面料:刺绣花边、手感滑爽弹力面料、针织印花 色彩:低调优雅
图案:花卉、卷草纹样、小圆点、方格纹 前卫风格——个性、创新、反叛、刺激
款式:各种元素的混搭
面料:新型面料、金属纤维、防紫外线水洗、做旧面料 色彩:强调色彩表现力 图案:个性、街头、涂鸦
运动风格——运动的功能性、舒适、轻松
款式:符合人体运动需要
面料:吸湿性,透气性 色彩:对比性更强
装饰风格——柔美、浪漫、华丽
款式:多变化,富有艺术感
面料:弹性印花面料、各种肌理效果和装饰感面料 色彩:粉色系列、高纯色
装饰:蕾丝、花边、褶皱、层次、渐变 民族风格——田园、自然、民俗味
款式:质朴、民族造型
面料:花色针织弹力面料、绣花面料、手工面料 色彩:泥土色、米色、橘色、玫瑰红的高彩色 图案:果实、花草、民族纹样 简约风格——精炼、自然、合体
款式:线条简炼干净、强调整体性 面料:光感面料、质感强 色彩:明亮的片色
3、内衣的装饰设计
主要手法有:褶皱、绣花、分割拼贴、蕾丝、绳带、缎带、珠绣、嵌牙、滚边、缠绕等
4、内衣的发展方向:
绿色化、装饰化、外穿化、功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