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铝加工行业的节能减排-铸轧机生产线的循环水的回用
关于铝加工行业的节能减排-铸轧机生产线的循环水的回用系统及熔铝炉、保温炉的除尘系
统
【摘要】当前全社会倡导低碳环理念,作为铝加工行业应该充分做好节能减排工作,节能减排是铝加工企业当前的战略任务,必须通过技术创新、设备改进、资源利用等方面多作文章作好文章。从而实现真正的铝加工企业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当前铝加工行业应该从铸轧机生产线的循环水的回用系统及熔铝炉、保温炉的除尘系统方面出发,实现技术革新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关键词】节能减排;铸轧机生产线;除尘系统
节能减排成为当今铝加工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人从铸轧机生产线的循环水的回用系统及熔铝炉、保温炉的除尘系统两方面出发,设计了一些新方法和策略从而达到铝加工企业做到环保节能减排。
一、铸轧机生产线的循环水的回用系统 铸轧机应该实现闭路循环,这样就可以实现水不和大气接触的目标,从而实现水的无污染,无污染就可以充分实现回收循环利用。铝铸轧机的铸轧辊肩负着水冷结晶器任务和普通热轧辊任务,因此在结晶过程中液态金属与轧辊之间就会产生强烈的热交换,这就要求具备足够压力及流量的循环冷却水来实现冷却轧辊辊套的作用,从而保证铸造过程能够稳定有效连续地进行工作。热交换过程主要走向是:液态金属到铸轧辊套然后循环冷却。因此在这样的环境下板式换热器降温方式主要依靠借助厂区循环水泵站提供的冷却水(二次水),这二次水可以通过循环系统产生,而不需要重新加水,这样就可以充分实现水循环。通过板式换热器换热,这样就可以使一次水冷却降温,因为只有降温的水才可以进入循环系统实现而次水利用。这种降温方式的利用可以实现水资源的二次利用,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其原理设计图如图1所示。
图2铸轧机生产线的循环水的回用系统
在水循环利用过程中一个重要的难题就是如何实现冷却,为更好的实现冷却更好的实现水循环利用专门设计了一个密闭冷却塔,这个冷却塔的物理模型将按照一定设计规则来实现,具体如图2所示。主要设计了降温的一次水进人首先进入到密闭冷却塔的冷却盘管中,这样循环泵就会将冷却塔底池中的二次水转抽吸到喷淋管中,而喷淋所处的位置比较特殊,专门把其放在冷却盘管的外表面,这样就可以吸收盘管内一次水的热量,从而促使一次水的温度得到有效降低。在这样的模式下可以依靠安装在挡水板上方的风机来发挥其抽吸作用,从而使空气产生自下而上作用,达到流经冷却盘管的目地,一次水就会在显热和潜热之间产生交换,这样做就会产生双重效果,一方面可以达到强化冷却盘管外表面的放热目地,另一方面可以及时带走蒸发所形成的水蒸汽及其热量,从而加速水分的蒸发,显著提高其冷却效果,实现铸轧机生产线的循环水的回用。
图2 密闭冷却塔设计原理
在实际的工程项目中要实现铸轧机生产线的循环水的回用不仅要达到工艺用水水温的要求就可以了,还要依据建设项目的具体状况选择最合适的降温方式和方法。应此在设计过程中专门通过二次冷却来实现水循环系统的回用,这样设计过程中就需要通过板式换热来处理,从而达到却铸轧机闭路循环水,这样一改就可以充分利用厂区的循环水泵站水源,可以达到循环利用和集中维修维护,从而减少了减少铸轧车间各种复杂的辅助工作。这样就可以充分弥补单一的铸轧项目的缺陷和不足,这样可以在原有循环冷却水的基础上铺设管道,从而解决循环水密封冷却系统作用,这样就可以有效抵制湿球温度较低的地方,从而实现密闭冷却塔的更好的效果,为铸轧机生产线的循环水的回用提供了技术通道支持。
二、熔铝炉、保温炉的除尘系统
熔铝炉、保温炉的除尘系统的有效设计利用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熔铝炉、保温炉的除尘系统一帮选用电能比较合适;这样有二方面好处,一方面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另一方面有利于控制铝液中的氢含量;这样同比其他燃料就可以实现保温炉内减少金属铝损耗达到50%以上,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就会显著提高;从而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达到减少气体的排放量的目地,实现环境保护功能。
熔铝炉、保温炉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煤气,如果没有防尘系统,这样煤气就会排放到空气里从而造成环境的污染,因为煤气的物质含量比较复杂,比如有化学能、热能、机械能和粉尘。为了达到环境保护的目地,熔铝炉、保温炉必须要有防尘净化系统。过去一般采取湿法除尘工艺,这样的传统方法可以就会浪费和消耗大量的水资源,从而还会产生二次污染,比如泥、水等。传统方式煤气的利用率只能达到30%左右,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因此为了解决资源浪费状况。必须采取积极措施。
其一、通过半净煤气的调节
高炉冶炼过程中所产生的煤气通常叫做荒煤气,这样的荒煤气通过重力除尘器除尘净化后的煤气叫做半净煤气。半半净煤气通过煤气管道和袋式除尘器除尘净化后就会精除尘。这样的过程就可以实现煤气的除尘效果。在除尘过程中要控制除尘器筒体的温度通常控制在100摄氏度和280摄氏度之间。温度过高过低都会影响到除尘效果。
其二、通过合理选择除尘器箱体阀门来达到除尘的目地 袋式除尘器箱体煤气在和阀门进行交换的过程主要表现在,当滤袋出现异常问题需要更换的时候可以通过调节阀门来达到控制的目的,因为阀门可以随时切断和打开煤气通道。由于煤气自身的特性比较特殊,比如剧毒特性、含尘浓度高特点。这就要求在开启和关闭阀门的过程要快速,同时要严密。因此这些特征就决定了在阀门设计过程中要有一个盲板切断扎。由于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煤气压力比较大,这就要求必须要有一个盲板切断扎来有效控制其压力,从而实现除尘的效果。在设计过程还有一个直板蝶阀,这个直板蝶阀应该设计一个不密封的设备,这样直板蝶阀即使在关闭的状态下箱体内的煤气压力也不会出现降低,这样当盲板阀门进行置换的时候,就会有部分煤气外露,这些煤气的含尘量会很高,就可以通过直板蝶阀来实现除尘效果。
其三、通过保温方式实现节能除尘 在熔铝炉、保温炉的设计过程中应该考虑其保温效果,这样就可以除尘,防止煤气外露,有可以实现节能。要实现保温必须要在箱体下锥体和中间灰斗之间设置一个双重保温系统来达到保温的目地。一旦保温系统建立,就会有效实现熔铝炉、保温炉特性,就会有效控制煤气外露。另外还可以通过设计一个带夹层的双层结构来实现保温。如果通入蒸汽的话,蒸汽就会出现内渗外露,内渗会造成粉灰潮湿,从而不能除尘。外露会影响整个生产环境和美观。因此通过分析推理可以得到,可以充分利用除尘灰的残余热值来发挥其余热效果。通过除尘灰余热的利用完全可以发挥其自身余热作用来达到除尘的效果。这样的设计就完全取消了蒸汽保温系统,避免了其严重的负作用,这样在生产实践中既发挥了余热作用,有节约了资源,又达到了除尘效果。
其四、通过改进卸灰设备来达到除尘
图3 直齿条和斜齿条
此方法改进关键是对叶轮给料机进行设计和调整,将叶轮给料机的直齿条通过技术改造变成斜齿条(如图3所示)。然后在除尘器中间的灰斗下端重新设置叶轮给料机,这样就可以作为中间灰斗节约大量的传输动力。这样只要保证叶轮给料机无故障正常运转,就可以实现除尘效果。直齿叶轮给料机在运行过程中主要是通过离心力和灰尘自身重力来防止灰尘的沾附。这样灰层在离开齿间的时候就会产生流动,在流动过程中灰尘就很难控制,而斜齿叶轮给料机在运行过程中仅考其离心力和灰尘自身重力就不能让灰尘脱离齿间,所以就会更好的实现除尘的效果。在除尘过程还有一些问题需要注意比如除尘器压差问题,系统的压力信号检测,每个箱体上的内花板上的灰尘量都会影响到除尘的效果。所以在改进设备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对除尘效果的影响才能更好的实现熔铝炉、保温炉的除尘。
参考文献 [1]日本工业炉协会编.《工业炉手册》.冶金工业出版社,2008年4月版. [2]《有色冶金炉设计手册》.冶金工业出版社,2007年9月版. [3]王祝堂,田荣璋主编《铝及其合金的加工手册》.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4]姜正候主编.《燃气工程技术手册》.同济大学出版社,2007年5月版. [5]《铸锻造》2007,V01.323,N010,9~13(日刊).
第二篇:电镀行业的节能减排
电镀行业的一些清洁生产和节能减排措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指出清洁生产是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取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这一定义概述了清洁生产是从生产过程中的原辅材料和能源、技术工艺、设备、过程控制、产品、废弃物、管理、员工等八个方面通过审核咨询,发现问题,寻找清洁生产机会,提出并实施切实可行方案,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电镀行业是当今全球三大污染行业之一,在清洁生产和节能减排方面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做,也有大量的措施可以实施。电镀行业的生产企业和设备企业在清洁生产、节能减排方面做了较多的研究,应用了一些新的工艺和技术。
1、无氰电镀工艺的推广应用,特别是无氰镀锌基本上代替了有氰镀锌,减少了氰化物的排放。
2、低铬/三价铬钝化工艺的应用,减少了铬的排放。
3、工件的清洗采用喷洗、多级逆流漂洗等形式,可同时通过自控技术根据工件量对用水量进行控制,杜绝长流水现象,大大节约了清洗用水,同时减少末端污水处理的费用。
4、压缩空气的搅拌采用自控技术控制,需要时才开启,节约能源。
5、热能的回收技术,对冷冻机、空压机等热能进行回收,可节约部分能源。
6、电镀废水经预处理、深度处理后达到漂洗水标准,可直接回用于生产线,取代生产线的自来水洗部分用水。通过国内企业的研究和实施案例,回用率可达70%,电镀废水中水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可节约电镀行业60%~70%的自来水用量,同时大大减少排污,建设中水回用项目,才能保证电镀生产的稳定可靠进行,解决目前电镀生产存在的问题,提高企业竞争力,才能促进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取得较好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陕西昕宇表面工程有限公司的电镀废水中水回用技术走在国内前列并有多项成功运行案例。
7、通过电镀园的建设,集约化生产,集中废水处理,减少小型电镀企业乱排、偷排的现象。
8、镀槽、过滤机底部设置托盘防漏、杜绝管道跑冒滴漏现象也是清洁生产的措施之一。
9、在不影响工艺的情况下采用高频开关电源取代高能耗可控硅电源,节约电耗。
“节能、降耗、减污、增效”,从企业的自身内部寻找清洁生产机会,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取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企业营运成本,提高产品的高附加值,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同时也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第三篇:水泥行业节能减排
水泥行业节能减排、清洁生产的现状及展望
1.我国水泥行业的现状
我国是水泥生产和消费大国,水泥的产量近年来一直稳居世界的第一位。作为经济建设的最基本的原材料,目前国内外尚无一种材料可以替代其地位。水泥工业也已经成为了衡量国家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准。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的经济建设规模不断地扩大,并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水泥工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尽管我国水泥工业的发展比较迅速,但是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我国水泥行业集中度低,很多生产企业的规模较小、产品的档次比较低且有很多水泥达不到国家标准;有一些企业生产能力落后科技含量低,这些企业占据了相当一部分比重;水泥产业的布局不合理,产能分配不均匀;水泥生产企业的能耗比较大、资源的浪费现象严重还严重的污染环境等。水泥生产资源浪费严重,环境污染大 虽然我国在积极发展新型干法水泥,但水泥行业很多小水泥生产厂家仍采用小立窑和湿法窑等落后的工艺。这些落后的工艺能耗比较高,且热量不能得到很好地利用,造成我国水泥工业整体能耗比较高。水泥工业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是粉尘和废气的污染。水泥行业粉尘的排放量在我国工业行业粉尘排放量中占据了很大的比重。目前我国雾霾天气逐渐增多,国家对环保问题也更加的重视,在国家的严格控制下,虽然水泥生产中的粉尘排放量逐渐降低,但是污染问题仍然很严重。由此得出,水泥工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迫在眉睫。
2.水泥行业清洁生产
水泥工业的清洁生产是指在水泥生产过程中,通过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装备、加强质量管理,合理使用原料和燃料、在符合相关标准的条件下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废弃物,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污染物产生,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产品性能与质量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并在使用时对人类和环境无毒无害。水泥工业为“两高一资”行业,其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是水泥、熟料生产造成的环境污染及矿山开采造成的生态破坏。由此,可知水泥工业实施清洁生产不仅可以降低能耗、物耗,减少污染物的排放,而且有助于减缓矿山生态的破坏,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提高企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可产生明显的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
清洁生产在水泥行业中的作用:
(1)实施清洁生产可以使水泥工业的环保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效减轻水泥工业的环境负荷。
(2)实施清洁生产可以在源头预防,避繁就简、去难就易,是水泥工业的环保工作技术难度减小。
(3)用清洁生产的方法预防污染比仅用末端处理的方法治理污染可大量节省资金。
(4)用清洁生产的方法预防污染可以节约资源、能源,降低产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从而提高了企业治理污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清洁生产是循环经济的基础。
清洁生产彻底改变了过去那种被动的、滞后的污染控制手段,清洁生产全方位、全过程地将产品的生产、使用和环境减负、环境污染融为一体,以降低在整个生命周期内对环境的负荷和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它强调在污染生产前进行综合预防,有效地防治或减少污染的生产和对环境的影响。这一主动行动经国内外许多实践证明能节约资源、能源,产生经济效益。因而实行清洁生产是从根本上控制污染、降低整个工业活动对人类和环境风险、促进工业生产和环境协调发展最有效的手段。
3.目前水泥清洁生产技术
目前在水泥工业运用比较常见的清洁生产技术有:
(1)大力发展大型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工艺。新建、扩建、改建窑外分解窑,增加新型干法生产水泥的比重是提高水泥生产技术水平,降低能耗的主要途径。
(2)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的运用,充分利用窑炉预热器和篦冷机的排风余热。该项技术使能源回收水平可达35~40kW·h/t 熟料。
(3)采用低阻高效的多级预热器系统和控流式新型篦冷机以及多通道喷煤管的应用,都能有效地降低水泥熟料的生产热耗。
(4)用高效粉磨机取代低效的球磨机,降低粉磨电耗。粉磨是水泥生产中主要的耗电工序,约占综合耗电量70%。我国水泥企业原来大多是采用低效的球磨机,效率只有3%~5%,现在普遍采用立式磨、辊压磨、挤压磨、高细磨等代替原有的球磨机;以大磨机取代小磨机,淘汰直径小于1.83 m 的小型球磨机; 改进粉磨工艺流程,增添预破碎机、选粉机;采用耐磨钢球、耐磨衬板及节能型衬板等。(5)同时,在水泥工业积极推动企业规模化,生产设备趋向大型化、生产过程向自动化和智能化发展。通过这些有效的手段,得到明显的规模节能降耗效益。在水泥流通领域,要发展散装水泥等高效率低损耗的物流体系,建立好废旧建材的回收利用体系。以上新技术的成功运用,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社会的技术进步。能使水泥按建筑设计要求正常水化、硬化,水泥石的结构致密度达到工程质量的要求。
4.生产工艺的优化
技术创新,积极发展节能减排技术,为实现水泥产品和水泥行业的“再利用”提供技术保障。
(1)改造粉磨工艺,发展粉磨技术减少电耗。在水泥生产中,每生产1吨水泥大约需要粉碎各种物料3~4吨,粉碎工艺过程的电耗占生产总电耗的60%~70%。选择先进的粉碎工艺,简化粉碎流程,改善传统粉碎作业方式,提高粉磨效率、降低粉磨电耗,已成为实现水泥生产节能降耗的关键。因此,水泥企业可以从改造磨前预粉碎工艺、球磨机内部改造和选粉机改造等三个方面来着手,进行粉磨工艺的生态改造,实现节能降耗。
(2)发展新型干法水泥技术,保障水泥产品质量,实现水泥行业节能减排。新型干法水泥是指采用窑外分解的新工艺生产水泥,其生产以悬浮预热器和窑外分解技术为核心,采用新型原料、燃料均化和节能粉磨技术及装备,全线采用计算机集散控制,实现水泥生产过程自动化并高效、优质、低耗、环保。该技术优点为迅速,热效率高,单位容积较湿法水泥产量大,热耗低。发展新型干法水泥生产技术,一方面能消耗工业废渣和一定量的城市生活垃圾,另一方面与立窑相比,劳动生产率高5-6倍,能耗低,粉尘排放仅为立窑的1/5~1/10,产品质量稳定,强度标号高。
(3)建立生态产业链,实现水泥工业企业的“资源化”。仿照自然生态系统食物链和食物网,使一家企业的废物(输出),变成另一家企业的原材料(输入),形成“共生工业链”,实现系统物质流和能量流综合协同的封闭循环,即企业之间的共生原则。这就是“生态产业链”。它既是一条能量转换链,也是一条物质传递链。物质流和能源流沿着“生态产业链”逐级层次流动,原料、能源、废物和各种环境要素之间形成立体环流结构,能源、资源在其中反复循环获得最大限度的利用,使废弃物资源化实现再生增值。
5.水泥行业发展趋势
5.1水泥行业产业结构调整
我国提倡可持续发展,水泥行业已经发展到了全行业产能过剩的阶段,需要进行大规模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未来水泥行业的发展应该执行“控制总量,调整结构”的政策。即在总量上应满足社会的需求,同时改进水泥行业的产业结构,取缔小的水泥生产企业,支持大企业的发展壮大提高他们的竞争力。未来产品质量不稳定和环保不达标的落后的生产线将会被淘汰,新工艺会被广泛运用。水泥企业也会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最终形成以大集团为主导的区域性市场格局,使产业由追求量的增加转变为追求价值的增长。
5.2加大水泥行业技术创新
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对实现产业升级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至关重要。我国水泥行业要把技术创新放在重要位置,水泥生产企业一方面要建立和完善整体的自主创新体系,建立创新平台,加大自主创新投入,另一方面积极引进先进的人才与技术,加大集成创新力度。用先进的技术、新的工艺和新设备改造传统的产业。要密切的关注世界科技发展的动向和市场的需求,在节约能源和资源、减少环境污染等方面来提高产品的质量。
5.3注重优质水泥的生产
虽然我国水泥行业整体产能过剩,但是大部分都是普通水泥,优质水泥很少,导致优质水泥的缺口很大。而且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和水泥的质量也有很大关系,混凝土强度每提高一个等级,水泥和钢筋的用量就会减少百分之十到百分之十五。采用优质的水泥减少了资源的使用量,符合我国节能减排的政策和可持续发展的标准。
5.4发展绿色水泥工业
水泥行业的绿色工业是指水泥企业不对人类社会和环境带来负面的影响同行是又做出贡献。未来我国的水泥工业一定会向绿色工业发展。首先要最大限度的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从现在的水泥生产技术要求来看,并不需要非常优质的原料,可以采用较低品质的原材料来代替粘土和石灰石的配料,以起到节约资源的作用。其次是采用绿色能源和可燃废弃物燃料,充分的利用再生资源,并加强余热的利用,利用余热发电,最终达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最后要加强对污染物的处理。各个水泥生产企业都要强制性的安装运行可靠、收尘效率高的电收尘器,减少粉尘的排放。减少对大气的污染。最终实现水泥产业的绿色工业,这样水泥企业才能存活得更长久。
6.结语
水泥工业的清洁生产机会和潜力很大,从原料加工到成品出厂,从领导干部到岗位操作工,需要每个人在各自岗位上积极的投入与参与,使企业生产的每一道工序和每一个环节都处在最佳状态,只有这样,清洁生产的实施才能真正收到实效,才能使企业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加快推进水泥工业企业的节能减排刻不容缓。运用循环经济理论,以“3R原则”为指导,通过清洁生产,实现水泥工业的“减量化”;技术创新,促进水泥工业的“再利用”;建立生态产业链,实现水泥的“再循环”以及政府政策的引导等途径,探究一条能推进贵州省水泥工业企业节能减排的有效途径。再循环原则,属于输出端方法。通过把废物再次变成资源,以减少最终处理量,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把已完成使用价值的物质返回到工厂,经处理后再融入新的产品之中。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废品的回收利用和废物的综合利用。“3R原则”的生产模式,从设计、原料、工艺、技术进步和生产管理等各个环节入手,把污染尽可能控制在生产过程中,使生产过程中排放的污染物最少化,对环境和人类的危害最小;同时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并保护生态环境。
第四篇:运输行业节能减排工作总结
为响应国家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谐社会,推进我区交通运输行业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保障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我局紧紧围绕“节能减排,科学发展”这一主题,广泛宣传,营造节能减排工作的良好氛围,把节能减排工作始终贯穿于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之中。现将一年的节能减排工作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精心组织。我局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工作,把加强节能减排工作做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节能降耗,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努力抓好、抓实、抓出成效。为进一步搞好节能减排工作,局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副局长任副组长,各科、室、队、所负责人为成员的“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并结合上级文件精神,制定了《市区交通运输局公路运输管理所节能减排工作实施方案》等,明确了交通节能减排主要工作目标任务和措施,责任到人,从而使节能减排工作落到了实处,并及时指导交通系统公交、宏达运输企业,认真落实上级节能减排各项工作。
二、对超期服役的客运车辆强制退出运输市场,排放不达标的老旧车辆强制报废。鼓励发展封闭、箱式、罐式专用货车运输,引导运输经营者逐步淘汰老、旧车型,20xx年累计淘汰黄标车车辆816辆。
三、新进入道路运输市场的车辆必须在交通运输部公布的燃料消耗达标车型内的车型。严格《道路运输车辆燃料消耗量检测和监督管理办法》,禁止高油耗客、货车辆进入道路运输市场。严格市场准入条件和车辆检验标准,积极推广节能型、环保型车辆,对技术落后,单位能耗高,环境污染大的车辆,逐步淘汰出运输市场。货运车辆百公里燃料消耗量比2005年下降了10.6%。
四、加大宣传、鼓励出租车、公交车油改气,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等清洁燃料汽车,减少道路营运车辆的二氧化碳排放污染,倡导绿色、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公交汽车天然气燃料车辆已达100辆,区华润公交车用燃气有限公司已建设完成,日供气30000方,全区499辆出租汽车全部更新为双燃料车辆。
五、强化车辆二级维护制度。为进一步提高我区道路运输车辆的技术水平,减少燃料消耗,推进资源节能型、环境友好型行业建设,加强道路运输车辆节能降耗管理。我局建立并落实了车辆燃料消耗限值标准执行工作目标责任制,与各相关单位签署了车辆燃料消耗限值标准执行工作目标责任书,并通过电视台、张贴宣传单、发放明白纸等多种形式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发动,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引导道路运输经营者主动淘汰高油耗车型,各基层站所能够强化对营运车辆二级维护的监管力度,运输经营者能够严格按照《省道路运输车辆维护管理规定实施细则》对营运车辆进行周期性二级维护;维修企业、检测站严格按照《汽车维护、检测、诊断技术规范》对车辆进行二级维护作业和竣工后的检测,严格按照检测合格后方可发放二级维护竣工出厂合格证之规定办理。汽修所能够严格加强对二级维护的监督和检查,一经发现违规行为将按相关规定对其进行处罚,直至取消经营资质。
六、创建节约型机关,为行业节能减排工作做好表率。我局组织各科、室、队、所认真学习、落实节能减排工作精神,广大干部职工,机关全体干部职工积级参与能源短缺体验活动,上下班停开公车、私家车,提倡干部职工乘公交车、骑自行车或步行上下班;不开办公楼门厅及走廊的照明设施,不开或少开办公室、会议室照明灯,停开办公区域空调,开展以提高行政效能、降低行政成本和节约资源为主要内容的建设节约型机关活动,在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的同时,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努力降低成本、减少浪费,建立节约保障体系和机制,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中发挥带头和表率作用。
七、我区农村公路建设工程大多属于老路改建。能够按照《市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工作考核办法》及《实施细则》的要求,在今年的农村公路建设中做到了:
1、扩建工程老路利用率100%;
2、养护大修工程旧路利用率100%;
3、建设养护工程临时占地复垦率100%;
4、循环利用老路材料100%;
5、在工程建设中,合理安排工程机械,减少机械台班用量。
在今后的节能工作中,我局继续以“节能减排,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发展方式为主线,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全面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目标。
第五篇: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工作总结
201X年,交通运输行业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节能减排工作战略部署,将交通运输节能减排作为加快推进交通运输现代化、加快转变交通运输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统筹规划,重点推进,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积极创新,广泛宣传,大力推进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持续开展交通运输节能减排试点示范活动,充分发挥各方面、各层次节能减排政策叠加优势,不断提高行业节能减排监管能力和服务水平,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据测算,201X年,交通运输行业节能420万吨标准煤,减排917万吨CO2,其中公路运输节能284万吨标准煤,减排616万吨CO2;水路运输节能128万吨标准煤,减排288万吨CO2;港口节能约8万吨标准煤,减排13万吨CO2。与201X年相比,营运车辆单位运输周转量能耗下降0.8%,营运船舶单位运输周转量能耗下降2.3%,港口综合单耗下降2.2%。
一、强化政府主导,全面落实节能减排工作部署
充分发挥政府在推进节能减排工作中的主导作用,不断加强组织力度,持续提升管理效能,统筹安排重点工作,坚决落实目标责任,全面部署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工作。一是,先后三次召开部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研究讨论落实国务院节能减排工作部署的部内分工方案、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城市试点等行业节能减排工作重大问题,安排推进201X行业节能减排重点工作。二是,印发了《关于贯彻落实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行业落实国务院“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实施意见的部门分工方案的通知》,将国务院对交通运输行业“十二五”期节能减排工作的要求落到实处,明确了部门责任,加大了推进力度。三是,制定了《交通运输行业应对气候变化行动方案》,印发了《交通运输行业“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统筹安排交通运输行业“十二五”期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和应对气候变化重点工作。
按照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议精神,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企事业单位认真贯彻落实行业节能减排工作部署,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大力推进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初步形成了政府部门发挥主导作用,企事业单位积极行动,全员广泛参与,全行业共同推进的有效工作机制和良好局面。
二、突出试点先行,深入推进交通运输低碳发展
新时期交通运输发展和“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了建设现代交通运输体系的总目标,明确了深入推进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加快交通运输低碳发展步伐是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工作的重点任务。一是,继续指导天津等第一批10个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试点城市落实试点实施方案,按计划推进试点项目实施,组织开展经验总结交流,不断积累交通运输低碳发展实践经验。二是,进一步选定北京、昆明、西安、宁波、广州、沈阳、哈尔滨、淮安、烟台、海口、成都、青岛、株洲、蚌埠、十堰、济源等16个城市作为第二批试点城市,完成了实施方案的评审、调整和批复。三是,继续深化低碳交通运输体系研究。取得了“交通运输行业碳排放统计监测及低碳政策研究”的初步成果,论证确定开展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低碳交通城市、低碳港口、低碳港口航道建设、低碳公路建设等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三、完善政策措施,持续加大重点领域支持力度
进一步调整优化交通运输节能减排重点支持领域,创新交通运输节能减排项目管理模式,不断加大对交通运输节能减排重点领域的政策支持力度。一是,研究确定了交通运输节能减排优先支持范围和领域,完善了交通运输节能减排专项资金支持项目的激励机制,研究制定了专项资金绩效调查方案并组织开展了初步调查。二是,组织开展了201X专项资金支持项目申请和审核工作,部财务司加大专项资金支持,对两批280个项目给予“以奖代补”,资金额为42965万元,所形成的年节能量为15.8万吨标准煤,替代燃料26.2万吨标准油,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9.9万吨。三是,组织开展了“营运船舶和施工船舶节能技术应用”类项目的第三方审核,认定了23家交通运输节能减排第三方审核机构。四是,评审并批复实施了南昌市“低碳交通城市”区域性项目管理试点和连云港港“低碳港口”主题性项目管理试点。五是,提出了交通运输节能减排统计监测考核、低碳交通运输体系评价指标、交通运输行业二氧化碳排放预测及减排政策等3个方面15项交通运输节能减排能力建设项目,201X年对其中9个项目予以了支持。六是,进一步加强了交通运输节能减排项目管理制度建设,发布了《交通运输节能减排第三方审核机构认定暂行办法》、《交通运输节能减排专项资金支持区域性、主题性项目实施细则(试行)》、《交通运输节能减排能力建设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等配套文件。
四、深化千企行动,充分发挥交通企业主体作用
两年来,“车、船、路、港”千家企业低碳交通运输专项行动在增强企业节能减排意识,提高企业节能减排水平,发挥先进企业在行业节能减排工作中的示范效应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企业在节能减排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得到强化,专项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效。201X年,专项行动得到继续深化:一是,在营运车辆方面:继续严格实行营运车辆燃料消耗量准入制度;甩挂运输试点工作取得明显进展;联合中国海员建设工会全国委员会在全国道路客运行业共同开展了节能减排达标竞赛活动。二是,在营运船舶方面:发布了《关于内河运输船舶标准船型指标体系的公告》;发布了营运船舶燃料消耗量和CO2排放限值标准,要求新建船舶须满足标准要求,并配有能效管理手册;继续推进以天然气为燃料的内河运输船舶试点;继续推广内河船舶免停靠报港信息服务系统、靠港船舶使用岸电技术应用。三是,在公路方面:进一步推进ETC联网工程,截至201X年底,全国已开通ETC省份达24个,建成ETC专用车道3708条,ETC用户460万;部公路局组织开展高速公路运营节能技术应用示范工程,推进路面材料再生利用技术和可再生能源的应用。四是,在港口方面:继续推进轮胎式集装箱门式起重机“油改电”技术和港口机械节能运行控制技术应用,采用信息化技术优化港口组织调度,开展原油码头油气回收试点等。
五、实施政策引导,牢牢把握重点工作关键环节
继续加强政策引导,突出抓好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关键环节,着力推进部确定的重点工作任务,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继续严格实施营运车辆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截至201X年底,部累计发布21批达标车型,发布达标车型近2万个。201X年全国新进入营运市场的达标车辆共276万辆,节约燃油156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04万吨。二是,继续严格实施客运运力调控政策。对于年平均实载率低于70%的县际以上客运班线,一律不新增运力。对一类客运班线、与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平行的客运班线,原则上不审批新增运力。对与现有班线重复里程在70%以上的二类以上客运班线,继续严格控制新增班线和运力。开展了道路客运实载率调查与测算技术规范研究,形成了《道路客运实载率调查与测算技术规范》。三是,继续加大公路甩挂运输试点工作推进力度。部道路运输司积极推进运输管理组织化,扩大试点示范。截至201X年底,全国首批实施的26个试点项目、40个甩挂运输场站已经全部动工,通过试点,甩挂运输模式单位运输周转量能耗下降了15%-20%。在首批试点的基础上,201X年我部联合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启动了第二批甩挂运输试点工作,共确定69个项目纳入试点,遴选、发布第二批甩挂运输推荐车型,试点效益初步显现。四是,继续完善交通运输能耗统计监测工作,推进普通营运货车和内河船舶能源利用状况远程监测。优化扩充了能耗监测重点企业范围,逐步将36个中心城市的重点公交企业纳入监测范围。组织开展了普通营运货车及长江流域内河船舶能耗统计监测状况调研,组织开发了普通营运货车和内河船舶能耗远程监测设备。五是,继续推进天然气汽车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应用。组织召开了城际客货运输推广天然气汽车试点工作座谈会,批复同意在江苏、山东、山西汽车运输集团有限公司、广东省汽车运输集团有限公司开展天然气汽车应用试点。六是,深入开展绿色汽车维修工程。部道路运输司大力推广江苏等地绿色汽车维修工作经验,组织开展绿色维修技术体系研究,组织中国汽车维修行业协会筹备举办绿色汽车维修工作论坛。七是,在出租汽车行业开展服务管理信息系统试点工程,推动电话预约服务模式。在北京、重庆等15个城市,开展了第一批城市出租汽车服务管理系统试点工程,覆盖出租汽车20.5万辆,占全国16.6%。八是,加大对以天然气为动力的船舶试点工作的支持力度。部海事局积极探索LNG作为动力燃料,启动研究项目,扩大研究范围,核准我国第一艘LNG燃料动力船舶——长航凤凰重庆货运公司所属的”长迅3”船舶进行试点运营。九是,加快水运结构调整,部水运局结合“铁水联运”、“船型标准化”、“水运结构调整”等行业专项行动,开展“北江大宗货物低碳运输”、“优化水运用能结构,建设现代绿色物流链”等试点示范项目。
六、鼓励技术创新,不断提升典型示范引领作用
鼓励交通运输节能减排技术创新和应用,通过典型示范活动,宣传推广成熟的节能减排技术和产品,推动交通运输技术性节能减排。一是,发布了“隧道照明综合节能技术应用”等20个交通运输行业第五批节能减排示范项目,在201X年全国节能宣传周期间对第五批节能减排示范项目进行了授牌。二是,组织开展了“十二五”期第二批全国重点推广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节能产品(技术)的推选工作。三是,配合国家发展改革委,继续组织推进隧道半导体照明产品应用示范工程,加强指导和监督,推进示范工程稳步实施。
七、开展科技攻关,继续强化持续发展能力建设
继续加大对交通运输节能减排研究工作的支持力度,针对制约行业节能减排工作的关键环节,组织开展了具有前瞻性、战略性和基础性的政策研究和技术研发,不断夯实行业节能减排能力基础。一是,继续推进“公路甩挂运输关键技术与示范”等部重大科技专项,启动了“公路交通运输节能减排法律法规制度体系研究”等部软科学研究项目,有序推进全球环境基金项目“缓解大城市拥堵、减少碳排放项目”。二是,深入推进节能减排科技示范工程,部科技司组织实施了云南昆龙高速运营节能科技示范工程等节能减排示范工程,城市智能交通和长三角航道网及京杭运河水系智能航运服务国家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三是,组织开展了201X年交通运输建设科技成果推广目录发布工作,部科技司启动实施了“低碳环保技术在农村公路建设中的推广应用”等部科技成果推广计划项目。四是,组织开展了“交通运输行业能源消耗与碳排放统计监测体系”、“低碳交通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公路运输温室气体(CO2)排放影响、排放峰值与减排目标、路径研究”等交通运输节能减排能力建设项目。五是,继续推进节能减排标准规范的制修订工作,发布了《码头船舶岸电设施建设技术规范》、《港口船舶岸基供电系统技术条件》、《营运船舶燃料消耗限值及检测方法》等行业标准,开展了《水运工程建设项目节能评价规范》、《集装箱堆场装卸设备供电设施技术规范》等规范的编制工作和《天然气汽车替代燃料量评价方法研究》等标准研究项目。
八、组织专题研究,积极参与气候变化谈判工作
组织开展交通运输行业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相关研究,深入分析探讨交通运输行业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基本路径,积极参与气候变化谈判工作,增加行业话语权,有效维护了行业发展利益和国家气候变化谈判整体利益。一是,参与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低碳发展宏观战略研究”,组织有关单位承担“中国交通低碳发展战略研究”分课题,探索研究交通运输低碳发展途径,为国家和行业制定交通运输低碳发展政策提供决策支持。二是,参与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的政府评审工作,对第一工作组报告进行研究讨论,提出了部门评审意见。三是,继续组织开展国际海运温室气体减排市场机制等研究,结合最新谈判进展和研究结果,提出了下一步工作安排和谈判对策。四是,组团出席了国际海事组织(IMO)第63、64届海上环境保护委员会会议,参与国际海运温室气体减排谈判,向IMO单独或联合其他国家共同提交了6份政策和技术提案,五是,组织派员出席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多哈会议、曼谷会议和波恩会议,积极参与和引导谈判进程。六是,派员参加德国交通建设和城市规划部在柏林举行的第二届“中德绿色物流会议”,进一步加强了交通运输低碳发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九、重视宣传交流,广泛传播交通运输低碳理念
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效果明显的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宣传交流活动,广泛传播交通运输低碳发展理念,宣传推广先进成熟的节能减排技术和产品,为深入推进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工作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一是,与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组织开展了201X年全国节能宣传周活动。部机关组织了公共自行车启动仪式、低碳体验日等宣传活动。地方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也围绕节能宣传周主题,组织开展了各具特色的宣传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二是,在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国交通报等媒体大力宣传交通运输节能减排经验和成效。三是,举办了交通运输节能减排与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培训班,深入宣传国家和行业节能减排政策。四是,举办了“201X中国交通发展论坛”低碳交通分论坛和“201X中国节能与低碳发展论坛”交通节能分论坛。五是,出版了《201X中国交通运输节能减排与低碳发展报告》。
十、做好机关节能,切实体现公共机构表率作用
部机关服务中心分解了节能减排指标,注重日常管理,制定和采取了切实有效的节能措施,效果比较明显。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201X年部属各单位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的通知》,分解落实节能减排目标,加强部属单位公共机构节能监督、指导和能耗数据统计。按季分月统计公示部机关及部属单位的用电、用水量等能耗数据,201X年前三季度,部机关用油量同比下降8.16%,用电量同比下降3.11%,预计顺利完成国管局制定的201X年节能指标。积极与国管局沟通协调,在部分部属单位继续推广财政补贴高效照明产品。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也要认识到,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工作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交通运输结构性节能减排的潜力尚未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节能减排的支撑力度还需加强,节能减排统计监测考核体系还有待健全,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任重道远。为此,全行业要继续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积极谋划,重点突破,持续深入推进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加大力度建设低碳交通运输体系,为促进交通运输科学发展,实现国家和行业“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