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国学经典的认识

时间:2019-05-13 18:02: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对国学经典的认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对国学经典的认识》。

第一篇:我对国学经典的认识

爸爸带孩子越久,孩子越优秀!

回顾一下我们曾经对国学经典的认识,是不是脑子里无法找出相应的忘记呢?有一位妈妈是这样说的,我们一起感受一下,是不是曾经的自己也这样呢?

一、曾经对国学经典的认识仅限于《弟子规》。

我自小不知国学为何物。我生于文革开始那一年,十年浩劫将结束的时候才读小学,记得我们小学低年级教材里的句子“打倒叛徒、内奸、工贼XXX”充斥着政治的味道,课堂上听到的是破“四旧”砸孔庙的事;后来见到高年级的学生写作文就是抄报纸“反击右倾翻案风„„”,还有白卷上大学的故事,现在说这些心里都不是滋味哦。小时家里没劳力,十多天轮到我们家给生产队放牛一次,我就要当放牛娃了,每当赶牛上坡,闻着新鲜牛屎的香味,还听到对面山头学校传来琅琅的早读声呢。

现在想来,虽然我经常请假不上学,却并没有因此失去什么,反而培养了我勤劳吃苦体贴的个性。在那样的时期,那样的环境,谁知道国学经典是什么东西呀?

工作以后,我对国学的认识也仅限于《弟子规》。书店里这类蒙学的书碟特别多。孩子三岁多的时候,我到书店买了《弟子规》《三字经》的书碟,想带孩子读,但是我因为没有方法,没有人引导,读了总序就读不下去了。

2010年,父亲过世,我觉得自己在孝道上很惭愧,无限自责,那一年里,下班回到家就思念父亲,时时以泪洗面。也不知怎么回事,在网上看到很多《弟子规》视频,于是我又重读《弟子规》,儿子不读,我自己读,对句子“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很是感慨,认为那就是孝到极至了。读了一段时间,我居然能把《弟子规》背了,还以此为自豪呢。可是背了就背了,却没有感觉到教育孩子的希望啊。说实话我也不敢经常拿《弟子规》规儿子,只是偶尔规一下,因为我知道儿子个性太特别了,怕他逆反。

现在想来,我虽读了《弟子规》,但还是很理智的。现在学校里似乎也在重视国学经典了,但是我儿子的校园围墙贴的图也只是《弟子规》的图句,孩子们读的也只是《弟子规》、《三字经》而已。

二、育心让我认清国学经典。

2012年9月下旬,我有幸学习了赖老师的大易教育演讲。在群里又学习了几天,9月28日我就请了教材,从此走进了育心这个育儿的殿堂,开始了我幸福的人生。

我一直感叹我好幸运啊,结缘育心就在那须臾之间,如果我没有看到演讲,我现在还在育儿的炼丹炉里面倍受煎熬。有人给国学经典下的定义——指古今中外重大知识领域的原创性著作,是被历史证明最有价值,最重要的文化精髓。个人觉得这解释很笼统哈。

学了大易教育我们知道,赖老师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国学经典系统性和根本性”,比如说盖一栋房子,这栋房子,只有钢筋行不行?只有水泥行不行?只有火砖行不行?这些材料都要,这就是系统,那么培养一个人,要让他有大的结构,同样这个系统是不可缺少,你不能只靠一、二本书。所以我们把经典分成三类:第一类是基础类,打地基的,这类有《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笠翁对韵》、《论语》、《大学》、《中庸》、《孟子》,都是教育怎么做人,所以它们是地基,做人是基础。第二是结构类,在我们的经典中,真正让一个人有大结构靠的是“经”,中国文字很有特点,凡是特别重要的我们都会加一个“经”字。我们看盖房子,盖房子里面很重要的那个叫什么?钢筋,所以经典里面也有这个很重要的东西,叫做经。在中国最有用的经,叫做六经:《易经》《诗经》《孝经》《道德经》《金刚经》《黄帝内经》。一个小孩在他十岁之前,能够把这六经学完,背下,他二十岁的时候,这个孩子不得了,他的结构将变得非常大。装修类是哪些?大家具体说说看。数学、画画、音乐舞蹈等。

第二是根本性,在1988年,有一大批诺贝尔奖得主在巴黎开会,他们提出一个宣言:“人类如果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孔子那里寻找智慧。“回到2500年前”,这个“前”字很重要,2500年就是孔子在世,2500年前的东西就是孔子学的东西。我们要学习儒家文化,要学习孔子,竟然不研究一下孔子学什么,反而去研究孔子的弟子以及弟子的弟子弄出来的东西,根本性没有解决。

我们用一棵经典树来帮助我们认识根本性的问题:这些理论家人们都已经非常熟悉了哈。

这幅图形象地告诉我们人生应该学习的最重要的东西,《弟子规》以及时下人们让孩子疲于学习的各种英语班、奥数班、舞蹈班等,都是在舍本逐末啊。我前面说对句子“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很是感慨,认为那就是孝到极至了。

现今在很多父母的观念里,哪有你谏的机会!他不学习的,要你怎么样你就得怎么样,一顿暴力我看你还敢谏?孩子在暴力下哪还有“悦复谏”的智慧,越打要么越逆反,要么越胆小怕事了。想想曾看到的很多痛心疾首的父母把孩子打至伤残的新闻,他们一次次地打孩子,还一次次地为自己的行为找借口。

什么是小孝?什么是中孝?什么是大孝?《孝经》言简意赅告诉我们:“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这是小孝。“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这是大孝。“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朱子治家格言》里说“读书志在圣贤,非图科第”,就是立志大孝。

三、为传统文化正本清源。

在一个网友的空间看到一篇文章“国家在行动——奏响国学的冲锋号”国家层面早提倡重视国学了,就象“教育优先发展”一样,哪一年不提呢?学校教育的现状怎么样哦?我们这里还有优先发展西部的提法呢。我对现行教育的失望,可能是因为我看到负面的太多了吧。没有根的教育,废了很多孩子。我的周围初中没读完的比比皆是哟,紧接着就带女孩回家了,有的父母觉得这样管管女孩可能会乖点。够可怜吧?

农民不管是种田也好种地也好,如果有一两棵苗死了或者长得不好,是要补苗的,要百分百的成活,种田要百分百有收成,种树要百分百的成材。但是我们的教育,让那么多孩子不成才,心痛啊!怎么才能学到真正的国学经典?高的高不可攀,你付得起钱也不一定学到真正的国学。《易经》如阳春白雪,普通老百姓闻所未闻。

到处普及的所谓国学又把你固步自封起来,让你一叶障目,看不到泰山。育心的出现,让一切都变得触手可及!一套必然成功的教育法如一盏明灯,照亮百年混浊不清的教育界。我们育心很鲜明地提出“一根六经八典九要十四蒙”的学习内容,老师孩子那么小结缘育心,下面这幅图所表达的真正的国学的逻辑关系更加清楚:

育心的理论、内容、方法体系非常完善,让我们走进来,只要听话照做、简单跟随就可以不断地收获喜悦,在育心一年易经读过百遍的家长非常普遍,而且是越读越喜欢读,越读越来劲。我们自己的格局大了,也就不会把眼光老盯在孩子身上,因此给孩子赢得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我们的孩子不离家庭,不离社会,不离生活,不离圣贤教诲,在以易经为根的系统经典和科学方法养育下,必然成才!

试想,如果我们的孩子只读《弟子规》,哪怕背会了又怎么样?如果我们家长都拿《弟子规》来规孩子,天天找孩子的不足,不就是指责孩子这样不好,那样不好了吗?如果孩子也天天拿《弟子规》来规自己:“我今天发了几次脾气?我写字不认真了,我见着认识的长辈不打招呼„„”如果所有的孩子都只读《弟子规》等几样基础蒙学本本,中国的未来会是什么样?这样能够培养出孔子式的圣贤人物吗?

《弟子规》没有给我们传达自强不息的信息,光读《弟子规》的人,不会有“元、亨、利、贞”的易经思维,不会有阴阳、八卦等思维,不会成为大格局的人。我们与家长介绍育心经典的时候,很多都说我教我的孩子读《弟子规》和《三字经》,我的孩子不喜欢读经典。大家有碰到吧?

本来读读《弟子规》也没什么,可是把《弟子规》当成真正的国学来推广,继续障碍着无数没有分辨力的家长,阻碍炎黄子孙对真正的国学的认识和学习,那性质就不一样了。

而且妈妈甚至压根就没读,我们育心人知道,《弟子规》不是真正的国学,《论语》也不是经典中的经典,真正的智慧在《易经》里面,要系统读经,科学读经。我们以《易经》为根,用大道至简的累积法,在读经中学习实践,在学习实践中读经,育心让批量的家长迅速成长不足为奇。看到有句话说“现在中国之所以没有大师出现,是因为没有培养大师的母亲”。我们育心就是培养大师的父母亲。

为中华文化正本清源,推广真正的国学,是每一个炎黄子孙的责任,更是我们每一个育心人的责任。

育心人学习真正的传统文化,如坐电梯,一下子爬到最高的山峰,一览众山小,所以有多少人读经几个月就有了为传统文化正本清源的勇气。

这是我自己对国学经典的认识历程和心里威受,说得不对的,请大家指正。今天我的分享到这里。

感恩天地!感恩圣贤!感恩赖老师!感恩群龙经学院!感恩大家的陪伴!

第二篇:我对“国学经典诵读粗浅认识

我对“国学经典诵读”的粗浅认识

青年小学

刘实

近年来,国学经典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青年小学将把“国学经典诵读”作为我校的校本教材。为配合我校做好此项特色教育,我利用假期自学了有关国学教育的文化题材,并对此有了粗浅的认识。

我国的国学文化在海外也十分盛行,比如很多外国人知道孔子,因为孔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人物,在海外选择孔子作为汉语教学品牌是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标志。作为英语教师我可以用英文向学生渗透我们的国学经典文化。促进世界多元文化发展,为增进世界人民对中国语言文化的了解,发展中国与各国的友好关系,使我国的国学文化与国际接轨。

国学经典教育是对学生开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活动,是现行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中华文化、宣传中华文化、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形式。

传统经典中承载的 “仁义忠恕孝悌礼信”的道德伦理观,构成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对于我们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至今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通过诵读活动,让这些传统美德根植于学生幼小的心灵,可丰富学校德育内容,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和公民道德建设,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孕育纯朴的民风。国学经典内容丰富,文字精炼,体现了我国语言文字的高度凝炼性和表达应用技巧。利用青少年这一人生的黄金时间广泛诵读国学经典,不仅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增加学生的阅读量,而且对于夯实学生的文化功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国学诵读关键在于对 “诵读”的理解和把握。“诵读”即为“出声的读”,即通过长期诵读,达到“熟读自然成诵”的理想境界。切记认为“诵读”

就是全篇背过,进而出现死记硬背、单句背、单节背、先学拼音再背、先释义后背等现象,成为制约经典诵读进度的瓶颈。学校开展经典诵读可采取以下方式方法。

(一)让经典走进课程。将国学经典融于学科教学。语文课、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等,里面有许多成语、典故、寓言、小故事等与经典内容密切相关,教师一方面课堂上要适时展开,引经据典,让教学内容更鲜活、更生动,让学生切实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另一方面作为课后作业,让学生用研究性学习的方式探究经典中的奥秘,激发学生钟情经典的兴趣、信心和毅力。

(二)学以致用,践行传统美德。结合感恩教育、诚信教育、行为习惯养成等教育,可适当组织学生对照经典章句,在学习和生活中读,做到知、行统一。

(三)寓诵读于游戏及活动之中。如在课间休息做游戏时,童谣可改成有节奏的国学经典名句。在文体活动中诵读经典,将经典内容编成文艺节目,既锻炼学生的创造才能,又使学生接受经典的教育。

(四)加快诵读进度。要严格执行统一的诵读进度,定期更换篇目。诵读时最好通篇诵读,快速诵读,一气呵成,在规定诵读时间内,学生能自然张口成诵最好,不能背过,也不要硬逼学生背过,要坚决贯彻“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的原则。

(五)保护诵读兴趣。国学经典诵读活动贵在天天诵读,持之以恒。要积极创设良好的诵读氛围,提倡通过经常的、轻松的大声朗读,自然成诵,不主张布置诵读任务和诵读指标,以保护学生的诵读兴趣。

第三篇:对国学进校园的一点认识和思考

对国学进校园的一点认识和思考

近年来,农村初中随着标准化的建设,均衡发展的推进,文化校园的创建,国学进校园已成为热门话题,各学校对此颇为关注。我校积极倡导国学进校园,着力打造长庚文化特色校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也取得了初步成效。下面,我对国学进校园谈点自己肤浅的认识和思考。

一、提高认识,统一思想,让国学成为孩子的精神食粮。近年来,我发现初中教育中的一些不良现象。如:现象一,家长总是反映自己无法管教自己的孩子,让老师管教。老师真的能管好吗?可有些学生在课堂上睡觉,更有甚者是顶撞老师,和老师发生冲突。现象二,学生厌倦看书,厌倦劳动,厌倦走向大自然,而迷恋于电视和网络,生活在虚拟的空间。现象三,学生不能正确用毛笔书写,不懂书法,也没有用过钢笔,有些学生写出来的字,让人“刮目相看”。“蝌蚪文”“甲骨文”让老师一眼茫然。现象四,学生唱的歌,听不懂,听不清,就谈不上懂其意思其情了。问学生能否唱一段京剧,哼一曲黄梅调,唱一首民谣,一个个摇着头。现象五,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在公共场合中忽视他人的存在„„这些现象让人匪夷所思。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信息时代的来临,经济浪潮的冲洗,物质文明在不断提高,而孩子们的教育就应该是这样吗?生活条件好了,是好事还是坏事呢?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环境出现复杂化,多样化,如何

让孩子们在校园中能得到正确的教育和良好的发展呢?文化立校,迫在眉睫,国学进校园,势在必行。

《词源》上说:国学,一国的固有之学术。也就是说是一个国家治国,齐家,修身的所有学术的文化的总和。随着朝代的更替,人类的进步,国学不断的创新,以满足国家的需要。到今天我们所谈的国学应该是指以儒家为主体的传统文化和学术。有着悠久历史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培育着一代又一代人,既与过去有着密切的联系,又与现在,甚至将来有着密切的联系。有思想,有文化,有精神的民族和国家才能持久健康发展。今天的人们对物质文化追求的同时千万不能忽视精神文明的发展,尤其要重视孩子们的精神追求。党十七大提出“要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国学理应成为未成年人的精神家园中的永久的精神食粮。

国学进校园虽然已提出,但是在校园文化建设中,部分学校仍然是流于形式而成效不大,更有学校只是观望,没有积极采取措施,穿着新鞋走老路,安于现状。老师只是停留于一如既往地传授文化知识,而不关注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把学生的不良行为归咎到家庭与社会。我想教育者应该反省和深思。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为建设社会主义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线教师应该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国家的教育方针,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尤其是农村中小学教师,赶快行动起来,对学生开展国学教育,让传统文化犹如春风拂面般浸染学生,对学生思想起到潜移默化的熏陶,让学生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样学生养成了良好行为习惯,自然就不用担忧文化课的学习。

二、营造氛围,激发兴趣,让国学深入校园。

校园文化作为学校隐性的一部分,不仅影响学生心理素质的养成,而且关系到学生发展,校园文化建设让学生在求知、求美、求乐的校园环境中成长。净化、绿化、美化校园的同时要与国学相联系,打造无声的国学育人环境,是校园环境建设的重要举措。学校的教室、宿舍、食堂等学生活动场所均应有国学学习的环境氛围,可以以不同的形式展现,让学生在视觉上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无声的环境孕育着学生。

我校有长庚广场,有长庚石雕塑像,有长庚文化墙„„一方面传承国粹京剧的文化艺术,另一方面展示长庚励志创业进京的历程,传播创造、融合、发展的精神理念,让长庚精神广为传颂,代代相传。我校一直为打造长庚精神文化特色校园而努力着。学生在这里可以吟诵《弟子规》、《三字经》,促学生的养成教育,规范学生言行。当你经过教室走廊,偶尔停息,可以随记《声律启蒙》,饱眼王羲之的《兰亭序》。食堂就餐时抬眼能看到《悯农》,不忘劳动之艰辛,粮食的不易。各处以绘画、书法等传统文化艺术展现国学经典,营造国学氛围,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国学走进课堂,走进学生的生活。在学习中,在生活实践中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深切体会国学的内涵和魅力。近几年来,各校开展国学教育大多异曲同工,多是以诵读的形式。我认为国学教育中要避

免只顾传授知识的枯燥说教,可以将朗诵,书画,舞蹈等艺术元素融为一体,让学生不光学,更能去展示、实践,激发学生兴趣,营造国学学习氛围,效果就不一样了。去年,我校“激扬青春”朗诵社队员代表潜山县参加安庆市宣传部组织的“雅言传承文化,经典浸润人生”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比赛中,师生精心编排,认真组织,诵读《满江红》,将武术、音乐、诵读等元素相结合,展示国学经典,受到大家好评。老师还可以积极引导学生在课下参加传统游戏,例如“投壶”游戏,学生可以扮演不同角色,在拿箭、射箭、递箭过程中注重礼仪。谦和、礼让、庄重在游戏中得到完美体现。中者有奖品,不中者可以朗诵国学。学生在学礼的同时,又传承了中华民族优良传统。

国学走进家庭和社区,让国学进校园有着良好的外在氛围。国学有益于孩子的启蒙养正,有益于人性品格的塑造,有益于家庭的和谐发展,有益于社区的文明建设。积极倡导国学融入“美好乡村”建设。一棵树,一片鱼塘,一面墙,如若能结合传统文化,赋予他们新的定义,那么不光是对孩子,对周围群众以及来往路人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

中国是礼仪之邦,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文化,国学进校园是对优秀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为祖国的美好未来做贡献。让国学发扬光大,作为教育者的我们义不容辞。我们应不断思考,不断总结,不断创新,不断进取,将国学教育坚持下去,真正做到“教好书,办好学”,无愧于“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第四篇:谈谈对“国学教学“的认识

目录

1、国学的含义以及其包含的内容

2、古代国学的教学模式

3、当今国学教学的发展态势

4、国学进小学教学中产生的影响

5、在小学教学中合理进行国学教学的方式,以及其利弊

6、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在大学期间为国学教学做准备的建议

一、国学

国学,一国所固有之学术也。国学和文学数学的意思不同,并非是国家之学或者治国之学。一般来说,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也包括了医学、戏剧、书画、星相、数术等等。国学以学科分,应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其中以儒家哲学为主流;以思想分,应分为先秦诸子、儒道释三家等,国学以《四库全书》分,应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以国学大师章太炎《国学讲演录》所分,则分为小学、经学、史学、诸子和文学。

国学就是中华传统治学方法,最初分为象数派自然科学和义理派人文学术,就是今天的自然国学和人文国学的雏形,道家和儒家分别是两大学派的代表和核心。从明代起,国学详细分为质测、通几、宰理三学,质是区分,测是测量,质测就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通是通达,几是根本,通几就是哲学和人文科学;宰是主持,理是管理,宰理就是社会科学。明代国学划分,视野开阔,质测、通几、宰理三学相当于现代学术的自然技术科学、人文和哲学、社会科学,包含了人类学术的全部,体现了中华学术自古就有的“上知天文下晓地理中通人事”的基本精神,展示出国学的真正气魄。现在所谓国学包括中国古代的思想、哲学、科学、技术、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旁及书画、音乐、术数等诸多方面。“国学”之名,始之清末。其时欧美学术进入中国,号为“新学”、“西学”等,与之相对,人们便把中国固有的学问统称为“旧学”、“中学”或“国学”等。

二、古代“国学”的教学模式

在奴隶社会中,“学在官府”是主要的教育特点。主要是教授“六艺”(六艺:礼、乐、书、术、御、射)。随着历史的发展到春秋战国之际,官学逐渐衰败,私学兴起。在官学与私学的发展中出现了书院和私塾两种教学场所的不同。书院是将学生集中起来一起教授相同的内容,主要是四书五经,其特点是:

(一)教育教学与学术研究并重,二者相得益彰;

(二)书院盛行讲会制度,提倡百家争鸣,形成一种宽松的学术氛围;

(三)书院的教学注重发展学生个性,提倡教学相长,采用师生论辩式教学模式;

(四)人格教育与知识教育并重。

(五)教育教学与学术研究有机结合,明确教学与科研之间的关系,把教学与科研置于适当的位置,使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六)重视学术创新,鼓励学术交流;

(七)、注重学术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和批判分析能力的培养。

私塾一般分为家塾、族塾、村塾(亦称社学)、义塾、散馆。前四者都是由组织者(如族长、约长)延请教师。唯散馆是教师自行开馆,接纳学生。就今天的私塾复兴来看,两者并非泾渭分明。许多私塾都是一位家长教子读经,周围邻里积极响应筹办,然后又对外招生,可谓由家塾而村塾而散馆。但总体而言,私塾的存在,不论是因为家长的责任感,还是民间团体的职责,还是教师自身的生存需要„„其产生皆来自民间。其教学模式为:

1、先令识字;

2、先易后难,循序渐进;

3、讲解大概。

三、当今国学的发展态势

当今国学教育等的学习对于提升国人道德水准,维持良好的社会秩序意义重大。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日益增强,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中国正处于一种新文化新道德养成的关键时期。在构建社会主流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过程中,国学教育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道德准则和伦理规范,如“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等是具有普世价值的,完全可以在与时俱进的基础上加以利用。

1、文化自觉

传统文化复兴、文化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国学热是近年来国人耳熟能详的热点话题。这种“热”契合的是时代生活的精神需要,从现实社会和文化发展的角度可以说是应运而生。

2、与时俱进

在当代文化语境中传承和发展国学还要发扬传统文化自身演进中体现的海纳百川、融会新机的固有机制。传统文化并非一种先验的文化模式,并非是亘古如斯的凝固存在,或者某种一成不变的陈迹。相反,它也有一个与时俱进、不断变动的过程。中国传统文化不等于儒学,也不等于汉文化,从远说它是先秦诸子百家、汉夷文化碰撞交融的结果,从近说是儒释道融会贯通、中学西学碰撞化合的文化新生态。

四、国学进入小学课堂的影响

现今,国学在全国的部分省份学校已经正在实施。对于国学的影响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向学生传播我国优良的传统;

我国经典的国学教材,如《弟子规》、《三字经》等,它们的内容中有许多是约束人的行为,以儒家的人生观影响着学生。儒家的仁爱思想对于我国国民的约束力强大,例如孝道等。在学习《弟子规》的内容时,可以向学生传播孝道,让学生知道孝顺的重要性。

2、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学习我国文字的精髓;

在国学中,许多启蒙教材都是很好的识字教材,不仅仅可以让学生学习到字词的写法,更可以学习到这些文字的文化内涵,就像《千字文》等,虽然是识字的教材,但是深入探究可以发现,在这些文字的背后蕴含着文化的精髓。

3、使学生传承我国的传统文化;

在国学的教材中,我们不妨可以发现其中蕴涵着许多我国文化的缩影。例如《诗经》、《论语》、《孟子》等等,这些著作中有包含文学的,还有民俗的。

4、学习国学可以为将来的学习奠定文化功底;

现今的语文教育,绝大部分是继承和改革我国古代的文学,都是以我国古代文学作为基础。学习国学经典可以更好的学习古代的文学作品,能更加容易的理解其中的内涵。

五、在小学课堂中进行国学教学的方式及其利弊

在小学课堂进行国学教学,我们要注意针对不同对象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针对整个小学课堂进行国学教育,可以运用以下几个方法:

1、认清楚学生的“本质”;

这里所说的学生的本质主要是指学生的一些特征,如年龄特征,包括需要了解学生所处年龄阶段的一些特殊性,在心理上有什么特殊的地方。了解这些后有助于我们更有针对性的对其进行“因材施教”。

2、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描绘情境、叙述事实、解释概念、论证原理和阐明规律的一中教学方法。这是针对小学生的只是积累不够所采取的一种教学方式,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接受所教授的内容。

3、读书指导法

读书指导法是教师 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通过独立阅读教材和参考资料获得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自主的去阅读课外知识,扩长自己的积累量。

4、共同解决问题法

这种方法是学生之间合作进行解决特定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知识的一种教学方式。这样的教学有利于学生之间进行合作,增强团队意识,更可以使学生接受和吸取所学的知识。

5、发现法

通过学习者的独立学习,独立思考,自行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原则。发现,并不局限于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可以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可以更好的发现国学经典的内涵。

国学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方式,必然会有它的一些长处和一些先天的不足,作为国学教育它有一下的长处与不足:

1、优点 ①奠定道德根基

和谐常常是国学经典的精髓,这些作品对于一个和谐生命的塑造,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其中道德根基包括两方面,一是孝道,二是尊师,让孩子通过学习国学,明白孝敬父母、亲人,尊重师长的道理。②增强语言能力

诵读国学,可以让孩子多认识字词,奠定语文基础。而语文基础好,是一切知识学习的基石。通过学诵读经典,孩子的识字量明显要超过一般的小孩。在学习和朗诵古典文学经典的同时,孩子也学习了优美经典的文字、文言、文章。孩子既学到了“语”又学到了“文”,两者融合为一个整体,为孩子今后语文课程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培养了孩子良好的阅读意识、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③开发孩子智力潜能

幼儿时期是孩子智力和记忆能力发育的关键时期,孩子如果在这一阶段通过学习经典古籍和诗歌,如《弟子规》、《三字经》等,可以有效地帮助他们进行智力和记忆力方面的开发。④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很多宝贵的教人怎样做人做事的道理:“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三人行,必有我师益”“凡出言,信为先”„„孩子在诵读这些朗朗上后的语句时,不仅能够识字认字,更是在潜移默化中学习了中国传统文化及其中包含的的美德,培养起良好的人文素养、心理品质、道德品质和人生修养。⑤让孩子养成好的行为习惯

当前,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由于家庭的宠爱,家长的疏忽,以及社会环境的影响使现在许多孩子养成了不良的行为习惯:自理能力差,依赖性强;心里不成熟,缺乏坚韧不拔的意志;任性,我行我素,不顾他人感觉;自私狭隘》„„而在《弟子规》、《论语》、《孟子》、《道德经》等先贤的著述中的大多经典恰恰是给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式方法。

2、弊端

① 传统的教育思想,重思辨内省,轻实证外求; ② 重求同顺从,轻求异创新;重整体综合,轻部分分析; ③ 重直觉领悟,轻逻辑推理;重目标结果,轻过程方法。

六、作为一名师范生,为国学教学作准备

作为一名师范生,对于国学教育我们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其方法如下:

①多看好书,丰富自我 ②多提高自我内涵 ③提高自我口才 ④标准普通话

国学本为我国之独有,但在中华近代历史时期,由于中西之学的分野,国学与西学在国内开始逐渐分流发展。在中国大陆,国学曾因破除四旧而遭涂炭,文革结束的改革开放以来后,国人的思想学术文化自由逐步有所恢复,中华传统文化学术的空间逐步繁衍扩大,枝盛叶茂,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以来,“国学”复起至今。国学,兴起于二十世纪初,而鼎盛于二十年代,八十年代又有“寻根”热,九十年代“国学”热再次欣起遂至今,无不是今人对于传统文化的反思与正视。于今而言,则正是对传统文化在今日中国乃至世界多元文化中的重新定位。我们要正视国学教学对于我们国家、民族的影响,要弘扬国学精华。

第五篇:我对建筑认识

我对建筑的认识

真武阁是一座布局精巧,技术高超,风格独特的木构建筑物,显现出中华古时代文明,今天,我就给你们介绍一下真武阁的壮丽奇观吧!

真武阁曾有一个传说......古时候,人们还处于迷信当中,他们住的地方也非常的干燥,稍微不留神,就会引起火灾,造成严重的损失.由于起火多次,他们就开始怀疑是上天的火神与他们过不去.于是就修筑了真武阁赈

灾.......真武阁就这样建成了,至今保留容县.

真武阁始建于明万历元年,(也就是1573年).阁楼下有一座石台,它被人们称为”古经略台”.阁楼平面为矩行,一共高三层.真武阁既是周围区域观赏对象,也是人们旅游最佳选择的风水宝地.

如果你登上阁楼极目远眺,整个城市便尽收眼底,还可以望见东南远处的都桥山和绣江景色,真不愧是有一种”上天入地”般的感觉.

真武阁的第二,第三层比最底层(第一层)收小了很多,三重屋檐出挑深远而楼层特别低,比一般的阁楼的出檐节奏更快,会有一种强烈的韵律感以及动势,使得它在人们眼中不像是一做三层的建筑物,为而更像一座雄伟的单层建筑有的三重屋檐特色.但是它又与一般重叠屋檐建筑物更为较小,更为从容了,而且层次特别鲜明.

它的屋坡舒缓流畅,角翘简洁,增加了真武阁舒展大度的气概,非常清新飘逸,而且充分表现了中国建筑的屋顶美丽的佳作.真武阁不以浓丽华贵而取胜,而是以轻灵素雅的见长;灰黑色的铁黎木不加任何快乐阅读网油漆的典雅装饰;屋面为小青瓦镶上的绿脊,色调极清雅柔和而取胜的.

在二楼的四根内柱,柱脚空悬空,离开楼面二到三厘米,更为奇特的是全阁柱脚不落地,而是搁在一个方形的沙盘上,这充分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建筑技术上有着卓越的才能!

400多年来真武阁经理了多次地震与暴风雨的袭击,仍然岿然不动,安然无恙.真武阁在木头结构中,主要依靠一种杠杆来维持一座像建筑的平衡,是从来没有见过的.

真武阁还表现了中国人民的知识,科学,精神上的完美结合.

怎么样?听了我的介绍之后,是不是也想去看一下”久经风雨不知寒”的真武阁?

下载我对国学经典的认识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对国学经典的认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对材料的认识

    我对材料的认识 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定义是:研究有关金属、无机非金属、有机高分子等材料的组成/结构、测试/表征、制备/合成、性能/应用四要素及其关系的科学技术与应用。 材料......

    浅谈我对美的认识

    浅谈我对美的认识 摘要:对于美,每个人的理解定义都不一样,每个人诠释的没都不一样。我谈谈我对美的认识,我从建筑、绘画、雕刻等三个方面来谈谈我自己对于美的理解,从建筑的建筑......

    我对美的认识

    我对美的理解 何为美呢?美无处不在,秀丽的山川是美,无限的草原是美,奔腾的河流是美,辽阔的海洋是美,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在社会生活的领域中,在文学艺术的殿堂内,到处都有美的存在,到处......

    浅谈国学经典对我的影响(xiexiebang推荐)

    浅谈国学经典对我的影响 我们国家拥有着五千年的历史,中华文化更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遨游在厚重的国学经典中,我不禁感到自己的渺小,更加体会到先人们那无穷的智慧! 《国学》对我......

    我对人民代表大会的认识(定稿)

    我对人民代表大会的认识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由选民直接或间接选举代表组......

    我对篮球的认识

    我对篮球的认识 篮球运动起源于美国。最初是开展于冬季和雨季的室内游戏。始于1891年12月21日美国马萨诸塞州斯普林菲尔德基督教青年会训练学校体育教师奈史密斯在体育馆......

    我对足球的一些认识

    足球技战术结课论文 题目:关于中国足球的一些看法 专业:公共事业管理 姓名:暴占海 学号:101208201 关于中国足球的一些看法 还记得第一次对足球产生直接认识是2002年,那时候中......

    我对中国画的认识

    我对中国画的认识 班级:建筑092 姓名:胡晔 学号:24 我对中国画的认识 -----胡晔 中国画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绘画,它扎根于中华民族浓厚的土壤之中,历经数千年文化积累、发展,已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