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国学经典对我的影响(xiexiebang推荐)

时间:2019-05-14 19:24: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国学经典对我的影响(xiexiebang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国学经典对我的影响(xiexiebang推荐)》。

第一篇:浅谈国学经典对我的影响(xiexiebang推荐)

浅谈国学经典对我的影响

我们国家拥有着五千年的历史,中华文化更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遨游在厚重的国学经典中,我不禁感到自己的渺小,更加体会到先人们那无穷的智慧!

《国学》对我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下面我就谈谈《论语》这部经典对我教学方面的影响。

《论语》相信大家都读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作为一个大教育家,他的教学理念是我配受推崇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无论什么样的人都可以接受教育,而在教育的过程中,针对学习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现阶段我们中国的教育基本达到了“有教无类”,也因为各方面的原因暂时还无法完全做到“因材施教”。但是我们可以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去一点一点的做到“因材施教”。不要因为一个学生学习成绩不好就对他放任自流,不管不问。要耐心的去发现他的长处,并加以引导,做好和家长的沟通,使每一个学生将来都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教师应是“仁者”与“智者”的结合体。在于丹看来,《论语》中的“仁”指的是关爱别人;而了解别人就叫做“智”。她指出在现代社会中的为人必不可少的就是“仁”和“智”。我想在我们教学实践中更应该提倡“仁”与“智”,通俗的说就是教师要懂得了解学生、关爱学生。教师要了解、关爱学生就应该站到学生中间来,善于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这也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解读学生,关爱学生。新课程标准下我们提倡教师应该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课堂教学要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充分体现民主与平等。教师在课堂中应尊重学生,多鼓励孩子思考,使每个孩子在老师的期待中、鼓励中去求知,去创新。其次,教师在课下要做到“走近一点、蹲下一点、微笑一点”,用心的去了解、爱护学生。多参与孩子们的活动,多和他们谈心,听取学生的意见,让学生评说自己,给自己的教学提出意见,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我想了解和关爱学生将是做一名教师永恒不变主旋律,就看你是如何用心去做课上和课下的“仁者”与“智者”。

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善于启发,触类旁通。孔子特别强调把握时机,进行启发式教育,实际上“启发”一词就来自《论语》。他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只有对求知欲强却百思不得其解的人加以点拨,对竭力想要表达自己的看法却无从表达的人加以引导,才能收到最好的效果。孔子的这一论点是非常高明的,他要求学生积极地思考问题,善于推论,闻一知二,举一反三。这种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在今天新课改的过程中仍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知道科学在飞速发展,很多知识都会迅速被淘汰而变得一钱不值。因此,知识本身的获得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重要的是如何去获得知识,如何在知识的获取过程中,开发学生的各种潜能。所以说,现代教学不仅是教给学生知识,更应该教会学生学知识。教师“举一隅”是教给学生知识,学生能“以三隅反”才算教会学生学知识。要想教会学生学知识,使学生真正把知识学活,就得在举一反三上下功夫,从而收到以一当

十、触类旁通的效果。

相互切磋,教学相长。孔子在教学法上提倡师生之间相互切磋、共同讨论,以收到教学相长的效果。《论语·学而》记载子贡听了孔子的教导后,领会了“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道理,孔子非常高兴。一部《论语》,实际上就是记载他们师生之间互相讨论的问答情况。孔子的教学是民主的。他乐于接受来自学生的批评,对于不肯提意见的学生反而要责怪。颜回是孔子最赞赏的弟子,但颜回对孔子的话句句顺从,从来不提意见。因此,孔子责怪说::“回也,非助我也,于吾言无所不说。”意指颜回从来不向他提出不同的意见,这就不能使师生之间收到教学相长的好处,所以说“颜回不是能帮助我的人”。可见,孔子是开明、民主的教育家。今天,我们提倡师生互动,与孔子的教学相长是一脉相承的。教师不仅教,也要在互动中学;学生不仅学,同时也要在互动中教。师生共同对自己和对方的发展成长负责。

学习《国学》,不是我们这一代的事,也不是这几代的事,而是我们中华民族千秋万代的伟业,《国学》是我们中华民族得以传承的基石。让我们在《国学经典》的丛林中漫步,在经典国学的长河里凌波,在国学经典的宝库里采撷如花的词语,构筑我们心中最美好的诗篇,用最美的画笔描绘一幅幅山青水绿欢声笑语的画卷。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第二篇:诵读国学经典对小学生的影响

诵读国学经典对小学生的影响

作者:江西省莲花县坊楼镇中心小学

陈向荣

邮编:337103 国学经典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的结晶,历史悠久,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华,内容广泛,博大精深。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乃至将来,对于提高人们的人文素养,有着深远的影响。少年儿童从小通过诵读、熟记经典文化,不但能培养人文素养。有利于增强忆力,还能有效的提高作文水平。尤其能使小学生从优秀传统文化中吸取养分,拓宽知识视野,提高思辨能力,丰富人身经验,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等奠定良好的基础具有深远的影响。

一、诵读国学经典,能培养小学生的人文素养。

诵读国学经典,对小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力。文人墨客熟知的《诗经》是儒家学者的经典,它内容丰富涉及政治、经济、伦理、天文、地理、外交、风俗文艺各个方面,被誉为古代社会的人生百科全书,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小学生通过诵读、背诵、理解,在获得艺术享受、陶冶情操的同时,了解古代生活状况;文坛老秀《诸子百家》能使小学生们接触古代各家学派的思想提高思辨能力,丰富人身经验,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儒家经典精华的《论语》,古有,“半部《论语》平天下”之说。孔子的:道德、伦理、治学,海内外影响深远,古今中外,闻名遐迩经久不衰。如: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思想,“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三人之行,必有我师焉。”的治学观。等精华无不影响我们的小学生。另外《弟子规》,这是一部规范青少年和学生的道德行为的书,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此外,经典诗文中优美的文句、韵味以及从经典中散发出的人与自然的和谐,也正是美育所必不可极的。

二、诵读国学经典,有利于增强小学生记的忆力

长期实践表明,一个人在他儿童心灵最纯净、记忆力最好的时候接触最具智慧和价值的经典,可以奠定他一生高远的智慧和优秀的人格的基础,成为他一生去不断消化、理解、受益的文化根基。而注意力也是儿童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有专家通过研究:人类有两大学习能力,即记忆力和理解力。记忆犹如电脑资料的输入和保存,理解犹如程序的设计和应用。无程序,空有资料,则资料是死的;无资料,空有程序,则程序是虚的。二者缺一不可。而童年则是记忆力最好也是最易开发的时期,提倡儿童诵读经典教育,即是要利用儿童期的记忆力,记下一些永恒的东西。反复诵读,是儿童的自然喜好。背书,是他的拿手好戏。你不准备些有价值的书让他背,他就只好背一些价值不大甚至没有任何价值的东西。如果在其记忆力正发展的时候加以训练,其记忆能力会达到较高的程度。根据其近年的实验,读经半年、一年之后,约有50%的儿童,可以达到近乎“过目不忘”的能力,其能力一辈子都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上,但如果错过儿童期,将永无翻身之日。有些人认为,不理解文意的人背书是“填鸭”式教育,系“死记硬背”、“食古不化”。“全球推广读经第一人” 专家说:在理解力不发达的年龄,该“死背”就须“死背”,应“食古”就须“食古”,以后再慢慢理解。这正是合乎人性的教育。所以,在儿童时期,让孩子“死背”、“食古”,犹如电脑之输入资料,愈多愈好,选择愈珍贵的愈好,“食古”多了,其中自会有所酝酿发酵,将来理解力提高了,或与生活经验结合了,自然会“活用”

同样,小学生诵读国学经典可以让其在记忆的广度和深度方面获得显著提高。而注意力也是儿童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而小学生则是记忆力最好也是最易开发的时期,提倡小学生诵读国学经,既是利用、开发小学生的记忆潜能,也是增强他们的记忆力,积累和丰富经典文化。

三、诵读国学经典,能有效的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

俗话说:“厚积才能薄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小学生诵读、背诵国学经典是积累语言的重要渠道。少年儿童正处于积累语言的最佳时期,多读、多背诵一些经典,不仅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记忆力,更有利于小学生积累知识,丰富语言,提高语文素养。学生语文素养提高了又促进了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明显提高。提高了初读课文的效率。记忆力增强了,课文能很快读熟,会背,同时,语感能力也增强了,说话,写文章也耳熟能详了,理解课文内容时,发言时语句通顺,常常引经据典,很有深度,常有令人感叹的顿悟之言出现。课堂教学效率提高了,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诵读经典。形成了良性循环。

更有利于小学生积累知识,丰富语汇,提高语文素养。同时,学生写起作文来语文能引经据典,有深度,常有令人感叹的顿悟之言出现。

四、诵读国学经典,能有效培养小学生的诵读兴趣

国学经典,言简意赅,语句精炼,读起来颇有韵味,有股和古人对话的神圣感,久而久之提高了学生的诵读兴趣。我们班经过一年诵读国学经典的学习,学习气氛浓厚了,课余时间听、说、背、诵国学经典的声音不绝于耳,学生不仅更喜欢看书,而且提高了听说读写能力。他们已经从诵读国学经典中尝到了‘甜头’,语文学习能力提高了,学习的自信心也增强了平时作文中,课堂上、说话,都能引经据典,用上一两句《论语》里面的句子。我们班的学生对《劝学、《弟子规》能全文背诵出来,综上所述,诵读国学经典,对小学生多方面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第三篇:我对国学经典的认识

爸爸带孩子越久,孩子越优秀!

回顾一下我们曾经对国学经典的认识,是不是脑子里无法找出相应的忘记呢?有一位妈妈是这样说的,我们一起感受一下,是不是曾经的自己也这样呢?

一、曾经对国学经典的认识仅限于《弟子规》。

我自小不知国学为何物。我生于文革开始那一年,十年浩劫将结束的时候才读小学,记得我们小学低年级教材里的句子“打倒叛徒、内奸、工贼XXX”充斥着政治的味道,课堂上听到的是破“四旧”砸孔庙的事;后来见到高年级的学生写作文就是抄报纸“反击右倾翻案风„„”,还有白卷上大学的故事,现在说这些心里都不是滋味哦。小时家里没劳力,十多天轮到我们家给生产队放牛一次,我就要当放牛娃了,每当赶牛上坡,闻着新鲜牛屎的香味,还听到对面山头学校传来琅琅的早读声呢。

现在想来,虽然我经常请假不上学,却并没有因此失去什么,反而培养了我勤劳吃苦体贴的个性。在那样的时期,那样的环境,谁知道国学经典是什么东西呀?

工作以后,我对国学的认识也仅限于《弟子规》。书店里这类蒙学的书碟特别多。孩子三岁多的时候,我到书店买了《弟子规》《三字经》的书碟,想带孩子读,但是我因为没有方法,没有人引导,读了总序就读不下去了。

2010年,父亲过世,我觉得自己在孝道上很惭愧,无限自责,那一年里,下班回到家就思念父亲,时时以泪洗面。也不知怎么回事,在网上看到很多《弟子规》视频,于是我又重读《弟子规》,儿子不读,我自己读,对句子“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很是感慨,认为那就是孝到极至了。读了一段时间,我居然能把《弟子规》背了,还以此为自豪呢。可是背了就背了,却没有感觉到教育孩子的希望啊。说实话我也不敢经常拿《弟子规》规儿子,只是偶尔规一下,因为我知道儿子个性太特别了,怕他逆反。

现在想来,我虽读了《弟子规》,但还是很理智的。现在学校里似乎也在重视国学经典了,但是我儿子的校园围墙贴的图也只是《弟子规》的图句,孩子们读的也只是《弟子规》、《三字经》而已。

二、育心让我认清国学经典。

2012年9月下旬,我有幸学习了赖老师的大易教育演讲。在群里又学习了几天,9月28日我就请了教材,从此走进了育心这个育儿的殿堂,开始了我幸福的人生。

我一直感叹我好幸运啊,结缘育心就在那须臾之间,如果我没有看到演讲,我现在还在育儿的炼丹炉里面倍受煎熬。有人给国学经典下的定义——指古今中外重大知识领域的原创性著作,是被历史证明最有价值,最重要的文化精髓。个人觉得这解释很笼统哈。

学了大易教育我们知道,赖老师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国学经典系统性和根本性”,比如说盖一栋房子,这栋房子,只有钢筋行不行?只有水泥行不行?只有火砖行不行?这些材料都要,这就是系统,那么培养一个人,要让他有大的结构,同样这个系统是不可缺少,你不能只靠一、二本书。所以我们把经典分成三类:第一类是基础类,打地基的,这类有《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笠翁对韵》、《论语》、《大学》、《中庸》、《孟子》,都是教育怎么做人,所以它们是地基,做人是基础。第二是结构类,在我们的经典中,真正让一个人有大结构靠的是“经”,中国文字很有特点,凡是特别重要的我们都会加一个“经”字。我们看盖房子,盖房子里面很重要的那个叫什么?钢筋,所以经典里面也有这个很重要的东西,叫做经。在中国最有用的经,叫做六经:《易经》《诗经》《孝经》《道德经》《金刚经》《黄帝内经》。一个小孩在他十岁之前,能够把这六经学完,背下,他二十岁的时候,这个孩子不得了,他的结构将变得非常大。装修类是哪些?大家具体说说看。数学、画画、音乐舞蹈等。

第二是根本性,在1988年,有一大批诺贝尔奖得主在巴黎开会,他们提出一个宣言:“人类如果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孔子那里寻找智慧。“回到2500年前”,这个“前”字很重要,2500年就是孔子在世,2500年前的东西就是孔子学的东西。我们要学习儒家文化,要学习孔子,竟然不研究一下孔子学什么,反而去研究孔子的弟子以及弟子的弟子弄出来的东西,根本性没有解决。

我们用一棵经典树来帮助我们认识根本性的问题:这些理论家人们都已经非常熟悉了哈。

这幅图形象地告诉我们人生应该学习的最重要的东西,《弟子规》以及时下人们让孩子疲于学习的各种英语班、奥数班、舞蹈班等,都是在舍本逐末啊。我前面说对句子“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很是感慨,认为那就是孝到极至了。

现今在很多父母的观念里,哪有你谏的机会!他不学习的,要你怎么样你就得怎么样,一顿暴力我看你还敢谏?孩子在暴力下哪还有“悦复谏”的智慧,越打要么越逆反,要么越胆小怕事了。想想曾看到的很多痛心疾首的父母把孩子打至伤残的新闻,他们一次次地打孩子,还一次次地为自己的行为找借口。

什么是小孝?什么是中孝?什么是大孝?《孝经》言简意赅告诉我们:“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这是小孝。“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这是大孝。“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朱子治家格言》里说“读书志在圣贤,非图科第”,就是立志大孝。

三、为传统文化正本清源。

在一个网友的空间看到一篇文章“国家在行动——奏响国学的冲锋号”国家层面早提倡重视国学了,就象“教育优先发展”一样,哪一年不提呢?学校教育的现状怎么样哦?我们这里还有优先发展西部的提法呢。我对现行教育的失望,可能是因为我看到负面的太多了吧。没有根的教育,废了很多孩子。我的周围初中没读完的比比皆是哟,紧接着就带女孩回家了,有的父母觉得这样管管女孩可能会乖点。够可怜吧?

农民不管是种田也好种地也好,如果有一两棵苗死了或者长得不好,是要补苗的,要百分百的成活,种田要百分百有收成,种树要百分百的成材。但是我们的教育,让那么多孩子不成才,心痛啊!怎么才能学到真正的国学经典?高的高不可攀,你付得起钱也不一定学到真正的国学。《易经》如阳春白雪,普通老百姓闻所未闻。

到处普及的所谓国学又把你固步自封起来,让你一叶障目,看不到泰山。育心的出现,让一切都变得触手可及!一套必然成功的教育法如一盏明灯,照亮百年混浊不清的教育界。我们育心很鲜明地提出“一根六经八典九要十四蒙”的学习内容,老师孩子那么小结缘育心,下面这幅图所表达的真正的国学的逻辑关系更加清楚:

育心的理论、内容、方法体系非常完善,让我们走进来,只要听话照做、简单跟随就可以不断地收获喜悦,在育心一年易经读过百遍的家长非常普遍,而且是越读越喜欢读,越读越来劲。我们自己的格局大了,也就不会把眼光老盯在孩子身上,因此给孩子赢得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我们的孩子不离家庭,不离社会,不离生活,不离圣贤教诲,在以易经为根的系统经典和科学方法养育下,必然成才!

试想,如果我们的孩子只读《弟子规》,哪怕背会了又怎么样?如果我们家长都拿《弟子规》来规孩子,天天找孩子的不足,不就是指责孩子这样不好,那样不好了吗?如果孩子也天天拿《弟子规》来规自己:“我今天发了几次脾气?我写字不认真了,我见着认识的长辈不打招呼„„”如果所有的孩子都只读《弟子规》等几样基础蒙学本本,中国的未来会是什么样?这样能够培养出孔子式的圣贤人物吗?

《弟子规》没有给我们传达自强不息的信息,光读《弟子规》的人,不会有“元、亨、利、贞”的易经思维,不会有阴阳、八卦等思维,不会成为大格局的人。我们与家长介绍育心经典的时候,很多都说我教我的孩子读《弟子规》和《三字经》,我的孩子不喜欢读经典。大家有碰到吧?

本来读读《弟子规》也没什么,可是把《弟子规》当成真正的国学来推广,继续障碍着无数没有分辨力的家长,阻碍炎黄子孙对真正的国学的认识和学习,那性质就不一样了。

而且妈妈甚至压根就没读,我们育心人知道,《弟子规》不是真正的国学,《论语》也不是经典中的经典,真正的智慧在《易经》里面,要系统读经,科学读经。我们以《易经》为根,用大道至简的累积法,在读经中学习实践,在学习实践中读经,育心让批量的家长迅速成长不足为奇。看到有句话说“现在中国之所以没有大师出现,是因为没有培养大师的母亲”。我们育心就是培养大师的父母亲。

为中华文化正本清源,推广真正的国学,是每一个炎黄子孙的责任,更是我们每一个育心人的责任。

育心人学习真正的传统文化,如坐电梯,一下子爬到最高的山峰,一览众山小,所以有多少人读经几个月就有了为传统文化正本清源的勇气。

这是我自己对国学经典的认识历程和心里威受,说得不对的,请大家指正。今天我的分享到这里。

感恩天地!感恩圣贤!感恩赖老师!感恩群龙经学院!感恩大家的陪伴!

第四篇:浅谈魏书生对我的影响

浅谈魏书生对我的影响

在课堂上了解到很多关于魏书生老师的事迹与思想观念,其实早在几年前就有接触到魏老师的教育思想。本科时学习的师范专业,但却对教师这个职业不是很感兴趣,直到第一次看到魏老师的视频,对自己的影响还是挺大的。当时最直观的感受就是,老师对学生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好的老师是可以成就学生的一生的。切身感觉到教师这个职业是神圣的,内心涌动出想成为一个好老师的冲动。

课堂上我印象最深的是讲到魏老师文革时被批斗,白天被批斗晚上回去了就锻炼身体,被发现后就对人说,晚上锻炼身体是为了白天更好的接受批斗。当时魏老师也就二十来岁,心性却能如此沉稳与成熟,我觉得这就注定了他以后的成功。在工厂的时候魏老师向各级领导提出当教师申请达150次,其执著和痴情在中外教育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六载夙愿今始尝,初闻涕泪满衣裳„„我以我心付童心,笑看花苑还朝阳。”只有热爱一个职业,才能把它视为自己毕生的追求,也才能在这片天地有所作为。其实是羡慕魏老师的,羡慕他对自己的人生有目标,有方向,知道自己想干什么,并且为之努力。对我,也许也是对和我一样的同龄人来说,对未来迷茫可能是现在所面临的最大的问题,不知道热爱什么,想做什么,能做什么,日子过的得过且过。网上有人开玩笑说,小时候总在思考长大了上清华还是上北大,后来发现自己想多了。我想,这也就是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吧。小时候总志存高远,梦想长大后要成为什么什么样的人,干什么什么了不起的事,但现实总把我们从幻想中拉回来。终究还是要生存,要承担起自己该承担的责任与义务。但我总觉得这与理想并不违背,我还没有走出校园,没有亲历社会,希望以后真的能找到一份自己喜欢的职业,用心去干好自己想要做的事,而不是碌碌无为的混日子。望,不忘初心。

魏老师告诉我们享受生活的四字秘诀,叫做“松、静、匀、乐”。“松”即身体松,让自己感受自己的身体处于完全放松的状态,无论任何时候都要感觉到自己是世界上最轻松的人之一。“静”即心灵静,守住心灵的宁静是现代社会必备的本领。有效信息请进来,无效信息一边去。人生最累的是自己跟自己作战,消耗了大量的生存成本。“匀”即呼吸均匀,对人的生存来说,排在第一位的是呼吸。对学生进行平常心的教育,守住平常心才能成为快乐的人,就能天天快乐。珍惜一呼一吸的时候,满怀感恩之心对待每一天的时候,你就会抓紧时间做有意义的事。“乐”即情绪乐,坚守自己内心深处快乐的阵地;不嗔、不怨、不怒、不恨;把上课时的成功快乐守住。魏老师说,每天走进校园,松静匀乐;师生问好,松静匀乐;看书备课,松静匀乐;组织教学,松静匀乐;一天工作,松静匀乐;下班回家,松静匀乐;面对压力,松静匀乐地承担;面对纠纷,松静匀乐地处理;面对磨难,松静匀乐地承受;面对打击,松静匀乐地应对。把世间的兴衰荣辱、恩怨得失、上下进退、起伏顺逆都变成训练自己松静匀乐的资源,变成增强注意力的阶梯,这样就能一滴一滴地降低生存成本,一点一点地提高生活质量。让我们在“松、静、匀、乐”中享受工作的快乐,享受学习的快乐,享受生活的快乐。“松、静、匀、乐”四个字看起来简单,做起来却着实不易,没有时间的积累,人生的阅历,是无法轻易做到的。特别是在当今这个浮躁,物质的社会,要面对很多的诱惑,很多的选择,真正能做到内心平静的人很少。需要有大智慧的人,而真的能做到的,那生活对他来说就是享受。我们应该着眼与身边的小事,从中获取快乐安稳。每天早上睁开眼睛,阳光正好,感到快乐。上学路上,花正开好,感到快乐。陌生人的一个微笑,感到快乐。和闺蜜煲电话粥,感到快乐。以前看到一句话,墙倒了,你不去扶,那么不推,也是一种善良。我觉得善良是一个人最基本的品质,用一颗善良包容的心去看世界,才会发现这个世界的美好。

而对教师这个职业来说,自身的素养提高了才能更好的去教育他们。本科时,学校的校训是为人师表,敬业奉献。教书首先要为人。魏老师的人生态度影响其行为,直接决定着其人生道路,让他能笑对人生,笑对困难,这种态度更多地体现在人的具体处事行为之中。延伸至教育过程来说,教师的行为来自于其态度,直接影响对教师职业的认可,对学生授课的信度,对教学质量的效果。作为一名教师,必须是一位乐观豁达的人、积极向上阳光之人。如果终日怨天尤人、悲观厌世,甚至不遵守师德,不求上进,不爱本职,其态度自然不会积极主动充实自己、完善自己、提高自己,更不用说“传道、授业、解惑”,其教育育人的职责自然难于胜任。学生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如教育学生遵纪守法,教师就不能有违法乱纪的行为;教育学生积极向上,教师就不能消极怠工;教育学生要有公平公正的思想,教师就要善待每一个学生;教育学生艰苦奋斗,教师就必须做到吃苦耐劳,做好学生的带头人。

我们向魏老师学习的不只是他在教学方面的经验与方法,更多的是他做人的态度和对自身事业的热爱。何种职业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热爱,并且愿意为其努力。生命太过短暂,我们本不该迷茫。人生种种选择,无非是换条路走。

第五篇:对我影响最大的人

对我影响最大的人

提起影响最大的人,很多人的答案都不尽相同,因为在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对他影响较大的人存在。这个人可能影响他的一生,可能让他学到很多东西,可能让他改变很多。但是这些人都会在我们迷茫的时候给我们启示,在我们受到挫折的时候给我们安慰,在我们退却的时候给我们鼓励,在我们犯错的时候给我们教诲,在我们成功的时候和我们一起分享。

回想起这三年的学习生活,我始终没有忘记,是老师经常在我失去自信时,鼓励我,让我重新树立起信心来。一直以来,在老师的鼓励、督促与鞭笞下,我不断进步,顺利地走过了这段路程。现在临近毕业,老师笑着对我说:“丑小鸭真的变成白天鹅了!”虽说老师是一句玩笑话,但老师的话让我深深地印记着自己在生活中的每一个足迹,也让我更加明白,生活中我更需要一对翅膀,用自信和刻苦造就它坚实的骨架,让自己飞得更高更远,而使我拥有这副翅膀的人正是对我影响最大的人——我的老师。

在我的生活中,妈妈一直是我身边最亲最爱的人,嘘寒问暖,知冷知热。妈妈就像一位忠实的领航员,为我的人生确定了正确的航向。从我刚刚懂事之时起,她就常常对我说:“妈妈希望你一生都与快乐相伴,学习如何生存不是人生的全部,我希望你学会享受生活。”虽然我当时还不大懂妈妈的意思,但是现在,我已经发现她一直在为此而努力着。从我很小的时候起,妈妈就在刻意培养我的读书习惯。从最初的她读我听,到现在的我把读书的体会讲给她听,我从中体味到了成就感和自豪感。很多家长都认为孩子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以他们不让自己的孩子与成绩差的同学交往,而妈妈却不同意这一观点。她认为,既然近“墨”者会黑,为什么不能让别人近“朱”则赤呢?。妈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教育着我。她为我做的实在是太多太多,可是她却从来没有要求任何的回报,这是一种多么广博多么无私的爱啊!正是这种爱赐予了我太多不能忘却的东西。正是这种爱,让我学会了宽容,学会了理解,学会了广博,学会了责任,学会了坚持,学会了为他人着想。正是这种爱,磨炼了我的意志,让我能够经受大雨和风暴的考验,使我能够在辽阔的大海中自由地翱翔。正是这种爱,让我学到了一点关怀与感激,一点自信与执著。这些,都要感谢生命中对我影响最大的人——我的妈妈。

修长的身材,褐色的双鬓,澄澈的眼眸,再有便是那副创造美的好嗓子,你如梦似幻般的一颦一笑,将我的心深深拴住了。你的歌声不像眼下流行音乐那样千篇一律地在猎奇、缠绵或哗众取宠的无病呻吟之中谋求生存。同样唱着歌的你,完全是以诵读柔美诗歌般的虔诚在歌唱着诗歌般的生活。于是,在感受你每句歌词中跃动的诗情画意的同时,我明白了该以真实的自我去迎接我的生活。只有唱出自己的心境,才能真正做到专心歌唱。《歌剧》中的孤寂,《无翼天使》中的落寞,《星星》中无尽的希望与自信……让真实的自我以一种自己热爱的方式宣泄出来,我就在你的影响下快乐地过着每一段属于自己的生活。给我这些感受的,是对我影响最大的人——维塔斯。生活中总会有一些人在我的记忆深处留下影子,也许是一个眼神,一声问候,一句鼓励,但他们都或多或少地给了我一点触动。他们,在我的生命中,都是对我影响最大的人。

下载浅谈国学经典对我的影响(xiexiebang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国学经典对我的影响(xiexiebang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父母对我的影响

    感谢我的父母 树木的成长离不开环境 人的成长也是如此 我们性格,习惯,脾气的形成 都离不开父母对我们的影响 父亲是一个少言寡语的人 吃苦耐劳是他的特点 母亲是一个聪明细心......

    家庭教育对我的影响

    家庭教育对我的影响 我的父亲 说起父亲,真是时刻离不开一个“严”字,说起自己的感受,更是离不开一个“怕”字。甚至到了我上大学的时候,商量起什么事情,总得不自觉地瞅瞅父亲的脸......

    读书对我的影响

    读书对我的影响 人们看到的虽然只是一本本普通平凡的书,但是我从书里学到了很多很多,它给予我力量,给予我知识,给予我前进的动力。 读书使人明智。我从《十万个为什么》中知道了......

    网络营销对我的影响

    网络营销对我的影响 第一次接触网络营销是在淘宝网上买东西,那时还不了解网络营销这个概念。以至于后来听到网络营销时,就觉得是在网上买东西。而随着知识水平的提高和阅历的......

    企业文化对我的影响

    企业文化的影响 随着企业文化的深入,我们的思想在无形中转变,刚接触企业文化时大家都很抗拒,认为没有必要,大多数人认为企业文化就是弄景。好多人说我在厂都多少年了,没有学习......

    我对“国学经典诵读粗浅认识

    我对“国学经典诵读”的粗浅认识 青年小学 刘实近年来,国学经典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青年小学将把“国学经典诵读”作为我校的校本教材。为配合我校做好此项特色教育,我......

    对我影响最大的人[合集5篇]

    对我影响最大的人 提起影响最大的人,很多人的答案都不尽相同,因为在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对他影响较大的人存在,这个人可能影响他的一生,可能让他学到很多东西,可能让他改变很多。......

    我对环境的影响5篇

    我对环境的影响 自从二十年前我出生的那天起,我便生活在地球大环境中,环境给予我生存的空间,而我也每时每刻的影响着环境。每一个我微小的行为动作都作用于环境,即使这影响十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