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社区“文明单元”建设经验总结
社区“文明单元”建设经验总结
社区“文明单元”建设经验总结
社区“文明单元”建设经验总结
近年来,社区文明建设工作深得民心,在提高市民生活质量,文明素质方面做出了明显的成效,我们工农里社区全体干部紧跟时代步伐,在创建文明社区、文明单元、文明家庭工作中做出了优异的成绩。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怎样使精神文明延伸到每家每户,再从每户到每个单元、每栋楼、每个社区、每一个城市,从而使我们的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与时俱进,我们每个家庭、每个人都要从我做起。工农里32栋6单元的居民就是创建“文明单元”的标兵。他们的创建经验为大家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工农里32栋6单元住有12户人家,他们是多年的老邻居,他们关系融洽,邻里和睦,单元里有一位热心的大哥,他就是我们的党小组长彭勇,住在6单元5号,平时他主动招呼大家彼此之间多交流,多沟通,义务担起了单元小组长的角色,首先他制定了单元规章制度:
1:不要随地吐痰
6:要爱护花草树木
2:不要乱仍垃圾,7:要保护环境卫生
3:不要在楼道堆放杂物,8:要互助友爱,邻里和睦
4:不损坏公共设施,9:要礼貌待人
5:不传闲话不闹纠纷
10:要遵纪守法
一、人人求知识
个个讲文明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渴望学习科学知识,单元组长彭勇就到居委会找学习资料,有人民调解、家庭百
事通、公民道德与公民道德建设、文明礼仪等书籍分发给各户,他们还自己印制了一些科普知识,在家学习。并且找会书法的专业人士写了名人明言,自制了镜框挂在楼道醒目的地方,让大家一目了然。一到节假日,大家就凑到一起探讨一下书里的内容,讨论讨论,各自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想法,互相交流,相互切磋,一种浓浓的家家都读书;户户都学习;人人求知识;个个讲文明的新风带动了整个社区。
二、邻里和街坊
有难大家帮
常言道:“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这句话确实不假。今年7月的一天,3楼住户的水管子漏水了,家里就一个老人在家,彭勇得知后,急忙到1楼快把截门关了,其他人家也都来帮忙,大家有的给自来水打电话,有的找96116热线,有的跟着忙活,经过大家的努力,水管子很快修好了。大家看着修好的水管,眼睛对视着,都有一种说不出的喜悦,他们的心里都有一个想法:咱们单
元的人相处的好,人心齐、风格高。远亲不如近邻好。
三、热心公益事
社区做贡献
文明社区的活动项目很多,有文娱活动、有募捐活动、有定期清理非法小广告活动、有科普宣传活动、有义务治安巡逻活动等等,32栋6单元的12户居民轮流参加社区的公益活动,单元小组长彭勇更是场场不落,一次也不缺席。办事处号召社区捐献棉衣、棉被,他一人就捐献了3件,在地震灾区闹海啸时他带头捐献了100元钱,在他的带动下,其他居民纷纷捐献,目前,我们社区共向低保户、困难户捐献棉衣、棉被28件。解决了困难户过冬避寒问题。
彭勇是一名共产党员,他思想进步,积极向上,夏天,他主动带领单元的学生们拔草坪里的野草,拣草坪里的白色垃圾,今年冬天连续降雪,他主动带头扫雪,单元的居民也都积极参加,他们不但清扫自己门前的雪,还把其他楼前的雪打扫干净,在他们单元的带动
下,越来越多的居民也都参与近来了。大家都说:保护环境是大家的事。现在,她们单元的家庭卫生普遍好;楼道环境卫生整洁;花草树木靓丽;邻里相处和睦;他们单元真正做到了不传闲话,不闹纠纷。
我们工农里社区居委会,每个单元都有自己的单元小组长,他们是居民信任和拥戴的人,他们了解本单元的情况,热心为居民服务,大事小情都管,任劳任怨,无私奉献,32栋6单元在彭勇的管理和带动下,被社区居委会评为文明单元是当之无愧的。他们的事迹还有很多,就不一一列举了,他们的成绩得到了居委会和广大居民的好评。
第二篇:街道文明社区建设实施方案
一.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全街经济工作为中心,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区为目标,以宣传落实《纲要》为主线,以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促进街道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二. 创建目标从抓社区基础建设入手,突出特色,注重实效,本建成特色社区1个,高标准示范社区2个。开展具有影响力的群众性文体娱乐活动3项。三. 工作任务坚持以点带面的工作思路,各社区在街道党工委的领导下,文明办的部署下,社区一把手负总责,充分发挥驻街单位的力量,形成社区资源共享,社区事业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做到工作有规划、有部署、有总结。晨光社区突出绿化、美化、加大硬件设施建设,以科普知识宣传,《纲要》宣传为主要内容,成立康乐中心增加市民学校的电化设备,成立社区秧歌队,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增强社区整体服务功能。东田社区突出社区服务中心特色将社区服务中心兴建起来,不断完善社区服务,为居民提供方便。华宇社区突出科技特色,结合肿瘤医院家属区,定期开展科技卫生宣传活动,开展热心人活动,充分调动驻街单位的力量。四.开展科技进社区活动。科教进社区的主题是讲科学生活,建文明社区,做文明市民开展贴近公交生活的科普讲座,社区设置科普宣传栏,开展科普之体活动,同时与省交通管理学院科普志愿者共同开展科普进社区启动仪式并由学生为社区捐书。五.加强社区治安防范,维护社会治安要充分发挥三老巡逻队作用,同驻街派出所一遍,开展经常性的法制教育和法制咨询活动,同驻街各单位签订责任书,确保居民的政党工作生活。六.几点要求1. 文明社区整体创建由精神文明办负责。2. 社区宣传教育由宣传员负责。3. 社区环境由城建负责。4. 社区服务由经发政科负责。5. 社区治安由综治负责。6. 社区科普由科协负责。7. 社区下岗职工再就业由劳动力调配负责。8. 社区青少年,妇女及家庭教育由工会、团委、妇联、党工委负责。
第三篇:街道文明社区建设实施方案
一.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全街经济工作为中心,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区为目标,以宣传落实《纲要》为主线,以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促进街道各项工作顺利开展,街道文明社区建设实施方案。二. 创建目标从抓社区基础建设入手,突出特色,注重实效,本建成特色社区1个,高标准示范社区2个。开展具有影响力的群众性文体娱乐活动3项。三. 工作任务坚持以点带面的工作思路,各社区在街道党工委的领导下,文明办的部署下,社区一把手负总责,充分发挥驻街单位的力量,形成社区资源共享,社区事业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做到工作有规划、有部署、有总结。晨光社区突出绿化、美化、加大硬件设施建设,以科普知识宣传,《纲要》宣传为主要内容,成立康乐中心增加市民学校的电化设备,成立社区秧歌队,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增强社区整体服务功能。东田社区突出社区服务中心特色将社区服务中心兴建起来,不断完善社区服务,为居民提供方便,规划方案《街道文明社区建设实施方案》。华宇社区突出科技特色,结合肿瘤医院家属区,定期开展科技卫生宣传活动,开展热心人活动,充分调动驻街单位的力量。四.开展科技进社区活动。科教进社区的主题是讲科学生活,建文明社区,做文明市民开展贴近公交生活的科普讲座,社区设置科普宣传栏,开展科普之体活动,同时与省交通管理学院科普志愿者共同开展科普进社区启动仪式并由学生为社区捐书。五.加强社区治安防范,维护社会治安要充分发挥三老巡逻队作用,同驻街派出所一遍,开展经常性的法制教育和法制咨询活动,同驻街各单位签订责任书,确保居民的政党工作生活。六.几点要求1. 文明社区整体创建由精神文明办负责。2. 社区宣传教育由宣传员负责。3. 社区环境由城建负责。4. 社区服务由经发政科负责。5. 社区治安由综治负责。6. 社区科普由科协负责。7. 社区下岗职工再就业由劳动力调配负责。8. 社区青少年,妇女及家庭教育由工会、团委、妇联、党工委负 · 责。
第四篇:社区文明建设公约
××物业××社区文明建设公约
为搞好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增强业户积极参与社区建设的热情,使广大业户享有文明、健康的生活环境,特制定如下公约,敬请遵守。
1.遵守国家法律、法令、政策和地方的有关规定及本社区的各项规定,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居民。
2.业户邻里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和睦相处。
3.不把违禁品和危险物品等带入社区。
4.养成讲道德、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敬老爱幼、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的生活习惯。
5.爱护公共卫生,不乱丢垃圾、果壳、纸屑、烟头,不随地吐痰和大小便,不往室外抛物和倒污水,共同维护住宅区公共卫生。
6.不在公共场所堆放物品、占用公共场所、阻塞通道。
7.不在建筑物上乱图、乱画、乱张贴及乱贴路牌广告等,保持建筑物的原貌和美观。
8.爱护公共财物,维护公共设施,共同创造一个环境优美、秩序良好、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9.维护公共秩序,不打架斗殴,抵制坏人坏事,维护社区稳定。
10.不搞封建迷信、不赌博、不酗酒闹事,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
11.开展群防群治,消除火灾隐患,杜绝火灾发生。
第五篇:生态文明建设案例及经验总结
生态文明建设案例及经验总结
张玉军
(甘肃煤田地质局综合普查队,甘肃
天水
741002)
摘要:实施山川秀美工程,加强生态建设与保护,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海南省在生态省建设中不断优化产业布局,引导发展生态产业,坚定走绿色发展之路。按照“不污染环境、不破坏资源、不搞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原则,严把环境准入关,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发展“绿色资源”开发、生态旅游等产业,把生态优势转为经济优势,实现经济与生态和谐发展。陕西省吴起县委、县政府大胆做出实施“封山退耕、植树种草、舍饲养羊、林牧主导、强农富民”的逆向开发战略决策,首开全国封山禁牧之先河。实践证明,封山禁牧不但没有限制畜牧业发展,反而有力促进了畜牧业的更大发展,并让发展经济的过程同时成为生态修复的过程。一个是位于祖国南疆生态条件先天优越的海南省,一个是地处祖国内陆生态条件先天不足的陕西省吴起县,各自从实际出发,走出一条生态文明建设良好的路子,他们的成功经验无疑值得深思和借鉴。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海南省,因地制宜,和谐发展,陕西省吴起县,生态文明,成功经验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cases and lessons learned
Zhang Yujun(Gansu Bureau of Coal Geology comprehensive survey team, Tianshui, Gansu 741002)Abstract: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beautiful landscape projects, strengthening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and protection, is to establish and implement the scientific concept of development requirements.Hainan Province,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onstantly optimize the industrial layout, and guide the development of eco-industries, and firmly take the road of green development.Accordance with the “do not pollute the environment, does not destroy resources and avoid redundant construction,” the principle of strict environmental access and in the protection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based on local conditions to develop “Green Resources” development, eco-tourism and other industries, the eco-advantages into economic advantages, to achieve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ecology.Wuqi county of Shaanxi Province government make bold implementation of the “grazing farmland, planting trees and grass, feeding sheep,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led strong agricultural Fumin” reverse development strategic decision to open the first of its kind nationwide controlled grazing.Practice has proved that not only does not limit controlled grazing livestock development, but a strong impetus to further development of animal husbandry, and let the proces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t the same time as the process of ecological restoration.One is located in southern China innate favorable ecological conditions in Hainan Province, one is a landlocked country located in ecological conditions inherent Wuqi county of Shaanxi Province, each from reality, out of a good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of the road.Their successful experience is worth pondering and reference.Keywords: scientific concept of development, Hainan Province, according to local conditions, harmonious development ,Wuqi County of Shaanxi Provinc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successful experience 一 引言 实施山川秀美工程,加强生态建设与保护,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面对生态条件优劣迥异的实际情况,如何因地制宜实现生态和经济和谐共同发展,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作为全国第一个生态示范省的海南省和作为全国退耕还林第一县的陕西省吴起县,各自从实际出发,走出一条生态文明建设良好的路子,分别成为全国各地竞相学习的成功典范。
二 海南省生态文明建设纪实
1998年,海南省开始谋划生态省建设方略;1999年,先后通过省人大代表议案和地方立法形式,在全国率先拉开了生态省建设的序幕,成为全国第一个开展生态省建设的省份。经过12年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海南省生态示范省建设进行了有益探索与实践,在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生态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改善和生态文化培育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全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走出了一条双赢之路。
(一)“三不”原则力保碧水蓝天
海南省在生态省建设中不断优化产业布局,引导发展生态产业,坚定走绿色发展之路。按照“不污染环境、不破坏资源、不搞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原则,严把环境准入关,初步形成“西部工业区、中东南部热带高效农业区、东南部旅游度假区”的产业布局。
海南省充分利用港口、矿产油气资源、环境容量等优势,在西部洋浦、东方、昌江、金牌、老城等5个省级工业园区发展新兴工业和生态工业,引导发展循环经济。海南省积极实施生态文明系列创建工程,建设城乡生态人居环境,经济建设与开发保护找到了结合点。引导农民大力发展绿色农业、热带高效农业,生产无公害农副产品;大力发展庭院经济,引导农民种植热带果木;大力推广沼气池建设,鼓励农民发展养猪业,通过沼气池建设形成农村生产、生活良性循环的生态链。全省文明生态村建设不仅改变了村容村貌,同时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农民切实享受到了改革和发展的成果。截至去年年底,全省建成文明生态村11597个,占全省自然村的49.5%。同时,积极开展生态乡镇、生态文明乡镇和小康环保示范村的创建工作。目前,全省已建成国家级生态乡镇两个、省级生态文明乡镇10个、省级小康环保示范村90个、国家级绿色社区1个。
(二)特区开发与生态保护实现双赢
海南省政府及主管部门在决策规划、产业发展、项目建设等方面都坚持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发展。据悉,“十一五”期间,海南省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审查,否决或暂缓审批18个与国家和省产业政策及环境功能区划不相符的项目。海南省生态环境不断得到恢复和改善。统计数据显示,全省累计投入270多亿元支持生态省建设。在加强退耕还林、水土流失治理、土地荒漠化治理、采空矿区生态恢复、海洋生态保护等方面的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截至2010年年底,海南省森林覆盖率已经达到60.2%。
“十一五”时期,海南省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快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5年间,全省新增28家污水处理厂,海南省成为全国第10个实现县县通污水处理厂的省份。海南省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两项指标实现“十一五”以来双降,为确保最终完成“十一五”主要污染物减排指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海南积极探索并有效实施生态补偿工程,加大重要生态区保护力度。通过探索生态环境保护新机制,调动群众护林积极性,使中部生态重要区域得到有效保护。据了解,从2006年起,海南便根据每年财政能力递增增加生态转移支付的要求,每年安排财政资金不低于2000万元用于生态转移支付。2006~2010年转移支付总投入已超过两亿元。目前,海南省已启动了关于生态补偿的地方立法程序。
(三)“绿色资源”优势厚积薄发
据了解,海南岛独特的地理位置,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复杂繁多的成矿条件,尤其是孕 2 育了西部岛屿丰富多彩的矿产资源。随着海南矿产资源探明储量不断增加,矿业发展迅猛,“绿色矿业”理念深入人心,矿产开发也成功地从粗放型转变为集约型。
海南西部矿业发展迅速,但生态环境并没有因此被破坏。特别是“十一五”期间,海南建立采矿后土地复垦和生态恢复保证金制度,新建矿山“三废”实现达标排放甚至接近零排放,走出了矿产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绿色矿业”之路。
目前海南岛矿业发展开始迈出大步:初步建成东方天然气化肥化工、洋浦油气炼化油品化工电力、老城凝析油精细化工与石英浮法玻璃、昌江铁钴铜炼制与水泥建材等四大绿色矿业集群。如今,海南省积极发展清洁能源,在太阳能、风能、核能、生物质能及特种玻璃、光纤光缆等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四)生态文化助推国际旅游岛建设
美丽的海南,就像一朵生态奇葩,绽放在祖国的南疆。海南省凭借其生态资源和政策优势,成为远近闻名的国际旅游岛。12年来,海南相继颁发了《海南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海南省万泉河生态环境保护规定》等50多项与生态省建设相关的法规及规章。去年6月,《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出炉,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六大战略定位之一就是建设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政府机构、社会团体、个人和民间社团组织纷纷主动参与生态文化建设,公众环境保护意识得到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在全省上下已取得共识。
在海南,生态教育已成学校学生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开设生态环保课程、组织生态体验与生态公益活动,努力培养具有生态环保意识的一代新人。与此相应,绿色学校、绿色社区、文明生态企业、文明生态家庭等创建活动,已成倡导绿色、低碳、环保的新风尚。据了解,目前海南已创建国家级及省级绿色社区22个、绿色学校53个,积极推动社会公众与青年学生成为生态省建设的重要力量。海南省还定期举办生态省建设暨生态文化论坛,这已成为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文化品牌,也是国内绿色对话与生态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随着生态省建设理念不断推广,浙江、吉林、福建、山东等14个省区市开展了生态省建设,海南的“生态文化”品牌逐步在全国发挥了辐射与带动作用。
如今,独具海南特色的文明生态村,已成为展示海南省新农村建设成就的最好窗口,成为海南乃至全国具有高度影响力的生态文化品牌,为探索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模式做出了突出贡献。“十二五”期间,海南将继续全力打造具有海南特色的全国一流的和谐人居环境,并继续以生态文明系列创建为载体,开展生态市(县)、生态乡镇、生态文明乡镇、生态文明社区及文明生态村的创建活动。
“碧海连天远,琼崖尽是春”。作为全国最大经济特区的海南省,立足省情、扬长避短、积极探索,坚持“生态立省、环境优先”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和科学发展观,正稳步走出一条经济、社会与环境、资源协调发展的“多赢”之路。如今,国际旅游岛与生态省建设双管齐下、良性互动、相得益彰,人们有理由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展示在世人眼前的将是一个绿色之岛、开放之岛、繁荣之岛、文明之岛、和谐之岛。
(五)海南省生态文明建设经验总结
良好的生态、优美的环境、丰富的资源不仅是生态良好地区的最大优势,也是其最富竞争力的独特优势。生态良好地区应该如何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如今看来,既要保持好良好的生态环境,又要开拓进取,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作为国家生态省,海南省生态资源丰富但又相对脆弱,虽然相对发达地区而言没有对生态资源造成破坏,但如果不加以重视,不牢牢树立“生态优先”和“保护也是发展”的理念,很可能会重复发达地区“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可喜的是,面对日益加重的人口、资源、环境压力,海南省切实巩固了良好的生态环境这一宝贵优势,坚持“生态立省”的发展战略。清醒地认识到,只有保住了青山绿水,才能保住未来的竞争优势,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但是,环境保护得好却不等于生态文明建设得好。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基础和 3 条件,可以说,生态环境保护对建设生态文明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有了良好的基础和条件,建设生态文明之路才能顺畅。因此,生态环境良好地区继续保持住自己的生态优势,尤为重要。海南是全国少数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各项指标较均衡的省份,在生态文明建设的4个评价指标(生态活力、环境质量、社会发展、协调程度)中,海南都高于全国平均值,没有“短板”,属于“有强项,无弱项”的省份。近年来,海南省通过开展生态文化、生态制度、生态经济、生态人居、生态环境等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因此,生态良好地区建设生态文明,要事先找准路子,找准自身定位,利用自身的地理与环境优势,尤其是自身的独特性和差异性赢得发展的优势。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发展“绿色资源”开发、生态旅游等产业,把生态优势转为经济优势,以实现经济与生态发展的和谐。
三 陕西省吴起县生态文明建设纪实
在黄土高原的腹地上,有这样一块热土,它曾经是中国红色革命的摇篮,是长征胜利的落脚点和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出发点;后来它作为全国退耕还林第一县,成为全国各地竞相学习的绿色典范;今天,它高举着生态文明建设的大旗,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建设生态化的思路,在通往生态文明的大道上阔步前行。它就是陕西省吴起县,这个以生态为苦、以生态为荣、以生态为兴的英雄土地,用昂扬的斗志、饱满的精神、坚韧的品格写就了一部绿色传奇。
(一)生态文明从退耕还林开始
1998年以前的吴起县,漫山遍野是广种薄收的坡耕地和散放的山羊,四季的颜色都是黄土地的黄色。“人口”缺粮到处垦荒,“灶口”缺柴到处乱伐树木,“牲口”缺草到处滥牧,这“三口”使吴起陷入了“越垦越穷、越穷越垦,越放越荒、越荒越放”的怪圈。同年,吴起县积极响应党中央“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北地区”伟大号召,吴起县委、县政府大胆做出了实施“封山退耕、植树种草、舍饲养羊、林牧主导、强农富民”的逆向开发战略决策,首开全国封山禁牧的先河。实践证明,封山禁牧不但没有限制畜牧业发展,反而有力促进了畜牧业的更大发展,并让发展经济的过程同时成为生态修复的过程。
实现了封山禁牧后,吴起县委、县政府将退耕还林列上日程表。1999年,全县一次性将占全县耕地84%的坡度超过25度的155.5万亩坡耕地退耕到位。实行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沟、坡、梁、峁综合治理,在享受到国家的退耕还林政策后,吴起人还在荒山上造起了林,掀起了一场史无前例的“绿色革命”。自2003年开始,吴起县以创建国家生态示范区为抓手,深入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积极调整林分结构,大力发展林果业和特色农业,促进生态环境质量的不断改善。截至目前,全县已完成造林面积243.19万亩,特别是近两年,累计栽植各类苗木近两亿株。林草覆盖率由1997年的19.2%提高到2007年的62.9%,累计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2235平方公里,治理率达到62.7%以上,基本实现了“泥土不下山,洪水不出沟”的治理目标。
退耕还林后的吴起,不再是黄土高原上的“溃疡”,春天这里漫山遍野一片绿色;秋冬季节,漫山遍野都有植被护卫着黄土,在最新的EOS卫星遥感图片上,一片清翠欲滴的绿色清晰地勾勒出了吴起的地貌轮廓,与毗邻的省区地界形成了鲜明对比。
(二)生态经济助推绿色革命
随着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石油、天然气等地下丰富的资源相继在吴起县所在的陕北地区发现,陕北地区日渐成为中国重要的能源化工接续地。黄色的土地给陕北人带来了金色的收获。仅吴起县已探明地质石油储量就达2.75亿吨,发展潜力巨大。但饱受生态苦楚的吴起人,深知生态代价的昂贵,更加珍惜宝贵资源的利用。在石油强县富民支柱产业建设中,吴起从不把石油当做攫富的资源,而始终坚持把科学开发、永续利用摆在第一位,实行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并重,大力推行节能减排、科技兴油、可持续开发政策。
石油开发中,吴起县积极破解发展与保护的难题,妥善处理地下与地上的关系,坚持源头、过程、终端“三控制”,以防为主,防治结合,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谁破坏谁恢复、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积极采取污染物总量控制、污水回注、绿化边坡、硬化道路,建设清洁文明井场、实施原油管输、推行清洁生产等一系列强制性的环保举措,有效控制了石油开发对环境的污染,坚决保护了来之不易的青山绿水。
在保护环境的同时,吴起人还坚持做大总量、做强财政、做富百姓,依靠科技进步和挖潜改造不断提高生产效率,使石油产能始终保持在适度增长、合理利用的范围内,追求资源效益最大化。
为改变过去广种薄收的局面,吴起县深入开展基本农田保护、农田土壤改良,引导农民有效回收利用农用地膜,推广家肥、生物肥与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秸秆还田、人畜粪便沼化还田,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同时,大力推进“一池三改”技术和“四位一体”(沼气池+畜禽圈舍+厕所+日光温棚)的生态模式,深入实施村容村貌整治工程,规范家禽养殖,着力发展生态循环经济,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目前已累计建成沼气池16380多座、联户养殖小区沼气工程10处,推广节能节柴灶9868个。
退耕还林10年间,吴起县植物种类有所增加,且形成了面积达200多万亩的优质沙棘林,这些可贵的生物资源为吴起县开发生物质能源奠定了基础。吴起县地处延安市西北部,毗邻甘肃、宁夏、内蒙古等地,地域面积广大,日照、风速强,是发展风能和太阳能的首选地。现在百万亩生物质能源基地林已初具规模,总面积188万亩的全国最大成林沙棘基地已建成,促进了吴起县以沙棘为主的生物质能源的转化利用,并在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及后续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实现多赢。
农民不富,生态难保。吴起县通过大力发展生态经济,走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开发生态化的路子,既促进了农民收入的稳步增加,又推进了生态文明建设。在经济总量保持增长的前提下,吴起农民人均纯收入连年以超过20%的速度递增,石油在经济中所占的比重逐年下降,现代农业、三产服务业等后续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一个结构合理、增长强劲、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格局正在形成,而吴起县也从一个全国贫困县一跃成为西部百强县。
(三)生态立县优化人居环境
正是看到了吴起人民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取得的辉煌成就,2003年吴起县被原国家环保总局列为第八批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之一。在试点的5年里,吴起县坚持生态立县,紧紧围绕生态示范区建设目标任务,统筹城乡发展,优化人居环境,使城乡建设和环境保护良性互动、和谐共进。5年里,吴起县紧紧围绕建设“三区五网”(县城、小城镇、新农村3个适宜人居区,人饮安全、城乡供电、道路交通、现代通讯、有线电视5张基础设施网)和破解水路两大制约瓶颈,深入开展“五化八整治”活动,全面优化人居环境。
在农村民居建设上,本着政府引导、农户自愿的原则,采取建、改、留、移相结合的办法,大力推进自然生态型、田园农庄型、中心村镇型、城郊别墅型4种模式新型居民建设,对居住偏僻、交通不便、条件落后的农民实施生态移民,完成了145个村的新型民居建设,农村面貌焕然一新,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在改善居住环境的同时,吴起县把提高公众生态文明水平与转变生产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统筹到生态示范区创建当中。通过加大舆论宣传,吴起县将清洁家园、清洁田园、清洁水源、清洁能源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渗透到经济社会活动的各环节,广泛开展生态知识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等环保“四进”活动,提高了干部群众对生态示范区建设的知晓率和参与率。同时,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绿色创建活动,将改善村容村貌与环境优美乡村、绿色社区、绿色学校、园林单位等创建活动相结合,将绿色消费与节能减排、绿色宾馆、绿色饭店等创建活动相结合,引导广大群众自觉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文明的生产方式和绿色的消费方式,大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生态建设的浓厚氛围。
2008年,吴起县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试点通过考核验收。考核组一致认为,吴起县创建生态示范区的经验和做法对于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具有很好的推广作用和示范意义。
创建国家生态示范区成功后,吴起县并没有满足现状,而是乘势而上。县委、县政府适时做出了创建国家生态县的决定,将创建国家生态县作为吴起对外形象的一张重要名片,精心设计,全力打造,全面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实现经济建设与环境建设同步推进,物质文明与生态文明同步提升。目前,全县共建成4个国家生态乡镇、4个国家生态村、6个市级绿色村庄,长城、铁边城等8个乡镇创建国家生态乡镇,周关、小口则等12个村创建国家生态村已向国家、省、市申报,力争于年底前通过国家考核验收。
(四)陕西省吴起县生态文明建设经验总结
陕西省吴起县从率先实施封山禁牧,发展到利用新兴的能源工业反哺农业,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直至今天的生态立县,探寻人与环境和谐共处的良性发展之路。陕北吴起县用这样的科学实践路线图告诉人们:扭转生态环境恶化的严峻局面、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使更多的人过上幸福生活,无疑是顺应时代潮流的正确选择。吴起县的经验具有说服力和普遍的借鉴意义,值得推广。
四 结束语
良好的生态环境能够优化当地经济的发展。发展经济的最终目的是要提升民众的生活水平,经济增长的成就也要靠民众生活的幸福指数来验证。生态文明建设不仅要让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而且生态文明建设所取得的成果也要回到人民群众身上,为他们所共享,让更多的人能够过上幸福生活。一个是位于祖国南疆生态条件先天优越的海南省,一个是地处祖国内陆生态条件先天不足的陕西省吴起县,各自从实际出发,走出一条生态文明建设良好的路子,他们的成功经验无疑值得深思和借鉴。
主要参考文献
【1】中国环境报,2011年08月17日 【2】中国环境报,2011年08月24日
作者简介:张玉军(1969-),男,工程师,2013年毕业于石家庄经济学院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函授本科)。多年来一直从事煤田地震勘探工作。
备注:
电子邮箱:zyj0619@126.com
电话号码:*** 通讯地址: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皂郊路6号煤田普查队张玉军(收)邮政编码:74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