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市文明社区建设管理办法

时间:2019-05-15 01:12: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湖州市文明社区建设管理办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湖州市文明社区建设管理办法》。

第一篇:湖州市文明社区建设管理办法

湖州市文明社区建设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在创建文明城市工作中逐步兴起的创建文明社区活动,是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创造美好生活的生动实践,是把精神文明建设落实到基层的有效载体,近年来创建文明社区工作呈现出扎实推进、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为使我市的文明社区创建活动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创建文明社区是提高市民素质,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实现创建文明城市目标的需要,是进一步提高城市现代化管理水平,为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的需要,是加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也是提高市民生活质量、强化社区管理、完善社区服务、发展社区文化的需要。文明社区创建活动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创建文明城市工作的基础,是吸引广大社区成员参与和推进两个文明建设的实践活动,是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

第三条 文明社区创建,必须坚持全面与特色相结合。以创建文明社区为目标,以创特色社区为抓手,从社区自身特点出发,大力开展有自己特色的各项工作,抓试点,树典型,全面推进社区建设工作,把文明社区创建工作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和内容展示出来,形成特色,打造精品。

第四条 文明社区是指能发动辖区内所有企事业单位和居民群众共同参与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整体合力,做到社区“环境整洁、居住安全、组织健全、共建普遍、服务完善、文体活跃、风尚良好”。文明社区是各级文明委对社区命名表彰的最高的综合性集体荣誉称号。

第五条 创建文明社区是一项涉及面广、综合协调性强的工作。创建活动要坚持“条块结合、以快为主”的原则,充分体现“政府主导、社区支持、群众参与”的要求,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街道党委办事处组织所在辖区的机关、团体、学校、企事业等单位,开展共建文明社区活动,公安、卫生、建设、民政、环保、工商等职能部门要积极参与,承担各自的责任并密切配合。

第六条 各县区党委和政府要把创建文明社区活动列入城市发展规划,定期研究,纳入干部任期目标责任制,作为考核领导班子工作的一项主要内容。

第二章 文明社区标准

第七条 文明社区要符合下列标准:

一、环境整洁

1、社区内无乱搭建、乱张贴、乱设摊点、乱停车,车棚、楼道无杂物堆放,居民群众对环境卫生有较高的满意率。

2、道路硬化整洁,下水道畅通,化粪池无溢满,建筑物外墙完好整洁。

3、居民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建筑垃圾按规定管理,及时外运,施工场地围栏作业。

4、二次供水水箱定期清洗;箱体加盖、加锁,箱内水体清洁。

5、绿化布局合理,其中新建居住区绿地率达30%,旧城改造居住区绿地率达25%,做到见缝插绿,绿化带管理良好。主要街道两侧建筑围墙应根据需要和可能,设置花坛草坪,无占绿、侵绿、毁绿现象。

6、社区内公共场所、食品经营点卫生状况较好;经常开展除“四害”工作,不养家禽、家畜、无证犬和无证鸽。

7、社区单位内外环境整洁,卫生制度落实,经常性开展卫生知识宣传教育。

二、居住安全

1、积极开展法制教育和防火、防盗、防自然灾害、防破坏的宣传教育,使人人知法、守法、依法办事,自觉地同一切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提高群众的“四防”能力。

2、有健全的社区治保调解组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和目标管理责任制得到落实,群众治保组织健全,专兼职的社会治安联防队伍人员落实,值班、巡逻人员到位,活动正常。

3、社区内公共场所治安秩序良好,未发生重、特大治安灾害事故,没有发生影响全市社会稳定的事件。社会综合治理措施有力,各类帮教组织正常开展活动。

4、群防群治队伍健全。进行封闭式管理的小区,出入口有治安岗亭或门卫;半封闭和开放式管理的小区,有专业或义务的治安联防队伍;安全防范设施健全实用、设有报警点。

5、及时调解民事纠纷,未发生民事纠纷转刑事案件。

6、做好外来人口管理工作。外来暂住人员登记发放证率不低于95%;出租房屋和租住人员底数清,出租房屋治安许可证发证率和登记率达98%以上。

7、青少年、妇女儿童和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保护工作措施有力,出现侵权情况,能帮助及时有效地解决。

8、居民安全感调查满意率或基本满意率达80%以上。

三、组织健全

1、按照“条快结合、以快为主”的原则,建立以街道、镇为核心,以社区居委会为基础,以管理部门的派驻机构和社区内机关、部门、企事业单位为主要组成部分的文明社区创建组织,形成工作制度,正常开展活动。

2、社区党支部、居民委员会组织健全,充分发挥基层群众自治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作用。

3、加强社区党组织的建设,发挥社区内党员,尤其是在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使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建设经常化、制度化。

4、街道、镇要与管理部门的派驻机构,辖区内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建立各种形式的联建组织,以形成整体合力为目标,发挥在文明社区创建中的整体效能。

5、健全外来人口的管理组织。流动人口的居住登记率达到100%,做到既管理有序,又关心帮助,做好服务工作。

四、共建普遍

1、重视社区资源的开发,以社区共建的形式,把社区内物资、人才、信息等优势集中起来,达到资源共享、相互联动,以提高社区文明程度的需要。

2、社区共建活动要普遍开展,要做到组织网络化,建立共建协调组织,制定章程,明确任务。做到工作有目标、有计划、有措施、有检查、有评比、讲实效。

3、社区共建活动要多层次地普遍开展。按照工作需要,可以开展校社共建、军民共建、区域共建,做到共建双方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4、开展共建活动,要突出思想共建,增强共建单位对社区的认同感。

5、社区内单位参与共建面在95%以上,平时要加强管理,使共建发挥最大的效能。

五、服务完善

1、社区有一定的便民服务设施,建有建筑面积在30平方米以上的社区服务站。服务网络布局合理,居民群众生活方便。

2、社区便民利民设施不断完善,因地制宜办好幼托所、社区服务中心,多渠道地解决下岗、待业人员的就业问题。

3、关心孤寡老人、优扶对象、残疾人等有特殊困难的群体,在生活上给予帮助。

4、建立社区志愿者服务队伍,定期开展为民服务活动。

5、居民急需的水、电、煤气、房屋修缮等应急服务及时。

6、建立社区外来务工人员的教育管理机制,健全组织机构,经常开展普法教育和计划生育教育,宣传先进典型,重视示范引路,引导他们参与社区建设。

六、文体活跃

1、经常组织居民群众开展丰富多彩、内容健康的文化体育活动,积极开展群众参与的广场文化活动,提高居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养。

2、社区内有不少于50平方米以上的文化、体育活动场所,并有一定数量的图书报刊和文体活动器材,能基本满足居民群众的文化生活需求。

3、社区积极为居民提供文体活动场所,充分发挥共建单位的文体设施作用,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格局。

4、大力普及科学知识,开展健康卫生教育,移风易俗,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无计划外生育、无封建迷信活动。

5、有一支群众性文体活动者队伍,经常性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本社区特色的活动。

6、有1个以上的晨、晚锻炼点。

七、风尚良好

1、有板报、橱窗、简报等宣传阵地,建有市民文明学校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使教育活动进单位、入家庭。

2、广泛组织各类社区公益活动,不断加强市民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居民自觉遵守“六不”规范。

3、计划生育率达到当地规定指标。

4、社区内机关、部队、企事业单位和居民群众经常开展各种形式的“扶贫帮困”和“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新风。

5、积极开展创建文明家庭、文明楼道活动,家庭参与面达80%以上,居民团结友爱、互帮互助、文明礼貌、家庭和睦,社区人际关系和谐。

6、居民对社会公德知识知晓率达80%以上。

第三章 文明社区的创建管理

第八条 各县区要根据市文明社区建设管理办法的规定,结合实际,制定文明社区创建规划,抓好本地区文明社区的创建。

第九条 各街道党委、办事处和镇党委、政府是创建文明社区的组织者和责任者,要根据文明社区的标准,把创建工作纳入社区发展的总体规划,并把规划目标、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部门、单位、社区居委会和居民群众,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完成时限,定期检查。

第十条 各级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及其办公室,要会同有关部门认真做好文明社区创建的协调、指导和检查验收、评选表彰及日常管理工作。

第十一条 创建文明社区的日常管理工作内容,主要是:

一、协调本地区各职能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积极参与创建工作。

二、指导各街道、镇建立健全创建活动组织,检查创建活动的进展情况。

三、总结推广文明社区的先进经验和先进典型,有针对性地进行分类指导。

四、沟通文明社区的横向联系,协调有关部门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五、建立文明社区档案。档案包括:社区概况、创建规划、文明社区登记表、检查考核记录等等。

第四章 文明社区的评选和命名表彰

第十二条 文明社区的评选要有利于提高工作实效、减轻基层负担和避免形式主义。明查和暗访、抽查相结合,主管部门评估和社区成员评价相结合,以掌握平时工作状况为主,要体现评选工作的公开性和公正性。

第十三条 文明社区实行申报制,凡按照文明社区标准制定创建规划、落实创建措施,创建效果较好,基本符合文明社区标准的街道、镇,可向所在县区文明办提出书面申请,参加评选。

第十四条 在各街道、镇申报的基础上,由各县区文明委择优推荐,经市文明办会同有关部门考核验收后,报请市文明委审核后命名、表彰。

第十五条 文明社区创评原则上每二年命名、表彰一次。

第十六条 被命名的文明社区,经考核后,符合标准的,仍保持荣誉称号。如发生严重问题或创建质量下降,命名机关及主管部门可根据情节轻重,给予批评、限期整改,直至摘牌,撤销荣誉称号。

第五章 附则

第十七条 各县区、街道、镇可根据本规定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

第十八条 本暂行规定由湖州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十九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实行。

湖州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

2004年9月3日

第二篇:湖州市文明单位建设管理办法

湖州市文明单位建设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文明单位的建设和管理,使文明单位建设和管理工作更趋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提高文明单位的创建水平,充分发挥文明单位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示范作用,依据《浙江省文明单位建设管理办法》,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文明单位是认真贯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方针,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取得突出成绩,经自我申报、群众评议和所在地基层党政部门审核推荐,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简称“文明委”,以下同)考核、评选,由县以上(含县,下同)党委和政府批准、命名的综合性先进集体。

第二章 标 准

第三条文明单位称号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综合性的最高的集体荣誉称号。

文明单位建设的标准:

(一)领导班子坚强有力。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针,认真贯彻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的要求,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摆上议事日程,做到有计划、有部署、有考核。班子成员团结协作,开拓进取,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以身作则,作风民主,在群众中威信高。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强,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好。

(二)业务工作实绩显著。积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改革进取,科学决策,依法经营,严格管理,工作效率高,服务质量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稳步提高,主要业务工作指标达到本行业、本市同类型单位先进水平。

(三)思想道德风尚良好。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不断提高干部群众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各种思想道德教育活动扎实有效,思想政治工作落到实处,行业风气和干部群众精神状态良好,在社会上有良好的形象,形成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良好风尚。重视科学文化学习,群众性文体活动活跃。计划生育工作好。积极参加无偿献血活动。

(四)环境优美环保达标。环境清洁,绿化美化,卫生管理和环保制度健全、措施落实,环境污染控制等指标达本地先进水平。文化精神生活丰富多彩。工作条件逐步改善,服务设施逐步配套,工作环境优美,秩序井然。

(五)治安安全状况良好。治安、安全措施落实,无重大刑事案件,一般刑事案发率和安全事故发生率低于规定指标;民事纠纷少,无赌博、封建迷信活动等问题发生。

(六)创建工作扎实有效。文明单位创建活动计划周全、目标明确,措施具体,责任落实。广泛开展文明“细胞”建设,如:文明车间(科室)、文明班组、文明家庭和文明员工评比和

双拥共建等活动,创建工作氛围浓厚、特色鲜明、基础扎实。积极参加文明城市、文明社区、文明村镇等属地共建活动。

第三章 评选和命名

第四条参加文明单位评选和命名的单位,必须符合文明单位建设标准。具体对象为:具有法人资格或经济独立核算、建有共产党基层组织或工会的各种所有制形式的企事业单位和党政机关、人民团体,包括省和部属驻湖单位。

第五条文明单位共分为:国家级、省级文明单位、市级文明单位、县(区)级文明单位。

第六条文明单位的申报和评选实行条块结合,以块为主,逐级晋升、提档升格的原则。

(一)县(区)级文明单位,由镇(乡)、街道或相当于镇(乡)级的主管部门从申报单位中择优推荐,经县(区)文明委考评、审核后,报请县(区)委、政府(管委会)批准、命名。

(二)市级文明单位原则上从县(区)级文明单位中产生。经市文明委考评、审核后,报请市委、市政府批准、命名。

(三)市直各系统在湖州镇的所属单位,须被评为系统创建文明单位先进集体方可申报市级文明单位;不在湖州镇范围内的市直系统所属单位由县(区)推荐申报。市级机关的申报,由市直机关党工委推荐,由城区审定上报。(具体办法另作规定)

(四)省垂直管理系统的单位以及省、部属驻湖单位申报文明单位,也应遵循“逐级晋升,提档升格”原则。省垂直管理系统的单位申报市级文明单位,由各系统主管部门与所在县(区)共同考核后,双方向市文明委推荐。省、部属驻湖单位申报市级文明单位,必须经所在地文明委考察和签署意见后,直接或由代(主)管部门报送市文明委。

(五)省级文明单位评选推荐按《浙江省文明单位建设管理办法》执行。

第七条市级文明单位的考评和命名坚持“自愿申报、组织推荐”相结合的原则,由单位确定创建目标;制定创建规划;提出创建申请;参加创建培训等,开展经常性创建活动。各级精神文明建设委员办公室(简称“文明办”,以下同)负责文明单位的考评验收。考评验收一方面通过多种方式实地考核,另一方面通过公示、暗访、抽查等方式提高考核工作的社会透明度,征求社会公众意见,接受社会公众监督。待党委政府批准命名后,在同级党报或其他新闻媒体上公布。

第八条市级文明单位实行届期制。每一届期为四年,每两年命名一次。届时未被命名为市级文明单位的,市级文明单位称号即自动取消。

第九条一般情况下,文明单位命名满两年后方可申报高一级文明单位,但对在两个文明建设中有突出贡献、社会影响特别好的单位,可不受评选限制。

第四章 奖惩

第十条市级文明单位,由中共湖州市委、湖州市人民政府授予荣誉称号,颁发荣誉证书和牌匾。

第十一条对文明单位的奖励,以精神鼓励为主,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对被评为市级文明单位的可一次性发放相当于月人均工资款额的奖金。奖金分发应根据参与创建活动的成绩确定各档奖额,不搞平均分配。

资金来源:企业和企业化管理的单位,可在各单位有关经费中支出,行政和事业单位可在包干结余或预算外资金中支出。

第十二条申报单位弄虚作假取得文明单位荣誉称号,一经发现,立即撤销荣誉称号,收回文明单位荣誉证书和牌匾,追回所发奖金,并建议有关部门追究其单位负责人和有关人员的责任。

第十三条已命名的文明单位,届期内如出现两个文明建设成绩明显下降或发生较大问题,各级文明办要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通报批评或警告,责令限期改正,并视整改情况作出处理。届期内如存在下列问题之一者,撤销文明单位称号:

1、领导班子成员有违法、违纪行为,受到党纪国法处理的;

2、发生重大责任事故,造成严重经济损失或人身伤亡的;

3、经营管理不善,连续两年经济亏损或服务水平明显下降的;

4、“黄、赌、毒”及封建迷信活动盛行,或治安状况混乱,发生重大刑事案件的;

5、未能及时化解不安定因素,发生了集体怠工、上访、闹事等现象,造成社会不良影响的。

6、严重违反计划生育规定的;

7、环境污染严重,受到环保部门通报或处罚,或被卫生部门取消卫生先进单位称号的;

8、受到通报批评或警告处分后,不能限期改正的;

9、创建积极性下降、创建氛围不浓、水平明显下降的;

第五章 管理

第十四条文明单位原则上实行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分级管理的管理方式。市级文明单位,由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主管,各县(区)文明委和市级系统主管部门协助管理。日常的创建活动,由所在辖区(县区、乡镇,街道、居委会)的文明办及主管部门负责指导督促。

第十五条实行届期制命名的单位,要悬挂由命名机关颁发的荣誉匾,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届期已满,未被重新命名的单位,由命名机关和主管部门委托所在地文明办或主管部门收回文明单位牌匾。荣誉证书作为历史荣誉凭证由单位留存。

第十六条文明单位出现重大问题要及时报告同级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各级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必须妥善作出处理。

第十七条文明单位更换单位名称、迁移地址或变动隶属关系后,要及时向县(区)、市文明办和命名机关作出书面汇报,逾期半年不报,作自然注销处理。单位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具体负责人员变动等,也应及时联系。

第十八条文明单位合并或分解时,按以下原则掌握:两个以上单位合并,可保留其主体单位的荣誉称号,由原命名机关予以考核认定。如其主体单位不是文明单位或文明单位级别较低,须经过一年以上时间的创建,具备条件的,可按其合并单位中荣誉高的级别申报;分解了的文明单位,其主体单位可继承原荣誉称号,由原命名机关及时予以考核认定。分离出来的单位,一般可按低一级别的文明单位管理,经过一年以上时间的创建,具备条件的,可申报原级别文明单位。

第十九条凡外省、市迁入本市的文明单位,需按本市各级文明单位的标准,由同级文明委组织验收、考核,合格的授予同级文明单位牌匾,申报时间可不受本市评选的限制。

第二十条市级文明单位为当然的县(区)级文明单位。要撤销市级文明单位的县(区)级文明单位称号时,必须事先报告市文明委。

第六章附则

第二十一条本办法由市文明委负责解释和修订,具体应用中的问题由市文明办负责解释。

第二十二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行。1997年印发的《湖州市文明单位建设管理办法》(试行)同时废止。

文明单位建设管理五项制度

一、日常管理制度

l、各级文明办及主管部门对辖区内文明单位的建设和管理要对照文明单位标准制订出总体规划和计划,提出相应措施,建立健全创建活动组织机构,实行分类指导。

2、开展文明单位创建活动的单位,要对照文明单位标准,结合行业特点和单位实际情况,制订创建文明单位的规划,由职代会或群众大会 讨论通过,使之成为本单位干部群众的共同任务和奋斗目标;每年应围绕单位中心任务制订具体的创建工作计划并贯彻实施。

3、省级文明单位必须从单位实际出发,明确“文明办”办公场所及标志牌,落实具体工作联系人,经常与各级文明办、主管部门保持联系。

4、建立“湖州市文明单位联谊会”,充分发挥“联谊会”作用,要经常组织文明单位开展学习交流、理论研讨、考察参观、联谊活动等,不断巩固提高文明单位的创建水平。有条件的文明单位应积极参加,日常管理工作由市文明办、负责。

二、档案管理制度

l、各级文明单位都要建立文明单位管理档案,以利于记载、反映创建文明活动历史真实状况和有效保护、利用档案资料,要有专人负责。

2、市、县(区)、部门关于文明单位材料归档范围:各级创建文明单位规划、计划、总结;各级文明单位登记表册及每个文明单位的申报、评审、奖惩材料;文明单位活动记录;有关活动、会议的领导报告、讲话 稿或记录稿;以及有关文件、材料、简报、新闻稿件、图片、音像资料等。

3、文明单位材料归档的基本要求是完整、系统、有条理,能反映文明单位建设管理的真实情况,制作材料规范,卷面清晰、字迹工整,手续完备,以利于长久保存。

4、各级文明单位应认真及时记录好由市文明办统一印制的《湖州文明单位建设管理工作手册》,作为文明单位档案管理及考核的主要内容。

三、培训交流制度

1、凡申报文明单位的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以及具体负责人员应自觉参加由各级文明办举办的培训班,且对单位内职工进行文明单位知识培训,否则不得申报;各级文明单位必须参加各级文明办举办的有 关晋升、交流等培训活动。

2、培训内容是以《浙江省文明单位建设管理办法》和《湖州市文明单位建设管理办法》为主,以文明办编印的有关学习辅导材料为主要教材,同时辅之以市内外文明单位建设管理的好经验、好方法等。

3、新申报文明单位培训班由各级文明办负责组织授课。单位内培训可由单位分管领导或分管科室组织授课,培训面要求达95%以上。

4、可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请文明单位典型介绍经验或组织到市内外文明单位典型学习考察。

5、文明单位培训中要紧贴实际,加强针对性、增强时代感,形式要创新、方法要灵活,注重实效,保证质量。

四、公示监督制度

l、各级文明单位要严格执行监督制度。在申报文明单位过程中,要在单位内部及周围张贴《创建文明单位通告》,向社会公示,自觉接受广大职工群众的监督。

2、各级文明单位要建立内外监督制度。经常听取社会各界、单位群众的意见与呼声、对存在的问题或薄弱环节要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整改。

3、健全文明单位义务督查员制度。每个文明单位要结合工作实际和行业作风建设,在单位内外聘请社会义务监督员;有一定规模的文明单位,可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定期征询意见,针对创建中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

4、文明单位要自觉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除发挥文明办监督电话的作用外,还应向社会公布本单位监督电话。

5、要定期召开监督员会议和有关督查情况分析会,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以提高文明单位的建设管理水平。

五、工作报告制度

l、各级文明单位要坚持工作报告制度。每年底都要写出单位创建工作总结,于次年三月底上报各级文明办及主管部门。

2、文明单位必须执行《湖州市文明单位建设管理办法》中有关重大事件向主管部门和各级文明办汇报的规定。

3、文明单位凡发生属《办法》第十三条的l一9项重大事件,须在一个月内以书面形式上报事件情况及处理结果。

4、文明单位在获市以上荣誉时,请将荣誉证书复印件上报主管部门。

5、文明单位的名称更改、体制变换等重大事情必须书面上报各级文明办。

6、文明单位如发生重大恶性事件隐瞒不报的,要按《办法》规定给予处分,直至撤销文明单位称号。

湖州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2001年1月制定

第三篇:宁波市文明社区建设管理办法

宁波市文明社区建设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文明社区创建活动,进一步提高创建水平,扎实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充分发挥文明社区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示范带头作用,使创建活动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社区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宁波市文明社区以社区居委会辖区为单位。

第三条 创建文明社区活动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建设文明城市的基础工程,是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创造美好生活的生动实践,是把精神文明建设落实到基层的有效载体,是不断提高社区居民素质和社区文明程度的有效途径。多年的实践证明,创建文明社区活动在宁波文明城市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第四条 文明社区是指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发展阶段,坚持科学发展观,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各项工作成绩显著,居民群众整体素质和社区文明程度较高的先进典型。文明社区是经党委、政府授予的反映社区整体文明水平的综合性荣誉称号。

第五条 文明社区建设要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 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实现群众的政治利益、经济利益、文化利益为总目标,以提高市民的文明素质、群众的生活质量、城市的文明程度为总要求,着力把社区建设成为美丽的花园、舒适的家园、文明的乐园,促进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

第六条 文明社区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群众的原则。要坚持把群众的呼声作为创建工作的第一信号,把群众的需求作为创建工作第一选择,把群众的利益作为创建工作的第一目标,把群众的满意作为创建工作的第一标准,突出以社区党建为核心,以社区文化为灵魂,以社区服务为基础,以社区管理为保证,以社区共建为途径,实现“为群众服务、让群众方便、使群众受益”的创建宗旨,使社区管理有序、文化先进、服务优质、风尚良好、环境优美、安定祥和。

第七条 创建文明社区是一项涉及面广、综合协调性强的社会系统工程,要充分体现“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支持、群众参与”的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及各街道要把文明社区创建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城市和城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规划,作为管理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定期研究,狠抓落实。要坚持因地制宜,实施分类指导,抓好典型示范,整体有序推进,不断巩固创建成果,深化创建内涵,拓展创建领域,提高创建水平。各职能部门要互相配合,齐抓共管,并做好服务工作。社会各界要大力支持和参与创建文明社区活动。第八条 各级政府要加大对文明社区建设的资金投入,建立和完善社区财力保障体系。同时,要不断拓宽筹资渠道,积极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民间组织、个人和外资以多种形式捐赠或兴办社区公益事业,探索建立政府投入与民间投入相结合、社会化服务与产业化服务相结合的社区建设投入与发展机制。实行社区内设施资源的共用共享制度,现有社区内教育、文化、体育、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资源有80%以上向社区开放,为居民群众服务。

第九条 社区工作者是创建文明社区的关键力量,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是提高文明社区创建水平的组织保证。要按照每300户左右1名社区工作者的要求配备社区工作人员。按照“职业化、专业化、年轻化”的要求,加强对社区专职工作者的培训教育。同时,要进一步完善社区工作者工资评定晋升的政策机制,逐步提高社区工作者的待遇,保证社区工作者的年收入不低于全市职工上一年的人均收入。要建立以群众满意为标准的社区工作绩效评估机制,规范社区工作者的管理,提高社区工作者的综合素质。

第二章 文明社区创建标准

第十条 宁波市文明社区应符合下列标准:

(一)领导坚强有力,管理有序。

1、领导班子坚强有力。社区党组织和居委会要努力实现“五好”目标:(1)领导班子好。社区党组织能充分发挥核心领导作用,领导班子及其成员能够认真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密切联 系群众,政治坚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廉洁,团结协作。(2)党员队伍好。重视对社区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社区共产党员能够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正常组织到社区报到的在职党员开展活动,社区工作者能够发挥骨干带头作用。社区内设有党员咨询服务中心,并经常开展活动。(3)工作机制好。社区党组织和居委会的各项工作制度健全,活动正常,运行规范;社区党建工作协调机制完善,社区党员的教育管理落到实处。(4)工作业绩好。有效管理社区日常事务,协助政府有关部门开展工作,社区各项工作协调发展,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明显。(5)群众反映好。社区党组织得到社区群众的拥护,群众和驻区单位对社区工作的满意率达到90%以上。

2、民主自治机制完善。加强社区民主自治建设,社区居委会、社区居民代表大会、社区共建设理事会、民主议事协商委员会等各种自治组织健全。社区成员代表大会每年召开不少于2次,社区议事协商委员会每年开展活动不少于4次。完善社区民主选举制度,凡是有条件及上级要求进行直接选举的,都要依法执行社区居委会直选制度,有80%以上的选民参与选举。完善社区民主决策制度,建立民主听证会、社区事务论证会和协商会等制度,凡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重要事项,都要广泛听取居民群众的意见,进行民主决策。完善社区民主监督制度,严格实行居务公开,把居民群众关注的、涉及居民利益的各项办事制度和办事程序,包括居委会经费使用等情况要及时公布,做到时间定期、内容明确,清晰真实,接受居民群众的监督。完善社区民主管理 制度,订有社区居民公约和社区自治章程,发挥社区群众自治组织的作用,实行社区自我管理与居民依法自治。居民参与社区管理的渠道畅通,群众参与率高。

3、创建工作制度健全。加强文明社区创建工作制度建设,达到“五有”要求:(1)有创建领导小组。建立由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辖区单位和物业管理公司为主要成员的文明社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每年对文明社区创建工作专题分析研究至少两次。(2)有工作规划计划。从实际出发,制订科学合理的创建工作规划和工作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3)有目标责任机制。确立创建工作的总体目标及具体目标,对各项工作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做到有检查、有评比、有总结。(4)有群众性创建活动。广泛深入地开展评比文明楼道、文明墙门、文明家庭、文明居民等活动,并形成制度。社区家庭参与文明家庭创建活动面达80%以上,县、市、区级以上“文明家庭”达到社区家庭总数的30%以上。(5)有创建资料档案。建立科学合理的归档立卷制度,创建资料收集齐全,并创造条件建立图片资料、声像资料等。

4、同创共建氛围良好。建立和完善社区共建理事会,按照社区共建理事会章程,组织共建单位开展共建活动,做到思想教育联抓、环境卫生联搞、社会治安联防、服务设施联建、文体活动联办。90%以上的辖区单位参与文明社区创建活动,形成同创共建文明社区的良好氛围。

(二)道德风尚良好,内外和谐。

1、思想道德教育扎实有效。深入开展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教育,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教育群众,使广大居民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认真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并把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与深入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结合起来,联系实际深入持久地进行“五爱”(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四有”(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三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文明社区创建工作的各个方面,引导居民群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提高居民的思想素质,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社区居民对20字基本道德规范的知晓率达到80%以上。重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建立健全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思想道德教育网络,依托社区资源,充分发挥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工人、老劳模的积极作用,加强社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校外教育和社区公益活动,社区内80%以上的初中以下学生在假期参与道德教育和实践活动。

2、经常性思想工作落到实处。加强经常性思想政治工作,努力做到网络健全、制度完善、责任落实、工作到位。要建立以社区干部、党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为主体的思想政治工作骨干队伍,建立以“墙门代表”、楼长、居民小组长等为主体的 群众性思想工作队伍;健全思想情况分析制度、干部党员联系户制度、形势政策教育制度、社会舆情信息反馈制度等基本制度;实行社区党组织和居委会干部分片包干工作责任制,使社区思想政治工作进楼群家庭,做到邻里纠纷有人劝,矛盾隐患有人抓,居民困难有人帮;完善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机制,创新手段和方法,重视开发利用社区教育设施和人力资源,积极举办市民学校、社区党校、民工学校,老年学校、再就业培训学校等,满足社区内不同层次的居民提升精神境界、塑造健康心理的需要,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3、社会风尚文明和谐。大力加强文明行为规范和文明礼仪教育,努力培育文明和谐的社区理念,引导居民群众从日常学习、工作、生活实际入手,从点滴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努力在家庭中做个好成员,在社会上做个好公民,在单位里做个好员工。广泛开展“讲文明、树新风、促和谐”活动,社区居民自觉遵守《宁波市民文明守则》、《宁波市民“十不”行为规范》和居民文明公约,积极践行文明言行规范,树立说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的良好风尚。坚持常年开展宣传先进、学习先进、评选先进活动,形成崇尚先进的浓厚社会氛围,市民对本市重大先进典型的知晓率达80%以上。积极推进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活动,并且有具体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措施,居民群众积极参与“四进社区”活动。社区宣传窗宣传科普知识一年不少于6次。大力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引导居民崇尚科学、破除迷信、移风易俗,社区内无邪教组织和信奉邪教人员,无超计划外生育,无封建迷信活动,禁赌、禁毒工作成效显著。大力弘扬团结友爱、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等社会风尚,树立公益精神、慈善精神、互助精神、奉献精神,强化诚信意识,积极组织辖区单位和居民群众经常开展“扶贫帮困”、“送温暖、献爱心”等社区公益活动。社区人际关系和谐融洽,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蔚然成风,形成讲文明、促和谐的环境氛围。

(三)服务方便优质,群众满意。

1、社区基础设施齐全。社区内供水、供电(气)、通信、环卫、消防、排污等保障居民正常生活的市政基础设施配套到位,布局合理,功能健全,无人为损坏,常年完好率达95%以上。2003年底以后建成的新社区,要达到每百户办公服务用房30平方米的标准配备。社区内建有社区党组织和居委会办公室、社区图书阅览室、社区综治警务室、社区劳动保障和社会救助服务站、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生活服务站、社区文体活动中心、社区教育中心(市民学校)等,老年人多的社区要建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2、社区服务体系完善。加强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 “十分钟服务圈”。社区卫生服务站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机构,至少有1名全科专职医务工作者,实行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生指导等“六位一体”的医疗卫生服务。突出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等为服务重点,开设家庭病床,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提高居民群众的健康素质。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不低于居民总数的60%,每年有4 次以上的健康讲座活动,居民对卫生服务站的满意率达80%以上。大力构建社区生活服务体系,社区服务站与区、街道的社区服务中心联网,实行专业服务与社区志愿者服务相结合,有偿服务、低偿服务和无偿服务相结合的服务模式,能及时为社区居民提供家政服务、就业服务、法律服务、居家养老服务等各种便民利民服务。社区志愿者队伍健全,登记注册志愿者人数占社区总人数的8%以上,正常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老、弱、病、残、孤得到志愿服务。

3、社区服务群众满意。在服务范围和服务内容上,逐步形成面向特殊群体和特困群体的社会福利服务、面向全体居民的便民利民和行政事务服务、面向失业职工的就业保障和其他社会保障服务、面向社区单位的社会化服务等四大系列,服务项目达到8个以上,并开展有自己特色的社区服务,基本满足居民多方面的需求。要重视做好帮困济贫工作,为烈军属、孤寡老人、残疾人、困难家庭、优扶对象等有特殊困难的居民,在生活上、经济上给予帮助。积极开发和落实社区公益性岗位,社区低保对象应保尽保,各项政策落实,多渠道解决再就业问题,社区再就业、扶贫帮困成效显著。社区慈善捐助体系健全,建有“爱心(慈善)超市”,困难群众生活得到充分保障。大力倡导社区居民之间开展相互服务,努力营造社区温暖和谐大家庭的氛围。实行物业管理的社区,各种管理制度健全,便民服务完善,能经常征求居民意见,切实为居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1998年以前建造的居住区也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实行物业管理。居民对物业公司管 理的满意率达80%以上。

(四)社区文化繁荣,成效明显

1、加强社区文化阵地建设。社区内建有综合性文化活动中心、图书阅览室、健身场所、宣传栏等文化体育设施。社区综合性文化活动中心面积要达到100平方米以上。社区图书阅览室有图书5000册以上、报刊杂志100份以上,并要创造条件与市、区(县)图书馆联网,实行网上借书。加强社区体育运动场地、设施建设,有室内、室外体育活动场所和设施,有一定数量的体育健身器材,居民能在社区方便地参加文体活动。社区内建有阅报栏、宣传窗、科普画廊、黑板报等文化宣传阵地。有体现社区特色的社区标志及标徽。

2、重视社区文化队伍建设。建立社区居民业余文化活动辅导员注册登记制度和培训制度,定期邀请县(市)区群艺馆、文化馆专业人员对社区文化活动辅导员进行培训。文化活动辅导员在指导社区开展文化体育活动、搞好文体知识教育培训、组建群众性文体队伍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抓好社区群众性文化体育骨干队伍建设,有8支以上能经常开展活动的业余文体团队,其中至少有一支人数达到50人以上。全年举办各类文体知识培训班6期以上。

3、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结合社区实际,因地制宜地组织开展群众性的文化活动,以举办社区文化节、社区读书节、社区体育运动会、文化家庭评选等活动为载体,大力抓好广场文化、楼群文化、家庭文化建设,丰富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陶冶居民的思想道德情操,促进居民相识相知相助,走出小家融入大家,营造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文化环境。认真贯彻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建立社区体育组织,经常组织居民进行健身活动,每年举办社区体育比赛,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占社区居民的50%以上。社区要制定文化活动的长期计划和短期安排,全年集中组织的文体活动至少在8次以上,基本做到“年年有计划,月月有安排,常常有活动”。通过开展多层次、多样化的社区文化活动,大力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建设和谐文化。

(五)环境整洁优美,环保达标

1、重视环境资源和生态保护。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市有关环境保护的法规,社区内烟尘、废水、废气、废渣和噪音等控制处理符合环保要求。各类污染源得到有效治理,生活污水接入市政排污管网率达到100%。珍惜自然资源,无破坏生态环境行为,环境质量良好。认真贯彻《宁波市城市绿化条例》,做好绿化、美化工作。绿化布局合理,无占绿、侵绿、毁绿等现象,老社区做到见缝插绿,1998年前建造的成套社区绿化率达20%以上,1998年后建造的社区绿化率达30%以上。

2、辖区内街容路貌整洁美观。市政公共设施完好,道路交通畅通,路面硬化率100%,无坑洼积水、无污水横溢。人行道板、管道盖板完整无缺。路灯使用正常,亮灯率在97%以上。小区内“五小”行业、娱乐场所、菜市场等整洁规范,无乱张贴、乱停车、乱涂写、乱搭建、乱设摊、乱吊挂、乱晾晒等问 11 题,无卫生死角,下水道畅通。有社区示意牌,居民住宅楼、墙门编号清晰,建筑物外墙完好整洁。户外广告及宣传窗内容健康,外形美观,并及时维修、更新。社区内公用车棚、楼道、阳台干净整齐,无杂物堆放。

3、环境卫生管理制度落实。建立了完备的生活垃圾收集系统,有保洁队伍和检查监督人员,保洁工作到位。垃圾站、池(箱〕设置规范。逐步实现垃圾分类处理。建筑垃圾按规定管理并及时外运。二次供水水箱定期清洗和消毒,箱体加盖、加锁,水质符合《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门前“三包”、门内达标管理责任制落实,并达到规定标准。居民不养家禽和无证犬。灭蚊、灭蝇、灭鼠、灭蟑等工作达标。

(六)社会治安稳定,安定祥和

1、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落实。广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和社会安全教育,群众法制观念不断增强。社区居民参加普法教育面达80%以上。群防群治组织健全,专兼职的社会治安联防队伍人员落实,活动正常。防火、防盗、防事故制度健全,设施完好,人员落实。切实加强外来人口管理,外来暂住人口的居住登记率达100%。

2、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有力。社区内公共复杂场所治安秩序良好,刑事治安案件发案得到有效控制,无重大刑事案件,无带黑社会性质的犯罪团伙案件,无重大火灾事故和重大交通事故,无影响社会治安的群体性事件。入室盗窃等刑事案件发生率 12 控制在3‰以下,治安案件发案不超过8‰,杜绝黄、赌、毒现象发生,居民群众普遍反映有安全感。

3、建立社区警务室,落实“警务进社区”工作,实行治安全天侯管理,安全防范设施健全,设有报警点,社区保安和治安巡逻队伍健全。新建社区装有楼宇对讲电控防盗装置,设有符合标准的消防设施、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老式社区安装有简易防火、防盗装置。安全消防设施保持完好。

4、社区设有人民调解组织,民事纠纷调解网络健全,遇有问题调处及时,调解组织作用发挥好。青少年、妇女儿童和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保护工作措施有力,侵权现象能及时有效解决。不赡养老人案件发生率、家庭暴力投诉率、侵犯残疾人合法权益事件投诉率小于1.5起/万户,不抚养未成年人案件发生率小于2起/万户。健全帮教组织,重视对归正人员的帮教和安置工作。

第三章 文明社区的管理

第十一条 各县(市)区要根据文明社区管理规定,结合各自实际,制订创建规划和实施方案,抓好本地区的文明社区建设。

第十二条 各县(市)区文明办要在各级文明委的领导下,具体负责创建文明社区活动的组织、协调、指导、检查、评选、表彰及日常的管理等工作。

第十三条 文明社区每年要接受有关部门的检查、考核,符合标准的,继续保持荣誉称号。如发生严重问题或质量下降,命名机关及主管部门可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警告,甚至撤销荣 誉称号。被撤销文明社区荣誉称号的社区,经过认真整改,达到文明社区标准的,一年后可以重新申报文明社区。

第四章 文明社区的评选、命名与表彰

第十四条 文明社区实行逐级创建。宁波市级文明社区一般在连续保持两年以上县(市)、区级文明社区荣誉称号的社区中产生。省级文明社区一般在连续保持两年以上的宁波市级文明社区荣誉称号的社区中产生。

第十五条 文明社区的申报要严格掌握标准,按照自愿申报和组织推荐相结合的原则进行。申报程序是:要求参评的社区根据文明社区创建标准搞好自我评估,并征得所属街道办事处文明委同意后,向县(市)区文明办提出书面申请;经县(市)区文明办初评、县(市)区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审定同意后上报;再由市文明办牵头组织考核验收。考核验收结果经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讨论通过后,报请市委、市政府审定。

第十六条 申报市级文明社区应提交以下材料:

(一)文明社区申请登记表;

(二)创建实施方案、总结和近两年创建工作大事记;

(三)县(市)、区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推荐报告;

(四)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第十七条 文明社区的检查验收,主要采取听取汇报、材料审核、实地考察、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征求有关部门意见和在当地新闻媒体公示等方法进行。

第十八条 宁波市级文明社区每年评选命名一次。凡被命 名的宁波市文明社区,由市委、市政府发文通报表彰,授予文明社区牌匾,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第五章 附 则

第十九条 各县(市)区可根据本《规定》制订具体的实施细则。

第二十条 本规定由宁波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二十一条 本规定自下发之日起执行,原文件同时作废。

宁波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

2007年3月5日

第四篇:宁波市文明社区建设管理办法

宁波市文明社区建设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充分发挥文明社区在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示范带头作用,促使文明社区建设和管理工作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宁波市文明社区是经宁波市委、市政府授予的反映社区整体文明水平的综合性荣誉称号。

第三条 文明社区创建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创建文明城市的基础,是精神文明建设落实到基层的有效载体,是提高社区居民素质和社区文明程度的有效途径。

第四条

创建活动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充分体现“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支持、群众参与”的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文明社区建设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城市和城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规划,作为管理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各职能部门要互相配合,齐抓共管。社会各界要大力支持和参与建设文明社区活动。

第五条

各级政府要加大对文明社区建设的资金投入,建立和完善社区财力保障体系。落实每300户左右配备1名社区工作者的制度规定。按照“职业化、专业化、年轻化” 1 的要求,加强对社区专职工作者的培训教育。进一步完善社区工作者工资评定晋升的政策机制,逐步提高社区工作者的待遇,保证社区工作者的年收入不低于全市职工上一年的人均收入。建立健全社区工作绩效评估机制,规范社区工作者的管理,不断提高社区工作者综合素质。

第二章 建设标准

第六条 宁波市文明社区建设标准为:

1、组织领导坚强有力。社区党组织能发挥核心领导作用,协调各方力量,创造性地开展创建工作,并积极做好社区内离退休党员、流动党员、流动团员的教育管理工作。社区党员、团员在文明社区创建中能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社区内设有党员咨询服务中心,并经常开展活动。社区居委会职能机构健全,工作人员配备到位,有专人负责文明社区创建工作。建立由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辖区单位和物业管理公司为主要成员的文明社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健全并落实工作责任,按文明社区创建规划和计划认真组织实施。社区单位积极开展社区共建活动,形成“思想教育联抓、环境卫生联搞、社会治安联防、服务设施联建、文体活动联办”的共建工作机制。广泛深入开展文明楼道、文明墙门、文明家庭、文明居民等创建活动,社区家庭参与文明家庭创建活动面达80%以上,乡镇(街道)级以上文明家庭比例占本社区家庭总数的50%以上。民主自治机制完善,依法执行社区居委会直选制度,社区居委会、社区居民代表大会、社区共建理事会、民主议事协商委员会等各种自治组织健全,订有社区居民公约和社区自治章程。民主决策制度完善,实行居务公开,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2、社会风气健康向上。深入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认真开展荣辱观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融入文明社区创建全过程。思想政治工作经常化,做到网络健全、制度完善、责任落实、工作到位。坚持开展道德模范学习宣传活动。积极参与“城乡结对、共建文明”活动。建有“宁波市民道德讲堂”,并定期组织开展活动。建有社区学雷锋志愿服务站,志愿者队伍健全,登记注册志愿者人数占社区总人数的8%以上。正常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老、弱、病、残、孤得到志愿服务。积极推进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活动。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无邪教组织和信奉邪教人员,无超计划外生育,无封建迷信活动,禁赌、禁毒工作成效显著。大力弘扬文明风尚,积极组织辖区单位和居民群众经常开展“扶贫帮困”、“送温暖、献爱心”等社区公益活动。开展多种形式的邻里互助、联谊活动,社区人际关系和谐融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机制健全,建有社区教育委员会、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协调小组和共青团、少先队组织。家庭教育组织体系健全,家长学校活动经常,每年组织4次以上培训或亲子活动。依托社区资源,充分发挥“五老”作用,组织学生参加课外活动。

3、公共服务健全优质。社区服务网络健全,服务网点 布局合理,服务设施功能健全。2003年底以后建成的社区,办公服务用房达百户30平方米以上。建有社区党组织和居委会办公室、图书室、警务室、劳动保障和社会救助服务站、卫生服务站、文体活动中心、市民学校等,老年人多的社区建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立和完善 “十分钟服务圈”。社区服务站与县(市)区、街道的社区服务中心联网,提供有8个以上服务项目,及时为社区居民提供便民利民服务。社区卫生服务站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机构,至少有1名全科专职医务工作者,开设家庭病床,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建有“爱心(慈善)超市”,积极开发落实公益性岗位,低保对象应保尽保,社区再就业、扶贫帮困成效显著。深入开展“文明物业”主题活动,物业管理制度健全,便民服务完善,效果明显。

4、文化健身活动活跃。制定文化活动的长期计划和短期安排,全年集中组织的文体活动至少在8次以上,做到“年年有计划,月月有安排,常常有活动”。广泛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以社区文化节、社区读书节、社区体育运动会、文化家庭评选等活动为载体,大力抓好广场文化、楼群文化、家庭文化建设。注重把廉政教育融入社区文化活动之中。经常组织居民进行健身活动,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占社区居民的50%以上。宣传栏、阅报栏、图书室、文化活动中心、健身场所等文体设施能满足居民需求,设有未成年人活动场地和绿色上网场所。建立社区居民业余文化活动辅导员注册登记制度和培训制度,有8支以上能经常开展活 动的业余文体团队。

5、生活环境整洁优美。道路平整畅通,路面硬化率100%,无坑洼积水、污水横溢。各类市政设施完好整洁,无障碍设施使用管理良好,社区内“五小”行业、娱乐场所、菜市场等规范整洁,无乱张贴、乱涂写、乱搭建、乱吊挂、乱晾晒等问题,无卫生死角。有社区示意牌,居民住宅楼、墙门编号清晰,建筑物外墙完好整洁。户外广告及宣传窗内容健康,外形美观,并及时维修、更新。社区内公用车棚、楼道、阳台干净整齐,无杂物堆放。绿化布局合理,无占绿、侵绿、毁绿等现象,1998年前建造的成套社区绿化率达20%以上,1998年后建造的社区绿化率达30%以上。环保达标,烟尘控制、噪声治理达到标准。环卫设施完善,日常保洁到位,逐步实现垃圾分类处理。二次供水水箱定期清洗和消毒,箱体加盖、加锁。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门前“三包”、门内达标管理责任制落实,积极消灭“四害”,不养家禽和无证犬。

6、社会治安稳定有序。广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和社会安全教育。认真落实社区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制,社区内公共复杂场所治安秩序良好,刑事治安案件发案得到有效控制,没有发生重大安全事故、重大刑事案件。治保会、调委会等群防群治组织健全,人员落实,活动正常。防火、防盗、防事故制度健全,设施完好,人员落实。外来暂住人口和房屋出租管理规范有序。落实“警务进社区”工作,建有社区综治警务室。社区物防、技防、人防、消防水平符合安全要 求,居住小区有门卫值班或安全巡逻等防范制度,新建社区装有楼宇对讲电控防盗装置,设有符合标准的消防设施、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老式社区安装有简易防火、防盗装置,安全消防设施保持完好。未成年人、妇女、老年人、残疾人的合法权益保护工作措施有力,侵权现象能及时有效解决,没有发生侵害未成年人权益的重大案件。健全帮教组织,重视对归正人员的帮教和安置工作。

第三章 评选、命名和表彰

第七条 文明社区实行逐级创建。宁波市文明社区一般在连续保持两年以上县(市)、区级文明社区荣誉称号的社区中产生。

第八条

宁波市文明社区每两年评选命名一次,评选程序为:

1、自愿申报。申报社区根据文明社区建设标准进行自我评估,由街道办事处审核同意后,向县(市)区文明办提出书面申请。

2、审核推荐。经县(市)区文明办初评、文明委审定同意上报。

3、检查考核。市文明办根据申报情况进行审核汇总,以听取汇报、材料审核、实地考察、问卷调查等形式对申报社区进行考核、验收。同时,征求市级有关部门意见。

4、社会公示。市文明办将征求意见和考核通过后的名单在市级主要媒体和申报社区同时进行公示,广泛接受社会 各界监督和评议。

5、命名表彰。市文明办根据公示情况,将符合条件的申报社区报市文明委审核,由市委、市政府发文表彰,授予牌匾,并给与一定的物质奖励。

第四章 监督和管理

第十条 宁波市文明社区由市文明委主管,市文明办具体组织协调。各县(市)区文明办要在市文明办的指导和各级文明委的领导下,具体负责创建文明社区活动的组织协调、指导检查、评选表彰及日常管理等工作。

第十一条 宁波市文明社区实行动态管理,主要内容包括:

1、宁波市文明社区每两年复评一次。

2、市文明委对市级文明社区有检查监督权,对创建工作出现严重滑坡或重大问题的,应根据情节轻重,分别给予警告、通报批评、限期整改、撤销荣誉称号等处理。

3、宁波市文明社区变更名称或撤销、合并的,应及时报告市文明委,由市文明委视情做出处理。

第十二条 社区发生被撤销文明社区荣誉称号的社区,经过认真整改,达到文明社区标准的,两年后可以重新申报宁波市文明社区。

第五章 附 则

第十三条 各县(市)区可根据本《办法》制订创建规 划和具体实施细则。

第十四条

本办法由市文明办负责组织实施。

第十五条

本办法由市文明委负责解释。

第十六条 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执行,2007年印发的《宁波市文明社区建设管理办法》同时停止执行。

第五篇:文明社区管理办法

大冶市经济开发区观山花园社区

文明社区管理办法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全面提升城市文明程度,推动全市“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加强文明社区建设的管理,使创建文明社区活动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 文明社区是指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积极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各项工作全面发展的先进集体,是街道“三个文明”建设的综合性最高荣誉称号。

第三条 文明社区创建活动是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基本形式,是创建文明城市和创建文明城区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断提高社区整体文明程度的有效途径。

文明社区的工作标准

第四条 文明社区应符合下列标准:

一、领导班子坚强有力。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求真务实。领导班子注重自身建设,在群众中威信高。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强,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好。注重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创建文明社区意识强。精神文明建设做到组织、制度、活动、经费“四落实”,创建文明社区工作做到有目标、有计划、有要求、有措施。

二、社区环境整洁。主次干道畅通,路面平整,人行道板完好,绿化布局合理,无违章搭建现象、无无证摊点现象、无乱张贴现象,沿街店铺无跨门经营现象;排水、环卫设施完善;社区单位内外环境整洁,卫生制度落实,有固定的卫生宣传和禁烟点。

三、社区秩序安定。积极开展法制教育,建立社区治安综合治理

网络,完善群防群治体系,居住小区有巡逻等安全防范制度,封闭小区有门卫值班,设有社区警务室,有社区民警值班制度;各类帮教小组正常开展活动,认真做好人民调解工作,设有人民调解委员会、基层法律服务热线,社区内无黄、赌、毒等各种社会丑恶现象。

四、社区组织健全。建立以街道为核心,以社委会为基础,以社区内机关、部队、企事业单位为主要组成部分的文明社区创建组织;群众对党政机关满意度大于80%;居民区党支部、居民委员会组织健全,依法执行社区居委会直选制度,80%以上的居民参与选举;加强各级基层党组织的建设,社区工会、社区妇联和社区团组织活动经常,作用明显;健全外来人口的管理机构。

五、整合社区资源。重视社区资源的开发,街道与辖区内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建立各种形式的联建组织,制定章程,明确任务,做到共建双方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六、社区服务完善。居民生活设施齐全,服务网络布局合理,居民群众生活方便;社区便民利民设施不断完善,建有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多途径解决下岗、待业人员的就业问题;建立社区志愿者服务队伍,定期开展为民服务活动。

七、社区教育落实。社区教育机构健全、制度完善,建有市民学校,有一支专兼职的常年社区教育骨干队伍;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未成年人教育网络,有效地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活动;积极做好科普宣传教育工作,有科普文化广场,有科普画廊,有科普志愿者队伍;建立社区非公有制单位工作人员、个体工商户以及进城务工人员的教育机制;社区内刑释解教人员的教育落到实处,实行专人结对帮教。

八、社区文化丰富。经常组织居民群众开展丰富多彩、内容健康的文化体育活动,积极开展广场文化、公园文化、企业文化、楼院文化和家庭文化活动,提高居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养;建立社区

群众业余文化活动辅导员制度;有不少于500平方米的综合性多功能室内文化活动场所。

九、社区风尚良好。充分发挥创建文明家庭、文明楼幢、文明小区等群众性创建活动的载体作用,不断提高市民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水平;社区内机关、部队、企事业单位和居民群众经常开展各种形式的“扶贫帮困”和“送温暖、献爱心”活动,社区内形成了“文明礼貌、诚实守信、互助友爱、扶正祛邪、邻里和睦、敬老爱幼、遵纪守法、保护环境”的文明风尚和生活方式。

下载湖州市文明社区建设管理办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湖州市文明社区建设管理办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湖州市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条例

    湖州市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条例 发布日期:2016-06-07 信息来源:中国湖州门户网 字号:[ 大中小 ] (2016年4月28日湖州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2016......

    湖州市市区公共交通管理办法

    湖州市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湖州市市区公共交通管理办法的通知 湖政发〔2012〕33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府各部门,市直各单位: 现将《湖州市市区公共交通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

    湖州市突出“六个重点”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突出“六个重点”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湖州市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作为建设“富饶、秀美、宜居、乐活”现代化生......

    社区文明建设公约

    ××物业××社区文明建设公约为搞好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增强业户积极参与社区建设的热情,使广大业户享有文明、健康的生活环境,特制定如下公约,敬请遵守。 1.遵守国家法律、法令、......

    无锡市文明社区创建管理办法

    无锡市文明社区创建管理办法 (2009年版) 第一章总 则 第一条 为推动文明社区创建活动深入开展,把文明社区创建与文明城市、文明城区创建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有机结合起来,......

    云南省文明社区创建管理办法

    云南省文明社区创建管理办法 2003年9月10日云办发〔2003〕26号文件印发 资料来源:昭通文明网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文明委《关于在城市开展创建文明社区工作......

    创建文明社区 管理办法(5篇)

    创建文明社区管理办法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深入贯彻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切实加强文明社区建设,充分发挥文明社区在......

    文明村镇建设管理办法

    文明村镇建设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文明村镇建设的管理,提高文明村镇建设水平,推动首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使创建文明村镇活动制度化、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