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市市区公共交通管理办法

时间:2019-05-15 02:53: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湖州市市区公共交通管理办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湖州市市区公共交通管理办法》。

第一篇:湖州市市区公共交通管理办法

湖州市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湖州市市区公共交通管理办法的通知

湖政发〔2012〕33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府各部门,市直各单位:

现将《湖州市市区公共交通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湖州市人民政府

2012年8月12日

湖州市市区公共交通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统筹城乡公共交通发展,发挥公共交通对经济社会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积极作用,保证市区公共交通安全有序运营,保障公共交通活动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浙江省道路运输条例》、《城市公共汽电车客运服务》(GB/T22484—2008)相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结合本市市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市区行政区域内公共汽车客运和公共交通设施规划、建设、运营及相关管理活动适用本办法。

公共汽车客运,是指利用公共汽车和公共交通设施,在市区行政区域内按照规定的线路、站点、车次和时间运行,为社会公众提供基

—1—

本出行服务,具有社会公益性质的一种客运方式。

公共交通设施包括综合换乘枢纽、换乘中心、首末站、港湾式停靠站、招呼站、停车场、保养场等公共交通场站以及调度(控制)中心、乘客服务信息系统等保障公共交通运营的设施。

第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促进公共交通发展,在财政政策、城市规划、用地保障、设施建设、交通管理等方面优先支持公共交通发展,鼓励社会公众选择公共交通方式出行。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提高乡村班车公交化水平,为农村居民出行提供安全、便捷、经济的客运服务。

第四条 鼓励市区公共汽车客运企业实行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推广应用新技术、新设备,为社会公众提供安全舒适、方便快捷、经济环保的服务。

第五条 市交通运输局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公共交通管理工作;其所属的市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负责具体实施公共交通管理工作。

发改(物价)、财政、建设(规划)、安全监管、公安、国土资源、审计、质量技监、城管执法等有关部门应当根据各自职责,做好公共交通管理和服务的相关工作。

第六条 实施公共交通发展财政扶持政策。对公共汽车客运经营者执行政府公共政策造成的经营亏损或收益减损给予合理的补贴;对公共汽车客运经营者购置符合政策导向的公交车给与适当的补助;在维持公共汽车客运经营者财务收支平衡的基础上,对提供合格服务的公共汽车客运经营者给予合理的投资回报。

交通运输部门应当会同财政、物价、审计等部门,建立对公共汽车客运经营者的科学、合理的考核及补贴、补偿机制。

第七条 公共交通发展和管理资金列入政府财政预算。

第二章 规划和建设

—2—

第八条 交通运输部门应当会同规划、建设、公安等部门,依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市区公共交通规划。

公共交通发展规划应当包括市区公共交通发展目标、公共交通方式的构成比例和规模、公共交通设施和线路布局、公共交通车辆配置、路权优先措施、信息化建设以及公共交通设施用地布局等内容。

编制公共交通规划应当征求相关责任部门和社会公众意见,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由交通运输部门负责组织实施。

第九条 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当与公共交通规划相衔接,保障公共交通设施用地。

第十条 市区公共交通规划确定的公共交通设施用地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应当以划拨方式供地。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侵占或擅自改变其用途。

第十一条 新区开发、旧城改造和规划、建设铁路客运站、水路客运码头、公路客运站、城市换乘中心等综合交通枢纽以及居住区、商务区、旅游景点、体育场馆等人流较为集中的建设项目,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规划、建设配套的公共交通设施;配套的公共交通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竣工、同步交付使用。新建、改建、扩建城市道路和城乡道路的应当根据公共交通规划配套建设公共交通设施。配套建设公共交通设施的初步设计方案应征求交通运输部门、公安交警部门的意见。

对规划要求配套建设公共交通设施的建设项目验收合格后,配套建设的公共交通设施由建设方移交给交通运输部门,由交通运输部门负责组织管理维护。未按要求配建公共交通设施的项目由建设部门责令整改合格后予以验收。

第十二条 公安部门会同交通运输、规划、建设部门,在具备条件的城市道路设置城市公共汽车专用道、优先通行信号系统。

第十三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公共交通设施的义务。

—3—

第三章 营运服务

第十四条 公共汽车客运线路营运权应当采取招标等公平方式授予经营者。

取得公共汽车客运线路营运权的经营者在投入营运前,应当取得市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核发的经营许可证。

申请经营许可证,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有企业法人资格;

(二)有符合规定标准的公共汽车和场站等设施;

(三)有符合规定条件的驾驶人员以及与营运业务相适应的其他专业人员和管理人员;

(四)有健全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服务质量保障制度以及相应的责任承担能力;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十五条 公共汽车客运经营者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按照核定的线路、站点、车次和时间营运;

(二)为车辆配备线路走向示意图、价格表、乘客须知、禁烟标志、特殊乘客专用座位、监督投诉电话等服务设施和标志;

(三)制定从业人员安全运行、进出站台提示、乘运秩序维持和车辆卫生保持等操作规程并监督实施;

(四)依法应当遵守的其他规定。

第十六条 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根据公共交通规划和城市发展的实际需要,开辟、调整公共汽车客运线路;开辟、调整公共汽车客运线路应当征求社会公众和相关部门意见。

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按照规定开展社会公众出行调查,收集、汇总社会公众出行目的、出行方式等交通信息,并作为开辟、调整公共交通线路的参考。

—4—

公共汽车客运经营者根据营运实际可以向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提出线路发展建议。

第十七条 公共汽车客运经营者从事公共汽车客运线路经营,应当向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提供下列资料:

(一)线路经营方案:主要包括站点、班次间隔、首班车和末班车时间、公交车数量、票价等内容;

(二)线路安全营运的各项管理措施;

(三)公交车型号及数量,驾驶员、乘务员数量;

(四)服务质量承诺书。

第十八条 公共汽车客运线路资源属国有公共资源,禁止取得营运权的经营者转让或者以承包、挂靠等方式变相转让公共汽车客运经营许可证或线路营运权。

公共汽车客运线路经营许可依法实行期限制。

第十九条 公共汽车客运经营者应当按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核定的公共汽车客运线路运营服务要求制定和实施作业计划,合理调度公共交通车辆从事线路运营,不得擅自变更、调整运营服务要求。

公共汽车客运线路运营服务要求应当包括站点、日总班次、班次间隔、首班车和末班车时间、公交车数量、公交车外观、车型、票制、票价、服务质量、安全应急措施等内容。

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可以根据优化线路、提高服务质量等需要或公共汽车客运经营者的合理建议调整公共汽车客运线路运营服务要求。

第二十条 公共汽车客运线路站点应当按照统一标准设置线路站牌。线路站牌应当标明线路编码、首末班和班次间隔时间、所在站点和沿途停靠站点的名称、开往方向、运营收费标准、服务和投诉电话等内容,并保持清晰、完好;运营班次间隔在三十分钟以上的线路,应当标明每一班次车辆途经所在站点的时间。

第二十一条 因工程建设、大型群众性活动等特殊情况需要临时变更公共交通线路走向、站点或者运营时间的,公共汽车客运经营者向

—5—

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报备后应及时向社会公告。

第二十二条 未经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批准,公共交通经营者不得擅自变更、暂停、终止公共汽车客运线路营运。经批准允许变更、暂停、终止公共汽车客运线路营运的,公共汽车客运经营者应当在变更、暂停、终止之日前30日向社会公告。

公共汽车客运经营者因破产、解散、吊销许可证或者其他原因不能正常营运时,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公共交通服务的连续性。

第二十三条 实行政府定价和政府指导价的公共汽车客运,其经营者应当按照核定标准收取费用,并按照规定使用由税务部门监制的车票,不得乱涨价、恶意压价、乱收费。

第二十四条 公共汽车客运经营者应当聘用有法定从业资格的驾驶人员,加强对乘务员、调度员等从业人员的管理和培训。

驾驶员、乘务员、调度员等从业人员从事公共汽车客运服务时,应当严格遵守有关法律法规,执行有关公共汽车客运服务规范。

第二十五条 公共汽车在营运中发生故障不能正常行驶时,驾驶员、乘务员应当及时向乘客说明原因;公共汽车客运经营者应当安排乘客免费换乘后续同线路同方向车辆或者调派车辆;后续车辆驾驶员、乘务员不得拒载。

第二十六条 公共汽车客运经营者应当通过技术革新,不断提高信息化、智能化管理服务水平。

公共汽车客运经营者应当建立公共客运信息化管理系统,并与道路运输公共服务信息系统联网。

第四章 公共汽车

第二十七条 公共汽车应当符合国家和省规定的综合性能技术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和燃料消耗量限值,按照国家和省规定的行驶间

—6—

隔里程或者时间进行维护和综合性能检测以及技术等级评定。

鼓励公共汽车客运经营者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清洁能源汽车从事公共汽车客运。

财政给予购车补贴的公共汽车车型及相关技术要求由交通运输部门拟定。

第二十八条 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向取得公共汽车客运线路营运许可的申请者投入营运的公共汽车配发车辆营运证。车辆营运证不得转让、出租。

公共汽车营运时应当随车携带车辆营运证。

第二十九条 在公共汽车和公共交通设施上设置广告的,除应当符合广告管理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外,广告的色彩、图案、位置、面积、声响等不得影响公共汽车客运安全;公共汽车客运经营者及相关广告经营者在公共汽车车体和公共交通设施发布广告前,广告设计小样须征询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和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意见。

公共交通形象识别标识和广告设置规范由交通运输部门牵头制定并监督实施。

第三十条 公共汽车客运经营者对达到规定的报废、更新标准或者经检测不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要求的车辆,应当及时办理报废、更新手续,不得继续从事公共汽车客运活动。

第三十一条 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建立公共汽车客运经营管理档案,并妥善保管;公共汽车客运经营者应当按照一车一档的要求建立公共汽车技术档案并妥善保管。相关内容的记载应当及时、完整、准确,不得随意更改。

第五章 安全与应急管理

第三十二条 交通运输、公安、建设、质量技监、安全监管等有关部门应当依照各自职责加强公共交通安全监督管理,及时协调、解决

—7—

有关问题。

第三十三条 公共汽车客运经营者是公共交通运营安全的主体,对公共交通安全工作负有下列职责:

(一)建立、健全本单位的安全客运责任制;

(二)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客运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三)保证本单位安全客运投入的有效实施,为从业人员提供必要的安全客运条件;

(四)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客运工作,及时消除客运安全事故隐患;

(五)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安全客运教育与培训,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客运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六)建立安全管理档案和安全情况报告制度,及时、如实报告客运安全事故;

(七)及时掌握本单位车辆年检验、驾驶证年审验、车辆营运证年审验、交通违法未处理情况。对车辆逾期未检、驾驶员逾期未审、车辆营运证年未审、交通违法逾期未处理的要督促尽快处理;

(八)对管理部门依法下达的整改通知要按时按要求完成整改。

第三十四条 发生有人员死亡的道路交通事故的,事故车辆的经营者应当在规定时间内向有关部门和市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报告,不得瞒报、谎报、漏报或者迟报。市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接到报告后,应当在规定时间内报告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上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

第三十五条 公共汽车客运经营者应当在公共汽车和公共交通站(场)醒目位置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安全疏散示意图,并保持灭火器、安全锤、车门紧急开启装置等安全应急设施、设备的完好。

第三十六条 公共汽车客运经营者应当为乘客提供良好的乘车环境,保持车辆安全、清洁、卫生,并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在运输过程中发生侵害乘客和司乘人员人身、财产安全的违法行为。

第三十七条 乘客不得携带易燃、易爆、剧毒、有放射性、腐蚀性

—8—

等影响公共安全的物品乘车。

公共汽车客运经营者应当拒绝携带前款规定物品的乘客乘车。

乘客应当遵守乘运秩序,保持车内卫生,不得干扰驾驶员、乘务员的正常工作,不得违反规定携带宠物乘车;违反规定携带宠物乘车的,公共汽车客运经营者有权拒绝该乘客乘车。

第三十八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损坏城市公共汽车客运服务设施;

(二)擅自拆除城市公共汽车客运服务设施或者将城市公共汽车客运服务设施移做他用;

(三)在城市公共汽车站停放非公共汽电车客运车辆、设置摊点、堆放物品;

(四)覆盖、涂改、污损、毁坏或者迁移、拆除站牌;

(五)其他影响城市公共汽车客运服务设施使用安全的行为。

第三十九条 交通运输、公安、安全监管、城管执法等有关部门应当加强监督检查,依法查处扰乱公共交通运营秩序、危害公共交通安全的行为。

第四十条 交通运输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针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等影响公共汽车正常运营的突发事件制定公共汽车客运应急预案,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公共汽车客运经营者应当根据市人民政府批准的公共汽车客运应急预案,制定本单位的应急预案,并定期进行演练。

第四十一条 交通运输、教育、公安等有关部门以及公共交通经营者应当加强安全乘车和安全应急知识宣传教育工作,普及公共汽车客运安全应急知识。

第六章 监督与服务

第四十二条 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监督检查制度,依法

—9—

对公共汽车客运经营活动进行监督检查。

相关经营者应当接受并配合检查,如实提供有关情况和材料。

第四十三条 公共汽车客运经营者应当在经营许可证、车辆营运证期限届满前提出延续申请;期限届满未提出延续申请,经公告后仍不提出延续申请的,由原许可机关注销经营许可证、车辆营运证。

第四十四条 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在实施道路运输监督检查过程中,对没有车辆营运证又无法当场提供其他有效证件的公共汽车,报请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予以扣押,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车辆扣押机关应当对车载乘客改乘其他车辆提供帮助,所需费用由经营者承担。

对车辆依法解除扣押后,车辆扣押机关应当通知当事人限期领取车辆;当事人逾期不领取的,逾期之日起的车辆保管费用由当事人承担。经再次通知限期领取,当事人逾期超过六十日仍不领取的,车辆扣押机关可以依法处理该车辆。

第四十五条 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公开办事和举报投诉制度,接受社会监督,并确保举报投诉电话有人负责接听;对当事人的举报投诉应当受理,并在受理之日起二十日内作出答复和处理。

第四十六条 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根据车况、高峰期乘客待车时间、乘客拥挤度、到站准时率、乘客满意度等因素对公共汽车客运经营者服务质量进行定期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予以奖惩。服务质量考核应当听取公众的意见,并向社会公布考核结果。

第四十七条 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按照规定收集、统计、公布公共汽车客运经营和管理等相关信息,建立公共交通服务信息系统,为公众和相关经营者提供必要、方便的信息服务。

公共汽车客运经营者应当按照规定向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和统计部门报送相关统计资料和信息。统计资料和信息应当保证真实、准确、完整,不得漏报、瞒报。

第四十八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与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建

—10—

立公共汽车违法行为处理以及交通事故处置联动机制。

公共汽车驾驶人员被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撤销机动车驾驶许可或者吊销机动车驾驶证的,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相应吊销其从业资格证。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九条 未取得经营许可证、车辆营运证或者使用伪造、涂改、转让、租借、失效的经营许可证、车辆营运证从事公共汽车客运经营的,根据《浙江省道路运输条例》第七十一条规定,由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责令停止经营,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条 公共汽车客运经营者未按规定对已经核准的公共汽车进行维护和检验、使用不符合相应综合性能技术标准的车辆、改变已经核准的场地或者设施设备等许可条件,导致其与相应许可条件不符的,根据《浙江省道路运输条例》第七十四条规定,由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责令限期改正,处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逾期不改正的,由原许可机关吊销车辆营运证、经营许可证。

第五十一条 根据《浙江省道路运输条例》第七十五条规定,公共汽车客运经营者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责令改正,处三百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罚款,可以并处暂扣三十日以下车辆营运证、从业资格证;情节严重的,由原许可机关吊销车辆营运证、从业资格证、经营许可证。

(一)违反本办法第十五条规定行为的;

(二)未按规定实施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

(三)未按规定期限报告道路运输安全情况或者隐瞒、拖延不报、谎报道路运输安全事故的。

第五十二条 根据《浙江省道路运输条例》第七十六条规定,有下

—11—

列情形之一的,由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责令改正,处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原许可机关吊销经营许可证:

(一)公共汽车客运经营者聘用无法定从业资格证的人员从事公共汽车营运相关活动的;

(二)公共汽车客运经营者未按规定向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报送相关统计资料和信息的。

第五十三条 公共汽车客运经营者未按规定随车携带车辆营运证的,根据《浙江省道路运输条例》第七十八条规定,由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责令改正,处警告或者二十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四条 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及其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和其他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有权机关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按相关法律、行政法规和本条例规定的条件、程序和期限实施行政许可的;

(二)发现违法行为不及时依法查处的;

(三)违反法定权限和程序实施监督检查、行政处罚的;

(四)索取、收受他人财物,或者谋取其他非法利益的;

(五)其他违法行为。

第八章 附 则

第五十五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各县可参照执行。

—12—

第二篇:湖州市市区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湖政发〔2005〕23号)

【发布单位】浙江省湖州市 【发布文号】湖政发〔2005〕23号 【发布日期】2005-03-04 【生效日期】2005-03-04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法律图书馆新法规速递

湖州市市区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

(湖政发〔2005〕23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府各部门,市直各单位:

现将《湖州市市区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二○○五年三月四日

湖州市市区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第一条 为规范经济适用住房建设、销售、交易和管理行为,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经济适用住房,是指政府提供政策优惠,限定建设标准、供应对象和销售价格,具有保障性质的 政策性商品住房。

第三条第三条 在本市市区行政区域内,从事经济适用住房建设、销售、交易,实施经济适用住房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第四条 发展经济适用住房坚持“在国家宏观政策指导下,各地区因地制宜、分别决策”的原则,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居民住房状况和收入水平等因素,合理确定、适时调整经济适用住房的政策目标、建设标准、供应范围和供应对象等。

第五条第五条 购买经济适用住房实行申请、审批和公示制度。

第六条第六条 市建设局(以下称“经济适用住房主管部门”)主管本市市区行政区域内经济适用住房的实施和管理工作,具体负责湖州城区经济适用住房的实施工作。

各区城乡建设与交通局负责本区经济适用住房的具体实施工作。

市发展计划、财政、国土资源、建设(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和金融机构根据职责分工,负责经济适用住房有关工作。

第七条第七条 市经济适用住房主管部门应当在做好市场需求分析和预测的基础上,编制本地区经济适用住房发展规划;会同发展计划、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经济适用住房发展规划,做好项目储备,为逐年滚动开发创造条件。

第八条第八条 市发展计划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建设、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依据经济适用住房发展规划和项目储备情况,编制经济适用住房建设投资计划和用地计划。

在本市市区范围内的国家和省直属企事业单位及驻军单位的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实行属地化管理。其利用自用土地建设经济适用住房,经所属主管部门批准后,纳入当地经济适用住房建设投资计划,统一管理。

第二章 开发建设

第九条第九条 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用地,应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要求,合理布局,实行行政划拨方式供应。严禁以经济适用住房名义取得划拨土地后,改变土地用途,变相搞商品房开发。

第十条第十条 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和经营中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半征收。经济适用住房项目小区外基础设施建设费用,由政府负担。

第十一条第十一条 购买经济适用住房的个人向商业银行申请贷款,除符合《个人住房贷款管理办法》规定外,还应当提供准予购买经济适用住房的证明。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按中国人民银行的规定执行。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单位可以以在建项目作抵押向商业银行申请住房开发贷款。

用于个人购房贷款的住房公积金,可优先向购买经济适用住房的个人发放。

第十二条第十二条 经济适用住房以保本微利为原则,其利润不得高于3%。

经济适用住房开发建设应当按照政府组织协调、企业市场运作的原则,实行项目法人招标,参与招标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必须具有相应资质、资本金、良好的开发业绩和社会信誉。

第十三条第十三条 经济适用住房以中小套型为主,多层住宅一般为80平方米左右和60平方米左右两种套型,高层、小高层建筑可分别增加面积10平方米。具体户型面积和比例由经济适用住房主管部门根据项目建设实际情况和上级有关规定确定。

第十四条第十四条 经济适用住房小区的规划设计应当符合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与小区配套的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应当同时设计、同步建设、同期交付使用。

第十五条第十五条 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单位对其开发建设的经济适用住房工程质量负最终责任。

建设单位应当向买受人出具《住宅质量保证书》和《住宅使用说明书》,并承担保修责任。

第十六条第十六条 经济适用住房实行收费卡制度,各有关部门收取费用时,必须填写价格主管部门核发的交费登记卡。任何单位不得以押金、保证金等名义,变相向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单位收取费用。

第三章 销售和售后管理

第十七条第十七条 经济适用住房销售对象:

(一)符合下列条件的家庭。

1.具有本市市区城镇居民户籍5周年以上;

2.无房或现住房面积低于有关规定标准;

3.家庭收入符合划定的收入线标准。

(二)符合第(一)项条件,年龄在35周岁及以上的单身者。

(三)已安置在本市市区的军队转业人员和户籍已在本市市区的人才引进人员。

前款第(一)项中具体的家庭人员范围、住房面积标准、家庭收入线标准要求,以及第(三)项中人员购买经济适用住房的具体条件,由市经济适用住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根据经济适用住房建设计划和房源及需求等情况具体制定,并予以公布。

第十八条第十八条 经济适用住房供应标准:一户3人(含独生子女,下同)及以下家庭60平方米;一户4人及以上家庭80平方米。

经济适用住房销售时,一户3人及以下家庭可购买60平方米左右套型的经济适用住房;一户4人及以上家庭可购买80平方米左右套型的经济适用住房。具体套型划分由经济适用住房主管部门根据房源确定。

第十九条第十九条 经济适用住房主管部门应当在经济适用住房销售前制定销售方案,并向社会公布。销售方案包括住房地址、数量、面积、套型、销售价格和方式等内容。

经济适用住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商品住房价格、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居住水平和家庭人口结构等因素,及时完善和调整购买经济适用住房的条 件,报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向社会公布。

第二十条第二十条 申请购买经济适用住房,应向经济适用住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并提交下列书面材料:

(一)经济适用住房申请表;

(二)户籍证明、家庭成员身份证明、住房情况证明;

(三)所在单位或街道办事处出具的家庭收入证明;

(四)经济适用住房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证明材料。

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一条 经济适用住房主管部门应当对申请人提供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查,对符合条件的申请人,应当在申请人现居住地社区公示,公示期限为15日。

经公示期满无异议的,予以批准并发给经济适用住房准购证;对不符合条件的申请者,不予批准,并书面予以答复。

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二条 经济适用住房销售价格实行政府指导价,具体由价格主管部门会同经济适用住房主管部门按照《经济适用住房价格管理办法》(计价格〔2002〕2503号)的规定确定。

经济适用住房购买标准以内的面积,销售价格不得超过基准价格和浮动幅度;因规划设计和户型结构造成的超过经济适用住房购买标准的面积部分的销售价格,由价格主管部门会同经济适用住房主管部门根据当时同类地段普通商品房价格等因素确定,差价款由经济适用住房主管部门统一收取,纳入财政专户管理,专款专用。

第二十三条第二十三条 经济适用住房销售应当实行明码标价,不得在标价之外收取任何未予标明的费用。价格主管部门依法进行监督管理。

第二十四条第二十四条 经济适用住房销售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采取轮候、摇号等方式确定。

第二十五条第二十五条 申请人购买经济适用住房后,应当依法办理权属登记。房屋、土地登记部门在办理权属登记时,应当在登记证书上分别记载经济适用住房、划拨用地,以及总面积中经济适用住房面积、超过经济适用住房供应标准的面积。

第二十六条第二十六条 经济适用住房在取得房屋所有权证和土地使用证5年后,方可上市出售。出售时,应当按照届时同地段普通商品住房与经济适用住房差价的一定比例向政府交纳收益。差价比例和补缴办法另行制定。

个人购买的经济适用住房在未向政府补缴收益前不得用于出租经营。有关部门不得办理出租的相关手续。

经济适用住房购买后未满第一款规定限制年限上市出售的,有关部门不予办理房地产权属变更登记手续。

第二十七条第二十七条 经济适用住房购买人以市场价出售经济适用住房后,不得再购买经济适用住房;如需换购,必须以届时经济适用住房价格扣除相应年限的折旧后出售给取得经济适用住房资格的申请人后,方可再次申请。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八条第二十八条 各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经济适用住房建设、交易中违法违纪行为的查处:对未经批准、擅自改变经济适用住房用地用途的,由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按有关规定处罚。擅自提高经济适用住房销售价格等价格违法行为,由价格主管部门依法进行处罚。擅自向未取得资格的申请人出售经济适用住房的,由经济适用住房主管部门责令具体建设单位限期收回;不能收回的,由具体建设单位补缴同地段经济适用住房与商品房价格差,并对具体建设单位的不良行为进行处罚。

第二十九条第二十九条 对弄虚作假、隐瞒家庭收入和住房条 件,骗购经济适用住房的申请人,由经济适用住房主管部门追回已购住房或者由购买人按市场价补足购房款,并可提请所在单位对申请人进行行政处分;对出具虚假证明的单位,由经济适用住房主管部门提请有关部门追究单位主要领导的责任。

第五章 附则

第三十条第三十条 湖州城区和各区经济适用住房销售管理实施细则,分别由市和区经济适用住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依据本办法制定。

各县可参照执行。

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规定的住房面积为建筑面积。

第三十二条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湖州市文明单位建设管理办法

湖州市文明单位建设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文明单位的建设和管理,使文明单位建设和管理工作更趋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提高文明单位的创建水平,充分发挥文明单位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示范作用,依据《浙江省文明单位建设管理办法》,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文明单位是认真贯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方针,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取得突出成绩,经自我申报、群众评议和所在地基层党政部门审核推荐,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简称“文明委”,以下同)考核、评选,由县以上(含县,下同)党委和政府批准、命名的综合性先进集体。

第二章 标 准

第三条文明单位称号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综合性的最高的集体荣誉称号。

文明单位建设的标准:

(一)领导班子坚强有力。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针,认真贯彻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的要求,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摆上议事日程,做到有计划、有部署、有考核。班子成员团结协作,开拓进取,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以身作则,作风民主,在群众中威信高。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强,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好。

(二)业务工作实绩显著。积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改革进取,科学决策,依法经营,严格管理,工作效率高,服务质量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稳步提高,主要业务工作指标达到本行业、本市同类型单位先进水平。

(三)思想道德风尚良好。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不断提高干部群众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各种思想道德教育活动扎实有效,思想政治工作落到实处,行业风气和干部群众精神状态良好,在社会上有良好的形象,形成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良好风尚。重视科学文化学习,群众性文体活动活跃。计划生育工作好。积极参加无偿献血活动。

(四)环境优美环保达标。环境清洁,绿化美化,卫生管理和环保制度健全、措施落实,环境污染控制等指标达本地先进水平。文化精神生活丰富多彩。工作条件逐步改善,服务设施逐步配套,工作环境优美,秩序井然。

(五)治安安全状况良好。治安、安全措施落实,无重大刑事案件,一般刑事案发率和安全事故发生率低于规定指标;民事纠纷少,无赌博、封建迷信活动等问题发生。

(六)创建工作扎实有效。文明单位创建活动计划周全、目标明确,措施具体,责任落实。广泛开展文明“细胞”建设,如:文明车间(科室)、文明班组、文明家庭和文明员工评比和

双拥共建等活动,创建工作氛围浓厚、特色鲜明、基础扎实。积极参加文明城市、文明社区、文明村镇等属地共建活动。

第三章 评选和命名

第四条参加文明单位评选和命名的单位,必须符合文明单位建设标准。具体对象为:具有法人资格或经济独立核算、建有共产党基层组织或工会的各种所有制形式的企事业单位和党政机关、人民团体,包括省和部属驻湖单位。

第五条文明单位共分为:国家级、省级文明单位、市级文明单位、县(区)级文明单位。

第六条文明单位的申报和评选实行条块结合,以块为主,逐级晋升、提档升格的原则。

(一)县(区)级文明单位,由镇(乡)、街道或相当于镇(乡)级的主管部门从申报单位中择优推荐,经县(区)文明委考评、审核后,报请县(区)委、政府(管委会)批准、命名。

(二)市级文明单位原则上从县(区)级文明单位中产生。经市文明委考评、审核后,报请市委、市政府批准、命名。

(三)市直各系统在湖州镇的所属单位,须被评为系统创建文明单位先进集体方可申报市级文明单位;不在湖州镇范围内的市直系统所属单位由县(区)推荐申报。市级机关的申报,由市直机关党工委推荐,由城区审定上报。(具体办法另作规定)

(四)省垂直管理系统的单位以及省、部属驻湖单位申报文明单位,也应遵循“逐级晋升,提档升格”原则。省垂直管理系统的单位申报市级文明单位,由各系统主管部门与所在县(区)共同考核后,双方向市文明委推荐。省、部属驻湖单位申报市级文明单位,必须经所在地文明委考察和签署意见后,直接或由代(主)管部门报送市文明委。

(五)省级文明单位评选推荐按《浙江省文明单位建设管理办法》执行。

第七条市级文明单位的考评和命名坚持“自愿申报、组织推荐”相结合的原则,由单位确定创建目标;制定创建规划;提出创建申请;参加创建培训等,开展经常性创建活动。各级精神文明建设委员办公室(简称“文明办”,以下同)负责文明单位的考评验收。考评验收一方面通过多种方式实地考核,另一方面通过公示、暗访、抽查等方式提高考核工作的社会透明度,征求社会公众意见,接受社会公众监督。待党委政府批准命名后,在同级党报或其他新闻媒体上公布。

第八条市级文明单位实行届期制。每一届期为四年,每两年命名一次。届时未被命名为市级文明单位的,市级文明单位称号即自动取消。

第九条一般情况下,文明单位命名满两年后方可申报高一级文明单位,但对在两个文明建设中有突出贡献、社会影响特别好的单位,可不受评选限制。

第四章 奖惩

第十条市级文明单位,由中共湖州市委、湖州市人民政府授予荣誉称号,颁发荣誉证书和牌匾。

第十一条对文明单位的奖励,以精神鼓励为主,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对被评为市级文明单位的可一次性发放相当于月人均工资款额的奖金。奖金分发应根据参与创建活动的成绩确定各档奖额,不搞平均分配。

资金来源:企业和企业化管理的单位,可在各单位有关经费中支出,行政和事业单位可在包干结余或预算外资金中支出。

第十二条申报单位弄虚作假取得文明单位荣誉称号,一经发现,立即撤销荣誉称号,收回文明单位荣誉证书和牌匾,追回所发奖金,并建议有关部门追究其单位负责人和有关人员的责任。

第十三条已命名的文明单位,届期内如出现两个文明建设成绩明显下降或发生较大问题,各级文明办要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通报批评或警告,责令限期改正,并视整改情况作出处理。届期内如存在下列问题之一者,撤销文明单位称号:

1、领导班子成员有违法、违纪行为,受到党纪国法处理的;

2、发生重大责任事故,造成严重经济损失或人身伤亡的;

3、经营管理不善,连续两年经济亏损或服务水平明显下降的;

4、“黄、赌、毒”及封建迷信活动盛行,或治安状况混乱,发生重大刑事案件的;

5、未能及时化解不安定因素,发生了集体怠工、上访、闹事等现象,造成社会不良影响的。

6、严重违反计划生育规定的;

7、环境污染严重,受到环保部门通报或处罚,或被卫生部门取消卫生先进单位称号的;

8、受到通报批评或警告处分后,不能限期改正的;

9、创建积极性下降、创建氛围不浓、水平明显下降的;

第五章 管理

第十四条文明单位原则上实行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分级管理的管理方式。市级文明单位,由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主管,各县(区)文明委和市级系统主管部门协助管理。日常的创建活动,由所在辖区(县区、乡镇,街道、居委会)的文明办及主管部门负责指导督促。

第十五条实行届期制命名的单位,要悬挂由命名机关颁发的荣誉匾,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届期已满,未被重新命名的单位,由命名机关和主管部门委托所在地文明办或主管部门收回文明单位牌匾。荣誉证书作为历史荣誉凭证由单位留存。

第十六条文明单位出现重大问题要及时报告同级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各级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必须妥善作出处理。

第十七条文明单位更换单位名称、迁移地址或变动隶属关系后,要及时向县(区)、市文明办和命名机关作出书面汇报,逾期半年不报,作自然注销处理。单位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具体负责人员变动等,也应及时联系。

第十八条文明单位合并或分解时,按以下原则掌握:两个以上单位合并,可保留其主体单位的荣誉称号,由原命名机关予以考核认定。如其主体单位不是文明单位或文明单位级别较低,须经过一年以上时间的创建,具备条件的,可按其合并单位中荣誉高的级别申报;分解了的文明单位,其主体单位可继承原荣誉称号,由原命名机关及时予以考核认定。分离出来的单位,一般可按低一级别的文明单位管理,经过一年以上时间的创建,具备条件的,可申报原级别文明单位。

第十九条凡外省、市迁入本市的文明单位,需按本市各级文明单位的标准,由同级文明委组织验收、考核,合格的授予同级文明单位牌匾,申报时间可不受本市评选的限制。

第二十条市级文明单位为当然的县(区)级文明单位。要撤销市级文明单位的县(区)级文明单位称号时,必须事先报告市文明委。

第六章附则

第二十一条本办法由市文明委负责解释和修订,具体应用中的问题由市文明办负责解释。

第二十二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行。1997年印发的《湖州市文明单位建设管理办法》(试行)同时废止。

文明单位建设管理五项制度

一、日常管理制度

l、各级文明办及主管部门对辖区内文明单位的建设和管理要对照文明单位标准制订出总体规划和计划,提出相应措施,建立健全创建活动组织机构,实行分类指导。

2、开展文明单位创建活动的单位,要对照文明单位标准,结合行业特点和单位实际情况,制订创建文明单位的规划,由职代会或群众大会 讨论通过,使之成为本单位干部群众的共同任务和奋斗目标;每年应围绕单位中心任务制订具体的创建工作计划并贯彻实施。

3、省级文明单位必须从单位实际出发,明确“文明办”办公场所及标志牌,落实具体工作联系人,经常与各级文明办、主管部门保持联系。

4、建立“湖州市文明单位联谊会”,充分发挥“联谊会”作用,要经常组织文明单位开展学习交流、理论研讨、考察参观、联谊活动等,不断巩固提高文明单位的创建水平。有条件的文明单位应积极参加,日常管理工作由市文明办、负责。

二、档案管理制度

l、各级文明单位都要建立文明单位管理档案,以利于记载、反映创建文明活动历史真实状况和有效保护、利用档案资料,要有专人负责。

2、市、县(区)、部门关于文明单位材料归档范围:各级创建文明单位规划、计划、总结;各级文明单位登记表册及每个文明单位的申报、评审、奖惩材料;文明单位活动记录;有关活动、会议的领导报告、讲话 稿或记录稿;以及有关文件、材料、简报、新闻稿件、图片、音像资料等。

3、文明单位材料归档的基本要求是完整、系统、有条理,能反映文明单位建设管理的真实情况,制作材料规范,卷面清晰、字迹工整,手续完备,以利于长久保存。

4、各级文明单位应认真及时记录好由市文明办统一印制的《湖州文明单位建设管理工作手册》,作为文明单位档案管理及考核的主要内容。

三、培训交流制度

1、凡申报文明单位的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以及具体负责人员应自觉参加由各级文明办举办的培训班,且对单位内职工进行文明单位知识培训,否则不得申报;各级文明单位必须参加各级文明办举办的有 关晋升、交流等培训活动。

2、培训内容是以《浙江省文明单位建设管理办法》和《湖州市文明单位建设管理办法》为主,以文明办编印的有关学习辅导材料为主要教材,同时辅之以市内外文明单位建设管理的好经验、好方法等。

3、新申报文明单位培训班由各级文明办负责组织授课。单位内培训可由单位分管领导或分管科室组织授课,培训面要求达95%以上。

4、可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请文明单位典型介绍经验或组织到市内外文明单位典型学习考察。

5、文明单位培训中要紧贴实际,加强针对性、增强时代感,形式要创新、方法要灵活,注重实效,保证质量。

四、公示监督制度

l、各级文明单位要严格执行监督制度。在申报文明单位过程中,要在单位内部及周围张贴《创建文明单位通告》,向社会公示,自觉接受广大职工群众的监督。

2、各级文明单位要建立内外监督制度。经常听取社会各界、单位群众的意见与呼声、对存在的问题或薄弱环节要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整改。

3、健全文明单位义务督查员制度。每个文明单位要结合工作实际和行业作风建设,在单位内外聘请社会义务监督员;有一定规模的文明单位,可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定期征询意见,针对创建中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

4、文明单位要自觉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除发挥文明办监督电话的作用外,还应向社会公布本单位监督电话。

5、要定期召开监督员会议和有关督查情况分析会,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以提高文明单位的建设管理水平。

五、工作报告制度

l、各级文明单位要坚持工作报告制度。每年底都要写出单位创建工作总结,于次年三月底上报各级文明办及主管部门。

2、文明单位必须执行《湖州市文明单位建设管理办法》中有关重大事件向主管部门和各级文明办汇报的规定。

3、文明单位凡发生属《办法》第十三条的l一9项重大事件,须在一个月内以书面形式上报事件情况及处理结果。

4、文明单位在获市以上荣誉时,请将荣誉证书复印件上报主管部门。

5、文明单位的名称更改、体制变换等重大事情必须书面上报各级文明办。

6、文明单位如发生重大恶性事件隐瞒不报的,要按《办法》规定给予处分,直至撤销文明单位称号。

湖州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2001年1月制定

第四篇:云南省城市公共交通管理办法

云南省城市公共交通管理办法(草案)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发展城市公共交通,规范客运活动秩序,保障运营安全,维护乘客、运营者和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城市公共交通的规划、建设、运营、服务、安全及其相关管理活动,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城市公共交通,是指利用公共汽车、电车、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等交通工具和设施,在城市人民政府确定的范围内,按照核定的线路、站点、时间运营,为社会公众提供出行服务的客运活动。

第三条 城市公共交通是社会公益性事业,是城市交通的主体,应当优先发展。

第四条 省人民政府制定公共交通扶持政策,建立规划、建设、管理、资金投入等方面的保障体系和合理的补偿、补贴、价格等机制,鼓励社会资金投资城市公共交通建设、综合开发,鼓励城市公交企业使用环保节能型车辆以及智能化交通系统等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

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县(市)人民政府(以下简称城市人民政府)应当将城市公共交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完善基础设施,优化运营结构,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落实各项补助、补贴、补偿等经济政策,并及时拨付相关费用。

第五条 省、州人民政府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城市公共交通的业务指导工作;城市人民政府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城市公共交通监督管理工作。

住房城乡建设(规划)部门按照职责做好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建设、运营安全工作;其他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城市公共交通的相关管理工作。

第二章 规划和建设

第六条 城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应当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综合运输体系规划,并与电车、轨道交通等交通方式的基础设施相协调。

省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编制全省综合运输体系规划,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城市人民政府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编制城市公共交通整体规划和专项规划,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并公布后实施。

第七条 城市人民政府应当优先安排公共交通设施建设用地,将公共交通场站和配套设施纳入城市旧城改造和新城建设计划。

国土资源、住房城乡建设(规划)等部门应当预留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停车场、枢纽站、首末站、保修场等城市公共交通服务设施用地。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可以划拨供给。

新城区开发、旧城区改造、居住小区建设和体育场馆、飞机场、火车站、长途汽车站、码头,以及大型商业中心、大型文化娱乐场所、旅游景点等工程项目的规划、建设,应当按照城市公共交通整体规划预留公共交通设施建设用地;

工程项目建设时,应当配套建设公共交通场站,并实行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竣工、同步交付使用。

第八条 有关部门在审批城市公共交通建设工程项目设计方案前,应当征求城市人民政府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工程竣工后,城市人民政府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参与验收。

第九条 新建、改建、扩建城市道路时,应当根据城市公共交通线路、客运服务设施建设、道路交通安全等专项规划设置港湾式候车站、始发站场。对符合公共交通车辆通行条件的旧居住区,应当设置公共交通线路及相应的站点。

具备条件的城市主干道可以设置城市公共汽车专用车道,保证公共汽车优先通行。

第十条 城市公共交通运营者应当设置公交站牌,并按照规定和标准标明线路名称、行驶方向、始末班车时间、沿途停靠站点和票价等内容。

第十一条 在城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活动中,禁止下列行为:

(一)侵占规划预留的公共交通设施建设用地或者擅自改变其使用性质;

(二)随意挤占公共交通设施用地或者改变土地用途;

(三)擅自改变公共交通场站设施的用途;

(四)擅自设置、迁移、拆除、占用、关闭公共交通停车场、站点、站牌、候车亭等客运服务设施;

(五)损坏公共交通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

第三章 运营许可

第十二条 从事城市公共交通运营的企业,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良好的银行资信、财务状况及相应的偿债能力;

(二)具备满足运营要求的流动资金、运营车辆;

(三)有符合规定的驾驶人员和相应的管理人员;

(四)有健全的运营服务、安全生产、应急处置等管理制度。

第十三条 从事公共交通运营的车辆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符合规定的车型,技术性能和设施完好;

(二)符合相关技术标准和机动车安全、环保、卫生要求;

(三)配备有效的消防设备和器材。

第十四条 城市公共交通驾驶人员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年龄在21周岁以上,60周岁以下;

(二)身体健康,无职业禁忌症;

(三)持有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核发的与准驾车型相符合的机动车驾驶证;

(四)3年内未发生负有主要或全部责任的重大交通事故。

第十五条 从事城市公共交通运营的,应当依法取得线路运营许可。申请线路运营许可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客运企业法人资格;

(二)具备满足线路运营要求的停车场地和配套设施;

(三)符合城市人民政府规定的运营车辆数量、车型;

(四)有合理可行的线路运营方案;

(五)符合城市公共交通客运规范的要求;

(六)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十六条 申请线路运营许可的,应当向城市人民政府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提交下列书面材料:

(一)申请书;

(二)企业营业执照;

(三)线路运营方案和拟投入车辆、服务质量承诺书;

(四)驾驶人员名册;

(五)专用停车场地和配套设施证明;

(六)运营服务、安全生产等方面的管理制度。第十七条 线路运营许可采取招标等公平竞争或者直接授予的方式确定。

同一城市有3个以上运营企业申请同一线路的,城市人民政府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应当通过招标等方式实施线路运营许可,并将安全生产、服务质量等作为招标主要内容。城市人民政府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中标通知书发出之日起10日内,与中标的企业订立中标合同,核发线路运营许可证。

采取直接授予方式确定运营线路许可的,城市人民政府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20日内作出是否直接授予的决定。

第十八条 公共汽车、电车等的线路运营许可期限最长为10年,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运营许可期限为30年。

城市公共交通线路运营期限届满,需要延续运营的,应当在该线路运营期届满6个月前提出申请。城市人民政府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对符合运营安全、服务质量等规定要求的,应当在运营期限届满3个月前予以批准。

线路运营权终止的,由城市人民政府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依法收回运营许可。

第十九条 取得线路运营许可的企业,应当与城市人民政府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签订运营服务协议,协议内容包括线路名称、走向、运营期限、站点、首班车和末班车时间、线路配置车辆的最低额度、票制、票价、服务质量承诺、安全保障措施等。

第二十条 获得线路运营许可的企业确需调整线路、站点、时间的,应当提前10日向城市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提出书面申请,经批准后实施。城市人民政府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于实施之日的5日前向社会公告。

运营期限内申请减少运营车次的,应当提交客流状况调查、拟减少车辆的数量、车型对市民出行可能造成的影响等材料,并按照前款规定办理相关手续。

有关部门和单位因市政工程建设、大型公益活动等特殊情况需要临时变更线路和站点的,建设或者主办单位应当提前10日书面告知运营企业。运营企业应当提前5日在站点张贴公告,并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告。

第二十一条 运营企业在运营期限内需要停业、歇业或者停开线路的,应当提前6个月向做出许可的城市人民政府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办理相关手续,并向社会公告。未经批准,不得停运。

第二十二条 运营企业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伪造、涂改、出租、出借或者转让线路运营许可证;

(二)超出核定的线路、站点运营;

(三)擅自调整、延伸运营线路或者中断运营。

第四章 运营服务

第二十三条 运营企业应当严格执行服务承诺确定的客运服务标准,按照城市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价格等主管部门核准的线路、运营期限、站点、班次间隔、首班车和末班车时间、车辆数、车型、票制、票价、服务质量、安全保障措施等运营,并遵守下列规定:

(一)依法运营,服从管理;

(二)执行行业标准、规范,保证服务质量,接受社会监督;

(三)开展安全教育,加强行车安全管理,保证运营安全;

(四)对运营设施进行维护和修理,保证其处于良好的运营服务状态;

(五)执行价格主管部门核准的客运价格;

(六)按照《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国标GB7258-2004)核定的人数载客;

(七)遵守城市公共交通的其他服务规范。

第二十四条 客运车辆应当按照规定的期限和标准进行维护,保持车容整洁、设施齐备完好,色彩、标志符合要求,在规定位置标明票价、线路站点、安全乘车须知和投诉电话等内容。

在城市公共交通车辆和设施设置广告、进行商业开发和其他运营活动的,广告的色彩、图案、标志、位置、面积、声响等应当符合广告管理的有关规定,不得影响城市公共交通运营服务和安全。

第二十五条 运营企业对达到报废标准的车辆应当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及时向公安机关办理机动车报废手续。不得使用报废、擅自改装拼装、检测不合格的车辆以及不符合国家强制标准要求的车辆从事公共交通客运运营。运营企业应当建立车辆技术档案和管理档案,对相关内容的记载应及时、完整和准确,并妥善保管。

第二十六条 城市公共交通从业人员运营服务时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衣着整洁,文明礼貌;

(二)按照核准的收费标准收费;

(三)根据乘客需要,提供有效的报销票证;

(四)执行有关优惠或免费乘车的规定;

(五)正确及时报清公共汽车线路编号、行驶方向和停靠站名称,提示安全注意事项,为老、幼、病、残、孕乘客提供可能的帮助;

(六)按照核定的运营线路、车次、时间发车和运营,不得到站不停、滞站揽客,中途甩客、不得擅自站外上下乘客、中途调头;

(七)按规定携带、佩戴相关证件;

(八)合理调度、及时疏散乘客;

(九)遵守城市公共交通的其他服务规范。第二十七条 乘客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遵守公共道德,服从管理;

(二)不得携带易燃、易爆、有毒等危险品乘车;

(三)不得携带宠物以及易污染、有碍乘客健康物品乘车;

(四)不得在车厢内吸烟、吐痰、乱扔垃圾、向车外抛掷物品、散发书面广告;

(五)不得有影响车辆正常行驶、乘客安全和乘车秩序的其他行为;

(六)学龄前儿童、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醉酒者、精神病患者乘车应当有人陪护;

(七)身高120厘米以上的乘客应当按照规定付费乘车。乘客违反上述规定情形之一,经劝阻拒不改正的,驾驶员、乘务员可以拒绝对其提供服务。

第五章 运营安全

第二十八条 城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城市公共交通安全管理,督促有关部门履行安全监督管理职责,及时协调、解决安全监督管理中的重大问题。

城市人民政府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开展安全检查,督促企业消除安全隐患,开展应急救援演练。

安全生产监督、公安等有关部门应当依据职责对城市公共交通安全实施监督管理。

第二十九条 运营企业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安全管理,并履行下列职责:

(一)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二)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车辆定期例保检验等安全管理制度,定期检查,消除安全隐患;

(三)建立并实施从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制度,保证从业人员熟悉安全运营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

第三十条 城市轨道交通经营者应当定期对城市轨道交通安全保障系统以及消防、防汛、防护、报警等器材和设备进行检测、维修、更新和改造,保证其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

城市人民政府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置城市轨道交通安全保护区。在安全保护区内进行作业的,作业单位应当制定有效的安全防护方案,报城市人民政府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三十一条 运营企业应当在公共交通车辆及公共场站醒目位置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并保持灭火器、安全锤、车门紧急开启装置等安全应急装置的完好。

城市公共交通场站经营者应当建立安全巡查制度。遇到危及运营安全的紧急情况,应当及时采取疏散或者限制客流等临时措施,确保运营安全。

第三十二条 城市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城市公共交通应急预案,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运营企业应当根据城市公共交通应急预案制定本企业的应急预案,定期进行演练。

第三十三条 城市公共交通突发事件发生后,城市人民政府应当启动应急预案,采取应急处置措施。

遇有抢险救灾、突发性事件以及重大活动等情况时,运营企业应当服从城市人民政府的统一调度和指挥。

第六章 监督管理

第三十四条 省人民政府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城市公共交通安全行车、服务质量、车容车貌等方面的标准和规范。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城市公共交通活动的监督检查,及时查处违法行为。

第三十五条 城市人民政府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举报、投诉制度,公开举报、投诉电话、通信地址、电子邮箱,接受社会监督。

第三十六条 城市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定期组织对运营企业的服务质量、运营安全、岗位培训等事项进行考核。

城市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可以对公交线路运营服务质量进行考核评议,并向社会公布考核评议结果。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七条 国家工作人员在城市公共交通管理工作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法律法规已有处罚规定的,从其规定;法律法规没有规定的,由城市人民政府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按照下列规定处罚:

(一)擅自设置、迁移、拆除、占用、关闭公共交通停车场、站点、站牌、候车亭等客运服务设施的,责令改正,限期恢复原状,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二)损坏公共交通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的,处5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三)未取得运营线路许可从事城市公共交通运营活动的,责令停止运营,并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四)运营企业未经批准擅自停业、歇业或者停开线路的,责令改正,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五)出租、转让线路运营许可证的,处3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

(六)擅自调整运营线路、站点的,责令改正,处2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

(七)聘用不符合规定的人员从事公交运营驾驶活动的,按照每人次处以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八)未执行服务承诺确定的客运服务标准,或者未按照核准的线路、运营期限、站点、日总班次、班次间隔、首班车和末班车时间、车辆数、车型、服务质量、安全保障措施等运营的,责令改正,处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

(九)城市公共交通从业人员在运营中,到站不停、滞站揽客、中途甩客、违反规定中途调头的,予以警告,可以并处50元以上200元以下的罚款。

第八章 附 则

第三十九条 本办法自 年 月 日起施行。

第五篇:湖州市市区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文明施工暂行规定

湖州市市区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文明施工暂行规定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建筑工程文明施工管理,提高施工现场文明施工水平,改善市容市貌和施工现场从业人员的生活、工作环境,根据《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JGJ146-2004)、《浙江省建设厅〈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实施意见(试行)》等法规和标准,结合实际,制定本暂行规定。

第二条 在本市市区中心城区内(吴兴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太湖旅游度假区)建筑工程(新建、改建、扩建)现场的施工和监督管理,应当遵守本暂行规定。

第三条 建筑工程开工前施工单位必须根据工程实际编制文明施工技术措施(专项施工方案)。其主要内容应包括围挡搭设、封闭管理、临建设施搭设、场容场貌、卫生管理、环境保护、消防保卫等。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文明施工技术措施组织施工。

第四条 建设(监理)单位应当监督检查施工单位文明施工工作的落实情况,对文明施工方面存在的问题,应当及时下达书面指令,要求施工单位进行限期整改或暂时停止施工。施工单位拒不整改或不停止施工的,应当及时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第五条 建筑工程现场的施工和监督管理,除应遵循本暂行规

—1— 定外,还应符合国家、省市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要求,有关技术要求应执行相应的技术标准和规范。

现场围挡

第六条 施工现场周边必须进行封闭围挡,主要街道围挡高度不应低于2.5米、其它不得低于1.8米,围挡应坚固、稳定、整洁、美观并连续设置。建设、施工单位应当结合自身文化特点及周边环境状况对围挡进行美化。

第七条 推广使用定型化组合装配式夹心彩钢板围挡,围挡下设的基础必须稳固,基础高出地面不低于0.2米,外露部分应抹灰并刷涂料。

施工现场围挡采用砖砌围墙的,必须满足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要求,应粉刷、有压顶,并美化墙面。

第八条 围挡内外应保持整洁,禁止依靠围挡堆放物料、器具等;禁止利用围挡做挡土墙或做机械设备等的支撑体;禁止利用围挡搭设临建设施。

第九条 建设(监理)单位必须对围挡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并保存相关验收记录。恶劣天气条件下,施工、建设、监理单位应对围挡进行重点检查,确保围挡稳固。

进出口管理

—2—第十条 施工现场大门出口处必须设置车辆冲洗设施和设备,地面必须设有排水沟和集水井(沉淀池),并有专人管理。任何时候车辆驶离施工现场时车轮和车身必须清洗干净,禁止撒漏等污染城市道路的行为。

第十一条 施工单位宜结合自身文化特点,对进出口大门、门头(含企业形象标志)、门卫值班室和“五牌一图”等进行统一设计。

第十二条 进出口金属大门应牢固、美观。主要进出口处设置有“企业形象标志”的门头并有灯光或灯箱效果,人员进出另设小门。门卫值班室宜设置在大门内靠近小门一侧。

第十三条 主要进出口明显处设置工程概况牌和监督电话,尺寸比例协调。大门内设置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图和安全生产、消防保卫、环境保护、文明施工等制度牌。

场容场貌

第十四条 施工现场的施工作业区、办公生活区主要道路必须采用一定厚度混凝土硬化并应当坚实抗压、保障车辆和人员通行。施工场地必须进行及时平整,土方应集中堆放。施工现场应当设置排水系统,保持排水畅通。作业区与办公生活区必须隔离,确保安全。

施工现场的废(污)水排入城市排水管网的,建设单位在建筑工程项目开工前,必须到城市管理部门(机构)办理施工排水许

—3— 可手续。

第十五条 建筑材料、构件、料具要按总平面布局分类存放、归方码垛、摆放整齐。各种材料应分别设置名称、品种、规格的标识牌。砂石堆场应采用混凝土硬化,三面砖砌挡墙。未经批准不得在工地围挡外堆放任何建筑材料或建筑垃圾。易燃易爆物品必须做到安全保管和使用。水泥和其他易飞扬的建筑材料应密闭存放或采取覆盖等降尘措施。楼层作业产生的建筑垃圾应采用容器清运,严禁凌空抛洒。建筑垃圾应集中、分类堆放、及时清运,生活垃圾应采用封闭式容器存放、日产日清。生活垃圾应委托有资格的清运单位有偿清运;其他建筑垃圾或渣土应按有关规定办理清运处理手续,不得撒漏污染城市道路,不得乱卸乱倒。

第十六条 应当使用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密目式安全网对主体工程实行满遮挡,达到立面整洁、防护严密。外脚手架钢管宜涂刷黄色油漆,剪刀撑宜涂刷红白相间警示色。外脚手架底排立杆和扫地杆应涂刷红白相间警示色。临边防护栏杆应设置上下两道。上杆距地高度为1.2米,下杆距地高度为0.6米,并设0.18米高的踢脚板(杆),立杆间距不大于2米,并涂刷红白相间警示色。防护栏杆应牢固可靠。

第十七条 通道口必须搭设符合规范要求的防护棚,挂设“安全通道”标志牌。施工机具棚(屋)应结构美观、整齐。配电箱、开关箱宜采用定型化、工具化的支架和防护(雨)设施。用电线路

—4—敷设应符合现场临时用电规范要求,严禁乱拉乱接。

第十八条 施工现场必须做到标语、标志醒目,安全标志应针对作业危险部位悬挂。不得将安全标志不分部位、集中悬挂。施工现场应设置宣传栏、读报栏、黑板报等宣传设施,并及时更新。

临建设施

第十九条 临建设施应按照施工现场总平面图位置布置,符合安全、消防等有关要求。不得设置在高压线下方,也不得设置在沟边、崖边、泄洪道旁、强风口处等影响安全的地点,以确保安全可靠。如无法确保安全或场地不具备搭设条件的,应外借场地搭设或租房用于安置。

第二十条 临建设施应确保主体结构安全,设施完好,搭建不应超过二层。办公和生活设施应具有抵御10级大风的能力和强度。禁止采用钢管、毛竹、竹片、模板、石棉瓦等材料搭设的简易工棚作为办公和生活设施。自2008年1月1日起开工的工程,禁止采用水泥膨胀珍珠岩复合板活动房搭设办公和生活设施。

第二十一条 装配式活动房屋,应是具有法人资格和合法经营手续的企业(厂家)生产的产品,有合格证书、主要技术指标(结构强度、刚度、楼〈墙〉面承载能力、抵抗风力等级)、安装拆卸使用说明书以及注意事项。砖砌房屋作为办公用房和生活设施的,必须编制搭设方案。

—5— 第二十二条 宿舍必须设置可开启式窗户。窗口宽度不小于0.9米,高度不小于1.2米,保证良好的通风条件。室内净高应不低于2.4米。不得把一间宿舍分割成若干单人小间,以免阻碍空气流通。宿舍门窗应玻璃齐全,地面应采用混凝土硬化。夏季应有降温和防蚊虫措施。宿舍人均居住面积不应少于2平方米,应采用铁制或木制床铺,生活物品摆放整齐、有序。不得将易燃易爆或有毒物品等带入宿舍内;禁止设置通铺、地铺;禁止安排人员在未竣工建筑物内住宿。

第二十三条 宿舍用电应当设置独立的漏电、短路保护器和足够数量的安全插座,电线必须套管。宿舍内电器设备安装和电源线的配置,必须由专职电工操作,严禁私搭乱接。宿舍内严禁使用燃气灶、电饭煲、热得快、电炒锅、煤炉、电炉等器具。

第二十四条 宿舍生活区内应设置洗晒衣物的场地和设施。宿舍和食堂门前必须设置密闭式垃圾站(或容器)。宿舍生活区必须设置淋浴室。淋浴室墙面应采用瓷砖等材料饰面,排水、通风良好,淋浴喷头数量应满足使用要求,淋浴间与更衣间应隔离。宿舍生活区周围环境应保持整洁卫生,不得有污水、散乱垃圾等蚊蝇孳生地。

第二十五条 施工现场食堂应取得卫生许可证;炊事人员必须经过健康体检,持健康证上岗。食堂应设置在远离厕所、垃圾站、有毒有害场所等污染源的地方。食堂应设置独立的制作间、储藏间,—6—制作间灶台及其周边应贴瓷砖,所贴瓷砖高度不宜小于1.5m,地面应采用混凝土硬化并做好防滑处理。

第二十六条 作业区和宿舍生活区必须设置水冲式厕所。地面应采用混凝土硬化,墙面瓷砖饰面高度不低于1.5米。门窗齐全,排水、通风良好,配备盥洗设施。厕所蹲位应满足使用要求,蹲位之间设置隔墙(板),其高度不低于0.9米。便池(槽)应采用瓷砖等材料饰面。厕所应设专人管理,及时冲刷清洗、喷洒药物消毒,无蚊蝇孳生。

第二十七条 施工现场应设置吸烟、茶水供应场所。禁止在施工区域内吸游烟。茶水供应场所应设置密封式保温桶,保温桶应加盖加锁,保持清洁卫生。

第二十八条 建设(监理)单位必须对临建设施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并保存相关验收记录。恶劣天气条件下,施工、建设(监理)单位应对临建设施进行重点检查,确保临建设施稳固、安全。

其他规定

第二十九条 住宅小区(或工业园区)开发项目的围挡封闭、主要进出口管理和主要进出口到各标段(组团)施工道路的混凝土硬化以及排水系统设置应由建设单位统一组织实施。5万平方米以上住宅小区(或工业园区)开发项目的建设单位应当提供统一

—7— 搭设临建设施的场地,规定统一搭设要求,施工单位应当按建设单位的要求进行搭设。提倡临建设施由建设单位统一搭设、统一管理。

第三十条 施工现场应制定消防管理制度和措施,严格履行动用明火作业审批手续。生活区、仓库、配电室(箱)、木制作区等易燃易爆场所必须配置相应的消防器材。消防器材应定期检查,确保完好有效。严禁在施工现场内明火取暖。

第三十一条 高层建筑应设置临时消防水源管道,立管直径不小于2吋。每层应留有消防水源接口,配备消防管具。

第三十二条 施工现场严禁噪声扰民和高空扬尘。对施工中产生的粉尘应采取有效的防尘措施。禁止在施工现场焚烧各类建筑垃圾。

第三十三条 施工现场应设置职工学习娱乐场所(民工学校),配备电视、报刊、杂志等学习娱乐用品。

第三十四条 施工现场应配备必要的卫生保健设施,备有医药箱和常用药品以及急救用品。

附 则

第三十五条 各施工、建设、监理单位未严格执行本暂行规定的,将责令有关责任主体限期整改;逾期未改正的,责令该工程暂停施工,并记录不良行为;情节严重的,将进行不良行为公示;涉及违法、违规的,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将依法进行行政处罚。

—8—第三十六条 本暂行规定由湖州市规划与建设局负责解释。第三十七条 本暂行规定自发文之日起施行。德清县、长兴县、安吉县以及南浔区管辖范围内建筑工程现场的施工和监督管理参照本暂行规定执行。

—9—

下载湖州市市区公共交通管理办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湖州市市区公共交通管理办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07年湖州市市区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实施办法

    湖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州市市区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 湖政发〔2007〕62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府各部门,市直各单位: 现将《湖州市市区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实施办......

    湖州市文明社区建设管理办法

    湖州市文明社区建设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在创建文明城市工作中逐步兴起的创建文明社区活动,是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创造美好生活的生动实践,是把精神文明建设落......

    关于市区公共交通拥堵,停车难问题的建议

    关于市区公共交通拥堵,停车难问题的建议 随着海宁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出行车辆不断增加,市区交通拥堵状况总体已经较为严重。总体上呈现出以下两个特点:1、地点固定性。这些固......

    淳安县公共交通专项经费使用管理办法

    淳安县公共交通专项经费使用管理办法 根据《淳安县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实施意见》(县委〔2014〕29号)及有关财务制度规定,特制订本办法。 一、基本原则 1.按比例提取、专款专用; 2.按......

    衢州市区户外广告管理办法

    衢州市人民政府令 第47号《衢州市区户外广告管理办法》已经2012年11月5日市人民政府第36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3年2月1日起施行。市长:沈仁康 2012年12月17日衢州......

    淮安市市区停车场管理办法

    淮安市市区停车场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市区停车场的建设和管理,满足停车需求,规范停车秩序,保障道路交通畅通和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

    定西市市区物业管理办法

    定西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定西市市区物业管理办法的通知 定政办发〔2012〕296号 安定区人民政府,市直有关部门,驻定有关单位: 《定西市市区物业管理办法》已经2012年6月......

    第168号云南省城市公共交通管理办法

    第168号 《云南省城市公共交通管理办法》已经2011年4月12日云南省人民政府第55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1年8月1日起施行。 省长(手签章) 二○一一年五月六日 云南省城市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