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社区服务站建设管理办法

时间:2019-05-14 06:32: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北京市社区服务站建设管理办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北京市社区服务站建设管理办法》。

第一篇:北京市社区服务站建设管理办法

北京市社区服务站建设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根据《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10〕27号)和《关于全面加强城乡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工作的意见》(京办发〔2011〕26号),为完善社区居(村)委会组织体系,切实加强城乡社区服务站建设和管理,推进政府公共服务覆盖到社区,提升社区管理和服务水平,完善以民生需求为导向的新型社区服务体系,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精神,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社区服务站,是社区居(村)民委员会专业服务机构,按照专干不单干、分工不分家的原则,在社区(村)党组织和社区居(村)民委员会的统一领导和管理下开展工作。

本办法所称的城市社区,是指经过社区体制改革后作了规模调整的居民委员会辖区。

本办法所称的农村社区,是指现有或调整后的村民委员会辖区。第三条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提高社区服务水平、满足群众服务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统筹推进公共服务为重点的城乡社区服务为重要方针,以健全运行机制、完善项目设置、优化工作流程、规范服务标准、整合资源调配为基本思路,加强社区服务站标准化建设,努力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第四条 社区服务站坚持“依法、公开、高效、便民”的工作原则,形成统一形象标识、统一项目设置、统一运行流程、统一服务规范、统一资源调配的专业服务平台,为社区居民提供优质服务。

第二章 社区服务站的设立

第五条 社区服务站的设立、撤销、调整,由所在社区居(村)民委员会提出,街道(地区)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决定,并报区县社区居(村)民委员会工作主管部门备案。

第六条 社区服务站的设立,应有利于增强社区管理服务功能,有利于整合社区各类资源,有利于服务居民群众。

第七条 社区服务站的设立模式,应根据社区类型、人口规模、地域范围、功能定位等因素合理确定。城市社区采取“一居一站”模式设立社区服务站。农村社区采取“一村一站”、“多村一站”模式,原则上一个建制村设立一个社区服务站;人口规模较小、经济基础薄弱、地域相连的两个或多个建制村,可以共建共享一个社区服务站。

第八条 社区服务站的名称统一为:“××街道(乡镇)××(村)社区服务站”。

第九条 社区服务站须具有以下配置:

(一)要确保一定面积的工作用房。城市社区服务站工作用房面积应达到50平米以上,农村社区服务站工作用房应达到20平米以上,要充分利用农村现有综合服务场所设施,并与社区居(村)民委员会办公和服务用房相对独立,符合“一门式”办公服务要求。

(二)设置位置应便于服务居民,交通便利,地点醒目,便于社区居民识别和办理事务。

(三)采用全市统一的形象标识,包括服务指示牌、门头、咨询台、功能导引牌、宣传资料架、公示栏等标识物。

(四)具有较为完备的设施,主要具备水、电、暖、通讯、信息网络等基本条件,配备能够满足工作需要的办公桌椅、电话、电脑、打印机、传真机、复印机等基本办公设备。

(五)条件较好的社区服务站还可根据工作需要配备空调、音响、监控设备、电子屏幕和电子触摸屏等。

(六)其他相关服务设施。

第三章 工作职责和工作机制

第十条 在社区(村)党组织和社区居(村)民委员会领导下,社区服务站的主要职责是:

(一)代理代办政府在社区的公共服务。主要是协助政府职能部门办理本社区内各种公共服务事项,把政府公共服务延伸到社区。

(二)协助社区居(村)民委员会组织开展社区志愿互助服务。主要是协助组织社区居民开展邻里互助等群众性自我互助服务,为老幼病残等困难群体提供服务。

(三)协助社区居(村)民委员会组织开展社区便民利民服务。主要是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动员社会力量,开展服务,方便居民生活。

(四)协助社区居(村)民委员会积极培育和发展社区社会组织。引导社区社会组织参与和谐社区建设,为申请备案的社区社会组织提供备案手续、组织运作等方面的帮助。

(五)及时了解反映社情民意。通过各种渠道,及时了解和反映社区居民意见和建议,并努力解决存在的问题;积极支持和配合社区居(村)民委员会依法开展社区居民自治、开展人民调解,提供法律服务,维护社区和谐稳定。

(六)定期向社区(村)党组织和社区居(村)民委员会汇报工作,接受社区居民群众的监督评议。

第十一条 社区服务站应根据自身职责任务、工作需要和社区需求设置岗位,并由社区居(村)民委员会报经街道(地区)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审核批准。

岗位分为常设岗位和特设岗位。其中,常设岗位包括:就业服务与劳动维权、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人口计生与公共卫生、社区治安与综合治理、社区群团组织、社区综合事务等。

除上述常设岗位外,各社区服务站可以根据社区实际情况和具体工作任务灵活设置1—2个特设岗位。

第十二条 社区服务站采取“一门式”服务方式,开办服务窗口,方便居民办事。除法律、法规明确规定需在社区独立设置的工作平台外,逐步将其他各类工作站(所、中心)、活动站(室)等统一纳入社区服务站,由社区服务站按照“一窗多能、一岗多责、定岗定责”的原则统筹配备工作人员,完成相关工作任务。第十三条 社区服务站应以保障基本公共服务为主要职责,科学合理设置政府基本公共服务保障项目。

第十四条 凡需社区服务站协助政府职能部门开展或承办的临时性、非常规性工作,应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

第十五条 社区服务站应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包括首问责任、限时办结、AB岗、投诉处理等业务管理制度,以及人员管理、经费使用、资产管理、站务公开、学习培训、岗位责任等内部管理制度。社区服务站应将工作流程、服务守则、服务承诺、办事指南等在显著位置予以公布。

第十六条 社区服务站应协助做好社区信息化工作。依托社区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建立与街道(地区)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职能科室、“一站式”办公大厅、社区服务中心等的对接机制,实现社区信息网与电子政务网的有效衔接,畅通居民办事流程。

第十七条 为方便居民群众利用工休时间在社区办理相关事务,社区服务站可实行弹性工时制。在确保满足群众服务需求和保证每周工作时间不少于40小时的前提下,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相对灵活的上下班时间和各班次的工作人数,安排好工休时间和节假日工作值班。

第四章 人员配备与管理

第十八条 社区服务站按照所服务地域的实有户数配备工作人员,原则上城市社区每500户居民配备1名专职工作人员,1500户以下的配备3人;农村社区每300户居(村)民配备1名专职工作人员,600户以下的配备2人。

第十九条 社区服务站一般设站长、副站长各1名,可由社区(村)党组织或社区居(村)民委员会负责人兼任。

社区服务站专职工作人员须面向社会公开招考,符合条件的人员由街道(乡镇)与其签订《北京市社区工作者服务协议》,纳入社区工作者范畴管理。

第二十条 公开招录的社区服务站专职工作人员,按照《北京市社区工作者招聘办法》应具备如下基本条件:

(一)模范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政治素质好,责任心强。

(二)热爱社区工作,具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和相关业务知识。

(三)品行端正,身体健康,年龄一般在40岁以下。

(四)具有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大专以上学历。

第二十一条 社区服务站专职工作人员一般要持有国家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师、助理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证书或北京市社区专职工作者执业资格证书(有效期内);尚未取得职业水平证书的人员,应通过岗位培训、学历教育等方式取得职业水平证书。

第二十二条 街道(乡镇)指导各社区成立考评委员会,每年年终对社区服务站专职工作人员进行年度考核。考核以社区工作者的年度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和社区居民满意率为主要依据。考核结果作为对社区服务站工作人员正式聘用、续聘和奖惩的依据。

第二十三条 对社区服务站工作人员的考核结果应当以书面形式通知本人。本人对考核结果有异议的,可以向街道(乡镇)政府提出异议申请,由街道(乡镇)政府负责解决。

第二十四条 街道(乡镇)政府应加快整合社区内各类协管员队伍。按照规范化、专业化要求,通过在岗培训、转岗安排等方式,逐步将符合条件的各类社区协管员、社区事务助理纳入社区工作者范畴统一管理。

第五章 经费使用与保障

第二十五条 各区县政府应将社区服务站的工作经费纳入社区居(村)民委员会办公经费中,保障社区服务站的各项开支。

第二十六条 城市社区服务站专职工作人员待遇经费按照市、区有关社区工作者的管理规定执行。农村社区服务站专职工作人员待遇经费由各区县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自行确定,并纳入区县政府财政年度预算。

第二十七条 社区居(村)民委员会应严格规范社区服务站经费支出的管理。各区县应加强对社区服务站经费使用的监督和检查。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八条 各区县可根据本办法制定具体实施细则。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二篇:北京市社区服务站服务项目

北京市社区服务站服务项目

一、公共服务事项

代理失业和求职、新生儿、兵役、养犬、出租房屋登记 代理最低生活保障金、无社会保障老年居民福利养老金、无丧葬补助居民丧葬补贴、困难人员临时救助、重残生活困难补助、特困人员医疗救助、低保和优抚对象廉租房申请

代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验证登记、子女入托、借读证明 代办生育服务证、独生子女证、独生子女父母各类奖励与帮助、老年优待证、暂住证、残疾证

代办党团组织关系接转、企业退休人员医保关系接转和医疗费报销

办理城镇保险、城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报销医疗费、一老一小医疗保险

代发避孕用具、除“四害”药品

代收爱心捐赠物品

家庭和争议纠纷调解、群体性事件调解

代向有关部门、单位、组织提意见、讲困难、讲建议 代向政府部门咨询政策、办事手续

开具居民居住、残疾、流动人口、养犬、政审、居民是否健在和在家正常死亡证明

开具申请最低生活保障金、抚恤金、子女助学金、减免学杂费证明

二、公益服务事项

志愿服务:志愿服务登记、志愿服务时间储蓄证明、培训及安排社区服务项目、组织开展邻里互助服务

文体服务:合唱队、秧歌队、兴趣活动小组等

设施服务:提供棋牌、阅览、娱乐、健身、聚会、轮椅、市民学校、医疗保健服务、社区单位资源共享服务

三、便利服务事项

咨询服务:法律咨询、心理咨询、求助咨询、办事办证、养老机构、婚丧服务

家政服务:保姆、小时工、月嫂、专业保洁、家教、搬家、除虫灭鼠

综合修理: 家电维修、居室维修、电脑维修

为老服务:老人托管、日间照料、上门理发、提供订餐、家务料理

租赁服务: 汽车租赁、自行车租赁、电脑租赁、房屋租赁

社区缴费:代缴水电、燃气、电话费

配送服务: 报刊订阅、送餐、送奶、送水、送花、送药 旅行服务: 京郊旅游、省际旅游

第三篇:北京市社区菜市场建设管理办法201207

北京市社区菜市场建设管理办法(送审稿)2012.7

第一条(立法目的)为保障本市蔬菜市场供给,方便群众生活,促进社区菜市场(以下简称“菜市场”)的规划、建设,规范菜市场经营管理,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市菜市场的规划、建设和菜市场的经营管理,应当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菜市场,是指以零售形式销售蔬菜等主副食品的经营场所,主要经营蔬菜、水果、肉禽蛋、粮油及其制品等。场内蔬菜经营区营业面积应不少于全场总营业面积的二分之一。

第三条(基本原则)菜市场属于公益性公共服务基础设施。

菜市场应当按照政府主导的原则规划建设,确保菜市场功能不变。

菜市场应当按照市场运作的原则经营管理,通过招投标等方式确定经营主体。

第四条(分级管理)市人民政府统一领导全市蔬菜供应工作,统筹菜市场规划布局,确定管理目标,制定相关政策措施。

区(县)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菜市场具体规划、建设、管理等工作的组织实施,保证菜市场建设管理资金。

第五条(职责分工)市商务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市菜市场建设管理工作的综合协调、检查指导和监督管理。市商务行政主管部门的菜市场网点管理机构代市政府持有菜市场所有权,具体负责菜市场建设管理的相关工作。

规划、发展改革、国土、建设、工商、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交通、市政市容、食品药品监管、农业、卫生、质监、环保、公安等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相关工作。

第六条(规划编制)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会同商务、发展改革、国土、建设等部门组织编制本市菜市场总体布局规划,并将菜市场布局规划纳入本市城乡规划,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实施。

区(县)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市菜市场总体布局规划编制本行政区域内菜市场的详细布局规划和选址。

菜市场布局规划原则上每5年修编一次。有特殊情况需临时修改的,应当按原程序报批。

第七条(规划编制原则)编制菜市场布局规划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便民利民。菜市场配置应方便群众生活,满足群众需求。

(二)总量合理。菜市场数量、规模应与居住人口、地域范围相适应。

(三)协调发展。菜市场布局应与其他社区商业服务设施相协调,与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相适应。

第八条(配套指标)新建居民区按照住宅建筑面积2%的比例规划建设菜市场,菜市场所有权归市人民政府,使用权归区(县)人民政府。

本办法实施前已建成居民区(以下简称已建成居民区),区(县)人民政府补建菜市场按照建筑面积每千人不低于100平方米、服务半径不超过1000米的标准实施。

第九条(规划审批)规划部门审批新建、改建、扩建居民区建设项目,应当按照本市菜市场布局规划要求和本办法的有关规定,明确菜市场的位置和面积。规划设计方案不符合规定条件的,城市规划管理部门不予核发规划建设许可证。

第十条(建设要求)菜市场应与主体建设项目同时设计、同时建设、同时使用;

分期开发的项目,应在住宅总规模完成50%之前同时建设、同时交付使用。

第十一条(项目验收)建设项目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当向所在区(县)商务行政主管部门申请验收配套菜市场。区(县)商务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验收合格后10日内,通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住建部门不予竣工备案。建设单位应当在销售场所公示配套菜市场的位置、功能等,并在房屋买卖合同中明示。

第十二条(所有权获得)市人民政府以土地出让金减让或以成本价收购的出资方式,获得新建菜市场设施所有权。新建菜市场经竣工验收合格后,所有权登记在菜市场网点管理机构名下。

市和区(县)国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土地出让协议中明确菜市场的建设面积、收购成本等。

第十三条(所有权移交)建设单位应当在取得预售许可证前与市菜市场网点管理机构签订收购协议,并在协议签订60日内向其移交菜市场所有权。未签订收购协议的,市住建部门不予核发房屋预售许可证。

区(县)商务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在菜市场所有权移交后60日内,采取公益性招标等方式确定菜市场经营主体。

第十四条(登记注册)菜市场经营单位应当办理工商登记手续,并于领取营业执照后10日内向所在区(县)商务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五条(改补建)已建成居民区未达到本市菜市场规划要求的,区(县)人民政府根据实际需要,可以将国有商业网点设施建设成菜市场;可以利用废置锅炉房、换气站等原配建设施改建菜市场,规划、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办理规划许可变更和建设手续。

第十六条(周末菜市和早晚市)鼓励区(县)人民政府根据实际需要在其指定区域有序设立公益性周末菜市和早晚市。

第十七条(管理创新)区(县)人民政府可以采取收购、控股、参股、租赁等多种方式获得已建成居民区原有菜市场所有权或使用权。

第十八条(支持社会投资)本市引导、鼓励和扶持社会资本参与建设、经营菜市场。

第十九条(运行管理)菜市场经营单位应当在登记后60日内开业经营。未能按时开业或无力继续经营的,由所在区(县)商务行政主管部门收回经营权。

第二十条(改变、减少)菜市场经营单位不得改变菜市场使用性质或减少蔬菜经营面积。

擅自改变菜市场使用性质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不予登记、消防部门不予消防验收、税务部门不予税务登记。

第二十一条(转租、停业、合并、撤销)菜市场经营单位不得擅自转租菜市场经营权、停业、合并、撤销。确需转租菜市场经营权、停业、合并、撤销的,应当经所在区(县)商务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报市商务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二十二条(拆除、迁移、改建)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拆除、迁移、改建菜市场。确需拆除、迁移、改建的,拆迁单位应按照就近、规模和功能相当等原则,制定补建方案。经所在区(县)人民政府同意后,报市商务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按照城乡规划管理要求先行补建。

第二十三条(市场经营)菜市场蔬菜经营应当规范化,通过公司化经营,统一管理、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标准、统一品牌。培育发展蔬菜零售龙头企业,实现连锁化与品牌化经营。

鼓励菜市场经营单位开展直营直供经营方式,菜市场设施用于直营直供面积不低于蔬菜经营面积数量的50%。

第二十四条(建立制度)菜市场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菜市场进货查验、索证索票、购销登记、不合格食品退市等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及卫生、消防、计量、环保等其他管理制度,并配备相应的管理服务人员。

第二十五条(食品检测)菜市场经营单位应当配备专门的检测设备或者委托有法定资质的检测机构,定期对果蔬等主要农副产品进行抽检,抽检结果应当在场内予以公示。

第二十六条(经营机构职责)菜市场经营单位应当在明显位置公示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机构的电话、地址,负责受理消费者投诉。

第二十七条(专项资金)市人民政府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新建居民区菜市场收购、支持发展蔬菜直营直供等流通新模式;区(县)人民政府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已建成居民区菜市场新建、补建、改造等。

第二十八条(奖励措施)对投资建设和经营菜市场贡献突出的单位和个人,市和区(县)人民政府给予奖励。

第二十九条(优惠政策)对菜市场经营中涉及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按规定予以减免。菜市场的水、电、气、热价格按照工业标准收取。

第三十条(税收优惠)税务部门应根据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落实菜市场经营相关纳税人涉农税收优惠政策。

第三十一条(通行便利)商务、农业部门应当会同交通、公安交管部门定期研究蔬菜等鲜活农产品运输便利问题。

交通部门对在国家规定的绿色通道上运输鲜活农产品的车辆,可以给予通行费优惠和优先通行保障。公安交管部门优先为进入城市中心区的蔬菜等鲜活农产品运输车辆颁发通行证,并提供通行和停靠便利。

本市引导、鼓励和扶持发展农产品第三方物流。

第三十二条(行政处罚)违反本办法第十三条第一款规定,建设单位未在规定期限内移交菜市场所有权的,由市商务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移交,并处3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三条(行政处罚)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区(县)商务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处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拒不改正的,处5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一)违反本办法第十四条规定,菜市场经营单位未在规定期限内向所在区(县)商务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的;

(二)违反本办法第十九条规定,菜市场经营单位在取得经营权后未在规定期限内开业经营的。

第三十四条(行政处罚)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区(县)商务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拒不改正的,处3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

(一)违反本办法第二十条规定,菜市场经营单位擅自改变菜市场使用性质或减少蔬菜经营面积的;

(二)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一条规定,菜市场经营单位未经所在区(县)商务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擅自转租菜市场经营权、停业、合并、撤销的。

第三十五条(行政处罚)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二条规定,未经市商务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擅自拆除、迁移、改建菜市场的,由市商务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处

3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六条(责任追究)受人民政府委托持有菜市场所有权的单位擅自转让菜市场所有权或改变菜市场使用性质的,由同级人民政府收回菜市场所有权或使用权,并追究相关管理人员的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行政管理人员在执法过程中,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收受贿赂的,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三十七条(实施日期)本办法自2012年月日起施行。

关于《北京市社区菜市场建设管理办法(送审稿)》的说明

一、立法背景

北京作为首都和特大型城市,正处在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重要时期。进一步加强“菜篮子”系统工程建设,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社区菜市场等蔬菜零售网点建设是“菜篮子”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市政府重点发展规范化社区菜市场。截止目前,市级财政累计投入资金

1.3亿元,累计改造提升规范化社区菜市场329家。规范化社区菜市场具有投入少、功能持久、供应充足、品种齐全、价格稳定等特点,有效缓解了居民买菜不便问题,已成为百姓购买蔬菜的首选场所。为了适应居民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多元化特点,本市蔬菜零售网点也相应呈现业态和模式多元化特征,逐步形成规范化社区菜市场为主体,社区菜店、生鲜超市为重要补充,网络直销为新生力量的传统业态和现代业态并存、相互补充、共同发展的格局。初步统计,目前全市共有各类相对固定的蔬菜零售网点近1700家,其中规范化社区菜市场278家、社区菜店230家、农贸市场260家、生鲜超市809家、流通新模式网点100家。占蔬菜零售网点总数16.6%的规范化菜市场承担了全市40%的蔬菜零售供应总量。

2011年10月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具有重要公益性。为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的意见》(国办发〔2011〕59号),提出要加强鲜活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保障鲜活农产品市场供应和价格稳定。鼓励有条件的地方通过投资入股、产权置换、公建配套、回购回租等方式,建设一批公益性农产品批发、零售市场。

部分国家(地区)及国内城市在规范和扶持社区菜市场方面积累了良好经验。新加坡通过立法对社区菜市场建设和经营进行规划和管理。香港也通过立法规范社区菜市场的建设和管理,由食物环境卫生署采取招投标方式面向社会招租,保障了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此外,天津、上海先后颁布了《天津市菜市场管理办法》(市人民政府令第121号)和《上海市标准化菜市场管理办法》(沪府办发〔2011〕12号),对发展社区菜市场做出了明确规定。

二、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菜市场作为解决居民蔬菜供应的重要商业业态,在“菜篮子”零售网络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但由于多种原因,我市菜市场现有数量、规模明显不足。同时,政府通过蔬菜零售终端有效调控市场缺少必要抓手。

(一)现行菜市场配建规划标准明显偏低,在前期规划建设阶段存在先天不足根据我市现行的《北京市居住公共服务设施规划设计指标》(市规发〔2006〕38

4号),菜市场规划千人指标仅为20平方米/千人。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蔬菜供应品种的增加,菜市场规模明显不足。目前,天津市菜市场配建指标为每千人100至150平方米、服务半径1000至1500米;上海市菜市场现行配建指标执行每千人120平方米、中心城区服务半径1500米的标准。相比之下,我市现行菜市场配建指标明显偏低。

(二)现行菜市场配套指标缺乏强制力,后期监管不到位,加剧了社区菜市场规模和数量的短缺

一方面,1997年国务院取消《商业网点条例》后,社区商业配套指标由强制性指标变成推荐性指标。由于是推荐性指标,缺乏必要的约束力,开发商或业主遵循利益最大化原则,将菜市场转而租赁其他高租金行业和业态经营。另一方面,《商业网点条例》废除后,市区两级政府原有的商业网点管理机构纷纷撤销。目前社区菜市场的规划、建设、验收、移交及功能监管缺位,菜市场功能持久稳定的发挥缺少必要的保障。

(三)行业的微利特性,致使产权人及市场经营者经营蔬菜的意愿较低

蔬菜经营本身就是微利行业。随着本市房地产价格多年持续走高,特别是在租金昂贵的城市中心区,菜市场摊位费也水涨船高,加之菜市场经营用水电气热缺乏必要的政策支持,进一步缩小了菜市场经营的盈利空间。使产权人及市场经营者经营蔬菜的意愿降低。据调查,本市近两年已关闭的51家规范化社区菜市场中,因经营蔬菜利润较低转而经营其它业态的约占总数80%。从稳定和提高蔬菜经营者经营意愿、保障居民蔬菜供应稳定的角度,政府需要制定实施持久稳定的支持政策,增加财政投入,使蔬菜经营回归公益性。

(四)政府对蔬菜零售市场的有效调控缺乏必要的抓手

在政府实施的保供稳价措施中,国有产权菜市场往往能够率先响应政府号召,采取有效的保供稳价措施。从我市现有规范化社区菜市场产权结构来看,国有产权仅占18%,不足两成。政府需要通过加大回购、回租力度,逐步提高国有产权比例。通过稳定市场租金费用、降低流通成本来稳定蔬菜价格,为增强政府调控的有效性奠定必要基础。

三、主要思路和征求意见情况

社区菜市场立法遵循“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基本思路。政府主导,即社区菜市场属于公益性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由政府主导菜市场规划和布局,通过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采取多种方式逐步回归菜市场的公益性。市场运作,即菜市场的经营遵循市场化原则,通过招投标等方式确定经营主体,促进社区菜市场的繁荣发展。

根据市领导批示,我委与市政府有关部门进行了多次研究会商,实地调研了东城、顺义等4个区县的10多家社区菜市场,并与相关单位及企业进行了8次座谈。同时,书面征求了规划、发改、住建、国土、工商等21个相关政府部门和16个区县政府及区县商务委的意见。结合本市社区菜市场建设管理的实际,经十余次修改文稿,形成了《北京市社区菜市场建设管理办法(送审稿)》。

四、主要内容

本办法共计37条,主要内容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保障社区菜市场规划建设

1.明确社区菜市场属于公益性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由政府主导规划建设,确保菜市场功能不变(第3条)。

2.以菜市场规划编制为抓手,确保菜市场合理布局。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会同商务等部门编制本市菜市场总体布局规划,区(县)人民政府根据总体布局规划编制本行政区域内菜市场的详细布局规划(第6、7条)。

3.提高菜市场配套指标。对于新建居民区按照住宅建筑面积2%的比例规划建设菜市场,其所有权归市人民政府,使用权归区(县)人民政府(第8条)。

4.已建成居民区菜市场的改补建。对于已建成居民区未达到菜市场规划要求的,可以将国有商业网点设施建设成菜市场;可以利用废置锅炉房、换气站等原配建设施改建菜市场,协调规划、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办理规划许可变更和建设手续(第15条)。通过上述方式仍无法解决买菜难的问题,可采取周末菜市、早晚市作为补充(第16条)。

(二)保证社区菜市场功能稳定

1.抓实产权,保障社区菜市场的公益性质。在菜市场管理办法中,明确提出由市和区(县)人民政府持有所有权、使用权,来确保菜市场功能不变。市人民政府以土地出让金减让或以成本价收购的方式持有新建菜市场设施产权。鼓励区(县)人民政府采取收购、回购、控股、参股、回租等多种方式获得已运营菜市场的所有权或经营权(第12、17条)。

2.明确部门职责,确保菜市场规划落实。在规划审批、项目验收、所有权移交、登记注册等环节明确了商务以及相关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责,确保菜市场的公益用途(第9、11、13、14条)。明确了不得改变菜市场使用性质、减少蔬菜经营面积、不得擅自转租菜市场经营权、停业、合并、撤销以及拆除、迁移、改建(第20、21、22条)。

(三)扶持社区菜市场建设和经营

1.给予政策扶持。一是对菜市场经营中涉及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按规定予以减免。菜市场的水、电、气、热价格按照工业标准收取。税务部门应根据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落实菜市场经营相关纳税人涉农税收优惠政策(第29、30条)。二是提供通行便利,由商务、农业部门会同交通、公安交管部门定期研究蔬菜等鲜活农产品运输便利问题(第31条)。

2.多元化资金支持菜市场建设和经营。一是引导、鼓励和扶持社会资本参与建设、经营菜市场(第18条)。二是市人民政府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新建居民区菜市场收购、支持发展蔬菜直营直供等流通新模式;区(县)人民政府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已建成居民区菜市场新建、补建、改造等(第27条)。

(四)保障社区菜市场规范经营

1.明确社区菜市场规范化管理。要求菜市场经营单位应当在明显位置公示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机构的电话、地址,负责受理消费者投诉(第26条)。菜市场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菜市场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及卫生、消防、计量、环保等其他管理制度,并配备相应的管理服务人员(第24条)。

2.明确社区菜市场保障食品安全的职责。要求菜市场经营单位配备专门的检测设备或者委托有法定资质的检测机构,定期对果蔬等主要农副产品进行抽检,抽检结果应当在场内予以公示(第25条)。

3.促进公司化经营。鼓励菜市场蔬菜公司化经营,统一管理、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标准、统一品牌。培育发展蔬菜零售龙头企业,实现连锁化与品牌化经营。鼓励菜市场经营单位开展直营直供经营方式,菜市场设施用于直营直供面积不低于蔬菜经营面积数量的50%(第23条)。

4.对违反本办法相关规定制定了明确的处罚条款和责任追究制度(第32、33、34、35、36条)。

第四篇:便民服务站建设管理办法

便民服务站建设管理办法

一、建点管理

(一)建点位置选择,1、合理布局原则

发展邮政便民服务站是邮政广布网点的新战略,要坚持与邮政网点均衡、协调发展,原则上要求距离邮政网点和已有邮政便民服务站500米以上,要充分发挥邮政便民服务站弥补现有邮政网点服务空白的作用。

2、注重质量原则

要坚持双赢和扶持加盟户原则,慎重筛选新建邮政便民服务站。对新申请加盟邮政便民服务站的机构或经营户,从网点选址、服务人口、人员素质、经营能力等方面进行严格评估,确保发展一个,成活一个,形成经营户对邮政便民服务站的口碑宣传,用规模和业务品种叠加赢得收益。

3、渠道优先原则

发展邮政便民服务站要从现有的社会连锁渠道、社团组织入手,他们本身就有良好的网络和渠道,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形成渠道和渠道的对接,一方面可促进站点发展速度加快,另一方面可保证站点服务形象和管理规范。

4、快速推进原则

目前市场上类似邮政便民服务站模式的社会竞争对手陆续出现,邮政只有进行快速扩张,形成覆盖优势,才能占领市场至高点。

(二)建点设备配置

1、报刊亭、村邮站:局内可提供电脑、打印机、网络及UsbKey,但所有权归义乌市邮政局所有;

2、社会代办点:要求代办点需自备电脑及网络(如需提供电脑,需向义乌市邮政局申请并交付压金),局内提供UsbKey,视情况可提供打印机,所有权归义乌市邮政局所有。

(三)建点经营人员要求

1、品行端正,工作责任心强。

2、年龄男60周岁、女55周岁以下、18岁以上,身体健康本地户口。

3、原则上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会电脑操作优先。

4、下岗职工、家庭特困职工可优先考虑。

二、运营管理

(一)分工管理

1、综合办:负责便民服务站宽带,包月流量费用的统一支付工作。负责各部门对便民服务站工作的协调。协助做好工商、文化、税务、占道等证照及年检手续办理等工作。

2、市场部:制定便民服务站运营管理办法及各项便民业务的运营政策和宣传方案,协助综合办做好各部门对便民服务站管理工作的协调。

3、运维部:负责村邮站点纳入便民服务站系统的筛选、协调工作。协助电子商务分局做好村邮站便民服务站点的管理工作。

4、视安部:负责对便民服务站的安全防范监督、检查以及整改情况督查。

5、计财部:负责便民服务站的工商、税务等证照及年检手续办理;做好资产登记,做好预缴款的管控。

6、电子商务分局:负责便民服务站的选址、日常运营管理及业务的开展和指导工作,配合市场部对各项便民业务的叠加及管理工作。

7、信息分局:负责便民服务站业务所涉及的宽带、设备的安装、调试和维修工作。

8、报刊零售公司:负责报刊亭纳入便民服务站系统的筛选、协调工作。协助电子商务分局做好报刊亭便民服务站点的进货渠道及日常管理工作。

(二)业务管理

1、收集加盟商的个人信息,由后台铺设下级机构的机构号、用户名、设置相应权限、增加账户、申请安全证书、绑定安全证书等设置;

2、监控各便民服务站、报刊亭营业情况,余额查询、交易查询、续费查询等信息,提取每周及每月各便民服务站的交易情况,关注分析每个便民服务站的交易情况及动态;

3、4、关注证书使用情况,对即将到期的证书及时申请更换; 局里统一安排专业的人员对各站点的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对站点的服务及交易情况定期巡视。

5、便民服务站异常情况处理,对突发既异常情况进行及时处理,本局无法解决处理的情况上报上级相关部门协助处理。

(三)渠道管理

1、对便民服务站进行培训上线,要求新加盟商的营业人员经过系统的操作培训及服务培训方能开办便民业务;

2、新业务上线前,必须对邮政便民服务站营业人员进行集中培训,营业人员熟练掌握业务受理流程方可开通,树立良好的服务形象。

3、便民站经办人员在办理业务时必须做到唱收唱付。认真核对受理用户的相关信息,在确保信息核对无误的前提下,进行正确

地业务操作。当操作完毕,相关单式交用户核对,若发现差错,及时更正。

4、关注便民服务站的操作规范性,杜绝乱加收费用现象等有损便民服务站形象的行为发生。

邮政便民服务站是邮政网络的扩张和延伸,是邮政服务广大城乡居民的重要终端渠道,也是邮政业务结构调整、向现代邮政转变的重要手段。邮政便民服务站的发展遵循“六统一”规定:即统一形象标识,统一经营模式、统一服务功能、统一规划布局、统一业务流程、统一业务培训,将邮政便民服务站打造成覆盖范围最广、服务功能最全、服务最贴近百姓的综合公众服务平台和邮政新的利润中心。

(四)站点管理

1、便民服务站所有权归市邮政局,便民服务站日常经营必须由代办协议签订者本人来经营,不得随意将便民服务站交给他人经营,不得私自转让便民服务站的经营权。若委托家属来市邮政局取报,必须由经营者本人向电子商务分局提交书面授权申请。如私自转让,一经发现,将取消其经营资格,并给予相应处罚。

2、市邮政局应当与报刊亭经营者签订书面代办协议(协议期限一般为1年)。报刊亭经营者应当缴纳保证金并签订《报刊亭经营代办协议》、《便民服务站代理协议》。协议签订后,应严格履行。特殊情况确实需要变更协议条款时,应报报刊发行投递局分管局长审批。

(五)宣传拓展

1、通过自有宣传途径及在每个站点粘贴宣传海报,统一便民服务站指示牌等,使广大群众能一眼就知道我们的站点能为他们提供哪些便

民服务。

2、通过电视、报纸等媒体进行宣传。

(四)退出机制

对便民服务站加盟商每个月的交易情况进行监管,对于一个月内没发生业务或连续三个月每个月交易笔数少于20笔的加盟商给予淘汰处理。

三、缴费管理

1、为规避便民服务站缴费业务垫资及由此而引起的坏账风险,在“邮政便民驿站管理系统”为各便民服务站设置的信誉额度必须为零。

2、便民站运营资金缴款方式

(一):前往邮政各网点按便民站便民系统的机构号存入预存款(每天存入次数不限),预存后即可开展各项便民业务的操作。为便于核查,各便民站在缴纳预存款后,邮政网点会提供相应的存款凭证,便民站须妥善保管备查。

3、便民站运营资金缴款方式

(二):将便民服务站的机构号与邮政绿卡进行绑定,绑定成功后便可以自助将邮政绿卡内的金额充值到便民服务站机构号内。

4、每天各便民服务站营业结束时进行日终轧帐处理。核对本便民站的预存款帐户余额,关注预存款额度,及时补充预存资金。不得出现因预存额度不足,而造成便民业务无法正常开办的现象。

5、便民站通过便民系统产生的营业款必须纳入专项管理,及时结算,不得挪作他用。

第五篇:北京市社区管理办法(试行)

北京市社区管理办法(试行)

北京市社区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社区建设,规范社区管理,发展基层民主,完善社区服务,促进社会和谐,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社区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本办法所称的社区,是指经过社区体制改革后作了规模调整的社区居民委员会(以下简称“社区居委会”)辖区。

社区居委会的设立、撤销、规模调整,由所在区(县)政府决定。

第三条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居民群众在社区的共同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创新社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健全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完善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增强社区民主自治功能,促进社区和谐稳定,努力为建设繁荣、文明、和谐、宜居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善之区奠定基础。

第四条 基本原则。

(一)加强领导,形成合力。按照“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要求,发挥党的领导和政府主导作用,发挥居民群众的主体作用,调动驻社区单位和各类组织的积极性,形成社区建设的整体合力。

(二)以人为本,服务群众。以社区群众的需求为导向,以社区群众的参与为动力,以社区群众的拥护为准则,使社区群众在社区建设中得实惠,让社区成员共享社区发展成果。

(三)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正确处理政府、市场、社会的关系,不断完善社区管理方法,不断创新社区服务方式。

(四)分类指导,循序渐进。根据社区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既要着眼长远、整体推进,又要立足当前、稳步实施,促进社区建设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第五条 工作目标。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要求,坚持服务功能完善、居住环境舒适、治安秩序良好、文化生活丰富、管理手段科学、人际关系和谐、公众参与广泛的工作标准,努力做到区域规划好、设施配置好、服务效能好、资源效益好、群众反映好。

第二章 组织体系

第六条 社区组织包括社区党组织、社区自治组织、社区服务站及社区各类社会组织等。

第七条 社区党组织是党在社区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区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社区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社区党组织由党员大会或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在街道党工委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一)宣传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和执行党中央、上级党组织和本组织的决议,团结、组织干部群众努力完成社区各项任务。

(二)讨论决定本社区建设、管理和服务中的重要问题和重大事项。

(三)领导社区居民自治组织,支持和保证其依法充分行使职权,完善公开办事制度,推进社区居民自治;领导社区服务站和各类社区服务组织开展社区服务工作,创新社区服务机制,提高社区服务水平;领导社区群众组织,支持和保证其依照各自的章程开展工作。

(四)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把工作重点放到凝聚群众力量参与和谐社区建设、共同创造幸福生活上来。

(五)加强社区党建协调工作,指导社区社会组织党组织、新经济组织党组织开展党建工作;组织、协调驻区单位党组织开展区域性党建工作,促进资源共享。

(六)加强社区党组织自身建设,做好社区党员的教育管理和发展党员工作;与有关部门搞好社区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

第八条 社区居民会议是社区居民依法行使民主管理权利的组织形式。社区居民会议有三种组成形式:由本居住地区全体十八周岁以上的居民组成;由每户派代表组成;由居民小组代表组成。其主要职责是:

(一)制定和修改本社区《居民自治章程》和《居民公约》。

(二)讨论、决定本社区建设的发展规划和计划,并监督实施。

(三)听取、审议社区居委会的工作报告和财务收支情况报告。

(四)对社区居委会及下属委员会、社区居委会成员的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和民主评议。

(五)依法补选和罢免社区居委会成员,确认社区居委会成员的辞职申请。

(六)决定居住在本社区的流动人口是否参加居民会议及参加的比例和名额。

(七)讨论本社区建设管理和涉及本社区居民利益的其他重要事项。

第九条 社区居委会是社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由本居住地区居民依法选举产生。其主要职责是:

(一)宣传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政策,维护居民的合法权益,在社区党组织领导下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二)召集和主持社区居民会议,定期向社区居民会议报告工作,执行社区居民会议的决定,完成社区居民会议提出的各项任务,教育、引导居民遵守社区居民会议的决定、《居民自治章程》和《居民公约》。

(三)依托社区服务站办理本社区居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开展多种形式的社区便民利民服务活动;参与协调处理涉及社区成员 1

利益的重大事项,开展共驻共建,整合社区资源,管理和维护本社区居委会财产,经社区居民会议讨论同意,筹集本社区公益事业资金,定期公开收支账目。

(四)组织开展社区教育、文化、科普和体育等多种形式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教育居民争做文明市民、创建文明社区。

(五)指导、监督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和物业管理工作。

(六)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及时了解社情民意,向政府或其派出机构反映居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

(七)参与对本市各级政府和街道办事处相关工作的监督评议。

(八)结合本社区实际,完成其他工作任务。

社区居委会可下设若干居民小组。居民小组在社区居委会的领导下,协助做好本区域范围内的工作。居民小组可根据社区实际,采取楼委会、院委会、楼门自治小组等不同组织形式。

第十条 社区服务站是政府在社区层面设立的公共服务平台,在街道办事处的领导和政府职能部门的业务指导下开展工作,同时接受社区党组织的领导和社区居委会的监督。其主要职责是:

(一)代理代办政府在社区的公共服务。主要是协助政府职能部门办理本社区内各种公共服务事项,把政府公共服务延伸到社区,实现政府职能重心下移。

(二)组织开展社区公益服务。主要是协助社区居委会办理本社区居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

(三)组织开展社区便民利民服务。主要是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动员社会力量,开展服务,方便居民生活。

(四)培育和壮大社区公益性服务组织,支持和引导社区社会组织积极发挥作用。

(五)及时了解反映社情民意。通过各种渠道,及时了解和反映社区居民意见和建议,并努力解决存在的问题;积极支持和配合社区居委会依法开展社区居民自治、开展人民调解,提供法律服务,维护社区和谐稳定。

(六)定期向街道办事处、社区党组织汇报工作,向社区居委会通报工作,接受社区居委会和居民群众的监督和评议。

社区服务站是非营利性公共服务机构,要坚持“依法、公开、高效、便民”的工作原则,为社区居民提供优质服务。

将各区(县)现有的社区工作站、社区居民事务办理站、社区事务代办站等社区事务办理服务机构,逐步整合过渡为统一的社区服务站,逐步实现与社区居委会职能分开,逐步在全市形成统一形象标识、统一项目设置、统一运行流程、统一服务规范、统一资源调配的公共服务网络。

适应工作需要,社区服务站要确保一定面积的工作用房。社区服务站原则上按每500户居民配备1名专职工作人员标准执行。社区服务站一般设站长、副站长各1名,原则上专设,也可由社区党组织或社区居委会负责人兼任;社区服务站工作人员面向社会公开招考,与街道(乡镇)签订服务协议,纳入社区工作者管理,其工作绩效接受社区居委会和居民群众的监督评议;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相关人员与社区服务站工作人员可视情况适度交叉任职。

第十一条 社区社会组织在法律允许范围内,按照各自章程,自主开展活动,充分发挥其扩大参与、提供服务、反映诉求和规范行为等方面的作用。对具有公益性质、服务居民的政务类、服务类社会组织,应简化登记手续,并以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予以扶持。

第十二条 社区志愿者组织积极引导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公益性、福利性、群众性活动,开展各种自助、互助的社区志愿服务。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社区服务站对社区志愿服务活动要加强指导、协调和支持。

第十三条 业主委员会是物业管理区域内代表全体业主按照“民主、自治、自律、公益”的原则对物业实施管理的组织,是业主大会的执行机构。业主委员会按市场规则聘请物业服务企业对房屋及配套的设施设备和相关场地进行维修、养护、管理,维护相关区域内的环境卫生和秩序。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作出的决定,应当告知相关的社区居委会、社区服务站,并接受社区居委会的指导与监督,听取社区服务站的意见和建议。

第十四条 驻社区单位充分利用自身条件,发挥各自优势,主动配合、支持所在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和社区服务站开展工作,教育、引导本单位职工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共商社区事务,共享社区资源,共建社区家园。第四章 服务支持

第二十四条 按照政府主导、部门规划、街道组织、社会参与、社区落实的原则,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覆盖社区全体居民、服务主体多元、服务功能完善、服务质量优良和管理水平较高的社区服务体系,努力实现社区居民困有所助、难有所帮、需有所应。

第二十五条 推进公共服务进社区。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促进政府职能部门、街道办事处工作与社区工作的有效衔接,大力推进社区就业服务、社会保障服务、救助服务、公共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文化教育体育服务、公益法律服务、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治安服务以及环境绿化美化服务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使政府公共服务覆盖社区。

第二十六条 增强社区服务功能。改造提升老旧居住区便民网点和商业服务设施,确保新建、改建居住区按规定比例设置便民利民服务网点。继续重点开展面向社区老年人、儿童、残疾人、贫困户、优抚对象、下岗失业人员、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等的帮扶救助服务。扶持社区家政服务,加快发展社区配送服务、代理服务,鼓励通过特许直营或连锁经营等方式,推动社区服务产业化。规范社区物业管理,维护业主合法权益,提高物业服务水平。

第二十七条 推广社区“一门式”服务。依托社区服务站,在社区开办“一门式”服务窗口,方便居民办事。

除法律、法规明确规定需在社区独立设置的工作平台外,逐步将其他各类工作站(所、中心)、活动站(室)等统一纳入社区服务站,由社区服务站按照“一窗多能、一岗多责、定岗定责”的原则统筹配备工作人员,完成相关工作任务。

第二十八条 创新和规范公共服务提供方式。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合同外包”、“项目委托”等多种形式,将部分公共服务转交给专业化社会组织或社会机构承担,逐步实现公共服务专业化、社会化、市场化,推动政府、市场和社会共同服务社区。

第二十九条 完善服务设施。以社区常住人口规模、地域面积和功能定位为基本依据,采用新建、改造、调整、共享等多种方式,规 2

划和配置好社区各类公共服务设施。充分考虑新建社区与原有社区、中心地段社区与边缘地区社区、商务区与纯居住区的不同条件和不同需求,实行统筹兼顾、合理配置。确保社区办公和服务用房与住宅区建设、旧城改造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检查验收、同步投入使用。

鼓励社会各界将自有物业无偿或廉价提供给社区居委会和社区服务站使用。

社区各类组织应当合理利用社区服务设施,不得擅自改变其使用性质。

第三十条 推进社区信息化,建设数字社区。整合各类服务热线、呼叫热线、信息系统和资源,规范新建系统、调整在建系统、改进已建系统,加快互连互通,逐步实现“一网式”、“一号式”服务,构建市、区(县)、街道(乡镇)、居委会四级社区工作信息化平台。加快推进信息亭、信息服务自助终端等设施建设,实现协同服务、便民利民。第五章 运行保障

第三十一条 加强统筹协调。市、区(县)党委和政府要加强对社区建设、管理、服务工作的领导,将社区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整体规划,精心组织实施。建立社区建设工作统筹协调机制,在市、区(县)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由市、区(县)社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负责日常协调工作。各相关职能部门、人民团体按照各自职责共同做好社区建设工作。

(一)市、区(县)社会建设部门负责贯彻党委、政府关于社区建设的工作部署,牵头制定本市、区(县)社区建设的总体规划、有关政策并组织实施;统筹协调和监督社区建设的相关工作;提出加强社区建设的意见、建议;开展调查研究,总结推广社区建设的先进典型经验;指导基层开展社区建设工作。

(二)市、区(县)社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按照各自的职责,支持和参与本地区社区建设。

(三)街道办事处负责组织实施本辖区社区建设工作规划和计划;领导社区服务站办理社区公共服务和公益事业等工作;依法指导社区居委会开展社区自治,指导和监督辖区居委会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整合辖区内社区建设资源,协调解决社区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监督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在社区开展的工作;负责本辖区社区工作者培训;搞好社区设施建设、管理;建立健全社区服务网络。

第三十二条 加强社区物业管理和服务。市、区(县)物业行政管理部门与街道党工委、街道办事处、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和社区服务站建立沟通渠道,及时了解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在社区内的工作情况,支持、配合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和社区服务站做好社区管理和服务工作。

第三十三条 加大社区建设经费投入。按照“费随事转”的原则,凡属政府事权范围内的事项,原则上由政府投入。下列社区建设经费纳入政府财政预算管理。

(一)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和社区服务站的工作经费。

(二)社区工作者的工资、福利待遇。

(三)社区服务设施建设管理、运营、维护等经费。

(四)社区信息网络建设及管理、运营、维护等经费。

落实社区公益事业专项补助资金。建立社区建设经费增长机制,适当增加对财力相对薄弱区(县)的转移支付。

第三十四条 建立社区多元投入机制。探索建立政府投入与社会投入相结合、无偿服务与有偿服务相结合、社会化与产业化相结合的社区事业投入和发展机制,广泛吸引社会力量和社会资金兴办社区基础设施。

完善公共财政政策,研究转移支付、定向补助等不同的财政扶持政策,在社区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领域加大政府购买服务的力度。

第三十五条 加强对经费使用的管理和监督。健全社区各项工作经费的财务管理制度,规范社区工作经费的核定、审批、使用等各个环节,强化专项资金审计监督,确保社区各项经费到位,做到专款专用。社区实行财务公开,收支情况定期公布,接受居民监督。

对政府投入经费及接受无偿捐赠所形成的国有资产,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由各级政府进行监督管理,具体使用者负责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第六章 队伍建设

第三十六条 切实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完善以培养、选拔、使用、激励为主要内容的政策措施,拓宽选人视野,优化人员结构,提高队伍素质,努力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较高、乐于奉献的社区工作者队伍。

第三十七条 推进社区工作者的职业化、专业化进程。社区工作者特别是新招录的社区服务站工作人员,一般要持有国家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师、助理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证书或北京市社区专职工作者执业资格证书(有效期内);在岗社区工作者未取得职业水平证书的,应鼓励其通过岗位培训、学历教育等方式取得职业水平证书。

建立健全社区工作者的录用、考评、教育培训等各项制度。

第三十八条 规范社区工作者的工资待遇。根据社区工作者的岗位、工作年限、工作实绩,确定其相应的等级工资待遇,落实各项社会保障措施。随着全市和各区(县)经济水平的提高,不断提高社区工作者的收入水平。

第三十九条 加强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支持、动员、激励国家公职人员、专家学者、专业技术人员、教师、青少年学生以及身体健康的离退休人员等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按照社区志愿者的特长组建多种类型、多个层次的社区志愿者队伍,形成功能齐全、方便快捷的社区志愿服务网络。积极推行社区志愿者注册制度。

第四十条 提升社区各类服务组织从业人员素质。积极吸引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参与社区服务,壮大服务队伍,加强岗位职业培训,努力提高社区服务组织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和业务水平。

第七章 附 则

第四十一条 市有关部门应根据本办法制定配套政策措施,各区(县)可根据本办法制定具体实施细则。

第四十二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试行。

下载北京市社区服务站建设管理办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北京市社区服务站建设管理办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北京市附属绿地建设管理办法

    北京市附属绿地建设管理办法第一条 为加强本市附属绿地建设、管理,规范绿地建设管理行为,根据《北京市绿化条例》和相关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中所......

    北京市社区工作者管理办法(试行)

    北京市社区管理办法 发布时间:2010-12-15 来源:北京社会建设网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社区建设,规范社区管理,发展基层民主,完善社区服务,促进社会和谐,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

    《北京市社区工作者管理办法(试行)》

    北京市社区工作者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条 为适应新时期社区建设需要,建设一支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服务水平高的专业化、职业化社区工作队伍,提高社区管理和服务水平,根据国家......

    北京市智慧社区认定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智慧北京行动纲要》精神,推进全市智慧社区建设的深入发展,促进基层社会服务管理模式创新,提高社会服务管理水平,努力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指......

    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站机构名称

    社区卫生服务站机构名称 海淀区上地街道上地社区卫生服务站 海淀区紫竹院街道魏公村社区卫生服务站 海淀区紫竹院街道厂洼社区卫生服务站 海淀区万寿路街道沙窝社区卫生服务......

    岳阳市社区志愿服务站建设标准

    岳阳市社区志愿服务站建设标准 1、有办公地点。有相对固定、能够长期开展组织、联络、协调、指挥社区志愿服务的场所。可走共建之路,依托社区内的街道办事处、企事业单位等采......

    北京市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办法

    北京市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办法 北京市人民政府令第247号 《北京市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办法》已经2013年4月11日市人民政府第6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3年7月1日......

    《北京市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办法》(最终稿)(大全)

    北京市人民政府令 第247号 《北京市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办法》已经2013年4月11日市人民政府第6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3年7月1日起施行。 市长 王安顺 2013年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