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乡镇长书记捆绑式经济责任审计的几点思考
对乡镇长书记捆绑式经济责任审计的几点思考
时间:2009-06-01 14:40:06 来源: 作者:
来源 贺兰县审计局(08 09 26)
乡镇审计是我国现阶段最基层的审计,其审计目标不仅包括维护财经法纪,还包括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三农政策,维护农民利益问题。而乡镇长、书记捆绑式经济责任审计是经济责任审计近两年来探索的新模式。为此,我局结合自治区审计厅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开展党(工)委书记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意见》的具体指导方法及学习兄弟省市的先进经验,根据长期以来我们在对乡镇财政预决算、乡镇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以及支农专项资金审计中的经验总结,对我县乡镇长、书记进行了捆绑式的经济责任审计。我们认为要搞好乡镇审计,提升捆绑式经济责任审计质量和效益,应把握好如下几个方面:
一、审计范围应覆盖乡镇长、书记权力运行的主要轨迹。审计机关要在有限的时间、靠有限的人力,对乡镇长、书记进行全面审计是十分困难的。必须既坚持从实际出发,突出重点,又要量力而行,集中力量找准权力运行的主要轨迹。在审计方法上,要注重对党委、政府的会议纪要、相关文件,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年度总结等与经济密切相关的文字性记录进行审阅,特别是重大的经济决策。应切实把乡镇长、书记经济责任审计与乡镇的财政决算审计结合起来,以提高审计效率,降低审计成本。在确定审计范围时,要沿着财政性资金的走向,把掌握资金额较大的财政、计划生育、土管、教育等部门作为重点。
二、在认定和评价乡镇长、书记经济责任时,要把与乡镇长、书记责任关联度大的问题作为重点,站在全面的高度,历史的角度,辩证地分析、比较,注重从深层次剖析原因。在经济责任的认定上,应注意把握好审计依据不充分的不认定;对一些乡镇部门的违规行为,不归结为乡镇长(书记)的责任的不认定;对部门乱收费或明显违反国家财经政策的行为,要认定其经济责任。在对乡镇长、书记的经济责任难以区分认定的情况下,特别是针对某些重大经济决策行为是由书记制定,由镇长负责执行的问题,审计只有坚持从实际出发,坚持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才能集中力量抓主要矛盾、抓关键环节,区分其所负的是主要责任还是次要责任,确保经济责任认定的准确性。
三、捆绑式经济责任审计要注重领导任期内的业绩考核。从审计的内容看,乡镇经济责任审计既是乡镇财政收支审计的人格化,又是对乡镇政府财政性资金使用效率、完成任务和目标的效益、投资决策的合理性、有效性进行的全面审计,审计的着力点是如何改进被审计单位的经营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初步显现了乡镇政府绩效审计的雏形。因此,我们在审计过程中,应注重对乡镇长、书记任职期内的主要业绩进行考核,将乡镇长、书记的主要业绩作为一个部分进行单独列示,从反映乡镇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财政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廉政建设等方面着手,通过检查、分析被审计乡镇政府的经济活动以及在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方面做了哪些具体实事,对乡镇长、书记任期内所取得的主要业绩进行充分的肯定
四、审计评价应更注重绩效方面的评价。在对乡镇长、书记经济责任的评价时,我认为要特别注重对绩效的评价,绩效评价最能说明乡镇长、书记的经济管理水平和业绩。在具体评价时,通过财政性内控制度的分析,评价其对财政收支的管理、控制、监督是否健全,重大项目的决策程序是否完善、财政支出形成的国有资产是否得到了有效管理及保值增值。通过对事关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经济指标的分析,认定其任期内的经济发展状况、决策程序和效益,当地政府的负债状况,管理和使用财政性资金过程中贯彻公正、公平原则的情况,对其任期内所取得的成绩及产生的效果作出合理的评价。(高京宁)
第二篇:关于经济责任审计的几点思考
关于经济责任审计的几点思考
摘要:经济责任审计是促进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的制度保证,但在实际工作中却还存在许多问题,如审计时效的滞后、审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审计评价体系的不完善、审计结果运用的局限性等。因此,要采取细化审计项目计划管理、加强审计人员培训、建立经济责任审计标准化评价体系等有力举措,有效发挥经济责任审计的作用。
关键词:审计;经济责任;制约;监督
中图分类号:F239.4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3-0-01
刘家义审计长强调,国家审计应在国家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国家审计的核心是实现国家良好治理,促进国家经济社会健康运行和科学发展。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的根本之策。必须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体系,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廉洁政治,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一、导致经责审计效果欠佳的主要原因
(一)审计计划安排的不科学与审计时效的滞后
目前,经济责任审计项目计划管理还不尽科学,在领导干部调整人?T较多的,尤其是换届之年,常会导致临时增加很多离任审计项目,此时审计人力资源难以满足审计工作的需求。另外,经济责任审计也很难贯彻“先审后离”的原则,通常是组织部门对领导干部进行调整之后再集中进行委托,审计部门对相关领导干部开展离任审计时,审计对象往往已经在新的岗位任职,这种滞后性致使审计积极性受到影响,审计人员容易认为是走过场、意义不大,导致审计有时流于形式。
(二)审计的发展与审计人员素质的不对称
经济责任审计应当以促进领导干部推动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科学发展为目标,以领导干部任职期间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为基础,重点检查领导干部守法、守纪、守规、尽责情况,加强对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然而有些审计人员不能完全适应审计要求,在审计理念转变上还不能充分发挥审计“谋士”的作用上,还停留在反映资产闲置、挤占挪用等查错纠弊上,或就账查账、就事论事上,没有完全跳出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圈子,对被审计领导干部在任职期间的履职活动,如对自然资源资产、生态环境保护、履行党风廉政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等内容的关注度不够,对领导干部任职期间所做的经济决策是否科学等关注度不够。
(三)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不完善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主要是对领导干部的履职情况进行评价,针对性和目的性强、风险大,评价需要尤为谨慎。但是,由于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缺乏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评价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带有一定的主观性,这不仅有悖于客观公正的原则,也不符合谨慎评价的原则,无形中影响了审计评价的准确性。同时审计人员缺乏评价依据又要考虑规避审计风险,导致审计评价过于笼统、不够具体,甚至似是而非,这不仅削弱了经济责任审计的作用,也无法引起被审计领导干部的足够重视,直接影响了审计质量。
(四)审计结果运用的局限性
目前,经济责任审计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有关部门在审计成果的转化利用上还不够充分,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审计成果的闲置、浪费。审计结果利用不够,弱化了经济责任审计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效果。从目前的许多经济责任项目看,往往是出了审计结果报告以后报送给组织部门等相关单位后,基本就算完成任务了,未建立相关的经济责任审计问效问责机制,不能充分发挥其在政府问责中的专业化监督作用。
二、思考与建议
针对在经济责任审计中的探索和实践,结合目前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
(一)细化审计计划的管理
领导小组或者联席会议应当建立健全议事规则和工作规则,各成员单位应当加强协作配合,形成制度健全、管理规范、运转有序、工作高效的运行机制。根据干部管理监督的需要和审计机关的实际情况,按照领导干部工作岗位性质、经济责任的重要程度等因素,对审计对象实行分类管理,科学合理地制定经济责任审计计划和中长期计划,逐步消除审计盲区,扩大审计覆盖面。
(二)强化上级审计机关对下级审计机关的指导
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实施细则的出台,对各级审计机关开展经济责任审计起到了推动和指导作用,是各级审计机关开展经济责任审计的方向和指南。实施细则中关于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与以往相比有所变动,不同的审计机关、审计人员可能有不同的理解,因此有必要统一思想、达成共识。上级审计机关应及时对下级审计机关进行培训,用具体案例作教材,通过集中培训或送教上门等形式组织。经过具体指导可以提高下级审计机关的经济责任审计水平,更好发挥经济责任审计的作用。
(三)完善审计评价方法
完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方法,宜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选取经济发展与经济发展能力、经济效益与决策水平、财政政策执行与财务收支、内控制度执行与管理水平、廉洁自律等指标,以定量为基础,定性为结果,无法定量、定性的问题,应以写实手法,客观描述审计事项的结果,反映领导干部任职期间的工作业绩和问题,确定领导干部应承担的经济责任。
(四)健全审计成果利用机制
审计揭露和反映的问题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整改。审计机关不仅要通过审计意见和建议促使被审计对象进行整改,而且还要通过审计要情、审计信息等形式向其他监督部门通报审计成果。比如,组织部门根据审计结果和有关规定对被审计领导干部及其他有关人员作出处理;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存入被审计领导干部本人档案,作为考核、任免、奖惩被审计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要求被审计领导干部将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和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作为所在单位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和述职述廉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实施细则.[2]王国华.强化经济责任审计的思考[J].中国审计,2016(21).
第三篇:关于县级经济责任审计思考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12-05-13 11:21:00 ]作者:赵淑惠编辑:studa090420
【论文摘要】如何开展好县级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是一个值得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并深入研究的复杂课题。笔者结合多年来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实践,总结了县级经济责任审计面临的困难和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及建议。
【论文关键词】困难问题;对策建议
县级经济责任审计是指县级审计机关进行的经济责任审计。据民政部网站2004年底统计数字,全国县级行政区划共有2862个。由此可见,县级经济责任审计覆盖范围之广,在整个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我国从1984年开始对领导干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经过了厂长(经理)离任审计、承包经营责任审计,1994进入任期济责任审计阶段。历经二十多年,由探索起步逐步成熟完善,在促进对权力的制约监督、促进依法行政、促进对干部的监督管理、促进党风廉政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也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知和关注。但在实践中发现县级经济责任审计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和问题,制约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发展,必须引起重视,采取可行措施,加快研究和解决。
一、县级经济责任审计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一)由于各种因素影响,审计成果利用不尽理想
1.审计配合机制有待完善。联席会议制度未充分发挥应有作用,存在着各部门之间缺乏衔接,信息渠道不通畅,各行其事的现象。
2.离任后审计居多,是一种事后行为,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对组织部门和主管部门任用干部的参考价值大打折扣,对已升任或离任的领导干部触动不大,同时对审计资源也是一种浪费。
3.重查处、轻整改。致使相同的问题屡审屡犯,达不到促使被审计单位和个人整改、纠正的作用。
(二)经济责任审计法律法规滞后,缺乏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
2008年4月,《经济责任审计条例(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2010年12月,两办出台《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但没有与之配套的全国通用的操作规程及科学规范的评价指标体系,各地出台的经济责任审计规章制度各具特色,不同地区内容差别较大,无论在审计程序上、方法上,还是评价标准上都难以实现经济责任审计的规范化,给审计工作带来了风险。
(三)审计任务重与审计力量不足矛盾依然突出
经济责任审计占审计项目总量的比重逐年递增,特别是在政府换届和集中调整干部时,审计任务更为繁重。大多数县级审计机关经济责任专职机构只有几个审计人员,除了要完成经济责任项目外,还要承担局里统一分配的其他审计项目。任务重,时间紧、人员少,为了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任务,不得不采取突击审计的办法,给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健康发展埋下了一定的风险隐患。
(四)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运行机制亟待进一步完善
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普遍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初期,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各地开展情况极不平衡,缺乏统一规范的审计工作程序和组织方式方法。在国家现行的法规中,没有给审计机关明确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这一职能,审计机关缺乏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主体执法资格。目前,大多数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是由农业部门牵头负责,乡镇农经站直接实施,部分乡镇农经站在机构改革中被撤并,有关人员移岗,留存的农经站审计人员少、素质不高,这些都制约了这项工作的实施和开展。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一)完善相关制度,加大成果运用力度
1.完善配合机制,推行经济责任审计责任追究制。明确规定从审计立项、审计实施到审计结果运用整个审计过程中,审计、组织、人事、纪检、监察等部门的责任、义务、分工。并对不严格履行职责、不按程序执行、对移送案件不处理等行为规定相应的法律责任。2.“届中审计”与“先审后离”相结合。可以克服“事后审计”的弊端,有利于及早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发挥经济责任审计的防范作用,也可以对组织部门任用干部提供参考,督促被审计领导干部在职期间尽职尽责履行好职责,提高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推行审计整改报告制度。对被审计对象整改落实情况实施追踪监督,要求其以整改报告的形式对审计查出的问题和审计建议落实情况进行答复,对不能立即整改的问题注明责任人和整改时限,确保审计整改落到实处,对“屡审屡犯”的现象也起到了较好的遏制作用。
(二)出台统一的操作规程,科学制定评价指标体系
操作规程尤其是评价指标体系在实际工作中极其重要,审计人员依据其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对领导干部进行评价、区分责任。应本着“求同存异、覆盖广泛”的原则,设置反映财政财务收支情况、资产管理活动、经济业务管理活动以及个人遵纪守法四个方面的指标体系。统一的指标体系建立后,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评价指标组合,选择适宜而实用的评价指标,进一步增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规范化和可操作性。
(三)运用科学的工作方法、先进的技术手段,提高审计质量与效率,有效解决审计任务重与人员不足的矛盾
1.制定科学的经济责任审计计划
每年年底前,联席会议在审计部门及有关部门提交的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初步意见的基础上,根据党委政府的工作重点、干部监督管理、党风廉政建设等需要,充分考虑审计机关的实际承担能力等因素后,拟定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计划,经党委、政府同意后,以联席会议文件的形式加以确定,以书面形式委托审计机关具体实施。科学的计划,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有效解决审计任务与审计力量之间的矛盾,减少监管盲区,有计划、有重点、高效率的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
2.创新思路,研究开发新技术、新方法,提高审计技术手段和工作效率
目前,有些县级审计机关尚未实现计算机审计,除了县级审计项目特点(大多为小型项目,审计量小)的客观原因外,主要原因为审计人员素质跟不上形势发展需要,满足于现状。面对会计信息化的挑战,审计人员应努力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对一些大型项目,除了运用计算机审计提高工作效率外,应会熟练运用内部控制测试法等先进的审计方法。另外适当时候应该借助社会审计、内部审计的力量,相互支持、相互协调。
(四)完善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运行机制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地城乡一体化及新农村建设步伐日益加快,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逐渐成为维护农民利益、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凝聚民心、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措施。审计署2007年上半年围绕经济责任审计的法律依据、审计程序、审计结果运用等问题展开了一次调查。应根据调查情况,尽快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执法主体、审计操作程序、评价标准和结果运用办法等,促进这项工作的健康发展。
总的来说,县级经济责任审计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要坚持“积极稳妥、量力而行、提高质量、防范风险”十六字方针,研究总结新经验,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开创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新局面。
第四篇:对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若干思考
论文部落------------论文发表_论文格式_论文范文论文部落专业发表论文网
对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若干思考
曹艳娟
摘要:2000年9月,教育部发出《关于切实做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在教育系统内部开展经济责任审计。自此,高校开始大规模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目前,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已经作为高校内部审计的一项常规审计。通过对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的产生与发展进行研究,论述了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与其他审计之间的关系;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责任范围的界定;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以及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公开与应用。
关键词: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审计责任范围;经济责任;审计评价
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是指高校内部审计机构通过对高校内部管理领导干部所在部门、单位财务收支以及相关经济活动的审计,鉴证和评价高校内部管理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行为。高校内部管理领导干部,具体包括高校的财务部门负责人、资产管理部门负责人、建设工程管理部门负责人、校办企业负责人、基建部门负责人、后勤集团负责人、院系所负责人和其他部门或单位负责人。
一、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的产生及发展
高校经济责任审计产生的时间较早,但一直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国家教育委员会于1994年12月21日印发的《国家教委直属企业厂长经理离任经济责任审计试行办法》和《国家教委直属高等学校校办企业厂长、经理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规定》,说明开始重视并在教育系统开展离任审计。1996年根据审计署发布的24号令,发布了《教育内部审计工作规定》,第十七条规定“教育内部审计的事项中包括所属企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和主要负责人的经济责任”,将经济责任审计纳入内部审计工作。1997年12月31日又颁布实施《高等学校有关行政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实施办法》和《教育系统企业单位有关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实施办法》。但是九十年代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的高校很少。
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的发展是在1999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县级以下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和《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以下简称两办《规定》)之后,教育部发出《关于切实做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在教育系统内部开展经济责任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主要是高校财务、校办产业、基建、后勤管理部门和院、系、所的主要行政负责人。规定指出:凡任职期满或因工作调动、离退休、辞职、免职、撤职等原因在离开现职岗位前的领导干部,必须依法进行经济责任审计。通知指出高校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目的是为了客观公正地评价干部在任期间经济管理工作中的业绩与问题,分清对存在问题所应承担的责任,促进完善工作,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提高单位经费的使用效益,并为学校组织部门提供考察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2006年颁布的新《审计法》,进一步扩大了应当建立内部审计制度的单位范围,明确了依法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的职责,经济责任审计得到不断规范和完善。2009年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出台了《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4号——高校内部审计》专列一章《经济责任审计》详细阐述了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原则要求。2011年教育部颁发了《教育部关于切实做好教育系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通知》,要求进一步做好教育系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在此情况下,各高校结合实际,纷纷建立了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并制定了大学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办法或规定。这些法规规定的颁布实施,为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法律依据,也对内部审计部门和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和其他审计的区别与联系
在经济责任审计出现之前,我们接触比较多的是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现在又出现经济论文部落------------论文发表_论文格式_论文范文论文部落专业发表论文网 论文部落------------论文发表_论文格式_论文范文论文部落专业发表论文网
责任审计,这样就使得有些审计人员不能正确的认识经济责任审计与其他审计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李金华同志指出,经济责任审计实际上是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结果的人格化。财政、财务收支审计是针对某个单位、某个法人,审计结果是对某个单位、某个法人做出审计决定或者提出审计意见,并且做出处理。经济责任审计是要把对这个单位、这个法人的审计结果落实到具体人身上去,落实到具体人的具体责任上。所以说,它是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人格化,他们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财政、财务收支审计是经济责任审计的基础,经济责任审计是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深化、人格化。从审计内容、审计的方法上看总体上是一致的。所以说,二者必须紧密结合起来。实施经济责任审计的时候,必须从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人手,向经济责任审计延伸;实施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时候,必须为经济责任审计做好准备,打好基础。我们在做审计工作时,不能把二者割裂开来,好像经济责任审计和财务收支审计没有关系,或者各搞一套。否则就会出现重复审计,重复劳动,浪费资源。
三、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责任范围的界定
目前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存在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不明确、不规范的情况,许多领导在任职期间不甚了解自己的经济责任,而学校也没有明确规定,审计人员也不甚明确经济责任审计的范围。由于经济责任人所处单位不同,有的在党政部门,有的在教学单位,有的在校办产业或二级法人单位,因此,审计内容的侧重点也应不同。
为解决以上问题,笔者认为应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合作与协调,建立健全高校各部门、院系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制度。根据两办《规定》,领导干部、企业负责人的审计是由组织人事部门、纪检监察机关提出委托建议书或由人民政府下达审计指令,审计部门依法实施审计。因此,经济责任审计不单是审计部门的工作,需要上述部门共同协调、积极配合,通过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将审计监督与组织监督、纪检监督有机结合起来。在此基础上,共同建立任职审计档案,任职前进行财经法纪教育、谈话,明确任期的主要经济责任,并将任期内发生的重大经济决策及经济活动,在日常审计中及早关注与经济责任审计有关的事项,与离任审计的材料一并归入任职审计档案中,使经济责任审计更加注重过程与实质,做到事前经济责任明确,事中有监督,事后评价实事求是,严格分清经济责任,做到奖惩分明,避免走过场。
四、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
目前,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目标还停留在对是否存在违纪违规现象进行评价,对于损失、浪费、挥霍现象不够重视,至于资金使用是否恰当、是否有效,没有过问和追究。其实不然,对于那些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者,也要追究责任,因为直接影响学校的发展前途。因此,审计目标的重点应有以下几点转变。
第一,经济责任审计由过去单一的评价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过程中存在是否存在违纪违规问题的查错型审计,向反映、评价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的业绩情况绩效型的审计转变。对那些依法行使权力,有效使用权力,努力干事业,不懒惰、不消极怠工、不推诿拖拉,以积极认真、尽职尽责的态度对待工作的干部应给予肯定。对经济责任人任职期间资金使用的适当性及可靠性进行客观、公正地评价的基础上,对各部门(单位)对国家的依赖程度、筹措资金能力和自我发展程度等也应进行评价。比如,评价财务部门主要负责人的经济管理指标有人员经费支出比率、公用经费支出比率、生均事业费支出率等;评价高校校办企业主要负责人的经济绩效指标主要有净资产收益率、年人均利润额、成本费用利润率、不良资产比率、上缴学校利润完成率等;评价高校后勤集团主要负责人的经济绩效指标主要有经费自给率、上缴学校利费指标完成率、生均后勤支出率、水电支出增长率等。
第二,经济责任审计功能将由目前审查单个项目效果向追求内部控制与风险防范的整体效果转变。评价各部门(单位)是否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包括部门岗位责任、工作流程、业务程序、控制标准、奖惩机制等。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对责任人及所在单位管理上存在的缺陷和漏洞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使得管理部门更有效、更合理地论文部落------------论文发表_论文格式_论文范文论文部落专业发表论文网 论文部落------------论文发表_论文格式_论文范文论文部落专业发表论文网
使用资金、分配资源、提高效率,从而更好地改进工作,促进学校的健康发展。
五、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公开与应用
两办《规定》第38条指出“逐步探索和推行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公告制度”,高校内部审计机构应根据《规定》和《教育部关于做好教育系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通知》的要求,经过联席会议研究决定和校领导批准后,将已经生效的审计结果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告,可以采用在学校内部网站或学校审计处网站上公告、在经济责任人所在部门(单位)公布或职工代表大会或其他重要干部会议上通报的形式进行公告。实行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可以对高校其他职能部门和院系领导起到预防、警示和规范作用,使其对照审计结果公告的问题,积极组织自查和整改,促进单位管理规范化,同时可以发现教职工反映的问题与审计结果不符的情况,这种情况下审计小组要严肃对待,认真分析原因,必要时进行重新审计。
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要得到有效运用,必须得到高校各部门的大力支持,需要高校领导小组的高度重视,内部审计人员认真审计,通过联席会议办公室的组织协调,在内部审计机构、组织人事部门和纪检监察等部门间建立行之有效的沟通机制,及时交流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有关情况,互通有效信息,研究处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意见。组织、人事部门应该将审计结果作为考核和使用领导干部的重要参考依据。如被审计经济责任人在任职期间经济责任履行情况比较好,内部控制比较健全且有效执行,经济责任人业绩突出,无违法乱纪的行为等,应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肯定、表彰和奖励,对于拟提拔、转任、续任的高校领导干部应予以重用。对于经济责任履行情况比较差,如高校的经济责任人所在部门(单位)有违纪违规问题但是性质较轻,要进行谈话、批评教育并限期改正等。纪检监察部门应根据审计结果报告及相关审计报告文书,及时分析并查处违纪违规问题。
参考文献:
[1] 李金华.审计干部审计知识读本[M].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2000.[2] 李金华.深化经济责任审计[J].中国审计,2001.[3] 刘国权,等.经济责任审计专题与案例[M].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2002.[4] 吴振广.经济责任审计与业绩综合评价[M].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2001.[5] 李江涛.经济权力审计监控研究——以经济责任审计为视角[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09.[6] 张 勇.经济责任导向审计模式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09.论文部落------------论文发表_论文格式_论文范文论文部落专业发表论文网
第五篇:对完善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的几点思考
WXXINXITEZC.COMFIREZHEN.COMFHXYFT.COMBHNICKE.COMCHANGRUNCXL.COM
对完善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的几点思考 十八大报告要求“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并特别提出“健全质询、问责、经济责任审计、引咎辞职、罢免等制度,加强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这充分说明,经济责任审计作为加强领导干部管理监督的重要手段,已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开展好经济责任审计,是审计机关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要务之
一。落实好这一要务,关键是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完善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笔者认为,完善经济责任审计制度,重点要从六个方面入手,创造性地执行《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增强经济责任审计的计划性、联动性、针对性、效能性、公正性和成果运用的充分性:
一、要推进审计对象分类管理,增强审计立项的计划性。当前,有些地方的经济责任审计主要是离任审计。特别是干部换届期间,审计任务“扎堆”,审计力量难以满足审计工作需要,情况难以审全审深审透,审计风险很大。加之被审计人员已离任或提拔,审计难推进,责任难追究,结论难落实,整改难到位。同时,对一些主持工作不足一年的副职领导干部也进行了审计,这与《规定》相违背。地方审计机关应争取主动,积极向党委、政府和纪检、组织部门汇报,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审计对象数据库,实行审计对象分类管理:一是对经济活动规模大、下属单位多、资金资产量大的重点部门(单位)的领导干部,以及地方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干部,实行任期内轮审;二是掌握经济决策权、执行权、管理权和监督权等关键岗位的领导干部,管理重点项目、分配和使用重点资金的单位和部门的领导干部,实行离任必审;三是对任职时间不超过一年、临时主持工作不超过一年的领导干部,单位资金量小、内控制度较为健全、干部职工对单位经济事项无异义、未收到其信访举报事项的领导干部,可免于审计;四是对单位、部门内部管理领导干部,可由单位、部门内部审计机构进行审计。按照分类管理的原则,有计划地安排审计项目,提高任中审计或离任前审计的比重,使每的审计项目保持均衡,避免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打乱仗、走形式。
二、要发挥好联席会议作用, 增强审计组织的联动性。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是各级领导干部,其政治性、政策性、敏感性都很强,靠审计部门“单兵作战”
难以充分发挥作用。审计机关作为经济责任审计的具体实施单位,要主动营造环境,争取成立以本级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纪委、组织部门负责人为副组长,审计、监察、人社、财政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高规格的领导小组,加强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领导和督办。提高经济责任审计在党政工作盘子上的位次,以有利于排除审计工作中的阻力和困难。要完善联席会议制度,明确联席会议的程序、职责,以及各成员单位的职责,加强与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的联系与沟通,做到联合制定审计机制,共同研究审计计划,定期通报审计情况,适时征求审计意见,实现联席会议常态化。必要时可以联合召开进点会、审计见面会、审计整改会,以及借助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的职能进行审计取证、重大违纪违规问题查处和审计整改问责等等,充分调动纪检、组织、监察、财政等部门参与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积极性,让联席会议真正发挥作用、整体联动、形成合力。
三、要紧贴科学发展的实际,增强审计内容的针对性。经济责任审计的目标就是促进领导干部推动科学发展。以领导干部守法、守纪、守规、尽责情况为重点,通过对其任职期间本地区、本部门(系统)、本单位财政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性进行审计,来分析和评价领导干部的功过是非。但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领导干部所承担经济责任的内涵和外延在发展变化,在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时期,领导干部所承担经济责任的内容也不同。审计机关在确定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时,要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把握好“全面审计,突出重点”的辩正关系,既要对领导干部履职情况进行全面审计,又要重点突出,关注其履行经济责任的过程和效果,特别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情况,遵守有关经济法律法规、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经济工作的方针政策情况,制定和执行重大经济决策情况,与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有关的管理、决策等活动的效益情况;关注重大投资项目的建设、管理、使用和效益情况;关注其履行国有资产管理、监督职责情况;关注其对本级党委、政府重大经济发展措施的落实情况;关注其执行本单位内部管理制度情况;关注普遍性、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关注“三公”经费开支情况;关注领导干部遵守廉洁从政有关规定情况;关注群众反映的疑点、难点、焦点问题等。同时,根据离任审计和任中审计的不同要求,确定审计的重点内容、重点期间和重点事项,提高审计的针对性。要结合地方实际,对审计内容进一步细化,明确到具体项目、类别和指标。同时,在审计过程中,还应根据被审计人员任职单位权力运行的实际情况,调整审计方案,使审计内容满足审计需求。
四、要改进审计方式和方法,增强审计实施的效能性。经济责任审计要求高、任务重、内容多、责任大。审计机关在实施中必须不断改进方式方法,提高审计效能,才能保障审计任务的圆满完成:一是大力整合资源。要大力整合审计力量,形成以专门经济责任审计机构为主,审计机关所有业务部门共同参与的审计格局,保证在干部换届等特殊时期的审计力量需要。要整合审计项目,将经济责任审计与财务收支审计、财政审计、效益审计、专项审计、投资审计等项目进行整合,与上级审计机关统一组织项目进行整合,通盘考虑、同步进行,一审多用、一审多果;二是加大现代审计技术的运用力度。加强联网审计,保持对各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的适时监控。积极推行数字化审计模式,推动传统审计向现代审计转型,运用计算机审计方法采集、转换、分析电子数据,提高审计效率;三是要加大审计调查力度。经济责任审计的综合性很强,涵盖的内容很广,就账查账往往难以发现问题。必须加大审计调查力度,通过调查走访、开座谈会、实地勘验、接受群众举报等形式开展审计调查,尽快找准疑点、弱点,尽快找准审计工作的突破口,减少审计工作中的迂回和反复。
五、要坚持事实求是的原则,增强审计评价的公正性。一要客观评价。即“以事实为依据”进行评价,保持审计的独立性,在评价中不能掺杂个人感情,或者受到第三人左右或者利益的影响而做出夸大成绩、回避问题等违背事实的评价;评价要取得充分的审计证据,最好有数据、事例说明,不能凭主观臆测或被审计单位提供的资料来进行评价。二是要依法评价。即“以法律为准绳”进行评价,审计评价依照法律法规、国家有关规定和政策,以及责任制考核目标和行业标准等,在法定职权范围内,对被审计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进行评价。不能做出与法规政策相违背的评价;不能超越审计范围进行评价,审计了什么就评价什么,不能无依据地过高过多评价,甚至与查出的问题相矛盾;紧扣“经济”二字进行评价,不宜对“非经济”事项进行评价;三是要谨慎评价。《规定》对被审计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过程中存在问题所应当承担的直接责任、主管责任、领导责任进行了明确。审计人员对每一项责任的内容要透彻掌握、熟练区分。在评价中坚持责权对等的原则,按照领导干部权力的运行轨迹,结合审计事实,来区分直接责任和间接责任、前任责任和现任责任、集体责任和个人责任的界限,责
任界定要明确,是谁的责任、什么责任要界定清楚,避免审计评价的模棱两可和责任划分混淆不清。用注意用语规范,表述清楚。要尽可能地用直白、写实的手法来表述审计的结论和意见,避免过多的专业术语,给有关部门提供清晰、明确、简洁的信息和依据。
六、要大力推进审用结合,增强成果运用的充分性。审计结果运用,关系到经济责任审计的成败。如果审计结果得不到运用,不仅浪费了审计资源,也影响了审计的权威性。因此,必须建立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制度,大力推进审用结合:如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归入被审计领导干部本人档案,使之成为衡量干部功过得失的“铁证”;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等结论性文书报送本级政府行政首长,必要时报送本级党委主要负责同志,让党政主要领导对被审计人员的履职情况心中有数,强化被审计人员依法履职和廉洁从政意识;纳入审计工作报告,向人大报告经济责任审计情况特别是存在的普遍性、倾向性问题,为人大任命干部和进行干部评议提供依据;将审计整改纳入党委、政府督办事项,定期通报经济责任审计情况,对审计对象进行廉政谈话,对整改不力的单位和责任人进行问责;推行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公告;在干部评先表模、领导班子考核、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制考核、政风行风评议等方面,征询审计机关意见等等。以此提高经济责任审计成果得用效率和水平,避免审用脱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