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全县民政工作暨政区大典编篡、农村危房改造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县民政工作暨政区大典编篡、农村危房
改造会议上的讲话
县人民政府
(2012年3月15日)
同志们:
今天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传达贯彻省、州民政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回顾2011年工作,表彰先进,分析研究民政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明确发展思路,安排部署2012年民政工作,进一步动员全县上下更加重视、更加关心、更加支持民政事业发展,推进全县民政事业在新的起点上更好更快发展。刚才,兰英同志对2011年的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并就如何做好今年的民政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我完全同意,希望大家认真抓好落实,会议还对2011年度全县民政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在此,我谨代表县委县政府,向受表彰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并向参加这次会议的所有同志及辛勤工作在基层第一线的全体民政干部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问候!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正确定位,进一步增强做好民政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民政工作直接面对广大人民群众,直接面对困难群体、特殊群体。做好民政工作,既是增强社会创造活力的基础,也是实现社会安定有序的基石,因此,民政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的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大家要更加自觉地把民政工作作为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创新工作思路,调整工作重心,推动民政工作不断开展。
第一,要在思想认识上求深化。民政工作具有群众性、多元性、社会性等特点,涉及人民群众利益和社会方方面面。当人民群众遇到困难时,想到的第一个部门往往就是民政部门,要找的第一个干部往往就是民政干部。做好民政工作,事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是强化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体现,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基础作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加快,民政部门的职责将更加重要,任务更加繁重,作用更加突出。
第二,要在工作开展上求实效。构建和谐社会为民政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和舞台。围绕和谐社会建设大局,进一步研究、思考、推动社会救助、双拥优抚安置政策和农村危房改造等工作的发展,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工作理念,把维护人民群众权益作为开展各项民政工作的着眼点和落脚点,最大限度地满足困难群众基本的生活需要;要不断加强基层服务和管理,稳步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进一步规范民间组织管理,建立健全区域地名信息数据库,努力夯实和谐社会建设基础。
第三,要在机制创新上求突破。要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强化
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加强社会组织建设、完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要认真研究新形势下民政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探索促进民政工作持续发展的新方法、新机制;要建立完善科学民主决策、落实责任、日常管理、考核监督等工作制度,努力构建执行主体清晰、目标责任明确、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要坚持领导干部联系群众制度,健全信访工作责任制,建立多层次、动态性人民群众信息反馈网络,及时了解、分析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增强工作的预见性、针对性、实效性;要完善“分级实施、各负其责、上下配合、相互协调”的工作体制,增强整体合力,提高执政能力,一心一意抓好工作落实。
二、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创造性地做好新时期民政工作
民政部门担负着政府重要职责,在推进民政事业发展中,要做到突出重点、统筹兼顾、构筑平台、协调发展。
(一)着力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坚持创新工作机制、优化整合资源、强化资金保障,科学规划、稳步推进,进一步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要深入贯彻《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完善五保财政供养制度,认真落实五保供养资金,加强敬老院建设和管理,逐步提高供养水平和集中供养率;要完善农村低保制度,把符合条件的农村困难群众全部纳入低保范围,形成长效保障机制;要确保城镇低保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水
平,逐步提高补助标准和救助水平。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进一步做好城市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农村医疗救助制度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衔接,缓解城乡困难群众看病难问题。
(二)着力完善农村危房改造任务。要按照“规划先行、统筹推进,突出重点、循序渐进,尊重民意、量力而行,分类指导、体现特色”的原则,坚持群众自愿,主动申请,严格按照“三审三公示”程序和房屋鉴定情况,公开、公平、公正确定实施对象;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将改造任务分解落实到乡镇、到村、到户;要强化资金管理,确保资金安全、高效运行;要加强对施工过程管理,严把危房改造质量关,切实保证新建的每栋房屋都是安全房、放心房,确保全面完成今年我县危房改造任务。
(三)扎实抓好我县《政区大典》的编篡工作。政区划分是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基本大政,要提高对编篡工作的认识,及时了解掌握我县各级政区划分情况,提高管理和创新水平;要加强对编篡工作的领导,成立各级领导班子,确定编篡机构,组织协调好各项工作,加大编篡工作的宣传力度,确保编篡质量;要强化编篡工作责任制,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将责任落实到每一名工作人员,让他们以严谨的工作态度、饱满的工作热情为我县增添一部内容丰富、数据准确、文字精炼的精品力作。
三、加强领导,狠抓落实,不断增强民政工作合力
新形势下的民政工作肩负着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民政工作任务越来越繁重,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又面临无法回避的
诸多困难。这就要求民政部门必须大力加强内外协调,取得相关部门的理解和配合,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和支持。
一要加强领导,密切配合。各级要把民政工作作为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方面,摆上议事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各乡镇负责同志要经常过问民政工作情况,加强指导,特别是关系到人民群众基本生活的重点工作,要常抓不懈,加强督查,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民政工作业务面广、涉及环节多、工作难度大,需要搞好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民政部门要主动加强与有关方面的联系、沟通、协调,寻求理解,密切合作;各有关方面要树立大局意识,积极给予配合支持,努力形成上下联动、左右协调、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二要加大投入,保障资金。要切实保证城乡低保、农村五保供养、社会福利所需资金的财政投入,建立与财政收入同步增长的民政事业投入机制。同时,还要按照社会化、市场化的思路,积极拓宽筹资方式和途径,抓好福利彩票发行销售,加快慈善事业发展,搞好社会捐赠,完善社会力量参与社会福利和社会公益事业的优惠政策,不断增强民政事业的资金和实力。要加强对民政事业经费分配、使用、发放的管理和监督,严格实行专户管理、专款专用,严禁挤占和挪用。
三要完善制度,依法行政。要着眼于工作规范、资金管理监督和业务工作的全过程,制定切实可行、有效管用的规章制度,规范运作,堵塞漏洞,严格约束;要按照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加强民政法制建设,扩大公众参与,注重制度创新;要增强广大民政干部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加强和改进民政部门执法和执法监督等工作,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要深化政务公开,畅通与群众沟通的渠道,方便群众办事,自觉接受广大人民群众和有关方面的监督。
四要抓好班子,带好队伍。建设一支思想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工作作风正的民政干部队伍,是做好新时期民政工作的保证。要注重加强民政部门领导班子建设,坚持讲政治、讲团结、讲学习、讲正气、讲廉洁,努力提高总揽全局、统筹兼顾、善于应对复杂局面和处理突发性事件的能力,使班子真正成为团结协作、务实高效、开拓创新、廉洁自律的领导集体;要适应建设、管理、服务社会的需要,加强对民政干部职工的教育培训,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服务社会和服务群众的能力;要弘扬“孺子牛”精神,大力倡导埋头实干、争创一流的工作作风,形成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要将“八荣八耻”作为每个民政干部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坚持“为民、务实、清廉”,牢记“两个务必”,增强拒腐能力,不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同志们,做好新时期的民政工作具有根本性、全局性和长远性的重大意义。希望大家始终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民政为民、务求实效为主线,以理念创新、依法行政为取向,继续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贴近基层、服务群众,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充
分发挥民政部门的职能作用,为促进我县经济发展、实现率先突破、构建和谐社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二篇:在全县农村公路建设暨中小学危房改造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县农村公路建设暨中小学危房改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县政府决定召开的这次全县农村公路建设暨中小学危房改造工作会议,主要是贯彻落实4月8日召开的全市农村公路建设现场会议和4月14日全市中小学危房改造目标责任书签订会议精神,动员全县上下进一步认清形势,抢抓机遇,加压鼓劲,合力拼搏,加快我县农村公路“村村通”和中小
学危房改造步伐。
一、提高对农村公路建设和中小学危房改造工作的认识
农村公路是整个公路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同干线公路相比,农村公路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更加贴近,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联系更为紧密。在当今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需要强大的基础设施作为支撑,搞好农村公路建设,关系到农村经济发展,关系到农村社会进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首先,搞好农村公路建设,是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今年年初,中央再次下发一号文件,强调要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投入的支持力度,提高农业综合能力。农村公路建设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先行,对解决“三农”问题尤为重要。因此,我们一定要将农村公路建设提高到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的高度来认识,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其次,搞好农村公路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就是要把连接城市、农村的农村路网修建好,架起致富桥、铺就小康路,通过修建一条条农村公路,实现繁荣一方经济,造福一方百姓,带动一方文明。第三,搞好农村公路建设,是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实现农村社会进步的需要。农村公路建设好了,科技、文化、教育、市场经济信息等一些先进文明成果就会纷纷不断涌入农村,受到先进文明成果辐射的农村,其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就会大大改善,其落后面貌将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改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进步就会得到快速提高,随之带来整个社会的全面进步。第四,搞好农村公路建设,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具体体现。搞好农村公路建设,解决好农民群众的实际困难,一方面是为农民、农村做了件大好事,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另一方面也是对党的各级组织尤其是基层组织和党员干部先进性的一个考验,可以说,加大力度,加快农村公路建设,也是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树立基层政权形象,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的一个重要实践。
实施中小学D级危房改造工程,是贯彻科教兴国战略、造福子孙后代的一件大事,也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执政为民的一项民心工程。“治穷先治愚”,治愚必先建校。要实现贫困地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把搞好教育事业,提高人的素质摆到优先发展的重要位置。因此,实施中小学危房改造是办好让人民满意教育的具体体现,它不仅仅是社会事业发展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政治问题。
二、明确目标,突出重点,进一步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和中小学危房改造步伐
(一)关于农村公路建设问题
经过前几年干线公路和农村公路的建设,我县公路交通有了一个好的基础,但与发展要求相比,与群众要求呼声相比,我们无论在完成总量,还是在技术标准的执行上都有一定的差距。截止目前,我县还有222个行政村不通油路、其中22个村不通公路。今年我们改造水泥路308公里,新增113个村通水泥路,改建四级砂石路61公里,新增8个村通公路,要全面完成目标任务,重点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坚持科学规划、统筹兼顾、突出重点。规划是龙头,是确保农村公路建设有序推进的重要前提。要依托干线公路,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农村公路规划,实现联片成网、辐射城乡;通过县道、乡道和村道的协调发展,最大限度地发挥农村公路的社会效益。规划要瞄准方便更多农民群众出行、有利于农产品集散和农业综合开发能力增强的目标,更好地服务农村区域经济发展。在规划安排上,要遵循“四优先一同时’’原则,即优先安排能够以干线公路、县道公路、乡道公路为依托,联网成片的农村公路;优先安排经过人口稠密、行政村集中地区,建成后社会效益明显、经济效益突出的农村公路;优先安排乡镇干部群众积极性高,前期工作准备充分、进展快,对公路建设支持力度大的农村公路;优先解决已有路基、只需稍加改造就能通水泥路的行政村;同时着力解决有路无桥、断头路等问题。建设农村公路要遵循农民自愿的原则,做到群众不愿意干的事我们决不强迫,群众愿意干的事我们决不阻拦。农村公路是民办公助性质,在建设上,要讲究方法,注意保护和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热情,支持农民群众投资投料投劳,积极参与到农村公路建设中。县政府对积极性高、前期工作准备充分、进展快的优先支持。对群众没有充分发动,组织困难,前期工作缓慢的,可以暂缓村村通项目实施。
二是多渠道落实建设资金。农村公路
第三篇:在全县农村会议上讲话
在全县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05年2月20日)
同志们:
全县农村工作会议开了一天半,上午就要结束了。昨天,李县长回顾总结了2004年农村工作情况,对新一年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黄副书记就新一年计生工作作专题讲话,希望大家认真抓好贯彻落实。在分组讨论中,大家紧紧围绕加快我县农业和农村发展,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刚才,县委、县政府又表彰了一批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先进单位、先进个人,在全县树立了榜样,希望大家认真借鉴学习。这次会议规模较大,内容丰富,安排紧凑,主题明确,重点突出,经过与会同志的共同努力,会议开得很好,达到了预期目的,既提高了认识,统一了思想,又明确了任务,坚定了信心,是一次总结成绩、鼓舞士气、谋划发展的会议。过去的一年,我县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筑现代化绿色瓷都目标,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组织实施“大城关”发展战略,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积极应对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干旱、缺电、缺工及能源、原材料过去的一年,我县农业和农村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是近年来“三农”发展形势最好,农村改革创新力度最大,农民得到实惠最多的一年。一年来,各级各部门把“三农”工作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领导,加大扶持,加快改革,积极创新工作机制,千方百计解决好“三农”问题,实现了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目标。归纳起来,主要有八个方面的突破:一是粮食生产有较大突破。狠抓撂荒地复耕,粮食生产恢复性增长,实现基本自给目标;加强粮食储备,确保粮食安全。二是农业产业化有较大突破。积极推进土地使用权流转,农场化、林场化经营实现良好开端;立足特色农业,发展规模经营,综合效益不断提高。三是乡镇财力有较大突破。去年财政总收入增长超30%以上的有10个乡镇,增长超50%以上的有3个乡镇,大部分乡镇自有经常性财力明显增强。四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较大突破。省道206线石山至上涌路段提级改造路基工程基本完工,全县通村公路硬化村数达141个,硬化率达73.4%;全面完成“六千”水利工程建设任务,在全省率先通过全国水电农村电气化县达标验收。五是农民增收有较大突破。落实农民增收措施,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农民人均纯收入4315元,增长10.5%,成为“九五”以来增收最快的一年。六是农村社会保障有较大突破。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现应保尽保;推进农村医疗卫生制度改革,大力开展社会救助,建设老年公寓,不断解除困难群众后顾之忧。七是城乡二元结构有较大突破。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实行城乡居民同等待遇,解决进城农民工子女就学,加快“幸福家园”、“安居工程”、“职工公寓”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八是创建宽裕型小康社会有较大突破。龙浔镇被市确定为宽裕型小康乡镇,阳山村被市确定为宽裕型文明村。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县上下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开拓进取、奋力拼搏的结果,更是与长期奋斗在农业和农村工作第一线的广大农村干部群众的不懈努力分不开的。借此机会,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向你们,并通过你们向广大农村干部群众致以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问候!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着诸多不足,尤其是农业和农村工作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有:城乡发展不平衡,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强,农产品质量不高,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基础不牢,农村社会一些不稳定的因素仍然存在等。对此,我们必须予以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2005年,是实施“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也是谋划“十一·五”规划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的农业和农村工作,对于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级各部门要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部署,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自觉把“三农”工作纳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筑现代化绿色瓷都”总体目标中,进一步拓宽“三农”工作思路,创新“三农”发展举措,夯实“三农”工作基础,努力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和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一、落实措施,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今年中央提出的农村工作主题,是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一件大事,是今年“三农”工作重点,各级各部门要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这一主题,服务这一主题。(一)切实保护耕地。土地是农业生产最基本的要素,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保障。要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强化耕地用途管制,保护基本农田,严格控制各类非农建设侵占耕地,坚决制止撂荒,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质量不降。要正确处理保护与开发的关系,既要保护好土地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又要在服务发展中有序利用土地。要加强农业综合开发,加大土地整理力度,继续推行土地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和中低产田改造,实施“沃土工程”,培肥地力,提高耕地质量,实现旱涝保收。(二)推进规模生产经营。有规模才有市场,才有效益。要加强农业区划,开展土地经营权流转,通过承包、租赁、入股、合作等方式进行土地成片开发,发展集约化规模经营,推进农业农场化进程。积极发展农村专业化合作组织,引导分散经营转为社会化大生产,增强农业生产经营各个环节的紧密度,推进农业生产规模化。以省定林业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县为契机,落实林改政策,转化林改成果,加快林业投融资体制改革,鼓励各种所有制经济主体投资林业,推进林业林场化。(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一要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以创建省初级水利化县为契机,加大“六千”水利工程建设力度,扎实推进节水灌溉、山地水利、乡村供水、水库加固等水利设施整治和建设,增强防汛抗旱能力,满足生产生活用水需求。立足于保护森林资源,加快防火林带建设,构筑森林资源安全防线。二要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配合建设泉三高速公路连接线,加快省道206线改造工程和三班二级公路建设步伐。抓住省农村公路硬化“年万里”工程的有利时机,切实把通村公路硬化作为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确保在今年基本完成通村公路硬化。继续扩大通信网和有线电视覆盖面,建设快捷方便的农村信息体系。二、完善体系,增加农业综合效益
完善的农业服务体系,是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增强农业竞争力的关键所在。要以发展绿色生态高效农业为重点,实行专业化生产、社会化服务、一体化经营,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和农产品质量。2、完善农业生态环境体系。要围绕建设生态强县目标,不断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巩固绿化造林成果,依法管理森林资源。加强生态公益林管理,提高生态防护效益。加强戴云山自然保护区、石牛山森林公园、唐寨山森林公园等生态工程建设,逐步构建大生态框架。依法保护和合理开发水、土地、矿产等自然资源,努力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资源协调发展。积极引导和推广低毒农药、生物防治,发展生态绿色农业。
3、完善农产品质量体系。抓紧制定和完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和检验检测体系,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快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和“食品放心工程”,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建设一批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示范村、示范户。完善重大动植物疫病监测、预警和控制体系,加大检疫性病虫害的监控和防治力度,严防疫情的传入和扩散蔓延;加强重大动物疫病的免疫工作,完善重大动物疫情防控应急反应机制。
4、完善农产品营销体系。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导向作用,加快发展农产品连锁、配送、超市、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鼓励龙头企业通过建立风险基金、保护价收购、合同契约、股份合作等各种利益联结方式,与农户在自愿平等的基础上,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机制。要积极引导农业企业、规模农户等做好农产品商标注册,申报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名牌产品。要抓好品牌宣传,积极参加各种农产品交易会、鉴评会,运用网络、电视、报纸等平台,加强品牌的宣传和推介,增强农业效益。
三、立足特色,调整农村经济结构
调整农村经济结构是现阶段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主要任务。要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立足资源优势,发展高效特色农业,做强做优工业经济,积极培育第三产业,促进农村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1、确保粮食安全。要落实粮食生产责任制,继续完善扶持粮食生产的政策措施,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努力实现粮食自给,确保粮食安全。加快优质、高产粮食作物新品种的示范推广步伐,提高粮食作物良种覆盖率和科技贡献率。组织实施粮食“丰产技术推广工程”,加速推广高产、优质、低耗、高效实用技术,强化对农民的科学种粮技术培训和指导服务,提高技术到位率。加强农资市场价格和质量的监管,保护粮农切身利益。完善粮食安全预警体系,落实粮食储备和应急种子储备任务。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加快粮食市场建设。
2、发展特色农业。要充分利用我县高山小气候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优势,统筹规划,科学定位,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优势农产品。要优化资源配置,做大做强林竹、水果、马铃薯、油茶、中草药、食用菌等特色农业基地,挖掘特色农业潜力,提高农业基地产值。要大力发展反季节无公害、名优新特品种,生产无污染的高山绿色食品,满足市场消费需求。要继续做好无公害绿色农产品的申报工作,突出抓好**梨、黄花菜、茶子油、淮山、戴云黑鸡等省级无公害农产品的培育,壮大绿色产业规模。
3、提升工业层次。农民的增收靠工业,农业的投入靠工业,乡村的财政靠工业。我们要跳出农业看农业,发展工业促农业。要加大工业项目区建设,进一步提高我县的工业化水平。要转型升级陶瓷业及其配套产业为主的乡镇企业,努力在调整产品结构、拓展市场空间、推进体制创新、提高科技含量上下功夫,推进企业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把企业做大做强。要整合矿产资源,突出抓好钢铁原料基地、黄金生产基地和水泥生产基地建设,全力打造钢铁、黄金、高岭土、石灰石和铅锌铜锰等矿藏的五大矿业板块,形成聚集效应,构筑大矿业格局,努力把矿产业锻造成为税收超亿元的第二支柱产业。要坚持合理有序开发水力资源,加强电力市场管理,提高电力行业整体效益。要用工业理念发展农业,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精深加工,拉长农业产业链,扎实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xiexiebang.com范文网(FANWEN.CHAZIDIAN.COM)
4、培育第三产业。要围绕建设旅游强县,加快发展旅游业,并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抓好旅游业总体规划,做好《**县旅游发展规划》修编。创新经营管理机制,探索建立旅游资源开发、保护为一体的市场运作模式,尽快包装旅游景区,推向市场、推向社会。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加快酒店宾馆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陶瓷纪念品、特色农产品等旅游商品开发,发展旅游购物,丰富旅游内涵。加大旅游宣传推介,积极拓展客源市场和区域合作空间,努力打响“中国瓷都·**生态游”品牌。要围绕发展旅游业,加快发展商贸服务、信息服务、交通运输等第三产业步伐。
四、统筹安排,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要立足县情,坚持以城带乡、以工哺农、城乡互动,加大城乡统筹力度,努力形成工业与农业相互促进、城关与农村共同繁荣的新局面。1、加快城镇建设。坚持大城关发展战略,构建以城关两镇为核心、环城乡镇为骨干、其他乡镇协调发展的经济繁荣、交通发达、环境优美、功能互补的发展格局,充分发挥城镇在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核心作用。城区两镇按照产业做强、规模做大、功能做全、环境做美的要求,以项目园区和重点项目建设带动大城关发展,扩大城区规模,提升产业经济,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居住条件,挖掘文化内涵,提升城市品位,增强城关在全县发展中的辐射作用。三班、盖德、国宝、雷峰、龙门滩等环城乡镇要从连接和延伸城关经济主轴出发,发挥自身优势,主动接受城关辐射,发展城郊农业,壮大工业经济,加快集镇建设,不断提升在全县经济发展中的承接、传导作用,推进100平方公里经济繁荣区建设进程。其他乡镇要按照“立足田园风情,体现山光水色”的思路,立足功能定位和经济发展特点,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旅游业、矿产业,加快集镇和中心村建设,形成与大城关在空间上相互呼应、在经济上分工协作的格局。
2、转移富余劳力。要继续加强培训、引导和服务,积极为农民进城落户、进厂务工创造各种便利条件。实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鼓励引导各类教育培训机构、用人单位开展对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努力提高农民的劳动技能和就业率。加强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服务,大力培育和发展劳动力职业中介机构,完善农村劳动力市场信息服务网络,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提供“一站式”服务。积极引导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完善进城农民建房政策措施,实施“造福工程”、“安居工程”,深化户籍、就学、社会保障等制度改革,加强劳动监察执法和用工管理,协调解决各种劳资纠纷,维护进城务工人员合法权益,为进城农民提供公平的就业机会,为迁移的农民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3、推进宽裕小康。要加强宽裕型小康建设,把宽裕型小康建设纳入乡镇、村干部任期目标责任制,扎实有序推进典型示范村、镇建设,确保至2005年底前**镇和20个村(居)达到宽裕型小康标准,到2007年,全县基本实现宽裕型小康目标。坚持开发式扶贫的方针,落实挂钩帮扶制度,继续做好不适应村和经济欠发达村的整顿帮扶工作,帮助贫困村找准发展路子,寻找脱贫途径,拓宽增收渠道,促其早日脱贫致富奔小康。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现“应保尽保”。建立健全救灾工作机制,及时解决受灾群众生产生活困难。
五、以人为本,构建农村和谐社会
构建和谐社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是建设现代化绿色瓷都的客观要求。要坚持以人为本,正确处理农村经济建设与精神文明、社会事业的关系,推动我县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社会进步的文明和谐发展道路。1、深化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发挥省委旧址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农村宣传文化阵地作用,加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贯彻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大力开展农村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职业道德教育,逐步形成尊老爱幼、邻里和睦的农村文明新风。积极探索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新路子,深化文明县城、文明村镇、文明行业创建活动,不断提高农村社会文明水平。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网络,营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环境。大力倡导移风易俗,反对封建迷信活动,继续推行殡葬改革,摒弃传统丧葬习俗。
2、全面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坚持科教兴县战略,巩固科技创先成果,提高科技创新水平。加快教育改革与发展,整合全县教育资源,推进九年一贯制办学模式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健全县、乡、村三级文化网络,加快霞田文体项目园区建设,构建先进文化阵地,建设良好的文化生活环境。健全农村卫生服务网络,抓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重大疫情信息体系和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探索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贯彻《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举办第八届全县运动会,开展丰富多彩的农村体育活动。加快广播电视发展,提高有线电视城乡覆盖率。巩固省级计生“优质服务县”、“二类先进县”成果,创新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机制,高度重视出生性别比异常问题,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不断提高计生工作水平。
3、维护社会安定稳定。要深入开展建设“平安**”活动,落实综治领导责任制,构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大专项整治力度,严厉打击“六合彩”等赌博活动,营造安定稳定的农村治安环境。加强普法宣传教育,增强全民法律意识,推进依法治县进程。建立健全社会预警和信息报告体系、科学决策体系、防灾救灾体系、恢复重建体系,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认真处理群众来信来访,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维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六、夯实基础,提高农村工作水平
提高服务“三农”工作水平,是增强党在农村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要牢固树立党的宗旨意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切实增强驾驭农村工作全局的能力。1、增强服务本领。面对经济社会环境的深刻变化,各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不辱使命、不负重托,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承担起改革稳定的重任,抓好能力建设,不断适应大发展、大开放的要求。要增强科学决策能力,注重调查研究,倾听群众呼声,了解实际情况,科学判断农业农村工作形势,寻求制定正确决策的有效途径。要增强加快发展能力,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摒弃“等、靠、要”思想,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敢于突破、敢于负责,抢抓机遇,不断加快发展的步伐。要增强应对复杂局面能力,敢于挺身而出、亲临一线、服务农民,及时解决和处理各种社会矛盾,营造安定稳定的发展环境。要增强落实工作能力,大力发扬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工作作风,敢于抓落实,善于抓落实,一级抓一级,一级促一级,确保农业和农村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2、夯实服务基础。要切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建立常抓不懈的工作机制,为农业农村工作奠定坚实的服务基础。一要认真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央决定,从2005年1月开始,用一年半左右的时间,分三批在全党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要围绕“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基层组织、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项工作”的目标要求,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抓实抓好每个阶段、每个环节,做到标准不降、程序不少、力量不减、工作不断,确保先进性教育活动深入开展。同时把先进性教育活动同推动当前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统筹兼顾,合理安排,做到“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二要着力深化“三级联创”活动。按照省委文件精神和县委《实施意见》的要求,以新一轮“三级联创”评选验收为动力,深入开展创建活动,确保60%以上乡(镇)党委、村党组织实现“五个好”的目标要求。要贯彻落实《**省乡镇工作纲要(试行)》,提高乡镇领导班子驾驭农村全局工作的能力。要加大农村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力度,全面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整体素质。深入开展竞创“三个十佳”活动,进一步理顺村“两委”关系,健全村党组织领导下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同步抓好村级配套组织建设,扎实推进不适应村和经济欠发达村整顿帮扶工作,提高村级组织建设整体水平。坚持以村务民主听证和村账镇审为重点,深化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稳步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要逐步提高村主干的工资待遇,进一步调动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三要扎实抓好党员队伍建设。坚持“发展”与“建设”并重的原则,落实发展党员“十六字”方针,严格执行发展党员“五项制度”,不断提高发展党员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加强党员分类管理,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的新机制、新方法,搭建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平台。充分发挥流动党员管理服务站的作用,切实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进一步完善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加大对不合格党员的处置力度,保持党员队伍的纯洁性和先进性。
3、改进服务作风。作风是关系发展的根本性问题。作风不仅出凝聚力、出战斗力、出生产力,作风还出形象、出人才、出成果。各级各部门要带着对农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切实改进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做决策、想问题、办事情,都要从农村实际出发,把农民的愿望、农民的关注点、农民的冷暖、农民的情绪时刻挂在心上。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深入农村、深入基层,了解实情、求得实效。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不图虚名,不务虚功,不做表面文章,不提脱离实际的高指标,不搞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讲真话,办实事,务实效,真心实意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为发展农村经济建功立业。
同志们,完成今年农业农村工作意义重大,任务艰巨。让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埋头苦干,扎实工作,努力开创农业农村工作新局面,不断推进现代化绿色瓷都建设进程![,感谢原作者]
第四篇:在全县农村危房改造改造会议上的发言
实施农村危房改造提升农民幸福指数
在全县农村危房改造改造会议上的发言
湘河镇人民政府镇长汪裕仓
近年来,湘河镇党委、政府坚持把农村危房改造作为改善群众居住环境、加快城镇建设进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举措来抓,因势利导,勇于创新,谋求实效,扎实推进,呈现出合力强、部署细、进展快、思路新、亮点多的显著特点,在具体工作中,我们主要做到了“三个坚持、三个保障”:
一、坚持健全机制,提供坚实有力的工作保障。镇党委、政府坚持把危房改造工作作为民心工程来抓,建立健全了领导重视、阳光操作、舆论宣传“三个机制”,扎实推进危房改造工作顺利开展。一是建立领导机制。成立了由镇长任组长,纪委书记、分管镇长为副组长,民政、纪检、信访等相关人员任成员的危房改造工作领导小组,专门制定了实施意见,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明确工作要求、完成时限、责任单位和具体承办人。成立了规划设计、建筑工程、技术服务督导、信息宣传四个工作推进组,实行集中办公,确保人员、任务、措施、责任四到位。二是建立公开机制。坚持阳光操作,严格按照省、市、县工作要求,做到政策公开、对象公开、程序公开,严把对象的准入关,严把操作的程序关。对
符合农村危房改造条件的家庭,由户主自愿向所在村委会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供户籍、农村五保供养证、低保金领取证、贫困户证明、危房照片等有关材料,经村民会议进行民主评议,并予以公示,再报镇政府初审公示,实行三榜公示,层层把关,确保了公开、公平、公正。三是建立宣传机制。充分发挥广播、宣传车等主阵地作用,大张旗鼓地宣传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的目标任务、重大意义、创建成果和先进典型。定期编发简报,通报情况,表扬先进,督促后进,使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工作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二、坚持高点定位,提供科学合理的建设保障。我镇坚持把规划摆在农村住房建设的首要位置来抓,聘请专家高点定位,科学规划,综合考虑小城镇和村庄的性质、特色、人口、规模、资源、生态环境等要素,坚持就地取势,追求村庄和周边生态环境的和谐统一,坚持做到与工业经济、旅游开发、农村劳动力转移、土地集约经营等相结合,科学制定规划方案,以居住集中地为单位,打破村庄界限,将农村危房改造工作与灾后重建、异地移民、生态移民、扶贫移民、新农村建设等项目捆绑实施,整合各类建设资金,采取集中
改造,连片建设和分散建设相结合,目前,湘河村莲花街40户危房改造集中安置点的房屋已全部竣工,面上10个村分散建设任务已全部完成,打造了农村危房改造和新农村建设的靓点工程。
三、坚持严格把关,提供缜密细致的管理保障。坚持建管并举原则,严把“三个关口”,使项目在建设中规范,在完善中提高。一是严把审批关。坚持“量力而行、适度超前”原则,邀请相关部门制定危房改造方案,广泛征求意见,经镇村班子、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方可报批。二是严把监督关。坚持“科学论证、规范施工、群众参与、质量为天”原则,勇于探索,谋求创新,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有效确保了建设资金有效使用、工程质量优良、项目安全施工,有力助推了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工作有序开展。三是严把质量关。所有危房改造项目坚持实施全程专业监理。工程竣工后,邀请相关部门按照规范标准严格验收,有力确保了工程建设质量,使农民群众住上了“放心房”。
我镇虽然在农村危房改造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上级的工作要求和兄弟乡镇相比较,还存在很大差距。在今后工作中,我们将坚定抓农村危房改造就是抓经济、抓发展的理念,坚定突破发展的决心和信心,进一步争取项目、完善功能、塑造特色、提升品位,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扎实的工作,努力实现更大的突破!
第五篇:在全市教育工作暨中小学危房改造工作总结表彰会议上的讲话
艰苦奋斗 创新创业 团结拼搏 进位争先
全力以赴地开创我市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在全市教育工作暨中小学危房改造工作总结表彰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教育工作暨中小学危房改造工作总结表彰会议。这次会议的主要议题是: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回顾总结过去一年的工作,研究分析教育所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部署今后一个时期全市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安排2006年工作,进一步动员全市广大教育工作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共同创造XX教育的美好未来而努力奋斗。下面,我讲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充分估价2005年工作,进一步增强做好今后教育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2005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和省教育厅的直接指导下,全市教育以实施素质教育为主线,以深化教育改革为动力,开拓创新,拼搏争先,全面完成了年初确定的主要工作任务。
(一)各级各类教育事业有了新的发展。坚持把“两基”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来抓。目前,全市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87%,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达82.2%,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93.5%。抓好小学、幼儿园骨干校的创建,全市有13所小学、5所幼儿园、1所特教学校接受省级验收。做好流生控制工作,出台了《控制农村初中生辍学十项制度》,全市初中学生流失率控制在1.2%以内,创建“无流生乡镇”5个。年内创建省级示范初中30所,县城以上初中有80%达到国家规定的办学标准,新增“ 双高两基 ”合格乡镇30个。着力提升高中阶段教育水平。积极扩大高中教育优质资源,盐中南校区正在加紧建设,东台中学、大丰中学易地新建,XX市田家炳中学、明达中学已创建成省级重点高中,CC、SS两县职教中心通过省“ 1122 ”工程评估验收。提请市政府出台了 《 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加大了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工作的力度。全市高中阶段入学率达75.57%,比2004年提高了近10个百分点,职教招生规模在全省名列第一,普职招生比达到5.6:4.4。积极落实教育富民工作任务。评估确认省、市级农科教示范基地18个,全市有10多万农民参加了劳动力转移培训,推广农业科技致富项目76个,培训农村致富骨干2万多人,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123万人次,培训城镇下岗转岗职工4万多人,全市初、高中毕业生“ 两后”培训率达 97.5%,新确认社区教育试点单位11个。
(二)教育体制改革取得新的突破。认真贯彻国务院、省政府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要求,提请市政府召开了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出台了《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意见》,对办学体制、管理体制和教育人事制度改革进行了动员和部署。目前,农村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基本到位,多数地方以县域进行教育规划,教师工资由县统一发放,教育人事逐步实行全县统筹管理。校长公开选聘制、教师人事代理制、教职工全员聘用制推广工作取得新的进展。
(三)布局调整和危房改造工作成效显著。全市共撤并中小学579所,中小学校均服务人口进一步提高。全市新建改扩建校舍62万平方米,完成投资1.9亿元,新开工建设项目538个,易地新建学校20所,有30所中小学校跨入首批“百佳校园”行列。加快市直学校建设步伐。一方面,狠抓市委、市政府社会事业一号重点工程——盐中、市一小南校区建设,两校新校区正按时序进度进行;另一方面,促进市直一般学校快速发展。召开了促进市直一般学校快速发展动员大会,对市直一般学校发展目标和措施进行了部署。大力推进危改攻坚。年内,共消除中小学危房41.1万平方米,结存危房全部消除,争取到省危房改造专项补助经费6950万元,实现了改危工作历史性的跨越。2005年全市教育经费总额达20.61亿元,其中国拨教育经费12.83亿元,较上年增加2.02亿元,增幅为18.69%;征收城市教育费附加5988万元,征收教育地方附加费和人民教育基金3053万元,增幅分别达13.8%、3.5%。
(四)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把《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的实施作为德育工作主线,组织开展了公民道德教育读书知识竞赛和“学生遵守日常行为规范活动月”、“学习贯彻《纲要》检查评比百校行”等活动。进一步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增强了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对部分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情况进行综合督导评估,制定了《XX市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表》、《XX市中小学规范课、优秀课教学评价标准》和《关于进一步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意见》等,启动了市直中学课堂教学改革试点工作。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带头作用,聘请了400多名骨干教师为市中小学学科中心核心组成员。强化了学校卫生工作,加大了学生常见传染病的防治力度。全市语言文字工作取得一定成效,近2万名教师、2千名公务员和社会人员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2005年,全市有3万人参加普通高考,创下了本科达线人数超1万、录取总数超2万的新记录;职业学校对口招生本科录取508人,专科录取2251人。我市普通高考和职教对口高考保持了录取总数连续多年在全省名列前茅的好成绩。此外,全市有500多名学生在全国、全省各类竞赛中获奖。
(五)教师队伍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召开了全市师资工作会议,出台了有关教师队伍建设的一系列文件。通过培养、培训,教师学历达标率进一步提高,小学、幼儿园教师中具有大专及其以上学历的分别达36.27%、25.66%,初中教师中具有本科学历的达18%。新评定22名省特级教师和一批中小学幼儿园、职业教育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年内,有200多名教师参加教育硕士入学考试,14人取得教育硕士学位;有5000多名教师参加高师函授学习、3000多名教师参加教师自学考试。对1994年以后参加工作的1.4万名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进行考核,发放了教师资格证书。
(六)教育管理和行风建设取得新业绩。认真贯彻市政府《关于推进依法治教工作的意见》,开展“四五”普法试点工作,进一步规范教育行政执法行为,完善行政执法公示制,依法鼓励和规范社会力量办学,出台了新的社会力量办学评估细则,对市直75个社会力量办学单位进行了年检,建立了社会力量办学广告送审、重要事项报告等规章制度。开展了“教育收费规范学校”创建活动,推行教育收费许可证制度和公示制度。在市直学校开展了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勤政廉政公开评议活动。全市有50多名同志被表彰为省、市教育系统勤政廉政好干部。年内,共处理信访906件,纪检监察机构立案20件,办结率100%,23人受到党纪政纪处分。进一步强化教育内审工作,年内全市共完成审计项目370项,审计金额达3.5亿元,查出违纪违规金额1500万元,纠正违纪金额260万元,促进增收节支350万元。开展了“学习化机关”创建活动,举办了“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知识竞赛,开展了教育创新大讨论,强化服务承诺制,积极开展了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启动了市教育局直属事业单位的改革工作。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关心、支持教育的结果,也是与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辛勤劳动、共同努力分不开的,在此,我代表市教育工委、市教育局向全市教育战线的同志们,向重视、关心、支持教育事业的各级干部和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
回顾过去的工作,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突出地表现在:一是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尚未真正到位,观念性、体制性、保障性方面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二是初中持续的入学高峰与高中阶段扩大招生规模的双重压力,带来校舍、设备和师资的严重不足;三是投资的不足,师资的紧缺与流失,带来了发展不平衡性的加剧,区域之间、城乡之间、校际之间、受教育群体之间的差别在进一步扩大;四是全社会对教育的期望较高,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越来越旺盛,教育部门与学校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此外,我们对教育管理的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研究,并切实加以解决。
二、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趋势,明确新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总体目标和今年的主要任务
十六大报告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局出发,深刻阐述了新时期教育发展的目标和任务,战略地位和作用,党的教育方针以及工作要求。全省教育工作会议、市委四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和市五届人大会议都对加快发展教育事业提出了明确而具体的要求。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必须认真分析教育发展的趋势,把握教育发展的机遇,积极寻求教育发展的活力和生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市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总体趋势是:
经济要跨越,社会要进步,教育发展必须适度超前。“富民强市、跨越发展,努力在苏北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奋斗目标,是总揽今后一个时期我市的全局性工作。富民强市前提是富民,基础在教育;小康不仅是总体上的小康,而且是全面的小康,包括教育小康。现在各级领导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重视教育,这是我们的组织优势;全社会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关心教育,这是我们的潜在优势。经济要跨越,社会要进步,是不可逆转的大趋势。我们一定要抓住机遇,在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努力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建设,认真落实教育优先、适度超前发展战略,率先实现教育的现代化,为经济建设、社会进步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
经济在发展,财政在增长,教育投入将会不断增加。“九五”以来,我市经济一直以两位数的速度在发展,财政收入也是大幅度地增长,教育投入虽然与发展需求相比明显不足,但也在逐年增长。从近两年看,2004年全市国拨教育经费比2003年增长16.4%,2005年比2004年增长18.69%。我市提出今后五年国内生产总值年递增12%,到2007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力争突破1200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5万元 ;到2012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比2003年翻两番,到建党100周年时,国内生产总值比2003年翻三番,财政收入翻四番。持续快速发展的经济必将使教育的投入不断增加,对此,我们应该充满信心。
需求在增长,改革在深化,办学效益必须进一步提高。目前,住房、教育等已成为消费的热点,而且教育是难得的买方市场。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和人才竞争的激烈,广大群众对教育尤其是优质教育的需求越来越强烈。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产业,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不断深化改革,投资主体将逐步呈现多元化,办学形式将逐步呈现多样化。为此,办学效益问题将逐步凸现,这就要求我们在追求社会效益最大化的同时,必须考虑不断提高教育投入的经济效益。
规模在扩大,结构在调整,办学水平要进一步提高。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进一步巩固提高,随着高中阶段教育的逐步普及,随着终身教育、全民教育体系的建立,教育的总体规模将不断扩大,这是大势所趋。但发展教育不是仅仅追求量的扩张,在积极扩展规模的同时,更要注重质的提高,要调整好教育的结构,提高教育的质量,提升办学的水平。
面对教育改革发展要求和未来趋势,今后一个时期,我市教育发展的总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十六大精神为指针,以在苏北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为目标,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坚持教育创新,为全省构建全民教育、终身教育、优质教育体系作出贡献,大力实施教育协调化、教育均衡化、教育多元化、教育国际化、教育法制化战略,实现教育大市向教育强市的跨越。
我市教育发展的战略步骤是:(1)从现在起到2007年,高水平、高质量地发展基础教育,25%的乡镇和学校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高中阶段教育入学率稳定在80%以上,普职比在5.5:4.5左右。(2)到2013年建市30周年,全市基础教育再跃升一个档次,60%的乡镇和学校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 ; 学前教育三年入园率稳定在90%以上,义务教育巩固率力争达100%,高中阶段教育入学率达95%,消除文盲。(3)到2020年,要达到教育规模、结构、质量、效益有机统一,全市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构建完善的XX现代教育体系。
实现上述目标,关键要始终不渝地抓紧抓好三条线的工作,认真组织实施“五化”战略。三条线是:一是教育质量生命线。要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根本要求是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质量对于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来说是立教之本,对于学校是立校之本,对于教师是立身之本。二是学校安全保障线。要把安全作为压倒一切的头等大事来抓,任何时候都含糊不得。要建立和完善学校安全工作责任制和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一级对一级负责,一层对一层负责。三是教师学生权益线。要认真执行《教师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切实维护师生的合法权益,要认真做好教育行政复议工作,始终把做好教师工资发放和面向全体学生、对学生全面负责作为教育系统保稳定的主要任务。五化战略是:
(一)大力促进教育协调化
一要促进全民教育、终身教育和优质教育的协调发展。实施全民教育关键要在高水平、高质量实施义务教育的前提下,积极发展幼儿教育,逐步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推进高等教育的大众化 ; 实施终身教育不仅要求基础教育对受教育者一生负责,为其未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且要求超越传统的学校范围,突破一次性教育,将教育贯穿于人的一生;实施优质教育关键要培养和造就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最大限度地放大和整合优质教育资源,使受教育者接受良好的教育。这三者体现了教育的普及、延伸和提高,客观上要求协调统一。二要促进普、职、成、特各类教育的协调发展。普通教育是国民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普通中小学教育搞好了,才能为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才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担负着为经济建设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专业人才的重任,具有其他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 ;特殊教育是针对残疾儿童和少年而实施的教育,体现了教育对残疾人的关注和公平。普、职、成、特四类教育哪一类都不可偏废,而且每一类教育在发展的层次上也要能够协调。三要促进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协调发展。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仅仅依靠学校教育培养人才是不够的,要形成学校、家庭、社会教育“ 三位一体 ”。四要促进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要落实 “ 三个面向 ” 和 “ 二为 ” 的要求,以适应和服务为宗旨,坚持适度超前发展和优先发展,最大限度地满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越来越高涨的要求接受优质教育的需要。
(二)大力促进教育的均衡化
教育的均衡化尤其是义务教育的均衡化体现了教育的法制性,是教育系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教育为人民服务的根本要求。在当今和未来,一个人失去良好的教育往往意味着失去了良好的生存和发展条件。但现实生活中,由于多种原因,教育的不公平现象普遍存在。因此,在建设全面小康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必须把教育的均衡化问题摆上十分突出的位置,下决心逐步加以解决。促进教育的均衡化,既要注意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来促进均衡发展,又要注意扶持薄弱地区、改造和消除薄弱学校,关注弱势群体。要建立和完善教育扶贫制度,教育发展水平较好的地区和学校要与相对薄弱的地区和学校结为对子,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帮扶活动。市、县教育部门要筹措资助薄弱学校和弱势群体专项资金,非义务教育阶段的重点校按市场手段收取的费用要有一定比例用于扶持义务教育的发展,要通过减免费用或捐赠救助等形式,确保特困学生接受义务教育。教育均衡化的最终实现要取决于经济和教育的发展水平,要把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作为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机遇,通过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既提高普及程度,又促进在新的水平上的均衡发展。不仅要追求办学硬件的均等,更要追求教育教学质量的均等,提倡发展个性化和特色化。
(三)大力促进教育的多元化
一要推进教育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依靠政府单一投资办学,难以完全满足教育发展的需求,必须走出一条以政府办学为主、社会力量和外资办学为有效补充的教育投资之路。在鼓励民资和外资办学方面,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凡是有利于弥补财政投入教育不足,有利于满足多样化教育需求,有利于促进办学水平竞争的做法,都要加以鼓励和支持,要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在教育领域竞相迸发,让一切愿意造福于社会的财富在教育领域充分涌流。二要推进办学模式的多元化。要按照教育创新的要求,积极探索多种办学模式,积极探索公办教育的多种实现形式,要大胆尝试举办公有民办、民办公助、混合型、股份制等学校,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社会教育,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非正规教育可互相服务、互相借用,全日制学校可为夜校、短训班提供服务。三要推进教育形式的多元化。在班级授课制的情况下,要推行分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和个别化教学等做法;在学年制的情况下,高中以上教育尤其是中等职业教育可试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在以教师为主导的情况下,中等以上教育可探索导师制和探究性教学等新方法。
(四)大力促进教育的国际化
加入 WTO 后,我国进入全面、深入对外开放的新阶段,教育也将全面融入世界。目前,我市教育与其他行业相比、与苏南地区相比,开放比较滞后。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下大气力促进教育的对外开放。要用全球的视角看教育,努力把握世界教育的走势,及时了解最新教育动态,跟上先进国家教育发展步伐。要实施“ 走出去、引进来 ”战略,有计划地组织教育领导干部和校长出国出境考察,选送更多的教师和学生走出国门,直接参与国外的教育与学习,要积极引进国外的资金、师资与管理经验来激活和提高我市教育竞争能力。要着力提高教育行政干部、校长、教师和学生的外语水平,增强对外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五)大力促进教育的法制化
一要依法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教育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规划之中,依法增加对教育的投入,实现教育投入的“三增长”。二要切实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按照国务院、省政府、市政府的要求,以县为主统筹教师工资,确保教师工资一县一标按时足额发放。同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认真实行教师资格、职务、聘任制度。三要坚持依法行政、依法治校,完善教育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评议制,转变教育行政职能,加大宏观规划与指导的力度,促进学校建立章程,实行依法自主办学。进一步端正教育行风,进一步治理以权谋私、以教谋私,强化学校安全工作。四要依法执行国家的各项基本教育制度,在教育机构的设置、课程的开设、招生考试等方面,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执行,切实整治教育乱收费,解决好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或过轻的问题。
依据新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总体构想,2006年全市教育工作思路和目标要求是:以十六大精神为指针,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2006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市委、市政府“富民强市、跨越发展,努力在苏北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着重在“ 发展、改革、提高、开放、调整 ” 上做文章,进一步提升各级各类教育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办学效益和教育教学质量。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9%,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达83%以上,残疾少年儿童入学率达94%,初中巩固率在98%以上;力争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80%;创建 “双高两基” 乡镇16个,力争4个县(市、区)全面实现“双高两基”,省、市教育现代化先进乡镇5个,教育现代化学校15所;创建国家级示范高中1所、省重点高中2所、市重点高中3所,省合格职教中心2所,省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2所,省示范初中15所,省实验小学4所;创建省模范学校15所;创建省德育先进校12所;新建改扩建校舍20万平方米,撤并中小学校300所;加快教育信息化步伐,30%以上的中小学实现“校校通”;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确保全市普通高考本科达线总数和职教对口高考录取总数仍居全省前列;继续大力实施“5112”教育富民工程,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10万人,培训农村致富骨干2万人,推广20个农业科技致富示范项目,培训下岗职工4万人。
三、突出重点,狠抓关键,着力抓好2006年主要工作
今年,教育工作面临的任务很多,重点是要抓好“五个坚持”,推进“五个突破”。
(一)始终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在推进外延扩张和内涵提高的结合上求得新的突破
各级各类教育都要确立发展意识不动摇,把兴教为国、执教为民作为教育工作的第一要务。发展要坚持外延发展与内涵发展并举以内涵发展为主的方针,在继续积极扩大办学规模的同时,注重学校内部设施的配套、师资队伍的建设、人文环境的优化、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1、启动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年内,将制定《XX市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尤其对农村中小学的校舍建设、教育教学装备、师资配备等方面的基本条件作出明确规定,以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的标准化带动义务教育的均衡化。加大教育帮扶力度,通过地区结对、城乡结对、学校结对等多种形式,支持薄弱地区和相对薄弱学校改善办学条件。组织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等骨干教师到薄弱地区和相对薄弱学校支教。进一步修改和完善县(市、区)人民政府和教育局教育工作考评制度和“两基”年审制度。继续认真落实 “控辍” 各项制度,消除小学流生,初中流生控制在1.2%以内,创建无流生乡镇20个。积极开展省示范初中、市实验初中和省实验小学的创建工作。按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要求,逐步提升幼儿教育,创建省示范性实验幼儿园3—4所。加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创建省级现代化特殊教育示范校1—2所,巩固残疾学生随班就读成果。积极启动新一轮扫盲工作。
2、进一步挖掘办学潜力,扩展高中阶段教育规模。国家级示范高中、省市重点高中进一步发挥品牌效应,放大优质教育资源。易地新建的重点高中要在高起点规划建设的同时,注重内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的配套建设。一般普通高中要通过布局调整,进一步整合教育资源,改善办学条件。继续扩大普高招生规模,普通高中招生力争达5.7万人。继续推进职教重点校建设,把重点职校、名校做大做强。年内,争取建成在校生规模在3500人以上的示范性中等专业学校2所,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力争达4.3万人。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所有高中阶段的学校都必须牢固地确立“质量第一”的意识,只有质量优胜才能促进招生规模的持续扩大,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3、实施教育富民工程,着力构建学习型社会。加大农科教统筹力度,完善以县(市、区)职成教中心为龙头、乡镇成人教育中心校为骨干、村农民文化技术学校为基础的三级职业培训和成人教育网络。要将实用技术技能与创业培训作为重点,为农村转移剩余劳动力作贡献。年内,创建国家级重点乡镇成人教育中心校1所,省级农科教结合基地2个,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示范基地10个。进一步扩大社区教育实验范围,优化社区教育资源配置,创建学习型组织。年内,创建省级社区教育实验区1个,社区教育中心10个。依托重点中学、实附小等骨干学校以及电大、教师进修学校等,充分发挥社区教育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教育和培训,特别是要主动为下岗职工的转岗、竞岗开展免费培训。搞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工作,规范和加强高校函授站点建设。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开发利用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以满足人民群众追求高层次教育的需求。
(二)始终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根本动力,在推进遵循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律的结合上求得新的突破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规律在整个社会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教育作为一个特殊的产业不可能游离于市场经济之外。但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公益性社会事业,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这又要求我们不得不按教育规律办事。我们要在抓好常规工作、抓好基础工作、遵循教育规律的前提下,着力推进以下四项改革:
1、完善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认真贯彻市政府《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促使 “以县为主” 的基础教育管理体制的完全到位,进一步落实县(市、区)、乡(镇)政府的办学责任,要做好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纳入县级预算管理工作,确保教师工资一县一标按时足额统一发放,确保教育人事县级统筹管理,确保学杂费 “校收、县管、校用” 机制的正常运行,确保基础教育发展以县统筹规划。认真贯彻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强化市、县两级政府统筹中等职业教育的责任,落实关于推进职教发展的投入政策,加大职业教育的规划、政策、办学、资源的统筹力度,营造职教发展的新优势。
2、积极推进办学体制改革。积极宣传和认真贯彻《民办教育促进法》,将社会力量办学事业纳入全市教育发展规划。年内,召开促进民办教育事业发展座谈会,研究制定大力鼓励社会力量办学的政策措施。继续坚持政府主办义务教育,同时积极引进民间资本,参与实施义务教育;吸纳社会资金,实行教育成本分担制,进一步培植和扩大优质高中阶段教育资源;鼓励社会力量对幼儿园、薄弱学校和新建学校进行改制 ;吸引市外资金,创办特色学校。年内,市区要新建 1-2所起点较高、规模适度、办学规范的民办(民营)特色学校;各县(市、区)社会力量办学机构在数量和质量方面也要有新的突破。积极稳妥地推进学校后勤事业改革,引入竞争机制,拓宽后勤投资渠道,降低教育运行成本,提高服务质量。
3、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健全以公开选拔为主的校长选任机制,实行校长任期目标责任制,进一步完善校长任职资格制度。按照省定标准搞好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核定工作,以编定岗,按需设岗,推行教职工岗位竞聘制,强化履职考核。建立健全教育人才市场,打通教师进出口渠道,清退不合格教师和临代人员,面向社会认定教师资格,吸纳优秀非师范毕业生从教,重点要放在本科毕业生身上,以弥补高中扩招后师资的严重不足。规范教师流动行为,深化教育分配制度改革,实行以薪金浮动制为主体的多元分配方式,继续研究更加有效的办法,使教育分配政策向骨干教师和特殊人才倾斜。
4、切实推行招生制度改革。按照省里的统一部署,积极做好普通高校招生、成人高校招生和自学考试工作。高中阶段教育的招生工作实行四个统筹兼顾 :(1)考试录取与面试注册入学统筹兼顾。今年省级以上重点高中60%以上的计划招生指标,根据办学质量直接分配到初中校(部)。中等职业学校可进一步打破年龄、届别、区域、学制的限制,实行一年多次招生和面试注册入学。(2)限地招生与跨区招生统筹兼顾。研究制定改革省级以上重点高中招生办法,推进教育资源的优化组合;积极鼓励和支持重点高中特别是国家级示范高中,到市外、省外甚至到境外招生,充分发挥办学的最大效益。(3)单一招生和联合招生统筹兼顾。高中阶段学校可共享品牌效应,试行与他校联合招生。一般高中可积极挂靠重点高中,实行强弱联合,也可办成重点校的分部。中等职业学校要主动与苏南等地的学校、企业挂钩,实施订单教育,形成招生与就业联动。(4)普高招生与职高招生统筹兼顾。普高与职高的招生比大致在1:0.8左右,要积极引导学生报考中等职业学校,合理做好初中毕业生升学的分流工作。规范“小升初”免试入学工作。
(三)始终坚持把提高质量作为根本目的,在推进素质教育和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的结合上求得新的突破
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主旋律,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主抓手。各级各类学校都必须毫不动摇、卓有成效地推进素质教育。教育教学质量是衡量素质教育的根本标尺,而教育教学质量通常情况是通过文化考试和升学率来体现的。文化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要理直气壮地抓文化成绩,理直气壮地抓升学率。我们坚决反对片面追求升学率,提倡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取得较高的升学率,强化学生包括创新能力、应试能力在内的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在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上下功夫。
1、强化德育和艺体教育。继续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两办《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意见》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加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社会公德和行为规范教育。组织广大师生深入学习十六大精神,开展十六大知识竞赛。在全市开展 “社会关注教育、教育服务社会、诚信在XX教育”主题教育。进一步抓好德育队伍、制度、课程和基地建设,完善德育工作网络,积极探求德育新途径。对职校学生要加强创业教育。积极发挥艺体学科在推进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认真开展中小学生课外文体活动,建立课外文体活动基地,举办全市第三届中小学生艺术节。重视学生常见病、传染病的防治和食品卫生工作。认真实施《学生健康体质评价标准》,加强健康教育,义务教育阶段健康教育实施面达90%以上。严格执行《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管理规定》,制定学校食堂分类评估标准,创建市级规范食堂。继续宣传贯彻《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做好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
2、抓好课程规范和改革。严格课程意识,开足、开齐各类课程,重视综合实践课程的开设,渗透环保、国防、国家安全、禁毒等教育。要把实施新课程改革作为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契机来抓,把教师进入新课程作为师资培训工作的重点来抓,切实做好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宣传发动工作,在推进大丰、建湖两个实验区工作的同时,积极扩大实验范围,全市要争取更多的县(市、区)进入实验区,今年进入新课程的起始年级学生数不低于50%。中等职业学校要强化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开发校本课程。即使是非课改实验的年级和学校也必须认真贯彻新课程纲要要求,用新的课程理念指导教学,切实提高课改实施水平。
3、狠抓课堂教学改革和质量。着力推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变教学的传授过程为交往过程;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传承式教学为创新型教学。改革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等现代教学设施,提高课堂效益。在全市范围内继续开展 “课堂教学效益年” 活动。不抓教学的校长是不合格的校长,抓不好教学的校长是不称职的校长。在市直和各县(市、区)开展“大家看我上的课”校长上课评议活动。好课不只是评出来的,最主要的是看有没有完成教学大纲要求,最终是看有没有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好教师不只是评选出来的,最重要的是培养、培训出来的,最终是看所教的学生在原有水平上有没有明显提高。因此,要进一步认真研究规范课、优质课、好教师的评价标准,切切实实地搞好教学评比活动,但要坚决减少过多、过滥的评比、评选活动,引导教师爱岗敬业,钻研业务,提高整体素质。
4、认真开展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组织开展基础性、前瞻性课题研究,推进教育决策的科学化。继续搞好 “十五” 列项课题的研究。各级教研机构要把如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新课程改革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作为研究的重点,按学科进行专题研究和开发。各地、各学校要把“科研兴教”、“科研兴校”落到实处,重点解决影响本地、本校教学质量的瓶颈问题。年内,全市高中阶段教育开展“学河北衡水”、初中继续开展“学洋思”活动。开展创新教育研究,年内,确认第三批创新教育试点学校。
(四)始终坚持把对外开放作为着力点,在推进教育本土化和教育国际化的结合上求得新的突破
教育本土化要求我们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立足中国国情办教育,具体到我市就是立足XX实际办教育。我市经济还不发达,人口多,文化基础比较薄弱。发展我市教育,必须坚持艰苦奋斗,勤俭办学,格外注重投资效益;必须着力提高“普九”水平和高中阶段教育入学率;必须夯实各级各类教育的基础,教育上的事情要办一件成一件,办一件像一件,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迈进。教育的国际化是教育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需要,实质是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利用国际资源发展我国教育。这对于经济教育相对滞后的地区尤为重要。2006年,我们要在对外开放上打开一个新局面。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吸纳国外、境外资金来我市办学。在外资办学方面要提供一定的优惠政策。要积极支持各类学校与国外学校开展合作和人才交流。老10所重点高中、县城以上的实附小和有条件的民办学校要积极争取聘用外籍教师,重点职业学校和已与国外有联系的普通中学要打通与国外学校共同培养学生的渠道。
在加强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同时,要促进市内各学校的互相开放和XX教育与国内先进地区的联系与沟通。要打破地域界限,同类学校可实行松散型、紧密型或实质性的合作,在教育管理、教学研究、教师使用、学生培养等方面进行交流与合作。鼓励市外学校来我市办学,鼓励我市学校到市外办分校或办连锁校。
(五)始终坚持把调整作为主线,在推进新增教育资源和利用闲置资源的结合上求得新的突破
目前,教育资源一方面严重不足,一方面闲置浪费。这个问题必须下决心加以解决。教育投入要用在最急需的地方,闲置的资源要重新使用起来,关键在抓好学校的规划、布局的调整和资源的整合优化。
要加大教育投入的力度。征足、用好教育地方附加费、人民教育基金、城市教育费附加,出台企业职业教育和培训经费统筹办法。2006年,全市国拨教育经费要达到14亿元,征收城市教育费附加6500万元,征收教育地方附加费和人民教育基金3200万元。加大教育审计与监督力度,确保教育经费合理有效使用。学杂费县(市、区)统一管理要落到实处,严禁挤占、挪用。
要加大中小学布局调整力度。以县域为整体,适应城镇化建设的要求,引导优质教育资源向县城和中心集镇集中,以建好乡镇中心校为重点,搞好定点学校的建设,积极推广射阳县小学寄宿制的做法。因布局调整而闲置的教育资产,要通过出售、租赁、置换、办素质教育基地等办法加以盘活。要着力巩固危房改造成果,消除低标准校舍和今年新增危房,抓好危房拆除后的新建工作,保证建设质量。各地要多渠道筹措资金,大力实施农村中小学新课桌、新板凳、新讲台、电灯亮“三新一亮”工程。年内要召开学校布局调整暨“三新一亮”工作现场会,落实措施,确保达到省厅要求。
要加大中等职业教育资源的整合力度。中等职业学校要打破地区、部门、行业的界限,实行联合、兼并、重组,走集团化办学之路。XX卫校、XX纺校、XX轻工业学校、XX农校、XX师范学校、阜宁师范学校等学校,要想尽一切办法打通关节,单独或联合升格举办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依据市场需求,积极调整和改革中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发展市场前景好的专业,改造传统特色专业,淘汰落后专业。年内,全市建成8—10个省级重点专业,10—15个市级重点专业。今年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大力培植汽车、轻纺、机械、电力、化工、食品饲料等支柱产业。这些应该是我市职教为地方培养人才的方向,应主动接轨,适时调整,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尽可能多的服务。
四、强化责任,求真务实,大力提高领导教育工作的水平
教育已从经济社会的边缘走到了中心,全党关心、全民关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承担着管理教育和教书育人的重任一定要以较高的政治素质和政策水平,以求真务实和开拓进取的工作作风,去领导和组织教育工作。
(一)总揽全局,抓大事、抓难点
教育工作涉及面广、任务繁重,作为教育行政领导干部一定要着眼于全局,善于思考宏观性、战略性问题,善于在诸多复杂的工作中找到重点和难点,善于打基础、挖潜力、抓落实。每年干几件对全局有重大影响的大事,每年做几件惠及全社会和广大师生的实事。
一要抓规划制定。各地、各学校要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按照我市和本县(市、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重新调整 “十五” 教育发展规划,勾画到2020年的教育发展蓝图,并明确每个阶段的工作任务和工作重点。各县(市、区)在制定教育发展规划时,要把新体制、新机制的建立、教育投入的增长、学校布局的调整、教师的培养引进、教育发展水平等重要方面纳入规划内容,各级各类学校要重点研究办学体制、管理体制、规模的定位、办学模式的确立、教师结构的调整、教学质量的提高等问题。适当时候将召开一次教育改革发展务虚会,对各县(市、区)和市直各学校的发展规划进行一次过堂。
二抓队伍建设。教育办得好不好,学校办得如何,关键在队伍。各级教育行政干部要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和党的十六大精神,进一步提高政治业务素质,注重业务研究,大胆进行实践,增强工作的原则性、预见性、科学性和创造性。加大市、县(市、区)教育局机关工作人员的交流、轮岗、竞聘和考核力度,试行末位待岗和诫免谈话制度,鼓励和支持有培养前途的机关工作人员到基层和学校任职或挂职锻炼。要继续搞好校长任职培训和提高培训,拓宽校长选拔渠道,改善校长队伍结构,把年富力强、政治素质好、业务水平高的同志选拔到学校领导岗位。实行校长任期目标制和任职交流制。要认真贯彻落实江泽民同志北师大百年校庆讲话对教师提出的“二十四字”要求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进一步增强广大教师爱岗敬业、廉洁从教的意识,全面提高各级各类学校教师的师德水平。进一步重视教师的培养培训工作,开展“教师教育创新年”活动,进一步提高师范教育质量和教师的学历层次。今年,全市初中教师中具有本科学历的比例要达20%,小学、幼儿园教师中具有专科以上学历的比例要分别达36%、28%,中等职校专业课教师参加“四新”培训的比例达15%以上。100名左右的教师攻读教育硕士。
三抓督导评估。督导评估是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杠杆,要进一步发挥其重要作用,并使其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市和各县(市、区)教育督查工作要围绕工作重点,今年要突出开展几次专项督查。一是对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到位情况和市职教会落实情况再进行一次督查;二是对各类教育的常规管理和基础工作进行一次综合性督查;三是对各地布局调整和“三新一亮”工作进行一次督查。四是对师资队伍建设特别是师德教育方面的情况进行一次督查。年内,提请市政府召开全市教育督导工作会议,出台《XX市教育督导规定》。要深化教育教学评估制度和指标体系的改革,统筹规划评估项目,改革评估手段和方式方法,研究建立与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相适应的对政府和教育部门、对学校、对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体系。
(二)重抓本级,提高市直学校发展水平
随着百万人口大城市的建设,市区教育不仅要上规模,更要上水平、上质量。从现在起,我们要下决心首先把市直学校建设好,以此推动市区、带动全市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要通过几年的努力,使市直学校达到 “ 五个一流 ”,即:布局合理、设施先进,教育现代化水平一流;管理科学、办学规范,依法治教水平一流;规模适度、内涵发展,办学效益一流;师资过硬、特色明显,教育教学质量一流;开拓创新、模式多样,改革开放程度一流。为此,着力抓好以下重点工作:一要搞好盐中、市一小南校区建设,把两校南校区建成全市教育现代化的样板校。在搞好设施建设的同时,推进办学体制、管理体制和办学模式的改革,吸纳优秀教师和管理人才,创造优质的教育教学质量。二要继续强化盐中北校区、田家炳中学、明达中学的建设,逐步缩小或分离其初中,进一步放大优质高中教育资源,努力满足市区群众的需求。三要优化市区中等职业教育和师范教育的资源,调高其办学层次,调大其办学规模,调强其所设专业,调优其教育质量。四要促进一般学校快速发展,制定和落实倾斜政策,集中人力、财力和物力,分期分批办好一般学校,激活办学生机与活力。五要协调市区各类教育的发展,规范和支持民办学校的发展。市教育局及其直属事业单位,要把市直学校视为自己的“责任田”,视为全市的 “试验点”、“样板区”,切实做好指导、服务工作。市教育局班子成员要建立挂钩联系制度,每人挂钩联系1—2所市直学校,每年一到两次专题会办市直学校改革发展问题,各职能处室和直属事业单位要定期与有关学校一起探讨发展问题,解决工作困难。市直各学校要振奋精神,凝心聚力,立足实际,放眼未来,积极挖掘潜力,不断深化改革,狠抓教学质量,市内树形象,市外树品牌,不断增强办学实力,提升办学水平。
(三)改进作风,提高服务水平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把切实改进作风作为推进教育工作的关键来抓。要切实改进思想作风。市、县(市、区)两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开展学习型和服务型机关创建活动。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大兴学习之风,继续抓好十六大精神的学习和贯彻,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市广大教育工作者头脑,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化为我们的工作动力;要认真学习教育法律法规和教育管理理论,学习国内外先进经验,增强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要切实改进工作作风。教育行政部门要转变工作职能,侧重于抓规划、抓研究、抓指导、抓协调、抓督查,充分调动基层的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学校办学的的积极性,要为学校提供尽可能多的自主发展、自主改革、自主创新、自主提高、自主完善的余地和空间。要继续推行教育行政工作服务承诺制,杜绝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现象,规范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看一个单位、一个处室的工作做得如何,不是看他汇报得如何,也不只是看他在本系统得了多少奖,关键是要看基层、学校对他的评价如何,满意程度如何,千奖万奖最好是看基层、学校对他如何夸奖。要切实改进文风会风。大力精简会议,提倡开短会,可开可不开的会坚决不开,能合并起来开的坚决合并起来开,不解决问题的会议坚决不要开;减少文件,避免多头发文和重复发文。要切实改进行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大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力度,对市直教育系统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勤政廉政情况进行公开评议,认真开展教育执法监察工作,继续在全市教育系统实行政务公开、校务公开,进一步规范学校收费行为。继续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新闻记者、离退休干部、学生家长代表等为教育行风监督员,开展相关活动。要认真做好教育系统党的建设、老干部、工会、团委和关心下一代的工作。原创文章,尽在文秘知音www.xiexiebang.com网。
(四)维护教育秩序,抓好稳定工作
教育热点难点问题比较多,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把保秩序、保稳定摆上突出位置,常抓不懈。要认真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在稳定的前提下抓改革、抓发展,以改革促发展,以发展保稳定。要认真研究解决社会和群众比较关心的共性问题,招生、收费等重要政策的出台要积极慎重,必要时可举行听证会。要高度重视教育宣传工作,以正确的舆论和信息引导社会。认真接受人大的依法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和社会各界的监督,办理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沟通和交流,赢得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良好环境。认真做好群众来信来访的处理和接待工作。做好农村教师的工资发放工作,强化教师岗位意识、责任意识,教育广大教师千万不能因为自己一时利益的受损而影响和损害学生的利益。要树立安全至上和健康第一思想,强化安全防范意识,硬化安全工作措施,杜绝重大安全事故发生。
同志们,“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教育改革和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转型期,在迈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教育面临的任务光荣而艰巨,前景光辉而灿烂。让我们在十六大精神指引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贯彻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艰苦奋斗、创新创业、团结拼搏、进位争先,为共同开创我市教育工作的新局面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