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术语

时间:2019-05-13 18:54: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有机化学术语》,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有机化学术语》。

第一篇:有机化学术语

1.有机化合物的官能团和重要的基团 官能团 functional group 双键 double bond 三键 triple bond 烃基 hydroxy group 琉基 mercapto 硫轻基 sulfhydryl group 羰基 carbonyl group 氨基 amino group 亚氨基 imino group 硝基 nitro group 亚硝基 nitroso group 氰基 cyano group 羧基 carboxyl group 磺基 sulpho group 烷基 alkyl group 苯基 phenyl group 卡基 benzyl group 芳基 aryl group 烯基 allyl group 烷氧基 alkoxyl group 酰基 acyl group 活性亚甲基 active methylene group

2.有机化合物的类型 烃 hydrocarbon 石蜡 paraffin 脂肪烃 aliphatic hydrocarbon 烷烃 alkane 烯烃 alkene 炔烃 alkyne 共扼二烯烃 conjugated diene 脂环烃 alicyclic hydrocarbon 螺环化合物 spiro compound 桥环化合物 bridged ring compound 芳烃 aromatic hydrocarbon 非苯芳烃 nonbenzenoid aromatic hydrocarbon 稠环芳烃 condensed aromatics 卤代烃 halohydrocarbon

醇 alcohol 酚 phenol 醚 ether 环氧化合物 epoxide 冠醚 crown ether 硫醇 thiol 硫酚 thiophenol 硫醚 sulfide 二硫化物 disulfide

亚磺酸 sulfinic acid 磺酸 sulfonic acid 亚砜 sulfoxide 砜 sulfone

醛 aldehyde 酮 ketone 半缩醛 hemiacetaI 半缩酮 hemiketal 缩醛 acetal 缩酮 ketal 西佛碱 shiff's base 肟 oxime 腙 hydrozone 缩氨脲 semicarbazone α,β-不饱和酮α,β--unsaturated ketone 醌 quinone 羧酸 carboxylic acid 酰卤 acid halide

酸酐 acid anhydride 酯 ester 酰胺 amide 內酯 lactone 内酰胺 lactam 月青 nitrile 取代酸 substituted acid 羟基酸 hydroxy acid 醇酸 alcoholic acid 酚酸 phenolic acid 酮酸 keto acid

B-酮酸酯 B-ketone ester 乙酰乙酸乙醋 ethyl acetoacetate 亚硝基化合物 nitroso compound 硝基化合物 njtro compound 亚胺 imine 胺 amine 伯胺 primary amine 仲胺 secondary amine 叔胺 tertiary amine 季铵盐 quaternary ammonium salt 季铵碱 quaternary ammonium hydroxide 重氮盐 diazonium salt 偶氮化合物 azo compound 胍 guanidine 氨基酸 amino acid

磷 phosphine 磷酸酯 phosphate 亚磷酸酯 phosphite 膦酸酯 phosphonate 膦酸 phosphonic acid

3.杂环化合物 吡咯 pyrrol 呋喃 furane 噻吩 thiophone 吲哚 indole 卟吩 porphine 咪唑 imidazole 噻唑 thioazole 吡啶 pyridine 喹啉 quinoline 异喹啉 isoquinoline 吡喃鎓盐 pyrylium salts 黄酮 flavone 嘧啶 pirimidine 嘌呤 purine

4.有机天然产物 肽 peptide 多肽 polypeptide

核酸 nucleic acid 核苷 nucleoside 核苷酸 nucleotide

生物碱 alkaloid

碳水化合物 carbohydrate 单糖 monosaccharide 醛糖 aldoses 酮糖 ketoses D-核糖 ribose D-2-脱氧核糖 deoxyribose 葡萄糖 glucose 果糖 fructose 糖脎 osazone 糖苷 glucoside 低聚糖 oligosaccharide 麦芽糖 maltose 蔗糖 sucrose

纤维二糖 cellobiose 环糊精 cyclodextrin 多糖 polysaccharide 淀粉 starch 纤维素 cellulose

类脂 lipid 萜类化合物 terpenoid 甾族化合物 steroid 脂肪 fat 油 oil 脂肪酸 fatty acid 甘油三羧酸酯 triglyceride 磷脂 phospholipid 磷脂酸 phosphalidic acid 蜡 wax

5.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理论 价键理论 valence-bond theory 分子轨道理论 molecular orbital theory 共振论 resonance theory 凯库勒式 Kekule formula 路易斯式 Lewis formula

σ键 σ bond π键 π bond

键能 bond energy 键角 bond angle 键长 bond Iength 成键轨道 bonding orbital 反键轨道 antibonding orbital

最高已占轨道 HOMO highest occupied molecular orbital 最低末占轨道 LUMO lowest unoccupied molecular orbital 诱导效应 inductive effect 共轭效应 conjugated effect

π,π-共轭 π,π-conjugation p,π-共轭 p,π-conjugation

超共轭作用 hyperconjugation 离域能 delocalization energy 共振能 resonance energy 给电子基团 electron donating group 吸电子基团 electron withdrawing group 芳性 aromaticity 休克尔规律 Huckel's rule 两性离子 Zwitterion

6.有机化学中的同分异构

异构体 isomer

构造 constitution 构型 configuration 构象 conformation

构造异构 constitutional isomerism 立体异构 stereo isomerism 构型异构 configurational isomerism 顺反异构 cis-trans isomerism

次序规则 sequence ruIe

同侧 Zugammen Z 异侧 Entgegen E 顺式 cis 反式 trans

对映异构 enantiomerism = 光学异构

旋光异构 optical isomerism 旋光性 optical activity 旋光度 optical rotation 比旋光度 specific rotation

对称面 plane of symmetry 对称中心 center of symmetry 对称轴 axis of symmetry

手性 chirality 手性分子 chiral molecules 对映异构体,对映体 enantiomer 非对映体 diastereomer

外消旋体 raceme 左旋体 leveisomer 右旋体 dextroisomer 内消旋体 mesomer

费歇尔投影式 Fischer projection

相对构型 relative configuration 绝对构型 absolute configuration R-构型 R-configuration S-构型 S-configuration

赤式 erythro 苏式 threo

外消旋化 racemization 拆分 resolution

光学纯度 Optical Purity 对映体过量百分数 enantiomeric excess

立体专一性反应 stereospecific reaction 立体选择性反应 stereoselective reaction

不对称合成 asymmetric synthesis

构象异构 conformational isomerism

构象分析 conformational analysis 锯架式 perspective formula 纽曼投影式 Newman projection formula

椅式 chair form 船式 boat form

直立键 a键 axial bond平伏键 e键 equatorial bond

互变异构 tautomerism

酮式 keto-form 烯醇式 enol-form

差向异构化 epimerization 变旋现象 mutamerism

哈武斯式 Haworth form

7.有机反应的名称

取代反应 substitution reaction 加成反应 addition reaction

马尔科夫尼可夫规律 Markovnikov rule 共轭加成 conjugate addition

消去反应 elemination reaction

查依采夫规律 Saytzeff rule 霍夫曼规律 Hofmann rule

硼氢化反应 hydroboration

催化加氢 catalytic hydrogenation 聚合反应 polymerization 单体 monomer 聚合物 polymer

硝化反应 nitration 卤化反应 halogenation 磺化反应 sulfonation 烷基化反应 alkylation 酰基化反应 acylation

酯化反应 esterification 酯交换反应 transesterification 脱羧反应 decarboxylation 氯甲基化反应 chloromethylation

傅列德尔-克拉夫茨反应 Friedel-Crafts reaction

格利雅反应 Grignard reaction

格利雅试剂(格氏试剂)Grignard reagent

赖默-梯曼反应 Reimer-Tiemann reaction 卤仿反应 haloform reaction

水解反应 hydrolysis reaction 醇解反应 alcoholysis reaction 氨解反应 ammonolysisi reaction

皂化 saponification 插烯作用 vinylogy

缩合 condensation 克莱森缩合 Claisen condensation 安息香缩合 benzoin condensation 羟醛缩合 aldol condensation

列弗尔马茨基反应 Reformatsky reaction 迈克尔反应 Michael reaction 诺文格尔反应 Knoevenagel reaction 加布里反应 Gabriel reaction

乙酰乙酸乙酯合成法 acetoacetic ester synthesis 丙二酸酯合成法 malonic ester synthesis 威廉逊合成法 William Son synthesis

海森堡试验 Hinsberg test

重氮化反应 diazotization reaction 偶联反应 coupling reaction 脱氨基反应 deamination reaction 维悌希反应 Wittig reaction

氧化反应 oxidation reaction 还原反应 reduction reaction 周环反应 pericyclic reaction 环加成反应 cycloaddition reaction 电环化反应 electrocyclic reaction 坎尼扎罗反应 Cannizzaro reaction 齐齐巴宾反应 Chichibabin reaction 狄尔斯-阿德尔反应 Diels-alder reaction

斐林试剂 Fehling reagent 托伦试剂 Tollens reagent

沃克还原 Wolff-Kishner reduction 罗森蒙德还原 Rosenmund reduction 克莱门森还原 Clemmenson reduction

考普重排 Cope rearrangement 霍夫曼重排 Hofmann rearrangement 嚬哪醇重排 pinacol rearrangement 弗里茨重排 Fries rearrangement 克莱森重排 Claisen rearrangement

二烯体 diene 亲二烯体 dienophile

分子轨道对称守恒原理 conversation of orbital symmetry

8.有机反应机理 均裂 homolytic 异裂 heterolytic 活性中间体 active intermediate

碳正离子 carbocation 碳负离子 carbanion 烯醇负离子 enolate anion

自由基,游离基 free radical 卡宾,碳烯 carbene 氮烯 nitrene

速度决定步骤 rate-determining step 哈蒙特假定 Hammond postulate 能线图 energy profile 过渡状态 transition state 邻基参与 neighboring group participation

动力学控制 kinetic control 热力学控制 thermodynamic control 离去基团 leaving group 底物 substrate 亲电试剂 electrofphile 亲核试剂 nucleophile 亲电加成反应 electrophilic addition 亲电取代反应 electrophilic substitution

定位规律 orientation rule 亲核取代反应 nucleophilic substitution

SN2 反应机理 SN2 reaction mechanism SN1 反应机理 SN1 reaction mechanism

瓦尔登转化 Walden inversion

亲核加成反应 nucleophilic addition 亲核加成-消去反应 nucleophilic addition-elimination reaction

消去反应机理 elimination reaction mechanism

E1 反应机理 E1 reaction mechanism E2 反应机理 E2 reaction mechanism

反式消去 anti elimination 重排反应机理 rearrangement reaction mechanism

自由基反应 free radical reaction

链引发 chain initation 链增长 chain propagation 链终止 chain termination

9.有机化合物的光谱

红外光谱 IR Infrared spectra 傅立叶变换 Fourier Transform 指纹区 finger print region 吸收频率 absorption frequency 紫外光谱 UV Ultraviolet spectra 电子跃迁 elctronic transition 吸光度 absorbance 摩尔消光系数 molar extinction coefficient 发色团 chromophore 助色团 auxochrome 核磁共振 NMR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1HNMR 谱 1HNMR spectra 13CNMR 谱 13CNMR spectra

屏蔽效应 shielding effect 化学位移 chemical shift

自旋偶合 spin-spin coupling 自旋裂分 spin-spin splitting 偶合常数 coupling constant

质子去偶 proton spin decoupling 质子偏共振去偶 proton off-resonance decoupling

质谱 Mass Spectra(MS)

电子流轰击 election impact(EI)快原子轰击 fast atom bombarment(FAB)

分子离子峰 molecular ion peak 同位素峰 isotopic peak 基峰 base peak

质荷比(m/z)mass-to-charge ratio

10.分子间作用力

氢键 hydrogen bond

色散力 dispersion force 范德华力 Van Der Waals force 偶极-偶极作用力 dipole-dipole interraction force

11.物理性质

熔点 melting point 沸点 boiling point 密度 density 溶解度 solubility 偶极矩 dipole moment

12.有机化合物的酸碱性 酸性 acidity 碱性 basicity

第二篇:有机化学

一般进行三轮复习,时间从7月到次年1月。根据不同情况可以走四轮甚至更多轮次,或安排更多时间。但建议第一轮复习花的时间稍多一些,第三轮复习控制在一个月左右。第一轮复习:夯实基础,构建知识网络。7~9月把教材看完至少一遍。

第二轮复习:大量做题,提高解题能力。10~11月做真题及对应学校的相关复习资料。最迟可以到12月中旬。

第三轮复习:最后冲刺,回顾基础内容。12~1月。以回顾基础知识为主,不要做太难的题目。

留出近两年真题,每轮复习结束后作为自测并评分。

三、第一轮复习:“珍珠项链”式复习法

复习与上新课不同。上新课重在打基础,复习则着重串连整合。并且经过一、二年级的学习,有机化学的基本知识我们都已经掌握,即使有所遗忘也能很快拣起。所以读书不要死抠,要先观大略,后抓细节。

有机化学知识体系虽然零碎,但还是有纵横两条主线可以掌握的。首先构建两条主线,然后把大大小小的知识点串到线上,一条“珍珠项链”就串成了!这就是“珍珠项链”式复习策略。

两条主线是:1.化合物知识体系;2.有机理论体系。

化合物知识体系:绝大多数的有机化学教材都是按照有机化合物分类的顺序编排的,这个顺序往往也是相关基团命名前后的顺序。

烃(烷、烯、炔与二烯、芳香、非芳香环烃)。

卤代烃。

醇、酚、醚、环氧化合物。

醛、酮。

羧酸及其衍生物。

含氮化合物(胺、腈、重氮)。

杂环。

生命物质[糖、氨基酸、蛋白质、核(苷)酸、脂肪]

萜与甾体

金属有机配合物。

我们需要明确:何种物质有何种结构、如何命名、什么理化性质、如何制备、如何应用,熟记每一个涉及到的人名反应!

有机理论体系:

基础理论(一般是绪论一章提及的,来自无机和物化的理论)。

立体化学及立体反应。

亲电反应(加成、取代)。

亲核反应(加成、取代)。

消除反应。

碳正离子反应、重排。

碳负离子反应、“三乙”的应用。

周环反应。

有机解谱方法与策略。

我们需要明确:每种反应的基本机理,何种物质可以进行该种反应,有没有例外。抓住这两条主线,就等于抓住了有机化学的命门!第一轮复习就是沿着这两条主线,扎扎实实地搭建好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框架,串出我们的“珍珠项链”。

具体的策略是跟着教材走,每章以小标题为单位阅读。看到小标题时先回顾一下过去所学内容,如果没忘,对应的内容略读,如果已经忘记或者这部分内容基本没学过,那就细细阅读,一字不漏。

读书的时候注意作提纲挈领式的读书笔记,总结该章纲要即可,但是建议一些重要的教材原文抄一遍以加深印象,这用来对付可能出现的简答题。

读完一个小标题后回顾。读完一节后回顾。读完一章后更要回顾。

读完一个小标题后回顾。读完一节后回顾。读完一章后更要回顾。

有机化学与其他化学学科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巨量的人名反应以及繁杂的反应机理。人名反应没什么好说的,见一个记一个,要做到见到反应名称就能写出反应式,看到反应式就能知道反应名称。建议把每个人名反应的机理了解一下,不仅要知道“是什么”,还要知道“为什么”,理解来龙去脉,可以帮助你更好地记忆,可以参考本文第一部分提到的那本《有机人名反应及机理》。不要把有机化学复习完了见到Reformatsky(瑞福马茨基)反应还来个“重新格式化天空”,那就被行家笑话了。

反应机理则比较简单,有机教材上给出机理的反应就那点,掌握亲电、亲核、重排、缩合基本就一切搞定。需要熟悉各类反应的表现形式,代表物质、反应特征。重现率较高的知识点有亲核取代与消除的竞争、碳正离子重排(含频哪醇重排)、羟醛缩合。

另外,强烈建议在复习完每章后把本章给出的人名反应以及介绍的反应机理列在读书笔记后面!这样帮助你更好地牢记它们。

读完书以后立马做题!就做教材章后习题以及配套习题集上的题目。这些题目形式一定与真题大相径庭,没关系,这是给你打基础的必需步骤。只有通过这个步骤,你才能巩固知识,并且发现读书过程中的漏洞所在。

做完题以后对照答案订正,每一道题都要分析错因:

如果知识点没学透,回去再好好把把教材对应章节详细啃啃,假如教材写得也不详细,就把本文开头提到的四本Boss级教材翻出来查查。总有一本书上有你需要的内容。如果是因为粗心大意,那就好好反醒。

如果是题目本身太难,那就注意总结思路与解题技巧,最好把它抄到错题本上。

这样一道题一道题地练下去,你对基本知识点的掌握就越来越熟练了!

第一轮复习结束时,我们至少应该具有两个成果。

提纲挈领式的读书笔记。

错题本,或者从做题中总结到的解题技巧。

留着它们,以后还有大用处!

第一轮自测,看看你能考多少?考不高也没关系,因为你锻炼的是基础而不是能力,而考研真题中能力题比例不低。但如果你能拿到60~75%的分数,证明你的复习效果显著。

既然效果显著,那就开始第二轮复习吧!

四、第二轮复习:强调综合运用的专题复习

是否在上一轮自测中感到总是力不从心?那是因为你遇上了学科内综合题,尤其是全面综合考查化合物性质与反应的推断、合成题。

本轮复习不再按教材顺序复习,而是按专题顺序。重点训练跨章节综合题,尤其是推断与合成。

第二轮复习的参考书在市面上一般都有卖,其特点是彻底打乱教材顺序,按专题顺序(基础概念、综合命名、有机化合物基本性质与反应、结构推断、反应机理、合成技巧)编写,每个专题包含综合讲解、例题与习题等内容。习题以学科内综合型居多。考生只需按步就班地把每一个专题读通,例习题做好吃透即可。有不懂的内容一律查教材,参考书与教材冲突的地方一律以教材为准,因为命题老师是以教材为依据命题。

看书的时候要着重前后联系。尽管复习参考书已经重组了教材章节顺序,但综合程度还是不够,除了进行专题内的纵向联系以外,还要进行专题之间的横向联系,下面两项是重点中的重点:(1)牵涉多种碳架结构(顺、反、R、S……)与官能团的复杂有机物命名及表现出的化学性质,(2)不同类别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换。

与有机合成、有机推断有关的参考书我们可以看了。可以拿出一定时间全面阅读,也可以重点读部分章节,其余泛泛而过。这些书一定要看,做适宜的读书笔记!它们对我们提高分数有巨大的帮助!

历年真题在本轮复习派上了用场,开始做吧!首先确定有机化学是上午还是下午考,然后专在上午或下午做真题,每次掐准秒表,在规定时间内把一份试卷做完,再按照参考答案评分,看自己能得多少分。对于错题的处理同第一轮复习。

不仅要做报考院校的真题,外校的真题也可拿来练手,最好选北大、清华、复旦、中科院、中科大等名校(所)化学专业的题目,因为这类习题水平高而且没有专业侧重点。假如你考农学(中国农业大学)却去做药学(中国药科大学)的习题,专业侧重点的不同会使你做无用功!

就这样做到11月底(最晚不超过12月中旬),相信你解题的能力有了极大提高,第二轮复习自测,分数一定不比第一轮低,信心只会比第一轮更充足!

五、第三轮复习:回顾与总结

第三轮复习就不要再做大量试题。本轮复习的任务是:

查漏补缺。阅读第一轮复习时写下的读书笔记,尽力回顾每一个知识点,包括它的内涵与外延、常考题型、考试中的常用技巧。经过两轮复习的残酷磨练,相信你总结回顾起来毫不费力。

回顾试题。回顾做过的每一道错题、每一张真题试卷。确保85%以上的题目已经掌握,下次不再做错。确保已经适应了试卷结构和考试时间,能够把握做题节奏,在规定时间内得到最高的分数。

这个时候也可以做一些真题练练手,但不必过分纠缠于难题和分数,更不要因为一两道题做不出来而懊恼。因为你离上考场还有一步之遥,而许多竞争对手往往就是这一步没有跨出去,最终倒在了考场之前。走到这里不容易,所以一定要坚持!

考试前夜再回顾一下你的读书笔记,如果太多看不过来就改看教材目录。尽可能地把知识点回忆起来,第二天你就可以放心大胆地走进考场了!

七、结语

有机化学不难,有机考研复习不难。正如古人所说,狭路相逢勇者胜,那么,即将或已经踏上考研征途的朋友们,让我们全力以赴,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有机化学的考研复习,信心满满地走向考场吧!

最后,祝每一位考研斗士复习顺利、金榜题名!

第三篇:金属有机化学(本站推荐)

金属有机化学浅析

金属有机化学和配位化学分别是从有机化学和无机化学两个领域中发展起来而又密切联系的学科, 目前已汇成一股洪流, 成为近代化学前沿领域之一。它的发展打破了传统的有机化学和无机化学的界限, 金属有机化学已成为有机化学中主流之一, 它的发展又与理论化学、合成化学、催化、结构化学、生物无机化学、高分子科学等交织在一起。

什么是金属有机化合物? 凡是化合物中含有碳-金属键的都是金属有机化合物。不言而喻, 根据我国化学名词命名法, 凡有金字偏旁的元素与碳成键的化合物, 当然属于金属有机, 而有石字偏旁的元素(类金属)如硼、硅、砷与碳成键的化合物, 根据《ComPrehensive Organometallic Chemistry》一书, 亦搜罗在内。于是出现了另一种归类方法, 一个新名称,把周期表中第13 族所有元素, 第14 族碳以下的元素, 第15 族氮以下的元素, 第16 族氧以下的元素与碳成键的化合物的化学, 称之为杂原子化学(Hetoroaotm Chemstry), 并将出一种国际性期刊《Heteroatom Chemstry》, 于1990年问世。

1.金属有机化合物发展历史

金属有机化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青的学科.说它古老, 可以追溯到1827 年丹麦的蔡斯(Zeise)合成了K[PtCl3(C3H4)]的时候, 就已经有了金属有机化合物.说它年青, 是由于金属有机化合物虽然合成出来很早, 但是对它们的详细研究却进展非常迟缓.因为金属-碳键化合物大多很不稳定, 遇空气和水气就分解, 有的只能在低温下存在.金属-碳键化合物中的金属-碳π-键是一种特殊的键型, 一般的有机化合物中没有这样的键, 因此对它一直没有了解, 上面提到的蔡斯盐K[PtCl3(C3H4)]于1827年合成出来以后, 宜到本世纪的五十年代对它们的结构才真正了解.由于上述原因, 金属有机化合物没有引起化学家们的足够注意.本世纪的五十年代初, 美国的基利(Kealy)和波桑(Pauson)合成了二茂铁, 跟着威尔金森(Wilkinson)和西德的菲舍尔(Fischer)分别测定了它的结构, 由 于它具有特殊的结构和特殊的稳定性, 引起了化学家们的极大兴趣.就在差不多时候, 西德的齐格勒(Ziegler)和愈大利的纳塔(Natta)发现了烯烃定向聚合催化剂, 使原来必须使用高压才能得到的、并且性能较差的聚合物, 可以在接近常压的条件下, 得到性能较好的聚合物.这类催化剂的发现, 不但使得石油工业上没有什么用处的丙烯成了很有用的东西, 而且得到的聚合物具有非常好的性能.齐格勒-纳塔催化剂有二种组份, 一种是烷基铝, 另一种是某种过渡金属无机物, 虽然这种催化剂的催化机理还没有彻底搞清, 但学者们一致的意见是,上述二组份之间先进行反应, 生成不稳定的过渡金属烷基化合物, 这种不稳定的化合物正是具有催化活性的东西.金属有机化合物大多很不稳定, 过去一直认为这是阻碍金属有机化学发展的一大因素, 现在才认识到, 这种不稳定性,是作为催化剂的一种很重要的性质.由于二茂铁的特殊结构和特殊性质, 以及齐格勒-纳塔催化剂对工业的特殊贡献, 使得金属有机化合物受到极大的重视, 在很短的时间内, 新的化合物、新的合成方法和新的应用大量出现.从这时起, 金属有机化学才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因此曾有人建议, 将合成二茂铁的19 51 年作为金属有机化学元年。

在这10 0年中金属有机在合成中的应用方面有: 有机锌(二烷基锌和Ror matsky反应),有机钠(Wurtz反应、Wurtz-Fittig反应), 有机镁(Grignard反应), 有机理, 有机铜(Sandmeyer、Gattermann、Ullmann反应), RePPe合成, PdCl2(CH2= CH2)水合为乙醛。在材料医药方面有: 四乙基铅应用为石油添加剂, 有机锡应用为聚氧乙烯的稳定剂, 有机砷作为医药和农药的应用.2.金属有机化合物分类

2.1 金属有机化学的理论研究-新结构新理论的提出及反应机理研究 50 年代后新结构如缺电子桥式三中心键、夹心结构、过渡金属π-络合物、卡宾和卡拜-过渡金属络合物、瞬变型分子结构(fluxional Molecule)、金属杂环(me tallocycle)等型结构的发现和提出, 都推动了金属有机化学的发展。

最近发现, 稀有气体Ar,Kr,Xe等也能和过渡金属形成络合物:M(CO)6 X

M = Cr , Mo , W

X = Ar , Kr , Xe

1984年, Lee和Martin [1]第一次报道了配位数为5 和6的超价硼(Supervalent boron)化合物(I)和(Ⅱ)的合成, 它们可以通过11BNM R数据与4 配位化合物(Ⅲ)对照加以识别[2]。1987年, 美国化学家O ’Connor 和研究生LinPu[3]首次合成了稳定的金属环状卡宾络合物,Delaware大学结晶化学家Rhe ingold 测定了这个化合物的结构。IR,NMR, ESR, X-射线衍射, EXAFS,ESCA 等都在结构测定中起了重要作用。

70年代起,Hoffmann[4]等使用碎片分子轨道近似(fragment molecular orbitalapproach)提出了等瓣相似(isolobal analogy)原理, 从而沟通了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两大领域。这个理论模型和研究成果被认为是化学结构发展过程的里程碑, 它加强了实验化学家的预见性, 对新分子的设计和合成很有指导作用。对金属有机反应机理的研究也得到逐步深入。目前金属有机反应已可归纳为下列基元反应: 1)反应物在金属上的络合配位, 2)氧化加成反应(逆反应为还原消除反应), 3)插入反应(逆反应为庄消除反应), 4)σ-π: 重排反应。.2 金属有机化学的应用研究

近30 年来, 估计至少有50 % 的有机合成新方法是用金属有机试剂或催化剂来完成的[5]。金属有机化合物应用于有机合成中, 导致了金属有机新反应及立体专一性反应的不断发现。如应用过渡金属催化剂使异戊二烯按头尾有规则地连接起来合成花类化合物, 是很有希望的一条途径, 已有人合成了香茅醇(citronellol).生物体内的反应, 都是通过酶的作用进行的, 由于酶是手征性分子, 因而催化反应得到的都是光学活性产物。利用这一原理, 在一些过渡金属均相催化剂中, 当具有手征性的配位体时, 这种催化剂即能催化立体专一的反应, 得到光学活性纯度较高的产物。如应用Rhclcl3(L为不对称麟配位体)作为催化剂, 美国的Monsanto公司以取代肉桂酸为原料生产出治疗帕金森病的药物L-Dopa及某些D-氨基酸[6].金属有机化合物在工业上也得到广泛应用。如有机铅用作汽油抗震剂, 有机硅用作有机硅树脂, 有机锡用作聚氯乙烯的稳定剂及聚烯烃、橡胶的防老剂等;有机汞用作杀菌剂和防霉剂, 三乙基硼用作海水表面油污的引火剂, 某些硼同位素化合物正在试验作治疗脑肿瘤之用.有机锰化合物CH3 C5H4M n(C O)3对四乙基铅的抗震有增效作用;铂络合物及某些钦、钒、铂的环戊二烯基化合物据说有抗肿瘤作用,近年来将金属原子引入高分子化合物, 以期获得各种特殊性能材料的研究进展很快, 如二茂铁的聚合物可用作宇宙飞船外壳涂料的添加剂及光敏剂、电子交换树脂、有机半导体, 等等。

3.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应用

下面介绍金属有机化合物在工业、农业、医药、环境卫生等方面的应用。3.1 常见的农用杀虫剂 3.1.1有机磷农药[7-8]

(1).敌白虫是一种高效的杀虫剂, 用于灭蝇及防止菜、茶、桑、烟、果树等作物害虫。

(2).对硫磷, 简称: 1605, 是一种普遍使用的剧毒农药, 它的杀虫效力极强, 应用范围广泛,尚未找到不被其杀害的害虫。

(3)内吸磷, 又叫1059, 是一种防治红蜘蛛特效的杀虫剂, 也用于防治蚜虫等害虫。

(4).乐果, 主要用于防治蔬菜、果树、棉花等害虫。也具有触杀性。(5).稻瘟净, 它是一种有机磷杀菌剂, 能有效防治稻瘟病, 也有一定杀虫效力。

(6).乙烯利, 是一种很好的植物生长调节剂, 广泛用于水果(尤其香蕉)的催熟, 烟叶催黄,促进橡胶树流胶, 促使瓜果早期多开雌花.3.1.2其它金属有机农药

许多金属有机化合物有生物毒性, 因此广泛应用于农药。

(1)代森锌, 广泛用于防治各种麦的锈病, 马铃薯晚疫病, 黄瓜霜病及蔬菜病害。

(2)西力生和赛力散 , 它们都是有机汞化合物, 用于拌种消毒防治各种病菌.3.2环境卫生杀虫剂

3.2.1敌敌畏, 简称DDVP,它的杀虫效力大于敌百虫,适合于在室内及对蔬菜、茶树使用, 但易水解失效。

3.2.2 马拉松, 又叫马拉硫磷或4049, 它用于防治蜡和其他果蔬害虫, 也可防治蚊、蝇、臭虫等,是优良的触杀剂。

上述杀虫剂对昆虫和高等动物都有很大毒性, 但在哺乳动物体内迅速分解, 失去活性, 毒性较低。不过大量进人体内仍是很危险的, 所以使用时应有预防措施。

3.3医药方面 3.3.1 有机砷药物

如乙酞肿胺, 盐酸氧苯肿等, 主要用于治疗性病, 前者为抗滴虫药, 后者对螺旋体有强力杀灭作用, 多用作治疗梅毒等疾病。

3.3.2有机汞药物

如醋酸苯汞、汞澳红等。醋酸苯汞主要用作防腐剂,汞嗅红俗称红汞, 常用作消毒剂, 它的2 % 水溶液就是我们常用的红药水。

3.3.3有机锑药物

如酒石酸锑钾(又叫吐酒石)主要用于血吸虫病治疗;葡萄糖酸锑钠用于黑热病治疗;抗癌锑(Sb-71)又叫氨三乙酸锑, 用于纤维肉瘤, 胃瘤, 肠癌等治疗。

另外,近年来对有机锡的抗癌活性的研究比较活跃[9-10]。

如用R R’SnO 与R’ ’CO O H 以1 : 2 摩尔比进行反应得一种构型化合物, 这种化合物具有抗癌活性。

如用2一(2’吡啶基)一6甲基并塞哇与二氯化锡(Ⅳ)形成的络合物也具有抗肿瘤的活性。

杨志强等人研究还表明, 亲水性强的化合物和亲油性强的化合物都没有很好的抗癌活性,只有那些介于两者之间的化合物更有希望成为好的抗癌药。而有机配体对化合物的亲水性和活性都有一定的影响, 有机配体对有机锡化合物的抗癌活性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总之有机锡化合物成为抗癌新药前景十分看好。

3.4 金属有机导体、半导体

大多数金属有机化合物都是电绝缘体, 如二茂铁的室温电导率是10-14 欧姆每平方厘米左右。随着“ 有机导体” 研究工作的迅速发展, 也陆续出现了具有较好导电性能的金属有机固体化合物[11]。

如,(Cp2Fe)+(TCNQ)2-的电导率为42-100欧姆每平方厘米.还有其他一些化合物也具有较好的导电性能。导电性有机高分子材料比无机导电材料具有显著的优点: 它比金属导体轻, 它对光、电导有各向异性, 它易于成膜, 加工方便, 它防腐性能好, 它可利用外届条件改变或调节导电体的物理性能, 它还可以合成特种功能的导电性材料。因此它具有广泛的实用价值。比如, 酞葺铜(CuPc)[12]是一种重要有机半导体和光导电体, 它跟其他一些有机物进行化学共混处理后, 能加工成膜, 可以提高聚合物的光导电性能.4.我国金属有机化合物的进展

解放前, 金属有机化学在我国几乎是一个空白的领域, 仅做了些零星的工作[13-16], 如格氏反应的研究, 有机锑、有机汞药物与农药和有机砷药物的制备等。

解放后, 我国的金属有机化学才得以建立和发展, 它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解放后的第一个十年, 当时结合我国国民经济的恢复, 主要在三个方面做了工作。首先是结合消灭血吸虫病的任务, 制备了许多有机锑化合物(包括锑盐)以满足全国临床上的需要,如在1950-1957年间, 先后应用酒石酸锑钾治疗血吸虫病患者76万人, 治愈率达90%;应用葡萄酸锑钠治疗黑热病患者60万人, 永久治愈率达97.4%。为了减低锑制剂的毒性,又合成了一系列新的锑有机化合物。其次, 结合农药开展了对有机磷化合物的研究。1950年,北京农业大学用硫磺、赤磷氯、苯和酒精等合成1605农药, 改良了国际上通用的生产方法, 并于1951年进行了小批量生产。因此,“ 16 0 5 ” 的生产应作为我国研究有机磷化合物的起点。随后, 许多单位开展了有机磷化合物的研究。南开大学结合农业药剂将寻找具有较好生理活性的有机磷化合物为主要研究方向, 并在此基础上, 成立了南开大学元素有机化学研究所。之后, 还开展了有机汞和有机砷化合物的研究, 以乙基氯化汞作为种子杀菌剂, 用于防治棉花的立枯病、红腐病和小麦黑穗病。1958年, 结合萃取剂发展了有机磷化学。第三, 开展了对有机硅化合物的研究。为了满足我国工业发展对新材料的需要, 开展了有机硅单体及聚合物的研究。1953年,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在国内首先使用直接法制备甲基氯硅烷单体, 改革了用格氏反应的传统方法, 推动了有机硅单体工业的发展。沈阳化工研究院扩大生产甲基氯硅烷, 并试制了苯基氯硅烷单体, 奠定了用直接法生产有机硅单体的工业化基础。

第二阶段是从1958年开始, 一些有机化学家开创了有机硼、有机锡等研究领域。有机磷、有机硅等方面也继续向纵深发展。第三阶段是从七十年代后期到现在, 金属有机化合物化学逐渐得到发展, 主要是金属有机化合物的络合催化反应, 化学模拟生物固氮和氢甲酞化等反应, 其次是金属有机试剂, 如有机砷、有机铜、有机硼、有机锆、有机钼和零价钯催化剂等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还开展了过渡金属(如钛、锆)及我国丰产的稀土元素有机络合物研究。

5.金属有机化学的展望

目前, 金属有机化学在已取得辉煌成果的基础上, 正向下列各个方而发展:1.金属有机化学的研究将为解决能源问题作出贡献.2.对于N2 , CO2 , SO2 , RH等小分子的活化问题将继续进行研究, 以寻找新的反应,获得新的原料。3.过渡金属均相催化作为酶催化和多相催化的桥梁, 将更深入地进行研究。4.利用金属有机试剂及均相催化之特点,对专一性有机反应的研究, 将是另一个重要方向。5.金属有机化学本身的研究仍将集中在碳-金属键方面。

由于金属种类繁多, 这一方面的工作量是巨大的, 变化也是多样的, 而丰富的硕果也是可以予期的。对于现在已发现的基元反应, 将进一步深入研究其机理, 以进一步推动金属有机化学的发展。

最后, 从总的来说, 生物体内的反应是比较理想的反应, 一些金属酶所催化的反应, 都是在常温常压下进行的, 但是生物体内可以利用的金属只有Mg , Fe , Co , Zn ,Mo 等少数几种, 而自然界中可以利用的金属则是大量的,可以想像, 一定可以找到比生物体内更多的理想反应, 这就有待我们去开发。

日本著名生物化学家江上不二夫曾写过“ 化学有着极美妙的未来, 尤其是金属有机化学, 估计蕴藏着很多未知的可能性, 也许是今后化学研究的核心”。美国化学家J.D.Roberts曾说过: “ 未来的化学是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的杂交产物-金属有机化学”。

总之, 金属有机化学的研究, 对未来世界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 也有着广阔的前途, 尚有待我们去探索。

6.参考文献

[1] Lee D F , Martin J C.J A m Chem Soc, 1984,106:5745.[2] 黄耀曾, 钱延龙等.金属有机化学进展.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1987 , 1-10.[3]Hoff mann R.Science , 1981, 21 : 995.[4]O’Connor J M, Lin P u.J A m Chem Soc , 1987 , 109 : 7578.[5] 黄耀曾.有机化学, 1952 ,(9): 8-10.[6] Parshall G W.Organometallics , 1987, 6(4): 687 – 692.[7] 邢其毅, 徐瑞秋, 周政.基础有机化学.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3.977.[8]吴泳,王建平等编, 社会有机化学, 福建教育出版社

[9]杨志强, 宋雪清, 谢庆兰.具有实验抗癌活性的二烃基锡衍生物的研究进展.有机化学, 1996,2:111.[10]胡盛志, 施大双等2-(2’-吡啶基)-6甲荃并噻唑及其二氯有机锡(Ⅳ)络合物的结构与抗肿瘤活性.有机化学, 1989 , 1 :89。

[11] 陈义墉编.功能高分子.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554.[12] Nie Xu zong , Wang Pao ren , ibid., 1970 , 13 ,737.[13] 曾昭抡、施文溶, 中国化学会会志, 1936, 4,183.[14]杨树勋、罗建本, 同上, 1936, 4 , 477.[15]杨树勋、汪榕, 同上, 1937 , 5 , 89.[16]黄耀曾、王有槐, 科学通报, 1950, 1 , 262.

第四篇:《有机化学》教学大纲

《有机化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文/英文):有机化学(Organic Chemistry)

课程编号:1502002 学

分:2 学

时:总学时32

学时分配:讲授学时:30 讨论学时:2 课程负责人:宋益善

一、课程简介(分别用中英文描述课程的概况)

本课程是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一门重要的基础课,主要介绍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命名、结构特征、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各类官能团的特性,各种类型有机反应反应条件及其影响因素、应用范围等。使学生掌握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今后学习后继课程及从事专业工作相关领域打下必要的基础。

This course is one of the most fundamental courses for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majored undergraduate,mainly introduces the name,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physical properties, chemical properties, applications of organic compounds;the mechanisms of a variety of organic reactions.This cource can enable students to be familiar with the basic knowledge, basic theory and basic skills of organic chemistry, devolop abilities of problems-analyzing and-solving , and place solid basis for students in their successor curriculum and professional work.二、教学内容 第一章 绪 论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的教学,让学生对有机化学课概貌有初步的了解。

【教学内容】

1、有机化合物及有机化学;有机化合物特性。

2、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式及书写方法。

3、掌握价键理论的要点及共价键的键长、键角、键能、元素的电负性和键的极性。

4、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官能团和分类方法。

5、有机反应类型。【教学重点】

1、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

2、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特性。

3、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方法。

4、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教学难点】

1、共价键的理论及要点。

2、共价键的键参数。【授课时数】 1.5学时

第二章 烷 烃 【教学目标】

掌握烷基的命名法,理解烷烃的结构,了解烷烃的物理性质和基本化学性质。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内容】

1、烷烃的同分异构现象、同系列等概念。

2、烷烃的结构:碳原子轨道sp3杂化;σ键.(自学)

3、烷烃系统命名。

4、烷烃的物理性质;有机化合物分子间的作用力;掌握烷烃沸点、密度、溶解度变化规律。

5、烷烃的化学性质。【教学重点】

1、烷烃的同分异构及命名。

2、碳的四面体结构、sp3杂化及σ键。

3、烷烃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卤代反应历程。

【教学难点】

1、碳的四面体结构、sp3杂化及σ键。烷烃的立体结构。

2、烷烃的卤代反应历程(自由基反应历程)。【授课时数】 2.5学时

第三章 烯 烃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烯烃的顺反异构,典型性质。理解烯烃加成的定位规律。【教学内容】

1、烯烃的结构:碳原子轨道sp2杂化;π键。(自学)

2、烯烃的同分异构现象和命名:顺反异构体的存在和构型标记。

3、烯烃的化学性质:亲电加成反应、烯烃的氧化反应;聚合反应;α—H取代反应。【教学重点】

1、烯烃的同分异构及命名。

2、烯烃的分子结构、sp2杂化、π键。

3、烯烃的化学性质(马氏规则)。

4、烯烃的亲电加成反应历程和自由基加成反应历程。

【教学难点】

1、烯烃分子的立体结构、Z/E命名法。

2、诱导效应和共轭效应对烯烃的亲电加成反应历程的影响及对马氏规则的解释。

3、碳正离子及稳定性。【授课时数】 3学时

第四章 炔 烃和二烯烃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炔烃、共轭二烯烃的结构特点和其主要化学性质,加深对杂化轨道理论的认识。【教学内容】

1、炔烃的结构:碳原子轨道sp杂化。(自学)

2、炔烃的同分异构现象和命名。

3、炔烃的化学性质:加成反应;氧化反应;金属炔化物的生成。

4、共轭二烯烃的化学性质:1,2和1,4加成反应;双烯加成。

【教学重点】

1、炔烃的分子结构、sp杂化。

2、炔烃的化学性质。

3、共轭二烯的结构、特征及化学性质。

4、共轭体系的分类,共轭效应对有机化合物结构、性质的影响。本章难点

【教学难点】

1、共轭效应对共轭二烯烃结构、性质的影响。

2、分子轨道理论对1,3—丁二烯中离域键的解释。【授课时数】 2学时

第五章 脂环烃 【教学目标】

理解大小环烷烃的相对稳定性,掌握环己烷的构象问题。【教学内容】

1、脂环烃的分类和命名。

2、环烷烃的结构。

3、环烷烃的性质。【教学重点】

1、脂环烃的命名、化学性质、顺反异构现象。

2、烷烃的构象。

3、环己烷及衍生物的构象。

【教学难点】

1、用张力学说和近代结构理论解释环的大小与化学性质之间的关系。

2、环己烷的构象:船式、椅式、a键、e键。【授课时数】 1学时

第六章 芳香烃 【教学目标】

学生通过本章学习,对芳烃的芳香特性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掌握芳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知道哪些规律是普遍的,哪些规律是特殊的。会应用某些取代基的定位作用合成多官能团化合物。【教学内容】

1、芳香烃的分类和命名。

2、芳香烃的化学性质;亲电取代反应及反应机理;定位规律及应用;氧化反应;加成反应;芳香烃侧链的反应。

3、稠环芳烃的结构、命名和性质。【教学重点】

1、苯的凯库勒结构式及现代价键理论和分子轨道理论的解释。

2、单环芳香烃的同分异构及命名。

3、苯及其衍生物的化学性质和芳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历程。

4、苯环取代定位规则及在合成上的应用。

5、稠环芳烃萘、蒽、菲的结构及性质。

6、休克尔规则及应用。

【教学难点】

1、苯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历程。亲电取代反应的定位规则、理论解释和合成上的应用。

2、休克尔规则和非苯系芳烃。

【授课时数】 4学时

第七章 旋光异构 【教学目标】

本章从不对称物质具有旋光性的现象出发,解释有机化学中不对称性分子产生旋光性的原因。从立体化学的角度对分子的构型进行阐述。培养学生用对称元素来判断分子有无手性。【教学内容】

1、旋光活性物质;旋光度、比旋光度;手性、手性碳。【教学重点】

1、分子结构与对映异构的关系。

2、旋光性、比旋光度、手性、对映体、内消旋体、外消旋体等重要概念。

3、构型的R/S表示法。

4、环状化合物的立体异构和不含手性碳原子化合物的对映异构。

【教学难点】

1、对映异构和分子结构的关系、手性、对称因素。

2、构型的表示方法—费歇尔投影式。

3、对映异构体的构型:相对构型和绝对构型、构型的表示方法(D/L R/S法)【授课时数】 自学

第八章 卤代烃 【教学目标】

学习亲和取代反应、消除反应及其反应历程。【教学内容】

1、卤代烃的结构、分类和命名。

2、卤代烃物理性质;掌握卤代烃沸点、密度变化规律。

3、卤代烃化学性质;亲核取代反应;消除反应;查依采夫规则。格氏试剂生成。

4、乙烯基型和烯丙基型卤代烃;不同卤代烃对亲核取代反应活性比较。【教学重点】

1、卤代烃的分类、同分异构及命名。

2、卤代烃的化学性质及不同卤代烃活性的差异及鉴别。

3、亲核取代反应历程及影响亲核取代反应的因素。

【教学难点】

1、饱和碳原子上的亲核取代反应历程(SN1,SN2)。

2、影响亲核取代反应的因素(烃基结构、离去基团、亲核试剂、溶剂)。【授课时数】 2学时

第九章 醇、酚、醚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醇和酚主要的化学性质,通过对比了解分子结构对化合物性质的影响。了解醚的主要性质,理解一些特殊结构的醚的性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内容】

1、醇的结构、分类和命名。

2、醇物理性质:掌握醇沸点、溶解度特点。

3、醇化学性质:似水性;酯化反应;与HX反应;了解伯、仲、叔醇反应活性差异;脱水反应;氧化反应;

4、酚的命名,官能团的优先次序规则。

5、酚的性质:弱酸性及基团对酸性的影响;显色反应;取代反应;氧化反应;芳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

6、醚的命名。

7、醚的性质:与浓酸反应;醚键断裂;过氧化物生成。【教学重点】

1.醇的分类、同分异构及命名。2.醇的化学性质。

3.酚的结构特点及化学性质。

4.醚的命名、化学性质。【教学难点】

1、官能团的优先次序规则。

2、醚的化学性质。

【授课时数】 4学时

第十章 醛、酮、醌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醇和酚主要的化学性质,通过对比了解分子结构对化合物性质的影响。了解醚的主要性质,理解一些特殊结构的醚的性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内容】

1、醛、酮的结构、分类和命名。

2、醛、酮物理性质。

3、醛、酮化学性质;亲核加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α—H反应;卤仿反应结构特征。

4、醌的命名、结构特征及性质。【教学重点】

1、醛酮的命名、结构特点和化学性质。

2、醛酮的亲核加成。

3、醛酮的α—H反应。

【教学难点】

1、亲核加成反应活性影响因素(电子效应、空间效应)。

2、与氨及衍生物的加成—消去反应。

【授课时数】 4学时

第十一章 羧酸、羧酸衍生物、取代酸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正确理解羧酸的结构与性质,培养他们分析和解决有机化学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系统地掌握各类羧酸衍生物的结构特征和关键反应,了解常见取代羧酸主要的化学性质,把握规律、抓住机理,为解决相关问题奠定必要而坚实的基础。

【教学内容】

1、羧酸的分类和命名;一些羧酸和取代酸的俗名。

2、羧酸的物理性质。

3、羧酸的化学性质:羧酸酸性及结构对酸性的影响;羧酸衍生物的生成;二元羧酸的受热反应;还原反应;α—H反应。

4、羧酸衍生物的分类和命名。

5、羧酸衍生物的物理性质。

6、羧酸衍生物的化学性质:水解、醇解、氨解反应;反应活性比较;还原反应;酯缩合反应。

7、羟基酸:结构、分类和命名和性质。

8、羰基酸:结构、分类和命名;脱羧、氧化和还原反应;乙酰乙酸乙酯的结构、性质及应用。【教学重点】

1、羧酸的分类、命名及结构。

2、羧酸的化学性质。

3、二元羧酸的受热分解反应。

4、羧酸衍生物的分类、命名及结构。

5、羧酸衍生物(酰卤、酸酐、酯、酰胺)的性质。

6、乙酰乙酸乙酯的合成及其在有机合成上的应用。【教学难点】

1、羧酸分子中的取代基对羧酸酸性的影响(诱导效应、共轭效应、场效应)。

2、乙酰乙酸乙酯的互变异构。【授课时数】 6学时

第十二章 含氮化合物 【教学目标】

学习胺的结构和主要化学性质,使学生初步了解含氮化合物的性质。

【教学内容】

1、胺类化合物的结构、分类和命名。

2、胺类化合物物理性质及光谱特征。

3、胺类化合物化学性质:脂肪胺、芳胺酸性;结构对酸性的影响;伯、仲、叔胺烷基化、酰基化、磺酰化反应活性差异;伯、仲、叔醇反应鉴别和分离;与亚硝酸反应活性差异。【教学重点】

1、胺的分类、结构和命名。

2、胺的化学性质

3、季铵盐和季铵碱的性质。

4、重氮盐的制法。

【教学难点】

1、苯胺分子中苯环上的取代基对苯胺碱性的影响。

2、季铵碱的性质—Hofmann降解反应测定胺的结构。【授课时数】 2学时

三、教学基本要求

教师在课堂上采用多媒体结合板书教学,详细讲授每章的重点、难点内容;通过作业的完成加深学生对有关概念、理论等内容的理解。重要术语用英文单词标注。

本课程安排有一定学时的自学内容,教师布置自学提纲或有关思考题供学生掌握自学要点。

平时安排有作业或完成读书报告。在主要章节讲授完后,布置一定量的作业习题、分析讨论或撰写读书报告等,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运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四、教学方法

本课程每一章节由理论授课、研讨、自学、作业或者读书报告等方式构成。采用的教学媒体主要有:文

字教材(包括主教材和学习指导书)、课件(包括主讲老师对全书的系统讲授,还有重要内容的文字提示)。EOL平台将作为本课程网络教学辅助平台发布各类通知、访问资源和学习资料、开展在线测试和讨论。

本课程在整个一学期中安排期中和期末考试。试题有有机化合物命名或写结构、完成反应式、化合物鉴别或分离、结构推导、有机合成、判断、填充、选择、综合题等形式覆盖大纲所要求内容,其中至少60分为基础内容,再以平时课堂问答、讨论和测验等各环节综合评出学生的最终成绩。

本课程考试考试范围涵盖所有讲授及自学的内容,考试内容能客观反映出学生对本门课程主要概念的记忆、掌握程度,对有关理论的理解、掌握及综合运用能力。

总评成绩:平时作业、课堂讨论等占20%、期中和期末考试闭卷考试成绩分别占30%和50%。

五、参考教材和阅读书目 教材:

1.有机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赵建庄主编)2.有机化学习题集(高等教育出版社,李楠主编)参考书目:

1.[美]R.T莫里森,R•N•伯伊德著《有机化学》(上、下册)

2.邢其毅等编写的《基础有机化学》(上、下册)。

3、傅建熙主编的《有机化学》

六、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为专业基础课,先修课程为基础化学。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有机化学方面的理论、实验技术原理和技能,为进入后继课学习打好基础。

主撰人:宋益善 审核人:熊振海 日

期:

第五篇:有机化学教学大纲

《有机化学》考试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来源、结构、性质、合成、应用及相关理论的一门学科。本课程含有机化学实验。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较全面地了解并掌握有机化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反应;学会利用化合物的结构特征分析其物理性质及化学反应性能;能够对一般的化合物进行合成分析;掌握分离、提纯、鉴定一般有机化合物的常用方法,能对简单有机物进行合成。

学生掌握这些基本规律和理论及相关的实验技术,不仅能够为更好地学习后续专业课打下坚实的基础,而且可以了解和掌握基本的科研方法与技能。有机化学是高等院校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与科学素养的一门重要专业技术基础课。

二、课程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

绪论

1.有机化学及有机化合物

2.有机结构理论及有机物结构表示法

3.共价键的属性、断裂方式及有机反应类型 基本要求:

1.了解有机化学的发展历史及研究对象,掌握有机物的特点及其分类

2.了解价键理论和分子轨道理论,掌握共价键属性及共价键断裂方式 第二章

饱和烃与脂环烃

1.烷烃和环烷烃的命名与结构

2.烷烃的物理性质

3.饱和烷烃的性质:卤代、氧化、异构化及裂化

4.小环烷烃的结构和开环反应 基本要求:

1.掌握烷烃及烷基的命名方法,尤其是系统命名法

2.掌握烷烃及小环烷烃的结构,会进行构造异构和构象异构分析

3.掌握烷烃及小环烷烃的主要化学反应;掌握自由基的稳定性顺序及自由基反应机理 第三章 不饱和烃

1.不饱和烃的命名及结构

2.加成反应

3.聚合反应及塑料与橡胶

4.氧化反应

5.α-H 及炔氢的反应

6.双烯合成------Diels-Alder反应 基本要求:

1.掌握烯烃、炔烃、共轭二烯烃的结构

2.掌握不饱和烃的系统命名法及烯烃的几何异构现象

3.掌握不饱和烃的化学性质;通过亲电加成、亲核加成及自由基加成反应机理的学习,掌握马氏规则、过氧化物效应及反应产物构型的选择 第四章

立体化学

1.烷烃与环烷烃的构象分析

2.顺反异构(几何异构)3.对映异构 基本要求: 1.掌握构象分析,尤其是环己烷的构象;掌握几何异构的命名

2.掌握手性、比旋光度、对映体、非对映体、内消旋体、外消旋体等概念;学会用R/S法和D/L法进行构型标记;会使用Fischer投影式 第五章

芳香化合物

1.苯的结构、芳香性的定义及Hückel规则

2.芳香化合物的命名及物理性质

3.单环芳烃的化学性质:亲电取代反应、加成反应、α-H反应

4.单环芳烃亲电取代反应的定位规则

5.多环芳烃

6.芳杂环化合物 基本要求:

1.掌握芳香性的内涵与Hückel规则的应用

2.掌握苯、萘、呋喃、吡咯、噻吩、吡啶、吲哚和喹啉等的结构、命名及其主要的化学性质,并从结构上分析掌握它们在化学性质上的异同

3.掌握芳烃亲电取代反应的反应机理及定位规则,学会用电子效应和共振论解释定位规则,并熟练利用定位规则指导取代芳烃的合成 第六章

卤代烃

1.卤代烃的结构与制备

2.卤代烃的化学性质:亲核取代反应、消除反应、与活泼金属的反应

3.亲核取代反应与消除反应的反应机理

4.卤代烯烃与卤代芳烃 基本要求:

1.掌握卤代烷烃、卤代烯烃及卤代芳烃的结构和化学反应

2.掌握SN1与SN2、EI与E2反应的反应机理,会判断化合物的结构对反应机理和反应活性的影响

第七章

1.醇酚醚的结构、分类和命名

2.醇酚醚的制备

3.醇、酚、醚的反应 基本要求:

1.掌握醇酚醚的命名、结构特征、制备方法和化学性质

2.了解有关重要化合物在实际中的应用 第八章 醛 酮 醌

1.醛、酮的结构和命名

2.醛、酮的制备

3.醛、酮的化学性质:亲核加成、α-H反应、氧化、还原

4.醌的结构与性质 基本要求

1.掌握醛和酮的结构、命名、制备方法和化学性质

2.掌握羰基亲核加成反应和醛酮缩合反应的反应机理 第九章 羧酸及其衍生物

1.羧酸及其衍生物的结构、命名和物理性质

2.羧酸及其衍生物的制备方法

3.羧酸及其衍生物的化学性质

4.β-二羰基化合物 基本要求:

1.掌握羧酸及其衍生物的结构、命名及制备方法

2.掌握羧酸及其衍生物的化学性质以及酯化反应的反应机理

3.掌握乙酰乙酸乙酯和丙二酸二乙酯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第十章 含氮化合物

1.硝基化合物的结构、制备及化学性质

2.胺的分类、命名、结构及制备

3.胺的反应

4.重氮及偶氮化合物

5.腈的命名、制备及性质 基本要求:

1.掌握硝基化合物、胺及腈的结构、命名、制备方法及化学性质。重点是胺

2.掌握重氮盐的制备及其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第十一章 碳水化合物

1.碳水化合物的定义和分类

2.单糖的结构与化学性质

3.二糖与多糖的结构与性质 基本要求:

1.重点掌握单糖及二糖的结构特征;了解变旋光现象、差向异构、苷羟基等概念;会书写Haworth式及构象式

2.了解淀粉、纤维素的组成与性质 第十二章 氨基酸

蛋白质

核酸

1.氨基酸的结构、分类和命名

2.氨基酸的制备与性质

3.蛋白质、核酸的结构与生理功能 基本要求:

1.掌握α-氨基酸的命名、制备与性质

2.了解蛋白质与核酸的结构与生理功能

教材:高鸿宾主编,有机化学(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下载有机化学术语word格式文档
下载有机化学术语.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有机化学(合集5篇)

    1、常温常压下为气态的有机物: 1~4个碳原子的烃,一氯甲烷、新戊烷、甲醛。 2、碳原子较少的醛、醇、羧酸(如甘油、乙醇、乙醛、乙酸)易溶于水;液态烃(如苯、汽油)、卤代烃(溴苯)、硝基......

    有机化学学习心得

    有机化学学习心得 随着有机化学学习的深入反应也越来越多,机理越来越复杂,对于我来说完全记住它们是很困难的。往往都是翻开书便是记得,丢开书立马忘掉,做题时还要反复翻书,尽管......

    有机化学心得体会

    《有机化学及实验》网络培训心得体会人要走进知识宝库,是一辈子的事情,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我们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网络教育,给了我们一把学习的钥匙。这是一把增长知识才干......

    有机化学学习体会

    有机化学 有机化学学习感悟 2016.5.26 有机化学学习感悟 摘要:本文简述了有机化学在化学领域中的重要性,简单叙述了有机化学的特点,并根据一个学期的学习总结了一些有机化学的......

    有机化学实验

    有机化学实验总结 班级:分2班姓名:李上学号:2012011849 时光飞逝,转眼间这一学期的有机化学实验已经结束,总的来看,我的收获还是非常大的。大学以来我只是在上学期做过无机化学......

    有机化学(含实验)..

    有机化学(含实验) 交卷时间:2016-06-01 13:40:41 一、单选题 1. 和含量较大的是 互为互变异构体,在两者的平衡混合物中,   答案 B A. B. C. 两者差不多D. 没法判断 2. 下列......

    有机化学学习心得

    学习有机化学也已经有一个学期了,虽然说以前高中也学习过有机化学,但是到了大学再学有机化学发现高中学的基本连皮毛也说不上,真正的有机化学涉及的反应是那么多。所以我认为有......

    有机化学复习题(本站推荐)

    生物类有机化学模拟试题一 一、命名下列化合物(每小题1分,共8分) 二、按要求写出下列化合物的结构式(每小题1分,共10分) 1.顺丁烯二酸酐 2.顺-1-甲基-4-叔丁基环己烷的优势构象 3.......